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1-函数的概念和图象、函数的表示方法、映射的概念

1-函数的概念和图象、函数的表示方法、映射的概念

1-函数的概念和图象、函数的表示方法、映射的概念
1-函数的概念和图象、函数的表示方法、映射的概念

1

高中数学《函数的概念和图象》说课稿 苏教版必修1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函数的概念和图象》说课稿本节课的内容来自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数学第一册、第二章、第一节。题目是《函数概念和图象》。以下,我将从六大方面展开论述: 一、教材分析: 在我们生活着的世界中,变化无处不在,变化中蕴藏着无穷的奥秘和规律等待我们去探索,比如时间、温度、自己的身高、体重等都在悄悄地变化,从数学的角度去研究这些变化,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认识世界和预测未来。函数正是用来刻画这些变化规律的模型。这就是函数研究的价值所在。正如,恩格斯所说:“数学中的转折点是笛卡尔的变数,有了变数,运动就进入了数学;有了变数,辩证法就进入了数学”;托马斯所说的:“函数概念是近代数学思想之花”。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现状来组织我们更为有效的教学设计,这是一条最基本的教学原则。本届学生使用的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教材,该教材分别在七年级下册“第六章变量之间的关系”与八年级上册“第六章一次函数”中两次涉及函数内容,采用了螺旋递进的组织方式。教材中采用“一个量随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关系来描述函数,因此据我了解初中学生很难理解“y=1”这类常函数,而在高中,我们用集合的观点来刻画函数,就可以顺利地解决这个问题。 二、教学目标: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往往只重视知识目标的制定。我依据新课程的理念,根据新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认知水平和思维习惯,从知识、能力、情感三个层面来展开阐述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函数的概念,更要理解函数的本质属性; (2)理解函数的三要素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3)会求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2、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概括出数学概念的能力,也即数学建模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对生活实例的分析,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的兴趣; (2)通过从实例中抽象出数学的问题,概括出数学概念,让学生体会到探究成功的乐趣; (3)让学生体会静与动的辨证关系 三、重点难点 从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学生对函数这部分内容的惧怕。因此,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对函数概念的理解。教学难点表现在两方面,第一: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出抽象的概念;第二:函数本质属性的理解,函数是用来研究一个变化过程的数学模型。 四、教法学法 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引下,本节课我将采取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即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适当的引导下,让学生自行探索和研究的方法。但是,俗话说:“教无定法。”函数这个概念从产生、发展到成熟经历了几个世纪的争论和人为的加工,所以要让学生用45分钟去自主发现,几乎是不可能的,我认为在这

高一数学 函数的概念和图象(一)教案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数学教案:函数的概念和图象(一) 班级 姓名 一 知识要点 1.设A 、B 是两个 ,如果按某种对应法则f,对于集合A 中的 在集合B 中 和它对应,这样的对应叫从A 到B 的一个 ,通常记为 2.其中所有输入值x 组成的集合A 叫做函数y=f(x)的 ,与输入值对应的输出值y 组成的集合叫函数的 。 3.函数的三要素是 、 、 二 例题 例1 判断下列对应是否为函数 (1)R x x x x ∈≠→,0,2 (2)R y N x x y y x ∈∈=→,,,,2这里 例2 已知函数f(x)=x 2 +1,求 (1) f(0),f(1),f(a) (2) f(2a),f(2x),f(x+1) (3)求f[f(x)],并比较与[f(x)]2是否相等。 (4)设g(x)=x+1,求f[g(x)]及g[f(x)],并比较它们是否相等。 三 巩固练习 1.下列四种说法中不正确的一个是 ( ) A.在函数的定义域中的每一个数,在定义域中都有至少一个数与之对应。 B.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一定是无限集合。 C.定义域和对应关系确定后,函数的值域也就确定了。 D.若函数的定义域只含一个元素,则值域也只含一个元素。

2.下列对应是集合M 上的函数的有 ( ) (1)M=R,N=N *,对应法则f :“对集合M 中的整数元素取绝对值与N 中的元素对应”; (3)M={三角形},N={x|x>0},对应法则f :“对M 中的三角形求面积与N 中的元素对应” A.1个 B.2个 C.3个 D.0个 3.对于函数y=f(x),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 ①y 是x 的函数;②对于不同的x,y 的值也不同;③f(a)表示当x=a 时,函数f(x)的值是一个常量;④f(x)一定可以用一个具体的式子表示出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4.设f(x)=5,则f(x 2)= ( ) A.25 B.5 C.5 D.不能确定 5.若f(x)=x 2-ax+b,且f(1)=-1,f(b)=a,则f(-5)= 6.已知f(2x)=2x+3,则 )21(f ,f(x)=

高一数学函数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全方位教学辅导教案姓名性别年级高一 教学 内容 函数与映射的概念及其函数的表示法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函数的概念;区间”、“无穷大”的概念,定义域的求法,映射的概念教学难点:函数的概念,无穷大”的概念,定义域的求法,映射的概念 教学目标1.理解函数的定义;明确决定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三个要素; 2.能够正确理解和使用“区间”、“无穷大”等记号;掌握分式函数、根式函数定义域的求法,掌握求函数解析式的思想方法 3.了解映射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4.了解象与原象的概念,会判断一些简单的对应是否是映射,会求象或原象. 5.会结合简单的图示,了解一一映射的概念 教学过程课前检 查与交 流 作业完成情况: 交流与沟通 针 对 性 授 课 一、函数的概念 一、复习引入: 初中(传统)的函数的定义是什么?初中学过哪些函数? 设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如果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的 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并将自变量x取值的集合叫做 函数的定义域,和自变量x的值对应的y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叫做函数 的值域.这种用变量叙述的函数定义我们称之为函数的传统定义. 初中已经学过: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 问题1:()是函数吗? 问题2:与是同一函数吗? 观察对应: 30 45 60 90 2 1 2 2 2 3 9 4 1 1 -1 2 -2 3 -3 3 -3 2 -2 1 -1 1 4 9 1 2 3 1 2 3 4 5 6 (1)(2) (3)(4) 开平方求正弦 求平方乘以2 A A A A B B B B 1 二、讲解新课:

函数的定义及图象

函数的定义: 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 与y ,并且对于x 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 都有 _______________确定的值与其对应,x 是___________量,y 是x 的函数。 函数三种表示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画函数图象的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若式子 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2.函数1 1 y x = -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 3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那么x 的取值范围是 . 4.函数1 2 y x = -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 5.在函数y =x 的取值范围是 . 6.函数y x 的取值范围是 A.1 x B. 1x < C. x ≤1 D. x ≥1 7. 下图中,不是函数图象的是 A B C D 8.小明从家到学校,先匀速步行到车站,等了几分钟后坐上了公交车,公交车沿着公路匀速行驶一段时间后到达学校,小明从家到学校行驶路程s (m )与时间t (min )的大致图象是( ) A . B . C . D .

9.如图是某一天北京与上海的气温T (单位:C ?)随时间t (单位:时)变化的图象.根据图中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12时北京与上海的气温相同 B .从8时到11时,北京比上海的气温高 C .从4时到14时,北京、上海两地的气温 逐渐升高 D .这一天中上海气温达到4C ?的时间大约在上午10时 10.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 )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遗忘是有规律的.他用无意义音节作记忆材料,用节省法计算保持和遗忘的数量.通过测试,他得到了一些数据,根据这些数据绘制出一条曲线,即著名的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如图.该曲线对人类记忆认知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小梅观察曲线,得出以下四个结论: ①记忆保持量是时间的函数 ②遗忘的进程是不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快,以后逐渐减慢 ③学习后1小时,记忆保持量大约为40% ④遗忘曲线揭示出的规律提示我们学习后要及时复习 其中错误的结论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1.某洗衣机在洗涤衣服时经历了注水、清洗、排水三个连续过程(工作前洗衣机内无水),在这三个过程中洗衣机内水量y (升)与时间x (分)之间的函数关系对应的图象大致为( ) 12.如图1所示,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动点P 在正方形的 边和对角线上匀速运动. 如果点P 运动的时间为x ,点P 与点A 的距离为y ,且表示 y 与x 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如图2所示,那么点P 的运动路线可能为 图1 图2 O B C D A

函数的概念与图像4单调性

函数的概念与图象5 单调性 [知识要点] 1.会判断简单函数的单调性(1)直接法 (2)图象法 2.会用定义证明简单函数的单调性:(取值,作差,变形,定号,判断) 3.函数的单调性与单调区间的联系与区别 [简单练习] 1.画出下列函数图象,并写出单调区间: ⑴ ⑵ 2.(1)判断在(0,+∞)上是增函数还是减函数。 (2)判断在( —∞,0)上是增函数还是减函数。 3.证明在定义域上是减函数。 4.下列函数中,在(0,2)上为增函数的是( ) A.y= B. y=2x-1 C. y=1-x D.y= 5.讨论函数的单调性。 6.函数y= -1的单调 递 区间为 。 7.已知f(x)在区间[a,c]上单调递减,在区间[c,d]上单调递增,则f(x)在[a,d] 上最小值为 。 22+-=x y )0(1 ≠=x x y 1)(2-=x x f x x x f 2)(2+-=x x f -=)(x 12)12(-x 3x y =x 1

8.填表已知函数f(x),的定义域是F ,函数g(x)的定义域是G ,且对于任意的,,试根据下表中所给的条件,用“增函数”、“减函数”、“不能确定”填空。 [巩固提高] 1.已知f (x )=(2kx+1x+1在(-,+)上是减函数,则( ) A.k > B.k < C.k >- D. k <- 2.在区间(0,+∞)上不是增函数的是 ( ) A.y=2x+1 B.y=3 +1 C.y= D. y=3+x +1 3.若函数f (x )=+2(a-1)x+2在区间(-,4)上为增函数,则实数a 的 取值范围是 ( ) A.a -3 B.a -3 C.a 3 D.a 3 4.如果函数f (x )是实数集R 上的增函数,a 是实数,则 ( ) A.f ()>f (a+1) B.f (a )< f (3a ) C.f (+a )>f () D.f (-1)<f () 5. 若f(x)是R 上的增函数,对于实数a,b,若a+b >0,则有 ( ) A. f(a)+ f(b) >f(-a)+ f(-b) B.f(a)+ f(b) <f(-a)+ f(-b) C. f(a)- f(b) >f(-a)- f(-b) D.f(a)- f(b) <f(-a)-f(-b) 6.函数y=的单调减区间为 。 7.函数y=+的增区间为 减区间为 。 G x ∈F x g ∈)(∞∞21212121 2x x 2 2x 2x ∞≤≥≤≥2a 2a 2a 2a 2a 11 +x 1+x x -2

函数的概念与表示法

函数的概念和函数的表示法 考点一:由函数的概念判断是否构成函数 函数概念:设A 、B 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关系f ,使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数x ,在集合B 中都有 唯一确定的数f (x )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 :A →B 为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函数。 例1. 下列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对应关系中,能确定y 是x 的函数的是( ) ① A={x x ∈Z},B={y y ∈Z},对应法则f :x →y= 3 x ; ② A={x x>0,x ∈R}, B={y y ∈R},对应法则f :x →2y =3x; ③ A=R,B=R, 对应法则f :x →y=2 x ; 变式1. 下列图像中,是函数图像的是( ) ① ② ③ ④ 变式2. 下列式子能确定y 是x 的函数的有( ) ①22x y +=2 1= ③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变式3. 已知函数y=f (x ),则对于直线x=a (a 为常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y=f (x )图像与直线x=a 必有一个交点 B.y=f (x )图像与直线x=a 没有交点 C.y=f (x )图像与直线x=a 最少有一个交点 D.y=f (x )图像与直线x=a 最多有一个交点 变式4.对于函数y =f(x),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①y 是x 的函数 ②对于不同的x ,y 的值也不同 ③f(a)表示当x =a 时函数f(x)的值,是一个常量 ④f(x)一定可以用一个具体的式子表示出来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变式5.设集合M ={x|0≤x ≤2},N ={y|0≤y ≤2},那么下面的4个图形中,能表示集合M 到集合N 的函数关系的有( )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 D .② 考点二:同一函数的判定 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对应关系、值域。 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相同,并且对应关系完全一致,我们就称这两个函数相等。 例2. 下列哪个函数与y=x 相同( ) ①. y=x ②.y = ③. 2 y = ④.y=t ⑤.3 3x y = ;⑥.2x y =

2-1-1函数的概念及表示

{ 真题演练集训 } 1.[2015·全国卷Ⅱ]设函数f (x )=????? 1+log 2(2-x ),x <1,2x -1,x ≥1,则f (-2)+f (log 212)=( ) A .3 B .6 C .9 D .12 答案:C 解析:∵ -2<1, ∴ f (-2)=1+log 2(2+2)=1+log 24=1+2=3. ∵ log 212>1,∴ f (log 212)=2log 212-1=122=6. ∴ f (-2)+f (log 212)=3+6=9.故选C. 2.[2015·浙江卷]存在函数f (x )满足:对任意x ∈R 都有( ) A .f (sin 2x )=sin x B .f (sin 2x )=x 2+x C .f (x 2+1)=|x +1| D .f (x 2+2x )=|x +1| 答案:D 解析:取特殊值法. 取x =0,π2,可得f (0)=0,1,这与函数的定义矛盾,所以选项A 错误; 取x =0,π,可得f (0)=0,π2+π,这与函数的定义矛盾,所以选项B 错误;

取x =1,-1,可得f (2)=2,0,这与函数的定义矛盾,所以选项C 错误; 取f (x )=x +1,则对任意x ∈R 都有f (x 2+2x )=x 2+2x +1=|x +1|,所以选项D 正确. 综上可知,故选D. 3.[2014·江西卷]已知函数f (x )=5|x |,g (x )=ax 2-x (a ∈R ).若f (g (1))=1,则a =( ) A .1 B .2 C .3 D .-1 答案:A 解析:由已知条件可知,f (g (1))=f (a -1)=5|a -1|=1,∴|a -1|=0,得a =1.故选A. 4.[2014·上海卷]设f (x )=??? (x -a )2,x ≤0,x +1x +a ,x >0.若f (0)是f (x )的最小 值,则a 的取值范围为( ) A .[-1,2] B .[-1,0] C .[1,2] D .[0,2] 答案:D 解析:∵当x ≤0时,f (x )=(x -a )2, 又f (0)是f (x )的最小值,∴a ≥0. 当x >0时,f (x )=x +1x +a ≥2+a ,当且仅当x =1时,等号成立.

函数的基本概念及表示法

题一:定义集合{1,2,…,n }到{1,2,…,n }上的函数f :k →i k ,k =1,2,…,n .记作:121,2,,,,,n n i i i ?? ??? . 设121,2,,,,,n n f i i i ??= ??? ,12 1,2,,,,,n n g j j j ??= ??? (这里的j 1,j 2,…,j n n j j j ,,,21 也是1,2,…,n 这n 个整数的一个排列).定义g f 12 1,2,,,,,n n i i i ??= ??? 121,2,,,,,n n j j j ?? ??? ,其中)]([)(k g f k g f = ,k =1,2,…,n ..则? ?? ? ?????? ??4,5,1,2,35,4,3,2,13,1,2,4,55,4,3,2,1= 题二:在加工爆米花的过程中,爆开且不糊的粒数占加工总数的比率称为可食用率p .它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加工时间t (单位:分钟). 做了三次实验,数据记录如图所示.已知图中三个点都在函数p =-0.2t 2+bt +c 上,则由此得到的理论最佳加工时间为 分钟. 题三:3,10 ()((5)),10x x f x f f x x -≥?=?+

对数函数图像及其性质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人教A版第二章第2.2.2节 学校:广西师大学 院系:数学科学学院 作者: 学号: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 一、教学设计理念 本节课以建构主义基本理论为指导,以新课标基本理念为依据进行设计的,针对学生的学习背景,体现新课标要求和“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生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帮助者”的教学理念。首先,基于“人人有份”的数学教学思想,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的全部过程,体现了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其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为他们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确实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是一个自然的知识发生过程,课堂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地位,结合学情,让学生参与数学基本活动,探究和挖掘数学知识本质,以恰时恰点的问题引导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孕育创新精神。遵循这样的理念,我对此课时进行了如下设计: 第一、在课堂活动过同伴合作、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 第二、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做到生生对话、师生对话,并且在对话之后重视体会、总结、反思,力图在培养和发展学生数学素养的同时让学生掌握一些学习、研究数学的方法。 第三、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二、学情分析 (一)学习的知识起点 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指数函数及其性质,用研究指数函数的方法,进一步研究和学习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以及初步应用,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完善初等函数的认识的系统性,加深对对函数的思想方法的理解。 (二)学习的经验起点 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函数知识,具备一定学习函数的基本能力,如通过类比分析问题的能力;且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但由于高一学生思维的逻辑性还不是很严密,所以对于不同底数a的对数函数的性质不能很好地进行区分。从学生的学习经验出发,让学生体验对数函数来源于实践,通过教师课件的演示,通

1函数的定义及表示 - 中等 - 讲义

函数的定义及表示 知识讲解 一、函数 1.函数的概念 概念:设集合A 是一个非空数集,对A 中的任意的数x ,按照确定的法则f ,都有唯一确定的数y 与它对应,则这种对应关系叫做集合A 上的一个函数.记作()y f x =,x A ?其中x 叫做自变量.自变量取值的范围(数集A )叫做这个函数的定义域.如果自变量取值a ,则由法则f 确定的值y 称为函数在a 处的函数值,记作()y f a =,所有函数值构成的集合{()}y y f x x A =?,叫做这个函数的值域. 2.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 3.函数的表示法 1)解析法:就是把两个变量的函数关系,用一个等式来表示,这个等式叫做函数的解析表达式,简称解析式; 2)列表法:就是列出表格来表示两个变量的函数关系; 3)图象法:就是用函数图象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4.求函数定义域注意事项 1)分式的分母不应为零; 2)零的零次幂没有意义; 3)开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大于或者等于零; 4)对数式的真数大于零; 5)()=tan f x x 的定义域为{|}2 x x k k Z π π ??,; 6)复合函数求定义域要保证复合过程有意义,最后求它们的交集. 5.分段函数 定义:若一个函数的定义域分成了若干个子区间,而每个子区间的解析式不同,这种函数又称分段函数. 6.复合函数 定义:若()y f u =,()u g x =,(),x a b ∈,(),u m n ∈,那么[()]y f x =称为复合函数,u 称

为中间变量,它的取值范围是()g x 的值域. 注意:函数的定义域必须写成集合或区间的形式. 二、映射 定义:设A B , 是两个非空集合,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 ,对A 中的任意一个元素x 在B 中有一个且仅有一个元素y 与x 对应,则称f 是集合A 到集合B 的映射,这时称y 是x 在映射f 的作用下的象,记作()f x ,于是 ()y f x = x 称为y 的原象,映射f 也可记为: :f A B ? ()x f x ? 其中A 叫做映射f 的定义域(函数定义域的推广).由所有象()f x 构成的集合叫做映射f 的值域.通常记作()f A . 映射三要素:集合A B 、以及对应法则,三者缺一不可;:f A B ?,集合A 中每一个元素 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的元素与之对应,从A 到B 的对应关系为一对一或多对一,绝对不可以一对多,但也许B 中有多余元素. 三、函数求解析式 1.换元法 2.方程组法 四、函数求值域 1.直接法(分析观察法) 2.函数单调性法:确定函数在定义域(或某个定义域的子集)上的单调性,求出函数的值 域. 3.配方法:二次函数或可转化为二次函数的函数常用此方法来还求解,但在转化的过程中 要注意等价性,特别是不能改变定义域.对于形如2y ax bx c =++(0)a 1或2()[()]()F x a f x bf x c =++(0)a 1类的函数的值域问题,均可使用配方法. 4.分离常数法:当分式中分子分母都函数由参数时.可以采用分离常数法.

《函数的概念与图象》参考答案

第21课 对数(2) 1.D 2. 3 3.52 4.1222 m n -+ 5.(1) 1a - (2) 1(1)2 a b ++ 6. 313pq pq + 7. 32- 8. (1) 2 (2) 原式 266[log 2log 2=+?6(log 31)]+6(2log 2)÷ 266[log 2log 2=+?6(2log 2)]-6(2log 2)÷ 1= 9 .3- 第22课 对数(3) 1.A 2.C 3.1 4.a 5 .m = 6.原式=(log 25+log 255)5log 22log 33?=2log 525log 2 152? =2log 5log 215252?=2log 5log 4552?=4 5. 7.原式7744log 8log 64log 6log 3616 4947=+=+3664100=+= 8.32a b a +- 9.lg543lg3lg 2=+,lg 632lg3lg 7,=+ lg842lg 2lg3lg7=++ ∴lg 23lg 32lg 3lg 72lg 2lg 3lg 7a b c +=??+=??++=? ∴33lg 27a b c -+= 10.证明:∵346x y z t ===, ∴ 6 lg lg 4lg lg 3lg lg t z t y t x ===,,,

∴y t t t t x z 21lg 24lg lg 2lg lg 3lg lg 6lg 11===-=- 第23课 对数函数(1) 1.D 2.C 3.B 4.A 5.C 6.]2,1( 7.(,2.5),(,5)-∞-∞ 8.4 (0,)(1,)5+∞ 9.定义域(0,1),值域: 当1a >时,为(,2log 2)a -∞-,当01a <<时,为(2log 2,)a -+∞ 10.(2,2)- 第24课 对数函数(2) 1.A 2.B 3.155 或 4.(1,-+∞) 5.(1,2] 6.(1)定义域(-1,3);值域[2,)-+∞ ( 2 [3,1]-- 7.略 8.1 24log 3 9.(1)x x x f a -+=33log )(,-3时,不等式的解集是 {x ∣332 x ≤<或01x <≤}. 第25课 对数函数(3) 1.A 2.B 3.155 或 4.(1,-+∞) 5.(1,2] 6.(1)定义域(-1,3);值域[2,)-+∞ ( 2 [3,1]-- 7.略

函数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函数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1若函数()f x 满足(21)1f x x -=+,则(1)f = . 2函数()f x 对于任意实数x 满足条件1(2)() f x f x += ,若(1)5f =-,则((5))f f = . 3若函数2(21)2f x x x +=-,则(3)f = . 4已知函数2 2 (),1x f x x R x =∈+. (1)求1()()f x f x +的值; (2)计算:111 (1)(2)(3)(4)()()()234 f f f f f f f ++++++. 5已知,a b 为常数,若22()43,()1024,f x x x f ax b x x =+++=++求5a b -的值 6设函数3 (100)(),(89).[(5)](100)x x f x f f f x x -≥?=? +

函数-1 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理科)

第二章 函数 第一节 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 题型10 映射与函数的概念 1.(2015浙江理7) 存在函数()f x 满足:对任意x ∈R 都有( ). A. (sin 2)sin f x x = B. 2 (sin 2)f x x x =+ C. 2 (1)1f x x +=+ D. 2 (2)1f x x x +=+ 1. 解析 本题考查函数的定义,即一个自变量只能对应一个函数值. 对A ,取sin 20x =,则当0x =时,()00f =;当π 2 x = 时,()01f =.所以A 错; 同理B 错;对C ,取1x =±,()22f =且()20f =,所以C 错.故选D. 题型11 同一函数的判断——暂无 题型12 函数解析式的求法 1. (2013陕西理10)设[]x 表示不大于x 的最大整数,则对任意实数x y ,,有( ). A. [][]x x -=- B. [][]22x x =4 C. [][][]x y x y ++≤ D. [][][] x y x y --≤ 2. (2014 湖北理14)设()f x 是定义在()0,+∞上的函数,且()0f x >,对任意0,0a b >>,若经过点()()()() ,,,a f a b f b 的直线与x 轴的交点(),0c ,则称c 为,a b 关于函数()f x 的平均数,记为(),f M a b ,例如,当()()10f x x =>时,可得(),2 f a b M a b c +==,即(),f M a b 为b a ,的算术平均数. 当()()_____0f x x =>时,(),f M a b 为b a ,的几何平均数; 当()()_____0f x x =>时,(),f M a b 为b a ,的调和平均数b a ab +2; (以上两空各只需写出一个符合要求的函数即可) 3. (2014 陕西理 10)如图所示,某飞行器在4千米高空水平飞行,从距着陆点A 的水平距离10千米处下降,已知下降飞行轨迹为某三次函数图像的一部分,则函数的解析式为( ) .

必修1:函数的概念和图象(苏教版)

2.1.1函数的概念和图象(一) 学习目标: 使学生理解函数的概念,明确决定函数的三个要素,学会求某些函数的定义域,掌握判定两个函数是否相同的方法;理解静与动的辩证关系. 教学重点: 函数的概念,函数定义域的求法. 教学难点: 函数概念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情境设置 问题一:在初中,我们已经学习了函数的概念,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它是怎样表述的? (几位学生试着表述,之后,教师将学生的回答梳理,再表述或者启示学生将表述补充完整再条理表述). 设在一个变化的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 和y ,如果对于x 的每一个值,y 都有惟一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y 是x 的函数,x 叫做自变量. 我们学习了函数的概念,并且具体研究了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请同学们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问题二:y =1(x ∈R )是函数吗? 问题三:y =x 与y =x 2 x 是同一个函数吗? (学生思考,很难回答) 显然,仅用上述函数概念很难回答这些问题,因此,需要从新的高度来认识函数概念(板书课题). 二、学生活动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遇到下列问题: ⑴估计人口数量变化趋势是我们制定一系列相关政策的依据.从人口统计年鉴中可以查得我国从1949年至1999年人口数据资料如表所示,你能根据这个表说出我国人口变化情况吗? ⑵一物体从静止开始下落,下落的距离y(m)与下落时间x(s)之间近似地满足关系式y =4.9x 2 .若一物体下落2s ,你能求出它下落的距离吗? ⑶ ①上午6时的气温约是多少?全天的最高、最低气温分别是多少?

②在什么时刻,气温为0℃? ③在什么时刻内,气温在0℃以上? 问题四:在上述例子中,是否确定了函数关系?为什么? 三、建构数学 问题五:如何用集合的观点来阐述上面三个例子中的共同特点? 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数,按照某种对应关系,集合B 中都有惟一的数和它对应. 问题六:如何用集合的观点来理解函数的概念? 结论:函数是建立在两个非空数集之间的单值对应. 反思:⑴结论是否正确地概括了例子的共同特征? ⑵比较上述认识和初中函数概念是否有本质上的差异? ⑶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是否也具有上述特征? 问题七:如何用集合的语言来阐述上面三个例子中的共同特点? 对于数集A 中的每一个x ,按照某种对应关系f ,在数集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y 和它对应,记作:f :A →B. 函数的定义 设A 、B 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 ,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数x ,在集合B 中都有惟一的元素y 和它对应,这样的对应叫做从A 到B 的一个函数,通常记为 y =f(x),x ∈A 其中,所有的输入值x 组成的集合A 叫做函数的定义域. 强调: ⑴集合A 与集合B 都是非空数集; ⑵对应法则的方向是从A 到B ; ⑶强调“非空”、“每一个”、“惟一”这三个关键词. 说明: ⑴“单值对应”是函数对应法则的根本特征; ⑵“箭头图”给出了“单值对应”从一个集合到另一个集合的方向性; ⑶“输入”与“输出”的关系. 学生练习P29习题2.1⑴T10 反思:回答问题二、问题三 函数概念用集合、对应的语言叙述后,我们就很容易回答前面所提出的两个问题. y=1(x ∈R )是函数,因为对于实数集R 中的任何一个数x ,按照对应关系“函数值是1”,在R 中y 都有惟一确定的值1与它对应,所以说y 是x 的函数. Y =x 与y =x 2 x 不是同一个函数,因为尽管它们的对应关系一样,但y =x 的定义域是R , 而y =x 2 x 的定义域是{x|x ≠0}. 所以y =x 与y =x 2 x 不是同一个函数. 问题九:理解函数的定义,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教师提出问题,启发、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并和学生一起归纳、总结) 注意:①函数是非空数集到非空数集上的一种对应. ②符号“f:A →B ”表示A 到B 的一个函数,它有三个要素;定义域、值域、对应关系,三者缺一不可.(定义域→优先,对应法则→核心) ③集合A 中数的任意性,集合B 中数的惟一性. ④f 表示对应关系,在不同的函数中,f 的具体含义不一样. ⑤f(x)是一个符号,绝对不能理解为f 与x 的乘积.

函数的概念与图像教学设计

函数的概念与图像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函数的概念与图像”是苏教版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内容,本节课为第一课时,主要讲解函数的概念、定义域、值域、(区间)等基本内容。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继学生在初中学习了简单的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的基础上发展开的,又是学习函数的性质的理论基础,为后面学习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以及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提供了研究方法和理论基础,因此这节课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是本章和本节的重点内容之一,同时,这节课内容蕴含着数形结合等丰富的数学思想,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概括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题材。 二、学情分析 从学生知识层面看:学生在初中初步探讨了函数的相关知识,有一定的基础;通过高一第一节“集合”的学习,对集合思想的认识也日渐提高,为重新定义函数,从根本上揭示函数的本质提供了知识保证. 从学生能力层面看:通过以前的学习,学生已有一定的分析、推理和概括能力,初步具备了学习函数概念的基本能力.教学中由实例抽象归纳出函数概念时,要求学生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才能得出,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比较高.因此,我认为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以及对函数概念本质的理解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进一步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学习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 (2)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 (3)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4)能够正确使用“区间”的符号表示某些函数的定义域;

四、教法与学法选择 1.问题式教学法:本堂课的特点是概念教学,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我采取问题式教学法;以问题串为主线,通过设置几个具体问题情景,发现问题中两个变量的关系,让学生归纳、概括出函数概念的本质,这刚好也符合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 2.探究式学法:新课程要求课堂教学的着力点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结合本堂课的特点,我倡导的是探究式学法;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通过老师的引导归纳概括出函数的概念,通过问题的解决,达到熟练理解函数概念的目的,从而让学生由“被动学会”变成“主动会学”. 五、教学流程 同学们在初中已经学习了一些特殊的函数,在最近这几天也完成了第一章集合的学习,知道了集合其实是一种特殊的数学语言。今天我们要做的就是用集合的语言来描述函数的概念。 步骤一:回顾旧知 问题一:在初中同学们就学习过一些特殊的函数,比如说一次函数、一元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同学们能举出这些函数的具体解析式的例子吗? A1:可能会出现2;y x C =+2 y x bx c =++;1 y x =之类的答案. 问题二:请同学们回忆初中函数的定义是什么? A2:一般的,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 和y ,并且对于x 的每一个确定的值, y 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把x 称为自变量,把y 称为因变量,y 是x 的函数。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初中的函数及函数的定义,为之后类比出集合描述函数的定义。 问题三:我们以21y x =+为例,你能举出几组满足函数的点吗? 步骤二:创设情境,抽象概念

函数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函数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 数)(x y ?=的图象与直线a x =的交点个数为( ) A 、必有1个 B 、1个或2个 C 、至多1个 D 、可能2个以上 2、 下列四组中的函数 )(x f 与)(x g ,表示相同函数的一组是( ) A 、2)()(,)(x x g x x f == B 、1)(,11)(2-=-+=x x g x x x f C 、 x x x g x x f ==)(,)(0 D 、2)(,)(x x g x x f == 3、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1)x x y -+-= 12可以表示函数 (2)521=-+-y x 可以表示函数(3)122=+y x 可以表示函数 (4)12=+y x 可以表示函数 A 、 (2)(4) B 、(1)(3) C 、(1)(2) D 、(3)(4) 4、下列关于分段函数的叙述正确的是( ) (1) 分段函数的定义域是各段定义域的并集,值域是各段值域的并集 (2)分段函数尽管在定义域不同的部分有不同的对应法则,但它们是同一个函数 (3)若21,D D 分别是分段函数的两个不同对应法则的值域,则Φ=21D D I A 、 (1) B 、(2)、(3) C 、(1)、(2) D 、(1)、(3) 5、设2:x x f →是集合A 到B 的映射,如果{}2,1=B ,那么B A I =( ) A 、 Φ B 、 {}1 C 、Φ 或{}2 D 、Φ或{}1 6、若函数)(x f 满足),)(()()(R y x y f x f y x f ∈+=+,则下列各项不恒成立 的是( ) A 、0)0(=f B 、)1(3)3(f f = C 、)1(2 1)21(f f = D 、0)()(<-x f x f 7、将x y 1=的图像变换至函数23++=x x y 的图像,需先向 平移 个单位,再向 平移 个单位( ) A 、左,2,上,1 B 、左,2,下,1 C 、右,2,上,1 D 、右,2,上,1 8、已知函数)(x f 的定义域是),(b a ,其中b>a+2,则)13()13()(+--=x f x f x f 的定义域是( )

函数的概念和图象说课

《函数的概念和图象》说课稿 江苏省武进高级中学金林 本节课的内容来自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数学第一册、第二章、第一节。题目是《函数概念和图象》。以下,我将从六大方面展开论述: 一、教材分析: 在我们生活着的世界中,变化无处不在,变化中蕴藏着无穷的奥秘和规律等待我们去探索,比如时间、温度、自己的身高、体重等都在悄悄地变化,从数学的角度去研究这些变化,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认识世界和预测未来。函数正是用来刻画这些变化规律的模型。这就是函数研究的价值所在。正如,恩格斯所说:“数学中的转折点是笛卡尔的变数,有了变数,运动就进入了数学;有了变数,辩证法就进入了数学”;托马斯所说的:“函数概念是近代数学思想之花”。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现状来组织我们更为有效的教学设计,这是一条最基本的教学原则。本届学生使用的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教材,该教材分别在七年级下册“第六章变量之间的关系”与八年级上册“第六章一次函数”中两次涉及函数内容,采用了螺旋递进的组织方式。教材中采用“一个量随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关系来描述函数,因此据我了解初中学生很难理解“y=1”这类常函数,而在高中,我们用集合的观点来刻画函数,就可以顺利地解决这个问题。 二、教学目标: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往往只重视知识目标的制定。我依据新课程的理念,根据新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认知水平和思维习惯,

从知识、能力、情感三个层面来展开阐述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函数的概念,更要理解函数的本质属性; (2)理解函数的三要素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3)会求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2、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概括出数学概念的能力,也即数学建模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对生活实例的分析,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的兴趣; (2)通过从实例中抽象出数学的问题,概括出数学概念,让学生体会到探究成功的乐趣; (3)让学生体会静与动的辨证关系 三、重点难点 从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学生对函数这部分内容的惧怕。因此,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对函数概念的理解。教学难点表现在两方面,第一: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出抽象的概念;第二:函数本质属性的理解,函数是用来研究一个变化过程的数学模型。 四、教法学法 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引下,本节课我将采取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即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适当的引导下,让学生自行探索和研究的方法。但是,俗话说:“教无定法。”函数这个概念从产生、发展到成熟经历了几个世纪的争论和人为的加工,所

1.1 函数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质

第一章 函数 1.1 函数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质(4课时) 教学要求:理解集合、区间、邻域及映射的概念,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了解函数的基本性质,理解复合函数及分段函数的概念,了解反函数及隐函数的概念,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图形,会建立简单应用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理解集合、映射及函数的概念;难点是理解反函数及隐函数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集合及其运算 1、集合概念 (1) 什么是集合? 所谓集合是指具有某种特定性质的事物的总体,组成这个集合的事物称为该集合的元素. (2) 集合的表示法 a 列举法:就是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表示.由元素n a a a ,,21组成的集合A,可表示成 A={n a a a ,,21} b 描述法:若集合M 是由具有某种性质P 的元素x 的全体所组成,就可表示成 }|{P x x M 具有性质= (3) 集合元素的三大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4) 元素与集合,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属于、包含、子集、真子集、空集. 2、集合的运算 (1) 并集 {| }A B x x A x B ?=∈∈或;(2) 交集 {| } A B x x A x B ?=∈∈且 (3) 差集 \{| }A B x x A x B =∈?但 (4) 全集与补集(或余集) 全集用I 表示,称A I \为A 的补集记作C A . 即 \{| }C A I A x x I x A ==∈?但 集合的并、交、补满足下列法则: (1) 交换律:A B B A ?=?,A B B A ?=? (2) 结合律:)()(C B A C B A ??=??,)()(C B A C B A ??=?? (3) 分配律:)()()(C B C A C B A ???=??, )()()(C B C A C B A ???=?? (4) 对偶律:C C C B A B A ?=?)(,C C C B A B A ?=?)( (5)幂等律:A A A ?=A A A ?=;(6)吸收律:A A ?Φ=A A ?Φ= 两个集合的直积或笛卡儿乘积 {(,)| }A B x y x A y B ?=∈∈ 且 二、区间与邻域 1、映射与领域 区间:开区间 ),(b a 、闭区间 ],[b a 、半开半闭区间],(b a ,),[b a 、有限,无限区间. 邻域:)(a U 或}|{),(δδδ+<<-=a x a x a U a :邻域的中心,δ:邻域的半径 去心邻域: }||0|{),(δδ<-<=a x x a U 左δ邻域),(a a δ-、右δ邻域),(δ-a a . 2、映射概念 定义 设,A B 是两个非空集合,如果存在一个法则f ,使得对A 中的每一个元素x .按法则f ,在B 中有唯一确定的元素y 与之对应,则称f 为从A 到B 的映射,记作 f B →:A 或,f y x A →∈:x| 其中,并y 称为元素x 的像,记作)(x f ,即 )(x f y =,而x 称为元素y 的一个原像。 映射f 的定义域:f D A =,映射f 的值域:(){()|}f R f A f x x A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