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师资格考试111

教师资格考试111

4、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有()

A、变通性

B、认知性

C、目的性

D、序列性。

5、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属于()

A、行为主义观点

B、人本主义观点

C、认知观点

D、建构主义观点

6、关于学习的迁移,由美国桑代克和伍德沃斯共同提出了().

A、形式训练说

B、概括说

C、相同要素说

D、认知说

7、关于反思方法,布鲁巴奇等人在1994年提出()

A、反思日记

B、详细描述

C、交流讨论

D、行动研究

8、恐怖症可分为()

A、单纯恐怖症

B、胆小恐怖症

C、广场恐惧症

D、社交恐怖症

9、皮亚杰认为,适应包括的几种作用和过程有()

A、同化

B、理解

C、问题解决

D、顺应

10、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有( )

A、有意记忆占主导地位。

B、理解记忆成为主要的识记方法。

C、抽象记忆占优势。

D、精确性提高

11、操作技能的形成可分为()阶段。

A、操作整合

B、操作模仿

C、操作定向

D、操作熟练

12、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阶段。A、关注生存 B、关注教学质量

C、关注情境

D、关注学生

13、晚上睡觉前或学习结束前学习知识,可以克服()A、倒摄抑制 B、前摄抑制

C、正抑制

D、负抑制.

14、心理自我调控理论是由()提出。

A、戈登·帕斯克

B、赫尔曼·威特金

C、杰罗姆·卡根

D、斯滕伯格

15、学习动机是由()和()几个方面构成。A、学习强度 B、诱因

C、学习需要

D、学习效果

16、加涅按学习结果分类有()

A、言语信息的学习

B、智慧技能的学习

C、认知策略的学习

D、态度的学习

17、培养学生掌握观察方法有()

A、素描观察法

B、连续观察法

C、重点观察法

D、实验观察法

18、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有()

A、不平衡性

B、差异性

C、定向性和顺序性

D、连续性和阶段性

19、就学生学习过程中知识应用的一般过程而言,智力活动一般要经过()这几个基本环节。

A、知识应用

B、审题

C、联想

D、课题类化

20、操作技能的特点是

A、展开性

B、简缩性

C、外显性

D、客观性

21、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中观察学习的过程有()A、注意过程 B、保持过程

C、复制过程

D、动机过程

22、智商IQ与学业成绩存在中等程度的相关,相关系数在中学为()A、0.3-0.4 B、0.4-0.5

C、0.5-0.6

D、0.6-0.7

23、瓦拉斯提出创造性思维的几个阶段是

()A、准备期 B、酝酿期

C、豁朗期

D、验证期

24、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有()

A、学会调适

B、学会乐观

C、寻求发展

D、积极的心理状态

25、心智技能的形成分为()几个阶段。

A、原型定向 B原型固化

C、原型操作

D、原型内化

26、陈述性知识的表征形式是()

A、命题网络

B、产生式系统

C、认知结构

D、图式

27、学习风格是学习者在探究、解决其学习任

务时所表现出来的典型的、一贯的、独具个人

特色的()

A、学习策略

B、学习倾向

C、学习习惯

D、学习状态

28、奥苏贝尔提出的几种同化模式是()

A、下位学习

B、上位学习

C、先行组织者

D、组合学习

29、我国心理学家对学习的分类是()

A、知识的学习

B、认知策略的学习

C、技能的学习

D、行为规范的学习

30、常用的直观形式有()

A、情景直观

B、实物直观

C、模象直观

D、言语直观

二、填空题(15分)

1、中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中学学校情境中

()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维果斯基认为儿童现有水平与经过他人帮

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

()。

3、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

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

程的().

4、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最早由()提出。

5、过度学习是必要的。有研究表明,学习熟

练程度达到()时,记忆效果最好。

6、影响心理健康的个体心理因素主要有

()和(特殊的人格特征)。

7、1924年,()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

育心理学>教科书。

8、心理健康至少包括两层含义:一是();

二是具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

9、在我国,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智力是指

认识方面的各种能力,即观察力、记忆力、思

维力、想象力的综合,其核心成分是()

10、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

和()三个方面。

11、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在课时计划、课堂教

学过程和()三个方面都存在差异。

12、学生最有可能选择的是成功概率为

()的任务,因为这种任务最富有现实

的挑战性。

13、()指以少数的学生为对象,在较短

的时间内(5—20分钟),尝试小型的课堂教学,

可以把这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课后再进行

分析。

14、智力的群体差异包括性别差异、年龄差异、

种族差异,目前研究较多的主要是()。

15、皮亚杰认为,适应包括()和(顺应)

两种作用和过程。

三、判断对错并做简要说明(25分)

1、态度与品德属于同质的问题,它们没有分

别。

2、罗森塔尔效应表明:教师的期望一定会在

学生身上实现。

3、程序性知识的表征形式是产生式系统。

4、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率越高。

5、避免失败的倾向的学生,无论成功还是失

败对他们都没有积极的影响。

四、简答题(20分)

1、影响创造性的因素有哪些?

2、学生的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是什么?

3、简述知识巩固的途径。

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中学教师进行那些

角色创新?

5、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是什么?

五、论述题(30分)

1、联系实际谈谈如何指导学生对学习结果进

行正确归因?

2、论述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及其对教

育改革的启示?

2008年山东省教师资格考试(中学部分)教育

心理学模拟试题答案

一、不定项选择

1、 ACD

2、 ABCD

3、 ABD

4、 BCD

5、 B

6、 C

7、 ABCD

8、 ACD

9、 AD 10、 ABC 11、 ABCD 12、ACD

13、 A 14、 D 15、 BC 16、 ABCD

17、 ABD 18、ABCD 19、BCD 20、ACD

21、ABCD 22、C 23、 ABCD 24、AC

25、ACD 26、 A 27、 AB 28、ABD

29、ACD 30、 BCD

二、填空

1、学与教

2、最近发展区

3、复杂的方案

4、班杜拉

5、150%

6、心理冲突

7、廖世承

8、无心理疾病

9、抽象思维能力10、道德行为11、课后教学评价12、50% 13、微格教学14、性别差异15、同化

三、判断对错并做简要说明

1、错误。二者实质相同,结构也是一致的,但是有区别:(1)涉及的范围不同:态度涉及的范围较大,其中只有涉及道德规范的稳定的态度才能称为品德。比如我们常说某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但这并不等于他品德不良。(2)价值的内化程序不同。态度的内化水平由低到高:接受、反应、评价、组织、性格化。其中只有价值观念经过组织且已成为个人性格的一部分时的稳定态度才能被称为品德。

总之,二者有一定的区别,但又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属于同质的问题,所以不作严格区分。

2、错误。这一效应启示我们: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教师对每个学生都要寄予正确的期望,在上课时给予学生特别是原来认为是差生的学生以更多的关注,通过各种方式向他们传达“你很优秀,你能行”的信息,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因而产生一种激励作用,学习时加倍努力,才能取得好成绩。

不过,在实际的教育情境里,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并不一定会发生自我应验的预言效应。因为教师期望效应的发生,既取决于教师自身的因素,也取决于学生的人格特征、原有认知水平、归因风格和自我意识等众多心理因素。

3、正确。“产生式系统”是由一系列“条件—行动”规则构成的,它表明了所要进行的活动以及做出这种活动的条件。产生式以“如果…就…”的形式存在,即在满足某个条件的时候,我们做出某个行动。产生式具有自动激活的特点,这常常不需要太明确的意识。而且,一个产生式的结果可以作为另一个产生式的条件,从而引发其他行动,这样众多的产生式联系在一起就构成了复杂的产生式系统。

4、错误。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具有积极的影响。美国洛厄尔发现,成就动机较强的在完成学习任务中能够不断取得进步,学习效率相对较高。但是学习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并不完全成正比。过分强烈的学习动机往往使学生处于一种紧张的情绪之下,注意力和知觉范围变得狭窄,由此限制了学生正常的智力活动,降低了思维效率。因此学习动机存在一个动机最佳水平。

5、正确。避免失败的学生,他们的自信心不强,倾向于外归因。由于他们认为自己的能力有限,因而往往设置一些不切合实际的目标,不付出足够的努力,于是导致了又一次失败。不断的失败导致了他们对自己能力不足的固定看法,将失败归因于缺乏能力,而将成功归因于运气、机遇、任务简单。这样无论成功还是失败对他们都没有积极的影响:成功了,他们不会再付出努力,而一旦失败,却导致他们进一步去避免失败。

四、简答题

1、(一)环境:家庭与学校的教育环境是影响个体创造性的重要因素。

(二)智力:创造性与智力并非简单的线性关

系,既独立性,又相关。

(三)个性:一般而言,创造性与个性之间具

有互为因果的关系。

2、心理的发展可以因进行的速度、到达的时

间和最终达到的水平而表现出多样化的发展

模式。一方面表现为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的速

度上、发展的起讫时间与到达成熟时期上的不

同进程,另一方面也表现为同一机能特性在发

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

3、(一)提高识记的目的性、自觉性:(二)

指导学生采用各种有效的记忆方法,使学生获

得良好的识记效果:(三)合理地组织复习:

4、一、由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型教

师转到“激趣、启思、导疑”型教师。二、由

命令主导型教师变为指导帮助型教师。三、由

被动阐释、执行型教师转向主动研究、决策型

教师。四、由单一学科型教师转向综合专家型

教师。

5、(一)准确地示范与讲解(二)必要而适当

的练习(过度学习是必要的,但注意有时引起

学生疲劳也不好)(三)充分而有效的反馈(内

部反馈和外部反馈)(四)建立稳定清晰的动

觉。

五、论述题

1、(1)学生在每次学习之后,总会对自己的

学习结果寻找一些原因,如“这次成绩好是因

为我非常努力”“这次是运气不好”等。对学

习结果的归因往往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动机,从

而左右着学生日后的学习行为。良好的归因模

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形成对下次成

功的高期待;不良的归因模式不仅不利于学习

动机的激发,相反还会因为学生总是把失败归

因于自己的能力差,而产生“习得性失败”,

因此采取逃避努力、放弃学习的无助行为。因

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客观归因,尽量将学

习上的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和努力,而将学

习上的失败归因于内部的不稳定因素,即努力

不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更高的学习动

机,树立对下次学习成功的期望,不放弃自己

的努力,争取在以后的学习中获得成功。(2)

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积极的

自我概念,也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形成良

好的归因模式的一个重要因素。如自我概念水

平较高的学生往往把成功归因于个人的能力

和努力程度,把失败归因于努力不够,因而失

败不仅不会降低学生的自信心,反而会激发他

们的学习动机。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建立良好的归因模式,首要问题就是帮助学生

树立自我概念。这是一个长期的任务,需要教

师在日常工作慎重地对学生作出评价,以引导

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

2、布鲁纳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

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

认知结构。因此,他的理论常被称为“认知—

结构论”或“认知发现说”。

(一)学习观: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

认知结构。2、学习包括知识的获得、转化和

评价三个过程。总之,布鲁纳认为学习任何一

门学科的最终目的在于构建学生良好的认知

结构。因此,教师首先应明确所要建构的学生

的认知结构包含哪些组成要素,在此基础上,

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来帮助学生获得、转化和

评价知识,使学科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

知结构,使书本的死知识变为学生自己的活知

识。

(二)教学观:

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教

学不能只着眼于一门学科的事实和技巧的掌

握,学习一门学科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哪些核

心的、基本的概念、原理、态度和方法,抓住

它们之间的意义联系,并将其它知识点与这些

基本结构逻辑的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有联系的

整体。

2、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1)动机

原则:三种最基本内在动机:好奇内驱力(求

知欲)、胜任内驱力(成功的欲望)、互惠内驱

力(人与人之间和睦共处的需要)(2)结构原

则(3)程序原则(4)强化原则。

总之,根据结构主义教学观及其教学原则,为

了促进中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发展,教师应当

注意以下几点:(1)教师必须全面深入地分

析教材,明确学科本身所包含的基本概念、基

本原理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引导学生加深

对教材结构的理解。(2)应根据中学生的经

验水平、年龄特征和材料性质,选取灵活的教

学程序和结构方式来组织实际的教学活动过

程。(3)要注意提供有助于学生矫正和提高的

反馈信息,并教育学生进行自我反馈,以提高

学生的自觉性和能动性。

(三)简评:布鲁纳推动了教育心理学的重大

转变:从行为主义向认知心理学的转变,从实

验室研究向课堂研究的转变,从学习研究向教

学研究的转变。缺陷:在论述儿童的生长时忽

视了社会方面的因素。强调学科的基本结构,

但有些学科的基本结构是不清楚的。

2008年山东省教师资格考试

教育学(中学部分)模拟试题

一、不定向选择题(30分)

1、德育的特点有()

A、社会性

B、阶级性

C、历史性

D、相对独立性

2、科学研究的特征有()

A、继承性

B、创新性

C、系统性

D、控制性

3、在1949年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被公认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奠基石。他的课程

编制被称为“目标模式”。

A、博比特

B、施瓦布

C、泰勒

D、布莱梅尔德

4、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

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是维护青少年的社会权利主体地位。这一精神的基本原则有():

A、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B、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C、禁止体罚与变相体罚原则

D、无歧视原则。

5、主张“有教无类”,希望把人培养成“贤人”和君子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庄子

6、<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阐明了教育的()原则

A、直观性

B、巩固性

C、因材施教

D、启发性

7、个案研究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

A、跟踪法

B、追因法

C、临床法D产品分析法

8、教育目的的作用有()。

A、指导作用

B、激励作用

C、导向作用

D、评价作用

9、学校教育包括的基本要素有()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教育影响

D、教育效果

10、古罗马的昆体良在<论演说家的教育>中,提出了()的学习过程理论。

A、模仿、理论、练习

B、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

C、感觉-记忆-理解-判断

D、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11、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核心概念是()

A、知识经济

B、人力资源

C、人力资本

D、学习型社会

12、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

A、家庭教育

B、遗传素质

C、环境

D、学校教育。

13、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主要因素

A、社会

B、知识

C、传统

D、学生

14、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A、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B、社会主义制度

C、社会化大生产理论

D、建构主义理论

15、教师职业经历了()几个阶段。

A、非专业化兼职教师

B、非专业化专职教师

C、专业化兼职教师

D、专业化专职教师

16、20世纪60年代,法国教育家()提出了终身教育的理论

A、培根

B、保罗·朗格郎

C、卢梭

D、裴思泰洛齐

17、当代影响较大的德育模式有等

A、认知模式

B、感动模式

C、体谅模式

D、社会模仿模式

18、一堂好课的标准有()

A、目标明确

B、内容正确

C、方法得当

D、体验积极。

19、教师的一般角色有()

A、传道者

B、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C、.授业、解惑者

D、管理者

20、班级管理的模式主要有()

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

21、单轨制学制是19世纪末20初在()形成的一种学制。

A、美国

B、德国

C、英国

D、法国22、学校文化是由()构成。

A、观念文化

B、规范文化

C、物质文化

D、传统文化

23、操行评定主要通过()等几种途径实现

A、学生自评

B、家长参与评定

C、集体互评

D、班主任评定

24、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是()的统一过程。

A、个体社会化

B、社会规范个体化

C、顺应

D、内化

25、普通高中课程由()几个层次构成

A、课程标准

B、学习领域 C 、科目 D、模块

26、()是构成教育教学活动的最基本的要素

A、教师

B、教材

C、教学方法

D、学生

27、()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它是教育对知

识经济向人才培养提出挑战的回应。

A、能力教育

B、探究性学习

C、创新教育

D、合作学习

28、班级管理的过程主要()环节?

A、提出问题

B、制定计划

C、组织实施

D、评价总结

29、班会有一般有以下()几类。

A、常规班会

B、生活会

C、学习指导会

D、主题班会。

30、班级授课制的辅助形式主要有()

A、现场教学

B、复式教学

C、课堂教学

D、个别教学。

二、填空题(15分)

1、实现终身教育基本条件是()的建立

2、课程设计主要涉及课程计划、()

和教材三个方面。

3、教育科学研究过程包括研究的()、研究

的组织与实施、成果的分析与总结三大环节。

4、我国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战国

后期出现的(),是罕见的世界教育思

想遗产。

5、()的教育思想被看作是传统教育

学的代表。

6、个体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有中国的(),

西方有卢梭和裴思泰洛齐。

7、我国最早使用“课程”一词的是()。

8、初中阶段课程设置()相结合的课

程,高中则以分科课程为主。

9、班会的特点:集体性、自主性和()。

10、采用何种类型的个案研究,主要取决于

()和研究者的时间和精力。

11、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

时期的著名教育家()

12、心理的发展包括认知和()两方面

的发展。

13、英国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对教

育学的独立作出了重要贡献,于1623年首次

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出来,与其他学

科并列;

14、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

程中积淀演化和创造出来的,并为其成员所认

同和遵循的价值观念体系、行为规范准则和物

化环境风貌的一种()。

15、现代学校教育萌芽于().

三、判断对错并做简要说明(25分)

1、素质教育就是要使教师成为学生的合作者、

帮助者和服务者。

2、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师生关系:

3、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一个由我支配的环

境,我可以保证,无论这些儿童的祖先如何,

我都可以把他们培养成为任何一种人,或者是

政治家、军人、律师抑或是乞丐、盗贼。

4、素质教育就是要学生什么都学,什么都学

好。

5、生产力对教育起决定作用:

四、简答题(20分)

1、教师在新课程条件下有哪些角色?

2、怎样理解和执行课程标准?

3、简述教学过程的结构。

4、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是什么?

5、人的身心发展的互补性对教育的要求是什

么?

五、论述题(30分)

1、试分析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2、联系实际谈谈班主任如何建设班集体。

2008年山东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中学部

分)模拟试题答案

一、不定项选择

1、 ACD

2、 ABCD

3、 C

4、 ABD

5、 A

6、 D

7、 ABCD

8、 BCD

9、 ABC

10、A

11、C

12、BCD

13、ABD

14、A

15、ABD

16、B

17、ACD

18、ABCD

19、ACD

20、ABCD

21、A

22、ABC

23、ACD

24、AB

25、BCD

26、AD

27、C

28、BCD

29、ABD

30、AD

二、填空

1、学习化社会

2、学科课程标准

3、构思与设计

4、《学记》

5、赫尔巴特

6、孟子

7、朱熹

8、分科与综合

9、针对性。

10、研究课题的目的

11、埃拉斯莫斯

12、意向

13、培根

14、整合和结晶

15、文艺复兴时期

三、判断对错并做简要说明

1、错误。这是对素质教育倡导的“学生的主动发展”和“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误解。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主动发展”,是因为学生是主体与客体统一的人,因而是具有自主发展意识的人;素质教育强调“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因为学生具有与教师平等的独立人格。这种观点忽略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忽略了学生的特点。教师是教育实践的主体,在教育实践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是教育实践的客体,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这决定了教师首先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个性的塑造者、人生的引路人,潜能的开发者,其次才是学生的合作者,帮助者和服务者。

2、正确。(一)教学上的授受关系:(1)从教育内容的角度上说,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2)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3)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二)人格上的平等关系:(1)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2)真正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与帮助的关系(三)社会道德上的相互促进关系(1)

师生关系从本质上讲是一种“人―人”关系。

2、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体现在知识和智力

上,而且体现在思想和人格上。

3、错误。(1)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

变成现实(2)环境决定人的身心发展方向、

水平、速度和个别差异(3)环境的决定作用

是通过人的内部因素实现的。

4、错误。这种观点所带来的后果是,素质教

育成为使学生不堪重负的、包含基础教育阶段

所有“美好”东西在内的“筐”。这是对素质

教育“使学生全面发展”的误解。素质教育强

调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又要发展学生

的个性,因为素质教育对学生的要求是合格加

特长。这决定了学生一方面必须学习国家规定

的必修课程,夯实基础;另一方面,学生还应

该学习选修课程,充分发展自己的特长,形成

独特的个性。

5、正确。(一)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

速度。(二)生产力水平制约人才规格和教育

结构(三)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

法、手段组织形式。

四、简答题

1、(1)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教育教学的研

究者(3)课程资源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2、(1)认真研究和把握课程标准(2)全面系

统地理解课程标准(3)严格执行课程标准(4)

以课程标准作为自己检查教学质量的依据

3、(一)引发学习动机(二)领会知识:这是

教学的中心环节。包括使学生感知和理解教

材。(三)巩固知识(四)运用知识(五)检

查知识

4、⑴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的有效途径;

⑵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前提;⑶是全面提高

教育质量的可靠保证;⑷是繁荣教育科学、构

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科学理论体系的实践

基础。

5、要求教育工作者首先树立信心,相信每一

个学生,特别是暂时落后或某些方面有缺陷的

学生,通过其他方面的补偿性发展,都会达到

与一般正常学生一样的发展水平。其次要掌握

科学的教育方法,发现学生的优势,扬长避短,

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信心和自觉性。

五、论述题

1、(一)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1)学

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2)学生

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二)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对于掌握

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关系问题,争论:其中最典

型的是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之争。形式教

育论代表人物是英国教育家洛克和瑞典裴斯

泰洛齐,形式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

于通过开设希腊文、拉丁文、逻辑、文法和数

学等学科发展学生的智力,至于学科内容的实

用意义则是无关紧要的。实质教育论的代表人

物是德国的赫尔巴特和英国的斯宾塞,认为教

育的主要任务在于传授给学生对生活有用的

知识,至于学生的智力则无须进行特别的培养

和训练。进入20世纪以来,两种争论趋于缓

和,逐渐走向融合。实际上,掌握知识与发展

智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两者统一于一般教

学活动中。(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2)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三)掌握知识与形成思想品德相结合。最早

明确阐述二者之间辩证关系的教育家是赫尔

巴特。他提出了“教学的教育性”观点,认为

世界上不存在“无教学的教育”,也不存在

“无教育的教学”。(1)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

以掌握知识为基础。(2)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

又推动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

(四)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作用相结合。

教与学是辩证统一的,主要表现在:1、教师

在教学中具有主导作用,表现在:第一、老师

主导着学生学习的方向、内容、进程、结果和

质量,起引导、规范、评价和纠正的作用。第

二、教师影响着学生学习方式以及学生学习主

动性、积极性的发挥;第三、教师影响着学生

的个性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2、学生

具有主动作用,具体表现在:第一、受学生本

人兴趣、需要、情感、意志和价值观的影响,

学生对外部信息的选择具有能动性、自觉性。

第二、受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思维方式、能

力水平等制约,学生对外部信息进行内部加工

具有独立性、创造性。

2、(1)确立明确的奋斗目标:分为近期目标、

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要求:第一、要将近期

目标、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结合起来;第二、

要把“明天的快乐”和思想道德教育联系起

来;第三、要注意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学生

共同商量来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第四、奋

斗目标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班级实际情

况。 (2)培养积极分子,形成班集体核心:要

求:第一、要善于发现和培养积极分子,第二、

应把对积极分子的使用与培养结合起来。(3)

形成良好班风:要求:第一、确立班风目标;

第二、培养正确舆论;第三、强化行为训练;

第四、加强榜样示范。另外,老师还要以身作

则。(4)健全班级规章制度:要求:第一、认

真讨论,科学合理;第二、严肃慎重,相对稳

定;第三、反复学习,坚决执行;第四、教育

为主,不断完善。(5)加强班级常规管理:第

一健全班级规章制度;第二、建立组织体系;

第三、坚持一贯。(6)加强非正式群体教育。

第一,班主任要了解非正式组织的特点;第二、

认识非正式组织的作用;第三、加强教育和引

导。(7)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报考条件

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报考条件 导语:报考教师资格证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让我们一起来阅读下文,看看报考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需要具备的条件吧! 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履行《教师法》规定的义务,遵守教师职业道德;经申请人员单位或户籍所在地乡(镇)或街道办事处思想品德鉴定合格;学优由所在学校进行思想品德鉴定。 “两学”学历要求 申请教师资格种类 应当具备的学历条件 幼儿园教师

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小学教师资格 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初中教师资格 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报考条件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报考条件 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其他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 高等师范本科学校或其他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实习指导教师资 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报考条件文章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报考条件出自https://www.wendangku.net/doc/0c49296.html,/article/wk-78500001166889.html ,转载请保留此链接!

高等学校教师资格 研究生或者大学本科毕业学历 成人教育教师资格 高等、中等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在校生(大二、大三、学优)凭学生证或相关证明均可报名参加考试。 国家统考学历要求 报考幼儿园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以上学历;

报考小学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及以上学历; 报考初级中学、初等职业学校文化、专业课教师资格,高级中学,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文化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 报考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和职业高中学生实习指导教师资格的,应当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及以上学历,同时还应具备相当于助理工程师以上专业技术资格或中级以上工人技术等级。 在校生仅限毕业年级生报考,报考时应提供学校出具的在籍学习证明。 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在于从事教师职业必须具有教育教学能力,也就是说不仅要掌握一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把知识按照不同学校教学计划的要求传授给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学习能力和道德人格,使学生的特长和潜力能够充分发挥出来。教育教学能力的内容广泛,要求较高,鉴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教育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公民的素质差异较大,因此,《(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规定,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的”具体测试办法和标准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 “身体条件”应为教育教学能力的一部分,或者说是承担教育教学任务的”硬件”,因为教师(特别是小学和幼儿

教师资格证考试名词解释大全

一、名词解释 1.行动研究:是一种由实际工作者在现实情景中自主进行的反思性探索,并以解决工作情境中特定的实际问题为主要目的,强调研究与活动的一体化,使实际工作者从工作过程中学习、思考、尝试和解决问题。 2.教育评价:是指在一定教育价值观的指导下,依据确立的教育目标,通过使用一定的技术方法,对所实施的各种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科学判定的过程。 3.教学:是一种尊重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尊重学生自由意志,把学生看作独立思考和行动的主体,在与教师的交往和对话中,发展个体的智慧潜能、陶冶个体的道德性格,使每一个学生都达到自己最佳发展水平的活动。 4.课程目标:是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它规定了某一教育阶段的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以后,在发展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期望实现的程度,它规定了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基础。 5.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 6.学校生活: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方针,有目的,有计划和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教育的一种 7.班级组织:是一个有一定人数规模的学生集体,是学校行政根据一定的任务、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组织起来的有目标、有计划地执行管理、教育职能的正式小群体。它既是教学活动的基层组织单位,又是学生生活及开展活动的集体单位,也是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基本单位。 8.个体内差异评价法:是以被评价对象自身某一时期的发展水平为标准,判断其发展状况的评价方法。 9.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 10.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从专业思想到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发展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或教育家型教师的过程。 11.终身教育:是人一生各阶段当中所受各种教育的总和,是人所受不同类型教育的的统一综合。 12.教学策略:是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教育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产生于人类的生产劳动节,是传承社会文化节、传递生产经验收报告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教育主要批学校教育工作者,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 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个体在社会的生存需要。 2、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4、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活动。 教育的社会属性: 1、教育具有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 2、教育具有历史性。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每个时期的教育具有自己的特点。 3、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教育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制约,但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又具有相对独立性。,教育的独立性主要表现在:第一,教育具有继承性;第二,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第三,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0世纪以后的教育的新特点: 第一,教育终身化;第二,教育的全民化;第三,教育的民主化;第四,教育的多元化;第五,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第一,关于教学原则:他提出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的原则 第二,关于教学制度:他最早提出并系统论述班级授课制以及教学的原则、方法; 第三,关于教学思想:他提出要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经普通人的“泛智教育” 第四,关于教学内容:他规定了百科全书式的课程 第五,关于教学原则:他首次提出并论证了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和自觉性等一系列教学原则。 他发表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赫尔马特教育思想: 第一,他将伦理学和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 第二,他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三中心论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重点整理

小学教师考试《综合素质》重点整理 《综合素质》;第一章:职业理念;1、教育观;2、学生观;3、教师观;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1、教育法律法规汇编及解读;2、教师权利和义务;3、学生权利和保护;第三章:教师职业操守;1、教师职业道德;2、教师职业行为;第四章:文化素养;1、历史知识;2、中外科技发展史;3、科学常识;4、文化常识;5、文学常识;6、艺术鉴赏;第五章:教师基本能力;1、信息处理能 《综合素质》 第一章:职业理念 、 1、教育观 2、学生观 3、教师观 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 1、教育法律法规汇编及解读 . 2、教师权利和义务 3、学生权利和保护 第三章:教师职业操守 1、教师职业道德 2、教师职业行为 % 第四章:文化素养 1、历史知识

2、中外科技发展史 3、科学常识 4、文化常识 ¥ 5、文学常识 6、艺术鉴赏 第五章:教师基本能力 1、信息处理能力 2、逻辑思维能力 ( 3、阅读理解能力 4、写作能力 第一章:职业理念 第一节、教育观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 (1)实施素质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2)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 (3)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1)坚持德育为先 (2)坚持能力为重 (3)坚持全面发展(1)素质教育目的融入各教育环节; !

(2)构建对接社会现实的课程体系 (3)启迪学生自主学习 (4)充分发挥教师的正能量 (5)创新素质教育教学模式 第二节、学生观 : 1、我国所倡导的学生观: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 人的道德、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1)人的发展与社会生活条件紧密联系 (2)传统分工导致人的片面发展 (3)科技革命为人类准备了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 (4)社会主义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制度条件 . (5)人的全面发展建立在人的劳动活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 (6)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教育与生产相结合 (7)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素质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4、什么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一种肯定人的作用和地位,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的价值取向。 : (1)人与自然的关系:在维护生态平衡的前提下满足人的生存需要; (2)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满足人的发展需要; (3)人与人的关系:在维护公平正义的前提下优质优酬、兼顾公平。 (4)人与组织的关系:在自愿与共享的前提下满足个人的发展需要。 6、“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申请教师资格证条件及程序

申请教师资格证条件及程序 (一)学历条件: 申请认定幼儿园教师资格和小学教师资格者,必须具备中等专业、职业学校师范教育类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其他中专毕业学历在资格认定中视为不合格学历;申请认定初级中学教师资格者,应具备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申请认定高级中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和高等学校资格者,应具备大学本科学历;申请认定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者,应当具备中等职业学校及其以上学历,并应具有相当于助理工程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者初级以上工人技术等级。对确有特殊技艺者,其学历要求可适当放宽。 (二)教育教学能力要求: (1)具备承担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须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2)按照国家语委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标准》,普通话水平应当达到二级乙等及其以上水平; (3)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生在初中及以上学校从事教育教学的人员须补修教育学、心理学,并达到考试合格以上水平; (4)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无传染病,无精神病史;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在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指定的县级以上医院体检合格。 (三)教师资格申请: (1)申请人向户籍所在地的教育行政部门教师资格认定机构(小学及幼儿园在县区,初中、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在市级)提出申请。 (2)申请者在规定时间内提供以下材料。 (a)由本人填写的《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一式两份;

(b)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 (c)学历证书原件和复印件; (d)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指定县级以上医院出具的体格检查证明; (e)普通话水平测试证书原件和复印件; (f)补修教育学、心理学考试合格证和复印件; (g)思想品德鉴定或者证明材料; (h)2寸照片两张(同申请表同底版)。 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每年5月8日至6月8日,10月8日至11月8日各受理一次教师资格认定申请。受理申请期限终止后30个法定工作日内,做出是否认定结论,并通知申请人。 (四)教师资格认定机构 中小学教师资格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认定。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的教师资格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有关主管部门认定。普通高等学校的教师资格由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或者由委托的学校认定。 而对于应届师范教育类毕业生,可以在其毕业前的最后一个学期,由就读学校统一办理认定教师资格申请,在申请认定教师资格时需要提供下列材料: (1)本人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 (2)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证书(原件和复印件,或学校出具的学业成绩单);(3)《申请人思想品德鉴定表》; (4)由本人填写的《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一式两份; (5)由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指定的县级以上医院出具的体格检查证明;

教师资格证书考试汇总绝版

教师资格证书考试汇总 绝版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第一章第一节教育观 一、单项选择题 1.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是( )。 A.提高国民素质 B.培养四有新人 C.贯彻教育方针 D.适应市场经济需要 2.我国《教育法》规定公民“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这体现了素质教育的( )。 A.全体性 B.基础性 C.发展性 D.全面性 3.下列关于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的叙述,说法错误的是( )。

A.二者教育目的不同,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应试教育以考取高分为目的 B.二者教育对象不同,素质教育即精英教育,面对部分精英,应试教育则面对大众 C.二者教育内容不同,素质教育立足社会需求,应试教育主要是为了满足学生考试和升学需要 D.二者评价标准不同,素质教育以多种形式全面衡量学生,应试教育以分数作为唯一评判标准 4.( )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A.应试教育 B.终身教育 C.素质教育 D.创新教育 5.素质教育的重点是( )。

A.德育 B.创新教育 C.智育 D.全面发展教育 6.在电视剧《虎妈猫爸》中,“虎妈”赵薇为女儿制订了一个文化、体育、艺术全面发展的学习计划,报了很多兴趣班,而“猫爸”佟大为则秉承快乐教育的原则,反对给女儿报那么多兴趣班。结合素质教育的理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虎妈”注重全面发展,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B.“猫爸”尊重孩子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C.“猫爸”过于溺爱,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D.“虎妈”注重教育的多元化,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7.宋老师喜欢关注互联网经济,并将互联网企业发展趋势的相关信息融入到思想政治课《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一课的教学中,这种做法体现了宋老师( )。 A.课程开发的意识 B.扬长避短的意识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整理完整版(全)

三、教学 1. 教学的概念 1)教学的含义教学是教育目的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教学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特殊的认识活动。 2)教学的内涵: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核心 A. 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 B. 教学由教和学两方面活动组成 C. 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2. 教学的意义:教学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 1)教学是严密组织起来的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2)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 3)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 3. 教学的任务①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②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③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 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④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4. 教学过程的本质 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教学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和体力,形成科学世界观,培养道德品质,发展个性的过程。 4. 教学过程的本质特征: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简答) A. 交往性: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交往活动过程 B. 认识性:教学过程是学生的认识过程 C. 发展性:教学过程是学生的认识过程,但又不仅仅局限于认识过程,教学过程也是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的过程。 D. 教育性:教学过程的教育性在任何时代、任何历史条件下都是一个不容否认的客观事实。 第二节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简答五点) 1.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 1)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 2)学习简介经验必须要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间接经验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3)防止忽视系统知识传授或直接经验积累的偏向(间接经验要与直接基础相结合) 2.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2)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辨析)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完全表明其智力的高低。 3. 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 1)教学具有教育性,这是由赫尔巴特率先明确提岀的观点。 4.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材料题)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学习主题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3)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5. 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教学的重要规律 1)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 2)良好的思想品德是学习的推动力 3)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必须有机结合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1. 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备课、上课、布置和检查作业、课外辅导和学生成绩的检查与评定而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 环节。(单选) 2. 备课是教师根据备课是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法和顺序, 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备课是上课的前提

教师资格证考试必考知识点归纳

一.教师职业道德 1、如何理解道德内涵? 1)、由一定社会的关系决定; 2)、以善恶为评价标准; 3)、依靠人们的行为习惯、社会舆论、及内心信念来发挥调节作用;(多选) 4)、调节个人与人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2、在阶级社会中,道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3、道德的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功能、调节功能。 4、职业道德的特征:稳定性、具体性、适用性。 5、教师职业规范是一般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中的特殊体现。(判断) 6、良好的职业道德是一个教师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先决条件,是教师本人不断进取、赢得成功的力量所在。(判断) 7、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鲜明的继承性(孔子提出有教无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强烈的责任性,独特的示范性(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身不正,虽令不从),严格的标准性。 8、我国在1997年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明确规范教师应:热爱学生、严谨治学、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和为人师表。 9、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10、朱熹强调要把修身、接物作为教师道德修养的准绳。 11、明代王守仁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要求教师通过教书育人来启发人的良知。 12、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是衡量和判断教师行为善恶的最高道德标准。(判断) 13、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是我国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判断) 14、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作用:指导作用、统帅作用、裁决作用。 15、教师的知识结构包括四个方面: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一般知识。 16、依法执教是调整教师劳动与法律制度之间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7、依法执教的必要性:是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强化教育社会功能的必然要求;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然要求。 18、教师如何依法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案例分析) 1)教师要认真贯彻执行教育方针,遵守各种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2)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关于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以及法制教育。 3)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保证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4)教师要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19、廉洁是教师立身立教的根本。(判断) 20、廉洁从教的具体表现:安贫乐道,无私奉献;坚持操守,为师清廉。 21、教师的欢乐来自于:创造性的教育活动;师生间美好的情谊;学生长大成才。 22、廉洁从教的道德要求:公正从教,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坚守大义,发扬奉献精神;廉洁自律,自觉抵制各种非正当利益的诱惑。 23、教师礼仪的特点:率先性、示范性、整体性、影响的深远性。 24、在人与人关系层面上,社会公德的内容包括:举止文明、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自尊与尊重他人、诚实守信。

非师范生报考教师资格证学历要求及报考流程

非师范生报考教师资格证学历要求及报考流程 报考热点: 教师资格证考试报考常见问题(师范和非师范)教师资格证考试报考相关信息(统考) 学历要求 我们国家规定:幼师: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或高等教育学历。 小学教师:应当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初中教师:应当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高中教师:应当具备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中职教师:具备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 中职实习指导教师:具备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及以上学历,并具有相当于助理工程师或中级以上工人技术等级,对于确有特殊技艺,并获得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机关颁布的相当于技师以上等级证书者,其学历要求可适当放宽。 高校教师:具备研究生或者本科毕业学历。 非师范生报考 一、准备材料: 1.二表: ①教师资格认定申请 ②申请人思想品德鉴定表 2.六证: ①身份证原件和影印件, ②学历证书原件和影印件, ③户籍证明,

④体检合格证明, ⑤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原件和影印件, ⑥教育学、心理学学习成绩证明。 说明: ①“二表”均由申请人到户籍或工作单位所在地的教师资格认定机构(通常设在当地教育委员会或教育局)领取; ②《申请人思想品德鉴定表》由申请人工作单位或户籍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填写并加盖公章; ③体检合格证明由资格认定机构指定的县级以上医院出具; ④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须经过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和语言文字工作机构共同组织的普通话水平测试机构的测试后获得。 二、提出申请: 1.申请人向户籍或工作单位所在地的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提出申请,提交上述材料; 2.申请各类教师资格对应的认定机构分别为: ①申请幼儿园、小学、初级中学教师资格者,向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提交材料; ②申请高级中学、中等职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者,向地(市)教育行政部门提交材料; ③申请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者,向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提交材料;部分经国家批准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受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行文委托,可以认定本校拟聘人员的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该类高校拟聘人员可直接向本校提出认定申请。 三、初步审查: 教师资格认定机构对申请人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查无误后,将通知申请人面试、试讲的具体时间。 四、基本素质、能力考察:

《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二重要考点

《教师资格证》科目二重要的知识点 一、人身心发展的规律 1?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性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2.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3?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关键期】 4.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5.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二、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 1、遗传及其作用 2、环境及作用 3、学校教育及作用 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三、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要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考试焦虑的形成原因 1?家长或教师期望值过高 2?学生自身期望值过高

3.有过失败的考试经历 4.有容易引发焦虑的品质 五、教师的职业素养 1?思想道德素养 2?知识素养 3?能力素养 4?心理素养 5.身体素养 六、操作技能的训练要求 1?准确的示范与讲解 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七、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1?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一般认为模象直观的教学效果优于实物直观) 2.加强词(言语直观)与形象(实物和模象直观)的配合 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5.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八、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 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2.正确运用变式

3?科学地进行比较 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九、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1?备课 2?上课 3.作业检查与批改 4?课外辅导 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十、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特点)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3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 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十一、常用的教学原则 1?直观性原则 2?启发性原则 3?巩固性原则 4?循序渐进原则(系统性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 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十二、一堂好课的标准1?目标明确2.重点突出

教师资格证中公《中学综合素质》重点归纳

第一章职业理念 第一节教育观(主要考单选,材料分析单独考或结合考) 教育观:“教育为了什么”,即教育的目的; 素质教育观: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一、素质教育观的内涵:(两全一个一重点)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全面发展不等于平均的全面发展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二、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掌握、必背,加粗经常考) 1.面向全体;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 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得发展; 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三、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深化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是基础) 2.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①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②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 ③强化教师在职进修制度,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待遇,优化学校管理; 3.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 4.教学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5.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二节学生观(选择,材料分析) 补充: ?学生观直接影响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和方法 ?人片面发展的基本特征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和对立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 一、“以人为本”学生观的内涵(必背,“两独一发”) 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1)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调动主观能动性,主动学习) (2)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 (3)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 2.学生是发展的人 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身心发展的社会需要与个体现有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 (1)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 ①顺序性—循序渐进 ②阶段性—根据不同年龄特点分阶段进行 ③不平衡性—把握最佳关键期 ④互补性—扬长避短 ⑤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 (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倡导形成性评价 3.学生是具有个性与差异的人(即学生是独特的人),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教师资格证取得的条件

资格考试介绍 教师资格是国家对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是公民获得教师职位、从事教师工作的前提条件。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实行的教师职业许可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教师法》明确规定,凡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必须具备相应教师资格,没有相应教师资格的人员不能聘为教师。教师资格法定凭证为《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和教师资格证书, 在全国范围内适用。 市教委认定高级中学教师资格、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和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各区、县教委(教育局)认定幼儿园教师资格、小学教师资格和初级中学教师资格。 参加教师资格证考试应具备什么条件 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实行的一种法定的职业许可制度,其指思想是依法治教、依法管理,促进教师管理走上法制化、开放式、多元化、社会性教师培养与选择轨道,严格把握教师入口关,拓展吸引优秀人才从教途径,提高教师总体水平和能力,逐步形成与国际发达国家教师资格制度相衔接的管理办法。 参加教师资格证考试应具备什么条件

(1)思想品德条件 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履行《教师法》规定的义务,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并经申请人员单位或户籍所在地乡(镇)或街道办事处思想品德鉴定合格;应届毕业生,由所在学校进行思想品德鉴定。 (2)学历条件 申请教师资格与应当具备的学历条件对应表 申请教师资格种类应当具备的学历条件 幼儿园教师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小学教师资格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初中教师资格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其他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高等师范本科学校或其他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实习指导教师资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并具有相当助理工程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者中级以上工人技术等级 高等学校教师资格研究生或者大学本科毕业学历 成人教育教师资格高等、中等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关于教师资格证笔试的20个考点,一定要记住啊

关于教师资格证笔试的20个考点,一定要记住啦! 距离2018下教师资格笔试仅剩 37 天 2018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笔试)日期为11月3日。 ?儿童权利公约: a. 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b.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 c.无歧视原则; d. 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记忆口诀: 两个尊重无利益 ?教师职业素养: a.身体素养; b.心理素养; c.能力素养; d.知识素养; e.道德素养。 ?记忆口诀: 身心能知道,爱不爱职业

?现代学制的发展趋势: a. 加强学前教育及其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b. 提早入学年龄,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c. 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朝着综合统一的方向发展; d. 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e. 终身教育受到普遍重视。 ?记忆口诀: 第一幼小要衔接,第二提早入学延义年,第三普职教育要统一,第四高等教育要多样;第五终身受重视。 ?布鲁纳: 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发现学习 ?记忆口诀: 纳米结构(认知结构)是科学家发现(发现学习)的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a. 要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b. 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 c. 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 ?记忆口诀: 全面建设个性接班人

?外铄论代表人物: 荀子、洛克、华生 ?记忆口诀: 寻(荀子)找落(洛克)花生(华生)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 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记忆口诀: 三爱两人一终身 ?教育目的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 卢梭、洛克、夸美纽斯、福禄倍尔、裴斯泰洛齐、孟轲(孟子) ?记忆口诀: 最近股市很猛(孟子),不断跌,很多人赔(裴斯泰洛齐)洛(洛克),所以在卢(卢梭)子上唱浮夸(夸美纽斯)祈福(福禄贝尔) ?德育方法: 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锻炼法、陶冶法、品德评价法 ?记忆口诀: 淘(陶冶)宝的榜样(榜样示范)在唯品(品德)会上说(说服教育)段(锻炼)子

2018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考点及重点知识点梳理

1、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 (一)爱国守法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二)爱岗敬业 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三)关爱学生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四)教书育人 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五)为人师表 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六)终身学习 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2、学生观——“以人为本” (一)用全面的眼光看待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学生 (三)尊重热爱学生。 (四)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五)树立全心全意为学生发展服务的意识 3、教育观即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1.端正教育思想、全面贯彻教育方针 2.坚持五育并举,处理好他们的关系,使其相辅相成,发挥较高的整体功能 3.坚持统一目标与因材施教相结合 4.启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使全面发展成为他们的自觉追求 4、教师观

初中教师资格证报考条件要求

初中教师资格证报考条件如下: 一、身份条件: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户籍或人事档案关系满足报考地要求 二、品德条件: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 三、身体条件:身心健康,符合陕西省申请教师资格人员体检标准,考试当年未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 四、学历条件: 1.报考幼儿园和小学教师资格的,应当具备国民教育大学专科毕业及以上学历; 2.报考中等学校(含初级中学、高级中学和中等职业学校,下同)教师资格的,应当具备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毕业及以上学历; 3.报考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的,应当具备国民教育大学专科毕业及以上学历,且具有相当助理工程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中级及以上工人技术等级。 这四类人不能报考教师资格证: 1.学历不达标:学历是报考教师资格证的敲门砖,毕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老师的职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如果老师自己的学历都不达标,那岂不是误人子弟吗?可能在十几年前,在我国的一些农村地区,有一些老师的学历、素质比较低,或者是一些代课老师,连高中都没上过,这也让很多人误认为老师的准入门槛很低。 但是这还是十几年以前的场景,现在当老师就需要考教师资格证,而考教师资格证对学历是有要求的。 我国《教师法》规定:幼儿园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以上学历;小学教师资格,应当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及以上学历;初中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者其他大学专科毕业及以上学历;高级中学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或者大学本科毕业及以上学历;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应当具备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及以上学历,并应当具有相当助理工程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中级以上工人技术等级。 当然不同地区对学历的要求稍有差异,想知道具体的消息应该关注本省关于教师资格证考试的通知。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重点整理

奥奔教育内部资料请勿外传《综合素质》 第一章:职业理念 1、教育观 2、学生观 3、教师观 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 1、教育法律法规汇编及解读 2、教师权利和义务 3、学生权利和保护 第三章:教师职业操守 1、教师职业道德 2、教师职业行为 第四章:文化素养 1、历史知识 2、中外科技发展史 3、科学常识 4、文化常识 5、文学常识 6、艺术鉴赏 第五章:教师基本能力 1、信息处理能力 2、逻辑思维能力 3、阅读理解能力 4、写作能力

第一章:职业理念 第一节、教育观 1、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 (1)实施素质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2)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 (3)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3、素质教育的要求:(1)坚持德育为先 (2)坚持能力为重 (3)坚持全面发展 4、如何开展素质教育 (1)素质教育目的融入各教育环节; (2)构建对接社会现实的课程体系 (3)启迪学生自主学习 (4)充分发挥教师的正能量 (5)创新素质教育教学模式 第二节、学生观 1、我国所倡导的学生观: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 2、什么是“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道德、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3、为什么人要全面发展? (1)人的发展与社会生活条件紧密联系 (2)传统分工导致人的片面发展 (3)科技革命为人类准备了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 (4)社会主义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制度条件 (5)人的全面发展建立在人的劳动活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 (6)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教育与生产相结合 (7)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素质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4、什么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一种肯定人的作用和地位,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的价值取向。 5、“以人为本”的具体含义: (1)人与自然的关系:在维护生态平衡的前提下满足人的生存需要; (2)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满足人的发展需要; (3)人与人的关系:在维护公平正义的前提下优质优酬、兼顾公平。 (4)人与组织的关系:在自愿与共享的前提下满足个人的发展需要。 6、“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1)学生是完整的个体 (2)学生是学习的个体 (3)学生需要尊重 (4)学生都有潜能

(完整版)教师资格证科目一考点

一、素质教育观 (一)内涵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二)实施要求 1、面向全体学生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发展主动精神,注重学生个性健康发展) 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1)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 (2)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 (3)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 2、学生是发展的人 (1)学生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 (2)学生具有巨大发展潜能(用发展眼观看待学生,提倡过程性评价)(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允许学生犯错误) (4)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3、学生是具有个性和差异的人 (1)人的全面发展是以承认学生差异与个性为基础的 (2)学生的个性差异要求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三、新课改下的教师观 1、教师角色转换 ①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②由课程的执行者转化为课程的开发者 ③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者 ④由学校的教师转变为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2、教师行为转换 ①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②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③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④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一、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解读 1.“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①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 ②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 ③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 ④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2.“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①对工作高度负责 ②认真备课上课 ③认真批改作业 ④认真辅导学生 ⑤不得敷衍塞责(禁止性行为) 3.“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 ①关系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②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 ③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④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禁止性行为) 4.“教书育人”——教师天职和道德核心 ①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 ②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 ③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④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5.“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①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 ②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③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 ④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 ⑤作风正派,廉洁奉公(廉洁从教) ⑥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6.“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 ②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二、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要处理好的几大关系 1、与学生:热爱、尊重、了解、公平公正、严格要求 2、与家长:尊重、沟通、理解 3、与同事:协作、理解 4、与领导:尊重、支持 三、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 1、班主任工作内容 2、班主任具备条件 C:\Users\61967\AppData\Local\MyEclipse Professional 2014

教师资格考试知识点归纳

实用标准文档 教师资格考试知识点归纳.txt两人之间的感情就像织毛衣,建立的时候一针一线,小心而漫长,拆除的时候只要轻轻一拉。。。。本文由夢落幽渘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教师职业道德 1 道德道德是由一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 2 以善恶为评价标准 3 依靠人们的行为习惯社会舆论及心信念来发挥调节作用。职业道德:2 职业道德:是指在执业围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和习俗的总和,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其自身的岗位上应该遵循的特定规。职业道德的特征:3 职业道德的特征:稳定性、具体性、适用性教师职业道德的涵: 4 教师职业道德的涵: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时所应遵循的行为规和必备的品德的总和,是调节教师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学生等职业工作关系时所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和行为准则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它是一般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中的特殊体现。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业过程中进行道德选择,道德评价,道德教育和道德行为等道德实践中必须遵循的道德规和要求。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从总体上说是由教师职业理想,教师职业责任,教师职业态度,教师职业纪律,教师职业技能,教师职业良心,教师职业作风和教师职业荣誉的等因素构成的。 5 教师职业道德特征:鲜明的继承性、强烈的责任性、独特的示性、严格的标准性。教师职业道德特征:教师职业道德的价值蕴含: 6 教师职业道德的价值蕴含:教育价值、文化价值、伦理价值。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涵义: 7 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涵义: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是教师在教育职业活动中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所应遵循的最根本的指导准则,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提出的最根本的道德要求。它贯穿于教育劳动始终,指明了教师职业实践中道德行为的总方向,体现出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属性,统帅整个教师职业道德体系,是衡量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