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考研生理学基础知识重点

考研生理学基础知识重点

考研生理学基础知识重点
考研生理学基础知识重点

运动生理学

名词解释

1.运动生理学:是人体生理学的一门应用分支学科,它是实用运动生理学的角度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的影响下技能

活动变化规律的科学,是体育科学基础理论的应用学科。

2.磷酸化:通常指二磷酸腺苷与磷酸根在连接,吸收能量形成atp的过程,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底物水平磷酸化,

在胞浆内一个不需养的代谢过程;另一种是氧化磷酸化,在线粒体内是一个需氧而复杂的代谢过程。

3.能量统一体:运动生理学把完成不同类型的运动项目所需能量之间,以及各能量系统供应的途径之间相互联系所

形成的整体,称之为能量统一体。他描述的是不同运动与能量系统不同途径之间相对应的整体关系。

4.乳酸能系统:是指糖原或葡萄糖在细胞浆内无氧分解生成乳酸的过程,再合成ATP的能量系统。

5.兴奋:是指组织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

6.兴奋性:是指组织细胞接受刺激,具有产生动作电位的特性。

7.阈强度:是指在一定刺激作用的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下,引起组织兴奋的临界刺激强度。

8.动作电位:在有效刺激作用下,膜电位在静息电位基础上会出现迅速可逆性波动,这种可逆性的迅速变化的膜电

位成为动作电位。

9.肌肉的兴奋——收缩耦联:是指以膜电位变化为特征的肌细胞兴奋过程和肌纤维机械变化为特征的肌细胞收缩过

程之间的中介过程。

10.强直收缩:若增加刺激频率,使每次刺激的间隔短于单收缩所持续时间,肌肉收缩将出现融合现象,即肌肉不能

完全舒张,称为强直收缩。

11.缩短收缩:是指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张力大于外加的阻力,肌肉长度缩短。

12.拉长收缩:是指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张力小于外加的阻力,肌肉积极收缩但被拉长。

13.等长收缩:是指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张力等于外加的阻力,肌肉积极收缩但长度不变。

14.肌电图:是指将肌肉兴奋时的电变化经过引导、引导放大和记录所得到的图形。

15.运动单位:一个运动神经元与他所支配的那些肌纤维,组成一个运动单位。

16.脊髓反射:人们把那些潜伏期短,活动形式固定,只需外周传入和脊髓参与的反射活动称为脊髓反射。

17.姿势反射:在躯体活动过程中,中枢神经系统不断的调整不同部位的骨骼肌的张力,以完成各种动作,保持或变

更躯体各部分的位置,这种反射活动总称为姿势反射。

18.内分泌:是由内分泌腺和分散存在于某些组织器官中的内分泌细胞所共同组成的一个信息传递系统。他与神经

系统和免疫系统相互配合,共同调节全身各系统的功能活动,使机体各个系统的活动能适应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需要。

19.应激反应:通常将机体操遇紧急情况时紧急动员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功能的过程称为应急反应。

20.肺活量:最大吸气后,尽力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成为肺活量。

21.酸碱平衡:集体通过血液缓冲系统、肺、肾,调节体内酸性和碱性物质的含量及比例,维持体液pH恒定,称为

酸碱平衡。

22.碱储:NaHCO3 是血浆中含量最多的碱性物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对固定酸的缓冲能力,故把血浆中的碳

酸氢钠看成血浆中的碱储备,简称碱储。

23.身体成分:是指组成人体的各组织、器官的总成分。根据各个成分的生理功效不同,常把体重分为体脂重和去脂

体重。身体成分以体脂%表示。

24.肥胖:是一种常见的、明显的、复杂的代谢失调症,是可以影响整个机体正常功能的生理过程。这种营养障碍性

疾病表现为机体脂肪组织量过多,和/或脂肪组织与其他软组织的比例过高。

25.体质指数:时体重(千克)与身高(米)平方的比值。是肥胖诊断指标之一。

26.免疫:现代免疫的概念是指机体能够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并排除“非己”成分以保持机体安全的一种

生理功能。免疫反应的结果不总是对机体有利。

27.肌肉力量:集体依靠肌肉收缩克服和对抗阻力来完成运动的能力,通常按照其表现形式和构成特点区分为最大肌

肉力量、快速肌肉力量和力量耐力三种基本形式。

28.最大肌肉力量:通常是指肌肉进行最大随意收缩时表现出来的克服极限负荷阻力的能力。

29.快速肌肉力量:是指肌肉在短时间内快速发挥力量的能力,爆发力是快速肌肉力量的常见表现形式。

30.力量耐力:是指肌肉长时间对抗亚最大阻力收缩的能力。

31.绝对力量:是指机体克服和对抗阻力时表现出来的最大肌肉力量,通常以肌肉收缩克服和对抗的最大阻力来表示。

32.相对力量:市直单位体重、去脂体重、体表面积、肌肉横断面积等表示的最大肌肉力量。

33.最大摄氧量:人体在进行有大量肌肉参加的长时间激烈运动中,新非公跟那个和肌肉利用样的能力达到本人极限

水平时,单位时间所能摄取的氧量称为最大摄氧量。

34.乳酸阈:在有氧功能的递增符合运动中、运动强度较小时,血乳酸浓度与安静时的值接近,可是随着运动强度的

增加,乳酸浓度逐渐增加,当运动强度超过某一负荷时,乳酸浓度急剧上升的开始点,称为乳酸阈。

35.需氧量:是指人体为了维持某种生理活动所需要的氧。

36.吸氧量:在肺换气过程中,由肺泡气扩散入肺毛细血管,并供给人体实际消耗活力用的氧量。

37.氧亏:人在进行运动时,射阳两岁运动负荷强度的增加而增大,在运动初期运动所需要的氧和吸氧量之间出现的

差异。这种差异称为氧亏。

38.赛前状态:人体在参加比赛或训练前某些器官系统产生的一些列条件反射性变化。

39.极点:在进行强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的剧烈运动中,由于运动开始阶段内脏器官的活动不能满足运动器官的需

要,练习者常产生一些难受的生理反应,如呼吸困难、胸闷、动作迟缓不协调、不想再继续这种状态称为极点。

40.第二次呼吸:极点出现后依靠意志力和调整运动节奏继续坚持运动,不久,一些不良的生理反应便会逐渐减轻或

消失,此时呼吸变得均匀自如,动作变得轻松有力,运动员能以较好的机能状态继续运动下去。这种状态就是。

41.假稳定状态:在进行强度大、持续时间较长的运动时,进入工作状态结束后,机体的摄氧量已达到并稳定在最大

摄氧量水平上,但仍不能满足机体对氧的需求,运动过程中氧亏不断增加,这种状态称为价稳定状态。

42.运动负荷阈:指体育课或训练课中适宜生理负荷的低限至高限的范围。

43.训练效果:通过反复的身体练习,使机体结构与机能发生一系列良好的适应性变化,从而提高运动能力,这一良

好的适应性变化称为训练效果。

44.运动性疲劳:指机体生理过程不能继续机能在特定水平上进行和/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

45.运动性力竭:指运动性疲劳发展的最终结果,是机体衰损的表现。

46.超量恢复:指人体在运动中消耗的能源物质在运动后一段时间不仅恢复到原来水平,甚至超过原来水平。

47.积极性休息:指用转换活动的方式消除疲劳的运动手段。

48.阈刺激:引起组织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

49.膜电位: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差称为跨膜电位,又称膜电位。

50.静息电位:神经纤维处于惊喜状态时的膜电位。

51.单收缩:肌肉接受一个短促的刺激,产生一次短促的收缩。

52.内环境:细胞生活的环境——细胞外液称为内环境。

53.氧合作用和氧离作用:血红蛋白的亚铁在氧分压高时,易于氧疏松结合,生成氧合血红蛋白,这种现象称为氧合

作用,在氧分压低时,与氧很容易分离,把氧释放出来,供细胞代谢之需要,这种现象称为氧离作用。

54.运动性贫血:在训练期间(特别是训练初期)或比赛期间,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值减少,出现断在性贫血现象。

55.心动周期,心缩期,心舒期:新房或心事每次收缩和舒张一次称为心动周期。心室的收缩期和心室的舒张期。

56.血压: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的侧压力。

57.收缩压,舒张压:心室收缩时动脉血压的最高值称为收缩压。心室舒张时动脉血压的最低值称为舒张压。收缩压

和舒张压之差称为脉搏压或脉亚。

58.成长成年人安静心律平均约为75次/分

59.呼吸:人体与外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称为呼吸。

60.肺内压:肺泡内的压力成为肺内压,气体进出肺泡是借助肺内压与大气压之间的压差。

61.消化:食物在消化管内进行分解,变成可吸收成分的过程称为消化。

62.呼吸:食物的可吸收成分透过消化管壁进入血压循环的过程成为吸收。

63.运动技能:是人体运动中掌握和有效的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

64.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是指长时间进行有氧工作的能力称为有氧耐力。无氧耐力是指身体处于缺氧情况下较长时

间对肌肉收缩功能的能力。

65.疲劳:机体不能将它的机能保持在某一特定水平,或者不能维持某一预定的运动强度,称为疲劳。

问答题:

1.肌肉收缩的形势及特点:单收缩、强制收缩、缩短收缩、拉长收缩、等长收缩。

2.肌纤维的类型及特征:红肌和白肌(快肌和慢肌)形态特征:快肌纤维直径较粗,肌浆少,肌红蛋白含量少,呈

苍白色。慢肌纤维直径较细,肌浆丰富,肌红蛋白含量高,呈红色。代谢特征:快肌纤维无氧代谢能力较高。慢肌纤维有氧代谢能力较高。生理特征:快肌纤维收缩的潜伏期短,收缩速度快,收缩时产生的张力大,与慢肌纤维相比,肌肉收缩的张力—速度曲线位于其上方,但收缩不能持久,易疲劳。慢肌纤维收缩的潜伏期长,收缩速度较慢,表现张力较小,但能持久、抗疲劳能力强。

3.状态反射的两种形式及其机制:迷路紧张反射:指头部空间位置发生改变时,内耳迷路耳石器官的传入冲动对躯

体伸肌紧张性的调节反射。颈紧张反射:指颈部扭曲时,颈椎关节韧带和颈部肌肉受到刺激时,对四至鸡肉警长性的调节反射。

4.血压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血液充盈血管,心脏的射血和血液流动过程中遇到的外周阻力。

5.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每搏输出量,心率,外周阻力,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作用。

6.心血管系统对运动的反应和适应:反应:心输出量的反应,血液重新分配,血压的改变。适应:运动性心脏肥

大,运动心脏微细结构的重塑,运动心脏功能改善。

7.运动性心脏肥大的形成及特征:是运动心脏主要的形态特征,可发生在左右心室和心房,但以左心室肥大为主。

其肥大的程度与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有关,但通常称中等程度肥大,运动心脏的重量一般不超过500g。不同项目运动员的心脏肥大有各自不同的特点。耐力:表现为全心扩大,同时还伴有左心室室壁厚度的轻度增加,称为离心性肥大。力量:主要以心事特别是左心室心壁增厚为主,左右心室腔的扩大不明显,称为向心性肥大。

8.运动处方的概念分类及四要素:运动处方是健身活动者进行身体活动的指导性条款。运动处方有很强的针对性、

有明确的目的性、有选择、有控制的运动疗法。分类:健康运动处方,竞技运动处方:康复运动处方。要素:运动形式,运动强度,运动频率,持续时间。

9.运动处方的制定与实施的注意事项和原则:制定程序:1进行一般调查和填写PRA-Q筛选问卷2用12分钟跑等

方法推测其有氧适应水平3根据个人具体情况制定运动处方4对运动处方进行修改或微调5实施运动处方。

原则:因人而异原则,有效的原则,安全的原则,全面的原则。实施:过程中应注意每一次训练课的安排、运动量的监控、及医务监督。

10.肌肉力量的分类及影响肌肉力量的因素:分为静力性力量和动力性力量。因素为:肌源性因素(肌肉横断面积、

肌纤维类型、肌肉初长度、关节运动角度),神经源性因素(中枢激活、中枢神经对肌肉活动的协调和控制能力、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状态),其他因素(年龄、性别、激素作用、力量训练)。

11.肌肉力量训练原则,方法和手段及生理机制:超负荷原则,特异性原则,安排联系原则。负重抗阻训练是增

大肌肉力量的基本手段,其效果和最大负荷百分比、每两组练习的间隔、一组练习的重复次数、完成重复练习的时间、组数有关。方法:等长练习、离心练习、等速练习、超等长练习、点刺激、震动。

12.影响最大摄氧量的因素:心脏的泵血功能和肌肉利用氧的能力了,遗产因素,年龄种族性别因素,训练的影响。

13.乳酸阈的生理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生理机制:运动是肌肉缺氧,需氧量大于机体的摄氧量,肌纤维类型的动用,

肝脏对乳酸的消除能力降低,血乳酸浓度也与能量代谢物质的动用有关。影响因素:性别年龄的影响,肌纤维类型及酶的活性,训练水平的影响,运动项目的影响,环境条件的影响。

14.“极点”及其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内脏器官的技能惰性大,运动开始时每分吸氧量的水平的提高不能适应肌肉对

样的需求,造成机体内缺氧或供氧不足,乳酸堆积,血液pH向酸性方面偏移,这一内环境的改变不仅影响了神经肌肉的兴奋性,还反射性的引起呼吸和循环系统的活动紊乱。这些机能失调的强烈刺激传入大脑皮质,使运动动力定性暂时遭到破坏,因此“极点”出现时,运动强度暂时降低。

15.“第二次呼吸”及其产生原因:是随着运动的持续进行,内脏器官的惰性逐步得到克服,吸氧水平逐渐提高;同

时极点出现时,运动速度暂时下降,只是运动的每分需氧量减少。这样机体缺氧状态逐步得到缓解,内环境得到改善,呼吸循环系统的机能活动增强,动力定型得以恢复。第二次呼吸的出现标志着机体进入工作状态阶段的结束,人体各机能活动开始进入稳定状态。

16.运动性疲劳的分类:局部、整体,骨骼、心血管、呼吸系统,快速、慢速。

17.产生运动性疲劳的可能机制:能量耗竭学说,代谢产物堆积学说,内环境稳定性失调学说,保护性抑制学说,突

变理论,离子代谢紊乱,自由基学说,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理论,中医理论。

18.运动性疲劳的诊断方法:神经系统与感觉器官,生物电,主观感觉判断,疲劳自觉症状,肌力,生理与生化指标。

19.促进人体功能(运动性疲劳)恢复的措施:活动性手段(变换活动部位和调整运动强度,整理活动),营养性手

段(能源物质的合理调配,营养物质的补充方法),中医药手段,睡眠,物理手段。

体育研究生考试运动生理复习重点.

研究生考试运动生理复习重点 绪论 一. 必背概念 新陈代谢、兴奋性、应激性、适应性、体液调节 二. 当前生理学的几个研究热点 (热点即考点) 最大摄氧量、个体乳酸阈、运动性疲劳、骨骼肌、高原训练(重点中的重点) 第一章骨骼肌机能 一. 必背概念 动作电位、静息电位、“全或无”现象、兴奋-收缩耦联、阈强度、运动单位募集、肌电、几个收缩 二. 重点问题 1. 肌纤维的兴奋-收缩耦联过程. 2. 骨骼肌的几种收缩形式及实践中的应用. 3. 肌纤维的分类与生理生化特征及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 (第六节,必背) 4. 肌电的应用(了解)熊开宇老师在研究生课中讲过,还可以与后面的生理指标的运用结合 第二章血液 一. 必背概念 红细胞压积(比容、内环境、碱储备、渗透压、等渗溶液、假性贫血、运动员血液

二. 重点问题 1. 血液的作用,防止简答出现意外题 2. 血红蛋白在实践中的应用。A 机能评定 B 运动选材 C 监控运动量 第三章循环机能 一. 必背概念 心动周期、心率、心输出量、射血分数、心指数、心电图、动脉脉搏、心力储备、血压、减压反射、窦性心动徐缓、基础心率、减压反射、窦性心动徐缓、脉搏、运动性心脏肥大、 二. 重点问题 1. 心肌细胞和骨骼肌细胞收缩的不同特点。 2心输出量的影响因素? 3. 静脉回心血量响因素? 4. 动脉血压的影的影响因素? 5. 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A 肌肉运动时血液循环的变化 B 长期的运动训练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6. 脉搏(心率)和血压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可出综合题) 第四章呼吸机能 一. 必背概念 胸内压、肺通气量、肺泡通气量、肺活量、时间肺活量、最大通气量、通气/血流比值、氧解离曲线、氧脉搏、血氧饱和度、氧利用率

西医综合考研生理学复习重点

西医综合考研:生理学复习重点 知识结构与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 考纲没有变化,重点考察的就是正负反馈调节.自身调节的区别以及相对应的例子.正反馈起加强控制信息的作用,而负反馈起纠正减弱控制信息的作用,必须记清楚这些代表性的例子,尤其是正反馈和自身调节的例子.还要注意联系后面章节区分哪些是正反馈哪些是负反馈,举例说明如血液凝固过程.分娩过程.排尿排便反射等这些都是正反馈,再如减压反射.肺牵张反射。甲亢时TSH分泌减少等都是负反馈,同学们应总结出一些例子,在解题时往往起到关键作用.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有些生理过程中,既无闭合回路又无调定点的不属于反馈调节。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这一章比较重点,每年都会有本章的考题,大的重点就是物质的交换和动作电位。这将会涉及到今后各个章节的学习,同学们必须深入的理解加以牢固记忆。几种物质的跨膜转运方式如果比较起来记忆在解题时更容易区分。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要理解去记忆。还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局部电位的例子,如微终板电位?终板电位?EPSP? IPSP等都是局部电位,同时大家还需要搞清楚的就是局部电位和局部电流的区别,局部电位是指没有达到动作电位水平,而局部电流则是指动作电位的传播方式,要注意区分二者。 第三章血液 主要是对血液成份及功能做了介绍,对今后血液学和呼吸系统做的基础。血量为全身血液的总量,成年人血量占总体重的7%-8%。血浆渗透压包括晶体渗

透压和胶体渗透压,注意二者的区别,另外渗透压的高低与溶质的颗粒数成正比,而与颗粒种类及颗粒大小无关,因此血浆渗透压主要是由晶体渗透压决定。要重点注意生理性止血为常考点,其过程包括血管收缩?血小板止血栓形成和血液凝固三个过程。纤维蛋白在纤维蛋白溶解酶的作用下被降解液化的过程为纤维蛋白溶解。生理止血过程中,凝血块形成的血栓会堵塞血管,出血停止血管创伤愈合后,构成血栓的纤维蛋白会被逐渐降解液化,使被堵塞的血管重新畅通。 第四章血液循环 重点内容还是心肌细胞的生物电以及血压调节等部分,本章是生理学的一个大的重点章节,内容繁多,需要全面理解掌握。注意比较心室肌细胞和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心肌电生理特性这块需记忆:自律细胞的特点是4期自动去极化,窦房结能成为心脏正常起搏点的原因是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快,窦房结起搏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是4期自动去极化,心肌不会产生强直收缩的原因是心肌细胞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是0期去极化速度快、?幅度高、有平台期、有超辐射,房室延搁的生理意义是避免房室的收缩重叠,几个“最”:窦房结自律性最高,心室肌细胞收缩力最强,浦肯野纤维传到速度最快,房室交接处传导速度最慢。心脏泵血过程和机制是考试重点也是难点,以左心室为例的典型心动周期的生理表现是常考点,同学们在复习时也要归纳一下“最”:快速射血期末左室压力最高,等容舒张期末左室容积最小,心房收缩期末左室容积最大,快速射血期末主动脉压力最高,等容收缩期末主动脉压力最低,等容收缩期室内压升高最快。心输出量的调节也是考试重点,但在解题时总会觉得无从下手,主要是要弄清各种调节的大致机制及题目想考查哪方面内容。微循环这部分注意记忆哪些血管在哪部分起什么作用,如:调节器官血流量其主

学前心理学具体知识点整理

《学前心理学》具体知识点整理 1.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普莱尔的《儿童的心理》,标志着科学的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2.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教育性原则。3.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的类型以研究实践为标准,可以分为纵向研究和横断研究;以研究范围为标准,可以分为整体研究和分析研究;以研究课题为标准,可以分为差异研究、相关研究和因果研究。双生子研究的目的在于研究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说明遗传和环境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如格塞尔的双生子爬梯试验。跨文化研究的目的在于研究不同社会文化背景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早期隔离或剥夺试验,是研究环境对心理发展作用的方法之一。 4.观察法是研究学前儿童的基本方法。日记发或传记法是一种长期而全面地观察。 5.实验室试验法在研究出生头几个月的婴儿时广泛运用,如吉布森为研婴儿的深度知觉设计的视崖实验。 6.作品分析法是通过分析儿童的作品(如手工、图画等)去了解儿童的心理。如“绘人测验”。 7.婴儿期是儿童心理开始发生和心理活动开始萌芽的阶段,也是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时期。先学前期是真正形成人类心理特点的时期,是各种心理活动发展齐全的时期,是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的第一个转折期,又有人称作第一个反抗期或危机期。幼儿期是心理活动系统的奠基时期,是个性形成的最初阶段。 8.新生儿(0-1个月)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着适应新生活而展开的,柔弱、娇嫩是新生儿解剖生理上的特点,他们依靠各种无条件反射来适应新生活。如:吮吸反射、觅食反射、怀抱反射、抓握反射(达尔文反射)、眨眼反射等等。9.条件反射的出现就是心理的发生。最早出现的自然条件反射,是对喂奶姿势的吮吸反射。 10.视觉和听觉的集中,是注意发生的标志。 11.4-5个月,手眼协调动作发生了,它是用手的动作区有目的的认识世界和摆弄物体的萌芽,是儿童的收成为认识器官和劳动器官的开端。眼手(视触)协调的出现的主要标志是伸手能够抓住东西。 12.5-6个月的孩子开始认生。6-12个月,五指分工出现。 13.母子之间的交往,是婴儿心理发展的首要条件。新生儿末期,明显的交往行为——“天真活跃反应”出现了。 14.人类特有的语言、想象和思维活动,是在2岁左右形成的。 15.4-5岁是坚持性行为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大约2岁左右,孩子出现自我意识的萌芽,其突出的表现在独立行动的愿望很强烈。 16.感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2岁以前儿童依靠感知觉认识世界。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分析综合水平的提高和感知过程主动性的增强上。 17.学前儿童视觉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视觉敏度的发展和颜色视觉的发展。新生儿相当于具有20/150的视力,也就是说新生儿在20英尺处才能看到视

考研生理学基础知识重点

运动生理学 名词解释 1.运动生理学:是人体生理学的一门应用分支学科,它是实用运动生理学的角度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的影响下技能 活动变化规律的科学,是体育科学基础理论的应用学科。 2.磷酸化:通常指二磷酸腺苷与磷酸根在连接,吸收能量形成atp的过程,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底物水平磷酸化, 在胞浆内一个不需养的代谢过程;另一种是氧化磷酸化,在线粒体内是一个需氧而复杂的代谢过程。 3.能量统一体:运动生理学把完成不同类型的运动项目所需能量之间,以及各能量系统供应的途径之间相互联系所 形成的整体,称之为能量统一体。他描述的是不同运动与能量系统不同途径之间相对应的整体关系。 4.乳酸能系统:是指糖原或葡萄糖在细胞浆内无氧分解生成乳酸的过程,再合成ATP的能量系统。 5.兴奋:是指组织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 6.兴奋性:是指组织细胞接受刺激,具有产生动作电位的特性。 7.阈强度:是指在一定刺激作用的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下,引起组织兴奋的临界刺激强度。 8.动作电位:在有效刺激作用下,膜电位在静息电位基础上会出现迅速可逆性波动,这种可逆性的迅速变化的膜电 位成为动作电位。 9.肌肉的兴奋——收缩耦联:是指以膜电位变化为特征的肌细胞兴奋过程和肌纤维机械变化为特征的肌细胞收缩过 程之间的中介过程。 10.强直收缩:若增加刺激频率,使每次刺激的间隔短于单收缩所持续时间,肌肉收缩将出现融合现象,即肌肉不能 完全舒张,称为强直收缩。 11.缩短收缩:是指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张力大于外加的阻力,肌肉长度缩短。 12.拉长收缩:是指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张力小于外加的阻力,肌肉积极收缩但被拉长。 13.等长收缩:是指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张力等于外加的阻力,肌肉积极收缩但长度不变。 14.肌电图:是指将肌肉兴奋时的电变化经过引导、引导放大和记录所得到的图形。 15.运动单位:一个运动神经元与他所支配的那些肌纤维,组成一个运动单位。 16.脊髓反射:人们把那些潜伏期短,活动形式固定,只需外周传入和脊髓参与的反射活动称为脊髓反射。 17.姿势反射:在躯体活动过程中,中枢神经系统不断的调整不同部位的骨骼肌的张力,以完成各种动作,保持或变 更躯体各部分的位置,这种反射活动总称为姿势反射。 18.内分泌:是由内分泌腺和分散存在于某些组织器官中的内分泌细胞所共同组成的一个信息传递系统。他与神经 系统和免疫系统相互配合,共同调节全身各系统的功能活动,使机体各个系统的活动能适应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需要。 19.应激反应:通常将机体操遇紧急情况时紧急动员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功能的过程称为应急反应。 20.肺活量:最大吸气后,尽力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成为肺活量。 21.酸碱平衡:集体通过血液缓冲系统、肺、肾,调节体内酸性和碱性物质的含量及比例,维持体液pH恒定,称为 酸碱平衡。 22.碱储:NaHCO3 是血浆中含量最多的碱性物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对固定酸的缓冲能力,故把血浆中的碳 酸氢钠看成血浆中的碱储备,简称碱储。 23.身体成分:是指组成人体的各组织、器官的总成分。根据各个成分的生理功效不同,常把体重分为体脂重和去脂 体重。身体成分以体脂%表示。 24.肥胖:是一种常见的、明显的、复杂的代谢失调症,是可以影响整个机体正常功能的生理过程。这种营养障碍性 疾病表现为机体脂肪组织量过多,和/或脂肪组织与其他软组织的比例过高。 25.体质指数:时体重(千克)与身高(米)平方的比值。是肥胖诊断指标之一。 26.免疫:现代免疫的概念是指机体能够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并排除“非己”成分以保持机体安全的一种 生理功能。免疫反应的结果不总是对机体有利。 27.肌肉力量:集体依靠肌肉收缩克服和对抗阻力来完成运动的能力,通常按照其表现形式和构成特点区分为最大肌 肉力量、快速肌肉力量和力量耐力三种基本形式。 28.最大肌肉力量:通常是指肌肉进行最大随意收缩时表现出来的克服极限负荷阻力的能力。 29.快速肌肉力量:是指肌肉在短时间内快速发挥力量的能力,爆发力是快速肌肉力量的常见表现形式。

西医综合考研生理学要点归纳

2017西医综合考研:生理学要点归纳 第一章绪论 考纲没有变化,重点考察的就是正负反馈调节.自身调节的区别以及相对应的例子.正反馈起加强控制信息的作用,而负反馈起纠正减弱控制信息的作用 ,必须记清楚这些代表性的例子,尤其是正反馈和自身调节的例子.还要注意联系后面章节区分哪些是正反馈哪些是负反馈,举例说明如血液凝固过程.分娩过程. 排尿排便反射等这些都是正反馈,再如减压反射.肺牵张反射.甲亢时 TSH 分泌减少等都是负反馈,同学们应总结出一些例子,在解题时往往起到关键作用.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有些生理过程中,既无闭合回路又无调定点的不属于反馈调节。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这一章比较重点,每年都会有本章的考题,大的重点就是物质的交换和动作电位。这将会涉及到今后各个章节的学习,同学们必须深入的理解加以牢固记忆。几种物质的跨膜转运方式如果比较起来记忆在解题时更容易区分。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要理解去记忆。还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局部电位的例子,如微终板电位?终板电位?EPSP? IPSP等都是局部电位,同时大家还需要搞清楚的就是局部电位和局部电流的区别,局部电位是指没有达到动作电位水平,而局部电流则是指动作电位的传播方式,要注意区分二者。 第三章血液 主要是对血液成份及功能做了介绍,对今后血液学和呼吸系统做的基础。血量为全身血液的总量,成年人血量占总体重的7%-8%。血浆渗透压包括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注意二者的区别,另外渗透压的高低与溶质的颗粒数成正比,而与颗粒种类及颗粒大小无关,因此血浆渗透压主要是由晶体渗透压决定。要重点注意生理性止血为常考点,其过程包括血管收缩?血小板止血栓形成和血液凝固三个过程。纤维蛋白在纤维蛋白溶解酶的作用下被降解液化的过程为纤维蛋白溶解。生理止血过程中,凝血块形成的血栓会堵塞血管,出血停止血管创伤愈合后,构成血栓的纤维蛋白会被逐渐降解液化,使被堵塞的血管重新畅通。 第四章血液循环 重点内容还是心肌细胞的生物电以及血压调节等部分,本章是生理学的一个大的重点章节,内容繁多,需要全面理解掌握。注意比较心室肌细胞和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心肌电生理特性这块需记忆:自律细胞的特点是4期自动去极化,窦房结能成为心脏正常起搏点的原因是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快,窦房结起搏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是4期自动去极化,心肌不会产生强直收缩的原因是心肌细胞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是0期去极化速度快、幅度高、有平台期、有超辐射,房室延搁的生理意义是避免房室的收缩重叠,窦房结自律性?高,心室肌细胞收缩力?强,浦肯野纤维传到速度?快,房室交接处

发展心理学知识

发展心理学知识 第一节概述 1.心理发展,广义包括心理的种系发展(动物心理学)、心理的种族发展(人类心理的历史发展)和个体的心理发展,狭义仅指个体的心理发展。 发展心理学以个体从出生到衰亡的一生全程的心理发展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出心理发展的规律。 心理发展的性质:整体性、社会性、活动性、规律性。 心理发展的规律性: (1)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个性的心理活动,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体,即遵循着普遍性和特殊性统一的规律。 (2)方向性和顺序性。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向高级发展。 (3)不平衡性。出生后的第一年是个体一生中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婴幼儿期属第一发展加速期;童年期是发展速度较快的缓慢发展期;少年期(主要指青春发育期)是第二个加速发展期; 青年期发展达到高峰,进入成熟期;中年期处于平稳发展变化阶段;老年期呈下降趋势。 2.心理发展学的研究内容: (1)心理发展中各年龄阶段的特征 心理发展与年龄有密切联系,表现在: a.时间是心理发展的一个维度; b.心理发展与年龄大致对应,绝非同步对应; c.年龄和心理 发展不是因果关系。 (2)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a.遗传和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问题,这是心理发展的动因,是心理发展的本质问题; b.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关系问题,这是心理发展过程的问题; c.心理发展的内动力和外动力的关系问题; d.“关键期”问题 3.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功能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四种。 4.发展心理学研究的设计方式 (1)横向研究设计——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同时对不同年龄组的被试者进行比较研究的设计方式,又称为横向比较研究。 优点:适用性和时效性; 缺点:人为的联结性、可能存在组群效应。 (2)纵向研究设计——对相同的研究对象在不同的年龄或阶段进行的长期的反复观测的设计方式,也称为纵向跟踪研究。 优点:能够系统地了解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揭示从量变到质变的规律。 缺点:时效性较差(耗费时间、人力、物力),被试者容易流失,可能出现练习效应和疲劳效应。 (3)纵横交叉研究设计 对不同年龄组的被试者进行横向研究,然后再进行纵向研究,将两种设计方式的优缺点取长补短。

生理学基础知识(4)

答案 一、选择题 一)A1 型题 1. 拟做宫颈刮片或取分泌物做涂片检查时,可用的润滑剂是 A.石蜡油; B.乙醇; C.生理盐水; D.苯扎溴铵溶液; E.肥皂水 答案:C 2.观察阴道壁、子宫颈情况所用的检查方法是 A.外阴检查; B.阴道窥器检查; C.双合诊检查; D.三合诊检查; E.肛腹诊检查 答案:B 3. 有关诊断性刮宫的说法,以下哪项错误 A.如疑有颈管病变,应行分段诊刮; B.如疑内膜结核者应注意刮取子宫两角部的组织 C.如疑内膜癌者,刮宫时应注意动作轻柔,刮取少许组织送检即可 D.对不孕症进行刮宫者,应注意选择月经来潮5?6天刮宫,以便判断有无排卵 答案:D 4.进行阴道灌洗时,灌洗桶距床面高度不得超过: A. 40cm;B . 50cm;C . 60cm;D . 70cm;E . 80cm 答案:D 5.能协助诊断子宫内膜癌经济有效的方法 A A.分段诊断性刮宫;B诊断性刮宫;C.阴道后穹隆脱落细胞检查; D.宫腔冲洗法; E.宫颈刮片检查 答案:A 6. 某妇女主诉外阴部瘙痒,护士应建议她A A到医院检查;B. 口服扑尔敏等药物;C.用碱性溶液清洗外阴; D.局部涂抹抗生素软膏; E.用1 : 5 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 答案:A 7.关于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正确的是 A A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是筛检宫颈癌的辅助方法之一; B.巴氏涂片结果为4级; C.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可区分原位癌与浸润癌;D;阴道镜检查.可以取代宫颈刮片细胞学检 查; E.宫颈刮片多次为川级以上.宫颈活检为阴性时.无需进一步检查答案:A 8. 妇科检查前无需做哪项准备B A.准各检查用物; B.查血常规; C.向病人做解释工作; D.协助病人脱去一侧裤腿; E .大便秘结者先通大便

中国药科大学生理学考研复习笔记

中国药科大学生理学考研复习笔记 绪论 考纲要求 1、机体与环境的关系:刺激与反应,兴奋与抑制,兴奋性和阈。 2、稳态的概念,内环境相对恒定的重要意义。 3、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的生理意义和功能。 考纲精要 一、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新陈代谢、兴奋性、生殖。 1、新陈代谢:是指机体与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以实现自我更新的过程。包括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 2、兴奋性:指可兴奋组织或细胞受到特定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或特性。而刺激是指能引起组织细胞发生反应的各种内外环境的变化。 刺激引起组织兴奋的条件:刺激的强度、刺激的持续时间,以及刺激强度对时间的变化率,这三个参数必须达到某个最小值。在其它条件不变情况下,引起组织兴奋所需刺激强度与刺激持续时间呈反变关系。 衡量组织兴奋性大小的较好指标为:阈值。 阈值:刚能引起可兴奋组织、细胞去极化并达到引发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 3、生殖:生物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能够产生与自己相似的个体,这种功能称为生殖。生殖功能对种群的繁衍是必需的,因此被视为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 二、生命活动与环境的关系 对多细胞机体而言,整体所处的环境称外环境,而构成机体的细胞所处的环境称为内环境。内、外环境与生命活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当机体受到刺激时,机体内部代谢和外部活动,将会发生相应的改变,这种变化称为反应。反应有兴奋和抑制两种形式。 三、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机制 机体内存在三种调节机制: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1、神经调节:是机体功能的主要调节方式。调节特点:反应速度快、作用持续时间短、作用部位准确。基本调节方式: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一、什么是发展? 发展是指个体从受孕到死亡的过程中,连续性和系统的变化。 系统性——有序、模式化、相对持久 连续性——跨时间的稳定性、对过去反应的的连续性 二、发展的过程: 成熟(maturation):由成长过程而非学习、受伤、疾病或者别的生活经历导致的身体或行为上的发展变化。 学习(learning):由个体的经历或实践导致的个体行为(或行为潜能)相对持久的变化。 三、发展的基本特点: 是一种持续和渐变的过程 是一种整体过程 具有可塑性 受历史和文化背景的影响 四、研究发展的目的: 描述:描述所有人都会遵循的一般道路(发展的典型道路),包括变化的典型方式(常态发展)和个体的差异(特殊发展)。 解释:解释观察到的变化及变化产生的原因。 优化发展(预测和控制):通过提供研究的结果帮助人们向积极的方向发展,达到优化的目的。 什么是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development psychology)是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衰老的生命全程(life-span)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简言之,就是研究个体毕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发展心理学研究各种心理活动的年龄特征。 广义发展心理学是指研究种系和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的科学。 ?所谓种系心理发展,指的是从动物到人类的心理演变过程。这个演变过程包括: ?动物心理学 ?民族心理学 ?个体发展心理学 狭义发展心理学即个体发展心理学:所研究的是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到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各阶段的心理特点和规律。 ?个体心理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所谓社会化是指个体掌握和积极再现社会经验、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过程。 发展心理学研究中的基本问题 发展心理学具体研究问题: 1.有关心理发展原理或规律的理论问题 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 先天VS后天 主动VS被动 阶段VS连续 发展的终点是开放的还是有最终目标的? ●遗传决定论V.S. 环境决定论

生理学重点知识归纳

生理学重点知识归纳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生理学》期末复习各章填空题归纳 第一章绪论 1.刺激引起反应所具备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 2.机体不断地_______________自身衰老的结构,同时又不断地_______________自身结构的过程称为新陈代谢。 3.分布于__________为细胞内液;分布于__________为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脑脊液。 4.组织细胞对刺激产生_______________称为兴奋性,衡量兴奋性常用的指标是_________。 5.神经调节是指通过___________的活动,对体内 ___________的功能所进行的调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________,它包括________反射和________反射 _______________两种。 6.反射弧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和_________五个部分组成的。 答案: 1.足够的刺激强度足够的刺激作用时间刺激强度的变化率 2.破坏和清除重新建造 3.细胞内的体液细胞外的体液血浆组织液淋巴液4.动作电位的能力阈值 5.神经系统各组织器官反射条件非条件6.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1.当细胞受刺激时, _________减小,产生 ____________,达到某一个临界值时就产生动作电位。这一能引起细胞产生动作是位的临界值称为阈电位,它是导致____通道开放的关键因素。 2.载体易化扩散具有三个特点,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3.同一细胞动作电位传导是通过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之间产生_____________而实现的。 4.在一定范围内,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与初长度呈 ________,肌肉在某一初长度进行收缩时产生最大张力,此时的初长度为_______________,此时的负荷为 _______________。5.在神经纤维上的任何一点受刺激而发生兴奋时,动作电位可沿着纤维作_______传导,传导过程中动作电位的幅度________。 6.体内各种信号一般先作用于细胞膜,膜上某些 __________能选择性地接受某种特定信号,引起细胞膜两侧 ___________或细胞内发生某些功能改变,细胞膜的这种作用称为___________。 答案: 1.膜电位去极化Na+ 2.结构特异性饱和现象竞争性抑制 3.局部电流 4.正变最适初长度最适负荷 5.双向不衰减 6.特异性蛋白质电位变化跨膜信号转导功能 第三章血液 1.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组成的。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_______________,称为血细胞比容。 2.红细胞具有以下生理特性:可塑性变性、 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3.生理性止血过程主要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个时相。 4.为了避免_______________,临床上即使ABO同型输血,输血前也要做交叉配血试验。若主、侧次均不凝集为__________;若____________凝集为配血不合,不能输血;若仅_____________凝集,按异型输血的原则把握。 答案: 1.容积百分比 2.悬浮稳定性渗透脆性 3.小血管收缩血小板血栓形成纤维蛋白血凝块形成 4.输血反应配血相合主侧次侧 第四章血液循环 1.等容收缩期时,房室瓣处于_______________状态,动脉瓣处于______________状态。等容舒张期时,房室瓣处于 ____________状态,动脉瓣处于_______________状态。 2.心室肌细胞的静息电位为_______________,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兴奋在心脏内传导时,传导速度最慢的部位是 ___________,最快的部位是_____________。 4.PR间期是_______________起点到_______________起点之间的时程。在房室传导阻滞时,PR间期_______________。 5.血压突然降低时,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传入冲动减少,血压升高。 6.冠脉血流量主要取决于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冠状循环的血流特点是循环途径_____、压力 ______、血流_____,血流量______和在每一心动周期中血流呈__________变化。 答案: 1.关闭关闭关闭关闭 2. 90mV K+平衡电位 3.房室交界浦肯野纤维 4. P波QRS波延长 5.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 6.舒张压的高低心舒期的长短短高快大规律性 第五章呼吸 1.外呼吸包括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2.吸气末,肺内压___________大气压,胸内压________大气压。 3.肺通气的阻力可分为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4.一次最深吸气后尽力呼出的最大气量称为 _______________。 5.肺每分通气量等于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乘积。 6.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有________和 __________。 答案: 1.肺通气肺换气 2.等于低于 3.弹性阻力非弹性阻力。 4.肺活量 5.潮气量呼吸频率 6.物理溶解化学结合 第六章消化和吸收 1.消化可分为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两种形式。2.食物对胃的扩张和化学刺激可_______________胃的排空,食物对十二指肠的扩张和化学刺激可_______________胃的排空。 3._______________的主要作用是促进脂肪的消化吸收,同时也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4.胃液的主要成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5.糖类在小肠被吸收的主要分子形式是,蛋白质主要是以形式被吸收,它们的吸收均与的吸收相耦联。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什么是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心理发展的内涵 广义: 心理的种系发展——动物种系演进——比较心理学 心理的种族发展——人类历史发展——民族心理学 个体心理发展——一生全过程——个体发展的心理学 狭义: 个体心理发展 心理发展的规律性 (1)心理发展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2)心理发展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1)方向性:简单到复杂,低级到高级 2)顺序性:从婴儿、幼儿、童年、少年、青年到中老年期 心理发展方向和顺序是先天的、固定的。 (3)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 一生全程发展按不均衡速率向前进展,时快时慢 一般趋势: 第一发展加速期:婴幼儿期 缓慢发展期:童年期

第二加速发展期:少年期(主要指青春期发育期) 成熟期(平稳变化阶段):中年期 下降期:老年期 心理发展的动因 之一:遗传因素决定心理发展(高尔顿) 之二:环境因素决定心理发展(华生) 之三:遗传与环境因素决定心理发展(二因素论) 之四:通过社会学习获得行为发展(班杜拉) 之五:社会文化因素决定心理发展(维果斯基) 之六:心理发展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皮亚杰) 主要观点:心理发展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1)在心理发展中,主体和客体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即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2)主体和客体相互转化的互动关系。 3)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受个体主观能动性的调节。 ●认知发展本质的适应理论和主动建构学说 1. 图式:认知结构 功能:对客体信息进行整理、归类、改造和创造 作用:使主体有效地适应环境 发展:不断建构,从低级向高级发展 方式:同化和顺应 2. 同化:主体将环境中的信息纳入并整合到已有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作用:强化并丰富已有的认知结构。使图式得到量变。

生理学常考重点章节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 1.人体生理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各个组成部分功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2.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细胞分子水平、器官系统水平、整体水平。 3.体液是人或动物机体所含液体的总称。体液分为细胞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包括血浆和组织间液。细胞外液又称为环境。 4.环境是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 5.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如温度、pH值等始终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6.稳态的意义:是细胞行使正常生理功能以及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7.生理功能的调节分为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我调节。 8.神经调节是由神经系统对生理功能所进行的调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定义: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外环境的变化所作出的规律性反应),反射的结构基础的反射弧。反射弧由五个部分组成,即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9.体液调节是指机体某些细胞分泌的特殊化学物质经体液运输到达所作用的组织、细胞影响其功能活动。体液调节分为:远距分泌(又称全身性体液调节)、旁分泌(又称为局部体液调节)、自分泌、神经分泌。 10.自身调节指机体的一些细胞、组织或器官能不依赖于神经、体液调节对、外环境的变化产生适应性反应。 11.神经调节的作用迅速、定位准确、持续时间短暂。 体液调节的作用相对缓慢、广泛、持久,对于调节一些相对缓慢的生理过程。自身调节作用较小,仅是对神经和体液调节的补充。 三者互相协调配合,使得机体各项功能活动的调节更加完善。 第三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1.单纯扩散是指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以简单物理扩散的方式顺浓度梯度所进行的跨膜转运。 2.影响单纯扩散的因素:①膜对该物质的通透性②膜两侧该物质的浓度差③温度 3.易化扩散指非脂溶性物质在细胞膜上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下进行的跨膜转运。 4.经载体的易化扩散特点:①特异性高②饱和现象③竞争性抑制 5.经通道的易化扩散是指带电离子顺电化学梯度进行的跨膜转运。具有以下特征:①离子的选择性②转运速度快③门控特性 6.主动转运特点:①耗能②逆着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所进行的跨膜转运 7.原发性主动转运 钠-钾泵:实质:①一种特殊的蛋白质②具有ATP酶的活性③分解ATP释放能量④供Na+、K+逆浓度梯度运输。 特点:钠泵每水解1分子ATP可逆着浓度梯度将3个Na+移出细胞外,2个K+移入细胞。 钠泵活动的意义:①建立和维持的Na+、K+在细胞外的浓度梯度是细胞生物电产生的重要条件之一②细胞高K+浓度是细胞许多代反应所必需的③维持细胞液的正常渗透压和细胞容积的相对稳定④细胞外较高的Na+浓度所贮存的势能可用于其他物质⑤具有生电作用 8.在安静状态下,存在于细胞膜、外两侧的电位差就是静息电位。静息电位的机

运动生理学(自己整理版)

绪论 1)人体生理学:是生命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医学科学的 重要基础理论学科。 2)运动生理学:是人体生理学的分支,是专门研究人体的运动能力和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 过程的科学,是体育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应用基础理论学科。 3)生物体的生命现象的基本特征:1、新城代谢。2兴奋性。3应激性。4适应性。5生殖。 4)人体生理机能的调节?人体有各种细胞、组织和器官所组成。它们的生理活动在空间和 时间上紧密配合,相互协调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体的细胞及组织与外界环境不发生直接接触,而是生存与细胞外液之中。细胞新陈代谢所需的养料由细胞外液提供,细胞的代谢产物也排到细胞外液中,通过细胞外液再与外环境发生物质交换。因此,细胞外液被称为机体的内环境,以别与整个机体所生存的外环境。 5)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优缺点?神经调节:内神经系统的活动调节。特点:作用迅速, 调节准确,范围局限,时间短暂。体液调节:机体细胞的特殊化学物质,经体液运输调节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特点:缓慢,持久,弥散。 第一章:骨骼肌机能 1)肌细胞又称为肌纤维是肌肉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成人肌纤维直径约60微米 (μm),长度为数毫米到数十厘米。每条肌纤维外面包有一层薄的结缔组织膜, 称为肌内膜。 2)肌原纤维和肌小节:由粗肌丝和细肌丝规则排列构成的肌纤维亚单位。肌原纤维 上每一段位于两条z线之间的区域,是肌肉收缩和舒张的最基本单位,它包含 一个位于中间部分的暗带和两侧各1/2的明带,合称为肌小节。 3)粗肌丝:主要有肌球蛋白(又称肌凝蛋白)组成。它主要由肌动蛋白(肌纤蛋白)、 原肌球蛋白(又称肌凝蛋白)和肌钙蛋白(又称原宁蛋白)组成。 4)肌动蛋白:肌动蛋白体呈球状(称G-肌动蛋白)。许多G-肌动蛋白单体以双螺旋 聚合成纤维状肌动蛋白(F-肌动蛋白),构成细肌丝的主干。 5)原肌球蛋白:它也呈双螺旋状,位于F-肌动蛋白的双螺旋沟中并与其松散结合。 在安静状态下,原肌球蛋白分子位于肌动蛋白的活性位点之上,阻碍横桥与肌动蛋 白结合。每个原肌球蛋白分子大约掩盖7个活性位点。 6)静息电位产生原理?两个学说,①细胞内外各种离子的浓度分布是不均匀的。②细 胞膜对各种离子通透具有选择性。 7)※肌电※:骨骼肌在兴奋时,会由于肌纤维动作电位的传导和扩部而发生电位变化, 这种电位变化称为肌电。 8)肌电图:用适当的方法将骨骼肌兴奋时发生的电位变化引导、放大并记录所得到的 图形。 9)肌丝滑行学说:肌肉的缩短是由于肌小节中肌细丝在粗肌丝之间滑行造成的。 10)骨骼肌的搜索形式四种收缩定义:①向心收缩:肌肉收缩时,长度缩短的收缩。 ②等长收缩:肌肉在收缩时其长度不变,这中收缩叫等长收缩,又称为静力收缩。 ③离心收缩:肌肉在收缩产生张力的同时被拉长的收缩称为离心收缩。④等动收缩: 在整个关节运动范围内肌肉以恒定的速度,且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力量始终与阻力相 等的肌肉收缩,也称为等速收缩。 11)骨骼肌纤维类型是如何划分:根据收缩速度可分为①快肌纤维②慢肌纤维。根据 收缩的新陈代谢可分为①快缩、糖酵解型②快缩、氧化、糖酵解型③慢缩、氧化型。 根据收缩特性及色泽可分为①快缩白②快缩红③慢缩红。布茹克司将肌纤维分为 Ⅰ型和Ⅱ型。

北京协和医学院306西医综合考研生理学知识框架复习重点

北京协和医学院306西医综合考研生理学知识框架 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 考纲没有变化,重点考察的就是正负反馈调节.自身调节的区别以及相对应的例子.正反馈起加强控制信息的作用,而负反馈起纠正减弱控制信息的作用,必须记清楚这些代表性的例子,尤其是正反馈和自身调节的例子.还要注意联系后面章节区分哪些是正反馈哪些是负反馈,举例说明如血液凝固过程.分娩过程.排尿排便反射等这些都是正反馈,再如减压反射.肺牵张反射。甲亢时TSH分泌减少等都是负反馈,同学们应总结出一些例子,在解题时往往起到关键作用.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有些生理过程中,既无闭合回路又无调定点的不属于反馈调节。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这一章比较重点,每年都会有本章的考题,大的重点就是物质的交换和动作电位。这将会涉及到今后各个章节的学习,同学们必须深入的理解加以牢固记忆。几种物质的跨膜转运方式如果比较起来记忆在解题时更容易区分。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要理解去记忆。还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局部电位的例子,如微终板电位、终板电位、EPSP、IPSP等都是局部电位,同时大家还需要搞清楚的就是局部电位和局部电流的区别,局部电位是指没有达到动作电位水平,而局部电流则是指动作电位的传播方式,要注意区分二者。 第三章血液 主要是对血液成份及功能做了介绍,对今后血液学和呼吸系统做的基础。血量为全身血液的总量,成年人血量占总体重的7%-8%。血浆渗透压包括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注意二者的区别,另外渗透压的高低与溶质的颗粒数成正比,而与颗粒种类及颗粒大小无关,因此血浆渗透压主要是由晶体渗透压决定。要重点注意生理性止血为常考点,其过程包括血管收缩?血小板止血栓形成和血液凝固三个过程。纤维蛋白在纤维蛋白溶解酶的作用下被降解液化的过程为纤维蛋白溶解。生理止血过程中,凝血块形成的血栓会堵塞血管,出血停止血管创伤愈合后,构成血栓的纤维蛋白会被逐渐降解液化,使被堵塞的血管重新畅通。 第四章血液循环 重点内容还是心肌细胞的生物电以及血压调节等部分,本章是生理学的一个大的重点章节,内容繁多,需要全面理解掌握。注意比较心室肌细胞和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心肌电生理特性这块需记忆:自律细胞的特点是4期自动去极化,窦房结能成为心脏正常起搏点的原因是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快,窦房结起搏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是4期自动去极化,心肌不会产生强直收缩的原因是心肌细胞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

医学基础知识生理学知识点汇总

医学基础知识:生理学知识点汇总 更多医学基础知识:医学基础知识 中公医疗卫生网对生理学各章节需要掌握的重要内容做了归纳,希望同学们能够根据这些要求的点去有重点地复习相关内容,更好地掌握生理学。 1.绪论 掌握内环境与稳态、反馈调节(负反馈、正反馈、前馈)等基本概念。 2.细胞的基本功能 (1)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形式。 (2)静息电位:静息电位、极化、超极化的概念,静息电位的产生机制(静息电位和K+平衡电位)及其研究手段。 (3)动作电位:动作电位、去极化、复极化、反极化、超射的概念;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阈值、兴奋性和兴奋,阈电位与局部兴奋;组织兴奋及其恢复过程中兴奋性的变化(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锋电位与Na+平衡电位);兴奋的传播:兴奋在同-细胞上的传导,局部电流,跳跃式传导;动作电位的特点及其意义。 (4)局部电位:局部电位的概念、分类(去极化与超极化)、特点与产生机制。 (5)神经-肌接头的兴奋传递过程(终板电位的概念及产生机制)、特征。兴奋-收缩耦联。 3. 血液 (1)血浆渗透压及其在水分移动中的作用。 (2)红细胞生成的调节:促红细胞生成素。 (3)生理性止血与凝血:血液凝固基本过程及影响因素,血小板在生理止血中的作用:血小板的黏附、聚集、释放、收缩、吸附反应。 (4)人类血型的分类及其依据,ABO血型的鉴定原理与方法。 4. 血液循环 (1)心肌生物电现象和生理特性:工作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机制(浦肯野细胞及窦房结P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2)心肌的电生理特性:心肌的兴奋性及其影响因素,心肌的自律性及决定和影响自律性的因素,心肌的传导性和心脏内兴奋的传导以及决定和影响传导性的因素。 (3)心脏泵血功能:心动周期的概念,泵血的机制与过程(左心室射血与充盈过程,房压变化、房室在心脏泵血中的作用、等容收缩期、等容舒张期)。泵功能的评价(心输出量、心指数、射血分数、泵功能储备、每搏功与每分功)。泵功能的调节(异长自身调节、心肌收缩能力)。

运动生理学考研知识点汇总

运动生理学 1运动生理学:是人体生理学一个分支,是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或是在长期系统的体育锻炼的影响下,人体机能的变化规律及机制,并应用这些规律指导人们合理地从事体育锻炼和科学地进行体育教学或运动训练的一门科学。学习运动生理学的任务:(1)了解人体整体及器官系统的功能及正常人体功能活动的基本规律,掌握实现这些功能的机制;(2)掌握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和长期系统的锻炼下,人体生理功能活动所产生的反应(运动反应)和适应(运动适应)变化及规律;(3)掌握体育锻炼的基本生理学原理,以及形成和发展运动技能的生理学规律,为科学地从事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提供指导。 研究对象:人体,确切说是在运动过程或长期系统体育锻炼影响下的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活动。研究目的:为大众健身锻炼、学校体育教学和竞技运动训练提供科学指导。 2人体功能的活动的调节机制:(1)神经调节: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产生的应答性反应。特点:迅速、短暂、局限。(2)体液调节:通过人体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各种激素来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重要功能进行调节。特点:缓慢、持久、广泛。(3)自身调节:器官、组织和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调节对体内外环境的变化产生的适应性反应。特点:调节幅度小、不灵活,但有意义。 3肌肉的收缩过程:(1)兴奋—收缩耦联:指以肌细胞膜的电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和以肌丝滑行为基础的收缩过程之间的中介过程。Ca2+是兴奋—收缩耦联的关键因子(媒介物)。 (2)横桥运动引起肌丝滑行(3) 收缩肌肉的舒张 肌肉的缩短:是由于肌小节中细肌 丝在粗肌丝之间滑行造成的。 肌肉的收缩:由运动神经以冲动形 式传来的刺激引起的。 4肌肉的收缩的形式:(1)缩短收 缩(向心收缩):指肌肉收缩所产 生的张力大于外加的阻力时,肌肉 缩短,并牵引骨杠杆做相向运动的 一种收缩形式。特点:肌肉长度缩 短,肌肉起止点靠近,骨杠杆发生 位移,负荷移动方向与肌肉用力方 向一致,肌肉做正功。(屈肘、高 抬腿跑、挥臂扣球);(2)拉长收 缩(离心收缩):指肌肉积极收缩 所产生的张力仍小于外力,肌肉被 拉长的一种收缩形式。特点:肌肉 积极收缩但仍然被拉长,肌肉起止 点远离,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方向 与阻力方向相反,肌肉做负功。(跑 步时支撑腿后蹬前的屈髋、屈膝 等)(3)等长收缩(静力收缩): 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等于外力。特 点:肌肉积极收缩但长度不变,骨 杠杆未发生位移,肌肉没有做外 功。 5肌肉收缩的力学特征:(1)张力 与速度的关系:在一定的范围内, 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和速度大致 呈反比关系:当后负荷增加到某一 数值时,张力可达到最大,但收缩 速度为零,肌肉只能作等长收缩; 当后负荷为零时,张力在理论上为 零,肌肉收缩速度达到最大。(2) 长度与张力关系:肌肉收缩前就加 在肌肉上的负荷是前负荷。前负荷 使肌肉收缩前即处于被拉长状态, 从而改变肌肉收缩的处长度。逐渐 增大肌肉收缩的初长度,肌肉收缩 时产生的张力也逐渐增加;当初长 度继续增加到某一数值时,张力可 达到最大;此后,再继续增加肌肉 收缩的初长度,张力反而减小,收 缩效果亦减弱。 5快肌纤维(FT,或??型)肌浆 网较发达,反应速度快,收缩力教 大,无氧氧化酶活性高,无氧代谢 能力强,但易疲劳;慢肌纤维(ST, 或?型)线粒体数量多且直径大, 毛细血管分布比较丰富,且肌红蛋 白较多,甘油三酯含量较高,有氧 氧化酶活性高,有氧氧化能力强, 可持续长时间运动。 6呼吸: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 与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称为呼吸。 (1)外呼吸:指外界环境与血液 在肺部实现的气体交换。包括肺通 气(肺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和 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 气体交换)。(2)气体运输:气体 在血液中的运输。(3)内呼吸:指 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 7呼吸的形式:(1)腹式呼吸是以 膈肌收缩活动为主的呼吸运动。如 支撑悬垂、倒立(2)胸式呼吸是 以肋间外肌收缩活动为主的呼吸 运动。如仰卧起坐、直角支撑(3) 混合式呼吸。 8肺通气功能的指标:(1)肺活量: 指最大吸气后尽力所能呼出的最 大气量,反映了一次通气的最大能 力,是最常用的测定肺通气机能的 指标之一。(2)时间肺活量:指在 最大吸气之后,尽力以最快的速度 呼气。是一个评价肺通气功能较好 的动态指标,它不仅反映肺活量的 大小,而且还能反映肺的弹性是否 降低、气道是否狭窄、呼吸阻力是 否增加等情况。(3)每分通气量: 每分钟吸入或呼出的气体总量,等 于潮气量与每分钟呼吸频率的乘 积。反映一分钟通气的能力,不仅 是反映容量,而且也反映通气速 度。(4)最大通气量:是每分钟所 能吸入或呼出的最大气量。是检查 肺通气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5)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