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发散风热药

发散风热药

发散风热药

发散风热药

第一组

薄荷,牛蒡子,蝉蜕,桑叶和菊花

相同点:都为辛凉苦寒之物,故都可疏散风热。且都归肺,肝经。但牛蒡子归肺,胃经。但菊花和薄荷都有治疗上焦风热,目赤多泪的作用。但桑叶和菊花又都有平抑肝阳的作用。在透疹方面,牛蒡子,薄荷和蝉蜕效用相似。牛蒡子,菊花可有消疮肿痛的作用

不同点:菊花特有疏肝行气,可以治疗肝郁气滞,胸胁胀闷。蝉蜕可以利咽开音,对于破伤风,惊风抽搐也有疗效。桑叶有清肺润燥的特点。

第二组

蔓荆子,柴胡,升麻,葛根

相同点:都具有辛的特点,辛以能散。故都具有升的特点。在升举阳气(清阳之气)方面相同,但目的侧重不同。柴胡和升麻强调治疗气虚下陷证,蔓荆子是上升清阳补头目,葛根是治疗脾虚泄泻。对于感冒发热有一定疗效。但升麻和葛根又可用于治疗麻疹不透的作用。不同点:蔓荆子具有偏于治疗清利头目,疏散头目之邪,对于肝肾阴亏有独特作用。而柴胡是少阳经的代表药,所。以对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有独特功效,而其又归肝,胆经。所以对于肝郁气滞,胸胁胀痛,月经不调有其独特疗效(此时炮制用醋炙,加强入肝胆经的效果)。升麻有其独特清解阳明热毒,故胃火炽盛的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咽喉肿痛以及皮肤疮痛等尤为多用。葛根则独具解酒毒的作用,治疗中风偏瘫,胸痹心痛,眩晕头痛的作用。同时也有透疹的作用。

第三组

木贼,谷精草

相同点:都为平性药物,归肺,肝经。且药力不强。都可用于风热目赤,目生翳膜。

不同点:木贼有止血的作用,谷精草有治疗风热头痛作用。

第四组

淡豆豉,浮萍

相同点:这两者性质较平,可与发散风热或风寒的药配伍

不同点:从药性上:淡豆豉为苦,辛,凉,归肺,胃经。浮萍为辛,寒。归肺,膀胱经。

淡豆豉对于烦躁闷热,虚烦不眠有独特作用。浮萍可以透疹,风疹。瘙痒,利尿消肿作用。总结药物特性:

在治疗肝郁气滞,胸胁闷胀方面,薄荷和柴胡。

在以少阳经为代表的药:柴胡

在利咽开音的药:蝉蜕

在平抑肝阳的药:菊花,桑叶

解酒毒的药:葛根

治疗破伤风的药:蝉蜕。

在升举阳气,治疗脾虚气陷证的药:柴胡,升麻

在止血的药:木贼

《中药学》学习笔记:发散风寒药之细辛

《中药学》学习笔记:发散风寒药之细辛 【药用】本品为马兜铃科植物,东北细辛或细辛的全草。多年生草本,有细长芳香的根状茎,先端生叶一二片。花单生叶腋,贴近地面,常紫色,钟形。中国约有35种,习知的如细辛、北细辛等。全草入药(因其地上部分马兜铃酸含量过高,而马兜铃酸具有肾毒性,故2005版《中国药典》已改为根及根茎入药),性温,味辛,功能温经散寒、化饮、祛风止痛,主治风寒头痛、痰饮咳喘、风湿痹痛、牙痛、鼻渊等症。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因其根细、味辛,故得名。吉林东部长白山区、半山区各县有出产。细辛属植物的分布,南起云南,北至陕西、吉林、黑龙江,西至西藏。 【性味与归经】辛,温。入心、肺、肝、肾经。 【功效】发散风寒,祛风止痛,温肺化饮 《纲目》:细辛,辛温能散,故诸风寒风湿头痛、痰饮、胸中滞气、惊痫者,宜用之。口疮、喉痹、齿诸病用之者,取其能散浮热,亦火郁则发之之义也。辛能泄肺,故风寒咳嗽上气者宜用之。辛能补肝,故胆气不足,惊痫、眼目诸病宜用之。辛能润燥,故通少阴及耳窍,便涩者宜用之。 【临床应用】 1.用于感冒风寒、发热恶寒、头痛身痛、鼻塞等症。细辛主要能散寒止痛,常与羌活、荆芥、川芎等同用,治疗外感风寒头痛较剧的病症;对于外感风寒、阴寒里盛的病症,亦可应用,须配合麻黄、附

子等同用。 2.用于头痛、齿痛、风湿痹痛。细辛止痛力强,对于头痛、齿痛都有较显着的疗效,头痛可配合羌活、白芷等同用,齿痛可配合白芷、石膏等同用。对于风湿痹痛,以属于寒湿者为宜,可与羌活、川乌、草乌等配合应用。 3.用于痰多咳嗽。细辛能温肺以化痰饮,所以主要用于治疗肺寒咳嗽、痰多质稀色白的病症,常与干姜、半夏等配伍应用。 4.本品又能通鼻窍,疗口疮。用于鼻渊,常配合白芷等应用;用于口舌生疮,可单用一味细辛,研末敷于脐部。 【处方用名】北细辛、细辛(喜净,晒干,切碎用)、炙细辛。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一钱五分,煎服。外用适量。 细辛既能外散风寒,又能内祛阴寒,同时止痛、镇咳功效较佳。本品虽有较好的散寒作用,但发汗作用力较弱,一般解表方剂中不作主药,临床用于风寒表症主要有两个方面:或者外助麻黄以发汗解表,内助附子以扶阳温肾,治疗阳虚体质的外感风寒,形寒怯冷等症;或者取其兼有止咳、镇痛作用,用于风寒表症兼有头痛、身痛或咳嗽等症。此外,在镇咳方面,可配合干姜以温肺化痰,配五味子以开阖并施,配麻黄宣畅肺气;在止痛方面,可配合白芷治牙痛,配川芎治头痛,配乌头治痹痛,都是常用的配伍应用方法,可供参考。 【方剂举例】 小青龙汤(《伤寒论》)麻黄、桂枝、细辛、芍药、五味子、干姜、半夏、甘草。治痰饮咳嗽气喘。

中药歌诀

第八章解表药(按照《中药学》章节编排) 第一节发散风热药 辛温解表散风寒,麻黄发汗宣肺专。桂枝解肌助阳气,紫苏行气宽中脘。 生姜止呕降呃逆,香薷暑月寒湿散。荆芥止血透风疹,防风止痛解痉挛。 羌活胜湿止痛痹,白芷排脓治鼻渊。细辛通窍化痰饮,巅顶疼痛藁本善。 风湿周痹苍耳子,辛夷温通利头面。香薷(rú)藁(gǎo)本 第二节发散风热药 发散风热辛苦凉,利咽疏肝薄荷香。蔓荆轻浮利头目,解毒透疹用牛蒡。 豆豉除烦宣郁热,蝉蜕息风除翳障。桑叶清肺抑肝阳,菊花清肝明目良。 葛根解肌善升阳,浮萍利尿止瘙痒。牛蒡(bàng)豆豉(chǐ)翳(yì)障 第九章清热药 第一节清热泻火药 石膏泻火煅收湿,止渴排脓花粉施。知母生津润肠肺,芦根生津呕咳止。 淡竹除烦利小便,栀子凉血通淋湿。清肝散结夏枯草,明目润肠决明子。 第二节清热燥湿药 黄芩止血安胎动,黄连解毒苦寒重。黄柏除蒸下焦行,湿热肝胆龙胆清。 苦参杀虫藜芦反,秦皮收涩使目明。祛风解毒白鲜皮,苦寒伤胃用时轻。 第三节清热解毒药 凉散风热金银花,解毒消痈连翘佳。(注1)消肿通淋蒲公英,凉血消痈地丁搽。青叶青黛板蓝根,利咽凉血治痈发。白花蛇舌苦甘寒,利湿通淋毒蛇怕。 凉血消种穿心莲,土苓除湿梅毒杀。通淋排脓鱼腥草,射干祛痰利咽哑。 利咽消肿山豆根,息风明目熊胆化。(注2)贯众杀虫凉止血,消肿散结野菊花。截疟止痢白头翁,红藤败酱瘀血化。重楼消肿惊痫定,清热解毒诸药查。

注1:此句为互文之写法,金银花与连翘皆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之功效;金银花消痈散肿,为一切外痈之要药,连翘消肿散结有“疮家圣药”之美名。然连翘清心解毒力强,金银花疏散表邪之效优,盖以此而“凉散风热金银花,解毒消痈连翘佳”。 注2:熊胆常用水化服 重(chóng)楼 第四节清热凉血药 清热凉血水牛角,生地玄参赤芍药。丹皮活血不留瘀,紫草透疹有奇效。 第五节清虚热药 青蒿截疟清虚热,凉血除蒸兼解暑。白薇通淋疗疮病,胡黄银柴疳热除。 地骨甘寒能清润,凉血除蒸肺火除。 第十章泻下药 大黄逐瘀解热毒,芒硝软坚水化服。芦荟杀虫泻肝火,番泻行水消肿足。 麻仁补虚润肠道,郁李利水辛甘苦。松子润肺止燥咳,甘遂大戟芫花毒。 牵牛不与巴豆配,散结逐饮醋商陆。 第十一章袪风湿药 第一节袪风寒湿药 独活解表止痹痛,灵仙消痰治骨鲠。川乌大毒暖冷痛,蕲蛇乌梢止风痉。 木瓜蚕沙化水湿,利水通乳路路通。骨鲠(gěng)蕲(qí)蛇 第二节祛风湿热药 秦艽清热除骨蒸,防己止痛消水肿。雷公杀虫治顽痹,豨莶解毒袪疮痈。 老鹳降火止泻痢,凉血消肿络石藤。豨(xī)莶(xiān)老鹳(guàn ) 第三节祛风湿强筋骨药温肾利水五加皮,崩中胎动桑寄生。 第十二章化湿药 芳香化湿八君子,霍香苍术与厚朴。砂佩草果双豆蔻,温中除湿好处多。

执业中药师《临床中药学》系统备考之发散风热药

执业中药师《临床中药学》系统备考之发散风热药 本类药物性味多属辛凉之品,发汗作用比较缓和,以发散风热为主要功效。主要用于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邪在卫分,而症见发热重、恶寒轻、头痛、咽干口渴、有汗或无汗、舌苔薄黄而干、脉浮数者。其中部分药物兼有清利咽喉、透疹、明目、止咳作用,可用于咽喉肿痛、麻疹不透、风疹、风热目赤、风热咳嗽等证。临床多与清热药物配伍应用。 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 1.发散风热用于外感风热表证及温病初起卫分证。 本品本品辛凉,入肺,轻扬升浮,有发散风热作用,是治疗风热表证及温病初起卫分证等常用药。常与荆芥、银花、连翘等配伍,如银翘散;或与桑叶、菊花等同用,如桑菊饮。 2.清利咽喉用于风热上攻所致头痛目赤,咽喉肿痛。 本品既能发散风热,又能清头目、利咽喉,常用于风热上攻所致头痛目赤,咽喉肿痛。多与菊花、牛蒡子等明目利咽药同用,如薄荷汤。 3.透疹解毒用于麻疹初起透发不畅,或风疹瘙痒。 本品有透疹解毒作用,用于麻疹初起透发不畅,或风疹瘙痒,常与蝉蜕、荆芥等同用,如加减葛根汤。 4.疏肝解郁用于肝气郁结证。

本品有疏肝解郁作用,用于肝气郁结证,常与柴胡、白芍等配伍,如消遥散。 用法:不宜久煎,入煎剂多后下。 牛蒡子疏散风热利咽透疹解毒消肿 1.发散风热用于外感风热表证。 本品辛寒,入肺,既可疏散风热,又有宣肺祛痰作用,用于外感风热,咳嗽咯痰。常与银花、桔梗等配伍,如牛蒡汤。 2.宣肺透疹用于麻疹初起,疹发不畅及风热发疹等症。 本品有疏散风热,宣肺透疹作用,用于麻疹初起,疹发不畅及风热发疹等症,常与薄荷、蝉蜕等同用,如加减葛根汤。 3.利咽散结用于风热或热毒上攻的咽喉肿痛。 本品辛散苦泄寒清,有利咽散结、清热解毒作用,用于风热或热毒上攻的咽喉肿痛,常与薄荷、银花、桔梗等配伍。 4.解毒消肿用于热毒疮疡及痄腮。 本品有解毒消肿作用,用于热毒疮疡及痄腮,常与连翘、板蓝根、紫花地丁等同用。 蝉蜕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1.发散风热用于外感风热表证,咽痛音哑。 本品甘寒清热,轻浮宣散,主入肺经,善开宣肺气而疏散风热、利咽开音,常用于风热表证,咽痛音哑。 (1)治风热表证及温病初起卫分证。常与薄荷、连翘等同用, (2)治咽痛音哑。常与胖大海同用,如海蝉散。

第二节 发散风热药

第二节发散风热药 发散风热药,性味多为辛凉,发汗作用较为缓和,适用于外感风热初起,发热恶寒,而以口渴,有汗或无汗,咽喉肿痛,舌苔薄白而干或薄黄,脉浮数等热象比较突出的表症。至于风热所致的咳嗽与麻疹不透,或疮疡初起具有表症者,也可选用。 薄荷 【药用】本品为唇形科植物薄荷的茎叶。 【性味与归经】辛,凉。入肺、肝经。 【功效】疏散风热,清利咽喉,透疹。 【临床应用】1.用于感冒风热、温病初起有表症者。 薄荷为疏散风热要药,有发汗作用,主要用于风热表症、身不出汗、头痛目赤等症,常与荆芥、桑叶、菊花、牛蒡子等配合应用;如果风寒感冒、身不出汗,也可配合紫苏、羌活等同用。 2.用于咽喉红肿疼痛 薄荷清利咽喉作用显著,主要用于风热咽痛,兼有疏散风热作用,常配合牛蒡子、马勃、甘草等应用。也可研末吹喉,治咽喉红肿热痛病症。 3.用于麻疹透发不畅 薄荷有透发作用,能助麻疹透发,可配合荆芥、牛蒡子、蝉衣等同用。 【处方用名】薄荷、薄荷叶、苏薄荷(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八分至一钱五分,煎服。宜后下。 【附药】野薄荷:草药名“见肿消”,上海郊区普遍野生。可用治肾炎、水肿,常配合胡芦壳、合子草等同用。一般用量为一钱至三钱,煎服。 【方剂举例】薄荷汤《普济方》:薄荷叶、牛蒡、甘菊花、甘草。治风热攻目、昏涩疼痛。 牛蒡子 【药用】本品为菊科植物牛蒡的成熟果实。 【性味与归经】辛、苦,寒。入肺、胃经。 【功效】疏散风热,祛痰止咳,清热解毒。 【临床应用】1.用于外感风热,咽喉红肿疼痛。 本品疏散风热,且能利咽,临床应用以风热表症兼有咽喉肿痛者为宜,常配合桔梗、银花、连翘等同用。 2.用于麻疹透发不畅。 牛蒡子散风热而透疹,对麻疹初起、疹出不畅者,往往配升麻、葛根、蝉蜕、薄荷等同用。 3.用于咳嗽咯痰不畅。 牛蒡子散风热,宣肺气,祛痰而止咳,故外感风热,咳嗽不畅痰多者,往往用为要药,可配荆芥、桔梗、甘草等同用。 4.用于疮痈肿痛等症。

常用中药的常用剂量

132种常用中药性味归经剂量功效简表 邵忠民 品名性味归经剂量功效 解表药 1.发散风寒药 麻黄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3-10g 发汗解表,平喘止咳,利水退肿。 桂枝辛、甘,温。归肺、心肾、肝经。3-10g 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紫苏辛,温。归肺、脾、胃经。5-10g 发散风寒,行气宽中。 荆芥辛,微温。归肺、肝经。5-10g 祛风解表,止痒,透疹,炒炭止血。 防风辛、甘,微温。归肺、肝、脾经。5-10g 祛风解表,祛风湿,止痛。 羌活辛、苦,温。归肺(膀胱)经。3-10g 发散风寒,祛风湿,止痛。 2.发散风热药 薄荷辛、凉。归肺、肝经。3-6g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牛蒡子辛、苦、寒。归肺、胃经。6-12g 疏散风热,透疹利咽,解毒消肿。 蝉蜕甘、寒。归肺、肝经。3-10g 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桑叶甘、苦,寒。归肺、肝经。5-10g 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菊花辛、甘、苦,微寒。归肺、肝经。5-10g 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柴胡苦、辛,微寒。归肺、肝、脾经。3-10g 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阳举陷。 葛根甘、辛、凉。归肺、脾、胃经。10-15g 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 清热药 1.清热泻火药 石膏苦、辛、甘,大寒。归肺、胃经。15-60g 清热泻火(清气分、肺胃实热),煅后收湿敛疮。 知母苦、甘,寒。归肺、胃、肾经。5-15g 清热泻火(清气分实热,清肺胃实热)滋阴润燥。

栀子苦,寒。归心、肝、胃、肺经。5-15g 泻火除烦,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清利湿热。 夏枯草苦、辛,寒。归肝经。10-15g 清泻肝火,解毒散结。 2.清热燥湿药 黄芩苦,寒。归肺胃胆、大肠膀胱经。5-15g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止血,(除热安胎)。黄连苦,寒。归心、胃、大肠、肝经。2-10g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黄柏苦,寒。归肝胆、大肠肾膀胱经。6-10g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虚热。 3.清热解毒药 ①治湿热病药 金银花微苦辛甘,寒。归肺心胃大肠经。10-15g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连翘苦、微辛,寒。归心肺、小肠经6-15g 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疏散风热。 板蓝根苦、寒。归肺、心、胃经。10-15g 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②治热毒疮疡药 蒲公英苦、甘,大寒。归肝、胃经。10-30g 清热解毒,消痈散结,清利湿热。 鱼腥草辛,微寒。归肺经15-30g 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 ③治热毒泻痢药 白头翁苦,寒。归大肠经。6-15g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④治咽喉肿痛药 射干苦,寒。归肺经。6-10g 清热解毒,祛痰,利咽。 4.清热凉血药 生地黄甘、苦、寒。归心肝、胃、肾经。10-30g 清热凉血,止血,养阴生津。 玄参甘、苦、咸,寒。归心肺胃肾经。10-15g 清热凉血,滋阴解毒。 牡丹皮苦、辛,微寒。归心、肝、肾经。6-12g 清热凉血,活血散瘀,清虚热。 赤芍苦,微寒。归肝、心经。6-15g 清热凉血,散瘀止痛,清泻肝火。 5.清虚热药 青蒿苦、辛,寒。归肝、胆、肾经。6-12g 清虚热,凉血,解暑热,截疟。 地骨皮甘、微苦、寒。归肺,肝、肾经。6-15g 清虚热,凉血,清肺降火。

30解表药-发散风热药-菊花

平肝明目疏风清热解毒药菊花的功效应用 菊花,首录于《神农本草经》,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菊的干燥头状花序。主产于浙江、安徽、河南、四川。9~11月花盛开时分批采收,阴干或焙干,或熏、蒸后晒干。药材按产地和加工方法的不同,分为“亳菊”“滁菊”“贡菊”“杭菊”,以亳菊和滁菊品质最优。按花的色不同,又有黄菊花和白菊花之分。疏散风热多用黄(杭)菊花,平肝明目多用白(滁)菊花。菊花气清香,味甘、微苦。以花朵完整、色鲜艳、香气浓郁者为佳。生用。 [菊花:疏散风热,清热解毒,平肝明目。散风热,清肝火,兼益阴。主治风热感冒,目赤肿痛,丁疮肿毒,肝阳眩晕,视物昏花。] 一、性味归经:辛、甘、苦,微寒。归肺、肝经。 二、功效应用: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区别】 1、杭白菊最主要体现的功效是清肝、养肝、平肝。 2、淮菊偏于疏散风热,清肺。 3、野菊花有小毒,外用,清热解毒。 【应用】 1、疏散风热,用于外感风热,温病初起,发热、头昏头痛等证。菊花味辛疏散,体轻达表,气清上浮,微寒清热;能清上焦风热,清头目;功能疏散肺经风热,但发散表邪之力不强。常用治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温邪犯肺,发热、头痛、咳嗽等症,每与性能功用相似的桑叶相须为用(头痛、头晕、目赤者佳),并常配伍连翘、薄荷、桔梗等,如桑菊饮。 2、平抑肝阳,用于肝风头痛,肝阳上亢,头痛眩晕等证。菊花性寒,入肝经,能平肝息风,清肝热、平肝阳,常用治肝阳上亢,头痛眩晕,每与石决明、珍珠母、白芍等平肝潜阳药同用。若肝火上攻而眩晕、头痛,以及肝经热盛、热极动风者,可与羚羊角、钩藤、桑叶等清肝热、息肝风药同用,如羚角钩藤汤。 3、清肝明目,用于肝经风热或肝火上攻所致的目赤肿痛,眼目昏花。菊花辛散苦泄,微寒清热,入肝经,既能疏散肝经风热,又能清泻肝热以明目。菊花能清肝明目,常与桑叶、蝉蜕、夏枯草等配伍。 1)用治肝经风热所致目赤肿痛,常与蝉蜕、木贼、白僵蚕等疏散风热明目药配伍。 2)用治肝火上攻所致目赤肿痛,可与石决明、决明子、夏枯草等清肝明目药同用。 3)若肝肾精血不足,目失所养,眼目昏花,视物不清,又常配伍枸杞子、熟地黄、山茱萸等滋补肝肾、益阴明目药,如杞菊地黄丸。(用于肝肾阴虚的目昏暗证,常与枸杞子同用以养肝明目,并配伍地黄等补肝肾药物,如杞菊地黄丸。) 【注:菊花能清肝明目,可用于多种目疾】 1)肝经风热导致的目赤肿痛。 2)肝火上炎导致的目赤肿痛。 3)肝肾阴虚导致的目暗不明。

31解表药-发散风热药-蔓荆子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祛风止痛药蔓荆子的功效应用 蔓荆子,首录于《神农本草经》,为马鞭草科落叶小灌木植物单叶蔓荆或蔓荆的干燥成熟果实。主产于山东、浙江、福建、江西。夏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阴干或晒干。蔓荆子气特异而芳香,味淡、微辛。以粒大、饱满、气味浓者为佳。生用或炒至焦黄色用。 [蔓荆子:主散头面风热,兼祛风止痛。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祛风止痛。主治头风头痛,目赤肿痛,风湿痹痛,风热感冒。] 一、性味归经:辛、苦,微寒。归膀胱、肝、胃经。 二、功效应用: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疏要】 1、善于升散头面风热而止痛。 2、《纲目》:“气轻味辛,体轻而浮,上行而散,故所主皆头面风虚之症。” 3、《本草汇言》:“主头面诸风疾之药也。” 【应用】 1、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的头昏头痛及偏头痛等证。 1)蔓荆子能疏散风热并有止痛作用。单用浸酒服,或配伍防风、菊花、川芎等以增强祛风止痛效果。 2)蔓荆子辛能散风,微寒清热,轻浮上行,解表之力较弱,偏于清利头目、疏散头面之邪。故风热感冒而头昏头痛者,较为多用,常与薄荷、菊花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药同用。若风邪上攻之偏头痛,常配伍川芎、白芷、细辛等祛风止痛药。 2、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用于风热上扰所致的目赤肿痛、多泪,目暗不明,齿龈肿痛等证。蔓荆子辛散苦泄微寒,功能疏散风热,能散肝经风热,清利头目。 1)可用治风热上攻,目赤肿痛,目昏多泪,牙龈肿痛,常与菊花、蝉蜕、白蒺藜等药同用。2)若肝肾不足,目暗不明,可与枸杞子、熟地黄等补肝肾、明目药配伍。

3、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用于头晕目眩。蔓荆子药性升发,清利头目,治疗中气不足,清阳不升,头晕目眩,耳鸣耳聋,常与黄芪、人参、升麻等补气升阳药同用,如益气聪明汤。 4、蔓荆子祛风止痛,可用治风湿痹痛,肢体挛急之证。常与防风、秦艽、木瓜等药配伍。每与羌活、独活、川芎等同用,如羌活胜湿汤。 三、用法用量:5~10g。煎服或浸酒,并入丸散用。 【试述蔓荆子的性能特点及主治】 蔓荆子,性微寒,质轻上行,主散头面风热。功能疏散风热,清利头目,主治风热感冒,头风头痛,牙痛,目赤肿痛多泪,及清阳不升之目生翳障,耳鸣耳聋。此外,兼祛风止痛,治风湿痹痛。

发散风热药

发散风热药 本类药物性味多辛苦而偏寒凉,辛以发散,凉可祛热,故以发散风热为主要作用,发汗解表作用较发散风寒药缓和。主要适用于风热感冒以及温病初起邪在卫分。 薄荷 药性:辛,凉。归肺,肝经。 功效: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 应用: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用治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邪在卫分,发热、微恶风寒、头痛等症,常与金银花、连翘、牛蒡子、荆芥配伍。 2.风热头痛,目赤多泪,咽喉肿痛:治疗风热上攻之目赤多泪,与桑叶、菊花同用。治疗风热壅盛,咽喉肿痛,常配伍桔梗,生甘草 3.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4.肝郁气滞,胸闷胁痛:治疗肝郁气滞,胸胁胀痛,月经不调 5.本品芳香辟秽,兼能化湿和中,还可用治夏令感受暑湿秽浊之气,脘腹胀痛呕吐泄泻,与香薷、厚朴、金银花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3-6g;宜后下。 使用注意:本品芳香辛散,发汗耗气,故体虚多汗者不宜使用。 牛蒡子 药性:辛,苦,寒。归肺、胃经。 功效:疏散风热,宣肺祛痰,利咽透疹,解毒消肿。 应用:风热感冒,温病初起用治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邪在卫分,发热、微恶风寒、头痛等症,常与金银花、连翘、牛蒡子、荆芥配伍。若风热咳嗽,痰多不畅者,常与桑叶、桔梗,前胡。 2. 麻疹不透,风疹瘙痒:治麻疹不透或透而复隐,常与薄荷、怪柳、竹叶等同用。若风湿侵淫血脉而致的疮疖瘙痒,本品能散风止痒,常与荆芥、蝉蜕、苍术等同用。 3.痈肿疮毒,丹毒,痄腮,喉痹 用法用量:煎服,2-6g,炒用可使其苦寒及滑肠之性略减。 使用注意:本品性寒,滑肠通便,气虚便溏者忌用。 蝉蜕 药性:甘、寒。归肺、肝经。 功效: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明目退翳,熄风止痉。 应用: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咽喉喑哑:治疗.风热感冒,温病初起,发热恶风,头痛口渴者,常配伍薄荷、牛蒡子、前胡等药。治疗风热火毒上攻之咽喉肿痛,声音嘶哑,与薄荷、牛蒡子、金银花、连翘。 2.麻疹不透,风疹瘙痒:治疗麻疹不透,与麻黄,牛蒡子、升麻同用。治疗皮肤瘙痒,常配荆芥、防风、苦参等同用。 3.目赤翳障:治风热上攻或肝火上炎之目赤肿痛,翳膜遮睛,常与菊花、白蒺藜、决明子、车前子同用。 4.急慢惊风,破伤风证:治疗小儿急慢惊风。 5.本品还治疗小儿夜啼不安 用法用量:煎服,3-6g,或单味研磨冲服,一般病症用量宜小,止痉则需大量。使用注意:《名医别录》有“主妇人生子不下”的记载。故孕妇当忌用。 桑叶

28解表药-发散风热药-蚕蜕

祛风解痉明目疗哑药蚕蜕的功效应用 蝉蜕(别名:蝉衣、蝉退),首录于《名医别录》,为蝉科昆虫黑蚱若虫羽化时脱落的皮壳。夏、秋二季时自树枝上或树下采收,晒干。蚕蜕气微,味淡。以体轻、色黄亮者为佳。生用。 [蝉蜕:疏散风热,透疹止痒,明目退翳,祛风(息风)止痉。辛散之性不强。作用上焦,偏升浮之性。质轻上浮,宣肺利咽、开音疗哑。善散肝经风热,凉肝息风止痉,镇惊安神。主治麻疹,音哑,惊啼,目赤,风疹。止痉宜加大用量。] 一、性味归经:甘,寒。归肺、肝经。 二、功效应用: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明目退翳,息风止痉(入肝经,常与防风配伍)。 【特点】 1、蝉蜕疏散风热的同时兼有利咽作用,主要用于风热表证,温病初起,伴见咽痛声音嘶哑。声音嘶哑或咽喉肿痛者尤宜。 2、蝉蜕可以治疗角膜溃疡,由于分泌物较多,所以有明目退翳的作用。常用于目赤翳障,风热上攻或肝火上炎之目赤肿痛,翳膜遮睛。 3、同防风,既可以祛风,又可以息风。内、外风兼治。可用于小儿急慢惊风,手足抽搐。 4、蝉蜕具有重镇安神的作用,可以治疗小儿夜啼不安、哭闹不止。 5、蝉蜕宣散透发,用于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应用】 1、疏散风热,利咽开音,用于风热感冒,温病初起,咽痛音哑,发热,头痛等证。蝉蜕甘寒清热,质轻上浮,长于疏散肺经风热以宣肺利咽、开音疗哑,故风热感冒,温病初起,症见声音嘶哑或咽喉肿痛者,尤为适宜。

1)蝉蜕能凉散风热,清利头目,常与菊花配伍。 2)对于风热郁肺,发热、咽痛、声音嘶哑之证有疏散风热,开宣肺气之效,常与胖大海或牛蒡子、桔梗等配伍。 3)用治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发热恶风,头痛口渴者,常配伍薄荷、牛蒡子、前胡等药。4)治疗风热火毒上攻之咽喉红肿疼痛、声音嘶哑,与薄荷、牛蒡子、金银花等药同用。(消肿止痛效果不如牛蒡子) 2、透疹,用于麻疹不透(麻疹初期,疹出不畅),风疹瘙痒。 1)蝉蜕宣散透发,疏散风热,透疹止痒,用治风热外束,麻疹不透,可与麻黄、牛蒡子、升麻等同用; 2)用治风湿浸淫肌肤血脉,皮肤瘙痒,常配荆芥、防风、苦参等同用,如消风散。 3)对风疹及风热证皮肤瘙痒,能疏风止痒,可配伍白蒺藜、荆芥等药。 3、明目退翳,用于肝经风热,目赤翳障(目翳)、多泪等证。蝉蜕入肝经,善疏散肝经风热而有明目退翳之功,故可用治风热上攻或肝火上炎之目赤肿痛,翳膜遮睛(通常表现为视力下降且红肿疼痛),常与菊花、木贼、白蒺藜、决明子等同用,如蝉花散。(注:蝉蜕治疗白内障<肝肾阴虚>效果不好。) 4、息风止痉,用于肝经风热,小儿惊哭夜啼,惊风抽搐,破伤风证。蝉蜕甘寒,既能疏散肝经风热,又可凉肝息风,定惊止痉,故可用治小儿急慢惊风,破伤风证。单用或配伍全蝎、僵蚕、钩藤等祛风止痉药。 1)治疗小儿急惊风,可与天竺黄、栀子、僵蚕等药配伍。 2)治疗小儿慢惊风,以本品配伍全蝎、天南星、天麻等。 3)用治破伤风证,牙关紧闭,手足抽搐,角弓反张,可与僵蚕、全蝎、天南星等同用。4)治疗小儿夜啼不安。现代研究证明,该药能镇静安神,故用之有效。 三、用法用量:煎服或做丸散。3~6g。一般病症用量宜小;止痉则需大量。 四、使用注意:蝉蜕能帮助收缩子宫,《名医别录》有“主妇人生子不下”的记载,故孕妇慎用。 【鉴别用药】 薄荷、牛蒡子与蝉蜕三药皆能疏散风热、透疹、利咽,均可用于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发热、微恶风寒、头痛;麻疹初起,透发不畅;风疹瘙痒;风热上攻,咽喉肿痛等证。 但薄荷辛凉芳香,清轻凉散,发汗之力较强,故外感风热、发热无汗者薄荷首选。且薄荷又能清利头目、疏肝行气。 牛蒡子辛散苦泄,性寒滑利,兼能宣肺祛痰,故外感风热、发热、咳嗽、咯痰不畅者,牛蒡子尤为适宜。同时,牛蒡子外散风热,内解热毒,有清热解毒消肿之功。 蝉蜕甘寒质轻,既能疏散肺经风热而利咽、透疹、止痒,又长于疏散肝经风热而明目退翳,

考研中医综合中药学(解表药)-试卷1-1

考研中医综合中药学(解表药)-试卷1-1 (总分:66.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A1型题(总题数:15,分数:30.00) 1.麻黄具有而桂枝不具有的功效是 (分数:2.00) A.利水消肿√ B.发汗解表 C.助阳化气 D.温通经脉 解析:解析:麻黄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桂枝具有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的功效。 2.入汤剂宜包煎的是 (分数:2.00) A.荆芥 B.紫苏 C.薄荷 D.辛夷√ 解析:解析:包煎是指那些粘性强、粉末状及带有绒毛的药物,宜先用纱布袋装好,再与其他药物同煎,以防止药液混浊或刺激咽喉引起咳嗽及沉于锅底,加热时引起焦化或糊化。如旋覆花、车前子、蒲黄、灶心土、辛夷等。辛夷有毛,易刺激咽喉,故入汤剂时宜用纱布包煎。 3.既可治疗肝郁气滞,又可治疗表证发热,少阳证的是 (分数:2.00) A.升麻 B.葛根 C.柴胡√ D.香薷 解析:解析:柴胡具有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的功效。辛散苦泄,微寒退热,善于祛邪解表退热和疏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可应用于表证发热,少阳证,同时,柴胡性善条达肝气,疏肝解郁,治疗肝郁气滞证。 4.下列各药中,治疗风寒表证兼气滞宜选用的是 (分数:2.00) A.薄荷 B.桑叶 C.生姜 D.紫苏√ 解析:解析:紫苏辛散性温,外能解表散寒,内能行气宽中,且兼有化痰止咳之功,故风寒表证而兼气滞者较为适宜;薄荷虽也能疏肝行气,治疗肝郁气滞,但因其辛散性凉,适用于风热表证。 5.下列各药中,有毒不宜过量服的是 (分数:2.00) A.苍耳子√ B.白芷 C.辛夷 D.薄荷 解析:解析:苍耳子有毒,过量服用易致中毒。 6.下列各药中,治疗风寒表实而有喘逆咳嗽者宜选用的是 (分数:2.00) A.辛夷

27解表药-发散风热药-牛蒡子

清热解毒消肿利咽透疹药牛蒡子的功效应用 牛蒡子(别名:恶实、鼠粘子、大力子、万把钩、老鼠愁等),首录于《名医别录》,为菊科二年生草本植物牛蒡的干燥成熟果实。主产于河北、吉林、辽宁、浙江。秋季采收,晒干。牛蒡子气微,味苦后微辛而稍麻舌。以粒大、饱满、色灰褐者为佳。生用或文火炒用,用时捣碎。 [牛蒡子:疏散风热,宣肺透疹,利咽散结,解毒消肿,滑肠通便,通利二便。主治风热感冒,风热咳嗽,咽喉肿痛,麻疹不透,痄腮等。] 《药品化义》:“能升能降,力解热毒。味苦能消火,带辛能疏风。主治上部风痰,面目浮肿,咽喉不利,诸毒热壅,马刀瘰疬,颈项痰核,血热痘,时行疹子,皮肤瘾疹。凡肺经风热,悉宜用此。”

一、性味归经:辛、苦(清泄、通泄),寒。归肺、胃经。(辛散苦泄,寒能泄热,升散之中具有清降之性。归肺经:肺主一身之表。归胃经:咽喉为肺胃之门户。) 二、功效应用:疏散风热,宣肺祛痰,利咽透疹,解毒消肿。(疏散风热,解毒透疹,利咽散肿。) 【特点】 1、牛蒡子在疏散风热时,有祛痰止咳、利咽、润肠通便的作用。所以风热表证伴见咳嗽咯痰、咽喉肿痛明显、大便秘结,是其最佳适应症。 2、牛蒡子在透疹(麻疹不透,风疹瘙痒)时比荆芥、薄荷多了一层作用:清热解毒。 3、牛蒡子作为清热解毒药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热毒证的治疗:咽喉红肿疼痛、麻疹、痄腮、丹毒。 4、功效简述: 1)疏散风热,宣肺祛痰,利咽,用于外感风热表证及温病卫分证。证见咽喉红肿疼痛,喉痒咳嗽,咳痰不爽者佳。 2)透疹: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3)解毒消肿:疮痈,痄腮,喉痹等。 【应用】 1、疏散风热,宣肺祛痰,利咽,用于外感风热感冒,温病初起,咳嗽痰多,咳痰不利及咽喉肿痛等证。牛蒡子辛散苦泄,寒能清热,升散之中具有清降之性,功能疏散风热,清肺利咽。疏散风热,发散之力虽不及薄荷等药,但长于宣肺祛痰,清利咽喉,故风热感冒而见咽喉红肿疼痛,或咳嗽痰多不利者,十分常用。 1)用治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发热,咽喉肿痛等症,常配银花、连翘、荆芥等同用,如银翘散。 2)若风热咳嗽,痰多不畅者,常与桑叶、桔梗、前胡等药配伍。 2、透疹,用于麻疹不透,风疹瘙痒(麻疹初期,疹出不畅及风热发疹等证)。牛蒡子清泄透

发散风热药

发散风热药 发散风热药 辛凉以辛为主:发散 以凉为主:清经中之火 辛凉药善入阳明经,(气分)——肺,胃 薄荷 性味:辛,凉。 归经:入肺、肝经。 入肺肝经肺经——肌表:故薄荷可疏散在表之风热 肝经——经脉:故薄荷可发散肝经之郁火(各经的郁火皆易入肝经) 特点:薄荷脑(又称薄荷冰,干薄荷);为薄荷的提取物。成熟期的薄荷,薄荷油含量最高。 保存方法:应阴干,密闭,否则发散。 产地:主产江苏,故称苏薄荷。 功效: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解郁,辟秽解毒。 应用: 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温病多兼挟毒邪,而少风邪。 ①风热既循经又伤血风:阳邪——按六经辨证

热:类似毒——按卫气营血辨证传变:肺络肺经肺脏 (1)如果不入肺经,则发为郁火,引起咽痛,痈脓。素体阴血不足,风热之邪易变为伏邪,热趋津血,故伏邪易流注于血分循虚脏传变脏气衰败,先伤脏腑表浅之络脉再伤脏腑自身的络脉。 (2)如入肺经,则引起胸痛,发热汗出而热不解,汗为热邪迫津外泄。 ②外感时一定要分清风热:不可用辛温药,只有当辛凉药发散不可用时,则用一些辛温药佐制。 风寒:不可用辛凉药,当风寒化为郁火时,用辛凉药。 风寒伤阳气,所以表证期长,而温热疫毒易伤津血,故表证期短,或无表证。 (阳明多气“同气相求”) ③温病,首先要养津液,其次为解毒。(气分:清热解毒;血分:凉血解毒) 素体多湿,或热邪与湿合湿浊湿毒伤气伤血浊毒 ④清热解毒,祛湿药: 热邪在上焦:应轻清宣散,用薄荷、桑叶 中焦:辛、苦、寒(痞结)用黄芩、黄连

下焦:清利湿热用木通、滑石 ⑤薄荷配荆芥(1)引诸药走周身,发散周身郁火 (2)且可防薄荷等凉药入里。 火郁发之:辛凉药不走全身,走局部,全身郁火时必须用发散周身之药。 ⑥薄荷辛润,可滑利窍道,善走上。风热郁火在上焦者皆可用,且最善清肝经郁火。 不同经脉的郁火、伏火时应配以相应经脉所用之药 薄荷善发散,不善于走经。应单包,后下。 2.风疹色红,与风热、湿热有关时可用薄荷。 风疹不透正气不足:麻疹不能灌浆,似隐似现。 邪气郁滞 薄荷用以鼓舞阳气,透散风热:用药后疹先多后少。 注意:不要透散过度伤阳气疹出无止 伤血脉引邪内陷伤脏腑 ⒊肝郁气滞:多以胀为主,并无胸闷胁痛 若有胸闷胁痛则多为肝经有郁火,因肝经郁火为实火,所以应配以清泻药。 气机郁滞经中有火口苦,心烦,目赤。 临床上,薄荷主要当佐药,臣药,无法独立完成作用。 古人用以醒脾开胃减肥,用小量薄荷,大量荷叶。

中药相似功效药物

. 一、解表药 、生姜麻黄、桂枝、紫苏(附药:紫苏梗)(一)发散风寒药 、香薷、荆芥、防风、羌活、白芷、细辛、(附药:生姜皮、生姜汁)、辛夷、葱白、鹅不食草、胡荽、柽藁本、苍耳子(附药:苍耳草)柳。薄荷、牛蒡子、蝉蜕、桑叶、菊花、蔓荆(二)发散风热药 、子、柴胡、升麻、葛根(附药:葛花)、淡豆豉(附药:大豆黄卷)浮萍、木贼。 二、清热药 石膏、寒水石、知、芦根、天花粉、竹叶、(一)清热泻火药淡竹叶、鸭跖草、栀子、夏枯草、决明子、谷精草、密蒙花黄芩、黄连、黄柏、龙胆、秦皮、苦参、(二)清热燥湿药白鲜皮、苦豆子、三棵针、马尾连 、连翘、穿心莲、金银花(附药:忍冬藤)(三)清热解毒药 大青叶、板蓝根、青黛、贯众、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重楼、墓拳参、漏芦、土茯苓、鱼腥草、金荞麦、大血藤、败酱草(附药:、金果锦灯笼、射干、山豆根(附药:北豆根)头回)、马勃、青果、、翻白草榄、木蝴蝶、白头翁、马齿苋、鸦胆子、地锦草、委陵菜、半边莲、白花蛇舌草、山慈菇、熊胆、千里光、白蔹、四季青、绿豆(附药:绿豆衣) 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紫草、水(四)清热凉血药

牛角 . . 青蒿、白薇、地骨皮、银柴胡、胡黄连(五)清虚热药 三、泻下药 、芒硝、番泻叶、芦荟(一)攻下药大黄(后下)(二)润下药火麻仁、郁李仁、松子仁、芫花、甘遂、京大戟(附药:红芽大戟)(三)峻下逐水药 商陆、牵牛子、巴豆、千金子 四、祛风湿药 、蕲蛇独活、威灵仙、川乌(附药:草乌)(一)祛风寒湿药 、木瓜、蚕沙、伸筋草、、乌梢蛇(附药:蛇蜕)(附药:金钱白花蛇)雪上一枝蒿、昆明山海棠、海风藤、寻骨风、松节、青风藤、丁公藤、路路通 秦艽、防己、桑枝、豨莶草、臭梧桐、海(二)祛风湿热药 桐皮、络石藤、雷公藤、老鹳草、穿山龙、丝瓜络 五加皮、桑寄生、狗脊、千年健、雪(三)祛风湿强筋骨药 、鹿衔草、古楠叶莲花(附药:天山雪莲花)五、化湿药、藿香、佩兰、苍术、厚朴(附药:厚朴花)、砂仁(附药:砂仁壳)豆蔻(附药:豆蔻壳)、草豆蔻、草果 六、利水渗水湿药 、薏苡仁、猪(一)利水消肿药茯苓(附药:茯苓皮、茯神)、玉

中药口诀

解表药 1、发散风寒药(鹅不食) 发散风寒用生姜,桂枝紫苏和麻黄辛夷胡荽与香薷,白芷葱白加荆防羌活藁本苍耳子,柽柳细辛效果良 2、发散风热药 发散风热有升麻,浮萍薄荷桑菊花柴葛蔓荆牛蒡子,木贼豆豉蝉衣加清热药 1、清热泻火药 清热泻火莫延迟,知母石膏寒水石芦根竹叶淡竹叶,青葙栀子决明子鸭趾夏枯谷精草,密蒙花粉功无私 2、清热燥湿药 清热燥湿药苦寒,黄岑黄柏与黄连龙胆草根加苦参,秦皮橘皮和白鲜 3、清热解毒药 清热解毒蒲公英,贯众连翘配地丁板蓝青叶金银花,野菊青黛土茯苓拳参穿心半边莲,马勃熊胆共鱼腥射干败酱鸦胆子,蚤休漏芦白头翁白花蛇舌马齿苋,绿豆荞麦四季青地锦豆根山慈菇,还有白蔹和红藤 4、清热养血药 清热凉血水牛角,紫草丹皮共赤芍玄参生地兼养阴,血营实热诸证消 5、清虚热药 清虚热药皆性寒,青蒿白薇有建树骨皮退蒸别具功,还有银柴胡黄连泻下药(松子仁) 泻下药物三下分,峻下攻下和濡润大戟芫花牵牛子,商陆巴豆和千金硝黄芦荟番泻叶,火麻仁和郁李仁

消食药(隔山消、阿魏) 消食化积脾胃和,山楂神曲内金妥, 麦芽谷芽鸡矢藤,莱菔理气效更卓。 祛风湿药 1、祛风湿散寒药(青风藤、丁公藤、昆明山海棠、雪上一枝蒿)除风除湿散寒凝,海风藤茎雷公藤 独活川乌威灵仙,乌梢蘄蛇寻骨风 木瓜老鹳伸筋草,蚕沙松节路路通 2、祛风湿清热药(雷公藤、老鹳草、) 祛风除湿消热肿,秦艽海桐臭梧桐 桑枝防己豨莶草,丝瓜络石穿山龙 3、祛风湿强筋骨药(雪莲花、鹿衔草、石楠叶) 祛风除湿强筋骨,寄生狗脊功不没 五加根皮千年健,芳香挥发浸酒服 化湿药 芳香化湿用苍术,藿香佩兰加厚朴 草果砂仁二豆蔻,湿脾健胃寒湿除 利水渗湿药(枳椇子、通草、鸡骨草、珍珠草) 利水渗湿药分三,消肿茯苓猪苓先 泽泻泽漆薏苡仁,冬瓜葫芦荠菜添 香加皮和玉米须,蝼蛄入药用生干 利尿通淋关木通,萆薢萹蓄和车前 瞿麦通草灯心草,石韦滑石海金沙 莫忘地肤冬葵子,利湿通黄用金钱 茵陈虎杖地耳草,垂盆全草功夫全 温里药 附子肉桂能温里,小茴丁香吴茱萸 花椒胡椒荜澄茄,干姜良姜荜茇奇 理气药(婆罗子、天仙藤) 理气药物二十一,陈皮青皮大腹皮 沉香木香青木香,檀香枳实共柿蒂 香附香橼九香虫,佛手乌药萼绿梅 甘松刀豆荔枝核,薤白玫瑰川楝齐

26解表药-发散风热药-薄荷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药薄荷的功效应用 薄荷(包括薄荷梗和薄荷叶),首录于《新修本草》,为唇形科植物薄荷的干燥地上部分。主产于江苏、浙江(江苏产者佳:苏薄荷)。夏、秋二季茎叶茂盛或花开至三轮时,选晴天,分次采割,晒干或阴干。切段。薄荷揉搓后有特殊清凉香气,味辛凉。以叶多、色绿、气味浓者为佳。生用。 [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解郁,辟秽。主治风热感冒,风热头痛,风热目赤肿痛,温病初起,风疹瘙痒,麻疹不透,夏感暑湿秽浊,肝郁。薄荷发汗力较强,有耗气之弊。]

《药品化义》:“味辛能散,性凉而清,善行头面。用治失音、疗口齿、清咽喉。” 《本草新编》:“不特善解风邪,尤善解忧郁。用香附解郁,不若用薄荷解郁之更神。” 一、性味归经:辛,凉。归肺、肝经。(归肺经:解表,归肝经:疏肝行气。) 二、功效应用: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 【特点】 1、薄荷清轻凉散,辛散之性较强,有一定发汗作用。疏散风热药物中,薄荷发散能力最强,发汗能力最强,且寒性不明显,治疗风热表证的同时也可以治疗风寒表证。 2、薄荷质轻芳香,宣散表邪,宣毒透疹。 1)薄荷利咽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风热郁结于咽喉引起的红肿疼痛。 2)薄荷透疹的作用同荆芥。 3、薄荷轻扬升浮,善行头面部。 4、薄荷梗具有行气的作用,体现在肝和脾胃。主要治疗肝郁气滞的轻证和阴暑证的脾胃湿

困伴见脘腹部胀满。 【应用】 1、疏散风热,用于外感风热感冒,温病初起,头痛、发热、微恶寒者。薄荷辛以发散,凉以清热,清轻凉散,其辛散之性较强,是辛凉解表药中最能宣散表邪,且有一定发汗作用之药,为疏散风热常用之品,善解风热之邪,故风热感冒和温病卫分证十分常用。用治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邪在卫分,发热、微恶风寒、头痛等症(发热重,恶寒轻,脉浮数),多配入辛凉解表剂,与金银花、连翘、牛蒡子等清热解毒药同用,如银翘散。 2、清利头目,利咽,用于风热上攻,头痛眩晕,目赤多泪,喉痹,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等。薄荷轻扬升浮、芳香通窍,功善疏散上焦风热,清头目、利咽喉。 1)用治风热上攻,头痛眩晕,宜与川芎、石膏、白芷等祛风、清热、止痛药配伍。 2)治疗风热上攻之目赤多泪,可与桑叶、菊花、蔓荆子等同用; 3)薄荷宣散风热,利咽喉,用治风热壅盛,咽喉肿痛,常配伍桔梗、生甘草、僵蚕等药。 3、透疹,用于麻疹不透,风疹瘙痒。薄荷质轻宣散,有疏散风热,宣毒透疹,祛风止痒之功。 1)薄荷轻扬宣散之性能疏表散邪而助疹子透发。用治麻疹初期,或风热束表(外束肌表)而疹发不畅,麻疹不透,常配伍蝉蜕、牛蒡子、柽柳等药,如竹叶柳蒡汤;与蚕蜕、荆芥、牛蒡子、连翘等同用,如加减葛根汤。 2)治疗风疹瘙痒,可与荆芥、防风、僵蚕等祛风止痒药同用。 4、疏肝行气,用于肝郁气滞,胸胁胀闷(胸闷,胁肋胀痛之证。)薄荷兼入肝经,能疏肝行气,疏解肝郁,常配伍柴胡、白芍、当归等疏肝理气调经之品,治疗肝郁气滞,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如逍遥散。

18解表药-发散风寒药-白芷

解表散寒祛风止痛药白芷的功效应用 白芷(具有芳香气味的白色根片),最早录于《神农本草经》,为伞形科植物白芷或杭白芷的干燥根。主产于浙江(杭白芷)、四川(川白芷)、河南禹县(禹白芷)、河北安国(祁白芷)。夏、秋间叶黄时采挖,晒干或低温干燥,切厚片。白芷气芳香,味辛,微苦。以粉性足、棕色油点多、香气浓郁者为佳。生用。 [白芷:解表散风,通窍止痛,祛风燥湿,祛风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善散阳明经风湿,治感冒鼻塞,鼻渊头痛,阳明头痛,风湿疹痒,风寒湿痹,带下过多,疮疡肿毒,毒蛇咬伤。]

一、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胃、大肠经。 二、功效应用:解表散寒,祛风止痛,宣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1、解表散寒,用于外感风寒,头痛、鼻塞者尤宜。白芷辛散温通,祛风解表散寒之力较温和,能散风寒,止头痛,以止痛、通鼻窍见长,宜于外感风寒,头身疼痛,鼻塞流涕之证,常配伍防风、羌活、川芎等祛风散寒止痛药,如九味羌活汤。 2、祛风止痛,用于阳明经头痛,眉棱骨痛,前额头痛,头风痛,牙痛,风湿痹痛。白芷辛散温通,长于止痛,且善入足阳明胃经,故阳明经头额痛(常伴鼻塞不通,眼珠周围痛)以及牙龈肿痛尤为多用。 1)白芷芳香上达,祛风止痛,治疗阳明头痛,眉棱骨痛,头风痛等症,属外感风寒者,可单用,即都梁丸;或与防风、细辛、川芎等祛风止痛药同用,如川芎

茶调散;属外感风热者,可配伍薄荷、菊花、蔓荆子等药。 2)治疗风冷牙痛,可与细辛、全蝎、川芎等同用,如一捻金散;治疗风热牙痛,可配伍蔓荆子、荆芥穗等药。 3)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屈伸不利者,可与苍术、草乌、川芎等药同用。 3、宣通鼻窍,用于鼻鼽,鼻渊,鼻塞流涕。白芷祛风、散寒、燥湿,可宣利肺气,升阳明清气,通鼻窍而止疼痛,可用治鼻鼽、鼻渊(类似鼻窦炎)等鼻科疾病之鼻塞不通,流涕不止,前额疼痛,为治鼻渊头痛的要药,常配伍苍耳、辛夷等散风寒、通鼻窍药,如苍耳散。 4、燥湿止带,用于寒湿带下证。白芷辛温香燥,善除阳明经湿邪而燥湿止带。1)治疗寒湿下注,白带过多,可与鹿角霜、白术、山药等温阳散寒、健脾除湿药同用; 2)若湿热下注,带下黄赤,宜与车前子、黄柏等清热利湿、燥湿药同用。 5.消肿排脓,用于疮疡肿痛(疮疡初起,中期,后期均可用)。白芷辛散温通,未溃者能消散,已溃者能排脓,有消肿排脓、止痛之功,为外科常用之品。(初起消肿,已溃排脓。) 1)治乳痈常配伍瓜蒌、贝母、蒲公英等,以解毒散结消肿; 2)治疮肿可配伍银花、天花粉等。 3)治疮疡初起,红肿热痛,可收散结消肿止痛之功,配伍金银花、当归、穿山甲等药,如仙方活命饮; 4)治脓成难溃,配伍人参、黄芪、当归等益气补血药,共奏托毒排脓之功,如托里透脓散。 6、白芷祛风止痒,可用于皮肤风湿瘙痒症。 7、其他:1)毒蛇咬伤。2)溃疡胃痛。3)美容化妆(白芷可美白)。

中医中药之发散风热药

中医中药之发散风热药 1.特点:性味多为辛凉,发汗作用缓和,能疏散风热 2.适应证:风热表证,温病初起。 症见发热,微恶风寒,口喝,有汗或无汗,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等。 部分药物对风热性眼病,咽喉肿痛,疹出不透或肺热咳嗽诸证亦可选用。 典型药品: 薄荷牛蒡子蝉蜕 蔓荆子辛苦微寒膀胱肝胃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止痛——风热表证,头昏头痛,目赤肿痛。 解表之力较弱,但能清利头目,且能止痛。 特点:“诸子皆降,蔓荆子独升”,其性升浮上升、直达头部,配他药治头痛甚效,单用则效差。善治头风病(既指头面感受风邪得总称;又指头痛经久不愈、时作时止) 柴胡辛苦寒肝胆 一、解表退热-表证发热,少阳证。 善于解表邪和疏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并长于退热。

二、疏肝解郁-肝郁气滞证。 善于疏解肝经之气机郁滞,为治肝气郁滞证之要药。三、升举阳气-中气下陷内脏脱垂证。 升麻辛微甘微寒肺脾胃大肠 一、解表退热—外感表证。 二、透疹—麻疹不透。升麻葛根汤。 三、清热解毒—齿痛口疮,咽喉肿痛,温毒发斑。尤善清解阳明热毒。 四、升举阳气—中气下陷证。 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宜生用,升阳举陷宜炙用。 葛根甘辛凉脾胃 一、解肌退热-表证发热,项背强痛。 二、生津止渴-热病口渴,阴虚消渴。 三、透疹-麻疹不透。 四、升阳止泻-脾虚泄泻。 解肌退热、透疹、生津宜生用;升阳止泻宜煨用。 葛花-解酒毒醒脾和胃 解表药学习要点 1.掌握解表药的含义、功效、主治、分类。 2.功效比较:麻黄桂枝、荆芥防风、薄荷牛蒡子、桑叶菊

花、柴胡升麻 3.综合比较:麻黄、桂枝、荆芥、羌活、薄荷均治疗表证,临床怎样区别使用? 4.炮制前后功效变化:荆芥——荆芥炭 5.品种:菊花。 6.细辛的用法用量和使用注意。 7.特殊用法:薄荷后下,香薷冷服,辛夷包煎,麻黄生用与炙用,紫苏不宜久煎,牛蒡子炒用,葛根生用煨用。8.理解“防风为风药中的润剂”、“香薷乃夏月之麻黄”。9.别名:牛蒡子(大力子)、辛夷(木笔花)、蝉蜕(蝉衣、虫蜕) 10.其他:①透疹药(荆芥、薄荷蝉蜕葛根、升麻牛蒡子)②解表疏肝药(柴胡、薄荷)③通鼻窍药(白芷、细辛、辛夷、苍耳子)④升阳药(柴胡、升麻、葛根)⑤解表又祛风湿药(防风、藁本、羌活、苍耳子) 本文由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医特色版块整理提供,转载时请注明出处!https://www.wendangku.net/doc/0f345885.html,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