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作业2: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练习题1

作业2: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练习题1

作业2: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练习题1
作业2: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练习题1

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练习题(1)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一、我会填

(1)________是测量长度的工具,尺子上的()就是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2)厘米可以用()表示。

(3)我的大拇指的宽度大约是1(),暂没用过的铅笔的长度大约是12()。

二、看一看,填一填。

( )厘米

( )厘米

( )厘米

铅笔( )厘米

橡皮( )厘米

回形针( )厘米 5.

图钉()厘米铅笔()厘米

三、算一算。

13厘米-9 厘米=()厘米20厘米+9 厘米=()厘米

38厘米-7 厘米=()厘米8厘米+7 厘米=()厘米

四、我的眼力最棒。(请在正确测量方法下面画“√” )

五、辨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1.尺子上,刻度线从0到1是1厘米。………………………………………()

2.尺子上,刻度线从4到5是1厘米,从4到3也是1厘米。…………()

3.尺子上,只有刻度线从0到1是1厘米。………………………………()

补充练习:20以内加减法口算练习题(一)

2+17= 2+18= 3+3= 3+4= 3+5=

19-10= 18-1= 18-2= 18-3= 18-4=

3+16= 3+17= 4+4= 4+5= 4+6=

13-5= 13-6= 13-7= 13-8= 13-9=

4+7= 4+8= 4+9= 4+10= 4+11= 13-10= 12-1= 12-2= 12-4= 12-5=

4+12= 4+13= 4+14= 4+15= 4+16= 11-1= 11-2= 11-3= 11-4= 11-5=

7+5= 14-6= 15-7= 6+7= 8+9=

3+8= 11-7= 13-6= 14-7= 6+9=

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练习题(2)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一、我会填

(1)测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作单位。厘米可以用()表示。(2)我的大拇指的宽度大约是(),暂没用过的铅笔的长度大约是12()。

一般测量的方法:

1.把要测量的物体()。

2.将尺的()对准物体的左端,此时物体的右端对准尺子上的刻度几,就读出几厘米。

二、我是测量小高手。

三、看一看,填一填

()厘米

()厘米

( )厘米

补充练习:20以内加减法口算练习题㈣

13-6= 18-9= 11-7= 6+9= ( )+5=12 17-9= 13-6= 14-5 = 15-6= 18-( )=9 12-9= 14-4= 11-9= 4+8= 5+( )=14 16-4= 7+9= 16-7= 2+17= 11-( )=5 12-8= 17-8= 18-1= 17-8= 17-( )=10 15-7= 10-4 = 14+6 = 16-9= 14+( )=18 15+5= 16-8= 14-7 = 12+8 = ( )+8=12 8+6= 11-6= 8+8= 14-9= ( )-12=3 7+5= 12+8= 11+9 = 14-10 = ( )-8=8

认识米和用米量练习题(1)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一、我会填

(1)测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作单位,用字母表示为()。

测量比较长的物体,可以用()作单位,用字母表示为()。(2)1米=()厘米300厘米=()米7米=( )厘米2米+50厘米=( )厘米 400厘米=( )米600厘米=()米24厘米+10厘米=()厘米40米+5米=()米

135厘米=( )米( )厘米23米+20米=()米

15厘米+5厘米=()厘米46厘米—27厘米=()厘米

二、这样的说法对不对?

1.铅笔长15米。……………………………………()

2.课桌高70米。……………………………………()

3.大树高16厘米。……………………………………()

4.小红的大拇指宽约1米。…………………………()

5.一座楼房高30米。…………………………………()

三、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m或cm)

(1)一枝蜡笔长10()(2)姐姐身高是1()46()

(3)一条裤子长1()(4)一把剪刀长13()

(5)一幢大楼高56()(6)一根丝瓜长60()

(7)教室门高2()(8)写字台高80()

(9)一条成人围巾长2()(10)写字本长32()

四、比大小。

5米6米90厘米1米8米800厘米

100厘米1米30米30厘米600厘米5米

18厘米-9厘米9米1米+7米900厘米

1米-80厘米20厘米2米90厘米+80厘米

五、将下列各长度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一排。

1. 110cm 40cm 2m 78cm 1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0厘米 1米 1厘米 10厘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解决问题。

1、一捆绳子长15米,第一次用去5米,第二次用去6米,一共用去多少米?还剩下多少米?

2、一枝蜡笔用去2厘米,还剩下8厘米,这枝蜡笔原来长多少厘米?

3.有三条线段,第一条线段长9厘米,第二条线段长7厘米,第三条线段长14厘米.

(1)第一条线段比第三条线段短()厘米.

(2)第三条线段比第二条线段长()厘米.

(3)三条线段一共长()厘米.

作业2: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练习题1

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练习题(1)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一、我会填 (1)________是测量长度的工具,尺子上的()就是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2)厘米可以用()表示。 (3)我的大拇指的宽度大约是1(),暂没用过的铅笔的长度大约是12()。 二、看一看,填一填。 ( )厘米 ( )厘米 ( )厘米 铅笔( )厘米 橡皮( )厘米 回形针( )厘米 5. 图钉()厘米铅笔()厘米 三、算一算。 13厘米-9 厘米=()厘米20厘米+9 厘米=()厘米 38厘米-7 厘米=()厘米8厘米+7 厘米=()厘米

四、我的眼力最棒。(请在正确测量方法下面画“√” ) 五、辨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1.尺子上,刻度线从0到1是1厘米。………………………………………() 2.尺子上,刻度线从4到5是1厘米,从4到3也是1厘米。…………() 3.尺子上,只有刻度线从0到1是1厘米。………………………………() 补充练习:20以内加减法口算练习题(一) 2+17= 2+18= 3+3= 3+4= 3+5= 19-10= 18-1= 18-2= 18-3= 18-4= 3+16= 3+17= 4+4= 4+5= 4+6= 13-5= 13-6= 13-7= 13-8= 13-9= 4+7= 4+8= 4+9= 4+10= 4+11= 13-10= 12-1= 12-2= 12-4= 12-5= 4+12= 4+13= 4+14= 4+15= 4+16= 11-1= 11-2= 11-3= 11-4= 11-5= 7+5= 14-6= 15-7= 6+7= 8+9= 3+8= 11-7= 13-6= 14-7= 6+9=

认识厘米和米的练习题A

认识厘米和米的练习题 A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认识厘米和米(一) 一、换算单位。 5米=()厘米 3米=()厘米 100厘米=()米 500厘米=()米 1米25厘米=()厘米 100厘米=()米 3米30厘米=()厘米 二、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三、在○里填上>、<或=。 3米○30厘米?60厘米○100厘米?2米○20厘米 1米○100厘米 4厘米○1米?50米○5米 四、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1)一枝蜡笔长10()(2)姐姐身高是1()46() (3)楼房高40().(4)一把剪刀长13() (5)一幢大楼高56()(6)一根丝瓜长60() (7)教室门高2()(8)写字台高80() 五.填空. 1、(1)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 )做单位. (2)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通常用( )做单位.

(3)直尺上从刻度4到刻度10是()厘米,从刻度12到刻度7是()厘米。(4)从尺的刻度2到刻度()是6厘米。 2、有三条线段,第一条线段长9厘米,第二条线段长7厘米,第三条线段长14厘米. (1)第二条线段长()厘米. (2)第一条线段比第三条线段短()厘米. (3)第三条线段比第二条线段长()厘米. (4)三条线段一共长()厘米. 五、将下面的长度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一排。 40厘米1米1厘米10厘米 六、画一画。 画一条长4厘米的线段。 再画一条比它长2厘米的线段。 画一条比10厘米短7厘米的线段。 画一条比比7厘米长比9厘米短的线段。 七、应用题 1.工人叔叔修一条95米长的路面,修了一天后还剩36米,这一天修了多少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服装厂运来白布46米,花布39米,花布和白布一共多少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认识厘米和米(二) 一、填空。 1、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和()。

【数学】认识厘米用厘米量_0

---------------------------------------------------------------范文最新推荐------------------------------------------------------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限整厘米数). 3.培养学生观察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方法. 教学难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1 / 8

学具和教具 投影片,纸条、小棒、各种尺子、钉子、图钉等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让学生们用课前准备好的铅笔、小纸条、钉子等物体和自己的课桌比一比,然后,以各自不同的测量工具为标准汇报每个人课桌的长度.(答案五花八门:有4拃那么长,8根小纸条那么长) 2.教师谈话:同学们说得都对,但为什么结果却都不一样呢?(因为我们测量课桌所用的东西是不一样的.) 3.导入:要想取得一致的结果,我们需要有统一的测量工具,有谁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尺子)刚才有同学用尺子来量课桌的长,但也不知道用什么单位,课桌到底有多长.今天我们就要学习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所使用的单位和测量的方法.(板书课题: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4.师:当我们要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时,一般用厘米做单

---------------------------------------------------------------范文最新推荐------------------------------------------------------ 位进行测量.(扩展介绍:厘米在国际上,都用字母cm来表示.板书:cm) 二、新授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师:请同学们拿出尺子,找到刻度0,从刻度0到1,这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 师:好好看看,1厘米有多长呀? 师:闭上眼睛想想,1厘米有多长. 问:找找看,大家带来的物体中,还有你的周围,什么物体的长度最接近1厘米.(扣子的直径、指甲盖的宽度、牙齿的宽度、橡皮的厚度) 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2厘米长?(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答案,如:从刻度0到刻度2是2厘米;从刻度1到刻度3是2厘米;从刻度5到刻度7是2厘米) 3 / 8

认识厘米和米的练习题

认识厘米和米的练习题(—) 班级姓名 一、在○里填上>、<或=。 3米○30厘米60厘米○100厘米2米○20厘米 1米○100厘米4厘米○1米50米○5米 二、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m、cm)。 (1)一枝蜡笔长10()(2)姐姐身高是1()46() (3)一条裤子长1()(4)一把剪刀长13() (5)一幢大楼高56()(6)一根丝瓜长60() (7)教室门高2()(8)写字台高80() (9)一条成人围巾长2()(10)数学书本长32() 三、将下面的长度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一排。 40厘米1米1厘米10厘米 四、画一画。 画一条长4厘米的线段。

再画一条比它长2厘米的线段。 五、解决问题。 1、一捆绳子长15米,第一次用去5米,第二次用去6米,一共用去多少米?还 剩下多少米? 2、一枝蜡笔用去2厘米,还剩下8厘米,这枝蜡笔原来长多少厘米? 3、小明现在身高是90厘米,再长多少厘米就有1米高了? 4、一根绳子对着2次后长4米,这根绳子原来长多少米? 5、一根绳子长16米,对折三次后长多少米? 6、用一根5米长的绳子量篮球场的宽,正好量了6下,篮球场的宽是多少米?

认识厘米和米的练习题(二) 班级姓名 一、填空题 1.在○里填上“>”“<”或“=”. (1)25厘米○2米(2)100厘米○1米 (3)51厘米○49厘米(4)98米○89米 (5)1厘米○1米(6)10厘米○1米 (7)56米○65米(8)50厘米○5米 (9)33厘米○3米(10)6米○60厘米 2.在()里填上适当的单位. (1)铅笔长18().(2)操场长140().(3)楼房高40().(4)妹妹身高98().(5)灯管长24().(6)手掌宽7() 3.填空. (1)在直线上点两点,这两点间的一段叫(). (2)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做单位. (3)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通常用()做单位.

人教数学-二上《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教案(教学设计)

《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对1厘米的印象,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学会使用刻度尺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同时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际测量活动,培养学生共同合作的良好态度,在实际观察操作中,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初步建立对1厘米的印象。 【教学难点】 能用刻度尺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 【教材分析】 低年级学生主要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对于长度单位的教学,学生是首次接触,因此会觉得陌生而又抽象。教学时要利用学生身边的具体事物给学生创造亲自动手测量实际长度的机会,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 【教学方法】 迁移类推,引导发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让学生猜谜语:站着一尺高,躺下一尺阔,我来告诉你,你也猜不着。

学生思考后共同找到谜底,就是尺子。 师:你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吗?通过提问加深对尺子的印象,同时提高学生对测量长度的兴趣。 出示尺子图片,让学生观察尺子上面都有什么。(板书课题: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二、探究新知 观察尺子,认识刻度 1.出示例2,你知道1厘米有多长吗? 请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尺子,和同桌的比较一下,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学生可能回答:都有竖线、还有数字) 师:这些竖线有的长有的短,我们把它叫做刻度线。每一个数字都对着一条比较长的刻度线,第一个数字是O,我们就把这条刻度线叫做刻度O。后面的呢?(刻度1……)让我们来读一下这些刻度。 尺子上有这样的字母——cm,也有同学的尺子上是“厘米”两个字,其实“cm”就表示厘米的意思。“厘米”是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2.直观感知1厘米。 师指出:这个刻度0很重要,它就像起跑线一样,表示从这里开始。从刻度0到刻度1的长度就是1厘米。(板书:1厘米) 学生拿出尺子,伸出小手,感知1厘米的长度。 师:拇指和食指间的距离就是1厘米。尺子上还有哪一段的长度也是1厘米呢?谁上来指指看?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加手势):从刻度2到刻度3之间这一大格的长度是l厘米,从刻度3到刻度4之间这一大格的长度也是1厘米,从刻度4到刻度5呢?我们发现了什么?(每一个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因为每个大格的长度都一样,所以我们在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时才有了统一的标准。 尺子上每相邻的两个数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 3.借助实物直观感知1厘米。 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1厘米的长度怎么样啊?(很短)是呀,1厘 米确实很短。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厘米和米练习题

认识厘米和米的练习题(—) 班级姓名一、在○里填上>、<或=。 3米○30厘米60厘米○100厘米2米○20厘米 1米○100厘米4厘米○1米50米○5米 二、在( )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厘米、米)。 (1)一枝蜡笔长10() (2)姐姐身高是1()46() (3)一条裤子长1() (4)一把剪刀长13() (5)一幢大楼高56( )(6)一根丝瓜长60() (7)教室门高2( )(8)写字台高80() (9)一条成人围巾长2() (10)数学书本长32( ) 三、将下面的长度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一排。 30厘米 2米99厘米 14米 四、画一画。 (1)画一条长4厘米的线段。 (2)再画一条比它长2厘米的线段。 五.计算题。 13厘米+23厘米=() 1米23厘米-23厘米=( )米=()厘米 1米10厘米-110厘米=()1米-30厘米=( )厘米 45厘米+55厘米=( )米=( )厘米 1米-80厘米=()厘米 8米+8米=( )米 五、解决问题。 1、一捆绳子长15米,第一次用去5米,第二次用去6米,一共用去多少米?还剩下多少米? 2、一枝蜡笔用去2厘米,还剩下8厘米,这枝蜡笔原来长多少厘米? 3、小明现在身高是90厘米,再长多少厘米就有1米高了?

4、一根绳子对着2次后长4米,这根绳子原来长多少米?

5、一根绳子长16米,对折三次后长多少米? 6、用一根5米长的绳子量篮球场的宽,正好量了6次,篮球场的宽是多少米? 认识厘米和米的练习题(二) 班级姓名 一、填空题 1.在○里填上“>”“<”或“=”. (1)25厘米○2米(2)100厘米○1米 (3)51厘米○49厘米(4)98米○89米 (5)1厘米○1米(6)10厘米○1米 (7)56米○65米 (8)50厘米○5米 (9)33厘米○3米(10)6米○60厘米 2.在( )里填上适当的单位. (1)铅笔长18( ). (2)操场长140( ). (3)楼房高40().(4)妹妹身高98( ). (5)灯管长24(). (6)手掌宽7() (6)爸爸身高175( )(7)讲桌高5() 3.填空. (1)在直线上点两点,这两点间的一段叫( ). (2)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 )做单位. (3)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通常用( )做单位. 4.有三条线段,第一条线段长9厘米,第二条线段长7厘米,第三条线段长14厘米.(1)第二条线段长()厘米. (2)第一条线段比第三条线段短( )厘米. (3)第三条线段比第二条线段长( )厘米. (4)三条线段一共长()厘米. 二、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二年级数学上册厘米和米的认识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在()里填上适当的单位. (1)铅笔长18()(2)手掌宽7() (3)楼房高40()(4)妹妹身高98() (5)小红身高1()25厘米 2、填空. (1)24厘米+17厘米=()厘米 (2)72厘米-27厘米=()厘米 … (3)1米=()厘米 (4)45米+36米=()米 (5)2米+50厘米=()米()厘米 (6)在直线上点两点,这两点间的一段叫(). (7)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通常用()做单位. 3、有三条线段,第一条线段长9厘米,第二条线段长7厘米,第三条线段长14厘米. (1)第一条线段比第三条线段短()厘米. (2)第三条线段比第二条线段长()厘米. 【 (3)三条线段一共长()厘米. 二、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3)直线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4)小明身高120米。() (5)这是一条线段。() (6)一条直线长7厘米。() 三、在○里填上“>”“<”或“=”。 —

(1)25厘米○2米(2)100厘米○1米 (3)51厘米○49厘米(4)98米○89米 (5)50厘米○5米(6)33厘米○3米 四、解决问题。 1、工人叔叔修一条95米长的路面,修了一天后还剩36米,这一天修了多少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服装厂运来白布46米,花布39米,花布和白布一共多少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一根绳子,原来长53米,我第一次剪去19米,第二次剪去23米。这根绳子还剩下多少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动手题。 1.量一量下面各条线段的长度。 2、画一画。 ①画一条长4厘米的线段。 & ②再画一条比它长2厘米的线段。 3、下面的图形各由几条线段围成填在()里。

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教案

第1单元长度单位 第1课时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学习内容】: 课本P2-3,例1、2、3 【学习目标】: 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身体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3.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进行正确地测量物体。(限整厘米) 4.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学习重点、难点】: 认识厘米,并学会用厘米测量。 【学习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谈话:古时候人们是怎样测量物体的长度呢? 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熟悉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组织活动,体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组织学生用身体作标准量同一长度。 1.教师先明确活动的方法。 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汇报。 得出:因为每个人的手不同,所以量的结果不同。因此,有必要用一个统一的长度来测量物体。 三、认识尺子 1、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 子。 2、介绍认识尺子。 为了便于交流,尺子上的刻度作了统一规定。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 [设计意图]:介绍认识尺子提高学生的知识面,为下面的学习作准备。 四、操作活动,建立表象 (一)、认识厘米 1、投影出示厘米尺,师生一起观察厘米尺子:在尺子上用不同的颜色标出1厘米的长度,说明前面正方体的一边正好是1厘米。 2、让学生量图钉的长度。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子,量一量图钉大约有多少长。”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得出一个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长。 3、教师明确量的正确方法:图钉的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看 另一端对着几。 4、请小朋友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 学生活动,同桌交流。

最新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分米毫米的认识单元测试题

分米毫米练习题(一) 一、填空。 1千米=()米6000米=()千米1米=()分米 70毫米=()厘米8分米=()厘米9厘米=()毫米 40分米=()米70厘米=()分米9米=()厘米 15米=()分米100厘米=()米4分米=()毫米 3千米=()米80毫米=()厘米1米=()分米=()厘米57分米-17分米=( )分米=( )米1米-6分米=( )分米 8千米=()米+()米38米+54米=( )米 46厘米+54厘米=()厘米=()分米=()米 二、在○里填上><或= 8千米○6000米1米50厘米○1米5分米6毫米()4厘米 4厘米○4分米9分米○2米32米+10米○50米 300分米()300厘米5厘米()7毫米2米()2分米 9毫米()3厘米18毫米()1分米34毫米()9厘米1米()100厘米60毫米()6厘米8分米()90厘米3分米()23毫米 5毫米()1厘米-2毫米50毫米()5厘米3分米()100厘米三、 三、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或数 1、蜡笔长6() 2、跳绳长2() 3、课桌高7() 4、粉笔长75() 5、钢笔长14() 6、小明的身高是140() 7、10张纸厚1()8、旗杆高9()9、课桌高65()10、1角硬币的厚大约是1()11、打火机的长大约是8() 12、数学书的厚大约是5()13、课桌的高大约是80()。 14、一只七星瓢虫的长度大约是5()。 15、小明身高138(),他的大拇指宽约(),手腕一圈长约12() 16、我们测量学校东西长度是多少时,用()做单位比较合适。 17、小兔子身长4(),尾巴长约7()。 18、从寿光到潍坊的路程大约是46(),坐客车大约1个小时能到达。 四、下图是小飞学具盒里的小棒,你知道它长多少毫米吗? 五、改错(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改正)。 20014年3月15日星期二天气雨 今天早晨,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爬起来,来到了卫生间,拿起了1厘米长的牙刷刷完牙后,急急忙忙地洗脸,吃早饭。学校离我家不远,大约有90毫米,上学路上我看见了一棵高2分米的树被风刮断了,连忙找来了一根长1厘米的绳子把小树绑好。我跑步到学校,看到老师已经在教室里讲课了,我赶紧从书包里翻出1毫米长的铅笔和4米厚的笔记本,认真做起笔记。

厘米和米的认识测试题

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测试题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一、填空题 1、在()里填上适当的单位. (1)铅笔长18()(2)手掌宽7() (3)楼房高40()(4)妹妹身高98()(5)小红身高1()25( ) 2、填空. (1)24厘米+17厘米=()厘米 (2)72厘米-27厘米=()厘米 (3)1米=()厘米 (4)45米+36米=()米 (5)2米+50厘米=()米()厘米 (6)在直线上点两点,这两点间的一段叫(). (7)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通常用()做单位. 3、有三条线段,第一条线段长9厘米,第二条线段长7厘米,第三条线段长14厘米. (1)第一条线段比第三条线段短()厘米.(2)第三条线段比第二条线段长()厘米. (3)三条线段一共长()厘米.

4、下面各数从大到小排列: 90厘米 3米15米1米 ( )( ) ( )( ) 二、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4)直线是可以量出长度的。()(5)小明身高120米。() (6)这是一条线段。() (7)一条直线长7厘米。() 三、在○里填上“>”“<”或“=”。 (1)25厘米○2米(2)100厘米○1米(3)51厘米○49厘米(4)98米○89米(5)50厘米○5米(6)33厘米○3米

四、解决问题。 1、工人叔叔修一条95米长的路面,修了一天后还剩36米,这一天修了多少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服装厂运来白布46米,花布39米,花布和白布一共多少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根绳子,原来长53米,我第一次剪去19米,第二次剪去23米。这根绳子还剩下多少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动手题。 1.量一量下面各条线段的长度。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学讲稿)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学讲稿 班级姓名 预习内容:数学书第2、3页的内容。预习准备:直尺1把、新铅笔1根(没削过的)。 一、新知分解: 1、学习例1 (1)孩子们:打开书先把第2页的内容读一遍,好吗? (2)思考:图上的小朋友和叔叔用同一种方法量的是同一张课桌,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呢?到底谁量得对呢?为什么?(把你的想法说给家长听) 2、学习例2:观察课本第3页例2图中的刻度尺 ①我发现:刻度尺上有:数字();每两个相邻数字之间为1小格,每小格间的距离都____(“相等”或“不相等”);每小格又被分成了()份。 ②在刻度尺上找到“0”,它在尺子的最()端,它表示刻度从这里开始。 ③我们用的直尺是以()为单位,用字母表示是“()”。 ④认识刻度尺上的1厘米: 在刻度尺上0到1之间的长度是()厘米;1到2之间的长度与0到1之间的长度(),所以1到2间的长度也是()厘米;那么2到3是()厘米;5到6是()厘米;8到()是1厘米;( )到11是1厘米。 ⑤读书第3页中间的内容,从书中我们知道了食指宽、田字格宽、图钉的长接近1厘米,也可以说大约是1厘米,用你的手指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量一量,你的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 ⑥你在身边再来找一找还有哪些物体的长或宽大约是1厘米说给家长听。(课上和同学们交流,比比谁的发言更精彩!) 3、学习例3: ①认识刻度尺上的“几”厘米 0到2之间有()个1厘米,所以0到2是()厘米; 0到3之间有()个1厘米,所以0到3是()厘米。 根据上面的思路完成下列各题,明天要与同学交流哦! 0到6是()厘米; 0到9是()厘米; 1到4是()厘米; 4到9是()厘米; ②用厘米量:看书第3页的例3,图中的纸条长()厘米,是怎样测量的呢? 测量方法:先把尺子的()刻度对准纸条的最()端,再看纸条的最()端对着几,纸条的长就是几厘米。 ③用刚刚总结的测量方法量一量你准备的新铅笔,铅笔的长大约是()厘米,然后再给爸爸妈妈讲一讲你是怎样量的,明天讲给老师听好吗?

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教学设计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认识手中尺子的刻度线,建立1厘米的表象,能够在尺子上找1厘米或几厘米,然后由小组合作进行测量物体长度的练习。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此外,还注重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不同侧面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建立1厘米的表象,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限整厘米)。 (二)知识与技能 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及估测意识。 (三)感情、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体会1厘米的实际长度,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估测意识。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米尺、学生尺、长短不同的两枝铅笔、棱长1厘米的小方木若干块。 学生准备:学生尺、剪刀、宽1厘米的纸条若干条、1角硬币每人一个、回形针若干个、小刀若干把。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教师出示两枝长短不同的铅笔。提问:这两枝铅笔哪枝长?哪枝短? 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一下:物体有长有短。 教师接着出示课本图(幻灯机出示)提问:图中出示的数学课本短边与铅笔盒长边一样长吗?学生分组进行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用手中的学具去比一比、看一看,很快得出:数学课本短边有5个回形针那么长……,铅笔盒长边有5把小刀那么长……。 通过操作,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由于测量工具不一样,物体长短难以说清楚,同时给我们带来了测量的不便。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对尺子上的刻度作了统一的规定,量较短的物体如:粉笔、小刀、文具盒、铅笔等的长度时可以用厘米作单位,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1、认识厘米 (1)认识刻度尺 ①教师出示刻度尺或米尺图,告诉学生这是“刻度尺”用来量物体长度的尺子,接着教师拿出一把学生尺,告诉学生这是同学们用的尺子,它是刻度尺的一部分。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教案

新二年级上册 《认识厘米》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厘米。知道1米、1厘米的实际长度。 二、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1米、1厘米的实际长度。掌握它们之间的进率,使学生建立起1米、1厘米这些长度单位的观念。 教学难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用厘米量的方法。 教学方法 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课前准备 尺子、课件等,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吧。 课时准备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图:看图发生了一个什么故事?为什么熊猫和小松鼠都量得的是4庹长的皮带,用到了河马身上就不行了呢?出现了什么差异? 板书课题: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二、新课学习 (一)量一量。 1.请同学们量一量字典的长度,可以选择曲别针、橡皮等不同的工具来测量。 2.汇报测量结果。 提问:量同一条边,为什么结果不一样呢? 师:我们都用同样长的纸条量,结果会怎样呢? 生:一样长。

师生总结:想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子来量。 (二)认识尺子。 1. 师:量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常常要以厘米作单位。 2.观察你的尺子,说说尺子上有哪些数? 你们发现什么了? 3. 比一比,每相邻的两个数中间都一样长吗? 师:不仅你们尺子上的1厘米都一样长,全世界的1厘米都是这么长。 4.在你的尺子上指出1厘米的长度。 5.课件出示一幅尺子,来进行学习。 (1)从尺子“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 (2)让学生从尺子上找到0和1刻度,用两个手指捏住看看1厘米有多长?观察一下,手上的什么部分大约是1厘米。 (3)“cm”是厘米的符号。1cm就是1厘米。 在你的尺子上指出2cm、5 cm、10 cm的长度。 师生总结:每相邻两个长刻度线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随机演示,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6.测量。 师拿出一支铅笔,师生共同测量。 量的时候,左端一定要对准0刻度,看右端铅笔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汇报结果及测量方法。 三、结论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说一说。 2. 还有什么问题吗? 四、课堂练习 1.做练习。 手掌宽()厘米。 一乍长()厘米。 臂长()厘米。 2.说说还有哪些物体长1厘米? 五、作业布置 自己量一量数学课本,及课桌的长度。 六、板书设计 认识厘米 每相邻两个长刻度线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

第二课时:认识厘米用厘米量-1.DOC

第二课时: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教学内容: 课本P3,例2,练习一1、2、3。 教学目标: 1、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进行正确地测量物体。(限整厘米) 2、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3、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 尺子、图钉、纸条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上一节课我们都知道要统一长度单位,也用了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进行了测量。但在日常生活中用它来量物体的长度是很不方便的。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 2、介绍认识尺子。 为了便于交流,尺子上的刻度作了统一规定。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 [设计意图]:介绍认识尺子提高学生的知识面,为下面的学习作准备。 二、操作活动,建立表象 (一)、认识厘米 1、投影出示厘米尺,师生一起观察厘米尺子:在尺子上用不同的颜色标出1厘米的长度,说明前面正方体的一边正好是1厘米。 2、让学生量图钉的长度。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子,量一量图钉大约有多少长。”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得出一个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长。 3、教师明确量的正确方法:图钉的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看另一端对着几。 4、请小朋友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 学生活动,同桌交流。 5、巩固1厘米的表象。 请小朋友用手势比划1厘米的长度。 闭上眼睛想1厘米的长度等。 6、想想在自己的周围,生活中有哪些事物也是大约1厘米长的?让学生去找大约1厘米长的物体。帮助学生形成1厘米的鲜明表象。 (二)、用厘米量 1、我们已经知道了量的方法,也对1厘米有了初步的表象,下面我们就来量一量物体的长度。 请小朋友用手中的尺子量一量老师为你们准备的纸条。注意测量的方法要正确。 2、学生测量纸条。教师巡视,加强个别指导。 3、交流反馈。教师再次强调测量的正确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 三、巩固深化,实践应用。 1、请学生随意拿出自己的一枝铅笔,量一量你的铅笔有多长。量好后同桌交流检查。 2、4人小组合作,每人分别量出3厘米、5厘米、7厘米、10厘米……给大家看。教师个别指导。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1)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教案.doc

通过第一学期的“比长短”的学习,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地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主要特点有: 1.注意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 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 3.改变了线段的编排。 教材注意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通过各种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懂得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3.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学会画线段。 4.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1)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1课时 (2)认识米和用米量1课时 (3)认识线段1课时 (4)解决问题1课时 (5)练习课1课时

在长度单位的教学中,主要用启发式、直观演示、动手操作教学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课题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课型新授课 设计说明 1.联系生活实际,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动手操作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种直观且有效的学习手段,也是《课程标准》提倡的学习方式。本节课的设计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借助动手操作这一直观手段,通过测量物体的长度等具体操作活动,使学生建立1厘米长度表象。通过体验认识——动手操作——应用,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知数学活动对学习数学知识的有效性。 2.建立1厘米的表象,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注重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1厘米的表象。借助观察尺子、图钉等实物,通过不断感知、思考、测量、判断和验证的活动过程,加深1厘米的表象,逐步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 3.练习形式多样,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课堂活动中,通过全面性、趣味性和多样性的学习,全面巩固新知,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变枯燥为有趣,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学习目标 1.经历长度单位的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了解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同时,尝试地估测较小物体的长度;初步学会用尺子量长度是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认识测量单位。 4.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合作意识,探索并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 学习 1.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用厘米测量物体的方法。

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厘米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厘米教案详细介绍: 教材分析 认识厘米是义务教育课程小学数学二年级的内容。要求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用为什么他们说的数不同?引起学生思考,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按照课程要求,要让学生了解米尺,懂得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并通过看、量、画等学习活动形成厘米的长度表象。 教学思路 1.数学活动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小学数学知识与学生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时要让学生感到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认识厘米的教学,就是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矛盾中引入的。由此教师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想身边的事情。在学生获得新知以后,教师又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估测周围事物的长度,去调查厘米在生活中的运用。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可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拓展创新空间。 2.合作探究,发现知识,形成技能。 教学不仅要重视知识的最终获取,还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探究过程。本课教学注重引导学生以合作探究为主要的学习方式。首先,要求学生通过在尺上找一找1厘米是从哪儿到

哪儿,用手比画1厘米的长度,闭眼想一想1厘米的长度以及找一找生活之中l厘米长的物体等活动来建立1厘米的表象。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2厘米、3厘米等几厘米的具体长度,进一步认识厘米。其次,在探究用厘米量、用厘米画的活动中,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小组合作、,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使他们在发现知识、形成技能的同时获得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3.加强估测,发展空间观念。 估测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加强估测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正确建立厘米的概念,增强其空间观念与学习兴趣。教学时,教师通过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l厘米以及对周围物体的长度先估计、再量一量的活动,使学生在比照中积累经验,形成初步的估测能力。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l厘米的表象,初步学会量线段的长度。 3.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发展空间观念。4.培养初步的实践能力,使其进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学会用尺量物体长度的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二上《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第二课时《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对1厘米的印象,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学会使用刻度尺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同时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际测量活动,培养学生共同合作的良好态度,在实际观察操作中,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初步建立对1厘米的印象。 【教学难点】 能用刻度尺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 【教材分析】 低年级学生主要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对于长度单位的教学,学生是首次接触,因此会觉得陌生而又抽象。教学时要利用学生身边的具体事物给学生创造亲自动手测量实际长度的机会,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 【教学方法】 迁移类推,引导发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让学生猜谜语:站着一尺高,躺下一尺阔,我来告诉你,你也猜不着。(多媒体课件出示幻灯片2) 学生思考后共同找到谜底,就是尺子。 师:你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吗?通过提问加深对尺子的印象,同时提高学生对测量长度的兴趣。 出示尺子图片,让学生观察尺子上面都有什么。(板书课题: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二、探究新知 观察尺子,认识刻度(多媒体课件出示幻灯片3) 1.出示例2,你知道1厘米有多长吗? 请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尺子,和同桌的比较一下,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学生可能回答:都有竖线、还有数字) 师:这些竖线有的长有的短,我们把它叫做刻度线。每一个数字都对着一条比较长的刻度线,第一个数字是O,我们就把这条刻度线叫做刻度O。后面的呢?(刻度1……)让我们来读一下这些刻度。 尺子上有这样的字母——cm,也有同学的尺子上是“厘米”两个字,其实“cm”就表示厘米的意思。“厘米”是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2.直观感知1厘米。 师指出:这个刻度0很重要,它就像起跑线一样,表示从这里开始。从刻度0到刻度1的长度就是1厘米。(板书:1厘米) 学生拿出尺子,伸出小手,感知1厘米的长度。(多媒体课件出示幻灯片4)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1 认识厘米教案

1认识厘米 课时目标导航 认识厘米。(教材第2~3页例1~例3)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准确地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3.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4.通过实际测量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

重点:认识厘米,掌握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限整厘米)的方法。难点:建立1厘米的直观表象。 教师准备:课件、直尺、纸条、图钉、订书钉。 学生准备:刻度尺、图钉、纸条、铅笔。

一、情景引入 新学期开始我们又换新书了,谁知道我们的新书有多长呢? 提示:学生可能会用拃量,可能会用铅笔量,还可能会用橡皮量,等等。不同的物品作标准测量结果不相同。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物体出发,引导学生通过自己测量发现所用的标准不同,即使测量同一物体,结果也不相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学习新课 1.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1)你们知道古时候人们怎样测量长度吗?(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例1情境图) 提示:很久以前,人们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如:平伸手臂测量石头的周长。 (2)你觉得这样测量准确吗? 明确:①不准确,大人和小孩的手臂长短不同,那么测量的结果就不相同了。 ②不准确,即使都是大人或都是小孩,手臂的长短也不可能都相同,测量的结果也不相同。 ③石头的周长是固定的,可是却因为人手臂长短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测量结果,所以这样测量的结果是不准确的。 (3)收集生活中常用来测量长度的方法有哪些? 提示:①用拃作单位测量布的长度。 ②用脚长作单位测量竹竿的长度。 【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人们用身体的一部分作单位进行测量的不准确性,以及这种现象在生活中存在的普遍性,为学生学习估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作准备。

【强烈推荐】小学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系列练习题

二年级《角的初步认识》系列练习题 一、按要求经过下面的点(o);画一个角; 锐角直角钝角 二、判断;下面图形中;请你在是角的图形下面画“√” 三、判断下面的话是否正确。对的画“√”;错的画“×”。 (1)角的两边越长;这个角就越大。() (2)一张正方形的纸;用剪刀剪去1个角以后;还有3个角。() (3)用纸折角;折出的角的大小;与这张纸的大小无关。() (4)老师的三角形板上的直角比同学们三角形板上的直角大。() (5)一个正方形里面的直角的个数与一个长方形里面的直角的个数是相同的。()(6)三角形中最大的角就是直角。() 1、直角是角中最大的角。() 2、三角板上的直角和黑板上的直角一样大;所有的直角一样大。() 3、角有3个顶点和3条边。() 4、直角没有顶点。() 5、扇子有3个角。() 6、直角不是角。() 7、一个角的两条边越长;这个角就越大。() 8、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9、角的两条边张开得大;角就大;角的两得边张开得小;角就小。() 10、小刚身高125厘米。() 11、三角板上的三个角中;最大的一个角是直角。()

四、按要求填序号。 上面的图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是角。上面的图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角。上面的图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直角。 五、填空

六、把下图里的直角标记出来。 七、数角。 七、、在方格纸里画一个有直角/钝角/锐角。 八、我会填。 1、一个角是由()个顶点和()条边组成的。 2、一把三角板有()个角;其中直角有()个。 3、一个长方形有 ( ) 个角;有 ( ) 个角是直角。 4、拿一张纸;先上下对折;再 ( ) 对折可以得到直角。 5、写出下面角的各部分名称。 () ()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初步学 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同事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3、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材分析: 测量时人们对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实际需求,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进行量化把握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对长度的量化把握离不开长度单位。在生活中,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但不一定能进行量化比较,厘米是常用的长度单位,认识它不仅是量化把握物体长度的基础,而且建立长度单位的表象还有助于学生空间观念以及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学生初步 本单元是学生初次接触长度单位,为了让学体会长度单位的作用,教材以浓缩的、学生可以理解的方式,简要介绍了长度单位产生的过程,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以前的教材是直接告诉学生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量,通过活动使学生建立米、厘米长度单位的表象,发展空间观念。新教材更注重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是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在呈现长度单位“厘米”时,让学生通过充分的活动,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了解知识的来源,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由此引出对直尺和厘米的认识。如何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使学生“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是本节课的难点。 设计理念: 1、采用“故事情境”引发认知冲突,体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熟悉的动画人物,有趣的故事情节,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虽然没有如教材呈现的情景那样用各种物品进行测量,但此设计符合学生的生活背景和知识基础。 2、从学生的实践活动入手,每位学生一把尺子,从观察尺子,认识厘米到建立几厘米就是几大格的抽象概念,通过指、认、量、说、比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经历了认识厘米、建立长度单位的过程,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充分享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在活动中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空间,并通过鼓励学生尝试自己解决问题、促进学生自主动脑,勇于实践,积极创新。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课书第三册48-49页的内容 教学目的: 1、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长度的空间观念。学会用尺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学会初步的估测方法。 2、通过观察、测量活动,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通过比一比、量一量、画一画等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通过多种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的有用性,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长度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学会用尺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在建立1厘米长度观念的基础上,估测出较小物体的长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