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0年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串讲资料1-6

2010年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串讲资料1-6

2010年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串讲资料1-6
2010年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串讲资料1-6

2010年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串讲资料1

中华考试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08386543.html,) 【大中小】 [ 2010年9月8日]

第一编奴隶社会夏、商、西周时期的法律思想

第一章夏、商、西周的神权法思想

一、夏、商西周时期奴隶主阶级所使用的思想武器,主要是神权思想和宗法思想,他们的法律思想也受这二者的支配;夏商西周的神权法思想有一个发展变化过程,大体可以概括为:形成于夏代,极盛于殷商,动摇于西周

二、殷商奴隶主阶级的“天命”、“天罚”思想有很大发展,当时的宗教迷信中出现了一个主宰一切的至上神—“帝”或“上帝”。奴隶主还进一步把上帝说成是商王的祖先,商王受上帝之命来到人间统治一切,死后还要回到帝身边去。所以,人们既要服从上帝,当然也要服从上帝在人间的代理人商王的统治

三、以德配天是周公总结殷商灭亡的教训所提出的思想命题。“德”指道德、德行,“天”即天命。他认为,天命是有的,但并非固定不变,只有有德者才可承受天命,失德就会失去天命

四、神权法思想在西周的变化和意义:1、变化:神权法思想在西周发生了一次重大变化。周公认为“天命”是有的,但不是固定不变的,只有有德者才可承受天命。为此提出了“以德配天”说;2、意义:一方面为了求得上天的保佑,使周王朝的统治永久延续下去。另一方面,也意味着神权的某种动摇,统治者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劳动人民反抗力量的强大,开始重视民心向背

第二章维护守法等级制的礼治与“明德慎罚”思想

一、“宗法”,即以血缘为纽带调整家庭内部关系,维护家长、族长的统治地位和世袭特权的行为规范。它源于氏族社会末期父系家长制的传统习惯。嫡长继承制是宗法等级制的一项核心内容

二、西周统治者在政治法律思想方面实行的是以“亲亲”、“尊尊”为基本原则的礼治。“亲亲”,就是必须亲爱自己的亲属,特别是以父权为中心的尊亲属;必须做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尊尊”,则要求奴隶和平民服从奴隶主贵族,不得违抗:下级贵族也要服从上级贵族,所有贵族服从周天子,不许犯上,不得僭越

三、周公的“明德慎罚”思想:所谓“明德”,就是要加强自我克制,实行德治的意思。周公“慎罚”说的主要内容是:(1)他要求对罪犯进行具体分析,区别对待;(2)反族株连坐,主张罪止一身;(3)反对乱罚无罪,杀无辜;(4)刑罚适中

四、“世卿世禄”制是西周宗法制的产物。在周朝宗法制下,奴隶主贵族的身份和特权一般来说始终是世袭的。发展到后来,不仅周王、诸侯和大夫是世袭的,而且国王和诸侯下的重要职官“卿”也使用世袭制,形成了“世卿世禄”制

2010年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串讲资料2

中华考试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08386543.html,) 【大中小】 [ 2010年9月8日]

第二编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思想

第三章春秋时期革新家的法律思想

一、春秋是社会大变革时期,神权和宗法思想动摇,革新思想兴起。管仲、子产、邓析是当时主张革新的主要代表人物。在他们的改革主张中,都强调对西周的礼治进行改革,并产生了“法治”的思想的萌芽。

二、管仲在政治法律的革新思想上的主要内容有:

1、“修旧法,择其善而业用之”,管仲认为,对过去的法制不能简单地废弃或否定,而要选择其好的方面加以创造性地运用。这是管仲的法制改良思想。管仲在继承周礼的同时,又对周礼进行了四个方面的改造:(1)打着“尊王”即维护周天子的旗号,“挟天子以令诸侯”,“尊王攘夷”和维护周礼为名,建立齐国的君主集权制和霸主地位

(2)突破了“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传统,强调“万物待礼而后定”,用礼来教育和引导民众;同时用封邑的方法打击分封制贵族,加强诸侯的权势

(3)打破了“亲亲”的宗法原则,任用贤能

(4)批判“刑不可知”和轻视法度的旧传统,主张以法令作为人们言行的准则,以公开的法律作为标准,用赏赐以资鼓励,用刑罚纠正偏颇

2、“作内政而寄军令”,管仲主张以法理政,以法统军,以法治民,并在制度上将这三者结合起来。这是管仲法律思想的主要表现

3、“令顺民心”,“与民分货”,管仲主张,法令的制定必须适应民众好财争利的习性,以建立和保障新封建经济制度。这是管仲在立法方面,尤其是经济立法方面的主张。管仲利用齐国的资源条件,大兴渔业、盐业和治铸业,其主要措施是设置盐官和铁官,由国家垄断经营。在农业方面,他主张“均地分力”,“与民分货”,即国家将土地分给农人耕种,然后抽取一定的租税和徭役,从而使农业生产与农民的切身利益直接相联系,激发其生产的积极性

三、子产铸刑书及其争论,在中国法律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1)它冲破了秘密刑思想的束缚,第一次肯定了公布成文刑法的“合礼合法”;(2)它打破了“刑不上大夫”的传统,明确肯定了法律对于限制贵族的特权的重要作用

四、邓析的哲学逻辑思想十分丰富,被誉为先秦名辩思潮的创始人。在春秋时期天与人、礼与法的思想对抗中,邓析不谈天命,抵制旧礼,反对改良,制定竹刑,表现出实行法治的明显倾向,因此可以称为战国活动家学派的先驱人物。“不法先王,不是礼义”是邓析主张改革,反对周礼的理论基础和思想主旨。意思是不必效法先王,不必尊崇礼仪。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坚持改革的思想。

第四章儒家的法律思想

一、虽然孔、孟、荀同属儒家,但因其生活的时代各不相同,他们的思想主张也有很大的差异。孔子生活的春秋末期,正是奴隶制分崩离析,封建制逐渐兴起的时期。当时“礼坏乐崩”,但孔子仍然主张维持礼治,因而不可避免地表现出一些保守思想。然而,他又觉察到时代潮流的不可抗拒,要求改革礼,以缓和统治者与人民的矛盾,提出了许多具有积极意义的思想主张。孟子所处的战国中期,新兴的封建制度已在各主要诸侯国建立,他在一定程度上能适应时代变化,提出了“仁政”学说。但他所代表的是由奴隶主转化而来的封建贵族的利益,所以其思想体系中存在着新旧矛盾。荀子生活的战国后期,正是由诸侯称雄的封建国家走向专利主义的封建国家的前夜。现实给荀子以强烈影响,他抛弃儒家学说中一些不合时宜的思想,批判地吸收各家的精华,特别是把法家的“法治”思想纳入儒家思想体系,从而形成一套既“隆礼”又重法的治国理论。实际上,他是以儒为主,使儒法融、礼法统一的先行者

二、儒家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P40)

1、仁学与仁政说

(1)孔子建立了以“仁”为核心、以“复礼”为目的的思想体系,作为整个儒家的理论基础。他主张“仁者,爱人”,“泛爱众”,抨击暴政,反对人殉

(2)孟子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生来就具有所谓的“不忍人之心”诸侯国也不例外。如果“扩而充之,推而广之”,用在政治上就是王道或仁政。他主张用仁政统一天下,其具体办法是“省刑罚,薄税敛”,“为民制产”,“申之以孝悌之义”,等等

(3)荀子继承了儒家王道仁政主张,又吸收了法家行之有效的霸道思想,提出“仁眇天下,义眇天下,威眇天下”的主张,即采用以仁义为主,以兵威为辅的方法统一天下

2、“为国以礼”的礼治论

(1)孔子主张“为国以礼”,实行礼治,使“君子”和“小人”各自遵守一定的行为规范

(2)孟子认为,“无礼义则上下乱”,主张君臣父子、兄弟、夫妇各守其礼

(3)荀子对儒家的礼作了新的解释,赋予它以封建等级制的内容。他认为,礼是“强国之本”,人们都须严格按照礼所规定的等级名分分享权利和物质利益,“使有贵贱之等”,“使人载其事而各得其宜”

3、德主刑辅论

4、论法与刑

5、“为民制产”,轻徭薄赋

6、“为政在人”的人治论,儒家主张“为政在人”,“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认为政治的好坏取决于统治者的好坏,所以,“惟仁者宜在高位”。荀子更提出了“有治人,无治法”的主张,认为法对于治理国家虽然重要但法毕竟是制定的,并靠人去掌握和执行,即仍然取决于“人”

三、孔子以“仁”为核心的法律思想(P42)

1、“仁者,爱人”,“仁”是孔子思想体系核心,也是他的政治法律思想的核心和出发点。他明确提出仁者“爱人”的思想,“孝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孔子“爱人”的“人”,不是专指统治人民的贵族阶级,也包括奴隶、农奴在内的劳动人民。他的“爱人”思想是我国古代较早出现的人道主义的萌芽

2、“为国以礼”的礼治论,孔子主张“为国以礼”,实行礼治。孔子所说的礼,一般是指周礼。从法律思想的角度来看,孔子的礼治论主要有以下内容:(1)剥削阶级享受特权是“天下之通义”;(2)“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说;(3)礼乐兴,刑罚“中”;(4)“礼之用,和为贵”

3、德治论与重义轻利的价值观,孔子继承了周公“敬德”、“明德”、“修德”的思想,主张“为政以德”,实行德治,即主要依靠礼义的力量来教化人们,唤醒其内心之反省,使之日趋于善:(1)“为下以德”,德主刑辅;(2)重义轻利的价值观

4、宽刑慎杀,反对冤狱

5、“为政在人”的人治论

四、孟子以“仁政”为核心的法律思想(P50—56)

五、荀子的“隆礼”重法论(P57)

六、暴君放伐是孟子指出的观点,在君臣关系上,孟子已不像孔子那样把“君君、臣臣”的原则绝对化,而认为君臣关系是相对的,是一还一报的双边关系。至于国君有错,臣下应忠言直谏。对那种危害社稷的国君可以“变置”,对暴君、昏君可以放逐,甚至可以诛杀。孟子提出这种“暴君放伐”论在历史起过进步作用,许多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曾利用它作为反对暴君暴政的思想武器

七、“礼治”的发展过程是:1、周公提出“礼治”思想;2、孔子以“仁”补充“礼”,并使“礼下庶人”;3、孟子使“礼治”与“仁政”结合,突出其政治内容;4、荀子引法入礼,真正使“礼治”成为国家制度和政策,形成完整学说

八、先秦儒家的人治思想

1、孔子“为政在人”的人治论。孔子强调统治者特别是最高统治者必须有德,要以德服人而不是以力服人,他认为,最高统治者的道德、人格和行为,应当成为人们的榜样,并要形成一种风气

2、孟子提倡“贤人政治”,主张用贤德的人来实行“仁政”,提出了“尊贤使能”、“唯仁者宜高位”的人治论。孟子特别重视尊贤、用贤,认为“不信仁贤,则国空虚”。他主张“尊贤使能,俊杰在位”;“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有者在职”

3、荀子明确提出了“有治人,无治法”的主张。认为国家的治乱决定于有没有“治人”,是否贤人当政,而不在于有没有良好的法律

九、“明分使群”是先秦儒家学派的代表人荀子的观点。他认为人类要生存,就必须“能群”,即人有组成社会集团的能力;社会里必须有“分”,即区分职业和等级。这是礼法起源的一个前提

第五章墨家的法律思想(P65)

一、墨家学派创始人是墨子,为战国时期一大学派。在法家兴起以前,墨家是同儒家相对峙的最大学派,到战国末年,韩非还说:“世之显学,儒、墨也。”他们代表小私有者和小手工业阶层的利益,反对贵族统治者对他们的压榨和掠夺,要求保护他们已经获得的私有财产,保障他们生存的权利。在政治法律思想上,墨家学派提出了兼受、尚贤、尚同、明鬼等十项主张,核心观念是“兼爱”

二、墨家学派和儒、道、法诸家相比,具有明显的特点:(1)墨者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坚决维护墨家的宗旨,并富有牺牲精神;(2)墨家有严格的纪律,如果墨者的政治活动违背了墨家宗旨,就要受到批评或制裁;(3)墨者“以自苦为极”,生活艰苦;(4)墨家有自己的法律:“墨子之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刑”

三、墨家以“兼爱”为核心的法律思想

1、以“兼爱”为核心的法律观与功利价值论

(1)以“兼爱”为核心的法律观:墨家强调人的平等性,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兼相爱,交相利”的平等关系。只要大家做到“兼相爱,交相利”,就能使国家富强,人民众多,刑政治平,社稷安宁

(2)功利价值论及其在法律上的体现:一般地说,儒家“重义轻利”,并经常把利和义对立起来。墨家则相反,他们以人民之利即公利为惟一的价值标准。所谓利,即利益、功利。但墨家特别强调公利、众利、百姓之利、国家之利。他们认为,仁人志士应以利天下为自己分内之事,为天下兴利除害,而不问是否于己有利,“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杀己以利天下,亦为之”。反应在法律上。墨家主张以“兼相爱,交相利”的原则来衡量国家法律制度,评价各种学说观点,进而提出自己的立法主张,即“发为刑政”,必须贯彻“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原则

2、“以天为法”的自然法思想:《墨子》说:“以天为法,动作有为,必度于天之所欲则为之,天之所不欲则止。”在墨家扯来,天之“所欲”是人们的“相爱相利”,天之“所不欲”是人们的“相恶相贼”。天既有爱恶,说明天是有意志的,墨家称之为“天志”。墨家并把其“兼相爱、交相利”说成是“天志”,他们要求以它作为测定是非善恶的客观依据和衡量人们行为的最高标准

3、法律起源与法制统一论:墨家“一同天下之义”的国家与法律起源论,是想使“兼相爱,交相利”的原则上

升为国家的法律,并用国家强制力自上而下地加以贯彻,统一人们的思想,避免社会混乱。他们幻想依靠“天”的权威和力量来“一同天下之义”,正反映出小生产者政治上的软弱性

4、刑赏论:墨家十分重视刑赏的作用,在墨家看来,施行赏罚时必须始终贯彻“赏必当贤,罚必当暴”的原则,国家才能得到治理。墨家认为,对待赏罚应持慎重态度,既不滥赏,也不滥罚,不徇私情,公正执法。为此他提出了一些原则:(1)对赏罚的处理要及时、准确;(2)赏罚应与舆论、道德相一致;(3)赏罚要公正无私

5、维护劳动者权益的主张:墨家代表小生产者的利益,十分重视人民的生计,十分重视劳动。他们认为,人类要维持自己的生存,就必须劳动,自食其力。墨家要求维护劳动者权益的思想主张,是对统治阶级残酷压榨劳动人民的强烈抗议,是对剥削制度的勇敢挑战,无疑具有进步意义

6、尚贤说:在墨家看来,“尚贤”应遵循的原则是:“不党父兄,不偏富贵,不嬖颜色。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

第六章道家的法律思想

一、先秦道家,是以“道”为其思想体系的核心的一个学派。春秋末期的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战国中期的庄子是道家学说的集大成者。道家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是:(1)“道法自然”的自然法说;(2)“无为而治”论;(3)废弃仁义圣智说;(4)否定人定法;(5)“君人南面之术”(所谓“南面之术”,就是最高统治者驾驭臣下,统治人民的一套方法和权术。从广义方面来说,“无为而治”、废弃仁义礼法等,都是“君人南昌面之术”。从狭义方面来说,“君人南面之术”则包括以柔克刚,“欲夺先予”、愚民政策等)

二、《老子》中的法律思想(P76)

1、“道法自然”的自然法思想:“道”是《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它认为道是宇宙的本体,是万事万物的主宰。可以认为《老子》的理论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的思想体系,但其中又包含有一定唯物主义因素

2、顺应自然,无为而治:《老子》认为,自然的天道是“无为”的,人们遵循天道行事,就要自然无为

3、“绝仁弃义”,“绝圣弃智”:《老子》从“天道自然”、无为而治的思想出发,反对人为地提倡仁义圣智,认为这些都是病态社会中的反常现象,不合乎人的本性

4、“法令滋彰,盗贼多有”:《老子》崇尚自然法,否定人为,反对人定法。它认为,统治者制定法律法令,本意为了防止盗贼,可盗贼却反而“多有”。其根本原因在于法律、法令破坏了自然的和谐。只有毁灭一切法律法令,天下才会太平

三、《老子》自然主义的法律思想(P81)

1、自然法思想:《庄子》和《老子》一样,把“道”视为天地万物的本源和主宰

2、毁法论:《庄子》的法律虚无主义思想十分突出。它和《老子》一样,崇尚自然法,反对人定法,主张毁弃一切法度,对封建法制进行了严厉的抨击和批判:(1)繁法严刑给人们带来无穷的灾难;(2)毁弃一切法度

3、反仁义圣智论:(1)否定仁义礼乐;(2)否定圣智和文化技艺

第七章法家的法律思想(P87)

一、法家是战国时期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主张“变法”和“以法治国”的学派。从汉代开始,学术界便把战国时期主张“变法”、“建立法制”、“以法治国”、“一断于法”的人士统称为法家

二、春秋时期,法家先驱管仲、子产、邓析等人都是一些政治或法制改革家,他们虽然都有一些“法治”思想,但都没有建立起自己的思想体系。战国末期的韩非,继承和发展了李悝、商鞅等人的思想,形成了更完整的“法治”理论,成为先秦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韩非的同学李斯既属先秦法家,又是先秦法家理论在

秦的实践者,人们称他为法家事业的集大成者。法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多方面地阐述了法的基本理论的思想家和政治家

三、商鞅的“法治”理论(P91-101)

公元前356年,商鞅进行第一次变法,其主要内容是:实行连坐法;确立以小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的制度;“重农抑商”,奖励农业生产;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奖励军功;公元前350年,商鞅进行第二次变法,进一步从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上加以改革。其主要内容是:废除奴隶制的井田制,确认土地私有;实行分县制,建立群君主集权的政治制度;禁止父子、兄弟同居一室;统一度量衡

1、法的起源与变法论:(1)法的起源论,商鞅变法是以其进化的历史观为理论根据。他认为,社会是不断发展的,人类经历了上世、中世、下世三个阶段。到了“贵贵而尊官”的下世,情况就不同了,人们“以强胜弱,以众暴寡”,社会混乱,争夺激烈。于是出现了“圣人”,制定出各种制度以“定分”、“止乱”;(2)变法论,为了推行变法,商鞅提出了“不法古,不修今”的变法论。商鞅不但反对复古倒退,而且反对保持现状,固步自封,明确提出“不法古,不修今”的主张;(3)“好恶者,赏罚之本也”

2、“任法而治”的“法治”论:法是取得胜利、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的意志的体现。作为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言人,商鞅对法的特殊性及作用等作了较全面的论述,并主张“一任于法”,“法任而国治矣”:(1)“任法而治”商鞅把代表新兴地主阶级意志的“法”,看做治理国家的惟一工具和判定是非功过的惟一标准;(2)法的作用:a、“定分止争”;b、“兴功禁暴”;(3)法的特征:a、法的规范性;b、法的公正性;c、法的平等性;d、法的公开性;(4)君主专制论,商鞅讲法治,实质上是要维护国君统治人民的权力,维护国君至高无上的地位。所以商鞅虽然在先秦法家中以“重法”著称,但绝不是不重权势。相反,他极力主张中央集权

3、赏刑并用,重刑止奸:(1)赏刑并用:商鞅主张,治国必须赏刑并用,文武兼施。赏赐是勉励人们做“好事”的文的办法,刑罚是制止人们做“坏事”的武的办法;(2)“重刑少赏”;(3)“禁奸止过,莫若重刑”:商鞅主张对人民轻微的触犯封建法律的行为,也要实行重刑

4“燔《诗》《书》而明法令”:法家主张实行文化专利主义,是由商鞅开其端的。他主张对人民统一地进行农战教育,“燔《诗》《书》而明法令

四、慎到的“势治”理论(P102-):1、立公弃私,“事断于法”;2、维护君权的“势治”论,慎到在提倡法治的同时,还特别强调“势”。慎到的“势治”论主要有以下三点:(1)“权重位尊”;(2)权势以“下”为基础;(3)“立天子以为天下”,所谓“立天了以为天下”,就是说人君应该为天下掌权,而不要借权吞并天下

五、韩非法、术、势相结合的理论(P106)

1、变法论:韩非思想学说的核心是“以法治国”的法治论。他从进化的历史观和“好利恶害”的人性论出发,认为实行变法、推行“法治”是历史的必须,是时代的需要:(1)“法与时转则治”;(2)“好利恶害,之所有也”

2、“以法治国”,法、术、势相结合:韩非继承和发展了前期活动家的思想,他在总结前期法家法、术、势三派得失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更加完整的“以法为本”,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体系

3、“以法为教,以吏为师”,韩非主张毁弃一切文化典籍,取缔一切学术派别,定法家学说于一尊

六、“兴功禁暴”是先秦活动家商鞅关于法的作用的观点,所谓“兴功”,主要指富国强兵。所谓“禁暴”,是指禁止被压迫者反抗。其目的是维持地主统治农民的权利

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董仲舒的政治法律主张。他认为,要维护和发展当时政治、经济上的大一统局面,就必须加强人民的思想统治。因此他向汉武帝提出了以儒家思想统治其他各家的主张,认为其他各家思想不利推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必须加以禁止。自此,儒家学说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理论的发展2010年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串讲资料3

中华考试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08386543.html,) 【大中小】 [ 2010年9月8日]

第三编封建社会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思想

继秦而起的西汉王朝十分重视总结秦朝骤亡的教训,他们出于恢复和发展经济、安定社会秩序、巩固政权的需要,在政治法律思想方面来了一个大转变,采取黄老“无为”学说作为治国的指导思想,获得了暂时的成功。它对于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形成,起了过渡性的作用。然而,黄老“无为”不免过于“消极“,到西汉中期,已不能适应封建“大一统”和加强皇权的需要,于是,董仲舒的新儒学应运而生,而以新儒学为基本内容的封建正统法律思想也开始形成

第八章秦汉时期法律思想的发展与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形成

一、秦朝“事皆决于法”的“法治”思想(P118-127):(1)“事统上法”,法令由“一统”;(2)“事皆决于法”的“法治”思想;(3)严刑峻法,“深督轻罪”;(4)“以法为教”的文化专制思想

二、汉初黄老学派的法律思想(P128-136)

1、无为而治,“与民休息”:汉初统治者崇尚“无为”,和老子的“清静无为”、放任自流、消极退守的思想有所不同,因为它有明确的目标,那就是“举一事而天下从,从一政而诸侯靡”,“同一治而明一统”即巩固西汉王朝的专制统治

2文武并用,“德刑相济”:汉初统治者在崇尚黄老“无为而治”的同时,也看到了儒家仁义德教的作用,认识到只有运用文武两手的统治方式,才能更有交地维护自己统治。这与秦朝的“专任刑罚”相比,无疑要高明一些

3、“罚不患薄”,约法省刑:汉初统治者十分重视总结秦朝法治的经验教训,认识到繁法苛刑不利于调整统治阶级内部关系,不利于缓和同被压迫阶级的矛盾,因而主张“罚不患薄”,约法省刑,积极改革秦朝遗留下来的严刑苛法;汉初在“约法省刑”方面建树最突出的是文帝:(1)废除连坐收孥法;(2)废除诽谤妖言法;(3)废除肉刑

4、“轻徭薄赋”,“以粟为赏罚”

三、贾谊礼法结合的法律思想(P139-147):

1、以秦为鉴,“以民为本”:在贾谊看来,秦朝灭亡的原因,主要在于光用暴力而不能很好地运用软硬两手的统治方法。他认为暴力只能用之于攻,而不能用之于守,在已经取得天下之后,治理天下就要“贵顺权”,行仁义之道,这就是他所说的“取与攻守不同术”

2、“立经陈纪”,刑不上大夫:汉初统治者在承袭秦王朝既定的封建政治、经济制度的基础上,主张不生事,不扰民,因循苟安,维持统治,不再改弦更张,多所创建。贾谊则认为,在总结秦朝速亡教训的基础上,应当一反秦道而行之,改革汉朝所沿袭朝的一些制度。他提出了“变化因时”、“立经陈纪”,建立起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的主张;由于贾谊主张上下、尊卑、贵贱之间要有严格的等级界限,因此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在法律面前也不应当平等。他明确提出了“黥劓之罪不及大夫”的主张,并在《治安策》中反复地论述了这种思想主张

3、礼义为先,礼法结合:贾谊生活的西汉初期,统一的封建王朝已经建立起来了。他根据时势的变迁,提出礼治和礼法结合的理,并要求把它制度化,具体贯彻到实际政治中去

4、主张削藩,维护中央集权

四、为“群儒之首”的董仲舒,是西汉中期儒家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人称“汉代孔子”。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最完备而又最系统地神化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全面论证封建制度的合理性和永恒性的思想家

五、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基本内容有:

1、皇权至上,法自君出:秦始皇建立起以君主专制为核心的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大权独揽,自然是言出法立,即所谓“命为制,令为诏”,全体臣民必须严格遵守

2、应经合义,礼法融合:董仲舒的新儒学,具有以儒为主、儒(礼)法合流的特点。他还是将儒家经义应用于法律实践的第一人,他的《春秋》决狱较集中地体现了汉代礼法融合的趋势。由于董仲舒以经义决狱,以经代律,使儒家思想在法律领域也占据重要地位,从而奠定了礼法融合的基础

3、以“三纲”为主的立法原则:在我国历史上,“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精神支柱和制订封建法律的根本原则

4、德主刑辅,先教后刑:董仲舒继承和发展了自孔子以来德主刑辅的思想,突出强调以道德教化作为治国的重要工具;并用阴阳学说来加以阐述,形成一套完整的“阳德阴刑”的德主刑辅论。然而他所主张的德主刑辅有其特色,那就是由天道引申而来,说天亲阳而疏阳,任德而不任刑

六、董仲舒“大德而小刑”的法律思想(P156-166):(1)维护皇权的《春秋》法统说;(2)“君权神授”,法自君出;(3)维护封建等级制的“三纲五常”论;(4)“阳德阴刑”,德主刑辅;(5)《春秋》决狱,“原心论罪”

七、王充、仲长统反神学的法律思想(P169-178)

第九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法律思想(P183-216)

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法律思想值得注意的有三大思潮:1、律学思潮;2、玄学的法哲学思潮;3、北方少数民族在政治改革中学习和制订汉法的法律思潮。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大动乱,也包含着民族大融合的因素

二、晋代是律学鼎盛时代。早在司马氏代魏之前,晋王司马昭认为魏律虽经改革,但仍然“本注烦杂”,于是组织了以贾充为首,包括郑冲、杜预等十四人修律班子,花了三年时间,于晋武帝司马炎泰始三年修定新律,史称《泰始律》。张斐、杜预又相继加以注解(张斐的《律表》和杜预《律本》),张、杜的律注经晋武帝批准,“诏颁天下”,从而与晋律视为一体,具有法律效力,后世称之为“张杜律”。如果说唐代的《永徽律疏》集汉唐历代律学之大成的话,那么,张、杜的晋律注解则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三、律学原是经学的一个分支,由汉儒以经注律而形成。东汉以经注律盛行,曹魏时开始发展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晋代律学发展到鼎盛时代,形成我国法律史上具有特色的法律注释学。晋代律学上集汉魏之大成,下开唐代律疏之河,在立法、审判原则等方面都有不少独创性见解。律学的发展促进了礼法合一的发展

四、杜预《律本》中的法律观:(1)纳礼入律,礼法合一;(2)“文约而例直,听省而禁简”;(3)区分律、令的界限

张斐《律表》的法律观:(1)以礼率律;(2)《刑名》的性质和作用;(3)“理直刑正”

四、刘颂的重法主张(P191):1、挽救末世的“振领总纲”;2、重法主张:(1)复肉刑;(2)纲举网疏;(3)法令画一,执法必严,以律断罪

五、“名教”,是指儒家提倡的以纲常伦理作最高准则来正名定分的封建礼教,它不仅仅指礼乐教化,主要是一种政治理论,因而成为封建法制的理论核心,并且形成一套与其理论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故有名教政治的说法。东汉统治者所实行的就是标榜以名教治天下的名教政治

六、玄学之“玄”得之于《老子》的“玄而又玄,众妙之门”一语。当时的士族知识分子纷纷研究《老子》、《庄子》、《周易》三部书,号为“三玄”。玄学首先是一种哲学,同时也是一种社会政治理论,是魏晋时代占统治地位的学说。它研究形名、本末、有无等问题,而中心是讲天人关系,即天道与人事的相互关系,或“自然”与“名教”的关系问题。魏晋玄学正是以老庄学说解释、论证儒家礼法,以道为主,把儒道结合起来的一种新的统治思想

七、拓跋宏(孝文帝)政治改革中的法律思想(P209):(1)“齐之以法,示之以礼”;(2)“法为治要”,慎刑恤刑;(3)“教随时设,政因事改”

八、鲍敬言的“无君论”:鲍敬言是我国思想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无君、无政府主张的思想家。其法律观的内容特点是:1、否定“君权神授”论,提出暴力征服说;2、否定君主设刑是“兴利除害”,批判君主“屠割天下”的罪恶;3、建立“无君无臣”的理想社会,废弃任何国家和法制

第十章隋唐时期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发展(P217-258)

一、杨坚除削烦苛的立法和司法主张(P218)

杨坚取得政权后,积极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的统一;实行了一些改革,特别致力于封建法制的建设,制定并颁布了《开皇律》:(1)抑制兼并,“轻徭薄赋”;(2)更定新律,“以轻代重”;(3)喜怒无常,“用法益峻”

二、李世民及其统治集团的法律思想(P224)

1、以隋为鉴,“安人宁国”:“安人宁国”方针的制定,是由当时政治形势和社会经济状况所决定的。但它也有在思想方面的基础,即推崇儒学,并吸收法、道两家的思想,特别是使中国古代儒法结合的思想路线牢固在确立起来

2、立法公平,务求宽简:李世民君臣深深懂得,要维护封建统治,巩固政权,必须重视立法,加强法制建设,“安民立政,莫此为先”。他们对法律发表了许多看法,形成一种以“宽简”为核心的法律思想:(1)既制礼,又立刑;(2)立法必须公平;(3)“国家法令,惟须简约”;(4)法须稳定,“不可数变”

3、慎狱恤刑,务求其“实”:(1)慎狱恤刑;(2)创立九卿议刑制度;(3)完善死刑的审批程序;(4)反对严讯,务求其“实”

4、明正赏罚,“一断以律”:赏和罚是封建帝王手中的两大权柄,是他们统治天下、驾驭臣民的有力工具。所以,李世民君臣十分重视赏罚对治理国家的重要作用

5、纳谏与执法相结合:李世民的求谏是和他的举任贤才的思想联系在一起的。在中国封建帝王中,李世民以善于任用贤才而著称。他认为,安定天下者,在于贤才而用之,所以必须“为官择人”。其用人的标准是“惟

才是与”,即必须以德行、学说为本。如果不是贤才者,“虽亲不用”。他不断责成大臣们为国家罗致人才:(1)求谏纳谏,“以成治道”;(2)各尽其言,群策群力;(3)纳谏与执法相结合,君臣共同守法

三、《唐律疏议》中的法律思想(P234):

1“德礼为本,政教为用”:西汉董仲舒将儒家的经义应用于法律实践,以经义决狱,从而奠定了礼法结合的基础。此后,以礼入律、礼法结合的趋势日益发展起来

2、封建纲常的法律化:

(1)“君为臣纲”及其在唐律中的反映(“君为臣纲”被置于封建“三纲”的首位):a、谋反、谋大逆;b、危害皇帝安全;c、大不敬

(2)“父为子纲”及其在法律上的反映(“三纲”的基础):唐律“一准于礼”,“父为子纲”在法律上反映得最全面、最具体。凡属违犯“善事父母”者,均构成不孝罪

(3)“夫为妻纲”及其在法律上的反映:根据礼制的规定,在婚姻家庭上,法律确认夫权的统治地位,“男尊女卑”,妻子被认为是从属的,始终处于无权的地位。“夫为妻纲”也是唐代立法的根本原则之一,唐律中有不少规定

3、维护等级特权的立法思想:唐律是一部封建统治阶级的特权法。它始终贯穿着以礼为主、礼法结合的精神

(1)贵族、官吏有罪无刑;(2)良贱异法

四、韩愈的“道统论”及其在法律思想上的反映(P241)

唐代中期以后,在无神思潮兴起的同时,以儒家学说反对佛、道宗教的斗争也发展起来。韩愈是当时反佛、道宗教的代表人物:(1)君权至上的“道统论”;(2)圣人“制刑”与天刑说;(3)“德礼为先,辅以政刑”

五、柳宗元的法律起源于“势”和赏罚及时说(P248):(1)“天人不相预”和赏罚及时说;(2)法律起源于“势”;(3)刑、礼“其本则合,其用则异”

六、白居易的崇礼重法论(P254)。从白居易的思想体系来看,他以儒为主,兼采道、法诸家思想,特别是在解决具体的现实社会问题时,往往表现出崇儒尚法、援法附儒的倾向

1、刑、礼、道“迭相为用”。在他看来,尚刑不过是崇礼的门径,而任道也得以礼为依归,只胡儒家的礼,才是“王化”的根本所在。但他在解决现实社会问题的主张中,却表现出崇儒尚法]援法附儒的倾向。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白居易总结自治以来统治阶级以儒为主、杂取各家学说以维护其统治的经验,提出了刑、礼、道“迭相为用”说

2、法令贵一,自上行之;

3、正确运用法律,慎选司法官吏:a、理大罪,赦小过。所谓“理大罪”,主要是针对藩镇和长吏来说的,因为他们权大势重,横行不法,谁也不敢触动他们。所谓“赦小过”,主要是针对小官吏来说的,因为他们权轻位卑,即使只有小过小错,却要受到惩罚或诛杀,这样就破坏了法律的严肃性和统一性。他极力主张法网宽疏有别,对于藩镇、长吏的大罪决不放过,而对于小吏的小过小错舍而不问;这样,才能使天下“畏爱悦服之化,黯然而日彰于天下矣;b、消除犯罪,止狱措刑;c、肉刑可废不可复;d、慎选司法官吏

七、《开皇律》是隋文帝杨坚制定。《开皇律》贯彻了“刑网简要,疏而不失”的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前代刑罚的野蛮性,较集中地体现了杨坚“以轻代重”的立法思想

2010年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串讲资料4

中华考试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08386543.html,) 【大中小】 [ 2010年9月8日]

第四编封建社会宋至鸦片战争前时期的法律思想

第十一章理学的兴起与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进一步发展2010年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串

知识点:

一、理学产生于宋,成为封建社会后期的官方学术。它的产生标志着封建正统法律思想发展一个新的阶段。它的价值和作用就在于完成了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哲理化。因此理学对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影响是十分久远的。宋代理学代表人物很多,其中在法律思想上最有影响的是朱熹。他是客观唯心主义理学的集大成者。明代中期,丘浚的法律思想更为丰富和系统,他对封建正统法律思想和法律制度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总结和发挥。朱熹和丘氵睿的法律思想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正统法律思想发展的概貌(程颢、程颐兄弟是理学的奠基者。朱熹是客观唯心主义理学的集大成者,也是中国古代最博学的思想家之一)

二、朱熹以“存天理,灭人欲”为核心的法律思想(P269):

1、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说,是其哲学的核心,也是其法律思想的核心,朱熹重复前人的说法,把“三纲五常”作为理或天理的最主要的内容

2、德、礼、政、刑关系论

3、刑罚以严为本的主张:(1)主张恢复肉刑;(2)限制赎刑;(3)严惩“奸凶”

4、恤民说

三、丘氵睿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总结和发挥(P275):

1、德礼政刑“王道之治具”论

2、“以公理而灭私情”说(执法上以公去私,也是“存天理、灭人欲”的具体步骤和措施)

3、“应经合义”,顺情便民。丘氵睿认为,礼即封建纲常名教,是国家政治制度和法律的核心。因此,封建统治阶级立法时必须以礼的精神为指导。在司法中,当法律与礼的原则发生矛盾时,必须服从礼的原则;丘氵睿认为,立法应当以“顺民”、“便民”为宗旨。主要表现在:a、省刑罚、薄税敛;b、维护土地私有制,限制兼并;c、保护工商,反对“与民争利”

4、慎刑恤狱的司法原则:丘氵睿重视法律的作用,维护法律尊严的思想在司法问题上的反映,就是慎刑恤狱,不枉不滥,刑罚适中。这主要有如下几点:a、“原情定罪”;b、注重证据;c、限制赎刑;d、控制复仇;e、慎行赦宥

第十二章宋明时期改革家的法律思想

一、宋代改革家主要有范仲淹、王安石,明代改革家主要有张居正

二、范仲淹“革故鼎新”的法律思想(范仲俺主持的改革运动,被称为“庆历新政”P286):

1、改革官制,“革故鼎新”。范仲淹坚决主张改革官制,作为变法图强的中心内容。其具体措施是:a、严明赏罚,有功则进,无功则黜;b、“开学校,设科学”,大力培养人才

2、限制君权,“君臣共理天下”:(1)克服“独断”、“偏听”;(2)重宰相谏官御史之职;(3)“舍一心之私”,执法公正

3、“审刑名”的司法原则:(1)“审刑名”,谨慎适用罪名;(2)行纠察,加强司法监督;(3)习法律,提高业务素质;

三、王安石“大明法度,众建贤才”的法律思想(P293)

1、“三不足”的变法理论:(1)天人了不相关,“天变不足畏”;(2)贵乎权时之变,“祖宗不足法”;(3)摒弃流俗异论,“人言不足恤”

2、“大明法度”,众建贤才:经历了变法实践的王安石深切地认识到,要实现天下大治,主要靠两种办法:一是“大明法度”,即废除旧法、弊法,创立新法、善法;二是“众建贤才”,即汰除守旧平庸之吏,起用进取有为之士。这是他推行新法的两个法宝。在这个基础上,他提出了法治、人治统一说

3、“有司议罪,惟当守法”:(1)君主应当知法、守法;(2)执法应“刑平而公”;(3)“有司议罪,惟当守法”

四、张居正“信赏罚、一号令”的法律思想(P302):

1、主张高度集权,以法律政令规范天下

2、立法“惟其时之所宜与民之所安”。为推行改革,张居中十分强调变法的必要法。他为,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国家法律制度也必须不断更新

3、整饬吏治,慎用刑罚

4、“法在必行,奸无所赦”。张居正作为剥削阶级的政治家,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要求以严厉手段制裁严重的犯罪行为。在他看来,宽缓的政策是以仁爱之心导致祸患,严明法制则能造成天下安宁

五、“三不足”理论是北宋王安石实行变法的理论基础。即“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只要利国利民,上天、古法与人言都不是障碍。表现了他变法的决心,也是对古代

第十三章辽、金、元各统治集团的法律思想

一、完颜雍严格治吏的法律思想(P307)

1、慎行“议亲”、“议贤”,确立君主的最高权威:(1)明确皇族的“议亲”范围;(2)缩小宗室“议亲”的范围;(3)强调宗室与外戚的区别;(4)严格掌握“议贤”的条件

2、“赏罚不滥,即是宽政”:(1)根据犯罪具体情节,区别对待;(2)断案当“以情求之”,不以刑讯为然;(3)提高审判效率,“勿使滞留”

3、“慎守令之选,严廉察之责”:(1)严惩贪污官吏;(2)厉行监察之法;(3)改革官吏任免旧制,破格选录人才

二、耶律楚材的法律思想及其实践(P314):1、建立封建法制以取代落后的习惯法;2、因地制宜,建立封建赋税制度;3、秉公执法,不畏权贵

第十四明清之际启蒙思想家的法律思想(P322)

一、明清之际启蒙思想家的主要代表是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唐甄等人,其中黄宗羲的贡献最大

二、黄宗羲的启蒙法律思想(P323)

1、对封建君主及其“一家之法”的批判:(1)黄宗羲明确反对封建“家天下”制度;(2)黄宗羲猛烈抨击专制君主对人民的剥夺和残害;(3)黄宗羲集中地批判君主的独断与专横;(4)黄宗羲指责封建法律为“一家之法”、“非法之法”

2、具有民主因素的“法治”理论:(1)立法必须体现“天下”人的利益,为“天下”人兴利除害;(2)立法必须体现“以天下为主”,保障“万民”的平等权利;(3)君主、宰相、大臣共同掌握立法、司法权力;(4)实行“有治法而后有治人”的“法治”

三、王夫之“趋时更新”的封建法律思想(P332):

在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家中,从理论上提出民主主义“法治”基本构想的是黄宗羲,那么对于法律问题论述最多,涉及面最广的则数王夫之。他在哲学上批判了形形色色的唯心论观点,成为我国古代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

(一)“趋时更新”的法律时变观点

王夫之认为,法律与整个国家制度一样,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发展:1、王夫之认为法律“趋时更新”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2、王夫之通过对“圣法不可变”的“正统”论的否定,以论证法律的“趋时更新”;3、王夫之提示出“有定理而无定法”的规律,深刻论述改革旧法的必要和法律“超时更新”的前景;(二)“同条共贯”、“相扶成治”的法律体系说。王夫之认为,像以前那样小修小补是不行的,必须从根本上进行全面地改革。他指出,告别仪式的法律制度,是适应当时的形势和需要而建立的,因而自成体系,内部协调,并与当时的政治、道德等相一致。因此,改革必须从整体着眼,从根本入手。他提出了“同条而共贯”,“相扶而成治”的法律体系说,为我国古代法学增添了新的理论

(三)具有民主因素的立法思想:1、立法“必循天下之公”;2、立法应以“保类”、“卫群”为宗旨;3、立法应遵循尊君卑臣、分权分治的原则

(四)任法与任人结合、宽与严结合的司法主张:1、“任法”与“任人”相结合;2、“严以治吏”与“宽以养民”相结合

四、“天下为主君为客”是明末清初启蒙思想家黄宗羲的观点。他认为老百姓是天下的主人,君王是客,君主集权制颠倒了这种主从关系,使老百姓深受其害。这是黄宗羲对封建制度的深刻批判

2010年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串讲资料5

中华考试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08386543.html,) 【大中小】 [ 2010年9月8日]

第五编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时期的法律思想

第十五章近代地主阶级改革派的法律思想(P347)

知识点:

一、龚自珍的“更法改图”思想:龚自珍认为清王朝已经到了非加以改革不可的地步了,他提出了“事无不变”的观点,作为“更法”、“改图”的根据。但它并不要求对清朝政治法律制度做根本性的改革,而且认为改革“不可以骤”,以免人民群众对旧制度冲击得太厉害,以致损害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

1、批判封建法律制度,“更法改图”;

2、国家、刑法、礼乐起源于“农”说;

3、“不拘一格降人材”;

4、禁绝鸦片,宜用重典

二、魏源的“因势变法”论(P356):1、抨击封建君主专制,赞赏西方政治法律制度;2、“变古愈尽,便民愈甚”;3、民主议政,广开言路;4、广收人才,“治法在人”

三、“师夷长技以制夷”这是近代地主阶级改革派的代表人物魏源提出的著名论断。即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先进的科学技术,且制造新式武器,以达到战而胜之的目的。魏源希望通过学习西方的技术,挽救时局,富国强兵,战胜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

四、鸦片战争前后,清王朝的危机日益加深。在农民起义和人民群众反侵略斗争的推动和影响下,从地主阶级内部分化出来一批改革派思想家,龚自珍、魏源、林则徐等人就是代表人物,他们的法律思想的特点

是:

1、宣传“变法图强”,以期挽救濒临灭亡的清王朝

2、抨击封建统治者摧残和扼杀人才,主张选用贤人执法

3、主张禁绝鸦片,对违犯者严惩不贷,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4、主张了解和学习西方,他们是中国近代第一批睁眼看世界的先进人物

第十六章太平天国的法律思想(P365)

一、洪秀全反对封建专制的法律思想:1、“斩邪留正”,“除妖安良”;2、“人无私财”,“逆者议罪”;3、男女平等,婚姻自由;4、严刑峻法,轻罪重刑

二、洪仁轩及其《资政新篇》的法律思想(P371):1、“国家以法制为先”;2、“恩威并济”与“教、法兼行”

三、《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所颁布的纲领性文件,它也是太平天国初期立法的指导原则。《天朝田亩制度》明确宣布废除土地私有,剥夺地主私有土地,计口授田,以实现“有田同耕”的理想。此外,它宣布废除封建买卖婚姻制度,提倡妇女解放,男女平等。《天井田亩制度》表达了农民传统的“平均”主义意识,在革命初期具有一定的号召力,但由于这种平均只是小生产者的一种空想,因此,它不可能维系革命政权的长期存在

四、洪仁轩在《资政新篇》中指出,法要“恩威并济”。所谓“威”指“持法严”。“持法严”就是严肃认真地“奉法、执法、行法”。认为要“持法严”,必须注意三方面:1、国家官吏必须以身作则,遵法守纪。主张一切禁革法令,“先要禁为官者,渐次严禁在下”;2、“奉行天法”要刚正不阿,不畏权贵。认为只有依法办事,不畏权贵,才能使“人皆服法”;3、严明赏罚,做到有功必赏,有罪必罚。只有赏罚严明,才能够“别善恶,励廉耻,表忠孝”,树立法律应有的权威,发挥法律的作用。

在主张以法“威”之的同时,洪仁轩还主张法外施“恩”,即“刑外化之以德”。为此,他提出“德化于前,刑罚于后”的原则,反对不教而诛,要求“教、法兼行”。为了施行德化,他强调要向广大群众进行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使人人懂得“纲常伦纪”,知法守法。对违法触犯刑律者,他虽主张必须律之以“刑”,但仍要“刑外化之以德”。要求依据罪犯的情节轻重,分别给予不同的处罚;无论罪犯的罪行大小,一律实行“罪人不孥”,刑止一身;要求“善待轻犯”,给罪犯以“改过自新”的机会;要求废除点天灯、五马分尸等酷刑

2010年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串讲资料5_第2页

中华考试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08386543.html,) 【大中小】 [ 2010年9月8日]

第十七章洋务派的法律思想(P377)

洋务派是1856年到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开始形成的,是在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情况下清明统治集团与外国侵略者互相勾结的产物。在法律思想方面,他们主张“求富”、“自强”,维护纲常名教,实行宽猛相济,“采西法以补中法之不足”;洋务派法律思想的基本主张是要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以纲常名教为本,在中国原有的封建法律制度的基础上,采用若干西法,变形不变质,变表不变里,以适应镇压农民革命和办洋务的需要

一、曾国藩“一秉于礼”的法律思想:1、维护纲常名教,“一秉于礼”;2、“严刑以致×安”;3、屈从外国,损害中国主权

二、张之洞以“中体西用”为核心的法律思想(P381):

1、“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体西用”是张之洞思想的核心。它表现在法律主张上,就是坚持维护以纲常名教为本的旧法律;坚持宽猛相济、刚柔结合的统治方法;同时,要求用变形不变质的方法整顿旧法律,“采西法以补中法之不足”(张之洞于1898年撰写的《劝学篇》,是全面阐发其“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代表作)

2、整顿中法,采用西法。张之洞认为,在不违反纲常名教的前提下,可以“采西法以补中法之不足”。但是“西法”中一切先进的东西,他又是反对的

3、“法律本原实与经术相表里”。张之洞认为法律是统治者手中的重要工具,“法律之设,所以纳民于轨物之中”。“纳”就是强制,“轨”是统治秩序,这是说法律的作用就在于强制老百姓服从统治秩序。“经术”即四书五以中的纲常名教,它是全部法律“精义”之所在。法律是“表”,即形式,“经术”才是“里”,即内容。形式受内容决定并为内容服务,因此法律受“经术”决定并为“经术”服务

4、宽猛相济,刚柔结合。张之洞善于运用镇压与欺骗的两面手法,他认为要有效地进行统治,就应宽猛相济,刚柔结合。在他看来,对那些比较驯顺的“良民”,不能过分严酷,而应有所节制,要用“抚”的办法去治理。否则,即使是良民,也会铤而走险。但是,如“良民”不驯服,敢于破坏封建统治秩序时,张之洞马上收起“宽仁”之类的说教,而强调惩“乱民”要严要猛

第十八章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法律思想(P388)

一、康有为的“变法维新”论

1、“时移法亦移”,倡“变法维新”。康有为在戊戌变法前,先后撰写了《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等著作,否定封建经典,否定封建正统思想,把孔子打扮成“托古改制”和“改制立法”的祖师爷,目的是借“古圣”来论证变法维新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2、“变法全在定典章宪法”实行“君主立宪”。依康有为之见,中国之所以内忧外患,积贫积弱,其原因便是由于君主专制,君权太专,下情不能上达,君民不能合为一体,因此他认为要使国家富强,人民安乐,就必须实行君主立宪,三权分立。由此可归纳康有为倡导实行君主立宪的具体方案是:1、设议院开国会;2、制定宪法;

3、行三权分立,即“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

3、坚持保皇立宪,鼓吹复古。戊戌政变后,康有为逃亡国外,他并没有因此放弃“以君权变法”的主张,仍旧坚持保皇立宪,反对以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大力鼓吹“中国只可行立宪不可行革命”,顽固地坚持改良

4、“太平之世不立刑”。康有为在他的《大同书》里指出:“公羊三世”里的“太平世”即大同世界,是人类发展阶段上“至善至美”的理想社会。在那里,人们摆脱了“乱世”中存在的各种“苦道”。社会上致人犯罪的政治经济根源消灭了,人性可以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社会就可达到“治至刑措”,实现“太平之世不立刑”

二、梁启超的变法图存的思想(P396):1、法律起源于人的“良知”和“契约”;2、变法是“救亡图存”的必由之路;3、“三权之体皆莞于君主”的三权分立说;4、法治、人治并重,法律、道德“相须为用”

三、谭嗣同“冲决一切封建网罗”的思想(在其名著《仁学》中指出的)

1、谭嗣同是戊戌维新变法运动中的激进派。他的思想在很多方面已经超越了改良主义的范围。实际上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思想先驱。他的政治法律思想的显著特色就是主张“冲决一切封建网罗”

2、在这一口号下,他吸取和运用西方的进化论,天赋人权论以及中国古代的大同思想、重民轻君思想,深刻揭露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暴虐。鞭挞纲常名教,并从正面宣传了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和民主的思想

3、其内容:批判封建君主封建君主专制,直截了当地提出“废军统,倡民主”;抨击封建纲常名教。针锋相

对地提出自己的平等主张;主张改订旧律,尽学西法

4、谭嗣同在戊戌变法期间,积极参加维新活动,提出了许多颇有见地的思想和主张。然而他认为,变法并非是复兴国家的最好途径。后来他直接提出激进革命的主张,显然与康、梁所坚持的“维新为了救亡,救亡必须维新”的宗旨有质的不同

讲资料6

中华考试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08386543.html,) 【大中小】 [ 2010年9月8日]

第十九章清末礼法两派在法律思想上的斗争(P408)

一、沈家本“会通中外”的法律思想(P414)

1、实行资产阶级法治主义

2、“平恕”为审断之本

3、“有其法者,尤贵有其人”。沈家本认为“有其法者,尤贵有其人”。如果得到一个好的执法的人,法律就会得到严格实践。就如何得其人,沈家本提出了三点主张:国家所有官吏皆宜知法;司法官吏必须具有专门学识;设置律学博学,教授法学。为了培养法学专门人才,就应设置培养法学人才的专门学校

4、法学盛衰说。沈家本十分重视法理学研究和宣传,专门撰写了《法学盛衰说》,剖析中国法理学不发达的原因。其内容主要有:

(1)沈家本强调法理学对立法、司法具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只有明法,才可执法,才能“刑罚中”。立法也要明法理,要符合法理学的原则

(2)沈家本严厉的批判了不重视法理的现象,指出当时轻视法律和法学是错误的。正是在这种法律虚无主义的影响下,人们轻视法律和法学,从而导致法学日衰,每况愈下

(3)沈家本对于中国法学盛衰的原因,作了较深入的探讨。他认为,法学之盛衰,同政治息息相关。沈家本根据自己渊博的法学知识和丰富的经验,明确指出了法律和政治的关系:政治决定法律,有什么样的政治就有什么样的法律;法盛而政不一定盛,法衰而政必衰

沈家本关于法律与政治息息相关的说法,无疑是正确的,但是他没有也不可能真正提示法学盛衰的原因。总的来说,处于清末的沈家本的法律思想的主流是民主的、科学的,特别是具有近代资产阶级学者的进步思想

二、沈家本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确立了罪刑法定原则,废除比附援引旧制

三、“中外通行,有裨治理”是清末修律的指导方针。1902年,慈禧下诏变法修律:“现在通商变涉,事益繁多,着派沈家本、伍廷芳将一切现行律例,按照交涉情形,参酌各国法律,悉心考订,妥为拟议,务期中外通行,有裨治理”

四、清末礼法之争中礼教派、法理派的主要观点:

1、礼教派的主要观点:(1)反对酌减死刑,反对对旧律例做全面修改,认为修律的立法宗旨是纲常名教;(2)肯定传统的封建法制原则,否定了新刑律中的资产阶级刑法原则;(3)反对《新刑律草案》;(4)反对用国家主义来取代家族主义;

2、法理派的主要观点:(1)“旧律之宜变通者”有五个方面,即更定刑名、酌减死罪、死刑惟一、删除比

附、惩治教育。并对旧律例做了全面的修改;(2)立法宗旨是西方资产阶级的法律理论;(3)制定新律,要以国家主义为主,体现宪政精神

2010年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串讲资料6_第2页

中华考试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08386543.html,) 【大中小】 [ 2010年9月8日]

第二十章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法律思想(P424——446)

一、资产阶级革命派法律思想的特点表现为:1、反封建性;2、民主性;3、民族性;4、一定的反帝性

二、孙中山于1894年在檀香山组织“兴中会”是中国最早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创建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1912年4月,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不久,他改同盟会为国民党,任理会长

三、孙中山的三民主和五权宪法学说(P425)

(一)三民主义的立法指导思想。三民主义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的总称,是孙中山为了解决近代中国社会面临的民族解放、民主革命、社会改革三大历史任务而提出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政治、经济和理论纲领,也是其法律思想的理论基础和指导原则。三民主义分为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

1、民族主义。民族主义是三民主义中的首要问题,其基本任务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推翻清朝政府,光复以汉族为主体的“民族国家”

2、民权主义。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其中心内容是“反对帝制,建立民国”,实质是要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孙中山的旧民权主义,从思想体系的性质上来说,基本上没有超出“天赋人权”的范畴,新三民主义则对民权主义作了重大修改,赋予民权主义新内容。这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强调“主权在人民”。二是主张“直接民权”

3、民生主义。民生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中最富有特色的部分,是三民主义政纲中的社会革命纲领。孙中山把民生主义归纳为解决“土地”和“资本”两大问题

(二)“自由、平等、博爱”的法律观。孙中山将“三民主义”的“一贯之精神”概括为“自由、平等、博爱”。一方面揭露清政府的专制,一方面积极地提出建设主张。

1、深刻揭露和批判清朝封建专制法制。孙中山严厉抨击封建法制的黑暗、酷烈。对于清朝的种种野蛮虐政,孙中山主张一律废除。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他立即发布命令,废止了不合理的等级制度

2、主张建设资产阶级的法治国家。孙中山谋求建设以“自由、平等、博爱”为基础的法治国家

3、主张司法独立,以保证法治。孙中山谴责封建司法滥施刑讯,抑止人民诉权,他明令禁止刑讯,主张建立律师制度,强调“司法为独立机关”

(三)五权宪法和权能分治说。“五权宪法”是孙中山独特的宪法思想,也是他民权主义的主要内容。他试图通过“五权宪法”来保证主权和直接民权

“五权宪法”的核心是把政权和治权分开,由人民掌握“政权”,政府实施“治权”。“治权”相对于“政权”称作“能”,故称“权能分治”。人民的“政权”包括选举权、罢免权、创制权、复决权等四权。政府实施“治权”,采用五权分产体制,即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考试权、监察权相互独立,相互制约。与此相应,中央政府实行五院制:“一曰行政院,二曰立法院,三曰司法院,四曰考试院,五曰监察院。”“五权宪法”的精华是“直接民权”。“五权宪法”作为一种政治方案和宪法原则,实际上具有以资产阶级为领导的、由小资产阶级及工人、农民等联合专政的色彩

三、章太炎维护人民权利平等的法律思想(P441):

章太炎的民权思想比一般革命者来得更激进,在立法、司法等方面强调平等,保护下层群众权益。立法、司法上必须“抑官伸民”、“抑强辅微”、“抑富振贫”,总起来说,就是“损上益下”,以维护人民权利平等1、“抑强辅微”的刑法主张。他主张以五朝法律为主干,采撷他律,制定出“抑强辅微”的良法,具体地说,是要像五朝法律那样做到“重生命”、“恤无告”、“平吏民”、“抑富人”

2、“抑富振贫”的经济立法主张。具体内容为:“均配土地”、“官办工厂”、限制继承权、统一货币、稳定赋税

3、“抑官伸民”的行政立法主张。具体包括:官民一体守法;依法任免官吏:总统与百官犯法,人人可诉于吏,由法吏惩治;学官牵制司法;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使人民享有集会、言论、出版等自由

自学考试普通心理学串讲资料

自学考试普通心理学串讲资料 第2章工程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填空 1.科学研究就是在搜集材料、分析材料的基础上探索事物发展规律的过程,这一过程最终目的就是寻找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并进而对事物的发展加以预测与控制。 搜集材料有三个问题需要注意:搜集什么材料?用什么方法搜集?向什么人搜集? 2.科学研究的目的就是要找出各种变量之间的关系。 工程心理学研究中的变量主要涉及行为变量,这种变量有两个主要的维度:定量维度和定性维度。在工程心理学的研究中,我们往往需要先对一些行为变量定性,然后在定性的基础上做定量的比较。 在工程心理学的研究中,除了自变量和因变量,有时候还会遇到控制变量。 3.工程心理学研究的目的在于寻求变量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 相关关系是指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着一种系统的依赖性,但这种关系只能说明两个变量之间有依赖,而不能提供原因与结果的解释。相关分三种:正相关、负相关和零相关。 在心理学研究中,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的程度经常是用相关系数来衡量的。 4.信度是指研究中所使用的工具的可靠性,即它是否可以稳定地反映某种心理特征的能力。 信度有三种:重测信度、复本信度和分半信度(用某个测验对被试加以施测,把测验分成对等的两部分,求这两部分得分的相关)。 5.效度指测验或研究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也就是测量或研究达到目的的程度。 效度有三种: ⑴内容效度:测验所涵盖的内容能在多大程度上测量到所要测定的心理特征,涵盖的范围越广,内容效度越高。 ⑵预测效度:用测验的结果去预测被试今后实际绩效的程度,预测效度越高,这种预测就越准确。 ⑶构想效度:测验结果与某种理论构思或概念相符合的程度。 6.观察是指通过感官或借助仪器感知客观对象的过程,通过观察获得感性材料是心理学研究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2018年10月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真题【自考真题】

2018年10月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真题 全国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 课程代码:00264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反映"礼"最初只是一种 A.部落狩猎活动 B.宗教祭奠仪式 C.家庭饮食活动 D.地方自治活动 2、鉴于殷商的灭亡教训,周公主张 A.重刑辟 B.明德慎罚 C.杀无罪 D.杀无辜 3、"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的说法出自 A.《论语》 B.《管子》 C.《孟子》 D.《庄子》 4、叔向反对子产"铸刑书"的一个重要论据是 A. 国小而逼,族大宠多 B.为善者不改其度 C.都鄙有章,上下有服 D.先王议事以制,不为刑辟 5、下列符合孔子法律思想的表述是 A.礼乐兴,则刑罚不中 B.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C.刑罚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D.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6、"天子有过,天能罚之",该说法出自 A.《墨子?天志》 B.《墨子?明鬼》 C.《墨子?夭道》 D.《墨子?非命》 7、"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该种思想属于 A.法家 B.道家 C.兵家 D.儒家 8、"刑无等级"作为先秦法家的思想命题,体现了法律的 A.自由性 B.平等性 C.等比性 D.自然性 9、商鞅认为"民之性,饥而求食,劳而求佚",与之相近的是 A.孟子的性善论 B.庄子的自然论 C.孔子的礼治论 D.荀子的性恶论 10、"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己然之后"的说法出自 A.《汉书?贾谊传》 B.《新语》 C.《新书》 D.《新序》 11、陆贾为汉初统治阶级提供系统的"无为而治"、与民休息的治国理论,其代表作是 A.《新语》 B.《新书》

自考英语二复习资料汇总总结

重点单词扩充讲解: 1. organizational: a 组织上的 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organize: v 组织;organization: n 组织;organizer: n 组织者 请看下列习题,选择该组词里恰当的词填空: 1). Last week, our school __organized_____ a spring outing. 2). The task calls for the highest _organizational_ skill. 3). China has joined World Trade _organization_________. 4). He is the ____organizer______ of the speech contest. Answers: organized, organizational, Organization, organizer 2. objective: n 目标; a 客观的,反义词subjective: 主观的 3. predict: v 预言、预示; 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prediction: n 预言;predictable: a 可预测的;predictor: n 预言家 4. simplify: v 简化 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simple: a 简单的;simply: ad 简单地,仅仅地;simplification: n 简化;simplified: a 被简

Exercises for the above words: 1). The machine is simple_____ in operation but complex in structure. 2). Shakespeare’s Romeo and Juliet in the original is beyond our capacity while __simplified__ edition is quite easy. 3). There is no point in arguing about it, becau se it is __simply_____ a question of procedure. 4). The _simplification_____ of working process freed the workers fro heavy labor. Answers: simple; simplified; simply; simplification 5. tendency: n 趋势、倾向;tend : v 倾向于…,tend to do sth e.g. old people have the tendency of getting fatter. Or old people tend to get fatter. 6. managerial: a 经理的、经营上的; 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manage: v管理、经营;management: n; manager: n 经营者,管理者;manageable: a 可管理的、可经营的。 7. argue: v 争辩、争论,常用固定搭配:argu with sb about/over sth由于某事而同某人争论;argue sb into doing sth说服某人做某事;argue sb out of doing sth说服某人不

自考00264中国法律思想史自考笔记 自考模拟题 自考讲义【优质】

00264 中国法律思想史(2004年版) 《中国法律思想史》(2004年版) 杨鹤皋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第一编奴隶社会夏、商、西周时期的法律思想 第一章夏、商、西周的神权法思想 第二章维护宗法等级制的礼治与“明德慎罚”思想第二编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思想 第三章春秋时期革新家的法律思想 第四章儒家的法律思想 第五章墨家的法律思想 第六章道家的法律思想 第七章法家的法律思想 第三编封建社会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思想 第八章秦汉时期法律思想的发展与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形成 第九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法律思想 第十章隋唐时期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发展 第四编封建社会宋至鸦片战争前时期的法律思想 第十一章理学的兴起与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第十二章宋明时期改革家的法律思想 第十三章辽、金、元各统治集团的法律思想 第十四章明清之际启蒙思想家的法律思想 第五编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时期的法律思想 第十五章近代地主阶级改革派的法律思想 第十六章太平天国的法律思想 第十七章洋务派的法律思想 第十八章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法律思想 第十九章清末礼法两派在法律思想上的斗争 第二十章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法律思想 1.1.神权法发展变化的过程为A.形成于夏代,极盛于殷商,动摇于西周B.形成于夏代,灭亡于西周C.形成于殷商,极盛于西周D.形成于西周【A】1.2.夏禹的儿子夏启以暴力夺取王位,因同姓有扈氏不服,大战于甘,作《甘誓》说:“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今予惟恭行天之罚。”这反映了A.夏代已有刑罚出现B.夏代奴隶主争斗十分激烈C.夏代奴隶主贵族已有“天命”、“天罚”思想D.夏代已出现皇帝【C】1.3.“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在当时的宗教迷信中主宰一切的至上神被称为A.祝B.天C.上苍D.上帝【D】 1.4.殷商奴隶主欺骗人民主要利用的手段是A.“明礼仪”B.“修来世”C.“占卜”D.“敬天”【C】1.5.殷商统治者的刑罚观是和天命神权思想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敬鬼神”是为了使民A.“明礼仪”B.“畏天命”C.“畏法令”D.“修来世”【C】 1.6.“尔尚辅予一人,致天之罚”体现了“代天行罚的思想”这出自____之口。A.夏启B.夏禹C.周文王D.商汤【D】 1.7.西周“以德配天”中实施“德”的手段是指A.敬天B.祭祖.C.保民D.不攻伐【C】 1.8.提出“以德配天”理论的思想家是A.周公B.管仲C.邓析D.孔子【A】 1.9.对夏、商、西周时期的神权法思想,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神权法思想极盛于夏朝B.商取代夏的统治,使神权法思想面临着巨大挑战C.神权法思想在西周发生动摇是因为周公提出了“明德慎罚”思想D.周公之所以提出“以德配天”的思想命题是为了解释天命应该并可以为西周承受【D】 1.10.“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所反映的法律思想是A.天命无常B.致天之罚C.以德配天D.天下大同【C】 1.11.天命、天罚的神权法思想最早出现于A.西周B.夏C.东周D.商【B】 1.12.西周“以德配天”君权神授说的提出,意味着A.神权的某种动摇B.神权的更加稳固C.神权已经被抛弃D.神权根本没变化【A】 2.1.宗法等级制的核心内容是A.嫡长继承制B.分封制C.世卿世禄制D.君权神授制【A】

自考互联网数据库串讲资料Word文档

=自考互联网数据库串讲资料 第一章绪论 【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考生首先应该了解数据管理发展的历程,并理解数据模型的三要素及常用的三种数据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掌握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和数据的两层映像,理解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重点、难点】 (一)数据管理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 (二)数据模型的概念和分类,尤其是关系数据模型 (三)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 (四)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整体概念。 【考核知识点】 (一)数据库技术是随着数据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数据处理的的核心是数据管理。数据管理指的是对数据的分类、组织、编码、储存、检索和维护。 (二)数据管理技术共经历了三个阶段: 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数据库系统阶段 (三)人工管理阶段: 数据不保存、数据需要由应用程序自己进行管理、基本上没有文件概念、数据不共享。 (四)文件系统阶段: 数据可以长期保存、文件系统管理数据、文件已经多样化、数据的存取基本上以记录为单位。 缺点有:数据共享性差,数据冗余度大;数据和程序缺乏独立性 (五)数据库管理阶段:

1、数据结构化。 2、数据共享性高、冗余度小、易扩充。 3、数据独立性高。 4、统一的数据管理和控制:数据的安全性保护、数据的完整性控制、数据库恢复和并发控制。 5、数据的最小存取单位是数据项。 DB:数据库(Database),DB是统一管理的相关数据的集合。 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DBMS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为用户或应用程序提供访问DB的方法,包括DB的建立、查询、更新及各种数据控制。DBMS总是基于某种数据模型,可以分为层次型、网状型、关系型、面向对象型DBMS。 DBS: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DBS是实现有组织地、动态地存储大量关联数据,方便多用户访问的计算机软件、硬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的系统,即采用了数据库技术的计算机系统。 数据库技术:是一门研究数据库结构、存储、管理和使用的软件学科。 第一代数据库系统,即层次数据库系统和网状数据库系统 第二代数据库系统,即关系数据库系统 第三代数据库系统,即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 数据库学科的研究范围: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的研制; 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理论。 (六)数据模型是现实世界数据特征的抽象。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和基础。 (七)数据模型应满足三方面要求:一是能比较真实地模拟现实世界;二是容易为人所理解;三是便于在计算机上实现。 (八)根据模型应用目的分为:⑴概念模型,也称信息模型,它是按用户的观点对数据和信息建模。⑵数据模型,主要包括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和面向对象数据模型,它是按计算机系统的观点对数据建模。 (九)数据模型三个要素:

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库

中国法律思想史 一、单项选择题 1.夏、商、西周时期的主要法律思想,是奴隶主贵族的神权法思想和( C )。 A.德治思想B.人治思想C.礼治思想D.道治思想2.西周礼治的基本原则是( B )。 A.男女有别B.亲亲、尊尊C.嫡长继承D.兄友、弟恭3.墨家法律观的核心是( A )。 A.兼相爱、交相利B.尚同、尚贤C.天志、明鬼D.远交、近攻4.在老子看来,最理想的治国方法是( B )。 A.严刑峻罚B.无为而治C.小国寡民D.君尊臣忠5.战国时期礼法结合的先行者是( C )。 A.孟子B.庄子 C. 苟子D.申不害6.提出“定分止争”观点的是( B )。 A.子产B.商鞅C.贾谊D.孟子7.非的变法观点是( C )。 A.祖宗不足法B.变古愈尽,便民愈甚 C.法与时转则治D.礼、刑、道迭相为用 8.管仲立法思想的特征是( B )。 A.重农主义B.重商主义C.重工主义D.工商并重9.提出“深督轻罪”思想的是( B )。 A.孟子B.斯C.陆贾D.吕不韦

10.中国封建正统法律思想形成于( B )。 A.战国B.汉代C.隋唐D.宋元11.《子》融合了儒、法、阴阳各家的思想,但其主要思想是( A )。A.道家B.墨家C.农家D.兵家12.颂重法主的主要容是( A )。 A.恢复肉刑B.“文约而例直,听省而禁简”C.法令画一,执法必严D.“刑九赏一” 13.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法哲学思想的是( A )。 A.嵇康B.王弼C.郭象D.杜预14.斐认为法律的基本精神是( B )。 A. 天道B.礼C.经义 D. 人情 15. 确定“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的法典是( C )。A.《法经》B、《九章律》C.《唐律疏议》D.《大元通制》16.柳宗元认为决定国家和法律产生的是( C )。 A.理B.利C.势D.力17.朱熹“以严为本,而以宽济之”的思想体现在刑罚上为( A )。A.主恢复肉邢B.主取消肉刑 C.主扩大赎刑D.主取消赎刑 18.提出“三不足”变法论的是( C )。 A.仲淹B.司马光C.王安石D.宋神宗19.元朝耶律楚材主治国用( C )。 A.法术B.权术C.儒术D.道术

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考分其实并不难

中国法律思想史考80分,其实并不难! 大家看一看历年考过的真题的直接间接重复率,你就会明白,考80分,其实不难!!! 说明:174(曾考年份)2-11(章节页码)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 课程代码:00246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_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礼记》云“公族无宫刑” ,与此思想一致的表述是( A )174 2-11 A.刑不上大夫 C.礼不下庶人 B.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D.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31.下列符合“刑不上大夫”礼治精神的有(CDE) 107 2-11 A.放弑其君 B.王子犯法,与民同罪 C.王之同族有罪不即市 D.公族无宫刑 E.命夫命妇不躬坐狱讼 2.下列与“挟天子以令诸侯”思想较为一致的表述是( D )174 3-19 A.礼不下庶人 B.刑不上大夫 C.作内政而寄军令 D.尊王攘夷41.简述管子改良周礼的主要内容。 管仲在继承周礼的同时,又对周礼进行了四个方面的改造: 一是打着“尊王”即维护周天子的旗号,“挟天子以令诸侯”,以“尊王攘夷”和维护周礼为名,建立齐国的君主集权制和霸主地位。…… 057 064 3-19

自考操作系统串讲笔记

自考《操作系统》串讲资料 第一部分 课程概述 一、使用教材 《操作系统》,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组编,谭耀铭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二、课程简介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的硬、软件资源越来越丰富,用户也要求能更方便、更灵活地使用计算机系统。为了增强计算机系统的处理能力以及方便用户有效地使用计算机系统,操作系统已成为现代计算机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操作系统课程也就成为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从操作系统实现资源管理的观点出发,阐述如何对计算机系统中的硬、软件资源进行管理,使计算机系统协调一致地、有效地为用户服务,充分发挥资源的使用效率,提高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和服务质量。 三、课程学习与考试要求 在自学过程中、考生应掌握操作系统对各种资源的管理方法和操作系统各部分之间的联系,这样才能真正掌握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及了解操作系统在整个计算机系统中的作用。 为了能确切地学好本课程,要求考生具备: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系统结构等课程的知识。 在学任何一门课程时,要能做到真正学有所得,就必须:认真阅读教材,边读边做笔记;及时做习题,巩固所学内容;做好阶段总结,正确理解课程内容。 但每一门课程都有自身的特殊性,对于具体课程来说,应按照课程的特点具体探讨如何进行学习。要学好操作系统课程,关键在于弄清操作系统要做什么,怎么去做和为什么要这样去做。所以,如能注意如下几点,将会对操作系统课程的自学起到促进作用。 (1)在开始阅读某一章教材之前,先翻阅大纲中有关这一章的考核知识点、考核要求、自学要求、重点,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2)阅读教材时要逐段细读,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一个知识点,对基本概念必须深刻理解,对基本原理必须彻底弄清,对设计技巧要能灵活运用。 (3)根据操作系统在计算机系统中的应用,你在学习操作系统课程时应围绕如下四个中心问题: ①操作系统怎样管理计算机系统中的各种资源,以及保证资源的使用效率。 ②操作系统怎怎样为用户提高良好的运行环境,以方便用户使用计算机系统。 ③操作系统怎样按照用户的要求来控制程序的执行,以保证用户得到满意的服务。 ④操作系统怎样合理分配和管理公享资源,以确保计算机系统的安全可靠。 你在学习过程中根据这四个方面边学边总结,那么就可对操作系统有一个比较正确和全面的理解。 (4)对于自学者来说阅读一遍书是不够的,有时阅读三遍也没完全明白,这不足为奇,也不必丧失信心。想想在校学生的学习过程,他们在课前预习,课堂听老师讲解,课后复习,在做习题等。

2016年自考英语二教材课文讲义unit11

Unit 11 Cyber World I.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New words 1. chatline n. (消遣性的)热线电话交谈服务 2. variety n. (同一事物的)不同种类,多种式样 vary vary from…to… 比较:range / shift from…to… various 3. romance n. 恋爱;爱情 romantic 4. bizarre adj. 极其怪诞的;异乎寻常的 5. potential adj. 潜在的;可能的 6. script n. 剧本;广播(或讲话等)稿 7. intimacy n . 亲密;关系密切 intimate 8. initial adj. 最初的;开始的 9. perceive v. 将…视为;认为 10. avalanche n. 雪崩;山崩 11. literary adj. 文学的;文学上的 literature literal literary

literate liberal 12. verse n. 诗;韵文 13. animated adj. 栩栩如生的;(似)能活动的 14. inclination n. 倾向;意愿 incline inclined 15. sweaty adj. 满是汗的;汗津津的 16. palm n. 手掌;手心 17. vary v. 相异;不同 18. convey v. 表达,传递(思想、感情等) 19. polish v. 修改;润饰;润色 20. intellect n. (尤稻高等的)智力,思维逻辑领悟力 21. personality n. 性格;个性;人格 22. sequence n. 顺序;次序 23. reverse v. 颠倒;彻底转变;使完全相反 24. veil v. 掩饰;掩盖 unveil 揭露,揭开 25. intellectual adj. 智力的;脑力的;理智的 26. familiarity n. 熟悉;通晓 familiar familiarize

2018年4月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真题及答案

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中国法律思想史试卷 (课程代码00264) 本试卷共5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8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O.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左传》言“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其思想本质是主张 A.君权神授 B.依法治国 C.中央集权 D.皇权专制 2.“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反映的思想本质是主张 A.土地王有制 B.土地私有制 C.废分封,行郡县 D.废井田,开阡陌 3.“立嫡以长不以贤”的思想本质是主张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嫡长继承制 D.立宪制 4.管仲推行的“三选”制度,所突破的宗法原则是 A.亲亲 B.尊尊 C.男女有别 D.长长 5.先秦时期,“克已复礼为仁”的著名观点出自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颜渊 6.孔子之后,先秦儒家学派最著名的两位代表人物是 A.孟子和庄子 B.管子和孟子 C.孟子和苟子 D.管子和苟子 7.下列曾影响到墨家思想的学术流派是 A.道家 B.儒家 C。兵家 D.法家 8。“以天为法,动作有为”的思想主张如自 A.《墨子》 B.《老予》 C.《孟子》 D.《庄子》 9.先秦道家思想体系的核心是 A.法 B.阴阳

自考《英语二》内容串讲备考资料

英语二内容串讲 阅读三重境界 *彻底糊涂:细节 *彻底明白:细节+主旨 *似懂非懂:翻译 阅读四项能力 词能、句能、篇能、考能 词能第一 一、五个猜词绝招 1.利用上下文确定词义 例1:He is successful as a businessman because of his dynamic personality. He seems to have unlimited energy. 例2:Sociology is the term used to describe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human society. 例3:A first year college or university student is commonly a 'freshman', and 'sophomore', 'junior' and 'senior' designate the second—third—and fourth—year student. 例4:The tired soldiers trudged through knee deep mud for hours before they found a dry place to sleep. 2.利用构词法确定词义 例1:Many cancers have been arrested with the use of chemotherapy. 例2:They overestimate the interviewee's ability and asked too many difficult questions. 例3:The murderer had developed a poison which could not be tasted or smelled when mixed with food. Because it was imperceptible, he was able to murder a number of people without being caught. 3.利用语法知识确定词义 例1:For their fishing and hunting the men used a kayak, a small boat for one person. 例2:A solar eclipse—when the moon passes between the Earth and the sun—in an unusual and interesting phenomenon that occurs rarely. 例3:Ventilation, as we know, is a system or means of providing fresh air. It plays a very important part in the field of engineering. 例4:The modern age of medicine began with the stethoscope, an instrument for listening to a patient's heartbeat and breathing. 4.根据同义、反义关系确定词义 表示反义的信号词:in contrast, on the other hand, rather than, however, yet, although, while, unlike, but, whereas, as opposed to…… 例1:My sister Mane is an optimist, while her boyfriend is one who is always gloomy and expects the worst to happen. 例2:Sally liked to concoct all sorts of stories, but her mother always knew when she was lying. 例3:A gorilla always makes me think of the word aloof—not friendly, of distance from others. 5. 利用逻辑推理和常识确定词义 例1:Fishes live in water and have fins which help them to swim. Most fishes have slimy skins covered with scales, but in fishes such as eels the scales are very small and can hardly be seen. 例2:Not wanting to disturb the sleeping kitten, I gingerly lifted her from the box and put her on a blanket near the heater. 二、词的构成:常见的前缀和后缀

全国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历年真题及答案集

全国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历年真题及答案集课程代码:0026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中国古代曾经“铸九鼎,象九州”的历史人物是() A.子产 B.夏桀 C.叔向 D.夏禹 2.“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讲法,反映了当时统治者信奉() A.主权在民 B.君民共主 C.君权神授 D.天命无常 3.“国无二君,家无二尊”的思想本质是() A.礼治 B.法治 C.势治 D.民治 4.管仲“四民分居定业”思想的具体化是() A.世卿世禄制 B.“三选”制 C.挟天子以令诸侯 D.“三国五鄙”制 5.春秋时期,反对子产“铸刑书”的晋国名臣是() A.管仲 B.叔向 C.邓析 D.公孙侨 6.孟子法律思想中,与周公“父子兄弟,罪不相及”的讲法最为接近的是() A.为民制产 B.罪人不孥 C.暴君放伐 D.惟仁者宜在高位 7.中国历史上最早将礼法结合,使儒、法两家趋于合流的思想家是( ) A.孟子 B.荀子

C.庄子 D.老子 8.作为先秦时期闻名的学派,自有法律的是() A.道家 B.法家 C.儒家 D.墨家 9.最早提出“君人南面之术”的先秦思想流派是() 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 lO.法家提出“圣人为法,必使人明白易知”,“布之于百姓”,讲明法律应该具有() A.公平性 B.公布性 C.平等性 D.规范性 11.先秦时期,主张“事断于法”的思想家是() A.周公 B.墨子 C.慎到 D.老子 l2.秦王朝“以法为教”的文化专制思想,直截了当导致了() A.实行郡县制 B.陈胜、吴广起义 C.焚书坑儒 D.统一中国 l3.废止秦朝“诽谤妖言法”的皇帝是() A.汉文帝 B.汉武帝 C.秦始皇 D.汉景帝 14.汉代贾谊的作品是() A.《新书》 B.《白虎通义》 C.《春秋繁露》 D.《西语》 l5.秦汉之际,倡议“黥劓之罪不上大夫”的思想家是() A.陆贾 B.贾谊 C.董仲舒 D.李斯 l6.儒家所鼓吹的“三纲”学讲中,占主导地位的是( ) A.君为臣纲 B.父为子纲 C.夫为妻纲 D.兄为弟纲

自考本科英语二复习资料

自考“英语(二)”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1.常考单词: goal,objective,accomplish,predict,accompany,implement,tendency,achievement,argue,budget,define,entity 2. 常考词组: in the way,in part,point of view,contribute to,to apply for,in hand,to turn down 3. 常考句子: 1)A decision is a choice made from among alternative courses of action that are available. 2)Often managers must make a best guess at what the future will be and try to leave as little as possible to chance. 3)If there is no choice,there is no decision to be made. 4)For managers every decision has constraints based on politics,procedures,laws,precedents and the like. 5)For example,managers sometimes treat problems in an either/or fashion. 6)Decision makers must have some way of determining which of several alternatives is best - that is,which contributes the most to the achievement of organizational goals. 7)In the larger scheme of things,however,increased funding for research to improve the products might be more beneficial to the organization. 8)Some of these objectives are more important than others,but the order and degree of importance often vary form person to person and from department to department. 第二单元 1.常考单词: escape,explode,collapse,shrink,gravity,measurement,basis,launch,convincing,companion,speculation,swallow,operate,to make use of,a great many,above all 2. 常考句子: 1)Astronomers and scientists think that a black hole is a region of space into which matter has fallen and from which nothing can escape. 2)The theory is that some stars explode when their density increases to a particular point. 3)Some people think that the Start of Bethlehem could have been a supernova. 4)If a man fell into a black hole,he would think that he reached the center of it very quickly. 5)It is only recently that astronomers have begun specific research into black holes. 6)On the other hand,scientists have suggested that every advanced technology could one day make use of the energy of black holes for mankind. 第三单元 1.常考单词: weaken deteriorate debate legal request criterion ensure oppose tradition consideration disabled burden vulnerable prohibition sensitive 2. 常考词组: to debate on to make request for be opposed to to take … into account 3. 常考句子: 1)Affected with a serious disease,van Wendal was no longer able to speak clearly and he knew there was no hope of recovery and that his condition was rapidly deteriorating. 2)Van Wendel's last three months of life before being given a final,lethal injection by his doctor were filmed and first shown on television last year in the Netherlands. 3)The programme has since been bought by 20 countries and each time it is shown,it starts a nationwide debate on the subject. 4)What those people who oppose euthanasia are telling me is that dying people haven't the right. 第四单元 1.常考单词: demestic statistics diplomat exploit campaign execute convict despite de serving shelf minimum status deport 2. 常考句子: 1)There are estimated to be more than 20,000 overseas domestic servants working in Britain. 2)Of these 20,000,just under 2,000 are being exploited and abused by their employers. 3)The sad condition of women working as domestics around the world received much media attention earlier this year in several highly publicized cases. 4)A Filipino maid was executed in Singapore after being convicted of murder,despite protests form various quarters that her guilt had not been adequately established. 5)She used to work for a very low wage at a tea factory in Sri Lanka. 6)Because she found it difficult to feed her four children,she accepted a job working as a domestic in London. 7)So if they do complain,they risk being deported. 第五单元 1.常考单词: Musician,rhythmic,distinct, consciousness,originate,readily, instrument,electronic,thereby, passive,participant 2. 常考词组: to take place to take over to take on in a sense at a stretch to serve as in advance for the sake of 3. 常考句子: 1)The new music was built out of materials already in existence. 2)Folk music,old and modern, was popular among college students. 3)They freely took over elements form jazz,from American country music. 4)With records at home, listeners imitated these lighting effects as best they could. 第六单元 1.常考单词: efficiency increasingly inst all personnel expose reduc tion completion specific s witch critical intensity s cale defective 2. 常考词组: in that in question plenty of 3. 常考句子: 1)Most of today's robots are employed in the automotive industry,where they are programmed to take over such jobs as welding and spray painting automobile and truck bodies. 2)Robots,already taking over human tasks in the automotive field are beginning to be seen,although

2019年4月全国自考00264《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及答案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9 年 4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 课程代码:00264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 小题,每小题1 分,共3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l.西周“明德慎罚“思想的核心在于 A.刑重 C. 刑罚 2."立嫡以长不以贤"的说法反映了 A.君主立宪制 C. 嫡长子继承制 3."仓廪实而知礼节”的著名思想出自B.刑中 D. 刑轻 B. 封建君主制D.虚君共和制 A.老子 B. 慎子 C. 商鞅 D. 管子 4.先秦时期,提出“化性起伪"的儒家代表人物是 A.荀子 B. 韩非 C. 老子 D. 庄子 5."暴君放伐论”这一思想主张的提出者是 A.墨子 B. 邓析子 C. 扬朱 D. 孟子 6.有严密组织和严格纪律的先秦思想流派是 A.道家C. 兵家 B. 墨家D. 法家

7.在先秦道家看来,天下万物的总源头是 A.德 C. 道 8.下列属千后期法家代表人物的是 A.慎到 B.天D. 自然 B. 申不害 c. 商鞅 D. 李斯 9.春秋时期提出“寄内政千军令"的思想家是 A.管子 B. 韩非 C. 邓析 D. 吴起 10.商鞅提出“人性好爵禄而恶刑罚“,下列与其思想宗旨较为接近的是 A.孟子的性善论 c. 孟子的性恶论 11. "夫立法令者,以废私也”,该说法出自B. 荀子的性恶论D.荀子的性善论 A.《韩非子》 B. 《孟子》 C. 《南华经》 D. 《商君书》 12.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建议实行周代分封制的是 A.李斯 B. 淳千越 C. 贾谊 D. 彭越 13."圣王以顺动,故刑罚清而民服”的说法出自 A.《新书》 B. 《吕氏春秋》 C. 《新序》 D. 《春秋繁露》 14.汉初提出“行仁义、法先王”的著名思想家是 A.陆贾 B. 陆赘 C. 贾谊 D. 贾岛 15.认为法是“人君所与天下共者”的晋代思想家是 A.张斐 C. 刘颂 16.宋代“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的说法出自B.杜预D.杜宇 A.《东坡集》 B. 《西铭》 C. 《二程集》 D. 《黄书》 17.明清之际提出“任法”不如“任人”的思想家是 A.王夫之C. 顾炎武 B. 王阳明D. 黄宗羲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