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最新三年级奥数等差数列求和教学设计

最新三年级奥数等差数列求和教学设计

最新三年级奥数等差数列求和教学设计
最新三年级奥数等差数列求和教学设计

《等差数列求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初步建立配对求和的逻辑推理,简便计算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3、学习本课知识有助于养成全面地,由浅入深、由简到繁观察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

用配对求和的简便方法解决问题,推导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

【教学难点】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老师:同学们,如果,我说的是如果。你们第一次来上课老师奖励你们没人一块钱,第二次奖励两块,第三次奖励三块,……请问,到第10次课后,你们每人得到了多少钱?

(学生在草稿纸上计算,老师板书;1+2+3+4+5+6+7+8+9+10)

老师:你们有什么简便的方法计算出这个式子的结果吗?

学生:凑十法!

老师:怎么凑?

学生:1+9,2+8,3+7,4+6。

老师:很好,凑十法也能够很快算出结果。不过,凑十法也有缺陷,你们看,用凑十法最后还剩下走不到伴的数。大家想想,还有什么办法计算?

(学生思考,讨论。)

老师:请同学来回答。

学生:第一个数和最后一个数相加,第二个数和倒数第二个数相加……

老师:这位同学观察很仔细。1加上10等于11,2加上9等于11……这里面十个数刚好分为了5组,每组的和都是11.。所以我们也可以这样来计算这个式子的和。

(板书:

(小结:在这里,我们使用了一种简便的计算方法:配对求和。即先配对再求和。)

二、讲授新课

老师:如果,还是如果。老师爱心泛滥,继续奖励你们money。请问,第一百天后,你们每人得到多少钱呢?

(板书:例题一 1 + 2 + 3 + 4+…+ 98 + 99 + 100)

老师:这个式子又该怎样计算呢?就用刚才老师教的配对求和的方法。谁和谁配对呢?

学生:1和100,2和99,3和98……

(副板书:

老师:总共有多少对呢?

学生:50对。

老师:没错,一百个数,两个数一对,可以分为100除以2等于50对。所以在这道题中,我们也可以这样计算。

(板书:

老师:1+2+3+4+5+…+98+99+100。这是一个自然数列,它们有着这样的规律。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面一项的差都相等,这样的数列叫做等差数列。后项与前项的差叫该

数列的公差。我们把数列的第一项叫首项,最后一项叫末项。

等差数列的求和,我们可以根据刚才的计算的两个式子总结出一道公式。大家说是什么?学生:总和=(首项+末项)×项数÷2

板书:总和=(首项+末项)×项数÷2)

老师:使用这个公式要注意,首先要判断这个数列是不是等差数列。(怎么判段?)首项、末项和项数(项数怎么求?)下面我们看例题二。

(板书:例题2 2+5+8+11+14+17+20)

老师:这个式子能不能用公式进行求和?

学生:可以。

老师:好,请一个同学说一下他是怎么做的。

学生A:2加20的和乘以7除以2.结果等于77.

老师:非常好,现学现用。其他同学有什么问题吗。用些同学可能会有疑问,这里面只有七个数,不够分对啊,还剩下一个光棍呢?这个公式还能不能呢?大家说能不能?

学生:能!

老师:我们一起来验算一下。

(副板书:

老师:两次计算的结果一样吧!说明这个公式是正确的。

老师:这个公式看似很简单,只要一套数字就行了。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并没那么简单,请看例题三。

(学生读题:小红读一本长篇小说,第一天读了30页,从第二天起,每天读的页数都比前一天多4页,最后一天读了70页,刚好读完。问:这本小说共有多少页?)

老师:这道题求这本小说共有多少页。因为每天读“每天读的页数都比前一天多4页”,第

等差数列求和教案

等差数列求和 教学目标 1.掌握等差数列前项和的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1)了解等差数列前项和的定义,了解逆项相加的原理,理解等差数列前项和公式推导的过程,记忆公式的两种形式; (2)用方程思想认识等差数列前项和的公式,利用公式求;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与前项和的公式两套公式涉及五个字母,已知其中三个量求另两个值; (3)会利用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与前项和的公式研究的最值. 2.通过公式的推导和公式的运用,使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思维规律,初步形成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3.通过公式推导的过程教学,对学生进行思维灵活性与广阔性的训练,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 4.通过公式的推导过程,展现数学中的对称美;通过有关内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再一次感受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实用性,引导学生要善于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数学地解决问题. 教学建议 (1)知识结构 本节内容是等差数列前项和公式的推导和应用,首先通过具体的例子给出了求等差数列前项和的思路,而后导出了一般的公式,并加以应用;再与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组成方程组,共同运用,解决有关问题. (2)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是等差数列前项和公式的推导和应用,难点是公式推导的思路. 推导过程的展示体现了人类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即从特殊问题的解决中提炼一般方法,再试图运用这一方法解决一般情况,所以推导公式的过程中所蕴含的思想方法比公式本身更为重

要.等差数列前项和公式有两种形式,应根据条件选择适当的形式进行计算;另外反用公式、变用公式、前项和公式与通项公式的综合运用体现了方程(组)思想. 高斯算法表现了大数学家的智慧和巧思,对一般学生来说有很大难度,但大多数学生都听说过这个故事,所以难点在于一般等差数列求和的思路上. (3)教法建议 ①本节内容分为两课时,一节为公式推导及简单应用,一节侧重于通项公式与前项和公式综合运用. ②前项和公式的推导,建议由具体问题引入,使学生体会问题源于生活. ③强调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思考方法与研究方法. ④补充等差数列前项和的最大值、最小值问题. ⑤用梯形面积公式记忆等差数列前项和公式. 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公式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用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2.通过公式推导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思想方法,通过公式的运用体会方程的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公式的推导和应用,难点是获得推导公式的思路. 教学用具 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软件,电脑. 教学方法 讲授法.

(强烈推荐)等差数列求和公式题型的四个境界

学习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四个层次 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d n n na n a a S n n 2 ) 1(2)(11-+=+= ,是数列部分最重要公式之一,学习公式并灵活运用公式可分如下四个层次: 1.直接套用公式 从公式d n n na n a a n a a S m n m n n 2 ) 1(2)(2)(111-+=+=+= +-中,我们可以看到公式中出现了五个量,包括,,,,,1n n S n a d a 这些量中已知三个就可以求另外两个了.从基本量的观点认识公式、理解公式、掌握公式这是最低层次要求. 例1 设等差数列{}n a 的公差为d,如果它的前n 项和2 n S n -=,那么( ). (A)2,12-=-=d n a n (B)2,12=-=d n a n (C)2,12-=+=-d n a n (D)2,12=+-=d n a n 解法1 由于2n S n -=且1--=n n n S S a 知,,12)1(2 2+-=-+-=n n n a n ],1)1(2[121+---+-=-=-n n a a d n n ,2-=d 选(C). 解法2 ,2 ) 1(21n d n n na S n -=-+ =Θ对照系数易知,2-=d 此时由2 1)1(n n n na -=--知,11-=a 故,12+-=n a n 选(C). 例2 设n S 是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已知331S 与441S 的等比中项为551S ,331S 与44 1S 的等差中项为1,求等差数列{}n a 的通项n a . 解 设{}n a 的通项为,)1(1d n a a n -+=前n 项和为.2 ) 1(1d n n na S n -+= 由题意知?????=+=? 241 31)51(4131432543S S S S S , 即?????=?++?+?+=?+??+ 2)2344(41)2233(3 1)2455(251)2344(41)2233(31112111 d a d a d a d a d a 化简可得,2252053121?? ???=+=+d a d d a 解得???==101a d 或?????=- =45121a d 由此可知1=n a 或.5 12532)512)(1(4n n a n -=- -+= 经检验均适合题意,故所求等差数列的通项为1=n a 或.5 12 532n a n -= 2.逆向活用公式 在公式的学习中,不仅要从正向认识公式,而且要善于从反向分析弄清公式的本来面目.重视逆向地认识公式,逆向运用公式,无疑将大大地提高公式的解题功效,体现了思维的灵活性. 例3 设,N n ∈求证:.2 ) 3()1(32212)1(+<+++?+?<+n n n n n n Λ 证明 ,3212 ) 1(n n n ++++=+ΛΘ 又,211?<,322?< ,)1(,+

小学奥数五年级精讲选讲1 等差数列求和

选讲1 等差数列求和 一、知识要点 若干个数排成一列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称为一项。其中第一项称为首项,最后一项称为末项;数列中,项的个数称为项数。 从第二项开始,后项与其相邻的前项之差都相等的数列称为等差数列,后项与前项的差称为公差。 在这一章要用到两个非常重要的公式:“通项公式”和“项数公式”。 通项公式:第n项=首项+(项数-1)×公差 项数公式: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二、精讲精练 【例题1】有一个数列:4,10,16,22…,52.这个数列共有多少项? 练习1: 1.等差数列中,首项=1.末项=39,公差= 2.这个等差数列共有多少项?

2.有一个等差数列:2, 5,8,11…,101.这个等差数列共有多少项? 3.已知等差数列11, 16,21, 26,…,1001.这个等差数列共有多少项? 【例题2】有一等差数列:3, 7,11, 15,……,这个等差数列的第100项是多少? 练习2: 1.一等差数列,首项=3.公差= 2.项数=10,它的末项是多少?

2.求1.4,7,10……这个等差数列的第30项。 3.求等差数列2.6,10,14……的第100项。 【例题3】有这样一个数列:1, 2, 3, 4,…,99,100。请求出这个数列所有项的和。 练习3: 计算下面各题。 (1)1+2+3+…+49+50 (2)6+7+8+…+74+75

(3)100+99+98+…+61+60 【例题4】求等差数列2,4,6,…,48,50的和。 练习4:计算下面各题。 (1)2+6+10+14+18+22 (2)5+10+15+20+…+195+200 (3)9+18+27+36+…+261+270

四年级奥数等差数列求和一

*数学故事: 一位教师布置了一道很繁杂的计算题,要求学生把1到 100的所有整数加起来,教师刚叙述完题 目,一位小男孩即刻把写着答案的小石板交了上去。 1+2+3+4+......+98+99+100= 老师起初并不在意这一举动,心想这个小家伙又在捣乱,但当他发现全班唯一正确的答案属于那 个男孩时,才大吃一惊。 而更使人吃惊的是男孩的算法...... 老师发现:第一个数加最后一个数是101,第二个数加倒数第二个数的和也是101,……共有50 对这样的数,用101乘以50得到5050。这种算法是教师未曾教过的计算等差数列的方法,高斯的才华 使老师——彪特耐尔十分激动,下课后特地向校长汇报,并声称自己已经没有什么可教这位男孩的了。 此男孩叫高斯,是德国数学家、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被誉为历史上伟大的数学家之一,和阿基 米德、牛顿并列,同享盛名。 *数列的基本知识: (1)1、2、3、4、5、6……公差:(2)2、4、6、8、10、12……公差: (3)5、10、15、20、25、30……公差: 像这样按照一定规律排列成的一列数我们称它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称为一项; 第1项称为首项;最后1项称为末项;在第几个位置上的数就叫第几项;有多少项称为项 数;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上面的每一个数列中,从第一项开始,后项与前项的差都是 相等的,具有这样特征的数列称为等差数列,这个差称为这个数列的公差。 通项公式:某一项=首项+(项数-1)×公差 项数公式:项数=(末项-首项)÷公差 + 1 求和公式:总和=(首项+末项)×项数÷2 例题1:已知数列2、5、8、11、14……求它的第10项是多少它的第98项是多少【思路导航】这个等差数列的首项是2,公差是3,项数是10.要求第10项,可根据, 某一项=首项+(项数-1)×公差进行计算。第10项:2+3×(10-1)=29 第98项: 2+3 ×(98-1)=293 练习1:某一项=首项+(项数-1)×公差 (1)求等差数列:1、3、5、7、9……它的第21项是多少 (2)求等差数列:2、6、10、14、18……它的第60项是多少 (3)求等差数列:7、12、17、22……它的第100项是多少 例题2:已知数列2、5、8、11、14……35,这个数列共有多少项

数列求和公开课教案(1)

《数列求和复习》教学设计 开课时间:2016/12/22 开课人:洪来春一、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一阶段的学习中已经基本掌握了等差、等比数列这两类最基本的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求和公式,同时也掌握了与等差、等比数列相关的综合问题的一般解决方法。本节课作为一节复习课,将会根据已知数列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方法求出数列的前n项和,从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猜想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演绎推理的能力。 二、教法设计: 本节课设计的指导思想是:讲究效率,加强变式训练、合作学习。采用以具体题目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探索、讨论,注重分析、启发、反馈。先引出相应的知识点,然后剖析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例题中巩固相应方法,再从讨论、反馈中深化对问题和方法的理解,从而较好地完成知识的建构,更好地锻炼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如下方法: (1)诱导思维法:使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建构,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其创造性; (2)讲练结合法:可以及时巩固所学内容,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三、教学设计: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对数列求和的考查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内容之一,属于高考命题中常考的内容;另一个面,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在高考中逐年加大了它的份量。化归与转化思想是本课时的重点数学思想方法,化归思想就是把不熟悉的问题转化成熟悉问题的数学思想,即把数学中待解决或未解决的问题,通过观察、分析、联想、类比等思维过程,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变换、转化,归结到某个或某些已经解决或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上,最终解决原问题的一种数学思想方法;化归思想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思想,解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转化的过程。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根据数列通项求数列的前n项,本节课重点复习分组求和与裂项法求和。 教学难点:解题过程中方法的正确选择。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根据通项公式选择求和的方法,并能运用分组求和与裂项法求数列的前n项。 (2)过程与方法: 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猜想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演绎推理的能力; ②通过阶梯性练习和分层能力培养练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教学设计

等差数列前n项的和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选自高中必修5,教材安排1课时。 数列是中职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与实际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而“等差数列前n项的和”一节,更是体现了数列在生产实际中的广泛应用, 如堆放物品总数的计算,分期付款、储蓄等有关计算都用到本节课的一些知识,因此,本节课对于学生能否树立“有用的数学”的思想,有着重要作用。本节课的教学不仅关系到学生对数列知识的学习,也关系到学生对数学这一学科的兴趣, 因此设计好这节课的教学是至关重要的,通过这节课要让学生体会到:(1)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需要数学;(2)数学学习是为专业课学习服务的;并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因此,本节课可谓本章教学的关键点之一,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等差数列前n项的和的公式。 能力目标: 1、能够运用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2、通过分组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练习题采取由学生讲解的方式完成,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公式的推导和公式的运用,使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思维规律,初步形成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2、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例题及习题,使学生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实用性,渗透学以致用的思想。 3、通过对解题步骤的严格要求,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的公式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的公式的推导。 学生对于公式的推导不容易接受,新课程标准也要求弱化推导,重在应用,

三年级奥数等差数列求和习题及答案

计算(三)等差数列求和 知识精讲 一、定义:一个数列的前n 项的和为这个数列的和。 二、表达方式:常用n S 来表示 。 三:求和公式:和=(首项+末项)?项数2÷,1()2n n s a a n =+?÷。 对于这个公式的得到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思路1)1239899100++++++L 11002993985051=++++++++L 1444444442444444443 共50个101 ()()()() 101505050=?= (思路2)这道题目,还可以这样理解: 2349899100 1009998973212101101101101101101101 +++++++=+++++++=+++++++L L L 和=1+和倍和 即,和 (1001)100 2 10150 5050=+?÷=?=。 四、中项定理:对于任意一个项数为奇数的等差数列,中间一项的值等于所有项的平均 数,也等于首项与末项和的一半;或者换句话说,各项和等于中间项乘 以项数。 譬如:① 48123236436922091800+++++=+?÷=?=L (), 题中的等差数列有9项,中间一项即第5项的值是20,而和恰等于209?; ② 65636153116533233331089++++++=+?÷=?=L (), 题中的等差数列有33项,中间一项即第17项的值是33,而和恰等于 3333?。 例题精讲: 例1:求和: (1)1+2+3+4+5+6 = (2)1+4+7+11+13= (3)1+4+7+11+13+ (85)

分析:弄清楚一个数列的首项,末项和公差,从而先根据项数公式求项数,再根据求和公式求和。 例如(3)式项数=(85-1)÷3+1=29 和=(1+85)×29÷2=1247 答案:(1)21 (2)36 (3)1247 例2:求下列各等差数列的和。 (1)1+2+3+4+…+199 (2)2+4+6+…+78 (3)3+7+11+15+…+207 分析:弄清楚一个数列的首项,末项和公差,从而先根据项数公式求项数,再根据求和公式求和。 例如(1)式=(1+199)×199÷2=19900 答案:(1)19900 (2)1160 (3)5355 例3:一个等差数列2,4,6,8,10,12,14,这个数列的和是多少? 分析:根据中项定理,这个数列一共有7项,各项的和等于中间项乘以项数, 即为:8756 ?= 答案:56 例4:求1+5+9+13+17……+401该数列的和是多少。 分析:这个数列的首项是1,末项是401,项数是(401-1)÷4+1=101,所以根据求和公式,可有: 和=(1+401)×101÷2=20301 答案:20301

四年级奥数巧妙求和(一)

巧妙求和(一) 专题简析:若干个数排成一列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称为一项。其中第一项称为首项,最后一项称为末项,数列中项的个数称为项数。 从第二项开始,后项与其相邻的前项之差都相等的数列称为等差数列,后项与前项的差称为公差。 需要记住三个非常重要的公式:“通项公式”、“项数公式”、“求和公式”。 通项公式:第n项=首项+(项数-1)×公差 项数公式: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求和公式:总和=(首项+末项)×项数÷2 例1:有一个数列:4,10,16,22,…,52,这个数列共有多少项? 练习: 1,等差数列中,首项=1,末项=39,公差=2,这个等差数列共有多少项? 2,有一个等差数列:2,5,8,11,…,101,这个等差数列共有多少项? 3,已知等差数列11,16,21,26,…,1001,这个等差数列共有多少项? 例2:有一等差数列:3,7,11,15,……,这个等差数列的第100项是多少?练习: 1,一等差数列,首项=3,公差=2,项数=10,它的末项是多少? 2,求1,4,7,10……这个等差数列的第30项。 3,求等差数列2,6,10,14……的第100项。 例3:有这样一个数列:1,2,3,4,…,99,100。请求出这个数列所有项的和。 练习: 计算下面各题。 (1)1+2+3+…+49+50 (2)6+7+8+…+74+75 (3)100+99+98+…+61+60 例4:求等差数列2,4,6,…,48,50的和。

练习: 计算下面各题。 (1)2+6+10+14+18+22 (2)5+10+15+20+…+195+200 (3)9+18+27+36+…+261+270 例5:计算(2+4+6+...+100)-(1+3+5+ (99) 练习: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1)(2001+1999+1997+1995)-(2000+1998+1996+1994) (2)(2+4+6+...+2000)-(1+3+5+ (1999) (3)(1+3+5+...+1999)-(2+4+6+ (1998) 例6:如果一个等差数列第4项为21,第6项为33,求他的第8项。(1)一个等差数列的第5项是19,第8项是61,求他的第11项。。(2)如果一个等差数列的第3项是10,第7项是26,求他的第12项。(3)如果一个等差数列的第2项是10,第6项是18,求他的第110项。

(完整版)四年级奥数第四讲_等差数列含答案[1]

第四讲等差数列 一、知识点: 1、数列:按一定顺序排成的一列数叫做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都叫做项,第一项称为首项,最后一项称为末项。数列中共有的项的个数叫做项数。 2、等差数列与公差: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与它前一项的差都相等,这样的数列的叫做等差数列,其中相邻两项的差叫做公差。 3、常用公式 等差数列的总和=(首项+末项)?项数÷2 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末项=首项+公差?(项数-1) 首项=末项-公差?(项数-1) 公差=(末项-首项)÷(项数-1) 等差数列(奇数个数)的总和=中间项?项数 二、典例剖析: 例(1)在数列3、6、9……,201中,共有多少数?如果继续写下去,第201个数是多少? 分析:(1)因为在这个等差数列中,首项=3,末项=201,公差=3,所以根据公式: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便可求出。 (2)根据公式:末项=首项+公差?(项数-1) 解:项数=(201-3)÷3+1=67 末项=3+3?(201-1)=603 答:共有67个数,第201个数是603 练一练: 在等差数列中4、10、16、22、……中,第48项是多少?508是这个数列的第几项? 答案: 第48项是286,508是第85项 例(2 )全部三位数的和是多少? 分析::所有的三位数就是从100~999共900个数,观察100、101、102、 (998) 999这一数列,发现这是一个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要求和可以利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来解答。 解:(100+999)?900÷2 =1099?900÷2 =494550

答:全部三位数的和是494550。 练一练: 求从1到2000的自然数中,所有偶数之和与所有奇数之和的差。 答案: 1000 例(3)求自然数中被10除余1的所有两位数的和。 分析一:在两位数中,被10除余1最小的是11,最大的是91。从题意可知,本题是求等差数列11、21、31、……、91的和。它的项数是9,我们可以根据求和公式来计算。解一:11+21+31+……+91 =(11+91)?9÷2 =459 分析二:根据求和公式得出等差数列11、21、31、……91的和是459,我们可以求得这9个数的平均数是459÷9=51,而51恰好是这个等差数列的第五项,即中间的一项(称作中项),由此我们又可得到S=中项?n,但只能是项数是奇数时,等差数列有中项,才能用中项公式计算。 解二:11+21+31+……+91 =51?9 =459 答:和是459。 练一练: 求不超过500的所有被11整除的自然数的和。 答案: 11385 例(4)求下列方阵中所有各数的和: 1、2、3、4、……49、50; 2、3、4、5、……50、51; 3、4、5、6、……51、52; …… 49、50、51、52、……97、98; 50、51、52、53、……98、99。 分析一:这个方阵的每一横行(或竖行)都各是一个等差数列,可先分别求出每一横行(或竖行)数列之和,再求出这个方阵的和。 解一:每一横行数列之和: 第一行:(1+50)?50÷2=1275 第二行:(2+51)?50÷2=1325

高中数学必修5《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教学设计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能较熟练应用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求和。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归纳能力,应用数学公式的能力及渗透函数、方程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从特殊到一般,又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规律,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教学重点与难点: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是重点。获得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推导的思路是难点。 教学策略:用游戏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用具:flash ,ppt课堂系统部分:整节课分为三个阶段: 问题呈现阶段探究发现阶段公式应用阶段 问题呈现1:有10袋金币,在这10袋中有一袋金币是假的,已知,真金币的重量是2两/个, 而假币的重量是1两/个。 问:只给一个电子秤,而且只能秤一次,找出哪一袋金币是假的? S = 10 + 9 + + 2 + 1 2S =11+11+ +11+11问题1:1+2+ +8+9+10=? S =1+2+ +9+102S =11?10=110110S ==552动画演示: 由刚刚的计算我们已经知道,从10袋里面拿出 的金币数共55个,如果这10袋都是真币,那么 电子秤显示的数据应该是: (两) 55?2= 110 而实际显示的的数字是:102(两) 可见比全是真币时少了8两 又因为,每个假币比真币轻1两 所以,可知在电子秤上有8个假币 那么,第8袋全是假币。 设计说明:

这道题的设计新颖之处在于摆脱了以往以高斯算法引出的模式,用一道智力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动画的演示更能较直观地表现出本题的思维方式 承上启下,探讨高斯算法. 问题呈现2: 泰姬陵坐落于印度古都阿格,是十七世纪莫卧儿帝国 皇帝沙杰罕为纪念其爱妃所建,她宏伟壮观,纯白大 理石砌建而成的主体建筑叫人心醉神迷,成为世界七 大奇迹之一。陵寝以宝石镶饰,图案之细致令人叫绝。 传说陵寝中有一个三角形图案,以相同大小的圆宝 石镶饰而成,共有100层(见左图),奢靡之程度, 可见一斑。 你知道这个图案一共花了多少宝石吗? 2:图案中,第1层到第21层一共有多少颗宝石? 也就是联想到“首尾配对”摆出几何图形, , 如何将图与高斯的逆序相加结合起来, 让 , 将两个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 (1+21) ?21s = 212 设计说明: ?源于历史,富有人文气息. ?图中算数,激发学习兴趣. 这一个问题旨在让学生初步形成数形结合的思想, 这是在高中数学学习中非常重要的思想方法. 借助图形理解逆序相加, 也为后面公式的推导打下基础. 探究发现: 问题3:如何求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

四年级奥数 等差数列

第3讲等差数列 一、知识点: 1、数列:按一定顺序排成的一列数叫做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都叫做项,第一项称为首项,最后一项称为末项。数列中共有的项的个数叫做项数。 2、等差数列与公差: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与它前一项的差都相等,这样的数列的叫做等差数列,其中相邻两项的差叫做公差。 3、常用公式 等差数列的总和=(首项+末项)?项数÷2 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末项=首项+公差?(项数-1) 首项=末项-公差?(项数-1) 公差=(末项-首项)÷(项数-1) 等差数列(奇数个数)的总和=中间项?项数 二、典例剖析: 例(1)在数列3、6、9……,201中,共有多少数?如果继续写下去,第201个数是多少? 答案:共有67个数,第201个数是603 练一练:在等差数列中4、10、16、22、……中,第48项是多少?508是这个数列的第几项? 答案: 第48项是286,508是第85项例(2 )全部三位数的和是多少? 答案:全部三位数的和是494550 练一练:求从1到2000的自然数中,所有偶数之和与所有奇数之和的差。 答案: 1000 例(3)求自然数中被10除余1的所有两位数的和。 答案:和是459 练一练:求不超过500的所有被11整除的自然数的和。

答案: 11385 例(4)求下列方阵中所有各数的和: 1、2、3、4、……49、50; 2、3、4、5、……50、51; 3、4、5、6、……51、52; …… 49、50、51、52、……97、98; 50、51、52、53、……98、99。 答案:这个方阵的和是125000 练一练: 求下列方阵中100个数的和。 0、1、2、3、……8、9; 1、2、3、4、……9、10; 2、3、4、5、……10、11; …… 9、10、11、12、……17、18。 答案: 900 例(5)班级男生进行扳手腕比赛,每个参赛男生都要和其他参赛选手扳一次。若一共扳了105次,那么共有多少男生参加了这项比赛? 答案:有15个男生参加了比赛 练一练:从1到50这50个连续自然数中,取两数相加,使其和大于50,有多少种不同的取法? 答案: 625种 例(6)若干人围成16圈,一圈套一圈,从外向内圈人数依次少6人,如果共有912人,问最外圈有多少人?最内圈有多少人? 答案:最外圈有102人,最内圈有12人 练一练:若干人围成8圈,一圈套一圈,从外向内各圈人数依次少4人,如果共有304人,最外圈有几人? 答案: 52人 巩固练习三: 一、填空题(每小题5分) 1、有一串数,已知第一个数是6,而后面的每一个数都比它前面的数大4,这串数中第2003

三年级奥数等差数列求和习题及标准答案

三年级奥数等差数列求和习题及答案

————————————————————————————————作者:————————————————————————————————日期:

计算(三)等差数列求和 知识精讲 一、定义:一个数列的前n 项的和为这个数列的和。 二、表达方式:常用n S 来表示 。 三:求和公式:和=(首项+末项)?项数2÷,1()2n n s a a n =+?÷。 对于这个公式的得到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思路1)1239899100++++++L 11002993985051=++++++++L 1444444442444444443 共50个101 ()()()() 101505050=?= (思路2)这道题目,还可以这样理解: 2349899100 1009998973212101101101101101101101 +++++++=+++++++=+++++++L L L 和=1+和倍和 即,和 (1001)100 2 10150 5050=+?÷=?=。 四、中项定理:对于任意一个项数为奇数的等差数列,中间一项的值等于所有项的 平均数,也等于首项与末项和的一半;或者换句话说,各项和等于 中间项乘以项数。 譬如:① 48123236436922091800+++++=+?÷=?=L (), 题中的等差数列有9项,中间一项即第5项的值是20,而和恰等于209?; ② 65636153116533233331089++++++=+?÷=?=L (), 题中的等差数列有33项,中间一项即第17项的值是33,而和恰等 于3333?。 例题精讲: 例1:求和: (1)1+2+3+4+5+6 = (2)1+4+7+11+13= (3)1+4+7+11+13+ (85)

等差数列前n项和优质课教案 doc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 (2)能较熟练应用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求和。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公式的推导过程,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学会观察、归纳、反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获得发现的成就感,逐步养成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提高代数推理的能力。(二)教学重点、难点 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是重点。 获得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推导的思路是难点。 (三)教学方法:启发、讨论、引导式。 (四)教具: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二、设置情景 1建筑工地上一堆圆木,从上到下每层的数目分别为1,2,3,……,10 . 问共有多少根圆木?如何用简便的方法 三探究发现 变式: 问题1若把问题变成求:1+2+3+4+‥‥ +99=?可以用哪些方法求出来呢? 方法1:原式=(1+2+3+4+‥‥ +99+100)-100

方法2:原式=(1+2+3+4+‥ ‥ +98)+99 方法3:原式=0+1+2+3+4+‥ ‥ +98+99 方法4:原式=(1+2+3+4+‥ +49+51+52+‥ 99)+50 方法5:原式=(1+2+3+4+‥ ‥ +98+99+99+98+‥ +2+1)÷ 2 方法6 令 S=1+2+3+4+‥ ‥ +99 又 S=99+98+97+‥ +2+1 故 2S=(1+99)+(2+98)+‥ ‥ +(98+2)+(99+1) 从而 S =(100×99)÷ 2 = 4950 问题2:1+2+3+4+‥ ‥ +(n-1)+n=? 在上面6种方法中,哪个能较好地推广应用于这个式子的求和? 令 Sn =1+2+3+4+‥ ‥ +n , 则 Sn =n+(n-1)+‥ ‥ +2+1 从而有 2Sn =(n+1) + (n+1) + (n+1) +‥ ‥ +(n+1) =(n+1)n 上述求解过程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1)所求的和可以用首项、末项及项数来表示; (2)等差数列中任意的第k 项与倒数第k 项的和都等于首项与末项的和。 问题 3:现在把问题推广到更一般的情形: 设数列 {an }为等差数列,它的首项为a1 , 公差为d , 试求 Sn =a1 +a2 + a3 +‥ ‥ + an-1 +an (I) a n =a 1+(n-1)d 代入公式(1)得 Sn=na 1+ 2 ) 1(-n n d(II) 所以 S n = 2 )1(+n n 12321n n n n S a a a a a a --=++++++12321 n n n n S a a a a a a --=++++++12()n n S n a a ?=+1() 2 n n n a a S +?=

四年级奥数巧妙求和

四年级奥数专题 巧妙求和(一) 专题简析:若干个数排成一列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称为一项。其中第一项称为首项,最后一项称为末项,数列中项的个数称为项数。 从第二项开始,后项与其相邻的前项之差都相等的数列称为等差数列,后项与前项的差称为公差。 这一周学习“等差数列求和”。需要记住三个非常重要的公式:“通项公式”、“项数公式”、“求和公式”。 通项公式:第n项=首项+ (项数—1)x公差 项数公式:项数=(末项—首项)十公差+ 1 求和公式:总和=(首项+末项)X项数十2 例1 :有一个数列:4, 10, 16, 22,…,52,这个数列共有多少项? 分析与解答:容易看出这是一个等差数列,公差为6,首项是4,末项是52,要求项数,可直接带入项数公式进行计算。 项数=(52- 4)十6+仁9,即这个数列共有9项。 练习一 1,等差数列中,首项=1,末项=39,公差=2,这个等差数列共有多少项? 2,有一个等差数列:2, 5, 8, 11,…,101,这个等差数列共有多少项? 3,已知等差数列11, 16, 21, 26,…,1001,这个等差数列共有多少项?

例2:有一等差数列:3, 7, 11, 15,……,这个等差数列的第100项是多少?分析与解答:这个等差数列的首项是3,公差是4,项数是100。要求第100项,可根据“末项=首项+公差X(项数—1)”进行计算。 第100 项=3+4 X( 100—1) =399 练习 1,一等差数列,首项=3,公差=2,项数=10,它的末项是多少? 2,求1, 4, 7, 10……这个等差数列的第30项 3,求等差数列2, 6, 10, 14……的第100项 例3:有这样一个数列:1, 2, 3, 4,…,99, 100o请求出这个数列所有项的和。 分析与解答:如果我们把1, 2, 3, 4,…,99, 100与列100, 99,…,3, 2, 1相加,则得到 (1+100) + (2+99) + (3+98) +…+ (99+2) + (100+1),其中每个小括号内的两个数的和都是101,一共有100个101 相加,所得的和就是所求数列的和的2倍,再除以2,就是所求数列的和。 1+2+3+…+99+100= (1+100)X 100*2=5050 上面的数列是一个等差数列,经研究发现,所有的等差数列都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求和:等差数列总和=(首项+末项)X项数* 2 这个公式也叫做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练习三 计算下面各题。 (1) 1+2+3+…+49+50 (2) 6+7+8+…+74+75 (3) 100+99+98+…+61+60 例4:求等差数列2, 4, 6,…,48, 50的和

奥数题库(三年级)等差数列2求和

配对求和 1、13+17+21+25+29+33+37+41=__________. 2、32+34+36+38+40+42+44+46+48+50=__________. 3、21+24+27+30+33+36+39+42+45=__________. 4、3+7+11+15+……,等差数列共12项,那么这12项的和是__________. 5、4+7+10+13+……,等差数列共20项,那么这20项的和是__________. 6、94+88+82+……,等差数列共14项,那么这14项的和是__________. 7、计算:5+7+9+……+53+55=__________. 8、计算:13+19+25+……+67+73=__________. 9、计算:90+83+76+……+34+27=__________. 10、文雯为了增肥,计划每天吃包子,第一天她吃了5个包子,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吃3个包子,最后一天吃了32个包子.那么文雯一共吃了_____天包子,共吃了_____个包子. 11、雁雁为了减肥,计划每天做仰卧起坐,第一天她做了5个,以后每一天都比前一天多做2个,最后一天做了95个.那么雁雁一共做了_____天的仰卧起坐,共做了_____个仰卧起坐. 12.旦旦练习跳绳,第一天跳绳3次,以后每一天都比前一天多跳4次,最后一天跳绳39次.那么旦旦跳绳跳了_____天,共跳绳_____次. 利用中间数求和 1.一个等差数列共15项,那么这个等差数列的中间数是第__________项. 2.一个等差数列共9项,那么这个等差数列的中间数是第__________项. 3.一个等差数列共13项,那么这个等差数列的中间数是第__________项. 4.馋嘴猴特别爱吃香蕉,它每周吃的香蕉数量成等差数列,已知它第5周吃了20根香蕉.馋嘴猴前9周一共吃了__________根香蕉. 5.旦旦很喜欢吃包子,她每天吃的包子数成等差数列,已知她第6天吃了30个包子,那么旦旦前11天一共吃了__________个包子. 6.雁雁很喜欢吃鸡蛋,她每天吃的鸡蛋数成等差数列,已知她第4天吃了10个鸡蛋,那么雁雁前7天共吃了__________个鸡蛋. 7.一个等差数列共9项,和等于180,那么这个等差数列的中间项是第项,这个数是 . 8.一个等差数列共7项,和等于210,那么这个等差数列的中间项是第项,这个数是 .

四年级《数列求和》

数列求和(课堂练习) 1、已知等差数列1、3、5、7、……99,这个等差数列共有多少 项? 2、求等差数列 3、7、11、15……的第99项。 3、请你求出等差列1、2、3、4……49、50中各项相加的和。 4、儿童剧院有30排座位,第一排30个,后面每一排都比前一排 多2个座位,最后一排有88个座位。这个剧院共有多少个座位? 5、有一堆粗细均匀的圆木,最上面有4根,每一层都比上一层多 1根,最下层有33根。这堆圆木共有几层?一共有多少根? 6、小明练习写毛笔字,第一天写了4个,以后每天比前一天多写 相同数量的大字,最后一天写了34个,共字了589个大字。问:小明每天比前一天多写几个大字?

1、已知等差数列200、198、196……100这个等差数列共有多少项? 2、求数列 3、5、7、9……这个等差数列的第20项是多少? 3、求和:5+10+150+20……+100 4、晓诚读一本书,第一天读了10页,以后第天都比前一天多读2页。第10天 读28页正好读完。这本书共多少页? 5、丹丹学英语单词,第一天学会了6个单词,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学会1个, 最后一天学会了26个。丹丹在这些天中共学会了多少个单词? 6、欣欣电影院共有座位630个,已知第一排有座位18个,最后一排有52个, 而且每相邻两排相差的人数相等,那么相邻的两排相差多少个座位? 7、等差数列中,首项=7,末项=119,公差=4,它的项数是多少? 8、求等差数列5、8、11、14……的第50项。 9、学校进行乒乓球选拔赛,每个参赛选手都要和其他所有选手各比赛一场。如 果有25人参加比赛,问一共要进行多少场比赛? 10、求自然数中所有两位数的和。 11、养鸡场第一个笼里有4只鸡,第二个笼里有7只鸡,第三个笼里有10 只鸡,每个鸡笼总比前一个多放3只鸡,最后一个鸡笼里有40只鸡。问:一共有几个鸡笼?共多少只鸡? 12、用1320张纸由少到多地装订不同规格的练习本。已知第一本18页,最 后一本102页,而且前后两本纸张的相差页数相等,那么相邻的前后两本相差多少页? 13*、100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8250,去掉这100个数中的第奇数个数,余下的50个数相加的和是多少? 14*、莎莎练习口算,她按照自然数的顺序从1开始求和,当计算到某个数时,和是60,但她重复计算了其中一个数字。问:莎莎重复计算了哪个数字?

第3讲五年级数学等差数列求和 教案

精锐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学员编号: 年 级: 课 时 数: 学员姓名: 辅导科目: 学科教师: 授课类型 C-等差数列求和计算 C -等差数列求和应用 C-等差数列求和拓展 授课日期及时段 教学内容 1、请讲解示范循环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 2、计算: 1+3 61+512 1+7201+9301+11421+13561+15721+17901 课堂导入 德国著名数学家高斯幼年时代聪明过人,上学时,有一天老师出了一道题让同学们计算: 1+2+3+4+…+99+100=? 老师出完题后,全班同学都在埋头计算,小高斯却很快算出答案等于5050。高斯为什么算得又快又准呢?原来小高斯通过细心观察发现: 1+100=2+99=3+98=…=49+52=50+51。 1~100正好可以分成这样的50对数,每对数的和都相等。于是,小高斯把这道题巧算为 (1+100)×100÷2=5050。 小高斯使用的这种求和方法,真是聪明极了,简单快捷,并且广泛地适用于“等差数列”的求和问题。 我们也常把数列求和的计算称为“高斯求和”。 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1:数列的基础知识 (1)数列:按一定次序排成的一列数叫做数列. (2)项:数列中的每一个数都叫做这个数列的项,各项依次叫做这个数列的第1项(或首项),第2项,…,第n

项,…. (3)通项公式:一般地,如果数列{a n }的第n项与序号n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4) 有穷数列:项数有限的数列叫做有穷数列. (5) 无穷数列:项数无限的数列叫做无穷数列 (6)数列的递推公式:如果已知数列的第一项(或前几项)及相邻两项(或几项)间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则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递推公式.递推公式是给出数列的一种重要方法,其关健是先求出a 1,a 2,然后用递推关系逐一写出数列中的项. 知识点2:等差数列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减去它的前一项所得的差都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通常用d表示. 知识点3:等差数列的简单性质 (1)首尾项性质 如果a 1、 a 2 、……a n ,是等差数列,则a 1+a n =a 2+a 1-n =…… (2)等差中项性质及中项定理 等差中项:如果a,A,b这三个数成等差数列,那么A=2b a +.我们把A=2 b a +叫做a和b的等差中项. 中项定理:对于任意一个项数为奇数的等差数列,中间一项的值等于所有项的平均数,也等于首项与末项和的一半;或者换句话说,各项和等于中间项乘以项数. 知识点4: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等差数列的总和=(首项+末项)?项数÷2 等差数列(奇数个数)的总和=中间项?项数 ()11232 n n n ++++= 2)12(531n n =-++++ 一、专题精讲 题型1:简单数列求和 例1:1+3+5+7+9+11+13+15+17+19 分析:这是简单的等差数列,根据首尾性质、求和公式,即可求。 解:=(1+19)+(3+17)+(5+15)+(7+13)+(9+11) =20x5 =100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