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二节 自然环境

第二节 自然环境

第二节   自然环境
第二节   自然环境

第二节自然环境

一、地势起伏大,长河众多

1.地势特点:起伏很大,中部高,四周低。

2.亚洲大陆沿北纬30度纬线由西向东,地势呈现出“低---高---低”的变化。

3.受地形的影响,亚洲的大河多发源于中部山地、高源,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源远流长。

4.亚洲的地形特点:复杂多样,以山地高源为主。

5.图

6.8亚洲的地形:

(1)南部自西向东三大半岛: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中南半岛。

(2)大河按自西向东,自北向南,自东向西,自南向北(总体是顺时针方向记)

北冰洋3条: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

太平洋3条:黄河长江湄公河

印度洋3条:伊洛瓦底江恒河印度河

内流河3条:塔里木河阿姆河锡尔河

(3)六条山脉:二个“人”,一个正2,一个倒3,外加最东

(4)六个高原像竖丿,加两短丿

(5)5个平原都在大河中下游,中国东北平原在大兴安岭以东

(6)注意高原与山脉的关系

6.北美洲地形共分三部分:

西部:山地科迪勒拉山系(以内华达山脉、海岸山脉、落基

山脉等一系列南北走向的山脉组成)

中部:平原(大平原,中有世界第四长河密西西比河,北部有世界上

最大的淡水湖群:五大湖,其中,苏必利尔湖是世界上面积

最大的淡水湖)

东部:山地、高原(北部为拉布拉多高原,南部为阿巴拉契亚山脉)

7.北美大陆沿北纬40度纬线自西向东地势呈现出“高---低---高”的

特点。

8.(1)北美洲密西西比河由北向南注入墨西哥湾,它的主要支流中分布于

西侧的大多由西北向东南流,分布于干流东侧的则是由东北向西南流。

(2)河流流向与地形的关系:水往低处流,地形高低起伏决定了河流的流向,

流域中地形区的分布决定了干流及其支流的流向。

二、复杂的气候

1.(1)原因:亚洲地跨热带温带和寒带,东、北、南三面濒临大洋,中西部深居

亚欧大陆腹地。

(2)影响因素: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的综合影响,

(3)亚洲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大陆性气候分布广和季风气候

显著的特点。

2.亚洲共有九种气候类型,按顺时针方向依次是:寒带气

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侯、热带季风气候、热

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外加中部

的高原山地气候,东南部赤道附近的热带雨林气候。

3.亚洲缺少热带草原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4.亚洲中部的青藏高原和一些高山地区,则是世界上面积

最大的高原山地气候区。

5.地中海沿岸景观是亚热带长绿硬叶林。

6.亚洲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典型(最显著)的大洲。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是世界上季风气候分布面积最广季风特点最为典型的地区。

冬季盛行偏北风,降水较少,夏季盛行偏南风,降水丰沛。季风气候特点: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业生产,但是降水很不稳定,容易发生旱涝灾害。

7.北美洲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共有9种,没有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注意:亚洲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北美洲的亚热带湿润气候是同一种气候类型,它们的全称是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性气候)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二节 自然环境01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二节自然环境 教学设计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章是学习区域地理的起始篇章,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的形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将上册所学的地形、河流、气候等知识运用于某一个具体区域的学习过程中,同时也为后续学习不同地区和国家地理提供了基本的方法和策略。 二、学情分析 经过初一上册的学习,学生对于世界的自然环境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但是对于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学生还是初次接触。学生具备一定的读图能力,但是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三、教学目标 1、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及相关资料,归纳亚洲的地形特征与河流特征,简要分析亚洲河流流向与地形的关系。 2、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和其他资料,归纳亚洲的气候特征,简要分析亚洲气候分布特点与位置、地形的关系。 3、通过对教材文字阐述的理解,把握归纳一个地区地形、气候和水系的一般方法。 四、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1、学会分析亚洲的地形、河流、气候之间的相互关系。 2、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自然环境的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亚洲的地形、河流、气候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播放有关亚洲自然环境典型图片的视频,引入亚洲自然环境一词。然后,告诉学生所有这些图片和歌词展示的是亚洲自然环境的部分,亚洲自然环境的总体特征是什么,需要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教学过程

1、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分析亚洲的地形特征。找出亚洲的主要地形区,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说出他们的大致海拔。然后,引导学生根据读图得到的信息,归纳亚洲的地形特点——“亚洲地势起伏很大,中间高,四周低”。 活动:阅读“亚洲地理集锦”,将文中所提及的地形单元,逐个在图6.6亚洲地形图中找到,并让学生描述地形图上是如何表示这些地理事物的。如:珠穆朗玛峰用一个黑色小三角表示,旁边标注8844.43米、西西伯利亚平原用一大片绿色表示等。通过这些描述,学生可进一步熟悉并掌握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的方法。 2、结合“活动”第一题第(1)、(2)问,引导学生就阅读“亚洲地形图”获得的经验和方法,阅读“北美洲地形图”,归纳北美洲的地形特征。 3、判读“亚洲大陆沿北纬30o纬线的地形剖面示意图”,验证已经分析得出的亚洲地势特征。

【人教版】七年级下地理第六章第二节亚洲的自然环境教案

《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二、教学目标 1.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及相关资料,归纳亚洲的地形特征与河流特征,简要分析亚洲河流流向与地形的关系。 2.归纳认识大洲地形和水系特征的方法,分析北美洲的地形及其对河流的影响。 3.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和其他资料,归纳亚洲的气候特征,简要分析亚洲气候分布特点与位置、地形的关系。 4.归纳认识大洲气候特征的方法,认识北美洲的气候特征并简要分析影响因素。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归纳亚洲的地形与河流特征,简要分析地形对河流的影响。 (2)归纳亚洲的气候特征,简要分析影响亚洲气候的主要因素。 2.教学难点 (1)归纳认识大洲地形和水系特征的方法,分析北美洲的地形及其对河流的影响。 (2)归纳认识大洲气候特征的方法,认识北美洲的气候特征并简要分析影响因素。 四、教学策略 本节内容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将上册所学的地形、河流、气候等知识运用于具体的区域。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查找资料、论证等方法来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教师只需适时引导,提供资料,答疑解惑。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框架。让学生知道分析一个区域的自然环境要从分析哪些要素入手,对自然要素的分析要注意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并能举一反三,学会描述大洲自然环境特征的方法。 教学方法上主要侧重于探究或互动学习,灵活应用课件、地图、文字资料、视频资料等教学资源,以生动、活泼的画面,使学生从视觉、听觉的感知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锻炼学生的识图用图能力、观察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形成和谐、气氛活跃的师生关系。 五、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微视频《亚洲风光集锦》(背景音乐《亚洲雄风》)、微课《季风气候》(《原来你在这里》版)、微课《北美洲气候》(《大约在冬季》版)、多媒体课件。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第一节自然环境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自然环境 第 1 教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亚洲的位置、范围、政区划分以及地形河流概况。能力目标:1.通过对亚洲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如学会读图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学会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某一区域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出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并分析其相互关系。 2.通过地图和资料,尝试从不同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发展发散 思维。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探究意识和与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亚洲自然风貌的学习以及用歌曲强化氛围,培 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于我们生活的大洲的自豪感。教学重点:通过对亚洲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正确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 区域某一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 教学准备:挂图、地形名称卡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大洲是哪一个吗?

你知道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是哪一个吗? 你知道世界陆地的最高点在哪吗?在哪一个大洲? 你知道世界陆地的最低点在哪吗?在哪一个大洲? 你知道中国在哪一个大洲吗? 对,以上所有的答案都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大洲—亚洲。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的对象将由上学期通观全球,转向距离我们周边的世界越来越近的地理环境,从某一大洲,深入到某一政区,再具体到某一国家。 讲授新课: 一、世界第一大洲 认识一个大洲,先要从“在哪里”入手,也就是明确位置,搞清楚范围、边界。 那么,应当如何描述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呢? [活动]:P3 1.读图6.1《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描述亚洲在东西半球、南北半球中的位置。(绝大部分在东半球、北半球) 2.读图6.2《亚洲的范围》,找出亚洲的纬度位置 [教师利用“亚洲地形”挂图进行确认] ①最北:81°N;最南:11°3′S;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二节自然环境教案2新人教版

自然环境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说明依据; 2.能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及范围。 (二)过程与方法 1.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解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 2.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2.通过参与观察,分析,讨论,竞赛,辩论等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 1.亚洲的位置特点; 2.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 资料图片、幻灯片、投影片、教学挂图等 四、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地形和河流 第二课时复杂的气候 五、教学思想设计 本节内容主要使学生从自然旱井的角度去认识亚洲的位置、地形、河流和气候。由于学生已学习了相关的基础知识,具备相应的基础知识,具备相应的知识北京,因此,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查找资料、论证等方法来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只需适时引导,提供资料,答疑解惑。同时,注意培养学舌功能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框架,使学生明确如何通过对地图和相关字叫的分析,归纳出亚洲自然环境的特征,并能举一反三,学会描述一个大洲自然环境的方法,从而开拓思路。 教学方法上主要侧重于探究或互动学习,灵活应用教具、地图、资料等。锻炼学舌功能的识图用图能力、观察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形成和谐、气愤活跃的师生关系。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点出上学期从全球角度,按照地理要素来研究问题。这个学期以大洲为研究对象,去研究某一个区域的地理环境状况。 师:请大家看一些图片,猜一猜图中展现的是哪儿的景观? 教师展示有关亚洲的图片资料,如长城,泰国景观,喜马拉雅山脉,印度,日本景观等等。 总结:这些景观都在亚洲。我们中国也是亚洲大家庭中的一员。亚洲在许多方面值得我们自豪。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亚洲。(板书:世界第一大洲) (展示“东西半球图”) 复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师:要认识一个大洲,首先要明确它的位置。观察一下亚洲位于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中的哪个半球? 小结:亚洲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这是它的纬度位置。 完成P3活动一(1)(2) 引导:了解一个地区的位置还要了解其海陆位置。观察亚洲周围的大洋,各位于亚洲的方位。亚洲周围的大洲,各位于亚洲的方位。 学生看图回答。 小结:这样我们就明确了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完成P3活动二(1)(2) (展示“亚洲的范围图”) 引导:亚洲和其他大洲之间,有些是以海洋作为天然洲界,有些大陆相连的地方则是人为划定的洲界线。如亚洲与非洲,亚洲与欧洲之间。 提问:参照地图能描述出亚洲与周围其他大洲的界线吗?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亚洲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分界;西南临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为洲界;东北隔着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南与大洋州隔海相望。 过渡:请同学们大致读出亚洲所跨的纬度位置,与其他大洲比较一下,看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先大致目测,与亚洲相比,只比较南美洲和非洲) 顺承:亚洲不但所跨纬度最广,而且还有许多世界之最。 (展示“七大洲面积比较”图) 从此图可以看出亚洲面积最大。 (展示东西两半球图) 比较亚洲和其他大洲的东西距离,得出亚洲东西距离最大。 小结:根据以上的观察和分析,让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亚洲的位置、面积、范围。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二节自然环境讲解

之最或亚洲之最的地形? 1.请一组同学沿东经80度,从北向南做旅行,另一组同学沿北纬30度,从东向西做旅行。(前后左右同学可“结伴而行”)请沿途记录所经国家、地形区,所见到的地貌环境和地形特征(地名、海拔、景观等)。 (组织:活动中各小组要选出书记员记录所经地区的特征。) 2.每组学生依次上前指图描述所经地区名称、景观及海拔。全班对描述最全面、语言最流畅的同学予以鼓掌激励。3.“造型活动” (教师课前准备好以上地区的名称卡片,平原、高原、山地分别采用不同的颜色,如绿色、红色、黄色) 以上同学手拿卡片依次站成南北向和东西向两排,交叉成十字。(视教室空间情况而定,也可分别在讲台前一字排开,但说明一组表示的是东西方向,另一组表示的是南北方向。) 教师提出“造型要求”: 各人以膝盖处为海平面,腰部为海拔2000米,头部为4000米,请以上同学将手中的地形卡片举放在最合适的位置。 教师:从同学们的描述及演示,能否得出亚洲地形大概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阅读地形剖面图:同学们演示的地形高低起伏,即地势状况,大家一目了然。如科学的按垂直坐标和水平坐标标注在图上,就成为沿北纬30度和沿东经80度的地形剖面图。学生: 学生:地形复 杂多样,地势 起伏大,中间 高,四周低 1.地势特点: 中部高四周 低,地势起伏 很大 2.主要地形: 中部:地势高 峻,青藏高原 和帕米尔高原 四周:较低的 地形单元,西 西伯利亚平 原,中西伯利 亚高原,东西 伯利亚山地, 东北平原,华 北平原,恒河 平原,德干高 原,印度河平 原,伊朗高原 3.北纬30°纬 线由西向东, 地势变化特 点:“低——高 ——低” 二.主要河流:

最新-亚洲的自然环境教案

精品文档 《第一节亚洲的自然环境》教案 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掌握亚洲的位置、世界第一大洲。 2.要求学生按地理方位把亚洲分为6个地区,知道中国位于东亚区。 3.要求学生掌握亚洲中部高四周低的地势特征、青藏高原和主要河流。 4.要求学生掌握亚洲复杂的气候,季风气候和大陆性气候分布广泛的特点。 5.要求学生初步学会利用气候图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 6.培养学生读图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亚洲的地形分布和气候特征。 教学难点:亚洲的气候特征和水旱灾害的形成。 教具准备:世界地形图、亚洲气候分布图、亚洲地形填充图。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引入新课 导入:同学们!我们上学期学过大洲和大洋、世界的气候这两部分内容,现在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亚洲在世界上的位置? 亚洲的位置 出示亚洲地形图。(请一位同学到讲台上来指图讲述) 生:位于东半球、北半球、北临北冰洋、东面、东南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西面是欧洲和非洲。(同学们回答后教师小结。) 学生讨论、发言(世界最大、有世界最高的青藏高原、世界最高的珠穆朗玛峰、有长江、黄河、世界人口最多) 师(指挂图):哪个洲最大? 生:亚洲。 一、世界上最大的洲(板书)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上学期学过的亚、欧、非三大洲分界线吗?请一名同学在挂图上依次指出来。 生(指图回答):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尔其海峡和苏伊世运河。 师:刚才同学回答说亚洲最大,现在请同学从哪些方面来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师:请同学从亚洲跨越的纬度方面去查阅地图,同时比较亚洲和其他大洲的东西距离。 生:亚洲北到北极圈以北,南到赤道以南,跨越纬度80度左右,东西距离10000多千米。

(完整版)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第二节自然环境2

七年级地理下3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二节自然环境(2)姓名: 【学习目标】: 1、亚洲的气候类型 2、影响气候复杂多样的因素 3、亚洲气候与北美洲气候的对比,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重点与难点:描述亚洲与北美洲的气候特点 【预习任务】: 1、亚洲跨的气候带有哪些?几面环洋?中部怎样? 2、亚洲气候受哪些因素影响?其特点是什么? 3、亚洲有哪些主要气候类型? 4、北美洲有哪些气候类型,受哪些因素影响?那种气候类型分布最广? 二、复杂的气候 【课中实施】 1、影响因素:地跨热、北温带、北寒带,东、北、南三面濒临大洋,中西部深居亚欧大陆腹地。受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和地形的综合影响。其气候特点是: 2、读图6.13,图6.15,,可看出,亚洲气候类型有哪些?北美洲的气候类型有哪些? 【合作探究】 1、找出亚洲大陆沿北回归线自东向西的气候: 2、北美洲沿北纬40度纬线自西向东穿过的气候类型: 3、北美洲沿西经80度经线,说出自南向北一次穿过的 气候类型: 【巩固练习】 1、亚洲气候基本特征:具有()气候强烈、() 气候典型,气候带俱全和气候类型()等突出特征。 2、大陆性气候典型(是世界大陆性气候最强烈的大洲)。主要表 现在——寒冷、夏季------,春温高于秋温、气温年较差----、降水 量年内季节分配-----也是大陆性强烈的主要标志或者说特点。 3、最典型的季风气候,包括-------、-----------和---------------. 4、读下图并填空。 (1)图中气候类型 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 E:______________F:______________G:______________

第二节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3

第二节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说明依据; 2.能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及范围。 (二)过程与方法 1.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解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 2.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2.通过参与观察,分析,讨论,竞赛,辩论等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 1.亚洲的位置特点; 2.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 资料图片、白板、教学挂图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展示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交流预习 激发兴趣听歌曲《青藏高 原》,说出这节课的 主要学习内容 从歌曲《青藏高原》引出对地形 的学习 看图观察激学生的强烈的 好奇心。 二.创设条件 互助探究给学生适当的提示, 同时复习或联系一 些人文环境的知识,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 趣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结合导学 提纲自学相关 内容。 培养学生自主学 习的能力。 三.分层提高 体验发现1 初步认识亚洲是 世界第一大洲,并 能说明依据; 2 能结合地图描述 亚洲的纬度位置和 海陆位置及范围。 3 了解亚洲各地理分 区的自然环境和人 类活动。 教师引导交流。师友互答解疑, 全班交流,。 培养学生理解、读 图和语言表达能 力。

四.总结归纳巩固反馈1.读“北美洲在世 界的位置”图,简 述北美洲的半球位 置。 2. 读右图,说出北 美洲的经纬度位 置。 3. 读右图,找出北 美洲周围的大洋、 大洲,说出它们分 别位于北美洲的方 位, 归纳北美洲的 海陆位置特点。 出示填空题和选择 题 教师巡视指导 出示练习题 点拨进行学法指导 师友互相考察 对基础知识的 掌握情况,然 后全班交流。 巩固提高 五.展示评价 反思提高师友谈本节的收获 师友互评 展示本节的知识体 系 教师引导补充 强调重难点,对师友的表现进行 评价。 师友共同总结, 全班交流,师傅 对学友提出学 习建议。 学会总结才会有 收获。

初一地理下册第六章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地理教案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自然环境 1、地理位置:亚洲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西部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为界与欧洲相邻,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为界与非洲相邻,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东北以白令海峡为界与北美洲相望。(图6.2 p2)亚洲的地理分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图6.4 p3) 2、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洲。(注意不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南极洲和北冰洋)面积达4400万平方千米。 3、地形与河流: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受地势影响,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的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周边海洋。(图6.5 p4,结合图认真完成第5页的活动题) 4、亚洲之最: (1)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世界屋脊”);(注:世界面积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世界最高大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2)世界陆地最高点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43米),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海拔-415米); (3)亚洲第一长河是长江,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湄公河,流经中国(澜沧江)、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发源于中国青海省,注入南海。(注: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多瑙河[欧洲],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是尼罗河[非洲],世界上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亚马孙河[南美洲]) (4)亚洲面积最大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世界面积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 (5)世界最大的湖泊:里海(咸水湖);最大的淡水湖:苏必利尔湖[北美];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湖泊:贝加尔湖[俄罗斯]; (6)世界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世界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 5、气候:亚洲地跨热带、北温带、北寒带,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着和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亚洲东部和南部夏季的降水与夏季风的强弱有密切关系,受夏季风的影响而易发生旱涝灾害。(图6.9 6.10 p7 气候类型、主要国家气候分布,认真完成第8页活动题) ●第二节人文环境 1、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其中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是人口稠密地区,世界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11个(____年),亚洲有6个。分别是中国、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二节自然环境教案

第二节自然环境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自然环境的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亚洲的地形、河流、气候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亚洲自然风光图片(亚洲之最: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死海、贝加尔湖、珠穆朗玛峰、里海等),并同时播放《亚洲雄风》背景音乐。 教师:同学们,伴着歌曲,紧跟图片让我们感受到了亚洲山河的壮丽画卷,自然环境的独特韵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主要包括哪些要素呢? 学生:自然环境包括地形、气候、水系等。 教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下面我们将从地形、河流、气候三个方面逐一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 【设计意图】把学生带入到浓郁的亚洲风情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通过展示亚洲之最的景观激发了学生的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亚洲、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讲授新知 活动一:亚洲之旅 教师:结合图6.8和图6.9,全班分成两组做一次亚洲之旅:沿途说出你将经过哪些国家?哪些地形区?大致海拔高度是多少?有可能见到什么样的自然景观?或哪些世界之最或亚洲之最的地形? 1.请一组同学沿东经80度,从北向南做旅行,另一组同学沿北纬30度,从东向西做旅行。(前后左右同学可“结伴而行”)请沿途记录所经国家、地形区,所见到的地貌环境和地形特征(地名、海拔、景观等)。 (组织:活动中各小组要选出同学记录所经地区的特征。) 2.每组学生依次上前指图描述所经地区名称、景观及海拔。全班对描述最全面、语言最流畅的同学予以鼓掌激励。

3.“造型活动” (教师课前准备好以上地区的名称卡片,平原、高原、山地分别采用不同的颜色,如绿色、红色、黄色) 以上同学手拿卡片依次站成南北向和东西向两排,交叉成十字。(视教室空间情况而定,也可分别在讲台前一字排开,但说明一组表示的是东西方向,另一组表示的是南北方向。)教师提出“造型要求”: 各人以膝盖处为海平面,腰部为海拔2000米,头部为4000米,请以上同学将手中的地形卡片举放在最合适的位置。 教师:从同学们的描述及演示,能否得出亚洲地形大概有什么特点? 学生:地形复杂多样,地势起伏大,中间高,四周低 引导学生阅读地形剖面图:同学们演示的地形高低起伏,即地势状况,大家一目了然。如科学的按垂直坐标和水平坐标标注在图上,就成为沿北纬30度和沿东经80度的地形剖面图。 【设计意图】通过分组活动,使得全班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充分参与,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获取知识,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充满新奇、乐趣。 活动二: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第7页图6.8“亚洲的地形”,完成下列要求。 1.用笔圈出鄂毕河、叶尼塞河、黄河、长江、湄公河、恒河、印度河,并圈出它们流经的国家及流入的海洋。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二节自然环境教案设计人教版

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用亚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以及相关资料,总结归纳亚洲的地形特点和河流特点。使用亚洲气候分布图、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以及相关资料,归纳总结亚洲的气候特点,分析气候对农业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通过灵活使用地形图、地形剖面图、气候分布图、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以及相关资料,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河流的特点和亚洲的气候特点。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以及分析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亚洲地形特别及地势对河流的影响。 2、亚洲复杂气候类型及形成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上一节课我们从地理位置、面积、分区等方面了解了亚洲,这节课我们来了解一下亚洲的自然环境。 板书:第二节自然环境 承转:有一首歌是这样唱的(播放或者教师来唱《亚洲雄风》)“我们亚

洲,山是高昂的头;我们亚洲,河像热血流”,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亚洲的“大好河山” 板书:一、地形:地势起伏大 复习:七大洲的海拔高度排名,最高的是南极洲(讲解南极洲海拔高的特殊性,其主要是冰盖),亚洲平均海拔950米,居第二位,而且亚洲和南极洲存在很大不同,南极洲相对是比较平坦的,而亚洲呢,我们来看两幅图片—— 展示:珠穆朗玛峰图片和死海沿岸图片,前者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地方,后者是世界上陆地海拔最低的地方,而这两地都在亚洲。 活动:指导学生在亚洲地形图上找出以下几个地形单元: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伊朗高原、蒙古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西西伯利亚平原,华北平原等,通过观察图片,提问学生能否归纳出亚洲地形的分布特点——“中高周低”,然后分别展示沿着北纬30度纬线地形的剖面示意图,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中高周低的认识; 画图: 高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二节自然环境教案(2)

自然环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亚洲的位置、范围、政区划分以及地形河流概况。 能力目标: 1、通过对亚洲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如学会读图描述大洲 的地理位置特点;学会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区域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出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并分析其相互关系。 2、通过地图和资料,让学生尝试从不同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启发 学生发散思维。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与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培育目标:通过对亚洲自然风貌的学习以及用歌曲强化氛围,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于我们生活的大洲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通过对亚洲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学会正确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及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区域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 [引入]: 问题抢答: 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大洲是哪一个吗? 你知道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是哪一个吗? 你知道世界陆地的最高点在哪吗?在哪一个大洲? 你知道世界陆地的最低点在哪吗?在哪一个大洲? 你知道中国在哪一个大洲吗? ——对,以上所有的答案都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大洲—亚洲。 [板书]:(课题) [新课导入]: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的对象将由上学期通观全球,转向距离我们周边的世界越来越近的地理环境,从某一大洲,深入到某一政区,再具体到某一国家。 应从哪里入手来认识一个大洲或地区呢? [情景提问]:比如,我想去某一个同学家拜访,可不认识,你能为我描述以一下你的家庭住址吗? [归纳、确认]:在这里,同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为我描述——1、你家门牌号码多少?2、你家周围有什么明显的地物标志?3、你家的房子有什么特征,如:有多大?有多高? 其实,认识一个大洲,也和认识别人的家庭一样,先要从“在哪里”入手,也就是明确位置,搞清楚范围、边界。 [副板书]:在哪里——地理位置 [承转]:那么,应当如何描述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呢?——其实这和描述同学家的住址也是一样的:亚洲所在的街区就是他在世界半球中的位置;亚洲的的门牌号码就是其经纬度;亚洲的邻居就是他周边的大洲和大洋。 [活动]:

亚洲的自然环境教案

第二节亚洲的自然环境 一、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二、教学目标 1.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及相关资料,归纳亚洲的地形特征与河流特征,简要分析亚洲河流流向与地形的关系。 2.归纳认识大洲地形和水系特征的方法,分析北美洲的地形及其对河流的影响。 3.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和其他资料,归纳亚洲的气候特征,简要分析亚洲气候分布特点与位置、地形的关系。 4.归纳认识大洲气候特征的方法,认识北美洲的气候特征并简要分析影响因素。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归纳亚洲的地形与河流特征,简要分析地形对河流的影响。 (2)归纳亚洲的气候特征,简要分析影响亚洲气候的主要因素。 2.教学难点 (1)归纳认识大洲地形和水系特征的方法,分析北美洲的地形及其对河流的影响。 (2)归纳认识大洲气候特征的方法,认识北美洲的气候特征并简要分析影响因素。 四、教学策略 本节内容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将上册所学的地形、河流、气候等知识运用于具体的区域。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查找资料、论证等方法来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教师只需适时引导,提供资料,答疑解惑。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框架。让学生知道分析一个

区域的自然环境要从分析哪些要素入手,对自然要素的分析要注意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并能举一反三,学会描述大洲自然环境特征的方法。 教学方法上主要侧重于探究或互动学习,灵活应用课件、地图、文字资料、视频资料等教学资源,以生动、活泼的画面,使学生从视觉、听觉的感知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锻炼学生的识图用图能力、观察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形成和谐、气氛活跃的师生关系。 五、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微视频《亚洲风光集锦》(背景音乐《亚洲雄风》)、微课《季风气候》(《原来你在这里》版)、微课《北美洲气候》(《大约在冬季》版)、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 地理教材、地图册、其他学习用具。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教师:多媒体播放微视频──亚洲自然风光集锦,(亚洲之最: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死海、贝加尔湖、珠穆朗玛峰、里海等),并同时播放《亚洲雄风》背景音乐。 学生:观看微视频,感受亚洲雄伟的高原山地,源远流长的大河,广阔的草原…… 教师:同学们,这首《亚洲雄风》歌曲,满怀豪情地唱出了亚洲山河的壮丽画卷。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主要包括哪些要素呢? 学生回答预设:自然环境包括地形、气候、水系等。 教师:下面我们将从地形、河流、气候三个方面逐一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 第二节 自然环境(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11

第二节:自然环境 【课标解读】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内容分析】本节课程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二节自然环境,主要讲述亚洲的气候特点并简要分析其与地形、河流相互关系,在设计时着重考虑如何引导学生得出亚洲气候的三个特征及其表现和简单成因,其中有意识地通过成因的分析使学生领会区域地理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的关系;如何获得知识和能力的迁移──即由亚洲的气候学习到非洲气候特征的分析,落实设计思想中体现案例、应用方法的思路。 【学情分析】本节是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开始,本课时(亚洲自然环境的第二课时)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具体区域的气候内容,学生在上学期对于气候的概念、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气候直方图的判读方法、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都进行了学习,因此,有了学习亚洲气候的知识和技能储备;但由于这些内容是上学期所学,学生会有一定的遗忘;加上气候特征和成因比较抽象,所以学习中需要老师关注学生的基础、关注他们的学习方法指导,控制教学难度和深度,教学内容中的有关知识点和结论由学生通过老师引导后分析得出。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初步掌握亚洲气候特征 2、能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及相关资料分析亚洲的气候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 3、理解亚洲东部和南部的饿降水与夏季风的关系以及对农业的影响。 4、初步学会从位置、河流、气候等方面归纳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特征。 情感态度目标: 1、通过学习亚洲气候与位置、地形、农业的关系,分析气候特征的影响因素,足见形成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亚洲的气候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难点亚洲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亚洲自然环境的前两部分,大家还记得学了哪些内容吗?我们在上册学习了世界的气候类型,以及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那么大家还记得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哪些吗? 学生回答预设: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 教师:我们这节课就按照这些因素来认识亚洲的气候特征。 设计意图:复习提问,既检查了知识,又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同景观图片展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人教版地理 七年级下册 第六章 第二节 亚洲的自然环境 教案及课后习题

亚洲的地形与河流 一、亚洲的地形和地势特点 二、亚洲的主要地形区 三、亚洲地形剖面图 亚洲大陆沿北纬30°纬线由西向东,地势呈现“低—高—低”的变化。 四、亚洲的河流特征 1. 地形对河流的影响:亚洲的大河多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地势对河流的影响:亚洲地势高低悬殊,导致许多大河落差很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2. 外流河——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

3. 内流河——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 ①概念:亚洲有众多的内流河,最终消失在沙漠中或注入内陆湖泊。 ②举例:塔里木河、阿姆河、锡尔河等。 亚洲的气候 一、气候复杂多样 1. 气候类型 2. 成因

3. 各地气候差异大 二、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1. 分布:亚洲的九种气候类型中,温带大陆性气候面积最大,几乎占亚洲的一半。 2. 成因: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内陆面积广大,亚洲内陆距海较远,受海洋影响较小。 3. 特征: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暖、降水较多,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均较大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4. 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特征对比 三、季风气候显著

1. 分布:亚洲东部和南部是世界上季风气候分布面积最广、季风特点最为典型的地区。 2. 季风形成原因及规律: 3. 影响 亚洲东部和南部夏季的降水与夏季风的强弱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说,夏季风强的年份,从海洋上带来的水汽多,降水也多;反之,夏季风弱的年份,降水就较少。如果降水过多,就可能造成洪涝灾害;反之,降水过少,就可能造成旱灾。因此,亚洲东部和南部常受季风的影响而发生旱涝灾害。

例题1 (福州中考)读亚洲大陆沿30°N地形剖面示意图(甲)和亚洲大陆80°E地形剖面示意图(乙),回答(1)~(2)题。 (1)亚洲地势特点是() A. 西部高,中部低 B. 东部高,西部低 C. 中部高,四周低 D. 中部低,四周高 (2)亚洲北部河流主要注入() A. 太平洋 B. 北冰洋 C. 印度洋 D. 大西洋 思路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剖面图的正确判读。(1)根据亚洲大陆沿30°N地形剖面示意图可知,亚洲地势中部高、东西两侧低;根据亚洲大陆沿80°E地形剖面示意图可知,亚洲地势中部高、南北两侧低,因而亚洲的地势特点是中部高、四周低。(2)根据亚洲中部高、四周低的地势特点及河流由高处流向低处可知,亚洲北部的河流主要由南向北流,又因亚洲北部濒临北冰洋,故亚洲北部河流主要由南向北注入北冰洋。 答案:(1)C(2)B 例题2 亚洲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是() A. 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B. 亚洲位于亚欧大陆东部 C. 亚洲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东部,东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 D. 亚洲面积是七大洲中面积最大的 思路分析:季风气候主要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亚洲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东部,东临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故季风气候显著。 答案:C

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环境与农业

第一节自然环境与农业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对课本的学习对初步掌握北方地区的气候、地形等自然环境 特征。 2.通过学习了解北方地区主要农作物和农业发展的条件。 过程和方法 通过对教材中的资料的归纳,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农业一部分的学习,形成一定人地和谐相处的环境观念。 教学重点: 1.北方地区的气候和地形等自然环境特征 2.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水资源环境。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手段 课件地图 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通过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四大地理区域划分,引入北方地区。 2.认识北方地区的范围 看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让学生从图中找出大兴安岭、阴山、六盘山、秦岭、淮河、黄海、渤海,通过认图明确北方地区大体上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3.认识北方地区的气候,完成练习p9,练习1-3. 通过练习1概括出北方地区气候的特征:冬季严寒,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夏季炎热,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降水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夏季。 通过练习2和3,让学生理解北方地区内部的环境差异,练习2最明显的差异是齐齐哈尔的冬季气温更低,因为齐齐哈尔维度更靠高纬;练习3明确延安的降水少一些,因为距海更远。 4.认识北方的农业 这里可以让学多看一些照片,了解北方的旱地作物。 5.补充有关北方农业用水的照片,让学生感受北方缺水的现状,更 好理解北方的节水农业。 6.完成练习P121-3题 习题一,引导让学生得出结论,春季气温回升,农作物开始生长,但是水量不足。

习题二,华北平原农业面临的问题—春旱。 7.课堂练习: 利用幻灯片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本节课的所学内容。 课堂总结: 本节课在学习和了解了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了北方地区的农业特点,知道自然环境对农业的影响。 板书设计: 第一节自然环境和农业 1.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北方地区的气候 3.北方地区的农业 课后反思:

人教版初中地理第六章第一节《亚洲的自然环境》教案

亚洲自然环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亚洲的位置、范围、政区划分以及地形河流概况。 能力目标: 1.通过对亚洲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如学会读图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学会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某一区域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出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并分析其相互关系。 2.通过地图和资料,尝试从不同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发展发散思维。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探究意识和与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亚洲自然风貌的学习以及用歌曲强化氛围,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于我们生活的大洲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通过对亚洲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正确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 【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区域自然环境的第一节,因此教与学的活动应重视对学生学习,以及对分析区域自然环境主要方法的指导。本节内容共分为三部分:“世界第一大洲”、“地形和河流”、“复杂的气候”,主要内容是在地图上分析亚洲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以及和气候的关系,因此在设计教与学活动内容时应抓住让学生学会如何利用地图分析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之间的联系这个核心去设计。 本节安排2课时教学,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体验亚洲的位置特点和亚洲地形特征,为下面的学习奠定基础。第二课时着重让学生学会分析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理解自然 环境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方法】讨论法、谈话法、读图分析法 【学习过程】 【自学思考题】 填空:(仔细阅读课文和《亚洲位置图》、《亚洲地形图》、《亚洲气候图》) 1、亚洲的海陆位置: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频临_____、_______和______, 西与______相连,西南与_____相邻,东隔______与______相望。 2、亚洲的半球位置:大部分位于_______半球和______半球。 3、亚洲的纬度位置:北部深入____内,南部延伸到_______以南,跨______ 、_______ 、_____三带,大部分在____带。 4、亚洲按地理方位分6个地区:______、__、___、______、___ 5、亚洲的地势特点是:________高,_______低。 6、亚洲河网分布的主要特点: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______、_______,顺地势呈_____状向四周奔流入海。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二节亚洲的自然环境(导学案)

第一章第二节《亚洲的自然环境》导学案 (第二课时) 二、复杂的气候:(阅读P10—12页图文资料,分析下列问题。) 1、在图6.13“亚洲的气候类型”上,找出赤道、北回归线和北极圈。 2、从地球上的五带来看,亚洲地跨哪些温度带?。 3、亚洲的北、东、南三面分别濒临哪个大洋? 4、观察图6.13,赤道附近的气候类型是: 5、观察图6.13,北回归线自西向东穿过的气候类型有: 6、观察图6.13,亚洲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 7、结合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想一想亚洲特有的气候类型有哪些? 8、结合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想一想亚洲缺少的气候类型有哪些? 9、亚洲的气候具有哪三大特点? (1) (2) (3) 11、世界上季风气候分布面积最广、季风特点最为典型的地区是哪里? 12、季风气候区的冬季、夏季风向如何?降水有何特点? 13、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有何影响? 14、完成P12“活动”题。 生生互动、师生互动,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解答。

一、判断题:(如果错误请说明理由) 1.亚洲地跨热带、温带,没有寒带() 2.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西洋、北冰洋、印度洋() 3.亚洲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热带沙漠气候() 4.亚洲气候具有复杂多样、海洋性气候分布广和季风气候显著的特点() 5.世界上季风气候分布面积最广、季风特点最为典型的地区是北美洲东部() 6.季风气候对于农业生产只有益处,没有害处() 7、亚洲的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内陆地区() 8、分布于亚洲南部的印度半岛和东南部的中南半岛的主要气候类型是热带雨林气候() 9、亚洲东南部的马来群岛主要分布着热带季风气候() 10、北京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二、填空题: 11、亚洲地跨带、带和带。 12、亚洲气候具有、和的特点。 1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等方面。 14、亚洲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 15、世界上季风气候分布最广、季风特点最为典型的地区是。 完成填充图册第4--6页相关习题。

第六章 第二节 自然环境第二课时 教案

七年级地理导学案主备人许丽华审核人王守丽上课时间编号 第六章第二节自然环境 第二课时复杂的气候 学习目标: 1、知道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和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 2、初步学会分析各自然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如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气 候对农业的影响等。 自主学习 复杂的气候(阅读课本P10-P11回答下列问题) 1、亚洲地跨带、带、带;东临洋、北临洋、南临洋。 2、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亚洲的气候具有、气候分布广 和气候显著的特点。 3、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是世界气候分布面积最广、特点最典型的地区。 4、季风气候,冬季盛行风,降水;夏季风盛行风,降水。 5、季风气候,有利于,但是降水很不稳定,容易发生灾害。 小组合作 任务1:读课本P10图6.13亚洲的气候类型图分析: (1)亚洲主要有几种气候类型?哪几种?说明亚洲气候有何特征? (2)找出亚洲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说出它的分布范围。 (3)亚洲东部和南部主要是哪几种气候类型?说明亚洲气候有何特点?结合P11页文字,说说这三种气候有何优劣? (4)结合课本P11页图6.14,说说五种景观大致分布在亚洲的什么位置?对应哪种气候类型?该气候类型有何特点? 任务2:完成P12活动题,认识北美洲的气候分布

当堂检测 读“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回答 (1)写出图中序号所代表的气候类型名称。 ①② ③④ ⑤⑥ ⑦⑧。 (2)亚洲各种气候类型中,分布面积最广的 是气候,降水量最多的 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 是气候,全年炎热干燥的 是气候。 (3)下列关于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南跨越纬度大 B.东西距海远近差异大 C.河湖众多及植被类型多,增加了气候的复杂性 D.地形复杂,起伏大,增加了气候的复杂性(4)我国东南部与红海沿岸地区纬度大致相当,但我国却没有沙漠分布,其主要原因是。 (5)从图上可知,亚洲地跨、、三带,其气候特点是、、。 课堂小结 亚 自 然 环 境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