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文·画的和谐

人·文·画的和谐

310责任编辑:饶翔电话:(010)65389196电子信箱:wybmeishu@https://www.wendangku.net/doc/09623625.html,世纪美术

艺苑

人物

在我国文学艺术界,有一位同好,他撰文,作画,写诗,摄影,还酷爱收藏。这部

《中国符号·胡孟祥创意艺术集》,就是他多年来创意收藏及书画创作的一个成果。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胡孟祥收藏的第一件作品,就是诗坛名家王亚平先生的题

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其后是胡絜青、廖沫沙、臧克家、周谷城、楚图南等先

生的题赠。

1990年4月,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颁布实施。为迎接港澳回归祖国,胡孟祥

身背自制的中国地理图卷,创意实施“情系港澳神州万里行”文化活动。在这长达8

年的“苦旅文化”征途中,他北达北极村,南到天涯海角,东至图们江,西抵伊犁河,走

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拜访了数百位文化艺术大师及名家,创意征集了近千件艺术珍

品(其中近300件藏品相继捐赠国家博物馆、中国现代文学馆、山东大学图书馆、赤峰

市田家炳中学、潍坊中百美术馆等机构)。这些诗、书、画、印、摄影、集邮等珍品,大多

出自文化艺术大师及名家之手。其中包括赵朴初、冰心、曹禺、臧克家、季羡林、光未

然、贺敬之、吴作人、关山月、黎雄才、何海霞、古元、彦涵、罗工柳、赖少其、陆抑非、梁

树年、陈大羽、孙其峰、白雪石、胡絜青、张仃、邵宇、吴青霞等先生的书画精品。

“江山豪情”是画坛名家刘文西先生题赠胡孟祥的一件书法作品。当年,他身背

丈二匹地理图卷,风尘仆仆走进刘先生的家门。当他打开“情

系港澳神州万里行”地理图卷时,刘先生被眼前的场景震惊了,

只见地图上密密麻麻盖满了全国各地的邮戳,以及上百位大师

名家的签名题书。那鲜红的印章与散发着墨香的邮戳相辉映,

恰似一个个跳跃的音符。这与其说是一张地图,不如说是一幅

展现中华民族扬眉吐气的神

州交响曲。于是,刘文西先

生挥毫泼墨,以“江山豪情”

相赠。

“百家影像题书”系列,

都是由胡孟祥亲自拍照完成

的。为名家摄影几乎司空见惯,这一系列的闪光点则在于每位先生在照片旁的亲笔

题书。“众星依北斗,灵景曜神州”,这是赵朴初先生的题书。冰心、曹禺先生的题书

是:“香港回归纪念。”季羡林先生的题书是:“香港回归,普天同庆。”魏巍先生的题书

是:“勿忘旧耻,喜迎明天。”魏传统先生的题书是:“香港回归,了此夙愿。”钟敬文先生

的题书是:“归来呀!已失去多年的故土。”程千帆先生的题书是:“喜迎香港回归,更

盼神州一统。”

“名家名作”系列,汇集了大师名家的代表作。其中,有吴作人的《天长地阔》、黎

雄才的《珠江印象》、古元的《雁归来》、彦涵的《江南水乡》、罗工柳的《金秋》、梁树年的

《黄山秋色》、周怀民的《太湖风景线》、姚有多的《陆羽品茶图》、李琦的《鲁迅画像》等

珍品。其中一件丈二匹的巨幅山水画《泰岳松风》,由何海霞、黎雄才先生主创,董寿

平先生题书总款。这一幅南北二位大师联手主创的泰山绘画孤品,作为艺术的“中国

符号”,最具其代表性。

另一件丈二匹巨幅花鸟画“金鸡报晓”,由关山月、黎雄才、陈大羽、田世光四位大

师联手创作。此作品由田世光开笔画石,陈大羽画鸡,黎雄才先生画松,关山月先生

画红梅、旭日。画中昂首挺立的金鸡引颈高歌,火红的红梅似长龙飞舞,一头连着旭

日,一头连着远松。旭日、红梅、松石、金鸡,在关山月先生的统筹下前呼后应,相互映

衬,显得华章博彩,万象更新。四位大师,三种艺术流派。不同的艺术风格,竟然配合

得如此默契,真可谓珠联璧合。

由何海霞题写总款的“龙腾九霄”百龙图,由五个丈二匹书法巨制所组成。另一

件书法巨制“百福聚”,由曹禺、关山月、刘开渠、何海霞、赖少其、程十发、白雪石、娄

师白、齐良迟等98位先生题写“百福”(其中陆抑非、陈大羽先生题写双福),则长达60

余米。两件书法巨制几乎囊括了当今书坛与画坛大多数的艺术名家及文化名流。这

些不可复制的艺术孤品,不仅为港澳回归祖国奉献了一份厚礼,同时也在构建中华民

族优秀文化的进程中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百家扇画书法”与“百家肖像邮封题签”系列,则是艺术中的小品。这两个艺术

系列“小中见大”,特别是“肖像邮封”,它把绘画艺术与集邮相结合,其形式新颖别

致。您见过季羡林、吴祖光、邓广铭、张中行、吴作人、萧淑芳、马三立、马季等先生的

肖像被画在信封上吗?还有茅盾、老舍、叶圣陶、梅兰芳、齐白石、徐悲鸿、潘天寿、傅

抱石、李可染、关山月等先生的肖像印邮封。这些独具匠心的艺术创意,开辟了艺术

领域的新天地。

“铁骨幽香”系列,是由关山月先生的“墨梅”与费新我先生的书法相配为开篇,其

后是陆抑非、孙其峰、谢海燕、王个簃、胡絜青、阿老、俞云阶、霍春阳先生的画,以及顾

廷龙、徐穆如、欧阳中石、韩羽、周慧珺等先生与之相匹配的书法的书画合璧之作。

“十全十美”系列,则出自十位先生之手。他们是:刘文西、吴青霞、高冠华、孙克

纲、周沧米、曹简楼、李俊琪、陈寿荣、张彦青、郭志光。十位先生每人一幅画作,并自

书楹联,形成了“十全十美”的书画十堂。此外,还有“名家诗词”、“名家楹联”、“名家

格言”、“诗书画印”、“名家文稿信札手迹”等系列。

应该指出的是,这些被编入该画集的数百件艺术珍品,都是由胡孟祥创意实施

的。即便是出于大师之手的《金鸡报晓》与《泰岳松风》等作品,都是由他预先选题、定

名并一一实施。可以说编入该画集中的每一件作品,都饱含着他的辛劳与汗水。这

种独辟蹊径的创意收藏,恐怕在当今收藏界还不多见。

艺术需要创意,因为创意的核心是创新,而创新的基础则是来自长期的文化积

淀。胡孟祥从事新闻文化工作数十载,再加上数年来不断与大师名家相互交往与切

磋,他耳濡目染、厚积薄发、触类旁通,成为文学艺术领域的多面手。“诗情画意剑胆

琴心”,已成为他艺术人生的形象写照。

中国符号,创意中国。让艺术世界的亮丽风景,去装点伟大祖国的锦绣山河。《中国符号》:艺术世界的亮丽风景

□高占祥

我收藏有一幅字《涛声依旧》,乃当代大诗人贺敬之所书。

一提到贺敬之,人们往往高山仰止,

成就交口称赞。其实,贺敬之不仅是我国当代一位蜚声中外、

高望重的诗人、剧作家,也是一位独具特色的书法家。他

出生在山东枣庄一户贫苦农民家庭,自幼天性聪颖,

八岁时就在小学老师和村里人的指导下临池习书。他曾下苦功

临习过颜真卿和柳公权的楷书,不管是盛夏酷暑还是三九严寒,

他都在一盏小油灯下苦苦坚持。夏天蚊虫叮咬,

冬天双腿冻得打战也不觉其寒。

贺敬之16岁奔赴延安,21岁因写出家喻户晓的歌剧

女》而一举成名。在延安时,没有毛笔,

黄土地上,在延河边的沙滩上练字。他以按捺不住的革命激情和

惊人的才华,一边从事诗歌创作,一边从事书法的学习和钻研。

定居北京后,他精读和临习了篆、隶、楷、

爱草书,尤其酷爱行草。他认为,行草最能表情达意,

己的个性和抒发思想感情。对中国历代的行草书法作品,

熟记于心,运用自如。王羲之的遒美劲健,

卷云舒,纵横自如;黄庭坚的萦绕自然,

快,风樯阵马;王铎的起伏跌宕,摇曳多姿;

石铺街;怀素的惊蛇入草,飞鸟出林;毛泽东的笔走龙蛇,

河……贺敬之都看在眼里,爱在心上,心摹手迹。几十年的锲而

不舍和临池不辍,博采众长而自成一家,

娜,妙笔生气象”,独具自己鲜明个性,成为

乐章,纸上的舞蹈,砚中的云海”。不管落不落款,

看就是其人之作。贺敬之每每作书灵感忽来,

助。这是因为他“胸中具有上下千古

势”……此时,泼墨挥毫,便可看到他的气魄、

我是读着贺敬之的《回延安》和《放声歌唱》

期间,又读到他的《雷锋之歌》和《西去列车的窗口》

优秀诗作。他那豪迈的激情和惊人的才华,

地。他的每一首诗,特别是他的政治抒情诗都是胸中波澜,

风雷,是心灵的呐喊,是感情的喷泉,是催征的战鼓,

言,充满阳刚之气,令人荡气回肠,给人以鼓舞和力量。贺敬之是

当之无愧的人民诗人!我喜欢他的诗,

他的题词,即使一册签名诗集也好。

2003年6月6日,我鼓起勇气,给贺敬之写了一封信。

贺敬之同志:

不用作更多的介绍,一握手就知道彼此的心灵。

我是读着您的诗走过来的:一本《朗诵诗选》

部队到地方陪伴了我几十年……如今,

不改,杜鹃啼血般地为祖国、为人民歌唱,

小川等前辈诗人的影响不无关系。

去年夏天,我和沪上几位诗友自筹资金,

实事,创办了一张《上海诗人》小报,已出

逃不过您的眼睛。在诗报出刊一周年之际,

名。另,我本人也想请您写个“涛声依旧”

孙相传耳(恕我有点“得陇望蜀”了)。

2003年6月20日,我收到贺老的回信,

报名及“涛声依旧”的条幅。(见图)

刘希涛同志:

遵嘱,拙字寄上。祝你创作丰收,祝“上海诗人”

韩羽是1931年生人,他的家乡在山东聊城。他和我的父

母亲是早年的同事,于新中国成立前在同一个系统共事,又

于新中国成立后同在河北省文化局的大楼里办公,十年动乱

时一同去了河北省隆尧县唐庄“五·七”干校接受再教育。我

称他为韩羽叔叔。

“都说我的画和字难求,其实不是难求,是难

写难画。谁都能糊弄,但自己糊弄不了自己”

韩羽擅长漫画和中国画,还是著名的杂文家。虽然韩羽

早就是有名气的艺术家了,可如果不了解他,而单从表面上

看不出他的真正身份。他的性格就像他的漫画一样诙谐

他的形象也像他的文字一样质朴清澈。韩羽的文学功

底深厚,文笔洗练而生动,诗文典故、妙言趣语常贯穿于他的

文字当中。他为自己题的四句打油诗不但反映了他的真性

也展示了他与众不同的外表:“眉眼一无可取,嘴巴稀松

唯有脑门胆大,敢与日月争光。”这最后一句指的是他

脑门大又亮。

我小时候对韩羽并不太熟悉,虽然常听父亲提起他,在

干校的时候也常见到他,可那时候我年龄小,大人们多是被

管制的对象,不管你以前是局长、处长还是作家、艺术家,在

我看来他们没有什么差别。

上世纪70年代中期一个夏季的傍晚,我在铁凝家玩时

遇到了韩羽,他一进门就冲着我说:“呦,这不是老梁的闺女

吗?怎么瘦了?在干校的时候可比这会儿胖。”我望着这个

满口乡音(他和我父亲的口音是一样的)、陌生的“熟人”,想

不起他是谁,一时间我陷入了窘境,呆呆地望着他,不知道该

如何回应。这时铁扬叔叔和铁凝几乎同时告诉我说,这是画

家韩羽。我这才恢复了常态,腼腆地朝他笑一笑。回想他进

门后那副潇洒的模样,便可猜出他是铁扬叔叔家的常客。

后来看了美术片《三个和尚》,更加深了我对他的印象。

孩子们很难忘记,当年在为数不多的美术片中,有那么三个

开始没水吃、后来又有水吃的和尚。影片展现了他们从没水

吃到有水吃的思想转变过程。尤其是小和尚、瘦和尚、胖和

而画儿一张就是一张。据说某美术馆要高价收藏他的画儿,

几次上门求购,

“名画家不画画儿,

钱?”韩羽说:“

喜欢钱,多少人要买您的画儿,

就有了?”韩羽说:

大家熟知的话

我爱人民币,

难怪作家徐光耀说韩羽怪,

人也怪。

那次见面,

年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三味丛书

地用钢笔把着扉页的边儿写下了一排小字:

韩羽。”初读他的小品集时,

相成:图文并茂,

个和尚的身影,

“什么都怕玩儿命,

熊’了”

十年动乱期间在干校,

肥之外,没有欢乐,

奈的状态下苦熬时光,

是个闲不住的人,

我们这些随父母去干校的孩子们做玩具。现在想来,

从中能够找到内心的安乐?他在三合板上画个人形,

子把人形锯下来,

灵活现。这时,

盹儿,他一会儿走过去瞧瞧正在创作中的

回去继续打盹儿,

儿,每天这样谁也不说话。有一天韩羽的美术同行说话了:

“我看,你又快挨批斗了。

与唐庄“五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