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相似三角形》说课稿

《相似三角形》说课稿

《相似三角形》说课稿
《相似三角形》说课稿

《相似三角形》说课稿

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三角形》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五节的内容,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相似多边形,知道了相似多边形的本质特征,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课由一般到特殊引出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并应用这一概念解决一些具体问题,在本章节的学习中占重要地位。同时对后续教学内容起奠基作用,也为学生今后学习和生活更好的运用数学作准备。

2、教育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三角对应相等、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并通过一些具体情境的应用深化对相似三角形的理解和认识。

(2)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渗透类比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理解、认识事物的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对相似三角形的教学引导学生体会数学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初步认识特殊与一般之间的辩证关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3、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中深入理解认识相似三角形的概念是重点,渗透三角形相似与平行的内在联系是本课的难点。

学情分析:

1、由于七年级时学过全等三角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将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和相似三角的定义混在一起,学习时应强调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三角形叫相似三角形。

2、在学习过程中,对应角和对应边这个概念容易出错,作为教师应该耐心说明。在记两个三角形相似时,跟记两个三角形全等一样,通常把表示对应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这样就比较容易地找出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和对应边。

教学策略:

1、采用复习法,引导发现法培养学生类比推理能力,尝试指导法,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

2、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自主探索每一个问题,而不是急于告诉学生结论。

3、课后习题的安排上适当让学生通过模仿例题的思想方法,加深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主要由于学生刚刚入门,多进行模仿,习惯以后,再做与例题不一样的习题,可以提高运用知识能力,以开阔学生的思路。

教学步骤设想:

(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1、生活中有哪些相似图形,举几个例子?

2、什么叫相似多边形?两个多边形相似如何表示?

3、同学们能够根据相似多边形的定义类似地给出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并用符号表示?

4、如果△ABC和△DEF相似,你能说出对应角、对应边吗?对应角有什么关系?对应边呢?

(理由:让学生从一般到特殊,引出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并对定义初步理解和认识)

(二)讲授新课

1、课本P114页议一议

(1)两个全等三角形一定相似吗?为什么?

(2)两个直角三角形一定相似吗?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呢?为什么?

(3)两个等腰三角形一定相似吗?两个

(4)等边三角形呢?为什么?

(本题是相似三角形概念的直接应用,可以加深学生对相似三角形概念的理解。通过启发学生发现各种类型三角形的特点可以得出结论。)

2、讲述课本P114页引例1(目的是:直接应用相似三角形的定义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理解题意,让学生根据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是它们对应边的比,可以得到

草坪与其图纸上的对应边的相似比是2000:5=400:1。指导学生设其他两边的实际长度都是Xcm,学生根据实际长度:图上长度=400:1,可以得到X:3.5=400:1,结合解题过程板书解题步骤:课本P115页。

课本P115页例2(目的是: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所揭示的本质属性进行计算)

本题还需要注意提醒学生的是,已知条件中的“△ABC∽△ADE”意味着∠ABC与∠ADE是对应角,∠ACB与∠AED是对应角。

3、课本P116页想一想,目的是渗透相似与平行的内在联系。对于EC:AE=DB:AD,学生可能会有困难,这里需要应用比例的合比性质,教学时应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讨论交流。

(三)尝试反馈

课本P116页随堂练习1、2(目的是:让学生通过适当的模仿例题的解题思想方法从而加深对本课的内容的理解掌握。)

(四)归纳小结

1、学生谈对本节课的收获。(重点谈学到什么知识):

这节课主要学习了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及用其有关性质求边或求角。

2、教师小结:学习时要注意知识间的联系,如成比例线段、平行、勾股定理等等。

(五)布置作业

课本习题4.6 1、2(目的:在于检验学生对本节内容的理解和运用程度,以及实际接受情况,并促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掌握所学的内容。)为了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课后再布置选做题。

板书设计:

相似三角形

定义例题

情境问题学生练习

27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说课稿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隶属于初中数学三大板块中空间与图形一部分,是相似一章的重点内容。既是全等三角形研究的继续,也为后面测量和研究三角函数做铺垫。因此必须熟练掌握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学会灵活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是中考必考的知识点。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了图形的全等和全等三角形的有关知识,也研究了几种图形的变换。相似作为图形变换的一种,学生对它的学习应该是比较轻松的。另外学生在上两节也已了解了三角形相似的概念,掌握了相似三角形判定的预备定理,这为探究三角形相似的条件做好了知识上的准备,使学生能主动参与本节课的操作、探究。 .三、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知识技能掌握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方法: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2、情感态度通过画图、观察猜想、度量验证等活动,培养学生获得数学猜想的经验,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从思维上培养学生用类比的方法展开探索; 3、数学能力经历发现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的过程;体验画图操作、观察猜想、分析归纳结论的乐趣;会运用“两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方法进行简单推理。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1及应用。 2.教学难点: 探究三角形相似的条件;运用三角形相似的判定解决问题。 五、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教学中不仅要教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方法。多样的教法必带来多样的学法。一节课不能是单一的教法,因此,本节课我将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1)类比教学法:类比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进行探究。 (2)转化教学法:推导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时,把新问题转化为我们已经解决的问题,从而把问题从未知转化为已知,从复杂转化为简单。 (3)情景教学法: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带着好奇进入新课的学习。(4)启发性教学法:在教师的启发下,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 〈二〉学法: 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遵循“观察——猜想——验证——归纳——运用——提高”的主线进行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手口脑,引起兴趣,主动学习。 六、说教学过程

最新相似三角形测试题及答案

第27章 相似三角形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 ①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②二边对应成比例且一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③一个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④一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 A 、①③ B 、①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2、如图,已知DE ∥BC ,EF ∥AB ,则下列比例式中错误的是( ) A AC AE AB AD = B FB EA CF CE = C BD AD BC DE = D CB CF AB EF = 3、如图,D 、E 分别是AB 、AC 上两点,CD 与BE 相交于点O ,下列条件中 不能使ΔABE 和ΔACD 相似的是 ( ) A. ∠B=∠C B. ∠ADC=∠AEB C. BE=CD ,AB=AC D. AD ∶AC=AE ∶AB 4、如图,E 是平行四边形ABCD 的边BC 的延长线上的一点, 连结AE 交CD 于F ,则图中共有相似三角形 ( ) A 1对 B 2对 C 3对 D 4对 5、在矩形ABCD 中,E 、F 分别是CD 、BC 上的点, 若∠AEF=90°,则一定有 ( ) A ΔADE ∽ΔAEF B ΔECF ∽ΔAEF C ΔADE ∽ΔECF D ΔAEF ∽ΔABF 6、如图1,ADE ?∽ABC ?,若4,2==BD AD , 则ADE ?与ABC ?的相似比是( ) A .1:2 B .1:3 C .2:3 D .3:2 7、一个三角形三边的长分别为3,5,7,另一个与它相似的三角形的最长边是21,则其它两边的和是( ) A .19 B .17 C .24 D .21 8、在比例尺为1:5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25cm,则甲,乙的实际距离是( ) A.1250km B.125km C. 12.5km D.1.25km 9、在相同时刻,物高与影长成正比。如果高为1.5米的标杆影长为2.5米,那么影长为30

(完整版)相似三角形说课稿

相似三角形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是:《相似三角形》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四章第5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线段的比,形状相同的图形及相似多边形 ,这为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在本章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相似三角形的概念既是性质又是判定为本章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在整个初中数学的学习中,也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本节课是为学习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做准备的,因此学好本节课内容对今后的学习至关重要。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并通过一些具体的情境和应用深化对相似三角形的理解和认识; 2、能力目标:通过渗透类比的思想方法,培养生探究新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借助练习对相似三角形的定义进行应用; 3、情感目标:进一步体会数学内容之间的内在系,进一步认识特殊之间的辩证关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本节课在本章及初中数学中的地位,新课标及大纲的要求,学生认知规律,心理特征把本节课的重难点定为: 教学重点:相似三角形定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相似三角形定义的正确运用 (四)教材处理《数学课程标准》中“要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中”的教学要求根据从实物让学生经历探索相似三角形的概念的过程,让学生先学,总结

概念,同时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及积极性,通过适当的交流合作,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以突破重点,通过大量的练习应用让学生由对概念的理解变为运用,使学生共同进步。 二、说教法: 本节课,在教法上采用让学生先学,借助“读(看)—议—讲”结合法,完成概念的教学,通过让学生合作探讨或独立完成练习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再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在学生看书、讨论,练习的基础上,在教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学法等方法解决概念的应用。为了使学生能较顺利地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先学,在复习相似多边形的基础上,由一般到特殊引出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并能在具体情景中深入理解,认识相似三角形的本质并应用它来解决问题。借助练习,通过合作探究,独立思考来完成本课的目标。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课前将学生以前后排4人为一小组,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安排学生准备好两幅大小不等的中国地图。) (课件演示:两幅大小不等的中国地图) 教师T:这两幅地图之间有何关系?(让学生从大小、形状上观察。) 学生:(同桌交流,某代表发言)这两幅地图大小不等,形状相同。 教师T:哪位同学能在这两幅地图上分别找到三个城市的位置(如:昆明、上海、西安)? 学生1:(上台用鼠标点出所选位置)顺次连接三个城市,得到两个三角形。 T:这两个三角形有何关系? S:(同桌交流)是相似三角形(也有学生回答不一定相似)。 T:今天我们来学习相似三角形(板书:相似三角形)。 (创设问题情景,从学生熟悉的两幅中国地图入手,激发了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和好奇心。)

《-相似三角形》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相似三角形》单元测试题 一、精心选一选(每小题4分,共32分) 1、下列各组图形有可能不相似得就就是()、 (A)各有一个角就就是50°得两个等腰三角形 (B)各有一个角就就是100°得两个等腰三角形 (C)各有一个角就就是50°得两个直角三角形 (D)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 2、如图,D就就是⊿ABC得边AB上一点,在条件(1)△ACD=∠B,(2)AC2=AD·AB,(3)AB边上与点C距离相等得点D有两个,(4)∠B=△ACB中,一定使⊿ABC∽⊿ACD得个数就就是( ) (A)1(B)2(C)3 (D)4 3、如图,∠ABD=∠ACD,图中相似三角形得对数就就是( ) (A)2(B)3 (C)4 (D)5 4、如图,在矩形ABCD中,点E就就是AD上任意一点,则有( ) (A)△ABE得周长+△CDE得周长=△BCE得周长 (B)△ABE得面积+△CDE得面积=△BCE得面积 (C)△ABE∽△DEC (D)△ABE∽△EBC 5、如果两个相似多边形得面积比为9:4,那么这两个相似多边形得相似比为() A、9:4 B、2:3 C、3:2 D、81:16 6、下列两个三角形不一定相似得就就是( )。 A、两个等边三角形 B、两个全等三角形 C、两个直角三角形 D、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 7、若⊿ABC∽⊿,∠A=40°,∠B=110°,则∠=() A、40°B110°C70°D30° 8、如图,在ΔABC中,AB=30,BC=24,CA=27, A E=EF=FB,EG∥FD∥BC,FM∥EN∥AC,则图中阴影部分得 三个三角形得周长之与为( ) A、70 B、75 C、81 D、80 二、细心填一填(每小题3分,共24分) 9、如图,在△ABC中,△BAC=90°,D就就是BC中点,AE∥AD交CB延长线于点E,则⊿BAE相似于______、 10、在一张比例尺为1:10000得地图上,我校得周长为18cm,则我校得实际周长 为。 11、如果两个相似三角形对应高得比为4:5,则这两个三角形得相似比就就是,它们得面积得比就就是。 12、已知⊿ABC∽⊿DEF,AB=21cm,DE=28cm,则⊿ABC与⊿DEF得相似比为 13、某同学利用影子长度测量操场上旗杆得高度,在同一时刻,她测得自己影子长为0.8m,旗杆得影子长为7m,已知她得身高为1.6m,则旗杆得高度为 m、 14、在长8cm,宽6cm得矩形中,截去一个矩形,使留下得矩形与原矩形相似,那么留下得矩形面积就就是_______cm2 15、如图,由边长为1得25个小正方形网格上有一个与⊿ABC相似且面积最大得⊿A1B1

《相似三角形》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

《相似三角形》单元测试题 一、精心选一选(每小题4分,共32分) 1. 下列各组图形有可能不相似的是( ). (A)各有一个角是50°的两个等腰三角形 (B)各有一个角是100°的两个等腰三角形 (C)各有一个角是50°的两个直角三角形 (D)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 2. 如图,D 是⊿ABC 的边AB 上一点,在条件(1)△ACD =∠B ,(2)AC 2=AD·A B ,(3) AB 边上与点C 距离相等的点D 有两个,(4)∠B =△ACB 中,一定使⊿ABC ∽⊿ACD 的个数是( ) (A )1 (B )2 (C )3 (D )4 3.如图,∠ABD =∠ACD ,图中相似三角形的对数是( ) (A )2 (B )3 (C )4 (D )5 4.如图,在矩形ABCD 中,点E 是AD 上任意一点,则有( ) (A )△ABE 的周长+△CDE 的周长=△BCE 的周长 (B )△ABE 的面积+△CDE 的面积=△BCE 的面积 (C )△ABE ∽△DEC (D )△ABE ∽△EBC 5.如果两个相似多边形的面积比为9:4,那么这两个相似多边 形的相似比为( ) A.9:4 B.2:3 C.3:2 D.81:16 6. 下列两个三角形不一定相似的是( )。 A. 两个等边三角形 B. 两个全等三角形 C. 两个直角三角形 D. 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 7. 若⊿ABC ∽⊿C B A '',∠A=40°, ∠B=110°,则∠C '=( ) A. 40° B110° C70° D30° 8.如图,在ΔABC 中,AB=30,BC=24,CA=27, AE=EF=FB , EG ∥FD ∥BC ,FM ∥EN ∥AC ,则图中阴影部分的三个三角形的周 长之和为( ) A 、70 B 、75 C 、81 D 、80 二、细心填一填 (每小题3分,共24分) 9.如图,在△ABC 中,△BAC =90°,D 是BC 中点,AE ∥AD 交CB 延长线于点E ,则⊿BAE 相似于______.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说课稿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说课稿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说课稿范文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华师版初中三年级数学“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及作用:对于相似三角形的研究,实际上是对平面几何中两个封闭图形关系研究的进一步,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是初中数学“相似形”中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在学完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及判定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相似三角形的特性,以完成对相似三角形的全面研究。它是全等三角形性质的拓展,这些性质是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的重要依据,因此必须熟练掌握三角形相似的性质,学会灵活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在学习数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生的认知起点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了解了三角形相似的概念,掌握了相似三角形判定的这为探究三角形相似的性质,做好了知识上的准备。另外,学生也具备了识别三角形全等的知识,通过类比,使学生能主动参与本节课的操作、探究。 三、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及本课教材的地位、作用,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其证明方

法,能运用相似三角形性质定理解决问题。 (2)能力目标:通过性质定理的推导,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3)德育目标:通过全等三角形和相似三角形的类比学习,树立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通过先实验后归纳再推理强化学生“实践出真知”的求知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因为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是解决与相似三角形有关问题的重要依据,也是研究相似多边形性质的基础,根据教学目标我设置了本节的 1、重点: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其应用。 2、难点:相似三角形性质的探索过程。 五、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选择。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高效,本节课我将采用自主探索、启发引导、。合作交流、反馈测试展开教学,并采用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观察、发现其知识的内在联系,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思维,这样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另一方面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用创造性思维去学习体会。 六、学法指导。 在学法指导上,充分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让每个学生都动口、动手、动脑,体会数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在解决

相似三角形练习题

相似三角形练习题 一、填空题: 1、若b m m a 2,3==,则_____:=b a 。 2、已知 6 53z y x ==,且623+=z y ,则__________,==y x 。 3、在Rt △ABC 中,斜边长为c ,斜边上的中线长为m ,则______:=c m 。 4、反向延长线段AB 至C ,使AC =2 1 AB ,那么BC :AB = 。 5、如果△ABC ∽△A ′B ′C ′,相似比为3:2,若它们的周长的差为40厘米,则 △A ′B ′C ′的周长为 厘米。 6、如图,△AED ∽△ABC ,其中∠1=∠B ,则()()() AB BC AD _________==。 第6题图 第7题图 7、如图,△ABC 中,∠ACB =90°,CD ⊥AB 于D ,若∠A =30°,则BD :BC = 。 若BC =6,AB =10,则BD = ,CD = 。 8、如图,梯形ABCD 中,DC ∥AB ,DC =2cm ,AB =3.5cm ,且MN ∥PQ ∥AB , DM =MP =PA ,则MN = ,PQ = 。 第8题图 第9题图 9、如图,四边形ADEF 为菱形,且AB =14厘米,BC =12厘米,AC =10厘米,那BE = 厘米。 10、梯形的上底长1.2厘米,下底长1.8厘米,高1厘米,延长两腰后与下底所成的三角形的高为 厘米。 二、选择题: 11、下面四组线段中,不能成比例的是( ) A 、4,2,6,3====d c b a B 、3,6,2,1=== =d c b a C 、10,5,6,4====d c b a D 、32,15,5,2====d c b a E A D C 1 C B D A D C M P N Q A B

初中数学经典相似三角形练习题(附参考答案)

经典练习题相似三角形 一.解答题(共30小题) 1.如图,在△ABC中,DE∥BC,EF∥AB,求证:△ADE∽△EFC. 2.如图,梯形ABCD中,AB∥CD,点F在BC上,连DF与AB的延长线交于点G. (1)求证:△CDF∽△BGF; (2)当点F是BC的中点时,过F作EF∥CD交AD于点E,若AB=6cm,EF=4cm,求CD的长. $ 3.如图,点D,E在BC上,且FD∥AB,FE∥AC. 求证:△ABC∽△FDE.

4.如图,已知E是矩形ABCD的边CD上一点,BF⊥AE于F,试说明:△ABF∽△EAD. ; 5.已知:如图①所示,在△ABC和△ADE中,AB=AC,AD=AE,∠BAC=∠DAE,且点B,A,D在一条直线上,连接BE,CD,M,N分别为BE,CD的中点. (1)求证:①BE=CD;②△AMN是等腰三角形; (2)在图①的基础上,将△ADE绕点A按顺时针方向旋转180°,其他条件不变,得到图②所示的图形.请直接写出(1)中的两个结论是否仍然成立; (3)在(2)的条件下,请你在图②中延长ED交线段BC于点P.求证:△PBD∽△AMN.

6.如图,E是?ABCD的边BA延长线上一点,连接EC,交AD于点F.在不添加辅助线的情况下,请你写出图中所有的相似三角形,并任选一对相似三角形给予证明. | 7.如图,在4×3的正方形方格中,△ABC和△DEF的顶点都在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的顶点上. (1)填空:∠ABC=_________°,BC=_________; (2)判断△ABC与△DEC是否相似,并证明你的结论. 8.如图,已知矩形ABCD的边长AB=3cm,BC=6cm.某一时刻,动点M从A点出发沿AB方向以1cm/s的速度向B点匀速运动;同时,动点N从D点出发沿DA方向以2cm/s的速度向A点匀速运动,问: ' (1)经过多少时间,△AMN的面积等于矩形ABCD面积的 (2)是否存在时刻t,使以A,M,N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CD相似若存在,求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相似三角形说课稿

相似三角形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赵勇连。今天我讲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四章第5节《相似三角形》。我将从五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三角形》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四章第5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线段的比,形状相同的图形及相似多边形基础上,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在本章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相似三角形的概念既是性质又是判定为本章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在整个初中数学的学习中,也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本节课是为学习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做准备的,因此学好本节课内容对今后的学习至关重要。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相似三角形定义的理解,判定定理的预备定理。 教学难点:相似三角形定义的正确运用,及其相似三角形的对应关系 (三)教材处理 通过多媒体教学,演示相似三角形演变的过程,获得感性认识,从而上升为理性认识,最后掌握技能。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证明预备定理的一致性问题的思维方法(理解)相似三角形相似比的概念(掌握)预备定理,灵活运用它解决有关问题 2、能力目标:通养学生观察分析,探索概括、表达、论证的数学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3、情感目标:通过观察,了解教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教学的科学意义和文化内涵,欣赏教学的美学价值,熟悉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过程: 为了使学生能较顺利地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先学,在复习相似多边形的基础上,由一般到特殊引出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并能在具体情景中深入理解,认识

相似三角形综合题练习

相似三角形综合题练习 类型一相似三角形中动点问题 例1: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AE=EB,线段MN的两端点分别在CB、CD上滑动,且MN=1,当CM为何值时△AED与以M、N、C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 变式:如图,在△ABC中,AB=8,BC=7,AC=6,有一动点P从A沿AB移动到B,移动速度为2单位/秒,有一动点Q从C沿CA移动到A,移动速度为1单位/秒,问两动点同时移动多少时间时,△PQA与△BCA相似. 例2:如图,已知△ABC是边长为6cm的等边三角形,动点P、Q同时从A、B两点出发,分别沿AB、BC匀速运动,其中点P运动的速度是1cm/s,点Q运动的速度是2cm/s,当点Q到达点C时,P、Q两点都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s),解答下列问题: (1)当t=2时,判断△BPQ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2)设△BPQ的面积为S(cm2),求S与t的函数关系式; (3)作QR//BA交AC于点R,连结PR,当t为何值时,△APR∽△PRQ? A B D C E N

N C M B 变式:如图,在矩形ABC D中,AB=12cm,BC=8cm.点E 、F、G 分别从点A 、B 、C 三点同时出发,沿矩形的边按逆时针方向移动.点E 、G 的速度均为2c m/s ,点F 的速度为4cm/s,当点F 追上点G (即点F 与点G 重合)时,三个点随之停止移动.设移动开始后第t 秒时,△EFG 的面积为S(c m2) (1)当t =1秒时,S 的值是多少? (2)写出S 和t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并指出自变量t 的取值范围. (3)若点F 在矩形的边B C上移动,当t 为何值时,以点E 、B 、F 为顶 点的三角形与以点F 、C 、G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请说明理由. 例3:如图,在梯形ABC D中,AD ∥BC,AD =3,DC=5,BC=10,梯形的高为4.动点M 从B点出发沿线段BC 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C 运动;动N 同时从C 点出发沿线段C D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D 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 (1)当MN//AB 时,求t 的值; (2)试探究:t 为何值时,△MN C为直角三角形.

相似三角形练习题(1)

, 相似三角形练习题(1) 1 2 3 4 5 6 】 7 8 ( 1. 如图,在△ABC 中,DE ∥BC ,若 1 3 AD AB =, DE =4,则BC =( ) A .9 B .10 C . 11 D .12 2.鄂尔多斯市成陵旅游区到响沙湾旅游区之间的距离为105公里,在一张比例尺为 1:2000000的交通旅游图上,它们之间的距离大约相当于( ) A .一根火柴的长度 B .一支钢笔的长度 C .一支铅笔的长度 D .一根筷子的长度 @ 3.如图,直线123l l l ∥∥,另两条直线分别交1l , 2l ,3l 于点A B C ,,及点D E F ,,,且3AB =,4DE =,2EF =,则( ) A .:1:2BC DE = B .:2:3BC DE = C .8BC DE = D .6BC D E = 4. 如图,用放大镜将图形放大,应该属于( ) A.相似变换 B.平移变换 C.对称变换 D.旋转变换 5. 如图,CD 是Rt ABC ?斜边上的高,则图中相似三角形的对数有 A .0对 B .1对 C .2对 D .3对 ) 6. 如图,已知21∠=∠,那么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仍无法.. 判定A B C D C B A E 1 2 D M

ABC △∽ADE △的是( ) A . AE AC AD AB = B .DE BC AD AB = C . D B ∠=∠ D .AED C ∠=∠ 7. 如图,已知 ABCD 中, 45DBC =∠,DE BC ⊥于E ,BF CD ⊥于F ,DE BF ,相交于H ,BF AD ,的延长线相交于G ,下面结论: ①2DB BE = ②A BHE =∠∠③AB BH =④ BHD BDG △∽△ 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 8. 如图,在斜坡的顶部有一铁塔AB ,B 是CD 的中点, CD 是水平的,在阳光的照射下,塔影DE 留在坡面上.已 知铁塔底座宽CD =12 m ,塔影长DE =18 m ,小明和小华的身高都是1.6m ,同一时刻,小明站在点E 处,影子在坡面上,小华站在平地上,影子也在平地上,两人的影长分别为2m 和1m ,那么塔高AB 为( ) A .24m B .22m C .20 m D .18 m 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40分) 9. 若 43x y =,则y x y =+ . 10. 在中国地理地图册上,连结上海、香港、台湾三地构成一个 三角形,用刻度尺测得它们之间的距离如图3所示.飞机从台湾直飞上海的距离约为1286千米,那么飞机从台湾绕道香港再到上海的飞行距离约为 千米. A B C ( F H G 上海 5.4c 3.6c 【 A D

相似三角形判定说课稿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说课稿 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是xxx,我说课的题目是:华东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二课时的内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1》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分析,以及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谈一下我对本节课的理解。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 在这之前,学生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的相关知识,相似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的拓广和发展,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是相似三角形的主要内容之一,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是进一步对相似三角形的本质和定义的全面研究,也是相似三角形性质的研究基础,同时还是研究圆中比例线段和三角函数的重要工具,可见一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依据现代教学理念,综合教材内容,本节课,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够熟练地找出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和对应边,会用相似条件“两个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 强化数形结合重要思想,及观察、比较、抽象、归纳、概括等数学思维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探究判定定理的证明过程,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独立获取数学知识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对一些简单图形的证明,培养学生推理论证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在探索活动中,增强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养成合作交流的习惯。 通过我对教材的认真分析,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及教学难点分别为: 教学重点: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 教学难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的应用 (二).学情分析: 我教的是初三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思维已处于理论型逻辑思维阶段,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他们的思维极为活跃,他们乐于探索、勇于探究。这为我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提供了依据和保证。 (三).教法与学法分析: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本着这一原则,再结合初三年级的思维特点和心理特征,为了更好的实现事先确定的教学目标,本节课我采用情境----问题教学法。具体做法是:设置情境----教师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解决问题----数学应用。 运用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

初三数学相似三角形练习题集

资料范本 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 初三数学相似三角形练习题集 地点: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相似三角形练习题 1.如图所示,给出下列条件: ①;②;③;④. 其中单独能够判定的个数为() A.1 B.2 C.3 D.4 2.如图,已知,那么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B.C.D. 3. 如图,已知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为2,DE是它的中位线,则下面四个结论: (1)DE=1,(2)△CDE∽△CAB,(3)△CDE的面积与△CAB的面积之比为 1:4.其中正确的有:() A.0个B.1个C.2个D.3个 4.若△ABC∽△DEF, △ABC与△DEF的相似比为1∶2,则△ABC与△DEF的周长比为() A.1∶4B.1∶2C.2∶1D.1∶ 5.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是6和8,另一个与它相似的直角三角形边长分别是3和4及x,那么x的值() D B C A N M O

A.只有1个 B.可以有2个 C.有2个以上但有限 D.有无数个 6.如图,菱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M、N分别是边AB、AD 的中点,连接OM、ON、MN,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OM和△AON都是等边三角形 B.四边形MBON和四边形MODN都是菱形 C.四边形AMON与四边形ABCD是位似图形 D.四边形MBCO和四边形NDCO都是等腰梯形 7.如图,在方格纸中,将图①中的三角形甲平移到图② 中所示的位置,与三角形乙拼成一个矩形,那么,下面的平 移方法中,正确的是() A.先向下平移3格,再向右平移1格 B.先向下平移2格,再向右平移1格 C.先向下平移2格,再向右平移2格 D.先向下平移3格,再向右平移2格 8.在中华经典美文阅读中,小明同学发现自己的一本书的宽与长之比为黄金比。已知这本书的长为20cm,则它的宽约为() A.12.36cm B.13.6cm C.32.36cm D.7.64cm 9.小明在一次军事夏令营活动中,进行打靶训练,在用枪瞄准目标点B 时,要使眼睛O、准星A、目标B在同一条直线上,如图4所示,在射击时,小明有轻微的抖动,致使准星A偏离到A′,若OA=0.2米,OB=40米, AA′=0.0015米,则小明射击到的点B′偏离目标点B的长度BB′为 () A.3米B.0.3米C.0.03米D.0.2米 10、在比例尺为1︰10000的地图上,一块面积为2cm2的区域表示的实际面积是()

相似三角形的说课稿

相似三角形的说课稿 相似三角形的说课稿范文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华师版初中三年级数学“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及作用:对于相似三角形的研究,实际上是对平面几何中两个封闭图形关系研究的进一步,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是初中数学“相似形”中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在学完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及判定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相似三角形的特性,以完成对相似三角形的全面研究。它是全等三角形性质的拓展,这些性质是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的重要依据,因此必须熟练掌握三角形相似的性质,学会灵活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在学习数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生的认知起点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了解了三角形相似的概念,掌握了相似三角形判定的这为探究三角形相似的性质,做好了知识上的准备。另外,学生也具备了识别三角形全等的知识,通过类比,使学生能主动参与本节课的操作、探究。 三、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及本课教材的地位、作用,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其证明方

法,能运用相似三角形性质定理解决问题。 (2)能力目标:通过性质定理的推导,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3)德育目标:通过全等三角形和相似三角形的类比学习,树立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通过先实验后归纳再推理强化学生“实践出真知”的求知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因为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是解决与相似三角形有关问题的重要依据,也是研究相似多边形性质的基础,根据教学目标我设置了本节的重难点: 1、重点: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其应用。 2、难点:相似三角形性质的探索过程。 五、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选择。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高效,本节课我将采用自主探索、启发引导、。合作交流、反馈测试展开教学,并采用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观察、发现其知识的内在联系,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思维,这样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另一方面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用创造性思维去学习体会。 六、学法指导。 在学法指导上,充分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相似三角形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相似三角形单元测试卷(共100分) 一、填空题:(每题5分,共35分) 1、已知a =4,b =9,c 是a b 、的比例中项,则c = . 2、一本书的长与宽之比为黄金比,若它的长为20cm ,则它的宽 是 cm (保留根号). 3、如图1,在ΔABC 中,DE ∥BC ,且AD ∶BD =1∶2,则 S S ADE ?=四边形DBCE : . 图1 图2 图3 4、如图2,要使ΔABC ∽ΔACD ,需补充的条件是 .(只要写出一种) 5、如图3,点P 是RtΔABC 斜边AB 上的任意一点(A 、B 两点除外)过点作一条直线,使截得的三角形与RtΔABC 相似,这样的直线可以作 条. 图4 图5 图6 6、如图4,四边形BDEF 是RtΔABC 的内接正方形,若AB =6,BC =4,则DE = . 7、如图5,ΔABC 与ΔDEF 是位似三角形,且AC =2DF ,则OE ∶OB = . 二、选择题: (每题5分,共35分) 8、若 k b a c a c b c b a =+=+=+,则k 的值为( ) A 、2 B 、-1 C 、2或-1 D 、不存在 9、如图6,F 是平行四边形ABCD 对角线BD 上的点,BF ∶FD=1∶3,则BE ∶EC= ( ) A 、 21 B 、3 1 C 、3 2 D 、4 1 图7 图8 图9 10、如图7,△ABC 中,DE ∥FG ∥BC ,且DE 、FG 将△ABC 的面积三等分,若BC=12cm , 则FG 的长为( ) A 、8cm B 、6cm C 、64cm D 、26cm 1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有一个角是30°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 B .有一个角是60°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 C .有一个角是90°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 D .有一个角是120°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 12、如图9, D 、E 是AB 的三等分点, DF∥EG∥BC , 图中 三部分的面积分别为S 1,S 2,S 3, 则S 1:S 2:S 3( ) A.1:2:3 B.1:2:4 C.1:3:5 D.2:3:4 13、两个相似多边形的面积之比为1∶3 ,则它们周长之比为( ) A .1∶3 B .1∶9 C .1 D .2∶3

相似三角形说课稿

《相似三角形》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的拓广何延伸,也是全等三角形的特例,同时相似三角形的定义也是相似三角形性质、判定及三角函数的基础;而相似三角形的预备定理是对比例线段的再认识,也是进一步学习判定定理的依据,而预备定理在光学例如小孔成像,建筑测量等等方面也应用广泛,所以学好本节课对以后的学习至关重要。 2、教学重、难点 重点: 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和预备定理 难点:找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 关键:用类比的数学思想学习知识 二、目标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理解:相似三角形,相似比的概念 掌握:预备定理 应用:能运用定理证明三角形相似及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能力:1、通过相似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有关概念的类比,渗透类比的数学思想 2、通过变式教学(形变而意不变),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广阔性和深刻性 情感:1、通过人文渗透,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通过创新教学模式的尝试和建构,培养学生探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三、教学过程构想 首先我要为学生展示土地辽阔土地面积位居世界第三的中国地图,然后通过动画演示把地图等比例的缩小,所得的图形与原图形是什么关系呢?让学生进行思考… 经过学生思考讨论得出相似三角形的概念 概念形成 定义: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表示法:∽,读作“相似于” 相似比: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k叫做相似比或相似系数 注:求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要注意顺序性 对应顶点一定要写在对应位置,这样可以准确地找出相似三角形的对 应角和对应边。 定理的探究 如图,已知DE ∥ BC 则......

若DE ∥ BC 则∠DAE=∠BAC, ∠ADE=∠ A BC,∠AED=∠ACB , 故△ADE ∽ △ABC, 若DE ∥ BC 则∠C=∠D,∠B=∠E,∠BAC=∠DAE 故△ABC ∽ △AED 从上面的解答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相似三角形的预备定理: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 A B C D E C B D E A .AD AE DE A B A C BC ==.DE BC A D AC A E AB ==

相似三角形单元测试题

《相似三角形》测试题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 分数:_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①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②二边对应成比例且一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③ 一个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④一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 A、①③ B、①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如图,已知DE∥BC,EF∥AB,则下列比例式中错误的是() A AC AE AB AD = B FB EA CF CE = C BD AD BC DE = D CB CF AB EF = 3、如图,D、E分别是AB、AC上两点,CD与BE相交于点O, 下列条件中不能使ΔABE和ΔACD相似的是() A. ∠B=∠C B. ∠ADC=∠AEB C. BE=CD,AB=AC D. AD∶AC=AE∶AB 4、如图,E是平行四边形ABCD的边BC的延长线上的一点, 连结AE交CD于F,则图中共有相似三角形() A 1对 B 2对 C 3对 D 4对 5、在矩形ABCD中,E、F分别是CD、BC上的点, 若∠AEF=90°,则一定有() A ΔADE∽ΔAEF B ΔECF∽ΔAEF C ΔADE∽ΔECF D ΔAEF∽ΔABF 6、如图1,ADE ?∽ABC ?,若4 ,2= =BD AD,则ADE ?与ABC ?的 相似比是()A.1:2 B.1:3 C.2:3 D.3:2 7、一个三角形三边的长分别为3,5,7,另一个与它相似的三角形的最长边是21,则其它两边的和是()A.19 B.17 C.24 D.21 8、在比例尺为1:5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25cm,则甲,乙的实际距离是( ) A.1250km B.125km C. 12.5km D.1.25km 9、在相同时刻,物高与影长成正比。如果高为1.5米的标杆影长为2.5米,那么影长为30米的旗杆的高为( ) A 20米 B 18米 C 16米 D 15米 10、.如图3,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则图中三角形(阴影部分)与ABC ?相似的是() 二、填空题(每空4分,共32分) 1、已知 4 3 = y x ,则. _____ = - y y x 2、两个相似三角形的面积之比为4:9,则这两个三角形周长之比为。 3、如图,在△ABC中,D为AB边上的一点,要使△ABC~△AED成立,还需要添加一个条件 A B C E D 第 1 页共3 页

【试卷】相似三角形练习题及答案

相似三角形练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若b m m a 2,3==,则_____:=b a 。 2、已知6 53 z y x == ,且623+=z y ,则__________,==y x 。 3、在等腰Rt △ABC 中,斜边长为c ,斜边上的中线长为m ,则______:=c m 。 4、反向延长线段AB 至C ,使AC =2 1 AB ,那么BC :AB = 。 5、如果△ABC ∽△A ′B ′C ′,相似比为3:2,若它们的周长的差为40厘米,则△A ′B ′C ′的周长为 厘米。 6、如图,△AED ∽△ABC ,其中∠1=∠B ,则 ()()()AB BC AD _________== 。 第6题图 第7题图 7、如图,△ABC 中,∠ACB =90°,CD ⊥AB 于D ,若∠A =30°,则BD :BC = 。 若BC =6,AB =10,则BD = ,CD = 。 E A D B C 1 C B D A

8、如图,梯形ABCD 中,DC ∥AB ,DC =2cm ,AB =3.5cm ,且MN ∥PQ ∥AB , DM =MP =PA ,则MN = ,PQ = 。 第8题图 第9题图 9、如图,四边形ADEF 为菱形,且AB =14厘米,BC =12厘米,AC =10厘米,那BE = 厘米。 10、梯形的上底长1.2厘米,下底长1.8厘米,高1厘米,延长两腰后与下底所成的三角形的高为 厘米。 二、选择题: 11、下面四组线段中,不能成比例的是( ) A 、4,2,6,3====d c b a B 、3,6,2,1====d c b a D C M P N Q A B A D B F E C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说课稿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说课稿 一、说教材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是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上册中继学生学习了“相似图形”“相似图形的性质判定”、“相似三角形”之后的一个学习内容。它为后面测量和研究三角函数做了铺垫,在学习平面几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必须熟练掌握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并能灵活运用。教材从三对角、两对角、一对角对应相等的顺序展开探究,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二、说学情: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认识了相似图形的性质和判定,认识了相似三角形,这为探究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做好了知识上的准备。九年级学生动手操作能力逐渐成熟,能主动参与本节课的操作、探究,充分体验获得知识的快乐。 三、说教法与学法指导: 本节课我将采用“三学两测”的模式进行教学,即“学案引领自主探索”、“同伴合作,交流归纳”、“教师点拨,启发引导”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借助多媒体开展教学。并进行“基础知识测试”“综合能力测试”来反馈课堂效果。 在学法指导上,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观察、发现,充分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让每个学生都动口、动手、动脑,体会数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无穷乐趣。

四、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探索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条件,经历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 (2)掌握“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分别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并应用其解决相关问题。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归纳、测量、实验、推理等手段,让学生充分体验得出结论的过程,感受发现的乐趣。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会分析,在操作中学会感知,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勇于发现的科学精神。 五、说重点与难点: 重点:探究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 难点:想方设法验证猜想 六、说教学过程的设计 新课程的理想课堂应该蕴含以下理论:生活性,发展性,主体性。应遵循以下原则: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紧,直观性强,动手要多,使学生兴趣要高,自信心要强,即用经验动手操作,观察,思考,释疑,归纳。所以本节课,我从学生的实际经验出发,引导学生观察,猜测,想像,验证,在动手实践中让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理解知识,应用知识。利用多媒体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动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