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四肢血管火器伤的诊疗进展

四肢血管火器伤的诊疗进展

四肢血管火器伤的诊疗进展
四肢血管火器伤的诊疗进展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四肢血管损伤的特点

四肢血管损伤的特点 四肢血管损伤是很多人都听说过的一个骨科疾病,患上这个疾病是比较痛苦的,虽然这是一种常见病,但是问到这个疾病的常识却不是非常的了解,这样是不能在第一时间发现这个疾病的,有时候就这么错失了最佳治疗时机,下面就是对四肢血管损伤常识的讲解,大家认真往下看,希望大家能够有所了解。 临床表现 1、出血 肢体主要血管断裂或破裂均有较大量出血。开放性动脉伤出血呈鲜红色,多为喷射性或搏动性出血;闭合性主要血管损伤时,损伤部位肢体常因内出血而显著肿胀,时间稍长者有广泛皮下淤血,有时形成张力性或搏动性大血肿。 2、休克 出血较多者因血容量减少,可出现低血压并导致休克。 3、肢体远端血供障碍

表现为肢体远端动脉(如桡动脉、足背动脉等)搏动消失或微弱。但应注意,肢体远端动脉搏动弱不一定是动脉伤,而搏动正常也不能完全排除动脉伤的可能,例如有的动脉部分断裂或动静脉部分断裂伤,仍可触及远端动脉搏动;而肢体暴露于外界寒冷气候或伤员处于休克状态时,皮肤苍白、皮肤温度下降、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及静脉充盈差是血供障碍的表现。肢体疼痛、肢体呈套式感觉障碍和肌肉主动收缩差为肢体缺血引起,并应排除周围神经损伤。 检查 1、动脉造影和其他检查 对诊断、定位困难的病例,可作动脉造影术,以发现可能存在的动脉多处伤。对晚期血管伤、假性动脉瘤或动静脉瘘,应作动脉造影,以明确损伤部位、范围和侧支循环情况。 多普勒超声波检查和B型超声波检查对血管伤的诊断,近年来使用较多,准确性较高。即使指动脉损伤应用Doppler听诊法也可清楚查明。

2、手术探查 临床症状显示主要动脉伤可能性较大而不能确诊的病例,应立即作手术探查,虽有阴性探查可能,但如延误处理,可造成肢体或生命丧失。 上文主要为大家介绍了四肢血管损伤的临床表现和检查方法,希望大家能够记住这些常识,这就是以后大家第一时间发现四肢血管损伤的依据,发现之后立马去接受治疗。只要患者在第一时间接受治疗,四肢血管损伤治愈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恢复健康之后生活一切都恢复正常。

四肢骨折合并主干血管损伤的临床诊治

四肢骨折合并主干血管损伤的临床诊治 目的探讨分析四肢骨折合并主干血管损伤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40例四肢骨折合并主干血管损伤的病例均在治疗时经查体及多普勒超声仪器明确诊断, 手术方法分为血管吻合、自体静脉移植和纯修复,手术后进行显微外科方法的监测治疗。结果治愈患者39例,截肢患者1例。结论严密观察患者四肢骨折时合并主干血管损伤造成的缺血现象,并综合的分析观察临床表现,对血管损伤的初期诊断非常重要,降低了截肢率,手术效果好。标签:四肢骨折;主干血管损伤;临床;诊治 四肢骨折合并主干血管损伤是一种常见机体组织损伤,多因绞伤、挤压伤、车祸等所致,分为闭合性和开放型两种类型,当今社会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四肢骨折合并主干血管损伤常伴有神经损伤和严重的软组织损伤,后果非常严重,其截肢率与软组织损伤的程度相关,有报道指出其截肢率可达到61%[1-2]。能否明确的诊断与及时的治疗,关系到患者生命的安全,还涉及到患者受伤肢体的恢复快慢与治愈的程度,所以,应对患者进行争分夺秒的抢救与治疗。现对本院2008年3月~2010年3月40例四肢骨折合并主干血管损伤的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0例四肢骨折合并主干血管损伤的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开放性损伤患者30例,闭合性损伤患者10例。受伤原因:机械绞伤4例,重物砸伤8例,坠落伤6例,车祸22例。受伤后就诊时间:最短1 h,最长6 d。 1.2 治疗方法 对40例患者全部进行急诊手术治疗,经诊断确定四肢骨折合并主干血管损伤的患者或疑似有四肢骨折合并主干血管损伤的患者,对其骨折部位进行快速复位固定,并行手术探查血管。20例患者术后端端吻合,12例患者术后自体静脉移植修复血管,移植长度为2~10 cm,进行单纯修复的患者为8例。 2 结果 本组40例患者中,有39例患者血液循环恢复正常,肢体恢复健康得以保存;有1例患者因为机体组织挫伤严重,手术后机体部分组织坏死严重、血管堵塞造成肢体不能保全而截肢。所以笔者只对39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8 个月~3 年,平均随访时间为1年6个月。36例患者在10~18 个月内取出或拆除外固定物后骨折愈合。肢体功能得到恢复的患者共有30例;肢体恢复不完全并存在不同程度功能障碍的患者有9例,包括3例患者因为肌肉组织部分缺损、坏死、挛缩或变性,2例患者因为骨折愈合不良,2例患者因为关节挛缩导致功能性障

四肢血管损伤吻合术后的护理观察

四肢血管损伤吻合术后的护理观察 作者:王小梅秦德芳邓玉兰 【关键词】四肢血管 四肢血管损伤系刀伤、割伤、车祸或从事机械操作的青壮年多见,无论是何种原因所致,对损伤的血管在最短时间内进行端端吻合术是目前治疗四肢血管受损尽早建立伤肢血运及功能恢复最主要的手术方法。血管吻合成功与否,除了精湛的手术技能外,术后精心的护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四肢血管损伤行端端吻合术后的护理进行探讨,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0年9月~2003年12月,我科收治了19例四肢血管损伤的病人,男11例,女8例。年龄16~55岁,平均年龄42岁。其中桡动脉11例,尺动脉3例,动脉2例,静脉3例。本组病人血管吻合成功,肢体功能恢复良好,均痊愈出院。 2 病情观察 病人术后均用308多功能仪监测生命体征,持续低流量吸氧,每15~30min测一次血压、脉搏、呼吸、SpO2,并作好记录,平稳后每2h记录一次;严密观察病人的神志、皮肤颜色及肢体温度,准确记录出入量;术后72h护士严密观察病人患肢远端皮肤颜色、动脉搏动、皮温、细血管充盈状况、肿胀、疼痛等,防止发生血管危象。 3 护理

心理护理此类病人为外伤后急需手术病人,他们对突如其来的打击在思想上缺乏承受能力,同时也缺乏术后功能锻炼的康复知识,常担心致残,出现恐惧心理,对今后的生活易产生消极情绪,因此我们对病人进行耐心细致的安慰、解释,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病人恐惧心理,并向病人介绍已行手术方法、手术效果、同种病例的预后情况、以及术后如何进行功能锻炼的有效方法等,从而使患者在术后2~3天焦虑明显减轻或消失。 预防血管危象发生血管吻合术后,患者仍有发生血管危象的可能,其主要原因是血管痉挛或血栓形成所致。因此,术后护理重点是预防血管痉挛及血栓形成。 保持恒定的室温病室内开空调,保持室温在22℃~28℃[1]之间,室温过高,组织易充血,加重肿胀,导致血液循环障碍,室温过低或突然下降,可引起血管痉挛。镇痛病人术后我们常规给予度冷丁50~100mg肌肉注射,防止术后早期出现疼痛,引起血管平滑肌痉挛,发生血管危象。 卧位病人术后绝对卧床1~2周,防止体位变化引起血压降低,引起血管反射性地收缩。在此期间,我们反复向病人讲解其重要性以取得病人合作,坚持每2h协助患者翻身1次,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平整、无渣屑,防止发生褥疮。 抗凝药物的应用血管吻合术后我科常用肝素及低分子右旋糖酐防止血栓形成。肝素具有抑制凝血酶原变成凝血酶,使凝血酶不能发挥促进纤维蛋白原变为纤维蛋白,防止血小板凝聚,从而起到防止

火器伤

火器伤 火器伤的概念:凡是以火(炸)药作动力的兵器所致的损伤,统称为火器伤。 一、现代火器的变化: 1 打击目标的变化:人员为主向车辆为主,进而发展为地对空和空对空远距离的空间战。 2 现代火器的动力:多以化学能-火(炸)药为动力。近年有向电磁方向发展的趋势。 3 杀伤因素的变化:机械性破坏发展到冲击波、爆轰波和热力等多因素同时或相继致伤。 4 战术、技术性能的变化: 杀伤威力提高4~5倍, 杀伤面积扩大6~7倍, 命中率提高, 多功能结合:一炮多用,一弹多用。 二、伤情结构的变化: 1 各类火器伤比例结构的变化:弹片伤的比例增多,枪弹伤的比例减少。 2 伤、死比例的变化:变化不大。阵地死亡率仍较高。 3 伤情结构变化:多发伤比单一伤增加3倍,头、胸、腹重要部位伤增多,重度和极重度伤增加。 4 伤残率的变化:迅猛增加。 三、现代火器伤的致伤机制 1 直接损伤 2 水粒子运动学说:即投射物将动能传递给周围组织的液体微粒,使其加速,像继发性的投射物一样迅速离开伤道,向四周扩散产生“爆炸”效应,使伤道周围组织呈广泛性损伤。 3 脉动性瞬时空腔作用:空腔的急剧膨胀和收缩使伤道周围组织受到牵撕扯与震荡,

造成广泛不均匀的损伤。 4 压力波的作用 四、现代火器伤的特点: (一)现代火器伤的基本特点: 1、损伤的广泛性与不均匀性:除局部伤道及周围组织的损伤外,常见的广泛性的损 伤有: 1)出现远离伤道的肌膜下血肿、出血,甚至肌肉坏死。沿肌纤维走行方向的出血波及范围可以很大,如不充分切开包裹肌肉的筋膜,发生筋膜综合征的机 会将增多。 2)投射物虽未触及骨骼,但可发生间接性骨折,其特征是横断或小斜面骨折; 3)伤道外组织器官的损伤 2、损伤的多发性:多部位伤发生率增加的同时,心、肝、脾肺肾等多组织器官损伤 的发生率也增加。 3、伤道的复杂性:多组织器官的损伤,弹道的曲折多变。 4、感染的严重性:伤道污染严重,及组织的严重挫伤、伤道复杂,战斗人员高度应 激状态,失血、脱水、免疫功能抑制等,也为细菌感染创造了条件。因此,创伤 感染一般较重。由于细菌感染在火器伤后的潜伏期为6~8小时。故在细菌相对静 止期伤后6~8小时内进行清创,是控制感染的最佳时机。 (二)局部软组织伤道特点: 1、伤道类型:1)贯通伤:既有入口,又有出口的伤道。 2)盲管伤:仅有入口而无出口的伤道。投射物常停留在体内。 3)切线伤:入口和出口与体表呈切线位的伤道。伤区表浅,但有时可 有深部组织的间接损伤。 4)反跳伤:入口与出口在同一点上,体内无异物存留,损伤多表浅, 程度轻。 2、伤道病理分区:原发伤区、挫伤区、震荡区

四肢血管损伤的观察和护理

减少夜间值班时间或实行“三班四运转制”对减少自杀是有益的。 316 专科技术熟练 医护人员要熟悉精神科基础理论知识,加强急救医学知识的学习,熟练掌握急救技术,配备必要的急救药品和设备,提高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 献 11高之旭,等1自杀的流行病学调查1上海精神医学,1993;(1):30 21Barraclough B et al1B r J P sych iatry,1974;125:355 31陈佩俊1精神分裂症病人自杀的特征和原因1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1988,(27):104 31翟金国,等135例住院精神病人自杀死亡特征分析1功能性和立体定向神经外科杂志,1994; (增):117 四肢血管损伤的观察和护理 牟淑玲 戚海英 柏春玲 (日照市人民医院,276800) 四肢血管损伤不仅引起肢体坏死,而且开放性损伤可致失血性、创伤性休克,危及患者生命。对此类损伤的早期观察判断,应用显微外科护理技术,是抢救生命、提高血管修复成功率、降低截肢率的关键。现将我院救治的81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1 一般资料 1992~1996年救治四肢血管损伤81例,其中男58例,女23例,13~57岁,平均27岁,20~45岁62例、占7612%。损伤原因:车祸伤42例,刀刺伤23例,玻璃割伤16例。损伤股动脉15例,动脉12例,胫前、胫后动脉16例,尺、桡动脉30例,肱动脉8例。 112 损伤类型及合并伤 完全断裂39例,部分断裂15例,捻挫伤27例,伴静脉损伤69例、占85%,合并神经损伤27例、占30%,合并骨折39例、占48%。 113 修复方法与结果 取自体静脉移植48例,对端吻合20例,血管未修复13例。损伤血管远端肢体均做了切开减张术。81例中,术后肢体血液循环良好,肢体远端动脉搏动可扪及,无肌肉坏死及缺血性肌挛缩62例、占7615%,肢体远端血循环较差,肌肉缺血挛缩11例、占1316%,截肢8例、占919%。 2 临床观察 我们认为,血管损伤性肢体缺血除观察“4P”征(即疼痛、苍白、无脉、感觉异常)外,还应观察下列几个方面。 211 皮肤温度、颜色的比较观察 外伤后,皮肤受伤轻,容易观察皮肤颜色,但发生广泛皮下瘀斑,大面积皮肤挫裂、撕裂甚至脱套伤,创面污染严重时,观察就较困难。我们常用健、患肢相对部位皮温、颜色、感觉比较法,当双上肢或双下肢同时损伤时,比较上、下肢相对部位的皮温、颜色和感觉作为参考,必要时,使用皮肤温度计准确测出相对部位的皮温进行比较。在排除外界因素影响后,如患侧较健侧皮温高出1~2℃或低1~2℃,属正常现象;如皮温差大幅度升降,提示血运障碍,应立即手术探查。 212 疼痛的性质 缺血性疼痛为剧烈地持续性静息痛,外伤性疼痛为轻重交替地持续性疼痛,如果合并骨折会有局部撕裂样疼痛,活动时加剧。但个别病例也有无痛表现。 213 感觉、运动的早期变化 当发现肢体远端有麻木感,甚至感觉、运动丧失时,缺血已很严重。因此,应观察早期肢体远端感觉、运动的异常,如蚁爬感、痒感、针刺感或细小神经机能的丧失,下肢拇长伸肌对缺血极为敏感,故下肢缺血时拇趾背伸障碍出现最早,缺血引起的感觉、运动障碍应与神经损伤相区别,前者多呈套式,后者与神经分布一致。 214 脉搏变化 无脉见于主要动脉损伤、痉挛、阻塞、受压等。检查者应注意勿将自己手指的血 91

四肢血管损伤

四肢血管损伤 四肢血管损伤较为常见,较大的动脉损伤,可以造成肢体缺血坏死和功能障碍,严重者危及生命。 一、血管损伤的类型 (一)血管断裂 1、完全断裂 (1)较大的血管断裂,多有大出血,常伴有休克。 (2)断端可向两端回缩、血栓形成,出血减少或自行停止。 2、部分断裂 (1)血管破裂口可有纵形、横形或斜形。 (2)血管壁的收缩使裂口向四周扩大,发生大出血不止。 (3)有可能形成假性动脉瘤或动静脉瘘。 (二)血管痉挛 (三)血管挫伤 (四)血管受压 (1)血管受到骨折端、血肿压迫(包括夹板、止血带等)。 (2)受压血管壁损伤,管腔狭窄,血栓形成,血流受阻。 (3)常见于膝部和肘部,时间愈长,预后愈严重。 二、血管损伤的诊断 一)受伤史与伤情 1、熟悉四肢血管解剖,掌握血管与骨关节的关系。 2、了解创伤的性质、部位,对判断四肢血管损伤有很大帮助。 (二)临床表现 1、出血: (1)主要血管断裂或破裂均有较大量出血。 (2)开放性动脉伤出血呈鲜红色,多为喷射性或搏动性出血;如损 伤的血管位置较深,可见大量鲜红色血液从创口涌出。 (3)闭合性主要血管损伤,局部显著肿胀,有时形成张力性或搏动 性大血肿。 2、休克 出血较多者因血容量减少,可出现低血压并导致休克。(四肢动脉损伤休克发生率为35%~38%。) 3、肢体远端血供障碍 (1)肢体远端动脉(如桡动脉、足背动脉等)搏动消失或甚微弱。 (2)皮肤苍白、皮肤温度下降。 (3)毛细胞血管充盈时间延长及静脉充盈差。 (4)肢体疼痛、肢体呈套式感觉障碍和肌肉主动收缩差。 (5)伤肢末端(手指或足趾)用粗针或小尖刀刺一小创口,观察有 无活动性出血,有助于确定肢体有无血循环。 (三)其它检查 1、动脉造影 (1)对诊断、定位困难的病例,有条件时可作动脉造影术以明确损

四肢血管损伤急救流程

四肢大血管损伤急救流程 一、.紧急止血: 迅速止血,控制损伤部位的血管出血:四肢血管因管径不同,损伤后发生出血 的程度和休克的发生率也不同。大血管如股动脉、腘动脉损伤后出血迅速,休克发 生率高,故需尽快止血,尽量减少血容量的丢失。对活动性出血部位,在接诊时应 该: 1.立即在血管损伤的近侧,皮肤和组织正常部分的肢体上先垫上衬垫后用橡 皮止血带止血。 2.在肢体的近端损伤,无法扎止血带者,用无菌敷料或干净布类紧填入伤口 内,再加压包扎止血。肢体近端损伤严重或离断,可用血管夹或血管钳夹住血管的 断端达到止血目的。 3.镇静、止痛:伤口剧烈疼痛者可口服去痛片或注射止痛剂。 同时注意:使用止血带后应每小时放松5min,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护理, 因患者上止血带后有可能出现烦躁、心悸等止血带反应,争取患者的配合。 二、抗休克防治:

防治休克,迅速补充血容量:尽快恢复有效的循环血量是救治成功的基础。由 于失血较多,静脉塌陷,难于穿刺故需果断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禁止在损伤肢 体远端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快速输入平衡液或706代血浆,一般建立2路液体通 路,一路输生理盐水,一路输代血浆。多能迅速扩充血容量,一般均能使血压回升。 配血完成后,输入适量全血,保证重要脏器的血液灌注,从而留住患者的生命。 三、急诊手术修复损伤血管: 1.锐器伤:有效控制伤口出血同时,全麻下自受伤部位近心端切口,血管夹阻 断动脉近心侧,出血速度减轻后,扩大原受伤伤口,游离血管,血管夹夹闭动脉远 端,彻底止血,探查,取出管腔内血栓,肝素盐水冲洗管腔。血管壁创缘整齐者用 7/0缝线修补。创缘不齐,切除受伤部分血管,行断端吻合。腋、肱动脉12针, 股动脉、动脉16针。 2.钝器伤:受伤动脉已栓塞,尽量用止血带保护,受伤部位切口探查,先不取 出血栓,以免引起大出血,游离受伤两端,血管夹止血后,再取出管腔内血栓,肝

四肢血管损伤急救流程

四肢大血管损伤急救流程 一、.紧急止血:迅速止血,控制损伤部位的血管出血:四肢血管因管径不同, 损伤后发生 出血的程度和休克的发生率也不同。大血管如股动脉、腘动脉损伤后出血迅 速,休克发生率高,故需尽快止血,尽量减少血容量的丢失。对活动性出血部位,在 接诊时应 该:1.立即在血管损伤的近侧,皮肤和组织正常部分的肢体上先垫上衬垫后用 橡 皮止血带止血。2.在肢体的近端损伤,无法扎止血带者,用无菌敷料或干净布类紧填入伤 口内,再加压包扎止血。肢体近端损伤严重或离断,可用血管夹或血管钳夹 住血管的 断端达到止血目的。3.镇静、止痛:伤口剧烈疼痛者可口服去痛片或注射止痛剂。 同时注意:使用止血带后应每小时放松5mi n,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护理, 因患者上止血带后有可能出现烦躁、心悸等止血带反应,争取患者的配合。 二、抗休克防治: 防治休克,迅速补充血容量:尽快恢复有效的循环血量是救治成功的基础。由 于失血较多,静脉塌陷,难于穿刺故需果断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禁止在损伤肢 体远端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快速输入平衡液或706 代血浆,一般建立2 路液体通 路,一路输生理盐水,一路输代血浆。多能迅速扩充血容量,一般均能使血压回升。

配血完成后,输入适量全血,保证重要脏器的血液灌注,从而留住患者的生命。 三、急诊手术修复损伤血管: 1.锐器伤:有效控制伤口出血同时,全麻下自受伤部位近心端切口,血管夹阻 断动脉近心侧,出血速度减轻后,扩大原受伤伤口,游离血管,血管夹夹闭动脉远端,彻底止血,探查,取出管腔内血栓,肝素盐水冲洗管腔。血管壁创缘整齐者用 7/0 缝线修补。创缘不齐,切除受伤部分血管,行断端吻合。腋、肱动脉 12 针, 股动脉、动脉16 针。 2.钝器伤:受伤动脉已栓塞,尽量用止血带保护,受伤部位切口探查,先不取 出血栓,以免引起大出血,游离受伤两端,血管夹止血后,再取出管腔内血栓,肝素盐水冲洗管腔。切除病损血管。缺损小于2 cm,屈曲相邻关节,无张力下直接缝合。缺损大于2 cm,取对侧大隐静脉桥接吻合。周围软组织挫伤严重患者,注意重建血管床,以保障吻合口不栓塞。皮肤及软组织脱套伤,清创后无张力下闭合伤口,不做进一步处理,减少对血管刺激。 3.骨折以及关节脱位致血管损伤:麻醉后,骨折复位或关节脱位复位,观察远端血 运。如果血运没有改善,高度怀疑有血管损伤。骨折脱位处行简单有效固定。 探查血管,一般动脉损伤多为骨折脱位直接作用于血管所致。有一部分患者血管损 伤严重,需切除部分,处理同钝器损伤方法。 4.合并有神经损伤:断端整齐 或修整后缺损不多,在修复完动脉后,予以吻 合。断端不齐且缺损较多,不能够直接吻合,二期修复。 四、术后处理 1.手术成功只是完成了工作的一部分,如果不注意术后的恰当处理,还可能失败。 ①.应用石膏固定肢体关节于半屈曲位约4?5周,防止缝合处紧张。以后

血管损伤的处理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烧伤整形外科血管损伤诊疗常规 烧伤整形外科 2012-01-23

血管损伤的诊疗措施 四肢血管损伤的治疗目的,首先是通过及时止血,纠正休克,挽救伤员的生命;同时力争恢复肢体血循环,完善处理好血管伤及其合并伤,以保全肢体,减少残疾。 一、急救止血 四肢血管伤大多可用加压包扎止血。对股动脉、腘动脉和肱动脉引起的大出血,不能用加压包扎止血时,应立即使用止血带。但应注意正确使用止血带,掌握好止血带使用的适应证、上止血带的部位、时间和松紧度。若止血带使用不当,可带来严重并发症,以致肢体坏死、肾功能衰竭,甚至死亡。对无修复血管条件而需长途后送者,可先作初步清创、结扎血管断端,缝合皮肤,不上止血带,迅速后送到有修复血管条件的医院处理。这样可减少感染机会,防止出血和长时间使用止血带的不良后果。 二、血管伤的清创术 及时完善的清创术,是预防感染和成功地修复组织的基础。应争取6-8小时内尽快地做好清创术,去除污染、异物、失活及坏死组织,以防感染。如清创不彻底,即使血管修复完善,亦可因伤口感染或组织坏死,使血管外露、感染、出血而导致失败。对损伤的血管断端,如为火器伤,因实际损伤比肉眼所见范围大,应在肉眼观察到损伤部位以外,再切除3毫米,以防修复后因清创不彻底造成血栓形成。 三、血管损伤的修复 四肢动脉损伤的修复,不论完全或大部分断裂,或挫伤后栓塞,均以切除损伤部分,进行对端吻合效果为最好。如缺损过大,不能作对端吻合时,应采用自体静脉移植修复,如四肢动脉锐器伤不超过周径1/2,可作局部缝合。对大静脉如髂外静脉、股静脉和腘静脉伤,条件允许时应在修复动脉的同时,予以修复,以免血液回流不足,肢体肿胀,肌肉坏死而最终导致截肢。 (一)血管部分损伤缝合术(图3-169)

四肢开放性大血管损伤的院前急救

四肢开放性大血管损伤的院前急救 发表时间:2019-11-05T09:56:53.173Z 来源:《医师在线》2019年8月15期作者:夏冬[导读] 我国进入21世纪后,城市的基本建设有了跨越式的改变,交通事业也在此基础上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给人们带来方便快捷的生活的同时,由于交通等导致四肢开放性大血管损伤的患者也逐年增加。 夏冬 (三台县人民医院;四川绵阳621100) 摘要:我国进入21世纪后,城市的基本建设有了跨越式的改变,交通事业也在此基础上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给人们带来方便快捷的生活的同时,由于交通等导致四肢开放性大血管损伤的患者也逐年增加。四肢开放性大血管一旦发生损伤,患者易因失血过多等造成功能性障碍,甚至死亡。能够正确及时有效的处理这类患者成为了院前急救的关键,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几率,对患者的后期生活质量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1一般资料 1.1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128例四肢大血管损伤的患者,其中男85例,女43例,平均年龄38.5岁,损失原因:交通事故。 1.2 院前接到急救电话后,5分钟内医护人员赶到现场。现场急救5~60分钟,院前急救及转送:抗休克、止血、包扎、固定、镇痛、镇静、支持治疗、正确搬运及转送。 2急救措施 2.1伤口部位的正确有效治疗 (1)骨折的治疗:四肢开放性骨折,无论骨折端是否暴露,在伤口处覆盖无菌敷料,包裹,然后用夹板固定。如果发现现场有骨折碎片,应将其取出并放入无菌袋中,然后送回医院。结果发现存在关节错位,没有必要急于现场救治。它可以用夹板暂时固定并转移到医院进行治疗。 (2)四肢肢体:如果完全断开,该部分可以用无菌敷料包裹,然后用袋子送回医院。如果没有完全断开,应在用敷料包裹后用夹板临时固定。 (3)出血的治疗:适当有效的止血,敷料和固定。我们的经验:一种比较合适的止血方法是指压迫后的压力敷料,上袖口式气动止血带,顺序组合三种,止血效果最佳;对某些特殊部位的损伤,必须填塞加指压止血。 2.2正确处理肢体异物受伤后,通常会看到各种异物,如刀,棍棒和玻璃。该损伤的特征在于大的碰撞力,未知的损伤,严重的损伤以及复杂和可变的,这对于患者来说是生理的。恶性损害也是一种心理恶性刺激。受伤人员或其他人容易发生保护性反应,切除异物或不正确地锯切长异物会造成严重后果。院前急救切记严禁随意取出异物,调整异物方向,严禁用电锯切割。院内取异物,如果太长或太大,它可以在无菌保护的前提下,使用湿毛巾分离异物,并在固定后,使用氧气焊接切断冷水,以防止电击,热烧伤,并防止振动加重损坏。 2.3及时、合理的处理和传输处理和转移是一个重要的部分和院前急救的主要特征之一。确保呼吸及循环功能后,妥善处理受伤部位,适当镇痛,镇静治疗,并在病情相对稳定后快速全面评估病情,并尽快转入医院进一步治疗。搬运和转移要求较轻,选择合适的操作方法,确保受伤肢体的固定,受伤部位不挤,无重量,无浮动。医务人员必须密切观察救护车的状况,特别是患者的心理,生命体征的变化,受伤肢体的出血和血液供应情况,并记录急救治疗情况。电话通知医院相关部门已准备好进行紧急治疗,以防止院前急救。"拉上就跑"的错误行为。 2.4在进行现场急救时,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受伤部位和性质迅速选择合适的止血工具,如:棉垫、毛巾、止血带等物品,并打开1-2条静脉通道输液,补充患者的血容量,使血压回升。如果患者的损伤部位比较特殊,如腋动脉挫伤。这个部位比较靠近胸腔,会随着呼吸出现负压,容易导致气栓发生,一般加压包扎和止血带都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给现场止血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经研究发现的,用球形的清洁物或缠绕成球形的清洁物填充在患者腋窝,并且受影响的肢体下垂和相反侧的胸壁和颈部缠绕和包装,有良好的止血效果。掌握输液和输血量也是现场急救的必备要求。四肢大血管损伤患者的出血量很难估计,护理人员要根据现场情形分析出患者的出血量来决定采取那种方案适合患者,如患者的面色、血压、神智以及被侵湿的衣物等。为了防止患者发生电击和呼吸道阻塞,护理人员应检查患者舌根是否有后坠、气道里面有没有异物,并及时地清理患者口鼻中的分泌物、呕吐物以及血污块等,然后给患者进行吸氧,行呼吸机辅助其呼吸,必要时要将气管切开,以保证氧气的有效供应。 3讨论 严重的开放性肢体损伤是常见的严重疾病。患者在创伤后的第一个l小时临床上被称为"黄金l小时"。现场急救、交通运输和紧急治疗的情况直接决定了创伤患者的结果。 lO分钟的开始是决定性的时间,被称为"Platinum lOmin",所以尽快挽救病人可以降低死亡率。特别是在现场,它应该是与时间赛跑。此外,许多严重创伤患者常伴有异物潴留,是否正确治疗可直接影响预后。 3.1积极抗体治疗:在严重开放性肢体外伤患者中,常伴有失血性休克、创伤性休克等,此时积极抗休克治疗非常重要。通常,留置针用于在非受伤肢体建立两个快速输液通道,和营养物溶液或低分子量右旋糖可以快速输入。例如,如果在快速输液超过2000毫升,患者仍处于震荡或血压不稳定,并且与多巴胺和阿建明升压。在开放的血管损伤休克的主要原因是低血容量性休克。多少需要补充的原则是比输液快。 3.2心理护理:四肢大血管损伤均为急性起病,突发性起病时,患者没有时间做好心理准备,通常发病后患者因突发性损伤疼痛,伤口出血较多,担心是否会致残以及不知道怎么向家人解释等问题,而产生焦虑、恐惧、悲观等不良情绪,这些不良情绪很可能导致患者最终的治疗效果。其次,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辅导,让患者及时了解自己的受伤情况,用积极的鼓励语言安抚患者,安抚患者的焦虑和担忧,营造安全感和信任感,树立患者的信心,克服痛苦,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

枪伤的急救

枪伤的急救 一、现场急救 1、预防窒息:颅脑、颌面、鼻咽腔、颈部和胸腹部的伤员都可能发生通气障碍或窒息。 2、止血 3、包扎:防止伤口再污染同时还可以起到压迫止血、制动和止痛的作用,开放性气胸包扎还可以挽救生命。 4、固定:防止骨折病人骨断端在搬运中错位而刺伤神经血管,减少疼痛。 5、转送 二、初期外科处理原则 清创术是火器伤初期外科治疗中的重要基本措施,目的就是要在细菌感染形成和侵入人体组织以前,充分清除坏死、失活组织,以及血块、异物等以控制伤口出血,变污染伤口为清洁伤口,为伤口早期玉和创造良好的局部条件。 基本原则 1、尽早清创:时间越短越好,通常伤后6-8小时内进行。 2、一般不做初期缝合,由于伤道复杂、受损器官组织广泛,清创时一是不容易彻底,二是容易遗漏。清创后若立即实行初期缝合,势必增加感染的机会,也会使伤腔内的压力增加,加重组织水肿、缺氧和坏死。因此,火器伤必须坚持清创术后进行开放引流,待3-5天后,视伤口情况延期缝合,或在伤后2周左右行二期缝合。初期缝合仅限于以下几种情况:1、颜面、眼睑、头皮伤。2、胸部穿透伤有开放性气胸应封闭胸膜,但胸壁肌肉和皮肤仅做疏松缝合。 3、腹部伤时腹膜及腹壁各层肌肉需缝合,皮肤和筋膜不缝合。 4、外阴部。 5、由肌腱或神经暴露的手部伤,需用皮肤覆盖并尽量缝合。 6、关节伤时滑膜囊和关节囊必须缝合,但应留置塑料管以便术后灌注抗生素或灌洗,皮肤不予缝合。 7、需做血管吻合术者应予软组织覆盖或做皮肤缝合。 3、充分暴露伤道:由于致伤时瞬时空腔作用,可使伤道周围的血管损伤,其远端可发生隐蔽性损伤,只有充分暴露伤道,才有利于探查深部组织和远离伤道组织的损伤情况,以解除深部组织的张力,改善局部血循环避免筋膜间隙综合症的发生。 4、下列火器伤不必行外科手术处理,将伤口及周围皮肤清洗干净后消毒用无菌敷料包扎:1、无开放性气胸或仅有少量的血、气胸。并确诊无严重的内脏伤的胸部小贯通伤。2、入口和出口都很小的软组织贯通伤,无严重的深部组织损伤。3、表浅多发的低速小破片伤,若对此类患者强行进行清创,不仅无益,反而会加重病情。4、处于重度休克和濒死状态的患者,禁忌进行外科处理。 5、感染伤口的清创原则:对于没有得到及时处理而发生感染的火器伤,不再作彻底清创术,手术时只能对皮肤和筋膜做有限的切开,以适度扩大伤口,清除显而易见的异物、血块和坏死组织等,同时也可解除深部组织的张力。此时不再做组织切除,但应保障充分的引流,如对感染伤口进行过多的操作,会破坏人体的天然防御屏障而致感染扩散。 6、金属异物的处理原则:火器伤是金属异物存留于体内的情况非常多见应及时清除这些异物,虽然对预防感染和促进伤口愈合都有积极的作用,但仅就异物本身不应作为手术的适应症,更不应强求取出异物而影响其他紧急情况处理。金属异物的去处应根据异物的大小、部位、对功能影响的程度和具体技术条件等因素而定。金属异物取出适应症:1、较浅可以触及的异物。2、异物直径大于1cm者。3、因异物存留而引起化脓性感染而使伤口不愈合者。4、异物位于关节腔内引起炎症或功能障碍者。5、异物位于大血管附近、神经干附近、重要脏器内(深部脑组织除外)或其附近,估计会引起继发性损伤或不良后果。6、异物引起明显症状,如局

四肢血管损伤吻合术后的护理观察.

四肢血管损伤吻合术后的护理观察 [ 07-10-17 16:19:00 ] 编辑:studa20 作者:王小梅秦德芳邓玉兰 【关键词】四肢血管 四肢血管损伤系刀伤、割伤、车祸或从事机械操作的青壮年多见,无论是何种原因所致,对损伤的血管在最短时间内进行端端吻合术是目前治疗四肢血管受损尽早建立伤肢血运及功能恢复最主要的手术方法。血管吻合成功与否,除了精湛的手术技能外,术后精心的护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四肢血管损伤行端端吻合术后的护理进行探讨,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0年9月~2003年12月,我科收治了19例四肢血管损伤的病人,男11例,女8例。年龄16~55岁,平均年龄42岁。其中桡动脉11例,尺动脉3例,动脉2例,静脉3例。本组病人血管吻合成功,肢体功能恢复良好,均痊愈出院。 2 病情观察 病人术后均用308多功能仪监测生命体征,持续低流量吸氧,每15~30min 测一次血压、脉搏、呼吸、SpO ,并作好记录,平稳后每2h记录一次;严密观 2 察病人的神志、皮肤颜色及肢体温度,准确记录出入量;术后72h护士严密观察病人患肢远端皮肤颜色、动脉搏动、皮温、细血管充盈状况、肿胀、疼痛等,防止发生血管危象。 3 护理 3.1 心理护理此类病人为外伤后急需手术病人,他们对突如其来的打击在思想上缺乏承受能力,同时也缺乏术后功能锻炼的康复知识,常担心致残,出现恐惧心理,对今后的生活易产生消极情绪,因此我们对病人进行耐心细致的安慰、解释,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病人恐惧心理,并向病人介绍已行手术方法、手术效果、同种病例的预后情况、以及术后如何进行功能锻炼的有效方法等,从而使患者在术后2~3天焦虑明显减轻或消失。 3.2 预防血管危象发生血管吻合术后,患者仍有发生血管危象的可能,其主要原因是血管痉挛或血栓形成所致。因此,术后护理重点是预防血管痉挛及血栓形成。

(完整版)致伤工具的推断

致伤工具的推断 致伤工具的推断和死亡时间的推断一直是法医工作中的热点和难点。相同的致伤工具在人体组织上由于作用位置、作用方式的不同会形成不同的损伤形态、不同的致伤工具也会因为作用位置、作用方式的不同形成相同的损伤形态,致伤工具由于种类很多、形态各异,同一致伤工具也会因不同接触面产生不同的损伤形态,以上因素决定了致伤工具的推断难度。 由于损伤形态的不同,我们一般将损伤分三类:钝器伤、锐器伤、火器伤。由于我国的社会特点,火器伤相对较少,法医工作更多的是需要关注钝器伤和锐器伤的特点,更多需要关注致伤工具中钝器和锐锐器的推断。 一、钝器的推断(五步法) 由于在法医学实践中,钝器致伤工具的作用主要集中在头部,头部是一个类似球体的结构,由于作用点及作用面的不同,损伤形态变异较大,而且头颅的组织结构主要是头皮和颅骨,所以头部的损伤更易形成创口,在钝器的推断中,我们其实更多的是需要关注头部的创口。 1、损伤的种类 钝器可以形成擦伤、挫伤、创、内脏破裂、骨折等损伤,在致伤工具推断中我们更多的是要对创口进行研究,观察的创口的指标有创壁、创角、创缘、创腔、创底。我们可以根据创壁不光滑、创角不规则、创缘皮肤挫伤、创腔组织间桥、创底不平整等特点,做出是钝器损伤的判断。 在损伤种类的判断中,我们要注意钝器的锐器样损伤,这种情况见于钝器具有很薄的平面,在致伤过程中由于工具快速的打击可以形成锐器样的损伤;另外,由于锐器的刃边可能粗糙不平,在损伤的周围可以形成皮肤的擦挫伤,形成类似钝器伤的特点,在损伤形态的判断中要重点关注。

2、损伤的形态 我们可以把钝器损伤的形态分为两个类型:规则和不规则。在规则的创口形态中,可以细分为类矩形、类圆形、类条形三种,在类矩形和类圆形的创口形态可以做出支持属于斧锤类工具的推断,而类条形的创口可以做出支持属于棍棒类工具的推断。在不规则创口形态中可以做出支持属于砖石徒手类工具的推断。 在判断创口形态的时候,我们需要有针对性的选择一些有特征性的创口,这里的特征性一般应包括孤立、反复出现两个特点,因为孤立和反复出现的创口其稳定性相对较高,对致伤工具的推断价值较大。 创口的形态除了类矩形、类圆形之外,在类条形和不规则的创口判断时,一般可以以创口的长度作为判断指标,大于5cm的创口可以认为属于类条形,进而做出棍棒类工具的推断,小于3cm的创口就可以化为不规则类创口的判断,但介于3cm-5cm之间的创口形态的判断就要慎重。当然,在利用创口长度判断损伤形态时,要注意致伤工具不同的接触面可以形成大小不同的创口,此时我们要以长创为准。 在创口形态的判断中,我们需要结合皮下出血和骨折的形态来综合判断,特别是骨折形态,一般认为,线性骨折比较支持棍棒类工具损伤的判断。有时候棍棒类损伤,形成的创口可以较皮下出血短,所以结合皮下出血来判断也就非常重要。 3、工具的质地 在致伤工具的质地推断,主要是需要考虑金属、非金属的区分。 判断致伤工具的质地的指标在创口上主要观察创边挫伤的特征和压痕挤压缘的特征。创边挫伤的特征观察边缘整齐程度、轻重均匀程度、分界清楚程度,边缘整齐、轻重均匀、分界清楚的“镶边样改变”一般考虑是金属质地的工具。 在压痕挤压缘的判断上,重点关注骨折的挤压缘,此类挤压缘一般见于金属

四肢血管损伤诊断

四肢血管损伤诊断 四肢血管损伤无论在平时或战时都较常见,常与四肢骨折和神经损伤同时发生,多为动、静脉同时损伤,四肢血管损伤常易导致致命的大出血和肢体缺血坏疽或功能障碍。过去,四肢血管损伤常采用结扎止血法以挽救生命,截肢率极高。近30年来,随着血管修复技术的发展,其治疗已变为以修复为主;并因休克和多发伤诊疗技术的提高,使四肢血管损伤的死亡率和截肢率明显下降。四肢的血管分布见图12-1~12-4。 第一节四肢血管损伤的病理类型 四肢血管损伤有不同类型,大多数为开放性损伤,闭合性损伤较少见。 (一)血管断裂 1.完全断裂四肢主要血管完全性断裂,多有大出血,可合并休克或肢体缺血坏死。往往因血管裂口收缩促使血栓形成,从而可减少出血或使出血自行停止。2.部分断裂可有纵形、横形或斜形的部分断裂,动脉收缩使裂口扩大,不能自行闭合,常发生大出血,因此有时比完全断裂出血更多。部分可形成假性动脉瘤或动静脉瘘。 (二)血管痉挛 血管因拉伤或受骨折端、异物(如弹头、弹片等)的压迫、寒冷刺激或手术骚扰均可引起痉挛。此时,血管呈细条索状,血流受阻,多发生于动脉。长时间血管痉挛常导致血栓形成,血管中断,可造成肢体远端缺血甚至肢体坏死。 (三)血管壁损伤 可引起血管痉挛或血栓形成,还可因血管壁变薄弱而发生假性动脉瘤,动脉内血栓脱落成栓子,堵塞末梢血管。 (四)血管受压 因骨折、脱位、血肿、异物、夹板、包扎或止血等引起。动脉严重受压可使血流完全中断,血管壁也因此受损伤,引起血栓形成致肢体远端坏死。

第二节四肢血管损伤的诊断 四肢血管损伤的诊断主要根据受伤史和临床检查,应做到诊断及时准确,防止漏诊,力争早期处理。 (一)临床表现 均有较明显的外伤史。如在骨折、脱位、挫伤、火器伤或切割伤时,均应考虑是否合并血管损伤。 肢体主要血管断裂或破裂均有较大量出血。开放性动脉出血呈鲜红色,多为喷射性或搏动性出血;如位置深,可见大量鲜血涌出。闭合性的主要动脉损伤,损伤部位肢体因内出血而显著肿胀,时间稍长者有广泛皮下瘀血,有时形成张力性或搏动性大血肿。 主要动脉损伤、栓塞或受压的远端血流不通者,应注意与健侧肢体对比。出血较多者因血容量减少,可出现低血压及休克。肢体远端由于供血障碍,主要表现为:1.肢体远端动脉搏动消失或甚微弱。 2.远段肢体完全缺血或血供严重不足表现为皮肤苍白。 3.皮肤温度下降亦因肢体缺血所致,应在同样条件下与健侧对比。 4.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 5.疼痛是神经对缺血的早期反应。远端肢体疼痛严重时,应考虑缺血的可能性。6.感觉障碍随着缺血时间延长,肢体由疼痛转入感觉减退、麻木,最后感觉可完全丧失。感觉障碍多呈手套或袜套式,而神经损伤所致的感觉障碍与神经分布相一致,应注意鉴别。 7.运动障碍肌肉对缺血很敏感,缺血时间稍长、肌肉运动力即减退以至完全消失。 8.远端无活跃性充血在肢体末端(手指或足趾)用粗针或小针刀刺一小创口,无出血或仅有少量出血随即中止者,均为血运丧失的表现。 9.搏动性血肿闭合性动脉伤或伤口小而深的开放性血管伤,在伤口被血块或肿胀的软组织堵塞时,可因内出血而形成搏动性血肿。 (二)特殊检查 1.X线检查对诊断血管损伤很有参考价值,如分析骨折、关节脱位的情况,异物存留的位置等,再综合其他症状,以明确诊断。 2.血管造影血管损伤依靠分析受伤史和细致的检查,一般即可明确诊断和准确

四肢血管损伤患者的急救护理方法及效果

四肢血管损伤患者的急救护理方法及效果 目的:探究四肢血管损伤患者的急救护理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102例四肢血管损伤患者为研究群体,将选择急救综合护理的51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将51例选择急救常规护理的患者作为参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并进行对比,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护理有效率为96.08%,显著高于参照组的82.35%,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6.08%,显著高于参照组的84.31%,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急救综合护理,可有效提升四肢血管损伤患者的护理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具有推广价值。 标签:四肢血管损伤;急救护理方法;效果 四肢血管损伤,是创伤外科常见的创伤类型,属于急症,是患者受到严重外创后导致,多伴有骨折现象,若不能及时给予科学有效的急救护理,则无法实现对出血症状的控制,引起患者肢体缺血而导致坏死甚至残废,严重者会发生休克、肾衰竭而致患者死亡。本研究就急诊四肢血管损伤患者的急救护理方法及其效果进行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共有102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均为四肢血管损伤患者,且在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间在我院接受急救。选择急救常规护理的患者定为参照组,有病患51例,其中包含男性32例,女性19例,年龄18~63岁,平均年龄(46.6±3.2)岁,机器绞扎6例,交通事故22例,割伤16,其他原因7例;选择急救综合护理的患者定为研究组,有病患51例,其中包含男性30例,女性21例,年龄18~63岁,平均年龄(45.9±3.4)岁,机器绞扎7例,交通事故23例,割伤14例,其他原因7例。两组病患年龄区间、性别比例以及致伤原因等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给予参照组患者急救常规护理,包括分诊护士的病情判断,快速止血,做好术前准备以及向患者介绍手术相关事项,术后给予饮食、用药以及运动指导、保持患者和病房卫生。 给予研究组患者急救综合护理,具体如下。 术前:快速进行病情判断,合理确定止血和抢救方案;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安抚患者情绪,鼓励安慰患者,为其简明介绍手术的相关事项和成功病例,增强病患手术治疗的信心,使其处于最佳心理状态迎接手术;防止医源性血管损伤的

血管损伤患者的护理

血管损伤患者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4-07-24T10:03:27.07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19期供稿作者:刘亚男赵珮莹王琪李萌[导读] 一般说来,钝性损伤可造成血管内膜、中膜不同程度的损伤,形成血栓,以阻塞性改变为主。 刘亚男赵珮莹王琪李萌 (黑龙江省医院 150000) 【关键词】血管损伤护理外科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9-0214-01 血管损伤的原因很复杂。在血管损伤中,作用力不同、其血管损伤情况各异。血管损伤不同程度的病理改变致使其临床表现和预后也不尽相同。一般说来,钝性损伤可造成血管内膜、中膜不同程度的损伤,形成血栓,以阻塞性改变为主。锐性损伤可造成血管的完全或部分断裂,以出血为主。 1 一般资料 1.1临床资料:本组共19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7例。年龄在15-38岁之间,平均年龄在24.8岁。 1.2结果:所有患者经治疗后病情好转,痊愈出院,预后良好,无并发症发生。 2 护理措施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讲解手术的目的和方法,解除患者以及家属的忧虑,安慰患者,使其情绪稳定,能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1.2现场急救是指在受伤现场所采取的一系列临时性的应急医疗措施,目的在于抢救生命,保护患肢、防止组织再污染和再损伤,使患者能安全而迅速地到达就近医院,以便获得进一步的妥善治疗。救护原则是以抢救患者生命为主,并密切观察全身情况和积极的对症处理。 (1)首先尽量迅速排除造成继续损伤的原因,快速将患者安全地脱离危险环境。 (2)根据患者的外伤史、生命体征变化和受伤部位,进行初步的检查,快速评估患者的伤情,包括患者的意识、呼吸、血压、脉搏、瞳孔,有无气胸、休克表现,身体局部有无搏动性肿块,受伤肢体有无疼痛、皮肤苍白、皮温降低及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等。 (3)及时发现危及生命的创伤并给予对症处理,如解除气道阻塞,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患者窒息引起死亡。现场积极抢救休克,主要措施是迅速止血和输液扩容,必要时可使用抗休克裤。急救止血需根据外伤情况而定,首先应考虑血管裂口直接压迫,其次近端动脉压迫止血法,特别是用手指压迫动脉裂口处简单易行,能达到确切地止血目的,但不能持久。如果损伤血管显露在外,可采用血管钳钳夹血管止血,快速输液以纠正休克,必要时行心肺复苏。 2.1.3急救护理血管损伤引起患者大量失血,可引起血压急骤下降或测不出、脉搏细速或触不清、呼吸浅促、意识不清、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等失血性休克表现,甚至心跳骤停乃至死亡。因此应积极进行抗休克处理,并做好急救护理。 (1)将患者安置在重症监护病房进行监护,迅速建立中心静脉通路,便于大量快速补液和中心静脉压(cVP)的监测,选择未受伤的上肢或下肢静脉,注意勿使液体从近侧损伤静脉漏出。 (2)持续心电监护,定时监测脉搏、呼吸、血压变化,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以及肢端皮肤颜色、温度变化,留置尿管,动态监测尿量变化,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若尿量>30ml/h,提示休克好转。 2.1.4术前准备四肢血管损伤的同时,若伴有多脏器损伤,如颅脑或腹腔重要脏器,应优先处理短时间内可能危及生命的重要脏器的损伤,而对四肢血管损伤先做简单的处置;对于开放性伤口,术前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脱去或剪去创伤部位的衣服,应先脱健侧肢体再脱患侧;对疼痛剧烈、诊断明确、生命体征平稳的患者遵医嘱给予镇痛剂;做好急诊手术的术前准备。 2.2术后护理 2.2.1体位患肢保暖、制动,静脉血管术后患肢抬高至心脏水平以上20~30cm,动脉血管术后患肢平置或略低于心脏水平。 2.2.2病情观察 (1)肢体血运的观察:包括患肢的动脉搏动、皮肤温度、颜色及浅静脉充盈情况等。一般术后短时间内,由于血管创伤及手术刺激,动脉发生痉挛,患肢远端的动脉搏动不易触及,但皮肤温度、颜色及浅静脉充盈会有明显改善,因此,应根据多项指标综合判断患肢的血运是否恢复。 (2)若合并颅脑损伤,应注意瞳孔、意识、肢体的运动等变化,合并有胸、腹部损伤者,应注意胸腔闭式引流的出血量和腹部体征的变化,如有异常应及时通知医生。 2.2.3疼痛护理遵医嘱给予止痛剂,减轻患者疼痛。 2.2.4药物护理术后遵医嘱采取抗凝措施,预防损伤血管的血栓形成。单纯的动脉损伤修复后,可用肝素抗凝。有严重合并伤或严重损伤的患者,不宜用肝素抗凝,以防止广泛出血,可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能进食的患者可遵医嘱每日口服肠溶阿司匹林或华法林。 3 讨论 严重创伤的病例常伴有大血管损伤(vasculartrauma),若处理不当时,死亡率和致残率均很高。随着生产、交通的发展、各种暴力行为,以及介入诊疗操作和各种高难度手术的不断开展,血管损伤的发生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在血管损伤中,四肢血管损伤多于颈部、胸部和腹部大血管损伤,因此,在严重创伤的诊治急救中,及时发现血管损伤并予以正确的修复是救治成功的关键。在临床工作中,护士必须熟练掌握血管损伤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积极配合医生做好急救及护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刘宁富,杨绍安,余斌,杨建成;四肢血管损伤96例疗效分析[J];创伤外科杂志;1999年04期. [2] 邢桃红;张军;李喜娓;;护理安全管理在血管外科优质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2年14期.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