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意义

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意义

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意义
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意义

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意义

摘要:创新型国家的特征大致体现在四个方面:研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0%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在30%以下。目前,我国虽然已经具有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但要建成创新型国家,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为此,我们必须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为企业自主创新创造良好的环境,夯实自主创新的人才基础;营造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

关键词:建设,创新,意义

创新,对于处于改革开放时代的中国人来说,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中央对创新重要性的认识,可以说是有一个好传统的。20多年来,我们的一切发展成就,无不与创新紧紧联系在一起。邓小平同志强调,要善于学习,更要善于创新。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十分重视创新。2005年10月,胡锦涛同志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思想。在2007年10月召开的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代表党中央所作的报告三次提到建设创新型国家问题。

坚持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的重大战略决策和部署,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顺应了时代潮流。必须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和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意义,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把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努力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

一,何为创新型国家

创新型国家是指以技术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核心驱动力的国家。主要表现为:整个社会对创新活动的投入较高,重要产业的国际技术竞争力较强,投入产出的绩效较高,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在产业发展和国家的财富增长中起重要作用。作为创新型国家,应具备以下四个特征:创新投入高,国家的研发投入即R&D(研究与开发)支出占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0%以上;自主创新能力强国家的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通常在30%以下;创新产出高。

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创新型国家有20个左右,包括美国、日本、芬兰、韩国等。

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本途径

(一)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提升国民的“创新素质”是基础。因此,要想完成“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就必须想办法提升国民的“创新素质“创造力素质”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全面提升国民的“创新素质”,可以通

过改造旧的教育模式、加大社会创造力培训的投入及力度、举办各类创造力活动、提高创造力者的各种待遇等途径来实现。

(二)建设“创新型国家”,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是重点。“创新型国家”需要的“创新环境”应该是这样的:在学校推广创造力教育模式;在社会倡导诚实劳动、公平竞争、大力鼓励创新、积极保护创新成果免遭非法侵害;号召广大民众对传统文化中不利于创新的东西进行扬弃;动员各媒体改变观念,积极宣传创新信息及刊播创新报道和节目;把创新教育通俗化、实用化。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我国国民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都会有很大程度的增强,人们将以创新为荣,以创新为傲。

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但是,为了保证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成功,我们就必须按照创新环境的要求去做、去努力地做好。不然的话,创新型国家这颗充满希望的种子就会因为缺泛合适的土壤而无法正常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三)建设创新型国家,建立创新保护和鼓励机制是关键。要想保证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能够顺利完成,就必须要针对我国现实当中的不足以及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改进和制定出一整套完善的创新成果保护和鼓励政策、制度,并形成一种强有力的促进机制。这当中应该包括:完善知识产权法律的建设;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案件的执行力度;大幅度提高假冒伪劣案件的违法成本;建全和完善国家、省、市、县四级创新成果奖励政策和标准;加大对创新成果交流和产业化工作的宣传、中介的投入等等。

建立创新成果保护和鼓励机制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健所在。因为,没有良好的保护和鼓励机制,就没有国民的创新积极性,没有国民的创新积极性,就没有多数量、高质量的创新成果,没有多数量、高质量的创新成果,创新型国家也就实力空虚了,也就名存实亡了。

(四)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

1.要确立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自主创新是全社会各方面的责任,政府、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等“一个都不能少”。

2.要重视市场在创新中的导向作用。先进的技术不等于市场需求,所以创新成功与否,要最终在市场上体现其价值和效益。如果不是市场肯定了微软,谁也无法塑造出成功的盖茨。

3.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之路。多年来,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已经积蓄了深厚的科技力量,不仅是科技人才的集散地,也是科技力量的“中心地带”。

(五)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为企业自主创新创造良好的环境

1.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促进技术创新的法规体系,以保护和规范企业的创新行为。近年来,从创新政策的角度,确实有不少的进展,有些方面还可以称得上是突破。

2.制定一系列鼓励和支持自主创新的具体政策措施。科技与经济是推动经济

社会发展的两个轮子。科技与经济结合,与社会发展的结合更主要的还是要通过政策的协调。

3.加强自主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对涉及产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重大自主创新项目进行筛选、整合与投资。

(六)要营造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

创新文化建设是实现创新型国家建设目标的关键。应创造一种鼓励创新、容忍失败的政策环境和文化氛围。一方面要鼓励创新人员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力戒急功近利;另一方面要改革人事制度和教育、科研体制,创造一个公平、竞争、合作的创新环境。创新不仅是一种行动和方法,而且也是一种思想和文化。只有优秀的文化才能引导产业向优秀的方向进化。一个国家的文化,同科技创新有着相互促进、相互激荡的密切关系。只有在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文化氛围中,才能培养造就一大批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人才。如果对创新过程的每一步过分苛求,就容易压抑甚至扼杀创新精神。

创新,说到底就是对我们习以为常的东西,或者一般认为是正确的东西的否定或突破。它需要我们打破常规,对自己进行否定,对权威的意见提出质疑。在这个意义上说,任何创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都需要巨大的勇气和魄力。因此,有没有一个鼓励创新的良好文化氛围,至关重要。我们的一些科研机构,硬件设施都是世界一流的,科研人员素质很优秀,待遇也相当高,但科研成果却不尽如人意,这与不利于创新的文化氛围有很大关系。要改变这种状况,当前最重要的是在全社会大力倡导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风尚,努力营造生动、活跃、民主的创新氛围。要引导人们破除那种只防出错、不求出新,只求保险、不担风险的思维定式,克服那种唯书唯上、崇洋崇古、照搬照套的行为惯性。要鼓励冒尖、宽容失败,提倡竞争、倡导合作,敢于独立思考、勇于冲破成规。同时在全社会提高知识产权意识让保护知识产权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行动。

文化是“软”的,体制是“硬”的。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根本措施之一就是要着力通过制度机制的完善,保证各种创新活动的开展。特别是要加强知识产权制度建设,大力提高知识产权创造、管理、保护、运用的能力。完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体系,依法严厉打击和有效遏制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犯罪行为,为鼓励自主创新和维护权利人合法权益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关键是要政府带头,发挥示范作用,建立和完善向自主创新产品倾斜的政府采购制度,引导群众的消费心理和习惯。

三、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建设创新型国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2002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意味着未来15年,我们必须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和可持续增长,GDP年增长率要超过7%。要实现这一目标,归根到底还是靠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有力支持。据测算,如果我们继续保持40%的投资率,要如期实现翻两番的目标,科技进步贡献率则必须由当前的39%提高到60%[1],不断向创新型国家行列迈进。

(二)建设创新型国家,是解决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紧迫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突飞猛进,一跃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但总体上依赖资金高投入、资源高消耗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

国每创造1美元GDP的能源消耗量是它们的4~10倍,33种主要产品的单位资源消耗量比国际平均水平高出46%[2]。牺牲子孙后代的利益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这样的发展难以为继;牺牲稀缺而宝贵的资源环境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这样的代价过于高昂。目前,中国已是主要资源消耗量的世界第一大国。国际能源机构预测,从2002—2030年,全球新增能源需求的21%来自中国[3]。

(三)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客观需要。历史证明,得科技者得天下,哪个国家占据科技发展制高点,哪个国家就是世界的历史中心。15世纪前是中国,在世界重大发明300项中,中国占了170项。1661—1796年间康乾盛世时,产值占世界1/3;18世纪是英国,瓦特发明了蒸汽机; 19—20世纪是美国,爱迪生发明了电动机,美国还生产出了原子弹,月球上打上了美国人的足迹,电脑在1982年即已担起4 000亿人脑工作,家庭也进入了鼠标器时代。一切国家后来居上的秘密是以科技自主创新为杠杆作历史的跳跃。当今时代,科技竞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够在发展上掌握主动。近年来,虽然中国制造的商品销往全球,但实际上,这样的“制造”赚取的利润很低。目前,世界上每生产4台电脑,就有1台出自中国的江苏。但1台电脑只能赚10个苹果的钱。原因是利润的大头被英特尔、微软等公司拿走了。目前,我国对外技术依存度高达50%,美国、日本仅为5%左右[4] 总之,建设创新型国家,既顺应了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也体现了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战略需求,必须贯穿于我们事业发展的全过程。

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科技基础和面临的挑战

(一)我国具有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

1.我国拥有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了一批重大的自主创新成果:“两弹一星”横空出世,神舟飞船遨游苍穹,超级杂交稻成功培育等等。今天,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起来,研发投入总额已经跃居世界第六位,并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学科体系,生物、纳米、航天等重要领域的研发能力已经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

2.我国有充足的科技人力资源。13亿人口既是压力,也是优势。我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同时具有丰富的科技人力资源。我国现有科技工作者2 174万人,其中研发人员120万人,分别居世界第一和第二位[5];教育系统还在不断为科技队伍培养强大后备力量。这些都是我国走创新型国家发展道路的最大人力资源优势。

3.我国已具备了比较强的科技实力。国际经验表明,在人均GDP1 000美元—3 000美元的发展阶段,经济社会结构变化最为活跃,传统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出现递减趋势,技术创新的重要性明显上升。我国正处于这一阶段,而且科技创新综合指标已相当于人均GDP3 000美元—5 000美元国家的水平。可以说,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我们已经具备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基础和良好条件,有信心、有能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之路。

4.中华民族重视教育、辩证思维、集体主义精神和丰厚的文化积累,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宝贵财富。建设创新型国家,我国还具有政治优势和文化优势。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我国科技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社会主义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近些年来,尊重科学、鼓励创新的先进文化已经融入了我国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的传统文化之中,并正在形成一个有利于我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文化氛围。

(二)建设创新型国家我们面临的挑战

1.投入不足。在科技投入方面,我国的投入实在太少了。2004年,我国在科技投入占GDP的比重只有1.23%,低于有关法规规定的1.5%。关键是没有形成稳定增长机制,以政府为主体的投入增长滞后于发展需要;同时,投入不足和浪费低效并存。日本制造、美国制造称雄全球的核心是技术、产品的创新,而不是单纯意义上的低成本制造。它们的大型企业研发费用通常占销售收入的5%—10%,而大部分中国企业还不到1%[6],很多中小企业甚至没有研发经费。

2.创新能力不强。目前我国对外技术依存度高达50%,近年来我国设备投资的2/3依赖进口,光纤制造装备的100%、集成电路芯片制造设备的85%、石油化工装备的80%、轿车工业设备、数控机床、纺织机械、胶印设备的70%被进口产品占领;中国每年要花费6 000亿元从国外进口重大设备。全国生产的3万多种药品,95%以上为仿制品;中国市场所需芯片与电子元器件85%以上依靠进口,高端核心芯片与电子元器件99%以上依靠进口。我国发明专利总量仅占世界总量的约2%,只相当于美国和日本的1/30,韩国的1/40。我国大约90%的企业甚至没有自己的专利[6]。

3.对自主创新认识不深。最近,九三学社中央提交的一份调研报告中的资料令人吃惊:引进同等的技术设备,中国用于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费用只及日韩的千分之七![7]也就是说,每引进1元的技术,日本、韩国会花费近10元去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了“引进—吸收—试制—自主创新”的良性循环。而中国却仅仅为此付出7分钱。科技创新能力严重不足,使许多企业陷入受制于人的被动境地。引进技术与消化吸收的经费投入比例,我国为1:0.07,韩国和日本分别为1:5和1:8。

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意义

(一)建设创新型国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科学分析我国基本国情,全面判断我国战略需求,把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二)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加快我过科技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生产技术主要依靠引进,是奉行一种“以市场换技术”的策略,而实践证明,核心技术不可能引进,是靠市场买不来的。在我们牺牲资源、环境、劳动来促成经济增长的这三十年,世界上有一个伟大的创新科技一直在迅猛发展,它是发源于20世纪中期美国的第三次产业革命的延续。这次产业革命有的国家抓住了机会,有的国家失去了机会,由此形成信息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之间的数字鸿沟。在信息科技发展得最为迅猛的时候,在它成为部分发达国家支柱产业的时候,我们却在兴高采烈地牺牲资源、环境、劳动搞积累。我们只是按住了信息革命的一点尾巴,一直在引进信息技术,可是至今依然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没有抢占到信息技术革命的制高点,没有成为这次革命浪潮的弄潮儿,因此在诸

多技术领域受制于人。

(三)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客观需要。为了在竞争中赢得主动,依靠科技创新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建立国家创新体系,走创新型国家之路,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政府的共同选择。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

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 年,使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上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历史证明,得科技者得天下,哪个国家占据科技发展制高点,哪个国家就是世界的历史中心。当今时代,科技竞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够在发展上掌握主动。

总之,建设创新型国家,既顺应了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也体现了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战略需求,必须贯穿于我们事业发展的全过程,因此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科技网:科技部等部委负责人答记者问

[2]让“中国制造”成为“中国创造”

[3]在线国际商报:选好燃料好走路

[4] 国资委定新目标:2010年50家央企进入全球500强

[5]人民网:白春礼:我国完全有条件走创新型国家的发展道路

[6] 邯郸人才网:“中国制造”的“新丝绸之路” [EB/OL].

[7]人民网:千分之七:我国消化吸收再创新费用“少得可怜”

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意义

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意义 摘要:创新型国家的特征大致体现在四个方面:研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0%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在30%以下。目前,我国虽然已经具有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但要建成创新型国家,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为此,我们必须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为企业自主创新创造良好的环境,夯实自主创新的人才基础;营造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 关键词:建设,创新,意义 创新,对于处于改革开放时代的中国人来说,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中央对创新重要性的认识,可以说是有一个好传统的。20多年来,我们的一切发展成就,无不与创新紧紧联系在一起。邓小平同志强调,要善于学习,更要善于创新。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十分重视创新。2005年10月,胡锦涛同志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思想。在2007年10月召开的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代表党中央所作的报告三次提到建设创新型国家问题。 坚持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的重大战略决策和部署,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顺应了时代潮流。必须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和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意义,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把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努力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 一,何为创新型国家 创新型国家是指以技术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核心驱动力的国家。主要表现为:整个社会对创新活动的投入较高,重要产业的国际技术竞争力较强,投入产出的绩效较高,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在产业发展和国家的财富增长中起重要作用。作为创新型国家,应具备以下四个特征:创新投入高,国家的研发投入即R&D(研究与开发)支出占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0%以上;自主创新能力强国家的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通常在30%以下;创新产出高。 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创新型国家有20个左右,包括美国、日本、芬兰、韩国等。 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本途径 (一)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提升国民的“创新素质”是基础。因此,要想完成“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就必须想办法提升国民的“创新素质“创造力素质”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全面提升国民的“创新素质”,可以通

浅谈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内涵要求及怎样才能使企业真正成为创新主体

浅谈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内涵要求及怎样才能使企业真正成为创新主体 喻俊杰 【摘要】: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之一,是对科学发展观的进一步落实和发展,是顺应时代潮流、应对时代挑战、回答时代课题、面向我国经济社会当前和长远发展需求所做出的重大战略抉择。怎样才能使企业真正成为创新的主体,创新主体既是创新活动的组织实施者,又是创新权益的所有者,明确创新主体不仅是建立和完善创新体系的必然要求,更是激发和鼓励创新活动开展的前提和基础。 【作者单位】:巨泰特种钢有限公司 【关键词】:创新型国家内涵目标要求企业技术创新市场规律经济规律战略思考 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在新世纪第一次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科学内涵和理论贡献,对于我们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提出,是基于我们党对科技作用的新认识 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指出:“我国已进入必须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科学技术作为解决当前和未来发展重大问题的根本手段,作为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内在动力,其重要性和紧迫性愈益凸显。”这是立足于时代发展、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作出的新判断,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明确的政策导向。只有抓住科技革命稍纵即逝的难得机遇,显著提高科技实力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才有可能突破我国人口和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保障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创新型国家

创新型国家 创新型国家 (2010-------2014) 第一年专业科目学习教材 东北林业大学

2010年5月

目录 1 创新型国家与自主创新2 1.1创新型国家的内涵和特点2 1.2自主创新的内涵和特点 3 1.3创新型国家与自主创新的关系 5 2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意义 6 2.1是全面落实科学进展观、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重大战略举措6 2.2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应对国际潮流,保证国家安全和经济安全的迫切需要7 3 当前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9 3.1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面临的机遇和已有的基础9 3.1.1当前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机遇9 3.1.2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已有的基础和有利条件10 3.2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面临的挑战和困难12 4 科技创新的人文环境建设17 4.1科技创新人文环境的概念17 4.2 历史上科技创新及其环境的启发19 4.3 阻碍科技创新人文环境的缘故分析23 4.3.1 传统文化因素的阻碍 23 4.3.2中国教育观念与体系的阻碍31 4.3.3中国科技评判体系的阻碍35 5 国家科技政策 38 5.1发达国家的科学技术政策及其作用39 5.1.1美国39 5.1.2芬兰41 5.2 我国科技政策进展展望44 5.2.1完善知识产权爱护政策44

5.2.2完善人才政策54 6 当前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计策58 6.1当前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差不多原则58 6.2当前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差不多途径61 6.2.1提升科研投入强度61 6.2.2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61 6.2.3加快创新型人才培养62 6.2.4培养全民创新的意识和良好的创新氛围62 科技创新与创新型国家建设 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制造了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超过8%的世界奇迹,与此同时,由于科技创新的低下,在社会、环境等许多方面付出了庞大的代价。中科院可连续进展战略研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牛文元讲,中国每制造一美元所消耗的能源是美国的4.3倍,是德国和法国的7.7倍,是日本的11.5倍,现在的GDP不能完全反映自然与环境之间的平稳,它将质量好的和坏的产出一视同仁地运算在国民财宝之中,现在的GDP没有考虑资源的稀缺性和生态的退化,同时只记录了看得见、能够价格化的劳务,对其他对社会专门有奉献的劳务却视而不见。我国的GDP数字里,有相当一部分是靠牺牲后代人的进展机会来获得的。数据显示,我国在1985年——2000年的15年高速增长期内,GDP年均增长率为8.7%。然而,如果扣除缺失成本和大量生态赤字(即自然部分的虚数和人文部分的虚数增长后),这期间内,我国的“真实国民财宝”仅为名义财宝的78.2%。这意味着,过去15年我国的GDP实际年均增长率只有6.5%。我们主张以发明专利为核心的知识产权制度会导致实实在在的GDP增长,利国利民。我国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与发达国家相比,明显处于落后状态。由数据统计表明,“1996年我国GDP排世界第7位,而我国科技竞争力排在世界第28位,

当代大学生该如何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

当代大学生该如何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 时代呼唤英才,希望在于青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大学生的参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大学生去奋斗,青春只有为祖国和人民的真诚奉献中才能更加绚丽多彩,人生只有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才能闪闪发光。新世纪的大学生,要进一步认清自己的历史使命,明确成才的目标,确立为国家、为民族奋斗的志向,努力成长为对党和国家、对人民有所贡献的人。 一、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所谓使命,古指使者奉命出行,后引申为肩负重大的任务和责任。人们在社会中生活,不仅要走完自己的人生历程,还要完成各种各样的人生任务。其中,人们担负的重大的历史人物和重大的历史责任就是人的历史使命。 历史使命不能超越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而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又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马克思曾说过:“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这个任务是由于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而产生的。”〔③〕不同时代的青年面对不同的历史课题,承担着不同的历史使命。当代大学生承担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20世纪的中国历史告诉人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实践中经过艰辛探索开辟的,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幸福安康的成功之路。只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亿万人民的共同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不懈奋斗。当代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继承前辈开创的伟大事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航船继续破浪前进。 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和创业的时期,正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时代位同学们提供施展才华的大好机遇和广阔空间。同学们要珍惜历史机遇,自觉把人生追求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在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不懈奋斗中,创造无愧于人生的业绩。 在现实的基础上迎接挑战。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社会主义在中国显示出蓬勃生机和活力。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的发展还面临一系列的挑战。这些挑战,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挑战,也是对当代大学生的挑战。 一是面临着世界技术文化发展的挑战。当今时代,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给社会生产力和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地推动。未来的科学技术还将产生新的重大飞跃。各种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相互激荡,有吸纳有排斥,有融合有斗争,有渗透有抵御,对各国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科技文化竞

创新型国家排行

G20国家创新竞争力排名出炉美、日、德居前三甲 中国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7306619.html, 时间: 2011-12-12 16:04 发表评论>> 中国网12月12日讯二十国集团(G20)国家创新竞争力孰强孰弱,日前已见分晓。记者从今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召开的《二十国集团(G20)国家创新竞争力发展报告(2001~2010)》黄皮书(简称黄皮书)发布会上获悉,首部二十国集团国家创新竞争力评价报告向社会公布,美国、日本、德国位列G20集团各成员国前三甲,2009年中国在G20集团中排名第10位,这是G20集团中唯一能够进入前十名的发展中国家。该黄皮书根据二十国集团(G20)各成员国科技发展的实际,按照课题组构建的G20集团国家创新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由1个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35 个三级指标组成)和数学模型,对21世纪前10年二十国集团(G20)各成员国的国家创新竞争力进行评价分析,为各国制定科技发展目标、提升国家创新能力提供参考依据。 据悉,该《黄皮书》是在充分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国家创新竞争力的科学内涵,紧密跟踪技术经济学、理论经济学、管理学、计量经济学、人文地理学、运筹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最新研究动态,深入分析当前二十国集团(G20)各成员国创新竞争力的特点、变化趋势及动因,按照科学性、客观性、系统性、公正性、可行性、可比性的原则,建立起比较科学完善、符合二十国集团各成员国国情的创新竞争力指标体系及数学模型。课题组运用所构建的指标评价体系和数学模型,采集了21世纪前10年各成员国的科技统计数据,对2001~2009年间二十国集团(G20)(注:该报告选择G20集团中的国家作为比较对象,由于欧盟作为一个联合体,因此不纳入评价范围)中的19个国家的创新竞争力进行全面深入、科学的比较分析和评价,深刻揭示不同类型和发展水平的国家创新竞争力的特点及其相对差异性,明确各自内部的竞争优势和薄弱环节,追踪研究G20内部各国创新竞争力的演化轨迹和提升路径,为世界各国提升国家创新竞争力提供有价值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对策。 2009年G20国家创新竞争力处于第一方阵(1-5位)的依次为:美国、日本、德国、法国、韩国;排在第二方阵(6-10位)的依次为: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意大利、中国;处于第三方阵(11-15位)的依次为:沙特阿拉伯、俄罗斯、巴西、土耳其、南非;处于第四方阵(16-19位)的依次为:墨西哥、阿根廷、印度、印度尼西亚。 2001年G20国家创新竞争力处于第一方阵(1-5位)的依次为: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法国;排在第二方阵(5-10位)的依次为:韩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意大利、俄罗斯;处于第三方阵(11-15位)的依次为:沙特阿拉伯、中国、南非、墨西哥、巴西;处于第四方阵(16-19位)的依次为:土耳其、阿根廷、印度、印度尼西亚。 2009年与2001年相比,国家创新竞争力排位上升的有6个国家,分别为巴西、中国、法国、德国、韩国、土耳其,其中巴西、中国、土耳其的排位均上升了2位,而法国、德国、韩国的排位均上升了1位;9个国家的排位没有变化,分别为阿根廷、澳大利亚、加拿大、印度、印度尼西亚、意大利、日本、沙特阿拉伯、美国;排位下降的有4个国家,分别为墨西哥、俄罗斯、南非、

论发展创新文化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意义_李俊兰

2010年第10期总第264期前沿F or w ard Positi on N o 1102010 Su m N o 1264 论发展创新文化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意义 李俊兰 (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重庆 400715) [摘 要]创新文化是一种与创新相关的文化形态,是一种有利于创新的文化,是一种有利于开展创新活动的环境和氛围,它是一个民族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集中体现。发展创新文化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它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 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大力发展创新文化。[关键词]创新文化;创新型国家;意义[中图分类号]A 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9-8267(2010)10-0020-03 [作者简介]李俊兰(1975) ),女,重庆人,硕士,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在2006年1月9日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发表了题为5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6的重要讲话。讲话中指出,未来15年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同时还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在全社会培育创新意识,倡导创新精神,完善创新机制,发展创新文化。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就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而发展创新文化对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至关重要,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 一、发展创新文化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性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精神世界的体现,而创新文化则是一种与创新相关的文化形态,是一种有利于创新的文化,是一种有利于开展创新活动的环境和氛围,它是一个民族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集中体现。发展创新文化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它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一)发展创新文化,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精神动力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建设创新型国家就必须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必须要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而一切创新活动都源于对创新的自觉需要。创新文化为人们提供追求创新的价值观念,培养人们的创新精神,激发人们的创新需求,引导人们的创新活动。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一项全民工程,必须充分调动广大劳动者的参与热情,这就需要一个有利于创新的环境和氛围。发展创新文化 就是要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树立科学观念、提倡科学方法,克服传统文化中阻碍自主创新的消极因素,从而在全社会营造一个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生动、活跃、民主的创新环境和氛围。发展创新文化,就是要营造人们争相创新、善于创新,社会尊重创新、鼓励创新的社会氛围,使创新成为全社会的重要的价值取向,调动人们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二)发展创新文化,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智力支持 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创新的本质就是根据特定的理想创造世界,创造新知识、新技术。创新文化,就是一种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并使之聪明才智充分发挥,进行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活动的环境氛围,其内涵就是鼓励创新、促进创新。发展创新文化的目的就是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有利于创新的社会环境和氛围,培育人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从而促进人们更有效地获取知识、创造知识和应用知识,提升人们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效果,让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新愿望得到尊重,创新活动得到支持,创新才能得到发挥,创新成果得到肯定。发展创新文化,能够营造一种尊重知识、崇尚文化、鼓励创新的良好文化气息和精神氛围,使人们在创新文化氛围中接受教育和熏陶,从而唤醒人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科学文化素质的自觉,培养人们独立思考和理性判断的精神,增强人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发展创新文化,能够在全社会形成勇于创新、敢于创新、乐于创新、勤于创新的良好风气, # 20#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意义和措施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意义和措施? 《宣言》是科学共产主义的最伟大的纲领性文件。它凝聚着马克思、恩格斯的光辉思想,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列宁曾经这样评价道:“这部著作以天才的透彻鲜明的笔调叙述了新的世界观,即包括社会生活在内的彻底的唯物主义、最全面最深刻的发展学说辩证法以及关于阶级斗争、关于共产主义新社会的创造者无产阶级所负的世界历史革命使命的理论”。它对马克思主义学说“作了完整的、系统的、至今仍然是最好的阐述”。 《宣言》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共产党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恩格斯曾经指出:“《宣言》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现代工人运动的历史;现在它无疑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带国际性的著作,是从西伯利亚起到加利福尼亚止的千百万工人公认的共同纲领。”列宁说:“这本书篇幅不多,价值却相当于多部巨著:它的精神至今还鼓舞着、推动着文明世界全体有组织的正在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斯大林则这样说道:“宣言”是共产主义的“圣经”和“福音书”,“…宣言?创造了一个时代”。一个半多世纪以来,在《宣言》精神的指引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蓬勃发展,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事业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宣言》问世至今已有一个半世纪了。尽管历史条件、时代主题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所阐发的基本原理仍然闪烁着理论的光辉,仍然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共产党人不断推进共产主义事业、谋求人类解放的共同纲领和行动指南。当前,人类已经进入二十一世纪,世界局势风云变幻,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出现严重挫折,当代社会主义事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在这一新形势下,我们重新学习和研究《宣言》这一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无疑具有极其重要的特殊的现实意义。我们要以《宣言》作为理论武器,敢于迎接各方面的挑战,善于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为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而斗争,为捍卫和发展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而斗争。当代大学生是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二十一世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肩负着历史的重任,党和人民的重托。因此,更应该努力学习《宣言》,深刻领会《宣言》的精神实质,勇于实践《宣言》的思想原则,以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榜样,把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学会运用《宣言》中所阐明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重新观察、分析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认清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必然趋势,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坚定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把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共产主义事业接过来、传下去,为实现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所描绘的人类理想社会——共产主义而奋斗终身! 3.意义: 1.科技角度: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2.国际竞争角度: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科技和民族素质,焦点集中在科技和教育.建设创新型国家,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在国际竞争上立于不败之地.

建设创新型国家

建设创新型国家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性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 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国家, 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一、什么是创新型国家 创新型国家是指那些将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竞争优势的国家。 具体来说,创新型国家应至少具备以下4个基本特征:一、创新投入高,国家的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二、科技进步贡献率高达70%以上;三、自主创新能力强,国家的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通常在30%以下;四、创新产出高。目前世界上公认的20个左右的创新型国家所拥有的发明专利数量占全世界总数的99%。 二、为什么要建立创新型国家 第一,建立创新型国家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客观要求。当今世界,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不断引发新的创新热潮,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科技竞争成为国际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当今时代,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够在发展上掌握主动。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纷纷把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国家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投入,加快科技事业发展,重视基础研究,重点发展战略高技术及其产业,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以利于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在国际经济、科技竞争中争取主动权。在全球化进程当中, 中国企业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国际竞争压力。原始创新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不强, 目前我国每百万人获得发明专利数只有1项, 而日本为994项, 韩国779项, 美国289项;集成电路芯片、石油化工、轿车等产品的生产设备70%以上依靠进口。由于缺乏核心技术, 中国生产的手机不得不付出价格的20%, 计算机价格的30%、程控数控机床价格的40%的专利费用。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位居世界第二, 但核心技术受控于人; 我国是世界货物贸易第三大国, 但出口产品中自主品牌或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只占10%左右, 出口产品利润率低; 我国是制造业第四大国, 但重要的技术装备和关键零部件主要依赖进口。事实说明, 创新已成为制约我国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在涉及国防安全和经济安全的关键领域, 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 要想确保本国安全和实现中国的腾飞, 我们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建立自主创新体系, 在急剧变换的世界经济竞争的格局当中把握机遇, 实现跨越式发展。 第二,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重大战略举措。这必将有利于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和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改变关键技术依赖于人、受制于人的局面;必将有利于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步伐;必将有利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大大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三,这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需要。我国计划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时, 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现在正是建设的关键时期, 这一阶段资本和土地等传统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不会有太大的提升, 而体制创新、发展模式创新和科技创新将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研究分析表明, 我国目前科技进步的贡献率为39%左右。在继续保持占国内生产总值40%左右的投资率和持续15 年保持7%以上的

高中政治专题复习——科技创新的意义

【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 (1) 为什么党中央、国务院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 ① 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匮乏,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 ②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企业竞争力,进而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③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是节能减排,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支撑,有利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④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成为经济增长的首要源泉。 ⑤ 科技自主创新能提升出口产品的层次,增强自力更生能力,有利于提高我国的核心竞争力。 ⑥ 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2) 企业为什么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① 企业是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主体,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决定其在行业中的竞争力。 ②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企业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有利于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③ 企业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有利于培育自主品牌,增强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的能力,更好的实施“走出去”的战略。 ④ 有利于企业提升管理水平,提高劳动者技能。有利于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 (3) 2008北京奥运会秉承“科技奥运、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请分析科技对绿色奥运、人文奥运以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① 科技是成功举办绿色、人文奥运的关键因素和有力支撑,为北京奥运建设提供了全方位的技术支持和服务。同时这些技术的推广应用,将使科学技术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也大大地促进了我国科技以及产业化的发展。 ② 围绕“绿色奥运”建设和节能减排目标,重点开展了绿色建筑、清洁能源、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技术开发和应用示范。这也是对世界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的一个具体贡献。科技的作用还体现在能更好地促进食品安全。 奥运安全保证方面采用的新技术,为观众提供便利的服务。运用科学技术帮助运动员提高他们的运动水平,确保奥运食品安全,也体现了“人文奥运”的精神。 (4) 科技创新对企业落实节能减排目标有何作用? ① 科技是企业落实节能减排目标的关键因素和重要支撑,是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和根本动力。 ② 科技有利于企业用现代科学技术装备企业,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出一条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发展路子。

建设创新型国家

建设创新型国家与创新人才的培养 (北京工业大学电子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北京,100124) 摘要:创新型国家要由创新人才来创造,因此创新型国家的基础是创新人才。培养和造就创新人才也一直是发达国家尤其是创新型发达国家科技界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伟大的时代需要杰出的人才,杰出的人才推动伟大的时代。在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我们更需要无数优秀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更需要让优秀创新型人才的自主创新成果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关键词:创新型国家;创新人才;创新教育 Creative Talents and Innovative Country Abstract: An innovative country expects creative people to construct, so the basis of an innovative country lies in its creative talents. In fact, fostering creative talents has also been a focal attention of those developed countries, particularly in thei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elds. A great era needs outstanding talent, outstanding personnel to promote the great era. In building an innovation-oriented country, building a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comprehensively building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of the great historical process, we need numerous outstanding creative talents come to the fore, but also need to make outstanding creative talents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 for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contribute. Key words: innovative country; creative talent; education innovation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们党综合分析世界发展大势和我国所处历史阶段提出的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其核心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奋斗目标,必须努力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就必须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突出位置,大幅度提高国家竞争力;深化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创造良好环境,培养造就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发展创新文化,努力培育全社会的创新精神。 创新人才首先是全面发展的人才;个性的自由独立发展是创新人才成长与发展的前提,作为工具的人、模式化的人和被套以种种条条框框的人不可能成为创新性人才。当代社会的创新人才,是立足于现实而又面向未来的创新人才。 1 创新型国家的基础是创新人才 创新型国家要由创新人才来创造,因此创新型国家的基础是创新人才。 当前学术界较一致的看法是,作为创新型国家,至少要具备四个特点:(1)创新投入高,国家的研究开发(R&D)投入占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2)自主创新能力强,国家的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通常在30%以下;(3)科技进步贡献率要在70%以上;(4)创新产出高,目前世界上公认的20个左右的创新型国家所拥有的发明专利数量占全世界总数的绝大部分。按照这四条标准来衡量,很显然中国还不是创新型国家,而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但是面对当今知识经济的热潮、激烈的国际竞争和中国的现实国情,走自主创新之路、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中国

大发展理念之创新对于国家的意义和价值

五大发展理念之创新对于国家的意义和价值 当今时代,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正在成为国家、企业与个人发展能力与整体竞争力的关键。党的十七大报告把改革创新作为时代精神的核心。2016年3月5日,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在五大发展理念中,创新发展理念是方向、是钥匙,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力争在基础科技领域作出大的创新、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大的突破。同时,创新发展居于首要位置,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1]从当代中国的历史传统来看,它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继往开来的不竭动力; 从当代中国的现实意义来看,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强大动力,是执政党面对国内外形势,提高执政水平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创新的时代精神在当代中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本文重点从科技、经济、教育、三个方面来阐述创新的重要性和意义,最后涉及少许关于如何贯彻落实创新发展理念的方法。 创新的定义 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创新的词义,在百度百科中创新是指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本着理想化需要或为满足社会需求,而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径、环境,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百科的解释有些拗口,用一句简单的话来概括就是“创新是新思路和新方法。” 追根溯源,早在《南宋·后妃传上》里就出现过“创新”这个词,它的语境是这样的:“据《春秋》,仲子非鲁惠公元嫡,尚得考别宫。今贵妃盖天秩之崇班,理应创新。”在这里,创新的含义与今日已无不同,意为创立或创造新的。 创新对于科技的意义 我们知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人类发展的一个必然的结果。我们用科技来改造世界,那么这些科技是怎样产生的呢?从细胞说起,一个细胞的生长本来应该是循规循矩的,因为某种自然机理,它发生了基因突变或者其它变异,慢慢的,这个细胞变得越来越复杂,在20多亿年[3]后,出现了人类这种 大脑高度发达,可以形成稍微复杂思维的动物。我们的先人在每天的生活中,靠着这种自然界给予的创新之作——发达的大脑,复杂的思维,总结出现实世界中的种种规律,这时候,就是科技萌芽的时期。 解决了科技的产生问题,那么科技是怎样发展的呢?我们的先人勇于创新,促进了科技的迅速发展。哥白尼敢于创新,提出“日心说”,沉重地打击了教会的宇宙观,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普朗克创造性的猜想光的能量是一份一份不连续的,最终奠定了量子力学的基础。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让我们队这个世界的认识焕然一新。所以,创新是科技产生发展的土壤,没有创新,就没有科技,没有科技的发展。 创新对于经济的意义 经济要发展,必须要创新。经济创新分为两个部分,一、区域经济到全球

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

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 (1)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2)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3)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 为什么要建设创新型国家? (1)创新型国家,是指将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基本战略的国家。 (2)建立创新型国家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3)建设创新性国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是解决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紧迫需要。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性(论述) (1)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2)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特别是战略科学技术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必须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努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和保持发展的主动权。 (3)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是解决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紧迫需要。只有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才能推动我国经济增长从资源依赖型转向创新驱动型,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和可持续发展。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意义(论述、简答)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仅可以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而且也是全面实施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 (2)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软实力)。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理论与实践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理论与实践 一、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主要依据 (一)当代生产力发展的实现机制,国家的繁荣进步归根到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创新的重要性首先在于,它是当代生产力发展的机制,它为一个国家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提供了根本的动力。 (二)国家综合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创新能力在国际竞争力的评价中占有突出的位置。今天竞争优势必须来自于创新并迅速将它们的新产品和新工艺商品化、产业化,以使其竞争对手的技术改造难以跟上它们的创新。 (三)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中国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按照以往的发展方式,现代化建设向纵深阶段推进遇到新的“瓶颈”。中国经济的发展主要依赖于投资驱动,随着土地和劳动力价格上升,低成本优势正在逐步失去。中国单位资源的产出率比较低,供需结构存在问题。环境状况难以持续。 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实践内涵 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有利于我国在战略上逐步从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十七大报告强调,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保护土地和水资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发展环保产业。 三、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方略 (一)把创新战略作为中国面向未来的核心战略,经济增长的要素结构中最重要的是创新。自主创新的战略投资需要超前部署。关键领域的技术跨越,是后进国家或地区赶超先进国家和地区的重要途径。 (二)竞争优势与比较优势互补,在国家战略层面上要着眼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争取竞争优势,抢占高技术产业链中的某些制高点。 (三)经济转型期可投入主体形成三级布局。国家在战略层面上选择重大方向如生物技术、军事航空、引领未来的基础研究等进行投入;行业和区域选择对行业和区域战略发展密切相关的领域进行重点投入;企业特别是大中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战略发展进行研发投入。 (四)实行行政与研究系统双轨制,加快制度供给,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体制和机制具有特殊意义。加快创新要素市场的建设,如人才市场、经理人市场、技术产权交易市场等。建立有利于创新的风险投入机制。 (五)政府发挥战略导向、服务和协调功能,抓紧完善政策体系。我们在建立与科学发展观相符合的综合评价体系的过程中,需要对有关创新的指标进行专门性研究。我国的财税政策、金融政策、文化与教育政策、人才政策都要根据创新战略的要求完善和创新。 (六)教育领先,人才为上,长远布局。创新的基础在于科学的发展。发展科学和建设人才队伍需要创新型的高等教育、创新型的教育机制,需要创新型的教育管理体制。

如何理解建设创新型国家

建设创新型国家 创新,对于处于改革开放时代的中国人来说,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20多年来,我们的一切发展成就,无不与创新紧紧联系在一起。邓小平同志强调,要善于学习,更要善于创新。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十分重视创新。2005年10月,胡锦涛同志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思想;2006年1月,他又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用15年左右的时间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 那么,什么是创新型国家?为什么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型国家,一般来说,是指将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从而形成强大的国家竞争优势。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是解决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紧迫要求,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客观需要。总起来说,建设创新型国家,既反映了我们党对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和内在规律的准确把握,也反映了对我国基本国情和战略需求的科学分析,是顺应时代要求、符合我国实际的战略思想,必须贯穿于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全过程。 那怎么坚持自主创新?走自主创新之路,有人认为,既然是“自主”,那就什么都应当自己干,完全由自己来创新,“百分之百的知识产权”。似乎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自主创新的“可贵”。 这样的理解是片面的。确实,一些关键技术必须完全依靠我们自力更生。但我们强调的自主创新,是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有机统一,是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 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我国应对未来挑战的重大选择,是统领我国未来科技发展的战略主线,是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的根本途径。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之路。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人才战略思考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人才战略思考 袁兆亿李子彪 近年来,科技创新问题一直是我国政府高度关注的焦点,中央提出创建创新型国家的宏伟目标更将其提高到了新的战略高度,对于我国的未来发展极具重要意义。当前全球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使得现代竞争模式在类型、结构和内容方面出现了一系列新变化,自主创新已成为新一轮竞争的关键,由此不但突出了人才资源在现代竞争中的基础性作用,而且其影响也越来越深入地渗透于产业发展的各个层面。客观上,由于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变革及产业演化存在着阶段性差异,从而使得对竞争力基础的确定上存在着某种随机性和伸缩性,但是人才资源作为现代竞争力核心构件的本质却是无法改变的,其显示出来的关键作用正越来越强烈地影响着国家创新力的发展。 一、全力提升人才创新能力的比较优势 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知识经济的深入发展,全球竞争的基本逻辑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竞争目标也出现了新的转移。工业经济时代面临的物质资源短缺难题,到了知识经济时代已转变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人才资源短缺难题,这种新变化,使得全球竞争的模式要义更倾靠于以人才资源为基础的新发展。由于物质资本投入存在边际作用递减效应,而人才资本投入的边际效益却是递增的,这使得那些积极发展人才资源的国家拥有持续的发展后劲和巨大潜力,从而在竞争中占据优势。 构建创新型国家是一个历史进程,在此过程中不同国家的进展程度与普及层次差异显见,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各国的人才资源发展状况密切关联。创新型国家是一种基于人才资源高度积累的社会形态,那些拥有高素质人才资源存量和巨大创新能力的国家和地区,不但具有强烈的吸收和消化外来技术能力,从而能够有效地改造和推进自身技术的发展,而且可以突破自身的局限去考虑和争取对外界资源、资本和技术的有效配置和利用,这正是人才资源带来的财富创造力的价值所在。 传统的战略理论注重从外部环境研究竞争策略,但是新的竞争力理论则要求从内部条件研究竞争优势的来源,这不但使得以人才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现代竞争力优势理论的内在涵义更为突显,而且也是将一个国家的发展与竞争对手区分开来的最重要标志,并由此形成创新型国家的竞争优势。从长远的发展来看,无论全球经济未来发展的取向如何,以人才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竞争力基础是不会改变的。 二、强化人才战略对创新资源整合的导向功能 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以人才资源发展为基础的战略模式,对于创新型国家的建设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