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在语文实践中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浅谈在语文实践中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浅谈在语文实践中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曲“尽”还须探幽
----浅谈在语文实践中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余音缭梁,三日不绝”是音乐艺术产生的美妙境界。它震撼人的心灵,持久影响人的心境,形成特定的“情感场”。成功的语文课堂教学,也应在学生的心弦上弹奏出动人的乐曲,收到缭梁三日,曲尽情不尽的效果。学生心中的不尽之情,是可贵的资源。对此,我在教学中倍加呵护,趁热打铁,引导学生展开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探究的实践中领略到语文学习的别有洞天,获得语言实践的历练、思想的陶冶和情感的提升,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言有尽而意无穷。当不同的情意充溢学生的心中,教师要推波助澜,让学生在心动处行动,通过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学生心动处,一般有这样几个方面:
一、心驰神往处
语文课文文质兼美,展现了作者对风物美、生活美、生命美的体验,向学生展示了一个个美丽的灵动的世界。每篇课文都是作者的思想﹑志趣﹑情感等在审美意象中的有形折射,是世界的艺术写照。学生透过语言文字看到的迷人风景,听到的美妙声音,无不深深吸引着学生,让学生心驰神往。
1、从书本走向生活
读千卷书,行万里路。语文学习一旦走出课堂,延伸到广袤的天地和真实的生活中,意义非凡。因为大自然中,活生生的景物更具有一种灵性,触手可及的真实场景更具空灵的感召力,可成为学生与作者心灵交汇的桥梁。如学了《圆明园的毁灭》《长城和运河》等课文,学生查阅了大量资料,激起了浓浓的爱国之情。他们想去北京圆明园的遗迹寻梦,想登上万里长城当好汉,更想领略运河的古韵风情。于是,课文中的风景名胜,成了学生假期旅游的首选去处。在真实而鲜活的背景下,历史遗迹、名胜风景丰富着学生的思想,陶冶着学生的性情,成为学生的又一理想的精神家园。学习《壁虎》、《爬山虎的脚》等课文,我鼓励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捕捉鲜美而易逝的生活。我让学生亲自观察它们的外形特点、活动或生长规律,记观察日记。学习《只有一个地球》,学生来到小河边,看到了发黑的河面上浮满的垃圾;走上街道的十字路口,闻到呛喉的车尾废气……阅读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学生体验着鲜活的语言,也体验着鲜活的生活。语言与生活紧密相联,激荡着学生的情怀,滋养着他们的价值观。
2、注重学科间的融合
学生个性发展不是不同学科知识杂汇的结果,而是通过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而不断探究世界和自我的过程。教师要让学生在知识的探究和运用中享受学习的快乐,以

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就拿作业的内容和方式来说,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已有的经验等,跨过学科界限,尊重学生的个性表达。学了《鹬蚌相争》这则寓言,有的同学把寓言改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有的配乐讲故事,有的把课文画成连环画,有的阅读其它寓意深刻的寓言,有的发挥想象,续编故事……又如,由《黄山奇松》一课引发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学习成果的展示不拘一格,有的将收集的资料汇编成小册子,有的用power point制成幻灯片,有的举办图片展览,有的自编手抄报……学生从课堂走向课外,发现学习的外延等同于生活时,会感到语文充满魅力。语文学习不是负担,而是享受。
二、意犹未尽处
托尔斯泰曾说:“人们用语言互相传达自己的思想,而人们用艺术互相传达自己的感情”。当学生和作者心灵交汇、情感交融,产生一种痴迷如醉、回肠荡气的感觉时,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不足以表达内心的感受。此时可另辟蹊径,用其它的艺术形式传情达意,如编写歌词、填词演唱,创作歌谣、诗歌,编制游戏、舞蹈……正如《毛诗序》中所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嗟叹、歌咏、手舞足蹈,都可作为学生在“意未尽”时情感表达的形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