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大型高炉竞争力分析

大型高炉竞争力分析

大型高炉竞争力分析
大型高炉竞争力分析

高炉大型化和竞争力分析探讨

发表日期:2007年9月5日出处:钢铁之家【编辑录入:bbyy】

近年来,钢铁工业竞争日趋激烈,工业发达国家为进行结构调整、淘汰落后工艺和设备,降低能耗和生产成本,改善环保,提高市场竞争力,相继建成了2000m3 级以上大型高炉100多座,高炉最大容积已达 5775m3 。其中,日本和西欧等国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建成了一批 4000m 3~5000m3级特大型高炉。生产实践证明,高炉大型化具有生产效率高、降低消耗、节约人力资源、提高铁水质量、减少环境污染等突出优点。

1.国内外高炉大型化概况

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大于 2000m3 高炉超过150座,大于 4000m3 高炉约有40座(其中: 5000m3 级高炉8座)。日本原有60多座高炉,1989年底服役有37座高炉,平均每座容积 3143.4m3 。高炉大型化和结构调整后,2004年服役高炉仅为28座,平均每座高炉容积 3814m3 。川崎制铁千叶6号高炉、水岛4号高炉、新日铁君津3号高炉、名古屋1号高炉、名古屋3号高炉、大分1号高炉,由 4500m 3、3363m3、4063m3、3850m3、3424m3、4158m3分别扩容至 5153m 3、4350m3、4822m3、4650m3、4300m3、4884m3。川崎制铁水岛4号高炉、新日铁君津2号高炉、钢管福山3号高炉、日新钢昊1号高炉、住友金属小仓2号高炉、北海制铁室兰2号高炉也进行了扩容。日本高炉座数减少了,而炉型更加大型化。近来日本没有新建高炉,只是对高炉进行了扩容。日本5大钢铁公司高炉扩容情况见表2;德国蒂森公司与克虏伯公司合并前有9座高炉,合并后减少到6座。高炉座数减少,但总产量并没有减少,高炉单产提高,寿命延长。近年我国重点大中型企业高炉结构情况(座数)见表3。我国小高炉多,单炉产量低,布局分散,高炉结构不合理,技术装备水平低,在未来几年,需淘汰1亿吨左右落后炼铁生产能力。随着原、燃料费用和人力资源费用与国际市场逐步接轨,环保要求日益苛刻,小高炉竞争力逐渐弱化。只有在能耗、劳动生产率、环保和生铁质量等方面提高竞争能力,否则将因竞争力差而被市场淘汰。

2.高炉大型化和竞争力分析

高炉大型化是建立在精料、富氧喷煤、高顶压、高风温、高炉长寿和低硅低硫冶炼等技术基础上。普遍采用无料钟布料、薄壁内衬、炉顶余压发电、热风炉双预热、铜冷却壁、炉渣粒化装置、高风温长寿型热风炉、软水密闭循环冷却系统、高炉冶炼专家系统等现代化工艺和装备。高炉大型化与投资主体融资水平、企业产品定位、原燃料条件及供应、市场产品定位等因素有关。高炉大型化对原、燃料要求、技术经济指标、经济效益和运行成本等方面行对比分析如下: 2.1原、燃料要求

精料是大型高炉高产、优质、低耗、长寿与环境友好的物质基础,是高炉炼铁工艺中最重要的一项关键技术。随着高炉大型化,对原燃料质量、合理炉料结构等要求日益苛刻。高炉越大,对原、燃料质量要求越高。焦炭强度,尤其是高温强度(反应后强度CSR和反应性 CRI)是建设大型高炉考虑的首要因素。目前,大中型焦炉配备了干熄焦工艺工艺,改善了焦炭质量。大型高炉对原燃料质量要求见表4。

2.2大型高炉技术经济指标要求

2.3高炉大型化和竞争力分析比较

根据前苏联的资料,高炉大型化经济效益显著。其经济效益比较见表6。成本是钢铁行业最重要的竞争要素,成本优先历来是钢铁企业首选的竞争策略。国内不同级别高炉运行成本对比见表7。

注:*假定能耗价为1元/kg;**不考虑含铁原料。

2.4高炉竞争力分析比较

高炉竞争力分析主要体现在能耗、环保、劳动生产率、生铁成本和质量等几个方面。

3.实现大型化的途径和对策

(1)新建大型高炉。如京唐钢铁联合有限公司新建2座 5500m3 高炉;宝

钢新建4#高炉( 4350m3 );武钢、天钢新建 3200m3 高炉;沙钢新建 2500m3

高炉等。

(2)淘汰落后,以新替旧,以大替小,实现高炉大型化。如鞍钢建2座 3200m3

高炉取代7座600~1000m3高炉;涟钢建2座 2200m3 高炉取代 300m3 高炉;

马钢建2座 2500m3 高炉淘汰 300m3 级高炉等。

(3)大修扩容改造。如本钢5#高炉由 2000m3 大修扩容至 2600m3 ;包钢

1#高炉由 1513m3 大修扩容至 2200m3 ;武钢1#高炉由 1386m3 大修扩容至

2200m3 。新钢7#高炉由 600m3 大修扩容至 1050m3 ;湘钢1#高炉、酒钢2#高

炉均由 750m3 大修扩容至 1000m3 等。

(4)整体推移大修扩容改造。如唐钢2#高炉( 1260m3 )、邯钢5#高炉

( 1260m3 )采用整体推移技术大修扩容至 2000m3 。

(5)采用熔融还原或直接还原等新工艺替代 1000m3 以下的高炉。我国74

家重点钢铁企业中,现有18家建在省会城市,有34家建在百万以上人口的大城

市,不仅造成了城市环境容量的压力,也制约了企业自身的发展。采用流程短、

生产灵活性强、环境污染小的熔融还原或直接还原工艺,替代 1000m3 以下高炉。

宝钢集团浦钢公司搬迁采用Corex C-3000工艺,成为世界上第一座年产150万

吨铁水熔融还原装置。首钢与美国纽柯公司、澳大利亚力拓公司、日本三菱公司

四方共同出资进行Hismelt熔融还原的研究,在澳大利亚投产的年产80万吨铁

水的熔融还原厂,目前已经进入设备试车阶段。2003年,莱钢集团公司与澳大

利亚力拓集团签署了“莱钢-力拓Hismelt设备工艺许可协议”,引进直接Hismelt熔融还原技术,标志着使用直接熔融还原工艺的新型炼铁厂将在莱钢诞生。石钢和日本神户制钢有限公司签订了成立年产50万吨铁水煤基直接还原铁合资公司的意向书,采用神户制钢和其子公司Midrex公司开发的Fastmelt工艺。

4.高炉大型化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根据发改委第35号令《钢铁产业发展政策》中产业技术政策规定:高炉有效容积达到 1000立方米及以上,新上项目高炉必须同步配套余压发电装置和煤粉喷吹装置。沿海深水港地区建设钢铁项目,高炉有效容积要大于 3000立方米。

(2)重视企业总体规划的工作,注意前后工序和整体生产能力的协调与配套。我国目前高炉生产大致分为三个层次,重点大中型企业以 1000m3 以上高炉为主,地方骨干企业以300~1000m3高炉为主,地方及小民营企业以 300m3 以下高炉为主。对此,在企业总体规划中,统筹考虑生产规模、投资、总图位置和资源供应情况,以大替小,以新替旧,逐步实现高炉大型化。如企业在技术改造时淘汰2~3座 300m3 级的高炉改造为1座 1000m3 级高炉; 600m3 级高炉大修扩容至 1000m3 高炉; 1000m3 级高炉采用整体推移技术扩容至 2000m3 级高炉。高炉大型化后,单一企业高炉座数以2~3座为宜。

(3) 1000m3 以上的大型高炉应配备富氧喷煤、高炉炉顶余压发电(TRT)、热风炉煤气和助燃空气双预热等节能降耗措施,以降低炼铁的能耗和生产成本。上游工序应配备干熄焦、烧结余热回收等设备。

(4)高炉大型化要以原燃料条件相适应。高炉大型化对原燃料条件提出更苛刻要求,尤其是对焦炭质量的要求,否则为大型化而大型化效果会适得其反。

(5)大型高炉应配备出铁场及原料系统等除尘设施,对瓦斯灰、除尘灰和炉渣等进行资源综合利用,以实现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达到循环经济的要求。

(6)高炉大型化要实现高炉长寿, 1000m3 以上高炉一代炉龄无中修设计寿命应达到12~20年,热风炉寿命达20年。只有长寿才能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5.结语

《钢铁产业发展政策》中产业技术政策规定:新建高炉有效容积达到1000立方米及以上。高炉大型化和结构调整为大势所趋。我国钢铁企业联合重组、兼并,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迁建改造为高炉大型化提供了契机。

(1)高炉大型化关键和核心是提高效率、降低能耗和成本,改善环保,提高市场竞争力。

(2)高炉大型化首先必须考虑企业的融资能力及资源供应情况,特别是原料和燃料的品质。还需考虑生产能力平衡、生产效率、技术装备水平、煤气平衡、备品备件配套及生产管理等因素。

(3)高炉大型化可通过扩容改造、原地或易地大修等途径实现。也可采用熔融还原或直接还原新工艺(采用Corex、Hismelt、Fastmelt等熔融还原或直接还原工艺替代 1000m3 级以下高炉)。(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

产业集群竞争优势分析

[摘要] 产业集群强劲而持久的竞争优势成为国家或地区竞争力的主要来源。本文首先分析了产业集群的内涵和特征,提出产业集群的主要竞争优势表现为外 部经济、社会资本、创新和创新网络四个方面。 [关键词] 产业集群竞争优势创新 一、产业集群的内涵与特征 产业集群是在特定领域中,一群在地理上临近、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和相 关法人机构,并以彼此的共同性和互补性相联结。产业集群不是单纯的产业空 间集聚,而是根植于地方社会文化环境,包括各种正式合作关系和非正式交流 的社会经济网络。 典型的产业集群具有以下四个主要特征:1.空间集聚特征:任何一个产业集群都是大量企业在空间的汇集,成员企业和辅助机构被共同“锁定”在一定区域,使经济活动高度密集,可以较容易地获得专业化的、弹性的劳动力,具有 较强的地域相关性。2.专业化特征:产业集群的生产经营具有很强的专业化特征,企业成员之间围绕产业链及其服务性机构、行业组织实行精细的专业分工,形 成了社会化分工网络。3.根植性特征:所谓根植性是指通过集体性组织来建立 信任和承诺,使得不同利益各方协同作用,从而获得好处,同时保持高度的灵 活性。共同的社会文化环境使集群内产业家产生信任、理解和相互合作,并形 成集群内企业间的一种特殊黏合剂,使众多产业粘结在一起,既营造了区域创 新环境,又使产业深深扎根于当地。4.网络创新特征:集群内的成员企业和辅 助机构通过长期的联系形成本地化网络,网络中的各行为主体之间以正式或非 正式的关系,频繁地进行着商品、服务、信息、劳动力等贸易性或非贸易性的 交易、交流和互动,相互学习,密切合作,共同推动区域的发展和产业的持续 创新。 二、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 产业集群之所以在激烈的全球经济竞争中表现出良好的竞争态势,在于产 业集群作为一种大量企业及相关支撑机构在地理空间的集聚,能够形成其他区 域所没有的强劲而持续的竞争优势。 1.外部经济优势。产业集群的外部竞争优势包括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劳 动力市场共享的优势。通过这三种外部经济优势间的相互作用,降低了产业的 生产成本,有利于集群开展低成本战略参与市场竞争,并通过区域品牌获取整 体营销优势。 (1)规模经济优势。产业在地理上的集聚,形成了产品的规模生产和大规模的市场需求,使集群内企业获得从原材料到人才的低成本供给。如大批量购买 原材料,不仅使原材料价格降低,也节约了单位运输成本。产业集群可以通过建 立区位品牌,使集群内的单个企业借助集群的整体品牌效用获得营销的规模经济优势。 (2)范围经济优势。外部范围经济是由集群内企业间的分工与合作而形成的。由于集群内专业化程度很高,企业往往集中于生产某一专门的产品,同时利用 自身的技能与其他企业紧密合作,协同参与价值链的全部增值活动。在这种情 况下,生产系统被肢解为许多部分,分散在许多小企业中,企业之间再通过建

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调研报告

.精品文档. 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调研报告一、实践调查内容 (一)引言企业文化具有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功能、作用,但能否真正发挥这种作用,还要看企业文化是否正确反映企业的性质和内外环境的变化,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因此,企业文化的创新对于企业文化建设及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企业文化创新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跨国公司大发展的背景下,经济逐步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中,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面对激烈的竞争和挑战,企业只有培养、塑造企业核心能力,才能够保持长期的竞争优势。核心竞争力是竞争对手无法模仿的竞争能力,是相对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具有独特性和不可模仿性等重要特征。能力、、人才、技术、知识、制度、流程无论如何先进,具有竞争优势,只是一家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反映或表现,而非核心竞争力本身和动力源。那么,驱动技术、、人才等的力量源泉就是企业文化的创新或优秀的灵活适应的企业文化。企业核心的竞争力是建立于企业文化创新力之上的一种“合力”。它来源于企业独有的创新力(包括:管理创新力、组织创新力、制度创新力、知识创新力、技术创新力、产品创新力、营销创新力等)。从动态的经济理论来看,在经济增长

过程中,企业能够在实现利益相关者平衡发展的同时提升竞争力,其关键的解决方法是企业文化创新。企业文化创新是培育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保证一个拥有优秀企业文化的企业所体现出的市场竞争力是竞争对手难以超越的。因为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但塑造和丰富了良好的品牌形象,而且还能极大地提高企业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员工的团队精神和企业的凝聚力,使员工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地挖掘。一方面,在企业文化中弘扬创新精神,使全体员工在极强的创新精神的鼓舞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就能使企业各种得到最佳配置、效用得到最好发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自然会发挥到最强。另一方面,通过不断地学习借鉴,来改善和丰富企业文化的内容,实现企业文化的创新,使企业更具活力和竞争力 (二)公司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具有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功能、作用,但能否真正发挥这种作用,还要看企业文化是否正确反映企业的性质和内外环境的变化,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因此,企业文化的创新对于企业文化建设及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企业文化创新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跨国公司大发展的背景下,经济逐步融入经济全球

青海省旅游业竞争力分析

青海省旅游业竞争力的经济学分析 青海是具有世界级高原特色的旅游资源大省和富省,是中国旅游业发展向西部转移的一个重要后备资源基地和新的增长极;但青海同时也是旅游资源开发小省和旅游经济弱省,资源优势远未转化为经济优势,竞争力在全国处于后进状态青海旅游业发展现状可以概括为:一流资源二流知名度三流开发四流交通五流经营旅游业要成为青海第三产业发展的龙头就必须提高竞争力目前研究青海旅游业竞争力的科研成果很少,仅有几篇豆腐块式的论文,系统性和理论性都不够强本文以波特钻石模型为工具,从六个要素方面,对青海旅游业竞争力的现状作出了全面剖析。 一、波特产业竞争力钻石模型简介 在产业竞争力研究领域,最有代表性最具权威的经典分析模型是美国著名学者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它为国家F或地区.竞争力研究提供了一个经济分析范式该模型认为一国(或地区)特定产业是否具有竞争力取决于该国(或该地区)国内(区内)六大因素的互动和组合作用过程这六大因素即生产要素条件需求条件公司战略及同业竞争相关及辅助产业状况发展机遇与政府行为等,其中前四大因素是产业竞争力的决定要素,组成钻石的主体,它们与两个辅助因素:发展机遇与政府行为,共同构成了钻石模型(如图[所示)六大因素相互依赖相互作用,构成一个动态的竞争系统和综合体系波特的钻石模型理论以产业为基础,最初用于国家竞争力的分析,后来扩展应用于地区竞争力的分析解释和政策建议中 二、青海省旅游业竞争力的钻石模型六要素分析 (一)生产要素条件分析 生产要素条件主要是指资源环境等,可从优势与劣势两方面分析 1、优势分析 无论从总量丰度,还是从可持续利用等方面来看,青海旅游资源在世界上都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都堪称中国之最乃至世界之最,是旅游者所憧憬的旅游胜地,如青海湖塔尔寺古丝绸之路和唐蕃古道坎布拉风景区可可西里动物保护区等景点,都可以作为中国旅游业不断升温的引爆旅游工程。

波特钻石模型分析产业集群竞争力

运用波特钻石模型分析产业集群竞争力 以海门叠石桥家纺产业集群为例 一、海门家纺产业集群的背景海门市家纺产业主要分布在三星、德胜、天补、三和、海门等乡镇,依托叠石桥国际家纺城形成。地处海门、通州两市交界处的叠石桥,当地群众素有从事家纺品生产的历史。改革开放以后,叠石桥家纺业发展驶人了快车道,家纺的品种款式由小到多,生产企业由弱到强,经营规模由小到大,生产设备由落后到先进,辐射面由狭到宽,形成了生产规模化、分工社会化、设备智能化、产品系列化和营销国际化的格局。海门市政府先后投人10亿多元,对市场经过六次扩建、改造,目前叠石桥已形成绣品城、家纺城、商贸城、名品广场等四大经营区域,拥有5000多个摊位和2000多个精品门店,营业面积达到30多万平方米,日人流量3万人次,并形成了与之相配套的物流中心、研发中心、信息中心和餐饮娱乐业等。在叠石桥市场的带动下,从事家纺产业的人员覆盖周边三个县市10多个乡镇,人数20多万,生产的产品包括被套、被罩、床单、窗帘、被子、凉席、帐子等,不但畅销全国,还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5年,叠石桥家纺市场实现成交额巧0亿元,成为全国同类行业中规模最大、品种最全、交易额最高、市场前景最为看好的市场。 二、海门家纺产业集群竞争力分析 运用波特的“钻石”模型理论对海门家纺产业集群竞争力进行分析。 1.要素条件。波特认为,生产要素可以被归纳为人力资源、天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以及基础设施五类,这些生产要素一般是混合出现的,但每个产业对其依赖程度又随产业性质而定。海门家纺产业集群的生产要素表现在以下方面: (1)资本资源。叠石桥家纺市场强大的吸引力和产业的集聚效应吸引了全球家纺企业来到海门发展。在这片神奇的热土上,汇集了全国最优秀的企业群体和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成为中国最大、全球前三的家纺产品集散地。在叠石桥国际家纺城所在的三星镇,建起了2.8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园区建成三年来,已有进区企业194家,总投人35亿元,其中产值超千万元企业有103家,超亿元企业有10家。浙江、上海、广东等地资金以及美、欧、非、亚等大洲20多个国家外资纷纷涌人,争抢发展先机。在该市海门、三和、天补、德胜等紧邻叠石桥家纺市场的乡镇,外资同样纷至沓来,推动海门2005年总体利用外资列苏中、苏北

产业集群主要特征分析

产业集群主要特征分析 摘要:产业集群已经成为世界各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而只有准确认识产业集群的特征,才能从产业集群自身的规律入手,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本文认为产业集群的特征主要是弹性专精、地理集中、中小企业为主、根植性强和相关组织与机构密集。 关键词:产业集群;特征;分析 人类社会现在已经进入了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集中化并存的时代,而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集中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所谓产业集群是指在一个相对狭小的地理范围内,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大量企业、中间机构和组织等围绕同一产业形成的分工细致、联系紧密、社会关系网络发达、市场竞争力和区域产业形象突出的空间有机聚合体。产业集群依靠其强劲的竞争优势,创造了大量财富,有力地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与创新,并且引导着国际资源的流向,因此世界各国对产业集群的发展给予了高度关注,纷纷出台政策与优惠措施,鼓励产业集群的发展。只有准确认识产业集群的特征,才能从产业集群自身的规律入手,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本文认为产业集群主要有以下特征: 一、弹性专精 产业集群表现为在相对狭小的地理空间内大量的企业和劳动力集中于某一特定产业。集群内单个企业的生产集中于产品的某个零部件或者工艺的某一个环节,形成专业化分工。专业化分工是与生产技术的可分性以及垂直分离的生产组织方式相关的,其实这也是产业集群形成所需要的必要条件之一。精细的分工,以紧密的协作与联系为前提。集群内企业通过分工与协作实现了生产的灵活性与多样化。产业集群不是简单的企业扎堆,集群的重要特征是它有积极的渠道来促进商业交易、对话和交流。这种生产特点适应了20世纪60、70年代以后生产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变化的特点,相对于传统的福特制生产方式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从而使产业集群成为具有旺盛生命力的生产方式。 传统的福特制生产模式是20世纪初期开始的资本主义制造业发展的象征,它以大批量、少品种、流水线生产为主要特征,适应于工业社会时代较低的消费水平与简单的消费结构。福特制辉煌了半个多世纪以后,进入20世纪50年代,尤其是70年代石油危机过后,世界经济陷入了长期的衰退。皮奥里和萨贝尔(1984)认为,这种衰退是以大批量生产方式为基础的福特制生产方式走到尽头的表现,而弹性专精的生产表明这种生产可以随时根据消费需求和竞争的变化而

产业集群的动力机制与竞争优势分析

116商业时代 (原名 《商业经济研究》 ) 2010年25期产业集群的动力机制 产业集群指具有产业关联性的企业在一定地理范围内的集中,相互之间具有竞合关系,且共享基础设施。和企业集中在一起还包括各种相关机构如中介机构、科研机构、金融机构等。产业集群动力机制是指驱动产业集群发展和演化的力量结构体系及其运行规则,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规律性,在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不断的发挥作用。 马歇尔认为企业集中在一起可以获得外部经济,因此相同或相近的企业在一定地理范围内集聚,这样可以获得其他企业没有的优势,这些使企业降低了生产成本和交易费用,拥有了集聚优势。为获得外部经济而集聚在一起就是集群产生的动力。韦伯从区位因素角度分析,并认为大量集聚因素是产业集聚的动力。威廉姆斯从交易费用角度说明了集群的产生,集群是介于企业和市场之间的最优效率的经济组织。克鲁格曼从规模报酬递增方面说明了企业集聚的原因。波特指出产业集群的存在可以使钻石模型的要素得到更好的发挥。Best (1999)认为产业集群存在四种主要动力:集中专业化、知识外溢、技术多样化和水平整合及再整合,它们依次对产业 产业集群的 动力机制与竞争优势分析 ■于树江 博士 刘静霞 李艳双(河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天津300130) ▲基金项目: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G2007000121),河北省社科基金委托项目(HB2009WT62)◆ 中图分类号:F062.2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产业集群的动力机制把集群原有的生产要素转变成了集群的竞争优势,使集群在竞争处于有利地位。本文描述了产业集群的动力机制构成以及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同时指出了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关键词:产业集群 动力机制 竞争优势 集群的发展产生作用,并形成循环状的稳 定结构,这就是主体动力机制。 国内对产业集群动力机制的研究是基于不同的集群提出不同的动力机制。鲁桃珍(2007)在对湖南产业集群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该地产业集群动力因素是政府和市场,政府要为集群发展创造软环境和硬环境,制定有利于集群发展的产业政策,引导集群发展。市场的推动是产业集群产生和发展的另一要素,它通过企业之间的网络化和中小企业集中来发挥作用。集群内企业之间的分工合作提高了生产率,集群可以获得规模经济(生产规模的扩大)和外部经济(共享基础实施或其他公共支出),促进集群发展。候志茹(2008)认为产业集群发展的动力机制由内源动力机制和外源动力机制组成。内源动力机制包括产业价值链、社会资本与网络、外部经济、集群技术创新与知识外溢等;在全球价值链分工背景下,外源动力机制包括政府的促导行为、外部竞争、区域创新环境以及制度文化等要素。 产业集群动力因素包括外部经济,集聚经济,地理位置,低交易费用,企业家精神,政府作用,市场推动,社会资本与网络,集群技术创新等。但外部经济、集聚经济、地理位置等因素在集群产生后,其作用逐渐消失,随着集群发展,政府、集群网络和集群创新的作用不断地稳定并且具有规律性。政府的职能由为集群创 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吸引投资转变成为企业联系科研机构,帮助企业融资,协调集 群内各机构之间的关系。集群不断发展,企业越来越多,企业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由原来的血缘关系发展到以地缘、业缘更大范围的网络关系,分散了企业的创新风险,使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更加密切,促进了企业的协调和沟通,同时集群内知识传播更加迅速,隐性知识也被大多数人了解了。网络中的中介结构和科研机构等机构组织,共同形成了集群的创新环境,而集群的不断创新是集群发展的不竭动力。 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 竞争优势是某个产业集群在某些方面比其他的产业集群或其他组织结构更能带来利润或效益的优势。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包括成产成本优势,基于质量基础的产品差异化优势,区域营销优势,市场竞争优势,企业家资源,专业市场,区域创新能力等。 在产业集群内,集群内企业之间的分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企业共同进行生产和销售活动,共用基础设施,由于地理接近而减少物质和信息流的运移费,同时共同的产业文化和价值观,使企业间建立了以合作与信任为基础的社会网络,从而使双方更容易达成合约降低了交易成本。劳动力市场的存在使企业可以随时调整员工数量和结构,减少了工资费用;另一方面劳动力之间的自由流动也促进了信息和思想的传播、扩散,扩大了企业的信息流。以上这些的存在降低了集群内企业的生产成本,使集群具有生产成本竞争优势。在集群内,基于质量基础的产品差异化使企业满足了顾客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使顾客认为该产品有别于其他企业同类产品,进而形成对该产品的依赖,这样产品的价格弹性就不明显,能够带来较高的边际利润。同时为竞争对手设置产业进入障碍。 产业集群形成自己的区域品牌,调动 了企业投入的积极性,改变了单个大企业 产业观察Estate Observation

旅游业的五种力量竞争分析

旅游业的五种力量竞争分析 一、产业内现有企业竞争 ①旅游业产业内企业数目较多,但企业间地位相差大,参差不齐。有进行跨国经营的港中旅、招商国旅、锦江集团、国航公司等,有属于中央大型企业工委管理的国旅总社、中旅总社等,更多的是各地的私企旅行社。②市场增长迅速,在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背景下,全国各地旅游业蓬勃发展。③固定成本低,进入门槛低。基于各地的文化、地理等旅游资源进行创意性特色开发。④产品、服务的差异性高,转换成本高。各地旅游资源差异性大,可复制性低。⑤退出壁垒低。二、潜在进入者 我国旅游业进入壁垒较低(大型旅游企业的经营规模和经营网络没有建立;各地政府为扩大招商引资对旅游业进入的政策法规限制少:旅游业的资本壁垒低)。潜在进入者众多,除大量国内中小企业,国外旅游业巨头也是潜在威胁,他们具有良好的管理经验和雄厚的资本。 三、潜在替代品 ①电子商务、互联网的发展,使人们可以通过网上订机票、订酒店查看旅游信息。②社交网络的发展产生了“拼客”,他们在网络上寻找旅行同伴一起旅游,不参加旅行社。③生活水平的提高,交通的改善,自驾游成为人们的旅游选择之一。 四、购买者 随着当今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将自己的收入投入

到满足更高层次需求的领域上,旅游成为人们的普遍选择。旅游业的消费者越来越多,且购买力增长迅速。但旅游产品的购买者要求较高质量的旅游服务,同时又要求压低格,迫使旅游企业间相互竞争,压低价格,企业盈利能力下降。 五、供应商 ①各地政府旅游局规划当地旅游前景,设置市场准入。对旅游业的发展影响大,是产业链的最上游可以对下游企业施压。②旅游资源开发商。决定景点特色、规模,控制景点门票。③餐饮住宿业。餐饮住宿的优劣影响旅游区的口碑,影响旅游者的选择。④交通通讯业。交通成本高低与旅游成本成正比,影响购买者的选择。⑤商品购物业。商品购物是旅游企业的一个利润增长点,但要对供应商进行监督,确保商品的质量和可买性。 上述五种力量共同决定了旅游业是竞争较激烈,发展空间较大的行业。影响企业间竞争的主要因素是旅游环境,旅游资源也就是五种力量中的供应商。其次是产业内的竞争者,旅游企业间的竞争。同时其他因素也是影响旅游业的竞争环境。

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提升

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提升 旅游目的地是能够使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并追求动机实现的各类空间要素的总和。旅游目的地必须对旅游者产生足够的吸引力,为此,旅游目的地就必须具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旅游目的地核心竞争力必须具有下列特征: (1) 价值优越性。旅游目的地在创造价值和降低成本方面比竞争对手更优秀。(2) 不可交易性。无法像其它生产要素一样通过市场交易进行买卖。(3) 难以替代性。核心能力受到替代品的威胁相对较小。由于旅游目的地核心竞争力具有以上特征,当旅游目的地在创造了一个潜在的旅游消费群体或者新兴市场后,可以给试图进入的竞争对手制造了不易进入的市场壁垒。(4)动态变化性。核心竞争力是动态的,不同的竞争环境和竞争时机,核心竞争力的因素是变化的,而且一个特指的核心竞争力因素,其自身也是变化的。 基于顾客让渡价值理论的旅游目的地核心竞争力的建设和管理 顾客让渡价值(Customer Delivered Value)指顾客总价值(Total Customer Value)与顾客总成本(Total Customer Cost)之间的差额(如图表1)。顾客总价值是顾客购买某一产品与服务时期望获得的一组利益,包括产品价值、服务价值、人员价值、形象价值等,顾客总成本是顾客为购买某一产品所耗费的时间、精力、体力及支付的货币资金等,可分为货币成本、时间成本、精神成本和体力成本等 顾客在购买产品时,总是希望把有关成本降低到最低限度,而同时又希望从中获得更多的实际利益,以使自己的需要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因此,顾客在选购产品时,往往从价值与成本两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从中选择出价值最高、成本最低,即“顾客让渡价值”最大化的产品作为优先选购的对象 由于顾客让渡价值概念的提出, 旅游目的地的核心竞争力第一次成为旅游目的地创造顾客、细分目标市场和造就新兴市场的原动力 旅游目的地的核心能力不能直接创造利润, 只有将其转变为满足顾客需要的产品和服务才有真正意义。旅游目的地吸引旅游者依靠的是个性化、差异化的高价值的产品和服务,这也是顾客总价值的最重要的两个部分 第一、旅游目的地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必须增加旅游者购买的总价值 顾客总价值是产品、服务、人员、形象等价值的函数,即TCV=(Pd、S、Ps、I…),使旅游者获得更大“顾客让渡价值”的途径之一,是增加旅游者购买的总价值。构成旅游者总价值系统的每一因子的变化均对总价值产生影响。 产品价值的基础是产品品质,若产品品质低劣,不能正常发挥其功能和特性,就不具有任何价值。但是产品品质不是产品价值的全部,如果产品不具有顾客所期望的功能,不能满足顾客的需求欲望,即使品质再好也无人问津。鉴于此,旅游目的地在设计开发旅游产品时就要在注重旅游产品品质的同时,以市场为导向,开发适销对路的、独特的、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具有核心竞争力价值的旅游产品。 服务是产品的延伸,是现实产品效用的保证,是全面满足消费需要和提高产品价值的重要内容。众多旅游目的地在“同质化”开发下,各自在“硬件”方面的差距不断缩小,吸引游客就需要在“软件”上下苦功了,即努力提升独特的服务价值 员工是旅游目的地经营中最直接、最有效的“创收”资源。游客或许会因为欣赏员工的工作效率、工作态度而频繁光顾,因此旅游目的地在管理中应通过各种方式提高顾客心目中的人员价值。 形象价值是旅游目的地各种内在要素质量的反映。不同的产品形象会产生不同的形象价值,旅游目的地应从各个构成因素方面提升整体形象和产品形象。 值得注意的是:构成顾客总价值的产品价值(Product Value)、服务价值(Service Value)、人

产业集群现象及其对地区竞争力的影响

问题: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为例,分析所存在的产业集群现象及其对地区竞争力的影响。 小组成员:XXX 小组分工: ?产业集群的概述XXX ?产业集群的现象XXX ?产业集群对竞争力的影响及产业集群的问题XXX ?产业集群相关者的分析XXX ?东南沿海地区产业集群的概况XXX 一、产业集群的概述(industrial cluster ) ■定义:用来定义在某一特定领域(通常以一个主导产业为主)中,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 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 ■总体特点: 总体来说,考察产业集群的特征,有这样六个方面的特征。 第一,每个地理区域的大部分企业基本围绕统一产业、或紧密相关产业、或有限的几个产业从事产品开发、生产和销售等经营活动。 第二,产业内部企业之间具有某个或某几个显著的产业特征作为联接,产业内部企业之间实行专业分工。最常见的是以供应商-客户作为联结模式,如绍兴纺织业的化纤、织造、印染服装一条龙的产品关联,围绕该产业链还出现了纺机、染料助剂、纺织技术服务等辅助性

行业,这些内在紧密联系并频繁互动的行业及其所属企业就构成了一个庞大的纺织产业集群。再如温州低压电器产业在配件生产、成品装配和销售之间构筑起一条产业链。产业集群内部还围绕产业链出现了一些服务性机构和行业组织等。 第三,通过集群成员之间供需关系的连结,实现采购本地化,形成整个整个集群的成本优势。以温州低压电器集群为例,低压电器的配套件涉及金属部件、合金材料、注塑部件、冲制、酸洗及模具加工等共计几十万种,其中有70%能在柳市采购,对于那些需向外部采购的原材料和部件,其供应商也因集群吸引力而在当地设立办事处。产业链的当地化不仅降低了柳市企业的采购和供应成本,更重要的是大大便利了上下游企业之间的沟通互动,从而为双方在技术创新中写作创造了条件。 第四,产业内部的单个企业绝大部分属于中小企业,规模不大,但是整个集群却具有显著的规模优势和很高的市场占有率。 第五,集群产品销售具有极强的市场渗透力,部分集群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产业集群和地区专业市场互动发展的局面。市场渗透能力强是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尤其是在集群快速成长时期。如温州低压电器产业利用遍布全国及世界各地30多万温州人的有利条件,产品直接渗透到全国各地,培育了“温州人经济”。随着市场开发的深入,部分产业集群在其所在地大力为专业市场,逐渐使该地区成为了某一产品的集群中心。反过来,专业市场的发展为产业集群提供市场平台、物流服务平台和信息交流平台等,为集群的进一

XX经营现状与核心竞争力分析报告

更多免费资料,尽在 宝钢经营现状与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宝钢总体经营现状分析——SWOT分析 一个企业要在竞争中获胜,既要全面审视自身所面临的外部环境,还要了解自身区别于其他竞争者的优势和弱点,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扬长避短,趋利弊害,在竞争中始终处于有利的地位,乃至挑战行业领导者的地位。 (一)分析方法简介 宝钢总体经营现状分析采用的是SWOT分析方法。SWOT是“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四个英文词的字头缩写。SWOT分析法实际上就是将对企业内外部条件各方面的内容进行综合和概括,进而分析企业的优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的一种方法。其中优劣势分析主要是着眼于企业自身的实力及其与竞争对手的比较,而机会和威胁分析将注意力放在外部环境的变化及对企业的可能影响上。 (二)宝钢经营现状分析 ◆S:优势(Strengths) 优势,并不是指企业具有什么能力,而是指企业较之竞争对手在某些方面 ....所具有的不可 匹敌、不可模仿的独特能力 ....;一个企业的优势,不仅是指能做什么,更重要的,是指在哪些方面能比竞争对手做得更好。 宝钢优势分析: (1)宝钢管理比较规范。宝钢沿用宝钢集团的管理模式,一切按照标准化且在宝钢集团控制下组织生产,宝钢于2001年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2)宝钢业务高效。宝钢拥有一支在为用户提供提货、储存、加工、发运、到达送货一条龙服务上具有丰富经验的业务队伍。 (3)仓储规模较大。在规模上,宝钢处于行业竞争者的地位,仓库规模大则仓库应变能力、机动能力强,具有较大的回旋余地。 (4)宝钢服务功能比较齐全。除仓储外,宝钢已有较为系统的加工1、运输、维修能力,能为用户提供一些辅助的服务,逐步实现钢铁物流供应链一体化管理,逐步 减少流通中间环节,逐步减少重复运输,为用户降低物流成本。 (5)宝钢每年的储运来源较为稳定。宝钢每年的储运来源为:宝钢股份出口钢材产成品集配40万吨,宝钢股份以及宝钢国际所属钢材供应单位定金制产成品50万吨, 外地钢厂产品40万吨。并占到宝钢股份厂外铁路发运量的90%以上。 (6)领导创新意识强。在交大欧姆龙宝钢项目组与宝钢领导的多次交谈中,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宝钢的领导层是一个具有忧患意识、进取心强、有闯劲、敢于冒险的领 导队伍,他们对自身的能力充满信心,愿意为宝钢的进一步发展承担责任和风险。 (7)设备能力较同行业的民营企业强。宝钢是国有企业,资金实力相对雄厚,它的设施配备比较齐全、先进,无论从量上,还是质上都比民营企业要占优势。 (8)宝钢拥有良好社会信誉。宝钢是从宝钢集团中分出来的,以宝钢多年的优秀品牌,再加之宝钢十年来兢兢业业的努力,宝钢已在客户的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9)宝钢是宝钢国际的子公司。宝钢国际能够给予宝钢资金、技术以及业务上的大力支持,同时宝钢国际优秀的品牌给宝钢提供了一项重要的无形资产。 (10)宝钢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优越的地理位置对于一个储运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宝钢在地理位置上紧靠宝钢股份,这一点对宝钢给宝钢股份提供便利快捷的物流服 务提供了优惠的条件。 (11)宝钢拥有部分素质的较高的员工。宝钢有136名员工来自宝钢股份,他们参加过宝钢投产,十分了解宝钢股份生产工艺,非常熟悉宝钢股份产成品储运质量要求 且经过严格考核上岗。这是宝钢优良的人力资源。 ◆ W: 劣势(Weakness) 所谓劣势,指的是企业较之竞争者在某些方面 ....的缺点与不足。劣势是多方面的,如规模1包括冷轧、热轧和酸洗,目前宝山地区的同类型企业仅有宝铁拥有如此全面的加工能力。

芜湖旅游资源竞争力研究

芜湖旅游资源竞争力研究 芜湖旅游资源竞争力研究 芜湖旅游资源竞争力研究 芜湖市濒临长江、青弋江,别名鸠江。它襟江带河,山明水秀,风景如画,早在古代,就被称为“长江巨埠,皖之中坚”。年均温约16摄氏度,年降水量1169.8毫米。芜湖市所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但过去主要是作为一个内河水运的码头而闻名。现在则成为皖南的交通枢纽。芜湖历史上被誉为中国四大米市之首。现在,芜湖不仅是江南有名的古城,也是安徽的水陆交通枢纽和内外贸易港口,皖南旅游区的重要门户,是安徽省的重要工业城市和长江经济带的中心,是全国中等城市的“明星”之一。 本主要在对芜湖现有旅游资源的分析基础上对芜湖的旅游资源进行资源竞争力研究。 一芜湖旅游资源概况 在进行竞争力研究之前先来总结整理一下芜湖现有的旅游资源情况。为了研究方便我们列表进行整理。 资源类型 名称 资源描述 自然资源 马仁山森林公园

位于长江南岸安徽省繁昌、铜陵、南陵三县交界处。居皖南旅游带中部素有皖南门户之称为芜湖市唯一的省级森林公园。 20_______年12月被安徽省旅游局评为国家aaa级旅游区。 赭山公园 位于芜湖市中心位置由大小两个山头组成海拔84.5米占地面积约900亩。目前公园的景区有:凝芳园、海棠园、杜鹃园、桂花山、梅花山、樱花山等。 汀堂公园 是全国第一家农民公园国家2a景区。公园草木茂盛风景宜人。水面广阔景色秀丽。面积为999亩其中水域占494亩。 广济寺 广济寺位于芜湖市的赭山南麓为江城芜湖“四大古寺”之冠世称“小九华”、“九华行宫”。 西山风景区 西山风景区位于南陵县丫山镇镜内,距县城约34公里。西山因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景观,1987年被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西山还是著名的“牡丹之乡”。 天门山 天门山雄踞芜湖市北郊长江畔因李白《望天门山》一诗而天下闻名。天门山系『夹江对峙』的东梁山、西梁山之并称。天门二山中以东梁山最为陡峭突兀江中如刀削斧砍巍巍然砥柱中流令一泻千里的长江折转北去形成『碧水东流至此回』的奇特景象。

广东省产业集群竞争力调查方案

广东省产业集群竞争力 调查方案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广东省产业集群综合竞争力评估与分析”课题 实施方案 一、课题背景 广东作为我国产业集群的主要经济带,目前已经形成了300余个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但与西方的产业集群带相比,广东产业集群除了面临着资源集约利用、国际贸易环境、环境保护和宏观调控等外部环境的挑战外,还受到资金、技术、组织结构等内部因素的约束。很多集群带普遍存在大集群小企业的现象,缺乏"领头羊"。 针对这种现象,2008年底,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与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共同在珠三角推动"支持中国产业集群与资本运作国际示范项目",首个试点城市已确定为佛山。该项目旨在将联合国的全球资源以及国际国内产业资本引入珠三角,与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产业集群进行对接,用金融资本和创新技术等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使珠三角产业集群能够更好更快地发展,更能适应环境保护和国际贸易环境发展的需要,在国际产业分工中获得更多更大的话语权。 在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中国投资促进处的支持下,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联合相关区域经济发展研究机构以"广东省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估分析"的课题形式,对广东的产业集群发展状况做一次全面的调查和了解,并将就其竞争力与发展潜力展开评估和分析。 课题组希望通过权威专家的严谨分析与科学评估后,能出具一套全面的研究报告为省委省政府及各级政府、相关职能管理部门提供决策参考,总结出一些新的发展思路,使广东产业集群能够在全球范围内保持长期的、永续的竞争力,同时也为社会各界提供一个具有较强投资与决策指导意义的“产业集群投资风向标”。 二、组织架构

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分析建议_1

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分析建议 1.打造一具纺织服装产业基地。我区已被评为“国家级纺织服装产业基地”和“国家针织服装名城”。下一步,我们要以产业规划为龙头,以昌东工业区和民营科技园为平台,以招商选资和全民创业为抓手,以纺织服装专业村、专业镇、专业园区和专业市场为依托,以提升服务业进展水平和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为手段,以优化进展环境为保障,全力打造“全国重要的纺织服装生产及出口加工基地”,别断推动我区纺织服装产业做大做强。一是要结合纺织服装产业的进展特点,制定产业进展规划,科学合理地对纺纱、织布、缝纫、印染、服装等相关产业进行布局,使产业之间相互配套、相互补充,最大限度地发挥集约效应。二是要依托现有的纺织服装企业,经过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引进国内外大型纺织服装企业。三是要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扶持壮大中基、邦盛、华兴、京东实业等一批企业。四是要加强宣传推介。注重园区的包装和策划,经过举办各种活动,大造声势,打响针纺基地那个品牌。 2.建设一具针纺大市场。按照起点最高、规模最大、功能最全、辐射力最强的要求,我区很早就做了针纺大市场建设的规划,但向来没有启动,希翼区里尽快启动针纺大市场建设,打造集“商贸、科技、信息、文化”于一体的专业性轻纺物流配送基地。建成后,要紧从事纺织业相关原料、辅料、半成品、成品的批发、零售、展示,并且具备研发、配送、电子商务等功能,可为针纺产业链上的相关行业、企业提供完善的物流配送服务。 3.完善一条产业链。完整的、长的产业链是能够说是终端产业的减压带、防风林,可以落低成本、增强效率、防范风险;产业链并且也是终端产业的技术支撑力量。依照全区的纺织服装产业进展现状,大力引进原料加工、漂染、印花、高档面辅料等上下游企业,弥补产业缺陷,促进产业集约。并且,要积极鼓舞企业拓展业务范围,进展配套产业。要大力实施“品牌战略”,要积极引进雅戈尔、日本片山缝制等一批大型针纺服装企业,发挥“品牌”效应,带动相关产业进驻,提升我区针纺企业的配套水平。单纯进展一具产品品种的生产集群而忽视产业链建设,会由于缺乏基础支撑而增加采购成本、落低产业灵便性和习惯性,最终丧失产业竞争力;产业链过短,也会导致产业的创新能力下落、产业价值增值能力下落。事实证明,配套能力越强的产业集群生命力越坚韧。目前,我国的服装产业集群在建设过程中,特别是产业集群建设初期,往往注重强调该集群主打产品生产企业的个数、技术装备、生产能力、专业市场建设和运转状况等,而对产业链的评估力度别够。 4.哺育和壮大一批规模企业。要降实好有关扶持措施:一是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发挥协会在技术跨越、产业协调中的作用,引导企业实现相关产业链的联合股份制经营,消除企业间的无序竞争,提高行业的竞争水平。二是加强企业治理。引导企业逐步改变传统封闭的家庭式治理模式,向现代企业治理和市场运作方向转变。三是拓宽融资渠道。充分发挥区个私民营企业信用担保基金和区创造业进展资金的融资作用,帮助企业贷款融资,并且对有进展前景的优势企业,实行专项贷款、封闭式运作。四是哺育名牌产品。鼓舞企业加快调整技术和产品结构,运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五是发挥领军企业的带动作用。领军企业的带头作用在集群中别能被忽视。首先,领军企业可以利用其市场辐射能力和市场声誉带来更多的客户;其次,领军企业作为生产核心,可以带给关联企业更多的订单;第三,领军企业的市场行为、创新行为都将成为该区域企业进展的直观范本和进展目标。所以,一具区域扶植领军企业的进展壮大往往比直接服务于中小企业,关于提高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力来说更加有效。六是环保部门要帮助漂染企业完善污水处理设备设施、改革污水处理工艺、落低污水处理成本。七是科技部门要向纺织企业推举创新的技术、工艺、材料和装备等,推动纺织行业实现技术创新,尤其在印染、化纤行业要大力推行节能减排技术,并且鼓舞纺织企业在研发创新产品时,积极申报中小企业创新基金。 结论:青山湖区纺织服装产业目前进展态势良好,是一具有规模、有优势、有潜力、有较大

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研究概述

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研究概述 前言 本文为我在阅读几篇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相关文献后,将读后的所感所学,结合我本人的所学所思,对旅游目的地竞争力做一个初步且简略的研究概述。文章主要分为研究背景、旅游目的地竞争力概念内涵、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影响因素、旅游目的地竞争力提升策略几大部分。 一旅游业现状(研究背景) 随着改革开放之后经济的不断发展,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的生活追求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温饱,而是上升到更高层面的追求。旅游作为一种够集物质享受、精神愉悦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休闲活动,其需求在这段时间中也是有了急剧的增长,而旅游业也在此期间飞速发展并逐渐趋于成熟。繁多的现有旅游目的地和不断兴起的新型旅游目的地,导致旅游市场的竞争愈演愈烈。许多传统的旅游目的地已经面临着客源减少、产业收缩的困境。那么,如何保持和提升旅游市场竞争力便成了旅游目的地首要问题。 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开始,至今的十几年间,在旅游目的地竞争力领域已经涌现出了许多研究成果,内容广泛涉及旅游目的地竞争力概念内涵的界定、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旅游目的地竞争力评估体系的构建等。 二旅游目的地竞争力概念内涵 在最近 10年的旅游研究中,虽然“旅游目的地竞争力”已成为人们讨论的热门课题之一,但对于究竟何为“旅游目的地竞争力”,人们在认识上不仅存在差异,所使用的表述也不尽相同。“旅游竞争力”即是一种常见的替代性表述;也有学者在讨论这一问题时将“竞争力”理解为“竞争能力”。这些情况,一方面反映出人们对“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研究的关注,同时也反映出这一问题的复杂性。 在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当中,人们对何为“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认识并不统一。总的来说,可以归纳为两大观点,一种可称之为“市场定位论”,另一种可称之为“综合能力论”。市场地位论观点的基本认识是,一个旅游目的地的竞争

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分析及指标体系设计-蒋录全,吴瑞明,刘恒江,李海刚

文章编号:1000-8462(2006)01-0037-04 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分析及指标体系设计! 蒋录全1,吴瑞明1,刘恒江2,李海刚1 (1.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中国上海200052;2.上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院,中国上海200050) 摘要:对产业集群竞争力进行科学、全面的测评,不仅有助于产业集群更好更快地发展,而且对于提升企业竞争力、区域竞争力和国家竞争力也起着重要作用。在“从影响主体确定到系统结构分解”的竞争力评价体系设计方法论原理指导下,对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体系进行系统分析与设计,构建了一套涵盖12个因素、46个子因素和97项显性观测指标的五层测评体系。对指标权重、集群边界、数据收集和处理方法等的分析表明,该评价指标体系在实践中的应用操作是方便、可行的。 关键词:产业集群;竞争力;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F014.6文献标识码:A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产业集群已经成为世界上引人瞩目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和产业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对经济发展有巨大的贡献,它在繁荣我国地方经济中已经形成规模性的重要力量。如何科学有效地测评产业集群竞争力以及如何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一直是产业界、学术界以及各级政府所关注的重要问题。 !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研究评述 对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的研究是一个新领域,国内外学者对产业集群竞争力的研究经历了一个从定性描述到定量衡量的过程,所考虑的影响因素与测评指标逐渐细化,因素之间的影响关系也日趋复杂。现有的研究基本趋于两个方向: !解析集群的竞争优势,从规范角度来分析;"通过构建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模型,收集产业集群各方面的统计数据来进行定量演算分析。 !.!定性评价(规范性分析) 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定性评价主要集中于分析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各个影响因素,综合评价这些因素及其相互作用关系的质量水平,从而得到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总体概况。波特最早从规范的角度来分析产业集群竞争力,通过构建钻石模型,开创了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的基础性工作,并得到普遍的应用。但波特钻石模型的静态因素分析方法也受到不少学者的质疑[1]。Feser(2001)则考虑了产业集群竞争力的诸多动态影响因素,从生命周期(时间,Time)、地理(空间,Geography)和关联关系(Linkage)等三维角度来分析和评价产业集群竞争力。Mitra(2003)认为产业集群有11维属性:地理范围、密度、宽度、深度、活动、跨度、领导能力、发展阶段、技术、创新能力、产权结构等,综合这11个方面的能力表现,就可评判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情况。定性评价的特点是主观性较强,所得的结果也比较模糊,一般难以对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强弱进行明确定论。 !."定量评价 基于定性研究成果,近几年来许多学者都在尽力探索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的定量分析工具和方法。Padmore and Gib-son(1998)在波特钻石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的GEM(Groundings-Enterprises-Markets)模型,它的方便性在于能把握集群的关键症状,并提供解决这些症状的分析框架,但GEM模型并不能反映出企业之间的网络协作关系,而企业之间的作用恰恰是集群获取技术创新、外部经济、降低交易费用、区域品牌等竞争优势的关键,它也缺乏总得分的明细评价标准,难以评价和比较大量不同种类集群的竞争力。投入产出法(Input-output)在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上也得到一定的应用,该方法对统计资料依赖比较重,在传统产业统计资料支持下的投入产出法评价结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也值得怀疑[1]。 我国有些学者秉承了国外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的一些方法,在定量研究上也作了不少探索。郑海天,盛军锋[5]通过对广东省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微观和宏观分析,构建了集群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来量化集群竞争力,并进行了实证。虽然他们的工作略显不足,但在集群竞争力评价上做出了尝试并提供了新的思路。 !.#定性评价 指标体系方法已经广泛应用于企业竞争力、产业竞争力、城市竞争力和国家竞争力的评价上。产业集群作为一种新的产业组织,也可以应用此方法来评价其竞争力。由于产业集群的规模和结构变动性大、边界比较复杂等复杂特性,而需要科学理论和指标设计方法论来指导,以及综合运用规范性分析与定量演算工具,对产业集群竞争力进行解剖和系统分析,并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可信度。 第26卷第1期2006年1月经济地理 ECONOMIC GEOGRAPHY VoI.26,No.1 Jan.,2006 !收稿日期:2005-01-24;修回日期:2005-07-2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70371075、70571052)资助。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