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黄瓜靶斑病识别与防治

黄瓜靶斑病识别与防治

黄瓜靶斑病识别与防治
黄瓜靶斑病识别与防治

黄瓜靶斑病的识别与防治

济阳县蔬菜技术服务中心罗明胜张雷

摘要:黄瓜靶斑病近年以来在山东主要黄瓜产区尤其是济阳曲堤黄瓜基地大面积发生,成为黄瓜主要病害之一,其症状与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易混淆,需要加以区别,本文在分析该病发病机理同时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黄瓜靶斑病病理区别防治

黄瓜靶斑病近年来在山东主要黄瓜产区尤其是济阳曲堤黄瓜基地大面积发生,成为黄瓜主要病害之一。黄瓜靶斑病俗称黄点子病,病原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暗色菌科棒孢属多主棒孢霉。其症状与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极易混淆,很多菜农不能对症施药,防治效果差,危害损失较重。

黄瓜靶斑病主要危害叶片,叶片正、背面均可受害,严重时蔓延至叶柄、茎蔓。叶片发病,起初病斑为褪绿小点,直径1毫米,甚至更小,小点为淡黄色,后逐渐增多,集中在叶脉之间,对光看,小点清晰,如小米粒大小,颜色很淡,点斑中没有褐色小斑。此时由于病斑小,易误认为是细菌性叶枯病、细菌性斑点病等细菌性病害。随后,变大了的病斑表面凸起,中间淡黄色,叶片背面,点状病斑凹陷,中间成白色。此时,细看病斑虽有凸起,但病斑中部干枯、变黄、变褐,中间凹陷可以概括为“病斑凸起,病斑中间凹陷”。随着病斑的不断扩大呈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外围黄褐色,中部淡黄色,患病组织与健康组织界限明显。此时,对光观察,病斑中间褐色,边缘浅黄色,而褐色的中心又是浅颜色的。像我们打靶是用的“靶子”,褐色的部分是靶心。此病称作“靶斑病”可能由此而来。湿度大时病斑上可生有稀疏灰黑色霉状物(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呈环状,严重时叶片干枯死亡,造成提早拉秧。

黄瓜靶斑病症状与霜霉病和细菌性角斑病极易混淆,生产上有很多菜农常把靶斑病当成霜霉病和细菌性角斑病进行防治。黄瓜靶斑病与细菌性角斑病的区别在于靶斑病病斑,叶两面色泽相近,湿度大时上生灰黑色霉状物;而细菌性角斑病,叶背面有白色菌脓形成的白痕,清晰可辨,两面均无霉层。黄瓜靶斑病与霜霉病的区别在于靶斑病病斑枯死,病健交界处明显,并且病斑粗糙不平;而霜霉病病斑叶片正面褪绿、发黄,病健交界处不清晰,病斑很平。此外,有部分地

区将靶斑病称为褐斑病是不合适的,真正的黄瓜褐斑病的病原为与半知菌尾孢真菌,而靶斑病病原为多主棒孢霉,从严谨的科研角度讲靶斑病不应称作褐斑病。

目前黄瓜靶斑病发生严重,普通药剂很难有效,为此笔者建议采取以下防治措施:第一强化种植管理。首先注意适时轮作。黄瓜与非瓜类作物实行2~3年以上轮作,彻底清除前茬作物病残体,减少初侵染源,同时喷施消毒药剂加新高脂膜进行消毒处理;选用抗病品种,播种前用新高脂膜拌种,驱避地下病虫,隔离病毒感染,不影响萌发吸胀功能,加强呼吸强度,提高种子发芽率。其次加强管理,适时中耕除草,浇水追肥,同时避免大水漫灌,注意通风排湿,增强光照,改善通风透气性能。在生长期适时喷施促花王3号抑制主梢旺长,促进花芽分化;在开花前、幼果期、果实膨大期喷施壮瓜蒂灵能够增粗瓜蒂,加大营养输送量,促进瓜体快速发育。在靶斑病多发生在结瓜盛期,及时冲施含有芸薹素内酯的碧禾冲施肥,叶面喷施斯德考普叶面肥,及时摘除大瓜,促进植株迅速长秧,长新叶。在整个生长期及时摘除中下部病斑较多的病叶,减少病原菌数量。第二适时药剂防治:可用0.5%氨基寡糖素400~600倍液或s-诱抗素喷雾预防。发病后用25%阿米西达悬浮剂1500倍液,或40%施佳乐悬浮剂500倍液,或25%咪鲜胺乳油1500倍液,或40%福星乳油8000倍液,或40%腈菌唑乳油3000倍液等,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发病严重的,加喷铜制剂,可喷施30%硝基腐殖酸铜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叶面喷雾,轮换交替用药。在药液中加入适量的叶面肥效果更好。喷药重点是喷洒中、下部叶片。另外山东省农科院植保所徐作珽研究员试验表明采用凯润2000倍或百泰750倍+净果精750倍的配方治疗黄瓜靶斑病也具有显著效果。

参考文献:

1、《黄瓜靶斑病的识别与防治》徐爱霞; 魏钊; 邹刚著《西北园艺(蔬菜专刊)》2009年第6期

2、《黄瓜靶斑病的识别与防治》李月荣著《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第11期

3、《黄瓜靶斑病及蔓枯病的识别与防治》默书霞; 李金堂; 于学祥; 李海春; 傅海滨; 肖万里著《长江蔬菜》 2009年第10期

4、《噻唑锌防治黄瓜靶斑病的效果》冷鹏; 解明坤; 朱佩群; 王作坤; 孙伟; 王兵著《浙江农业科学》 2010年第3期

5、

《黄瓜靶斑病药剂防治研究》刘鸣韬; 张定法; 孙化田著《中国农学通报》 2003年第5期

6、《黄瓜得了靶斑病专家地头来支招》《山东科技报》2009年6月16日刊

常见黄瓜病害全套整合

【作物病害】常见黄瓜病害大全 2016-10-05 雨蔬农业:用技术武装现代农民! 黄瓜霜霉病: 发病症状:叶片被害初期出现水渍状的斑点,病斑逐渐扩大,呈多角形淡褐色斑块,湿度大时叶背面或叶面长出灰黑色霉层。后期严重时,病斑破裂或连片。防治方法: 1.生态防治:上午棚温控制在25-28℃,相对湿度降至70%,下午温度降至18-25℃,相对湿度降至60%-70%,夜间温度上半夜控制在15-18℃,下半夜最好控制在12-13℃;

2.烟雾法:用45%烟渊烟剂熏烟。喷雾法:发现中心病株后可选用58%露速净500倍液、72%妥冻500倍液、50%保乐1500倍液、50%洽益发500倍液、60%可鲁巴500倍液、70%多保净800倍液、69%辉常赞600倍液、3 3.5%净果精700倍液,隔7-10天用药1次。

黄瓜靶斑病病: 发病症状:主要为害黄瓜叶片,呈大小不一的枯斑,小斑为多角形受叶脉限制;大斑直径有1.5-2厘米,近圆形且凹陷,有略白靶心,湿度大时病斑靶心外围形成一个黑色霉菌组成的菌圈,在叶片正反两面均可出现。病斑迅速连片致叶片干枯,造成提早拉秧。 防治方法:1.通风排湿,及时摘除老叶病叶;2.盛瓜期加强水肥管理,提高植株抗病性;3.发病前用好意+健植宝防病;发病初期用露速净+溴硝醇+海生素、拢总好+春雷霉素+健植宝、净果精+春雷霉素、加米农+氨基寡糖素等配方喷洒整株,隔5天用药一次,连用2-3次,防治效果显著。

黄瓜白粉病: 发病症状:发病初期叶面或叶背及茎上产生白色近圆形小粉斑,以叶面居多,后向四周扩展成边缘不明显的连片白粉,严重时整叶布满白粉。 防治方法:1.用30%君斗士1500倍液、“粉飞1+1”1000倍液、世泽1500倍液、33.5%净果精800倍液、40%氟硅唑1500倍液喷洒防治。2.用45%的百菌清烟剂熏棚,每亩用药250克。

农作物细菌性病害大全

农作物细菌性病害大全 细菌性病害名录大全 粮食作物细菌病害: 1、水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水稻白叶枯病、水稻基腐病、水稻细菌性褐条病、水稻细菌性褐斑病。 2、马铃薯:*马铃薯青枯病、马铃薯软腐病、马铃薯黑胫病、马铃薯环腐病。 3、*甘薯瘟病; 4、玉米茎腐病; 5、小麦黑颖病; 6、木薯细菌性枯萎病; 果树细菌病害: 1、*柑桔溃疡病(包括脐橙、橙、柚、文旦、柠檬、巨桔、枳壳、枳橙等); 2、*沙田柚溃疡病; 3、梨根癌病、梨火疫病; 4、桃细菌性穿孔病(包括李、杏、油桃、樱桃等); 5、苹果根癌病; 6、菠萝心腐病; 7、枇杷芽枯病、枇杷癌肿病; 8、核桃黑斑病; 9、猕猴桃溃疡病; 10、芒果细菌性黑斑病; 11、果树细菌性根癌病(包括桃、梨、苹果、板栗、梅、李、杏、葡萄等); 瓜菜类细菌病害: 1、*西瓜细菌性青枯病、西瓜细菌性果腐病; 2、茄科蔬菜青枯病(番茄、茄子、辣椒)软腐病、疮痂病; 3、*黄瓜细菌性角斑病(黄瓜、甜瓜、丝瓜) 4、*十字花科蔬菜软腐病、细菌性黑腐病、细菌性黑斑病(大白菜、甘蓝、萝卜、花椰菜等) 5、*菜豆细菌性角斑病(菜豆、扁豆、豇豆、豌豆、绿豆等) *菜豆细菌性疫病(菜豆、扁豆、豇豆、、绿豆) 6、*姜瘟病(姜腐败病、姜腐烂病) 7、*瓜类青枯病 8、*辣椒细菌性斑点病(辣椒疮痂病)、辣椒细菌性叶斑病; 9、萝卜黑腐病; 10、葱类细菌性软腐病; 11、莴苣细菌性斑点病; 12、芋艿细菌性斑点病,芋艿腐败病(即芋软腐病、芋艿腐烂病); 13、芹菜软腐病; 14、魔芋软腐病; 15、葱类细菌性软腐病; 经济作物类细菌病害: 1、*棉角斑病,棉红叶根腐病;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打什么药效果好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主要危害叶片、叶柄、卷须和果实,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受害。幼苗期子叶染病,开始产生近圆形水浸状凹陷斑,以后微带黄褐色,变干枯;真叶染病,初为鲜绿色水浸状斑,渐变淡褐色、病斑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灰褐或黄褐色,湿度大时叶背溢有乳白色浑浊水珠状菌脓,干后形成一层白色膜,病部质脆易穿孔,别于霜霉病。茎、叶柄及幼瓜条上病斑水浸状,近圆形至椭圆形,后呈淡灰色,病斑常开裂,潮湿时瓜条上病部溢出菌脓,病斑向瓜条内部扩展,沿维管束的果肉变色,一直延伸到种子,引起种子带菌。病瓜后期腐烂,有臭味,幼瓜被害后常腐烂、早落。 发病条件 病原菌在种子内、外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病种子带菌率2-3%,病菌由叶片或瓜条伤口、自然孔口侵入,进入胚乳组织或胚幼根的外皮层,造成种子内带菌。此外,采种时病瓜接触污染的种子致种子外带菌。且可在种子内存活1年,土壤中病残体上的病菌可存活3-4个月,生产上如播种带菌种子,出苗后子叶发病,病菌在细胞间繁殖,棚室保护地黄瓜病部溢出的菌脓,借棚顶大量水珠下落,或结露及叶缘吐水滴落、飞溅传播蔓延。

露地黄瓜蹲苗结束后,随雨季到来和田间浇水开始,始见发病,病菌靠气流或雨水逐 渐扩展开来,一直延续到结瓜盛期,后随气温下降,病情缓和。发病温限10-30℃,适 温24-28℃,适宜相对湿度70%以上。塑料棚低温高湿利其发病,病斑大小与湿度相关:夜间饱和湿度大于6小时,叶片上病斑大且典型;湿度低于85%,或饱和湿度持续时间不足3小时,病斑小;昼夜温差大,结露重且持续时间长,发病重。在田间浇水次日,叶背出现大量水浸状病斑或菌脓。有时,只要有少量菌源即可引起该病发生和流行。 防治方法 1. 选用耐病品种。 2. 从无病瓜上采种。 3. 种子处理。用品萃植物疫苗兑水1500倍,浸种30分钟。或瓜种可用70℃恒温箱干热灭菌72小时,或用50℃温水浸种20分钟,捞出晾干后催芽播种;还可用40%福尔马林150倍液浸种90分钟,或用100万单位硫酸链霉素500倍液浸种2小时,冲洗干净后催芽播种。 4.加强栽培防病,无病土育苗,重病田与非瓜类作物实行2年以上的轮作。生长期及 时清除病叶、病瓜,收获后清除病残株,深埋或烧毁。

常见黄瓜病害大全

【作物病害】常见黄瓜病害大全 2016-10-05 雨蔬农业:用技术武装现代农民! 黄瓜霜霉病: 发病症状:叶片被害初期出现水渍状得斑点,病斑逐渐扩大,呈多角形淡褐色斑块,湿度大时叶背面或叶面长出灰黑色霉层、后期严重时,病斑破裂或连片、 防治方法: 1、生态防治:上午棚温控制在25—28℃,相对湿度降至70%,下午温度降至18-25℃,相对湿度降至60%—70%,夜间温度上半夜控制在15-18℃,下半夜最好控制在12-13℃; 2、烟雾法:用45%烟渊烟剂熏烟。喷雾法:发现中心病株后可选用58%露速净500倍液、72%妥冻500倍液、50%保乐1500倍液、50%洽益发50

0倍液、60%可鲁巴500倍液、70%多保净800倍液、69%辉常赞600倍液、33、5%净果精700倍液,隔7-10天用药1次。 黄瓜靶斑病病: 发病症状:主要为害黄瓜叶片,呈大小不一得枯斑,小斑为多角形受叶脉限制;大斑直径有1.5—2厘米,近圆形且凹陷,有略白靶心,湿度大时病斑靶心外围形成

一个黑色霉菌组成得菌圈,在叶片正反两面均可出现。病斑迅速连片致叶片干枯,造成提早拉秧。 防治方法:1、通风排湿,及时摘除老叶病叶;2、盛瓜期加强水肥管理,提高植株抗病性;3.发病前用好意+健植宝防病;发病初期用露速净+溴硝醇+海生素、拢总好+春雷霉素+健植宝、净果精+春雷霉素、加米农+氨基寡糖素等配方喷洒整株,隔5天用药一次,连用2-3次,防治效果显著、 黄瓜白粉病: 发病症状:发病初期叶面或叶背及茎上产生白色近圆形小粉斑,以叶面居多,后向四周扩展成边缘不明显得连片白粉,严重时整叶布满白粉。 防治方法:1。用30%君斗士1500倍液、“粉飞1+1”1000倍液、世泽1500倍液、33。5%净果精800倍液、40%氟硅唑1500倍液喷洒防治。2.用45%得百菌清烟剂熏棚,每亩用药250克。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有哪些病症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有哪些病症 细菌性角斑病原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或以带菌种子越冬,为翌年初次侵染菌源。种子上的病菌在种皮和种子内部可存活1~2年,播种后直接侵染子叶,病菌在细胞间繁殖,借雨水反溅、棚顶水珠下落、昆虫等传播蔓延,从寄主自然孔口和伤口侵入,经7~10天潜育后出现病斑,潮湿时产生菌脓,那角斑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呢?防治本病应采取农业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在无病区或无病植株上留种,防止种子带菌,催芽前应进行种子消毒;提高果园管理水平和用波尔多液、多菌灵、嘧菌酯百菌清、氟硅唑咪鲜胺、甲基托布津等杀菌剂,10-15天喷洒一次,共三次,交替使用,进行防治,一起来了解一下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有哪些病症吧? 幼苗和成株期均可受害,但以成株期叶片受害为主。主要危害叶片、叶柄、卷须和果实,有时也侵染茎。子叶发病,初呈水浸状近圆形凹陷斑,后微带黄褐色干枯;成株期叶片发病,初为鲜绿色水浸状斑,渐变淡褐色,病斑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灰褐或黄褐色,湿度大时叶背溢出乳白色浑浊水珠状菌脓,干后具白痕,后期干燥时病斑中央干枯脱落成孔,潮湿时产生乳白色菌脓,蒸发后形成一层白色粉末状物质,或留下一层白膜。茎、叶柄、卷须发病,侵染点水浸状,沿茎沟纵向扩展,呈短条状,湿度大时也见菌脓,严重的纵向开裂呈水浸状腐烂,变褐干枯,表层残留白痕。瓜条发病,出现水浸状小斑

点,扩展后不规则或连片,病部溢出大量污白色菌脓。 条件适宜病斑向表皮下扩展,并沿维管束逐浙变色,并深至种子,使种子带菌。幼瓜条感病后腐烂脱落,大瓜条感病后腐烂发臭。瓜条受害常伴有软腐病菌侵染,呈黄褐色水渍腐烂。浩瀚高科农业专家提醒:角斑病易与霜霉病混淆而用错药,使病害屡治不愈。一般霜霉病叶片病斑背面有黑色或紫色霉层,病斑后期不穿孔,瓜条不受害;角斑病叶背病斑溢出菌脓,穿孔,瓜条受害有臭味。土壤中的病菌通过灌水、风雨、气流、昆虫及农事作业在田间传播蔓延。病菌由气孔、伤口、水孔侵入寄主。发病的适宜温度18一26℃,相对湿度75%地势低洼,排水不良,重茬,氮肥过多,钾肥不足,种植过密的地块,病害均较重。 介绍的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有哪些病症的内容,当出现上述症状时要及时治理,本网生物灾害安全小知识库中还有很多关于角斑病的知识,感兴趣的可以继续关注哟!

黄瓜病虫害防治技术

黄瓜病虫害防治技术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黄瓜病虫害防治技术 黄瓜田常发生的病害主要有黄瓜霜霉病、黄瓜枯萎病、黄瓜炭疽病、黄瓜灰霉病、黄瓜黑星病、黄瓜菌核病、黄瓜白粉病、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八大病害;虫害形成危害的主要有瓜蚜和美洲斑潜蝇,就上述黄瓜病虫害的识别症状、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做以简述,供防治时参考。 一)黄瓜霜霉病 黄瓜霜霉病又称“跑马干”、“黑毛”,各地黄瓜产区均有发生,其中尤以保护地黄瓜危害为重,一般减产10-20%,严重的达30-40%。此病主要危害叶片,偶尔也危害茎、卷须和花梗。叶上病斑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黄绿色,后为淡褐色,病斑连合成片,全叶卷缩干枯,潮湿条件下病斑背面长出灰黑色霉层。该病由黄瓜霜霉病菌侵染致病。黄瓜霜霉病菌为专性寄生菌,离开黄瓜植株不能长期存活。黑龙江省为北方寒冷地区,可在冬季温室生产的黄瓜植株上越冬。冬季没有黄瓜生产的地区,最初菌源来自于邻近早发病的地区。孢子囊借风、雨传播,高湿是发病的有利条件,从中心病株形成到扩展全田,只需10-15天,形成暴发流行,故有“跑马干”之名,形容其叶片发病和枯死速度之快。防治方法: 1.选种抗病品种:选用适合当地栽培条件的抗病品种。 2.生态防治:对保护地黄瓜,利用黄瓜霜霉病发病要求的湿度和温度条件,通过通风换气,进行人为调节加以控制,使环境条件不利于病害发生,而有利于黄瓜生长。

3.高温闷棚:保护地黄瓜普遍发病后可采用此法。选择晴天上午关闭棚室,升温到45℃持续2小时,可控制病害蔓延。注意在闷棚前一天必须浇透水,温度计必须挂在黄瓜“龙头”即生长点相同高度的位置,摘掉近地面20厘米内的重病叶,闷棚结束后应缓慢降温到正常的温度。闷棚的温度不可随意提高,严格按以上要求操作,防止高温灾害。 4.药剂防治:保护地应采用烟剂,在发病初期,每公顷45%百菌清烟剂千克熏烟,隔9~10天防治1次,连防4-5次。露地黄瓜用72%霜脲·锰锌(克露)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722克/升霜霉威盐酸盐(普力克)水剂800倍液;或68%精甲霜·锰锌(金雷)水分散粒剂800倍液;或64%恶霜·锰锌(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9%烯酰·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隔7-10天喷一次,连喷3-5次。上述农药宜交替使用。喷药时,加入芸苔素内酯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促进病株尽快恢复生长,每公顷加%天丰素150毫升或%硕丰481可溶粉60克或%爱增美75毫升,提高防治效果。同时按每公顷药液量加入有机硅助剂杰效利或透彻75毫升,可提高防治效果节省用药量。 二)黄瓜枯萎病 黄瓜枯萎病又称蔓割病,是黑龙江省黄瓜生产上的重要病害,尤其是保护地黄瓜受害严重。一般棚室发病率为3-5%,严重的可达50%左右。此病多在开花结瓜期陆续发病。初时瓜株在中午是中、下部叶片似缺水状萎蔫,早晚叶片尚可恢复正常,翌日中午再次萎蔫,并且萎蔫叶片不断增多,逐渐遍及全株叶片。叶片萎蔫、恢复如此反复,少则2~3天、多则5-7天萎蔫叶片不再恢复。病株茎基部变褐色,水浸状,病部表面生出白色和略带粉红色的霉状物,

黄瓜常见病虫害及防治

黄瓜栽培常见病虫害及防治 亲土1号市场中心郑传杰 2019年4月10日

黄瓜的生活习性 温度:黄瓜喜温暖,不耐寒冷。生育适温为10-32℃。一般白天25-32℃,夜间15-18℃生长最好;最适宜地温为20-25℃,最低为15℃左右。最适宜的昼夜温差10-15℃。黄瓜高温35℃光合作用不良,45℃出现高温障碍,低温- 2-0℃冻死。 光照:华北型品种对日照的长短要求不严格,已成为日照中性植物,多数品种在8-11小时的短日照条件下,生长良好。 水分:黄瓜产量高,需水量大。适宜土壤湿度为60-90%,幼苗期水分不宜过多,土壤湿度60-70%,结果期必须供给充足的水分,土壤湿度80-90%。黄瓜适宜的空气相对湿度为60-90%,空气相对湿度过大很容易发病,造成减产。土壤:黄瓜喜湿而不耐涝、喜肥而不耐肥,宜选择富含有机质的肥沃土壤。一般喜欢pH5.5-7.2之间的土壤,但以pH值为6.5最好。

黄瓜的生育期 发芽期幼苗期 ●发芽期从种子萌动到第1片真叶出现 (露真)为发芽期,适宜条件下约5 ~10d。 ●幼苗期从“露真”到植株具有4~5片 真叶(团棵)为幼苗期,约20~30d。 ●抽蔓期又称初花期,从植株“团棵” 到根瓜坐住为止,约15 ~25d。 ●结果期从根瓜坐住到拉秧为结果期。 露地夏秋黄瓜只有40d左右,日光温室冬 春茬黄瓜长达150~180d 伸蔓期结果期

黄瓜的需肥特点 P 2O 5 0.8-1.3kg MgO 0.6-0.7kg CaO 3.6-4.4kg K 2O 3.6-4.4kg N 2.8-3.2kg 每1000kg 商品

园艺作业-商品器官结构与黄瓜叶病

一、观察目的 1. 了解园艺作物商品器官的概念。 园艺商品器官是指通过市场用来交换的园艺产品器官。凡是有利于光合产物向商品器官分配的条件均增大作物的经济系数,提高作物的产量。 园艺产品商品性状包括的内容有:产品的形状、大小、颜色、气味、表面、质地、断面、伤残等。园艺产品商品性状鉴别主要通过感官检验的方法,有着对品种、品质、性别、产季产期、产地等鉴别的意义。 2. 认识苹果的果实的结构。 二、观察对象:苹果的果实器官 观察方法:个体目测法、剖面观察法 三、观察结果及分析 苹果的果实两端均凹陷,是假果,其子房发育成果心,由花托和花被愈合成的花筒膨大为外围果肉。 图1 苹果果实剖面示意图

一、观察目的 认识油桃的果实的结构。 二、观察对象:油桃的果实器官 观察方法:个体目测法、剖面观察法 三、观察结果及分析(见图2) 桃的果实是近球形核果,其外果皮薄,中果皮肉质,内果皮坚硬木质,形成坚硬的果核,核内含1粒种子。 图2 油桃果实 (左图为外观照;中图为纵剖照;右图为油桃种子)

一、观察目的 认识大蒜的鳞茎的结构。 二、观察对象:大蒜的鳞茎 观察方法:个体目测法、剖面观察法 三、观察结果及分析(见图3) 大蒜鳞茎短缩为茎盘,茎盘的基部、边缘着生根系,其上部着生叶和芽的原始体。经过花芽分化后,顶芽形成花茎,侧芽膨大形成蒜瓣。 大蒜的叶包括叶身和叶鞘(图3中分别标注为贮藏叶和保护叶)。叶鞘呈管状,在茎盘上环状着生,多层叶鞘相互抱合形成假茎。 图3 大蒜鳞茎、鳞芽剖面示意图 作业3参考文献 陆帼一,程智慧. 大蒜高产栽培[M]. 北京:金盾出版社, 2009.06.

大棚黄瓜常见病虫害防治

大棚黄瓜常见病虫害防治 1.黄瓜霜霉病 病害发生、流行的适宜温度20~24℃。温度低于15℃,高于30℃,病害发生受到抑制。高湿(相对湿度85%以上)棚内有结露,叶面有水滴、水膜,是该病传播、流行的关键。该病主要侵染功能叶片,而嫩叶、老叶受害较轻,因之发病多从植株的中下部位开始,并渐向上发展。该病发生多从根瓜期始,即黄瓜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时期。此时,施药防治最为有利。天气忽冷忽热、昼夜温差大、结露时间长、多阴雨、少光照的天气以及地势低洼、浇水过多、过勤、种植过密的地块,均有利该病的发生和流行。 药剂:发病前:1500倍柔水通+1000倍鸽哈+1000倍金纳海,预防。 发病后用1500倍柔水通+600-750倍玛贺,治疗。 在打药时需加入斯德考普和菲范增加黄瓜抗病力和缓解速度! 2. 黄瓜灰霉病 黄瓜灰霉病属于弱寄生菌导致病害,容易在伤口侵入。所以在落秧、整枝、摘瓜以及幼瓜期尤其要重视防治。灰霉病主要通过残留在土壤中的病残枝叶通过水汽传播侵染,所以在防治灰霉病喷药时需要注意喷施植株周围土壤。 灰霉病、菌核病以及炭疽病发病条件和防治方法接近,可同时防治 药剂:发病前:1500倍柔水通+1000倍鸽哈或者1000倍纳米欣+1000倍金纳海,预防。发病后用1500倍柔水通+600-750倍鸽哈或者500-600倍纳米欣,治疗。如果成株发病严重可用1500倍柔水通+5000倍金力士,特效治疗。 在打药时需加入斯德考普和菲范增加黄瓜抗病力和缓解速度! 3.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 该病属于细菌性病害,发病的最适温度18~26℃,要求高湿和土壤高含水量。发生程度与浇水次数、浇水量成正相关。因此,降雨多、光照少的年份以及浇水勤、浇水量大、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和重茬地块。发病严重。要坚持以防为主,在每次用药时加入预防细菌性病害的金纳海1000倍,就能很好防止细菌性角斑病的发生。

黄瓜的小斑(靶斑病)与大斑(炭疽病)

54温室园艺GREENHOUSE & HORTICULTURE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a844015.html, 2010年5月4日, 我接到我院12396咨询服务热线的一个电话,说北京市大兴区安定镇的黄瓜发生了“黄点病”,从植株的下面向上发展,慢慢地叶片逐渐枯死,打了一些药剂也控制不住,希望我去帮助诊断一下是什么病。我想起前不久大兴区蔬菜办公室的的老赵给我打过一次电话,问的就是“黄点病”,我猜了半天,也没有猜出来。这回有可能还是他说的那种病,应当去看看。 2010年5月5日下午,我们先到安定镇农技服务中心,该农技中心是政府投资建起的较为现代化的一个乡镇级的科技服务单位。特别在网络咨询服务方面,一直做得都比较好。我 们到后,该站小崔接待了我们。领我们到该镇的于家务村的一处日光温室区。 这个温室区大约有二、三十栋温室,表面上看已经有些年头。承包温室的农户华永华夫妇站在门口迎接我们。走进温室看到这个温室大约有半亩地(333.5 m 2)的样子,在当地属于较小的一类。棚里种植的黄瓜已到中晚期,多数植株下面叶片干枯,有少数植株已经枯死。 华永华一面带我们向里面走一面介绍说:“我这块地发生的这种病已经有一个多月了,开始是起黄点。”说着便指着一个叶片对我说:“就是这样的。”我看到这片叶子上确实密密麻麻的生有许多的斑点。准确的讲,是一些浅褐色的斑点(图2),病斑的直径大约有2 mm~3 mm,由于边缘有一个黄晕,所以说成 “ 黄点”也不算错。接着他又掐下来一 片叶递给我,说道:“到后来,叶片就开始一点点地变干。您看就像这片叶子一样。最后整个叶子就枯死了。”他带我们看了下半架叶片 枯死的植株。我一边走一边看,仔细地将大部病株看了一遍,心里也渐渐地有了底(图 3)。 我对他说“您这里发生的是两种病,一种小斑,一种大斑。小斑十分像是黄瓜的褐斑病;大斑像是炭疽病(图4)。” 李明远断病手迹(八) 黄瓜的小斑与大斑 ■ 李明远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保环保所 100097) 图1 北京12396热线蔬菜植保专家李明远前往农户地种植田诊断病害 图2 黄瓜褐斑病症状 图3 黄瓜褐斑病引起的枯叶 图4 黄瓜炭疽病的叶部症状 图5 黄瓜炭疽病的茎部症状 植物保护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症状及其防治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症状及其防治 编辑日期:2004-3-15 作者:来源:中国兴农网有效性:发病症状: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在我国早有发生,以前主要在春露地发生,遇阴雨并有大风时发生严重。随保护地栽培的发展,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发生日益严重,成为威胁黄瓜生产的主要病害。 黄瓜从幼苗到成株均可染病,病菌除侵染叶片外还可侵染茎、叶柄、卷须、果实等。子叶染病,初期叶背面呈水浸状近圆形病斑,湿度大时叶背面可见乳白色菌脓,空气干燥时病部留下一层白色的膜。后期病部褪绿色,沿叶脉扩展成不规则形,病斑可愈合成大斑,严重时整个叶片干枯。真叶染病,初期呈水浸状近圆形病斑,湿度大时叶背面可见菌脓,病斑沿叶脉扩展呈多角形,病部呈透明状。发病后期病部变成黄白色,周围黄褐色,病部腐烂,脱落形成穿孔。病斑在抗性不同品种叶片上的表现有所不同,抗病品种病斑小,菌脓少,感病品种病斑大,菌脓多。叶柄、茎受害,沿茎沟形成条形病斑,并凹陷,有时开裂,湿度大时病部有菌脓产生,菌脓沿茎沟向下流,形成一条白色痕迹。卷须受害,病部严重时腐烂折断。果实受害,初期病部呈水浸状斑并略凹陷,后期湿度大时,病部产生大量菌脓,呈水珠状。果实多处受害时,其表面布满水珠状菌脓;果实软腐并有异味,病菌可以侵入种子使种子带菌。 防治: ①选用抗病品种:保护地品种津春1号对角斑病有较强的抗性适合温室及大棚栽培。 ②选用无病种子或播种前进行种子消毒:具体方法是,种子晾干后于70℃温箱干热灭菌72小时,或50℃温水浸种20分钟;次氯酸钙300倍液浸种30--60分钟;100万单位硫酸链霉素500倍液浸种2小时等可以有效地杀死病菌。 ③防感染:无病土育苗,防止苗期感染。 ④轮作:与非瓜类作物施行2年以上轮作。 ⑤栽培及生态防治:覆盖地膜,降低田间湿度,及时放风,避免造成伤口等。 ⑥药剂防治:较为有效的药剂有,50%DT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0%琥·乙膦铝(DTM)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硫酸链霉素或72%农用链霉素4000倍液,150--200mg/kg新植霉素,77%丰护安可湿性粉剂2.25--3.0kg/公顷等。

如何防治黄瓜细菌性角斑病.doc

如何防治黄瓜细菌性角斑病 作者: 来源:《农家科技》2012年第08期 1症状识别。该病在苗期至成株期均能发病,主要为害叶片,偶尔发生在瓜和蔓上。苗期发病时,子叶上形成圆形或半圆形的褐色斑,稍凹陷,后期叶干枯。成株期叶片染病,先出现褪绿小点,以后扩大,病斑受叶脉限制呈灰白色或黄褐色多角斑。湿度大时叶背病斑外围有明显的水渍状绿色晕圈,病斑上出现乳白色水珠状菌脓,干后留有膜状白痕。后期病斑干裂穿孔,发病严重时病斑相互连接,呈淡褐色油纸状斑块。茎蔓染病,初为水渍状小点,后纵向扩展成短条状,湿度大时有菌脓,病情严重时纵向开裂。瓜条染病后,初期形成水渍状暗绿色近圆形凹陷斑,后扩展成不规则淡褐色大病斑,有污白色菌脓溢出,病情严重时出现裂口或臭味腐烂,瓜条蒂部受害,甚至烂到种子上,干燥后呈乳白色,并留有裂痕。病株维管束和瓜内变褐色。 黄瓜霜霉病主要为害叶片,在多角形病斑背面呈现黑紫色的霉状物,叶子上无黏液:若栽种高抗霜霉病品种。病斑呈近椭圆形或近圆形,同时病斑不穿孔,黄瓜霜霉病不侵染茎秆和瓜条等,可与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相区别。 2侵染规律。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是由细菌侵染引起的,属丁香假单孢杆菌,病菌在种子上或病残体上或土壤中越冬,土壤中的细菌靠灌水时飞溅传播,新产生的细菌靠风雨、农事操作和昆虫传播。其发病适温范围是10-30℃,当气温在24-28℃,空气相对湿度大于85%时易发生流行,气温过高过低都不利于该病的发生。在地势低洼、高温多雨、多年连作、肥水管理不严,尤其是在保护地栽培时因轮作困难,棚室内易形成高温高湿条件,在密植情况下,都易引发黄瓜角斑病,导致为害加重。 3防治措施。①选用抗病品种。如津春1号、津研4号、中农11号和13号、津优30号、津研2号和6号、黑油条、新密泰刺等抗病品种。 ②种子消毒。用72%农用链霉素3000-4000倍液浸种2小时,或用40%福尔马林150倍液浸种90分钟。洗净后催芽播种。用温烫浸种灭菌效果也好,即播前用55℃温水浸种15分钟,捞出放人冷水中降温。 ③无病土育苗及高厢覆膜栽培。采用大田土育苗防病效果好,以保证苗期不带病,同时定植时以高厢覆盖地膜栽培防病效果明显。 ④实行轮作。与非瓜类作物实行2年以上轮作可大大减少土壤中的病菌,角斑病为害率显著下降。

黄瓜病虫害图谱和防治,黄瓜病虫害防治技术

黄瓜病虫害图谱和防治,黄瓜病虫害防治技 术 黄瓜在我国各地普遍栽培,有露天的也有温室大棚里的,是我国各地夏季的主要蔬菜之一,黄瓜在种植过程中会遇到好多的病虫害问题, 黄瓜在我国各地普遍栽培,有露天的也有温室大棚里的,是我国各地夏季的主要蔬菜之一,黄瓜在种植过程中会遇到好多的病虫害问题,那么如何防治?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黄瓜病虫害图谱及防治技术。 黄瓜病害 1.黄瓜霜霉病 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病,主要危害叶片。 发病症状: 叶片被害后,初期出现水渍状的斑点,病斑逐渐扩大,呈多角形淡褐色斑块,湿度大时叶背面或叶面长出灰黑色霉层。 后期严重时,病斑破裂或连片。 防治药剂: 霜霉威盐酸盐+氰霜唑、呋酰.锰锌、锰锌.烯酰、嘧菌酯、甲霜.霜霉威、精甲霜.锰锌等药剂

2.黄瓜细菌性角斑病 主要危害叶片,也可侵染茎、叶柄、卷须、果实等。 发病症状: 叶片受害,先是出现水浸状的小病斑,病斑扩大后因受叶脉限制而呈多角形,黄褐色,带油光。 叶背面无黑霉层,湿度大时可见乳白色菌脓。 后期病斑呈灰白色,中央组织干枯脱落易形成穿孔。 茎及叶柄上的病斑初期呈水渍状,近圆形,后呈淡灰色,严重的纵向开裂呈水渍状腐烂,有臭味。 防治药剂: 发病初期水合霉素、中生菌素、叶枯唑、噻唑锌+松脂酸铜、噻菌铜、氯溴异氰尿酸等。 3.黄瓜白粉病 苗期至收获期均可染病,叶片发病最重,叶柄、茎次之,果实受害少。

发病症状: 发病初期,在叶片两面产生白色近圆形小粉斑,叶面较多。 后扩展成边缘不明显、连片白粉,严重时整片叶布满白粉,后期呈灰色,病叶枯黄,但一般不落叶。 叶柄、茎发病症状与叶片相似。 药剂防治: 发病前期可选嘧菌酯、醚菌酯、甲基硫菌灵、丙森锌、百菌清、腈菌唑.代森锰锌等药剂。 4.黄瓜红粉病 发病症状: 主要危害黄瓜生长后期叶片。

几种黄瓜常见病虫害及防治(精)

几种黄瓜常见病虫害及防治 摘要:笔者介绍几种常见黄瓜常见病虫害白粉病、霜霉病、炭疽病、枯萎病、灰霉病、蚜虫、红蜘蛛、白粉虱的表现症状及防治方法。 关键词:黄瓜;病虫害;危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 S 436.421 文献标志码 B Several Common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Prevention and Cure Cucumber Sun Zhenting Abstract Several kind of common cucumber common plant disease powdery mildew, frosty mildew, anthrax, wilt disease, grey mould, ophid, red spider, heroin powder louse's performance symptom and preventing and controlling method. Keywords Cucumber; diseases and pests; hazard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黄瓜是辽西主要种植蔬菜之一,也是人们喜欢食用的蔬菜。随着农民种植年限的增加和面积的扩大,黄瓜的病害也越来越严重。黄瓜病害主要以黄瓜白粉病、霜霉病、炭疽病、枯萎病、黄瓜灰霉病为主。下面对黄瓜的几种病虫害及防治方法做以简单介绍。 1 白粉病 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叶柄、叶茎产生白霉。初期叶片两面出现白色近圆形小粉斑,后扩展成边缘不明显的大片白粉区,直至整叶布满白粉,严重时叶柄叶茎都是白粉。白粉病会使叶片,叶柄变成灰白色,致使叶片叶柄枯黄、枯萎。 防治方法:尽量选用抗病品种;加强通风、注意透光;合理灌水、控制好温湿度;施足有机肥。药剂防治:喷洒75℅百菌清500~600倍液,农抗“120”300~500倍液或百菌清烟雾剂,硫磺粉熏蒸用以清除病虫害致死残 株。 2 霜霉病 在地势低洼通风不良浇水过多的情况下,危害较为严重,主要为害叶片,偶尔也为害茎、花梗。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水浸状淡黄色小斑点,病斑扩大后,受叶脉限制形成淡黄至褐色病斑,病斑不穿孔,湿度大时背面病斑可能长出黑色霉层,造成叶片提早焦枯死亡。 防治方法:首选抗病品种;其次加强栽培管理,保持通风良好,控制湿度,温度白天保持在25°左右,晚上控制在15°左右,增施磷钾肥;第三药剂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 Cucumber Angular Leaf Spot 黄瓜角斑病在我国东北、内蒙古、华北及华东普遍发生,尤其是东北、内蒙古等保护地黄瓜和华北春大棚发病严重。病叶率有时高达70%左右,是保护地黄瓜重要病害之一。黄瓜受害,不仅影响产量,而且降低商品价值。 症状 幼苗和成株期均可受害,但以成株期叶片受害为主。主要危害叶片、叶柄、卷须和果实,有时也侵染茎。子叶发病,初呈水浸状近圆形凹陷斑,后微带黄褐色干枯;成株期叶片发病,初为鲜绿色水浸状斑,渐变淡褐色,病斑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灰褐或黄褐色,湿度大时叶背溢出乳白色浑浊水珠状菌脓,干后具白痕,后期干燥时病斑中央干枯脱落成孔,潮湿时产生乳白色菌脓,蒸发后形成一层白色粉末状物质,或留下一层白膜。茎、叶柄、卷须发病,侵染点水浸状,沿茎沟纵向扩展,呈短条状,湿度大时也见菌脓,严重的纵向开裂呈水浸状腐烂,变褐干枯,表层残留白痕。瓜条发病,出现水浸状小斑点,扩展后不规则或连片,病部溢出大量污白色菌脓。条件适宜病斑向表皮下扩展,并沿维管束逐浙变色,并深至种子,使种子带菌。幼瓜条感病后腐烂脱落,大瓜条感病后腐烂发臭。瓜条受害常伴有软腐病菌侵染,呈黄褐色水渍腐烂。角斑病易与霜霉病混淆而用错药,使病害屡治不愈。一般霜霉病叶片病斑背面有黑色或紫色霉层,病斑后期不穿孔,瓜条不受害;角斑病叶背病斑溢出菌脓,穿孔,瓜条受害有臭味。 病原 病原为丁香假单胞杆菌黄瓜角斑病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 lachrymans (Smith et Bryan) Young, Dye & Wilkie。属薄壁菌门假单胞菌属。菌体短杆状相互连接呈链状,端生1~5根鞭毛,大小0.7~0.9μm×1.4~2μm,有荚膜,无芽孢,革兰氏染色阴性。在金氏B平板培养基上,菌落白色,近圆或略呈不规则形,扁平,中央凸起,污白色,不透明,具同心环纹,边缘一圈薄且透明,菌落直径5~7mm,外缘有放射状细毛状物,具黄绿色荧光。该菌属好气性,不耐酸性环境。生长适温24~28℃,范围4~39℃,48~50℃经10min 致死。 发病规律 病菌附在种子内部和随病残体落入土中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种子带菌率2%~3%,病菌由叶片或瓜条伤口、气孔、水孔侵入,进入胚乳组织或胚根的外皮层,造成种子内部带

黄瓜靶斑病防治方案

黄瓜靶斑病防治方案 一、危害症状 黄瓜靶斑病又称“黄点子病”,起初为黄色水浸状斑点,直径约1毫米左右。发病中期病斑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形,易穿孔,叶正面病斑粗糙不平,病斑整体褐色,中央灰白色、半透明。后期病斑直径可达10~15毫米,病斑中央有一明显的眼状靶心,湿度大时病斑上可生有稀疏灰黑色霉状物,呈环状。 二、发病规律 靶斑病是真菌和细菌混合侵染引起的,该菌在土中的病残体上越冬,可存活6个月。翌年借气流或雨水飞溅传播,进行初侵染;侵入后潜育期一般6-7天(高湿或通风透气不良易发病)之后病部新生病原菌,并经叶缘吐水、棚膜结露珠等途径进行再侵染,使病害逐渐蔓延。严重时,发病1周后,落叶率可由5%发展到90%,造成大面积减产甚至绝产。 三、推荐产品: 速净:中药制剂,主治靶斑病、白粉病、炭疽病、叶斑病等;50倍以上使用无药害,有杀菌、复壮的作用;无抗药性,能连续使用,累积效果显著。 靓果安:中药高效广谱保护性杀菌剂,对果树、蔬菜、中药材等作物上的真菌、细菌均有防效;50倍以上使用无药害,有杀菌、复壮的作用;无抗药性,能连续使用,累积效果显著。 大蒜油:高仿类硫醚化合物,真细菌通杀,内吸强(与中药杀菌剂等复配能提高其药效),其气味对空气中病菌孢子有直接杀灭作用,对粉虱、蛾类等害虫有驱避作用。 沃丰素:营养全面,内含氨基酸、腐植酸、多糖、微量元素锌、硼等,补充作物营养,提高光合速率,增加产量,提高品质,增强株体免疫力。 中药制剂特点:标本兼治,药肥双效(能防病治病,能营养复壮株体),无抗药性,可连续使用,无毒无残留,不影响绿色有机标准,任何时期均可使用,安全性高。 四、预防方案: 速净或靓果安30-50Ml+沃丰素25ml+有机硅5g兑水30斤,定期喷雾。 备注:1.病害高发期(易发病条件:多发生在结瓜盛期,主要危害叶片),复配适量内吸性制剂如大蒜油、苯醚甲环唑、氟硅唑、多菌灵等。 2.大蒜油常规使用每30斤水15Ml,苗期使用减半,5-7ml。 五、治疗方案: 发病初期:速净或靓果安50-70ml+大蒜油15Ml+沃丰素25ml+有机硅5g兑水30斤喷雾,

治理黄瓜细菌性角斑病

治理黄瓜细菌性角斑病 以下信息来源:中国寿光蔬菜网 症状特征 主要为害叶片、叶柄、卷须和果实,有时也侵染茎。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受害。子叶染病,初呈水浸状近圆形凹陷斑,后微带黄褐色;真叶染病,初为鲜绿色水浸状斑,渐变淡褐色、病斑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灰褐或黄褐色,湿度大时叶背溢有乳白色浑浊水珠状菌脓,干后具白痕,病部质脆易穿孔,别于霜霉病。茎、叶柄、卷须染病,侵染点出现水浸状小点,沿茎沟纵向扩展,呈短条状,湿度大时也见菌脓,严重的纵向开裂呈水浸状腐烂,变褐干枯,表层残留白痕。瓜条染病,出现水浸状小斑点,扩展后不规则或连片,病部溢出大量污白色菌脓,受害瓜条常伴有软腐病菌侵染,呈黄褐色水渍腐烂。病菌侵入种子,致种子带菌。 发病规律 病原菌在种子内、外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病种子带菌率2-3%,病菌由叶片或瓜条伤口、自然孔口侵入,进入胚乳组织或胚幼根的外皮层,造成种子内带菌。此外,采种时病瓜接触污染的种子致种子外带菌。且可在种子内存活1年,土壤中病残体上的病菌可存活3-4个月,生产上如播种带菌种子,出苗后子叶发病,病菌在细胞间繁殖,棚室保护地黄瓜病部溢出的菌脓,借棚顶大量水珠下落,或结露及叶缘吐水滴落、飞溅传播蔓延,进行多次:重复侵染。露地黄瓜蹲苗结束后,随雨季到来和田间浇水开始,始见发病,病菌靠气流或雨水逐渐扩展开来,一直延续到结瓜盛期,后随气温下降,病情缓和。发病温限 10-30℃,适温24-28℃,适宜相对湿度70%以上。塑料棚低温高湿利其发病,病斑大小与湿度相关:夜间饱和湿度大于6小时,叶片上病斑大且典型;湿度低于85%,或饱和湿度持续时间不足3小时,病斑小;昼夜温差大,结露重且持续时间长,发病重。在田间浇水次日,叶背出现大量水浸状病斑或菌脓。有时,只要有少量菌源即可引起该病发生和流行。

黄瓜病虫害防治方法与症状图谱

黄瓜缺氮 黄瓜缺氮症状缺氮初期,植株生长变慢,叶片呈淡绿色或黄绿色,叶脉变得更清晰。严重缺氮时叶片上叶脉凸起,果实变小畸形。 黄瓜缺氮病因栽培土壤砂性强,质地粗糙,容易缺氮。因下雨或大量浇水,土壤中的氮元素以硝酸根形态流失。土壤微生物的反硝化作用使氮以铵态氮的形式挥发。此外,氮肥施用不足、不及时或施用不均匀,秸秆肥施用过多(消耗大量的氮素)、灌水量过大等,都能造成缺氮。 黄瓜缺氮防治方法露地栽培时要增施有机肥。覆盖地膜,防止氮肥流失。发生缺氮现象要及时追施速效氮肥。此外,可向叶面喷施0.2%~0.3%的尿素溶液,以此作为应急措施。文章来源:知农网 黄瓜氨气害

黄瓜氨气害症状: 黄瓜叶片受害多发生在生命活动比较旺盛的中、上部叶片。首先叶片出现水浸状斑,而后叶肉组织白化、变褐,最终枯死。受到过量氨气为害的黄瓜,突然揭去覆盖物时,则会出现大片或全部植株如同遭受酷霜或强寒流侵袭的样子,植株最终变为黄白色。 黄瓜氨气害发生原因: 温室大棚内氨气大量发生并迅速积累,通常是由施肥不当直接造成的。有些肥料可以直接产生氨气,如碳酸氢铵、氨水和新鲜鸡粪,如果把它们直接撒在地表,则立即就有氨气散出。有些肥料是在土壤微生物或某些成分的作用下,间接的产生氨气,如尿素、饼肥、鱼肥、兔粪、硫酸铵等。硫酸铵施到碱性土或施用过石灰的土中,也会释放出氨气。在温室内发酵鸡粪及饼肥等,也会陆续的释放出氨气。当氨气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对黄瓜产生危害。如果不能及时的排除(实际上温室在大多数时间是不具备连续放风条件的,特别是突然揭开发酵中的肥料,几乎无法控制氨气对作物的侵害),就有可能造成氨气毒害。 黄瓜氨气害检测方法: 技术和操作人员在进到温室大棚时,首先要注意室内的气味,以便及时发现。当嗅出有氨味时,最好马上用pH试纸测试温室薄膜上凝结的水滴。方法是:扯下1条试纸,蘸取膜上的水滴将试纸湿润,然后与色阶对比即可读出pH值。正常情况下,棚膜水滴应为中性到微碱性,pH值为7~7.2。当pH值达到8以上时,可认为有氨气的发生和积累。也可以用舌尖舔一下,如果有滑溜溜的感觉,则也可认为有氨气积累。 黄瓜氨气害防治方法: 1、要避免偏施氮肥,不在温室大棚的地表施用可以直接或间接产生氨气的肥料。有机肥、鸡粪、饼肥等一定要充分腐熟后施用。追施尿素等化肥要适量。随水施或埋施后踏实。 2、经常注意检查是否有氨气或亚硝酸气产生。方法可用精密PH试纸(医药公司可买到)蘸取棚膜水滴将试纸浸湿,然后与比色片比色读出PH值,当PH值达到8.2时可认为要发生氨气害,PH6时可认为要发生亚硝酸气害。 3、发生有害气体危害后,要立即通风换气。 4、在植株受害尚未枯死时,去掉受害叶,保留尚绿的叶,放风排除有害气体后,加强肥水管理,逐渐恢复生长。 文章来源:知农网 黄瓜细菌性叶斑病 黄瓜细菌性叶斑病症状:主要危害叶片。叶斑近圆形,细小,直径1~2毫米,初呈褪绿水渍状,后转呈黄褐色至黄白色,近叶脉处病斑较多;病征不明显,潮湿时触之稍有质粘感。黄瓜细菌性叶斑病病原及发病规律:病原为细菌,属野油菜黄单胞杆状细菌黄瓜致病型[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cucurbitae(Bryan)Dye]。病菌主要潜藏在种子内越冬,借助种

黄瓜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黄瓜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黄瓜起霜果和裂果 症状:起霜果是指在果皮上产生一层白粉状物质,果实没有光泽,如把此果放入水中,霜状物仍不脱落,用手轻揉后粉状物才消失。黄瓜裂果果实多呈纵向裂开,多数从瓜把子开始裂。 病因:起霜果在沙地或土层薄的土壤中长期栽植黄瓜,4月份以后易发生起霜果。此外,温室栽培黄瓜遇有天气不正常或根老化,机能下降及夜间气温、地温高或日照连续不足,黄瓜吸收消耗大时易发生。产生白霜是因黄瓜的呼吸消耗受到抑制时,在果皮上产生的一种蜡状物质。黄瓜裂果产生在长期低温干燥条件下,突然浇水或降大雨,植株急剧吸收水分或叶面施肥及喷洒农药,植株突然吸水时,易发生裂果。 防治方法 (1)防止裂果要从温、湿度管理入手,防止高温和过份干燥条件出现,科学浇水。 (2)土壤水份要适宜,均匀,防止土壤过干或过湿,蹲苗后浇水要适时适量,严禁大水漫灌。 (3)施用有机肥,采用深耕,培养黄瓜根系发达。 (4)防止起霜果,嫁接黄瓜的砧木,要采用无霜砧木,其他方法参见上述3条。 (5)坐瓜后开始喷洒10%宝力丰瓜宝,每支对水10~15公斤或惠满丰活性液肥,每667平方米320毫升,稀释500倍液,隔7~10天一次,连续喷洒2—3次。

黄瓜不出苗或出苗不齐 症状:播种后长时间不出苗,或出苗不整齐,幼苗大小不一。 病因:播种经催芽后发芽的黄瓜种子,一般在播种3~4天后苗可出齐。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如床土温度过低,种芽被冻死,或土壤中化肥浓度过高,或有机肥末经腐熟,或有机肥腐熟不完全,或土壤中水分不足,阻碍了种芽吸水,使幼嫩的种芽烂掉而不出苗。另外,播种后遇到长期的阴、冷、雨、雪天气,便床温偏低,土壤中水分过大,种子长期处于低温下的水浸泡状态,也会使种子烂掉。播种床面不平整,覆土厚度不均匀,甚至种子裸露于露地表面,或覆土过厚,或床面土壤板结,或进行土壤消毒时所用农药剂量过大等都会导致出苗不齐或不出苗现象的发生。 防治方法:要达到一次全苗的目的,一定要等到地温稳定在10℃以上再播种,土温过低时,应使用加温设备提高苗床土壤温度。配制营养土时,一定要用完全腐熟的有机肥,肥料配比要适当。化肥用量不能太大,避免烧苗,灌水要均匀,地面要平整。覆土均匀,厚度保持在1厘米左右,营养土要疏松细致,严格按育苗要求操作。若4~5天,仍未出苗,应先仔细查看土壤是否缺水,种子是否完好,若种子胚根尖端仍为白色,说明还能出苗,可以加温,特别是提高地温,如土壤干燥,可适当洒20℃温水。如果胚根尖端发黄或腐烂,就没有挽救的希望了,应重新播种。

黄瓜黄点病(靶斑病)用什么药

黄瓜黄点病,又称靶斑病是由山扁豆生棒孢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引起的病害。该病发生速度快,危害严重,一般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有利于发病。其症状与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及炭疽病较类似,不易区分,极易混淆,生产上误按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和炭疽病用药,防治效果较差,危害损失较重。 典型的靶斑病症状,眼状斑,注意和霜霉病区分。 黄瓜靶斑病又称“黄点子病”,主要危害叶片,严重也危害叶柄、茎蔓及瓜条。期初叶片被染病会出现黄色水浸状米粒大小近圆形或不规则斑点,病斑中央颜色一般较浅,呈灰白色、半透明似靶心状,易穿孔,边缘通常有黄绿色晕圈,病斑多时可达数百个,并随着病情的发展病斑逐渐扩大为白色至黄褐色凹斑。后期病斑连成一片,干裂坏死,导致叶片枯死,湿度较大时病斑背面可见稀疏的灰黑色霉状物,呈环状。 靶斑病的致密的灰白色霉层。

发病条件 病原以分生孢子丛或菌丝体在土中的病残体上越冬。病菌借气流或雨水飞溅传播,进 行初侵染和再侵染。各地该病的发生多见于黄瓜生长中后期。病原具有喜温好湿的特点, 病菌侵入经潜育6~7天后发病,高湿或通风透气不良的条件下易发病;气温25~27℃,湿度饱和的条件下发病重;温差大也有利于发病。土壤肥沃,底肥充足,黄瓜植株生长健 壮的田块,靶斑病发生较轻;肥力不足,土壤贫瘠,植株长势较弱,叶片色黄,质地较薄,则发病严重。大水漫灌,放风不及时,田间湿度较大的田块,往往发病较重;保护地中缓 冲室及过道附近发病明显较轻;灌后遇雨,发病重。 防治方法 黄瓜靶斑病一般发生较重,普通药剂效果不显著,主要原因是靶斑病由真菌和细菌混 合侵染发生,单独预防真菌或细菌很难取得很好效果;靶斑病对目前一般真菌性药剂产生 了很强抗药性;以链霉素为代表的细菌性病害治疗药剂目前抗性严重,而对细菌性病害有 特效的铜制剂往往不能混用,且不安全。因此,要争取做到预防为主,防治为辅,具体方 法如下: 1. 种子消毒,黄瓜靶斑病病原菌的致死温度为55℃,可采用品萃植物疫苗浸种30分钟或温汤浸种的办法:种子用常温水浸种15分钟后,转入55℃至60℃热水中浸种10至15分钟,并不断搅拌,然后让水温降至30℃,继续浸种3至4小时,捞起沥干后置于25℃至28℃处催芽,可有效消除种内病菌,用温汤浸种最好结合品萃药液浸种,杀菌效果更好。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