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寨卡病毒病流行病学概述

寨卡病毒病流行病学概述

寨卡病毒病流行病学概述
寨卡病毒病流行病学概述

寨卡病毒病流行病学概述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殷文武

2016年4月11日

寨卡病毒(Zika Virus)

?是一种蚊媒病毒,属黄病毒科黄病毒属

–有包膜的单股正链RNA病毒

–分为非洲型和亚洲型两个亚型;目前在美洲地区流行的为亚洲型?1947 年,首次在乌干达Zika森林恒河猴体内分离出?1952年,在乌干达和坦桑尼亚的人体中分离到

?同属的病毒:登革病毒、乙脑病毒、黄热病毒等

?寨卡病毒的抵抗力不详,但黄病毒属的病毒一般不耐酸、不耐热。60℃30分钟可灭活,70%乙醇、1%次氯酸钠、脂溶剂、过氧乙酸等消毒剂及紫外线照射均可灭活。

寨卡病毒病(Zika Virus Disease)

?由寨卡病毒引起的一种自限性急性传染病

?无症状感染很常见,感染者约20%发病,临床症状温和,一般持续2-7天,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罕见

?临床症状主要包括皮疹、发热、关节痛或结膜炎等

?婴幼儿感染病例还可出现神经系统、眼部和听力等改变

?目前尚无疫苗和特异性抗病毒药物

寨卡病毒感染致神经系统疾病

?WHO(2016年4月7日):

?基于现有观察性研究、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寨卡病毒

感染可导致小头畸形、格林-巴利综合征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已达

成强烈科学共识

?6个国家或地区报告发生寨卡病毒感染致小头畸形

?13个国家或地区报告寨卡病毒感染导致格林-巴利综合征

?已发表文献研究表明:

–法属波利尼西亚的研究估算结果,孕妇妊娠头三个月感染寨卡病

毒,其胎儿小头畸形患病率最高,约为1%

?巴西初步研究结果提示,孕妇头三个月感染寨卡病毒并出现寨

卡病毒病症状,胎儿小头畸形患病率为22%

–法属波利尼西亚:寨卡病毒感染者并发GBS概率为2.4/万

传染源?患者

?无症状感染者

?感染寨卡病毒的非人灵长类动物

传播途径

?蚊媒传播:

–带病毒的伊蚊叮咬是本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蚊媒叮咬寨卡病毒感染者而被感染,其后再通过叮咬的方式将病毒传染给其他人。

?人与人之间传播

–母婴传播

?包括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或孕妇分娩过程中传播给新生儿

?乳汁中可检测到寨卡病毒核酸,但尚无通过哺乳感染新生儿的报道–性传播

?可通过性传播,目前报道的少量病例均为男性患者感染女性性伴,

尚无证据表明感染寨卡病毒的女性可将病毒传播给其性伴–血液传播

?可能通过输血传播,目前已有可能经输血传播的病例报告

传播途径研究进展-体

?患者的唾液和尿液检出寨卡病毒核酸阳性

–2月5日,巴西卫生部下属研究机构发现

?精液

–由男性向其女性性伴传播(报告2例,其中1例是在

男性患者出现症状前几天感染了其性伴)

–精液中存活时间:27至62天

?患者为一名68岁英国男性,其从库克群岛归国一

周后检出寨卡病毒阳性,并发现出现发热症状

–2月11日EID通信稿

中国实验室检测研究提示

●寨卡病毒病病毒血症持续时间可能在10天以内●发病10天以后血清中不易检测到病毒核酸

●患者尿液中存在病毒核酸,且持续时间长于血清

●患者唾液中存在病毒核酸,可能持续时间长于血清,病毒载量可能高于血清

传播媒介—伊蚊

?蚊媒传播媒介主要为埃及伊蚊,白纹伊蚊、非洲伊蚊、黄头伊蚊也可能传播该病毒

?我国与传播寨卡病毒有关的伊蚊蚊种主要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

–埃及伊蚊主要分布于海南省沿海市县及火山岩地区,广东雷州半岛,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州、德宏州及临沧市,以及台湾嘉义县以南及澎湖县部分地区

–白纹伊蚊广泛分布于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四川、西藏一线及以南广大区域

潜伏期和传染期

?潜伏期

–目前该病的潜伏期尚不清楚,有限资料提示可能为3-12天。?传染期

–患者的确切传染期尚不清楚,有研究表明患者发病早期可产生病毒血症,具备传染性。

–病毒血症期多为5-7天,一般从发病前2-3天到发病后3-5天,部分病例可持续至发病后11天。

–患者尿液可检出病毒,检出持续时间长于血液标本。

–患者唾液也可检出病毒,病毒载量可高于同期血液标本。

–病毒在患者精液中持续检出时间长,个别病例发病后62天仍可检出病毒核酸。

–无症状感染者的传染性及期限尚不明确。

人群易感性

?包括孕妇在内的各类人群对寨卡病毒普遍易感

?曾感染过寨卡病毒的患者可能对再次感染具有免疫力

发病季节特点

?寨卡病毒病发病季节与当地的媒介伊蚊季节消长有关。

?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寨卡病毒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国际疫情概述

?主要在全球热带及亚热带地区流行。

?1947年发现病毒至2007年以前,寨卡病毒主要表现为散发(全球14例)

?2007年,太平洋岛国密克罗尼西亚暴发(185例)

?之后数年,泰国、柬埔寨、印度尼西亚和新喀里多尼亚旅行者中有散发病例报告

?2013年~2014年,太平洋岛国法属波利尼西亚发生暴发,报告病例约10,000例

?2014年2月,智利的复活节岛发现1例本地感染病例?2015年开始蔓延至拉丁美洲及加勒比、非洲、东南亚和太平洋岛国等国家和地区。

国际疫情进展

?2007年1月1日-2016年4月7日,全球报告有寨卡病毒传播或相关证据的国家或地区63个

?其中既往发生暴发但现在疫情已结束的国家或地区5个(库克群岛、法属玻里尼西亚、智利复活节岛、雅浦岛(密克罗尼西亚联邦)和新喀里多尼亚);

?出现本地病例、但尚无传播蚊媒、可能通过性传播而感染的国家或地区6个(阿根廷、新西兰、法国、意大利、美国和智利)。

国际疫情进展

?2016年以来,WHO西太区有9个国家和地区报告经蚊媒传播:美属萨摩亚、斐济、马绍尔群岛、密克罗尼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菲律宾、萨摩亚、汤加和越南,WHO 东南亚区则有1个国家:泰国。

?近期,美洲国家或地区通过IHR通报机制向WHO报告的寨卡病毒病病例数呈下降趋势

2015年以前报告国家仅限于

非洲和东南亚

来源:WHO ZIKA Stratigic Response framework&joint

2015年有病例报告国家蔓延至

南美和中美

来源:WHO ZIKA Stratigic Response framework&joint

中美及南美国家病例时间表

来源:WHO ZIKA Stratigic Response framework&joint operations plan

2015-2016年美洲出现蚊媒所致的本地传播的国家和地区(截至2016-4-7)

寨卡病毒病流行病学概述

寨卡病毒病流行病学概述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殷文武 2016年4月11日

寨卡病毒(Zika Virus) ?是一种蚊媒病毒,属黄病毒科黄病毒属 –有包膜的单股正链RNA病毒 –分为非洲型和亚洲型两个亚型;目前在美洲地区流行的为亚洲型?1947 年,首次在乌干达Zika森林恒河猴体内分离出?1952年,在乌干达和坦桑尼亚的人体中分离到 ?同属的病毒:登革病毒、乙脑病毒、黄热病毒等 ?寨卡病毒的抵抗力不详,但黄病毒属的病毒一般不耐酸、不耐热。60℃30分钟可灭活,70%乙醇、1%次氯酸钠、脂溶剂、过氧乙酸等消毒剂及紫外线照射均可灭活。

寨卡病毒病(Zika Virus Disease) ?由寨卡病毒引起的一种自限性急性传染病 ?无症状感染很常见,感染者约20%发病,临床症状温和,一般持续2-7天,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罕见 ?临床症状主要包括皮疹、发热、关节痛或结膜炎等 ?婴幼儿感染病例还可出现神经系统、眼部和听力等改变 ?目前尚无疫苗和特异性抗病毒药物

寨卡病毒感染致神经系统疾病 ?WHO(2016年4月7日): ?基于现有观察性研究、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寨卡病毒 感染可导致小头畸形、格林-巴利综合征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已达 成强烈科学共识 ?6个国家或地区报告发生寨卡病毒感染致小头畸形 ?13个国家或地区报告寨卡病毒感染导致格林-巴利综合征 ?已发表文献研究表明: –法属波利尼西亚的研究估算结果,孕妇妊娠头三个月感染寨卡病 毒,其胎儿小头畸形患病率最高,约为1% ?巴西初步研究结果提示,孕妇头三个月感染寨卡病毒并出现寨 卡病毒病症状,胎儿小头畸形患病率为22% –法属波利尼西亚:寨卡病毒感染者并发GBS概率为2.4/万

2017年H7N9流感等6种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答案

2017年《H7N9流感等6种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答案 1、瘀毒入血证黄热病的方药为(C) A、甘露消毒丹合柴葛解肌汤加减 B、清瘟败毒饮加减 C、犀角地黄汤加减 D、生脉散合四逆汤加减 E、茵陈五苓散加减 2、中东呼吸综合征病毒属于(D)病毒科 A、球状 B、杆状 C、砖形 D、冠状 E、丝状 3、以下关于黄热病诊断有误的是(D) A、诊断依据: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相关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 B、流行病学史:发病前14天内有在黄热病流行地区居住或旅行史 C、临床表现:难以用其他原因解释的发热、黄疸、肝肾功能损害或出血等 D、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且黄热病毒IgG抗体检测阳性 E、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经实验室分离出黄热病毒可以确诊 4、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为线性非节段(A) A、单股正链的RNA病毒 B、单股负链的RNA病毒 C、双股正链的RNA病毒 D、双股负链的RNA病毒 E、单股正链的DNA病毒 5、以下关于寨卡病毒病正确的是(D) A、寨卡病毒属正粘病毒科 B、红外线照射可以灭活 C、寨卡病毒传播媒介主要为白纹伊蚊

D、寨卡病毒病的潜伏期目前尚不清楚,现有资料显示为3-12天 E、流行病学史发病前24天内在寨卡病毒感染病例报告或流行地区旅行或居住 6、医务人员暴露于埃博拉出血热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或排泄物时,粘膜应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或(A)冲洗 A、0.05%碘伏 B、0.1%碘伏 C、0.5%碘伏 D、1%双氧水 E、3%双氧水 7、人感染H7N9禽流感重症患者胸部影像常呈双肺多发(B)及肺实变影像 A、空洞状影 B、磨玻璃影 C、新月样影 D、粟粒样结节影 E、蜂窝状影 8、以下关于寨卡病毒病流行病学错误的是(C) A、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感染寨卡病毒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是该病的可能传染源 B、带病毒的伊蚊叮咬是本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C、传播媒介主要为非洲伊蚊,白纹伊蚊黄头伊蚊也可能传播该病毒 D、可通过母婴传播,包括宫内感染和分娩时感染 E、罕见血源传播和性传播 9、埃博拉病毒60℃灭活病毒需要(D) A、5分钟 B、15分钟 C、30分钟 D、1小时 E、2小时 10、以下关于寨卡病毒病错误的是(C) A、寨卡病毒中和抗体检测:采用空斑减少中和试验(PRNT)检测血液中和抗体

8.寨卡病毒病诊疗方案(2016年第1版)

寨卡病毒病诊疗方案 (2016年第1版) 寨卡(Zika)病毒病是由寨卡病毒引起的一种自限性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叮咬传播。临床特征主要为发热、皮疹、关节痛或结膜炎,极少引起死亡。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新生儿小头畸形、格林-巴利综合征(吉兰-巴雷综合征)可能与寨卡病毒感染有关。 寨卡病毒病主要在全球热带及亚热带地区流行。1952年,在乌干达和坦桑尼亚的人体中分离到该病毒。此后,多个国家有散发病例报道。2007年,首次在西太平洋国家密克罗尼西亚的雅普岛发生寨卡病毒疫情暴发。截至2016年1月,至少在非洲、亚洲、美洲的45个国家有寨卡病毒传播的证据,以巴西疫情最为严重。 一、病原学 寨卡病毒是一种蚊媒病毒,于1947年首次在乌干达恒河猴中发现。属黄病毒科黄病毒属,为单股正链RNA病毒,直径40-70nm,有包膜,包含10794个核苷酸,编码3419个氨基酸。根据基因型别分为非洲型和亚洲型,本次美洲流行的为亚洲型。 寨卡病毒的抵抗力不详,但黄病毒属的病毒一般不耐酸、不耐热。60℃30分钟可灭活,70%乙醇、1%次氯酸钠、脂溶

剂、过氧乙酸等消毒剂及紫外线照射均可灭活。 二、流行病学特征 (一)传染源。 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感染寨卡病毒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是该病的可能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 带病毒的伊蚊叮咬是本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传播媒介主要为埃及伊蚊,白纹伊蚊、非洲伊蚊和黄头伊蚊也可能传播该病毒。亦可通过母婴传播,包括宫内感染和分娩时感染。乳汁中可检测到寨卡病毒核酸,但尚无通过哺乳感染新生儿的报道。罕见血源传播和性传播。 根据监测,我国有与传播寨卡病毒有关的伊蚊种类主要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其中埃及伊蚊主要分布于海南省、广东省雷州半岛以及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州、德宏州、临沧市等地区;白纹伊蚊则广泛分布于我国河北、山西、陕西以南广大区域。 (三)人群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曾感染过寨卡病毒的人可能对再次感染具有免疫力。 三、临床表现 寨卡病毒病的潜伏期目前尚不清楚,现有资料显示为3-12天。人感染寨卡病毒后,仅20%出现症状,且症状较轻,主要

2016年度寨卡病毒防控相关知识考试试卷及答案

2016年度寨卡病毒病相关知识考试 姓名:科室:分数: 一、填空题(共60分,每空3分) 1、寨卡病毒病是由寨卡病毒引起并通过蚊媒传播的一种自限性急性疾病。 2、寨卡病毒与同为黄病毒属的登革病毒、黄热病毒及西尼罗病毒等存在较强的血清学交叉反应。 3、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感染寨卡病毒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是寨卡病毒病的可能传染源。 4、埃及伊蚊为寨卡病毒病主要传播媒介,白纹伊蚊、非洲伊蚊、黄头伊蚊等多种伊蚊属蚊也可能传播该病毒。 5、蚊媒传播为寨卡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 6、寨卡病毒感染可能导致少数人出现神经系统和自身免疫系统并发症,孕妇感染后可能会导致新生儿小头畸形。 7、2015年5月,巴西报告首例确诊的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8、包括孕妇在内的各类人群对寨卡病毒普遍易感。曾感染过寨卡病毒的人可能对再次感染具有免疫力。 9、寨卡病毒病目前主要流行于美洲、非洲、东南亚和太平洋岛国等国家和地区。 10、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寨卡病毒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二、单项选择题(共10分,每题2分) 1、寨卡病毒病潜伏期可能为(B) A.3-7天 B.3-12天 C.7-12天 D.14天 2、寨卡病毒病疫情高峰多出现在(B) A.春夏季节 B.夏秋季节 C.秋冬季节 D.冬春季节 3、孕妇感染寨卡病毒后,孕导致新生儿(A) A.小头畸形 B.肝损害 C.心脏疾病 D.肾功能异常 4、感染寨卡病毒后,约(B)的人为隐性感染。

A.90% B.80% C.30% D.70% 5、感染寨卡病毒仅有20%的人出现临床症状,一般持续(C)天后自愈。 A.3-7天 B.5-7天 C.2-7天 D.14天 三、多项选择题(共10分,每题2分) 1、我国与传播寨卡病毒有关的伊蚊种类主要:( AD ) A.埃及伊蚊 B.赫布里底伊蚊 C.盾纹伊蚊 D.白纹伊蚊 2、埃及伊蚊主要分布于我国( BDF )。 A.江西省 B.海南省 C.广西省 D.广东省 E.陕西省 F.云南省 G.湖北 H.河北省 I. 山西省 3、白纹伊蚊广泛分布于我国(EHI)的广大区域 A.江西省 B.海南省 C.广西省 D.广东省 E.陕西省 F.云南省 G.湖北省 H.河北省 I.山西省 4、寨卡病毒病的临床表现有(ACDFG) A.发热 B. 流涕 C.皮疹(多为斑丘疹) D.关节痛 E.咳嗽 F.肌肉痛 G.结膜炎 5、寨卡病毒感染可能导致少数人出现(AD )并发症。 A. 神经系统 B.心血管 C.肝脏系统 D.自身免疫系统 四、问答题(共20分,每题10分) 1、寨卡病毒宣传要点包括哪些方面? 答:寨卡病毒病由伊蚊(俗称花斑蚊或花蚊子)叮咬传播;伊蚊在水缸、水盆、轮胎、花盆、花瓶等积水容器中繁殖;清除积水、翻盆倒罐,清除蚊虫孳生地可以预防寨卡病毒病流行;在发生疫情的地区要穿长袖衣裤,在身体裸露部位涂抹防蚊水、使用驱蚊剂或使用蚊帐、防蚊网等防止蚊虫叮咬。除一般旅行健康提示外,应提醒孕妇及计划怀孕的女性谨慎前往寨卡病毒病流行的国家或地区,如确需赴这些国家或地区时,应严格做好个人防护措施,防止蚊虫叮咬。 2、媒介伊蚊应急控制要点包括那些方面? 答:做好社区动员,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做好蚊虫孳生地清理工作;教育群众做好个人

寨卡病毒病试题答案(医博士)

医博士2016年寨卡病毒病答案 寨卡病毒病(一)ABAED ? 1.寨卡病毒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20)答案不确定 o A、伊蚊叮咬 o B、母婴传播 o C、血源传播 o D、性传播 o E、空气传播 ? 2.寨卡病毒病的高危易感人群是(20)答案不确定 o A、人群普遍高危易感 o B、孕妇 o C、儿童 o D、老人 o E、婴儿 ? 3.黄病毒的灭活时间是(20)答案不确定 o A、60℃30分钟 o B、50℃30分钟 o C、60℃20分钟 o D、30℃30分钟 o E、60℃100分钟 ? 4.寨卡病毒的形态(20)答案不确定

o A、杆形 o B、梭形 o C、蝌蚪形 o D、椭圆形 o E、球形 ? 5.关于寨卡病毒病传染源的描述错误的是(20)答案不确定 o A、主要传染源是患者、隐性感染者 o B、ZIKV感染的非人灵长类动物也是主要的传染源 o C、可能传染源是啮齿类动物 o D、主要传染源是啮齿类动物 o E、病毒血症≤10天 寨卡病毒病(二)ADBEC ? 1.以下关于寨卡病毒病临床表现的说法错误的是(20)答案不确定 o A、约80%的人为显性感染 o B、仅有20%的人出现临床症状 o C、一般持续2-7天后自愈 o D、重症与死亡病例罕见 o E、孕妇感染后可能会导致新生儿小头畸形 ? 2.寨卡病毒病的潜伏期为多少天(20)答案不确定 o A、3-7天 o B、3-9天

o C、7-12天 o D、3-12天 o E、14天 ? 3.以下关于寨卡病毒病的治疗描述错误的是(20)答案不确定 o A、寨卡病毒病通常相对温和,不需要做出特别处理,以对症治疗为主 o B、在登革热被排除之前尽量给予阿司匹林等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治疗 o C、高热不退患者可服用解热镇痛药 o D、发病第一周内,实施有效的防蚊隔离措施 o E、对感染寨卡病毒的孕妇,建议每3-4周监测胎儿生长发育情况 ? 4.寨卡病毒病主要与登革热和()进行鉴别诊断(20)答案不确定 o A、结核病 o B、鼠疫 o C、霍乱 o D、中东呼吸综合征 o E、基孔肯雅热 ? 5.寨卡病毒预防时,如果从寨卡流行区归来,多长时间内避免献血(20)答案不确定 o A、2天 o B、3天 o C、4周 o D、5周 o E、6周 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与防护CAABA

寨卡病毒防控知识培训

寨卡病毒防控知识培训 一、什么是寨卡病毒? 寨卡(Zika)病毒病是由寨卡病毒引起的一种自限性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叮咬传播。寨卡病毒为黄病毒科黄病毒属,为单股正链RNA病毒,直径40nm,有包膜,包含10794个核苷酸,编码3419个氨基酸,根据基因型别分为非洲型和亚洲型,本次巴西流行的为亚洲型。该病毒可被高锰酸钾、乙醚和60℃以上温度灭活。现目前我国南部发现该病毒的传播。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新生儿小头畸形、格林-巴利综合征可能与寨卡病毒感染有关。 二、哪些蚊子传播寨卡病毒? 埃及伊蚊是寨卡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白纹伊蚊、非洲伊蚊、黄头伊蚊等多种伊蚊属蚊虫也可能传播该病毒。 三、寨卡病毒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1.蚊虫叮咬 蚊媒传播为寨卡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蚊媒叮咬寨卡病毒感染者而被感染,其后再通过叮咬的方式将病毒传染给其他人。 2.人与人之间的传播 母婴传播:曾从孕妇胎盘中检测出寨卡病毒,提示寨卡病毒可通过胎盘由母亲传染给胎儿。此外,有寨卡病毒血症的孕妇,可能会在分娩过程中将寨卡病毒传播给新生儿。 3.血液传播和性传播 寨卡病毒有可能通过输血或性接触进行传播。 四、哪些人容易被感染? 包括孕妇在内的各类人群对寨卡病毒普遍易感。 五、该病的潜伏期和传染期是多久? 潜伏期:目前该病的潜伏期尚不清楚,有限资料提示可能为2―12天。 传染期:患者的传染期尚不清楚,有研究表明患者早期产生病毒血症,并具备传染性。 六、该病的发病季节? 寨卡病毒的发病季节与当地的媒介伊蚊季节消长有关,疫情高峰多出现在夏秋季。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寨卡病毒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七、感染寨卡病毒病后症状如何?

寨卡病毒预案

南昌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寨卡病毒病(Zika )应急处理预案 为做好寨卡病毒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早期发现疫情,及时 采取积极有效地预防控制措施,防止疫情蔓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有关规定的精神和要求,特制定本处理预案。 一、成立医院寨卡病毒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魏友平 副组长:黄效忠、张悦、胡晓宇、唐清美、舒秉俊、徐余波、王茜成员:陈建建、杨继敏、万水珍、段淑云、芦盛贞、熊跃、徐小平、张黎明、钟标、桂宇芳、吴敏、罗光渠、姚启文、徐迅、陈华、应为峰、孙宁、马跃东 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全院范围中寨卡病毒病的疫情监控,疫情处理病人救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工作。 领导小组下设传染病防控管理组、医疗专家组、后勤保障组和秘书组。 (一)传染病防控管理组 组长:张悦 副组长:万水珍、段淑云、芦盛贞 组员:陈智华、张黎明、谢红、彭群、宋小兰、陈敏、王超、詹军华

防疫组职责为:负责疫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的技术指导和实施,提出控制疫情的意见建议、措施及效果评估、消毒隔离工作,负责寨卡病毒病的疫情报告,严格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防止疫情扩散。 (二)医疗专家组 组长:唐清美 副组长:杨继敏、芦盛贞 成员:陈建建、章永南、熊江琴、樊萍、张太阳、李宇丹、胡苏平、龚水萍、万锦华、冯志、何青云、徐小平、张黎明、刘冬香、郭艳、付莲英、熊年秀、涂长英、胡江敏、陈淑玲、徐爱玉、杨海兰、熊继华、李桂芳、熊琼、邙梨花、陈萍 医疗专家组职责为:负责寨卡病毒病例诊治工作的技术指导,参与疑难病的会诊,积极救治病人,降低病死率。 (三)后勤保障组 组长:舒秉俊 副组长:罗光渠 组员:熊跃、孙宁、陈华、姚启文、徐迅、马跃东 后勤保障组职责为:负责后勤保障体系的系列化服务,做好媒介监测与控制,参与协调组织。 (四)信息管理组 组长:唐清美 副组长:吴敏、桂宇芳

寨卡病毒培训试题

仁寿县涂家乡卫生院 寨卡病毒培训试题 单位:姓名:时间: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6分) 1、寨卡病毒病是由(寨卡病毒)引起的一种自限性急性疾病。 2、寨卡病毒于1947年首次在(乌干达)从恒河猴体内被发现。 3、我国与传播寨卡病毒有关的伊蚊种类主要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 4、寨卡病毒病的潜伏期为(3-12 )天。 5、(蚊媒传播)为寨卡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 6、寨卡病毒病通常症状较轻,不需要做出特别处理,以(对症治疗)为主,酌情服用解热镇痛药。 7、最佳预防方式是(防止蚊虫叮咬)。 8、人感染寨卡病毒后,仅20%出现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并可伴有非化脓性结膜炎、肌肉和关节痛、全身乏力以及头痛,少数患者可出现腹痛、恶心、腹泻、粘膜溃疡、皮肤瘙痒等。小儿感染病例还可出现神经系统、眼部和听力等改变。孕妇感染寨卡病毒可能导致新生儿(小头畸形甚至胎儿死亡)。 二、单选题(每题10分) 1. 寨卡病毒对以下哪种消毒剂敏感?( E ) A、乙醇 B、次氯酸钠 C、脂溶剂 D、过氧乙酸 E、以上都是 2、寨卡病毒病主要与登革热和( A )进行鉴别诊断。 A、基孔肯雅热 B、鼠疫 C、霍乱 D、中东呼吸综合症 3、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现寨卡病毒病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或确诊病例时,应于( A )小时内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报告疾病类别选择“其它传染病中的寨卡病毒病”。各县(区)内出现首例病例,暂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求在()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网络报告。 A、24 2 B、48 12 C、12 2 D、72 6 4、对急性期病例必须采取防蚊隔离措施,防蚊隔离期限从发病日起不少于(C),且应持续到发热症状消退。 A、5天 B、3天 C、7天 D、11天

寨卡病毒疫情防控知识培训考试卷

**县寨卡病毒疫情防控知识培训考试卷 单位:姓名: 一、填空题(5分*10空,共50分) 1、寨卡病毒病是由寨卡病毒引起的一种( )性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叮咬传播。 2、寨卡病毒病的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 )或结膜炎,极少出现死亡。 3、孕妇感染寨卡病毒后可能导致胎儿()甚至死亡。 4、我国有与传播寨卡病毒有关的伊蚊种类主要为()。 5、全球()洲可能有45个国家有寨卡病毒传播。 6、查病人流行病学史,是指病人发病前()天内在寨卡病毒感染病例报告或流行地区旅行或居住。 7、对寨卡病毒急性期病例必须采取防蚊隔离措施,防蚊隔离期限从发病日起不少于()天,且应持续到发热症状消退。 二、选择题(5分*4题,共20分) 1、寨卡病毒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A.蚊媒传播为寨卡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 B.母婴传播; C.血液传播; D.和性传播。 2、寨卡病毒病的主要预防措施有哪些()。 A、目前尚无疫苗进行预防; B、防止蚊虫叮咬,充分灭蚊并减少蚊虫与人的接触机会; C、清除伊蚊滋生地; D、加强个人防护; E、建议准备妊娠及妊娠期女性谨慎前往寨卡病毒流行地区。

3、当前寨卡病毒病的报告需要注意哪些()。 A、报告的对象包括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或确诊病例; B、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报; C、如为输入性病例须在备注栏注明来源地区,统一格式为“境外输入/X国家或地区”或“境内输入/X省X市X县”; D、各县(区)内出现首例病例,暂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求在2小时内上报。 4、寨卡病毒感染病例的确诊应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检测复核后予以确认的情形有() A、各省份发现的首例寨卡病毒感染病例的复核确认; B、重症病例、死亡病例以及暴发疫情的指示病例和首发病例标本的复核检测。 三、问答题(20分*1题,共20分) 寨卡病毒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

寨卡病毒病诊疗方案(2016版)

寨卡病毒病诊疗方案(2016年第1版) 2014年以来,美洲多个国家相继发生寨卡病毒感染病例,欧洲、亚洲、大洋洲等国也有输入病例报告。近期,巴西出现寨卡病毒疫情。为做好国内可能出现的寨卡病毒病医疗救治准备工作,我委组织制定了《寨卡病毒病诊疗方案(2016年第1版)》 来源: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国卫发明电【2016】5号 2014年以来,美洲多个国家相继发生寨卡病毒感染病例,欧洲、亚洲、大洋洲等国也有输入病例报告。近期,巴西出现寨卡病毒疫情。为做好国内可能出现的寨卡病毒病医疗救治准备工作,我委组织制定了《寨卡病毒病诊疗方案(2016年第1版)》(可从国家卫生计生委网站下载)。现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各地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特别是与疫情发生地有人员往来的口岸地区卫生计生部门,要高度重视寨卡病毒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准备工作,加强与口岸卫生检疫、交通等部门的沟通与联动,切实落实各项防控措施,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要加强医务人员培训,使其掌握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提高寨卡病毒病早期识别和诊疗能力。广东、海南、云南等重点省份要加强环境卫生整治,及时、有效开展灭蚊工作,降低蚊媒疾病传播风险。 寨卡(Zika)病毒病是由寨卡病毒引起的一种自限性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叮咬传播。临床特征主要为发热、皮疹、关节痛或结膜炎,极少引起死亡。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新生儿小头畸形、格林-巴利综合征(吉兰-巴雷综合征)可能与寨卡病毒感染有关。 寨卡病毒病主要在全球热带及亚热带地区流行。1952年,在乌干达和坦桑尼亚的人体中分离到该病毒。此后,多个国家有散发病例报道。2007年,首次在西太平洋国家密克罗尼西亚的雅普岛发生寨卡病毒疫情暴发。截至2016年1月,至少在非洲、亚洲、美洲的45个国家有寨卡病毒传播的证据,以巴西疫情最为严重。 1 病原学 寨卡病毒是一种蚊媒病毒,于1947年首次在乌干达恒河猴中发现。属黄病毒科黄病毒属,为单股正链RNA病毒,直径40-70nm,有包膜,包含10794个核苷酸,编码3419个氨基酸。根据基因型别分为非洲型和亚洲型,本次美洲流行的为亚洲型。 寨卡病毒的抵抗力不详,但黄病毒属的病毒一般不耐酸、不耐热。60℃30分钟可灭活,70%乙醇、1%次氯酸钠、脂溶剂、过氧乙酸等消毒剂及紫外线照射均可灭活。

寨卡病毒2016汇总

寨卡病毒病诊疗方案 (2016年第2版) 寨卡(Zika)病毒病是由寨卡病毒引起的一种自限性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叮咬传播。临床特征主要为皮疹、发热、关节痛或结膜炎,极少引起死亡。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新生儿小头畸形、格林-巴利综合征(吉兰-巴雷综合征)可能与寨卡病毒感染有关。 寨卡病毒病主要在全球热带及亚热带地区流行。1952年,在乌干达和坦桑尼亚的人体中分离到该病毒。此后,多个国家有散发病例报道。2007年,首次在西太平洋国家密克罗尼西亚的雅普岛发生寨卡病毒疫情暴发。截至2016年3月8日,至少在非洲、亚洲、欧洲、美洲的55个国家有寨卡病毒传播的证据,以巴西疫情最为严重。我国于2016年2月9日在江西省发现首例输入性病例,截至2016年3月11日共发现输入性病例13例。 一、病原学 寨卡病毒是一种蚊媒病毒,于1947年首次在乌干达恒河猴中发现。属黄病毒科黄病毒属,为单股正链RNA病毒,直径40-70nm,有包膜,包含10794个核苷酸,编码3419个氨基酸。根据基因型别分为非洲型和亚洲型,本次美洲流行的为亚洲型。

寨卡病毒的抵抗力不详,但黄病毒属的病毒一般不耐酸、不耐热。60℃30分钟可灭活,70%乙醇、0.5%次氯酸钠、脂溶剂、过氧乙酸等消毒剂及紫外线照射均可灭活。 二、流行病学特征 (一)传染源。 患者、无症状感染者和感染寨卡病毒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是该病的可能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 带病毒的伊蚊叮咬是本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传播媒介主要为埃及伊蚊,白纹伊蚊、非洲伊蚊和黄头伊蚊也可能传播该病毒。亦可通过母婴传播(包括宫内感染和分娩时感染)、血源传播和性传播。 病毒血症持续时间一般在10天以内。在感染者的唾液、尿液、精液中可检测到寨卡病毒RNA,且持续时间可长于病毒血症期。乳汁中可检测到寨卡病毒核酸,但尚无通过哺乳感染新生儿的报道。 根据监测,我国与传播寨卡病毒有关的伊蚊种类主要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其中埃及伊蚊主要分布于海南省、广东省雷州半岛、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州、德宏州、临沧市以及台湾部分地区;白纹伊蚊则广泛分布于我国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四川、西藏一线及以南广大区域。 (三)人群易感性。

寨卡病毒病报告

寨卡病毒病的须知 寨卡(Zika)病毒病是由寨卡病毒引起的一种自限性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叮咬传播。 一、病原学 寨卡病毒是一种蚊媒病毒,于1947年首次在乌干达恒河猴中发现。属黄病毒科黄病毒属,为单股正链RNA病毒,直径40-70nm,有包膜,包含10794个核苷酸,编码3419个氨基酸。根据基因型别分为非洲型和亚洲型,本次美洲流行的为亚洲型。 寨卡病毒的抵抗力不详,但黄病毒属的病毒一般不耐酸、不耐热。该病毒可被60℃以上温度、70%乙醇、1%次氯酸钠、脂溶剂、过氧乙酸等消毒剂及紫外线照射灭活。二、流行病学特征 (一)传染源 寨卡病毒患者、隐性感染者和寨卡病毒感染的非人灵长类动物。 (二)传播途径 1.蚊媒传播 为寨卡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埃及伊蚊为最重要的媒介,白纹伊蚊、非洲伊蚊、黄头伊蚊等多种伊蚊属蚊虫也可能传播该病毒。

2.人与人之间的传播 母婴传播:包括宫内感染和分娩时感染。 血液传播和性传播:截至目前,已各报告1例可能通过输血传播和性接触传播的病例。 (三)人群易感性 包括孕妇在内的各类人群对寨卡病毒普遍易感。曾感染过寨卡病毒的人可能对再次感染具有免疫力。 三、临床表现 寨卡病毒病的潜伏期目前尚不清楚,现有资料提示可能为3-12天。 临床症状包括发热、皮疹(多为斑丘疹)、关节痛、肌肉痛、结膜炎等。感染寨卡病毒后,约80%的人为隐性感染,仅有20%的人出现上述临床症状,一般持续2-7天后自愈,重症和死亡病例少见。 四、实验室检查 (一)一般检查 血常规:部分病例可有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 (二)血清学检查 1.寨卡病毒IgM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免疫荧光法等进行检测。

寨卡病毒病防控方案(第一版)

寨卡病毒病防控方案 (第一版) 寨卡病毒病(Zika Virus Disease)是由寨卡病毒(Zika Virus)引起并通过蚊媒传播的一种自限性急性疾病。寨卡病毒于1947年首次在乌干达从恒河猴体内被发现,1952年在乌干达和坦桑尼亚的人体中分离到。2007年以前,全球仅报告14例寨卡病毒病散发病例,2007年首次在太平洋岛国密克罗尼西亚的雅普岛发现寨卡病毒暴发疫情,其后发现寨卡病毒感染病例和暴发疫情的国家及地区有增加趋势。2015年5月,巴西报告首例寨卡病毒病病例,截至2016年1月底,巴西等24个美洲国家和地区报告本地感染病例。同时,欧洲、北美等地的多个国家报告发现输入性病例,我国台湾也报告1例来自泰国的输入性病例。在寨卡病毒疫情发生时,巴西等国新生儿小头畸形病例数显著增加,现有证据提示,新生儿小头畸形可能与孕妇寨卡病毒感染有关。疫情的快速蔓延以及与小头畸形之间的可能因果关系,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存在可传播寨卡病毒的媒介伊蚊,近年来与之传播方式相似的登革热输入性疫情持续增多,并在南方部分省份引起了较大规模的暴发疫情。随着与相关国家或地区人员往来的日益密切,我国存在寨卡病毒输入风险。特别是我国南方地区夏秋季节伊蚊密度较高,一旦有病例输入,不排除

在局部地区发生本地传播扩散的可能。为指导各地做好寨卡病毒病的预防控制工作,特制定本防控方案。 一、疾病概述 (一)病原学。 寨卡病毒属黄病毒科(Flaviviridae)黄病毒属(Flavivirus),呈球形,直径约为40-70nm,有包膜。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长度约为10.8Kb,分为亚洲型和非洲型两个基因型,目前在南美地区流行的病毒为亚洲型。寨卡病毒与同为黄病毒属的登革病毒、黄热病毒及西尼罗病毒等存在较强的血清学交叉反应。病毒可在蚊源细胞(C6/36)、哺乳动物细胞(Vero)等细胞中培养繁殖并产生病变。 寨卡病毒的抵抗力不详,但黄病毒属的病毒一般不耐酸、不耐热,60℃30分钟可灭活,70%乙醇、1%次氯酸钠、脂溶剂、过氧乙酸等消毒剂及紫外照射均可灭活。 (二)流行病学。 1.传染源和传播媒介 (1)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感染寨卡病毒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是该病的可能传染源。 (2)传播媒介:埃及伊蚊为寨卡病毒主要传播媒介,白纹伊蚊、非洲伊蚊、黄头伊蚊等多种伊蚊属蚊虫也可能传播该病毒。 根据监测,我国与传播寨卡病毒有关的伊蚊种类主要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其中埃及伊蚊主要分布于海南省、广东雷

寨卡病毒知识问答

寨卡病毒知识问答  1.什么是寨卡病毒病? 寨卡病毒病是由寨卡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性疾病,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一般症状较轻,2-7天自愈。 2.哪里存在寨卡病毒? 寨卡病毒出现在蚊虫数量较多的热带地区,已知该病毒在非洲、美洲、南亚和西太平洋地区流行。 寨卡病毒于1947年被发现,然而多年来仅在非洲和南亚地区发现过散在人间病例。2007年,首次得到文件记载的寨卡病毒病疫情发生在太平洋。2013年以来,西太平洋、美洲和非洲报告发生了相关病例和疫情。由于蚊虫可以生活并且孳生的环境受城市化和全球化的影响出现扩大,因此可能会在全球发生寨卡病毒病大型城市疫情。 3.目前全球哪些国家有寨卡病毒病的流行? 目前全球正在发生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次寨卡病毒病流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美洲区办事处信息,截止2016年1月30日,发生本地疫情的国家已包括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的30个国家/地区,其中: 美洲(24个国家/地区):巴西、哥伦比亚、墨西哥、萨尔瓦多、洪都拉斯、危地马拉、法属圣马丁、巴拉圭、巴巴多斯、玻利维亚、马提尼克、法属圭亚那、海地、苏里南、厄瓜多尔、圭亚那、巴拿马、波多黎各、尼加拉瓜、委内瑞拉、库拉索岛、多米尼加、瓜德罗普、美属维京群岛; 大洋洲(5个国家/地区):萨摩亚、所罗门群岛、新喀里多尼亚、斐济、瓦努阿图; 非洲(1个国家/地区):佛得角。 出现输入性病例的国家/地区(16个): 美洲2个:美国、加拿大; 欧洲11个:丹麦、芬兰、德国、意大利、葡萄牙、荷兰、西班牙、瑞典、英国、瑞士、奥地利;

亚洲2个:中国台湾、以色列; 大洋洲1个:澳大利亚。 4.人们如何染上寨卡病毒? 人们会在被受到感染的伊蚊叮咬之后染上寨卡病毒——这一蚊虫与传播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和黄热病的蚊子类型相同。 5.传播寨卡病毒的蚊子是什么样的蚊子,我国有这种蚊子吗? 传播寨卡病毒的蚊子主要是伊蚊,伊蚊不但能传播寨卡病毒,它也是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和黄热病的传播媒介。传播效率最高的是埃及伊蚊,我国广东省、海南省以及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州、德宏州及临沧市等地区有埃及伊蚊,这些地区是登革热的好发地区,因此也是未来发生寨卡病毒本地传播风险较高的地区;同时,白纹伊蚊也可传播寨卡病毒,而我国河北、山西、陕西等以南的广大地区都有白纹伊蚊(又称亚洲虎蚊)的分布,因此也需做好预防工作。 6.伊蚊活动及叮咬人有什么特点? 伊蚊主要孳生在较为洁净的容器积水中,一般在白天叮咬人,活动高峰在日出后2小时和日落前2小时。叮咬人的为雌蚊,一旦吸饱了血,需要休息3天后产卵。这些卵可以在无水情况下存活达一年之久。一旦在有水环境下,只需要少量的死水,这些卵就可发育成幼虫(孑孓)和成蚊。居室内或居家周围的水桶、花盆、汽车轮胎等可能蓄水的容器,都可能成为伊蚊的良好孳生地。 7.伊蚊能从一个国家(或地区)到另一个国家(或地区)吗? 伊蚊是一种飞行能力较弱的动物,每次飞行距离不超过400米。但能够被人类无意中从一地携带到另一地(如车的后备箱、植物等)。如果它们能在目的地的气候中存活,理论上可以在当地进行繁殖,并将寨卡病毒传播到新的地区。 8.哪些人容易感染寨卡病毒? 各类人群包括孕妇对寨卡病毒普遍易感,在有寨卡病毒流行的地区生活或前往这些地区旅行会增加感染风险。曾感染过寨卡病毒的患者可能对该病毒具备免疫能力。 9.寨卡病毒病症状如何?

寨卡病毒防控方案

金沙县人民医院 寨卡病毒疫情防控方案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寨卡病毒病防控方案(第一版)的通知要求【国卫发明电〔2016〕4号】,近期,巴西暴发寨卡病毒疫情。为做好院内可能出现的寨卡病毒病防控准备工作,经医院研究特制订此防控方案。 一、成立组织,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实施各项措施。 (一)领导小组: 组长:阳宗烺(院长) 副组长:汪道杰(副院长) 朱天利(副院长) 游先念(副院长) 成员:胡磊、敖敏、庞代奎、杨薇、胡莹、温在平、朱红健、饶静、周天海、王海宏、刘国兰、李本先、 黄春前、代月、张应德、韦继刚、 职责:全面负责全院寨卡病毒救治及防控工作,统筹安排,调配人员,组织人员梯队准备,安排院感控制,传染病报告及信息的上传下达等工作,确保各项工作,措施到位,责任到人。 (二)救治专家组: 组长:游先念 成员:朱红建、饶静、周天海、王海宏、余贵齐、 庞代奎、代月、胡莹、杨薇、张应德职责:全面负责寨卡病毒的诊断、治疗、会诊及培训学习相

关工作。 (三)院前急救组 组长:游先念 副组长:周天海 成员:急诊科、车队全体人员 职责:充分准备应对可能发生的疫情,做好技术、人员,物资,及思想准备,进行必要的寨卡病毒救治及转运演练,确保一旦疫情发生时,能够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治工作,急诊120做好重症或疑似病人的急救转诊等工作的准备和演练,如果有疫情发生,各科医护人员,随时听从调配。 (四)防保组: 组长:宋桂玲 成员:院办、信息科、保健科全体人员 职责:负责寨卡病毒期间网络保障、信息宣传、传 染病上报监督、管理工作。 (五)院感防控组: 组长:杨薇 副组长:张晓静 成员:感染科、门诊、急诊科、检验科及发热门诊相关人员。 职责:负责寨卡病毒感染期间院内感染控制工作。 (六)护理组: 组长:胡莹

寨卡病毒病试题答案(2016医博士)

寨卡病毒病试题答案(2016医博士)

医博士2016年寨卡病毒病答案 寨卡病毒病(一)ABAED 一、单项选择题(5道,共100分) ? 1.寨卡病毒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20)答案不确定 o A、伊蚊叮咬 o B、母婴传播 o C、血源传播 o D、性传播 o E、空气传播 ? 2.寨卡病毒病的高危易感人群是(20)答案不确定 o A、人群普遍高危易感 o B、孕妇 o C、儿童 o D、老人 o E、婴儿 ? 3.黄病毒的灭活时间是(20)答案不确定 o A、60℃30分钟 o B、50℃30分钟 o C、60℃20分钟 o D、30℃30分钟 o E、60℃100分钟 ? 4.寨卡病毒的形态(20)答案不确定

o A、杆形 o B、梭形 o C、蝌蚪形 o D、椭圆形 o E、球形 ? 5.关于寨卡病毒病传染源的描述错误的是(20)答案不确定 o A、主要传染源是患者、隐性感染者 o B、ZIKV感染的非人灵长类动物也是主要的传染源 o C、可能传染源是啮齿类动物 o D、主要传染源是啮齿类动物 o E、病毒血症≤10天 寨卡病毒病(二)ADBEC 一、单项选择题(5道,共100分) ? 1.以下关于寨卡病毒病临床表现的说法错误的是(20)答案不确定 o A、约80%的人为显性感染 o B、仅有20%的人出现临床症状 o C、一般持续2-7天后自愈 o D、重症与死亡病例罕见 o E、孕妇感染后可能会导致新生儿小头畸形 ? 2.寨卡病毒病的潜伏期为多少天(20)答案不确定 o A、3-7天 o B、3-9天

o C、7-12天 o D、3-12天 o E、14天 ? 3.以下关于寨卡病毒病的治疗描述错误的是(20)答案不确定 o A、寨卡病毒病通常相对温和,不需要做出特别处理,以对症治疗为主 o B、在登革热被排除之前尽量给予阿司匹林等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治疗 o C、高热不退患者可服用解热镇痛药 o D、发病第一周内,实施有效的防蚊隔离措施 o E、对感染寨卡病毒的孕妇,建议每3-4周监测胎儿生长发育情况 ? 4.寨卡病毒病主要与登革热和()进行鉴别诊断(20)答案不确定 o A、结核病 o B、鼠疫 o C、霍乱 o D、中东呼吸综合征 o E、基孔肯雅热 ? 5.寨卡病毒预防时,如果从寨卡流行区归来,多长时间内避免献血(20)答案不确定 o A、2天 o B、3天 o C、4周 o D、5周 o E、6周 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与防护CAABA

2016寨卡病毒病防控方案培训试卷(附答案)

2016寨卡病毒病防控方案培训试卷 (第一版) 单位:姓名:成绩: 填空(每空格5分,满分100分): 1、寨卡病毒病(Zika Virus Disease)是由(Zika Virus)引起并通过蚊媒传播的一种自限性急性疾病。 2、患者、者和感染寨卡病毒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是该病的可能传染源。 3、为寨卡病毒主要传播媒介,白纹伊蚊、非洲伊蚊、黄头伊蚊等多种伊蚊属蚊虫也可能传播该病毒。我国与传播寨卡病毒有关的伊蚊种类主要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 4、为寨卡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 5、包括在内的各类人群对寨卡病毒普遍易感。 6、目前该病的潜伏期尚不清楚,有限资料提示可能为天。 7、寨卡病毒病目前主要流行于美洲、非洲、和太平洋岛国等国家和地区。 8、发病季节与当地的媒介伊蚊季节消长有关,疫情高峰多出现在。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寨卡病毒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9、临床症状包括、(多为斑丘疹)、关节痛、肌肉痛、结膜炎等。感染寨卡病毒后,约80%的人为隐性感染,仅有20%的人出现上述临床症状,一般持续天后自愈,重症和死亡病例少见。 10、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现寨卡病毒病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或确诊病例时,应于小时内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报告疾病类别选择“其它传染病中的寨卡病毒病”,如为须在备注栏注明来源地区,统一格式为“境外输入/X国家或地区”或“境内输入/X省X市X县”。 11、各县(区)内出现病例,暂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求在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网络报告。接到报告的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在2小时内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报告。 12、发现本地感染病例时,应开展病例的以及蚊媒应急监测,分析疫情动态,评估流行趋势,及时提出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 13、媒介伊蚊应急控制要点包括:做好社区动员,开展运动,做好蚊虫孳生地清理工作;教育群众做好;采取精确的疫点应急成蚊杀灭等,通过综合性的媒介伊蚊防控措施,尽快将布雷图指数或诱蚊诱卵器指数控制在5以下。 14、宣传要点包括:寨卡病毒病由(俗称花斑蚊或花蚊子)叮咬传播;伊蚊在水缸、水盆、轮胎、花盆、花瓶等积水容器中繁殖;清除积水、翻盆倒罐,清除可以预防寨卡病毒病流行;在发生疫情的地区要穿长袖衣裤,在身体裸露部位涂抹防蚊水、使用驱蚊剂或使用蚊帐、防蚊网等防止蚊虫叮咬。 附: 参考答案 1、寨卡病毒 2、隐性感染 3、埃及伊蚊 4、蚊媒传播 5、孕妇 6、3~12

寨卡病毒病及防控

寨卡病毒病及防控 寨卡病毒病(Zika Virus Disease)是由寨卡病毒(Zika Virus)引起并通过蚊媒传播的一种自限性急性疾病。寨卡病毒于1947年首次在乌干达从恒河猴体内被发现,1952年在乌干达和坦桑尼亚的人体中分离到。2007年以前,全球仅报告14例寨卡病毒病散发病例,2007年首次在太平洋岛国密克罗尼西亚的雅普岛发现寨卡病毒暴发疫情,其后发现寨卡病毒感染病例和暴发疫情的国家及地区有增加趋势。 2015年5月,巴西报告首例寨卡病毒病病例,截至2016年1月底,巴西等24个美洲国家和地区报告本地感染病例。同时,欧洲、北美等地的多个国家报告发现输入性病例,我国台湾也报告1例来自泰国的输入性病例。在寨卡病毒疫情发生时,巴西等国新生儿小头畸形病例数显著增加,现有证据提示,新生儿小头畸形可能与孕妇寨卡病毒感染有关。疫情的快速蔓延以及与小头畸形之间的可能因果关系,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存在可传播寨卡病毒的媒介伊蚊,近年来与之传播方式相似的登革热输入性疫情持续增多,并在南方部分省份引起了较大规模的暴发疫情。随着与相关国家或地区人员往来的日益密切,我国存在寨卡病毒输入风险。特别是我国南方地区夏秋季节伊蚊密度较高,一旦有病例输入,不排除在局部地区发生本地传播扩散的可能。为指导各地做好寨卡病毒病的预防控制工作,特制定本防控方案。 一、疾病概述 (一)病原学。 寨卡病毒属黄病毒科(Flaviviridae)黄病毒属(Flavivirus),呈球形,直径约为40-70nm,有包膜。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长度约为10.8Kb,分为亚洲型和非洲型两个基因型,目前在南美地区流行的病毒为亚洲型。寨卡病毒与同为黄病毒属的登革病毒、黄热病毒及西尼罗病毒等存在较强的血清学交叉反应。病毒可在蚊源细胞、哺乳动物细胞(Vero)等细胞中培养繁殖并产生病变。

医院感染传染病防控知识考核试题精选文档

医院感染传染病防控知 识考核试题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医院感染传染病防控知识考核试题 科室:姓名:成绩: 一、不定项选择(每题1分,共50分) 1、登革热急性发热期的临床表现为(ABCD) A.高热 B.头痛,全身肌肉、骨骼和关节痛 C.皮疹 D.出血倾向 2、重症登革热的高危人群指(BCD) 岁以上老人 B.伴基础疾病者 C. 二次感染者 D. 孕妇 E.青少年 3、有关登革热治疗,正确的是(ABCD) A.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及疫苗 B.采取支持及对症治疗措施 C.中医辨证治疗 D. 早发现、早防蚊隔离、早治疗 4、预防登革热的重要措施是(ACD) A.防蚊 B.灭蝇 C.灭蚊 D.清除积水 5、登革热的并发症是(ABCD) A.中毒性肝炎 B. 二重感染 C.心肌炎 D.急性血管内溶血 6、登革热潜伏期,一般为天?(B)

7、典型的登革热病程分为哪三期?(B) A.急性发热期、休克期和恢复期 B.急性发热期、极期和恢复期 C.急性发热期、出血期和恢复期 D.急性发热期、重症期和恢复期 8、登革热的主要传染源是(ABC) A.患者 B. 带毒的媒介伊蚊 C.隐形感染者 D.猪 9、下列属于登革热重症病例的临床预警指征是(ABCD) A. 红细胞比容升高(HCT>20%) B. 四肢湿冷 C. 明显出血倾向 D. 退热后病情恶化 10、下列关于黄热病毒的描述,不正确的是(BD) A.抵抗力弱,不耐酸、不耐热 B.60℃40分钟可灭活 C.对乙醇、次氯酸钠、脂溶剂、过氧乙酸等敏感 D.对紫外线不敏感 11、我国平原地区传播疟疾的主要蚊种是(A) A.中华按蚊 B.微小按蚊 C.嗜人按蚊 D.大劣按蚊 12、盛装医疗废物达到包装物或容器的(D)时,应当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使包装物或者容器封口紧实、严密。 A.1/2 B.2/3 C.1/4 D.3/4

寨卡病毒培训试题及答案

寨卡病毒病诊疗防控培训试题 科室:姓名:分数 一、 填空题:(每空4分) 1. 寨卡病毒病是由(寨卡病毒)引起并通过(蚊媒)传播的一种自限性急性疾病。 2. 寨卡病毒于1947年首次在(乌干达)从恒河猴体内被发现。 3. (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感染寨卡病毒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是该病的可能传染源。 4. (蚊媒传播)是寨卡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我国与传播寨卡病毒有关的伊蚊种类主要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 5. 人感染寨卡病毒后,临床症状包括(发热)、(皮疹)、(关节痛)、(肌肉痛)、(非化脓性结膜炎)等。感染寨卡病毒后,约80%的人为隐性感染,仅有20%的人出现上述临床症状,一般持续2-7天后自愈,重症和死亡病例少见。 6. 寨卡病毒感染可能导致少数人出现神经系统和自身免疫系统并发症,孕妇感染后可能会导致(新生儿小头畸形)。

7. 寨卡病毒病的潜伏期为(3—12)天。 8. 寨卡病毒病最佳预防方式是(防止蚊虫叮咬)。 9. 寨卡病毒尚无针对该病的特异性抗病毒药物,临床上主要采取(对症治疗)。寨卡病毒病通常症状较轻,在排除登革热之前避免使用(阿司匹林)等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治疗。高热不退患者可服用解热镇痛药。 10. 寨卡病毒病患者发病第(一周)内,应当实施有效的(防蚊)隔离措施。 二、 单选题:(每题10分) 1.寨卡病毒对以下哪种消毒剂敏感?(E) A. 70%乙醇 B.1%次氯酸钠 C.脂溶剂 D.过氧乙酸等消毒剂 E.以上都是 2.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现寨卡病毒病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或确诊病例时,应于( A )小时内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各县(区)内出现首例病例,暂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求在( )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网络报告。 A.24、2 B.48、6 C. 12、2 D.24、4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 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