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水质 游离氯和总氯的测定HJ

水质 游离氯和总氯的测定HJ

水质  游离氯和总氯的测定HJ
水质  游离氯和总氯的测定HJ

水质游离氯和总氯的测定

N,N-二乙基-1,4-苯二胺分光光度法

警告;汞盐属剧毒化学品,操作时应按规定要求佩带防护器具,避免接触皮肤和衣物。检测后的废液应妥善的安全处理。

1、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水中游离氯和总氯的分光光度法。

本标准适用于地表水、工业废水、医疗废水、生活废水、中水和污水再生的景观用水中的游离氯和总氯的测定。本标准不适用于测定较浑浊或色度较高的水样。

对于高浓度样品,采用10mm比色皿,本方法的检出限(以Cl2计)为0.03mg/L,测定范围(以Cl2计)为0.12mg/l~1.50mg/l。对于低浓度样品,采用50mm比色皿,本方法的检出限(以Cl2计)为0.004mg/l,测定范围(以Cl2计)为0.016mg/l~0.20mg/l。

对于游离氯或总氯浓度高于方法测定上限的样品,可适当稀释后进行测定。

现场测定水中游离氯和总氯按照附录A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5750.10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亚氯酸盐

GB/T5750.11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二氧化氯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游离氯

指以次氯酸、次氯酸盐离子和溶解的单质氯形式存在的氯。

3.2 化合氯

指以氯胺和有机氯胺形式存在的氯。

3.3 总氯

指以“游离氯”或“化合氯”,或两者共存形式存在的氯。

3.4 氯胺

指按本方法测定的氨的一、二或三个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的衍生物(如:一氯胺、二氯胺,三氯化氮)和有机氮化合物的氯化衍生物。

游离氯和总氯的组成见表1

4、方法原理

4.1 游离氯测定

在PH为6.2~6.5条件下,游离氯直接与N,N-二乙基-1,4-苯二胺(DPD)发生反应,生成红色化合物,在515nm波长下,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吸光度。

由于游离氯标准溶液不稳定且不易获得,本标准以碘分子或(I3)-代替游离氯做校准曲线。以碘酸钾为基准,在酸性条件下与碘化钾发生如下反应;IO3-+5I-+6H+=3I2+3H2O,

I2+I-=【I3】-,生成的碘分子或【I3】-与DPD发生显色反应,碘分子与氯分子的物质的量的比例关系为1:1.

5、干扰和消除

5.1 其他氯化合物的干扰

二氧化氯对游离氯和总氯的测定产生干扰,亚氯酸盐对总氯的测定产生干扰。二氧化氯和亚氯酸盐可通过测定其浓度加以矫正,其测定方法参见GB/5750.11和GB/T5750.10.

高浓度的一氯胺对游离氯的测定产生干扰。可以通过加亚砷酸钠溶液(6.13)或硫代乙酰胺溶液(6.13)消除一氯胺的干扰,一氯胺的测定按照附录B执行。

5.2 氧化锰和六价铬的干扰

氧化锰和六价铬对测定产生干扰。通过测定氧化锰和六价铬的浓度可消除干扰,其测定方法见9.2.

5.3其他氧化物的干扰

本方法在以下氧化剂存在的情况下有干扰:溴、碘、溴胺、碘胺、臭氧、过氧化氢、铬酸盐、氧化锰、六价铬、亚硝酸根、铜离子(Cu2+)和铁离子(Fe3+)。其中Cu2+(<8mg/L 和Fe3+(<20mg/l的干扰可通过缓冲溶液和DPD溶液中的Na2-EDTA掩蔽,其他氧化物干扰为亚砷酸钠溶液(6.13)或硫代乙酰胺溶液(6.13)消除。铬酸盐的干扰可通过加入氯化钡消除。

6试剂和材料

除非另有说明,分析时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分析纯试剂。

6.1 实验用水为不含氯和还原性物质的去离子水或二次蒸馏水,实验用水需通过检验方能使用。

检验方法:向第一个250ml锥形瓶中加入100ml待测水和1.0g碘化钾(6,.3)混匀。1min 后,加入5.0ml缓冲溶液(6.11)和5.0mlDPD试液(6.12);再向第二个250ml锥形瓶中加入100ml待测水和2地次氯酸钠溶液(6.4)。2min后,加入5.0ml缓冲溶液(6.11)和5.0mlDPD 试液(6.12)。

第一个瓶中不显色,第二个瓶中应显粉红色。否则需将实验用水经活性炭柱处理使之脱氯,并按照上述步骤检验其质量,直至合格后方能使用。

6.2 浓硫酸:p=1.84g/ml。

6.3 碘化钾(KI):晶体。

6.4 次氯酸钠溶液:ρ(Cl2)≈0.1g/L

由次氯酸钠浓溶液(商品名,安替福民)稀释而成。

6.5 硫酸溶液:c(H2SO4)=1.0mol/l

于800ml水(6.1)中,在不断搅拌下小心加入54.0ml浓硫酸(6.2),冷却后将溶液移入1000ml容量瓶中,加水(6.1)至标线,混匀。

6.6 氢氧化钠溶液:c(NaOH)=2.0mol/l

称取80.0g氢氧化钠,溶解于800ml水(6.1)中,待溶液冷却后移入1000ml容量瓶,加水(6.1)至标线,混匀。

6.7 氢氧化钠溶液:c(NaOH)=1.0mol/l

称取40.0g氢氧化钠,溶解于500ml水(6.1)中,待溶液冷却后移入1000ml容量瓶,加水(6.1)至标线,混匀。

6.8 碘酸钾标准贮备液:ρ(KIO3)=1.006g/l

称取优级碘酸钾(预先在120℃~140℃下烘干2h)1.006g,溶于水(6.1)中,移入1000ml 容量瓶中,加水(6.1)至标线,混匀。

6.9碘酸钾标准使用液I:ρ(KIO3)=10.06mg/l

吸取10.0ml碘酸钾标准贮备液(6.8)于1000ml棕色容量瓶中,加入约1g碘化钾(6.3),加水(6.1)至标线,混匀。临用现配。1.00ml标准使用液中含10.06μg KIO3,相当于0.141μmol(10.0μg)Cl2.

6.10碘酸钾标准使用液II:ρ(KIO3)=1.006mg/l

吸取10.00ml碘酸钾标准使用液I(6.9)于100ml棕色容量瓶中,加水(6.1)至标线,混匀。临用现配。1.00ml标准使用液中含1.006μg KIO3,相当于0.014μmol(1.0μg)Cl2.。

6.11磷酸盐缓冲溶液:PH=6.5

称取24.0g无水磷酸氢二钠(Na2HPO4)或60.5g十二水合磷酸氢二钠(Na2HPO4.12H2O),以及46.0g磷酸二氢钠(KH2PO4),依次溶于水中,加入100ml浓度为8.0g/l的二水合EDTA 二钠(C10H14N2O8Na2.2H2O)溶液或0.8gEDTA二钠固体,转移至1000ml容量瓶中,加水(6.1)至标线,混匀。必要时,可加入0.020g氯化汞以防止霉菌繁殖及试剂内痕量碘化物对游离氯检验的干扰。

6.12N,N-二乙基-1,4-苯二胺硫酸盐溶液(DPD):ρ「NH2-C6H4-N(C2H5)2.H2SO4」=1.1g/l 将2.0ml硫酸(6.2)和25ml浓度为8.0g/l的二水合EDTA二钠溶液或0.2gEDTA二钠固体,加入250ml水(6.1)中配制成混合溶液。将1.1g无水DPD硫酸盐或1.5g五水合物,加入上述混合溶液中,转移至1000ml棕色容量瓶中,加水(6.1)至标线,混匀。溶液装在棕色试剂瓶中,4℃保存。若溶液长时间放置后变色,应重新配制。

注1:也可用1.1g DPD草酸盐或1.0gDPD盐酸盐代替DPD硫酸盐。

6.13亚砷酸钠溶液或硫代乙酰胺溶液;ρ(NaAsO2)=2.0g/l,ρ(CH3CSNH2)=2.5g/l。7仪器和设备

7.1 可见分光光度计:并配有10mm和50mm比色皿。

7.2 天平:精度分别为0.1g和0.1mg。

7.3 一般实验室常用仪器设备。

注2:实验中的玻璃器皿需在次氯酸钠溶液(6.4)中浸泡1h,然后用水(6.1)充分漂洗。

8、样品

8.1 样品采集

游离氯和总氯不稳定,样品应尽量现场测定,现场测定方法见附录A。如样品中不能现场测定,则需对样品加入固定剂保存。可预先加入采样体积1%的NaOH溶液(6.6)到棕色玻璃瓶中,采集水样使其充满采样瓶,立即加盖塞紧并密封,避免水样接触空气。若样品呈酸性,应加大NaOH溶液的加入量,确保水样PH大于12.

8.2样品保存

水样用冷藏箱运送,在实验室内4℃、避光条件下保存,5d内测定。

9分析步骤

9.1 校准曲线的绘制

9.1.1 高浓度样品的校准曲线绘制

分别吸取0.00、1.00、2.00、3.00、5.00、10.0和15.0ml碘酸钾标准使用液I(6.9)于100ml 容量瓶中,加适量(约50ml)水(6.1)。向各容量瓶中加入1.0ml硫酸溶液(6.5)。1min后,向各容量瓶中加入1mlNaOH溶液(6.7),用水(6.1)稀释至标线。各容量瓶中氯质量浓度ρ(Cl2)分别为0.00、0.10、0.20、0.30、0.50、1.00和1.50mg/l。

在250ml锥形瓶中各加入15.0ml缓冲溶液(6.11)和5.0mlDPD(6.12),于1min内将上述标准系列溶液加入锥形瓶中,混匀后,在波长515nm处,用10mm比色皿测定各溶液的吸光度,于60min内完成比色分析。

以空白矫正后的吸光度值为纵坐标,以其对应的氯质量浓度ρ(Cl2)为横坐标,绘制校准曲线。

9.1.2低浓度样品的校准曲线绘制

分别吸取0.00、2.00、4.00、8.00、12.00、16.00和20.00ml碘酸钾标准使用液II(6.10)于100ml容量瓶中,加适量(约50ml)水(6.1)。向各容量瓶总加入1.0ml硫酸溶液(6.5)。1min后,向各容量瓶中加入1mlNaOH溶液(6.7),用水(6.1)稀释至标线。各容量瓶中氯质量浓度ρ(Cl2)分别为0.00、0.02、0.04、0.08、0.12、0.16和0.20mg/l。

在250ml锥形瓶中各加入15.0ml缓冲溶液(6.11)和1.0mlDPD(6.12),于1min内将上述标准系列溶液加入锥形瓶中,混匀后,在波长515nm处,用50mm比色皿测定各溶液的吸光度,于60min内完成比色分析。

以空白校正后的吸光度值为纵坐标,以其对应的氯质量浓度ρ(Cl2)为横坐标,绘制校准曲线。

9.2游离氯测定

于250ml锥形瓶中,依次加入15.0ml磷酸盐缓冲溶液(6.11)、5.0mlDPD溶液(6.12)和100ml水样(或稀释后的水样),在与绘制校准曲线相同条件下测定吸光度。用空白矫正后的吸光度值计算质量浓度ρ1.

对于含有氧化锰和六价铬的试样可通过测定两者含量消除其干扰。取100ml试样于250ml 锥形瓶中,加1.0ml亚砷酸钠溶液(6.13)或硫代乙酰胺溶液(6.13),混匀。再加入15.0ml 缓冲液(6.11)和5.0mlDPD溶液(6.12),测定吸光度,记录质量浓度ρ3,相当于氧化锰和六价铬的干扰。若水样需稀释,应测定稀释后样品的氧化锰和六价铬干扰。

注3:进行低浓度样品游离氯测定时,应加入1.0mlDPD试剂(6.12).

9.3总氯测定

在250ml锥形瓶中,依次加入15.0ml磷酸盐缓冲溶液(6.11)、5.0mlDPD溶液(6.12)、100ml水样(或稀释后的水样)和1.0g碘化钾(6.3),混匀。在与绘制校准曲线相同条件下测定吸光度。用空白校正后的吸光度值计算质量浓度ρ2.

对于含有氧化锰和六价铬的试样可通过测定其含量消除干扰,其测定方法见9.2.

注4;进行低浓度样品总氯测定时,应加入1.0mlDPD试剂(6.12)。

9.4空白实验

用实验用水(6,.1)代替试样,按照9.2和9.3进行测定。空白试样应与样品同批测定。10结果计算及表示

10.1游离氯的计算

游离氯的质量浓度ρ(Cl2)按公式(1)进行计算。

ρ(Cl2)=(ρ1-ρ3)×f (1)

式中:

ρ(Cl2)---水样中游离氯的质量浓度(以Cl2计),mg/l;

ρ1----试样中游离氯的质量浓度(以Cl2计),mg/l;

ρ3----测定氧化锰和六价铬干扰时相当于氯的质量浓度,mg/l,若不存在氧化锰和六价铬,ρ3=mg/l;

f----水样稀释比。

10.2 总氯的计算

总氯浓度ρ(Cl2)按公式(2)进行计算。

ρ(Cl2)=(ρ2-ρ3)×f (2)

式中:

ρ(Cl2)----水样总氯的质量浓度(以Cl2计),mg/l;

ρ2-----试样中总氯的质量浓度(以Cl2计),mg/l;

ρ3----测定氧化锰和六价铬干扰时相当于氯的质量浓度,mg/l,若不存在氧化锰和六价铬,

ρ3=0mg/l;

f----水样稀释比。

10.3 结果表示

当测定结果小雨0.01mg/l时,保留到小数点后三位;大于等于0.01mg/l且小于10mg/l时,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大于等于10.mg/l时,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1.精密度和准确度

11.1精密度

5家实验室对含碘酸钾质量浓度为0.15、0.76和1.36mg/l的统一样品进行了测定;

实验室内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8.9%~11.6%,2.5%~3.9%,1.3%~2.2%;

实验室件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7%,8.7%0.4%;

重复性限分别为;0.05mg/l,0.07mg/l,0.07mg/l;

再现性分别为:0.05mg/l,0.07mg/l,0.06mg/l。

11.2 准确度

5家实验室对分别来源于自来水、医疗废水和生活污水的3个实际样品用次氯酸钠加标测定;

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6.7%~102%,99.4%~104%,98.3%~103%;

加标回收率最终值分别为:99.2%±4.9%,103%±3.8%,102%±4.0%。

同一实验室对含碘酸钾质量浓度为0.02、0.04、0.08、0.12mg/l的标准溶液平行六次测定,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1.1%,6.6%,3.8%,2.0%;相对误差分别为10.0%,10.0%,5.0%,2.5%。

12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12.1校准曲线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应大于0.999。

12.2每批样品应带一个中间校核点,中间校核点测定值与校曲线相应点浓度的相对误差应

不超过15%。

13注意事项

13.1当样品在现场测定时,若样品过酸、过碱或盐浓度较高,应增加缓冲液的加入量,以

确保试样的pH值在6.2至6.5之间,测定时,样品应避免强光、振摇和温热。

13.2若样品需运回实验室分析,对于酸性很强的水样,应增加固定剂NaOH溶液的加入量,

使样pH>12;若样品NaOH溶液加入体积大于样品体积的1%,样品体积应进行校正;

对于碱性很强的水样(pH>12),则不需加入固定剂,测定时应增加缓冲液的加入量,使试样的pH值在6.2至6.5之间;对于加入固定剂的高盐样品,测定时也需调整缓冲液的加入量,使试样的pH值在6.2至6.5之间。

13.3 测定游离氯和总氯的玻璃器皿应分开使用,以防止交叉污染。

水质 游离氯和总氯的测定HJ

水质游离氯和总氯的测定 N,N-二乙基-1,4-苯二胺分光光度法 警告;汞盐属剧毒化学品,操作时应按规定要求佩带防护器具,避免接触皮肤和衣物。检测后的废液应妥善的安全处理。 1、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水中游离氯和总氯的分光光度法。 本标准适用于地表水、工业废水、医疗废水、生活废水、中水和污水再生的景观用水中的游离氯和总氯的测定。本标准不适用于测定较浑浊或色度较高的水样。 对于高浓度样品,采用10mm比色皿,本方法的检出限(以Cl2计)为0.03mg/L,测定范围(以Cl2计)为0.12mg/l~1.50mg/l。对于低浓度样品,采用50mm比色皿,本方法的检出限(以Cl2计)为0.004mg/l,测定范围(以Cl2计)为0.016mg/l~0.20mg/l。 对于游离氯或总氯浓度高于方法测定上限的样品,可适当稀释后进行测定。 现场测定水中游离氯和总氯按照附录A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5750.10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亚氯酸盐 GB/T5750.11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二氧化氯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游离氯 指以次氯酸、次氯酸盐离子和溶解的单质氯形式存在的氯。 3.2 化合氯 指以氯胺和有机氯胺形式存在的氯。 3.3 总氯 指以“游离氯”或“化合氯”,或两者共存形式存在的氯。 3.4 氯胺 指按本方法测定的氨的一、二或三个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的衍生物(如:一氯胺、二氯胺,三氯化氮)和有机氮化合物的氯化衍生物。 游离氯和总氯的组成见表1 4、方法原理 4.1 游离氯测定 在PH为6.2~6.5条件下,游离氯直接与N,N-二乙基-1,4-苯二胺(DPD)发生反应,生成红色化合物,在515nm波长下,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吸光度。 由于游离氯标准溶液不稳定且不易获得,本标准以碘分子或(I3)-代替游离氯做校准曲线。以碘酸钾为基准,在酸性条件下与碘化钾发生如下反应;IO3-+5I-+6H+=3I2+3H2O,

水中氯化物含量的测定.doc

成绩 评语 Scor e 教师签字日期 Comment 学时 Signature of Tutor________________ Date:_______ 2 Time 班 组别姓名学号级 Grou Name Student No. Cla p ss 项目编号项目名称 实验三:水中氯化物的测定(沉淀滴定法)Item No. Item 课程名称教材 Course Textbook 一、实验时间、地点 二、实验目的 1.学会用硝酸银标准溶液来滴定水中的氯化物; 2.掌握用莫尔法测定水中氯化物的原理和方法。 三、实验原理 在中性或弱减性溶液中,以铬酸钾为指示剂,用硝酸银滴定氯化物时,由于氯化银的溶解度小于 铬酸银的溶解度,Cl -首先被完全沉淀后,铬酸银才以铬酸银形式沉淀出来,产生砖红色,指示Cl - 滴定的终点。 +- 2- →Ag CrO↓ 沉淀滴定反应如下:Ag +Cl ? AgCl↓ 2Ag++CrO 4 24 铬酸根离子的浓度,与沉淀形成的迟早有关,必须加入足量的指示剂。 且由于有稍过量的硝酸银与铬酸钾形成铬酸银沉淀的终点较难判断,所以需要以蒸馏水作空白滴定, 以作对照判断( 使终点色调一致) 。 四、实验内容

用移液管移取L 氯化钠标准溶液,加蒸馏水,加一毫升K2CrO4,指示剂。在玻璃棒的不断搅动下,用硝酸银标准溶液滴定至淡橘红色,即为终点。同时做空白试验。根据氯化钠标准溶液的浓度和滴定中所消耗硝酸银溶液的体积,计算硝酸银溶液的准确浓度。 五、实验器材 1.棕色酸式滴定管一支, 25ml; 2.瓷坩埚一个, 250ml; 3.移液管一支, 50ml; 4.烧杯一支, 250ml; 5.玻璃棒 1 支; 6.滴定台、滴定夹。 六、实验步骤 步骤 1: 取水样 25ml 到 250ml 瓷坩埚中,在用量筒量入25ml 的自来水稀释,滴加1ml K CrO 用玻璃棒搅匀; 24, 步骤 2:在滴定管装满水后,扭开活塞,检查滴定管的严密性。检查完毕后,将L 的硝酸银溶液倒入滴定管中; 步骤 3:用烧杯将瓷坩埚固定住,在玻璃棒的搅拌下,用硝酸银溶液滴定至淡橘红色,即为终点。根据氯化钠 标准溶液的浓度和滴定中所消耗硝酸银溶液的体积,计算硝酸银溶液的准确浓度。

氯化物测定方法

氯化物 氯化物(Cl﹣)是水和废水中一种常见的无机阴离子。几乎所有的天然水中都有氯离子存在,它的含量范围变化很大。在河流、湖泊、沼泽地区,氯离子含量一般较低,而在海水、盐湖及某些地下水中,含量可高达数十克/升。在人类的生存活动中,氯化物有很重要的生理作用及工业用途。正因为如此,在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均含有相当数量的氯离子。 若饮水中氯离子含量达到250mg/L,相应的阳离子为钠时,会感觉到咸味;水中氯化物含量高时,会损害金属管道和构筑物,并防碍植物的生长。 1.方法的选择 有四种通用的方法可供选择;(1)硝酸银滴定法;(2)硝酸汞滴定法;(3)电位滴定法;(4)离子色普法。(1)法和(2)法所需仪器设备简单,在许多方面类似,可以任意选用,适用于较清洁水。(2)法的终点比较易于判断;(3)法适用于带色或浑浊水样;(4)法能同时快速灵敏地测定包括氯化物在内的多种阴离子,具备仪器条件时可以选用。 2. 样品保存 要采集代表性水样,放在干净而化学性质稳定的玻璃瓶或聚乙烯瓶内。存放时不必加入特别的保存剂。

(一)硝酸银滴定法 GB11896--89 概述 1.方法原理 在中性或弱减性溶液中,以铬酸钾为指示剂,用硝酸银滴定氯化物时,由于氯化银的溶解度小于铬酸银的溶解度,氯离子首先被完全沉淀后,铬酸银才以铬酸银形式沉淀出来,产生砖红色,指示氯离子滴定的终点。沉淀滴定反应如下: Ag+ + Cl﹣→AgCl↓ 2 Ag+ +CrO42-→Ag2CrO4↓ 铬酸根离子的浓度,与沉淀形成的迟早有关,必须加入足量的指示剂。且由于有稍过量的硝酸银与铬酸钾形成铬酸银沉淀的终点较难判断,所以需要以蒸馏水作空白滴定,以作对照判断(使终点色调一致)。 2.干扰及消除 饮用水中含有的各种物质在通常的数量下不发生干扰。溴化物、碘化物和氰化物均能与氯化物相同的反应。 硫化物、硫代硫酸盐和亚硫酸盐干扰测定,可用过氧化氢处理予以消除。正磷酸盐含量超过25 mg/L时发生干扰:铁含量超过10 mg/L 时使终点模糊,可用对苯二酚还原成亚铁消除干扰;少量有机物的干扰可用高锰酸钾处理消除。 废水中有机物含量高或色度大,难以辨别滴定终点时,用600℃

水中氯离子含量的测试方法

测定水中氯离子含量的测试方法 1.适用范围* 1.1如下三个测试方法包括了水、污水(仅测试方法C)及盐水中氯离子含量的测定: 部分 测试方法A(汞量滴定法)7~10 测试方法B(硝酸银滴定法)15~21 测试方法C(离子选择电极法)22~29 1.2测试方法A、B和C在应用(practice)D2777-77下有效,仅仅测试方法B在应用D2777-86下也同样有效,详细的信息参照14、21和29部分。 1.3本标准并不意味着罗列了所有的,如果存在,与本标准的使用有关的安全注意事项。本标准的使用者的责任,是采用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并且在使用前确定规章制度上的那些限制措施的适用性。明确的危害声明见26.1.1。 1.4以前的比色法不再继续使用。参照附录X1查看历史信息。 2.参考文献 2.1ASTM标准 D1066蒸汽的取样方法2 D1129与水相关的术语2 D1193试剂水的规范2 D2777D-19水委员会应用方法的精确性及偏差的测定2 D3370管道内取水样的方法2 D4127离子选择电极用术语2 3.专用术语 3.1定义——这些测试方法中使用的术语的定义参照D1129和D4127中的术语。 4.用途及重要性 4.1氯离子是,因此应该被精确的测定。它对高压锅炉系统和不锈钢具有高度危害,所以为防止危害产生监测是必要的。氯分析作为一个工具被广泛的用于评估循环浓度,如在冷却塔的应用。在食品加工工业中使用的处理水和酸洗溶液也需要使用可靠的方法分析氯含量。 5.试剂纯度 5.1在所有的试验中将使用试剂级化学物质。除非另有说明,所有试剂应符合美国化学品协会分析试剂委员会的规范要求。如果能断定其他等级的试剂具有足够高的纯度,使用它不会减少试验的精度,则这种等级的试剂也可以使用。 5.2水的纯度——除非另有说明,关于水的标准应理解为指的是如Specification D1193中由第二类所定义的试剂水。 6.取样 6.1根据标准D1066和标准D3370取样。

有效氯测定方法[1]

有效氯测定方法: A1 碘量法原理 洗涤剂中有效氯在酸性溶液中与碘化钾起氧化作用,释放出一定量的碘,再以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碘,根据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消耗量计算出有效氯含量。 A2 试剂 A2.1 0.025mol/L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 A2.2 2mol/L硫酸溶液。 A2.3 10%碘化钾溶液。 A2.4 0.5%淀粉溶液。 A3 操作方法 称取含氯消毒剂1.00g,用蒸馏水溶解后,转入250mL容量瓶中,向容量瓶加蒸馏水至刻度、混匀,向碘量瓶中加2mol/L硫酸10mL,10%碘化钾溶液10mL,混匀的消毒液5mL溶液即出现棕色,盖上盖并混匀后加蒸馏水于碘量瓶缘,用0.05mol/L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游离碘,边滴边摇匀,待溶液呈淡黄色时加入0.5%淀粉溶液10滴(溶液立即变蓝色),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记录所用硫代硫酸钠的总量,重复3次取平均值计算。 A4 计算:根据硫代硫酸钠的用量,计算有效氯含量,亦即1mol/L硫代硫酸钠1mL相当于0.0355g有效氯,因此可按下式计算有效氯含量: c×v×0.035 有效氯含量(%)=——————×100% w 式中: c——为硫代硫酸钠的摩尔浓度; v——消耗代硫酸钠的体积,ml; W——碘量瓶中含消毒剂的量,g。 余氯测定方法: 一、方法原理 余氯在酸性溶液内与碘化钾作用,释放出定量的碘,再以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 2KI+2CH3COOH = 2CH3COOK+2HI 2HI+HOCl = I2+HCl+H2O (或者2HI+Cl2 = 2HCl+I2) I2+2Na2S2O3 = 2NaI+Na2S4O6 本法测定值为总余氯,包括HOCl,OCl~,NH2Cl和NHCl2等。 二、仪器 碘量瓶:250—300ml. 三、试剂 1.碘化钾(要求不含游离碘及碘酸钾)。

电位滴定法测定水中氯离子的含量

电位滴定法测定水中氯离子的含量 1 / 1 电位滴定法测定水中氯离子的含量 一 实验目的:学习电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术 掌握了解氯离子的测定过程和现象 二 实验原理 利用滴定分析中化学计量点附近的突跃,以一对适当的电极对监测滴定过程中的电位变化,从而确定滴定终点,并由此求得待测组分的含量的方法称为电位滴定法。本实验根据Nerst 方程E = E θ- RT/nF lgC Cl- ,滴定过程中, Cl - + Ag + = AgCl ↓,使得氯离子浓度降低,电位发生改变,接近化学计量点时,氯离子浓度发生突变,电位相应发生突变,而后继续加入滴定剂,溶液电位变化幅度减缓。以突变时滴定剂的消耗体积(mL )来确定滴定终点(AgNO 3标准溶液的体积)。 三 仪器和试剂 酸度计(mv 计),磁力搅拌器,转子。KNO 3甘汞参比电极,银电极,滴定管,烧杯(电解池),0.05mol·L -1NaCl ,0.05mol·L -1AgNO 3,KNO 3固体 四 实验内容和步骤 1 0.05mol·L -1AgNO 3标准溶液的标定 准确移取0.05mol.L -1NaCl 标准溶液10.00mL 于烧杯中,加蒸馏水20mL ,KNO 3固体2g ,搅拌均匀。 开启酸度计,开关调在mv 位置,加入滴定剂,记录溶液电位随滴定剂的体积变化情况。随着AgNO 3标准溶液的滴入,电位读数将不断变化,读数间隔可先大些(1-2mL ),至一定量后,电位读数变化较大,则预示临近终点,此时应逐滴加入AgNO 3标准溶液(0.5-0.2mL ),并记录电位变化,直至继续加入AgNO 3标准溶液后电位变化不再明显为止。做E(mv)-V(mL)曲线,求得终点时所消耗AgNO 3标准溶液的确切体积。 2水中氯离子含量的测定 准确移取水样10.00mL 于烧杯中,加蒸馏水20mL ,KNO 3固体2g ,搅拌均匀。加入滴定剂,记录溶液电位随滴定剂的体积变化情况。同标定的步骤,做E(mv)-V(mL)曲线,求出与水样中氯离子反应至终点所消耗的AgNO 3标准溶液的确切体积。 五数据处理 根据实验数据做E(mv)-V(mL)曲线,从两个图中获得终点所消耗的AgNO 3标准溶液体积,从而根据物质反应平衡公式C Cl-V Cl-=V Ag+C Ag+计算求出水中氯离子的含量(mol·L -1)。 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参比电极所装电解液应为饱和KNO 3溶液。 2甘汞电极比银电极略低些,有利于提高灵敏度。 3读数应在相对稳定后再读数,若数据一直变化,可考虑读数时降低转子的转数。 问题:实验中KNO 3的作用? 终点滴定剂体积的确定方法有哪几种?

氯含量测定方法

氯含量测定方法: 1. 配制0.1mol/L 的AgNO 3(基准试剂)溶液 2. 配置0.1mol/L 的KSCN 溶液(用上述标准AgNO 3溶液标定) 3. 准确称量干燥的树脂0.2g ,放入银坩埚中,加入2g NaOH 和1g KNO 3,仔细搅匀,再 在上面覆盖一层KNO 3,大约0.5g 左右,盖上坩埚盖。 4. 将坩埚放在泥三角上,用坩埚钳压住坩埚盖,调整好酒精喷灯的火焰,并加热坩埚 5. 在加入过程中要注意坩埚内的变化,中间会有气体放出(短时间内快速释放出气体), 此时要压紧坩埚盖,防止里面熔化的液体喷出,但也要注意压坩埚盖的松紧程度,要让里面的气体顺利释放,同时有足够的氧气使坩埚里面的树脂完全燃烧(在这部的加热过程中,坩埚基本呈现烧红的状态,小心烫伤) 6. 气体释放过后,可以停止加热(先不要停酒精喷灯),检查坩埚或坩埚盖上是否有黑色 固体粉末,若有,表示树脂没有燃烧充分,此时可在坩埚盖上放几粒KNO 3(用坩埚钳夹住坩埚盖,有),继续在酒精喷灯上加热,会看到黑色物质燃烧,有火星出现,黑色物质完全熔于熔化的KNO 3中。另外,对于坩埚内部的黑色物质,可以这样处理:用坩埚钳夹住坩埚上沿,倾斜坩埚,使里面熔化的液体流过黑色的物质,也同样会观察到有火花出现,黑色物质熔解。 7. 将坩埚放在石棉布上,冷却 8. 烧杯中加入150mL 去离子水,在封闭电炉上加热至近沸腾,将坩埚和坩埚钳一并放入 蒸馏水中,加热至坩埚内的白色固体物质完全溶解,用少量水将坩埚和坩埚钳重新洗干净,冲洗的水也一并和入烧杯中(少量多次冲洗,最终烧杯的水量控制在200mL 左右) 9. 在烧杯中加入几滴酚酞,用1:1(v:v)HNO 3溶液中和至无色,再过量3-5mL ,加入30%(w%) 的铁铵矾指示剂,准确加入标准AgNO 3溶液20mL ,搅拌均匀 10. 用标定过的KSCN 溶液滴定至溶液呈砖红色,记录所消耗的KSCN 体积,按下式计算树 脂的氯含量(注意N 、V 、W 的单位): 33Cl =1000AgNO AgNO KSCN KSCN N V N V W ??树脂 (-)35.46(mmol/g ) 以上仅是大概的过程,仅供参考。

总氯、余氯、有效氯

1 概念 有效氯 指氯消毒剂加入到水中所能产生的具有氧化能力的氯含量。 余氯 当有效氯与水经一定时间接触后,除了与水中细菌、微生物、有机物、无机物等作用消耗一部分氯量外,还剩下了一部分氯量,这部分氯量就叫做余氯。 总氯 游离性余氯(Cl2、HClO、ClO-) 化合性余氯(NH2Cl、NHCl2、NCl3) *我们通常说的余氯指的是游离性余氯。 2 标准 投加氯消毒剂后不仅需保证出厂水微生物指标能达到要求,而且需保持一定的余氯值,保证在管网输送过程中避免微生物的滋生,达到健康的饮用水。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对饮用水中余氯及总氯指标做出以下要求: 游离余氯:与水接触时间至少需30min,出厂水中余氯值≥0.3mg/L,出厂水限值4mg/L,管网末梢水中余量≥0.05mg/L; 总氯:与水接触时间至少需120min,出厂水中总氯值≥0.5mg/L,出厂水限值3mg/L,管网末梢水中余量≥0.05mg/L。 3 杀菌效果 游离余氯的杀菌主要原理是强氧化性的HClO、ClO-侵入细菌体内,到达细菌内部,并其氧化作用,破坏细菌酶系统,从而达到杀死细菌的目的,游离余氯杀菌效果快,据静态实验结果,游离余氯消毒,5min内可杀灭99%以上的细菌;而化合性余氯的氧化能力弱,杀菌速度不及游离性余氯,5min内可杀灭60%的细菌,但提高化合性余氯的浓度或延长杀菌时间,保证一定的CT值,即可达到相同杀菌效果。水厂清水池的停留时间一般均在2小时以上,当使用化合性余氯消毒时,能保证杀菌效果。 4 余氯与总氯的产生及控制 水中加氯量可分为两部分,即需氯量和余氯。 需氯量指用于杀死细菌、氧化有机物和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部分。 余氯指为了抑制细菌滋生繁殖的部分。 当水中主要受细菌、有机物和还原性物质污染,无氨氮及氮化合物污染时,投加氯消毒剂(不包含二氧化氯)后,余氯主要为游离性余氯。

水中氯离子测定方法

测定氯离子的方法 硝酸银滴定法 一、原理 在中性介质中,硝酸银与氯化物生成白色沉淀,当水样中氯离子全部与硝酸银反应后,过量的硝酸银与铬酸钾指示剂反应生成砖红色铬酸银沉淀,反应如下:NaCl + AgNO3 →AgCl ↓+ NaNO3 2 AgNO 3 + K2CrO 4 →Ag2CrO4↓+ KNO3 二、试剂 1、0.05%酚酞乙醇溶液:称取0.05g的酚酞指示剂,用无水乙醇溶解,称重至100g。 2、0.1410 mol/L氯化钠标准溶液:称取4.121g于500~600℃灼烧至恒重之优级纯氯化钠,溶于水,移至5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此溶液每毫升含 5mg氯离子。 3、0.01410 mol/L氯化钠标准溶液:吸取上述0.1410mol/L标准溶液50ml,移入5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此溶液每毫升含0.5mg氯离子。 4、硝酸银标准溶液:称取2.3950g硝酸银,溶于1000ml水中,溶液保存于棕色瓶中。 5、硝酸银标准溶液的标定:吸取0.01410mol/L(即1毫升含0.5mg氯离子)的氯化钠标准溶液10毫升,体积为V1,于磁蒸发皿中,加90ml蒸馏水,加三滴酚酞指示剂,用氢氧化钠调至红色消失,加约1ml10%铬酸钾指示剂,此时溶液呈纯黄色。用待标定的硝酸银溶液滴定至砖红色不再消失,且能辨认的红色(黄中带红)为止,记录消耗体积为V。以相同条件做100ml蒸馏水空白试验,消耗待标定的硝酸银的体积为V0。 浓度计算如下: C= V1×M×1000 V -V0 式中:C-硝酸银标准溶液的浓度,摩尔/升;

V1-氯化钠标准溶液的吸取量,毫升; M-氯化钠基准溶液的浓度,摩尔/升; V-滴基准物硝酸银溶液消耗的体积,毫升; V0-空白试验,硝酸银溶液消耗的体积,毫升。 调整硝酸银浓度使其摩尔浓度正好为0.0141mol/L。此溶液滴定度为1ml硝酸银溶液相当于0.5mg氯离子。 三、仪器 白磁蒸发皿:150ml 棕色滴定管 四、分析步骤 取50~100ml水样于蒸发皿中,加三滴酚酞指示剂,用0.02mol/L氢氧化钠溶液调成微红色,再加0.05mol/L硝酸调整至红色消失,再加入1滴管(约0.5~1ml)10%铬酸钾指示剂,此时溶液呈黄色,用硝酸银标准溶液滴定至所出现的铬酸银红色沉淀不再消失(即溶液呈黄中带红)为终点,以同样方法做空白试验,终点红色要一致。 五、分析结果的计算 水样中氯离子含量为X(毫克/升),按下式计算: X = (V2-V0)×M×35.45×1000 V W 式中:V2—滴定水样时硝酸银标准溶液的消耗量,毫升; V0—空白试验时硝酸银标准溶液的消耗量,毫升; M—硝酸银标准溶液浓度,摩尔/升; V w水样体积,毫升; 35.45—为氯离子摩尔质量,克/摩尔。 六、注意事项: 1、本方法适用于不含季胺盐的循环冷却水和天然水中氯离子的测定,其范围小于100mg/L。

测定水中氯离子含量的测试方法

测定水中氯离子含量的测试方法1 1. 适用范围* 1.1 如下三个测试方法包括了水、污水(仅测试方法C )及盐水中氯离子含量的测定: 部分 测试方法A(汞量滴定法)7~10 测试方法B(硝酸银滴定法)15~21 测试方法C(离子选择电极法)22~29 1.2 测试方法A、B和C在应用(practice)D2777-77下有效,仅仅测试方法B在应用D2777-86下也同样有效,详细的信息参照14、21和29部分。 1.3 本标准并不意味着罗列了所有的,如果存在,与本标准的使用有关的安全注意事项。本标准的使用者的责任,是采用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并且在使用前确定规章制度上的那些限制措施的适用性。明确的危害声明见26.1.1。 1.4 以前的比色法不再继续使用。参照附录X1查看历史信息。 2.参考文献 2.1 ASTM标准 D 1066 蒸汽的取样方法2 D 1129 与水相关的术语2 D 1193 试剂水的规范2 D 2777 D-19水委员会应用方法的精确性及偏差的测定2 D 3370 管道内取水样的方法2 D 4127离子选择电极用术语2 3.专用术语 3.1 定义——这些测试方法中使用的术语的定义参照D 1129和D4127中的术语。 4.用途及重要性 4.1 氯离子是,因此应该被精确的测定。它对高压锅炉系统和不锈钢具有高度危害,所以为防止危害产生监测是必要的。氯分析作为一个工具被广泛的用于评估循环浓度,如在冷却塔的应用。在食品加工工业中使用的处理水和酸洗溶液也需要使用可靠的方法分析氯含量。 5.试剂纯度 5.1在所有的试验中将使用试剂级化学物质。除非另有说明,所有试剂应符合美国化学品协会分析试剂委员会的规范要求。如果能断定其他等级的试剂具有足够高的纯度,使用它不会减少试验的精度,则这种等级的试剂也可以使用。 5.2 水的纯度——除非另有说明,关于水的标准应理解为指的是如Specification D1193中由第二类所定义的试剂水。 6. 取样 6.1 根据标准D 1066和标准D 3370取样。

使用自动电位滴定仪测定水中氯离子含量

使用自动电位滴定仪测定水中氯离子含量和COD Mn值1.相关标准 《GB/T 13025.5-2012 制盐工业通用试验方法氯离子的测定》 《GB/T 15453-2008 工业循环冷却水和锅炉用水中氯离子的测定》 《GB/T 24890-2010 复混肥料中氯离子含量的测定》 《NY/T 1121.17-2006 土壤检测第17部分:土壤氯离子含量的测定》 《MT/T 201-2008 煤矿水中氯离子的测定》 《ASTM D4458-2009 半咸水、海水和盐水中氯离子的试验方法》 2.测量原理 样品溶液调至中性,用硝酸银标准溶液滴定溶液,通过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电位突变指示终点。 3.仪器设备 实验仪器:ZDJ-5型自动滴定仪,或其他型号自动电位滴定仪。 实验电极:216-01型银电极+217-01型参比电极(二级参比填充液:饱和硝酸钠溶液)。 其他一般实验室仪器。 4.试剂和溶液 4.10.01mol/L氯化钠标准溶液:称取0.5844克已于600℃灼烧至恒重的氯 化钠基准试剂,溶解于去离子水中,移入1000ml容量瓶中,并用水稀 释至刻度,摇匀。 氯化钠标准溶液的浓度按式(1)计算: (1) 式中: c(NaCl),氯化钠标准溶液的浓度,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 m,称取氯化钠的质量,单位为克(g) V,配制溶液的体积,单位为升(L) 4.20.01mol/L硝酸银溶液:称取1.70克分析纯的硝酸银,溶解于去离子水 中,移入1000ml容量瓶中,并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溶液保存在棕 色瓶中。 5.操作过程 5.1仪器准备,参照ZDJ-5或其他型号自动滴定仪说明书 5.2参数设置(推荐参数) 最小滴定体积:0.02ml。最大滴定体积:0.2ml,预滴定 突跃量:中,80mV。 5.3氯化钠标准溶液的标定:吸取10.00 ml 氯化钠标准溶液,置于150 ml 烧 杯中,使用硝酸银溶液滴定,同时需进行空白实验。

有效氯_活性氯_游离氯_总氯_余氯有什么区别_测定方法[1]

有效氯活性氯游离氯总氯余氯有什么区别测定方法 1、有效氯、活性氯: 指含氯消毒剂中有氧化性的氯元素的质量分数,对于NaOCl和Ca(OCl)2指+1价Cl的质量分数。通常用盐酸与之反应放出的Cl2来间接测定。 2、游离氯: Cl2单质。 3、总氯: 化合物中Cl的质量分数。 4、余氯: 自来水中残留的Cl2。(自来水工业术语)用余氯试纸检测。一、有效氯测定方法: A1 碘量法原理 洗涤剂中有效氯在酸性溶液中与碘化钾起氧化作用,释放出一定量的碘,再以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碘,根据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消耗量计算出有效氯含量。 A2 试剂 A2.1 0.025mol/L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 A2.2 2mol/L硫酸溶液。 A2.3 10%碘化钾溶液。 A2.4 0.5%淀粉溶液。 A3 操作方法

称取含氯消毒剂1.00g,用蒸馏水溶解后,转入250mL容量瓶中,向容量瓶加蒸馏水至刻度、混匀,向碘量瓶中加2mol/L硫酸10mL,10%碘化钾溶液10mL,混匀的消毒液5mL溶液即出现棕色,盖上盖并混匀后加蒸馏水于碘量瓶缘,用0.05mol/L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游离碘,边滴边摇匀,待溶液呈淡黄色时加入0.5%淀粉溶液10滴(溶液立即变蓝色),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记录所用硫代硫酸钠的总量,重复3次取平均值计算。 A4 计算: 根据硫代硫酸钠的用量,计算有效氯含量,亦即1mol/L硫代硫酸钠1mL相当于0.0355g有效氯,因此可按下式计算有效氯含量: c*v*0.035 有效氯含量(%)=——————*100% w 式中: c——为硫代硫酸钠的摩尔浓度; v——消耗代硫酸钠的体积,ml; W——碘量瓶中含消毒剂的量,g。 二、游离氯与总氯测定方法: CL17氯分析仪能够基于所加入试剂分别对游离氯或总氯进行测定。然而,CL17不能同时测定这两项参数。

氯离子浓度的测定方法

氯离子浓度的测定方法 内容提要:氯离子是水和废水中最为常见的一种阴离子,过高浓度的氯离子含量会造成饮水苦咸味、土壤盐碱化、管道腐蚀、植物生长困难,并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必须控制氯离子的排放浓度。目前国家污水排放标准还未对氯离子的排放标准作出相应要求,仅有部分地方标准对废水中的氯化物作出了相关规定。 氯离子的测定 1、原理 用标准硝酸银AgNO 3 溶液滴定水样,与水样中的氯离子形成氯化银AgCl沉淀, 以铬酸钾为指示剂,当Cl-沉淀完毕后,Ag+与CrO 4 2-形成红色沉淀 2Ag++ CrO 42= Ag 2 CrO 4 ↓(红色) 指示终点的到达。根据AgNO 3 的用量便可算出Cl-的浓度。 2、主要试剂和仪器 (1)AgNO 3标准溶液 C(AgNO 3 )=0.01mol/L (2)K 2CrO 4 溶液 5%水溶液; (3)Cu(NO 3) 2 溶液 2%水溶 3、测定步骤 (1)吸收100.00ml水样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2滴酚酞指示剂,用0.1m ol/L NaOH和0.1mol/L HNO 3 溶液调节水样的PH值,使酚酞由红色刚变为无色。 再加入5%的K 2CrO 4 溶液1ml,用AgNO 3 标准溶液滴至出现淡红色,记下消耗的Ag NO 3 标准溶液的体积V1(ml)。 (2)用100ml蒸馏水取代水样,按上述相同步骤做空白试验,所消耗的AgNO 3标准溶液的体积V (ml)。 4、计算 水中CL-含量

式中 V1——测试水样时消耗的AgNO 3 体积,ml; V 0——空白试验消耗的AgNO 3 体积,ml; C——AgNO 3 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 V——水样的体积,ml; 35.46——CL-的摩尔质量,g/mol。

余氯与总氯的区别

余氯与总氯的区别 1.概念 有效氯 指氯消毒剂加入到水中所能产生的具有氧化能力的氯含量。 余氯 当有效氯与水经一定时间接触后,除了与水中细菌、微生物、有机物、无机物等作用消耗一部分氯量外,还剩下了一部分氯量,这部分氯量就叫做余氯。 总氯 游离性余氯(Cl2、HClO、ClO-) 化合性余氯(NH2Cl、NHCl2、NCl3) 我们通常说的余氯指的是游离性余氯。 2.标准 投加氯消毒剂后不仅需保证出厂水微生物指标能达到要求,而且需保持一定的余氯值,保证在管网输送过程中避免微生物的滋生,达到健康的饮用水。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对饮用水中余氯及总氯指标做出以下要求:游离余氯:与水接触时间至少需30min,出厂水中余氯值≥0.3mg/L,出厂水限值4mg/L,管网末梢水中余量≥0.05mg/L; 总氯:与水接触时间至少需120min,出厂水中总氯值≥0.5mg/L,出厂水限值3mg/L,管网末梢水中余量≥0.05mg/L。 3.杀菌效果 游离余氯的杀菌主要原理是强氧化性的HClO、ClO-侵入细菌体内,到达细菌内部,并其氧化作用,破坏细菌酶系统,从而达到杀死细菌的目的,游离余氯杀菌效果快,据静态实验结果,游离余氯消毒,5min内可杀灭99%以上的细菌;而化合性余氯的氧化能力弱,杀菌速度不及游离性余氯,5min内可杀灭60%的细菌,但提高化合性余氯的浓度或延长杀菌时间,保证一定的CT值,即可达到相同杀菌效果。水厂清水池的停留时间一般均在2小时以上,当使用化合性余氯消毒时,能保证杀菌效果。

4.余氯与总氯的产生及控制 水中加氯量可分为两部分,即需氯量和余氯。 需氯量指用于杀死细菌、氧化有机物和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部分。 余氯指为了抑制细菌滋生繁殖的部分。 当水中主要受细菌、有机物和还原性物质污染,无氨氮及氮化合物污染时,投加氯消毒剂(不包含二氧化氯)后,余氯主要为游离性余氯。 加氯量与余氯的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当水中存在氨氮或含氮有机物时,投加氯消毒剂(不包含二氧化氯)后,细菌与还原性物质先消耗一部分氯(OA段),然后与氨氮等含氮物质反应生成一氯胺(AH段,化合性余氯),当氯投加量继续增加后,化合性余氯转化为氮气(HB段),当投加量继续增加,会开始出现游离余氯(BC段),称为折点加氯。 氯量与余氯的关系如图2所示: 图2

水中氯离子含量测定[1]

标准号:D 512-89 测定水中氯离子含量的测试方法1 1.适用范围* 1.1如下三个测试方法包括了水、污水(仅测试方法C )及盐水中氯离子含量的测定: 部分 测试方法A(汞量滴定法)7~10 测试方法B(硝酸银滴定法)15~21 测试方法C(离子选择电极法)22~29 1.2测试方法A、B和C在应用(practice)D2777-77下有效,仅仅测试方法B在应用D2777-86 下也同样有效,详细的信息参照14、21和29部分。 1.3本标准并不意味着罗列了所有的,如果存在,与本标准的使用有关的安全注意事项。本 标准的使用者的责任,是采用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并且在使用前确定规章制度上的那些限制措施的适用性。明确的危害声明见26.1.1。 1.4以前的比色法不再继续使用。参照附录X1查看历史信息。 2.参考文献 2.1 ASTM标准 D 1066 蒸汽的取样方法2 D 1129 与水相关的术语2 D 1193 试剂水的规范2 D 2777 D-19水委员会应用方法的精确性及偏差的测定2 D 3370 管道内取水样的方法2 D 4127离子选择电极用术语2 3.专用术语 3.1 定义——这些测试方法中使用的术语的定义参照D 1129和D4127中的术语。 4.用途及重要性 4.1 氯离子是,因此应该被精确的测定。它对高压锅炉系统和不锈钢具有高度危害,所以为 防止危害产生监测是必要的。氯分析作为一个工具被广泛的用于评估循环浓度,如在冷却塔的应用。在食品加工工业中使用的处理水和酸洗溶液也需要使用可靠的方法分析氯含量。 5.试剂纯度 5.1在所有的试验中将使用试剂级化学物质。除非另有说明,所有试剂应符合美国化学品协 会分析试剂委员会的规范要求。如果能断定其他等级的试剂具有足够高的纯度,使用它不会减少试验的精度,则这种等级的试剂也可以使用。 5.2 水的纯度——除非另有说明,关于水的标准应理解为指的是如Specification D1193中 由第二类所定义的试剂水。

ASTM水中氯离子含量测定标准方法D

Designation: D 512-04 Standard Test Methods for Chloride Ion In Water 水中氯离子含量测定标准方法 1.范围 该测试方法适用普通水、废水(仅测试方法C)和盐水中氯离子的确定。包括以下三种测试方法: 测试方法A, B,和C在操作方法D 2777-77下有效,仅测试方法B还需满足操作规程D 2777-86。更多信息参考14,21和29节。 该标准试验方法没有包含所有的安全问题,即便要,也应联系实际需要。在试验前确定合适的安全、健康守则和决定其规章制度适用的局限性是试验者的责任。对于特需危险说明,见。 先前的比色试验方法已经终止。参考附录X1获取历史信息。 2. 参考文件

3. 术语 定义-用于这些试验方法的术语定义,参考术语D 1129和D 4127。 4. 意义和作用 水中氯离子处在管理中,因此必须精确地测量。氯离子对于高压锅炉系统和不锈钢是非常有害的,因此为防止破坏,监测是很重要的。氯离子分析作为一种工具广泛用于估计集中循环,例如应用在冷却塔中。处理水和食品加工工业中的分选液同样需要可靠的氯离子分析方法。 5. 试剂的纯度 试剂的化学等级在所有试验中适用。除非有其它说明,所有试剂应遵从美国化学界分析性试剂的规范委员会要求,有关规范都可从委员会取得。可能使用其它等级,倘若首先确定试剂纯度高得足以允许使用而不用降低确定的精度。 水的纯度-除非另有说明,参照水应理解为符合规范D 1193的Ⅰ型试剂水。其它类型的试剂水可能使用,倘若首先能确定水纯度高得足以允许使用而不影响试验方法的精度和偏差。Ⅱ型水在该试验方法中的循环测试时使用。 6. 取样 按照操作规程D 1066和D 3370的要求采集试样。 TEST METHOD A-MERCURIMETRIC TITRATION 测试方法A-汞液滴定法 7. 范围 该测试方法能用于确定水中离子,假设干扰可忽略(见小节9)。 尽管在研究报告中没有明确说明,精度表述是假设使用Ⅱ试剂水。在未经试验的地方确定该测试方法的有效性是分析者的责任。 该测试方法对于氯离子浓度在L的范围有效。

水中余氯的测定

水中余氯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水中余氯测定的意义。 2、掌握碘量法测定余氯的原理和操作。 二、实验原理 氯的单质或次氯酸盐加入水中后,经水解生成游离性有效氯,包括含水分子氯、次氯酸和次氯酸盐等形式,其相对比例决定于水的pH和温度,在多数水体的pH条件下,主要是次氯酸和次氯酸盐。 游离性氯与铵和某些含氮化合物反应,生成化合性有效氯(如氯与铵反应生成一氯胺、二氯胺和三氯化氮)。游离性氯与化合性氯二者都同时存在于水中。氯化过的污水和某些工业废水,通常只含有化合性氯。 碘量法适用于所测定总余氯含量>1mg/L的水样。测定的原理如下:余氯在酸性溶液内与碘化钾作用,释放出定量的碘,再以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 2KI+2CH3COOH →2CH3COOK+2HI 2HI+HOCl →I2+HCl+H2O I2+2Na2S2O3→2NaI+Na2S4O6 本法测定值为总余氯,包括HOCl、OCl-、NH2Cl和NHCl2等。 本法适用于生活用水余氯的测定。 三、仪器 碘量瓶250mL 四、试剂 1、碘化钾:要求不含游离碘及碘酸钾。 2、(1+5)硫酸溶液。 3、重铬酸钾标准溶液,C(1/6K2Cr2O7)=L:称取1.2259g优级纯重铬酸钾,溶于水中,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 4、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C(Na2S2O3)=L:称取12.5g硫代硫酸钠,(Na2S2O3·5H2O),溶于已煮沸放冷的水中,稀释至1000mL。加入0.2g碳酸钠及数粒碘化汞,贮于棕色瓶内,溶液可保存数月。

标定:吸取重铬酸钾标准溶液于碘量瓶中,加入50mL水和1g碘化钾,再加5mL(1+5)硫酸溶液,静置5min后,用待标定的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液滴定至淡黄色时,加入1mL1%淀粉溶液,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为止(注意:此时应带淡绿色,因为含有Cr3+),记录用量。 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浓度按下式计算: C=C1*V 式中C1----重铬酸钾标准溶液浓度(mol/L); 吸取重铬酸钾溶液的体积(mL); V----待标定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用量(mL)。 5、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C(Na2S2O3)=L:把上述已标定的L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用煮沸放冷的水稀释至所需的浓度(L)。 6、1%淀粉溶液 7、乙酸盐缓冲溶液(pH=4):称取146g无水乙酸钠溶于水中,加入457mL乙酸,用水稀释至1000mL。 五、实验步骤 1、吸取100mL水样(如含量小于1mg/L时,可取200mL水样)于300mL碘量瓶内,加入0.5g碘化钾和5mL乙酸盐缓冲溶液。 2、自滴定管加入L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至变成淡黄色,加入1mL淀粉溶液,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记录用量。 六、数据处理 总余氯(Cl2,mg/L)=C*V1**1000/V 式中C----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浓度(mol/L); V1----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用量(mL); V----水样体积(mL); 总余氯(Cl2)摩尔质量(g/mol)。

HJ 586-2010 水质 游离氯和总氯的测定 N,N-二乙基-1,4-苯二胺分光光度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HJ 586—2010 代替GB 11898-89 水质 游离氯和总氯的测定 N,N-二乙基-1,4-苯二胺分光光度法 Water quality - Determination of free chlorine and total chlorine - Spectrophotonetric method using N, N-diethyl-1, 4-phenylenediamine 本电子版为发布稿。请以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正式标准文本为准。 2010-09-20发布 2010-12-01实施 环 境 保 护 部 发布

目次 前 言......................................................................I 1 适用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方法原理 (2) 5 干扰和消除 (2) 6 试剂和材料 (3) 7 仪器和设备 (4) 8 样品 (4) 9 分析步骤 (4) 10 结果计算及表示 (5) 11 精密度和准确度 (6) 12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7) 13 注意事项 (7)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水质 游离氯和总氯的测定 N,N-二乙基-1,4-苯二胺现场测定法 (8)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一氯胺、二氯胺和三氯化氮三种形式化合氯的分别测定 (10)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规范水中游离氯和总氯的监测方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地表水、工业废水、医疗废水、生活污水、中水和污水再生的景观用水中的游离氯和总氯的N,N-二乙基-1,4-苯二胺分光光度法和现场测定法。 本标准是对《水质游离氯和总氯的测定 N,N-二乙基-1,4-苯二胺分光光度法》(GB11898-89)的修订。 本标准首次发布于1989年,原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环境监测中心、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环境卫生监测所和安徽省芜湖环保监测中心站。本次为第一次修订。修订的主要内容如下: ——修订了方法的适用范围; ——增加了样品的保存方法,修改了缓冲溶液添加量; ——调整了测定波长; ——增加了低浓度校准曲线,降低了测定地表水游离氯和总氯的方法检出限; ——增加了注意事项条款; ——增加了游离氯和总氯的现场测定方法。 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原国家环境保护局1989年12月25日批准、发布的国家环境保护标准《水质游离氯和总氯的测定 N,N-二乙基-1,4-苯二胺分光光度法》(GB 11898-89)废止。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大连市环境监测中心。 本标准验证单位:辽宁省环境监测中心、鞍山市环境监测中心、营口市环境监测中心、沈阳市环境监测中心和锦州市环境监测中心。 本标准环境保护部2010年9月20日批准。 本标准自2010年12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氯含量

·分析测试· 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氯离子的研究与应用 STUDY AND APPLICATION OF 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MICRO CHLORION 1 前言 含有有机物工艺水中氯离子的测定, 是化工生产中常用的分析指标,其含量的高低,对生产的稳定性、生产过程参数的调节至关重要。目前,含有有机物工艺水中的氯离子的测定方法有硝酸银滴定法、汞量滴定法、比色法、离子选择电极法等。这些方法各有利弊,在生产中直接应用有一定的难度。分光光度法以其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操作简单等优点广泛用于各种微量以及痕量组分的分析。由于氯化银沉淀不稳定, 直接应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结 果不理想。笔者通过研究氯化银沉淀在明胶- 乙醇水溶液中的稳定性。建立了一种新的测定微量氯离子的分光光度法,并应用到有机物工艺水中微量氯离子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线性范围为0~6 mg/ L , 方法的标准偏差为01108 , 变异系数为01026 。回收率为101 %~105 %。 2 实验部分 211 试剂 明胶- 乙醇水溶液: 称取011250 g 明胶, 溶于100 ml 水中, 取其20mL 明胶溶液+ 30 mL 乙醇, 放于100 mL 容量瓶中,用水稀释到满刻度。硝酸溶液:1 + 2 。氯标准溶液:012 mg/ mL 。称取116439 (称准至010002 g) 氯化钠溶解后,全部转移到1000 mL 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满刻度,摇匀,取此

溶液50 mL 稀释到250 mL 。硝酸银溶液:20 g/ L 。称取2 g 硝酸银于100 mL 容量瓶中, 用无氯化物水稀释到刻度。 212 仪器 3 运行效果 根据该厂污水处理场的实际情况, 在两间浮选池上各装一套溶气设备,经过试运行,在认为设备运行正常的情况下,进行了检验和验收,结果如下: (1) 污水泵、循环加气泵及电机运行平稳, 无振动和异常声音。 (2) 污水泵和循环加气泵压力均在013~0134MPa 之间。 (3) 气泡微细。 (4) 截止目前射流加压溶气设备运行情况良好,除油效果显著,提高了污水处理的质量。 4 结论 (1)JDAF - Ⅱ型射流加压溶气设备应用效果良好,运行稳定,操作简单,根除了释放器堵塞现象,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2) 该设备采用内循环式,所需的溶解空气经循环射流器和真空进气阀自吸气作用完成, 毋需空气压缩机供给,因此减轻了噪声污染。 (3) 除油效果显著。浮选出水含油由原来的6018 %提高到现在的7310 % , 浮选出水含油量可控制在20 mg/ L 以下。 (4) 自动化程度高。该设备自动调整溶气罐内气液平衡,无需人工控制。 一般实验室仪器及7550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213 测定步骤 于100 mL 比色管中,依次加入氯标准溶液、水、明胶- 乙醇水溶液、硝酸溶液,混匀后再加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