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父母离异对子女心理的影响及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父母离异对子女心理的影响及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父母离异对子女心理的影响及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2010 NO.06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学 术 论 坛科技创新导报

婚姻制度是自古以来的第一个社会制度,它对人类的延续、社会的发展有很大的贡献。离婚率的不断上升,是当代社会婚姻家庭关系中的一个明显特点。随着离婚率的不断增加,出现了一个不断扩大的特殊群体——离异家庭儿童。离异家庭儿童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弱势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能否健康、和谐地发展与其是否能顺利适应父母离异有着密切的联系。[1]对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问题,国内外心理学、社会学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研究,但研究结果不完全一致。绝大多数研究者认为,父母离婚给孩子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离异家庭儿童往往会出现一系列问题行为,严重的甚至可能导致犯罪。另外一些研究表明,父母离异会给儿童带来积极的效果。[2]

1 离异家庭子女存在的心理问题

(1)自卑心理。几乎每个离异家庭的孩子都或多或少存在自卑心理。离异家庭儿童因为父亲或母亲的离去,感到低人一等,此时如果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或受到别人的嘲笑就易形成以下心理:整日情绪低落,没有乐观、积极进取的精神,孤僻、退缩、自卑。年龄稍大的孩子还会出现悲观情绪和猜疑心理,他们经常误会别人的言行、多疑敏感,怀疑别人看不起自己或欺负自己。同时由于当今社会以双亲家庭为主导,这样使得离异家庭的孩子常常处于尴尬、自卑境地。对于这样的孩子,如果不给予正确的引导,可能会导致人际交往方面的种种问题,甚至会影响孩子的个性。

(2)恐惧心理。离异家庭对孩子的另一个影响是使孩子产生恐惧心理,尤其是产生对婚姻的恐惧。因为当父母陷入严重的婚姻冲突或涉及到法律纠纷时,他们就会减少对子女的关注,而把大部分的精力和时间用于处理自己的问题。如果这样的话孩子就会觉得自己是个多余的人,甚至是个包袱,因而他们往往会感到不知所措。甚至有些父母常常当着孩子的面大打出手,很少顾及孩子的感受,更有甚者还把孩子当成“出气筒”,这些都将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利影响。这样的孩子一般心理上没有安全感,进而产生不信任感。据调查,很多独身者就是由于父母离异及婚姻冲突而产生对婚姻的惧怕心理,不愿再重复父母的悲剧。这种恐惧心理会使孩子情感脆弱,害怕受到伤害。

(3)补偿心理。离异家庭对孩子的影响

不仅表现在精神方面,而且在物质方面由

于家庭经济来源的减少也会对孩子的衣、

食、住、行产生影响,物质方面的匮乏进而

又会影响孩子的心理。这时孩子看到其他

孩子的物质享受,就很容易产生心理不平

衡和嫉妒的心态。如果这时不给予正确的

引导孩子就很容易出现偷盗等问题行为,

以此来补偿自己物质生活的不足。同时,离

异家庭的孩子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归属

和爱”的需要在父母这里得不到满足,他们

就会通过别的途径来弥补。这样孩子就有

可能会出现所谓的“早恋”现象。

(4)逆反心理和攻击行为。孩子由于对

原本完整家庭的突然破碎缺少心理准备,

对父母一方或双方的突然离去感到困惑或

难以接受。他们就可能会把自己现在所处

的痛苦境遇都归咎与父母,进而会父母产

生敌视情绪,而且这种敌视情绪可能会泛

化到其他的情境当中。通常的表现是指责

父母、顶撞老师、对别人漠不关心,对周围

的大部分人或事都进行反抗。如果是青春

期的孩子这种表现更加明显。

孩子除了表现出逆反心理外还常常表

现出攻击行为,通过攻击来发泄自己的愤

怒和不满的情绪。攻击一般有两种形式,一

种是直接攻击,就是攻击指向其他对象;另

一种是转向攻击,就是攻击对象指向自己,

可能的表现是自虐或抑郁。离异家庭的孩

子经历过父母的从冲突到分离这个过程,

就容易对父母和社会产生强烈的愤怒和不

满的情绪,而其由此产生的的无助感更让

其产生攻击行为。他们或者在言行上攻击

父母,或者把愤怒转嫁到别人身上,表现出

暴力行为,经常打架斗殴等。

2 离异家庭子女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1)不良的家庭环境。不良的家庭环境

因素是影响孩子性格形成的主要原因。这

是由于:孩子从出生到成年都是在家庭环

境中度过的,孩子的早期经历对他一生的

身心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儿童发展的关

键期集中于儿童早期;性格的形成是一个

连续不断的过程,孩子早期所具有的某些

性格特点可能影响其随后的发展。离异家

庭的孩子在父母出现婚姻冲突到父母离异

以后这个过程中常感受到一系列的消极的

情绪情感,这与孩子的个性形成有密切的

联系,有的孩子经历长期的抑郁后而慢慢

形成了孤僻、逃避的性格;有的孩子因长期

生活在充满冲突的环境中而变得性情急

躁,形成冷酷粗暴的性格。另外,父母养育

方式也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据调查,离异

家庭的儿童教养中,正常的父母教养仅占

13%,大多数为放任型、溺爱型或是严酷型,

这都对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产生不利的影

响。

(2)不良的学校环境。学校是儿童生活

的另一个主要场所,它对儿童的身心发展

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学校中教师的

教育和儿童同伴关系有对儿童的性格形成

产生重要影响。由于经历了家庭冲突、父母

离异孩子可能会在很多方面表现出问题行

为。这时,如果老师如果采用不适当的教育

方式或态度,孩子就容易出现自卑、退缩、

被动、言行不一等表现。此外,若同伴们对

离异家庭子女进行讥讽或歧视,就会使孩

子形成自责、孤僻、冷酷和反抗等不良的性

格特征。

(3)不良的社会环境。不良的社会环境

主要指认识观念、大众媒体和社会控制等

几个方面。目前,我国的离婚率没有西方国

家高所以对这个现象大家没有普遍的认

识,因此不能正确对待离异家庭子女,社会

偏见对离异家庭孩子的心理产生很大的伤

害,从而形成其不良的性格。此外,大众传

媒传播的父母离异的内容大多是反映夫妻

离异的可怕,离异家庭儿童的可怜,及继父

继母的不关爱等,这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和

性格发展也带来不良的影响。同时,还有社

会控制不得力也是离异家庭儿童不良性格

形成的原因。[3]

参考文献

[1]王永丽,俞国良.离异家庭儿童的适应

性问题[J].心理科学进展,2005,13(3):

276-282.

[2]Arditti J A. Rethinking relationships

between divorced mothers and their

c h i l

d r

e n:C a p i t a l i z i n g on

f a m i l y

strengths [J]. Family Relations.1999,

48(2):109-119.

[3]姜玉海.离异家庭儿童不良性格特征及

教育对策[J].消费导刊,2007(6):174-

175.

父母离异对子女心理的影响及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董晶 范娟娟 朱静敏

(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石家庄 050091)

摘 要:近年来,离异家庭的比例不断上升,使得离异家庭子女的人数越来越多,由此产生的心理问题也日益严重。本文主要论述了离异家庭儿童的心理问题及其成因。

关键词:离异家庭心理问题适应阶段

中图分类号:G64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0)02(c)-0238-01

238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儿童常见20种心理问题3-6岁

3-6岁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 对于3-6岁的孩子,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的身体健康,很容易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与心理发展。而儿童期的心理健康是个体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个体感知觉发展、情绪情感发展、人际交往能力发展以及人格形成的起始阶段。俗话说好的开始时成功的一半,所以在儿童期奠定孩子心理健康发展的方向对于孩子的一生至关重要。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家长的忽视和社会宣传的缺乏,大家对儿童期孩子的心理健康认识还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随着自闭症、多动症等儿童期心理问题的发病率不断攀升,儿童期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引起了家长和社会的关注,为了帮助家长了解儿童期孩子心理发展的轨迹,做好孩子的心理保健预防以及矫正工作,我们特意录制了本片。 以下介绍的主要是6岁以下的孩子常见的心理疾病: 1 咬指甲 【案例】 洋洋(化名),男,5岁,性格内向、胆小、怕孤独、不合群,尤其受到成人指责时表现得紧张。上课、睡觉时,经常将手指放在口中,入神地咬指甲。从周岁起,他先是吃衣角、咬被角,后来由于大人阻止,虽不再吃衣角、被角,但产生了吮吸手指的行为。洋洋出生后由于母乳不足,由人工喂养,1岁半后由外婆抚养。父母在外打工,每周到外婆家去看望他一次。长大一些后,跟父母同住,但大多数时间都是一个人在家玩耍。

【行为表现】 咬指甲是儿童时期很常见的不良行为,男女儿童均可发生。程度轻重不一,重者可引起局部出血,甚至甲沟炎。爱咬指甲的孩子常伴有睡眠不安和抽动。【形成原因】 孩子爱咬指甲,有时反映一种心理情绪,如紧张、抑郁、沮丧、自卑感、敌对感等情绪状态,其根源可能是受关注不够或缺乏安全感。而有些孩子,由于咬手指甲经常受到老师和家长的批评、训斥,反过来又会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成为继发性精神刺激因素。 【专家支招】 纠正孩子咬指甲的习惯可采用心理疗法和行为矫正法,以耐心说服和鼓励为主,平时多给予孩子心理上的关注,消除造成孩子紧张的因素。引导孩子多参加一些娱乐活动,多交朋友,如让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一块做游戏等,转移其注意力。 家长要有耐心和信心,千万不可体罚,不可大声训斥,不要粗暴地强行将孩子的手指从嘴里拉出,这样可能会在潜意识中加重孩子咬指甲的习惯。 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常修剪指甲,对大一点的孩子,可通过讲道理告诉他们咬指甲的危害。 纠正孩子咬指甲的毛病需要一个过程,年龄越小越比较好纠正,所以,家长发现孩子有咬指甲的毛病时就要尽早矫治。 矫正方法具体步骤为: (1)教给孩子分辨识别习惯性行为出现的情况,例如想办法让孩子知道自

独生子女问题行为及对策研究

独生子女问题行为及对策研究 目录 正文 (1) 一、独生子女存在的问题行为 (1) (一)学生过分自我,不懂感恩 (1) (二)性格胆小孤僻,缺乏热情 (2) (三)依赖成性,经受不起挫折 (2) (四)营养过剩,良好品德欠缺 (2) 二、独生子女问题行为的成因 (3) (一)家庭教育的影响 (3) (二)学校教育的影响 (3) (三)社会环境的影响 (3) 三、解决独生子女问题行为的对策 (4) (一)改变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家庭教育要严格与爱相结合 (4) (二)摆正独生子女与成人的关系,坚持教育的一致性 (5) (三)重视子女品格的养成和家长的榜样作用 (6) (四)有意识的锻炼子女坚强的意志 (6) (五)从小培养子女良好的心态 (7) (六)给孩子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7) 参考文献 (8) “致谢” (9)

独生子女问题行为及对策研究 2010级教育学番禺班 摘要:本文首先指出了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忽视对独生子女的道德培养。然后分析了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的原因,学校教育原因和社会原因。最后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现代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的对策: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家庭教育全面关心独生子女;提高家长素质,加强家庭教育指导。 关键词:问题行为原因对策 Only child problem behavior and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Abstract: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 one-child family education problems.Ignore the child's moral cultivation.Then it analyzes the one-child family education problems,School education and social reasons.Finally, in view of the above problems, put forward modern one-child family education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Raise awareness,Newer idea;Family education of only child care;The improvement of parents' quality, enhancing family education guidance. Key words:Problem behavior Reason Countermeasures 独生子女的问题行为是指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据调查,在我国中小学生中,都存在不同的问题行为,如自私、说谎、任性等。专家分析认为:不同的家庭环境对儿童有不同的影响,一些陈旧的传统家庭观念会使孩子出现胆小,过于内向等情绪问题。有些家长把独生子女作为家庭中心处处宠爱,则会助长孩子“自我中心”意识,变得傲慢、自私甚至性格扭曲。由此不难看出,独生子女存在着种种的问题行为。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成因和对策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成因和对策随着社会的急速发展和变革,各种不良思想和矛盾对在校学生产生了很大影响,由于正直成长中的中学生缺乏科学的辨别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加之中学生独立意识的觉醒和集中于青春期的各种冲突,使中学生存在诸多的心理问题,有些心理问题甚至是非常严重的,为此我们对在校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知识问卷调查,由于是不记名的问卷,因此学生的答卷坦白、明晰:在学习上存在自卑、惧怕、焦虑、厌学等心理,在生活上有攀比、贪图享乐的心理,对家长和老师的教育有严重的逆反心理,在交往中存在偏执、惟我独尊的心理。以下是对中学生中常见的6种心理问题及其成因、对策的分析。 一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1 贪图享乐心理 现在有不少中学生认为“享乐主义是社会发展到今天的必然结果”,“艰苦奋斗是上一辈人的事,与我们这一带人毫不相干”。于是就追求享乐、贪图安逸,追时髦、摆阔气的不良风气在学生中越来越严重。这种思想在行为上具体表现为:不爱劳动,怕脏怕累;好吃零食,花零钱多;衣着讲究,互相攀比。 2 惟我独尊心理 一些中学生只沉湎于自我愿望的实现中,处处都得以自己的利益为核心,遇到稍不顺心的事就会大发雷霆、躺倒不干,或斤斤计较、患得患失;对集体麻木不仁,对社会漠不关心。在处世中,只能别人

关心他(她),他(她)却不知关心别人,一旦个人欲望满足不了,就去损害他人和社会的利益,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3 逆反心理 中学阶段由于年龄的特点,不少学生因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而不能正确对待家长的一片苦心和老师的批评教育。他们怀疑一切、目空一切,对正面宣传作反思考,对榜样和先进人物无端否定,对不良倾向产生情感认同,对思想教育、纪律要求消极抵抗。 4 自卑心理 部分中学生由于学习成绩不好,屡犯错误,所以,无论在家庭还是在学校,他们受到的批评多于表扬,指责多于鼓励,惩罚多于引导。于是自认为低人一等,不可救药,变得心灰意懒,消极颓废,萎靡不振,自暴自弃,消极颓废,形成一种“我不如人”的自卑心理。还有部分中学生没有某些缺陷与短处,而是不能悦纳自己,常把自己放在低人一等,不被喜欢的位置,优柔寡断,没有竞争意识,享受不到成功的快乐。 5 惧怕心理 就中学生群体而言,存在着优等生惧怕竞争,中间生惧怕掉队,后进生感到前途无望的现象;就中学生个体来说,存在着惧怕数学、语文或英语、惧怕使父母希望落空,惧怕记忆力突然衰退等现象。一旦惧怕惯了,往往就形成性格上过于羞涩和胆怯,从而产生心理问题。他们会处处疑心,事事戒备,缺乏自信心和主动性;在学习上会随大溜,缺乏闯劲和首创精神。

一般心理问题案例分析报告

“我要做个美丽女孩” --八年级女孩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报告 咨询师简介:王智,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 案例摘要:张某,女,14岁,八年级学生,因不满意心脏手术后胸口留有疤痕,担心变丑和别人议论而抑郁、焦虑。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可排除重性精神病;根据引发症状的冲突为常态冲突,可排除神经症。根据求助者的内心痛苦程度、病程不足3个月、社会功能无明显损坏,可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经和求助者商量后决定采用合理情绪疗法和认知疗法,使求助者对自己的不合理信念和错误思维方式有所认识, 逐步引导求助者实施自我行为训练,缓解抑郁、焦虑的消极情绪, 最终较好地实现了咨询的具体目标和近期目标,促进了求助者的人格健全和心理健康。 关键词:一般心理问题合理情绪疗法认知疗法 一、一般资料 1.人口学资料 张某,女,14岁,八年级学生,身高153 厘米,独生女。自幼患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家族中无先天性心脏病史,亦无精神疾病史。 2.个人成长史 求助者出生在本县一个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自幼性格开朗,活泼好动,接受能力强,能歌善舞。入学后,学习成

绩优秀,并担任班干部,同学关系融洽。父亲英俊挺拔、性格沉稳、宽容、有耐心;母亲身材丰满、精明强干,是一名国家干部,性格较急,好指挥,有时说话不太注意方式。张某小时侯长相、身材随父亲,常被周围人夸长得漂亮。从4岁时起开始学习舞蹈和游泳。小学二年级时被选入县儿童合唱团,并到外地去演出。平时在课余和假期里坚持练习舞蹈和游泳。自从去年一次体检发现有先天性心脏病,半年前的寒假做完手术。手术后胸口正中留下了一个长长的刀疤,非常显眼,也非常难看,敏感的她感到非常难堪和自卑。整形美容医院做了一次瘢痕去除手术,但效果不甚理想,胸口仍有一道明显的瘢痕,只不过比先前的稍微小了一些。从此,她心情很低落,有自卑感,再也不去游泳了,上个月甚至退出了校游泳队,也没有心情学习舞蹈了。 3.精神状态 求助者衣着整齐,穿的是衬衫和长裤,而不是裙子。举止得体, 待人有礼貌。注意力能集中,言语清楚,思维敏捷。情绪低落,对别人的注视敏感。 4.身体状态 自幼体健, 在发现先天性心脏病之前未患过严重躯体疾病。手术后修养了三个月,体重明显增加。近来由于手术瘢痕问题,情绪低落,郁郁寡欢,食欲不佳,并且睡眠质量下降。

单亲家庭孩子有哪些心理问题

单亲家庭孩子有哪些心理问题 现代社会单亲家庭的孩子越来越多,很多时候也就显得不那么奇怪了,但是单亲家庭孩子的特殊心理问题还是需要注意的,像孤独、渺茫、逆反、自卑等等,每个孩子都是或多或少会有的,如何帮助孩子正视这些心理问题,走出心理困境呢? 单亲孩子的特殊心理现象 1、孤独 单亲孩子,特别是随父亲或住在重组家庭里的孩子,由于父亲的粗心或与继父母之间的隔阂,他们的亲情交流受到限制,觉得自己在家庭中是多余的人,自然而然就产生孤独感,行为上表现出离群,不大方,没有多少人与他活动。 2、渺茫 每人都有自己的自尊与自信,在正确引导下,能树立信心,确立生活的目标。然而,有的单亲孩子由于缺乏足够的家庭引导,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能设计美好的生活蓝图,有的甚至本有美好的理想之花,但因家庭的破裂没有及时培育这朵花,导致没有结出甜美的果。生活丰富多彩,但也形形色色,五花八门,没有美好的家庭熏陶的孩子,应去追求什么,选择什么,他们很多会感到渺茫,或者有的压根儿就没有思索过这些问题,生活中没有明确的方向。 3、逆反 单亲孩子有的因为父母离异觉得不光彩。因而也受到同学的歧视,慢慢对父母,对家庭产生一种厌恶感。有的因为家里突然增加了第三者,言行受到约束,如果继父母对自己存在偏心时,则会产生更大的逆反心理。有时不愿跟父母说话,父母忠言相劝,他故意说父母是错的,总之,一味要对着干,以此来报复。更可怕的是这种对家长的逆反发展到对老师、对同学、对社会的逆反,从而产生破坏性。 4、自卑 表现为沉默寡言,他们从不谈起甚至回避双亲的事,对任何人(包括班主任)都保守着这个秘密。他们填表则隐瞒家庭情况,经济有困难不会申请补助。这类孩子有的原有美好而远大的理想,有的甚至一度争硬气要改变环境,但又由于自卑,不能使自己的理想协调发展。自卑的心理影响了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挥,属不健康的心理现象。 5、独尊型 这类孩子有的由于缺少管教,有的由于亲情的隔阂不接受继父母的管教,或继父母不便于管得太严,从小就养成了上不服天,下不服地的惟我独尊的心理特点,事事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心目中没有父母,没有同学、没有老师,没有他人。有的孩子不但不叫继父母,就连自己的父母也不叫。这类孩子行为上表现出自私自利,不关心集体,不参加公益活动,不遵守校规班纪。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成因分析及对策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现状成因分析及对策 摘要:大学生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群体,现在大学生各方面压力非常大,心理健康问题逐渐的暴露出来,而且越来越严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除了来自就业的压力外,还受到其在大学接触的人和事的影响。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心理健康状况的现状成因,并且总结应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关键字:大学生;心理健康;就业压力 一、前言 大学生现如今是一个相对热门的词语,因为大学生是以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是一个时代的发展的生力军,是一个时代发展好坏的决定因素之一。但是大学生在受到各界关注的同时,其自身也有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这些压力会造成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1]。据教育部门有关资料显示,在校%至%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2]。本文针对现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现状成因进行分析,并总结相应的对策。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现状 现在大学生有着各种的压力或者学习上遇到的一些问题,心理健康问题逐渐的表现出来。根据社会调查的问卷情况来看,当今大学生心理健康大体存在以下几点问题[3]。 (1)情绪暴躁,遇事不冷静。 (2)内心不自信,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3)内心抑郁,孤独感增强。 ~ (4)内心承受挫折较弱,态度比较悲观。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现状成因 现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现状成因有很多方面[4]。 大学生就业压力大,竞争激烈 当今社会市场上企业的竞争一天比一天激烈,对于人才的需求虽然也在增长,但是职位的数量远远小于毕业大学生的数量。所以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彼此之间的竞争也就越来越激烈。这种激烈的竞争与学校中的环境形成强烈的反差,大学生在就业的压力和校内外强烈的反差之下,心理形成强烈的反差,容易焦躁不安,自信心受到打击,导致心理健康问题出现。面对如此大的就业压力,学生们在学习上的投入从主观和客观上都表现为不足,形成了大学生就业压力大而学习动力不足的矛盾状态[5]。 期待值过高,现实与希望的反差 大学生备受父母、老师和社会的期待,这种期待越重就越让让大学生感到紧张,感到彷徨。父母方面,一直希望在大学的孩子能够出人头地,好好学习,到最后毕业有个不错的工作。父母希望自己在大学的子女能够有出色的表现和优异的成绩,能够学到更多,到毕业得到更多,有一个好的未来。老师方面,对自己的学生有着殷切的希望,希望在严格的管教之下学生能够上进,能够有更好的发展,能够靠自己的专业知识在社会上立足。社会方面,对大学生的要求和衡量尺度日益增加,希望大学生有更高的质量,有更好的处事能力和工作能力。这些都让大学生心理产生了很大的压力,让他们容易忧郁或者抑郁。 自身定位不准确 大学生现如今大多都是独生子女,自尊心和虚荣心都比较强,从小都是被满足的环境和条件。所以大学生对自己的定位往往不够准确,总是希望自己毕业能有这样或者那样的工作,能够有多高的待遇和地位。但是在激烈的竞争之下,没有大学生所期待的条件和待遇,这很

严重心理问题的案例分析

严重心理问题的案例报告 张用锋 云南星耀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摘要: 本文是一例关于焦虑情绪问题的心理咨询个案。咨询者主要运用认知情绪疗法对一小型个体美容店业主的焦虑情绪进行咨询,其过程包括来访者的一般资料的搜集、评估与诊断、咨询目标与方案制定,咨询过程与效果的评估。咨询后,来访者的焦虑情绪有了缓解。 关键词:焦虑;严重心理问题;认知疗法; 一、一般资料 陈某某,女,39岁,某小型个体美容店业主。身高168厘米,体重45公斤,体态正常,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高中文化。家庭和睦,有一儿子,今年5岁。现与父亲同住。家族无精神疾病历史。 陈某某于1973年生于黑龙江,祖籍为山东,出生时,父亲在某林场工作,母亲无业,跟随父亲一起生活,陈某上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均跟随父亲一起生活。2岁时,父亲将陈某三兄妹及其母亲送回山东老家生活,父亲单独一人继续在黑龙江工作。 陈某的童年具有不幸的经历。回山东老家农村后,由于是一个妇女带着三个孩子,所以经常受村里同族长辈的欺负。据其回忆,从她记事起,她家每一星期就会与同族的伯母或阿姨打架的经历。这种打架的经历一直持续到她18岁去东北。在放学的时候,只要在回家的路上听到有打架的声音,她就知道是她家在打架。每次打架,她都感觉很害怕,心里总会突突的跳,由于当时还小,她总是悄悄的躲藏在一边,等到打架结束时才出来。问及是由于何种原因导致经常性的家庭冲突时,陈某称,当时她们家族很庞大,有大约上百口人,男性说了算,妇女在家族中没有地位。而她家从小在东北生活,直至她妈妈带着3个孩子回到老家。当时整个家族都很穷,她们回家后,无异是和同族中其她叔叔伯伯们争夺了生存空间,并且她母亲很能干,不服

贫困家庭子女心理问题的成因及辅导

贫困家庭子女心理问题的成因及辅导 【摘要】初中学生正是身心发展的高峰期。也是自尊心的形成时期,在这一时期会形成心理问题。在学校生活与学习中,学生家庭的等级地位不同也会给学生们的心理带来多重观念。这时候学生的心理会产生极大的阴影。甚至逃避这样的活动。这无非给这些学生的心理带来负面影响。 【关键词】贫困家庭心理问题形成原因学生辅助站 由于经济发展及地区间的差别,亦或是家庭成员之间的因素,目前,我国人民的经济生活还不在一个水平线上,很多的人们过上了富裕的生活,但是一少部分家庭还处在贫困线一下,生活在这样家庭的孩子,不论是生活还是学习都有着很大的制约。随着人们经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学生们的供给条件也相应上升。在学校生活与学习中,学生家庭的等级地位不同也会给学生们的心理带来多重观念。以初中生为例。初中学生正是身心发展的高峰期。也是自尊心的形成时期。他们的家庭观念也是非常敏感的。那些家庭经济条件稍微差一些的学生,内心会形成焦虑、自卑、茫然、胆小等现状。这些现状直接导致学生们的学习以及生活问题。 一、贫困家庭子女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 1、物质方面。物质生活是衡量人们生活水平的硬性指标,物质匮乏那么就可以评价为贫困,而贫困有时候是可以改变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一般来讲,贫困家庭子女心理问题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物质方面。笔者多次调查与分析,了解到很多贫困子女会形成自卑的心理。他们的穿着,学习用品等生活消费远远落后于那些家庭条件比较优越的同学。这些贫困家庭的子女会觉得自己落后于那些同学们。尤其是学校组织活动的时候物质条件不能及时或者不能提供更好的物质需求,这时候学生的心理会产生极大的阴影,甚至逃避这样的活动。 2、人际关系方面。自卑心理是影响一个人正常工作和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往往会影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贫困家庭子女在学校中的人际关系中远差于那些条件好的同学。他们的人际关系非常单一。甚至很多学生性格内向,不擅言表。他们不愿意与那些家庭条件非常优越的学生在一起共处,他们在心理上畏惧。认为不是一个级别。初中生正值激情活力的时期,他们应该性格开朗。同学之间应该快乐的一起生活与学习。课时心理的障碍导致他们距而远之。甚至这些同学与教师的关系也是极度的紧张。这些家庭贫困的学生对教师与同学的任何一句话都非常敏感。这样的状况导致学生的心理非常消极。 3、环境方面。初中学生生活的环境对其非常重要。一个良好的环境促进其生活与学习。但是这些学生的自我评价非常低,自我意识形成的也非常低。尤其周围都是条件比较优越的同学,他们的自尊心更是受到挫折。加上某些顽皮的同学的语言讥讽和嘲笑。这些家庭条件不好的学生的自尊心更是受到打击。形成不良的心理障碍使体验的主题在遇到挫折或者突发事件的时候容易产生绝望、挫败的感觉等心理。有些自尊心过于强烈的学生会出现自我伤害或者伤害其他同学的行为。 4、学习心理方面。在初中的学习生活中,学习环境以及人际关系等可以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尤其是家庭贫困的学生,他们会更加努力刻苦,但是那些往往学习方法或者思维上进步比较慢得学生就会将其原因归咎于其他方面。在心理上对学习产生厌倦的心理。他们甚至排斥教师对其鼓励。认为教师或者同学都不喜欢自己,也会认为大家都嘲笑自己的家庭。所以他们不会主动向同学帮助讲解,也不会主动向教师请教。这些同学的心理上产生极大的心理阴霾,最后导致学习成绩下滑。 二、辅导措施

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问题的分析与对策

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问题的分析与对策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观念的更新,离婚已经成为男人和女人自由的选择。随着离婚率的不断上升,加上其他一些不可测原因,家庭中往往会发生一些变故,单亲家庭日益增多,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健康问题就成了构建和谐社会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分析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问题表现的基础上,分析了造成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问题的原因,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要从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加强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单亲家庭心理障碍教育 一、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问题的表现 从表面意义理解,单亲家庭是指由于死亡或离异后只剩下夫妻中一方与未成年子女组成的家庭。为此可以将单亲家庭子女的概念界定为:由父亲或母亲一方与其未婚的,年龄在18岁以下的,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子女共同组成的家庭。当父母双方离异或夫妻双方只剩一方时,对孩子来说,就意味失去了一方的庇护,就如同鸟失去一翼,车失去一轮,在心理上必将承受巨大的痛苦,甚至对生活也失去勇气,对社会充满敌意。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健康主要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 (一)自闭、自卑 家庭的破裂,仿佛是“天降横祸”,对年幼的孩子来说,他们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因而他们遭受的打击比父母更大,而且孩子比大人敏感、脆弱,他们还不具备自我调整心理的能力,一时还难以面对家庭破损的严酷现实,因而会感到无所适从、闷闷不乐。此外,这些孩子由于被父母所疏远而产生抑郁,不愿与人接触,对周围的人常有戒备、厌烦的心理表现出神经过敏的症状。他们总怀疑别人会在背后议论自己家庭的缺损和父母的离异,认为别人都瞧不起自己,不愿向他人敞开自己的心扉,便自我封闭,不愿外出活动,不愿与人打交道,表现出孤独、内向的性格特征,从而导致性格交流的极大障碍,长此以往,他们就会产生心理疾病。 (二)自责 自责表现为对个人能力和品质作出偏低的评价,从而自我责备、自我鄙视、自我轻蔑,将一切的不如意归因于自己不好,对自己所做的事抱有恐惧倾向。单亲家庭的子女有较为强烈的自卑感,他们感到自己不如别人,悲观失望。由于对自己的评价偏低,因此他们把工作和学习的失败归因于自己的无能,产生不安、内疚、失望等消极的情绪体验,从而导致自己的整个心理失去平衡。 (三)焦虑 焦虑是调查与他人接触时,对困难和失败的预感程度的指标。单亲家庭子女在他们父母亲离婚的过程中看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互相攻击,学习到的是讨价还价、相互敌视,因此,他们对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缺乏信心,对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感到焦虑,缺乏安全感。所以,他们在众人面前感到不安、敏感,结交伙伴时总怕别人说自己的坏话,被人说了什么总是不开心,在对人关系上具有退缩、焦虑的特点。 (四)抑郁 因为父母的分裂,必然带来家庭的硝烟或冷战,孩子长期生活在压抑的空间,时时为父母的关系而担忧,甚至有些家庭的孩子成了父母撒气、泄愤的出气筒,孩子成天处在恐惧和担忧中,没有安全感。这种长期的生活折磨很容易使孩子产生恐惧心理和敌对情绪,对别人的关心表现出极为的冷淡,自我保护意识过强,敌对情绪很大,单亲家庭的子女常常感到压抑、郁闷、烦躁,心理困扰无处排解。由于压抑太久,一旦爆发出来,能量也就越大,极易产生

独生子女的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

独生子女的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广泛实行,独生子女的家庭越来越多.。因为是独生子女,所以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力度在不断加大,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也在不断增多,对孩子的照顾更为周到、细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的共同心愿,但如果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或期望值过高、教育方法不当,就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在这方面希望能够引起广大家长的高度重视。 一、独生子女的心理特点 1、唯我独尊。子女从小就受到父母精心抚养和无微不至的呵护,父母甘愿自己受苦受累,也不让孩子受半点委屈,这份爱是可以理解的,但这样下去,无意中就使孩子养成了“唯我独尊”的意识。从他们懂事开始,就知道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始终在为他服务,感觉生来就应该受到最好的待遇,凡是好吃的、好穿的、好玩的全属于他。一旦不能满足,他就大哭大闹。长此以往,后果就可想而知。 2、性格孤僻。独生子女由于没有兄弟姐妹,平时家长担心孩子出门受欺负,又不让孩子与别的孩子一起玩耍,孩子就只能一个人呆在家里独自玩。这样的环境容易使孩子养成孤僻的性格。由于失去了和同龄孩子玩耍的机会,失去了社会交际锻炼的机会,孩子长大后多半就不善于和别人交际,要么显得娇惯任性,要么显得愚笨呆板。 3、依赖性强。独生子女在家里很少动手做家务,通常由父母包揽。慈爱的父母对孩子的吃、穿、住、用、行早就料理好了,甚至孩子读中学、上大学了,家长还像个保姆似的,为他洗衣,为他做饭。孩子无形中就产生了依赖性,什么事都希望别人为他安排好,一旦离开父母便不知所措。 4、性格懦弱。独生子女长期生活在成人的保护圈里,当父母的总担心孩子会发生意外。孩子稍有些特殊的举动,总会发出警告:“千万别上去,掉下来会摔伤的!”“这东西不能碰,会砸伤脚的!”由于过分的干涉、限制、无形中压制了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扼杀了孩子处于萌芽状态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多数孩子也就形成了胆小、懦弱、怕事、墨守成规的性格。 5、自私冷漠。独生子女周围充满了父母、社会对他们的关爱,而他们自己却没有关爱别人的体验。多数只知道自己吃喝玩乐,而没想到为父母分忧解难,没有学会关爱父母,关爱他人,显得自私冷漠。这一代孩子由于过多受到家庭、社会的关爱,而使他们多数丧失了自力更生的能力,也失去了关爱他人的情感。 二、对独生子女的教育对策 独生子女出现这些心理特点其主要原因是家庭的“宠爱症”和学校的“片追症”所导致。其根源是家庭和学校的指导思想不够端正。教育正处于转轨时期,即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方面转变。究竟什么是素质教育,其实很多学校仍是瞎子摸石头过河,还没有体现素质教育,因为最终还要看成绩,比分数,这样就忽略了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还是把成绩放在首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共青团中央开展的《跨世纪中国少年雏鹰行动》。反映了党和政府对跨世纪一代的亲切关怀,为学校、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成因分析及对策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成因分析及对策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学校、家庭的关注。现在绝大多数小学生从未经受过艰苦生活的磨练,对学习、考试、人际交往、家庭等方 面存在的问题心理上准备不够,出现了一系列令人担忧和深思的问题,且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使他们健康成长,已成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这是历史赋予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神圣的使命。另外,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研究小学生心理问题已非常迫切,不容忽视。 一、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成因 1?家庭原因。 (1)父母没有尽到监护人的职责。从一些问题学生的 家庭背景来看,父母的失职是造成孩子发展不正常的重要原因。许多家长忙于生计,或双双外出而未能尽到管理教育孩 子之职责,或虽在家但疏于管理教育孩子,使他们养成了自由散漫、任性等坏习惯。 (2)家长的素质水平不足以指导、教育孩子。父母是 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有的父母对自己的言行不检点,造成负面影响,带坏了孩子。不少家庭不懂得

小学生心理发育、发展的基本规律,不能用正确的 态度和方法帮助、关心、教育孩子。有的父母性格暴躁,教育孩子没有耐心;有的父母文化水平低下或者见识面狭窄,教育方法难于奏效,致使学校教育的成果付之东流。 2?学校原因。 (1)对于小学生来说,来自学习方面的压力太大。有 的学校应试教育”主宰、统揽一切,高强度的学习任务,满负荷的课余安排,频繁的考核、竞赛,以及同学间的不健康竞争”等,势必对小学生形成巨大的心理压力网”。 (2)教师教育方式不当。有的教师一味抓所谓教育质量”,忽视了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学生的个性不能张扬,能力、特长无用武之地”,产生了严重的厌学情绪。少数教师歧视、羞辱差生,对待有缺点错误的学生工作方法简单、 粗暴,常常为学生一个小小的失误而大动肝火,甚至去体罚和变相体罚,使学生神情恍惚、精神紧张,给学生心灵造成了严重伤害,久而久之就产生了胆小、恐惧等心理障碍。 3?社会原因。 主要是不良社会风气和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现在的社会风气不尽人意,歪风邪气尚有一定市场。影视、网络的普及,给部分儿童虚拟情感走向极端创造了可能。文艺出版界鱼龙混杂,相当一部分内容是拳头+枕头”,学生接触多了会起到负

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问题_成因及调适对策

第30卷第5期宁夏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9年10月No.5Vol.30Journal of N ingxia Teachers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Oct.2009 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问题、成因及调适对策 薛晓红 (宁夏人民出版社《少年读者》杂志社,宁夏银川 750002) 摘 要:在现代社会环境下,由于离婚率的上升以及其它原因造成单亲家庭与日俱增,这使得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从单亲家庭子女这一特殊的群体出发,概括总结单亲家庭子女存在的心理问题,分析论述其产生的原因,探索实施心理调适的策略,以期对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单亲家庭;单亲子女;心理问题;心理调适;对策 中图分类号:B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331(2009)05-0117-04 收稿日期:2009-07-09 作者简介:薛晓红(1959-),女,山西稷山人,宁夏人民出版社《少年读者》杂志社副编审、总编。 单亲家庭是与双亲家庭相对的一种特殊家庭结构类型。由于家庭中夫妻之间离婚、一方死亡、遗弃、分居或其它原因等,形成了只有父亲或母亲的家庭。在现代社会环境下,由于传统的家庭模式和婚姻关系发生深刻变化,家庭离婚率的迅速攀升使单亲家庭的数目日渐增多。夫妻离婚是造成单亲家庭与日俱增的主要原因。随着单亲家庭数量的增多,社会和教育界也面临着一个严峻而复杂的新问题,那就是单亲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由于家庭结构中家庭成员的残缺严重地影响了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致使单亲家庭子女在其社会活动的过程中表现出与非单亲家庭子女更为复杂、严重的心理异常与行为异常。如何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已是当前许多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工作者不断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一、单亲家庭子女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1.孤僻冷漠,逆反仇视 单亲带给孩子心灵上的创伤是难以抚平的,并且负面影响明显,有的孩子对失去父亲或母亲十分痛苦,很长时间不能自拔,心灵受到极大的伤害,经常闷闷不乐,容易悲伤,情绪低落。家庭结构变化的强烈刺激,致使他们的心理开始出现失衡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某些孩子开始出现孤僻冷漠、逆反仇视的心理。这些孩子在学校里大多不善言谈,不爱和老师同学们接触,有了矛盾也不及时和老师取得沟通。他们当中有的因为父母离异觉得不光彩,也受到别的同学的歧视,害怕别人说自己是单亲家庭的孩子,于是对其他同学具有排外和敌对仇视的情绪。有的孩子对父母的离异充满憎恨,憎恨父母不顾他的成长和感情。这种憎恨久而久之对心理发展产生不良作用,进而扩展到对学校和社会生活不感兴趣,对周围的人或者事也漠不关心。有的孩子由于父亲或母亲的不负责任,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上课不专心听讲,不听老师的话,顶撞老师,违反校规,我行我素,产生逆反心理。 2.内向自卑,敏感多疑 由于世俗的偏见,单亲家庭的子女认为父母离异总是不光彩的事,自卑感便油然而生。他们常常表现为沉默寡言,性格内向,从不谈甚至回避双亲的事,对任何人都保守着这个秘密。家庭的不健全造成了孩子心理上的欠缺,既不信任别人,也不信任自己。由于自卑,不能使自己的理想协 ? 7 1 1 ?

单亲家庭对孩子心理发展的影响调查报告

单亲家庭对孩子心理发展的影响调查报告 湖北民族学院法学院1109403班石玲 摘要:单亲家庭的特殊环境形成了单亲家庭孩子不同于正常家庭孩子的心理。我们应该更多的关心和爱护他们,使得单亲家庭的孩子们的生理、心理健康协调地发展。 单亲家庭的形式古已有之,然而单亲家庭概念的提出,却产生于欧美国家对当代婚姻现实状况的考察:欧美国家六七十年代的离婚高峰促成了大量离婚式单亲家庭的出现。中国从改革开放至今,由于快速增长的离婚率,离婚式单亲家庭比重逐渐上升,由此而引发了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状态、生理问题、生活状况,教育等一系列问题。 所谓“单亲家庭”是指由于丧偶、离异、分居或者构成家庭主体的成员不齐全的家庭.由母亲或父亲单个抚养的孩子即为单亲家庭的子女.近年来随着离婚这一新的社会问题的出现,单亲家庭的孩子的心理问题也逐年增加。由此,我通过该次调查报告初步的调查和分析了单亲家庭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通过调查显示,一、在认为父母离异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是否有影响,94.4%人为有影响,5.6%认为没有影响,由此可看出绝大部分的离异父母认为离异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响,但

又迫于种种原因,从而不得不给孩子带来这些不良的影响。二、在是否认为单亲家庭的孩子存在心理问题时,近54%的被调查者认为存在,父母的离异等因素造成家庭的不完整使得他们悲哀、愤怒甚至反叛的心理,而对单亲家庭的孩子来说这种家庭会让他们感到孤单、寂寞、无助。在此问题中只有近8%的被调查者认为不存在心理问题,38%的认为只有少部分存在。三、有近63%的被调查者认为单亲家庭的孩子比家庭健康的孩子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首先,许多父母认为在单亲家庭中,由于单亲父母的心理变异,“过分保护”或“重养轻教”,使得孩子失去自我;其次,单亲家庭的孩子的心理压力比其他孩子大,主要来自残缺不全的家庭本身,父母离异或丧偶是单亲家庭形成的原因,而不管离异或丧偶,对孩子来说都是一种心理打击或折磨;最后,孩子的心理压力不容易找到正确的宣泄渠道,有些被调查者(老师)认为对生活在单亲家庭的孩子来说宣泄是很重要的,只有将心中的不愉快发泄出来,才不会影响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四、在你认为单亲家庭孩子存在哪些心理问题时,抑郁孤独有72%,没有安全感有64%,放任逆反有63%,情绪压抑有61%,怯懦自卑有56%,多疑、嫉妒有47%,厌学渺茫有36%,单亲家庭孩子由于在家庭里得不到父母离异之前的那种完整、温馨的亲情,在学校里又容易受到同学们有意无意的歧视,很容易出现自我心理封闭、自卑、忧郁、冷漠,甚至厌恶与他人接触。同时,自卑感又往往与强烈的自尊心相伴,极具反抗性,一旦有人对自己有不利言行,会马上反抗。对自己不喜欢的人提出的建议,即使明知是正确的

独生子女的心理特点及成因分析

目录 摘要 (1) 关键 (1) 引言 (1) 1.独生子女 (1) 2.调查目的 (1) 3. 独生子女的心理特点 (2) 4.独生子女心理特点成因分析 (3) 5. 教育策略 (4) 6.结论 (5) 独生子女的心理特点及成因分析

【摘要】近几年,独生子女犯法的事接连不断,如刘海洋伤熊、马加爵杀人。面对这些事件,身为教育一线的教师,不能不感到:独生子女的心理问题不可忽视,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因此,我们试图通过对小学3-6年级部分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现状进行问卷调查,以便让我们更好地把握其心理动态,分析其心理问题的成因,寻找合适的教育对策,让独生子女健康地成长。 【关键词】独生子女心理特点成因分析 一、独生子女 独生子女是指独生子或独生女,无同胞兄弟姐妹,或无同父异母、同母异父、收养的兄弟姐妹。独生子女除了与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外,没有兄弟姐妹这层关系,因此其社会化的过程中带有自身的特点。独生子女接受新事物的意识和能力非常强,思维独立,具有批判精神;自信、富于同情心;有较强的平等意识、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积极的休闲态度,兴趣爱好广泛,智力较好,聪明伶俐,思维活跃,才思敏捷,观察力强,注意力集中,记忆力好,兴趣广泛,情感丰富,更易于获得事业上的成就。因此, 分析当前独生子女的心理特点及其成因,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而又必须解决的前沿课题。 二、调查目的 独生子女日益成为我国儿童青少年的主流,成为在校中小学生的主体。因而对独生子女的教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普遍、热切的关注。最早研究独生子女的教育是美国学者博汉农,他在1898年发表的论文《家庭中的独生子女》中认为:“在特殊儿童中独生子女所占的比例很大,这些孩子既有温和、正直、善良的一面,也有自私、冷漠、固执的一面”。的确,独生子女由于成长环境相对特殊,他们有的在“糖水”里长大,从小受到父母的百般呵护、溺爱、娇宠,养尊处优,一帆风顺,好比温室里的花朵,往往经受不住任何风吹雨打。有的属于“留守孩子”,父母疏于管理,耽于教育,出现情感断层。有的生活在单亲家庭、离异家庭,感情冷漠,人格异常,行为古怪等等。 普遍现象:小学教育中有些现象教育工作者司空见惯。例如,一个学生与同学合作中表现“唯我中心”;一个学面对老师布置的作业,用金钱雇佣其他同学来帮助自己完成;一般学生去野炊,结果什么东西都没有煮成,只好吃泡面填饱肚子,等等事件。分析的必要性;而寻问详情,其中的这些学生都是家中的小公主或小皇子,好奇的原因一次在班级中统计独生子女所占比例,居然是三份占两分,因此我有个感悟小学生的教育要从独生子女的教育做起,而独生子女的教育,首先要弄清楚他们的心理发展特点,以及影响他们心理发展的内外部因素的各种变化与联系。探讨独生子女的心理发展规律,使教育,在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的理论基础上有成效的进行。 三、独生子女的心理特点

六年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及对策

六年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及对策 摘要:小学六年级是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加强对小学六年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已刻不容缓。而心理咨询与指导是对小学六年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 教育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小学毕业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小学毕业班学生心理问 题成因分析、小学毕业班学生心理咨询与指导策略、小学毕业班学生开展心理咨 询与指导的效果几个方面,阐述了对小学毕业班学生心理咨询与指导的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六年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对策 一、六年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为了解小学六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我对我校六年级学生(共20人)进行了调查分析,抽样调查的样本(20人)中男学生约占60%(13人),女学生 约占40%(7人),以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调查分析的结果表明,小学六年 级学生的心理存在十分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冷漠。我曾做过多次跟踪调查:一是通过现场观察,二是采用量表测试。调查结果显示:看电视遇到伤心、感人的情节,男同学有41%、女同学有34%的 不会流泪,或认为那是假的而无动于衷。 2、孤独。通过随机调查,发现30%的学生与同龄人在一起时未感到快乐,其 中12%的学生感到不合群、孤独。MHRSP(小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测量中“交新朋友困难”、“在集体场合适应困难”、“不能融洽地与同学相处”的评定分别为8%、16%、11%。 3、自卑。由于教育问题的累积、学生家庭及自身条件的限制,有一部分学生,始终认为自己“不优秀”、“不如人”。特别是潜能生,自卑感特别重。在他们的心里,失败的阴影笼罩着;在他们的脸上,看不到灿烂的笑容。他们把失败归因于“自己笨”或“题目难”。通过走访调查,发现有上述症状的小学生比例高达32%, 这种现象随年级升高呈递增态势。 4、敌对。小学六年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往往不能正确对待批评、委屈、挫折,常表现出“逆反”、“小气”等心理,或出现与教师、家长、同学相对立的现象,甚至出现攻击性行为。通过座谈、观察发现,15%-25%的学生会在别人踩了 一脚时予以报复,包括语言上的(骂)和有形的(反踩一脚)行为。在学习、活 动方面,21%的小学六年级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竞争、合作意识,15%的学生会 因别人的学业、比赛成绩超过自己而妒忌或产生故意找碴行为。 二、小学毕业班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1、学校教育对小学六年级学生心理的影响。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引起重视,但鉴于心理教育的施行受师资等条件的限制,普及不够,方法简单。教 育行政部门重教学骨干教师的培训,轻心理教育专业的培训;重教师教学技能的 提高,轻教师育人技巧的攀升;重教师教学业绩的考核,轻教师健康心理的养成。学校教育“重智育轻德育,知行不一”,是直接导致小学六年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 2、家庭环境对六年级学生心理的影响。当今的小学六年级学生都担负着“振 兴家庭”的重任,父母祖辈都把自己未实现的梦寄托在孩子身上,编织着“伟大”的“圆梦”计划。他们使孩子们长期处于养尊处优的境地,而相当一部分家长缺乏“施爱”的技巧,因而孩子们无法体会“被爱”的温暖。另一方面,在孩子的学业上又加 大了砝码,星期六、星期天令其上辅导班。家长在生活上百般呵护,在学业上高

常见的七种儿童心理问题

常见的七种儿童心理问题 儿童的心理问题具有特殊性,儿童本身缺乏适切表达能力,所以面对自己的问题他们常会透过一些怪异行为表达,例如:想博取关心而佯装头疼、以反抗父母掩饰内心的焦虑。诸如此等问题,我们绝不可用成人的标准来衡量。 其次,儿童心理问题的临床症状也不见得与成人相合,例如:忧郁症;成人可能会有自杀倾向,而儿童却无此种倾向;同样地,成人精神分裂症的主要症状可能是幻觉、妄想、幻听等,不过儿童期精神分裂症的主要症状却是退缩。 另外,由于儿童正逢利用周遭环境建立自我概念的阶段,如果能及早治疗,较具成效、且对孩子的伤害会减少许多,但是若拖延处理时效,就得多费一番周折。 常见的儿童心理问题 一般而言,我们将儿童的心理问题分成一般性及特殊性二类。一般性的问题如:口吃、尿床、逃学、不吃饭、说谎、好动等;特殊性的问题如:自闭症、适应障碍、癫痫、儿童期精神分裂症等。也许你会说,你所碰到的问题不只这些。的确;孩子的问题并不只以上所提及的。然而我们列举这些常见的心理疾病,并不是想对儿童的心理问题加以分类,而是想让父母亲了解孩子出现哪些行为时必须注意、甚至治疗。 1、自闭症 典型自闭症的孩子,目光与言行都不与人接触,常使自己活在自我的世界里,而且脾气异常强烈,他们同时会固执的爱听某种旋律或某种玩具,甚至具有灵巧的动作及想法。日常生活中,他对「物」的兴趣比对「人」来得高,有时甚至会把人的肢体当成物体来玩;玩的时候,常常会有一些重复且节奏性的动作;对于喜欢的东西相当执着且一成不变。 产生自闭症可能的原因有:遗传、脑伤以及父母对子女冷漠的管教态度等。其治疗方法,积极方面:应注意自己的管教态度、适时提供爱及关怀、并妥为设计适宜的学习环境。消极方面:则应给予行为治疗,例如用代币学习或社会性增强等方式来建立自闭症儿童的人际关系,饮食行为等。 2、多动症 活动量过大的孩子容易坐立不定、整天跑东跑西、爬上爬下、话多、手势多、父母或老师往往非常讨厌这种孩子,他们有时会认为这些孩子是故意捣蛋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