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寓言四则 解读

寓言四则 解读

寓言四则 解读
寓言四则 解读

《寓言四则》文本解读

1.时代背景

《伊索寓言》它突出反映了古希腊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如对富人贪婪自私的揭露;对恶人残忍本性的鞭鞑;对劳动创造财富的肯定;对社会不平等的抨击;对懦弱、懒惰的讽刺;对勇敢斗争的赞美。伊索寓言是古希腊人生活和斗争的概况、提炼和总结,是古希腊人留给后人的一笔精神遗产。

《吕氏春秋》是先秦杂家代表著作,公元前239年左右完成,当时正是秦国统一六国的前夕。其书“基本上以道家为宗,取各家之长而弃其短,所以能成一家之言”。

《列子》是道家重要典籍。所著年代大体是春秋战国时代。

2.文题诠释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以寓言中对话的双方或矛盾的双方,作为标题,鲜明直接。“穿井得一人”则是文中引起误解的重要的一句话,以此为标题,既聚焦了主要事件,又新颖独特,激发读者的兴趣,引人深思。“杞人忧天”标题即是耳熟能详的成语,开门见山地概括了寓言的主要内容。

3.主旨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讽刺那些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的人。

《蚊子和狮子》讽刺那些掉以轻心、骄傲自满的人。

《穿井得一人》讽刺那些道听途说,轻信传闻的人。

《杞人忧天》讽刺那种害怕不可能发生的灾祸、徒然自扰的庸人。

4.内容解读

《寓言四则》两篇选自古希腊《伊索寓言》,另两篇是中国古代先秦时期的寓言。《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以三问三答为线,通过对话传递丰富的思想感情,生动地刻画了一个盲目自高自大者的形象。《蚊子和狮子》则以跌宕起伏的情节引人深思,蚊子是小得不能再小的虫子,却敢于向狮子挑战。可它的挑战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战胜了强大敌人的蚊子却被蜘蛛吃掉,这厄运的到来值得深思。《穿井得一人》记叙了丁氏挖井后相当于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却被讹传为丁氏挖井挖到一个人的故事,体现了寓言的讽喻特色。事实上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许多谣传也是这样产生的,在网络自媒体时代,它仍然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另外它也是一篇文言文,文言实词的教学也应得到相应重视。《杞人忧天》主要记叙了杞人和晓之者的三次对话,杞人担忧天地崩坠、星辰下坠,经过晓之者循循善诱,终得释然,讽刺了那种害怕不可能发生的灾祸、徒然自扰的用人。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思考,从“杞人为什么会有如此可笑的想法”或从“联系生活思考杞人忧天新的现实意义”等方面,多角度思考寓意。

5.结构分析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第一句)交代下凡的起因:想知道受到多大尊重。

(他看见宙斯的雕像—白送)赫耳墨斯和雕像者的三问三答。

(最后一句)揭示寓意。

《蚊子和狮子》

(蚊子飞到狮子面前—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蚊子战胜狮子。

(蚊子战胜了狮子—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蜘蛛消灭了蚊子。

(最后一句)揭示寓意。

《穿井得一人》

(第一句)挖井的原因。

(及其家穿井—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讹传挖井得人。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不若无闻也)宋君查明真相。

《杞人忧天》

(1段)杞人担忧的原因。

(2—6段)晓之者解忧。

(7段)解忧的结果。

6.写作特色

(1)四则寓言都通过生动的语言描写来反映人物的心理和性格。《赫耳墨斯和雕像者》里的“三问三答”,把赫耳墨斯处心积虑、有备而问、爱慕虚荣且自命不凡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蚊子和狮子》里蚊子对狮子宣战的话,以及最后将要被吃掉时的叹息,表现蚊子前后心理的巨大变化,使寓意更加丰富深刻。《穿井得一人》抓住文中三句语言,咀嚼揣摩,丁氏穿井后自豪喜悦之情,及国人传讹的神秘浮夸都跃然纸上。《杞人忧天》主要通过记叙杞人和晓之者的三次对话,刻画了杞人庸人自扰和晓之者循循善诱的形象,揭示了寓意。

(2)曲折的情节和拟人的手法的使用,也是文章的一大特色。《蚊子和狮子》运用拟人,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蚊子的语言、神态、心理等,深刻地揭示了寓意。《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情节曲折,都在结尾突然来一个巨大的转折,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引人深思。

7.精彩语段

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后来,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会对他更尊重些,于是问道:“这个值多少钱?”雕像者回答说:“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添头,白送。”

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句话,却非常值得咀嚼。“值多少钱”省略主语,可见宙斯在赫尔墨斯心中不重要,而且首先就问宙斯,是因为赫尔墨斯认为自己有实力与宙斯相比,在人间得到的尊重应该很多。“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中强调赫拉,是因为赫尔墨斯在知道宙斯价格很低时,他觉得自己还可以与这位地位较高的女神比较一下自己在人间受到的尊重。“这个值多少钱”中“这个”故意强调,表现赫尔墨斯生怕别人弄错了他问的是哪个雕像,对雕像者的回答有所期待,认为赫拉的雕像比宙斯贵,而自己的雕像应该比赫拉归的自以为是、自命不凡的心理。

雕像者的回答对赫耳墨斯的虚荣心是一种沉重的打击,从“一个银元”到“贵一点”,再到“饶头白送”,形成了巨大的心理落差,在一问一答间寓言的讽刺意味增强了。

浅析《赫耳墨斯和雕像者》的寓意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这则寓言的结尾说:“这个故事适用于那些爱慕虚荣而不被重视的人。”我认为这话只是虚晃一枪,而我们的教参也说这寓言针对的是爱慕虚荣的人,这离伊索本人的本意太远,并非这则寓言的真正寓意,因此我觉得很有必要在此探究一下。

在希腊神话中,宙斯是天神和人类的主宰,他有众多妻妾情妇,给他生下了许多子女,这些子女有些成为天界里的神,有的成为人间里的英雄。他的家族是一个力量强大、权势显赫的统治集团。宙斯家族高高在上,忙于寻欢作乐,工于争权夺利,他们对地上的人类

并不怎么关心,严惩盗火的普罗米修斯一案,即为明证。对这自私自利、不负责任的一家子,人们当然不会有什么好感,想方设法对他们进行揶揄嘲讽。伊索自然也不会放过这个机会。赫耳墨斯在他的寓言中一共出现了八次,大部分是作为被讽刺和嘲弄的对象来出现的,《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只是其中之一。

赫耳墨斯是宙斯的儿子,主管商业和旅行。他这次微服私访,目的是想搞一次民意调查,看看自己在凡人的心目中到底印象如何,“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

雕像店是个调查民意的好地方。如果某个神灵忠于职守,任劳任怨,责任心强,对人们帮助很大,人们必然会爱戴他,依赖他,他的雕像就会供不应求,价格就会越抬越高;相反,如果一个神仙懒惰失职,对人们的疾苦视而不见,对所有的祈祷置若罔闻,人们在危难之际总是得不到他的帮助,那么,人们就会淡忘他,鄙弃他,他的雕像百无一用,那就会无人问津了,老板不得不将这类神仙的雕像价钱压得很低,唯恐卖不出手。在雕像店里,顺民意者得高价,失民心者得低价。所以说,这个地方很适合做民意调查。

赫耳墨斯走进雕像者的店里,首先问问他父亲宙斯的雕像价钱。老板回答说:“一个银元。”便宜得很,这是赫耳墨斯意料之中的事。他父亲行为荒唐,贪财好色,自私自利,在民间不可能得到高分。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这个“笑”字里面,大有文章。

赫耳墨斯的父亲高高在上,在人间他的雕像却只卖到一个银元,赫耳墨斯幸灾乐祸,认为这是活该,所以他笑了。但在另一方面,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宙斯口碑不好,累及店主人的雕像卖不到好价钱,生意惨淡,雕像者一家的生活必定十分艰难。赫耳墨斯身为“商人的庇护神”,看见自己的子民在做亏本买卖,如果他很有责任心的话,应该表示关切、同情才是。而他感到心花怒放,很开心,“笑”了起来。从这一“笑”之间,我们可以断言,虽然他出身高贵,身居高位,但却是一个不理政事的尸位素餐者。

店老板回答道:赫拉的像“还要贵一点”。这话表明,在世人的眼中,赫拉只比他的丈夫略强一点,但也好不到哪里去。

后来,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于是问道:“这个值多少钱?”雕像者回答说:“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添头,白送。”老板的回答如同一瓢冰水泼在赫耳墨斯的头上,让他狼狈不堪,大失所望。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赫耳墨斯平时玩世不恭,不安心本职工作,故他的神像只能当作添头搭配给顾客,落得个近乎“白送”的身价。老板的回答不仅对赫耳墨斯的虚荣心是一种毁灭性的打击,更重要的是,作者意在借此表现出普通民众对玩忽职守者的鄙弃和憎恶。

从“一个银元”,到“贵一点”,再到“添头白送”,我们看到了作者讲这个故事的意图:对整个统治集团——宙斯家族的否定和辛辣的讽刺。

因此,我认为,这则寓言的寓意并非是讽刺那些爱慕虚荣的人,而是意在对当权者进行当头棒喝,指出:如果你不为民着想,不为群众服务,不管你的出身多么高贵,权势多么显赫,你在人民心中都会一文不值。所以,这个故事不“适用于那些爱慕虚荣而不被人重视的人”,而是“适用于警告那些爱慕虚名而不为人民做事的官”。

《伊索寓言》里有许多故事在结尾处另加一句话,指出该故事的寓意所在。这些话里,有一些画龙点睛,恰到好处;有一些画蛇添足,纯属多余;还有一些离题万里,与故事的本意风马牛不相及(也许是伊索为了逃避迫害,故意为之)。《伊索寓言》的译者白山先生在这本书的序言中说:“有些寓言后面的‘教训’,现在看来则显得牵强,我们在阅读说不妨只从寓言故事出发,而不必用这些‘教训’来理解故事。”(《伊索寓言》白山译,北京燕山出版社1999年8月出版)白山先生的话,正适合帮助我们正确理解《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这篇寓言的真正寓意。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的异同

相同点:结构相同。都是第1段讲故事,第2段议道理。

不同点:(l)情节不同。《赫》采用三问三答,把情节推向高潮。《蚊》写了两件事。第一件是蚊子与狮子战斗,战胜了狮子;第二件是蚊子得意忘形,被蛛网粘住了。

(2)寓意不同。《赫》讽刺和批评了那些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的人。《蚊》讽刺那些取得一些成绩就得意忘形的人。

(3)表现手法不同。《赫》把神当作人来写。《蚊》则用拟人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的感情和性格。

(4)表达方式不同。《赫》主要用语言、动作、心理描写,表现赫耳墨斯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的性格特征。《蚊》主要运用语言描写,表现蚊子勇敢机智,邈视强大的敌人。描写两次吹喇叭的动作,第一次表现蚊子的勇敢,第二次表现蚊子得意忘形。最后用间接引语,写出蚊子的反省。

怎样阅读寓言

寓言是一种重要的文学样式,它最显著的特点是借助故事说道理,也就是通过一个具体形象的小故事,运用比喻、比拟、象征等艺术方法,来阐发一种深刻的哲理,这种哲理就是寓言的寓意——从生活中总结出来的有益的经验或教训。那么,阅读寓言有哪些方法呢?怎样才能理解寓言的寓意呢?快读读下面的文章吧!

寓言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而且每篇寓言都是由不同的历史故事凝聚而成的,充分体现了历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更全面地学习古今中外的经典寓言,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些实用、有效的阅读方法。

一、了解寓言的特点

寓言是一种用故事来寄寓道理的文学体裁,与小说、童话不同的是,寓言的故事情节往往比较简单,篇幅比较短小,语言则高度凝练,具有明显的讽喻意义。其主题思想多是借小喻大,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此喻彼。了解了寓言的特点,有助于我们理解寓意。

二、分析寓言中的人物形象

学习寓言的根本目的是弄懂寓意。我们在学习寓言的时候,一定要通过品读语言、分析形象来领会寓言的寓意,并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如《东郭先生和狼》塑造了东郭先生、农夫和狼三个不同的形象,通过东郭先生和农夫对狼不同态度的对比,认识狼的狡猾、凶残,东郭先生的糊涂、愚蠢,农夫的机智、果断,懂得“决不能怜悯像狼一样的恶人”的道理。

三、分析事情发展的过程

如《拔苗助长》,写了一个农民希望禾苗长得快一些,他就把禾苗拔高,结果禾苗全部枯死了。希望禾苗长得快是这个农民的愿望,把禾苗拔高是禾苗枯死的原因,农民违背了禾苗生长的规律,最终事与愿违。根据这样的分析很容易归纳出寓意:一个人做事不能光凭自己的愿望,而应该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去做,才能把事情做好。

四、归纳寓意的常用方法

1.看寓言的题目

寓言的题目一般都是对寓言内容的高度概括,通过搞清题目的意思,从而弄清寓意,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归纳寓意的方法。我们只要把题目的意思搞清楚了,也就知道其寓意了。如《画蛇添足》,首先理解题目的意思:蛇画好后,又凭空多画了几只脚(蛇本来没有脚),从而得出这篇寓言的寓意是:做多余的事,不但没有好处,反而会弄巧成拙。又如“亡羊补牢”这个题目的意思是:羊丢失了,才去修理羊圈。比喻在受到损失之后,想办法去补救还不算

晚,免得以后再受损失。从中便可清楚地知道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及时认真改正,还不算晚。

2.看寓言的开头和结尾

有的寓言在开头、结尾处,往往有暗示寓意的语句,比如《狐假虎威》的最后一句是:“狡猾的狐狸是借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因此,“借别人的威风”就是理解这则寓言寓意的关键。

3.看重点段落和关键语句

寓言中的某些重点语句,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寓意,我们只要反复推敲,就能得出寓言的寓意。如《会摇尾巴的狼》这则寓言,可以根据狼和羊的五次对话把文章分成五段。第一段写老山羊没有看出陷阱里面是狼;第二段写老山羊从外貌上怀疑狼不像是狗;第三段写老山羊从狼的硬尾巴上认出它是狼;第四段写老山羊认识到狼的本性不会改变,决心不受骗;第五段写老山羊不怕狼的威胁。这里,我们结合文章的题目考虑,第三段应是全文的重点,集中说明了寓意:要善于识破像狼一样的坏人,不要被花言巧语所蒙骗。如《掩耳盗铃》,抓住“把自己的耳朵捂住,以为自己听不到,别人也就听不到了”这句话,重点理解整篇寓言,就可以推出文章的寓意了。

4.看各段意思的共同点

如《狼和小羊》主要写了狼和小羊的三次对话,写了狼三次“找茬儿”的经过。狼的第一个借口是小羊弄脏了它喝的水,第二个借口是小羊去年说它的坏话,第三个借口是认为说坏话的不是小羊就是老羊,反正都一样。三个借口都被小羊驳倒了,但狼还是蛮不讲理地扑上去吃小羊。三次对话,三段内容,共同写出了狼的凶残本性。从而可以得出文章的寓意:对像狼这样凶狠的家伙是没有道理好讲的。

5.联系实际是弄懂寓意的关键

寓言的主人公一般都象征着生活中的人或事物。我们在阅读时,一定要联系生活实际,这样有利于理解文章的寓意。如《猴子和鳄鱼》这篇寓言,讲的是鳄鱼的妻子病重,要吃猴子的心,于是鳄鱼谎称对岸有猴子爱吃的果实,愿意背猴子渡水去采摘,把猴子骗到水中央才说出本意;猴子急中生智,谎称“心挂在树上要回去取”,鳄鱼只好背它回去取心,刚靠岸猴子便跳到树上去了。联系生活实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理解,我们可以得出这则寓言的寓意:骗人者反而受骗;要防止得而复失;邪不胜正。

联系生活实际,弄懂了寓言的寓意,我们不仅可以学好寓言,还可以使自己受到教育,认识水平也会不断提高。

《寓言四则》语言积累与运用

1.重要字词

(1)理解并积累重要词语

【重要字词】

庇护(bì)袒护,保护。

凯歌(kǎi)打了胜仗所唱的歌。

杞人忧天(qǐ)借指为不必要忧虑的事情而忧虑。

溉(ɡài)汲(jí):打水浇田及:等到

闻而传之者:听说道:讲述

闻之于宋君:使知道,使听说使:使唤

身亡(wú)所寄:无,没有晓:告知,开导

亡(wú)处亡气:没有……没有若:你

行止:行动,活动,偏义于“行”奈何:为什么

只使:纵使,即使中(zhóng)伤:伤害

星宿(xiù):星辰积(jī)块:聚积的土块

躇(chú)步跐(cǐ)蹈:踩,踏

舍(shì)然:同“释”,解除,消除

【一词多义】

之:

1.宋之丁氏(助词,的)有闻而传之者(代词,指“穿井得一人”)

2.国人道之(代词,指“穿井得一人”)闻之于宋君(代词,指“穿井得一人”)

3.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代词,指“穿井得一人”)得一人之使(助词,的)

居:

居:居数月(经过)常一人居外(居住)

使:

得一人之使(使唤,劳力)只使坠(即使)

【古今异义】

穿:

穿井得一人古:挖掘今:穿过,穿衣

闻:

闻之于宋君古:使知道今:嗅

国:

国人道之古:国都今:国家

道:

国人道之古:讲述今:道路

亡:

身亡所寄古:无,没有今:死亡

舍:

舍然大喜古:同“释”,解除,消除今:舍得,房舍

【通假字】

舍(shì)然:同“释”,解除,消除

2.精彩语句

(1)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

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

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于是问道:“这个值多少钱?”

语言描写,在步步追问中,表现了赫耳墨斯的兴致盎然、处心积虑、有备而问。

(2)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

动作描写,运用“吹”“冲”“专咬”等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蚊子战胜狮子的勇敢和聪明。

(3)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语言描写,对比两句话,第一句表现丁氏“吾穿井得一人”的喜悦和自豪,第二句则表现了闻而传之者的故作神秘。

考点精析:感受人物,分析形象

一、考点分析

人物形象是指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品质,很少涉及人物的外表特征。分析人物形象,首先,抓住典型事例来分析人物形象。其次,可从具体的人物描写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和正面、侧面不同角度的描写,以及其它的一些写作手法(对比、衬托、抑扬等)入手来分析。第三,还可以抓住文中抒情和议论的语句,感受作者流露出的情感以及对人物的评价来分析。

二、例题详解

【2017年中考广州卷】

龙虎斗

梁刚

丁晓虎在七宝镇开饭店有些年头了。尽管店的规模不大,但市口很好;菜和点心的花样也多,正宗的本帮特色,比如红烧肉、腌笃鲜、扣三丝、油爆河虾等,正宗的本帮特色。但要说最聚人气的,还是他的招牌点心小笼包,皮薄馅多,一咬一口汤,肉质坚实新鲜。如果选个雅座,一边闲看水阁清流船悠悠,一边享受美味佳肴和老酒。那才一个爽哩!

王兴龙也开了一家酒店,就开在丁晓虎饭店的街对面,但生意远不如丁家。所以丁晓虎特别得意,每每吃饱老酒,就会拉开粗嗓门说:就他的那个破酒店,只能当陪衬!但他没想到,王兴龙正蓄势待发,拜师于南京东路的“大三元”,那是一家远近闻名的大酒店,广帮特色。

那时七宝镇远不如现在那么花样百出,整条街的餐饮特点都差不离,白切羊肉与红烧羊肉之间并无太大的味蕾冲击。但王兴龙来了之后,一切都变了,百年不变的本帮菜点开始受到了冲击。就说小笼包吧。王兴龙做得馅心,不加肉皮冻,而是在肉馅中加入葱末、姜末、盐、花椒粉和香油,搅拌均匀后,再一勺一勺加进鸡汤,搅拌至肉馅把水分全部吃透。一般一碗肉馅,要加一碗鸡汤。想想,同样是一咬一口汤,但咬出来的味道能一样吗?食客们吃了他家的小笼包,便不停地咂嘴,说:鲜得嘞,眉毛也脱落了。

王家酒店渐渐聚集了人气,王兴龙又推出新花样:比如:氽来钟、神树开花和金鸡饼。“氽来钟”就是用半个冬瓜,掏空了芯,然后倒入滚烫的腌笃鲜,半个冬瓜氽在煮沸的水中,宛如水中氽钟。等你把竹笋、咸肉吃完了,那冬瓜就成了另一道菜。那“神树开花”是用香蕉皮做的,其形状有如金菊绽放,具体做法没人知道,但味道极好,还养颜,深受女士欢迎。金鸡饼是广帮传统菜,并非为谁量身定制,只是刚好契合了七宝文化。其主要原料就是用土豆泥做皮,用鸡丁肉丁香菇丁竹笋丁做馅,包好后压扁,放入油锅炸成金黄即可。

这些新品极大冲击了食客的眼球和味蕾。一时,王家酒店的生意兴隆,丁家饭店门前冷落。丁晓虎有点沉不住气了,他开始寻斤头(找岔、挑衅),开始“戳煞爷娘”地骂街。

王兴龙是好脾气,他的嘴角始终洋溢着微笑,他对谁都客客气气。对于骂街他更不可能接招。那差不多就是一种鄙视了,如果再骂,只能自取其辱。

丁晓虎感觉无趣,便想着对应之策。他也学做了“氽来钟”和“金鸡饼”;他把臭豆腐炸得皮脆肉嫩;还在小笼包的肉馅中加了虾仁;把牛腩和牛筋做得极有嚼头。食客就说:丁师傅,你做得菜大有长进啊。丁晓虎嗓门极大地说:那是,我做得是正宗本帮菜!

转眼就到了1937年的10月,初秋的晌午,食客们坐在酒店的雕花窗棂前,已能感受到“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的秋景了。但那一刻,天空突然响起了日机掠过的声音,然后就传来了轰隆隆的爆炸声,前后响了四次。之后就传来了哭喊声。彼时,许多百姓丧

了命,王兴龙的母亲也在其中。

食客们一声长叹:戳煞娘的小日本,往后再也不得安宁喽!

那以后,不管是丁家饭店,还是王家酒店,生意都一落千丈。

之后的一天,有个叫小田一郎的日本军官走进了王家酒店,他能说一口流利汉语。他把王兴龙叫到跟前,问:你会不会做“龙虎斗”?

王兴龙愣了愣,然后摇头,心想:“龙虎斗”虽是广帮菜,但当地人很少吃野生动物,蛇猫之类更是不碰,偶有吃蛇的,最多来道“龙凤煨”,或叫“龙凤呈祥”只是讨个吉利罢了。但嘴上只是说:原料恐怕不好找,尤其是狸猫。

小田一郎不耐烦地挥挥手,说:这我不管,做不了这道菜,就烧了这店。

王兴龙谦卑地陪着笑说:太君,要不做道“龙凤呈祥”?吉利,味道大大的好。

小田一郎一拍桌子站起来:我不要“龙凤呈祥”,现在是战争,就要“龙虎斗”。中国不是号称“龙的传人”嘛,那大日本的就是虎,我就要“龙虎斗”,虎的,一定能战胜龙!

王兴龙的笑脸突然凝固了,他迟疑了一下说:狸猫确实没,最多弄只家猫。

小田一郎瞪他一眼,用手摸了摸脸说:家猫?,即便是家猫,也能打败蛇!

王兴龙没吱声,只是沉着脸,弯了弯腰,便退了出去。

做“龙虎斗”很吃功夫,蛇和猫都必须经过去腥、剔骨的流程,尤其是猫,要用甘蔗来去腥,还要去掉脊髓以去酸。骨头熬汤做羹,蛇肉猫肉细细切丝,和菌菇一起烹炒,味道鲜美,无与伦比。再加蛇性微凉而猫性微热,一阴一阳谓之道,是真正的大补佳肴。

小田一郎吃得不住点头,哟嘻,大大的美味!然后就拍案唱歌。微醉的表情,满是怀旧,然后就说起他早年随父做生意,到过台湾、福建、广州,所以知道“龙虎斗”,但一直无缘品尝,今天总算如愿以偿。

王兴龙僵硬地微笑着没吭声,然后送来一碟秘制萝卜,说:这个,大大的爽口,能醒酒。

小田一郎夹起一块,放入嘴里,再次喊了一声:哟嘻!

之后,小田一郎便常来,来了就点“龙虎斗”,餐毕,王兴龙照例给他端来一小碟秘制萝卜。于是,王家酒店的生意就格外的好。对面的丁晓虎因此恨得牙痒痒。每天发戆劲,“戳煞爷娘”的骂街。

有一天,突然传来小田一郎的死讯。据说死得蹊跷,什么原因也找不到。

当晚,王兴龙突然敲开了丁晓虎的家门,说:我要走了,这是我记录的一本菜谱,有空看看。记住:蛇和萝卜不能同吃,吃了会中毒,严重时可能会暴毙。

丁晓虎拿着菜谱,呆了半晌,等他回过神来想对王兴龙说声谢谢时。王兴龙早没了踪影。

(原载2016年《四季》夏季刊,有删改)

文中的主人公王兴龙具有哪些品格?

【答案】①在王家酒店生意不好的时候,王兴龙跟从师父学习,不断创新,可见他积极上进。

②在王家酒店生意兴隆而丁家酒店没落的时候,面对丁晓虎气急败坏地骂街,王兴龙不接招,表现了他心胸开阔、脾气和善。③王兴龙做菜步骤繁复,“龙虎斗”的复杂做法,体现他做事有条不紊、认真严肃。④王兴龙与小田一朗的较量,可见他有勇有谋。⑤王兴龙要离开七宝镇,还将菜谱送给了始终对他抱有敌意的丁晓虎,表现了他的豁达和不计前嫌。(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详解】本题分析王兴龙的人物形象,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①分析围绕王兴龙所写的典型事件,如面对丁小虎的肆意挑衅,王兴龙不接招,临走时还将自己的绝技赠送给他,

可见他心胸豁达、不计较;利用自己会做菜的长处,一步步设计杀死日本鬼子,可见他有勇有谋。②抓住对王兴龙面对日本鬼子时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如“谦卑地陪着笑”“沉着脸,弯了弯腰,便退了出去”“这个,大大的爽口,能醒酒”也可见他沉着冷静、有勇有谋。③在与丁晓虎的对比中,衬托出王兴龙的积极上进、心胸开阔、有勇有谋、不计前嫌。

三、答题技巧

1.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来理解人物形象。

2.通过肖像、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正侧面描写以及对比衬托等手法来分析人物形象。

3.通过抒情句、议论句来分析人物形象。

4.多角度概括人物形象,尽量全面。

5.性格不等于形象,形象包括性格。

6.原文中如有关键词,尽量用它概括。

7.看分值,分点作答。

最新统编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寓言四则(前二则)教案

寓言四则(前二则) 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理解“饶头、智、亦云、亡、吊、何遽、居、将、十九”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了解寓言的文体特点及《伊索寓言》《韩非子》《淮南子》的有关文学常识。 3.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领悟所蕴含的道理。 能力目标 1.学习阅读寓言的方法。 2.从不同角度灵活理解寓意,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3.揣摩、理解寓言故事巧妙、合理的想像,通过续编或自编进行想像思维训练。 德育目标 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寓意,培养健全人格。 ●教学重点 诵读;教给学生“通过品味关键词语理解寓言含义”的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经验,选定角度灵活理解寓意。 ●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跟录音仿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方法感知寓言故事情节,理解关键语词的表达效果。 2.自读与点拨相结合。所选四则寓言故事精短,构思新巧,且很富趣味,通过艺术地设计提问,把学生引入故事情境,激活学生的联想想像思维,深入理解寓言的内容和感受人生哲理。 3.探究拓展法。通过探究、比较性题目的设计,如将故事情节作改变、删节,看表达效果的变化等,拓展想像空间,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录音机及示范朗读磁带、投影仪及胶片、打印好的作业讲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师生研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品味重点词语,理解赫耳墨斯爱慕虚荣的性格和寓意;指导学生自读《蚊子和狮子》,理解精巧构思和拟人手法。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选讲《伊索寓言》中的故事导入,如青蛙的肚皮、驴与愚蠢的狼、怯懦的蝙蝠、狼和小羊、贪婪的狗、愚蠢的乌鸦等)同学们,这个饶有趣味的寓言故事的出处大家知道吗?(学生回答,教师明确:《伊索寓言》)那么,谁还能讲出这部古希腊寓言汇编中的故事呢?(学生讲述)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伊索寓言》中的两则:《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和《蚊子和狮子》。请同学们从阅读提示中圈点出有关寓言和《伊索寓言》的知识要点。 二、资料助读 投影显示: 1.寓言 寓言是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篇幅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寓言最突出的特点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17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说过:“一个寓言可分为身体和灵魂两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是身体,所给予人们的教训好比是灵魂。”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诸子百家著作中就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外国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代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 2.伊索和《伊索寓言》 相传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善于讲动物故事。公元前5世纪末,希腊寓言开始归于他的名下。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寓言的汇编。其中大多是动物故事,反映了平民或奴隶的思想感情。耶稣会传教士在明代把伊索寓言传入中国。 三、师生共同研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1.学生自由诵读,思考:恰如寓言诗人拉·封丹对寓言的形象概括,读寓言,要从“身体”读出“灵魂”,也即从所述故事读出道理。那么这则寓言在结构安排上有何特色? 教师明确:第一段讲述故事,第二段点明寓意。 2.研习寓言的故事部分,感知情节发展和人物形象。 学生集体诵读,思考: (1)寓言中赫耳墨斯的形象生动、鲜活。刻画人物的方法是对话描写为主,试比较赫耳墨斯与雕像者三问三答中句式、语气的起伏变化。 (2)对雕像者的形象指惜墨如金,轻轻一句“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饶头,白送”答语,却见其情节波澜,就其表达效果试作分析。 (3)梳理、归结故事的情节脉络。用简练的话语填充:全篇故事分两层,其起因和开端是,发展和结局是。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明确: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寓言四则》同步练习及答案

24寓言四则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爱慕(mù) 溉汲(jí) 躇步跐蹈(chú) B.庇护(bì) 喇叭(lǎ) 舍然大喜(shě) C.中伤(zhòng) 强大(qiáng) 身亡所寄(wú) D.较量(jiào) 崩坠(zhuì) 闻而传之(chuán)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你要是愿意,我们来较量较量吧! (2)及其家穿井。 (3)若屈伸呼吸。 3.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家无井/而出溉汲。 B.有/闻而传之者。 C.奈何忧/崩坠乎? D.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2)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赫耳墨斯又笑着问

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儿。”后来,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于是问道:“这个值多少钱?”雕像者回答说:“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添头,白送。” 这故事适用于那些爱慕虚荣而不被人重视的人。 蚊子和狮子 蚊子飞到狮子面前,对他说:“我不怕你,你并不比我强。若说不是这样,你到底有什么力量呢?是用爪子抓,牙齿咬吗?女人同男人打架,也会这么干。我比你强得多。你要是愿意,我们来较量较量吧!”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起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蚊子将要被吃掉时,叹息说,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 这故事适用于那些打败过大人物,却被小人物打败的人。 5.《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中,“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如何理解句中的“笑”呢? 6.《蚊子和狮子》中,蚊子在与狮子战斗前吹了一次喇叭,战斗后又吹了一次喇叭,蚊子两次吹喇叭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1)战斗前: (2)战斗后: 7.请分别用一个成语概括两则寓言的寓意。 (1)《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2)《蚊子和狮子》: 8.下列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寓言往往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深刻的道理。《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是以神喻人,《蚊子和狮子》是以动物喻人。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2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教案新人教版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上一节课,我们学了两则古希腊的寓言故事,今天,我们来学习两个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中国古代有许多这样的寓言故事,它们就像珍珠一样散布在古代思想家的作品中,用它们作为论据来阐明事理,非常具有说服力,如《穿井得一人》和《杞人忧天》。 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作者简介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杂家代表著作。战国末秦相吕不韦(?——前235)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全书二十六卷,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 列御寇,相传是战国时的道家人物,郑国人。 2.生难字词 溉汲 ..(gài jí)中.伤(zh?ng)躇.(chú) 跐蹈 ..(cǐ dǎo) 舍.然(shì) 3.文言知识梳理 (1)通假字 其人舍.然大喜(同“释”,解除、消除) (2)古今异义 国.人道之(古义:国都;今义:国家) (3)一词多义 (4)词类活用 闻.之于宋君(使动用法,使知道)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停顿和节奏。 2.学生结合注释,自译课文。 3.小组合作,复述课文。 4.各用一句话概括两则寓言的内容。 【交流点拨】《穿井得一人》宋国姓丁的人家,打了一口井,节约了一个劳动力,被人误解为从井中得到了一个人。 《杞人忧天》杞国有一个人总担心天会崩塌,被人开导后才放下心来。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步骤三质疑问难深层探究 1.读《穿井得一人》后做题。 (1)丁家为什么要挖井? 【交流点拨】丁氏家中没有井,必须到外面打水浇地,因此家中经常有一个人要住在外面。

(2)丁家穿井后,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这是什么意思? 【交流点拨】意思是我家打井节省了一个劳动力。 (3)传话的人把丁氏的话听成了什么意思? 【交流点拨】听成了姓丁的人家打井挖出了一个人。 (4)宋君是怎样知道“丁氏穿井得人”这个消息的? 【交流点拨】丁氏告诉别人说自己家打了井之后得到一个人,后来有人听到这话,传播说:“丁家打井挖出了一个人。”最后都城的人都谈论这件事,一直传到宋国国君那里。 (5)丁氏是怎样向宋君解释的? 【交流点拨】丁氏回答说:“我家是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可以用,并不是从井中挖出一个人来呀。” (6)从丁氏的角度来谈谈你得到的启示。 【交流点拨】在交际中,语言的表达很重要,必须做到表达准确、清晰,以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和歧义。 (7)宋君是一个怎样的人? 【交流点拨】宋君派人调查穿井得一人的事情,说明他是一个不偏听偏信,注重调查之人。 (8)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交流点拨】告诉人们不可轻信传言并盲目传播,说话、念词不要产生歧义。 (9)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情况?如有,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 【交流点拨】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都应采取调查研究的审慎的态度、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不要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 2.读《杞人忧天》后做题。 (1)“杞人忧天”现在成为一个成语,请解释其意义,并写出一个近义词。 【交流点拨】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庸人自扰。 (2)杞人为什么会有忧天地崩坠的想法?谈谈你的理解。 【交流点拨】①当时人们对宇宙的认识有限。 ②当时由于缺乏科学的认识导致人们普遍敬畏自然。 ③当时人类还没有完全认识自然界。 (3)这则寓言嘲讽了什么样的人? 【交流点拨】嘲讽对一些不必要的事或基本上不会发生的事担心的人。 (4)如果从积极的方面看待杞人忧天,你会作怎样的评价? 【交流点拨】忧地忧天,匹夫有责。20世纪末期,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终于迎来了科学的春天,为了不辜负这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早日实现民族复兴,也为了拯救严重的全球生态危机,21世纪该忧地忧天了,人类该忧地忧天了。 四、当堂演练达成目标 步骤四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总结课文 《穿井得一人》:对于道听途说的传言,万勿轻信,必须认真地思索,进行实际考察,否则很容易把事情搞错。 《杞人忧天》:告诉我们不要毫无根据地忧虑和担心。 2.拓展延伸 课外阅读《伊索寓言》和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3.完成《名师测控》本节练习。

2017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4课《寓言四则》教案 新人教版

24 寓言四则 【学习目标】 1、知道寓言的文体特点及《伊索寓言》《吕氏春秋》《列子》的有关文学常识。 2、能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言的寓意,学习编写寓言,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3、能从寓言中获得对生活有益的启迪。 【重点难点】 能独立分析故事情节。能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言的寓意,学会运用“品味关键词语理解寓言含义”的阅读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一、导入 在文学宝库里,有一种诙谐幽默的文章——寓言,你知道寓言的一般特点吗?能否举出你知道的寓言的题目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进入四则寓言的学习,感受寓言带给我们的真理与启发。 二、文体知识 寓言:是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其篇幅短小,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在创造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手法。寓言最突出的特点是用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三、作家作品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经后人汇集,统归在伊索名下。《伊索寓言》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的寓言创作有着深远影响。伊索,公元前6世纪的古希腊寓言家。他善于讲寓言故事,并以此来讽刺权贵,最后遭到杀害。 四、写作背景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都选自《伊索寓言》(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伊索寓言》是一部寓言故事集。相传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奴隶出身,善于讲动物故事,伊索用它们来讽刺权贵,最后遭到杀害。他的寓言经过加工,成为《伊索寓言》,流传于世。《伊索寓言》故事短小精悍,描写形象生动,语言简洁朴素,富有幽默的特点。 四、预习检测 1.赫拉()宙斯()庇护() 粘住()溉汲()杞人() 崩坠()星宿()中伤() 躇步()跐蹈()舍然() 2、《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一文写法很巧妙。一开始就用“”来揭示赫耳墨斯的奢望,实际上他心底的秘密是“”。 3、根据解释,写出成语。 ①傲慢自大、得意或满不在乎的样子。() ②原指野兽的凶猛模样。现常用于形容坏人凶相毕露的样子。() ③形容称心如意而自得其乐。() ④目空一切,认为世界上无人能与之相比。形容狂妄自大到了极点。() 五、朗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思考下面问题。 ①赫耳墨斯为什么来到凡间? ②他为什么挑了宙斯和赫拉的雕像来问价,请说出他此刻的心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试题 《寓言四则》同步测试(含答案)

同步检测 一、基础达标 1.填空。 (1)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通常用拟人化的________作主人公,揭示某种深刻的道理。 (2)《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选自《________》,作者相传是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作家________。 2.根据解释,写出成语。 (1)傲慢自大、得意或满不在乎的样子。() (2)原指野兽的凶猛模样。现常用于形容坏人凶相毕露的样子。() (3)形容称心如意而自得其乐。() (4)目空一切,认为世界上无人能与之相比。形容狂妄自大到了极点()3.选出不是同义词的一项() A.失败——惨败; B.排除——排斥; C.庇护——保护; D.重视——轻视 4.选出不是反义词的一项() A.渺小——伟大 B.增加——降低 C.坚定——坚决 D.冷淡——热情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及其家穿井( ) (2)国人道之() (3)有闻而传之者 ( ) (4)闻之于宋君()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蚊子飞到狮子面前,对他说:“我不怕你,你并不比我强。要说不是这样,你到底有什么力量呢?是用爪子抓,牙齿咬吗?女人同男人打架,也会这么干。我比你强得多。你要是愿意,我们来较量较量吧!”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朝狮子脸上专咬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蚊子将要被吃掉时,叹息说,自己同最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

灭了。 这故事适用于打败过大人物,却被小人物打败的人。 6.这则寓言的标题是《__________》,选自《______》一书,相传为古希腊寓言作家________所作。 7.加点的“这样”一词指代的是______。“这么”指代的是___________。 8.蚊子对狮子说这样长的一番话,是因为() A.蚊子说话太啰唆。 B.意思复杂,没有这多话说不清楚。 C.为了激怒狮子。 D.为了刺激狮子,炫耀自己。 9.文中两次写“蚊子吹着喇叭”,对其正确的理解是() A.两次描写作用都是一样的,表现了蚊子敢于向狮子进攻的无畏气概。 B.两次描写作用是不一样的,第一次表现蚊子的无畏、果敢;第二次表现蚊子的洋洋自得,不可一世。两相对比,巧妙地点出了蚊子先胜后败的原因。 C.两次描写作用都是一样的,表现了蚊子骄傲自大、洋洋自得的心态。 10.文中“叹息”一词写出了蚊子() A.自负而又自卑的心理。 B.懊悔而又无可奈何的心理。 C.懊悔而又不服气的心理。 D.愤怒而又无可奈何的心理。 11.用一则成语来概括这则寓言的寓意,恰当的一个是() A.骄兵必败 B.夸夸其谈 C.自食其果 D.纸上谈兵 (二)课外阅读 有一次,浓烟忽然俯视一下烟囱,就嘲笑起烟囱来了: “多渺小、多可怜啊!你那样一动也不动,不嫌乏味么?我看你就像一根呆板的木头……你是什么时候站在我身子底下的?你注意了我高超的舞蹈么?你看了不觉得惭愧么?” 烟囱回答道:“你比我高,比我粗大,还会舞蹈,这都不假。只是你的行动没有一定的方向,你永远只会随风飘荡,这也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 浓烟冷笑了一声说:“你这完全是妒忌我。但妒忌也是白搭。你看我的千变万化,你看我越变越大……”

(现代文阅读题)《寓言四则》原文及译文

《寓言四则》原文及译文现代文阅读题 1)社鼠——《晏子春秋》后人摭集 景公问于晏子曰:“治国何患?”晏子对曰:“患夫社鼠。”公曰:“何谓也?”对曰:“夫社,束木而涂之,鼠因往托焉。熏之则恐烧其木,灌之则恐败其涂,此鼠所以不可得杀者,以社故也。夫国亦有焉,人主左右是也。内则蔽善恶于君上,外则卖权重于百姓,不诛之则为乱,诛之则为人主所案据,腹而有之。此亦国之社鼠也。” 【译文】 齐景公(姜姓,名杵臼)问晏子:“治理国家怕的是什么?”晏子回答说,“怕的是社庙中的老鼠。”景公问:“说的是什么意思?”晏子答道:“说到社,把木头一根根排立在一起(束:聚,这里指并排而立),并给它们涂上泥,老鼠于是前往栖居于此。用烟火熏则怕烧毁木头,用水灌则有怕毁坏涂泥。这种老鼠之所以不能被除杀,是由于社庙的缘故啊。国家也有啊,国君身边的便嬖小人就是社鼠啊。在朝廷内便对国君蒙蔽善恶,在朝廷外便向百姓卖弄权势,不诛除他们,他们便会胡作非为,危害国家;要诛除他们吧,他们又受到国君的保护,国君包庇他们,宽恕他们,实在难以对他们施加惩处。” 2)九方皋相马——《列子》列禦寇,东周威烈王时期郑国圃田(今中牟白沙乡西古城村)人。战国早期,著名的思想家和寓言文学家,道家学派的先驱者,人称列子,主张贵虚。

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有可使求马者乎?” 伯乐对曰:“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天下之马者,若灭若没,若亡若失。若此者绝尘弭辙。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马,不可告以天下之马也。臣有所与共担墨薪菜者,有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请见之。” 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 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而黄。”使人往取之,牡而骊。穆公不说,召伯乐而谓之曰:“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 伯乐喟然太息曰:“一至于此乎!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相马者,乃有贵乎马者也。” 马至,果天下之马也。 【译文】 秦穆公对伯乐说:“您的年岁高了!您的子孙中有可以派去寻求天下好马的人吗?”伯乐答道:“一般的好马可通过形体状貌辨识,天下特出的好马(即千里马),若有若无,若隐若现(形容千里马的体态特征,恍惚迷离,很不容易识别)。像这样的马绝于尘土消失蹄印(形容千里马跑得非常快,奔跑时不会扬起尘土,也不会留下足迹)。我的儿子们都是才能一般的人,能够教会他们识别一般的好马,无法教他们识别天下特出的千里马。我有一个曾在一起扛过东西打过柴草的朋友(纆:绳索。担纆:指用绳索背负东西。菜:通“采”,薪采,即打杂草),有九方皋,这个人对于马的识别本领不在我之下,请使其谒见。 穆公召见了他,派他外出找马,三个月后返回报告说:“已经得到它了,在沙丘(地名)。”穆公问:“什么马?”答道:“是一匹黄色

人教版7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 寓言4则 杞人忧天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杞人忧天教案 教学目标: 1、顺畅朗读,准确翻译,概括寓意。 2、了解寓言故事蕴涵的深刻寓意,从中接受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中蕴涵的深刻寓意。 难点:顺畅朗读,准确翻译。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由这句俗语,老师想到了古时候的一则成语故事——杞人忧天(投影出示) 二、引导学生说说《列子》,了解作家作品众生共享课前搜集整理的《列子》资料(出示投影) 三、朗读课文,听读,自读,正音。1、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鼓励学生查字典认识生字、生词,鼓励学生领读。 2、激发学生齐读速读 3、引导学生揣摩人物语气,再读课文。4、正音:杞(qi)人躇(chu)步跐(ci)蹈舍(she)然中(zhong)伤(投影出示) 四、个别学生朗读、翻译,结合课下注释。(出示投影)重点句子;(1)又有忧彼之所忧者(2)充塞四虚,无处无块 (3)奈地坏何?(4)奈何忧其坏?(投影出示翻译) 五、学生讨论这则寓言的寓意。 1.杞人“忧”什么?“忧”到什么程度?后来杞人的情绪发生了什么变化?2.“晓之者”是怎样解“忧”的?(由表及里化消极心态为积极心态) 如何理解“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这句话? 这句话的意思是:日月星辰,也不过是聚集在一起的有光的气体,即使坠落,也不会击中甚至打伤人。这句话揭示了杞人的无根据的瞎担心。 3、从这则故事中你了解到“杞人忧天”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这是庸人自扰,毫无根据地瞎担心,后比喻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投影出示) 六、拓展 讨论:1、如何看待《杞人忧天》中那个好心人的解释? 寓言中那位热心人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诱导的做法,还是值得学习的。 2、现实环境中的你,面对今天的环境,杞人的行为对你有什么启发? 九、课堂总结:杞人忧天似的做法大可不必,但生活中大大小小的烦恼忧愁在所难免。如何更好地化解忧愁,笑对人生?相信大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会有所感悟和启迪。 十、板书设计 {投影出示)

部编版七年级(上)《第22课 寓言四则》同步练习卷(1)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同步练习卷(1)一、基础知识.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赫.拉宙.斯庇.护粘.住。 2.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寓言中的“寓”是寄托的意思,即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B.寓言这种体裁往往篇幅短小,语言精练,故事中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C.伊索是古罗马寓言家,人们习惯于把古罗马寓言都归到他的名下,统称“伊索寓言”。 D.童话和寓言有很多相近的地方,如故事情节都是虚构的,常采用拟人化手法,都有劝诫、歌颂或讽刺的作用等,但两者也有区别。 3.班级要组织“小寓言大智慧”的综合性实践活动,需要你参与其中。 (1)【揭示特征】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大量的寓言在历代文人的著作中保存下来,成为我国文学遗产的宝贵财富,寓言最初产生于民间而流行于民间。常以散文和韵诗的形式出现。它的内容主要是带有讽刺和劝诫意味的充满智慧的故事。 请你从上面的文字中选择四个词语(每个词语限两字)来揭示寓言的特征,你觉得最合适的四个词语是:,,,。 (2)【解读寓意】在书面表达和口语交际中,成语极富表现力,许多成语都源于寓言故事,请你根据提示,完成下面的表格。 (3)【续写寓言】续写情节。要求:不增加人物或动物形象,不少于15字。

狐狸看见藤上已熟的葡萄,用尽方法弄不到嘴里,只好放弃,。 二、阅读理解. 4.课内阅读 读寓言故事《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一文,回答下面问题: (1)找出表现赫耳墨斯心理活动的词语,想想这些词语表现了他怎样的心理? (2)赫耳墨斯知道宙斯的雕像的价格后为什么会发笑? (3)你认为赫耳墨斯到底关心的是什么? (4)当赫耳墨斯听说了自己的雕像的价格只是作为添头白送后,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 试揣摩一下。 5.课外阅读,读下面的寓言故事,回答问题。 罗圈腿的小猎狗 曹文轩 一条小猎狗,走在大街上,它为它的罗圈腿感到害羞。 它的主人,也就是那个猎人,一共有十一条猎狗。但猎人在清点狗数时,却总是只数到十。小猎狗以为猎人没看到它,它总是挤到前面去,可是猎人把目光越过它,还是数后面十条狗。 主人的忽视,很让小猎狗伤心。它决定要让自己跑得最快,终于有一天,它跑着跑着,竟然发现自己的影子越来越短了。此时,它又突发奇想,要成为世界上跳得最高的猎狗,尽管那十条猎狗一个劲地笑话它是个傻瓜。 终于,有一天,它跳过一堵高墙,不料,高墙那面是养鸡场。当鸡的主人找到猎人时,它自然受到了惩罚。 猎人罚它去看守潭底的石头,不要让石头浮上来。他带着其他十条猎狗打猎去了。 当然,每次捕猎回来,它也分得一块肉。但小猎狗并不满足,看到小河,它竟然说要成为一条这个世界上跳得最远的猎狗。它开始起跑……跃起,“扑通”,掉进了河里,激起一大片水花。 河岸上,猎狗们笑成了一团:“哇,我们看到了世界上头号大傻瓜!”小猎狗不为所动,一如既往地跳进河里。一次,正在飞跃河面的它,吓到了正准备上岸下蛋的母鸭,结果蛋全部下到了水里。 放鸭的老头非常恼火,一把揪住正在往岸边逃的小猎狗,将它扔在了猎人面前:“好好管教管教你们家的罗圈腿!”

寓言四则(1)

寓言四则(《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理解“饶头、智、亦云、亡、吊、何遽、居、将、十九”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了解寓言的文体特点及《伊索寓言》《韩非子》《淮南子》的有关文学常识。 3.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领悟所蕴含的道理。 能力目标 1.学习阅读寓言的方法。 2.从不同角度灵活理解寓意,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3.揣摩、理解寓言故事巧妙、合理的想像,通过续编或自编进行想像思维训练。德育目标 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寓意,培养健全人格。 ?教学重点 诵读;教给学生“通过品味关键词语理解寓言含义”的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经验,选定角度灵活理解寓意。 ?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跟录音仿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方法感知寓言故事情节,理解关键语词的表达效果。 2.自读与点拨相结合。所选四则寓言故事精短,构思新巧,且很富趣味,通过艺术地设计提问,把学生引入故事情境,激活学生的联想想像思维,深入理解寓言的内容和感受人生哲理。 3.探究拓展法。通过探究、比较性题目的设计,如将故事情节作改变、删节,看表达效果的变化等,拓展想像空间,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师生研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品味重点词语,理解赫耳墨斯爱慕虚荣的性格和寓意;指导学生自读《蚊子和狮子》,理解精巧构思和拟人手法。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选讲《伊索寓言》中的故事导入,如青蛙的肚皮、驴与愚蠢的狼、怯懦的蝙蝠、狼和小羊、贪婪的狗、愚蠢的乌鸦等)同学们,这个饶有趣味的寓言故事的出处大家知道吗?生回答,教师明确:《伊索寓言》)那么,谁还能讲出这部古希腊寓言汇编中的故事呢?生讲述)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伊索寓言》中的两则:《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和《蚊子和狮子》。请同学们从阅读提示中圈点出有关寓言和《伊索寓言》的知识要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第六单元第24课《寓言四则》教案

第24课寓言四则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 2.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 3.品味文本中的细节,理解并感受文本的讽刺效果。 重难点: 1.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 2.品味文本中的细节,理解并感受文本的讽刺效果。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严文井说:“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时,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则古希腊的寓言故事——《赫耳墨斯和雕像者》,看看它讲述了什么故事,又蕴含了怎样的哲理。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分角色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这则寓言以什么描写为主? 明确:对话描写。 2.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之间有几次问答? 明确:三问三答。 3.雕像者的三次回答,有何不同?为什么?

明确:第一次用确数;第二次比较而言,只说概数;第三次不用数词,贬低得一文不值。 三次问答,构成鲜明的对比。赫耳墨斯心想雕像者对他的雕像会更尊重些,不料雕像者竟然把他的雕像算作添头,白送,无异于当头一瓢冷水。两层铺垫,一个对比,揭示了寓意。篇末水到渠成地点出了寓意,生动刻画出一个盲目自高自大者的形象,告诉人们要谦虚,要有自知之明,不能妄自尊大。 二、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1.赫耳墨斯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小组讨论,明确: 赫耳墨斯来到人间的目的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表现出他爱慕虚荣的性格。 赫耳墨斯听到宙斯的雕像值一个银元,又笑着问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他以为宙斯的雕像只值一个银元,赫拉的雕像也一定不值多少钱,表现出他自以为是的性格。 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表现了他自命不凡的性格。 2.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合作探究,展示成果,明确: 讽刺、批评那些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的人。 3.这篇寓言在结构和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明确:

部编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第22课《寓言四则》同步练习B卷

部编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第22课《寓言四则》同步练习B卷 一、积累与运用 (共6题;共16分) 1. (2分)选出注音全对的一组() A . 祖籍(jí)衙(yiá)门油光可鉴(jiàn)捕(pǔ)禁 B . 发髻(jì)驿(yì)站不辍(chuò)劳作给(jǐ)予 C . 处(chù)置血溅(jiàn)杳(yǎo)无消息雏(chú)形 D . 解剖(pāo)匿(nì)名恽(yùn)代英纷扰(rǎo) 2. (4分)《寓言四则——蚊子与狮子》一文中在描写蚊子叫声时用了两个不同的词,分别是________ ________ 。 3. (4分)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在空格处填写恰当的内容。 进入初中半个学期以来,在老师的引领下,我们泛舟书海,品读美文。我们追随老舍先生的足迹共同享受济南冬天的________ ;聆听作家莫怀戚借一家三代在田野散步的温馨画面对我国人民________传统美德的讴歌;同海伦·凯勒一道领略《________ 》一文中莎莉文老师隽永深沉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与________ 一起走进神奇的《风雨》世界。通过学习,我们深深感到徜徉于语文世界是多么快乐。 4. (2分) (2018八下·滨城开学考)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 新闻的特点是内容真实,迅速及时,语言简明。 B . 道家老子认为“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C . 说明文的说明顺序主要有四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和总分顺序。 D . 寓言是从神话脱胎而来的一种文学样式,例如《愚公移山》就颇有神话的味道。 5. (2分)《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所用的写作手法是() A . 短小精悍,构思精巧 B . 起伏变化,耐人寻味

《寓言四则》 知识点集锦

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 第三十课《寓言四则》 一、文学常识 1、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带有讽喻或讽刺的故事。“寓”是“寄托”的意思。寓言,通常是把深刻的道理寓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借此喻彼,借小喻大,借古喻今,惯于运用拟人的手法,语言简洁锋利。它的特点是具有劝谕性和讽谏性。 2、伊索,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伊索寓言》是一部寓言故事集。 3、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期韩国人,著名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 4、《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的淮南王刘安等人编著的。 二、《赫尔墨斯和雕像者》 1.赫耳墨斯为什么来到凡间? 因为想赫耳墨斯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 2.赫尔墨斯的“笑”有什么含义? 一个简单的“笑”,传神地写出了赫耳墨斯微妙的内心世界:嘲笑宙斯雕像价格低,讥笑赫拉不如宙斯,暗想商人会把自己的身价抬得很高,这正是他虚荣心的具体表现。 三、《蚊子和狮子》 1、弱小的蚊子为什么能战胜强大的狮子呢? 以己之长克人之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智者胜。 2、胜利的蚊子为什么会被小小的蜘蛛消灭了?骄兵败。 3、学习这则寓言后,你有什么收获? 任何时候都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只有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四、《智子疑邻》 本文选自《韩非子·说难》,掌握文章的重点字词和翻译句子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①宋:宋国 ②雨:yù,下雨 ③坏:毁坏 【译文】宋国有个富人,因天下大雨,墙被毁坏了。 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①筑:修补 ②盗:小偷 【译文】他的儿子说:“如果不赶紧修补墙,一定会有小偷进来偷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 ①父:fǔ,对老年人的尊称

2019-2020学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专题22《寓言四则》同步练习(附答案解析)

专题22《寓言四则》同步练习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爱慕.(mù) 溉汲.(jí)躇.步跐蹈(chú) B. 庇.护(bì)饶.头(ráo)舍.然大喜(shě) C. 中.伤(zhòng)强.大(qiáng)身亡.所寄(wú) D. 较.量(jiào)崩坠.(zhuì)闻而传.之(chuán) 【答案】B 【解析】舍 (shì) 4. 挑出并改正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 (1)他想知道自己在人间受到多大的遵重。(____) (2)这故事适用于那些爱暮虚荣而不被人重视的人。(____) (3)蚊子唱着铠歌飞走了。(____) 【答案】(1). (1)遵:尊(2). (2)暮:慕(3). (3)铠:凯 【解析】注意辨析形似字。 3.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 (1)家无井而出溉汲.(________) (2)及.其家穿井(________) (3)得一人之使.(________) (4)求闻之若.此(________) (5)身亡.所寄(________) (6)因往晓.之(________) (7)若.屈伸呼吸(________) (8)只使 ..坠(________) 【答案】(1). (1)从井里取水(2). (2)待,等到(3). (3)使唤(4). (4)像(5). (5)无,没有(6). (6)告知,开导(7). (7)你(8). (8)即使,纵使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此题要注意“亡”的意思不同于现代汉语,在这里是“无,没有”的意思;“若屈伸呼吸”的意思是“你身体曲伸和呼吸”,“若”的意思是“你”。

部编版七年级(上)《第22课 寓言四则》同步练习卷(4)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同步练习卷(4)一、基础知识. 1.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子,并解释其意义。 (1)身亡所寄 (2)其人舍然大喜。 2.辨析面的多义词,分别作解释。 而:(1)家无井而.出溉汲 (2)有闻而.传之者 (3)而顷刻.两毙 于:(1)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2)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若:(1)求闻之若.此 (2)若.屈伸呼吸。 3.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1)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2)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4.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宋之.丁氏晓之.者曰 B.求闻之若.此若.屈伸呼吸 C.只使.坠得一人之使. D.亦.不能有所中伤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二.阅读理解. 5.阅读《穿井得一人》,完成后面的题目。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家无井而出溉汲.汲: ②国人 ..道之国人: ③丁氏对.曰对: ④得一人之使.使: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吾穿井得一人。 ②闻之于宋君。 (3)宋君为什么要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呢? (4)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6.课外阅读: 济阴贾人 济阴之贾人,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栖苴之上,号焉。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阴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能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人曰:“盍救诸?”渔者曰:“是许金不酬也。”立而观之,遂没。 (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表示并列关系的连词) B、犹为不足乎.?(表示疑问的语气助词) C、渔者黯然.而退。(形容词词尾,表示“……的样子”) D、舟薄于.石又覆。(介词,在) (2)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济阴之贾人 .. ②向.许百金 ③舟薄.于石又覆 ④盍.救诸.? (3)对下列各句的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A、有渔者以舟往救之。 有个打鱼人划着船前去救他。 B、我济阴之巨室也。 我是济阴的富豪。 C、渔者载而升诸陆。 打鱼人托着他并把他送到岸上。 D、立而观之,遂没。 打鱼人站在岸上看着商人,商人就淹死了。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名师教案

《寓言四则》名师教案 一、学情分析 这是初中阶段第一次学习的寓言故事,共四则。本课时学习前两则,这两则故事选自《伊索寓言》。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且寓意在原文的结尾已经点出,学生们理解起来不困难,教师可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不受课文限制,多角度理解寓意。 在这一课时的教学中,老师还应引导学生把握寓言这种文体的特征,把重点放在让学生明白这个寓意是怎样通过故事体现出来的,即通过品析语言来培养学生对寓言的感悟能力,并在课后习题中,明确这两则寓言在情节设计方面的特点,并能体会寓言的情节设计与寓意的密切关系,再激发想象力,改编寓言。 第二课时将学习后两则我国古代寓言。相较前两篇,学习这两篇寓言对于学生来说难度更大一些。一是先要引导学生根据上下文语境和课下注解,查阅《古汉语词典》去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并疏通文意;二是寓言本就短小精悍,而文言文的寓言在表达上会更加凝练,需要学生激发想象,填补文本中的空白;三是寓意没有像前两则寓言在最后直接点明,需要我们在把握情节、品味语言的基础上,思考寓意,并联系生活,体会它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目标 1.语文常识 (1)了解伊索、吕不韦、列子的生平简介。 (2)了解寓言的特点,及《伊索寓言》《吕氏春秋》《列子》的有关知识。 2.语言 (1)理解并积累重要的词语。 (2)理解文中重要的词句。 3.阅读 (1)品析语言,分析故事情节、人物心理及形象。 (2)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发挥想象和联想,多角度理解寓言故事的主题思想,感受寓言常读常新的生命力。 4.写作 激活自己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想象力,改写、续写、扩写寓言。

三、教学重难点 1.品析语言,分析故事情节、人物心理及形象。 2.发挥想象和联想,多角度思考寓意,感受寓言常读常新的生命力。 四、教学方法 朗读品味法、点拨法 五、教学过程及内容要点 第一课时 一、课时教学目标 (一)了解寓言特点,快速阅读寓言。 (二)朗读品味语言,体会人物的内在心理。 (三)发挥想象和联想,多角度思考寓意。 二、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一)导入 《龟兔赛跑》《农夫和蛇》《狐狸和葡萄》这些都是我们从小爱听的故事,它们都出自同一本书,这一本书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的经典作品之一,被誉为西方寓言的始祖,对后世各国的寓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就是——《伊索寓言》。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其中的两篇寓言,请同学们翻开书。 (二)作者简介 伊索,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世界上最著名的寓言家,被后人誉为“寓言之父”。相传伊索原来是奴隶,后来获得自由,善于讲寓言故事,讽刺权贵,后遭到杀害。《伊索寓言》是后人托伊索之名收集整理的希腊寓言故事集。(三)问题探讨1:了解寓言特点。 关于寓言的知识,你们了解的有哪些呢?请同学们自由交流回答。 【要点】“寓”是寄托的意思,寓言是寄托着深刻思想意义的简短故事。通过虚构的简短故事(寓言有的以人为主人公,也有的以拟人的动植物为主人公,或以“神”为主人公)加以譬喻,充满了讽刺的意味,让人们从故事中领会道理,获得教训。(板书:故事短小精悍,譬喻讽刺,寓意深刻) (四)问题探讨2:品味语言,揣摩心理 1.寓言一:快速阅读,勾画赫尔墨斯和雕像者的三次对话,再请结合它们的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2 寓言四则同步练习 (9)

寓言四则——《杞人忧天》同步练习1 批注栏课题:寓言四则——《杞人忧天》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积累崩坠、忧、晓、若、屈伸、中伤等文言词语。 2.理解杞人忧天的含义,并进行现代审视。 预习案 一、作家作品: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前期思想家,是继老子和庄子之后的又 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著有《列子》, 是道家重要典籍。 二、积累语言: 杞()人躇( )步跐( )蹈舍( )然 中( )伤星宿() 三、结合注释积累文言词汇: 崩坠:身亡所寄: 晓:若: 屈伸:止: 果:星宿: 只使:中伤: 奈地坏何:四虚: 躇步跳蹈:舍然: 探究案 一、熟读课文,借助注释翻译课文,理清结构。 二、小组讨论思考: 1、而杞人忧天地崩坠忧到什么程度? 2.“晓之者”是怎样解“忧”的?

3.你如何看待《杞人忧天》中那个好心人的解释? 4.课文有怎样的寓意?杞人忧天的成语后来有怎样的比喻义? 检测案 拓展阅读:朝三暮四 宋有狙公者,爱狙①;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能得公之心。损其家口②,充狙之欲。俄而匮③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④于己也,先诳⑤之曰:“与若芧⑥,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注释】①狙(jū):弥猴。②口:口粮。③匮(kuì):不够。④驯:服从。⑤诳(kuáng):欺骗。⑥芧(xù):橡食。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能解.狙之意解:解决B.损.其家口损:减少 C.与.若芧,朝四而暮三与:给D.众狙皆.起怒皆:都。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①而匮焉,将限其食。译文:。 ②众狙之不驯于己也译文:。 3.狙公爱狙表现在那些方面?(用原文句回答) 4.读了这则故事,不禁令人哑然失笑,请说说其中的原因。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人教版七年级(上)《寓言四则》同步练习卷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寓言四则》同步练习卷 一、基础巩固 1.(3分)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粘()() 宿()()。 2.(3分)为下列加横线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1)庇护A.bìB.pì (2)较量A.jiào B.jiǎo (3)坠落A.duòB.zhuì (4)赫拉A.hǎo B.hè 3.(3分)文学常识填空。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选自《》,作者是(国籍)作家。 《穿井得一人》选自《》,是战国末秦相(人名)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属于家代表著作。《杞人忧天》选自《》。 4.(3分)挑出并改正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 (1)他想知道自己在人间受到多大的遵重。 (2)这故事适用于那些爱暮虚荣而不被人重视的人。 (3)蚊子唱着铠歌飞走了。。 5.(3分)解释加横线词的意思。 (1)及其家穿井(2)身亡所寄 (3)因往晓之(4)其人舍然大喜。 6.(3分)翻译下列句子。 (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2)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二、课外阅读(写出寓意) 7. 绿洲里的老先生 一个青年来到绿洲碰到一位老先生,年轻人便问:“这里如何?”老人家反问说:“你

的家乡如何?”年轻人回答:“糟透了!我很讨厌。”老人家接着说:“那你快走,这里同你的家乡一样糟。”后来又来了另一个青年问同样的问题,老人家也同样反问,年轻人回答说:“我的家乡很好,我很想念家乡的人、花、事物……”老人家便说:“这里也是同样的好。”旁听者觉得诧异,问老人家为何前后说法不一致呢?老者说:”你要寻找什么?你就会找到什么!” 寓意:。 青蛙的故事 记得在做生物实验时,把一只青蛙放在装有沸水的杯子时,青蛙马上跳出来,但把一只青蛙放在另一个温水的杯子中,并慢慢加热至沸腾,青蛙刚开始时会很舒适地在杯中游来游去,直到它发现太热时,已失去力量跳不出来了。 寓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