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专题一练习试题

专题一练习试题

专题一练习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共70分,每题2分,将正确的答案写在后面的表格内)

1.在西周初年,下列哪个人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

A.甲是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进攻,兵败后降周

B.乙是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

C.丙带兵攻打商纣王,为周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D.丁是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

2.在分封制下,诸侯在其领地所具有的权利是

①镇守疆土②设置官员③建立武装④征派赋役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下图是秦与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图,比较两图最能说明的是 ( )

A.唐代中央官吏日渐增多 B.唐代以分散相权而保障君权

C.唐代尚书省权力最大 D.太尉与御史大夫的权力分别下放到兵部与吏部4.《明史》载:“(内阁)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偃然汉.唐宰辅,特不居丞相名耳!”这句话指的是()

A.明朝的内阁就是丞相 B.明朝宰相虽无其名却有其实

C.明朝内阁承担了宰相的职能 D.明朝的宰相帮助皇帝处理政事

5.据史料记载,明太祖朱元璋有一天问大臣:“天下谁人最快活?”有的说:“金榜题名。”有的答:“功成名就。”朱元璋都不以为然,当大臣万钢回答说“畏法度者快活”时,却极为赞赏,随后对其委以重任。朱元璋赞赏万钢并委以重任的原因是()

A.其他大臣的回答自相矛盾 B.万钢强调了对专制统治的服从

C.万钢的回答揭示了快乐的源泉 D.其他大臣的回答背离了主题

6.内阁制正式确立是在

A.明太祖时期 B.明成祖时期 C.明宣宗时期 D.明宪宗时期

7.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文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A.分封制和郡县制 B.宗法制和郡县制

C.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8. 秦朝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适应了( )

①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②自然经济存在的需要

③保护地主土地制度的需要④推动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需要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9.电视剧《宰相刘罗锅》播出之后,人们认识了清朝官吏刘墉。但是,有历史学家认为这个电视剧名犯了错误,他最有可能的理由是()

A.刘墉不是驼背,所以不能称为“刘罗锅”。

B.丞相制度早在明太祖时已经被废除,所以称“宰相刘罗锅”会误导观众。

C.刘墉既不是驼背,也不是宰相,所以剧名错误。

D.他没有理由,只不过是哗众取宠。

10.在某一学校的一节历史课堂上,学生这样表演皇帝处理朝政的情景:①“三公”坐着在议事,各自对自己所管辖的事情提出自己的处理意见。皇帝只是听取三人的情况汇报,当意见相左时,大臣可与皇帝据理力争。②皇帝作出了一个重大决定,他把想法告诉中书省,然后由中书省起草一份文件,交由门下省审核。门下省官员认真审核后,认为还有不合理之处,于是将之驳回,由中书省再次请皇帝略作修改。当门下省再次审核通过后则交给尚书省,尚书省再按事情类别交给六部中的一个部去办理。请回答:剧本①.②分别反映的情况最主要代表的是什么朝代的中央官制?()

A.秦朝.汉朝 B.汉朝.宋朝 C.秦朝.唐朝 D.元朝.唐朝

11.下列关于清朝军机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中央最高行政决策机构 B.皇帝挑选亲信重臣担任军机大臣

C.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 D.军机处的设立者是雍正帝

12.“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这则纪功石刻说的是()

A.周天子分封天下 B.秦始皇统一六国

C.汉武帝开拓疆土 D.忽必烈一定乾元

13.秦汉时期丞相一职由一人担当,到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到了宋代相当于丞相的官职就更多了.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B.封建中央政府民主政治得到不断发展

C.丞相权力不断分散 D.中央对于地方政府控制的日益严密

14.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一组镜头: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是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15.下列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秦朝建立三省六部制 B.汉代废除宰相制

C.唐代开始建立监察制度 D.清朝设立军机处

16.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开始,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由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皇权日益加强,相权日益削弱

C.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D.丞相权力日益被分割

17.学过《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专题后,某班四位同学分别撰写研究历史小论文,其中论文标题出现史实错误的是

A.《浅议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特点》

B.《简议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

C.《论隋唐三省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D.《论清代皇权与相权的相互制衡》

18.汉至元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特征是

A.中央对地方控制逐渐加强

B.中央直接管理地方各县和村

C.主要地方官职可世代沿袭

D.地方拥有较独立的行政体

19.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产生的最深远的影响是( ) A.奠定了后代行政区域划分的基础B.扩大了元朝的政治版图

C.加强了对藏族地区的管辖 D.促进了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

20.唐高宗时,大臣长孙无忌等撰定《唐律疏议》三十卷解释律令条文,通行天下,这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部较完整的法典。他颁布前审批时需要通过

①尚书省②中书省③门下省④皇帝

A.③④ B.②③ C.③③④ D.①②③④

21.元朝时期管理西藏,四川.青海部分地区的是()

A.四川行省 B.中书省 C.宣政院 D.青海行省

22.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最突出作用 ( )

A.奠定了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B.有效地维护了封建国家的长期统一和民族融合

C.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

D.皇权暴政极易造成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停滞

23.清朝加强皇权的主要措施是( )

A.采用三省六部制 B.废除丞相 C.设立军机处 D.大兴文字狱

24.元史记载:“国家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其中的“内”是指:

A.大都及其周边的河北、山西、山东三省B.地方个行省

C.边疆少数民族地区D.大都

25.隋唐以后,中国主要的选官制度是()

A.世官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九品中正制

26.某位学者描述中国史上的一种制度是“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责。”他指的制度应该是下列何者

A.汉代的内外朝制B.唐代的三省制

C.明代的内阁制D.清代的议政王大臣会议

27. 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空前强化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封建统治日趋稳固

B. 封建统治日趋衰弱

C.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D. 封建国家日趋巩固

28. 山东又称齐鲁,这个简称应该源于( )

A.商朝宗法制 B.西周分封制 C.秦代郡县制 D.隋唐科举制29.由于血缘关系的亲疏不同,西周贵族集团形成的宗法等级序列应该是--------()A.周王——卿——诸侯——士 B.周王——诸侯——卿大夫——士

C.周王——诸侯——士——大夫 D.周王——大夫——士——卿

30.秦王赢政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灭掉了六国,结束了分裂割据局面。六国中最早和最后被灭掉的国家是

A.韩国燕国 B.韩国齐国 C.赵国燕国 D.魏国齐国

31.下面四幅关于中国历史上皇权势力的消长图,哪一幅是正确的

二.材料题(共3题,30分)

36.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阅读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三幅图:

请回答:

(1)三幅图分别反映了我国哪个朝代的哪种制度?(6分)

(2)图二.图三中推行的制度分别是为了解决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中哪两对基本矛盾?(4分)

37.材料一: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贞观政要》

材料二: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有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请回答:

图一 图二 图三

1)材料一中唐太宗认为“稳便”的途径是什么?(2分)

2)明太祖认为“稳当”的方法是什么?(2分)

3)唐太宗与明太祖在制度设置上看法有何不同?(4分)

4)据材料,你认为唐太宗与明太祖的看法从根本上说是否矛盾?(2分)

38.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它的确立、完善和不断加强反映了封建专制制度发展的基本轨迹。请结合有关史实回答:

(1)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什么?(1分)

2)列举唐朝、明朝、清朝君权与相权关系的有关史实,(6分)揭示其历史演变的总体趋势,并指出其影响。(3分)

练习题(二)

1.《三字经》中说:“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这反映了周朝政治文化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出现这一现象的政治原因主要是

A.周朝注意吸取商亡教训B.周朝实行宗法分封制

C.周王善于管理国家D.西周人民安居乐业

2.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提到:“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这里的“封建制度”在我们现行历史教材中的提法是学科王

A.分封制学科王B.封建制度

C.君主专制制度学科王D.中央集权制度

3、根据右图(图中文字:你虽然有才,但毕竟是老二,认命吧!)

判断以下四个结论,正确的是

A.该图反映的是科举制

B.该图所表现的故事发生在秦朝时期

C.该图反映的是嫡长子继承制

D.该图反映的是分封制

4.下图为闽南地区王氏宗祠“世飨堂”的两

块牌匾。它们:①体现聚族而居的宗法观念

②具有激励族人的教化功能③强调尊宗敬

祖的文化认同④反映重利轻义的价值取向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5.中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当今社会提倡尊老爱幼、家庭和睦等文明行为,追根溯源应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

A.禅让制B.宗法制C.分封制D.郡县制

6、“邓氏自中与后累世宠贵,凡侯者二十九人,公二人,大将军以下十三人……其余侍中、将、大夫,郎、谒者不可胜数。”(《后汉书·邓禹传》)此种状况的出现与当时什么选官制度有关

A.九品正中制B.世官制 C.察举制D.科举制[来源:Z

7、据《史记》记载,公元前544年“齐相庆封有罪,自齐来奔吴。吴予庆封朱方(县名,

后改名为丹徒)之县,以为奉邑,以女妻之,富于在齐”。材料反映了春秋时期

A.分封制全面崩溃 B.宗法制荡然无存

C.郡县制初现雏形 D.实行郡国并行制

8、《苟子·君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为达到引文的效果,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

A.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制 B.设立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C.设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 D.设立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9、《孟子》中记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主要反映了

A.西周初年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

B.西周初年诸侯势力逐渐增强

C.诸侯有对周王朝觐述职的义务

D.西周末年周王势力日益衰微

10、“撇开道德方面考虑,秦只维持了那么短的时间,也是一件好事。不寻常的是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任者。”这套“制度”包括

①行省制度②皇帝制度③郡县制度④三公九卿制度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

D. ①②③④

11、“皇帝”制度创立于秦朝,关于这项制度说法错误的是

A.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决定于皇帝一个人的意志

B.“主独制于天下而无所制也”成为中国古代的政治定律

C.历代官僚体制虽有变化,但都以维护王权服务于皇帝为基本准则

D.“法令出一”意思是说,皇帝的决策往往要得到群臣的一致意见

12、电视剧《大宋提刑官》讲述的是南宋人宋慈判案的传奇故事。历史上确有宋慈其人,据宋慈墓志铭记载,他先后做过“提点广东、江西、湖南刑狱”。历史上与宋慈的“提刑官”职能较为类似的是:①刺史②都察院③御史台④参知政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3、据史料记载,明太祖朱元璋有一天问大臣:“天下谁人最快活?”有的说:“金榜题名。”有的答:“功成名就。”朱元璋都不以为然,当大臣万钢回答说“畏法度者快活”时,却极为赞赏,随后对其委以重任。朱元璋赞赏万钢并委以重任的原因是

A.其他大臣的回答自相矛盾 B.万钢强调了对专制统治的服从

C.万钢的回答揭示了快乐的源泉 D.其他大臣的回答背离了主题

14、马克斯?韦伯说:“此一制度导致候补者互相竞争官职与俸禄,因而使得他们无法联合起来形成封建官吏贵族。获取官职的机会对任何人开放,只要他们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学养。”这一制度是

A.世官制

B.察举制

C.九品正中制

D.科举制

15、《明史》载:“成祖简翰林官直(值)文渊阁,参预机务……其时章疏直达御前,多出宸(帝王)断。儒臣入直,备顾问而已。”可见,当时内阁阁臣的职责是() A.参与机务,批答章疏B.参与决策,传达公文

C.参与政务,充当顾问D.参与政事,主管文教

16、史载明代内阁“掌献体可否,率陈规海,点检题奏,票拟批答,以平允庶政”,清代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屈指,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这说明两者都:①协助皇帝处理国政②代行丞相职权,正式统率六部③防止大臣专权,强化君主专制④扩大了统治基础

A.①②B.①③C.①③④D.②③④

17、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可以在“军机处”景点的文字说明上发现这样的文字“军机处一

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职(拟皇帝旨意)——过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说明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

A、辅佐皇帝,参与决策

B、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C、陪读陪写,赋诗作画

D、纵论军机,谋划战事

18、《晋书》记载,西晋文学家王沈“少有俊才,出于寒素,……为时豪所抑”,升官无望,感叹生不逢时。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王沈缺乏治理才能B.九品官人法有弊端

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D.科举制度只看出身

19、学完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后,某班四位同学就本单元内容分别拟定四个选题准备开展研究,这四个选题有明显错误的是

A、《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

B、《论西汉察举制的实行及其影响》

C 、《论隋唐三省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D 、《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

20、据《汉书》记载,某一官员“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这一官员的身份应是

A.丞相B.郡守C.州牧D.刺史

21.山东是我国经济和文化大省,历史悠久。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4分)

材料1 历史上的山东行政图

[来源:学科网ZXXK]

图一图二图三

材料2 据文献记载:

①鲁、齐等诸侯在其领地,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收赋役的独立性。

②秦代官吏必须经过国家委任才能就职;官吏调任时,不得带随员;官吏一经任命,必须服从调遣,违者要依法治罪。

请回答:

(1)材料1中图一、图二、图三反映的山东大地出现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分别是什么?(3分)

(2)根据材料2指出,图一、图二反映的两种政治制度在地方权限上有何不同?(4分)

(3) 材料1中哪两幅图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为什么能产生深远影响?(7分)

16、在人类文明史上,以制度为重要内容的政治文明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6分)

材料1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隋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

⑴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1一中秦汉和隋唐政治制度“大变动”各自的主要表现(5分)

材料2 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

材料3 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朱熹《朱子语类》

⑵根据材料2、3归纳唐制的主要特点,并根据其运作程序概括这一制度的作用。(10分)

材料4 “汉至武帝以后,柄归中朝,政去两府。所谓中朝者,大司马、大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也。所谓外朝者,丞相、御史、二千石、九卿等也。盖武帝决事禁中,稀见卿相。”

——(明)于慎行《读史漫录》明成祖“特简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儒臣入直,备顾问而已。

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清史稿》

⑶根据材料4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代中朝、明代阁臣、清朝军机大臣有何相似之处?(3分)他们的职权又有何差异?(6分)其职权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发展的什么趋势?(2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