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回顾历史,走向未来

回顾历史,走向未来

回顾历史,走向未来
回顾历史,走向未来

回顾历史,走向未来

从80年代初、中期,航天科技集团第四研究院开始贯彻中央有关“军转民”方针以来,民品发展经历了近20个年头,走过了一段极不平常的军事论文范文路。曾经历了一是要不要发展民品,军民品关系如何处理;二是如何发展民品;三是民品发展应采取何种模式几个阶段。在模式上尝试过技术咨询、技术转让;在体制上搞过二级核算,民品生产线独立管理,军民品分线管理,民品生产线独立注册,内部股份制,建立过有限责任公司;也进行过以项目为龙头、以资产为纽带的厂所间联合。既有过成功的经验,也有过失败的教训。但最终,全院从事民品事业的干部、科技人员、工人在各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统一思想、统一认识、坚韧不拔、顽强拼搏,为四院的民品发展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全院民品发展总量,已由最初的几十万元产值过渡到现在的两亿多元。

祖国的历史中,有辉煌灿烂如唐宋盛世,也有触礁搁浅在南明晚清。但,历史的一页已在波涛汹涌中翻过,呈现在眼前的,是时代的万象更新,是国民的英勇奋进,是华夏民族的厚积薄发,是我们的不畏艰险、一直向前。

中国共产党,正是在这复杂多变的社会风云中,像一颗明星冉冉升起,照亮中国人前进的道路。中国共产党,在历经过革命洪流的千锤百炼当中成长起来,始终引领着民族复兴的脚步。在这条道路上,发生过许多故事,有的叙事宏大,有的短小感人,无数个红色故事汇集成了我党90年奋斗的脚步,此时重温,依然历历在目。

嘉兴湖畔共携手,能将旧貌换新颜

1921年7月30日晚,立志革命的12名中国共产主义者代表汇集在上海法国租界,中国共产党一大将在这里秘密召开。

会议进行当中,遭到敌探窥视,被迫中断,与会代表们商量转移地点。周佛海提议去杭州西湖,王会悟则认为“西湖游人太多,不方便”,提议去嘉兴南湖开得到大家的赞同。随后,代表们兵分数路,乘火车抵达嘉兴。8月2日上午10点左右,代表们前往南湖,先乘小船到湖心岛。毛泽东、董必武、何叔衡等代表登上烟雨楼,借游览之名选定游船停靠地点。11点,大家以游湖为掩护,聚齐在船舱里开会,王会悟则坐在船头望风。

临上船时,王会悟将特意带来的一副麻将牌交给代表们,约定一有意外,她便敲舱板和窗户,大家就佯装打麻将做掩护。下午5点左右,湖面上出现了一艘小汽艇,由远而近的马达声引起王会悟的警惕,她赶紧用纸扇柄敲敲舱板。舱内的代表们立刻把会议材料藏好,拿出麻将来搓得劈里啪啦响。

后来打听到,这是当地一富户的私人游艇,代表们才继续开会,还打开留声机作为掩护。会一直开到6点多钟,代表们顺利完成了一大全部议程: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和决议,选举了党的中央机构。中国共产党宣告正式成立。

党的传奇般得诞生经历,充分反映出先辈们既有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也有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还有缜密沉稳、审时度势的务实精神。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在笼罩在黑暗中的神州大地上点燃了一支熊熊燃烧的火炬,给百折不挠的中华民族带来了光明与希望。这支红色的火炬带领中国人民扫荡土豪军阀,赶走日寇列强,覆灭蒋家王朝;这支红色的火炬带领仁人志士在一片疾风骤雨中,从枪杆子里打天下,从农村到城市,从弱小到强大,在革命先烈的热血中成长,最终迎来了祖国的新生。

红军不怕远征难,夜渡于都溅溅鸣

1933年,蒋介石发动第五次“围剿”,由于王明“左”倾错误,红军于1934年10月被迫放弃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10月初,地方部队掩护主力红军突围。

突围前,因李德对叶剑英有意见,叶剑英的福建军区司令员的职务解除,到军委四局主管人事工作。叶剑英到任后,坚持党的任人唯贤的干部政策,历史地、全面地看待和使用干部,保护了一批受王明“左”倾错误打击的干部。有一次,一位领导同志带着“内定”意见找叶剑英,决定参加长征的犯“错误”干部的走留名单。“左”倾错误领导者原来要把边章伍等枪毙,叶剑英坚决反对。他说边章伍参加宁都起义后,随即加入党的组织,在军委机关工作是有成绩的。又说,边章伍早年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学识渊博,军事理论和军事素养较高,是军队建设的有用之才。“左”倾错误领导者所讲边的“罪行”似是而非,不得不同意叶剑英的意见。

叶剑英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保护了大批干部,但因他当时所处的境况,对一些很有影响的重要干部也爱莫能助。刘伯坚在苏联学习时,曾任旅莫支部负责人,对王明宗派集团否定在留学生中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给过严厉的批评。所以他们对他深怀不满,滥用组织决定,不让刘伯坚参加长征。刘伯坚只得留在中央根据地,担任了赣南军区政治部主任,一次和国民党军队作战中负伤被俘,坚贞不屈,壮烈牺牲。

战国时荆轲赴秦刺秦王政,其好友高渐离到易水击筑送行,荆轲和歌:“凤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叶剑英用古代这位志土慷慨赴难、义无反顾的豪情壮志来赞喻刘伯坚的高大形象,表达了对战友的深切怀念。

红军不怕远征难,正是因为红军中有像叶剑英这样不怕得罪当权者,以争取革命胜利为己任的领导人。他们有着崇高的党性,为了国家排除万难投身革命;他们在“左”的错误政策的高压下坚持正义,为革命胜利保存了有生力量,带领红军一直向前。民族大义,国之大着,就在这些看似繁琐微小的故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人民公仆共掌舵,我党砥柱永中流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怀仁堂隆重举行。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主持会议的开幕式并致开幕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于1949年10月9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听取了周恩来委员所作的《参加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各单位协商的经过》的报告。

那时的中国百废待兴。北京的街市上还依稀残存着内战的气息,国人心里尚且弥漫着八年抗战的硝烟。是的,我们不会忘记历史,因为历史令人深省,催促新中国的子民更加夜以继日的努力,争取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百年复兴。在正视历史的前提下,我们还要以崭新的目光展望未来——一个真正属于中国人民的、民主的未来!我们要在党的领导下,制定人民

民主的政治制度,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目的的经济制度;我们要众志成城,以亿万华夏子孙的双手,为后代擎起一片天,为自己创造新的生活;我们要成为中华民族真正的脊梁,向世界宣布:“中国,从此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转眼又是一个甲子,人民的代言人仍然继续着一届人大、一届政协会议的精神,为党和人民谋福祉。温家宝总理在全国人大会议上写满了民生民情的工作报告、胡锦涛总书记为建设“和谐社会“所指定的一系列方针,都昭示着共产党人为祖国、为人民的要旨。也许有人会说,这些赞扬党的、如此根正苗红的文字是那么的矫情——但是,我们不能说保卫人民的利益是矫情,也不能说任何一个甘为亿万人民代言的人民代表矫情——一个拥有13亿人民的国家,如果没有这些“矫情”的大会,没有这些“矫情”的代言人,13亿人,应如何规范化地管理自我?中国,将怎样以崭新而整齐的风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明媚的眼光沿窗照射进来,正如人民大会堂拱顶上的星辉灿烂。在这片星辉中,我们看到了人民的代表真诚而无畏地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我们看到了党领导下的人民政府带领国家韬光养晦的决心,看到了13亿人民众志成城的毅力,也看到了与我们息息相关的高校教育的希望。我们相信,中国,定会在这片和谐之音中更加欣欣向荣,风华正茂的我们,也会在党的领导下,愈发斗志昂扬!

60年祖国风风雨雨,90载红色激流勇进

60年的韬光养晦向世人展示了一个现代化的中国——中国,不因任何外力而改变她要富强起来的初衷;新千年的钟声敲响了中国前进的号角,又一个千年的历史,让中国的脚步更加铿锵有力。90载的风霜血雨昭示了一个真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在万象更新的春季厚积薄发,引领航程;和谐祖国,也将在这百花盛开的季节中韬光养晦,迎来下一个更加和谐的春天,一个更加春意盎然的新时代!

作为“天之骄子”的我们,当代大学生,也应秉持刺骨悬梁的精神,完善自我,心系祖国,与时代同行,与祖国并进。

重温红色经典,中国共产党领导全部中国人民的奋斗史赫然在目,我心傲然;笔录故事真情,祖国母亲在经历无数风雨之后终于迈步向前,我心昂扬!

中国近代历史的反思

中国近代历史的反思 中国近代的划分是1848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至1949年新中国的诞生。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中国学习西方先进科学的历史,也还是中过不断奋斗不断进步的的历史。也标志着中国落后西方了。从制度上从经济发展上中国由一个主宰世界发展主流的国家变成一个被动适应的国家。从一个先进的国家,从一个是外人学习的榜样国家到一个落后的国家,被动学习别过的国家。 在约公元2000多年前,夏朝建立了第一个王朝!而它的保护伞嫡长子继承制的确立!这也是标志着有“公天下”变成“家天下”。天下变成了一个家族的所有物了!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挥百万雄狮横扫华夏大陆,统一六国建立了第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也是第一个封建国家。创立了皇帝制,从此统一的华夏民族由此展开它轰轰烈烈的精彩路程! 汉朝!这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高峰,后人称之为大汉!在这个朝代中汉武帝挥铁骑将匈奴赶至到今天的中亚地区!而后闻名于世的大陆的交通的塞道“丝绸之路”的开通。正式的沟通西方地区的道路。“丝绸之路”到现在都有着重大意义。这条道路是当时大汉和中亚、西亚、南欧地区各民族友好往来关系密切!这条大道承载着大汉和当时西方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交流! 隋唐!封建时期的顶峰时刻!在此时,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都达到顶峰!此时的长安是国际大都市!是世界的经济中心!它的地位如同现在的经济霸主纽约。还有还是政治文化中心。当时周边的国家都是隋唐的附庸!都以隋唐为主!以学习华夏文化为荣!到现在的时期,华夏儿女都以隋唐为荣。隋唐遗留下的诗词歌赋是中国文化史的瑰宝!李白杜甫是我们的骄傲! 明清…这个让人又爱又恨的朝代!在这个时期封建君主制达到高峰…制度的腐化、落后。经济的倒退、僵硬。文化的禁锢。闭关锁国、海禁、沿海居民的搬迁!八股取士、四书五经的断章取义腐朽读书人的思想!让他们变成愚民!政治上的大兴文字狱。中国开始落后,一切开始落后与西方了! 当中国还在用铁刀时,西方已经在用洋枪洋炮了!当中国还是一个腐朽的制度时,西方已经率先进入了资本主义!当中国的人还在读之乎者也时,西方已经有了牛顿了、哥白尼!当中国还在用古老陈锈的工具时,还是用蜡烛时,还是马车时。西方已经进入了工业化时代!第一二次的工业革命使中国远远的落后了! 当西方的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国门时,国人没有像日本那样立即认识自己的不足,没有放弃自己落后腐朽的的东西。日本在美国打开大门时,立即做出反映。学习西方!而中过却还在它的美梦中!还在做着“地大物博”的白日梦!虽然也有一些爱国人士清楚的看到中国的落败,他们也积极的寻求使中国强大的方法。林则徐是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敢拿起手里的武器“焚烧”鸦片!还有洋务运动、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等。。。一系列的晚清爱国者的救亡图存运动。但这不能阻止英法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不能阻止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被火烧的命运,不能阻止八国联军侵华运动!不能阻止“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的丧权辱过的条约的签订! 我们会永远记得和小日本的那战!那场战争真的是清朝彻彻底底的沦为“东亚病夫”成为西方别国所不耻! 国父孙中山组织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推翻了在中国历史上长达几千年的君主制!颁布《中华民国宪法》维护革命的胜利!但后来的袁世凯篡权复辟帝制夺取革命的胜利果实,这也表示着革命的是以失败为结果的。但孙中山却不放弃他的救中国的梦想。发动一系列的爱国运动和护法运动。虽然没有成功是很可惜的。

2020年最新中国中化集团公司企业负责人2016年度薪酬情况.docx

中国中化集团公司企业负责人2016年度薪酬情况

12月8日,中化集团党组副书记、总裁张伟走进经营一线,亲自向农业事业部下属的海南芒果MAP技术服务中心一线员工宣讲十九大精神。期间,张伟与一线员工面对面交流学习体会,结合自己学习心得,为大家解读十九大精神的深刻内涵,传达中化集团党组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部署要求。中化集团农业事业部总裁覃衡德等参加宣讲会。 张伟指出,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是当前全党最重要的政治任务,我们作为中央企业,一定要将这项政治任务坚决地、持之以恒地完成好,见到成效。无论党员领导干部,还是一线普通党员,都要从内心认识到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重大意义,按照习总书记强调的“全党来一个大学习”,把学习摆到一个重要的位置,把十九大精神转化为我们推进各项工作的强大动力和思想武器。 在宣讲中,张伟从十九大概况讲起,介绍了这次大会主要完成的任务、重要成果以及十九大报告的核心要义,提出从七个方面深刻领会十九大精神的核心内涵,并结合中化集团和中化农业的实际提出了四点要求。 张伟指出,中化集团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重点是:针对企业的战略方向和蓝图,用党的十九大精神审视和完善;针对企业的经营管理,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要求改进和优化;针对企业的变革创新,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加强和突破;针对企业的党建,用新时代党的建设要求推进和强化。 张伟强调,要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推动集团和农业事业部的改革发展。 一、融入新时代,必须明确标定中化的历史方位。作为与共和国一同成长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中化的发展始终与党的目标保持一致,中化的成长始终与国家战略相契合。这是我们的荣光,更是我们的责任。进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我们要自觉将企业改革发展融入国家战略全局,紧紧围绕打造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进程中找准定位、实现发展;要按照“两步走”战略安排,重新审视内外部环境、挑战机遇,结合自身实际谋划好未来十五年乃至三十年的发展蓝图,明确到 2035 年和本世纪中叶(建司 100 周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企业发展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征程同步,展现中化作为央企的应有价值与贡献。 首先,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发展原则。十九大报告提出,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中化的实际,我们必须深入研究,按照有进有退原则,对业务、产品和资产结构做出调整;加快培育新材料、新能源、生命科学、环保产业;深入开展油品质量升级、绿色化工生产工艺改进、环境友好型农药及肥料生产、绿色建筑建造,将业务和产业逐步向价值链中高端转移,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为培育世界一流企业打好基础。中化集团五大板块业务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尤其是农业事业部,更要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无论是种子、化肥的研发、生产还是销售,都要把向社会提供质量更好、品质更优、更能满足美好需要的产品和服务作为奋斗的目标,并以此引领企业的改革发展。 其次,必须主动作为,积极抢抓业务机遇。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中国、健康中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发展文化教育产业,等等。这个过程中蕴含着众多业务机会,各单位都要以敏锐的视角去寻找与主营业务的结合点,培育新的增长点。比如,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的养老地产机会,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农业综合服务平台拓展机会,推进绿色发展中的绿色金融、清洁能源、节能环保业务机会,国土绿化行动中的机会,“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海外业务拓展机会,以及国家鼓励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机会等等。农业事业部尤其要重点关注乡村振兴战略的机遇,深入研究、提前谋划、早做安排。 第三,必须加快实施创新升级战略。中化集团刚刚发布了三年战略指引,创新升级战略成为重要着力点。下一步,公司将加快推进产品组合、科技、商业模式和管理创新,包括能源化工互联网和 MAP 战略为代表的商业模式重构。各单位要强化创新思维,按照宁高宁董事长提出的创新三角推进四位一体创新体系的打造,依靠创新驱动实现从传统实业企业向创新型企业的转型升级。 二、展现新作为,进一步加速推进中化农业转型。中化集团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农业投入品及现代农业服务一体化运营的中央企业,我们必须要发挥好“主力军”作用,依靠先进科技、优质产品以及专业服务一体化优势,为中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现代农业发展贡献力量。张伟表示,自己在农业板块工作过很长时间,深知农业的重要和解决吃饭问题、把粮食端在中国人自己饭碗里的重要意义。作为这个领域的“国家队”,中化农业一定要有这样的担当和追求,有下定决心、排除万难推动国家农业产业做大做强的情怀。我们要看到党和国家对农业的重视、对农村、农民的关心,要看到农业产业所具有的光明未来。相信经过不断的打磨实践,农业事业部的MAP战略一定会越来越清晰,“科技创造美好农业”的愿景也一定会变为美好现实。 一是要在十九大精神框架中进一步审视MAP战略。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MAP战略必须是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能够促进中国农业转型升级、提升农业竞争力的一种商业模式。这个战略既是我们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动探索,也是聚焦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探索解决“三农”问题的生动实践,也是中化适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自觉转型,是全心全意为中国农民服

通用汽车百年历史回顾

通用汽车百年历史回顾 一百年来,通用汽车及其产品已触及全球数百万人的生活。它经历了一百年的创新和发展,从1908年9月16日最不被看好的开始到斯隆( AlfredSloan)著名的“不同的钱包、不同的目标、不同的车型”战略;从收购雪佛兰、欧宝、沃克斯豪这些世界著名汽车品牌到如今重点发展新型“绿色”动力推进技术,其发展的市场已远远超出公司诞生地。 通用汽车公司(GM)成立于1908年9月16日,自从威廉·杜兰特创建了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以来,先后联合或兼并了别克、凯迪拉克、雪佛兰、奥兹莫比尔、庞帝亚克、克尔维特等公司,拥有铃木(Suzuki)、五十铃(Isuzu)和斯巴鲁(Subaru)的股份。使原来的小公司成为它的分部。从1927年以来一直是全世界最大的汽车公司。 其标志GM取自其英文名称(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的前两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 通用汽车公司各车型商标都采用了公司下属分部的标志 公司下属的分部达二十多个,拥有员工266,000名。通用汽车公司的全球总部位于美国密歇根州的汽车之城底特律,迄今在全球3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汽车制造业务。2007 年,通用汽车在全球售出近937万辆轿车和卡车。截至2007年,在财富全球500公司营业额排名中,通用汽车排第五,前四名分别是沃尔玛(Wal-Mart)、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皇家荷兰壳牌(Royal Dutch Shell)和英国石油公司(BP)。 该公司在2008年《财富》500强排名榜单 排名中文常用名称总部所在地主要业务营业收入百万美元 9 通用汽车美国汽车 182,347 通用汽车公司是美国最早实行股份制和专家集团管理的特大型企业之一。通用汽车公司生产的汽车,是美国汽车豪华、宽大、内部舒适、速度快、储备功率大等特点的经典代表。而且通用汽车公司尤其重视质量和新技术的采用。因而通用汽车公司的产品始终在用户心中享有盛誉。 通用汽车公司与菲亚特、铃木、五十铃、富士重工汽车公司结成合作伙伴关系。 2008年11月,受美国金融危机影响,通用汽车欲宣布破产。 历史 ·1902 年,凯迪拉克问世·1927 年,LaSalle 确立了未来汽车的发展趋势 ·1903 年,别克面临挑战·1928 年,凯迪拉克推出同步变速器 ·1905 年,凯迪拉克推出了封闭式车身汽车·1929 年,镀铬饰件在凯迪拉克车型上的首次出现 ·1906 年,别克开发出第一款四缸车·1929 年,通用汽车中国公司总部成立 ·1909 年,欧宝在汽车领域的首次成功·1930 年,凯迪拉克推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V-16·1911 年,雪佛兰品牌的诞生·1933 年,独立前悬挂系统成为又一个里程碑式的创新

科学发展观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指针(中国中化集团)

科学发展观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指针 时间:2009年08月11日23时04分来源:《求是》作者:刘德树 字号:『大字体中字体小字体』 中国中化集团公司(简称“中化公司”)是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国有骨干企业。它前身是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现为四大国家石油公司之一、中国最大的化肥产供销一体化企业,已先后16次入围《财富》世界500强排名。回顾公司的发展历程,我们深感科学发展观是指导企业改革、实现战略转型的根本指针。 一 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中化公司一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危机,企业价值观念扭曲、经营混乱、盲目扩张、管理失控、国有资产流失等等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特别是随着外贸经营权的放开以及国家对石油、化肥经营体制的改革,公司外部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长期赖以生存的传统进出口代理经营模式难以为继。1998年,在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中化公司现金流急剧恶化。据国务院稽查特派员统计,公司当年新增逾期应收款15.73亿元,年底总资产410.41亿元,净资产82.26亿元,而不良资产和潜亏高达247.5亿元,实际上已资不抵债。在这生死存亡、濒临破产的危急关头,公司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关心和支持下,果断采取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实施了全方位战略转型,终于奇迹般地起死回生,从一个严重依赖政策性经营资源的传统国有外贸企业,逐步转型发展为一个理念先进、管理科学并在主营领域具有独特竞争优势的创新型企业,重新打造了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中化”。 第一,调整组织结构,收缩经营战线,重建经营管理架构。历史上,中化公司在很多不相关领域进行了广泛投资,并大量设立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经营机构,最多时拥有各级境内外机构近600家,许多机构存在严重的“乱投资、乱担保、乱放账”现象,给公司造成了巨大损失。战略转型的首要任务是彻底扭转“横向盲目多元扩张、纵向多级法人林立”的局面,退出大量非主营业务领域。为此,共关、并、转企业267家(其中二级企业35家,三级及以下企业232家),歇业56家,保留下来的全资机构取消或淡化独立法人地位,控股和参股企业则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规范治理。历史形成的巨额不良资产是制约中化公司战略转型的又一重要因素,公司于1999年专门成立资产管理部,摸索出一套有效的不良资产处置机制,到2003年底,较好地解决了历史遗留的不良资产问题。从1999年开始,中化公司围绕拟发展的主营业务先后组建五大经营中心(石油中心、化肥中心、化工品中心、国内经营中心、物业酒店中心),将保留下来的经营机构分别纳入五大中心统一运营。为适应“走出去”战略需要,2002年,公司成立了石油勘探开发公司,负责石油上游的开发运作。公司积极推进主营业务与资本市场对接,在化工品业务重组的基础上,成立中化国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于2000年在国内A股上市;2005年又重组化肥业务,成立中化香港控股有限公司,并在香港成功上市。目前,中化公司已形成了以石油、化肥、化工、地产为主业,以上市公司、经营中心和全资、控股、参股企业为运营主体,相互支撑、协同发展的经营框架。 第二,明确发展战略,创新经营模式,做大做强主营业务。针对中化公司历史上产业定位模糊、经营资源分散、业务形态单一、盈利能力脆弱等问题,1999年以来,公司坚定不移地推进市场化战略,改造传统的经营模式,集中资源发展主业,拉长主营业务的产业价值链,逐步使公司业务实现从贸易代理型向营销服务型,进而向产业服务型转型。公司适时提

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党

九十年前,中国共产党在嘉兴成立,它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它给我们大家带来了希望,并且,那些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共产党员——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周恩来引领着我们人民在黑暗的旧中国中摸索着,带着艰辛,寻找着那个文明富强的新中国。 一九二四年,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合作开始北伐战争,那时的国民党,是人人称赞的大英雄。国民革命军还被人称为“铁军”。不过很可惜,在一九二七年北伐战争结束时,蒋介石和汪精卫背叛了中国,不然,他们现在可是革命英雄。 然而,一九三一年日本的入侵,使中国大地再次满目疮痍,可是面对日本日的欺凌、羞辱,人们以不屈的精神面对着。虽然多数人英勇牺牲,但是他们保住了祖国的尊严,在几代人的心目中,会永远留下他们的名字。而我们的人民战士——红军,浴血奋战。他们知道,在前线抗战的是他们,可是在他们身后被保护着的,是成千上万的老百姓。老百姓的信念支撑着他们,让他们抛头颅洒热血都愿意。最后,在全国人民团结一致下,终于在一九四九年赶走了日本侵略者,并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在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指导,高举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大旗,以实现“为人民谋幸福”作

为共产主义信仰,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土地革命,在中国人民面前破天慌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完整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展了以工农群众为主体的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参加和领导了北伐战争,在政治上基本推翻了北伐军阀的统治,给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以沉重的打击。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显示出党领导中国人民为谋取幸福进行艰苦卓绝斗争的英雄本色。尤其在日本帝国主义大举入侵、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首先举起了团结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声张民族大义,促成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为巩固胜利果实,争取和平民主,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广大人民幸福生活,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三年多的人民解放战争,终于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胜利。在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同志在天安门城楼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那一刻起,实现了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和解放。历史实践告诉我们,党为实现“为人民谋幸福”的共产主义信仰,团结和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进而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把100多年来倍受侵略欺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了独立的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新中国,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革命,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中国古代私学的发展与反思

中国古代私学的发展与反思 数教082班 17号叶康 【摘要】中国私学源远流长,在几千年的历史积淀中形成了学在民间、尊师重教、兴学办学等一系列优良的教育传统。本文通过对中国古代私学,以及现当代私学的比较研究中,发现在中国私学的历史长河中闪烁着许多与现代办学理念相吻合的闪光点,如独立办学,学校自治,学术自由,百家争鸣,相互融汇,兼容并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等。从而对中国现行的教育体制,特别是中国私学教育体制进行反思,指出,中国现行高等教育的改革必须与国家制度现代化并行共生,没有国家制度现代化,就没有中国私学的辉煌。 【关键字】中国古代私学现当代私学发展反思 一、前言 中国私学源远流长,始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的春秋战国时期,距今2500余年。中国是世界上私立教育发源最早、影响最深、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在这几千年的历史积淀中,中国形成了学在民间、尊师重教、兴学办学等一系列教育传统。 二、中国古代私学的起因和意义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私门富于公室”的现象,由于天子失官,学在四夷,一大批没落贵族、文化官员流落民间,又引发了“文化下移”的现象。文化学术向民间扩散,为私学兴起创造了条件,于是官学衰废, 私学骤兴。在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官学衰败而诸子蜂起,门派林立,纷纷创办私学。他们著书立说,广招弟子,传道授业,扩展势力,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其中与教育关系最密切,对私学发展影响最大的当数儒、墨、道、法四家。 春秋时期中国私学的首创是中国教育史上一次划时代的革命,他对中国古代教育乃至现代教育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开创了私立教育模式;实现了教育的独立化;启动了教育理论的探讨;开创了思想自由,学术独立的局面。

1919到1945历史回顾

3:1911——1919. 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将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和科学补习所等几个团体联合,组建了中国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革命宗旨。 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的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16字政治纲领归结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这是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集中概括。 1911年5月,清政府皇族内阁为筹集借款,宣布“铁路干线收归国有”,并将粤汉、川汉铁路的路权出卖给帝国主义,引起湖北、湖南、广东、四川四省民众的强烈反对,一场事关民族权益和个人利益的保路运动就这样兴起了,四川省尤其强烈(造成成都血案),掀起了全川的武装暴动。成为引发武昌起义的导火索。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1911年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熊秉坤)打响了武昌起义第一枪(攻占楚望台军械库),当夜占领武昌,三日之内,革命党控制了武汉三镇,成立湖北军政府,推黎元洪为都督。武昌起义掀起了辛亥革命的高潮,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创建了中华民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短短一个月,全国13个省和上海宣布起义,脱离了清政府的统治。 1911年底,孙中山从海外回到上海,独立各省代表在南京正式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正式成立,改国号为“中华民国”,以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但它没有改变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胜利的果实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北洋政府多窃取。 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年的封建帝制终于覆灭。为了达到专制独裁的目的,袁世凯公然进行帝制复辟活动。只当了83天的皇帝就被迫取消帝制。1917年6月,前清官僚张勋率“辫子军”北上,拥清废服役溥仪复辟,仅仅12天,就在全国人民的声讨中破产了。 为了反对袁世凯称帝,1915年12月25日,蔡锷宣布云南独立,护国运动爆发。 第一次护国运动,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第二次护法运动, 4:1919——1927. 1919年10月,孙中山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 辛亥革命失败之后,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笼罩着大地。一部分民主主义知识分子开始在思想上反思辛亥革命。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后改为《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标志。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提倡民主和科学。此外还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主张文学革命。1918年,鲁迅发表《狂人日记》,这是新文学运动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推动中国的先进分子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

对中华文化的反思

对中华文化的反思 中华民族一直都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有 着绵延而悠长的历史的民族。五千年的文化之歌 从那远处的高山深处、大河底端源源不断地传入 炎黄子孙的耳中,进而如同电流一般,瞬间贯穿 全身,直达心底,让无数人为之颤抖,为之惊叹,为之折服! 中华文化的精彩之处,在于它千变万化。虽然 缤纷绚丽,但在各个不同的时期它都有其不同的 色调,不同的风彩。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犹如 百花齐放,令人沉醉其中,为他们的思想和胆识 所吸引,无法自拔。唐诗、宋词、元曲。现在各 具特色的散文诗歌等等,无不说明了中华文化这 一特点。然而,中华文明最鼎盛的时期应属盛唐 了吧!这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唐朝人更为宽阔的胸 襟和更加开放的政策、心态。各种各样的人,各 种各样的思想在这里汇集。就像我们的邻国日本 也为了学习大唐博大精深的文化派来了一批又一 批的遣唐使,而我们呢,任由他们把长安复制成 奈良。即使是在西方难以生存的教派也可以在这 盛唐觅得一处容身之地。唐代陶瓷,尤其到了唐

末五代,有重要的发展。唐代陶瓷中最重要的是 青瓷、白瓷和唐三彩的陶器。唐代的装饰艺术以 其华丽优美的风格成为时代的特点。由于吸收了 西域特征与宗教色彩,唐朝艺术与前后朝代都迥 然不同。唐文化体系中,包括文学、宗教与哲学、史学、艺术、天文历法、地理、数学、医学、百 工技艺等方面作文基本覆盖了当时世界上社会科 学和自然科学的多数组成部分。这样一个庞大而 完整的文化体系在当时的世界上也是仅有的唐朝铸就了一段色彩斑斓的文化史,而这只是 中华博大精深的文化之中极小的一隅,去让世界 人民为之倾倒,心心念念地向往中国这个神奇的 文化古国,更别说中华文化庞大而绚烂的文化体系,那该让多少人震撼,心甘情愿被他的强大气 场和魅力所淹没。 时光荏苒,岁月流逝,中华文化也在与时俱进,新事物与旧事物的的矛盾也逐渐显露出来。传统 的封建思想,繁琐的礼仪讲究都以不符合当今时 代的要求。外来文化的冲击,新一代年轻人对中 华文化知之甚少,人民对文化的漠视,这一切都 使得中国社会陷入空前的文化混乱与文化空洞之中,失去了优良文化支撑的民族注定是去缺乏信

中国股市历史回顾 -- 历次牛市熊市记录

■第一次大牛市:1990年12月19日至1992年5月26日 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以后,挂牌股票仅有8只股票,人称"老八股"。当时交易制度实施1%涨跌停板(后改为0.5%)限制,股指从96.05点开始,历时2年半的持续上扬,终于在取消涨跌停板的刺激下,一举达到1429点的高位。 ■第一次大熊市:1992年5月26日至1992年11月17日 冲动过后,市场开始价值回归,不成熟的股市波动极大,仅仅半年时间,股指就从1429点下跌到386点,跌幅高达73%,这样的下跌在现在来看是不可想象的,而在当时,投资者们都自然地接受了,难怪有人说,还是早期的股市炒起来爽 ■第二次大牛市:1992年11月17日至1993年2月16日 快速下跌爽,快速上涨更爽,半年的跌幅,3个月就全部涨回来。从1992年11月17日的386点开始,到1993年2月16日的1558点,只用了3个月时间,大盘涨幅高达303%。这种行情在现在看来,足以让投资者羡慕不已。 ■第二次大熊市:1993年2月16日至1994年7月29日 快速牛市上涨完成后,股市的大扩容也就开始了,伴随着新股的不断发行,上证指数也逐步走低,进而在777点展开长期拉锯,后来777点位失守,大盘再度一蹶不振的持续探底。到1994年7月29日,股指回到325点,但这次熊市带来的"成果"是上市公司数量急速地膨胀■第三次大牛市:1994年7月29日至1994年9月13日 证券市场一片萧条,在人们都对股市信心丧失殆尽的时候,市场中甚至一度传言监管层将关闭股市,为了挽救市场,相关部门出台三大利好救市,股市再度亢奋,1个半月时间,股指涨幅200%,最高达1052点。 ■第三次大熊市:1994年9月13日至1995年5月17日 早期的股市不讲究什么价值投资,业绩好坏也是无所谓,最重要的是流通盘要小,这样好炒。但是随着股价的炒高,总有无形的手将股市打低,在1995年5月17日,股指已经回到577点,跌幅接近50%。 ■第四次大牛市:1995年5月18日至1995年5月22日 这次牛市只有三个交易日!股市受到管理层关闭国债期货消息的影响,全面暴涨,3天时间股指就从582点上涨到926点。本轮行情充分反映了我国股市对相关"政策"的敏感程度,"股市政策市"的说法也被投资界普遍接受。 ■第四次熊市:1995年5月22日至1996年1月19日 短暂的牛市过后,股市重新下跌。从1995年的8月开始,当时仅仅3倍市盈率的四川长虹开始悄悄走强,业绩白马股票逐步受到主流资金的关注。至1996年1月19日,股指达到阶段低点512点,绩优股股价普遍超跌,新一行情条件具备。 ■第五次大牛市:1996年1月19日至1997年5月12日 崇尚绩优开始成为市场主流投资理念,深发展、四川长虹、深科技、湖北兴化等龙头股均为业绩极佳的绩优成长股,在这些股票的带领下,股指重新回到1510点,这些股票创造的"投资神化"也对当时的普通投资者进行了一场鲜活的投资教育。 ■第五次大熊市:1997年5月12日至1999年5月18日 这轮大调整也是因为过度投机,在绩优股得到了充分炒作之后,到1999年5月18日,股指已经跌至1047点。这两年间,股市的扩容继续疯狂进行,规模出现了难以想象的扩张。严重的供需矛盾使二级市场出现极度失血,持续2年的熊市就此展开 ■第六次大牛市:1999年5月19日至2001年6月14日 这次的牛市俗称"5?19"行情,多数的投资者都记忆犹新,网络概念股的强劲喷发将上证指数推高到2000点以上,并创出2245点的历史最高点,伴随一轮波澜壮阔的大牛市,证券投资基金也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大发展。

历史教学反思

历史教学反思 据调查,高中学生喜欢历史,但不喜欢历史课。学生不喜欢历史课既有教材的原因,也有教师教学的因素。反思我们的高中历史教学,不得不思考高中历史究竟该怎么上?优秀的高中历史课应当具有情感性、人文性、历史性、文化性。对照上述历史课“四性”,反思目前我们的高中历史教学,还存在诸多薄弱之处。如何让学生喜欢历史课,提高高中历 史教学质量,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一.加强史实教学 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中写到“学习历史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感知历史阶段主要向学生呈现历史上的人物、事件、制度、现象等具体史实。感知历史阶段,学生不仅是掌握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能力,受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熏陶。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忽视、削弱感知史实阶段是存在的,自觉不自觉地抹煞了感知史实阶段的内容和意义,影响历史教学效果。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怎样加强史实教学呢?首先教师要认识史实教学在学生历史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其次是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尤其是直观教具和多媒体的使用,使史实能生动地再现历史形象。再次是补充丰富、具体的史实,历史细节越清楚学习印象越深刻,甚至终身难忘。历史教师要在史海中筛选典型、鲜活、有穿透力的历史细节。例如,我在讲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学革命时,给学生讲了胡适印章的故事。有一次,胡适得到一块上好的鸡血石图章料,决定用它刻一枚私章。他交待篆刻师傅,刻“胡适之印”即可。篆刻师傅认为胡适是白话文的提倡者,是用白话写文章的大家,影响这么大,怎么刻图章还用“之乎者也”一类的字,于是自作主张地把“胡适之印”改刻成“胡适的印”。三天之后,胡适收到印章,发现上面刻的是“胡适的印”时,哭笑不得。通过这个事故学生对胡适在文学革命中的重大 影响印象非常深刻。 二.培养学生质疑意识与方法 历史教学中较为普遍地存在教师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把教材知识视为真理,奉为神圣,要求学生死背史实和结论,质疑意识缺失。 基本史实和历史结论构成历史的陈述性知识。历史知识具有客观性又有主观性,即二重性。客观性指史实的客观性,主观性是指结论的主观性。历史结论是教材编写者对史实的解读,具有时代性和主观性。史实是虽然具有客观性,但也不能说就是绝对的历史真实,可能个别史实也是谬误。历史结论具有时代性和主观性,我们更需质疑。例如,列宁指出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腐朽的资本主义,而今帝国主义是垂而不死,很多方面我们还要学习借鉴。再如,经济危机在旧教材中认为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现象,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造成的。而今年从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在全球化的当今时代,哪个国家能逃脱经济危机的厄运?还有,在旧教材中对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评价是否客观、公

中国石油进口发展历史

中国进口石油,一直是让欧美国家敏感和非议的话题。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这30年发展史中,有两件与石油有关的大事都发生在1993年。那一年,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签了进口沙特石油的协议,此举标志着中国从一个石油净出口国成为净进口国;也是在那一年,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在秘鲁油田拉开了进军海外市场的帷幕。15年来,西方的非议无法掩盖中国进口石油战略的成功。连美国的能源安全专家都承认,中国进口石油的过程是平静的,没有为了能源去攻打过哪个国家,也没有和世界发生根本性的冲突。中国1993年才买沙特石油中国对石油的需求增长有多快,从城市里加油站的数量逐年增多就可以找到答案。刘金龙先生是北京朝阳区某单位的一位老司机。据他回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北京的加油站很少,司机只熟悉单位附近或本区里的加油站,去了远处就只能满世界找加油站。那时加油站的标志一般只写着“加油站”三个字,远不如现在“中石油”、“中石化”的加油站那么显眼。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北京街面上的车开始增多,不光是公车越来越气派,“面的”、“红夏利”等出租车满街跑,私家车也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刘先生说:“那时候加油站就已经多了起来。”中国是怎样成为石油净进口国的?记者采访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2003年11月更名为中国中化集团公司)的前总经理郑敦训先生时,他拿出了自己写的一本书,里面记载着详细的数字资料。1992年,中国共进口原油和成品油1940万吨,花了31亿美元,同时又出口了原油和成品油2690万吨,创汇35.8亿美元。无论从数量和收入来看,中国1992年时还是石油净出口国。但到了1993年,中国进口原油和成品油的量与出口的量两相一抵,结果是净进口石油998万吨,净支出22.7亿美元。郑先生说:“正是从1993年起,中国成为了石油净进口国,到今年已经整整15年。”今年71岁的郑敦训是中国从石油净出口国到石油净进口国的历史当事人之一。郑敦训记得,中国出口的第一船石油是1973年时卖到日本的,“是100万吨大庆原油”。中国还向美国等地出口石油,最多的时候,一年出口石油曾达到3000万吨左右。1985年,郑敦训就任中化总经理,他回忆说,上任初期的那几年,中国国内对石油的需求量还不是很大,国内的石油产量有很多年都维持在1.5亿吨的水平上。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的工业发展得非常快,石油需求迅速增大,表现在石油贸易上就是既有出口,也有日益增多的进口。开始时,中国主要从印尼和马来西亚进口石油。这里面有个技术因素,中国的原油含硫量比较低,是低硫油,因此,中国炼油企业当时的设备、技术都是针对低硫油的,高硫油炼不了。郑敦训说,东南亚的原油就是低硫油,但中东,包括世界上最大的产油国沙特出的是高硫油,所以一段时间

扬州市城市规划总体说明书历史回顾篇

第一部分历史回顾篇 本部分旨在客观、系统地总结上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情况,分析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提出编制本轮城市总体规划的原因和必要性,有针对性地明确本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重点。逐步建立城市规划制定与实施的反馈机制,进一步提高城市规划可操作性。 一、城市发展历史沿革 (一)解放前的城市发展 扬州是一座二千五百年历史的古城。早在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为了北上争霸中原,开邗沟沟通江淮,并在蜀岗上修筑了邗城。公元前319年,楚国在邗城的基础上第二次筑城,名“广陵”。秦亡后,项羽曾准备在广陵建都,故又称“江都”。南朝刘宋大明三年(公元459年),竟陵王刘诞在此燃起战火,使广陵变成一片废墟,因而扬州别号“芜城”。 隋炀帝开运河三游江都,扬州出现了畸形的繁华。隋初的江都,约有居民一万户。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增长至七万七千余户,四十六万人,占当时全国人口的百分之一。当时扬州已是国内南北水陆交通的枢纽和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港口,被称为东方四大商港之一,时称“扬州富庶,甲于天下”。唐代扬州城的规模,包括一个正方形的子城和一个长方形的罗城,面积约20平方公里。子城,亦称牙城。官衙多集中城内。罗城是在蜀岗下发展起来的商业区和居民区,杜牧诗有“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 宋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为了抗金,知州郭棣利用唐罗城南半部改筑成宋大城。南宋末年,蒙古军压境,贾似道以宋大城位置较低不易据守,在蜀岗上唐子城故址筑城,因该城筑于宝祐年间,故称“宝祐城”。在宝祐城与大城之间筑夹城,三城形似蜂腰,又称“蜂腰城”。 现存扬州老城区系明朝所筑,明初,元帅张德林以旧城虚旷难守,截城西南隅筑而守之,这就是现在的“旧城”。明朝中叶,为防止倭寇侵犯,知府吴桂芳在城东筑城,此即今之新城。清代沿用明城。扬州成为南北漕运与盐运的咽喉,经济、文化又出现了极度繁荣的局面,康熙与乾隆先后曾六下江南,六次来到扬州。瘦西湖上园林有“园林之盛,甲于天下”之说,文化活动十分昌盛,“扬州八怪”开创了画坛上的一代新风,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清末,由于铁路的修建、海运的兴起、运河的淤塞,封建统治的衰落和战争的摧残,扬州的繁华逐步消失了。 至解放前,扬州系江都县政府所在地,城区范围包括明清老城区及其外围地区,面积约6.7平方公里,人口近10万人。

回顾中国近现代历史

河北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姓名:LC 学号 回顾历史,思绪万千 在初中的时候,我们就学过了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到了大学,我们有进一步学习了这段历史。中华上下5000年的历史文明,在1840—1949年这100多年的历史中惨遭蹂躏践踏。试想,自古以来,中华民族无论是在制度还是在科技经济方面都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但是,自清朝实行闭关锁国以后,中国开始同世界隔离,中国的经济、科技出现停滞状态,由此导致了中国近代的落后挨打。对于这段屈辱的历史,我的心中有一种难以形容的悲痛,总觉得应该写点什么。 清政府自认为是天朝大国,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与世隔绝。而在此期间,西方的科技迅速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开始产生。1840年,鸦片战争打响,中国战败,向英国赔款求和。四亿多中国人竟然被四千英军打败了,这是怎样的一种悲哀啊!但是,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仍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落后,依然沉浸在天朝大国的幻想当中。紧接着,列强开始纷纷入侵中国,清政府先后被迫签订了屈辱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望厦条约》,《瑷珲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回顾这些不平等条约,我简直无语了。谁竟然敢在这样不平等的条约上签字?在很多时候,我都怀疑那个时候的人到底有没有国家民族利益的意识?祖宗几千年来打下来的江山被列强侵略蹂躏,而他们却毫不吝惜地将其拱手送人。对于这些人我只能用“混蛋”两个字来形容他们。在读这段历史的时候,我经常看不到任何希望。很多的时候,我都没有勇气来面对这段中国历史。但是历史就是历史,我们无法改变,我们能做的只是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虽然,清政府和人民在列强侵略期间进行了一些反抗,但是他们没有认识到中国制度的落后,仅仅是在科技经济方面向西方学习。因此,注定了洋务运动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辛亥革命,将压制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推翻了,建立了中华民国。但是由于资产阶级的妥协退让,最终革命胜利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导致革命的最终失败。五四运动,首次将马克思主义引入中国,是新民主主义的开端。此后,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在毛主席的正确领导下,摸索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日本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在这民族危难的时刻,国共两党实现了国共第二次合作,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最终在1945年8月15日,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洗刷了中国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为中国的独立和解放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为新民主主义的胜利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根据全国人民和平建国的迫切愿望,同国民党在重庆进行谈判,努力避免内战,实现国内和平。但是,国民党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挑起了内战。中国共产党为了实现全民族的和平统一,进行了解放战争。最终,在1949年10月1日,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回顾历史,我不禁思绪万千。对于这段屈辱的历史,我们不能将全部责任推到那个年代惨死的同胞身上。清政府的腐败落后才始终被侵略的主要原因。因此,作为新一代的青年,我们要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从现在做起,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中华民族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一定要牢记中华民族被侵略的历史,从中汲取经验教训,以此来警戒后人,一定要: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近代中国学习西学的历史反思

摘要:学习西学是挽救中国社会的各种危机和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富强的必由之路。然而,近代中国士大夫——知识分子虽然开展了学习西学的活动,但他们的努力并未能使中国实现民族独立和富强的理想。概括来说,近代中国学习西学的特点主要体现为:(一)近代中国学习西学属于被动式的学习;(二)清政府不积极开展和支持学习西学活动;(三)只强调学习技艺,忽视人文精神的学习。这些特点对近代乃至现代的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因此,值得我们对此进行深刻反思。 关键词:近代中国学习西学历史经验 历史表明,学习西学是挽救中国社会的各种危机和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富强的必由之路。然而,近代中国学习西学的活动并未能使中国实现民族独立和富强的理想。因此,对我们来说,深入探究近代中国学习西学的历史经验是很有必要的。因为近代中国对西学的态度或者学习西学的特点影响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状况,甚至还可以说影响了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 一、近代中国学习西学属于被动性的学习 在近代中国,学习西学的主要群体是包括知识分子、政府官员在内的士大夫阶层。士大夫阶层本身具有一定的知识文化,他们的思想活动对国家和社会都具有一定的影响,有些甚至有机会参与国家和社会政策的决策。因此,近代中国的士大夫们对西学的态度必定会影响到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 从整体而言,近代中国学习西学的活动基本是一种被动性的学习。 第一次鸦片战争前,中西之间一直有贸易关系。在交往过程中,中国士大夫也发现这些来华贸易的西方人具有与中国不同的文化习俗。然而,虽然有少数士大夫对西方各国的一些情况进行了解,但根本没想过去对西方人的文化进行学习和关注。在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前夕,为防备英国发动战争,林则徐才开始了解外国情况,组织翻译西文书报。这是中国士大夫接触西学的开始。在鸦片战争惨败后,林则徐等一些士大夫认识到了西方在武器方面的优势,因而提出了“师夷长技”的学习西学的主张。然而,这一正确主张虽然得到一些士大夫的赞同,但从整体而言,绝大多数士大夫依然沉浸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的沉重打击下,一些士大夫又不得不捡起二十年前林则徐提出的“师夷长技”的主张,开展学习西学的洋务运动。虽然一些士大夫开展了学习西学的洋务运动,但更多的士大夫并不接受,而是诋毁西学,反对中国学习西学,并抨击中国的学习西学者是“士林败类”、“名教罪人”,对学习西学活动和事业进行冷嘲热讽,阻挠学习西学的各种活动。 1895年,中国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惨败给“蕞尔小国”的日本,震惊了整个中国,以往那些反对学习西学的士大夫才意识到学习西学的重要性,因而纷纷上奏折提倡学习西学,重新振作。康有为等一千多举人发起的“公车上书”标志着整个中国士大夫阶层走上了学习西学之路。然而,西学对中国传统的社会文化和制度的猛烈冲击又使一些士大夫的这一急促转向产生了种种忧虑和不安,并转而对西学产生警惕,进而反对,最终导致了维新运动的失败。 1900年,中国惨败给八国联军,中华民族日益衰落。在民族存亡之际,包括所有士大夫在内的整个中国不得不再次承认学习西学的必要性。反对学习西学者从此几乎绝迹。 由此可见,近代中国转向学习西学的士大夫的每一次增多,都是中国在战争方面不断惨败之后的结果,中国学习西学活动从提出主张到付诸实践也是在战败的打击下才实现的,而且学习西学的内容从技艺的学习转向制度的学习也是中国在甲午战败后才提出的。也就是说,近代中国士大夫们学习西学活动的每一次激烈变化都是受到中国战败于外国的情况下才出现的。这显示出了近代中国士大夫们学习西学是一种被动性的学习。 学习西学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活动,这就要求近代中国士大夫们必须采取主动、积极的

回顾历史展望未来

回顾历史,展望未来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瞬之间,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90年的风风雨雨。在党的90岁生日之际,我们每一个人的心情,除了感慨,更多的是感激。 回首这90年来,我们的党走过的是一条艰苦奋斗的道路。 1921年7月,在国家危难之际诞生的中国共产党注定了她的不平凡,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战,推翻了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全党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逐步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国家生产力迅速发展,中国由落后走向繁荣,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段,党结合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情况,站在历史和发展的高度上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进一步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在“三个代表”思想的指导下,我国生产力进一步发展,人民生活更加富裕。 第一阶段是从党的一大到七大期间,新中国成立之前这一时期;第二阶段是从党的八大到十一大期间,新中国成立之后到改革开放之前这一时期;第三阶段是从党的十二大到十七大期间,改革开放至今这一时期。 分开三个阶段来分析,每个阶段又可以细致划分到每一次代表大会所处时期,如果需要对于这个问题细致深入地了解,在百度百科当中有很全面的每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历史背景、召开时间、历史意义的资料,你只需要搜索如“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就可以了解,我这里就不做复制粘贴族了,只分为三个阶段给你概括一下主要的成就。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