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7年全国中学生语文能力竞赛初赛(高三)

2017年全国中学生语文能力竞赛初赛(高三)

2017年全国中学生语文能力竞赛初赛(高三)
2017年全国中学生语文能力竞赛初赛(高三)

一、倾听交流

听录音,回答问题,每则录音读一遍。

听下面的消息,完成信息判断1~3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

1.蜘蛛能预测天气主要是因为它对空气中湿度变化反应相当灵敏。()(1分)

2.蜘蛛张网说明当天天气晴朗。()(1分)

3.空气湿度大,水汽多,有利于蜘蛛吐丝。()(1分)

听下面的新闻,完成信息判断4~6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

4.紫外线照射能保护皮肤少受阳光侵害。()(1分)

5.压力与从毛囊向皮肤“转移”的黑色素干细胞数量成反比例。()(1分)

6.有人因压力过大“一夜白头”之后,就不会再恢复黑发了。()(1分)听下面的介绍,完成第7题。

7.符合这段文字主要讲述的内容的一项是()

A.“散文”名称的由来。

B.“韵文”的特点。

C.“韵文”兴盛时的历史背景。

D.古今文体的不同之处。

听下面保险公司员工的对话,回答第8题。

8.下面理解和分析最不准确的一项是()

A.他们在争论谁的公司的支付速度快。

B.女员工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女员工在“快”字上做文章,说明自己公司的理赔速度快。

D.二人的争论危机在幽默的氛围中土崩瓦解。

听孙聪与记者的对话,回答第9题。

9.下面理解和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

A.这位记者是在刺探我国的军事机密。

B.引用修辞的运用,让孙聪轻松回答了记者的问题。

C.答非所问,转移话题是孙聪一贯的作风。

D.孙聪的回答风趣幽默,既保守了秘密,又回答了刁钻的提问。

听下面的对话,回答第10题。

10.下面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刚才是北京站。

B.老大娘的姑娘来北京站接站。

C.老大娘坐过了站。

D.车已开了,可是老大娘的女儿没赶上车。

听下面的导游词,回答第11题。

11.下面与导游词介绍的山相符的一项是()

A.武夷山

B.泰山

C.天姥山

D.华山

听下面的对话,回答第12题。

12.女孩的言外之意是:。

听下面的邀请函,回答第13题。

13.这封邀请函的邀请人是:。

听下面的歌曲,回答第14题。

14.这段歌曲引用了《》中的“,

”两句。

听下面的对话,回答第15题。

15.这段对话出自我国古典名著《》,这是和

的对话。

二、积累运用

16.汉字的造字法中,有一种是会意造字法,指用两个或两个以

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之间的关系合成一个字,综合表示这些构

字成分合成的意义。请你根据提示及图片猜测,下面的汉字是

()

提示:《说文解字》解释此字:“捋取也。从木从爪。倉宰切。”

A.武

B.采

C.析

D.劳

17.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李浩作为首席飞行员操纵无人机圆满完成侦查目标、高空拍照、传送图像等任务后顺利返航,这标志着我军察打一体无人机融入作战体系。

B.她并没参加勤工俭学活动,领到这笔钱时有点懵。

C.“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在这个欢聚的时刻,在这个祝福的时刻,在这个值得庆祝的时刻,祝愿朋友们中秋快乐!

D.面对雾霾治理问题,她坦诚:“治理是有效果的,但是距离人民群众的期盼有很大的差距,尤其是冬天情况确实比较严峻。”

18.下列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源于《诗经》,描写战士们在上战场之前立下誓约,表达“同甘共苦”的兄弟之情。

B.凌波微步是金庸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的武功,是逍遥派的独门轻功步法。曹植文章中有“陵波微步,罗袜生尘”一句,描写的是洛神。

C.晚唐文学家吕温曾写过这样一首诗:“汉家婕妤唐昭容,工诗能赋千载同。自言才艺是天真,不服丈夫胜妇人。”这首诗是对著名才女上官婉儿才情品性的评价。

D.元好问有一首咏物词《摸鱼儿》:“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它歌颂的是鸳鸯的爱情。

19.某同学想了解商鞅变法的有关内容,下列著作中,不能获得相关内容的一项是()

A.《史记》

B.《资治通鉴》

C.《战国策》

D.《汉书》

20.请你在横线处填写恰当的语句。

好的散文不会让读者感到与作者生疏,作品在描摹眼中世界的同时也在清晰地勾画着自身的影像。实际上,无论作品本身是优是劣,

。“作者形象”并不等同于作家的自画像它是作家灵魂的投影,是展现在文字中的一种人生境界,是写作视角和阅读视角综合的结果。

21.根据示例,从“龙虾”“花瓶”中任选一个,写一段哲理的话。

示例:面包:渺小时,比较充实;伟大后,觉得空虚。

指南针:立场坚定,东西再好也禁得住诱惑。

22.阅读下面的漫画,回答问题。

(1)给这幅漫画拟写一个生动的标题。(不超过6个字)

(2)你对这幅漫画所反映的现象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

23.《廉颇蔺相如列传》是《史记》中的名篇。请你根据故事的内容和所给的上联,拟写下联。

有勇有谋,完璧归赵显神勇;

24.意大利插画师Federico Babina 是一个喜欢天马行空创作的人,他在作品中设计出各种奇怪的建筑,分别诠释不同的童话故事。观察下面两幅图,请你猜

测它们诠释的是哪两个童话故事。

(1)(2)

25.连线。

吴趼人《老残游记》黄道台

李宝嘉《孽海花》九死一生

刘鹗《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玙姑

曾朴《官场现形记》金沟

三、辨识填空

26.阅读下文,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填入文中空缺处。(填入选项即可)

夏日赏荷

文/ 陈耀中

雨后的早晨,空气清新。步出院子,一池清荷凸显眼前。放眼望去,满塘荷叶象撑开的一把把绿伞罩着水面,①(A.错落有致 B.鳞次栉比C.凸凹有致),青馥馥的;一些刚冒出的嫩荷,②(A.羞愧B. 羞涩C.惭愧)地卷着淡绿色的叶片,偶尔有从缝隙中透出零星的水中折射的波光。荷叶间探露株株荷花,粉红的,乳白的,红白相间的,形态各异,有的花开莲座,有的尖头圆脑,还有那初长的挂着金须的小莲蓬夹杂其间,一个个或直或弯地竖着脑袋。

我欣赏荷是从叶开始的。小时候在荷塘边玩,总爱掐一匹荷叶戴在头上,捉迷藏,遮太阳,还用来盛水,水珠儿一滴滴的③(A.黯淡无光B.珠圆玉润C. 晶莹剔透),在荷叶上翻来滚去,玩蔫了都舍不得丢,清香味萦绕在身上久久不散。

我那家乡小镇的店铺,过去包红糖、红枣什么的,清一色地只用荷叶,干荷叶一片一片的,象千层饼似地在柜台旁④(A. 码B.堆C.挂)得老高,上面还悬挂着一串牛皮纸制包装线,站在店铺外面就闻着一股荷叶清香。看那老店员用荷叶包装物品也是一种享受,三包两缠的,瞬间捆成一个几乎密不渗水的三角荷叶包,俨然一件精致的艺术品。

可惜,这门传统的技艺今天已消失得⑤(A.销声匿迹B.烟消云散C.无

影无踪),人们似乎对它完全没有理念了,大自然赋予人类的这种美好环保生活,已经被市场经济下的产物所取替。

荷塘最富有生机的是晨光之后。原本头天下午就逐渐⑥(A. 收拢B.舒展C.绽放)的荷花,经过一夜的酣睡,在拂晓过后开始慢慢地苏醒,花瓣渐渐张开,一直伸展到它的每一片花瓣⑦(A.蕴含B.饱含C.溢出)光晕。天放晴了,莲荷被朝阳染得微带金光,荷塘上泛起一层薄薄的金色,一片绿色的生命在水面上欢快地轻舞着。随着太阳的光辉,荷花越发出落得秀丽,就象绿毯上亭亭玉立着的一个个花季少女,身上罩着艳艳的光环。每每此时,也是赏荷人和摄影爱好者驻足荷塘⑧(A. 活跃B.活泼C.沉闷)的时候。

我原先不知道荷花是早开晚闭的,以为那合拢花瓣的荷花是花期欠成熟的荷蕾。后来上网查阅,荷花花瓣分布着特殊的薄壁细胞,光合作用自然控制花瓣的开合。原来大自然就是这么神奇,神奇得让人难以置信。

闭瓣的荷花又是一种美。受太阳光射强弱的影响,晴天阴天或雨天,荷花闭合的时间有早有晚。下午在荷塘上,就少有荷花盛开的景象,大部分花朵已闭拢得⑨(A.滴水不漏B.天衣无缝C.十全十美),由敞开的笑口转而变得羞答答的,但与那娇嫩的花蕾相比,明显有一份鲜艳硕壮的成熟。

“粉光花色叶中开,荷气衣香水中来。”莲荷之秀,得之阳光雨露所滋养;荷花之美,在于天地精气所孕育。由此,便对“出污泥而不染”有了很自然的⑩(A.诠释B.阐释C.注释)。

赏荷怡心,咏荷怡情,倡荷怡人。

(选自《黄冈日报》3017年7月8日)

四、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27~28题。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高适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27.从“切合题目”的角度分析本诗,最不恰当的一项是()

A.“此别”“谪居”四字,切合“送”和“贬”二字。

B.“巫峡”“衡阳”四字,切合“贬”字。

C.“江上”“城边”四字,切合“送”字。

D.“圣代雨露”和“送”字切合。

28.叶燮在《原诗》中,曾经指责此诗中间两联连用四个地名太多,影响诗意。你是否赞同?请简述理由。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29~33题。

名实篇

文/ 颜之推

名之与实,犹形之与影也。德艺周厚,则名必善焉;容色姝丽,则影必美焉。今不修身而求个名於世者,犹貌甚恶而责妍影於镜也。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忘名者,体道合德,享鬼神之福祐,非所以求名也;立名者,修身慎行,惧荣观之不显,非所以让名也;窃名者,厚貌深奸,於浮华之虚称,非所以得名也。

吾见世人,清名登而金贝入,信誉显而然诺亏,不知后之矛戟,毁前之干橹也!虑子贱云:“诚于此者形於彼。”人之虚实真伪在乎心,无不见平迹,但察之未熟耳。一为察之所鉴,巧伪不如拙诚,承之以羞大矣。伯石让卿,王莽辞政,当于尔时,自以巧密,后人书之,留传万代,可为骨寒毛竖也。近有大贵,以孝著声,前后居丧,哀毁逾制,亦足以高於人矣;而尝於苫块之中,以巴豆涂脸,遂使成疮,表哭泣之过,左右童竖,不能掩之,益使外人谓其居处饮食皆为不信。以一伪丧百诚者,乃贪名不已故也!

有一士族,读书不过二三百卷,天才钝拙,而家世殷厚,雅自矜持,多以酒犊珍玩,交诸名士。甘其饵者,递共吹嘘,朝廷以为文华,亦尝出境聘。东莱王韩晋明笃好文学,疑彼制作,多非机杼,遂设宴言,面相讨试。竟日欢谐,辞人满席,属音赋韵,命笔为诗,彼造次即成,了非向韵,众客各自沉吟,遂无觉者。韩退叹曰:“果如所量。”

治点子弟文章,以为声价,大弊事也。一则不可常继,终露其情;二则学者有凭,益不精励。

邺下有一少年,出为襄国今,颇自勉笃,公事经怀,每加抚恤,以求声誉。凡遣兵役,握手送离,或齎梨枣饼饵,人人赠别,云:“上命相烦,情所不忍,道路饥渴,以此见思。”民庶称之,不容于口。及迁为泗州别驾,此费日广,不

可常周。一有伪情,触涂难继,功绩遂损败矣。(选自《颜氏家训》)29.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清名登.而金贝入

(2)但察之未熟.耳

30.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伯石让卿王莽辞政当于尔时自以巧密后人书之留传万代可为骨寒毛竖也。

31.下列对第二段画直线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有一件事伪装出现假,就要毁掉百件真实的事情,这是贪名不足的结果啊。

B.因为有一件事伪装出现假,而毁掉了百件事情的真。对好名声的贪求永远不满足,将会造成不好的结果。

C.因为一件事做得不好而使一百件做得好的事情也失去别人的信任,这是贪求名声不知满足的原因啊!

D.自己美好的名声,可能丧失在不起眼的虚假小事中,这是因为对名声的永不满足的贪求。

32.翻译下面的句子。

民庶称之,不容于口。

33.概括本文的观点。

(二)阅读下文,回答34~36题。

“韵”的三种形态

文/ 徐峙

“韵”是中国古典文论的一个重要范畴,它最初用于音乐。梁建文帝在《劝医论》中,首次把音乐的“韵”引入了诗歌美学,他敏锐地发现了诗歌中超迈悠远、耐人寻味的那种艺术趣味,与音乐的“余响”不绝、让人回味的“韵”在感官上相通。从此,“韵”与诗,就成为密不可分的一对姊妹。

诗人之韵,是诗人的个人音乐修养、风貌,以及这种综合修养、风貌在诗歌作品中的作用。之所以把与音乐有关的韵,运用到评价一个人的风貌上来,最早必然是与音乐有关的。古人以“琴棋书画”来评价艺术的修养,“乐”是第一要求。对于古人来说,这种音乐的修炼,既可以使诗人形成与众不同的气质面貌,也能使他在创作时自然地表达内心的情感,既是一个人成为诗人的前提,又是诗人进行创作的一种手段。清人袁枚在《再答李少鹤》中视神韵为先天真性情,作品中的神韵,是作家的艺术修养、品质、性格的自然流露,作家的神韵,决定作品的神韵。韵既是作品中的态度风致,也是作家的态度风致在作品

中的体现。

诗歌之韵既体现为外在的音乐形式,即声律,又体现为内在的审美特质。诗歌的外在之韵指向明确,内在之韵内涵更丰富。在众多的古典诗论中,韵是作为作品构成的一个因素存在的。宋代李膺把“韵”比作朱弦遗音,大羹遗味,也就是说,作品必须具有超出文本之外的、令人回味的因素,这种因素是作品的一个必要的组成部分,否则作品便是“庸俗鄙”一样的作品。明人胡应麟把“筋骨”、“肌肉”和“神韵”作为作品的三大要素。所谓“筋骨”,相当于作品的立意,“肌肉”相当于语言的运用,而“色泽神韵”则是精神气质。不管是李膺还是胡应麟,都看到了作品中“实”与“虚”的因素的关系。也就是说,在他们看来,对于诗歌来讲,光有外在的形式如语言、结构是不够的,还必须具有一定的精神风度和丰富的话语蕴涵。在更多的时候,韵是作为古典诗歌的最高审美境界和追求而出现在评论家笔下的。在宋人范温那里,韵与一些具体的美的形式和风格相区别,它不是某一种具体的美,如巧丽、雄伟、奇、巧、典、富、深、稳、清、古之类,它是对各种具体美的总的要求。

对于接受美学来说,任何一部文学作品,在它产生以后,就已经不属于作者本人,而是属于读者,因而面临着被无限阐释的丰富可能性。这种丰富的可能性,是由作品中独特的话语所决定的,同时也是跟读者本人的阅读经验、接受能力、心境等分不开的。如果我们从读者接受的角度看,韵又是诗歌的美带给读者的那种绵延悠长的回味。

“韵”是中国古典诗歌中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独特的美学特征。它指向文学生产的整个过程,关乎作家、作品和读者,含义丰富多彩而具有广阔内涵。在多元化的当代诗歌写作中,如果我们能以与时俱进的眼光,赋予古老的“韵”新的时代精神,从中寻找和构建当代汉语诗歌的美学体系,将会对新诗的发展大有裨益。

(选自《文艺报》2017年1月6日)

3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韵”有三种形态,分别是指诗人之韵、诗歌之韵和读者之韵,这三种形态是相辅相成,各自独立的。

B.明人陆时雍在《诗镜总论》中说“有韵则生,无韵则死;有韵则雅,无韵则俗;有韵则响,无韵则沉;有韵则远,无韵则局”,评论的是“诗人之韵”。

C.“诗歌之韵”有内外之分,外在之韵表现为一种音乐形式,内在之韵表现为一种审美特质,这些是诗歌构成的重要因素。

D.“读者之韵”是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说的,作者完成作品之后,读者可以无限地去解读、阐释,从而丰富作品的内涵。

3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韵”一开始是指音乐中的韵味,后来梁建文帝把音乐中的这种韵引入到了诗歌美学之中,拓展了“韵”的内涵。

B.古代诗人非常注重对音乐修养的培养,因为这种修养可以让诗人形成独特的气质面貌,也是诗人进行创作的一种手段。

C.李膺认为,要使作品摆脱“庸俗”“粗鄙”的格调,就必须在作品的内涵、意

蕴上下功夫,而不必去追求作品的形式。

D.作品内涵的丰富性和读者本人的阅读经验、接受能力、心境是分不开的,所以“读者之韵”的产生是需要一定条件的。

3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建文帝在艺术上敏锐的嗅觉让他发现了“韵”与诗文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而使“韵”成为中国古典文论中的一个重要的范畴。

B.袁枚认为,诗人之韵是诗人的艺术修养、品质、性格等在作品中的自然流露,所以具有很高艺术修养的诗人自然会写出艺术性很高的作品。

C.李膺、胡应麟和范温对“韵”都有自己的解读,但是他们的观点都是殊途同归,就是评论家常说的韵是古典诗歌的最高审美境界和追求。

D.作者认为,“韵”的内涵非常丰富,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独特的美学特征,当代的学人应当在继承的基础上,赋予“韵”新的时代精神。

(四)阅读下文,回答37~40题。

在河之洲

文/ 陈忠实

汽车驶出古城西安东门,即将踏访2000多年前那位“窈窕淑女”曾经生活和恋爱的“在河之洲”了。确切地说,早在几天之前朋友相约的时候,我的心里就踊跃着期待着,去看那块神秘莫测的“在河之洲”。

我是少年时期在初中语文课本上,初读那首被称做中国第一首爱情诗歌的。一诵我便成记了,也就终生难忘了。“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在河之洲,在哪条河边的哪一块芳草地上,曾经出现过一位窈窕淑女,而且演绎出千古诵唱不衰的美丽的爱情诗篇?神秘而又圣洁的“在河之洲”,就在我的心底潜存下来。朋友约我的时候,确凿而又具体地告诉我,在河之洲,就是渭北高原合阳县的洽川,这是大学问家朱熹老先生论证勘定的。洽水在合阳县投入黄河,这一片黄河道里的滩地古称洽川,就是千百年来让初恋男女梦幻情迷的“在河之洲”。我现在就奔着那方神秘而又圣洁的芳草地来了。

远远便瞅见了黄河。黄河冲出禹门,又冲出晋陕大峡谷,到这里才放松了,温柔了。它抖落下沉重的泥沙,孕育出渭北高原这方丰饶秀美的河洲。这是令人一瞅就感到心灵震颤的一方绿洲。坦坦荡荡铺展开的绿莹莹的芦苇,左望不见边际,右眺也不见边际,竟有3万多亩,那一派芦苇的青葱的绿色所蕴聚的气象,在人初见的一瞬便感到巨大的摇撼和震颤。我站在坡坎上,久久说不出一句话来,那方自少年时代就潜存心底的“在河之洲”,完全不及现实的洽川之壮美。

芦苇正长到和我一般高,齐刷刷,绿莹莹,宽宽的叶子上绣积着一层茸茸白毛,纯净到纤尘不染。我漫步在芦苇荡里青草铺垫的小道上,似可感到正值青春期的芦苇的呼吸。我自然想到那位身姿窈窕的淑女,也许在麦田里锄草,在桑树上采摘桑叶,在芦苇丛里聆听鸟鸣,高原的地脉和洽川芦荡的气韵,孕育出窈窕壮健的身姿和洒脱清爽的质地,才会让那个万众景仰的周文王一见钟

情,倾心求爱。一个君王向一个锄地割麦采桑养蚕的民间女子求爱,就在这莽莽苍苍郁郁葱葱的芦苇荡里,留下《诗经》开篇的爱情诗篇,萦绕在这个民族每一个子孙的情感之湖里,滋润了2000余年,成了一种永恒。

雨下起来了,芦苇荡里腾起排山倒海般雨打苇叶的啸声,一波一波撞击人的胸膛。走到芦苇荡里一处开阔地时,看到一幅奇景,好大的一个水塘里,竟然有几十个人在戏水,男人女人,年轻人居多,也有头发稀落皮肉松弛的上了年岁的人。那些人只穿泳衣在水塘里戏闹着,似乎不可思议。这是一个温泉,名处女泉,大约从文王向民间淑女求爱之前就涌流到今天。洽川人得了这一塘好水,冬夏都可以尽情洗浴了,且自古形成一个风俗,女子出嫁前夜,必定到处女泉净身,真是如诗如画。洽川这种温泉自地下冒涌出来,冲起沙粒,对浴者的皮肤冲击搓磨,比现代浴室超豪华设施美妙得远了。在洽川,这样的泉有很多,细如蚁穴,大如车轮。

这肯定是我见过的最绝妙的温泉了,也肯定是我观赏到的最壮观最气派的芦苇荡了。我在孙犁的小说散文里领略过荷花淀和芦苇荡的诗意美,前不久从媒体上看到有干涸的危机,不免扼腕。无须特意强调,谁都知道其对于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功能。

我便庆幸,在黄河滩的洽川,芦苇在蓬勃着,温泉在涌着冒着,现代淑女和现代君子,在这一方芳草地上,演绎着风流。

(选自《陈忠实散文精选集》)

37.下列对这篇散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对“在河之洲”的踊跃期待,并想去看看它,这是少年时期就已潜藏在“我”内心深处的秘密。

B.“在河之洲”的确切地点经过朱熹的考证是在洽水流经的合阳县,那里的一块滩地古称洽川。

C.现实中“在河之洲”的壮美,是在于芦苇的不见边际,芦苇的坦坦荡荡,芦苇蕴聚的青葱气象。

D.由“处女泉”的名称可知,里面沐浴的应该是年轻的女子。可竟然也有男人,文章不免有虚构之嫌。

E.文章第六段运用对比手法,抒发了作者对“在河之洲”的讴歌和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强烈的环保意识。

38.作者在第四段里描写了绿莹莹的芦苇、锄草采桑的女子和周文王的求爱等,作者采用的写作手法有哪些?

39.文章第二段叙述作者少年时期在初中语文课本上读到《诗经》第一首诗《关雎》时的思想情感,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

40.文章最后三段是写芦苇荡里的温泉,有人认为这部分内容与文章题目“在河之洲”没有关联,是赘余之笔。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五)阅读下文,回答41~44题。

材料一:

图一各阶段学生近视比例图二大多数学生看书时间图三近视的原因

材料二:

解释近视眼的发病机理,国外有多种学说:一是眼外肌压迫学说,认为读书两眼需集合,集合时两眼的内直肌收缩压迫眼球,久而久之将眼球压长了;二是眼内压力与巩膜软化学说,认为眼看近时需要调节,调节会直接引起眼压增高,长期调节会引起眼的代谢发生改变,导致巩膜变软变薄,在眼内压同时增高的情况下使眼球变长;三是地心引力学说,认为学生看书是向下看,上有视神经牵拉,下有重力的作用,久而久之将眼球拉长了。

我们模仿学生的用眼情况,使幼小动物主动看近不能看远,结果长大就成了近视眼。对学生近视眼形成的机理,我们认为国外的学说共同的缺点是把眼看成了非生物体,像一团泥一样,这边一压它向那边凸出,拿起来它向下垂。而我们认为生物器官的变形都是生理需要,眼球变长也是生理需要。因人眼好似照相机属凸透镜成像,与物距成反比,看远时物距大,眼内像距小,成像恰好在正常眼的视网膜上,因而看清;看近时物距小,像距大,需要经过调节(因人眼像个自动调节的照相机)使成像恰好也能在视网膜上。正常眼无论看远还是看近都清楚,其中看远是自然看清的,看近是通过调节看清的。学生看书学习,眼睛长时间看近,需调节用眼的时间较长,而调节的本质是功能代偿,长期的功能代偿可激发眼球的结构代偿,即眼球后极向后拉长,长此下去,看近时不用调节就看清楚了,但看远却不清楚了,也就是说近视了。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材料三:

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以及长时间近距离用眼,青少年中近视的发病率持续走高。

眼部理疗、视力训练仪、保护视力眼贴、渐近多焦点眼镜……目前市面上宣传控制近视的产品五花八门,但大多数都没有被临床所证实。

虽然大部分方法被证实无效,但目前依然有方法被医学界证实且国际公认有效。

以前的户外运动强调让孩子多看远,少看远,放松肌肉。然而最新研究表明,阳光照射会促使眼部多巴胺分泌,这种物质可以抑制近视的发展。因此,相对于户外运动,沐浴在阳光下2小时以上,对于预防和抑制近视更为重要。

根据国外多年临床研究发现,长期使用低浓度阿托品眼液,可以有效阻止

近视发展。但该药具有扩大瞳孔、调节麻痹作用,有极少数儿童会出现看近模糊、眼红等副作用。

角膜塑形镜是一种特殊的隐形眼镜,可以让青少年在睡梦中控制近视度数增长的方法。只需晚上佩戴角膜塑形镜,次日早上取下,每天配戴8小时,白天不用戴眼镜就可以满足用眼需要,而且可以减缓近视发展。角膜塑形术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非手术治疗近视、控制近视加深的有效的手段,适用于近视600度以下,散光100度以下近视患者。但是配戴时也一定要注意护理卫生,和普通隐形眼镜一样,一旦出现眼部不适要立刻停戴并及时就诊。

(选自《扬子晚报》2017年8月14日)

4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学生近视比例最多的两个阶段近视产生的主要原因。

42.请你为材料二拟写恰当的标题。

43.根据材料一,概括被医学界证实且国际公认控制近视度数加深的有效方法。

44.下列对三则材料的概括和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

A.看书时间2—3小时的学生占比最多,因为大多数学生没有大块的看书时间。

B.眼内压力与巩膜软化学说认为,眼看近时需要调节,调解会间接引起眼压增高,长期调节会引起眼的代谢发生改变,导致巩膜变软变薄,在眼内压同时增高的情况下使眼球变长。

C.学生看书学习,眼睛长时间看近,需调节用眼的时间较长,而长期的功能代偿可使眼球后极向后拉长,长此以往就近视了。

D.让孩子多看远,少看近,放松肌肉的户外运动对于预防和抑制近视更为重要。

五、运智巧解

45.逻辑推理题。

李明被杀,A、B、C是嫌疑犯,其中一个是凶手,一个是帮凶。以下是警察做的笔录:

A:“B不是帮凶”。

B:“A不是凶手”。

C:“A是凶手”。

每个人都不能叙述关于自己的,其中无

辜者说的是真话,其余说的都是假话。你能

帮警察推断出谁是凶手吗?

46.下图是由四个汉字组成的一则成语,你

能看出来吗?

47.谜语。

(1)霜雪初临枝头上,林前镀金水冷清。(打一词牌名)

(2)碧空万里彩云飘。(打一《红楼梦》人物名)

48.有一年秋天,郭沫若到南海普陀山游览,在梵音洞口拾得一个笔记本。打开

一看,扉页上写了一副非常伤感的对联:“年年失望年年望,处处难寻处处寻”;横批是“春在哪里”。再翻一页,是写于当天的一首绝命诗。郭老看后,心急火燎,马上让秘书寻找笔记本的主人,从字迹上看,可能是个少女。秘书和随行的几个人费了好大的劲才找到了这个少女,是一位面色忧郁的姑娘。她叫李真真,因三次考大学落榜,加上恋爱受挫,于是决心“魂归普陀”了。郭老耐心开导她,对她说:“这副对联表明你有一定文化水平,不过下联和横批太消沉了,这不好,我替你改一改,你看如何?”

你知道郭老是怎么改的么?

六、构思表达

49.月亮充满了浪漫神奇的色彩,历代文人墨客都爱寄情月亮。请你以“月”为主题,写一首诗或一段描写性的文字,不超过200字。(诗歌不超过十五行)5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王安石说:“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也有人说,人生的精彩无处不在,只要你用心去发现。

对此,你有什么想法?请结合材料,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答案

20.填入划横线处最恰当的一句是:( C )

A.写作是一种意味深长的印记

B.作品传达的是作者独有的情感体验

C.没有一部作品不在描绘着“作者形象”

D.每一篇散文都是人文情怀与精神价值的融合

23.知耻知羞,负荆请罪见高风。

24.(1)小红帽(2)匹诺曹

25.连线。

吴趼人《老残游记》黄道台

李宝嘉《孽海花》九死一生

刘鹗《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玙姑

曾朴《官场现形记》金沟(黄龙子)

26.①(A.错落有致)②(B. 羞涩)③(C. 晶莹剔透)④(A. 码)

⑤(C.无影无踪)⑥(A. 收拢)⑦(B.饱含)⑧(A. 活跃)

⑨(B.天衣无缝)⑩(A.诠释)

译文

此次离别不知你们心绪何如,停住马饮酒询问被贬的去处。

巫峡猿猴悲啼令人伤心流泪,衡阳的归雁会为我捎来回书。

秋日青枫江上孤帆远远飘去,白帝城边黄叶飘零古木稀疏。

圣明朝代如今定会多施雨露,暂时分手希望你们不要踌躇。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同时也是一首边塞诗,同时送别两人,且两人均为遭贬而迁。首联“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诗人首先抓住二人都是遭贬,都有满腹愁怨,而眼下又即将分别这一共同点,以深表关切的问句开始,表达了对李、王二少府遭受贬谪的同情,以及对分别的惋惜。“嗟”是叹息之声,置于句首,贬谪分别时的痛苦已不言而喻。“此别”、“谪居”四字,又将题中的“送”和“贬”点出,轻灵自然,不着痕迹。作者在送别之地停下马来,与李、王二少府饮酒饯别,“意何如”、“问谪居”,反复致意,其殷切珍重之情,显而易见,一开篇就以强烈的感情,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无怪乎方东树在《昭昧詹言》中说:“常侍(即高适)每工于发端。”中间两联针对李、王二少府的现实处境,

从二人不同的贬谪之地分别着笔,进一步表达对他们的关心和安慰。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上句写李少府贬峡中。当时,这里路途遥远,四野荒凉,《巴东三峡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诗人设想李少府来到峡中,在这荒远之地听到凄厉的猿啼,不禁流下感伤的眼泪。下句写王少府贬长沙。衡阳在长沙南面,衡山有回雁峰,传说北雁南飞至此不过,遇春而回。归雁传书是借用苏武雁足系书故事,但长沙路途遥远,归雁也不能传递几封信。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上句想象长沙的自然风光。青枫江指浏水,在长沙与湘江汇合。这句写李少府到了长沙,在秋高气爽的季节,望着那明净高远、略无纤尘的蓝天,自然会洗尽烦恼。下句想象夔州(即今四川奉节县)的名胜古迹。白帝城为西汉公孙述所筑,在夔州,当三峡之口。这句写王少府到了峡中,可以去古木参天、枝叶扶疏的白帝城凭吊古迹,以求慰藉。

这四句情景相融,结合得自然巧妙,读来自有一种苍凉中饱含亲切的情味。所写之境,从巫峡到衡阳,从青枫浦到白帝城,十分开阔,而分写二人,更显出作者的艺术匠心。

作者在两联中,一句写李、一句写王,然后一句写王、一句写李,错综交织,而井然不乱,并且采用了“互文”这种修辞手法中的对句互见的方法,在一联中上句隐含着下句,下句隐含着上句,“巫峡”一联上句写贬谪荒远的凄凉,下句说要多通音信,表面看是对李、王分开讲的,实际上是对两人共同而言。同样,“青枫江”一联上句说流连光景,下句说寻访古迹,实际也是对二人共同讲的。这样,在精炼的字句中,包含了丰富的内容,既照顾到了二人不同的地点,又表达了对双方一致的情意,诗人巧妙的处理,使写分送二人的困难迎刃而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最后一联:“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诗针对李、王二少府远贬的愁怨和惜别的忧伤,进行了语重心长的劝慰,对前景作了乐观的展望。圣代雨露,是古代文人诗中的惯用之语,这里用来和贬谪相连,也还深藏着婉曲的微讽之意。重点是在后一句“暂时分手莫踌躇”,意思是说:这次外贬,分别只是暂时的,你们不要犹豫不前,将来定有重归之日。全诗在这里结束,不仅与首联照应,而且给读者留下无尽的遐思。

叶燮在《原诗》中,曾经指责此诗中间两联连用四个地名太多。其实,高适此诗情真意挚而又气势健拔,虽然连用了四个地名,但对诗意并无影响,反而使意境显得更为开阔。

【译文】

名与实的关系,好比形与影的关系。德艺周厚,那名就一定好;容貌美丽,那影就一定美。如今不修身而想在世上传好的名,就好比容貌很丑而要求镜子里现出美的影了。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忘名,就是体道合德,享受鬼神的福祜,而不是用来求名的;立名,就是修身慎行,生怕荣誉会被湮没,而不是为了让名的;窃名,就是外朴内奸,谋求浮华的虚名,而不是真能得到名的。

我见到世上的人,清名播扬但金钱暗入,信誉昭著但许诺有亏,真不知是不是

后面的矛戟,在捣毁前面的盾牌啊!虑子贱说过:“在这件事上做得真诚,就给另件事树立了榜样。”人的虚或实,真或伪固然在於心,但没有不在行动上表现出来的,只是观察得不仔细罢了。一旦观察得真切,那种巧於作伪就还不如拙而诚实,接著招来的羞辱也够大的。伯石的推让卿位,王莽的辞谢政权,在当时自以为既巧又密,可是被后人记载下来,留传万世,就叫人看了毛竖骨寒了。近来有个大贵人,以孝著称,先后居丧。哀痛毁伤过度,这也是以显得高於一般人了;可他在草荐土块之中,还用有大毒的巴豆来涂脸,有意使脸上成疮,来显出他哭泣得多么厉害,但这种做作不能蒙过身旁童仆的眼睛,反而使外边人说他丧中的居处饮食都在伪装。由於有一件事情伪装出现假,而毁掉了百件事情的真,这就是贪名不足的结果啊!

有一个士族,读的书不过二三百卷,天资笨拙,可家世殷实富裕,他向来矜持,多用牛酒珍宝玩好来结交那些名士。名士中对牛酒珍宝玩好感兴趣的,一个个接著吹捧他,使朝廷也以为他有文采才华,曾经派他出境聘问。齐东莱三韩晋明深爱文学,对他的作品发生怀疑,怀疑大多数的情况,不是他本人所命意构思的,於是就设宴敍谈,当面讨论测试。当时整天欢乐和谐,诗人满座,属音赋韵,提笔作诗,这个士族轻率问就写成,可全然没有向来的风格韵味,好在客人们各自在沉思吟味,没有发觉。韩晋明宴会后叹息道:“果真像我们所估量的那样。”

修改子弟的文章,来抬高声价,是一大坏事。一则不能经常如此,终究要透露出真情来;二则正在学习的子弟有了依赖,更加不肯专心努力。

邺下有个少年,出任襄国县令,能勤勉,公事经手,常加抚恤,来谋求声誉。每派遣兵差,都要握手相送,有时还拿出梨枣糕饼,人人赠别,说:“上边有命令要麻烦你们,我感情上实在不忍,路上饥渴,送这些以表思念。”民众对他称赞,不是口说所能说得完的。到迁任泗州别驾官时,这种费用一天天增多,不可能经常办到。可见一有虚假,就到处难以相继,原先的功绩也随之而毁失。

46.面目全非

47.雨霖铃

晴雯

48.郭改道:“年年失望年年望,事事难成事事成”;横批:“春在心中”。姑娘听了感佩不已。心想眼前这位长者一定是位有学问的首长。他把自己的心事都倾吐出来。郭老听了,挥笔写一联云:“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下署“蒲松龄落第自勉联”。李真真仔细阅读,好像见到了楚霸王破釜沉舟大破秦军的壮烈场面;又好像看见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灭吴雪耻的一幕;还想到蒲松龄落第后意志不消沉而发奋创作了不朽杰作《聊斋志异》……这副对联不正是“事事难成事事成”的最好注脚吗?姑娘请郭老为这副对联签上名。待郭老写上“郭沫若,六二年秋”几个字后,姑娘才惊喜地知道眼前这位首长就是大文豪郭沫若啊!她激动地表示

要永记教诲,在人生道路上奋勇前进,李真真还大着胆子写了一首诗作谢郭老云:梵音洞前几彷徨,此身已欲付汪洋,妙笔竟藏回春力,感谢恩师救迷航。

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全国一卷(含答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主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遇到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面授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也设计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因此,气候正义的内涵是: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页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 (摘编自明德《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提出了气候正义。 B.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实际上就是限制排放的问题。 C.气候正义中的义务问题,是指我们对后代负有义务,而且要为后代设定义务。 D.已有的科学认识和对利益分配的认识都会影响我们对气候正义内涵的理解。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从两个维度审视气候正义,并较为深入地阐述了后一维度的两个方面。

2018高考作文满分范文全国卷一_2017年全国卷1高考作文范文

2018高考作文满分范文全国卷一 _2017年全国卷1高考作文范文 【--高考祝福语】 今年的第一次高考考生已经结束了,下面是整理的2017年全国卷1高考作文范文,欢迎阅读。 全国卷Ⅰ(适用地区:广东、福建、湖南、湖北、河南、河北、江西、山西、安徽)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

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范文:一带一路 "中国的高瞻远瞩,世界人民的期盼和福音"为沿线地区发展带来历史性机遇"有利于我们实现共同繁荣„„沿线国家纷纷点赞,有坚定支持,也有美好瞻望。 这是一条开放合作之路 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大趋势,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一带一路提出以来,已得到来自60多个沿线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积极回应。无论是"一带一路建设,还是亚投行筹建,中国的态度一直都是开放的,不仅欢迎沿线国家和亚洲国家积极参与,也张开臂膀欢迎五大洲朋友共襄盛举。"一带一路将构筑我国新一轮

对外开放的"一体两翼,在提升"向东开放水平的同时,加快"向西开放步伐,助推内陆沿边地区由对外开放的边缘迈向前沿,进而形成海陆统筹、东西互济、面向全球的开放新格局。 这是一条和谐包容之路 古代丝绸之路是国与国、人与人交往的结晶,从中国丝绸、茶叶、瓷器和四大发明,到西域香料、珠宝、医药、汗血马,它们连通的不只是商品贸易,更是东西方两大文明。"一带一路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友好合作精神,广泛开展文化交流、学术往来、人才互通、媒体合作、青年和妇女交往、志愿者服务等,为深化双多边合作夯实民意基础。中国每年向沿线国家提供1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沿线国家间互办文化年、艺术节、电影节、电视周和图书展等活动,合作开展广播影视精品创作及翻译,联合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共同开展世界遗产的联合保护„„"一带一路超越国度,跨越时空,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求同存异、兼容并蓄、和平共处、共生共荣。

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全国卷3

绝密★启用前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3) 语文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郭城镇,虽然面貌焕 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 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是“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 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记忆,如日常生活 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 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乡村物质文化记 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哲学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 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在城镇化过程中留住他们,才能留住乡愁。 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至于哪些乡村基因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 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在 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 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呵护乡村记忆, 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 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 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对于乡村中的集体记忆场所,如村

2017年高考全国卷作文题解析

2017年高考全国卷作文题解析 2017年高考全国卷作文题解析 (课件) 幻灯片1 2017高考语文全国卷二 题目: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3、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4、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5、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鲁迅 6、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幻灯片2 作文要求,也是提示和得分方向。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幻灯片3 名句解析: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出自《周易》的《象传》。即解释卦象的文字。 普遍意义上认为,是让君子学习天的运行刚健,永不停息,其实就是主动与积极的面对人生。此句解释纷争很多,流传甚广,很多人知道加上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就是清华的校训。但从乾卦原意出发,说的就是遵从天的运行规律,刚健不息的人生态度。 幻灯片4 名句解析: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出自杜诗名作《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第二句比较有名,将思乡之情和月亮的亮度结合到一起,用主观感受代替客观标准,意思本身讲的就是思乡忆弟之情,但考虑到这里面点明了白露这个时令,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要考虑到里面蕴含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信息。 幻灯片5 名句解析: 3、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选自《鹧鸪天·桂花》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过: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易安语也,其词品亦似之。 就是说这两句说桂花不须那些艳色,自有其风骨香魂,就是花中一流,这话不仅说了花品,也说了李清照的词品,还有人品。不以其颜色秀丽取胜的信心,这份清香和品格。

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全国卷1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主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遇到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免受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也涉及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因此,气候正义的内涵是: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也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

2017年全国卷1高考作文范文

2017年全国卷1高考作文范文 导读:今年的第一次高考考生已经结束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17年全国卷1高考作文范文,欢迎阅读。全国卷Ⅰ(适用地区:广东、福建、湖南、湖北、河南、河北、江西、山西、安徽)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范文:一带一路“中国的高瞻远瞩,世界人民的期盼和福音”“为沿线地区发展带来历史性机遇”“有利于我们实现共同繁荣”……沿线国家纷纷点赞,有坚定支持,也有美好瞻望。 这是一条开放合作之路 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大趋势,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一带一路”提出以来,已得到来自60多个沿线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积极回应。无论是“一带一路”建设,还是亚投行筹建,中国的态度一直都是开放的,不仅欢迎沿线国家和亚洲国家积极参与,也张开臂膀欢迎五大洲朋友共襄盛举。“一带一路”将构筑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一体两翼”,在提升“向东”开放水平的同时,加快“向西”开放步伐,助推内陆沿边地区由对外开放的边缘迈向前沿,进而形成海陆统筹、东西互济、面向全球的开放新格局。 这是一条和谐包容之路

古代丝绸之路是国与国、人与人交往的结晶,从中国丝绸、茶叶、瓷器和四大发明,到西域香料、珠宝、医药、汗血马,它们连通的不只是商品贸易,更是东西方两大文明。“一带一路”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友好合作精神,广泛开展文化交流、学术往来、人才互通、媒体合作、青年和妇女交往、志愿者服务等,为深化双多边合作夯实民意基础。中国每年向沿线国家提供1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沿线国家间互办文化年、艺术节、电影节、电视周和图书展等活动,合作开展广播影视精品创作及翻译,联合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共同开展世界遗产的联合保护……“一带一路”超越国度,跨越时空,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求同存异、兼容并蓄、和平共处、共生共荣。 这是一条互利共赢之路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禀赋各异,发展水平不一,比较优势各有差异,互补性很强。未来5年,中国将进口超过10万亿美元商品,对外直接投资将超过5000亿美元,出境游客将超过5亿人次。建设“一带一路”有利于中国与沿线国家进一步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创造新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促进区域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 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把经济的互补性转化为发展的推动力,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叠加效应,形成互补互利互惠的良好局面。 “一带一路”是一项涉及面广、跨越时间长、建设任务重的宏大系统工程。“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契机,中国将与沿线国家携手同行,平等协商,兼顾各方利益,反映各方诉求,共促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大开放、大交流、大融合。随着共建“一带一路”逐步推进,将给沿线各国人民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2017年上海卷语文高考试题

2017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应用(10分) 1.填空题(5分) (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王羲之《兰亭集序》) (2)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选自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 (3)柳永《雨霖铃》中,“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两句,直抒胸臆,感情深厚;陆游《书愤》中,也有直抒胸臆的一联是:“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2.按要求选择。(5分) (1)小明做事马虎,他想写一句话来警醒自己,以下句子合适的一项是(C)(2分)。 A.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B.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C. 患生于所忽,祸起于细微。 D.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2)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3分) 吴人的祖先很会唱歌,这是人所共知的。,而且被民间文艺工作者收集保存。可是吴地的舞蹈呢?我们祖先的那种伴有呜呜歌声的舞蹈哪里去了呢? A. 吴歌、白茅山歌从古到今都有人会唱。 B. 吴歌、白茅山歌有人从古到今都会唱。 C. 有人从古到今都会唱吴歌、白茅山歌。 D. 从古到今有人都会唱吴歌、白茅山歌。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3-7题(16分) 常识与理论 ①依据我们的常识,桌面是光滑的,物理学的理论却告诉我们,桌子是由原子组成。原子之间有间隙,桌面其实坑坑洼洼。很多人疑惑:理论和常识冤家碰头时,我们是该相信理论还是该坚守常识? ②其实,理论和常识很难笼统地拿来比较。因为平时说的“常识”一词,所称的内容十分繁杂。鲸鱼是一种鱼,这份常识保存在“鲸鱼”这个词里,但鲸鱼是哺乳动物,这也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识。太阳东升西落是常识,而地球围着太阳转也是常识。为了区分,我们把“鲸鱼是哺乳动物”“地球围着太阳转”这一类常识称做“科学常识”。本文要讨论的常识,是指来自日常经验的常识而非科学常识。“常识”这个词也不能指称错误的东西,错误与否不以科学为标准,而以日常经验为标准,一旦发现某些原本相信的东西不符合日常经验,我们也就不再称之为“常识”。 ③常识是由正常的情况培养起来的。我们看到水往低处流,火焰向上窜,那就是水往低处流,火焰向上窜。常识并非没有道理。金星、牛郎星都是星星,而太阳、月亮不是,其中的道理是明显的。鲸鱼和鲨鱼是一类而不与老虎同类,道理也是明显的。常识通常是以事实的方式给予我们的,我们接受这些事实,同时就逐渐明白了其中包含的道理。当出现反常情况时,我们会寻求将反常转化为正常。这就是常识解释。爹妈个子大,子女也大,这是正常情况。爹妈个子大,孩子怎么这么矮?小时候没吃的,营养不够,这也是正常情况。 ④常识解释并不总是奏效。出现月食是月亮被天狗咬了,就像月饼被咬一口就会却一块,这当然是常情。但天狗是为月食特设的:不咬月亮的时候它在干什么?为什么每次咬了月亮还必定吐出来?至于细致、系统观测到的现象,仪器观察和实验产生的结果,常识不知道这些事,当然更谈不上由这些事形成什么道理。理论家知道这些事情,而且特别关注这些事情,恰恰是因为常识不能为它提供良好的解释。异常的事情特别能显示理论的解释力。 ⑤理论的解释不是凭空而来。理论靠什么提供解释?靠讲道理。从何处讲道理?从常识。除了包含在常识里的道理,还能从哪里找到道理?还有什么我们能够理解的道理?理论家在成为理论家之前先得是个普通人,是个常人。爱因斯坦说的“科学整体无非是日常思考的精致化”,也是在这个方向上说的。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1【附解析】

语文试题 第1页(共18页) 语文试题 第2页(共10页) 绝密★启用前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 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小题3分,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主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遏制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免受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 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也涉及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因此,气候正义的内涵是: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也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 (摘编自曹明德《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提出了气候正义。 B .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实际上就是限制排放的问题。 C .气候正义中的义务问题,是指我们对后代负有义务,而且要为后代设定义务。 D .已有的科学认识和对利益分配的认识都会影响我们对气候正义内涵的理解。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从两个维度审视气候正义,并较为深入地阐述了后一维度的两个方面。 B .文章以气候容量有限为立论前提,并由此指向了气候方面的社会正义问题。 C .文章在论证中以大量篇幅阐述代际公平,彰显了立足未来的气候正义立场。 D .对于气候正义,文章先交代背景,接着逐层分析,最后梳理出了它的内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如果气候容量无限,就不必对气候变化进行伦理审视、讨论气候的正义问题。 B .如果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的长期目标能落实,那么后代需求就可以得到保证。 C .只有每个人都控制“碳足迹”从而实现了代际共享,才能避免“生态赤字”。 D .气候容量的公平享有是很复杂的问题,气候正义只是理解该问题的一种视角。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天 嚣 赵长天 风,像浪一样,梗着头向钢架房冲撞。钢架房,便发疟疾般地一阵阵战栗、摇晃,像是随时都要散架。 渴!难忍难挨的渴,使人的思想退化得十分简单、十分原始。欲望,分解成最简单的元素:水!只要有一杯水,哪怕半杯,不,一口也好哇! 空气失去了气体的性质,像液体,厚重而凝滞。粉尘,被风化成的极细小的砂粒,从昏天黑地的旷野钻入小屋,在人的五脏六腑间自由巡游。它无情地和人体争夺着仅有的一点水分。 他躺着,喉头有梗阻感,他怀疑粉尘已经在食道结成硬块,会不会引起别的疾病,比如矽肺?但他懒得想下去。疾病的威胁,似乎已退得十分遥远。 毕业学校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考生号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 --------------------此--------------------卷 --------------------上--------------------答 --------------------题 --------------------无--------------------效 ------------

2017年高考全国卷1满分作文

2017年高考全国卷1满分作文 丝路驼铃,驶向和平 漠北之雪带来朔方的问候,江南的风吹来南方的祝福,这是我站立的黄土,这是我自信的中国。此刻,这个高速发展加速快进的中国,在驼铃的轻响中,在高铁的轰鸣中,载着无数国人的荣光和梦想,驶向和平远方。依我所认识的中国,让我为她赋上21世纪的关键词——一带一路、高铁奔驰! 这是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英国“脱欧”昭示着全球旧秩序的岌岌可危,特朗普的新政则拉开了新时代不确定性的帷幕。而就在此时,远古的丝绸之路上再次响起清脆的驼铃。中国携手沿线伙伴,为干旱的大漠汇入一缕缕甘泉,各国积水成渊,汇聚成一条和平与发展之河,为热浪侵蚀的沙漠送去清凉。一带一路,是中国21世纪战略中的重要一步,我们背负着“复兴中华”这一沉重却坚定的理想,在国家棋局上走出“新丝路”这至关重要的一子,这体现了中国作为有责任有担当大国的和平崛起,更是对“永不扩张”诺言的庄严履行。一带一路,惠及的不仅仅是中国,更多发展中国家从中获益。发展本国。兼顾他国,这是我所认识的中国。 一带一路是中国战略,而高铁则是承载一带一路计划的载体。中国高铁,是“中国创造”技术“走出去”的世界名片。极高的速度、可靠的安全性、尖端的高新技术,都彰显了中国不再受困于“国际流水线”的决心,以及为国攀登“微笑曲线”上游的斗志。一带一路的基本办法是通过扶持周边及沿线国家,大力兴办基础设施来促进各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而高铁正是兴办基础设施的不二之选!于是,一条条钢铁巨龙在非洲、亚洲的版图中飞驰,在新丝路上行驶……这一条条高铁,带动的不仅是各国经济的飞跃,更是各国文化的交流、政治的互信。一支支铁轨,让远在天边的人们握手拥抱,一个个“子弹头”列车,划过黎明的曙光,为沿线的人们带来新的机遇。新丝路上飞驰的高铁、华夏版图内交错的高铁,是我所认识的中国。 我所认识的中国,是拥有千年文明的华夏古国,而这个古老的国家,正躬逢着属于她的大时代。这是她艰难转型的困难时期,却也是她高速发展的飞跃时期。我所认识的中国,由每一个国民个体所构成,我们为高铁经过的每一段路程而骄傲,为新丝路上每一次中国担当而倍感荣光。这是自信的中国,这是我所认识的中国。 和平高铁,驶向发展未来;丝路驼铃,摇响自信中国。 开放共享成就大美中国 过去,提起中国,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长城、京剧、功夫和大熊猫……仿佛泱泱中国只和传统与继承有关,而无关乎创新与发展。放眼今日中国,“海斗号”无人潜水器成功下潜至万米,纯正中国基因“非洲天路”通车,共享经济乘着时代的快车向未来飞速前进,微信支付宝强势登陆美国。如今的中国,于坚守中嬗变,于传承中突破。中国,正以开放共享之姿,拥抱世界。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遥想丝路神奇,今朝砥砺前行。 丝绸之路,唯美的名字背后承载了一部辉煌的世界文明交流史。2100多年前,中国的张骞率先走出了一条连接亚欧的丝绸之路;21世纪的今天,依然是由中国发起倡议,“一带一路”伴随着时代发展的强音,进而转化为国际共识。今日的中国,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也在积极思索,“一带一路”无疑是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强势回归。 “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秉承平等交融,实现开放共赢。 中国的对外关系准则是无论国家大小、贫富,一律平等相待。柬埔寨国王西哈努克在谱写的《怀念中国》歌曲中唱到:“您是一个大国,毫无自私傲慢,待人谦虚有礼,不论大小,平等相待……”中国,以平等的态度与世界各国友好交融,以开放的姿态与兄弟联邦实现共赢。当前世界依然处处存在竞争,但是这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1卷(修正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主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遇到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面授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也设计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因此,气候正义的内涵是: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页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 (摘编自明德《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提出了气候正义。 B.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实际上就是限制排放的问题。 C.气候正义中的义务问题,是指我们对后代负有义务,而且要为后代设定义务。 D.已有的科学认识和对利益分配的认识都会影响我们对气候正义内涵的理解。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一卷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主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遇到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面授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也设计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因此,气候正义的内涵是: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页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 (摘编自明德《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提出了气候正义。 B.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实际上就是限制排放的问题。 C.气候正义中的义务问题,是指我们对后代负有义务,而且要为后代设定义务。 D.已有的科学认识和对利益分配的认识都会影响我们对气候正义内涵的理解。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从两个维度审视气候正义,并较为深入地阐述了后一维度的两个方面。

2017年全国一卷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7年高考全国1卷语文试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正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遏制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

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免受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也涉及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因此,气候正义的内涵是: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地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也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 (摘编自曹明德《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提出了气候正义。 B.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实际上就是限制排放的问题。 C.气候正义中的义务问题,是指我们对后代负有义务,而且要为后代设定义务。

2017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目汇总

2017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汇总 全国卷I:老外眼中的中国关键词 (适用地区: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安徽、福建)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 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邮寄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全国卷II:根据古诗句自拟文 (适用地区:甘肃、青海、西藏、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新疆、内蒙古、陕西、重庆、海南) 6个古诗句选2个或者3个,自行立意,确定文体,自拟题目。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3、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4、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5、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鲁迅) 6、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全国卷III:我与高考或我看高考(适用地区:四川广西贵州云南) 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周年,高考为国选材,推动了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40年来,高考激扬梦想,凝聚着几代青年的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饱含着无数家庭的泪珠汗水与笑语欢声,想当年,1977的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拐点。看今天,你正与全国千万考生一起奋战在2017的高考考场上。要求:请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且不少于800字。

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全国卷2

绝密★启用前 2017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2) 语文 本试卷共22 题,共150 分,共10 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I卷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 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大量 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因此,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瓷器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 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事实上,与明代中外文明的交流高峰密切相关,明代中国正是通过与海外交流而走向开放和进步的,青花瓷的两次外销高峰就反映了这一点。第一次在亚非掀起了中国风,第二次则兴起了欧美的中国风。可见,明代不仅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时期,也是中国传统社会的重要转型时期。正是中外文明的交融,成功推动了中国瓷器从单色走向多彩的转型,青花瓷以独特方式昭示了明代文化的演变过程,成为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走向多元的例证。

2017年高考全国Ⅲ卷语文试题和答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Ⅲ卷) 语文 1.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过程中,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使“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的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在城镇化的过程中留住他们,才能留住乡愁。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的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 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对于乡村中的集体记忆场所,如村落的祠堂、乡村的入口、议事亭、祭祀场所等,不可因为城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