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大一关于文字博物馆的参观与调查

大一关于文字博物馆的参观与调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关于文字博物馆的参观与调查

文字博物馆的调查报告

摘要:中国文字博物馆位于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国家文化历史名城、甲骨文发现地——河南省安阳市,是经中国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博物馆。集文物保护、陈列展示和科学研究功能为一体的专题博物馆。是“十一五”期间国家重大文化工程。作为我国第一座以文字为主题的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共入藏文物4123件,其中一级文物305件,涉及甲骨文、金文、简牍和帛书、汉字发展史、汉字书法史、少数民族文字、世界文字等多个方面。自项目启动以来,备受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2007年11月29日,一期工程正式开工,2009年11月16日正式开馆。

关键词:中国八大古都甲骨文发现地甲骨文金文简牍帛书

调查目的

文字博物馆的由来以及影响

调查对象

中国文字博物馆及游馆人员

调查方法

实地访谈,文字博物馆内按楼层论述

建筑简介

中国文字博物馆位于安阳市行政东区中轴线北端,是一组具有现代建筑风格和殷商宫廷风韵的后现代派建筑群,由字坊、广场、主体馆、仓颉馆、科普馆、研究中心、交流中心等建筑组成,总占

地143亩,总建筑面积34500平方米。总体规划分两期完成,一期工程用地81.76亩,建筑面积22700平方米,包括字坊、广场、主体馆等。正在建设中的中国文字博物馆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河南省领导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十一五期间国家重大文化工程、河南省重点建设项目,是安阳市继殷墟申报成功后的又一项国家工程、民族工程、历史工程,并作为标志性文化设施建设被写入河南省八次党代会报告及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是国家级文物保护、陈列展示和科学研究的专题性博物馆。

项目概况

中国文字博物馆位于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大道东段北侧,东邻京珠高速公路和京广高速铁路项目,总占地143亩是一组具有现代建筑风格和殷商宫庭风韵的后

现代派建筑群。

中国文字博物馆建筑设计方案设计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建筑学会史学分会会长、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杨鸿勋教授,设计理念按照“后现代”理论进行设计,设计方案、造型包含了殷商时期的高级宫殿建筑形象的基本要素,采用殷商时期的饕餮纹、蟠螭纹图案浮雕金顶,引起殷商宫殿“四阿重屋”联想,并采用红黑图案的雕墙和雕柱,以产生殷商文化辉煌的装饰艺术

效果。其造型定位采取殷

商甲骨文、金文所概括的最富有哲理、最经典、最神圣的建筑形象——象形文字的“墉”字进行设计,整体建筑布局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艺术风格。

中国文字博物馆门前屹立着高大的字坊。字坊高18.8米,宽10米,取甲骨文、金文中“字”字之形。通向展馆的主干道两旁,是中国文物学会青铜修复委员会委员、殷商青铜工艺研究所所长兼总工赵干民制作的、由28片极具代表性的青铜甲骨片组成的碑林,隐含了殷商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两种元素——甲骨文和青铜器。这批甲骨文精品大都来自《甲骨文合集》《小屯南地甲骨》和《花园庄东地甲骨》,最大尺寸高达1.4米、宽0.9米,总重量3吨,青铜甲骨片背面则为这些甲骨卜辞的释义。同时,28片向上天卜问吉凶祸福的甲骨片又代表着28星宿,象征人与自然密切相连,是我国古典哲学中“天人合一”思想的生动体现。

文字是历史文明传承的载体和见证。中国文字博物馆作为一座全面反映、专题研究中国各民族文字、文字历史、文字文明的专题博物馆,通过荟萃历代中国文字样本精华,讲解中国文字的构形特征和演化历程,反映中华文明与中国语言文字的研究成果,展示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和辉煌的文明,进一步提高中华民族在人类文明史上的地位,展现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将对我国文字、文化、文明的传承和保护、研究和发扬产生深远影响。建成后的中国文字博物馆将成为立足于甲骨文的故乡——安阳,面向国内、国际

开放的知识型、信息型博物馆。

主题

中国文字博物馆以世界文字为背景,以汉字为主干,以少数民族文字为重要组成部分,以详实的资料、严谨的布局、科学的方法和现代化的展示手段充分展示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文字、灿烂的文化和辉煌的文明,荟萃历代中国文字样本精华,讲解古汉字的构形特征和演化历程。

同时,以古汉字符号为独特视角,反映东方华夏文明与中国语言文字的研究成果,具有普及性和学术型双重使命。建成后的文字博物馆通过文物陈列和现代化的展示手段,展示历代中国文字样本精华,展现古汉字的构形特征和演化历程,以及华夏文明与中国语言文字的研究成果,同时,坚持“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三贴近原则,增强参与性、趣味性、互动性,兼顾科学研究和学术研究,努力使中国文字博物馆成为汉字文化科普中心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并成为汉字文化研究中心乃至国际性的文化交流中心。

规模

建设内容包括,主体馆、广场、字坊等。其中,主体馆地上四层、地下一层,高度26米。二期工程拟占地62亩,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仓颉馆、科普馆、研究

中心、文化交流中心等,是一组具有现代

建筑风格和殷商宫庭风韵的后现代派建筑群。该博物馆总占地面积16.8万平方米,功能定位为国家级文物保护、陈列展示(群众鉴赏与科普宣传)和科学研究三大职能的专业性博物馆,设计选址将在安阳市殷墟博物苑附近。该馆总体规划设计分为两期建设施工,一期工程预计今年年底开工。这对中原文化崛起

以及保护中国文字将起到重要作用。

主馆高32.5米,主体建筑采用殷商时期的浮雕金顶,展现殷商宫殿“四阿重屋”的特征,不仅表现了中国文字文化内涵,也显示了文字在中国文明发展史

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博物馆正门口,两只金色的“玄鸟”各立一边,造型奇特而夸张。经过玄鸟,就是“字坊”,它采用了甲骨文中“字”的字形建造而成。从字坊通向主题馆干道两侧,由28片铜质甲骨组成的碑林,隐含了殷商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两种元素甲骨文和青铜器,它代表着28星宿,象征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是中国古典哲学

中“天人合一”思想的生动体现。

8陈列布展

中国文字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将以中国文字发生、发展的文化史为主线,以历代出土的文字载体、文物为支撑,以文字书法艺术为融贯,以文字的传播应用

为主体,将文字历史、现代和未来汇

聚一堂。其陈列语言注重历史性、艺术性、科普性、趣味性为一体,将以诗化的艺术手法,运用各种现代技术手段,形象地解释各种文字发生、发展、传播

的科学原理和背后的故事,生动地阐述中国文字的历史源流与现代价值,使每个参观者随着中国文字的发展而前行,感受几千年的中国故事,展现中国文字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影响力。中国文字博物馆整个陈展体系包括,序厅、基本陈列、专题陈列、临时展览。序厅是中国文字博物馆的概览和世界各文字、文明的对比;基本陈列的第一部分是汉字的起源、发展和演变,第二部分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字,第三部分是印刷术和信息时代;专题展为甲骨文与安阳;临时展览包括,故宫博物院馆藏历代书法展和民族文化宫博物馆馆藏民族文字文物精品展。整体布展坚持“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三贴近原则,兼顾科学研究和学术研究、普及性和学术型双重使命,强调参与性、趣味性、互动性,努力将中国文字博物馆建设成为汉字文化科普中心、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汉字文化研究中心、国际性

的文化交流中心。

主要意义

开馆综述

中国首座以文字为主题的国家级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在甲骨文的故

乡——河南省安阳

市隆重开馆,它以出土文字文物为支撑,荟萃了历代文字样本精华,让游客一日千年,尽览中国文字从远古“婴儿期”发展至今的光辉历程。

三千年文脉相承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浩如烟海的历史,通过文字的记录和梳理,其发展轨迹变得脉络清晰、有章可循,而文字本身百态千姿的发展史。

满足中国文字博物馆长期陈列布展,一共需要文物约2500件,办好开馆第一展需要文物746件,涉及世界文字、甲骨文、金文、陶文和玉石文、古玺和古币文、简牍和帛书等诸多方面。其中,有16件“重点文物”,以借展的方式在开馆时展出,以确保“震撼开馆”的效果,“它们全都是国宝级的。”其中,就有出土自安阳的“国之重器”——司母戊鼎。

追寻汉字本源

古书曾说仓颉造字之后,“天雨粟,鬼夜哭,龙为之潜藏”,这则传说揭示

了文字

“出世”所产生的惊心动魄的力量。博物馆第一展厅把观众带入史前时代,

体会汉字起源阶段的文明脉动。

“一片甲骨惊天下”。甲骨文的发现宣告中国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期就已形成较成熟的文字体系。如今,发现的甲骨文单字约4500个,能够释读的约1500字。除甲骨文外,刻在青铜器上的商周金文同样重要。金文从商朝开始,至西周达于极盛,共经历1200多年历史。博物馆第二展厅对此进行了细致展现。

汉字传遍四海

“敬惜字纸”是中国绵延千年的传统。甲骨、青铜器、简帛等都曾做过文字

的载体

,但同文字关系最密切的当属纸张。公元105年,蔡伦历时8年研制成功植物纤维纸。这些看起来毫无分量的薄片,却成为中国献给世界的最沉甸甸的礼物,汉字也借助纸张,在更广阔的空间里穿行。纸张的发明也为印刷术的发展提供了条件。进入第五展厅,观众将纵览汉字从雕版印刷到计算机时代的历程。进入计算机时代,汉字再次走到命运的十字路口,由于汉字无法进入计算机,废除汉字浪潮再起。然而,王永民和王选扭转了汉字的命运。王永民研制的五笔字型输入法解决了汉字输入难题;王选研制的激光照排系统,则使汉字印刷进入了光与电的时代。文字博物馆中收藏的第一本汉字激光照排图书《伍豪之剑》见证了那段

历史。

40种少数民族文字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也是世界上文字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从远古到19

世纪末,中华大

地上出现过近40种少数民族文字。

中国文字博物馆专门开设了“民族文字大家庭展厅”,不仅图文并茂地展示了藏文、蒙古文、维吾尔文等在中国社会中使用最为广泛的少数民族文字,也展示了像粟特文、龟兹文等虽然在中国文字史上昙花一现,但是对于解读一些少数民族典籍,了解和发掘少数民族文化十分重要的文字。

从古至今,中国民族文字传承了各民族的文化和精神,它们和汉字一起,组成中华文字大家庭,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文化基因”。

该作品设计思想紧扣主题,创造性地采用了最具有代表性的——甲骨为设计元素,辅以篆体“字”为识别符号,二者合二为一,高度凸显了博大精深又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字文化,折射了中国文字博物馆的文化内涵和特色,馆徽与馆藏文化相结合,使人见徽标即知是中国文字博物馆。将传统的印章融入其中,既寓意着印证中国文字发展历程;又表达出通过中国文字博物馆这个窗口平台,向全世界展现中国文字历史文化之光的深刻内涵。馆徽以中国人喜欢的红色为主色调,给人与明快、吉庆、和谐的视觉感受;馆徽中文名字用黑色隶书来表现,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简洁大方、易于识别。整个显得文化性。

感受

虽然是很早就起床了,但由于路途遥远,所以当我们到那里的时候,已经有很多人慕名前来参观。当我们看到那金光闪闪的门柱以及那传说中的中国文字博物馆时,我们脑海中只有两个字,震撼。我们从来没想过文字博物馆会那么的令人耀眼,在我们印象里,无论什么博物馆,都应该让人感觉到庄重﹑静谧。

而当我们见到文字博物馆时,他那金光闪闪的门柱以及屋檐让我们以为他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好,我们拿着门票怀着沮丧的心情进入了文字博物馆。当我们正式踏入文字博物馆时,我们又一次被震撼了。他是那么的庄重,安静,他只是用他所收藏的历史告诉世人,他并没有被浓厚的商业气息所包围,他还是原来的那个他。在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我们怀着探索未知的心情好好地感受了文字博物馆的珍藏,我们看到了不同时期的文字,以及不同时期钱的形态,经过讲解员的讲解,我们还知道了许多文字的发源以及每种文字当时的意义。

经过这次的参观,我们明白了古人的伟大,以及中国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如果未来还有机会的话,我们愿意再参观一次文字博物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