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世界现代史高考题合集

世界现代史高考题合集

世界现代史高考题合集
世界现代史高考题合集

现代

选择题

(2019·浙江)张伯伦相信,通过一场重要的外交活动,他为他的国家已经赢得了一个重大胜利。刚下飞机,这位喜形于色的首相面对着昂扬的人群宣称:“我相信,我们的时代得救了!”但丘吉尔对此予以激烈批评,并称这是“一个全面且彻底的失败”。张伯伦的这场外交活动是

A.凡尔赛会议B.慕尼黑会议

C.英法苏缔结同盟条约的谈判D.缔结《非战公约》

浙江就多多少少有点没办法,喜欢考这些硬知识

但是其实你只要看过课本,就知道肯定选B

张伯伦是英国首相,张伯伦=绥靖政策

就是放任纳粹到处扩张,最后就出大事了

答案:B

(2019·浙江)1941年11月7日,莫斯科照常举行庆祝十月革命的阅兵式。斯大林发表讲话:“让我们的伟大祖先……的名字,在这次战争中鼓舞着你们!让伟大的列宁的旗帜指引着你们向胜利前进!”红场阅兵所显示的信心和意志鼓舞着苏军战士,并最终赢得这次战役的胜利。据此判断,这次战役的意义在于

①宣告德军“闪电战”破产②根本扭转苏德战场局势

③标志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④迫使德军无力在东线发动全面进攻A.①③ B.①④C.②③D.②④

1941年冬天=莫斯科战役=闪电战破产

根本扭转应该是在1942年斯大林格勒战役

反法西斯同盟是在1942年成立联合国的前身

答案:B

(2019·浙江)二战中,美军在太平洋进行的两次重大军事行动,不仅逆转了太平洋战场主动权,而且加速了盟军的反攻和胜利的到来。请观察右侧示意图,选出这两次军事行动的主要地点

A.①② B.③④ C.①④D.②③

美军两次军事行动——中途岛、马里亚纳

所以你只要知道马里亚纳海沟在哪里,就能先选2

中途岛不看书我也不知道怎么跟你解释,其实就是在中间的意思,不然为什么要“中途”呢?

所以你看图就能很快记住了

答案:A

(2019·浙江)有学者认为,二战后某条约的达成“是一种实用的而非意识形态的事业,它寻求加速经济恢复的新路径。……它是把德国融入欧洲各国阵营里的第一步。”这个条约旨在

A.推行马歇尔计划B.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

C.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D.建立双重性区域合作组织

二战后=1951、经济恢复=重工业需要大量煤炭钢铁

我们前面讲欧盟历史的时候已经讲过了,秒C就行了

答案:C

(2019·浙江)奥地利作家茨威格说:“1939年的这一代人知道战争是怎么回事……他们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所带来的一切失望记得太清楚了。”“诚然,还有这样一种区别:1939年的……这场战争是为了一种信念而斗争。这就使人变得坚强刚毅。而1914年的战争则不同,人们对于那场战争的真相一无所知……所以,当年的炮灰们脖子上围着花环,钢盔上绕着橡树叶当桂冠,会像醉汉一般欢呼着向自己的葬身之地走去。”这段话旨在说明

A.和平与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B.两次世界大战给战争增添了新的方式与内容

C.二战因其战争的正当性引领人们勇于献身和牺牲

D.一战所造成的巨大伤亡和破坏在人们心中留下长久的阴影

这种太长的,直接看重点

因为不管你是谁,只要你是人,讲话总是有重点的

而重点,大概率在开头和结尾

如果开头没有议论句,那就直接看结尾——

所以,当年的炮灰们脖子上围着花环,钢盔上绕着橡树叶当桂冠,会像醉汉一般欢呼着向自己的葬身之地走去。”

“所以”=论点,懂吧

但我们还是需要回到前面,去看它的论据是什么——

而1914年的战争则不同,人们对于那场战争的真相一无所知……

注意“而”字

我们前面讲过了,而字意味着前后内容不一样

要么就是出现了某种转变,要么就是前面的东西是为了说明后面的核心论点

即因为人们不知道一战的真相,所以会跑去送死

所以选D

当然按照传统的材料分层法,就是:

1、1939年的人知道怎么回事,所以刚毅坚强

2、1914年的人不知道怎么回事,所以送死

回去对应选项

A没看见和平发展

B没有新方式内容

C没有战争的正当性

D能对应2

所以优先选D

这两种方法,没有优劣之分

因为如果材料像全国卷一样短,那前面那种方法就难受了

因为材料够长,所以可以迅速抓住重点——“而”、“所以”

答案:D

(2017·浙江)1930年6月30日,法军比规定的日期提前五年从莱茵区撤出,同日,法国外长白里安将关于建立“欧洲联邦”的“备忘录”寄往欧洲各国。“备忘录”建议在国联内建立一个欧洲安全体系,下设“欧洲议会”“常设政治委员会”“秘书处”;提出加强欧洲各国的经济合作,建立“共同市场”,以促进各国商品、资本和人员的流通。“备忘录”反映了

①《洛迦诺公约》的精神②欧洲联合的设想由来已久

③维护《凡尔赛和约》对德原则④谋求法国对欧洲事务的主导权A.①②B.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时间——1930

我完全不知大1选项是什么意思

我也比较懒,不太想看材料,然后去分层了,很累

所以我优先看选项——欧洲联合

我看到这,就知道这个2是必选的,直接排除D

原因前面讲了,区域集团化

但是我做到这里,发现还是要分层:

1、1930,法军提前撤出

2、法国外长寄备忘录到欧洲各国

3、备忘录建议加强安全合作和经济联系

法国是一个关键变量,这些事件都是法国在操作

所以4是肯定要选的

所以选124

全程没提到德国,不选3

我不是浙江考生,我不知道维加诺公约是什么东西

但是也不需要知道,有解题技巧就行了

答案:C

(2018·浙江)丘吉尔发表演讲指出:“我们在经历着一场彻底的、全面的失败,而法国所遭受的打击可能比我们更甚……德国独裁者并未直接从桌子上抢走自己的食物,而是满意于被人一道菜一道菜地伺候……我们不要再对此视而不见了”。其演讲针对的事件是

A.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形成 B.慕尼黑协定签订

C.德国法西斯全面进攻法国 D.美国出台中立法案

丘吉尔=二战

1、英国经历失败

2、法国被打击更严重

3、德国被人一道菜一道菜伺候——被伺候=绥靖政策=慕尼黑协定

具体前面讲了

答案:B

(2018·浙江)以“狮子”和“狐狸”见称的罗斯福,面对大危机审时度势、大胆突破,采取“三R”(复兴、救济、改革)行动对经济进行干预。新政的措施之一是实施“蓝鹰运动”,下列项中属于执行该措施的机构是

A.联邦银行 B.全国工业复兴署 C.农业调整署 D.紧急救济署

罗斯福新政=国家干预

复兴、救济、改革,意味着管得很宽,不只是某一方面

所以哪怕你没学过这一课,也能直接选B

这就是我说的,知道前面我写的那些就行了

剩下的都是解题技巧

答案:B

(2018·浙江)右图所示为二战时期《苏军攻克柏林》海报。图中远处是柏林标志性建筑——凯旋门(勃兰登堡门)。历史不会忘记这场神圣的反法西斯战争,其中苏联军民为战胜法西斯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下列项中对苏联在二战中的贡献,表述准确的是

①莫斯科战役使德军闪电战破产②斯大林格勒战役根本扭转苏德战场局势③

“霸王行动”开辟欧洲第二战场④光复巴黎,强渡莱茵河,会师易北河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苏联贡献就是12,没什么好说的

这个12就是你需要知道的知识,是考点,其他的其实都不重要

所以聪明人会从选项中反推考点,当然你没希望的,算了吧

答案:A

(2018·浙江)下表为《经济全球化大事年表(部分)》。下列项中,对该表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A.经济区域集团化组织形式多样

B.世贸组织是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必然归宿

C.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事件

D.经济区域集团化是实现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步骤和途径

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啊

然后材料说经济全球化

组织形式多样=材料里面的各种组织

重要事件,反正吹中国的永远对

重要途径,我讲论述类文本的时候已经说过了,“重要”就是理客中的代名词所以这个题里面CD直接秒就行了

B选项为什么不对?

还是那两大趋势——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

如果算上文化的话,就是文化多样性

感觉出来什么没有?那种统一的趋势,在世界这个层面肯定是错的

所以我们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互惠互利、求同存异

答案:B

世界现代史笔记大全

机密第1 页共31 页作者:天涯2013-4-4 第一章20世纪初的世界 20世纪初,欧洲仍然保持世界优势地位,但不久美洲的美国和东亚的日本迅速崛起,开始挑战欧洲的优势地位,改变了欧洲称霸世界的局面。 第一节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 ●(一)、英国──殖民帝国主义 ●(二)、法国──高利贷帝国主义 ●(三)、德国──容克资产阶级帝国主义 ●(四)、美国──托拉斯帝国主义 ●(五)、俄国──军事封建帝国主义 ●(六)、日本──军事封建帝国主义 一、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 1、欧洲列强瓜分世界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狂潮,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列强已将世界基本瓜分完毕 非洲除利比里亚和埃塞俄比亚外,全部变为欧洲列强的殖民地 亚洲广大地区沦为欧洲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拉丁美洲和澳大利亚都已欧化 2、欧洲的经济优势 20世纪初欧洲是世界的银行家,伦敦是世界金融中心 欧洲是世界的工业工厂。工业产量和国际贸易都占优势 3、欧洲的军事优势 20世纪初,俄、法、英、德陆海军人数占绝对优势 欧洲拥有当时最先进的武器装备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对比表 二、美国和日本的兴起 1、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大国 美国总统威廉·麦金莱所奉行的“帝国主义政策”,使美国迅速膨胀为世界级的强国 ●美国崛起的原因 ●日本崛起的原因 2.美西战争 原因:美国垄断资本家需要寻找国外市场,企图取得西班牙在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两块较大的殖民地——古巴和菲律宾 导火线:1898年2月发生的“缅因号”事件 经过及结果:战争仅进行了3个月,美国海军先后在菲律宾和古巴歼灭了西班牙舰队。双方签定巴黎和约:古巴由美军占领;将菲律宾、关岛等让于美国 影响:它是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一次重新瓜分世界的战争。美国开始向远东和太平洋扩张;古巴成为美国“统而不并”的殖民地;西班牙退出争夺殖民地的舞台 3、大棒政策与金元外交 20世纪初美国对外政策的主要内容:使用暴力或进行经济渗透 (1)大棒政策 西奥多·罗斯福总统提出,主要运用于拉丁美洲,把“门罗主义”的不准干涉美洲发展为美国管理美洲 (2)金元外交 世界现代史笔记

关于近代史的读书笔记

关于近代史的读书笔记 一应当重视中国近代政治史的研究 中国近代政治史的研究,在一段时间里,相对而言,显得有些被冷落。20世纪80年代以来,先是中国近代文化史研究的兴起,并成为热点。当时回顾过去中国近代史的研究,着重在革命史、政治史,觉得有拓宽领域的必要,于是文化领域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在“文化热”中,又出现贬政治史的现象,有的研究者认为政治史的研究是浅层次的、表像的,只有文化的研究才进入到历史的深层,才是中心。随后,中国近代社会史也引起学者们的兴趣,对它的研究方兴未艾。但是,也出现与”文化热”中类似的说法,贬抑政治史的研究,甚至有主张用社会史取代历史的。这些说法是否确切,是值得推敲的。我虽是研究中国近代文化史,但并不认为文化是历史的中心。在同白寿彝教授的一次谈话中,曾经谈到什么是历史的中心的问题。白先生认为:历史主要是写政治,政治是历史的脊梁,经济虽是基础,但要受政治的制约,文化更要受政治的制约,文化不能作为历史的中心。话虽不多,却很精辟。 美国著名学者塞缪尔·亨廷顿在前几年曾发表《文明的冲突》一文,引起了国际上强烈的反应。这篇文章认为未来国际冲突不是经济的、意识形态的冲突,而是西方文化和儒学文化、伊斯兰文化的冲突。显然,这是把文化作为社会的

中心,是起决定作用的。不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实社会中,文化无疑有其应有的作用,但它不居于中心地位,不起决定作用。就现实国际社会而言,首要的是经济、政治利益,美国向他国推销其价值观、文化,也是为了实现其经济、政治利益。海湾战争,其根本因素也不是所谓伊斯兰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冲突。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这篇文章的基础上撰成《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对他在“文章中提出的问题提供一个充分的、深刻的和更详尽论证的解答”。尽管他在书中仍然力图说明根本因素是伊斯兰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冲突,但也不能不承认“海湾战争是冷战后文明间发生的第一次资源战争”。他说:“最关键的问题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储备,将由依靠西方军事力量保护其安全的沙特政府和酋长国政府控制,还是由有能力并有可能利用石油武器反对西方的独立的反西方政权的控制?西方未能推翻萨达姆·侯赛因,却获得了某种使海湾国家在安全上依赖西方的胜利。战争之前,伊朗、伊拉克、海湾合作委员会和美国曾为获取对海湾地区的影响展开了竞争。战争之后,波斯湾变成了美国的内湖。”[1]这里认为这场战争的关键是争夺对“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储备”的控制权,“战争之后,波斯湾变成了美国的内湖”,都说到了实质所在。同是伊斯兰文化的国家,为了石油、战略地位等经济的、政治的利益,彼此之间可以打起仗来,也可以支持、参与美国组织的对伊拉克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国现代史检测试题

中国现代史检测试题 (时间:40分钟满分:8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有学者认为:“八二宪法”是对“五四宪法”甚至《共同纲领》的一种结构性的回归。正是在具有回归内涵的改革进程中……改革才始终在相对保守的改良主义轨道上前进,而没有演变成再一次的激进主义革命。这说明“八二宪法”() A.与《共同纲领》性质完全一致 B.将“依法治国”首次写入宪法 C.为改革与稳定提供了法律保障 D.把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目标 解析:C 《共同纲领》是新民主主义性质的,“八二宪法”是社会主义类型的,两者性质并不完全一致,故A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依法治国”,故B项错误;题干中“改革才始终在相对保守的改良主义轨道上前进,而没有演变成再一次的激进主义革命”说明“八二宪法”有利于保证改革的稳定进行,故C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市场经济体制,故D项错误。 2.在世界上142个有成文宪法的国家中,97个规定相关国家公职人员必须宣誓拥护或效忠宪法。2016年2月2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在人民大会堂首次举行宪法宣誓仪式。宣誓台前,领誓人左手抚按宪法、右手举拳,在国徽下庄严宣读誓词。全国人大规定这一制度体现了( ) A.人民主权 B.依法治国 C.以史为鉴 D.从严治党 解析:B 全国人大常委会向宪法宣誓,表明了宪法的根本大法的地位,体现了依法治国的原则,故答案为B项。 3.20世纪60年代中期,蒋介石曾责问日本右翼元老石井道:“日本豢养‘台独’,还允许他们成立临时政府,不是欺人太甚嘛!”之后,他指示台湾当局相关负责人和媒体发表谈话或刊发文章,揭露和谴责日本政府及其右翼政客支持“台独”、制造“两个中国”之行径。这表明蒋介石( ) A.倾向与中国共产党和解 B.希望台湾与大陆统一 C.承认新中国地位 D.坚持一个中国论 解析:D 材料中无法看出蒋介石倾向与中国共产党和解,故A项错误;其反对“台独”并不意味着其希望台湾与大陆统一,故B项错误;材料中无法看出其承认新中国的地位,故C项错误;蒋介石反对“台独”和“两个中国”都是其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反映,故D项正确。 4.(2017·云南昆明质检)江涌在《从对立到统一,中国世界观剧变》中指出,中国“世界观”的发展与变化在20世纪70年代突出表现为“走向开放,迈进国际大家庭”。这说明当时的中国( ) A.推行务实外交理念 B.积极建构区域组织 C.突出思想意识形态 D.推行睦邻友好政策 解析:A 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关键信息“从对立到统一”“20世纪70年代”“走向开放,迈进国际大家庭”可知,20世纪70年代中国同美国、日本等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突破了思想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体现了务实的外交理念,A项正确,C项错误;B、D两项是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政策,排除。答案为A。 5.(2017·黑龙江大庆月考)1950年2月召开的全国财政会议提出了“六个统一”:财政收支统一、公粮统一、税收统一、编制统一、贸易统一、银行统一。这表明我国( ) A.建立起全面计划经济体制 B.市场调节的作用在加强 C.资源配置走上计划经济轨道 D.“左”倾思想冲击经济领域 解析:C 计划经济体制始于1953年“一五”计划,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六个统一”强调的是国家对经济的指导作用,故B项错误;“六个统一”实质是国家指导分配资源的问题,故答案为C项;“六个统一”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举措,其指导思想是正确的,故D项错误。 6.1955年底,我国基本建设投资额只完成“一五”计划的51%。1956年1月,全国计划会议将计划投资额由国

世界现代史读后感

读《莫斯科日记》有感 除了自传是以作者本人为中心而写的书,我想日志应该是第二种吧。但是,读完罗曼罗兰的《莫斯科日志》,让我了解罗曼罗兰本人之后,似乎也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了苏联当时的狂热,正如罗曼罗兰日志中所说:这绝对是失控的专制制度,人类正义最神圣的法则,最基本的自由已无任何保障。我的内心在发出痛苦的呼号,我要反抗。我在抑制自己要说、要写的欲望......尽管,当时的斯大林刚刚上台不久,大清洗运动也还未开始。但这一切就好比山雨欲来风满楼满楼般,已经有所兆头。 罗曼罗兰是个什么样的人?他为何要去苏联?为何又在苏联得到如此隆重的接待和欢迎?他又是在何背景下写下的这本日记?当我看完书后依旧半知半解,去查了点资料才弄清楚。 罗曼·罗兰,1866年生于法国克拉姆西。思想家,文学家,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评论家,社会活动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一生为争取人类自由、民主与光明进行不屈的斗争,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他的小说特点被人们归纳为“用音乐写小说”。也是传记文学的创始人。最重要的一点是他支持社会主义事业,支持苏联(当然是在他访问苏联之前)。 罗曼罗兰于1935年出访苏联,期间他写下了这本曾被封存了50年的个人札记——《莫斯科日记》。我们再来看看罗曼罗兰去苏联的原因是什么,不是观光,不是旅游,准确的说,是情况所迫。当时有两件事决定了罗曼罗兰的成行:一是苏联国内因基洛夫被杀而开始

的大规模镇压凶手和反对派。二是苏法之间当时签定了互援条约,但随着反对派的反对升级,法国人对苏联的不信任逐日而增。作为“苏联的老朋友和维护者”的罗曼罗兰,每天都收到大量的来信要求作出解释与回答。但他无能为力,因为他也不知道苏联国外在发生着什么。于是,罗曼罗兰在这样的背景下,前往了苏联。 他的日记时长时短,由于日记的特性,并没有像罗曼罗兰的文学作品般精雕细琢。但是从的日记中可以看出作为一个在世界范围内备受人们敬仰的文化使者,他的社会地位已经到了许多政治名流都无法企及的高度,然而他并没有被这种过度官方化的社会敬仰所束缚,他并不会去应和别人的阿谀奉承和款待,他从不会以私下的相处去评判每一个对他投以热诚和微笑的人,而是要从这个人过去的所作所为和生活细节来对之做出一个客观的评价。那些由他的声誉所携带而来的社会尊荣并没有纳入到他的生活体系之中,他更希望看到的是一种日常的自然和人性中那真实的一面,而不是那些刻意的矫揉造作。然而他的生活却总是充斥着这些被修饰过的目光,使他开始厌烦那些至高无上的,俗人们所顶礼膜拜的社会荣誉。 在苏联,罗曼罗兰与斯大林及一大批苏联高官及各界人士进行了会晤。在与斯大林单独会谈的一个多小时里,斯大林回答了罗曼罗兰提出的所有问题,但斯大林的回答,并没有泄露什么国家机密,他的谈话中所提及的只是外界都已所知的,只不过是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开诚布公”的方式表达了出来。例如,有关基洛夫被杀后的大规模镇压,斯大林就解释到:“我们已经得悉,犯罪分子在杀害基洛夫后,

2019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通史版检测试题之现代史检测试题A卷

现代史检测试题A卷 (时间:40分钟满分:85分) 编者选题表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8·吉林长春三模)1918年1月,苏维埃政权颁布法令,使学校教育与教会彻底分离,教育面向大众,学校完全世俗化。斯大林提出:“技术决定一切”的口号,指导办教育。1931年,全国高校已经达到579所。1938年,苏联基本完成了扫盲任务。由此可知苏联教育( ) A.摆脱了意识形态的干扰 B.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C.为美苏争霸奠定了基础 D.为反法西斯战争储备了人才 解析:B 根据题意及所学,“教育面向大众”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技术决定一切”体现出苏联当时要提升技术水平,为工业化建设服务,其后教育取得巨大成就促进了苏联工业化建设,故B项正确;A项“摆脱了”过于绝对,且摆脱的是教会思想束缚,仍受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影响;美苏争霸发生在二战后,与题目中时间相去甚远,C项排除。题目中并未明确体现出军事色彩,故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2.(2018·湖南永州一模)下表是苏联1940~1944年集体农庄劳动日平均实物工资(千克)的统计数据。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严重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

B.经济形势好转导致货币工资取代了实物工资 C.集体农庄农户参加生产的劳动时间大量减少 D.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得到了进一步强化 解析:D 图表反映信息是苏联1940~1944年集体农庄劳动日平均实物工资在不断减少。结合所学知识,斯大林体制之下重点发展重工业,对农业过度剥削,再加之此时苏联卷入二战中,斯大林体制因为二战军事需要而进一步强化,故D项正确。A项时间不符,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时间为1918~1920年。表中仍存在实物工资,故B项错误。C 项材料未体现,同时结合当时二战大背景,可知此时农户的劳动时间实际大大增加了,故C项错误。 3.(2018·江西重点中学联考)罗斯福新政一开始就以雷霆手段博得了社会舆论的普遍好评,连摩根家族也承认:整个国家都充满了对罗斯福总统的崇拜,他就任总统一个星期的成就简直匪夷所思,我们从来没有经历过类似的过程。这主要因为( ) A.罗斯福新政胜利在望 B.整顿金融业树立了新政信心 C.美国人都崇拜罗斯福 D.罗斯福找到解决危机的良方 解析:B 材料中“博得了社会舆论的普遍好评”“充满了对罗斯福总统的崇拜”说明罗斯福新政取得正面效果,为新政树立了信心。“就任总统一个星期的成就”,暗示罗斯福上台后的第一项新政即整顿金

世界现代设计史(考研重点笔记整理)

世界现代设计史(History of Graphic Design) 第一章现代设计和现代设计教育 1、现代设计的概念(*名词解释) 设计指的是把一种设计、规划、设想、问题解决的方法,通过视觉的方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它的核心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即:计划、构思的形成;视觉传达方式;计划通过传达之后的具体应用。 以现代主义的理念贯穿整个设计过程的设计活动简称现代设计。 2、现代设计的范畴(*名词解释) (1)现代建筑设计(2)现代产品设计(3)现代平面设计(4)广告设计(5)服装设计(6)纺织品设计(7)为平面设计和广告设计服务的几个特殊的技术部门,摄影,电影与电视制作,商业插图。 3、设计与艺术的关系(*简答题) (1)从设计的发展历史来看,设计产生的历史比艺术要早,艺术是在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的。设计作为一门学科,并且将艺术与之结合,在设计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始终存在。 (2)设计的本质在于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要,艺术性是为实用服务的。即使是精神性的艺术作品,它也必须建立在一定的风格、含义基础之上,而这一切必须借助于设计风格才能得以体现。

第二章工艺美术运动Art 1、水晶宫(*名词解释) 1851年,在英国伦敦召开了第一届万国工业博览会。英国工程师约瑟夫·帕克斯顿运用钢铁与玻璃建造温室的设计原理,大胆的把温室结构应用在这次博览会的展厅设计中,展览大厅全部采用钢铁与玻璃结构,被称为“水晶宫”。它开创了采用标准构件、钢铁和玻璃设计与建造的先河。 2、工艺美术运动 (1)定义(*名词解释:2015、2016) 起源于英国19世纪下半叶的一场设计运动。企图通过复兴中世纪的手工艺传统,从自然形态中吸取借鉴,提倡哥特风格,从而提高设计的品位。由约翰·拉斯金提供理论指导,由被誉为“现代设计之父”的威廉·莫里斯倡导宣传和身体力行。 (2)风格特征(*简答题:2015、2016) a.强调手工艺,明确反对机械化的生产。 b.在装饰上反对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和其他各种古典、传统的复兴风格。 c.提倡哥特风格和中世纪风格,讲究简单、朴实无华、良好功能; d.主张设计的诚实、诚恳,反对设计上的哗众取宠、华而不实的趋势; e.装饰上推崇自然主义、东方装饰和东方艺术。 (3)影响:(*论述题) a.工艺美术运动是世界现代设计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设计运动,虽然范围较小,但是影响深远,在美国影响力芝加哥学派,在欧洲促使掀起了一个规模更加宏大,影响范围更加广泛的、试验程度更加深刻的“新艺术”运动。虽然工艺美术运动在20世纪开始失去势头,但是对于精致、合理的设计,对于手工艺的完好保存迄今还有相当强的作用。 b.给后来的设计家提供了新的设计风格参与,提供了与以往所有设计运动不

(完整版)世界近代史测试题(含答案)

世界近代史测试题 一。、选择题(25分) 1、17—18世纪,欧美主要国家发生了社会巨变,这一巨变主要是指 A.兴起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开辟了新航路B.开始了疯狂的殖民扩张活动 C.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D.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2.英、法资产阶级革命中,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捍卫民主法制的重要檄文有 ①《权利法案》②《独立宣言》③《人权宣言》④《国际歌》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③④ 3、下列哪个国家资产阶级革命具有两重性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日本 4下列事件中,对近代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起促进作用的是 ①文艺复兴②启蒙运动③新航路的开辟④三角贸易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观察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中与史实相符的是 A.A点处,查理二世被推上断头台,共和国成立 B.B点处,宫廷政变推翻了复辟的专制统治 C.C点处,该国通过了《人权宣言》,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D.该示意图反映了法国大革命的曲折性与反复性 6.下列有关《独立宣言》《人权宣言》共同点的说法不准确的是 A.都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要求 B.都具有历史进步性 C.都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D.都反对封建专制 7.下列属于英、法、美三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共同原因是 A.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B.受到封建专制制度的阻碍 C.专制王权同议会矛盾斗争尖锐 D.殖民压迫激起人民强烈反抗 8.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下列历史文献中,为巩固资产阶级统治而颁发的法律文件是 ①《汉谟拉比法典》②《权利法案》③《法典》④《土地法令》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④ 9、英国《权利法案》、法国《人权宣言》、美国《独立宣言》和1787年美国宪法代表着人类民主文明历程的重要成果。它们的内容各具特点,下面对四部文献特点的归纳,正确的是() A.《权利法案》——是三权分立原则的充分体现 B.《独立宣言》——以法律形式限制君主的权力 C.《人权宣言》——强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D.1787年美国宪法——宣告从英国殖民统治下独立 10、长达三百多年的罪恶的“三角贸易”对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A.提供了大量的黑人劳力 B.摧毁了腐朽的封建统治 C.打通了各洲的贸易通道 D.积累了雄厚的原始资本 11、2013年3月,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逝世,让拉美痛失一位“最伟大的领袖”。大约两个世纪前,拉 美地区也曾出现了一位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的伟大领袖,他就是 A.华盛顿 B.玻利瓦尔 C.章西女王 D.圣马丁 12、英国工业革命时代下列事物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火车机车②瓦特改良蒸汽机③珍妮纺纱机④飞梭 A.④③②① B.③④①② C.①②③④ D.②①④③ 13、从1880年到1914年,西欧城市人口的比例几乎上升了40%。美国纽约和费城在1820年各有居民10万人,到1870年,分别达到94万人和67万人。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世界现代史读书笔记

世界史读书笔记 书名:《发现——二战中的谜团真相》 学生姓名:易丹 年级:2010级 学院:历史文化学院 专业:历史教育 班级:2班 学号:2010030238

读书笔记 ——《发现——二战中的谜团真相》 秦叔宝(原名陈孝威著章节大意: 第一章:天上的会议室——决战秘闻 揭秘协约国主要领导人在会议桌上的决策,一个个决定着千万人生死的决议从他们手上悄无声息的发出。这是个没有硝烟的战场,这是智慧的较量。 第二章:地下的发报机——间谍秘史 讲诉二战时期各国间谍的英雄史诗,他们的身份、任务、贡献大揭密。第三章:幕布后面的枪声——战役内幕 揭秘二战中几大著名事件的历史真相,抛开人们惯常所知的,展现给你不为人知的一面。 第四章:铁甲威龙——武器揭秘 揭秘二战中各种特种武器大揭密,高科技、高威力、高价值的新型武器,从核潜艇到航母再到超级密码、电子对抗等等,讲诉很多我们所不知道的核武器的故事。 第五章:将帅终结者——将帅之死

讲诉二战中主要的战争罪犯、日德意领导人以及主要将领的死亡秘密,揭秘他们最后生命的内幕。 第六章:谁动了我的黄金——藏金之谜 揭秘二战中同盟国大量的财富的来源以及去处。 第七章:加里森赶死队——特种部队 揭秘二战中各种特种兵作战情况,他们对战争的贡献以及他们的最终归宿。 第八章:爱因斯坦的沉默——核秘闻 讲诉二战中核研究的各种秘闻,揭秘美国“曼哈顿工程”、爱因斯坦的功过以及美对日广岛、长崎投原子弹的最终原因。 第九章:枪炮上的玫瑰——花边故事 揭秘二战中各国领导人的绯闻趣事。 文章线索: 本书以谜团为线索,对二战中的秘密进行描述,本书强调谜团更强调真相。本书从九个方面对涉及二战中的诸多鲜为人知的事实进行了详尽的描述,以记录的方式呈现了二战中的谜团极其真相。 观感:

高考历史世界近现代史综合测试题

高考历史世界近现代史综合测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每小题1.5分,共计45分) 1.新航路开辟后,迅速崛起的阶级力量是 A.工商业资产阶级B.工业资产阶级 C.金融资产阶级D.封建地主阶级 2.价格革命 A.促使封建地主阶级力量壮大B.引起欧洲封建剥削制度逐渐崩溃 C.促成世界殖民体系的确立D.导致意大利商业垄断地位的丧失3.新航路开辟后,迅速崛起的阶级力量是 A.金融资产阶级B.工业资产阶级 C.工商业资产阶级D.封建地主阶级 4.从人与土地的关系来看,圈地运动实际上是 A.小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的过程B.封建地主强化其经济基础的过程 C.农村人口流向城市的过程D.封建旧贵族转化为新贵族的过程5.推动英国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的有利条件包括:①积极开拓海外贸易②极力推行对外殖民掠夺③圈地运动的开展④鼓励工商业发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6.16世纪末,英国得以建立海上霸权的主要条件是 A.宗教改革的开展B.传统工业的发展 C.综合国力的增强D.国内政局的稳定 7.政党政治是社会民主进步的重要体现。英国政党政治开始形成于 A.内战期间B.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时期 C.克伦威尔执政期间D.光荣革命期间 8.17xx7月法国热月政变的发生,表明 A.资产阶级要求建立正常的统治秩序B.资产阶级惧怕人民革命 C.资产阶级共和制度不适于统治需要D.封建残余势力仍很强大 9.克伦威尔和拿破仑掌权时期,都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内外统治,相同的有①建立中央集权

的政治体制②进行财政改革③鼓励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④发动对外战争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②④ 10.霍布斯.洛克和卢梭三人共同的思想主张是 A.否定君主专制B.赞成君主立宪制 C.倡导“社会契约论”D.提出人民主权说 11.标志着北美人民把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武装斗争同争取民族独立正义事业联系起来的事件是 A.波士顿倾茶事件 B.美利坚民族的形成 C.来克星顿的枪声D.《独立宣言》的发表 12.《独立宣言》与《权利法案》.《人权宣言》相比较,突出的特点在于 A.具有争取民族独立的性质 B.是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产物 C.以天赋人权说为思想原则 D.否定了专制政府存在的合法性 13.美国独立战争和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相同意义在于 A.摧毁了封建殖民统治 B.开辟了资产阶级革命新时代 C.改变了美洲政治格局 D.配合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 14.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进程是从工业革命开始的,其实现工业化的主要特点是A.国家宏观调控发挥重要作用B.由轻工业开始采用机器生产 C.主要依靠外来移民革新技术D.高利贷资本在各国相当普遍 15.美国进行工业革命的条件与英国比较起来,较为突出的是 A.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B.国内充足的劳动力市场 C.国内丰富的煤铁资源D.拥有大量外来技术移民 16.美国的“西进运动”和英国的圈地运动 A.是在工场手工业发展阶段中兴起 B.是在政府组织下的社会运动 C.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扩展的过程D.巩固了小农经济的社会基础 17.19世纪60年代末,日本开始进行明治维新,其最主要目的是 A.巩固天皇政权,稳定统治秩序 B.摆脱外来压迫,实现民族振兴 C.削弱割据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D.进行侵略扩张,夺取世界霸权 18.马克思在《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中认为:“不列颠的蒸汽机和科学在印度斯坦全境彻底摧毁了农业和制造业的结合。”,这段话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世界近代史笔记复习重点

第一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一、革命前的英国(重点) (一)近代以前英国的社会状况:——特有前提。 1、经济领域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2、政治领域有利于反对封建制度: (二)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社会经济基础 1、圈地运动与英国农业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 2、工商业的发展对封建制度有很大的瓦解作用 (三)经济变动下的阶级结构的变化:——阶级基础 贵族阶级、资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平民 (四)清教运动的发展:——思想基础 (五)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直接因素 1、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与议会反专制统治的斗争。 (1)、詹姆士父子的专制统治 (2)、议会反对专制统治的斗争:《权利情愿书》 2、英国革命的爆发: (1)苏格兰反英起义成为英国革命的导火索。(1637) (2)长期议会的召开标志着英国革命的开始:(1640) 二、革命的过程 第一时期——是革命战争时期(1640-1660) (一)革命的开始——长期国会召开及初期活动:议会斗争(1640-1642)(二)第一次内战(1642-1646) (三)两次内战间隙阶段(1646-1648) 一)长期国会改造国家的政策(政治、经济、宗教) 二)两次内战之间革命阵营内部的政治斗争(1646—1648 年)(四)第二次内战阶段(1648-1649) (五)共和国政府时期(1649-1653)(革命最高峰) 1、对内政策、 2、对外政策:侵略扩张 (六)、护国政府时期(1653-1660)(护国主军事独裁统治) 第二时期——是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时期(1660-1688) 1、复辟的原因 2、复辟王朝的统治 第三时期——是光荣革命时期(1688-1689) (一)詹姆斯二世的反动统治及影响 (二)“光荣革命”(1688) (三)《权利法案》(1689)(意义) (四)君主立宪制(评价) 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重点) 1、摧毁了英国封建贵族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占统治地位的政权,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道路,奠定了在英国后来资本主义海外扩张中的霸权基础。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辟了世界史上资产阶级代替封建统治的新时代,成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对于欧洲和世界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读后感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读后感 2011040173 陈倩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主要介绍了近现代时期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斗争,探索国家出路,改革浪潮中的大事变,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等内容。 ——资料来自百度百科《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主要共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中篇: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919~1949)、下篇: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49~2009)。 除了上、中、下三篇,作者还为这本书写下了一章“开篇的话”。这一章中,作者告诉了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怎样学习《中国近代史纲要》。他说:“中国的近现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质来说,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尤其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伟大的艰苦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作者认为重视历史的学习与研究,注意总结和汲取历史经验,是中国的一个优良传统。而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各条战线的生力军。为了胜利地担负起建设祖国的责任,大学生必须了解中国的国情,不仅要了解中国的今天,还应当了解中国的昨天和前天。因此,对于我们来说,不论今后将从事何种专业工作,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都是很必需的。 之后的上、中、下三篇中,开头都有一章综述。在综述里,作者把一整个篇章的大概背景都概括了起来。再在后面详细地告诉我们具体的情况。 上篇的综述标题是“风云变幻的八十年”。章节分成了三部分: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二、西方列强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三、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中篇的综述标题是“翻天覆地的三十年”。章节分为了三部分:一、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二、“三座大山”的重压;三、两个中国之命运。 下篇的综述标题是“辉煌的历史征程”。章节同样是分为了三部分: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二、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历史进程;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性成就。 看完了这三篇综述,还没开始仔细看其他章节,我就已经对中国近现代历史有了一定的感触。 “落后就要挨打”,在我看来,这个道理贯穿着整个中国近代史。 回顾过去,无论是鸦片战争还是日寇侵华,无一不在印证着:昔日的中国因为懦弱而受尽欺凌。虽然我们现在已经变得强大,也逐步得到了世界的认可,摘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但我们却不能轻易忘记这些灾难深重的屈辱史。 在那段时岁月里,大大小小的帝国主义国家争着侵略我们。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就有几百个。中国人民在西方的侵略战争中一次又一次被打败。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是以号称当时的首号资本主义强国的英国在1840年发动的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为起点的。当时在战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中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此后又签订了中英《五口通商章程》、中英《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等等一系列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批不平等条约。被迫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和外国协定关税,外国取得了在中国的领事裁判权和在通商口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世界现代史综合检测(含答案)

世界现代史综合检测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4·四川高考)下表是俄罗斯一咨询机构1990~2006年就“十月革命给俄罗斯人民带来了什么”所作四次调查的结果。这表明俄罗斯人() ③依然怀有大国情结④主要关注十月革命的经济影响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③④ 答案 B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解读表格信息。四次调查中,俄罗斯人在五个方面的咨询答案各有不同,排除②。从调查表来看,俄罗斯人关注十月革命对经济影响的不到1/3,排除④。故B项符合题意。 2.某同学在关于苏联(俄)的历史研究性学习中收集了以下两段材料,最合适的主题是() A.由余粮收集制到粮食税 B.由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C.由余粮收集制到农业集体化 D.由市场经济到计划经济 答案 A 解析根据第一段材料中“需要先进工人……到所有一切运输和分配粮食和燃料的地点去”可知,说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余粮收集制,从而排除D项;根据第二段材料中“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和提高他们的生产力”可知,说的是新经济政策中的固定粮食税,从而排除B、C两项,并再次否定D项。 3.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为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轻工业发展确定了这样的计划:“生产消费品的工业应当在产品数量和质量上达到能够保证大大提高劳动者每人的消费定额。应当特别注意发展纺织工业、皮革工业、食品工业。”材料表明() A.苏联采取优先发展轻工业的政策 B.新经济政策注意提高人民的积极性 C.当时苏联重视提高劳动者生活水平 D.工业化进程中经济结构是合理的 答案 C 解析由材料中“保证大大提高劳动者每人的消费定额”等信息,可以看出此时苏联政府比较重视提高劳动者的生活水平,以调动其积极性。 4.(2014·海南高考)1923~1929年,美国的企业普遍使用流水线等先进生产管理方式,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同时在少数企业中工人可以领取养老金,享受带薪休假。这反映出当时在美国() A.工人分享的经济发展成果有限 B.科技未对经济发展发挥重大作用 C.供给与需求保持基本平衡 D.国家干预促进了经济发展 答案 A 解析题干材料中“少数企业中工人可以领取养老金,享受带薪休假”说明工人从经济发展成果中获取很少,故A项正确;依据题干中“美国的企业普遍使用流水线等先进生产管理方式,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说明科技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故B项错误;依据所学,1929年以前,供给与需求已经出现了矛盾,故C项错误;“国家干预促进了经济发展”是在罗斯福新政开始实施后,故D项错误。 5.(2014·安徽高考)1933年,罗斯福总统签署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法案,实施对该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全面发展计划。其“代表现代政府中一种真正新颖而富于想像力的设计……它将不受那些不相干的国家界限的禁制,而且将是独立经营的、政府所有的公司”。这种经营方式() A.表明国家放弃对企业干预

世界现代史练习题集(自编)

《世界现代史》练习题集(自编) 第一章20世纪初的世界 一、填空题: 1.1905年1月22日,彼得堡发生了事件,这一事件标志着1905年革命的开始。是革命的顶点。事件标志着革命的结束。 2.1883年9月,在日内瓦创建了俄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团体,为马克思主义在俄国传播做了大量工作。 二、列举题: 亚洲觉醒的主要表现 三、名词解释: 美西战争大棒政策金元外交日俄战争流血星期日青年土耳其党提拉克普拉特修正案西奥多·罗斯福普列汉诺夫六·三政变劳动解放社布尔什维克四、简述题和论述题 1.关于世界现代史的开端问题,史学界有哪两种意见? 2.简述“门户开放”政策提出的背景及内容。 3.“门户开放”的实质及其影响是什么? 4.列宁主义是怎样产生的? 5.1905年俄国革命的性质、失败原因及历史意义? 6.试析亚洲觉醒的原因、特点、表现及历史意义? 第二章第一次世界大战 1.1917年11月7日,协约国建立最高委员会。次年3月,法国元帅任最高元帅,从此协约国在他统一指挥下向德军发起反攻。 2.美国借口德国实行“”,于1917年4月6日向德国正式宣战。 3.1916年5月31日至6月1日,英德两国海军在北海的日德兰海岸进行了大战期间最大的一次海战——日德兰海战(也叫做海战)。

二、列举题: 一战的主要战线(六条) 三、名词解释: 萨拉热窝事件施里芬计划第一次巴尔干战争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坦能堡战役日德兰海战协约国同盟国贡比涅停战协定福煦鲁登道夫霞飞潘兴黑格兴登堡施里芬计划第一次巴尔干战争四、简述题和论述题: 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和性质? 2.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是怎样形成的? 3.综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进程和主要战役? 4.如何看待20世纪初的巴尔干问题? 5.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并说明它产生了怎样的结果与影响? 第三章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及其影响下的欧洲革命风暴 一、选择题:(单选或多选) 1.二月革命后,两个政权并存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孟什维克掌握了苏维埃政权 B布尔什维克党主要领导人不在国内 C孟什维克党主要领导人不在国内 D两大对立阶级势均力敌的阶级力量对比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并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主要是因为()。 A它是一种恐怖政策 C过早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政策 B没有发挥积极作用 D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调整生产和分配 3.俄国社会主义革命成功的最根本保证是()。 A无产阶级集中程度和组织程度高 B无产阶级组织性和战斗性强 C无产阶级身受双重压迫 D无产阶级有了自己的革命政党 4.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一战”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B没有“一战”,就没有十月革命 C“一战”推进了革命的发生 D十月革命必须具备“有战争”这个条件

世界近现代史笔记

世界现代史 第一章: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初期的苏维埃俄国 ·时间:1917年-1920年 1、历史背景 ~世界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物质和政治的客观条件) ~第一次世界大战加速了社会主义革命前提的成熟(触发) 2、布尔什维克党的革命理论和策略 ~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制订了符合俄国革命需要的路线、方针和斗争策略 ~汇集了各种革命力量,夺取胜利 3、捍卫和巩固十月革命的胜利成果 打碎旧国家机器、建立新国家政权、镇压反革命叛乱、剥夺剥夺者、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实行土地改革、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帝国主义战争、粉碎帝国主义武装干涉 第二章: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的国际关系 1、战败国失去继续争霸的资格,新的争霸斗争在协约国五强中展开——英、法、美、意、日 2、战胜国面临的三大问题:分赃、反苏、建立国际新秩序 3、战胜国召开巴黎和会,建立带有全局性的凡尔赛体系,筹建维护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工具——国际联盟 4、美、日的崛起和争斗冲击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格局,为解决争霸矛盾,战胜国召开了华盛顿会议,建立起与凡尔赛体系相联系的华盛顿体系 5、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一次大战后建立的世界性的“和平”体系,成了维护战胜国列强既得利益的政治工具 6、帝国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苏俄之间的矛盾,构成战后国际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三章:战后初期资本主义国家的革命运动 1、德国十一月革命 十一月革命是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爆发的第一次革命,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但由于革命性质复杂,最终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没有进一步发展到社会主义革命阶段。丰富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教训。 2、匈牙利共产党领导的苏维埃共和国。 在民族危机和资产阶级不掌握武装的条件下,以暴力为后盾,通过非暴力途径取得政权的革命,具有独特性。 3、共产国际 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历史产物,曾经发挥了无产阶级国际司令部的领导作用,总结这一时期共产国际革命活动的经验教训具有重要理论的现实意义 初期虽然存在不少缺点和失误,但它继承了第一国际的革命传统,在反对左、右倾机会主义、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推动各国共产党的成立和成长,促进工人阶级统一战线和世界反帝统一战线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 第四章:两次大战之间的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 1、一战和十月革命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民族解放运动出现了新的高涨,各国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2、历史背景 ~一战期间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的经济、政治和阶级关系的变化是内部因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和社会性质发生了巨大变化) ~战后国际帝国主义遭到严重削弱以及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新掠夺是外部因素 ~十月革命的胜利创造了有利形势 3、具有普遍性和持续性的特点

世界现代设计史读后感

读《世界现代设计史》后感 一设计与工具 “人之所以与动物有区别,其中很大一个特点就是人类会制造工具。”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触,就是人类设计的进步与工具的进步是息息相关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具是决定设计实现的可能性的重要因素。早期的人类使用工具,要求工具具有方便、实用性。后来随着文明的进步,对工具的美观也有了要求,因此在工具上进行改造、装饰。当工具的产品进入流通领域,它们又具有了商业价值,出现了为降低成本的批量化生产和流水作业方式。设计的起源和工具的起源一般古老而悠久。 如果对工具更广泛的定义,那一切人为造成的、满足人类某种需求的事物都可称之为工具,比如,车辆是交通工具,建筑是居住工具,服装是保暖装饰工具,广告是宣传工具等等,制造这些工具的产业,就是工业。 现代化的工业生产使得工具的生产更加有效率,从而产生了不同以往的现代设计。工业革命是划分现代设计与传统设计的分水岭。工业革命之前,设计以手工业为中心,设计与制作不分家,没有精细的分工,仅为权贵服务,连推动设计进步的主要力量都是权贵们的喜好,比如18世纪的巴洛克风格、19世纪的维多利亚风格,都只是贵族的流行时尚,与大众无关。工业革命使得设计者与制作者分工明确,先进工具的广泛而便利的使用,使得现代设计的服务对象从权贵转向广大人民群众。 二反与度 “反者道之动”,这是老子《道德经》中的一句话,意思是“反”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这个“反”可以解释为“对立”,也有“返回”的意思。我把这个中国古典哲理嫁接到对现代设计史的理解:当一种设计潮流发展到足够的程度时,人们就开始追求与之“对立”的另一种设计潮流,而这个新潮流继续向前发展,也总会有“返回”最初潮流中的趋势。简单来说就是“物极必反”。 19世纪工业革命初期,人们出于对需求、审美、生产方式、流通方式、社会形态等的不安于现状,除了古典主义的设计风格,在广大群众中开始了工业化的设计和生产。而19世纪末期,即英美的“工艺美术”运动,欧美又掀起了“新

2020届高考人民版历史复习备考:世界现代史选择题检测(word)

2020届高考人民版历史复习备考: 世界现代史选择题检测 1.1979年,联邦德国上映了电影《玛丽亚·布劳恩的婚姻》。影片中女主角从二战的废墟上爬起来,抛弃了过去的历史,投入到全民性的赚钱行列,为了生存变得玩世不恭。她心系关押在战俘营的丈夫,然而苦心经营的婚姻却被丈夫出卖。影片意在 A.剖析冷战态势下人的矛盾心理B.唤起民众对战争的深层反思 C.揭示经济繁荣背后的道德危机D.反映民族分裂的痛苦现实 2.下图是2012年美国一幅标题为《束手无策》的政治漫画。释文为:“世界经济(白雪公主)误吃‘新自由主义’毒苹果而陷入昏迷,旁边的八国集团领导人束手无策”。这反映出 A.发达国家丧失国际经济主导权B.经济区域集团化遭受重大挫折 C.西方国家无法摆脱经济“滞胀”D.加强国家干预的回归成为共识 3. 看电影吃爆米花是一种纯正的美式习俗,但20世纪20年代美国五大影院在观影时是禁 吃爆米花的,看电影吃爆米花真正流行于30年代,随后风靡全球。这种改变最能说明A.电影技术的进步带来观影习惯的改变B.电影艺术呈现出了大众化趋势 C.大萧条给影院经营造成了巨大经济困难D.电影从业人员的地位得到提升 4. 在1926年以前,苏联只从西方得到数量不大的短期公司贷款,而且利率高达15%-20%。 1935年,苏联从德国获得它历史得到的第一笔财政贷款,利率仅6%。1936年英国给予苏联的一笔贷款利率又下调为5.5%。这一变化的背景是 A.斯大林模式具有优越性B.英德试图争取苏联结盟 C.列宁经济政策的成功D.西方国家发生经济危机

5.1933年6月,国联在伦敦举行会议,试图通过多边合作稳定各国货币和国际汇率。罗斯福向会议致信,宣称“健全的国内经济体制是比其货币与其他国家货币兑换比值更为重要的因素”。罗斯福此举 A.有助于消除严重的经济危机B.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恢复 C.缓和了与会国的矛盾与分歧D.加剧国际经济局势紧张 6.美国宪法规定:总统接到国会提交的法案后十日之内,如遇国会休会而无法将该法案退还 时,该法案不得成为法律。据统计,历届美国总统使用这种特殊的否决方式700次以上。 材料体现美国 A.存在行政干预立法B.权力制衡有效践行 C.总统权力大于国会D.法律体系日益完备 7.1935年到1942年,美国“工程进展署”花费了130多亿美元,修建了以下工程。其最主 要目的在于 A.实现国家干预经济B.建立福利制度 C.稳定社会秩序D.缓解失业压力 8.“农民们宁愿在自己私人的土地上辛勤劳作,因为在那里,他们可以按照自己认为最好的 方式耕种,然后在公开市场上以他们所能得到的最高价格,而不是政府为集体农庄生产的农产品制定的低价格出售他们的任何商品。因此,私人土地虽然只占总耕地面积的3%到5%,却生产了25%到30%的苏联农产品。”以上现象客观上反映了 A.单一公有制的产生B.新经济政策的成效 C.斯大林模式的弊端D.余粮收集制的扩大 A.科技对生产力的推动作用B.历次科技革命的继承关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