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智能交通系统技术指标

智能交通系统技术指标

智能交通系统技术指标
智能交通系统技术指标

智能交通系统技术指标

一、交通信号控制系统

设备选型:

临平城区320国道以南的信号控制系统必须接入已建的SCATS管理平台,与杭州接壤的主要道路采用能与支队联网的控制设备,其它地区的信号控制系统必须接入已建的浙大中控Intelliffic ACS-300管理平台;均配置16灯组以上(含)。

系统功能:

规范路口交通环境。通过系统化的路口交通工程设计,规范路口的渠化、交通信号和交通标志分布,均衡路网中的交通分布;

安装标准的、稳定可靠及功能灵活的交通控制设备和系统,使系统能满足各种交通控制的需求;

系统运行时可连续准确地采集大量现场交通数据,通过对交通数据的采集、保存和处理,不仅直接用于交通控制,还可以为交通指挥调度和城市交通规划提供准确的量化依据;

从区域或全局的角度实时优化交通控制,缓解交通拥挤,缩短通行时间,减少交通事故、降低交通污染、提高现有道路的通行能力。

主要部件要求:

1、信号灯杆:

标志立柱和横梁:凡钢管外径 152mm以下(含152mm)的立柱和横梁,采用普通碳素结构钢(Q235)焊接钢管,应符合《碳素结构钢》(GB700-88,下同)的要求。凡钢管外径在152mm以上的立柱和横梁,采用一般的热轧无缝钢管,并符合《结构用无缝钢管》(GB/T8162)的规定。标志立杆柱帽,采用普通碳素钢结构钢板,板厚3mm,并符合《碳素结构钢》的要求。

高强螺栓,高强连接螺栓(包括相应螺母、垫圈)应采用40B式45号钢,并符合《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GB/T1228)、《钢结构用高强度垫圈》(GB/T1230)、《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大六角头螺母,垫圈技术条件》(GB/T1231)的规定。地脚螺栓(包括相应螺母、垫圈)应采用普通碳素钢结构钢(Q235),并符合《碳素结构钢》的要求。

水泥混凝土基础材料混凝土强度应不少于25Mpa。并符合《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

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下同)的有关规定,机箱基础应高于地面20公分,机箱接地达到标准要求。

钢筋采用热扎结构等级圆钢筋,Ⅰ级3号钢(位于桥梁防撞墙上的标志基础钢筋采用Ⅱ级)并符合现行《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规定。

立柱和横梁不允许存在任何接驳。

钢结构应按规范规定进行热浸镀锌处理,镀锌量为600g/m2。螺栓、螺母、垫圈进行热浸镀锌,必须清理螺纹或作离心处理。构件经镀锌处理后,采用黑色(或其它颜色--具体颜色由业主确定)亚光喷漆处理。

2、信号灯:

交通信号灯由独立的发光单元组成,发光单元具有无色的透光面,信号灯的外壳、色片及密封圈表面平滑,无缺料、无开裂、无银丝、无明显变形和毛刺等缺陷;信号灯发光单元透光面尺寸为Ф400㎜、Ф300㎜,发光强度达到《GB14887 2011 道路交通信号灯》的相关标准。

外壳采用铝制金属材料,一次压铸成型;外壳净重:403信号灯18KG以内、303信号灯13.5KG以内、302信号灯9KG以内;遮沿也采用金属铝材料制成;遮沿长度不小于信号灯发光面透光尺寸的1.25倍,遮沿侧夹角小于80°,遮沿包角不小于270°。

信号灯的电源要求、绝缘要求、功耗要求、耐高低温性能、抗震性能等产品要求,均须达到《GB14887-2011 道路交通信号灯》的相关标准。每一种交通信号灯都必须符合《灯具一般安全要求与实验》(GB7000.1-2003)、《灯光信号颜色》(GB/T8417)和《电工电子产品环境实验》(GB/T2423)的规定,并提供国家权威机构的检测报告。

每组信号灯必须单独放线至信号机,信号灯杆检修孔至信号机采用KVV22 16*1钢套线,灯杆检修孔以上采用RVV 4*1软线,同时每根机动车信号灯灯杆至信号机预留一组备用线。

红绿灯信号切换时,具有10秒倒计时功能(辅灯、右转变箭头灯可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是否要倒计时功能)。

设置有机动车待转区的路口,必须安装对应的待转区LED指示屏;同相位红灯进入10秒倒计时时,待转区LED指示屏开启。

人行横道信号灯,可根据需要在立杆上设置手动控制按钮,在系统设定的时间段,行人过马路时可以人工申请绿灯放行。

3、路口车辆检测线圈施工

为确保施工安全,应按规定配备示警灯和示警带,并在施工过程中配备安全员。检测线圈的敷设须符合控制系统的相关要求。

4、路口信号机与车辆检测系统、通讯网络、信号灯的集成设计、安装和调试。

系统可以完全独立操作,完成信息采集、信息传输、信息处理、显示等一系列工作。控制系统可以实时对路面检测器采集到的资料加以分析、处理,能够随时更改配时方案,以适应路口车流的需要。

系统有自检功能。

5、防雷设备

(1)电源避雷器:

●雷电通流量(8/20us)≥20 KA

●电压保护水平(8/20us 20 KA)≤2KV

●电压保护水平(8/20us 3 KA)≤1KV

●工作电压:220V

●接线方式:并联

(2)控制信号避雷器:

●接入方式:串

●接口类型:接线柱

●工作电压(V):25

●最大放电电流:5KA

●额定通流:3KA

●电压保护水平Up(V)线与线:≤90V

●电压保护水平Up(V)线与地:≤90V

●响应时间Ta≤(ns):1

●传输频率≤15MHz

二、可变车道牌系统

1、使用机械式可变车道牌,镶嵌于车道指示牌中,具有前端手控、遥控和网络远程控制等功能。

2、为便于远程管理,应安装彩色枪机(指标参照交通监视系统),既要能看清车道指

示牌,又看清路口车道和车辆通行情况。

3、通过光纤复用,将可变车道牌系统连接至交通管理指挥中心,指挥中心通过公安网络的管理平台,可以直观地看到前端车道指示牌及对应车道车辆通行情况。根据需要,指挥中心可以直观地管理可变车道牌。

4、路口光端机增加视频通道,每个可变车道方向需一路视频通道。

5、中心485串口服务器必须实现与已建的 5630-16 MOXA型号设备通信、扩展和堆积。

三、交通监视系统

模拟监控系统和数字监控系统应保证和公安智能交通Web集成平台,以及其它公安应用系统完全兼容。已建的高清数字矩阵和模拟矩阵均为红苹果品牌,已开发的Web集成平台的数字视频接入针对海康威视的录像机开发。

1、彩色一体化球机(推荐采用PELCO-派儿高、infinova-英飞拓、海康威视球机)

●主要指标200万像素红外数字高清高速智能球机

●图像传感器 1/3" Progressive Scan CMOS

●有效像素200万像素

●水平解析度大于900TVL

●输出格式1080P/30 1080P/25

●最低照度彩色:0.05Lux @ (F1.6,AGC ON),黑白:0.005Lux @(F1.6,AGC

ON),0Lux with IR

●白平衡自动 / 手动 / 自动跟踪白平衡 /一次白平衡

●增益控制自动 / 手动

●信噪比大于50dB

●降噪 3D降噪:模式一/模式二

●背光补偿开 / 关

●电子快门50Hz:1/25-1/10,000s,60Hz:1/30-1/10,000s

●日夜模式滤光片彩转黑

●聚焦模式自动 / 半自动 / 手动

●焦距 4.7mm - 94mm, 20倍光学

●变倍速度大约2.7秒(光学, 广角-望远)

●水平视角58.3-3.2度(广角-望远)

●近摄距10-1500mm(广角-望远)

●光圈数 F1.6-F3.5

●水平范围360°连续旋转

●水平速度水平键控速度:0.1°-160°/s,速度可设,水平预置点速度:160°

/s

●垂直范围-2°-90° (自动翻转)

●垂直速度垂直键控速度:0.1°-120°/s,速度可设,垂直预置点速度:120°

/s

●比例变倍支持

●预置点个数 256个

●巡航扫描8条, 每条可添加32个预置点

●花样扫描4条, 每条路径记录时间大于10分钟

●断电记忆支持

●守望功能预置点 / 花样扫描 / 巡航扫描 / 水平扫描 / 垂直扫描 / 随机

扫描 / 帧扫描 / 全景扫描

●方位角信息显示开 / 关

●预置点视频冻结支持

●密码保护支持

●区域扫描、显示支持

●球机标题支持

●指南针功能支持, 正北方可设

●定时任务预置点 / 花样扫描 / 巡航扫描 / 水平扫描 / 垂直扫描 / 随机

扫描 / 帧扫描 / 全景扫描

●RS-485线路故障诊断支持

●曼码支持及故障诊断支持

●红外照射距离120米

●红外角度根据焦距可变

●报警输入2路(7路可选),优先级可调

●报警输出2路, 支持报警联动

●报警联动预置点 / 花样扫描 / 巡航扫描 / 水平扫描 / 垂直扫描 / 随机

扫描 / 帧扫描 / 全景扫描 / 开关量输出

●高清串行数字视频输出HD-SDI输出,BNC接口

●菜单中、英文

●云台控制协议HIKVISION, PELCO-P和PELCO-D(可添加), 协议自适应

●电源AC24V/3A

●功耗60W max (其中红外灯25W max,加热5W max)

●工作温度和湿度-30 ℃-65℃,湿度小于90%

●防护等级IP66(室外球),TVS 4000V 防雷、防浪涌、防突波

●安装方式多种安装方式可选根据应用环境进行选择

●尺寸 <=Φ245(mm)×399(mm)(室外)

●重量<=5.5kg

2、防雷装置:

(1)电源避雷器:

●雷电通流量(8/20us)≥20 KA

●电压保护水平(8/20us 20 KA)≤2KV

●电压保护水平(8/20us 3 KA)≤1KV

●工作电压:220V

●接线方式:并联

(2)视频避雷器:

●接入方式:并联

●特性阻抗(Ω):75

●接口类型:BNC

●工作电压(V):25

●电压保护水平Up(V)线与线:≤90V

●电压保护水平Up(V)线与地:≤90V

●雷电通流量(8/20us)≥10 KA

●工作频率≤15MHZ

●插入损耗≤(dB):0.5

(3)控制信号避雷器:

●接入方式:串

●接口类型:接线柱

●工作电压(V):25

●最大放电电流:5KA

●额定通流:3KA

●电压保护水平Up(V)线与线:≤90V

●电压保护水平Up(V)线与地:≤90V

●响应时间Ta≤(ns):1

●传输频率≤15MHz

四、电子警察系统

1、采用高清摄像机抓拍单元(分辨率大于500万像素CCD,推荐品牌:浙大中控、海康威视、浙江大华)对闯红灯、越线停车、逆向行驶、压黄线、进入路口不按规定车道行驶等违法行为进行图像取证;采用高清摄像机(分辨率大于200万像素CCD,品牌与高清摄像机抓拍单元一致)对进入路口的车辆进行视频监控,高清视频录像保存30天以上;确保设备稳定可靠,设备功耗总和(辅助光源不工作情况)小于60瓦/小时。

2、采用纯视频方式对机动车辆违法行为进行自动检测,每套高清摄像机抓拍单元至少要能同时管理3个车道(每超过3个车道时,增加1套500万像素CCD高清摄像机抓拍单元)。

3、闯红灯判别要能自动排除逆向误触发车辆以及复合车道的正常车辆。

4、闯红灯图像取证要能够满足多相位信号灯左转、直行、右转以及其它各种组合红灯情况。

5、设备必须能记录检测感应器工作状态,避免使用故障状态数据。

6、闯红灯图像取证必须记录红灯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等参数,以判断违法行为的有效性,同时可以任意设置宽限时间。

7、夜间通过补光措施使所拍摄图片能够清晰可辨;补光一般采用LED频闪灯加LED 补光灯的方式,灯光和摄像机合杆。灯光控制采用时控和光控组合方式,即日夜转换用光控,逆光拍摄时段用时控。

8、设备采用嵌入式结构,确保设备的可靠性和防病毒能力。

9、设备具有看门狗功能,设备死机后可自行恢复。死机恢复时间小于20秒。

10、能够将路口的实时图像传送到交通管理指挥中心,以及智能交通Web集成平台监控平台,以用于道路交通指挥和案件侦破。中心对路口实时情况监视,视频传输速率不小于25帧/秒,组合多画面。中心也可进行远程全天录像查询,在光纤链路情况下,查询响应时间小于0.5秒,同时连接客户数大于30个。

11、设备能够记录路口的交通流量状况,以帮助对道路交通状况进行科学分析和辅助决策。流量统计误差小于15%。

12、在环境无雾的情况下,对于车速160km/h以内的车辆,系统对闯红灯车辆的捕获率不小于90%,闯红灯车辆捕获有效率不小于80%,车牌识别准确率不小于90%;500万像素相机最小抓拍间隔<120ms。

13、在环境无雾的情况下,能够清楚地摄录到红灯、停车线和正在通过停车线的闯红灯车辆的图片和动态行为的组合数据。同时存储30天以上的交通现场视频记录,便于事故追查。

14、系统能够准确捕获、记录车辆通行信息。记录的车辆信息除包含图像信息(车辆尾部的图片)外,还包括文本信息,如日期、时间(精确到秒)、地点、方向、号牌号码、车辆类型等;车辆通行信息写入关联数据库,并将相关文本信息叠加到图片上;200km/h 以内的车辆捕获率:≥92%,车牌识别准确率:≥90%。

15、交通违法取证要求单幅照片像素500万以上(含),对机动车辆闯红灯、越线停车的违法行为图像取证不少于4幅图片(格式为JPG,分别为车辆头部未过停车线、车辆越过停车线、车辆离开停车线、车辆号牌放大图片,每幅图片均能看清车辆号牌、信号相位、车辆全景、路口情况,下同),4幅图片组成1张田字格组合图片,作为执法的依据;并同时记录不少于15秒的交通违法行为的高清视频录像。对机动车辆违法变更车道、压黄线行驶的违法行为图像取证,抓拍1幅图片,同时记录反映违法过程的不少于15秒的视频录像。对机动车辆逆向行驶违法行为图像取证抓拍2幅图片(机动车在两幅图片上的对应行驶位移>1.0m所需的时间)。同一违法行为数据必须相互关联,处理中心数据接口可同时处理以上全部以及附加信息,图片按要求可以自动附加违法日期(年、月、日、时、分、秒)、违法路口地点、行驶方向等信息,且全天侯清晰可辩,图片、视频格式符合违法处理平台的要求。

16、系统记录的原始图像信息具备防篡改功能,防止在传输、存储、处理等过程中被人为篡改。

17、系统具有停电后自恢复和设备远程维护功能,自恢复时间小于1分钟;系统可以

实时查看前端设备的运行状态,能通过网络实现远程维护、远程设置和远程升级等功能。

18、按照《GA/T832-2009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图像取证技术规范》的要求,24h内计时误差不超过1.0s,确保所有前端设备点位每日至少与中心机房系统时钟同步一次。

19、指挥中心可对监测点设备进行故障监测。

20、路口信息可以直接自动上传到服务器中,数据上传速度小于30秒/个。信息须满足中心平台要求。同时提供与中心库的接口以及完成以上接口任务的说明。

21、软件具备多级用户权限设置和流程,设备软硬件都具备扩展能力。

22、工作电源:交流154V~264V,频率48HZ~52HZ;二级防雷:室外立杆加避雷措施,避雷器技术要求详见交通监测系统中的视频防雷、电源防雷、控制信号防雷要求;工作温度:-10℃~60℃;湿度:长期在93±2%湿度环境中工作。

23、所投电器设备(包括:避雷器、摄像机等)、系统(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必须通过省级以上(含)质检部门检测合格(投标文件中必须提供检测合格证书复印件);同时满足相应国家标准。

24、所用软件有自主产权证明(或拥有版权),具有二次开发功能。

25、每个路口的设备由一台工控机(或路口记录仪)集中管理,每个路口形成1个小型局域网(使用内网地址),通过路口工控机(或路口记录仪)的IP地址(公安专网地址)向上进行通讯。

26、当路口较大,摄像机到机箱距离大于80M时,可采用光纤传输模式,在摄像机立杆增加抱杆机箱(光纤收发器等设备放置在抱杆机箱中;抱杆机箱设置在立杆的检修孔附近,并置于绿化覆盖范围中)。

27、设计时,标志标牌、智能交通、路灯等立杆要统筹考虑,做到多杆合一,在符合现行国标和安全的前提下,确保美观。同时与绿化设计做好协调,避免设施被绿化遮挡。

28、系统验收应遵照上级公安机关的通用条件规定的方法和指标进行验收。

五、违法自动检测系统

推荐品牌:浙大中控、海康威视、浙江大华。

1、系统组成:前端数据采集子系统、网络传输子系统、中心管理子系统组成。

2、检测模式和要求:采用纯视频检测方式,自动对视频区域内机动车行为进行检测、锁定车牌、跟踪、录像,根据车辆运动轨迹判断出机动车违法行为并进行图像取证,无需

破坏路面,埋设线圈。

3、数据采集子系统设备:主要由图像采集设备高清摄像机机、嵌入式智能分析控制主机、网络传输设备(光端机或光纤收发器)、机柜和球机立杆等组成,完成机动车违章行为检测、违章图片抓拍、违章记录本地储存、相关信息网络上传等任务。

4、采集设备要求:采用内置云台的200万像素以上(含)CCD高清一体化球机或500万像素以上(含)CCD高清枪机为采集主体,球机可要求覆盖单向1车道,枪机要求覆盖3个车道,自动检测区域50米,每台嵌入式智能分析控制主机最多管理5个采集设备。要求:设备稳定,结构简单,便于安装维护。

5、前端传输子系统要求:将前端设备记录的车辆违法信息传输到后端管理中心,同时操作人员在中心平台应用远程管理软件通过该网络可对前端设备进行远程管理、状态监测及设备参数设置。

6、中心管理子系统功能:实现对前端路面设备进行远程管理、网络监控、抓拍图像和数据的处理以及违章车辆的处罚等工作,并充分考虑与其它交通管理软件系统的接口兼容问题。

7、管理中心子系统要求:采用中心管理服务器连接多个客户端的模式,一台代理服务器管辖多台前端设备,数据库(ORA 9i或以上)用来记录各类参数和车辆信息(字段遵照公安部相关规范),磁盘阵列用来存储前端设备抓拍的图片、视频、相关数据信息。

9、系统工作原理:一体化高清摄像机,通过前端嵌入式智能分析控制主机对机动车进行牌照识别轨迹跟踪,对机动车的违法行为进行自动检测,联动触发图像或视频取证(抓拍二张包含违法车辆全景的交通现状照片,或者对机动车辆的违法过程录制不少于10秒钟的视频)。

10、自动报警功能:系统能够根据设定的黑名单库,对前端摄像机发现的黑名单车辆进行在指定的客户端进行声光和弹出窗口报警,报警信息中包括车牌号码、车型、地点、方向、车辆出现时间、车速、车辆图片等。

11、球机及系统防雷的技术指标参见交通监视系统,图像取证和车辆号牌识别的具体要求遵照公安部相关规范。

六、智能卡口系统

推荐品牌:浙大中控、海康威视、浙江大华。

1、新建智能卡口系统应与公安网智能交通监控WEB集成系统、省版违法处理平台、重点车辆查控系统等管理平台无缝连接,实现布/撤控、查询、报警数据的传输。系统由数据存储、车辆布控、数据web查询、数据转换等单元以及相关接口组成,主要完成数据处理和存储、数据的统计和分析、车辆的布控和报警、车辆年检信息的查询等功能,并实现与管理平台、已建智能卡口系统的数据交换。

2、可与车驾管数据库、违法车辆数据库、盗抢车辆数据库等关联数据库联接,为卡口系统的布控、监测、报警等提供相关数据。

3、卡口结构图如下:

4、车辆检测单元

车辆检测可用地感环型线圈、超声波、红外线、雷达波、激光和视频等方式。

5、图像采集单元

图像采集单元可包括摄像机、图像采集卡,其中采集车辆照片的摄像机应采用200万像素CCD以上(含)的高清摄像机或嵌入式一体化高清智能摄像机,每车道配一台高清摄像机;采集车辆视频为指挥中心电视墙提供实时视频的摄像机应采用200万像素CCD以上(含)的摄像机,每方向至少配一台摄像机。

6、图像处理单元

图像处理单元可包括工控机、服务器、多功能卡、抓拍软件,其中工控机、服务器操作系统宜采用非WINDOWS操作系统;图像处理单元也可采用基于嵌入式处理器和实时操作系统的一体化设备。

7、车辆识别单元

车辆识别单元可包括识别软件、加密狗或DSP车辆识别器,车辆识别的内容包括车牌号码、车型、车牌颜色等车辆基本信息。

8、数据存储单元

数据存储单元可包括工控机、服务器和专用存储设备,数据存储包括文件存储和数据存储,其中文件存储为采集单元抓拍的车辆图像,数据存储为车辆过车信息,通常以记录的形式存储在数据库中。

9、数据传输单元

数据传输单元可包括光纤收发器、光端机、网络交换机和传输软件,传输网络应符合公安网安全的相关要求。

10、辅助照明单元

辅助照明单元在不影响安全驾驶,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LED智能补光设备、恒定照明设备、窄脉冲补光设备和其他智能补光设备;补光措施使所拍摄图片能够清晰可辨;一般情况下可采用LED频闪灯加LED补光灯的方式,尽量做到灯光和摄像机合杆。灯光控制采用时控和光控组合方式,即日夜转换用光控,逆光拍摄时段用时控。

11、车辆布控单元

车辆布控单元包括布控车辆信息的采集、比对和比对结果输出,布控车辆的撤销,通常以软件的形式部署在卡口中心或卡口分中心的服务器中。

12、监测报警单元

监测报警单元包括布控车辆报警信息的监测和捕获,并联动报警装置,报警装置可采用声光报警、显示屏幕警示等方式提醒值班人员。

13、查询单元

数据查询单元包括车辆通行记录、查询、分析和统计,通常以客户端或WEB软件的形式存在。

14、数据转换单元

数据转换单元主要完成对已建卡口系统进行数据格式转换,按本标准新建的卡口系统无需数据转换单元。

15、车辆图像记录功能

在车辆通过时,卡口系统应能准确拍摄全景图像,图像应包括前排司乘人员、车头全貌、装载货物等特征信息,图像中应标明时间、地点、方向、车速和限速(针对有测速要求的卡口系统)等车辆信息。其中车辆通行数据库应符合附录A中表A.1的格式要求,

16、车辆识别功能

系统在实时记录通行车辆图像的同时,应具备车辆号牌自动识别功能,其用于号牌识别的字符库应齐全,即应能识别在我国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号牌(至少包括:GA 36规定中除摩托车号牌、临时号牌外的号牌、2002式号牌、武警汽车号牌、军队汽车号牌、警用汽车号牌);系统宜具备车型、车身颜色识别功能。符合GA/T833-2009规范.

17、车辆信息存储功能

前端应具有存储图像功能,宜每部车辆存贮不少于一张全景图像,卡口系统还应具有将各卡口分中心或卡口前端的除图像以外的车辆信息集中存储到中心数据库的功能。

18、图像上传功能

前端来车方向至少安装一台高清摄像机(分辨率不小于200万像素CCD),为指挥中心电视墙提供实时的过车信息。

19、速度测定功能

系统应具备测出通过车辆速度的功能,其测速范围和道路实测误差应符合GB/T21255-2007的相关要求。

对超速车辆应抓拍二张车辆经过卡口时的全景高清照片(不低于200万像素,并附合GA/T832-2009、GA/T833-2009规范的要求),按省违法处理系统要求的格式组合成一幅图片,上传至中心服务器。

20、布控与撤控功能

应能将布控内容添加到系统布控信息数据库表中实现布控;应能对已布控内容实现撤控;布控和撤控后应能提示操作结果;应能响应联网系统集成管理平台的布/撤控指令。布控内容也可从公安违法车辆、盗抢车辆、CCIC等数据库中提取。

21、车辆信息比对监测

应能将采集到的车辆信息与布控信息数据库表中的布控内容进行自动比对,当比对结果符合条件时,应能及时发出相关警示。

22、超速报警

对具有测速要求的卡口可以设置超速限值,其数据库格式应符合附录A中表A.8的格式要求,当通过车辆的速度超过限值时,应能在卡口中心或卡口分中心报警。

22、布控缉查车辆报警

可以设置布控缉查车辆号牌,其数据库格式应符合附录A中表A.7的格式要求,当系统识别出来的车辆号牌结果符合条件时,应能在卡口中心或卡口分中心报警。

24、查询统计

应能对车辆信息的内容进行精确、模糊和轨迹查询、统计、生成报表,并能输出数据,查询应具有权限管理,查询过程应记录日志文件。

查询统计应支持Web查询方式。

25、时钟校正

时钟校正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a) 卡口系统内设备应能被卡口中心基准时钟校正,校正时间间隔应不大于24h。卡口中心基准时钟宜能被联网系统集成管理平台基准时钟校正;

b) 卡口系统内设备重新启动、应用软件恢复工作或网络中断后重新连通时,应能自动进行时钟校正。

26、系统设备状态监测

应能监测系统中设备运行的实时状态,并能向联网系统集成管理平台提供系统设备工作状态的查询服务。

27、数据传输和远程维护

能通过网络实现数据传输、远程访问、远程设备重新启动和远程系统维护。

28、分辨率

高清摄像机对经过的车辆至少采集一张全景图像,采集的图像分辨率应不低于200万像素,采用JPEG格式。实时视频分辨率不小于200万像素,采用DS-9004HF-SH系列录像机进行录像,存贮时间不小于30天。

29、清晰度

用于车牌识别的特征图像其号牌图像水平分辨率不低于100个像素点,全景图像应能人眼看清车辆类型、号牌、颜色和轮廓及装载情况。

30、编码

全景图像存贮的图像编码应符合ISO/IEC 10918 JPEG标准的要求,压缩后的图像质量不应有明显损失。

31、捕获率

在监控区域内对5km/h~140km/h行驶的车辆,图像有效捕获率应达99%以上。

32、识别率和识别准确率

在牌照无污损、遮挡的情况下,白天车辆号牌识别率应不小于95%,号牌识别准确率应不小于90%;夜间车辆号牌识别率应不小于90%,号牌识别准确率应不小于85%。

33、存贮容量

按每部车辆至少存贮一张200万像素以上全景图像的要求,其存储设备应具备:高清视频录像不少于30天、车辆图片不少于180天的图像存贮能力。当超出最大存储容量时,自动对图像信息进行循环覆盖。

34、车辆信息布控响应时间

从发出布控指令到布控信息被实际加入比对监测并反馈布控成功信息的时间应不大于4s。

35、车辆信息监测响应时间

从布控的车辆经过卡口前端车辆检测点到卡口中心发出报警信息的时间应不大于8s。

36、车辆信息查询响应时间

车辆信息查询响应时间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a)精确查询:查询数据库中某条件确定的数据,查询响应时间应不大于3s。

b)模糊查询:查询数据库中含有条件不确定的数据,查询响应时间应不大于6s。

37、数据格式

系统数据库表格式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

38、数据存储时间

车辆图像存储时间应不小于180天,车辆信息的存储时间应不小于1年,布/撤控信息及报警信息的存储时间应不小于3年。

39、目录命名规则

目录命名由年月日时和卡口编号组成。

yyyy(年)-mm(月)-dd(日)-hh(小时)-DDDDDDDDDDDDD(卡口编号12个字节) 示例:2007-12-23-22-1234567890ab,即2007年12月23 日22点1234567890ab号设备的图像目录:

40、图像命名规则

图像命名由分秒毫秒和图像编号组成。

hh(时)mm(分)ss(秒)mmm(毫秒)rr(图像编号),jpg

示例:06032512201.jpg,即6时3分25秒122毫秒第一幅图像。

说明:上述时间以24小时计时,月日分秒均采用两位表示,不足两位时前位补0.

41、传输方式

卡口系统进行数据传输时,应符合TCP/IP协议。每个卡口形成1个小型局域网(使用内网地址),通过路口工控机和录像机的IP地址(公安专网地址,1个路口占用的公安网段地址不大于2个)向上进行通讯;数据可以同时发往多个服务器。

42、施工要求

卡口系统建设的外观与电气安全要求应符合GA/T497的相关要求。

卡口系统建设的外场施工要求应符合GA/T652的相关要求。

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建设的工程程序应参照GA/T75的相关要求。

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竣工后应进行检验,系统检验应符合GB50348的相关要求,具体还应包括如下要求:

●卡口前端部分检测应执行GA/T497中第5、6、7、8条有关检测的要求。

●系统功能检测应执行GA/T669.9的第6.1条有关检测的要求。

●系统性能检测应执行GA/T669.9的第6.2条有关检测的要求。

●检查数据库表格式,其结果应符合37的要求

●检查储存的图像格式,其结果应符合37的要求。

●检查图像储存的命名规则,其结果应符合40的要求。

●检查数据传输方式,其结果应符合41的要求。

43、所投电器设备(包括:避雷器、摄像机等)、系统(公路车辆智能监测记录系统)必须通过省级以上(含)质检部门检测合格(投标文件中必须提供检测合格证书复印件)。

44、系统应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定期进行设备的检测、维护、保养、系统出现故障后,应及时修复。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数据库表格式

A.1车辆信息数据库表格式

A.1.1车辆信息数据库表格式见表A.1.

表A.1. 车辆信息数据库表格式见表

A.1.2卡口编号格式如下:

12

1110987654321

行政区划代码按照GB/T2260-2007编码,设备编码和方向由建设单位统一编码,其中设备编码原则上为一个卡口前端一个设备编码。

A.1.3卡口编号对应的卡口基本信息表见表A.2。

A.1.4管辖单位编号对应的管辖单位信息见表A.3。

表A.3管辖单位信息表

A.2布控信息数据库表格式

A.2.1布控信息数据库表格式见表A.4

行政区划代码 设备编码 方向码

A.2.2布/撤控单位编号对应的布/撤控单位信息见表A.5

表A.5布/撤控单位信息表

A.2.3布/撤控人对应的用户信息见表A.6

A.3报警信息数据库表格式

A.3.1布控信息数据库表格式见表A.7

A.3.2报警信息数据库表格式见表A.8

智能交通系统技术指标

智能交通系统技术指标 一、交通信号控制系统 设备选型: 临平城区320国道以南的信号控制系统必须接入已建的SCATS管理平台,与杭州接壤的主要道路采用能与支队联网的控制设备,其它地区的信号控制系统必须接入已建的浙大中控Intelliffic ACS-300管理平台;均配置16灯组以上(含)。 系统功能: 规范路口交通环境。通过系统化的路口交通工程设计,规范路口的渠化、交通信号和交通标志分布,均衡路网中的交通分布; 安装标准的、稳定可靠及功能灵活的交通控制设备和系统,使系统能满足各种交通控制的需求; 系统运行时可连续准确地采集大量现场交通数据,通过对交通数据的采集、保存和处理,不仅直接用于交通控制,还可以为交通指挥调度和城市交通规划提供准确的量化依据; 从区域或全局的角度实时优化交通控制,缓解交通拥挤,缩短通行时间,减少交通事故、降低交通污染、提高现有道路的通行能力。 主要部件要求: 1、信号灯杆: 标志立柱和横梁:凡钢管外径 152mm以下(含152mm)的立柱和横梁,采用普通碳素结构钢(Q235)焊接钢管,应符合《碳素结构钢》(GB700-88,下同)的要求。凡钢管外径在152mm以上的立柱和横梁,采用一般的热轧无缝钢管,并符合《结构用无缝钢管》(GB/T8162)的规定。标志立杆柱帽,采用普通碳素钢结构钢板,板厚3mm,并符合《碳素结构钢》的要求。 高强螺栓,高强连接螺栓(包括相应螺母、垫圈)应采用40B式45号钢,并符合《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GB/T1228)、《钢结构用高强度垫圈》(GB/T1230)、《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大六角头螺母,垫圈技术条件》(GB/T1231)的规定。地脚螺栓(包括相应螺母、垫圈)应采用普通碳素钢结构钢(Q235),并符合《碳素结构钢》的要求。 水泥混凝土基础材料混凝土强度应不少于25Mpa。并符合《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

物联网与智能交通系统

物联网与智能交通系统 物联网的英文名:Internet of Things(IOT),也称为Web of Things。被视为互联网的应用扩展,应用创新是物联网的发展的核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 物联网定义为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传感器、射频识别(RFID)技术、全 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气体感应器等各种装置与技术,实时采 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 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与互联网结合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其目的 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所有的物品与网络的连接,方便识别、管理和控制。 智能交通系统(ITS),是指将先进的传感器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自 动控制技术、计算机处理技术等应用于整个交通运输管理体系从而形成的一种信 息化、智能化、社会化的交通运输综合管理和控制系统。智能交通系统使交通基 础设施能发挥最大效能。随着互联网、移运通信网络和传感器网络等新技术的应 用,物联网应用于智能交通已见雏形,在未来几年将具有极强的发展潜力。 智能交通体系: 智能交通是一个综合性体系,它包含的子系统大体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车辆控制系统。指辅助驾驶员驾驶汽车或替代驾驶员自动驾驶汽车的系 统。该系统通过安装在汽车前部和旁侧的雷达或红外探测仪,可以准确地判断车 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遇紧急情况,车载电脑能及时发出警报或自动刹车避让, 并根据路况自己调节行车速度,人称“智能汽车”。目前,美国已有3000多家 公司从事高智能汽车的研制,已推出自动恒速控制器、红外智能导驶仪等高科技 产品。

二、交通监控系统。该系统类似于机场的航空控制器,它将在道路、车辆和驾驶员之间建立快速通讯联系。哪里发生了交通事故。哪里交通拥挤,哪条路最为畅通,该系统会以最快的速度提供给驾驶员和交通管理人员。 三、运营车辆高度管理系统。该系统通过汽车的车载电脑、高度管理中心计算机与全球定位系统卫星联网,实现驾驶员与调度管理中心之间的双向通讯,来提供商业车辆、公共汽车和出租汽车的运营效率。该系统通讯能力极强,可以对全国乃至更大范围内的车辆实施控制。目前,行驶在法国巴黎大街上的20辆公共汽车和英国伦敦的约2500辆出租汽车已经在接受卫星的指挥。 四、旅行信息系统。是专为外出旅行人员及时提供各种交通信息的系统。该系统提供信息的媒介是多种多样的,如电脑、电视、电话、路标、无线电、车内显示屏等,任何一种方式都可以。无论你是在办公室、大街上、家中、汽车上,只要采用其中任何一种方式,你都能从信息系统中获得所需要的信息。有了该系统,外出旅行者就可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了。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交通系统也开始实现不停车收费、交通信号灯智能控制、智能抓拍违章车辆等功能。 目前我国的智能交通系统主要有三部分: 1)城市智能交通 为了缓解越来越大的城市交通压力,智能交通系统在我国城市交通管理中得到了重视和应用。城市智能交通系统是通过先进的交通信息采集技术、数据通信传输技术、电子控制技术和计算机处理技术等,把采集到的各种道路交通信息和各种道路交通相关的服务信息传输到城市交通指挥中心,交通指挥中心对来自交通信息采集系统的实时交通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并利用交通控制与交通组织优化

智能交通建设系统总体设计

智能交通建设系统总体设计 1.1 总体设计原则 在本次系统的总体设计中,要求在总结同类型项目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统筹规划,将遵循以下总体设计原则。 ?标准性 本系统与其它应用系统和数据库之间存着大量的数据交互,因此强调信息系统的标准化,系统应保证与现行业务系统实现有效的衔接,实现信息的共享和集成。在系统建设中将遵循各类业界标准,从数据结构、技术架构、数据库存储等多个方面标准化建设。 ?先进性 采用当前成熟且先进的技术,保持系统硬件、软件、技术方法和数据管理的先进性,保证系统建成后在技术层次上3~5年内不落后。同时具有较强的可移植性、可重用性,在将来能迅速采用最新技术,以长期保持系统的先进性。 ?可靠性 一是以可靠的硬件、成熟的软件产品为基础,结合具体需求进行配置、定制和二次开发的方式进行实施,保证有效缩短项目实施时间,降低项目实施的风险。 二是系统应能够支持较大并发用户同时进行浏览、操作等与数据库的交互式的操作,并且相对占用较少的硬件资源。当意外事件发生时,能通过快速的应急处理,实现故障

修复,保证数据的完整性,避免丢失重要数据。 三是系统应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容错能力,确保系统在运行时反应快速、安全可靠。 ?安全性 一是保证系统的安全性。首先,选择先进、可靠的主流硬件产品和成熟、领先的软件产品构建系统,为系统的安全性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必须考虑到各种特殊情况下的恢复机制和备份机制,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完整性以及灾难恢复;再次,严格管理制度,为系统安全性提供制度保证。 二是完整的权限控制机制、考虑充分的系统保密措施也是保证安全的重要因素。需依据信息访问权限,向用户提供授权查询,有效避免越权使用。 系统后台用户分层次管理,并且具有可灵活调整、可细分的权限控制。可对信息内容进行严格的角色权限管理,保证每个用户能够看到且只能看到自己权限范围内的所有信息。对系统的管理操作有详实的历史记录。 ?扩展性 系统真正符合多层浏览器/服务器体系结构,不仅基于当前的需求,而且应保证在系统的体系结构不需做较大改变的前提下,实现今后的平滑升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次:数据的扩展:可以利用可视化的工作界面,进行数据的添加,或通过数据库管理工具,创建新的数据库、词典。 应用的扩展:考虑到和其它信息系统的连接,系统应具有良好的外接接口,将来随着业务的不断扩充,整个系统中应能够方便地添加新的业务模块;利用开放标准的应用开发接口可以进行更加个性化的二次应用开发。 ?易用性 系统应具有一致的、友好的客户化界面,易于使用和推广,并具有实际可操作性,使用户能够快速地掌握系统的使用。除特殊的、必须的应用外,用户终端全部采用浏览器方

城市智能交通系统ITS总体设计

城市智能交通系统ITS总体设计

目录 背景及需求 (3) 形势与背景 (3) 规划定位 (4) 规划目标 (5) 系统总体设计 (8) 城市智能交通总体建设规划 (8) 围绕六大业务核心开展ITS子系统建设 (9) 以人为本开展交通信息交换平台建设 (18)

背景及需求 形势与背景 机动车出行需求不断增加,时间与空间分布模式转变公众机动车出行需求不断增加、时间与空间分布模式转变、交通拥堵范围与程度扩大,需要ITS构建宏观调控手段。 城市化进程加快,交通建设与管理并重 城市化进程加快,交通建设与管理并重,在大规模进行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需要ITS软环境为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提速。 打击多样化交通违法行为,维持交通管理秩序面对日益严峻的交通管理需求,通过开展多种专项整治活动,打击机动车闯红灯、行人闯红灯、机动车斑马线不礼让行人、非法占用公交车道、道路逆行压线等行为,规范出行交通新秩序。 打造绿色交通、节能减排的人居城市 打造绿色交通、节能减排的人居城市,引进先进的IT手段,通过交通物联网等技术,缓解交通拥堵、提高出行效率、减少交通事故、降低交通污染,实现“智慧交通、低碳出行”。 ITS信息服务体系形成新架构 城市交通信息服务,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提出“智慧交通、低碳出行、感知全程”的公众出行服务理念,全力打造城市ITS信息服务体系新架构。

构建人性化执法服务环境,合理规划勤务信息以人为本,构建人性化执法服务环境,确保道路执勤、执法、现场事故处理等工作的安全、严谨和规范性,并做到“警力跟着警情走”,合理规划勤务信息。 规划定位 强化指挥中心职能,紧密围绕“六大业务核心”开展城市ITS建设 指挥中心智能交通信息平台,作为城市ITS发展的基础,其依托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城市ITS建设将依托指挥中心智能交通信息平台,围绕秩序管理、事故管理、路网管理、特勤任务、交通肇事逃逸追捕、城市交通服务这六大业务核心,建设交通运行指挥中心、交通监管指挥中心、城市交通信息管理服务中心;建设/改造15个子系统,即交通固定点监视系统、交通制高点监视系统、交通违法手动抓拍系统、车辆监测及参数采集系统、交通事件视频检系统、公路车辆智能监测记录系统、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违法占用公交车道监测记录系统、城市道路违法停车监测记录系统、机动车超速监测记录系统、机动车区间测速系统、人行横道智能监测系统、动态交通诱导系统、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执法车辆车载取证系统执法系统。 依托城市已建成及规划格局,细分业务重点,构筑城市ITS感知网格 城市ITS感知网格的合理建设,依托于对城市已建成及规划格局的深入解读,综合考虑城市出入口、工业聚集区、商业聚集区、市民居住聚集区、道路分布、铁路分布、水路分布、客(货)运交通枢纽、建筑物空间分布及高度等因素,同时结合城市发展历史,不同阶段的发展需求和侧重点,进行科学的点位设置和前端感知设备类型选择,构筑“点、线、面、空”多维度一体的城市ITS动态感

指挥中心与智能交通系统工程实施计划方案与项目管理

指挥中心及智能交通系统工程实施方案及项目管理

1工程实施方案及项目管理 遵循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PMP)提出的现代项目管理理念,为了确保项目目标顺利实现,我公司将委派具有丰富项目管理经验以及相关行业从业资历的专职项目经理,对xx市指挥中心及智能交通系统建设进行科学、严格、规的管理,根据项目建设任务的要求,编制切实可行的进度计划,设定科学的、可测量的阶段性目标,对项目实施的全过程进行监控,并且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质量管理与控制。同时,对监理提出的建议和意见,给予充分的尊重和重视,理解并配合监理方的工作,确保在合同规定的时间,高质量的完成项目。 1.1编制依据 本项目采购招标文件。 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施工规,技术标准及验收标准。 现场位置,交通条件,工程材料。 我公司的技术力量、资金能力、机械设备,施工管理水平等综合项目实施能力。 1.2编制目的 贯彻国家工程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严格执行工程建设管理程序。 遵守设计和施工规的原则,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 科学组织施工,合理安排进度,确保高质、高效、按时完本项目。 严格的安全保证措施和管理体系,确保实现项目实施安全目标。 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提高施工水平和工程质量。 加强环境保护和文明施工管理。 向采购人提供优质的服务与支持。

1.3项目目标 1.3.1项目总体目标 在合同规定的期限完成xx市指挥中心及智能交通系统项目的安装、部署和试运行;完成项目的培训。 1.3.2主要阶段性目标 针对项目的总体目标要求,我们计划在合同签订后一个月交货、安装验收完毕。为了便于管理和控制,我们将总体目标划分成如下的主要阶段性目标:1.3.2.1系统设备供货 完成系统设备的供货,进行到货验收,签署到货验收报告。 1.3. 2.2硬件设备安装 完成系统设备的安装与调试。 1.3. 2.3系统联调 完成软件应用系统的安装与调试,提交系统调试报告及试运行申请。 1.3. 2.4系统试运行 试运行结束时提交系统试运行报告。 1.3. 2.5人员培训 试运行期间完成人员培训工作,提交培训记录。 1.3. 2.6系统终验 终验工作主要包括:系统设备(含软件)的验收、项目文档验收、系统运行效果评价、系统运行效果定性和定量分析。

智能交通系统_习题集(含答案) (2)

《智能交通系统》课程习题集 一、填空题1 1. ITS系统除人、车、路三个要素外,必须又促使其一体化的______。 2.动态交通分配是以______为对象,以交通控制与诱导为目的开发出来的交通需求预测模型。 3. ______是动态交通流分配理论中的关键和特殊之处。 4.在静态交通流分配中,______通过交通量和走行时间或费用的关系来反映。 5. ______是交通流诱导的重要信息,实现系统动态路径诱导的重要基础。 6.交通流信息的采集主要是通过______实现的。 7.事件管理的根本目的是__________,目标是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事件管理的各项活动,减少事件的影响。 8.图像平滑属低通滤波图像处理,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二、简答题 9.解决交通问题的方法包括哪些? 10.日本在自动公路系统方面研究最为先进,其具体研究内容有哪些? 11.中国的智能运输系统逻辑框架可分为哪几个层次? 12.与理想用户最优相比,准用户最优的主要特点是? 13.作为协同学研究对象的系统,当外界的控制参量不断改变时,通常具有哪些共同特征? 14.城市交通流系统具有哪些系统特征? 15.简述ITS主要应用了哪几类技术? 16.简述GPS的特点? 17.地理信息系统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哪些? 18.宏观交通流参数的自动采集技术主要包括哪些? 19.简述GPS自动车辆具体定位方法? 20.信息融合技术在ITS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哪些? 21.出行者信息系统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哪几方面? 22.出行者信息系统应该具备的特性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 23.出行者信息系统的目标主要体现在那几个方面? 24.简述动态交通流诱导系统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25.根据诱导信息的决定方式,UTFGS可分为哪三类?并简述其系统特点? 26.简述行车路线优化子系统的作用? 27.简述什么是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

智能交通系统设计方案

智能交通系统设计方案 随着经济建设的日新月异,经济的迅猛发展,现有的机动车和驾驶员增长快速与城市道路信息化管理建设的相对滞后,造成了现有的交通管理模式与急剧增长的交通需求不相适应,给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建设智能交通信息化系统,为城市的经济发展增添后劲,切实解决城市的投资环境,制定城市现代化交通管理规划,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科学管理已成为城市交通管理建设的当务之急。 目录 1.智能交通系统的目标 2.智能交通系统案例展示 3.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 1.智能交通系统的目标 智能交通系统(ITS)应用在城市交通中主要体现在微观的交通信

息采集、交通控制和诱导等方面,通过提高对交通信息的使用和管理来提高交通系统的效率,主要是由信息采集输入、策略控制、输出执行、各子系统间数据传输与通信等子系统组成。信息采集子系统通过传感器采集车辆和路面信息,策略控制子系统根据设定的目标运用计算方法(例如模糊控制、遗传算法等)计算出较好的方案,并输出控制信号给执行子系统(一般是交通信号控制器),以引导和控制车辆的通行,达到预设的目标。所谓智能交通,主要是通过综合手段,对城市道路通行进行智能化管理,包括根据通行情况实时指挥车辆通行顺序、疏导道路拥堵的智能化交通拥堵解决方案。 2.智能交通系统案例展示 “全国公路出行信息服务系统升级改造”项目,是基于英唐众创

方案公司研发的地图数据,整合多源交通出行信息数据、路网运行信息、高速公路运行信息、气象信息等各类动态信息,完成全国城际与主要城市交通流信息汇聚。全国公路出行信息服务系统的建成,将满足公众的出行信息服务需求;全国公路交通地理信息系统,将提供权威的电子地图服务;多源交通信息数据自动接入的实现,将完成全国城际与主要城市交通流信息的汇聚。 3.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 智能交通系统在充分整合、简化公安交警现有业务流程基础上,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信技术、电子控制技术及计算机处理技术等综合运用于地面交通管理,建设面向交警业务,具备交通管理数据采集与分析、交通控制、交通管理辅助决策等功能的智能交通系统,

智能交通系统资料

土木工程与建筑系 课程论文 (2013—2014 学年度第 2 学期) 智能交通系统 摘要 1.智能交通系统(r 巧)的基本概念 智能交通系统是将先进的卫星定位导航技术、计算机技术、图形图像处理技术、数据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信息技术、电子控制技术等高新技术有效地运用于交通的运输、服务、控制、管理和车辆制造,从而使车辆靠自身的智能在道路上安全、自由地行驶。公路靠自身的智能将交通流调整至最佳状态,驾驶员靠系统的智能对道路交通情况了如指掌,交通和运输管理人员靠系统的智能对道路上的车辆行驶和交通状况一清二楚。使人、车、路密切地结合,极大地提高交通运输效率,保障交通安全,改善环境质量。 2.智能交通系统(1

书)的主要功能对车辆能提供道路障碍物自动识别、自动报警、自动转向、自动制动、自动保持安全车距、车速和巡航控制功能; 对交通出行者能提供道路条件、交通状况、交通服务的实时信息,及车辆定位导航功能; 对交通运输企业能提供道路和交通信息,以及车辆定位、跟踪、通讯、调度功能; 对道路管理部门能提供交通流的实时信息,以及不停车的自动收费功能; 对交通管理部门能提供对道路交通流进行实时疏导、控制,和对突发事件应急反应功能。 关键词:城市交通;智能交通系统;现状和发展;应用及前景分析;发展对策; 前言 智能交通系统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前面有效解决交通运输领域问题的根本途径,它是在现代科学技术充分发展进步的背景下产生的。资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对ITS的诸多领域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开发,取得显著的阶段性成果。我国智能系统的研究与开发起步比较晚,但各级政府对发展智能运输系统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认识清楚,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地十五个五年计划纲要中指出"建立健全综合的现代运输体系,以信息化,网络化为基础,加快智能型交通的发展。" 智能运输系统利用现代科学系统在道路车辆和驾驶员之间建立起职能的联系。优化和调整道路交通流量的时空分布,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实现人车路的和谐统一。ITS在极大的提高运输效率的同时,充分保障交通安全,改善环境质量和提高能源里有效率 交通问题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 交通拥挤造成了巨大的时间浪费,加大了环境污染。我国大多数城市的平均行车速度已降至20km/h以下,有些路段甚至只有7~8km/h;由于车辆速度过慢,尾气排放增加,使得城市的空气质量进一步恶化。交通问题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缓解经济发展带来的交通运输发面的压力,尽量的利用现有的资源,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各国都加大了对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和建设的力度。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公路交通运输以其机动性好、可以实现"门到门"直达运输以及运送速度快的特点,成为我国城市和城间中短途客货运输的主要方式。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综合运用检测、通信、计算机、控制、GPS和GIS等现代高新技术,提高交通基础设施和运输装备的利用效率、减少交通公害对加速发展我国公路交通运输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是公路智能交通运输工程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智能交通项目总体设计

智能交通项目总体设计 项目建设范围 1.1系统建设内容设计电子警察子系统、卡 口子系统、高清监控子系统、智能违停抓拍子系统、交通诱导子系统、GPS子系统、大屏幕子系统等多方位,多功能建设。 项目总体规划 1.2面向设备的远程监控与管理 1.2.1远程设备监控与管理能够从中心平台实时监控设备的运行状态,当设备运行状况出现异常时及时中心平台消息报警,能够帮助用户定期安排设备的检修维护与管理,并合理保有备品备件。同时,为用户提供各种统计数据,帮助用户进行科学的决策。平台系统能够显著提高跨分区、分布式设备的管理和运行水平,提高平台在系统建设应用的中的综合利用率,实现对业务管理与应用的综合性能。 面向数据的存储管理与信息挖掘 1.2.2数据的存储管理与 信息挖掘体现在对海量数据的有效存储方式上,基于IP-SAN 模式的存储系统具有严谨而高效的数据陈列能力,将结构化数据进行非结构化的存储模式展现了在存储技术上的领先性,数据的存储空间是没有提前严格进行盘位的分区划分的,但是在逻辑上很进行了很严密的代码管理与数据的位置标识,在这样的存储系统中每一条数据都有着自己独有的身份特征,可以按照包头与包体的结构进行

综合管理。信息的挖掘往往需要通过很复杂的逻辑判断搜索到有用且有效的数据信息,宇视的数据管理系统,可以在3秒的时间内通过模糊算法技术,在上亿条机动车数据中查询到具体的单一车辆信息。多条件查询的情况下,在上亿条数据中也只需10秒以内就能够完成。先进的数据存储模式以及快速、准确的信息挖掘技术将使我们的用户提高对数据的敏感度与执行力的准确性。 面向事件的应急指挥 1.2.3事件的应急指挥是应急响应过程的一个核心环节,是应急决策与处理的中枢神经,其作出的决策是各应急处置力量参与应急行动的指南,是决定应急处置高效与快捷的核心因素。突发事件现场应急指挥是现场指挥及指挥部对救援行动进行的组织领导活动,其核心是指挥决策,即现场指挥活动是围绕着制定决策和实现决策而展开的。由于现场指挥活动是在与迅速发展的险情及其危害的对抗中进行的,因而具有风险性大、时效性强和机断性高的特点。 我方平台可以与GIS系统进行融合,将前端点位在GIS上进行呈现。通过电子围栏和可视化点播的方式呈现区域设备点位及点位前端现场实况视频,通过GIS系统对配置有GPS定位设备的警员给予单点、多点、区域的指挥调度,通过GIS 实时了解警力部署状态,结合实时视频对第一手现场资料予以把握,电子警察与卡口系统可以进行区域、线路的综合稽

杭州市城市道路智能交通系统建设标准(2016年新版)(DOC)

杭州市城市道路智能交通系统建设标准 二〇一〇年七月

目录 前言 (5) 第一部分系统定义 (6) 一、杭州市智能交通系统构成: (6) 二、系统定义 (6) 第二部分智能交通系统建设设置标准 (8) 一、智能交通系统设置标准相关定义 (8) (一)关于设置的定义 (8) (二)关于道路的定义 (8) 二、智能交通系统设置标准 (9) (一)交通信号控制系统 (9) (二)交通监视系统 (9) (三)交通违法监测系统 (9) (四)交通信息屏发布系统 (10) (五)交通流视频检测系统 (10) (六)行程时间检测系统(OD系统) (11) (七)停车诱导系统 (11) (八)智能卡口系统 (11) 第三部分道路智能交通系统技术标准 (13) 第一章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技术指标 (13) 一、SCATS信号控制系统 (13) (一)系统构成 (13) (二)功能要求 (13) (三)主要设备技术指标 (14) 二、单点远程控制交通信号系统 (15) (二)、单点远程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技术指标 (15) 一、系统构成 (15) 二、功能要求 (15) 三、主要设备技术指标 (18) 第二章交通监视系统技术指标 (21) 一、系统构成 (21) 二、功能要求 (21) 三、主要设备技术指标 (22)

第三章交通违法监测系统技术指标 (28) 一、交通信号违法监测系统 (28) (一)中心接入要求 (29) (二)路口设备要求 (30) 二、违法超速行为监测系统 (32) 第四章交通信息屏发布系统技术指标 (37) 一、系统构成 (37) 二、功能要求 (37) 三、主要设备技术指标 (38) 第五章交通流视频检测系统技术指标 (40) 一、系统构成 (40) 二、功能要求 (40) 三、主要设备技术指导 (41) 四、中心平台 (42) 第六章行程时间检测系统(OD系统)技术指标 (42) 一、行程时间检测系统(OD系统)的标准模式 (42) 二、行程时间检测系统(OD系统)的标准结构和功能 (42) 三、行程时间检测系统(OD系统)的技术标准 (43) 四、行程时间检测系统(OD系统)主要设备性能指标 (44) 第七章停车诱导系统技术指标 (46) 一、系统组成 (46) 二、功能要求 (46) 三、主要设备技术指标 (47) 四、中心平台 (48) 第八章智能卡口系统技术指标 (49) 一、智能卡口系统的标准模式 (49) 二、智能卡口系统的标准结构和功能 (49) 三、智能卡口系统的技术标准 (49) 四、智能卡口系统主要设备性能指标 (50) 第九章智能交通系统数据接口规范 (52) 一、交通违法监测系统接口 (52) 二、交通诱导系统中心平台 (55) 三、行程时间检测系统(OD系统)接口 (56) 1、外来黑名单接入 (56) 2、数据格式 (56) 3、数据流程 (58) 四、智能卡口系统接口 (59) 附录A (60)

智能交通与物联网

物联网与智能交通系统

一、前提简介: 物联网的英文名:Internet of Things(IOT),也称为Web of Things。被视为互联网的应用扩展,应用创新是物联网的发展的核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 物联网定义为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传感器、射频识别(RFID)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气体感应器等各种装置与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与互联网结合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其目的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所有的物品与网络的连接,方便识别、管理和控制。 智能交通系统(ITS),是指将先进的传感器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处理技术等应用于整个交通运输管理体系从而形成的一种信息化、智能化、社会化的交通运输综合管理和控制系统。智能交通系统使交通基础设施能发挥最大效能。随着互联网、移运通信网络和传感器网络等新技术的应用,物联网应用于智能交通已见雏形,在未来几年将具有极强的发展潜力。二、智能交通体系: 智能交通是一个综合性体系,它包含的子系统大体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车辆控制系统。指辅助驾驶员驾驶汽车或替代驾驶员自动驾驶汽车的系统。该系统通过安装在汽车前部和旁侧的雷达或红外探测仪,可以准确地判断车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遇紧急情况,车载电脑能及时发出警报或自动刹车避让,并根据路况自己调节行车速度,人称“智能汽车”。目前,美国已有3000多家公司从事高智能汽车的研制,已推出自动恒速控制器、红外智能导驶仪等高科技产品。 二、交通监控系统。该系统类似于机场的航空控制器,它将在道路、车辆和驾驶员之间建立快速通讯联系。哪里发生了交通事故。哪里交通拥挤,哪条路最为畅通,该系统会以最快的速度提供给驾驶员和交通管理人员。 三、运营车辆高度管理系统。该系统通过汽车的车载电脑、高度管理中心计算机与全球定位系统卫星联网,实现驾驶员与调度管理中心之间的双向通讯,来提供商业车辆、公共汽车和出租汽车的运营效率。该系统通讯能力极强,可以对全国乃至更大范围内的车辆实施控制。目前,行驶在法国巴黎大街上的20辆公共汽车和英国伦敦的约2500辆出租汽车已经在接受卫星的指挥。 四、旅行信息系统。是专为外出旅行人员及时提供各种交通信息的系统。该系统提供信息的媒介是多种多样的,如电脑、电视、电话、路标、无线电、车内

智能交通系统完整解决规划方案.docx

智能交通系统解决方案

目录 一、概述 ........................................................错误 !未定义书签。 二、智能交通系统总体设计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必要性 .........................................错误 !未定义书签。 2.智能交通系统建设目标 ...........................................错误 !未定义书签。 3.智能交通系统整体架构 ...........................................错误 !未定义书签。 4.智能交通系统应用架构图 .........................................错误 !未定义书签。 三、主要子系统应用设计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高清卡口系统 ...................................................错误 !未定义书签。 2.高清电子警察系统 ...............................................错误 !未定义书签。 3.道路监控系统 ...................................................错误 !未定义书签。 4.信号灯控制系统 .................................................错误 !未定义书签。 5.交通诱导和信息发布系统 .........................................错误 !未定义书签。 6.智能公交系统 ...................................................错误 !未定义书签。

城市智能交通系统总体设计

城市智能交通系统总体设计·ITS 目录 背景及需求4 形势与背景4 机动车出行需求不断增加,时间与空间分布模式转变4 城市化进程加快,交通建设与管理并重4 打击多样化交通违法行为,维持交通管理秩序4 打造绿色交通、节能减排的人居城市4

ITS信息服务体系形成新架构4 构建人性化执法服务环境,合理规划勤务信息5 规划定位5 强化指挥中心职能,紧密围绕“六大业务核心”开展城市ITS建设5 依托城市已建成及规划格局,细分业务重点,构筑城市ITS感知网格5 “打基础、上业绩、出成效”三年三大步,合理推进城市ITS进程6 以人为本,推进人、车、路、环境协同发展6 规划目标6 提升全城路网实时态势监控和交通秩序监管水平6 打造全城一体的城市智能交通数据中心6 提升交通管理分析的智能化程度,加强涉牌违法目标车辆的打击能力7 提升应急指挥协作水平,加强应急处突综合调度能力7 提升道路科学辅助决策能力,优化路网渠化、信号配时等交通管理措施7 增加互联网+智能交通应用,增加道路交通信息交互能力,提升城市交通形象8 提高系统运维和数据运维的自主分析能力,提高智能交通系统健壮性8 提升业务需求迅速转换为实际系统建设落地的能力,打造城市交通管理亮点8 系统总体设计9 城市智能交通总体建设规划9 围绕六大业务核心开展ITS子系统建设10 以人为本开展交通信息交换平台建设18

背景及需求 形势与背景 机动车出行需求不断增加,时间与空间分布模式转变公众机动车出行需求不断增加、时间与空间分布模式转变、交通拥堵范围与程度扩大,需要ITS构建宏观调控手段。 城市化进程加快,交通建设与管理并重 城市化进程加快,交通建设与管理并重,在大规模进行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需要ITS软环境为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提速。 打击多样化交通违法行为,维持交通管理秩序面对日益严峻的交通管理需求,通过开展多种专项整治活动,打击机动车闯红灯、行人闯红灯、机动车斑马线不礼让行人、非法占用公交车道、道路逆行压线等行为,规范出行交通新秩序。 打造绿色交通、节能减排的人居城市 打造绿色交通、节能减排的人居城市,引进先进的IT手段,通过交通物联网等技术,缓解交通拥堵、提高出行效率、减少交通事故、降低交通污染,实现“智慧交通、低碳出行”。 ITS信息服务体系形成新架构 城市交通信息服务,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提出“智慧交通、低碳出行、感知全程”的公众出行服务理念,全力打造城市ITS信息服务体系新架构。

XX市智能交通系统设计方案

XX智能交通项目设计方案

目录

第1章项目总论 1.1项目建设背景 随着XX市经济的飞速发展,近年来城市地区人口和机动车保有量迅猛增长,城市安全管理、交通供需矛盾逐渐突出,因此对城市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减轻城市的交通拥堵现象、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有效地进行交通视频监控、及时准确地进行非现场执法,XX交警部门积极地利用当今先进适用的技术,规划对中心平台系统、电子警察、卡口、监控等各子系统进行建设以实现技术强警的各项具体目标。 我方根据XX市综合治理、科技强警的需求,以及现场实际情况对城市治安监控及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建设项目进行设计,严格遵照国家、公安部以及XX市的相关技术标准、规程,综合运用电子信息、计算机网络、视频监控等领域的前沿技术进行制定,充分考虑到系统建成后在使用、维护保养及系统扩展等方面的方便性、经济性等要求,最终的工程将达到一方建设、多方受益、灵活扩展的目的。 通过本期项目的建设可以从政治上、经济上符XX市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需要,符合政府职能的转变和社会进步的需要。实践证明,要缓解日益增长的交通管理压力,维护人民群众安定平和的出行和治安环境,快速接警处警,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提高管理和服务效率,仅靠增加警力的数量扩张是远远不行的,必须走质量扩张即科技强警之路,实现管理模式由体能型向智能型、管理方式由经验型向科技型、管理手段由管理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和飞跃,才能与政府职能的转变保持同步,更加密切把握住社会进步的脉搏。通过此项目的成功建设,对于发掘呼伦贝尔市潜在经济和社会效益,提升城市形象和地位,将产生难以估量的正面影响和积极意义。 1.2项目现状 1.2.1平台部分 基于上千路的外场子系统点位建设的基础上,平台的中心设备显示出宇视

03-智能交通系统体系结构

第三章ITS体系结构 智能交通系统是一种复杂的巨系统,如何来描述系统各构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及系统各部分的功能与整体功能,就要用到“体系结构”这一概念。本章介绍ITS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的构建方法、以及应用实例。 第一节什么是ITS体系结构 系统的概念来源于自然实践。辞海对系统的解释是:所谓“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在交通系统中,人、车、路以及货物这四个组成部分构成了道路交通系统,该系统的目的是实现人或物的有效移动。如果人(货物)、车、路构成的道路交通系统,再配上具有智能的交通信息中心、交通管理中心、交通控制中心等以及智能化的车载设施和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如各类检测设施、信息发布设施即信息传输设施,就构成了智能交通运输系统。 然而,怎样来描述这一抽象概念的系统呢?像居住房屋一样,房屋由基础、梁、柱、屋面等各构件用一定的搭接方式建成,具有供人们居住生活的功能。房屋的各构件相互搭接的关系及房屋各部分的功能和整体功能可用房屋的建筑图和结构图来描绘。同样,ITS各构件的相互关系及各部分的功能和整体功能,也可用系统体系结构来描述。 因此,ITS的体系结构是指系统所包含的子系统、各个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和集成方式、以及各个子系统为实现用户服务功能、满足用户需求所应具备的功能。根据定义,ITS体系结构决定了系统如何构成,确定了功能模块以及模块之间的通信协议和接口,它的设计必须包含实现用户服务功能的全部子系统的设计。

ITS体系结构具有下列重要意义: ◆ITS本身比较复杂,涉及面广,需要有一个指导性的框架,来帮助我们理解这个系统的结构; ◆ITS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包含有很多子系统,它的实施需要通过这些子系统来实现,ITS体系结构为ITS的各个部分提供了统一的接口标准,从而使各个部分便于协调,集成为一个整体; ◆避免少缺和重复,使ITS成为一个高效、完整的系统,并具有良好的扩展性; ◆根据国家总体ITS框架,发展地区性的体系结构,保证不同地区智能交通系统具有兼容性。 第二节ITS体系结构的构建方法 1. ITS体系结构构建方法比较 世界各国开发ITS体系结构采用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称为结构化方法(Structured Method),一种称为面向对象的方法(Object Oriented Method)。 结构化方法,以功能的抽象与分解为主要手段,按功能之间的联结关系组织数据。结构化方法简单易行,流行已久,能被大多数工程师理解和接受,便于交流,但用结构化方法开发的系统修改或扩展比较困难。 面向对象的方法,首先确定对象或实体及其与其他对象之间的关系,然后确定每个对象执行的功能,围绕数据对象或实体组织功能,形成单一的相互关联的视图。用面向对象方法开发的系统易于扩展和修改,但该方法操作起来比较复杂,而且可读性不强,不利于交流和讨论。 国家ITS体系结构作为一种指导全国ITS设计的框架,必须得到全国工程师和投资者的广泛认同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因此,国家ITS体系结构必须具有较强的可读性,以便让更多的人能理解之,进而讨论之。此外,如果用面向对象的方法来开发ITS逻辑结构,在确定“对象”集时将遇到很大的麻烦,因为ITS 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可能的“对象”太多,“对象”的抽象程度也很难一致。美国“国家ITS体系结构开发小组”就是选用结构化方法构建了其《国家ITS

(完整版)智能交通系统_习题集(含答案2012.11.20)

《智能交通系统》课程习题集西南科技大学成人、网络教育学院版权所有 习题 【说明】:本课程《智能交通系统》(编号为14020)共有简答题,名词解释题,填空题1,填空题2,填空题3等多种试题类型,其中,本习题集中有[名词解释题]等试题类型未进入。 一、填空题1 1. ITS系统除人、车、路三个要素外,必须又促使其一体化的__信息中心_。 2. 动态交通分配是以__路网交通流____为对象,以交通控制与诱导为目的开发出来的交通需求预测模型。 3. _路段流出函数__是动态交通流分配理论中的关键和特殊之处。 4. 在静态交通流分配中,路段阻抗特性函数__通过交通量和走行时间或费用的关系来反映。 5. _行程时间_____是交通流诱导的重要信息,实现系统动态路径诱导的重要基础。 6. 交通流信息的采集主要是通过_交通控制系统_____实现的。 7. 事件管理的根本目的是__使受到干扰的交通流恢复正常__,目标是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事件管理的各项活动,减少事件的影响。 8. 图像平滑属低通滤波图像处理,其目的是__保留图像空间频率的低频部分,减少图像的高频部分____二、简答题 9.解决交通问题的方法包括哪些?9.答:(1)控制需求,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控制车辆的增加,或者改变车型,使车辆数量减少; (2)增加供给,也就是修路; (3)实施智能交通系统。 10.日本在自动公路系统方面研究最为先进,其具体研究内容有哪些? 答:(1)公路与车辆、车辆与车辆之间的通信系统; (2)事故监测与警告; (3)使用视频、雷达监测器进行车辆间距控制;(4)车辆最大速度控制;(5)自动停车控制。 11.中国的智能运输系统逻辑框架可分为哪几个层次? 答:(1)功能域,基本上和服务域等同;(2)系统功能,基本上和服务等同,但进行了功能的重新组合;(3)过程,基本上与子服务相同;(4)子过程,基本的逻辑单元。

智能交通与物联网之间的关联

1. 1 物联网基本概念 物联网( T he internet o f thing s) 是将各种物体相互联系在一起的网络。按照国际电信联盟的定义, 物联网是一种通过各种信息标示和传感设备, 如射频识别( RFID) 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 将物体连接成网, 以进行信息的交换和共享, 最终实现物体的实时、智能化管理的网络。 1. 2 物联网的原理和结构 1. 2. 1 原理部分 物联网是通过在物体上嵌入电子标签等能够存储物体信息的标识, 由相应阅读器读取其中信息并通过无线网络将即时信息发送到后台信息处理系统, 而各大信息系统可互联形成一个庞大的网络, 从而达到对物品实施跟踪、监控等智能化管理的目的。其实质是利用射频自动识别( RFID) 技术, 通过计算机互联网、电信网等实现物体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 智能交通是将信息、通信、控制、计算机网络等高新技术有效地综合运用于地面交通管理体系,从而建立起一种大范围、全方位发挥作用、实时、准确、高效的交通运输管理系统。它是目前世界交通运输领域研究的前沿课题,也是目前国际公认的解决城市交通拥挤、改善行车安全、提高运行效率、减少空气污染等的最佳途径。可以预见,智能交通系统将成为21 世纪现代化地面交通运输体系的模式和发展方向,是交通运输进入信息时代的重要标志 3. 1 智能交通与物联网之间的关联 智能交通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 其主要特点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以及计算机处理技术等有效的综合运用于整个运输系统, 从而建立起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运输综合管理系统。其目的是使人、车、路密切的配合、和谐的统一, 极大地提高交通运输效率、保障交通安全、缓解交通问题、改善环境质量和提高能源利用率。智能交通领域是物联网重要的应用领域, 也是物联网最有可能取得产业化成功的行业之一。智能交通系统( IT S) 所涉及的技术较多, 从数据的采集到信息的发布和共享其中涉及到各种技术且跨度较大, 但稍加对比不难发现, ITS 许多方面都与物联网技术息息相关, 两者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 物联网与ITS关联 1) 物联网具有强大的数据采集功能, 可为ITS提供较为全面交通数据。底层的数据是系统的基础。IT S 离不开基础数据的采集, ITS 需要时刻不间断的掌握路网上的交通信息才能有效的控制和管理道路交通。实时、准确和全面的交通数据是智能交通系统高效运行的基本保障。物联网最重要和本质的特点就是实现物物相连, 只要嵌入有电子标签的物体都可以成为被采集的对象。大量交通参与者, 无论是人或车, 甚至是道路相关设施的信息都将快速的汇集到物联网中, 利用物联网ITS 可以方便的采集到路面上各类交通数据。 2) 物联网可为交通数据的传输提供良好的渠道, 为交通信息的发布提供广阔的平台。物联网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信息传输渠道, ITS 如果能与物联网无缝的连接, 利用物联网的底层的传输体系, 通过有线和无线传输方式, ITS 所需的交通数据即可实现从采集设备到处理中心的传输。ITS 在实际应用中不仅需要底层的设备为上层提供数据, 有时上层也会有向下传送相关指令的要求, 也就是说, IT S中数据或信息的传输不是单向的, 兼有上传和下行的需求。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