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自主、合作、探究”构建高效课堂

“自主、合作、探究”构建高效课堂

“自主、合作、探究”构建高效课堂

教育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

课堂教学是师生双方交流的平台,课堂教学的最终结果,不在于教师教得怎样,而在于学生学得如何。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应该首先从课堂教学上予以突破。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所谓“高效课堂”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把课堂还给学生,实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它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我们教学活动的基本追求。教师所讲的问题必须源于学生的学习思考和研究讨论,把课堂构建成三讲(讲重点、难点、盲点)三不讲(学生已经知道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的有效课堂。

为提高有效课堂的效率,我们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通过外出学习交流教学经验,也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的教育教学模式——“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

“自主、合作、探究”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实行教学自主与开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的层面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在教师的启发和帮助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丰富语言积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它不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情感体验与亲身感受,还关注学生学习的创造性与主体性人格的培养。其中的自主是合作、探究的基础、前提,合作是促进自主、探究的形式、途径,探究是自主、合作学习的目的。“自主、合作、探究”是既独立又互为关联的三个层面,每个层面都以前一个层面为前提,它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自主、合作、探究”的实施关键在教师的指导,教师要努力强化自己的多方面的积累,扎扎实实练好基本功,尝试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激活学生学习的热情与需求,通过有效的组织,让学生产生自主探究的欲望。

“自主”环节要求在课前完成,主要是学生根据教师制定的“导学案”中涉及的问题,充分利用自身的知识资源,挖掘思维原动力,尝试解决较为简单的问题,同时自己找出问题,为上课作准备。提前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所了解,甚至能达到基本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动手做、动情读、动笔写、动脑思”各环节中领悟学习方法,通过自己的独立活动,主动质疑,使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正如霍姆林斯基所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理解的东西,才能成为他自己的东西,才是他真正掌握的东西。”

“合作”环节最常用的方式是讨论。孔子曾经说:“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学生间通过彼此切磋、交换心得,有助于个别学习。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进行了充分的预习和自学后,发现问题,提出质疑,小组成员间(一个三到四人的合作探究小组)合作讨论。在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时,要进行明确的分工,让每一组的每一个学生都各尽其职,各抒己见,取长补短;观点不一,脸红耳赤,集思广益。生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对一些问题形成共识,学会以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这样,组员间互相帮助,多角度主动交流对问题的认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努力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进步。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我们尽量让每个人都意识到自己的成功与同伴是分不开的,大家荣辱同当。

“探究”的内容要具有价值性、开放性、合作性。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教材中并不是所有问题都值得探究,探究点的设置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问题的创设要注意四个原则:一是针对性:要针对课程标准和重点、难点知识,将知识问题化;二是科学性: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要将问题层次化,要精选、适量,切忌多而碎。一节课重点解决一到两个

主要问题,一节课紧紧围绕一条主线展开教学,做到化繁为简,深入浅出;三是趣味性:问题要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富有时代气息、生活气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四是挑战性: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着眼学生的最优发展区,精心设计高质量的教学问题,问题要有思维冲突、思维含量,要让学生跳一跳摘桃子。

由于个体的差异,不同学生对任务的理解和观点可能会不同,因此各探究小组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情况是不一样的。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相互启发,集思广益,不断改进探究方案,形成了“组间竞争、组内合作”的良性机制。教师的评价要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给予特殊的表扬,争取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经过充分的自学和讨论,学生对所学内容、重难点的解决方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并具备了一定的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对所学知识点的内涵、外延、前后知识的联系还不能达到本节的学习目标。这就需要教师的点拨引导,使学生对本节知识形成清晰的网络,能熟练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教师点拨”是本教学模式的画龙点睛之举,是课堂教学内容进一步深化、知识点进一步纵横联系、知识深度应用的关键环节。

针对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要及时进行反馈检测,这就要求教师精选习题,习题设计要有梯度,既要考察知识,又要检测能力,并能分层次要求,使不同层次的同学都能够有所巩固提高。

下课前5分钟留给学生自行反馈总结,不仅要总结知识内容还要总结学习方法,解题规律等,从而培养自己的概括能力。

课改是机遇,也是挑战,新课程的启动,呼唤着教师角色的转变。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已经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者,而是要时刻变换自己的身份,当好组织者、引导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切实有效地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