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心电图

心电图

心电图
心电图

心电图

1.心电描记术(Electrocardiography,ECG或者EKG)是一种经胸腔的以时间为单位记录心脏的电生理活动,并通过皮肤上的电极捕捉并记录下来的诊疗技术。

[1]这是一种无创性的记录方式。 Electrocardiography的词源来自于三个希腊单词:“electro”,因为和电生理活动有关,“cardio”,希腊语“心脏”,还有“graph”, 一个希腊语的词根,意思为:“描记”。

ECG的工作原理简单的来说是这样的:在每次心跳心肌细胞去极化的时候会在皮肤表面引起很小的电学改变,这个小变化被心电图记录装置捕捉并放大即可描绘心电图。在心肌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心肌细胞膜两侧存在由正负离子浓度差形成的电势差,去极化即是心肌细胞电势差迅速向0变化,并引起心肌细胞收缩的过程。在健康心脏的一个心动周期中,由窦房结细胞产生的去极化波有序的依次在心脏中传播,先传播到整个心房,经过“内在传到通路”传播至心室。如果在心脏的任意两面放置2个电极,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就可以记录到两个电极间微小的电压变化,并可以在心电图纸或者监视器上显示出来。心电图可以反应整个心脏跳动的节律,以及心肌薄弱的部分。

通常在肢体上可以放置2个以上的电极,他们两两组成一对进行测量(如左臂电极(LA),右臂电极(RA),左腿电极(LL)可以这样组合:LA+RA,LA+LL,RA+LL)。每个电极对的输出信号称为一组导联。导联简单的说就是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心脏电流的变化。心电图的种类可以以导联来区分,如3导联心电图,5导联心电图与12导联心电图,等等。12导联心电图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可以同时记录体表12组导联的电位变化,并在心电图纸上描绘出12组导联信号,常用于一次性的心电图诊断。 3导联及5导联心电图多用于需要通过监视器连续检测心电活动的情况,如手术过程中或在救护车转运病人时的监护中。根据仪器的不同,这种连续监测的结果有时可能不会被完整地记录下来。

ECG是测量和诊断异常心脏节律的最好的方法,[2]其是诊断心电传导组织受损时心脏的节律异常以及由于电解质平衡失调引起的心脏节律的改变。[3]在心肌梗死(MI)的诊断中,ECG可以特异性的分辨出心肌梗死的区域(但并不是心脏所有区域的心电活动改变都可以被ECG记录到)。[4]ECG并不能可靠的评估心脏泵血能力,这通常由超声心动图或者核医学手段来完成。某些情况下,正常ECG

图像的病人却可能会出现心脏停搏(一种叫做心电机械分离的情况下)。

2.心电图纸

1秒时长的心电图纸

ECG的输出是一张坐标图(或者几张坐标图,每张代表一个导联的图像),横坐标(X轴)表示时间,纵坐标(Y轴)表示电压。专业的心电图仪器将记录的结果打印在一张特殊的坐标纸上,坐标线将纸分为许多1mm2的红色或绿色的小格子,在水平和垂直方向每隔5mm用粗线分隔(即每大格25mm2)。不同心电图仪器输出可能不同,但是一般而言,标准是:Y轴上每cm代表1mV,X轴上25mm

代表1秒时间(心电图纸走纸速度为25mm/s)。在详细分析心电图细节的时候,也可以采用更快的走纸速度。在25mm/s的走纸速度下,每个小格表示40ms的时间,2条粗线之间5小格的宽度表示200ms的时间,5大格的宽度表示1秒的时间。记录心电图前需要先记录并打印一个标准信号,一个1mV的标准信号必须使记录笔的笔尖在垂直方向上移动1cm,即2个大格的高度。

3.心电图布局

根据定义,12导联心电图应该包含每个导联记录到的信号(12个图像)。在记录纸上,这12个信号通常被排列为4列3行。第一列记录肢体导联( I导联,II 导联和 III导联)。第二列记录加压单极肢体导联(aVR,aVL和 aVF),最后两列记录胸导联(V1~V6)。但是,某些时候并不是采用这样的排列,所以检查每个导联的标签是非常重要的。每一列的3个导联信号通常被同时记录并打印出来,经过几个心动周期后,转到下一列,开始记录下面的3个导联。在记录不同列的时候,心律可能会发生改变。每个导联记录的长度可能很短,通常仅1~3个心动周期(取决于心率快慢),所以根据这些图像分析心律变化可能很困难。于是,在心电图记录中还经常打印1~2个“节律带”。节律带通常选择2导联(这个导联可以最清晰的显示心室电信号以及P波),并且在心电图记录的全程显示心脏节律的变化(通常5~6秒)。节律带还被应用于持续性的心电监测时的屏幕输出。

4.导联

在心电图描记术里,导联(lead)这个术语使用上很混乱,因为它可以表示2种不同的东西。按照通常的说法,导联可以指连接电极与心电图仪器的电缆。但是根据词义,“左手导联”也可以指应该放置于左手或其附近的电极(包括连接它的电缆)。在标准12导联ECG中,通常有10个这样的电极.

6.附加电极

标准的12导联ECG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扩展以提高在诊断心肌梗死时的敏感性。扩展的导联可以观察到标准12导联ECG不易观察的到的心脏的部位。扩展的导

联包括一个rV

4导联(与标准12导联中的V

4

导联关于正中线对称,在右侧胸壁

上)以及位于左侧胸后壁的V

7、V

8

、V

9

导联。

7.肢体导联

在5导联和12导联ECG系统中,导联 I, II 和 III叫做肢体导联。这些导联的电极都放置于四肢上:每个手臂一个,左腿一个。[16][17][18]电极放置的三个点形成了一个三角形,叫做艾因托文(氏)三角。.[19]

?导联Ⅰ是左臂(正极,LA)和右臂(RA)之间的电位差:

?导联Ⅱ是左腿(正极,LL)与右臂(RA)之间的电位差:

?导联三是左腿(正极,LL)与左臂(LA)之间的电位差:

简化的ECG装置通常为中学教学工作等设计,仅有这三个导联。[20]

8.单极导联和双极导联

导联分为2种,单极导联和双极导联。双极导联有一个正极和一个负极,[21]在12导联ECG中,肢体导联(ⅠⅡⅢ导联)均为双极导联。单极导联也有两个电极,但是单极导联的负极是一个混合电极(威尔森中央电端),包含了许多来自

其他电极的信号。[22]在12导联ECG中,除肢体导联外的所有导联均为单极导联

(aVR、aVL、aVF、V

1、V

2

、V

3

、V

4

、V

5

和V

6

)。

威尔森中央电端 V

W

是通过一个电阻网络将RA,LA,LL电极连接而产生的,代表了身体的平均电压,并且,这个电压接近于极大值(即0):

9.加压肢体导联

aVR, aVL 和 aVF导联是加压肢体导联. 他们和ⅠⅡⅢ导联共用同样的电极,但是通过不同的角度(或者叫向量)来观察心脏,因为这些导联的负极被威尔森中央电端修正过。这样可以使他们的负极被清零,并且使他们的正极成为“探查电极”。产生这样一个结果的原因是,在艾因托文心电图法则中规定: I + (?II) + III = 0。这个等式也可以写作: I + III = II。这样写的原因是,艾因托文在艾因托文三角中把Ⅱ导联的两个电极接反了,可能是因为他更想看到一个高耸

漂亮的QRS波群。威尔森中央电端的发现为扩展肢体导联以及胸导联(V

1, V

2

, V

3

,

V 4, V

5

and V

6

)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右上肢加压单极肢体导联(aVR):正极(白色)位于右臂,负极是左臂电极(黑色)与左腿电极(红色)的合成,可以增强(即加压)右臂正极的信号强度:

?左上肢加压单极肢体导联(aVL):正极(黑色)位于左臂,负极是右臂电极(白色)与左腿电极(红色)的合成,可以增强左臂正极的信号强度:

?左下肢加压单极肢体导联(aVF):正极(红色)位于左腿,负极是右臂电极(白色)与左臂电极(黑色)的合成,可以增强左腿正极的信号强度:

加压肢体导联aVR, aVL和aVF通过这种方法被加强,因为当负极是威尔森中央电端时,单极导联的信号会非常的微弱(因为威尔森中央电端电压很高)。单极加压肢体导联aVR, aVL和aVF与I, II 和 III导联一起组成了六轴参照系统,用于计算额面心电轴的角度。aVR, aVL和aVF导联也可以用I, II 和 III导联表示:

10.胸导联

胸导联(V

1, V

2

, V

3

, V

4

, V

5

和V

6

) 的电极直接放置与胸壁上。因为这些电极非常

接近心脏,所以他们不需要加压增强。这些导联以威尔森中央电端作为负极,所以被认为是单极导联(需要注意的是,威尔森中央电端是三个肢体导联电压的平均值,它的电压接近于整个身体的平均电压)。胸导联从水平面观察心脏的电活动。水平面上的心电轴被称为Z轴。

11.波形和间期

正常心电图图解

心电图波形产生过程的动画

QRS波群的详解, 显示了心室激活时间和振幅

在一个正常心动周期中,一个典型的ECG波形是由一个P波,一个QRS波群,一个T波,以及在50%~75%的ECG中可能见到的U波。[23]心电图的基线被称为等电势线。一般情况下,等电势线在心电图中是指T波后和P波前的那一段波形。名称描述时长

RR间期相邻两个R波相隔的时间可以反应心率。静息状态下0.6~1.2s

心率在50bpm到100bpm之间。

P波在正常的心房除极过程中,心电向量从窦房结指向房

室结。除极由右心房至左心房。这个过程在心电图上

形成了P波。

80ms

PR间期PR间期指从P波开始到QRS波群开始的时间。PR间期

反映了电冲动由窦房结发出,经房室结传入心室引起

心室除极所需的时间。所以,PR间期可以很好的评估

房室结的功能。

120~200ms

PR 段PR段连接了P波和QRS波群,代表了心电冲动由房室

结传到希氏束、左右束支及浦金氏纤维的过程。这个

过程中心电冲动并不直接引起心肌收缩,而只是其向

心室传导的一个过程,所以在心电图上显示一个平直

段。PR段对于临床诊断非常重要。

50~120ms

QRS波群QRS波群反映了左右心室的快速去极化过程。由于左

右心室的肌肉组织比心房发达,所以QRS波群比P波

的振幅高出很多。

80~120ms

J点J点是QRS波群结束和ST段的开始的位置。J点用于

ST段抬高或者压低的参照点。

N/A

ST段ST段连接QRS波群与T波,代表心室缓慢复极化的过

程。它位于等电势线上。

80~120ms

T波T波代表心室快速复极化过程,从QRS波群起始处到T

波最高点这段时间称为心脏的绝对不应期,而T波的

后半段则称为相对不应期(又称易激期)。.

160ms

ST间期J点到T波结束时的时间320ms

QT间期QT间期是QRS波群开始到T波结束时的时间。QT间期

过长是室性心动过速的危险因子之一,可能引起猝死。

QT间期受心率变化较大,所以采用QTc来消除心率影

响。

300~430ms,

Qtc:≤440ms[24]

U波并不能经常看到,振幅很低,跟随T波后出现。产生机制不清楚。

最早的时候发心电图上一共有4个明显的偏转,但是后来的放大器引入了数学修正以后,一共有5个偏转被发现。艾因托文用P、Q、R、S、T五个字母来命名这五种波,以取代早期发现的A、B、C、D四种波。[25]

12.心电向量和视角

正极位置,除极波方向和显示出的ECG波形的关系

心电图的解读主要依据的原理是不同的导联(指I,II,III, aVR, aVL, aVF 和胸导联)可以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心脏。这有2个好处.一是,如果在某导联观察到异常的心电图图像(比如ST段抬高等),我们就可以依据导联的方向来大致判断出现异常的心肌的位置。二是,心电除极波的综合方向也可以从不同导联的图像上推断出来,用以发现其他一些问题。心电除极波的综合方向又叫做心电轴。心电轴由不同的除极向量综合而成,这些向量表示了除极波的运动状况。根据观察导联的不同,这些向量可以被分解:一个分量与导联方向相同(或相反),这个方向的分量可以被显示在该导联的QRS波群的活动中。而另一个分量与观察导联方向呈90°夹角。那么这个分量就不会显示。在一个导联的QRS波群中任何方向的偏转都代表了除极波在该导联的观察方向上有一个分量存在。

心电轴 [编辑]

如何通过QRS波群的主波方向来推测心脏额面电轴

心电轴表示了心脏除极波的总体方向(或者叫心电综合向量)在额面上的投影。在心电传导系统正常的时候,心电轴方向和心脏中心肌细胞数量多的部位有关。正常状况下,左心室的心肌细胞数量最多,右心室也有一些贡献,所以心电轴的方向大致从右肩指向左腿。这个方向一般指向心电六轴参考系统的左下四分之一部分。与Ⅰ导联成-30°到+90°的心电轴也被认为是正常的。如果左心室活动增加或者心肌组织增多,心电轴会向左偏转超过-30°,称之为“电轴左偏”,相对应的,某些情况下右心室高负荷或者肥大,电轴向右偏转超过+90°,称为“电轴右偏”。即使心肌组织数量不出现变化,心脏传导系统的紊乱也可以干扰心电轴的偏转。

若右束支传导阻滞已被诊断,那么出现电轴的右偏或者左偏可能说明出现了双支阻滞。

13.临床导联组

ECG 中一共有12组导联,每一组导联都可以从不同角度记录心脏的电活动,并且可以判断急性心肌缺血或损伤的位置。2组对应于相邻解剖区域的导联被被称为相邻导联组(见图表)。其意义在于可以判断心电图上的异常是代表真的疾病或者仅仅是伪象。

相邻导联组被显示为相同的颜色

类别 表示颜色 导联 作用

下方导联 黄色 导联ⅡⅢ和aVF 从心脏下方的最敏感区域(心脏膈面)观察心脏电活动。

侧壁导联 绿色 导联I, aVL, V 5和V 6

从心脏左心室侧壁最敏感区域观察心脏电活动。

? 因为Ⅰ导联和aVL 导联的正极接在左上臂的远

端,因此这两个导联有时候被成为高位侧壁导

? 因为V5和V6导联的正极贴于患者的胸壁上,

因此有时候它们也被叫做低位侧壁导联

室间

隔导联橙色 V

1

和V

2

导联从室间隔最敏感区域观察心脏电活动

前壁导联蓝色 V

3

和V

4

导联从心脏前面最敏感区域(心脏胸肋面)观察心脏电活动

此外,任何相邻的2个心前区导联均被认为是相邻导联组。例如,尽管V

4

导联

是一个前壁导联而V

5

导联是一个侧壁导联,他们仍然是相邻导联组。

aVR导联并不用来观察左心室。准确的说,它从右肩方向通过右心房表面观察心内膜。

14滤波器的选择

现代的心电图仪器为信号处理提供了多种滤波器以供选择。最常见的两种设置是监护模式以及诊断模式。在监护模式下,低频滤波器(又叫做高通滤波器因为在阈值以上的频率可以通过)被设定在0.5Hz或者1Hz,高频滤波器(又叫做低通滤波器)被设定在40Hz。这样设定可以减少例行心电节律检测时的人为误差。

高通滤波器的主要作用是减少基线的偏移,而铝箔纸用来减少电网频率的干扰(不同国家的电网频率不一致,在50Hz到60Hz之间)。在诊断模式中,高通滤波器设定在0.05Hz,这可以使ST段被精确的记录下来。低通滤波器被设定在40Hz, 100Hz或者150Hz。通常情况下,监护模式下的ECG被过滤的更多,因为相对于诊断模式,其频带很窄。[26]

15.ECG中常见的病理表现

Qt间期缩短高钙血症,药物,基因变异

Qt间期延长低钙血症,药物,基因变异

T波低平或倒置冠状动脉缺血,左心室肥大,地高辛等药物作用

T波高尖可能是急性心肌梗塞的首个征象

高U波低钾血症.

心电图报告书写规范

心电图报告书写规范 篇一:心电图报告模板 ****医院心电图报告单姓名检查日期临床诊断检查搞要:脉搏:次/分血压:毫米汞柱电解质:性别年年龄月日科别 X 线号病室心电图号住院号最近两周曾用洋地黄总量及其它主要药物:心律窦性心律 P – R 间期 Q R S 时限 Q – T 时限 Q – U 时期秒秒秒检查时体位平卧心电轴心电位逆时钟转位 +43°心动周期(R – R)秒心房率心室率 67 67 次/分次/分时钟转位心电图发现: P 波:符合窦性 P 波的规律,在 I、II、aVF、V3~V6 导联直立,aVR 导联倒置,易变导联 III、aVL、V1、V2 均直立。时间小于,振幅小于。 QRS 波:各导均呈室上型,同一导联 R-R 匀齐,I、aVL 导联呈 qR 型,II、III、aVF 导联呈 R 型,aVR 呈 QS 型。V1 导联呈 RS 型,V2 、V3 导联呈 Rs 型,V4、V5 导联呈 qRs 型,V6 导联呈 qR 型。波幅除 III 及 aVL 导联外,I 、II、 aVR、aVF 均大于,胸导均大于。Rv5 等于。Q 波在 I、aVL、V5 、V6 篇二:心电图报告书写 心电图报告书写 书写心电图报告必需按报告上的内容要求认真填写各个项目。其中一般项目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

号、住院号、检查时间与发报告时间,急诊心电图还要写明检查与发报告的具体时间到时、分。其它项目,即主要项目内容及要求如下。 一、心律 心律是指整幅心电图的主导心律。一般是窦性心律。如主导心律不是窦性时,则写异位心律。 1、窦性心律。所谓窦性心律就是符合窦性P波标准的心律。不管P-R长短,是否下传。窦性P波是指:aVR导联P波倒置,I、II、aVF、V4~V6导联P波正向。个别P电轴右偏时,I导联P波浅倒或双向,若P电轴左偏时(一般在-30度内), II、aVF导联P波可为低平、双向或倒置,其他特征与窦性P波相同。部分医院使用的报告单有P波一项,通常主要描述aVR导联P波方向,如异位心律或P波消失则要详细描述其特征,P波电压>(V1导联正向部分>)或P时限过≥也要加以描述。 2、异位心律。异位心律指:①有P波,但不符合窦性P波标准。如aVR导联P波正向符合逆行P波标准的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左房心律,冠状窦心律等。②有P波,但P 波落在QRS中而看不清,R-R整齐的快速型心律失常多属异位心律,如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及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等。③P波消失,代以F波或f波等,

心电图基本讲解

本人在心电图室上班将近一年,心电图做了将近五千份,许多类型的心电图都见过,现在总结了一些经验,供大家分享。相信对大家有帮助。 不管任何原因引起的心室率(即QRS波的频率)明显减慢或RR间期延长,且有泵血不足的症状(晕厥、心绞痛等),均属危重,有条件要紧急安装临时起搏器。 (一)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教材写得不详又不好,但临床上较常见。 文献示:病窦实际就是窦房结缺血、损伤、坏死致起搏细胞(P细胞)减少,心率减慢,严重的因供血不足出现晕厥等症状。 个人意见:只要窦缓<50次特别是有症状的均须考虑病窦的可能。阿托品试验阳性(后面讲)有助诊断。 病因大多因冠心病-右冠供血不足,或心肌炎心肌病损伤窦房结。因此病窦常发于冠心病病人。 (二)窦性停搏 “PP间期显著长的间期内无P波发生”,作为国内内科学最权威著作(《内科学第7版》),如此含糊的“显著”令莘莘学子很愤怒!显著?就是几秒!?其他文献均未查及。已咨询我院心电图科。答:“P-P>2S,心率快时P-P>1.7s时算窦停。”(科内标准,不代表全国) 上图极佳,因为R-R间期最长也就2S左右,此患者未必有晕厥;但假若这个人窦停后交界区亦无逸搏心律(窦房结、房室结双结病变可致无交界逸搏),只能由心室代偿,出现

室性心率,但若心室都无冲动,那便是一条9S的直线,必死无疑。 (三)三度及二度II型房室传导阻滞 1、二度II型: PP一直恒定,但部分P波后无QRS波群。就这么简单。 2、三度(下图): 要用双规量,P波一直规律出现,QRS波也一直规律出现,二者无任何关系,即心房不能下传到心室。注:有时P波刚好落在QRS上而不能看清楚。

频谱心电图临床应用

频谱心电图临床应用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频谱心电图 频谱心电图简介 FCG是有中科院工程院士封根泉八十年代创立的,其依据成熟的生物工程自动控制原理,把心脏搏动类比为工程自动控制系统,对心电信号振幅(功率)在时域和频域上的变化进行分析。经过三十多年临床应用证明,FCG对隐匿性心肌缺血、心肌损伤有较高敏感性,其为心肌病变、冠心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了一种简单无创的监测方法。 频谱心电图工作原理 频谱心电图是将人体V5导联和Ⅱ导联心电信号,通过计算机用快速傅立叶变换,将心电信号转化成各个频率成分功率大小分布图,而且还将这种相对关系引申到2个导联心电信号的相互比较,并由计算机计算,绘制成9幅函数图及32项分析参数,形成频谱心电图。 采用V5导联和标准Ⅱ导联的心电信号,进行功率、频域、时域三维分析,其中包括: 1, 心电功率谱、 2,传递函数相移、 3,脉冲响应、 4,相干函数、 5,相关函数 如下图:

功率图: 正常功率图特征: 心电功率谱是由一组间距相等的波峰(称为谱线)组成的,P1称为基波,P2、P3、P4等称为谐波,心电功率谱的正常图形有以下特征: 1、前4条谱线较为明显清晰,谱线为尖锐的单峰,奇数谱线一般高于其后的偶数谱线; 2、谱线等间距; 3、功率谱第一峰称为基波,它与受检者的心率相对应,因此可按第一峰出现的位置而确定心率。心率=基波频率×60 4、功率谱由第一峰(基波)和第二、三、四等高次谐波所组成。直流分量加上基波,二、三、四次谐波,占心电总功率的90%以上。 正常功率图

典型心电图讲解

快速判断心电图技巧 1,正常心电图:不用说了,它有可能是把那几个波和导联都斩一段下来,每一个波给你3个周期,分成几行给你看,要注意正常心电图应与窦缓窦速区别:当看见QRS波还有P波,T波都正常的时候不要立即确定是正常心电图,要注意看相邻P波之间的距离,如果>0.20S诊断窦缓;如果<0.12S诊断窦速。 2,左心室肥大:先看整个心电图有没有1/2字样,如V5的R波>2.5MV或伴有ST-T 改变,V5大于5格,也是上下纵的5格+左偏 3,右心室肥大:排除正常逆钟向转位情况下,只要看V1大于2格,是上下纵的2格+右偏 4,心房颤动,所有的P--P,Q--Q,R--R,S--S,T--T都没规律,也就是乱七八糟,看V1,R波是不是不匀称,绝对不等,无P波,QRS波正常。 心室颤动:室颤就不用说了很典型,谁也能认识,但需要注意的是,有时候有些考官比较缺德给你出一个里面即有室速也有室扑还有室颤,遇到这样的,你一定要答室颤。(要答严重的) 5,窦性心动过缓:每个心动周期都大于5个格(是左右横的格) 6,窦性心动过速:每个心动周期都小于3个格(是左右的格),与阵发性室上速相比有P波 7,房性期前收缩: 看P波是否都一样,PP间距逐渐缩短,然后又突然较长,再次逐渐缩短。前面几个正常的波,接着一个波提前(注意:这个波的pQRSt形状是正常的,只是提前罢了),接下去又是正常的波 但是伴室内差异性传导v1呈M型波,QRS也可以增宽,接下去又是正常的波有 P'(大多代偿不完全) 8,室性期前收缩: 总体看起来比较凌乱,层次不齐,无P波。前面几个正常的波,接着一个波提前的宽大畸形的QRS波群(注意:这时候R波变宽),接下去又是正常的波,T与主波相反 (大多代偿完全) 9,典型心肌缺血:V456的ST段下移,上抬:v12>0.3mv v3>0.5mv v45>0.1mv,记住ST-T下移或T波倒置(人低着头或者倒着走路) 10,急性心肌梗死:Q波增宽+ST段弓背向上抬高,注意:前壁看V123456;前壁看V456;下壁看Ⅱ,Ⅲ,aVF

心电图考试卷

科室:姓名:成绩: 考试卷 一、单5选1 (20个小题,共63.5分)题下选项可能多个正确,只能选择其中最佳的一项 1.心电图诊断右心房扩大的主要条件是 <-0.04 mm·s D. P波形态高尖、P A. P波切迹 B. P波时限<0.11秒 C. PtfV 1 波振幅>0.25mV E. P波形态圆钝、P电轴左偏 直立,P-P规则,频率120次/min,QRS正常,R-R规则,频率50次/min,P-R间期不固2.P Ⅱ 定。心电图诊断为 A. 窦性心动过速,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交接区逸搏心律 B. 窦性心动过速,2:1房室传导阻滞 C. 交接区心律 D. 窦房传导阻滞 E. 房性期前收缩二联律,下传受阻 3.ST段下移呈鱼钩形改变应考虑 A. 低钾 B. 低钙 C. 洋地黄作用 D. 高钾 E. 心肌梗死 4.窦性心律,频率是75次/min,多个导联可有提前的QRS波群,其前有异常的P波,P′-R 间期为0.12秒,P′前后P-P间期为0.15秒。心电图诊断为 A. 房性期前收缩 B. 交接区性期前收缩 C. 室性期前收缩 D. 心室夺获 E. 以上都不是 5.二尖瓣型P波是指 A. P波形态高尖,时限<0.11秒 B. P波切迹、切迹间距<0.04秒 C. P波切迹,切 >-0.04 mm·s 迹间期>0.04秒,P波时限>0.11秒 D. P电轻左偏 E. PtfV 1 6.各导联P波消失,QRS形态基本正常,但R-R绝对不规则,心室率130次/min。心电图诊断为 A. 窦性静止伴交接区非阵发性心动过速 B. 心房颤动 C. 心房扑动伴2:1房室传导阻滞 D.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E. 室上性心动过速 7.正常心脏传导系统哪部分传导最慢 A. 房室结 B. 希氏束 C. 右束支 D. 浦肯野纤维 E. 结间束 可见大小、形态间距不等的f波,QRS形态正常,R-R规则,其频率为50次/min。 8.P波消失,V Ⅰ 心电图诊断为 A. 心房颤动 B. 心房扑动,6:1房室传导阻滞 C. 心房颤动,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交接区逸搏心律 D. 交接区逸搏心律 E. 交流电干扰,窦性心动过缓

心电图怎么看详解心电图上的各种波形

心电图怎么看详解心电图上的各种波形 心电图怎么看大多数人只知道心电图是一张有着密密麻麻格子的纸,纸上面有着一些不规则的曲线。除了少数医生专家,很少有人能看懂心电图的,这怎么办呢下面就教教大家怎么看心电图。要想知道心电图怎么看,首先要了解心电图的组成部分和每部分的意义。 心电图怎么看: 1、心电图记录纸。心电图是被记录在布满大小方格的纸上,所以想要知道心电图怎么看,首要的是知道这些格子代表的意义。这些方格中每一条细竖线相隔1mm,每一条细横线也是相隔1mm,它们围成了1mm见方的小格。粗线是每五个小格一条,每条粗线之间相隔就是5mm,横竖粗线又构成了大方格。 心电图记录纸是按照国际规定的标准速度移动的,移动速度为25mm/s,也就是说横向的每个小细格代表;每两条粗线之间的距离就是代表。 国际上对记录心电图时的外加电压也是有规定的,即外加1mV电压时,基线就应该准确地抬高10个小格,也就是说,每个小横格表示,而每个大格就表示,每两个大格就代表了这1mV。 2、心电图上的各种波形。一次心动周期就会在新电图上记录出一系列地高低宽窄不同的波形。包括P波、QRS波群、T波和(无)u波。了解这些波形及其所代表的意义,是教你怎么看心电图的第二步。 P波,最先出现的一个振幅不高的圆钝波形,它记录的是窦房结激动的右、左心房的激动。因为窦房结位于右心房,心房的激动先由它开始,所以P波的前半部分记录的是右心房的激动,中间部分记录的是左、右心房的共同激动而后部则代表左心房的激动。除了aVR导联外,P波基本都是直立的,肢体导联中P波的高度多不超过,胸前导联中直立的P 波高度不应超过。正常的P波的宽度也不应超过。

动态心电图临床应用规范

动态心电图是将患者昼夜日常活动状态下的心脏电活动,用3通道或多导联记录器连续24h,有的可48h或更长时间记录,在专业技术人员干预下经计算机分析处理,并打印出图文分析报告和各类明细数据。动态心电图则可对日常活动中心脏增加负荷时的心肌供血状况、心肌细胞缺氧后的状况以及夜间深睡时自主神经调节失衡状态的心律状况进行检测。它不仅是心律失常、无症状心肌缺血首选的无创性检查方法,而且也可用于药物疗效的评价和起搏器功能的评定。尤其是它可捕捉复杂疑难心电图,是临床心血管疾病诊断无可替代的重要手段。2动态心电图的临床应用范围 ①对间歇性或阵发性的症状进行检测,并对患者有症状时相关的心律失常进行诊断以及对运动时胸痛患者加以评估。②对不明原因的晕厥、先兆晕厥头晕、黑蒙现象以及发作性心律失常的患者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对心律失常患者给予危险性评估。③协助鉴别冠心病心绞痛的类型,如:变异型心绞痛、劳力型心绞痛、卧位性心绞痛,尤其是无症状性心绞痛。④对已确诊的冠心病患者进行心肌缺血的定性定量及相对定位分析。⑤对心肌梗死或其他心脏病患者的评估以及生活能力的评定。⑥评定窦房结功能,并可对心脏的变时性功能作初步评估。⑦评定抗心律失常和抗心肌缺血药物的疗效。⑧评定ICD和起搏器的起搏与感知功能以及起搏器的参数和特殊功能对该患者适宜与否。⑨检测长QT综合征、心肌病等患者出现的恶性心律失常。瑏瑠可进行心率变异性、心室晚电位、TpTe间期、T波电交替、窦性心率震荡、DC(心率减 速力)、DR以及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检测分析,并可根据这些无创的高危预测指标为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和风险评估,以便给予有效的干预性治疗。 3基本技术指标 动态心电图系统是由记录系统、回放分析系统和打印机3部分组成。专业人员应该对记录器影响心电图波形质量的关键指标大概了解,即频率响 应、采样率和分辨率。 3.1频率响应频率响应是电子学领域中用来衡量线形电子学系统性能的主要指标。目前多数记录器的频响范围是0.5~60Hz,低频下限频率过高时,

心电图QRS波群的五种

心电图QRS波群的五种“变态”行为 本文主要讲述心电图QRS波群形态的五种变化,包括Q波、宽大畸形、Δ波、M波、R波,由于每个“变态”行为都可能表现出多种多样的形式,在这里仅仅说说各种变态的最主要的特征,余下的还需自己多看图探索总结。 一、正常的QRS波群 QRS波群(QRS interval):表示心室的除极化 1、在时间上 QRS波群正常的时间为0.06~0.10s,如图1红色曲线所示,也就是1.5到2.5小格,绝对不会超过3个小格(课本上说是0.11s,但我都是按照3个小格记得,因为半格的差别如果不是用分规测量,很难发现,而且如果QRS波起点定的不一致也会导致0.5小格的差别,因此还不如记3小格,当然对于心电专业的还是不要忽略这0.5小格)。QRS波群的第一个变态行为就是和时间有关的,所以这3小格必须记住。

图1 2、在高低上 本来想写振幅的,想想还是高低显得实在通俗,正常的QRS波群主要显示的R波和S波,在此我着重强调胸导联,如图2所示,从V1到V6到,R波是逐渐变高,S波是逐渐变低,我用了红蓝两条线表示出了R波和S波的大体趋势。 我们来看看书上是咋说的:正常人V1、V2导联多呈rS型,V1导联的R波≤1.0mV。V5、V6导联可呈qR、qRs、Rs或R型,V5、V6导联的R波≤2.5mV。在V3、V4导联,R波和S波的振幅大体相似,V1~V6导联R波逐渐增高,S波逐渐变小,V1的R/S<1,V5的R/S>1。

是不是晕了,其实记住下面的图,其他的不用管它了。至于肢体导联,我总结了一点:QRS 波群的主波方向应与P波的方向一致。也就是说肢体导联上P波向下,那么同导联的QRS 波群主波方向也应该与之相同,否则就是异常,至于是否有意义,就得结合临床了。 最后再说一点关于高低的问题,那就是QRS波群低电压,其实就是身高先天不足呗,而且即使把R波和S波的身高加起来还是不够高,肢体导联是不够1大格(5小格),也就是刚刚≤0.5mv,胸导联是不够1.6大格(8小格),也就是≤0.8mv。 图2 二、QRS波群的“变态”行为 1、Q波 如下图所示,多数情况下是看不到Q波的,Q波是由于无电活动的心肌细胞产生,出现在R 波之前,方向与R波相反,正常Q波宽度≤0.03s,Q波深度不超过同导联R波深度的1/4,否则就是病理性Q波,如果患者既往无病理性Q波,那这次新发现病理性Q波常常提示心肌已经发生坏死。

右心室肥厚-基础心电图讲解

; 体表心电图(ECG)通常用于诊断心房和心室肌异常,包括心肌肥厚、缺血、梗死和炎症(心肌炎 / 心包炎)。 心肌肥厚 右心室肥厚 左心室的重量远大于右心室。因此,QRS 波主要反映左心室肌的除极。由于左心室和右心室同时发生除极,但通常看不到右心室的除极。然而,当右室肌重量明显增加时(例如右心室肥厚, RVH),也可有右心室除极的表现。可根据体表心电图诊断右心室肥厚。与左心室肥厚相同,尽管体表心电图上没有右心室肥厚的依据,也不能排除右心室肥厚(图 2)。 V 1 ~V 2 导联高大的 R 波(右室除极所致,右心室肥厚引起)和Ⅰ、 V 5 ~V 6 导联较深的 S 波(最晚激动的心室部分,右室肥厚所导致的从左至右除极)。电轴通常右偏。箭头所示为心室激动的朝向。左心室激动起始于室间隔,其以左

至右朝向扩布。随后是左室早期激动是以右至左朝向扩布。然而,因右室肥厚所 ; 致,心室激动的终末部分是左向右。 右心室肥厚的诊断标准包括: V 1 导联 R 波振幅> 7mm(国内标准>10mm),RV1+S V5>1.2mV V 1 导联 R/S 比值> 1。 V 5 (或 V 6 )导联 S/R 比值> 1(重度、极度顺钟向转位)。 aVR呈qR、QR或R型,R波>0.5mV且R/Q>1 其他心电图改变也有助于诊断: 电轴右偏(≥ +110°)。 右心室壁激动时间延长,其时间>0.03s 右心房肥大(或异常),被称为肺性 P 波。是指 P 波较窄,且在肢体导联高尖(Ⅱ导联的高度> 2.5mm)、V 1 导联直立为主(通常见于 V 2 导联)。 V 1 ~V 3 导联相关的 ST-T 波改变。与左心室肥厚相同, ST-T 波改变代表右心室心内膜下慢性缺血。 然而,必须考虑并排除引起 V 1 导联高大 R 波的其他原因,才可诊断右心室肥厚。这些包括后壁心肌梗死(通常合并下壁心梗)、Wolff-Parkinson-White综合征(PR 间期缩短、宽大 QRS 波及δ波)、肥厚型心肌病(室间隔肥厚伴部分导联明显间隔 Q 波)、移行提前(逆钟向转位)、 Duchenne 肌营养不良(后侧壁梗死图形)、右位心( V 1 ~V 6 导联 R 波反向递增,电轴右偏,Ⅰ导联 P 波倒置)、导联错接(V 1 、V 2 和 V 3 导联)、记录右侧的导联(V 1 ~V 6 导联 R 波反向递增)以及正常变异。

心脏传导系统和正常心电图数据

心脏的传导系统和正常收缩: 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由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房室束、束支、及浦肯野纤维。 心脏的收缩要靠各部分一起努力来完成,因此我们可以把心脏的传导过程看成一场接力比赛。负责发放接力棒的,是位于右心房的窦房结。正因为心跳的信号从窦房结开始,所以正常的心律会被称为窦性心律。 当窦房结发放接力棒以后,周围的心房肌会因此收缩,并由结间束将信号传递给心房的一个特殊区域——房室结。相比心房肌,房室结稍显懒惰,因此接力棒的传递速度会变慢。房室结一旦完成任务,接力棒便会传递给心脏中的一些特殊组织中。希氏束将接力棒一分为二传给两名“运动员”——左束支和右束支,而左束支在传递过程中还会继续一分为二,传给左前分支和左后分支。在特殊组织中的长跑结束后,“精英运动员”浦肯野纤维会立刻上场,将接力棒迅速递给心室肌细胞并使其收缩,心脏的收缩就此完成。 伴随着这一轮收缩,全身的血液从右心房进入右心室,再通过肺动脉进入肺进行气体交换,然后通过肺静脉回到左心房进入左心室,最后通过主动脉在进入全身。

心电图的波形及其意义 心脏的每一次收缩和舒张,在心电图中都有相应的波形表示。P 波出现代表左、右心房正在收缩,PR间期代表心房开始收缩到信号下传至心室的过程。一旦看到QRS波群,就表明心室已经接到信号,正在收缩,与此同时心房也开始舒张;T波出现则意味着心室正在舒张。连接各波的直线称为等电位线,心电图某一段的抬高、降低或不规整,都是相对等电位线而言的。 (心电图各波段)

P波:反映左右两心房的电激动过程,也称心房除极波,其P波起点表示窦房结开始激动,终点表示两心房激动结束。 时间<0.12s(<110ms 临床) 振幅:肢导<0.25m V胸导<0.20m V 形态:PI、PII、PaVF、PV4-V6 直立,PaVR倒置,其他导联P 波可倒置、直立或双向 P-R间期:表示激动从窦房结发出,经结间传导束,房室交界区、心室肌兴奋所需的时间。 时间:0.12-0.20s(120-209ms临床) (注意:不同于P-R段)

动态心电图临床应用进展

动态心电图(Holter)临床应用进展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杨虎) 动态心电图仪(Dynamic Electrocardiograph,DCG)又称Holter;是随身佩带的小型心电记录器,可连续24小时以上记录受检者在日常活动过程中的心电信息,然后通过主机回放、分析、诊断,并打印出心电图波形和诊断报告。 动态心电图从1957年发明、60年代初开始临床应用。动态心电图仪由心电记录器和计算机回放系统组成。常规心电图一般仅记录数分钟的心电信号,而动态心电图具有可以在日常活动中连续记录24小时或更长时间的心电信号的特点,因而对一过性心电异常有很高的检出率,现已成为临床上重要的心电监测技术。 随着现代医学和电子学技术的发展,动态心电图(HoLTER)仪器设备,检查项目新月异,临床应用等也迅速发展了。 一、动态心电图仪器进展

心电记录器:又称为长时间动态心电监测系统。早期主要采用磁带记录技术大多数磁带记录器采用模拟记录方式,,磁带信息存储量大,多数磁带记录器采用模拟记录方式,磁带资料可长期保存,价格较低。缺点是使用时间较久后易出现机械故障。数字式记录器:数字式记录器以能存储数码的数字式存储器作为存储介质,包括超大规模集成存储芯片、微型磁盘、也可以使用数字式盒式磁带。超大规模集成存储芯片主要使用快闪式存储器(Flash memory)。快闪存储芯片可以直接组装在记录器中。也可以组装成一个部件称为快闪存储卡(Flash memory card)。目前内存芯片已由4MB已发展到64 MB,128 MB,256 MB以上。大容量的固态存储器,体积小、无机械性磨损问题,不存在数据压缩间题,可不失真全信息数字化记录,全信息的记录24 小时,48 小时多导联的Holter心电图。记录质量较高。体积微型化,。工作电池由9V积层电池发展到一节5号电池1。5V就可工作。数字化电路广泛应用。使频响、采样率均明显提高,有些仪器采样率达到1000 HZ,可清晰记录出患者的起搏器发放的脉冲信号。以利于对起搏心电图,和起搏器工作状态的分析。 Holter心电图记录导联进展 目前有三通道3导联;三通道正交投影12导联,三通道正交投影18导联;八通道12导联;十二通道同步12导联心电HOLTER。实现十二通道12导联Holter心电图记录。

典型心电图详细讲解

一、心率的测量 测量心率时,只需测量一个RR(或PP)间期的秒数,然后被60除即可求出。例如RR间距为0.8S,则心率为60/0.8=75次/分。还可采用查表法或使用专门的心率尺直接读出相应的心率数。心律明显不齐时,一般采取数个心动周期的平均数值进行测算。 二、各波段振幅的测量 P波振幅测量的参考水平应以P波起始前的水平浅为准。测量QRS波群、J 点、ST段、T波和U波振幅,统一采用QRS超始部水平作为参考水平。如果QRS 起始部为一斜段(例如受心房复极波影响,预激等情况),应以QRS波起点作为测量参考点。,应以参考水平线上缘垂直地测量到波的顶端;测量负向波形的深度时,应以参考水平线下缘垂直地测量到波的底端。 三、各波段时间的测量 12导联同步心电图仪记录心电图测量规定:测量P波和QRS波时间,应分别从12导联同步记录中最早的P波起点测量至最晚的P波终点以及从最早QRS 波起点测量至最晚的QRS波终点医学教育网;PR间期应从12导联同步心电图中最早的P波起点测量至最早的QRS波起点;QT间期应是12导联同步心电图中最早的QRS波起点至最晚的T波终点的间距。 单导联心电图仪记录测量:P波及QRS波时间应选择12个导联中最宽的P 波及QRS波进行测量;PR间期应选择12导联中P波宽大且有Q波的导联进行测量;QT间期测量应取12导联中最长的QT间期。 一般规定,测量各波时间应自波形起点的内缘测至波形终点的内缘。 胸导联: V1胸骨右缘第四肋间 V2胸骨左缘第四肋间 V4左锁骨中线第五肋间 V3:V2与V4连线中点 V5:左腋前线平V4 V6:左腋中线平V4 V7:左腋后线平V4 V8:左肩胛线平V4 V9:左脊旁线平V4 V3R-V5R:与左侧V3-V5对称,一般作V3R、V4R的,很少作V5R。 第一节临床心电学的基本知识1.心电图产生原理 静息状态外正内负 除极(depolarization)状态外负内正电源前电穴后电极对向电源-向上波形 复极(repolarization)电源后电穴前电极对向电源-向下波形 心电综合向量原则 2.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和命名 P波:心房的除极过程 P-R段(P-Q段):心房复极过程及房室结、希氏束、束支的电活动 P-R间期:自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

心电图讲解与数据分析

心电图讲解与数据分析 大多数人只知道心电图是一张有着密密麻麻格子的纸,纸上面有着一些不规则的曲线。除了少数医生专家,很少有人能看懂心电图的,下面进行心电图讲解与数据分析。 心脏在收缩之前,可有预先激动,并向全身扩散,使体表产生电位差,用心电图机把这些电位差记录下来,其图型就叫心电图。 心电图可以检查诊断患者的心律失常及心律失常的性质如何,更确切地说,病变是发生在心脏传导系统的哪个部位。通过心电图可以检查患者的心脏是否扩大,并检查出心脏扩大的具体部位。根据心脏扩大的程度,医生可以通过心电图估计心脏病的严重程度,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所以对心电图讲解是必要的。 要进行心电图讲解,首先要了解心电图的组成部分和每部分的意义。 一个心动周期,在心电图上可有5个或6个波,从左至右为P,Q、R、S、T及U等波群;又分为7个部分,即P波、P—R段、P—R间期、QRS波群、ST段,T波、Q—T间期。 1、电图记录纸。心电图是被记录在布满大小方格的纸上,首要的是知道心电图上这些格子代表的意义。这些方格中每一条细竖线相隔1mm,每一条细横线也是相隔1mm,它们围成了1mm见方的小格。粗线是每五个小格一条,每条粗线之间相隔就是5mm,横竖粗线又构成了大方格。心电图记录纸是按照国际规定的标准速度移动的,移动速度为25mm/s,也就是说横向的每个小细格代表0.04s;每两条粗线之间的距离就是代表0.2s。国际上对记录心电图时的外加电压也是有规定的,即外加1mV电压时,基线就应该准确地抬高10个小格,也

就是说,每个小横格表示0.1mV,而每个大格就表示0.5mV,每两个大格就代表了这1mV。 2、心电图上的各种波形。一次心动周期就会在新电图上记录出一系列地高低宽窄不同的波形。包括P波、QRS波群、T波和(无)u波。了解这些波形及其所代表的意义,是教你怎么看心电图的第二步。 P波,最先出现的一个振幅不高的圆钝波形,它记录的是窦房结激动的右、左心房的激动。因为窦房结位于右心房,心房的激动先由它开始,所以P波的前半部分记录的是右心房的激动,中间部分记录的是左、右心房的共同激动而后部则代表左心房的激动。除了aVR导联外,P波基本都是直立的,肢体导联中P 波的高度多不超过0.25mV,胸前导联中直立的P波高度不应超过0.15mV。正常的P波的宽度也不应超过0.11s。 QRS波群,继P波之后出现的一个狭窄但振幅高的波群。由q波(有或无)、R波和S波组成。它代表着兴奋从房室结发出先后通过房室束、左右束支和纤细的浦肯野纤维进入心肌细胞,刺激心室的收缩,因此可以将其看作是心室收缩的开始的心电图表现。 Q波,是在出现向上的波之前出现的明确的向下的波形。如果它很小,宽度不到0.04s,深度不足0.15mV,我们将它记做q波;若它高且宽,才被称作Q 波;当然有时它是缺无的。无论有无Q波,第一个出现的向上的高尖的波就是R 波;紧随其后的向下的波就是S波,它也可以根据深度分别命名为S波和s波。之后出现的向上的波被称作R’(r’)波,向下的波则称作S’(s’)波。因为波的高低不同,所以可以组合成很多形态,但它也是有限制的,最主要的就是时间限制,通常情况下,正常人的QRS波群的时间0.08s,可以在0.06~0.10s范围

频谱心电图临床应用

频谱心电图 频谱心电图简介 FCG是有中科院工程院士封根泉八十年代创立的,其依据成熟的生物工程自动控制原理,把心脏搏动类比为工程自动控制系统,对心电信号振幅(功率)在时域和频域上的变化进行分析。经过三十多年临床应用证明,FCG对隐匿性心肌缺血、心肌损伤有较高敏感性,其为心肌病变、冠心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了一种简单无创的监测方法。 频谱心电图工作原理 频谱心电图是将人体V5导联和Ⅱ导联心电信号,通过计算机用快速傅立叶变换,将心电信号转化成各个频率成分功率大小分布图,而且还将这种相对关系引申到2个导联心电信号的相互比较,并由计算机计算,绘制成9幅函数图及32项分析参数,形成频谱心电图。 采用V5导联和标准Ⅱ导联的心电信号,进行功率、频域、时域三维分析,其中包括: 1, 心电功率谱、 2,传递函数相移、 3,脉冲响应、 4,相干函数、 5,相关函数 如下图: 功率图:

正常功率图特征: 心电功率谱是由一组间距相等的波峰(称为谱线)组成的,P1称为基波,P2、P3、P4等称为谐波,心电功率谱的正常图形有以下特征: 1、前4条谱线较为明显清晰,谱线为尖锐的单峰,奇数谱线一般高于其后的偶数谱线; 2、谱线等间距; 3、功率谱第一峰称为基波,它与受检者的心率相对应,因此可按第一峰出现的位置而确定心率。心率=基波频率×60 4、功率谱由第一峰(基波)和第二、三、四?等高次谐波所组成。直流分量加上基波,二、三、四次谐波,占心电总功率的90%以上。 正常功率图 功率谱的具体指标

1、R21 (P2波与P1波之比) (Ratio of 2 by 1) 正常值定义:P2/P1 < R 2/1指标阳性功率谱图形 (P5波或以后的波与P1波之比)( Ratio of 5 by 1) 正常值定义:MAX(P5,P6,P7,…)/P1 < LO1指标阳性功率谱图形 4. LO3 (P3波过低, Low 3)正常值定义:P3 > mm LO3指标阳性功率谱图形 . HIA (P1至P4波过高, High All) 正常值定义:P1+P2+P3+P4 < 60 mm HIA指标阳性功率谱图形 LOA (P1至P4波过低, Low All) 正常值定义:P1+P2+P3+P4 > 10 mm LOA指标阳性功率谱图形 临床意义

心电图基础知识点总结资料讲解

心电图:一个小格为0.04秒,一个大格为0.2秒;一个小格为0.1mv,一个大格为0.5mv,两个大格为1mv。 标准电压:1mv=10mm。 P波:代表心房肌除级的电位变化。 P波时限一般小于0.12秒。振幅:P波振幅在肢体导联一般小于0.25mv,胸导联一般小于0.2mv。 P波方向: Ⅰ、Ⅱ、AVF、v4~v6导联向上,AVR导联向下,其余导联呈双向、倒置、低平均可。 PR间期:从P波的起点至QRS波群的起点,代表心房开始除级至心室开始除级的时间。 PR间期时限:0.12~0.20秒,老年人及心动过缓的情况下,PR间期可略延长,但一般不超过0.22秒。 QRS波群:代表心室肌除级的电位变化。 时间:正常人QRS时间一般不超过0.11秒。多数在0.06~0.10秒。 R峰时间:V1、V2导联一般不超过0.04秒,V5、V6导联不超过0.05秒。 Q波:正常人Q波时限一般不超过0.03秒(除Ⅲ和AVR导联外)。Ⅲ导联Q波的宽度可达0.04秒。 正常情况下,Q波深度不超过同导联R波振幅的四分之一。 正常人V1、V2导联不应出现Q波。但偶尔出现可呈QS波。 J波:QRS波群的终末与ST段起始之交接点称为J点。 ST段:自QRS波群的终点至T波的起点间的线段。代表心室缓慢的复级过程。 T波:代表心室快速复级时的电位变化。 方向:Ⅰ、Ⅱ、V4~V6导联向上,AVR导联向下,Ⅲ、AVL、AVF、V1~V3 导联可以向上,双向或向下。若v1的T波方向向上,则V3~V6导联就不应再 向下。 振幅:除Ⅲ、AVL、AVF、V1~V3导联外。其他导联T波振幅一般不应低于同 导联R波的10分之一。T波在胸导联有时可高达1.2~1.5mv尚属正常。 QT间期:指QRS波群得起点至T波终点的间距,代表心室肌除级和复级全过 程所需的时间。 QT间期:正常范围为0.32~0.44秒。 U波:在T波之后0.02~0.04秒。 早期复级:V3~V5导联、Ⅱ、Ⅲ、AVF导联ST段呈凹面向上抬高。 右心房肥大:P波高尖,其振幅≥0.12mv,以Ⅱ、Ⅲ、AVF导联表现最突出,又称“肺型P波”。

心电图基础知识

以上是主页君在网上随意找到的正常的ECG图示,可能很多人问,为什么很多时候正常的心电图看起来和上图不一样呢?其实,上图是一种理想的状态下的图示,只不过是为了说明心电图而画出的理论图示。正常的ECG在不同导联上有这完全不同的表现,我们学习的目标是认识正常的心电图,才有能力分辨异常心电图,发现其中的异常,从而得出判断,起到辅助诊断的目的。 一、心电图基本知识(这是额外要求,初学者了解,不懂也不影响学习) 心电图反映心脏兴奋的产生、传导和恢复过程中的生物电变化,和心脏的机械舒缩活动无直接关系。 (一)心电图各波段的意义 P波:反映左、右心房除极过程中的电位和时间变化。 P-R段:主要反映激动通过房室交接区所产生的电位变化。?Q1lS波群:反映左、右心室除极过程中电位和时间的变化。 S-T段:代表心室早期复极(2期平台)的电位和时间的变化。?T波:反映心室晚期快速复极(3期)过程中的电位和时间的改变。 U波:一般认为是心室肌传导纤维(浦肯野纤维)的复极波所造成,也有人认为是心室的后电位所致。 (二)心电产生的原理?1.静息电位心肌细胞未受到刺激(处于静息状态)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以细胞膜为界,膜外呈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并稳定于一定数值的静息电位状态,称为极化状态。?2.动作电位当细胞受到刺激时,其亚微结构就会发生改变,于是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加大,从而造成钠离子快速内流,此时可测得+30mv 的电压,这就是动作电压。这时细胞膜上的Na+—K+ATP泵逆浓度差把钾离子送回细胞内而排除钠离子,恢复原有的极化状态。3?. 除极和复极 1除极:指细胞由静息膜电位转变成动作电位的过程,不消耗能量,其速度较快。?2复极:指动作电位恢复到静息膜电位的过程,消耗ATP,逆浓度差进行,速度较慢。3?除极时正电荷在前,负电荷在后(指在细胞外);人为地使对着正电荷描记向上的波、对着负电荷描记向下的波。(三)心电图电位强度与形态的决定因素 1.形态探查电极面对心肌除极的方向,可描记出一个向上的波。探查电极面对心肌复极的方向,则可描记出一个向下的波。 2.电位强度与下列因素有关:①与心肌细胞的数量成正比;②与探查电极和心脏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③探查电极的方位和心脏除极的方向所构成的角度越大,电位越小。?(四)心电向量的概念 心脏是由无数心肌细胞所组成的,在除极与复极过程的每一瞬间都可以产生许多大小不—、方向不尽相同的心电向量,按平行四边形法或头尾相加法依次综合起来,这个最后综合起来的向量叫做瞬间综合心电向量。1.向量是一种既能表示方向又能表示力量大小的物理学名称,一般用“箭矢”表示。 2.心脏是由无数个心肌构成的,综合方向就是它的代数和。

心电图基本讲解

心电图续篇 一·概述 1、本文多为个人体会以及书籍、文献所见,若与教材不同,以教材为准。 2、本文适用于有一定心电图基础的实习医生或非心内科临床医生。 3、看懂本文后临床医生可达到的水平:能迅速诊断心内科绝大部分心电图的主要问题,并做出相应处理能看一眼心电监护机上的图形就大概判断ECG危重程度。阅读前须懂的几个基本问题: 1、各波形的意义 (1)P波:代表心房除极过程:故P波的异常常是代表心房的问题,例如一个COPD患者II导联P波振幅>0.25mv,诊断右房肥大。 (2)PR间期:不等于PR段,而=P波+PR段。代表心房除极开始至心室开始除极,故其时间延长可见于房室传导阻滞。 (3)QRS波群:心室除极全过程。正常的QRS波群大家有目共赌,若出现宽大畸形的QRS波群,常代表心室出问题。如室早表现为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QRS波,而作为房早,只要不伴室内差传,QRS形态是正常的。心脏泵血靠的就是心室,而QRS波就是心室活动的表现,心房出问题不会马上出人命,但心室会,一份ECG若连异常的QRS波都找不到,说明心跳已经停止了。 (4)ST-T:心室复极全过程:故其异常亦多为心室的问题。其临床地位极高,但其改变特异性欠佳。 (5)QT间期:整个心室活动过程。主要看QTc间期,即校正后的QT间期,因心率慢QT间期必长,为

使各种心率下的QT间期具有可比性,故产生QTc间期[=QT间期/(根号R-R)],其中R为S ,一般只能由看电脑打出或查表获得,或靠感觉),QTc间期才是有意义的值。 2、作为非心电图专科医生,若从生理学的原理上去研究心电图,结果定是痛不欲生。临床医生只要能 了解这是一个什么图,危不危重,就够了。但是如果真能读懂将受益非浅,不被看低。 3、心电图诊断的二个注意点: (1)一份ECG有几个诊断时,顺序是有一定讲究的,未查到明确标准,但肯定的是心律一定写第一位,如窦性心律、房性心律、房颤,而电轴左右偏写第二位,其他标准不详。 (2)ECG诊断内容分为三类: ①A类:多指解剖、病理生理诊断:主要有各房室肥大、心肌梗死、缺血、冠脉供血不足、各 电解质紊乱等,必须依赖临床资料。例如对一个异常Q波+ST段弓背型抬高+T波改变的典型 心梗ECG,患者无胸痛胸闷等病史,一般是不能诊断心梗的,心电图报告完全可以卑鄙地写 :异常Q波、ST-T改变,请结合临床,但这种报告不懂心电医生看得懂吗?若负责任一点, 可以写考虑急性心梗可能,请结合临床; ②单靠ECG一般是不够资格直接认为心梗(病理生理诊断)。再例如对于一份左室高电压的 ECG,若有高血压或其他可致左室大的病史,可直接诊断“左室肥大”(解剖诊断),但若无 ,只能诊断“左室高电压(无临床意义),如此等等。 ③B类:单看心电图不须病史就能直接诊断的,各类心律失常主要表现是,例如房颤、预激综 合征,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只看图便可,不须任何病史。 除上述二者外的其他情形,例如ST-T改变,如心脏顺钟向转位,如电轴左偏。 4、看图的方法: 对于危重的病人,肯定是要求看一眼马上看出主要问题,其他小问题先不理;而一般情况下看图,要求从头到尾,从P波到T波一个个看,看时间、振幅、形态有无异常,从I导联到V6导联一个不漏地看故必须牢背常用的正常值才能谈看图。 其实须牢背的最主要其实就几个: 1)`P波时间应<120ms,若延长和或成双峰,要注意有无左房肥大,II导振幅应<0.25m, II导振幅应<0.25mg,若增高,注意有无右房肥大或肺动脉高压; 2) `PR间期应120-200ms,若>200ms,注意是否各类房室传导阻滞,若<120ms,看看有无激综合征; 3)``QRS波应<110ms:若宽大畸形,看看是干扰还是室早还是房早伴室内差传;若>110ms常用以判断 是完全性还是不完全性束支阻滞。

心电图数据标准的比较及应用分析

心电图数据标准的比较及应用分析 丁子承;杨磊;王淑 【期刊名称】《中国数字医学》 【年(卷),期】2012(007)010 【摘要】ECG is one of the routine clinical examinations, but the digital management of ECG is lagging far behind other checksrndue to lacking of the uniform data standards for a long time. In order to solve this problem, many organizations for Standardizationrnhave put forward some solutions, especially for the SCP-ECG、FDA-XML、DICOM、MFER and so on. 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rndata structure and main features against these data standards and also evaluated the strengths, weaknesses of each standard as well as therncurrent application.%心电图是临床常规检查项目之一,但由于长期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导致心电图的数字化管理大大落后于其他检查项目.为解决此问题,各标准化组织都提出一些解决方案,其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有SCP ECG、FDA-XML、DICOM、MFER 等.针对这些数据标准,分析了各自的数据结构和主要特点,并对各标准的优势和不足以及目前的应用情况进行了评价. 【总页数】5页(36-40) 【关键词】心电图;数据标准;心电信息系统 【作者】丁子承;杨磊;王淑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200092,上海市杨浦区四平路1239号;上海理工大学,200093,上海市杨浦区军工路516号;上海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200093,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