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心爱的尺子

心爱的尺子

心爱的尺子

心爱的尺子

你知道小主人最喜爱的文具是什么吗?那就是我——一把尺子。

我的身体方方正正的,披着绿油油的衣裳,上面有各种镂空的图案,有小小的杯子、可爱的电话、熊熊的烈火、锋利的剪刀……让人爱不释手。

我的作用可大了,平时,我都躺在铅笔盒里呼呼大睡。小主人要画横线了,我就像离弦之箭一样,冲出铅笔盒,躺在作业本上,小主人沿着我的四肢画线,画出来的线又长又直。画波浪线对我来说也是小菜一碟,因为我的另一边是呈波浪线型。我身上有许多刻度,小主人无论量物体的长度还是画线段我都可以准确无误地完成任务。

我和小主人亲密无间,每天,小主人回到教室,第一件事就是把我放在桌子上。我也每天忠心耿耿地为小主人服务。

亲爱的小主人,愿我能永远伴随你,共度美好时光。

1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奇妙的尺子

奇妙的尺子 Joseph Malkevitch 关键词:哥隆尺, 优美图 假设你要测量一些物体的大小,你只要拿起一把直尺或卷尺就可以进行了。现在许多尺子是矩形的,两边均带刻度,一边是英寸,一边是厘米。在美国,英寸仍然是标准度量,虽然世界上几乎所有其他国家(除了黎巴嫩和缅甸)都用米制。但一定意义上,尺子的设计方式不够简洁,比方说典型的一英尺长尺子上,0, 1, 2, 3,....,12处都标有刻度,然而实际上我们并不需要所有这些刻度。下面我会更加具体一点地说明这个论点。 下图为一把常规尺子的一部分,其上以0到7这些数字标记了等间距区间。若要量取4英寸的长度,可以用0到4,1到5,2到6或3到7来完成。 下图则展示了一把没有从0到6逐个整数处刻标记的尺子。我们只在0, 1, 4,与6处写出了标号,但其实这些标号也可以忽略。事实上,人们使用数字作为尺子刻度的标记也是标准尺子的“污点”。 假设我们要测量从1到k每一个正整数大小的长度,希望沿着一条直边标记刻度,使得从1到k的每一个正整数长度都可以通过尺上某两个刻度一次性量好。我们想找到少于k个刻度点使得其刻度间的差能够度量从1到k的所有数。这种能做到吗?

上面的第2张图表明,这把只有4个刻度的尺子仅一次就能够度量1, 2, 3, 4, 5和6中的任何一个长度。另一方面,这一结论并不能推广到上一段提出的任意k的情形。可以验证只有当k为1, 3, 6时,满足条件的尺子才存在,其上刻度分别位于: ?0,或1 ?0,1,和3 ?0,1,4,和6 稍后再详细讨论这一点。既然要度量从1到k的所有距离这一条件太严格,或许更合理的要求是:一把n刻度的尺子,第一个刻度按习惯对应于0,若尺上每一对刻度可度量出不同的长度,则称之为哥隆尺(Golomb Ruler)。虽然第一个、最后一个刻度分别在0和m处的哥隆尺不能度量1, 2, ....,m 间所有的长度,但它能够度量的长度均不重复。哥隆尺上刻度的个数常称为尺的阶(order),而最大的刻度称为尺的长度(length)。 下图是一把有5个刻度的哥隆尺,我们称之为长度为11的5阶尺。它能度量的长度有1,2,3,4,5,7,8,9,10和11,只是长度6不能测量。你能找到另一把不能测量长度10的同样长度为11的5阶哥隆尺吗? 确实存在另外的有5个刻度的哥隆尺。它在0, 2, 7, 8以及11处有刻度。这把尺可以度量除了10之外从1到11的所有长度。因此,我们看到这两把尺子不可能“同构”(最后这个词指它们是本质上相同的尺子),因为它们各自所有能测量的距离集合中都只缺少一个不同的数。(第二把尺子有另外的版本:在0, 3, 4, 9以及11处有刻度。这把尺子与第一把等价。)不能测量同样的n个长度但又不等价的尺子存在吗?注意到若要度量长度为1, 2,...,6这些长度,我们可取一把有4个刻度的尺子。然而,为度量从1到10的全部长度,我们不能取只有5个刻度的尺子,因为只有5个刻度的尺子不能度量6或10。下面是有6个刻度互不等价的尺子: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二年级用直尺测量

用直尺测量 课题用厘米量课型微课学习目标 1.初步学会用尺子量长度是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2.正确使用直尺测量,了解没有0刻度线时怎样测量。 学习重点正确用直尺测量物体的方法。 学习难点没有0刻度线时应该怎样测量 学前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尺子 学具准备:学生尺 课时安排10分钟 教学环节 一、联系实际、激趣导入。(1分钟) 1.古时候的测量。 2.课件演示,引导学生认识0刻度、刻 度线,知道厘米用“cm”表示。 尺子上有:长短不一的刻度线,有数字、而 且是从小到大连续的数字。 观察直尺,倾听老师的介绍,理解刻度0、刻度 线及cm表示的意义。 二、探究新知。(4分钟) 1.直尺上的刻度 (1)引导学生在尺子上找到1厘米。 (2)还有哪段是1厘米?你还有什么发 现? (3)引导学生在尺子上分别找出2cm、 4cm。 2.用直尺量。 课件演示,怎样用直尺。 一端对齐0刻度线,读出另一端的读数。 1.直尺应该怎么放? 2.小明和小丽谁量的对? 3.下列物体的长是多少? 1.(1)同桌交流得出:先找到刻度“______”, 从刻度“0”到刻度“1”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 (2)观察、交流。 生1:0~1,1~2,2~3……都是1厘米。 生2:每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 米。 生3:有几个大格,就有几厘米。

三、巩固练习、提高能力。(3分钟)1.讨论:小明想测量一支铅笔的长,可他只 有一把断尺,没有0刻度,他该如何测量? 2.辨一辨,这样的测量方法对不对? 课件展示练习题 1.小组交流、汇报、总结: 把铅笔的一端对准断尺的任意一个较小的 刻度,再看铅笔的另一端对准了哪个刻度,用较 大刻度减去较小刻度,就得到这把小刀的长。 四、小结 (1分钟)儿歌小结 点名谈表现和收获:我学得_____________, 我认识了__________________,我学会了 _________________。

尺子是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

、尺子是测量物体长度地工具.测量物体地长度时,要把尺子地“0”对准物体地一端,再看物体地另一端对着刻度几.尺子上地“米”、“厘米”就是一个统一地长度单位. 厘米米 在米尺上,从“”刻度到“”就是厘米,也就是米.测量较长地物体时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短地物体时用米作单位.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线段是直地,可以量出长度,它两端一定要有两个端点. 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要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 笔算减法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如果个位不够减,就从十位退一,在个位加十再减. 在一道算式里,如果有乘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有括号地要先算括号. 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角地大小与两条边地长短无关,与两条边张开地大小有关. 每个三角尺上都有一个直角,两个锐角.一共有三个角. 红领巾上有一个钝角,两个锐角.一面国旗有四个直角.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个直角. 直角、锐角、钝角按角地大小排列:锐角< 直角< 钝角 比直角大地叫钝角,比直角小地叫锐角. 求几个相同加数地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例如× 两数相加地结果叫和.两数相减地结果叫差.两数相乘地结果叫积.

一个加数是,另一个加数是,和是多少?用加法计算.一个因数是,一个因数是,积是多少?要用乘法计算.总之,求和用加法计算,求积用乘法计算.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钟面上有个数.个数把钟面分成个相等地大格.每个大格又分成个相等地小格,钟面上一共有个小格.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钟面上有两根针,又短又粗地针叫时针.又细又长地针叫分针. 时针走一大格是一小时,时针走一小时,分针正好走圈,是分钟,所以时分 分针指向,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分针指向,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半.

神奇的尺子

神奇的尺子 扬中市第二实验小学六(8)班王春荣 今天在家无事,我便拿了些奥数题来做做,以打发时间。 我看着眼前的难题,不禁抓头搔耳,真是百思不得其解。无聊的我顺手拿起桌上的尺子在头发上摩擦,以解烦躁之情。过了一会儿,我又将尺子放下,正好放在了一些我刚才撕下的小碎片上。没过几秒我又将尺子拿起,谁料小纸屑竟粘在了尺子上。我顿时惊呆了,立即将纸屑和尺子分开,仔细察看了尺子与纸屑,寻找胶水的痕迹。可我翻遍了却还是找不到一丝胶水的痕迹。我奇怪了,简直不敢相信刚才所发生的一切,可又以我现在的知识,根本无法解答。于是我便想再做一次实验,看看刚才所发生的一切是否是意外。 我重又拿起尺子,不断用尺子在头发上摩擦,过了一会儿,我便将尺子从头发上拿下。用尺子摩擦头发的那一面去触碰事先准备好的纸屑,然后缓缓的抬起来。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仔细的盯着尺子与纸屑,不放过一丝痕迹……吸起来了!吸起来了!我顿时十分惊喜。可有很奇怪,为什么纸屑会吸附在尺子上呢?无数的疑惑缠绕在我心头,让我喘不过气来。那么吸附的纸屑大小是不是又与摩擦时间的长短有关呢?于是我决定再做一次实验。我准备了两块大小不一的纸屑,开始实验。可事实却又证实似乎吸附的纸屑大小不与与摩擦时间的长短有关。 我实在想不通,便上网查找了资料,原来是摩擦起电。电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摩擦生热,电子运动更剧烈,所以尺子摩擦,然后拿开,必然有电子转移。尺子不可能成电中性,所以就带上了电。当尺子靠近小纸屑时,纸屑上的电子转移,靠近尺子一面的纸上带的电荷,肯定与尺子上所带电荷相反。根据电荷间作用力原理:电荷间作用力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距离越远力越小,所以吸力大于斥力小纸屑就洗吸起来了 我终于明白了,心中的结也解开了。这次试验让我明白了一个科学知识,甚至让我发现了一个道理:只有善于发现,敢于试验,勤于思考的人,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小学科学一年级:《常见的尺子》教案1 (1)

小学科学一年级资料 10、常见的尺子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观察尺、了解尺的基本特征,了解尺在生活中的用途。 2、通过结合生活经验了解不同的尺有不同的功能。 3、了解简单的测量方法,喜欢用尺测量物体。 教学重点: 了解各种各样的尺子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用尺子简单地测量身边的物体。 教学准备: 各种各样的尺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体检时,医生是用什么给你量身高的? 2、指导学生回忆自己在体检时医生帮自己测量身高时的经历,说出所见或疑惑。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拿出铅笔盒里的尺子,观察它是什么样的。让学生从笔盒里拿出尺子看一看、摸一摸。 2、引导学生观察:你看到的尺子是怎么样的?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引导学生发现尺子都有一条笔直的边,都有竖线。 3、抽生说尺上为什么都有竖线,从而认识刻度线。 三、认识不同的尺 1、教师请学生观察各种尺,说一说除了有刻度线外,各种的尺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完成《活动手册》中低10页的第一题:塑料尺、钢尺、木尺分别有什么特征。 3、教师小结:尺的材料不同、有塑料的、木头的、金属的。尺有的硬有的软;有的长有的短。尺的形状有的是长方形有的是三角形有的是半圆形。21教育网 四、说说尺的用途 1、人们制造了这么多的尺,有什么用呢? 2、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讲述:裁缝用尺量人的形体、用尺量布做衣服;哥哥姐姐用尺做作业;工人用尺做家具、造房子等。 3、哥哥姐姐做作业时用的尺和工人叔叔造房子用的尺一样吗? 4、你还见过什么样的尺?人们用它来干什么? 5、教师小结:不同的尺有不同的用途,尺在生活中的用途非常广泛,可以说,我们每时每刻都要用到尺。 五、尝试测量物体 1、教师给每一小组长书本、铅笔若干。 2、指导学生选用一样甚至几样物品,用尺量一量它们有多长,并将相关的数值记录在《活动手册》的第2题上。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教师给每一小组长书本、铅笔若干。 2、指导学生选用一样甚至几样物品,用尺量一量它们有多长,并将相关的数值记录在《活动手册》的第2题上。https://www.wendangku.net/doc/0017643149.html, 板书设计:

教科版(新)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教学教案

《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教案 【教材简析】 这一课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学生将认识世界通用的标准长度测量工具——尺子,总结有关比较和测量的重要概念。本课有两个活动,观察、比较尺子和测量纸带的异同,用尺子测量物体。 尺子是世界上不同地区的人们采用统一标准制作的测量工具,它的单位有毫米、厘米、米。在1889年的第一次国际计量大会上,人们规定了1米的长度,从此用尺子测量的结果就有了可比性和通用性。 学生通过对比尺子和测量纸带,会发现以下共同点:都有0刻度(测量起点);标记线的间距等长(相当于同一标准物的长度);标记线重复出现(相当于标准物首尾相连);数字标记(相当于标准物的数量的统计数)。不同点可能有:材质不同(纸带是软的,有的尺子是硬的);标记线的间距长度不同;纸带的0刻度可能未标;尺子有更细小的标记线;数字标记方法不同等。学生深刻地认识尺子,明白尺子的读数和使用方法,并可以使用尺子测量物体,这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一项基本技能,将为后续的科学学习打下基础。 【学生分析】 经过前六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到比较物体时我们需要有“起点=0刻度”,需要测量中“首尾相连=标记”及“十进制计数=数字”的测量条件,明白标准测量工具在测量中的作用。所以,本课通过尺子与纸带的对比、使用,让学生明确尺子无论是何种材质、刻度,测量结果都基本相同,测量纸带虽然方便使用,但精确性和单位的统一性均有缺陷。同时,在动手活动过程中巩固学生的观察、比较的习惯,加深对测量的理解。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尺子是世界通用的统一标准的测量工具,统一标准是非常有意义的。 2.尺子与测量纸带是两种测量工具,有许多相同与不同之处。 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 2.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

科学《神奇的魔法棒》

大班科学:神奇的魔法棒(第2周) 备课人:曹婷婷备课时间:2017。9.4 上课人:上课时间: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塑料物品经摩擦后产生静电,能吸引轻、小的物体; 2.感受探索的乐趣,并愿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托盘、餐巾纸、尺子、塑料纸、手工纸、瓦楞纸、录像等。 活动过程: 一、魔术表演,激发兴趣 1.今天,老师来给你们表演一个小魔术,我要把这根尺子变成一根神奇的魔棒,让这些小纸片跳到我的尺子上来,你们信吗? 2.师:呀,小纸片跳到我的魔棒上来了,你们知道其中的秘密吗? 3.幼儿结合经验,大胆猜想。 4.请幼儿观看录像并尝试说出尺子能吸起小纸片的原因。 老师小结:将尺子放在布的中间,然后用手将尺子包紧进行摩擦,重点说明要用力来回的摩擦,让尺子发热以后再去靠近纸片,纸片就会被吸起来。 二、第一次探索发现 1.探索静电产生的原因——磨擦生电 师:你们想来试一试,变一变这个魔术吗?现在,请每个小朋友拿一根尺子去试一试,试的时候要多试几次,等会儿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2.幼儿操作探索(教师引导幼儿多试几次,直到魔棒发热了再靠近纸片) 3.教师提问:你的尺子也变成魔棒了吗?你是怎样让小纸片跳到魔棒上来的?(幼儿将自己成功的经验进行展示)并请幼儿尝试说出尺子经过用力的磨擦后,轻轻靠近小纸片,小纸片就会跳上来了。 老师小结:这种魔力就是静电.静电是因为物体之间的摩擦产生的,其实老师的魔棒不是有魔力,而是有静电.静电有吸附作用。 三、第二次探索发现 1.师:刚才我们都学会了摩擦产生经典从而吸起纸片,那是不是所有的纸片都能被吸起呢? 2.介绍材料(塑料纸、手工纸、餐巾纸、瓦楞纸) 3.幼儿操作,大片的餐巾纸和小片的餐巾纸;相同大小的瓦楞纸和餐巾手工纸;重点提问:哪些东西被吸附起来了?哪些没有?为什么同样是餐巾纸,一个能被吸附到尺子上而另外一个不可以?同样大小的手工纸和瓦楞纸,为什么手工纸可以被吸在尺子上,而瓦楞纸不可以? 教师小结:物体因摩擦产生的静电,只能吸附轻而小的东西。四、柳条飘飘师:刚才你

新粤教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10 常见的尺子

10、常见的尺子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观察尺、了解尺的基本特征,了解尺在生活中的用途。 2、通过结合生活经验了解不同的尺有不同的功能。 3、了解简单的测量方法,喜欢用尺测量物体。 教学重点: 了解各种各样的尺子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用尺子简单地测量身边的物体。 教学准备: 各种各样的尺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体检时,医生是用什么给你量身高的? 2、指导学生回忆自己在体检时医生帮自己测量身高时的经历,说出所见或疑惑。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拿出铅笔盒里的尺子,观察它是什么样的。让学生从笔盒里拿出尺子看一看、摸一摸。 2、引导学生观察:你看到的尺子是怎么样的?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引导学生发现尺子都有一条笔直的边,都有竖线。 3、抽生说尺上为什么都有竖线,从而认识刻度线。 三、认识不同的尺 1、教师请学生观察各种尺,说一说除了有刻度线外,各种的尺又有

什么不同的地方。 2、完成《活动手册》中低10页的第一题:塑料尺、钢尺、木尺分别有什么特征。 3、教师小结:尺的材料不同、有塑料的、木头的、金属的。尺有的硬有的软;有的长有的短。尺的形状有的是长方形有的是三角形有的是半圆形。 四、说说尺的用途 1、人们制造了这么多的尺,有什么用呢? 2、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讲述:裁缝用尺量人的形体、用尺量布做衣服;哥哥姐姐用尺做作业;工人用尺做家具、造房子等。 3、哥哥姐姐做作业时用的尺和工人叔叔造房子用的尺一样吗? 4、你还见过什么样的尺?人们用它来干什么? 5、教师小结:不同的尺有不同的用途,尺在生活中的用途非常广泛,可以说,我们每时每刻都要用到尺。 五、尝试测量物体 1、教师给每一小组长书本、铅笔若干。 2、指导学生选用一样甚至几样物品,用尺量一量它们有多长,并将相关的数值记录在《活动手册》的第2题上。 1、教师给每一小组长书本、铅笔若干。 2、指导学生选用一样甚至几样物品,用尺量一量它们有多长,并将相关的数值记录在《活动手册》的第2题上。 板书设计: 尺子的分类:按所做的材料分按用途分…… 尺子的特征:都有一条笔直的边,都有刻度线

粤教科技版一年级上册第10课《常见的尺子》教学设计

第10课“常见的尺子”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常见的尺子”是《科学》(粤教科技版)一年级上册第3单元“我们的文具”中的第3课。新课程标准中和本课相关的目标为:“1.1物体具有质量、体积等特征——通过观察,描述物体的轻重、薄厚、颜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状等特征。”“17.3工具是一种物化的技术——认识常见工具,了解其功能。” 本课共由两个活动组成。活动1“认识尺子”,先观察不同尺子的相同特征,感知尺子的共同性,再通过观察、比较等手段认识不同尺子的不同特征。活动2“用尺子量一量”,引导学生尝试测量,了解尺子测量长度的功能。 二、学情分析 通过本单元的前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对观察文具的方法和要点有初步的了解。但是,对于一些细节性的以及相同性的内容——尺子的共同特征,学生就没有特意留意过。另外学生在使用尺子过程中,多数是用尺子画线段,较少知道尺子是测量工具,也不知道如何用尺子进行测量。因此本课以尺子为基础激发学生的细致观察能力、归纳能力等,能尝试运用尺子测量身边的物体。 三、教学策略 根据“任务驱动”和“科学与探究”之间的关系,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可将教法和学法确定如下: 1.从教的方面来说,主要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法。具体过程分为两个部分: ①通过任务驱动情境,提出问题,给出观察任务,激发学生对尺子的特征进行相同或不同方面比较以及测量物体的兴趣。②通过学生观察活动,自主探索、讨论、分组交流发现尺子的特征、尺子的测量。 2.从学的方面来说,可分为两个部分: ①利用有效任务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观察的主体。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一些观察和实践活动,发现尺子的特征以及尝试使用尺子测量。

尺子是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

二年级数学上册复习(一) 1、尺子是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把尺子的“0”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刻度几。尺子上的“米”、“厘米”就是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 100厘米=1米 1、在米尺上,从“0”刻度到“100”就是100厘米,也就是1米。测量较长的物体时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短的物体时用米作单位。 2、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它两端一定要有两个端点。 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要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 4、笔算减法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如果个位不够减,就从十位退一,在个位加十再减。 5、在一道算式里,如果有乘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 6、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7、每个三角尺上都有一个直角,两个锐角。一共有三个角。 8、红领巾上有一个钝角,两个锐角。一面国旗有四个直角。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4个直角。 9、直角、锐角、钝角按角的大小排列:锐角 < 直角 < 钝角 10、比直角大的叫钝角,比直角小的叫锐角。

1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例如8+8+8+8=8×4=32 12、两数相加的结果叫和。两数相减的结果叫差。两数相乘的结果叫积。 13、一个加数是5,另一个加数是4,和是多少用加法计算。一个因数是5,一个因数是4,积是多少要用乘法计算。总之,求和用加法计算,求积用乘法计算。 14、钟面上有12个数。12个数把钟面分成12个相等的大格。每个大格又分成5个相等的小格,钟面上一共有60个小格。15、钟面上有两根针,又短又粗的针叫时针。又细又长的针叫分针。 16、时针走一大格是一小时,时针走一小时,分针正好走1圈,是60分钟,所以 1时=60分 17、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分针指向6,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半。

实验一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实验一用刻度尺测量长 度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实验一: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表测量时间 一、实验目的: 1、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和记录测量结果。 2、了解一些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二、实验时应注意: 1、刻度尺要放正,有刻度的一边要紧贴被测物体; 2、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3、读书时注意估读; 4、客观记录测量结果; 5、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三、实验操作: 【操作一】请用刻度尺测量你用的物理课本的长与宽,并将测量结果填入下表:表格一: 第1次第2次第3次平均值 长度l /cm 宽度b/cm 【操作二】测量一张纸的厚度,并将测量结果填入下表: 表格二: 纸的张数n /张n张纸的厚度L/mm每张纸的厚度l/mm 【操作三】测量导线的直径,并将测量结果填入表格中: 方法指导: 1、如图所示,把导线在铅笔上紧密排绕若干圈。 2. 测出线圈的总长度,并填写记录。 3. 数出圈数,并填写记录。 4. 算出导线直径,并填写记录。 表格三: 线圈的长度L/cm线圈的圈数N/ 圈导线的直径d/cm 【操作四】测量硬币的直径,并将测量结果填入下表: 表格四:

第1次第2次第3次平均值 直径l /cm 方法指导: 按照如图所示摆放好硬币、三角板和刻度尺。 归纳:测量长度的特殊方法有: (1) 累积法(积少成多),例如测量纸张的厚度、铜线的直径等 (2) “化曲为直”法:例如测量圆柱体的周长,地图上两地间的路程。 (3) “化暗为明”法:例如测量乒乓球直径。 作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测量自行车轮的周长。

怎样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1.问:怎样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答: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可用六个字加以概括,即“选、观、放、看、读、记”。 刻度尺的使用规则: A、“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刻度尺。 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物体(紧贴物体且不歪斜),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用零刻线磨损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 D、“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E、“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F、“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2.问:通过你对停表的观察和使用,你能总结一下停表的正确使用步骤吗? 答:第一次按下按钮是启动,停表开始计时,第二次按下按钮是停表,停表停止计时,正确读出时间,第三次按下按钮是回零。 3.问:用哪些特殊方法可用来测量某些物体的长度? 答:1)累积法,又叫“积多求少”法。 把数个相同的微小量放在一起测量,再将测量结果除以被测量的个数,就得到一个微小量的长度。 2)化曲为直法:用线与曲线完全重合,做好两端记号,然后轻轻把线拉直,用刻度尺量出长度,就是曲线的长度。 3)滚轮法:可用轮子沿曲线或直线滚动,记下轮子滚动的圈数,测出轮子的周长,用轮子周长乘以圈数就得到被测曲线或直线的长度。 4.问:什么叫误差?它跟错误有什么不同? 答:(1)误差的定义:测量值跟其实值的差异叫误差,误差是测量中不可避免的,它跟测量的错误有区别。测量错误是可以避免并且必须避免的。 (2)误差产生的原因:测量工具测量环境人为因素

(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用更精密的仪器。 (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避免,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

身体上的尺子(实践活动课)

《身体上的“尺子”》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身体上的“尺子”是学习了厘米和米的认识后安排的一个实践活动。之前,学生已经通过实际操作形成了1厘米和1米的长度表象,完成了对线段、厘米和米的认识。本实践活动通过让学生互相测量脚长、一庹长、一拃长等活动,加深对厘米和米的认识,巩固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进一步建立长度观念,并初步体验到身体尺和身高之间的关系,增加学生实际测量的活动经验。然后,教材还设计让学生运用步、庹、拃等工具来测量物体的长度,感受数学学习和应用的乐趣。并且通过活动后的议一议,让学生进一步获得用拃……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很方便、测量长度时要选择合适的单位等活动经验与体会。 【教学目标】: 1.认识“身体尺”,了解“身体尺”的含义; 2.通过测量,知道自己“身体尺”的长度,并通过与1米的比较,加深对各个“身体尺”的理解; 3.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并积极应用于生活。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自己“身体尺”的长度,并会用它们测量物体的长度。 难点:能够灵活选择“身体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知 1、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呢?(米、厘米)请你用手势表示出1厘米、1米有多长? 2、我要想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要用到尺子,可是,当你需要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的时候,你的身边没有现成的测量工具,你准备怎么办呢? 3、是的,我们人身体上都携带着很多把“尺子”,用这些“尺子”来测量物体的长度非常方便,你们想不想知道是哪几把尺子啊?今天我们就和大家一起来研究一下“我们身体上的‘尺’”。(板书课题:我们身体上的“尺”) 【设计意图:新课伊始,设置悬念,一是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注意力,让学生集中精力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二是让学生初步感知“身体尺”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实践操作,探究新知 (一)猜一猜,认一认——初步感知“身体尺” 1、看了老师板书的课题,你们猜一猜老师为什么要在“尺”字上加了个引号呢?小结:你们说的没错,这不是真正的尺子,但却能像尺子一样帮助我们测量物体的长度。 2、谁来说一说,通过你的课前参与,我们的身体尺都有哪些? (1)指名回答师有选择板书:一拃、一庹、一脚 过渡:这样的尺子我们叫“身体尺”。今天我们就来先来研究这三种“尺子”。 (2)课件演示“身体尺”的规定内容,并演示测量方法,强调注意事项 一拃:手指用力张开后,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间 的距离。(大家伸出一拃,看看什么样子的,同桌学 生再来比一比谁的一拃大一些)

神 奇 的 尺 子

神奇的尺子—《铅笔有多长》教学设计论文摘要:神奇的尺子—《铅笔有多长》教学设计 论文关键词:铅笔,多长,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42—4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测量、探究等活动,体验并认识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 2、能正确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初步了解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3、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 4、经历活动过程,提高操作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米尺、磁卡等。 学生:学生用尺、磁卡等。 课前互动: 师:刚才看到同学们很安静、很有秩序地走进教室,看来我们班的同学都很守纪律,老师相信课上同学们会积极表现,认真思考响亮地回答问题。现在先请同学们把书和文具盒轻轻放左上角,然后轻轻地

把尺子放到桌子正上方。注意哦,该用的时候才动它,用完以后放回原来这个位置上,能做到吗? 好,我们准备上课,上课,同学们好! 老师好!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回顾“米”和“厘米”两个长度单位,唤起学生已有知识背景与学习经验。 师:同学们注意看哦,老师要拿出什么来啦?请看这是什么?(金箍棒)喜欢吗?它会变长,还会变(短)。现在这根金箍棒大约有多长呢?谁来估一估? 生:大约是1米。(问三个) 师:到底有多长?老师这里有一把1米长的尺子,我们请它来量一量。先用金箍棒的一端对准尺子的零刻度,再看另一端所对准的刻度数,就是这根金箍棒的长度。刚好是多少?(尺子放着,金箍棒取下)生:1米 师:有的估计得很接近,有的估计得很准,同学们真有一双孙悟空那样的火眼金睛。“米”是我们以前认识的一位长度单位的朋友,用字母可以表示为(m)我们还跟哪个长度单位也交过朋友呀?(厘米)用字母表示为(cm)。1厘米大约有多长? 生:食指指甲的宽大约是1厘米。 师:1米呢?

尺子的测量

四月第四周
活动名称 备课人: (数学)领域 ——《尺子的测量》 史成玉 授课人: 补改栏
1、认知目标:认识尺子上的刻度。 活动目标 2、技能目标:.练习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或高度并 做记录。 3、情感态度目标: 1.绒毛玩具狗,几条不同长度的绳子,桌子;2.各 种长度测量工具图片或 PPT;3.每人一把直尺、被 测量物(铅笔、橡皮、图书等实物);4.幼儿数学 操作材料。 一、导入--测测有多长(练习目测) 1.交代问题情景:这里有一只小狗,想把它栓在这 活动过程 条桌腿上,小狗不能移动,你们来看看这些绳子当 中,哪条比较合适? 2.让幼儿找出合适长度的绳子。 3.调整小狗的距离,再次让幼儿找出合适长度的绳 子。 问题:你们会用眼睛估计一下距离选出合适长 度的绳子,可是若想准确知道距离或是绳子到底有 多长,我们需要什么工具? 二、基本部分 结合生活经验,看看讲讲各种长度测量工具 看图或看 PPT 认识一些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 (直尺、 卷尺、米尺等)。 问题:1.你知道这些工具是什么吗? 2.它们有什么用途?我们什么时候会 用到它们? 3.它们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相同的 地方?(有数字、有刻度)
活动准备

三、识别直尺上的刻度。 教师在大板上画一个大的直尺图案,上面 的刻度标志明显,保证每名幼儿能清楚地看见。发 给每名幼儿一个塑料直尺, 教师讲解直尺上的刻度。 问题:(1)直尺上面有什么?有几个大格子?(有 数字、大格和小格,一个大格表示 1 厘米) (2) 每个大格里面有多少个小格? (一 个小格是 1 毫米) (3)上面还有数字,那么数字表示什 么?(数学表示的就是长度,请小朋友数一数你的 直尺上面有多少格,最大的数字是几,就说明这个 直尺的长度是几) 2.操作数学操作材料,学习测量物体的长度。 (1)教师讲解测量的要点:要想测量一个物体的长 度,就要使物体 的一条边对准尺子上的数字 0, 另一条边对着尺子上的数字几,物体就有多长。 (2)教师:我们就来量一量树上的物品分别有多长 吧。(教师引导幼儿操作数学操作材料,学习用尺 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问题:这些物品包括几个大格子、几个小格子?它 们的长度是多少? 提示: (1) 教师注意提示幼儿为了测量数据的准确, 一个物体是可以反复多次测量的,把最终正确的结 果记在纸上; (2) 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的操作过程, 发现操作不准确要及时帮助幼儿调整。 四、我会用尺子测量 请幼儿逐一用尺子测量自己的铅笔、橡皮、书本的 长度、宽度……并交流测量的结果。 问题:1.请你用格尺测量一下自己的铅笔有多长, 把结果记录下来。 三、结束部分 四、我会用尺子测量 请幼儿逐一用尺子测量自己的铅笔、橡皮、书本的 长度、宽度……并交流测量的结果。 问题:1.请你用格尺测量一下自己的铅笔有多长, 把结果记录下来。 活动延伸

常见的尺子

常见的尺子 中心小学李凤洁 教学目标: 1、知道尺子是常见的测量工具,知道尺子具有测量长度的作用。 2、认识生活中几种常见的不同类型的尺子,并了解不同类型的尺子制造的材料不同及其特性也不同,同时测量的物品使用的效果不同。 3、知道尺子具有刻度线、直边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我们继续学习《我们的文具》中的另一位朋友-------尺子。(1)(出示图片)同学们这些是什么,你们知道吗?(知道,尺子)(2)那现在老师考考你们,尺子是什么东西?它有什么用? 现在老师告诉你们,尺子是生活中常见的测量工具,是用来测量物品的长度的。(出示语句) ( 3 )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些图片,(出示不同类型的尺子的图片)老师再问你们一个问题:这些尺子都一样吗?(哦,不一样的)(4)是的,虽然它们都是尺子,但是规格不同,形状不同,长短也不一样,在生活中尺子是有很多不同类型的。(出示图片展示) 生活中常见的尺子有:卷尺(钢卷尺、皮卷尺、布卷尺)、直尺(钢直尺、塑料直尺、木直尺)、软尺等尺子。 (5)同学们再观察一下,(出示不同的尺子图片)这些尺子是用什么东西做成的?想不想知道这其中的秘密呢?那就让老师来给大家说说

吧!(一边出示一边讲解)①钢卷尺、钢板尺是用铁、不锈钢制造的,不容易折断。②塑料尺是用塑料或有机玻璃制造的,这种尺子美观、有透明的、有不透明的,但是容易损坏,也不可以大力的弯曲。③木尺是用木料制造的,这种尺子比较轻,容易断裂。尺子的这些秘密同学们知道了吗?(知道了) (6)那老师还想考考大家:这些不同类型的尺子,有相同的地方吗吗?(有)是什么呢?能把它找出来吗?(出示图片观察进行作比较) 相同的地方:都有一条笔直的边;都有刻度线;都可以用来测量物品的长度。 (二)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尺子这个朋友,知道尺子是测量物品长度的工具,还认识尺子的不种类型。在生活中你会使用它吗?它能帮你解决什么问题?(出示图片引导) 人的身高是用尺子量出来的;学习用品文具盒、数学书的长和宽有多长,我们可以用尺子把它量出来;人们做衣服也是要用尺子把它量出来;学校的操场有多大,我们还是用尺子量出来。同学们,尺子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个很重要的实用的测量的工具。课后,请同学们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量一下各自的身高。这节课我们就讲到这,谢谢同学们。 设计理念与特色:这是一节实用的科学课程,以实物图使学生感知尺子,认识尺子,从而激发学生自主认知尺子的求知欲望,对尺子有个清晰的使用概念,由认识尺子的知识转为实践,从课堂学到的

教案:神奇的身体尺子

神奇的身体尺子 活动目标: 1.借助故事中的“一寸虫”,引发测量的兴趣。 2.通过观察、讨论,学会用首尾相连和做记号的方法测量不同动物身体的各部位,能对测量结果进行简单的记录。 3. 通过观察、讨论、操作,发现并运用自己身体上的尺子对物体进行简单的测量。如“张开拇指和中指拃”“张开两臂庹”“用两只脚步”等方法。 4. 愿意与同伴合作、交流,体验测量的乐趣。 活动准备:节选“一寸虫”的故事情节、一寸虫、知更鸟等图片,ppt课件,绳子、长竿等物品。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发兴趣 1.介绍“一寸虫”,引发兴趣 (1)提问:“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个新朋友,它是谁呢?”。 (2)为什么叫它“一寸虫”,它到底有多长?请幼儿比划一寸的长度。 (3)学一寸虫爬,请小朋友用自己的拇指和中指在自己身体上爬。 二、学习用首尾相连和做记号的方法测量 1.欣赏故事,初次尝试测量 (1)教师讲故事第一部分,尝试进行测量

(2)幼儿操作,每两个幼儿一组。 (3)展示测量的结果,教师利用ppt展示测量方法。 (4)可是“一寸虫”它现在只有一条,该怎么量?一起看ppt,学习利用首尾相连的方法进行测量。 2.教师讲故事第二段,尝试用首尾相连的方法进行测量 (1)一寸虫量出来了知更鸟尾巴的长度,顺利躲过了一场灾难,有很多鸟都来找它帮忙! (2)它们想请“一寸虫”帮它们量量它们最喜欢的东西,我们来帮帮它! (3)幼儿操作,每两个幼儿一组,教师提要求。(要求:用一条一寸虫,运用首尾相连的方法测量上述三种鸟的嘴巴、腿和全身的长度。) (4)展示交流、记录测量的结果,观看ppt。 三、尝试用自已的身体上的尺子给生活中的物体进行测量。 1.一寸虫利用自己的身体掌握了测量的本领,我们能不能像一寸虫一样利用自己的身体进行测量呢? 2.建筑工地上的叔叔听说我们跟一寸虫学会了测量这个本领,也想请我们小朋友帮他们测量一下他们的物品,我们愿意帮他们这个忙吗?那么就请小朋友们也利用自己的身体想办法帮他们测量一下他们的物体吧。 3.引导幼儿大的物品用两臂庹,地面的东西用脚步,短的东西用手指拃等方法。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各种各样的尺子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各种各样的尺 子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二、活动目标: 1、幼儿认识各种各样的尺子,了解其用途,发现其区别,进而发 展幼儿的观察、思维能力。 2、初步学习直尺的使用方法,培养幼儿对测量活动的兴趣,发展 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3、幼儿能积极的参与活动,并感受到和同伴一起探索的快乐。 三、活动准备: 1、师生共同收集各种各样的尺子,并了解尺的名称,特点及用途。(如:不同材料、不同长度的直尺、三角尺、皮尺、卷尺等。) 2、幼 儿每人直尺一把。(含三种长度:10厘米、20厘米、30厘米。)3、 操场上画一条宽为0厘米的“小河”。 四、活动过程: 1、认识各种各样的尺子。 (1)分组讨论交流。 请幼儿将自己收集到的尺子在小组介绍。要求说出是谁帮助收集的,在什么地方收集的,叫什么尺子,有什么特点和用途。 (2)集中交流。 请小组推荐,介绍比较有趣、特殊的尺子。 (3)引导幼儿归纳有些什么样的尺子,各有什么用途。 2、找找尺的不同点。 (1)分组讨论。

提问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这么多的尺子都是不是一样的?有什 么不同? (2)集中讨论。 个别幼儿发言,其他幼儿补充。 (3)引导幼儿归纳,从用途、材料、形状等不同方面进行小结。 3、找出尺子的共同点。 (1)提问引发思考:尺子有这么多不同,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2)引导幼儿归纳提升:它们上面都有刻度,都是用来测量物体 长度的工具4、测量活动。 (1)学习测量长度的方法。 ①请幼儿拿出自己的尺子,尝试测量桌子的长度。(以各自的尺 为单位测量。)②请幼儿说说是怎样测量的。 ③引导幼儿小结测量长度的方法:测量时尺子与被测量物的起点 要对齐,每量一尺要做上记号,接着量时尺的一端要与记号对齐,要 记住量了多少尺,不能漏计,也不能多计,最后的测量结果就是物体 的长度。 (2)测量操场上“小河”的宽度(0厘米宽)。 ①幼儿用自己的尺子测量,老师将幼儿测量的结果记录在表格中。(可让幼儿反复测量,确认后再记录。)②集中观察记录表,看看小 河有多宽,让幼儿思考,提出问题。 ③集中讨论:为什么小河的宽度会出现三种不同的数字? ④引导幼儿小结:尺子的长短不同,所以量出的结果也不同。 ⑤分别请量出三种不同结果的幼儿说出自己的尺子上刻度最大的 数字(表示尺子的长度),教师帮助测算出小河的宽度(0厘米)。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1.3用直尺测量、画线段教案

3 用直尺测量、画线段 ◆教学内容 教科书5、6页,线段的初步认识。 ◆教学提示 线段是几何中的基本图形,在前面的学习中,虽然没有认识线段,但是在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时,已经用到。如,长方形有4条边,三角形有3条边,其中,图形的这些边,都是线段。 ◆教学目标 1.经历直观认识、测量和画线段的过程。 2.初步认识线段,能用直尺准确的测量出线段的长度。 3.在用直尺测量纸条、毛线、线段等学习活动中,经历由线形物品到线段物品的抽象过程,体会线段的特征。 ◆重点、难点 重点:毛线和线段的测量以及画一定长度的线段。 难点:由拉直的毛线抽象出线段。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毛线、直尺,彩色纸条 学生准备:直尺、铅笔、毛线、彩色纸条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通过游戏回顾上课知识,小竞赛,看谁速度快。 一人发一张彩色纸条,比赛量纸条的长度,看看谁量的又快又准。

2.宣布比赛结果,交流测量的方法和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一个简单的小竞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检验了上节课的知识,有助于本课的学习。 (二)探究新知 测量弯曲毛线的长度: 1.给出一段弯曲的毛线,怎么准确的测量毛线的长度呢? 2.学生交流后发言,给出自己的想法。 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结果 (测量毛线的长度时,要先把毛线拉直) 学生主要说出是怎样测量的。 认识线段 师讲解:毛线被拉直后,可以看做一条线段。 出示线段 学生感知,自己描述线段是什么样的。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测量,让学生感受测量的乐趣,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先讨论后测量,有助于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并吸取他人的好办法,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其他学生得到感染。同时,让学生体会线性物品到线图形的抽象过程,体会线段的特征。 画线段 1.教师教授,利用直尺还可以画出一定的长度。 2.引导学生讨论:如何才能画出一定长度的线段呢? 小组进行合作讨论,如何画出一条线段。发表各自见解。

神 奇 的 尺 子—《铅笔有多长》教学设计

神奇的尺子—《铅笔有多长》教学设计 论文摘要:神奇的尺子—《铅笔有多长》教学设计 论文关键词:铅笔,多长,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42—4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测量、探究等活动,体验并认识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 2、能正确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初步了解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3、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 4、经历活动过程,提高操作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米尺、磁卡等。 学生:学生用尺、磁卡等。 课前互动: 师:刚才看到同学们很安静、很有秩序地走进教室,看来我们班的同学都很守纪律,老师相信课上同学们会积极表现,认真思考响亮地回答问题。现在先请同学们把书和文具盒轻轻放左上角,然后轻轻地把尺子放到桌子正上方。注意哦,该用的时候才动它,用完以后放回原来这个位置上,能做到吗? 好,我们准备上课,上课,同学们好! 老师好!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回顾“米”和“厘米”两个长度单位,唤起学生已有知识背景与学习经验。 师:同学们注意看哦,老师要拿出什么来啦?请看这是什么?(金箍棒)喜欢吗?它会变长,还会变(短)。现在这根金箍棒大约有多长呢?谁来估一估? 生:大约是1米。(问三个) 师:到底有多长?老师这里有一把1米长的尺子,我们请它来量一量。先用金箍棒的一端对准尺子的零刻度,再看另一端所对准的刻度数,就是这根金箍棒的长度。刚好是多少?(尺子放着,金箍棒取下) 生:1米 师:有的估计得很接近,有的估计得很准,同学们真有一双孙悟空那样的火眼金睛。“米”是我们以前认识的一位长度单位的朋友,用字母可以表示为(m)我们还跟哪个长度单位也交过朋友呀?(厘米)用字母表示为(cm)。1厘米大约有多长? 生:食指指甲的宽大约是1厘米。 师:1米呢? 生:双手这样张开大约是1米。 2、揭示课题:多神奇啊!我们身上藏有大约1米和1厘米的尺子。这节课让我们再一起走进神奇的尺子。(板书:神奇的尺子) 二、探究发现 (一)认识“分米”。 1、引入:制造冲突,感受用“分米”测量的简洁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