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如何让小学美术走进生活

如何让小学美术走进生活

如何让小学美术走进生活
如何让小学美术走进生活

如何让小学美术走进生活

【摘要】用各种方式努力使美术学习回归生活,让学生充分感受自己的创造为生活带来的变化。这样学生就会喜欢美术,从而获得积极快乐情感体验,使每个学生与个性和能力都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美术走进生活

生活是知识的源泉,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是美术教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美术作为一门艺术学科,艺术始终来源于生活,更离不开生活,它终究是现实生活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我们在欣赏研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时发现只有反映客观现实生活的艺术才是最长久的,才能在几千年后给人们带来共鸣。可见,学生生活在社会环境中,每天在生活中发生的一件小事,或喜或忧,都可能影响到学生的成长,而美术课又离不开生活、深化着生活、丰富着生活环境,改造我们的生活经验。如何将美术学习活动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让美术走进生活呢?

1.让美术课堂走进生活

世界美术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中指出:加强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

1.1 从美术观察走进生活。

《美术新课程标准》指出: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进行美术教学,获得和利用这些资源依靠的就是观察,观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引导学生用眼睛去观察世界的一切事物,他们就会得到很多对生活感兴趣,甚至感悟、创作的灵感和源泉。举个例子,如二年级《认识身边的美》一课,让学生将自己喜欢的物品带到课堂中来,这一课从生活中熟悉的食物、衣服以及书包、手表、文具等开始观察,学生很快就联想到了自己的喜好,我喜欢什么颜色的衣服?什么款式的书包等等,将自己置身于其中,没有上课的约束,同时也唤起了对生活的美好感受,如果单凭老师枯燥的讲解是达不到这个效果的。可见,引导学生兴趣和观察是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丰富生活经验,实现了学习与生活的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

1.2 让美术创造走进生活。

美术新课程标准指出:美术教学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受,运用各种生活中的材料再现生活,创造生活,学以致用,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自己的创造给生活带来的变化,同时也体验到美术学习活动的乐趣。例,在学习《会变的盒子》这一课,属于“综合·实践”课,目的是通过观察,让学生发现不同种类盒子不同功能,引导学生巧妙利用不同纸盒进行组合、设计;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学以致用的设计能力。学生通过纸盒的收集,观察研究,设计制作等一系列活动,变成了房屋、车辆、笔筒、收纳盒等自己想做的东西,通过学习学生知道了“变废为宝”学以致用,学会巧妙地构思,合理地再创造,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同时得到了提高,真正实现了美术创造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

2.让美术活动走进生活

生活中有着无尽的创造资源,我们如何带领学生去寻找和利用呢?我想:光靠在课堂上是无法实现的,丰富多彩的美术业余活动则是美术课堂最好的延伸,更是小学美术走进生活不可缺少的广宽天地。

《剪纸艺术走进小学美术课堂.》论文

剪纸艺术引进小学美术课堂 和平小学谢青平剪纸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对剪纸这一民间艺术的认识和 理解力;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文明的信念和历史责任感;吸取民族文化的特点,传承剪纸的优秀传统,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并进行创新活动。这些都充分体现了美术课程的价值,所以剪纸教学在我国的九年制义务教育中小学美术课本中出现,让少年儿童了解和学习, 这对剪纸艺术的继承和发展也起到了积极作用。作为传承祖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课程之一,在整个美术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在现代少儿美术教育过程中如何传承好这一传统文化就成了我们每位 美术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剪纸引进课堂的原因 1、因为中国剪纸是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它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我国非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作为下一代,我们有义务要继承它,发扬它。 2、它的材料简单,经济实惠,方便购买,适合乡村学校条件。便于顺利的开展和普及。 3、它已被列入我校的校本课程,有了目标与支持,能更好的全面的推广。 二、课堂开展剪纸教学的有利因素

1、小学生喜欢剪纸。这一点不论是从老师对学生喜欢剪纸调查,还是学习过程中的点点滴滴,都足以说明了。剪纸虽说是一门古老艺术,但今天仍被很多人喜欢。 2、有学习剪纸的时间。现行美术教材在教学中有种种不尽人意的地方:有的内容学生难以准备学具;有的因为环境不适合无法展开;有的因条件所限难以学习。这些内容在教学中会被压缩删减,这样就有了可用来进行剪纸的学习时间。 3、纸类学具,学生易于准备。学习剪纸以纸为学具,避免了无法准备学具的不足和无奈。这就为学好美术,学好剪纸打下了物质基础。 4、小学剪纸从浅显入手,对教师要求不高,即便不很熟悉,而只是临时学习一下,也可以从事剪纸教学。当然,如果本来就是剪纸高手那就更好了。 三、剪纸艺术走进美术课堂的用途 1、让剪纸艺术进入小学美术课堂,可以提高手脑协作能力,使学生的手部小肌肉得到锻炼,提高手部动作的灵活性与精确性。剪纸需要注意力集中,手眼协调,不断调整剪刀的运行方向及力度,才能剪出物体形象。这样就会使学生的有意注意、观察的顺序性得到了发展。学生画画可以边画边想,而剪纸必须事先想好。这样一来就锻炼了学生统筹安排的思维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勇敢果断、耐心细致的学习习惯。学生根据自己头脑中感知过的物体表象,进行设计构思、

探究如何让小学美术教学生活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5109292.html, 探究如何让小学美术教学生活化 作者:付计林 来源:《读与写·上旬刊》2017年第11期 摘要: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教学中要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寻找生活资源,扩展学生视野;描绘生活情景,激发热爱之情。 关键词:生活化;小学美术;生活情境 中图分类号:G62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11-0212-01 美术就是一门教人如何从外观去审美,培养人审美能力的学科。美好的东西总是能让人心生向往,使人观之后心灵舒畅,并且能提高人的审美格调,净化心灵。所以,作为一名小学美术老师,作为一名基础教育者,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追求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发展学生的美感,是我们的主要责任。 1.创设生活情境,激活学习兴趣 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生活是真实的、美好的,为了加深学生认识生活,感受生活的情感体验,我们要把生动活泼的活动场景,有滋有味的生活内容通过特定的情景在课堂上展示,让学生实实在在体验其中的乐趣,激发学习美术的兴趣。如教学"七彩足迹"一课时,笔者就带着自己的成长记录本来给学生看。学生对于了解老师的生活轨迹非常有兴趣,在这堂课中,他们了解了我的少年时代,青年时代,看了我的成长过程,他们都觉得跟我亲近了不少。我的学生觉得像我这样把人生的有意义的场景都这样放在一起非常好,于是他们也都跃跃欲试,自己也想做个成长记录了。兴趣被勾起来了,上课的热情非常高涨。这种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既营造了活跃欢快的课堂氛围,同时又让孩子在课堂教育中体验了生活的乐趣,内心变得更加热爱生活,热爱绘画。社区是孩子们可以接触许多事物的大环境。只要和孩子们的生活有联系,他们总会好奇好问。社区的生活内容可以包括娱乐场所游戏、各种商店所见所闻、绿化活动等。孩子们经常去超市,能见到许多常见的、实用的物品,教师可以从中选择,作为教学内容。让孩子们画画他们去买东西时的场景,画画漂亮的建筑物,画画自己为社区做的事等。 2.开展"生活与美"的游戏活动 "我的眼睛鼻子和小嘴儿"。首先,教师要创设一个教学情境,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自己的五官,仔细想想自己的小眼睛、小鼻子、小耳朵和小嘴儿究竟是什么模样,摸索出大概轮廓,了解五官的画法。然后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四个圆圈,由学生自己推选出四名同学,闭上眼睛在圆圈之内画上五官。通过抽象的表达,让学生理解到美有时不是用眼睛看到,而且通过心

《线条的魅力》公开课教案

《线条的魅力》教学方案备课教师:施俊峰 一、教学目标 1、发现自然、生活中的线条,通过观察,认识不同的线条,体会线条的美感特 征及其视觉效果;通过教学掌握直线、折线、曲线、交叉线等以及不同线形,如长、短、细、疏、密等的变化,理解线的美感特征。 2、通过观察、体验、了解线条的组合层次,能用线条进行简单的构成练习。 3、通过观察美术作品和生活中的线条,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的 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二、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线可以分为直线和曲线两种。直线有水平线、垂直线、斜线等;曲线有波浪线、螺 旋线、弧线等。线的表现力极其丰富,线的粗细、刚柔、滑涩、虚实、疏密等变化 产生不同的美感,课本中的图片向我们展示了自然界中神奇的线条。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线条的表现力,学习观察、欣赏画面的方法,进而体会、认识到线条这种造型语言的魅力。通过本课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线条的表现力,引导学生在观察、分析、尝试怎样使线条能动起来的游戏般的学习活动中,对美术造型活动产生兴趣。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对图片、画面的分析,体会线条的美感,了解各种线条的形态和 线条组成的纹理。 教学难点:尝试画或者插接出长、短、粗、细、疏、密不同变化的线。 课前准备: (学生)记号笔或彩色笔或银光笔、素描纸、一根线。 (教师)制作课件、自制教具、线描范画。 三、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同学们上课你们最想做什么?

学生回答:玩游戏、听歌、看电影等 老师知道你们想看动画片,对不对? 观看动画片视频,营造课堂气氛。 观看中途提问: 1、老师这儿有一个任务,请你们把这个动画片想一个合适的名字,你们用心 想想区什么名字好呢? 学生回答: -----------------------------------------------------------。 (教师介绍:这是 19 世纪 60 年代,意大利一个著名的动画片,题目叫《线条先生》。在过去的半个世纪,它给无数个孩子带来了惊喜。) 2、大家想把它看完吗? 师:大家看到了有哪些动物? 学生: --------------------------------- 3、揭题:这节课要学的就是线条的魅力(板书:线条的魅力)。 师:这些动物都是由一根线条变来的,请大家利用手上的线条变一变,你能够把它变成哪些图形。 师生合作一起变。 4、大家说一说我们身边教室有没有线条?学生寻找~~~~~ 5、 学生回答 (一)认识线条 1、出示闪电图片(多媒体课件演示) 提问:在屏幕上出现的闪电图片所产生的线是什么形状?(波浪线) 2、出示图片斑马图片(多媒体课件演示),斑马身上的线是什么形状。(弧线) 3、出示图片学生爱吃的棒棒糖、螺丝、梵高的星空。(螺旋线:曲线的一种) 4、学生身边的各种线: 1)学生校服上的线、课本上的各种线。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美术下册《认识图形标志》教学设计

《认识图形标志》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认识图形标志,懂得一些图形标志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学会理解和应用图形标志,并在生活中加以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读懂并理解图形标志的含义。 教学难点:了解图形标志直观、简明、易懂、易记的特征。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收集各种图形标志的图片资料,拍摄学生熟悉的商店、图书馆、博物馆、电影院、车站等处的图形标志,供学生识别和欣赏用。 学生准备:收集一些图形标志的图片资料,供上课时讨论、欣赏用。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教师:同学们,老师最近买了一辆新车,你们猜猜是什么车?老师 能在五个数之内画出是什么车,你们信不信? 2、教师在黑板上快速画出车的标志。 3、知道是什么车了吧,为什么你们一下就知道了呢?今天我们就来认 识这个新朋友——图形标志,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初步认识图形标志的作用。) 二、课堂发展 1、我们今天认识的这些新朋友,它们会教会我们在一些公共场合里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下面请大家跟着老师,一起来迎接它们(出示一些简单的图形),请学生说说它的意思是什么? 2、学生小组讨论,汇报结果。 3、教师小结:当我们行走在马路上,或者到商场购物,或者参观博物馆、美术馆,经常会发现各式各样的图形,这些图形在公共场合中都有着特殊的含义,这样的图形我们称它为图形标志。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发现,进一步了解图形标志的特点、意义,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 4、在我们的书上,有很多很多各种各样的图形标志,你们知道它们都是表示些什么意思吗? (设计意图:讨论课本上图形标志的意思,加深学生的认识。) 5、看图小组讨论,比一比,哪一组说出的各种图形标志的意思最准确,数目最多,并告诉大家你们都在什么地方看到过它们?(马路、商厦、博物馆、机场、火车站、轮渡、地铁站……) 6、学生汇报自己课前收集到的各种图形标志,对课本中的图形标志进行补充说明。 (1)图形标志包含好多方面,现在请同学们来介绍自己在课前收集的图形标志,告诉大家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到它的,这个标志出现的时候,我们应该做些什么,不能做什么? (2)学生上前汇报自己收集到的图形标志,其他同学补充说明。通过小组评比的方法,对图形标志进一步的了解。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加强学生对图形标志的设计特点、意义等的了解。) 7、对各小组收集情况进行统计,评比出收集图形标志最多,理解意思最全面的优胜组。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评比的方法,对图形标志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三、课堂拓展 1、留意生活中的各种图形标志,想一想,这些图形标志的作用。 2、用绘画、拼贴等方法设计一个图形标志。 (设计意图:课后拓展,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

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的思考

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的思考 作者:王兴强 来源:《读天下》2020年第24期 摘;要: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对丰富学生的美术学习素材,激发学生的美术创作灵感,促进美术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师要善于创设生活化的美术教学情境、开展生活化的美术实践活动,布置生活化的美术作业,促使美术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对策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曾说:“生活中从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中国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先生曾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由此可见,生活与教育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生活与教育密不可分。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背景下,“生活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思想相契合。小学阶段,美术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审美情趣的重要课程。在小学美术的教学中,教师积极构建生活化的美术教育模式,建立美术课程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性,实现“从生活走进美术、从美术走向生活”的目标,促使学生美术综合素养的提升。文章中,笔者立足小学美术教育,探索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的意义极其对策。 一、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一)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美术学习素材 美术是一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生活中不乏大量的美术学习和创作素材。或者说:学生的美术学习和创作,应当源于生活。在小学美术的教学中,教师积极构建生活化的美术教学模式,对丰富学生的美术学习素材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如生活中的报纸、花瓣、落叶、沙子等,都是学生重要的作画工具。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蔬菜》一课时,就可以将实际的蔬菜带入课堂,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蔬菜的形状,摸一摸、闻一闻,产生真实的体验和感触,不仅能够有效地增强美术课堂的趣味性,同时真实的素材,也能够让学生的美术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和有趣,对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美术创作灵感 正如著名雕塑家罗丹先生所说:“生活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美术课程作为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重要课程,教师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培养学生“发现美的眼睛”。那么,教师如何培养学生发现美的眼睛呢?笔者认为:引导学生观察生活、领悟生活,有助于提高学生发现美、创作美的能力。在小学美术的教学中,教师积极构建生活化的美术教学课

小学美术《线条的魅力》案例分析报告

小学美术《线条的魅力》案例分析 【案例背景】 每一个孩子的心都是一个充满幻想和想象的神奇世界,孩子们喜欢在美术课堂里自由的飞翔,体验绘画带来的乐趣。然而在我所教的高年级班里,情况并非如此。这是我第一次带即将毕业的高年级学生,而这几个班的淘气包特别多,这令我很困惑,因为这直接影响了我的正常教学。在多次与学生的交流中,我发现低年级的孩子非常喜欢上美术课,但在高年级的课堂里,他们却表现得有些低落,甚者有了抵触情绪。课堂上老师讲的什么他全然不知,提问时也有没人举手,这样使得老师尴尬,课堂变得压抑;有还个别学生因为无聊说话、插嘴、下位等等,这样也会搅乱课堂纪律。那么如何引导高年级学生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愉快的自主学习呢? 在教授高年级美术课时,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幽默风趣的讲话方式,精心设计的教学设计和完善的课前准备,从简到难有层次的去引导学生学习,找到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一种被动变为主动的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在游戏中,在音乐中,在欣赏中,在表演中体会美术学习带给他的快乐。 【案例描述】 前不久我在执教《线条的魅力》一课时,注意到这节课是属技法课,如果不认真分析教材与学生的心理特点,很容易在课堂上进行技法的灌输,使学生被动,枯燥地接受;这即违背新课标的理念,又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下面是课堂中的两个小片段。 片段一:音乐导入,自由绘画体验学习乐趣 精心设计教学课件,准备两首旋律不同的音乐,一首是贝多芬的《命运交响进行曲》,一首是《天空之城》。请学生准备好纸和笔,在音乐响起的时候随即在纸上画出线条,跟随音乐的旋律自由表现。 孩子们第一次体验这样的绘画方式,异常的兴奋。这个小小的导入游戏看来设计的很成功,百分之百的同学愿意加入这个活动中来,课堂氛围立刻变得轻松愉快。每个孩子都能在美妙与激情的音乐声中挥动着自己的画笔,有的双眼紧闭,

让课堂走进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

让课堂走向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 ——《坐井观天》教学案例 红塔镇七河小学许玉兰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的课堂也渐渐地发生着变化。作为一线的老师,在教学中应挖掘和利用学生的创新思维,巧妙地将课堂教学引向生活,注重课堂之源——生活。在人教版第三册《坐井观天》的教学中,我以文本教材为载体,让课堂教学贴近于生活,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赋予课堂以生命和活力,让语文课堂因生活而精彩。 《坐井观天》是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文章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对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有名人曾说,学寓言应该让课堂充满童趣,还孩子一份童真,不能让唯一,标准的寓意来框定学生的思想。案例中我对教学的处理体现了我对童心的珍爱,童趣的珍视。 师:同学们,小青蛙听到大家把井外的世界说得这么精彩,它真想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出示课件:青蛙跳出了井口。)说说青蛙跳出井口后,将会怎么样呢?(生思维活跃,争相发言) 生:它看到绿绿的小草,还有五颜六色的花儿。 生:它看到校园里开满了桂花,闻到了阵阵花香。 生:它看到了果园里挂满了黄澄澄的梨子,红彤彤的苹果,一派丰收的景象! 生:它会到处逛逛,看看美丽的风景,看看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 (正当我倾听于学生对生活的赞美之言时,一位学生忍不住叫着他也想说说)生:老师,我觉得青蛙有可能没有看到这么美的景色。 师:(师一愣,然后充满好奇疑惑)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它看到路边垃圾成堆,蝇蚊成群,闻到一阵阵很刺鼻的臭味。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众说纷纭) 生:它看到人们往小河里倒垃圾,河面上还漂浮着鱼的尸体,心里很害怕。 生:它看到有人大量砍伐树木,鸟儿没有了家。 生:它看到捕蛙人在大量捕捉它的同伴,残忍将它的同胞卖给酒店酒楼做下酒菜。 生:它看到汽车在路上疯狂地飞跑根本就不注意行人,汽车排出的污气让它窒息。 生:它感觉外面的世界并不像我们说得那么美,它想回到安全的井中去。 师:那么我们能不能用什么好办法来挽留小青蛙呢?让它安心快乐地和我们生活在一起。 生:我们做个广告牌,上面写上“保护动物,人人有责”来告诉人们应该与动物成为好朋友。 生:发现那些乱砍树,捕杀动物的人要报警,让警察来抓这些坏人。 生:我们要保护好环境,不能把动物的家弄脏。 生:我们不仅自己要知道环保知识,还要向同学、家人、朋友宣传要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知识。 师:同学们说得棒极了!只要大家共同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小青蛙就会被我们挽留下来,动物们才会快快乐乐地生活在我们身边! 案例反思 我真为学生的奇思妙想感到振奋!也庆幸自己没有错过这道美丽的风景线。我没有按照我们“想当然”的观点去框定学生的思维,而是给了学生思维的空间,想象的余地。我肯定了学生的见解,珍视学生的发现,使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中受到鼓舞,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碰撞出创新思维的火花。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获得了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也闪耀着创造的光辉,师生都能感觉到生命力的涌动,使我们感到语文因生活而精彩,生活因语文而灿烂。 (一)尊重生活,尊重学生。 陶行知先生“生活及教育”的理论启示我们:一个自呱呱坠地而长大有为,在语言发展的过程中,其思维、认知、情感、语言、词汇的源泉,乃是生活。生

让生活走进美术课堂

让生活走进美术课堂 高邮市第一小学卞龙余 【摘要】《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关键词】观察生活美术课堂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指出:“生活即教育,教育是从生活中来,从生活中展开。”用生活的经验来教育,是学生最为喜欢的方法,也是教育效果的最好方法。如何在美术课堂中渗透这一理念,笔者以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从孩子的玩入手,把生活中的民间艺术引入美术课堂。 我们对学生所实施的不是专业美术教育,而应该是生活美术教育。因此在课堂美术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进行生活美术教育。 如教授《风筝》一课时,首先带领学生调查风筝的来源。用文字、图像的形式记录调查结果,在了解了风筝的历史及现状之后,引导学生进行探讨,并请身边的扎风筝艺人来学校进行指导。如:造型上的变革,用料上的改进等问题。课堂上,学生们有模有样地扎骨架、裱糊。糊好后,学生来到操场放飞手中的“希望”。可这时,问题来了:他们发现自己的风筝都飞不上天。此时,大多数学生像霜打的茄子一样耷拉着脑袋,但还有一部分学生仍然兴致勃勃。于是,我鼓励学生细细推敲其中的奥秘,他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儿地又忙开了。最后他们总结出两点:制作风筝的材料不能过重;扎风筝骨架时要考虑平

衡与对称。他们在失败中不断吸取经验教训,在看到自己制作的风筝飞上蓝天的那一刻,孩子们激动得手舞足蹈。这样通过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的方式,使学生在交流合作中感受并树立生活处处皆美术的思想,使美术成为学生与人进行沟通的一扇门。 二、从身边的环境入手,把生活中的文化资源引入美术课堂 《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日常生活中的生活用品、食品的包装袋上有非常精美的图案、文字设计,在教学中利用身边的文化资源补充课堂教学,是非常有益的尝试,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教授《字的联想》一课时,我动员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丢弃的生活用品、食品的包装袋及报纸等,把它们清理干净后带到课堂中来,利用收集的小食品袋、报纸上的艺术字作为欣赏素材,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效果。同时,我还让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店铺店名字体的设计,并把它们引入到《字的联想》一课课堂教学中来,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并让学生参与某某商品包装字体的设计。另外,我还教学生用收集到的生活用品的包装纸折成了五颜六色的小五角星、纸鹤、小花伞、纸花等手工作品。通过这样的活动,既调动了学生的极大的参与性,教育了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教会了学生对废弃物的利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到学习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学习在社会上是有用处的,能体会到学习的价值。

让生活走进课堂 让课堂走向生活

让生活走进课堂 让课堂走向社会 顺德区顺峰小学 陆志豪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新课程,它与以往的思想品德课有所不同的是,课程在内容上更贴近生活,以学生自身生活为出发点,通过课堂上构建一个活动,来模拟生活真实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使学生的品格得到培养,情操得到陶冶,素养得到提高。要想真正教好《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就应该多想方法,不断创新,在探索中求进步、促发展,我坚信只有自己心中拥有太阳,才能给人以阳光,只有掌握了爱的艺术,你的心血才会浇灌灿烂的希望之花。 一、让生活走进课堂。 “道德是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生活”。因此,生活既是道德教育的起点,也是道德教育的终点。思想品德在本质上不是形而上的抽象的教条,而是与生活密切相连的生动素材。儿童对世界的认识首先是从他所面对的现实生活开始的,生活中的许多情景和时间都蕴涵了丰富的道德内涵,如家庭生活中蕴涵着家庭伦理,集体生活中蕴涵着团结、友爱与合作,社区生活中蕴涵着公共道德和环境意识等。因此,在上课前,笔者都会精心设计每节课的每个块面的活动。如在设计《让爷爷奶奶高兴》时,设计了四个块面的活动——亲子游戏、采访爷爷奶奶、回忆成长往事、用行动去关心爷爷奶奶。这四个活动并非随意拼凑,而是遵循这学生内在情感线索,由对家庭成员的了解到体会到爷爷奶奶的艰辛,直至到从内心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爷爷奶奶的疼爱。从而爱父母、爱家庭,爱爷爷奶奶,在整个活动中学生经历了这样一个情感升华的过程。可以这么说,活动对于《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来说就是它的生命所在,那么在组织学生活动,使学生通过活动得到发展这方面应该注意什么呢?以《让爷爷奶奶高兴》这一系列活动来看,首先活动的主题来源必须使学生所关注的日常生活,具有实践意义。因为只有当学习发生在有意义的背景中,即与学生的生活世界发生联系时那种学习才是有效的。而这一单元的主题是家庭,这是学生最早接触的社会小环境,他们是通过家来认识社会,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培养最初的道德感、责任感的。当《让爷爷奶奶高兴》这一主题一经确立后,我便围绕这一主题设计了活动方案,开展了许多活动。比如让学生去了解家庭成员的年龄、生日,制作生肖卡等,孩子也都纷纷说了自己愿意帮助父母亲、爷爷奶奶做力所能及的事,但在课堂上与学生交流时,他们其实并不了解自己的爷爷奶奶,个别孩子甚至对爷爷奶奶的严格管教非常反感,很明显课堂上所说的对爷爷奶奶的关心不是发自内心的。虽然按照教材的编排活动可以结束了,但我作为活动的引导者抓住契机将活动继续向纵深开展。因此有了《让爷爷奶奶高兴》系

认识图形标志

《认识图形标志》 课题:认识图形标志 欣赏·评述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认识图形标志,懂得一些图形标志的含义。 2、学会理解和应用图形标志,并在生活中加以应用。 教学重难点:读懂并理解图形标志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 (老师)各种图形标志 (学生)寻找和收集所看到的图形标志,并尽量了解它代表什么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我们今天要认识一些新朋友,它们会教会我们在一些公共场合里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呢,下面请大家跟着老师,一起来迎接它们……出示一些简单的图形,询问学生它的意思是什么? 1、学生讨论,汇报结果,得出是不允许吸烟和水不能饮用的结论。 2、同学们,它们在公共场合中它就有了特殊的含义,这样的图形我们称它为图形标志。导出课题:认识图形标志 二、加深学生的认识,讨论课本上图形标志的意思 1、在我们的书上,有很多很多各种各样的图形标志,你们知道

它们都是表示些什么意思吗? 2、看图小组讨论,比一比,哪一组说出的各种图形标志的意思,最准确,数目最多,并告诉大家你们都在什么地方看到过它们?(马路、商厦、美术馆、机场、轮渡、博物馆……)考一考,看到这样的图形标志你要怎么办?小组同学互相考察,看看同学认识图形标志的结果。 三、学生汇报自己收集到的图形标志,对课本中的图形标志进行补充说明。通过小组评比的方法,对图形标志进一步的了解 1、图形标志包含好多方面,现在请小朋友们来介绍自己在课前去找寻的图形标志好朋友,告诉大家,你是从什么地方找到它的,这个标志出现的时候,我们应该做些什么,不能做什么? 2、学生上台汇报自己找到的图形标志,其它小朋友补充说明。 四、对各小组收集情况进行统计,评比出收集图形标志最多,理解意思最全面的优胜组

如何让生活美术走进小学美术课堂

如何让生活美术走进小学美术课堂 发表时间:2017-12-06T10:11:24.663Z 来源:《成长读本》2017年9月总第21期作者:韩德帅 [导读] 关于课程内容生活化,首先可以使课程内容与特定时间相结合。 库伦旗库伦镇小学内蒙古通辽市库伦旗?028200 【摘要】小学美术教育的生活化对于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开发他们的创作能力,引导他们在进行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更加亲近生活,了解社会,为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和社会适应能力提升都有推动作用。 【关键词】小学美术;生活美学;游戏活动 关于课程内容生活化,首先可以使课程内容与特定时间相结合。在适当的时间,将美术内容进行实时的提炼,并有效的结合学生的感受和心理特点,以将课程内容的效果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例如在“参观和旅游”一课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于参观和旅游中遇到的趣事进行回顾和分享,并将自身的经历和感受融入到作品中。 一、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把生活之美带入课堂 美术教学生活化,最终就是要完善学生对生活和艺术的双重认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存在美,美贯穿与生活的始终。著名雕塑家罗兰说过这样一句话:“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因此,作为美术教师,生活化教学的深入开展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的课堂教学中,而是应该将眼光放开,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的变化,感受别样的生活美。就比如在进行“春天的色彩”这一课内容的教学时,我就没有停留在主观上让学生自己进行想象,而是给学生两天时间,让学生观察校园里的春天变化和校外的春天变化。两天以后的课堂上,我问大家:“春天都有什么特点?”每一位学生都或多或少地能说出几点来,这对于后续的教育开展有着十分积极的影响。 二、从身边环境入手,把生活中的文化资源引入美术课堂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对美术教学的意义是这样总结的:“美术课程内容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着重强调知识技能和美化生活的作用,要让学生能发现美、感受美,领悟美学的独特价值。”可以说,生活是创造美的源泉,如果能真正将生活常见的知识融入美术课堂,一定能在课堂教学中取得非凡的成果。比如在进行“变废为宝”这一部分内容教学的时候,我就引导学生将生活中丢掉的包装袋、报纸以及一些生活垃圾等收集起来,拿到课堂上,让学生自己发挥想象,将这些看起来已经没有什么作用的东西进行改造,变成能体现学生一定想法的“美学艺术品”。于是,有些小组就用废报纸做出了“桥梁模型”“衣服帽子”,有的小组利用废旧的塑料瓶做出了“小家具”,有的小组还用废旧的糖纸做了一幅画……总之,学生的想象力无穷无尽,只要教师给予学生一个机会,学生就能还教师一个异常丰富多彩的世界。学生对这些作品的原材料都司空见惯,生活中处处都能见到,一直以来苦于没有机会发掘,一直都没有发现这部分“宝藏”。自从教师给予学生引导之后,学生每一次见到这些垃圾和生活中其他事物的时候,都会换个角度看待问题,发动脑筋思考。不仅调动了学生观察生活的积极性,同时也实现了学生思维和实践的发展,当然它对教学的促进作用也不容忽视。 三、运用“教学做合一”,优化美术教学过程 教育生活化就要求教育不能脱离生活,教育必须跟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这也是教育的活力的体现,同时也印证了一个真理:教育活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我就采用了“教学做”的方式进行合理的变化。比如在进行“小鸟的家”这节课教学的时候,我首先给学生展示一些动态的鸟类生活视频和鸟类图片,让学生通过直观的观察,在头脑中形成对鸟类的认知。通过这样的形式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之后我还播放了鸟类的“家”,出现了很多生活中常见的鸟巢,间杂一些比较特殊的鸟类的巢穴。然后,就引导学生自己思考,留给学生一些自己的想象空间,并根据一些实际情况进行创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到了教学的引导作用,学生学到了鸟类生活的一些基本常识,并能自由地进行“再创作”,可以说是多方面的美术教学。而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将生活中见到的鳥类融入美术教学中,真正地做到了“生活化”。 在生活化实施的过程中,笔者获得了非常良性的效果。预设的鸟类这一节课,是希望学生能基本将鸟类的“家”画出来,却没想到有两名学生画出了生活中他见到的“保护鸟类”的实例。将城市里绿化树上的“鸟巢”画了出来,不仅契合主题,更激发了全班学生的环保意识,为一节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添上了一个圆满的结尾。 四、开展接近生活的游戏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舞台 (一)开展“生活与美”的游戏活动 首先,教师要创设一个教学情境,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自己的五官,仔细想想自己的小眼睛、小鼻子、小耳朵和小嘴儿究竟是什么模样,摸索出大概轮廓,了解五官的画法。然后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四个圆圈,由学生自己推选出四名同学,闭上眼睛在圆圈之内画上五官。通过抽象的表达,让学生理解到美有时不是用眼睛看到,而且通过心灵的感受来描绘的。 学生和家长共同努力,将学生平时的画收集起来装订成集,并为它起一个有趣的名字,配上自己独特的设计,可以是对这幅画的讲解,也可以是一首简短的小诗,制作有个性的画片集,让学生从创作中获得喜悦和满足。而且,这样的总集有利于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学习。 “制作节日卡片”。节日卡片是适用于普遍日常生活的一件艺术品,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不仅仅是在创造美,还将自己的情感带入其中,或是喜悦,或是虔诚的祝福,虽然这写稚嫩的艺术品在那些收藏家的眼里毫无价值,里面却被注入了孩子们纯真的期盼,这样的作品也就鲜活起来了,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创作的思考和收获的经验远远比所谓的价值的价值高。(二)在作业中展示自己,在生活中发展美的踪影 1.作业是教学效果最好的体现 学生在作业中体现自己的价值,教师也从作业中掌握学生大概的学习效果。一次,我要求学生用手指作画,将各种各样的颜色用水稀释,在一张空白的画纸上作画。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开动小脑瓜儿,不停的摆动自己的小手,调一调,点一点,换个位置,再点一点,或轻轻的将颜料吹散,或浓或淡,五百斑斓的颜色在画纸上呈现,最后用勾线笔等辅助性工具稍微勾勒,一幅美的作品诞生了。在这一作业过程中,学生非常投入,兴趣盎然,迫切的希望得到结果,在这种急切有小心翼翼的心里过程中流露自己的情感。 2.在生活中发现美 美术老师教书育人,不仅仅是教给学生审美和创造美,还要帮助学生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学生的人格。比如,学会倾听、培养

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2019年文档

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提出了这样的教育理念,认为:“教育从生活中来。”他认为生活化的教育教学活动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十分重要,也是最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之一。我们身为教育者,可以将这种教育教学法融入美术教学中,创设生活化的美术教学法。那么,如何在平常的美术教学中顺利实施生活化教学方法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课程内容生活化 关于课程内容生活化,首先可以使课程内容与特定时间相结合。在适当的时间,将美术内容进行实时的提炼,并有效的结合学生的感受和心理特点,以将课程内容的效果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例如在“参观和旅游”一课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于参观和旅游中遇到的趣事进行回顾和分享,并将自身的经历和感受融入到作品中。 其次也可以将课程内容与特定事件相结合,教师在课程开展的过程中也可以利用社会上一些比较轰动的逸闻趣事或者新闻事件来激发学生的思想情感。大多数的美术教学都是为了帮助学生在作品中获取愉快的感受,但通过一些较为特殊事件也能够带给学生一定的震撼,以让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体会更深厚的含义。同时这样的方法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增强学生的创作动力,从而使学生将情感自然而然的落在画面上。再次还可以将课程内容和学生生活中的常见材料进行结合。 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废弃的材料几乎随处可见。因此教师应教会学生对一些废旧材料进行收集和利用,并加以巧妙思,进行二次创造,让学生任意的发挥想象,根据材料自身的特点和属性,因材施艺。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回收创造的过程中知道生活中到处都存在美,处处可以创造美,以对生活中的事物留心观察。 二、运用“教学做合一”,优化美术教学过程 教育生活化就要求教育不能脱离生活,教育必须跟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这也是教育的活力的体现,同时也印证了一个真理:教育活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

《生活中的线条》教案

《生活中的线条》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课的内容,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既是上一课《蔬果的剖面》的内容延伸,又为下一课《节奏的美感》奠定了绘画基础。线条是造型最基本的元素之一。生活中由于运动方向、材料、排列方式等因素会使线条产生许多变化,因此线条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也是画家用来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本课的教学旨在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线条,体会直线与曲线带给人们的动与静的感觉,欣赏画家用不同形式表现的线条,感受艺术作品中线条的丰富表现力,体验用线作画的乐趣。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学生能够体会不同种类的线条带来的不同视觉感受,感知不同线条在美术作品和生活中产生的视觉效果。 2、过程方法:学生能用曲与直的线条表现出动与静的感觉。 3、情感态度:学生在对不同作品的观察和创作中提高分析能力和造型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在曲线和直线的对比中,体会它们带来的不同视觉感受,并将这种感受表现在自己的美术创作中。 教学难点:学生能运用曲线和直线表现出动与静的感觉。 三、课时:1课时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辅助课件、实物球、范画、美术工具和材料。 学生准备:绘画纸、彩色笔或水粉颜料。 五、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游戏导入新课:观察球的运动,感受动感线条。激发学生兴趣。 老师这里有个乒乓球,请大家观察一下球在运动时候产生什么样的线条?

教师分别示范拍球、滚球、抛球等动作,让学生感受动感线条,并画出相应的线条。 2、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门窗、桌椅、墙角线,说一说是什么线。 教师归纳:平直的线如:门框、墙角线还有马路等会给人以静止、稳定的感觉。如果我们表现静止的感觉就可以多用这样的线条。而各种曲线或让人感觉流畅或让人感觉运动。 (二)、揭示课题:生活中的线条 在生活和艺术创造过程中线条的运用非常广泛。线条的变化也是丰富多彩千变万化,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 (三)、发展阶段: 1、复习以前学过的《点、线、面》中的线条的种类。同桌的两位同学一个说出线 条的名字,一个画出来。 总结:我们所知道的线条有:直线、曲线、折线、虚线、斜线、螺旋线…… 2、欣赏课件(我身边的直线):我校教学楼、教室里的窗户、电线、我们学习用 的课桌、家乡的大桥等) 3、欣赏课件(我身边的曲线):绽放的烟花、舞动的线条、美丽的鲜花、甜美的 水果、流动的河流、可爱的斑马等),说一说,看到了什么样线条,给人什么感觉?

浙美版小学美术教案《线条的魅力》

线条的魅力 教学目标 1.发现自然、生活中千变万化的线条,通过仔细观察,认识不同姿态的线条,体会线条的美感特征及其在美术作品和生活中产生的视觉效果;通过教学掌握直线、折线、曲线、交叉线等以及不同线形,如长、短、细、疏、密等不同线形的变化,理解线的美感特征。通过观察、体验、感受、了解感悟各类线条的表现力,培养学生造型能力和创造能力。(知识) 2.了解线条的各种形状、线形的变化及线条组合,能用线条进行简单的构成练习。(技能) 3.通过观察画家用线条表现的作品,初步体会画家在作品中体现的不同情感,认识人类丰富的情感世界。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情感) 课前准备 (学生)勾线笔、剪刀、铅画纸 (教师)制作配套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1分钟) 同学们,北京有一幢建筑物举世闻名,那是什么? 那么鸟巢为什么这么受大家关注?除了曾经在那里举办过奥运会,还会因为什么? 对了,鸟巢别致的造型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那么,这别致的造型使用什么形式来表现的呢?对,用了无数根线条。无数根线条造就了一个神奇建筑,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线条的世界,来感受线条的魅力!

二、感受各种线条,并能用恰当地语言进行表达(8分钟)1、感知直线的魅力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海边,有个得天独厚的条件——可以经常来到海边。站在海滩上,望着远处的海面,感觉怎样?其实那儿就隐藏着一条线,你能看出来是什么线吗?——对,水平线。那么这条水平线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平静、广阔 同学们看见过火车轨道吗?那么轨道上隐藏着什么线?——这些斜线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呢?——空间感 瞧,这是我们舟山的桃夭门大桥,桥上有很多的直线,有粗的,也有细的。不同粗细的直线,给了我们不同的感受。 2、感知曲线的魅力 这是晚上流动的汽车,车灯划出来的线条是什么线?对曲线,那么这样曲线给人怎么样的感觉?——优美、流畅 曲线还有很多种,有这种像波浪一样的波浪线,还有像字母“S”的“S”形的曲线,再来看,这是什么曲线?这是曲线里面的弧线,细心同学可以能已经发现,其实刚才的波浪线和“S”形曲线都是由这小小的弧线组成,因此我们也可以把弧线称作组成各种曲线的原材料。 大家看,这是蚊香,这个蚊香上是什么线条?——螺旋线,螺旋也是曲线的一种。 那么生活还有没有这样的线条呢?(蜗牛的壳、螺旋形楼梯,甚至我们的银河系) 那这样的曲线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感觉呢??——动感十足 三、线条组合表现,进一步领会线条的魅力(6分钟) 同学们,不同的线条有不同的魅力,那么将各种线条进行组合,那会怎么样?

让生活走进课堂,让课堂鲜活起来

让生活走进课堂,让课堂鲜活起来 发表时间:2018-05-30T09:06:46.187Z 来源:《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10月作者:丁乙 [导读] 要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与社会,学会“数学的思考” 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局直第一小学丁乙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要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与社会,学会“数学的思考”,善于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心理特点出发,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生活,让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让数学课堂在生活中鲜活起来,使数学教材变得具体、生动、直观、形象。那么,如何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创设实效课堂,让生活问题真正的走进数学课堂,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变得鲜活起来呢?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 第一、教学为学生创设适当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做数学、用数学。 数学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要求创设生活情境,使生活问题(材料)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以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积淀,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情境的创设,使数学问题生活化,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这样可使学生在数学活动的情境中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感受、去经历,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比如:我在教学《分数的认识》的一课时,我就从学生喜欢的折纸入手,让学生玩他们喜欢的折纸游戏。因此,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就要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主动参与学习的动机,使学生学习情绪达到最佳境界。让数学课堂鲜活起来。 第二、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使学生真正得到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如何让课堂充满活力,使学生得到发展。但有些课表面上进行得很顺,有问有答、有说有笑,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整节课也让人找不出多少毛病,但总让人觉得缺乏交流,缺乏实质性的碰撞,没有鲜活的生命感受。富有个性的过程是不断生成新的问题。教师要让学生脑子里有问题,再去思考,这就是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观察物体》一课时,我让学生先蹲着看高处的物体,再站到椅子上观察低处的物体,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整堂课活跃、轻松而不杂乱。也就是说,有些时候,教师不应唱独角戏,把学生的时间和空间都占去了,学生没有探索、独立思考及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因而提不出问题,更不能产生思维的碰撞。从而使我们的数学课堂鲜活起来。 第三、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要照搬教材,而是贴近学生,贴近生活。 现在的实验教材留给教师的空间特别大,教师就要从新开发、整和教材,再挖掘身边的现有资源,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体会生活中的数学。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教师对教学内容可以做相应的调整,有合并,也有拓展延伸等。比如:在教学《6、7的乘法口诀》一课时,我把原本两课时的内容融为一课时来上,这样一来教学效果非常好。再有,在教学《认识图形》一课时,我没有利用书上的例题,而是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找图形,使学生充分的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教学《射线和角》一课时,我让学生通过看手电筒的光线发现射线有什么特点,从而认识了射线。通过学习,学生体验到了:身边有数学,数学无处不在。所以在我构建的生活课堂里,学生能够自然、真实的去“实践”数学,在实践中探索发现,并且应用于生活。 第四、激励的语言,互动的评价,是师生沟通的最好方式。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是家里的小皇帝,都有个性,不会让别人说出自己的不足,抓住这一特点,我开始运用激励性的语言,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一招果然有效。比如:“你真是好样的”“你真善于观察”“你的动作真快”“你的计算真准确,继续努力”“你真行,你真棒”“你真了不起,老师都没想到”等等,诸如此类的话语经常在学生耳边响起,激起了学生的自信心。所以,从开学的那天起,我便明白了,学生怕的不是打骂,而是激励、赏识、理解和感动,用激励的语言去赏识他,理解他、感动他,才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 课堂教学中要不断用激励语言,促进学生的成长。作为教师,要以平等的姿态和孩子对话,注重给孩子创造一种宽松的成长环境。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所以,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要放过每一次激励、赏识的机会,尽量鼓励孩子,保护他们的学习动力。 “生生评价”也是课堂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通过评价活动来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凸现学生的灵性,进一步推进教学活动的开展。 在“生生互评”过程中,我特别注意引导学生一定要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欣赏。不要只看到别人的不足,对自己孤芳自赏、自命不凡;对待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不要取笑,不能使用过激的语言,要有爱心,要把别人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要多一点理解和鼓励。我还告诉他们,如果发现别人有错误时,要像老师一样耐心的给予帮助,因为我们是一个大家庭,在这个家庭里,我们要互相帮助,互相关心,我们要共同进步。通过一段时间的引导、鼓励、训练,同学们的热情非常高,都能够积极大胆的参加互评活动。同学们通过互相评价,锻炼了自己,提高了水平,也学会了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欣赏他人。我觉得,通过互评训练,同学们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课堂的每一分钟都应该像磁石一样,紧紧地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就能促进学生主动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等数学活动,实现师生、生生互动,进而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成功的快乐,使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永远向往的乐园,让我们的数学课真正鲜活起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