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考化学限时模拟训练八套

高考化学限时模拟训练八套

高考化学限时模拟

模拟一 “7+4”限时训练

[时间:50分钟 分值:100分]

第I 卷(选择题,共42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

1.(东莞高级中学2011届高三校二模理综测试)日本大地震引发的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漏事故,造成放射性物质碘131和铯137(13755Cs )向外界泄漏。下列相关说法错误..

的是 A .每个137

55Cs 原子中有82个中子

B .CsOH 的碱性比KOH 强

C .KIO 3是碘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盐

D .Iˉ比Fˉ还原性强

【答案】C

【解析】 I 为第 ⅦA 族元素,其最高化合价为+7,而KIO 3中I 元素化合价为+5价,C 项错误。

2. (安徽合肥一中2011年冲刺高考最后1卷)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SO 2(g )

+O 2(g ) 2 SO 3(g ) △H<0。下列各图表示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

上述反应的影响,其中分析正确的是 ( )

A .图I 表示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且甲的温度较高

B .图Ⅱ表示0t 时刻使用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C .图Ⅲ表示0t 时刻增大O 2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D .图Ⅳ中a 、b 、c 三点中只有b 点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答案】B

【解析】根据先拐条件高,A 错,改变O 2浓度瞬间生成物浓度不变,所以逆反应速率不变,C 错,图Ⅳ中纵坐标表示的是平衡常数,所以各点都是平衡点,选B.

3.(遵义市2011年高三第二次联考试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下,只有一种元素的单质呈液态

B.元素周期表中所有元素都是从自然界中发现的

C.过渡元素不全是金属元素

D.常温常压下,气态单质的分子都是由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形成的

【答案】D

【解析】常温常压下,氢气、氮气、氧气等都为气态,A项错误;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有的是人造的,如报道称美俄科学家制造除了118号元素,B项错误;过渡元素全部是金属元素,C 项错误;常温常压下,金属元素的单质除了汞为液体外,均为固体,没有气体,故气态单质必为非金属元素组成,D项正确。

4.(2011年漳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正确是A.乙烯、氯乙烯都属于不饱和烃

B.油脂、蛋白质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C.乙酸、乙酸乙酯都不能与金属Na反应

D.苯不与任何酸反应

【答案】B

【解析】氯乙烯属于卤代烃,卤代烃属于烃的衍生物,A项错误;乙酸含有羧基,可与金属钠发生置换反应,C项错误;在一定条件下,苯可与硝酸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硝基苯,D项错误。

5.(2011年天门市高考理综模拟试卷(二))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4项叙述中正确的有几项

①106 g Na2CO3晶体中的离子总数大于3N A

②标准状况下,16gO3和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N A

③将FeCl3的饱和溶液(含FeCl3 0.1mol)加入沸水中充分作用制成胶体,其中含有胶体粒子的数目为0.1N A

④l mol N2和3 mol H2在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容器内的分子数大于2N A

A.1项B.2项C.3项D.4项

【答案】B

【解析】Na2CO3晶体由Na+和CO32-组成,1mol Na2CO3晶体中含有3mol离子,①错;O3和O2都由氧原子组成,故在总质量一定的情况下,含有的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一定,数目一定,

②对;胶体微粒是许多“分子”的聚集体,其质量达不到沉淀的要求,故含有0.1molFe元素的氢氧化铁胶体中含有的胶体微粒的物质的量远小于0.1mol,③错;N2和H2合成氨的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不可能进行彻底,④对。

6.(湛江市2011年普通高考模拟测试(二)理科综合试题)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将铝片加入烧碱溶液中:2Al+2OH-+2H2O=2AlO2-+3H2↑

B.将少量金属钠放人冷水中:Na+2H2O=Na++2OH-+H2↑

C.向亚硫酸钠溶液中加入足量硝酸:SO32-+2H+=SO2↑+H2O

D.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CO2+Ca2++2OH-=CaCO3↓+H2O

【答案】A

【解析】B项离子方程式没有配平;C项忽视了具有强氧化性的硝酸与具有还原性的二氧化硫反应,错误;D项忽视了二氧化碳过量,应生成碳酸氢钙,错误。

7.(江南十校2011年高考二模冲刺卷)下列实验装置设计正确,且能达到目的的是()

【答案】D

【解析】浓硫酸不能在容量瓶内稀释也不能倒入水中A错,蒸馏时温度计水银球在蒸馏烧瓶支管口B错,NO2密度比空气大必须长进短出C错,选D。

第Ⅱ卷(共58分)

二、非选择题(本卷共四大题,满分58分,考生根据要求认真作答。)

8.(14分)(2011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查二)某校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铁与

浓硫酸反应,设计了图1、图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比较两实验装置,图2装置的优点是:

①能更好的吸收有毒气体SO2,防止其污染环境;

②。

(2)导气管e有两个主要作用:一是在反应过程中,因导管插入液面下,可起到“液封”作用阻止SO2气体逸出而防止污染环境;二是。

(3)能说明有SO2气体产生的实验现象是。

(4)反应一段时间后,用滴管吸取A试管中的溶液滴入适量水中为试样,试样中所含金属离子的成分有以下三种可能:

Ⅰ:只含有Fe3+;Ⅱ:只含有Fe2+;Ⅲ:既有Fe3+又有Fe2+。

为验证Ⅱ、Ⅲ的可能性,选用如下试剂,填写下列空格:

A.稀HCl溶液B.稀H2SO4硫酸C.KSCN溶液D.KMnO4溶液

E.NaOH溶液F.淀粉KI溶液G.H2O2溶液

验证Ⅱ:取试样,先滴加少量的(填试剂序号,下同),振荡,再滴加少量的,根据溶液颜色的变化可确定假设Ⅱ是否正确。

验证Ⅲ:步骤1. 取试样,滴加少量的(填试剂序号),溶液的颜色变色

则试样中含有Fe3+,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步骤2. 再取适量的试样滴加到少量的(填试剂序号),溶液的颜色变为色,则试样中含有Fe2+。

【解析】(4)在没有干扰离子的情况下,检验Fe2+可利用其不与KSCN显色,而被氧化后可与KSCN显色的性质。在含有Fe3+的情况下检验Fe2+的存在可以利用其还原性(如能使KMnO4溶液褪色)。

【答案】(1)便于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2)停止加热时,防止倒吸或平衡压强(凡合理答案均可)

(3)品红溶液褪色

(4)验证Ⅱ: C G

验证Ⅲ:步骤一:C (或F ) 红(或蓝)

Fe 3++3SCN —= Fe(SCN)3(或2Fe 3++2I —

=2Fe 2++I 2) 步骤二:D 浅红色褪去或变浅

9.(14分)(江苏省扬州市2011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硫酸渣是用黄铁矿制造硫酸过程中排出的废渣,主要化学成分为SiO 2(约45%)、Fe 2O 3(约40%)、Al 2O 3(约10%)和MgO(约5%)。某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分离样品中各种金属元素。请回答下列问题。 硫酸

渣加过量盐酸过滤Al 2O 3溶液B 固体A

(1)写出溶液B 的溶质是 。

(2)参照以下框图形式进一步完成“溶液C”到“Al 2O 3”的流程(注明试剂、条件和操作)。 溶液B ,过滤加NaOH 溶液

调pH=3.7溶液C Fe(OH)3

Al 2O 3

(3)为了分析某硫酸渣中铁元素的含量,先将硫酸渣预处理,把铁元素还原成Fe 2+,再用KMnO 4标准溶液在酸性条件下进行氧化还原滴定。

①判断到达滴定终点的现象是 。

②某同学称取 2.000 g 硫酸渣,预处理后在容量瓶中配制成100 mL 溶液,移取25.00mL 试样溶液,用0.0050 mol·L -1 KMnO 4标准溶液滴定,达到滴定终点时,消耗标准溶液20.00 mL ,则残留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

【解析】(1)Fe 2O 3、Al 2O 3和MgO 均可溶于盐酸,且本题需要注意盐酸过量。

(2)利用Fe(OH)3、Mg(OH)2不溶于过量氢氧化钠溶液而Al(OH)3溶于过量氢氧化钠溶液的性质首先得到纯净的Al(OH)3,然后高温灼烧即可。 (3)根据电子守恒可得关系式:KMnO 4——5Fe 2+

故残留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0.0050 mol·L -1×0.02000L ×5×100.00mL 25mL ×56g·mol -1

2.00g

×100%=5.6%。 【答案】(1)MgCl 2、AlCl 3、FeCl 3、HCl

(2)

过滤溶液D 通入过量CO2

过滤

溶液C 加过量NaOH溶液

Mg(OH)2

溶液E

Al(OH)3Al2O3

灼烧

(3)①加最后一滴KMnO4标准溶液时,溶液变为紫红色,且在半分钟内不褪色

②5.6%

10.已知A元素原子的K、L层电子数之和比M、L层电子数之和多一个电子;B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占有9个轨道,且有1个未成对电子;C元素原子核外3p亚层中3个轨道还需5个电子才能达到全充满。D元素只有两个电子层,且最高化合价与最低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E 原子半径最小;F元素最外层电子排布为nS n nP n+1。按要求填写

①B的电子排布式是:,A、B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晶体类型是。

②D元素单质的晶体类型是,C单质的制备方法是:。

③E和F形成的化合物空间构型为,该物质比D与E形成的化合物更容易液化的原因是。

【解析】由“A元素原子的K、L层电子数之和比M、L层电子数之和多一个电子”可知A 元素原子的K、L、M层分别有2、8、1个电子,为钠元素;由“B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占有9个轨道,且有1个未成对电子”可知B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5,为氯元素;由“C元素原子核外3p亚层中3个轨道还需5个电子才能达到全充满”可知C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1,为铝元素;D为碳元素;E为氢元素;由“F元素最外层电子排布为nS n nP n+1”知n=2,故F元素为氮元素。

【答案】① 1s22s22p 63s23p5离子晶体②原子晶体电解法

③三角锥型E和F形成的化合物分子间能形成氢键

11.(安徽省2011年省级示范高中名校高三联考)苯甲酸甲酯()是一种重要的工业使用的有机溶剂。分析下面的框图关系,然后回答问题:

已知以下信息:

①有机化合物甲的结构:

②有机化合物乙的结构:

③有机化合物丙的分子式为C7H8O,熔融状态的丙能与钠反应放出氢气,且能够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

④苯在无水AlCl3的作用下与卤代烃、烯烃发生反应,可以在苯环上增加烷基。

(1)乙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

(2)甲、乙、丙三种有机物中与苯甲酸甲酯是同分异构体的是,在加热条件下能够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的是,与NaOH溶液加热消耗NaOH最多的是。

(3)写出C的结构简式:。

(4)丙生成甲的反应类型与(选填序号)的反应类型相同。

a.反应I b.反应Ⅱc.反应Ⅲd.反应Ⅳ

(5)写出B生成丙的化学方程式:。

【解析】(1)乙为乙酸苯酚酯,故其含氧官能团为酯基。

(2)苯甲酸甲酯与甲、乙的分子式都是C8H8O2,只是结构不同;甲为甲酸苯甲酯,

中的-OOCH可以看做具有醛基性质;乙在碱性(NaOH)条件下水解生成苯酚钠和乙酸钠。通过“已知”信息及框图信息可以推知A、B、C的结构简式分别为、

、;反应I为甲苯的氧化反应,反应II、反应IV、反应III为取代反应。

【答案】(1)酯基

(2)甲、乙;甲;乙

(3)

(4)bcd

(5)+NaOH →+NaCl

模拟二“7+4”限时训练

[时间:50分钟分值: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42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1.(福建省福州一中2011届高三5月高考模拟考试)2011年3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11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充分说明了国务院对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的高度重视和对食品安全工作常抓不懈的决心。下列食品加工方法对人体无害的是( )

①用福尔马林浸泡海鲜防止鱼虾变质②香肠中加大量亚硝酸钠以保持肉类新鲜

③用“牛肉膏”将猪肉加工成牛肉④用“瘦肉精”(一种含激素的饲料)喂养生猪

⑤用小苏打做发酵粉制面包⑥向乳制品添加三聚氰胺以提高含氮量

A.②⑤ B.⑤C.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⑥

【答案】B

【解析】福尔马林、牛肉膏、瘦肉精以及三聚氰胺均为有毒物质,不能用来加工食品或食用,亚硝酸钠是一种食品添加剂,也是一种致癌物质,使用时要按照规定用量,否则对人体有害。2.(2011年5月浙江省六校联考)前几年,部分巨能钙被检出含有双氧水,而双氧水有致癌性,可加速人体衰老。因此卫生部已开始加紧调查巨能钙。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H2O2、Na2O2都属于过氧化物,都存在共价键

B.双氧水是绿色氧化剂,可作医疗消毒剂

C.H2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与Cl2、KMnO4反应是表现H2O2的氧化性

D.H2O2做漂白剂是利用其氧化性,漂白原理与HClO类似、SO2不同

【答案】C

【解析】H2O2、Na2O2中都存在O-O非极性共价键,A项正确;双氧水有强氧化性,可做漂白剂和消毒剂,其还原产物为H2O,故被称为“绿色氧化剂”,B、D项正确;H2O2中O为-1价,故H2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当与具有很强氧化性的物质如KMnO4、Cl2等强氧化剂相遇时被还原,C项错误。

3.(2011年漳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在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同时发生,有关SO2-2e-+2H2O→SO42-+4H+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为氧化反应

B.上述反应中若产生0.1 mol SO42-,则消耗SO2的物质的量为0.1mol

C.Fe2(SO4)3、品红两种溶液都能使上述反应进行

D.通入Cl2会降低SO2的漂白作用

【答案】C

【解析】该反应为失电子氧化反应,为氧化的过程,需要氧化剂的参与才能发生,而品红不具有氧化性,故A项正确,C项错误;根据硫的守恒B项正确;Cl2与SO2在有水存在是发生反应:Cl2+SO2+2H2O=H2SO4+2HCl,生成物不具有漂白性,D项正确。

4.(2011年天门市高考理综模拟试卷(二))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在蓝色的淀粉溶液中通入足量SO2后成无色溶液:I2+SO2+2H2O=2I-+SO32-+4H+

B.过量二氧化碳通入偏铝酸钠溶液中:CO2+2H2O+AlO2-=Al(OH)3↓+HCO3-

C.等物质的量的亚硫酸氢铵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NH4++HSO3-+2OH-=SO32-+NH3↑+2H2O D.碳酸氢镁溶液中加入过量石灰水::Mg2++2HCO3-+Ca2++2OH-=CaCO3↓+2H2O+MgCO3↓【答案】B

【解析】A项中只有化合物降低,没有化合物升高,应为I2+SO2+2H2O=2I-+SO42-+4H+错误;等物质的量的NH4HSO3与NaOH溶液混合时NH4+不参加反应,C项错误;因Mg(OH)2的溶解度远远小于MgCO3的溶解度,故D项应生成Mg(OH)2沉淀。

5.(湛江市2011年普通高考模拟测试(二)理科综合试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N 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

A.标况下,22.4L苯的分子数为N A

B.48 g O3气体含有N A个O3分子

C.1L0.5 mol·L-1 CuCl2溶液中含有0.5N A个Cu2+

D.标准状况下,22.4 L氯气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 A

【答案】B

【解析】苯在标况下为液态,A项错误;C项忽视了Cu2+的水解,错误;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氯元素的歧化反应,每摩尔氯气转移1mol电子,D项错误。

6.(2011年广东茂名市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镁-H2O2酸性燃料电池采用海水作电解质,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电池总反应为:Mg+H2O2=Mg(OH)2

B.正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H2O2+2H++2e-=2H2O

C.工作时,正极周围海水的pH增大

D.电池工作时,溶液中的H+向正极移动

【答案】A

【解析】A项忽视了题意“酸性燃料电池”,在酸性环境的溶液中不能生成Mg(OH)2,应该是:Mg+H2O2+2H+=Mg2++H2OA项错误;电池工作时负极发生反应:

Mg-2e-=Mg2+,正极发生反应:H2O2+2H++2e-=2H2O。正极区pH增大,溶液中H+向正极迁移。7.(江门市2011年高考模拟考试)下列液体均处于25℃,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某物质的溶液p H<7,则该物质一定是酸或强酸弱碱盐

B.p H=4.5的番茄汁中c(H+)是p H=6.5的牛奶中c(H+)的100倍

C.AgCl在同浓度的CaCl2和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相同

D.p H=5.6的CH3COOH与CH3COONa混合溶液中,c(Na+) > c(CH3COO-)

【解析】B 强酸的酸式盐NaHSO4的溶液pH<7,A项错误;根据同离子效应,在c(Cl-)越大的溶液中,AgCl的溶解度越小,C项错误;D项不满足溶液的电中性,应该是c(CH3COO-)> c(Na+) ,错误。

第Ⅱ卷(共58分)

二、非选择题(本卷共四大题,满分58分,考生根据要求认真作答。)

8.(15分)(陕西省长安一中2011届高三第五次质量检测理综,35)下表为长式周期表的一部

分,其中的序号代表对应的元素。

②③④⑤⑥

⑦⑧

⑨⑩

(1)写出上表中元素⑨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

(2)在元素③与①形成的水果催熟剂气体化合物中,元素③的杂化方式为__________杂化;元素⑦与⑧形成的化合物的晶体类型是__________。

(3)元素④的第一电离能__________元素⑤(填写“>”“=”或“<”)的第一电离能;元素

④与元素①形成的X分子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请写出与元素④的单质互为

等电子体分子、离子的化学式__________(各写一种)。

(4)在测定元素①与⑥形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时,实验测得的

值一般高于理论值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5)元素④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稀溶液与元素⑦的单质反

应时,元素④被还原到最低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

(6)将过量的X通入含有元素⑩的蓝色硫酸盐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元素⑩的某种氧化物的晶体结构如图所示,其中实心球表示元素⑩原子,则一个晶胞中所包含的氧原子数目为__________。

【解析】①——⑩元素分别为:氢、铍、碳、氮、氧、氟、镁、氯、铬、铜

【答案】(15分)(1)3d54s1(1分)(2)sp2(1分)离子晶体(1分)(3)>(1分)三角锥形(1分)CO(1分);C22-(1分)

(4)HF气态时会形成(HF)n分子(或HF分子间会形成氢键)(2分)

(5)4Mg+10HNO3=4M g(N O3)2+NH4NO3+3H2O (2分)

(6)Cu2++4NH3=[Cu(NH3)4]2+或

Cu2++2OH-=C u(O H)2↓C u(O H)2 +4NH3=[Cu(NH3)4]2++OH-(2分) 2 (2分)

9.(14分)(安徽省2011年省级示范高中名校高三联考)某化学活动小组设计如下图所示(部分夹持装置已略去)实验装置,以探究潮湿的Cl2与Na2CO3反应得到的固体物质。

(1)写出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写出试剂Y的名称:。

(3)已知:通入一定量的氯气后,测得D 中只有一种常温下为黄红色的气体,其为含氯

氧化物。可以确定的是C 中含有的氯盐只有一种,且含有NaHCO 3,现对C 成分进行

猜想和探究。

①提出合理假设。

假设1:存在两种成分:NaHCO 3和 ;

假设2:存在三种成分:NaHCO 3和 、 。

②设计方案,进行实验。请写出实验步骤以及预期现象和结论(可不填满)。

限选实验试剂和仪器:蒸馏水、稀HNO 3、BaCl 2溶液、澄清石灰水、AgNO 3溶液、试

管、小烧杯。 实验步骤

预期现象和结论 步骤1:取C 中的少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

滴加足量蒸馏水至固体溶解,然后将所得溶液分

别置于A 、B 试管中。

步骤2:

步骤3: (4)已知C 中有0.1mol Cl 2参加反应。若假设l 成立,可推知C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解析】先制备氯气,看到MnO 2,可以确定试剂为浓盐酸,试剂Y 饱和食盐水(或饱和氯化钠溶液)。根据反应物Cl 2、Na 2CO 3、H 2O ,从组成的角度来看,可能有NaHCO 3、NaCl 、NaClO 、NaClO 3等,D 中收集到的气体是氯的一种氧化物,其中氯的化合价必为正价,则C 中含有的氯盐必为NaCl ,Na 2CO 3只是转化成NaHCO 3。这样就可以假设有二种可能:NaHCO 3和NaCl 和Na 2CO 3、NaHCO 3和NaCl 。再将产物探究转化为物质的验证即可,换句话来说就是验证Cl -、CO 23。

(4)xCl 2+xNa 2CO 3+2x H 2O=xNaHCO 3+xNaCl +2

x Cl 2O n ↑,Cl 2与Na 2CO 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氧元素守恒n =1,可推出氯的一种氧化物为Cl 2O 。

【答案】(1)4HCl (浓)+MnO 2MnCl 2+Cl 2↑+2H 2O

(2)饱和食盐水(或饱和氯化钠溶液)

(3) 假设一:存在NaHCO 3和NaCl

假设二:存在NaHCO 3和NaCl 、 Na 2CO 3

实验步骤

预期现象和结论 步骤1:取C 中少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

滴加足量蒸馏水至固体溶解,然后将所得

溶液分别置于A 、B 试管中。

步骤2:

向A 试管中滴加BaCl 2溶液 若先无明显现象,证明固体中不含碳酸钠。

若溶液变浑浊,证明固体中含碳酸钠。

步骤3:

向B 试管中滴加过量的稀HNO 3溶液,再

滴加AgNO 3溶液。

若溶液变浑浊,结合步骤2中①,则假设1成立 结合步骤2中②,则假设2成立。 (4)2Cl 2+2Na 2CO 3+H 2O=2NaHCO 3+2NaCl +Cl 2O ↑

10.(14分)(2011浙江高三第二次五校联考,27)在汽车上安装三效催化转化器,可使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CO 、NO x 、碳氢化合物)进行相互反应,生成无毒物质,减少汽车尾气污染。

(1)已知:N 2(g)+ O 2(g)=2NO(g) △H =+180.5 kJ·mol -

1 2C(s)+ O 2(g)=2CO(g) △H =-221.0 kJ·mol -1 ks**5u

C(s)+ O 2(g)=CO 2(g) △H =-393.5 kJ·mol -

1 尾气转化的反应之一:2NO(g)+2CO(g)=N 2(g)+2CO 2(g) △H = 。

(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在某温度时,按下列流程探究某种催化剂作用下的反应速率,用气体传感器测得不同时间的NO 和CO 浓度如表:

汽车尾气尾气分析仪催化反应器尾气分析仪

请回答下列问题(均不考虑温度变化对催化剂催化效率的影响):

①前2s 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 (N 2) = 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 = 。(只写出计算结果)

③对于该可逆反应,通过综合分析以上信息,至少..可以说明

(填字母)。

A .该反应的反应物混合后很不稳定

B .该反应一旦发生将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

C .该反应体系达到平衡时至少有一种反应物的百分含量较

D .该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能自发进行

E .该反应使用催化剂意义不大

(3)CO 分析仪以燃料电池为工作原理,其装置如图所示,该电池中电解质为氧化钇-氧化钠,其中O 2-可以在固体介质NASICON 中自由移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O+O 2—―2e -=CO 2

B .工作时电极b 作正极,O 2-由电极a 流向电极b

C .工作时电子由电极a 通过传感器流向电极b

D .传感器中通过的电流越大,尾气中CO 的含量越高

【解析】(1)按顺序将三个热化学方程式编号为①②③,根据盖斯定律③×2-①-②可得2NO(g)+2CO(g)=N 2(g)+2CO 2(g) △H =-746.5 kJ·mol -1。 (2)①v (N 2) = 12v (NO) = 12×10.0×10-4mol·L -1-2.5×10.0×10-4mol·L -

12s =1.88×10-4mol·L -1·S -1

②反应至4s 达平衡,此时

c (N 2)=12△c (NO )=12×(10.0×10-4 mol·L -1-1.00×10-4 mol·L -1)=4.50×10-4 mol·L -1

c (CO 2)=△c (NO )=10.0×10-4 mol·L -1-1.00×10-4 mol·L -1=9.00×10-4 mol·L -

1 故化

学平衡常数为:K=c (N 2)·c 2(CO 2)c 2(NO )·c 2(CO )= 4.50×10-4 mol·L -1×(9.00×10-4 mol·L -1)2

(1.00×10-4 mol·L -1)2·(2.7×10-3 mol·L -1)2=5000L·mol -1。 (3)该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为:O 2-4e -=2O 2-,生成的O 2-

由b 极向a 极迁移,在a 极多孔电极a 传感器多孔电极b CO 空气

NASICON

参与负极反应:CO+O2—―2e-=CO2,故B项错误。

【答案】(1)-746.5 kJ·mol-1

(2)①1.88×10-4 mol/(L·s) ②5000 ③BCD(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3)B

11.(15分)(2011年长春市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调研测试,38) 某有机物X(C12H13O6Br)遇到FeCl3溶液显紫色,其部分结构简式如下:

已知加热X与足量的NaOH水溶液反应时,得到A、B、C三种有机物,其中C中含碳原子最多。室温下A经盐酸酸化可得到苹果酸E,E的结构简式为:

请回答:

(1) B中含有的官能团为。(填名称)

(2)1molX与足量的NaOH水溶液充分反应,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为。

(3)C经酸化可得到有机物G,G不能发生的反应类型有(填序号)。

①加成反应②消去反应③氧化反应④取代反应

(4)1 molC酸化后与足量浓溴水充分反应需mol Br2 。

(5) E在浓H2SO4作用下可生成六元环状化合物,其化学方程式为。

(6)E的两种同分异构体F、G有如下特点:1molF或G可以和3molNa发生反应,放出标准状况下33.6LH2,1molF或G可以和足量NaHCO3溶液反应,生成1molCO2,1molF

或G还可以发生银镜反应,生成2molAg。则F和G的结构简式分别

是、。

答案:(1)羟基(2分)

(2)5mol (2分)

(3)②(2分)

(4)4mol (2分)

(5)

(3分)

(2分)(2分)

(6)

模拟三 “7+4”限时训练

[时间:50分钟 分值:100分]

第I 卷(选择题,共42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

1.(湛江市2011年普通高考模拟测试(二)理科综合试题)为了防止大灾害后 “霍乱疫情” 的发生,一些卫生专家们建议使用15%的过氧乙酸(

)溶液对环境进行消毒,能够有效消除霍乱病菌。下列有关过氧乙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不易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B .因为能使蛋白质变性,所以用来杀菌

C .属于烃的衍生物

D .具有氧化性

【答案】A

【解析】根据题意“用15%的过氧乙酸溶液对环境进行消毒”可知过氧乙酸可溶于水,A 项错误。

2.(2011年天门市高考理综模拟试卷(二))等体积,浓度均为0.1mol/L 的三种溶液:

①CH 3COOH 溶液、②HSCN 溶液、

③NaHCO 3溶液,已知将①、②分别

与③混合,实验测得产生的CO 2气体体积

(v )随时间(t )变化的示意图为右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质酸性的比较:CH 3COOH>HSCN>H 2CO 3

B .反应结束后所得两溶液中,c (CH 3COO —)>c (SCN —

) V (CO 2) HSCN CH 3COOH

t

C.上述三种溶液中由水电离的c(OH—)大小:NaHCO3>CH3COOH>HSCN

D.CH3COOH溶液和NaHCO3溶液反应所得溶液中:

c(CH3COO—)+c(CH3COOH)=0.10mol·L-1

【答案】C

【解析】由图像看出,HSCN溶液与NaHCO3溶液反应速率快,说明HSCN 酸性强于CH3COOH 的酸性,A项错误;反应结束后,均恰好生成它们的钠盐,根据“越弱越水解,水解程度越大,水的电离程度越大,”B项错误,C项正确;D项忽视了为等体积混合,体积加倍,浓度减小。3.(福建省福州一中2011届高三5月高考模拟考试)同一短周期的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下列叙述一定正确的是( )

A.单质的化学活泼性:W < X < Y < Z 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W < X < Y < Z

C.单质的氧化能力:W < X < Y < Z D.元素的最高正价:W < X < Y < Z

【答案】B

【解析】若考虑0族元素,则A、C、D项均错误。

4.(江苏省扬州市2011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1.7 g H2O2中含有的电子数为0.9 N A

B. 1 L 1 mol·L-1NH4Cl溶液含有N A个NH4+

C. 1 mol NaHSO4晶体中含有3N A个离子

D.含N A个Na+的Na2O溶解于1 L水中,Na+浓度为1 mol·L-1

【答案】A

【解析】B项忽视了NH4+的水解;D项忽视了溶液体积的变化;NaHSO4晶体和熔融态中的离子为Na+和HSO4-,只有在溶于水形成水溶液时才电离成Na+、、SO42-和H+,C项错误。

5.(北京市海淀区2011届高三5月二模理综,11)加碘食盐中含有碘酸钾(KIO3),现以电解法

制备碘酸钾,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先将一定量的碘溶于过量氢氧化钾溶液,发生反应:3I2+6KOH=5KI+KIO3+3H2O,将该溶液加入阳极区,另将氢氧化钾溶液加入阴极区,开始电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电极是阴极

B.a极区的KI最终转变为KIO3

C.阳极电极反应:4OH—-4e—2H2O+O2↑

D.电解过程中OH—从a极区通过离子交换膜c进入b极区

【答案】B

【解析】阳极区含有碘化钾、碘酸钾,依据阴离子放电顺序I-> OH—,溶液中碘离子放电生成I2,再与溶液中的碱作用生成碘酸钾。A正确。从电路看a为阳极b为阴极,OH—由b极进入a 极区。

6.(2011江苏盐城高三二模,14)如右图,采用NH3作还原剂,烟气以一定的流速通过两种不同催化剂,测量逸出气体中氮氧化物含量,从而确定烟气脱氮率,反应原理为:NO(g) + NO2(g) + 2NH3(g) 2N2(g) + 3H2O(g),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上述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B.催化剂①、②分别适合于250℃和450℃左右脱氮

C.曲线①、②最高点表示此时平衡转化率最高

D.相同条件下,改变压强对脱氮率没有影响

【答案】B

【解析】图中两个最高点应为催化活性最好的温度,反应能进行到平衡状态,之后脱氮率均

下降,是因为,反应为放热放热反应,升温不利于脱氮,A、C项错误,B项正确;该反应为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增压平衡左移,D项错误。

7.(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2011届高三二模理综,13)某FeSO4、Fe2(SO4)3、H2SO4的混合

溶液100mL,已知溶液中阳离子的浓度相同(不考虑水解),且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6 mol·L-1,则此溶液最多可溶解铁粉的质量为( )

A.11.2 g B.16.8 g C.19.6 g D.22.4 g

【答案】A

【解析】根据电荷守恒,溶液中的三种阳离子浓度均为2mol/l,根据SO42—反应前后的量不变,溶液中已有铁元素0.4mol,所以只需再加0.2mol.选A.

第Ⅱ卷(共58分)

二、非选择题(本卷共四大题,满分58分,考生根据要求认真作答。)

8.(14分)(2011年广东茂名市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Na2SO3在隔绝空气并经600℃以上的强热至恒重,然后对加热后固体进行元素定性定量分析,确定固体组成与Na2SO3无异;但把加热后固体溶于水,得到的溶液pH值比Na2SO3溶液的pH高。

(1)Na2SO3溶液呈性(填“酸”或“碱”),其原理是(以相关的离子方程式表示)。

(2)强热后的物质是什么呢?同学作如下探究

①分析猜想:Na2SO3在强热下发生了分解反应(自身氧化还原反应)

②该残留物可能的存在物质:

假设1:;

假设2:。

③设计实验方案证明你的假设,请按下表格式完成相关内容。(限选

..实验仪器与试剂:烧杯、试管、玻璃棒、药匙、滴管、试管夹;6 mol·L-1 HCl、0.1 mol·L-1 BaCl2、0.1 mol·L-1KCl、蒸馏水)

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

步骤1:取少量固体分别于试管中,加入一

固体全部溶解

定量的蒸馏水溶解

步骤2:

步骤3

【解析】根据固体组成与Na2SO3无异,分析猜想Na2SO3在强热下发生了分解反应:4Na2SO3Na2S+3Na2SO4。故该残留物的组成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完全分解得到的Na2S 和Na2SO4的混合物,一是部分分解,得到的Na2S、Na2SO3和Na2SO4的混合物。而对其成分的探究就转化为了对S2-、SO32-和SO42-的检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