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湖州习俗

湖州习俗

水乡湖州的春节风俗
如今,人们过年不一定在三十吃年夜饭,有时会提前吃团圆饭。但不变的是在吃年夜饭前一定要祭祀。祭祀可是件大事,神位、果品、鲤鱼、公鸡、猪头等,一样不能少。一尺宽,半米长的神位折叠成六长条,上面画上玉皇大帝、送子观音、财神爷等神诸,靠北面南而放;果品用小瓷碟装着,上面盖了小红纸,以示吉祥。果品也大有文章,素菜、荤菜、糕点、茶点、水果齐备;鲤鱼一定要鲜活的,活蹦乱跳即表示生活如鱼跃龙门,年年有余;一只熟公鸡尾巴上留着三根毛,头朝神位,意为“鸡鸣报晓”;硕大的猪头口衔染红的青葱,头朝神位,一旁还得放把柄朝内的刀;方桌南面要放上十个小酒盅,斟上黄酒,一旁是捆在一起的十双筷子;再前面便是香烛元宝之类;桌角边得放一碗米饭和六个米粉团子,靠着桌脚是一捆甘蔗,以示年年节节高。值得一提的是,桌上的每一样东西都得是红色的,表示新年会红红火火
湖笔文化——渊远流长 内涵丰富
湖笔文化渊远流长,内涵丰富。她是东方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是中华文明史上一朵绚丽的奇葩。悠久的发展历史、精湛的制笔工艺、众多的品种规格、良好的社会信誉,加上历代名家的极力推崇和广泛应用,留下了极为丰富的遗产。湖笔文化博大精深,她不尽尽局限于湖笔本身,她已深深影响到社会的各个方面。2000年湖州市建立湖笔博物馆,2001年9月浙江大学、文汇报、香港商报、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湖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中国湖州国际湖笔文化节”——湖笔文化论坛,有来自美国、法国、英国、加拿大、日本、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和国内17个省市的众多名人、学者参加了会议,湖笔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已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发展的信息时代,我们了解和学习湖笔文化,既是继承和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自身文化素养的需要。
湖州美食文化——婉约、清幽、精致、富有水乡田园味的特色
湖州地处太湖南岸,乃吴越之古邑,东南之望郡。这里港叉纵横,湖泊、河网、池塘密布,土地肥沃,气候湿润,物产丰富,山水清远,人文荟萃,美食资源极为丰富,美食文化历史悠久,吃在湖州早有盛名。自古以来,湖州美食界涌现出了众多名师名厨,他们以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以其高超的才艺制作出了诸如丁莲芳千张包子、诸老大粽子、酱羊肉、烂糊鳝丝、双林子孙糕、南浔桔红糕等名点名菜,声誉传遍江南大地。
在湖州具有水乡特色的农业经济基础上,一种同样具有水乡农业特色的田园文化便应运

而生了。于是,种稻、养鱼、栽菱、植藕等不再是单纯的农业经济活动,同时也是可以入诗入画的文化现象了。在湖州不仅出现了以稻、鱼、菱、藕为经济对象的加工制作工艺和烹饪食用方式,而且出现了大批以稻、鱼、菱、藕为题材的诗篇画卷及与此相关的文人墨客。因此,湖州美食文化从一开始就表现出了婉约、清幽、精致、富有水乡田园味的特色。它细腻、柔美的风格,使人倍感水乡田园的气息。
湖州茶文化——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
我国是茶的故乡,悠悠五千年前,“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从而发现了茶的药用价值。从此,茶从我国西南莽莽原始森林中走向世界。多少年来,中华茶文化植根于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吸取了民族优秀传统中内涵无比的给养,融宗教、哲学、医学、格律、乐理、绘画、美学、建筑学等各家之长,发展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弥可珍贵的遗产,在历史的长廊中熠熠生辉。在这条长廊中,人们不难发现一幅悠悠长卷,她带着用湖州的山水滋育而成的茶香,从繁华的唐朝走来。这里有茶文化的渊源,有千古风流,有华夏文明的优雅心情,更有古国文明的智慧。
湖州丝绸文化——丝绸历史发展的长河从未停顿
中国是世界上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我国人民的许许多多发明曾经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就纺织技术来说,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饲养家蚕和缫丝织绸的国家。在丝绸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湖州的丝绸发展始终没有停顿过。丝绸不仅质地高贵,并且还是友谊的代表,丝绸产品沿河西走廊经敦煌、过玉门、翻天山、越葱岭源源流向西方,人们把这条中西方文化、经济、贸易的交流通道赞誉为“丝绸之路”。
如今,丝绸已经成为人类高雅服装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返朴归真、回归大自然的绿色革命的倡导下,身穿对皮肤具有保健功能的天然纤维织成的丝绸服装,是消费成熟的表现,是消费者健康意识的表现。随着高科技手段进入丝绸生产领域,古老的丝绸将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而现在调整产品结构是重振湖州丝绸产业的关键,也是各个丝绸企业要树立自己的丝绸品牌形象的必由之路。
湖州如能通过开发丝绸文化的优势,并以此为依托大力发展相关旅游业,既可适应日益增长的大众文化消费需求和旅游经济蓬勃兴起的趋势,又能大大促进湖州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以及文化城市的建设。
湖州含山蚕花节
位于浙北杭嘉湖平原的湖州市,素有丝绸之府的美称,是我国著名的蚕乡。1958年在湖州市南郊钱山洋出土的距今4700年前的丝织残片,是我国

讫今为至发现的最早的丝织品。
从古至今,种桑、养蚕、缫丝、织绸,一直是湖州人民生产、生活的重要织成部分,其生丝以及丝织品的产量与产品质量,在明、清时代,已臻至巅峰,名声远播世界各地。与此同时,伴随这些生产活动而产生的蚕事风俗也异常的丰富多彩,如祭蚕神、清明踏青、轧蚕花、赛快船、打拳船等。清明节含山踏青、轧蚕花,千年相属,久盛绵延,是湖州城乡众多蚕事民俗活动中最为生动、参加人数最多、场面最为壮观、影响最大的一项活动。
含山镇位于湖州市东南,隶属于湖州市南浔区,九九年与善琏镇合并,南通杭州、西接德清、东连桐乡,水陆交通便利。
京杭大运河从含山镇穿境而过,运河畔有座含山,高不过百米,但“兀然独立四野平涛之上,方圆百里而不相属。” 正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这含山周围便是我国丝绸文化的发祥地。
每年清明,含山四周各乡数万蚕农贴身背负自己培育的蚕种包,涌上含山,祭拜蚕花娘娘,祈祷求赐蚕花廿四分(意为双倍好收成)。然后带着蚕花殿中的“蚕花”高高兴兴回家。年复一年,形成了含山独有的民俗文化活动----清明“轧蚕花”。据考证,大约是西施从越国到吴国,路过含山,西施送蚕花一直流传至今。而民间传说流传这样一个故事:有年清明日,蚕花娘娘来到含山上空,看到蚕农们祈祷观音菩萨保佑他们获得蚕花廿四分,蚕花娘娘扮作村姑,将蚕气传给蚕农,使蚕农家的蚕花获得好收成,从此卖蚕花这一风俗流传了下来。
含山顶上有座含山塔,含山塔又称笔塔。清代沈国治《韵香庐诗钞》中有诗记:
含山塔影细于针,
含山淡翠学眉纤。
侬家遥对含山住,
亲缚银毫染胜尖。
《湖州府志》、《练溪文献》等古籍也有记载:“湖州出笔,工遍海内,制笔皆湖人,其地名善琏村,村有含山颠,浮图其卓昭笔。”又载:“含山有塔,故出笔工。俱出善琏村,含山西去十里。”
相传,秦代大将蒙恬在善琏制成笔。为了纪念蒙恬制成湖笔的历史功绩,建造了这座笔塔。
含山塔始建于宋代元佑年间(公元1086~1094年),德清县新市人姚明鼎在山颠建造。重建于明朝正统辛酉年(公元1441年),复修于清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塔高38米,直径6米,上下7层。塔座为须弥座,砖木结构。每层有拱门;交错相间。塔呈八角形,每只角上挂有铁铃。
民间也有传说含山塔是三国时东吴孙权之母吴国太修缮。传说中的笔塔修缮时间,比历史记载建造日期要早700多年。
抗日战争时间,日本侵略军在含山顶宝塔傍修筑雕堡、建炮楼,含

山塔遭到日寇的严重破坏。文革时期,宝塔又一次遭到浩劫,楼梯楼板大都拆毁,千孔百疮,游人只能爬到二层,三层以上已无法拾级登塔。1984年8月,湖州市人民政府将含山塔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10月至1994年3月再一次拔款重修。并重建了蚕花殿、观音殿,修建了蚕丝博物馆等。
含山塔形如一支巨笔,直插蓝天白云之中。
含山顶有蚕花殿,蚕花殿是祭蚕神的场所,祭蚕神是含山蚕花节的一项主要活动内容,历史渊源深远,一般分藏蚕种包,祭蚕花娘娘、抬阁表演3道程序。
早先蚕农养蚕是自已养蛾产卵育种。蚕农们在自家的墙壁或大门上挂着用阳光消过毒的纱布,让飞蛾去产卵,凡能爬在纱布上产卵的都是体质健康之蛾,为优质品种。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蚕农们,每年春节一过,就用一层薄薄的丝棉裹着蚕种,怀端在妇女的胸口,用女性的体温催蚕子成蚁。清明节早上,蚕农们跑上含山与蚕花娘娘见面,保佑蚕种出得好、出得齐,同时在蚕花殿前上香点烛许愿,这就叫“祭蚕神”。蚕神塑在蚕花殿的正堂,是一个姑娘和一匹白马,亦称马鸣王菩萨。祭祀用的供品也比较简单,有茧圆(用米粉揉成圆圆的团子)、棕子、芽麦塔饼、米酒等。藏蚕种包和祭蚕花娘娘一般由蚕农的主要劳力或当家人为操办,也有全家出动的,更有一些大户人家抬着全鸡全鸭讲排场的。
祭好蚕神后,则是养蚕的妇女上山轧蚕花、买蚕花,并把蚕花带回家插在蚕匾上,一可保佑蚕花丰收,二可避邪。
抬阁(饲养蚕的一种用具)表演是祭蚕神的最热闹场面。当地一些童男童女妆扮成蚕花姑娘或戏剧、传说中的人物,有做成旱船的,有做成高头白马的,让大人们抬着走。抬阁表演分水抬阁和旱抬阁两种,含山一带的蚕农诸如洋开庙、钟家墩的人在大运河里搭起彩船,一路表演到含山脚下,叫水抬阁。到了含山再上岸进行旱抬阁表演,从山脚一直到山顶蚕花殿;一路鼓声喧天,轧蚕花的,看表演的,人山人海,一条条山道挤得水泄不通。
含山的“轧蚕花”分为头清明、二清明、三清明,从开始到结束,要闹上十来天。传说蚕花娘娘在清明节化作村姑,踏遍含山,在山上留下“蚕气”。谁能到含山踏青者,谁就会把蚕花喜气带回家,得到蚕花“廿四分”。因地,八方蚕农每年清明都争相上含山。青年男女更是穿上节日盛装,乘船、赶路(含山是水乡,过去没有车)、搭车结伴前来。到山上购得蚕花数朵,别在发髻、挂在胸前,或插在帽沿或插在甘蔗上任姑娘们跳起来攀摘。你挤我轧,摩肩接踵,相互逗趣。民间流传一种说法,蚕花轧得越

闹猛,蚕气越旺,就越是会给你带来好兆头。“轧蚕花”活动在清朝、民国初期规模最盛。抗战时期因含山被日本鬼子占领,山上建有雕堡,驻扎军队,半山腰围了剌铁丝,不准蚕农上山,轧蚕花活动也被迫停止,抗战胜利后得到恢复;“文革”期间“轧蚕花”曾被指责为封建迷信,一度被禁止。文革后当地各乡蚕农又自发恢复了清明“轧蚕花”、“祭蚕神”活动,并得到了湖州市、南浔区、含山镇以及附近各乡镇政府的大力支持。1993年,含山轧蚕花正式定为“含山蚕花节”,1996年,成功举办了湖州含山蚕花节国际旅游活动,1998年,国家旅游局又将含山蚕花节定为'98华夏城乡游重点节庆活动之一。近几年的“含山蚕花节”,规模空前,每年从含山附近各乡镇自发赶来参与的人数均在十万以上。“含山蚕花节”已成为浙北地区除农历八月十八“海宁观潮节”以外的又一盛大民俗旅游节日。
清明“含山蚕节”期间,主要的节庆活动有:祭蚕神、轧蚕花、吃蚕花饭、踏排船(赛船)、拳船武术表演、评蚕花姑娘、景点游览、参观善琏湖笔制做过程、选购湖笔等。时间一般集中在正清明、二清明、三清明三天。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