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5.2视频信息的采集与加工教学设计说明

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5.2视频信息的采集与加工教学设计说明

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5.2视频信息的采集与加工教学设计说明
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5.2视频信息的采集与加工教学设计说明

5.2视频信息的采集与加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视频信息的采集方法,能选择恰当的工具加工视频,客观分析和评价视频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Premiere进行视频的信息加工,使学生掌握基本视频编辑操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善于克服学习困难,团结协作的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利用Premiere进行简单的视频加工

难点:选择合适的视频编辑软件

教学方法】讲授、演示、实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音频信息的采集加工,音频信息记录着声音,这点是文字无法做得到的。那如果我们想要记录真实场景中的动态画面信息,音频信息能做得到吗?这个时候我们需要用什么来记录?

二、教学活动一:视频信息的采集

1、视频简介

视频是连续画面组成的动态场景,这些画面是通过实际拍摄得到的,如电影和电视。

特点:利用人的视频暂留现象而实现的动态画面,可心生动形象地展示场景,对人们有着强大的吸引力。

常见视频格式:AVI、MPGE、MOV、WMV、RMVB、FLV、DV、MP4 等

2、视频采集

视频采集的方式大体有:

①已有的数字化视频资源中寻找或者截取

②通过视频采集卡、1394接口,可将传统模拟摄像机拍摄出来的视频信号采集到计算机/数字录像机中,转换为数字化视频信息。

③用数码摄影机直接拍摄获得数字化的视频文件,再直接传送到计算机。

3、学生实践:从因特网下载视频文件

a.了解常用视频下载方法:

下载方法一:利用傲游浏览器、360浏览器直接下载在线视频

下载方法二:利用迅雷、QQ旋风等下载工具下载视频文件

下载方法三:利用BT、eMule等P2P方式下载电影等大容量高清视频

b.学生尝试使用浏览器法下载一小段在线视频

三、教学活动二:视频信息的加工

1、提问:你拍过的视频中,最希望保留的是哪一段,这段视频有没有瑕疵?

学生回答,教师收集可以通过视频编辑进行处理的问题

视频信息与音频信息一样,有瑕疵的地方可以去除,水平高的话,也可以进行调整、修复。

2、认识数字化视频相关工具软件

工赴类那軸点紀明奠型丈抖格式Media Player Windows 自帯AVI. WMV

娃疑粹冷制施良丸的*CD、】ND塘截工具MPEG. DAT

他頰塢耕工具界囲廈的,切能实用*趟向大血AVI, MPEG Pirmiurc1社预谯輕丄齐AVI. MPEG 介绍各视频工具的特点及相关背景,本节课接下来的内容,将使用

Premiere进行操作。

3、视频信息的简单加工

利用视频编辑软件可以对原始的视频进行一些加工,比如视频片段的剪切移动,去除不需要的画面等。

操作过程演示:

①启动Premiere

②介绍Premiere窗口各功能区名称、作用,重点讲解时间轴、轨道等

③选择预设视频模式,导入光盘中的打篮球.avi”

④将视频文件拖入监视窗口,截取所需片段插入到时间轴

⑤将加工过的视频以合适的格式保存到计算机中。

4、视频信息的简单合成

布置任务:将刚才保存的打篮球.avi”,以及计算机中的一些视频文件和音频文件,组合成一段完整的视频文件。

展示操作步骤:

①导入素材:将需要合成的的视频,图像和声音素材导入

②增加字幕:点击文件一文字编辑器”命令,在编辑区中输入需要显示的文字内容,通过左侧的工具设置文字效果。将字幕文件命名后保存,然后关闭文字编辑器。在项目窗口找到这个字幕文件,将它拖到时间轴上。

③修改和调整:将素材直接拖到时间轴的通道上,仔细浏览合成的效果,

对各段素材的播放时间进行精确调整,使声音和画面协调一致(重点)。视频

素材太长可以点击切片”工具,在需要切断素材的位置单击,将素材分割,然后进行删除和位移等操作。可在各素材片段之间添加过渡效果。

④保存:导出合成的视频文件。导出时可以选择文件格式。

学生自主练习,老师巡视指导。

四、课后实践:

1、上网查找目前使用较多的视频文件格式以及能播放视频的软件,并使用这些软件

2、制作一个反映校园生活的视频作品

板书:

启动Premiere

窗口各功能区名称、作用,重点讲解时间轴、轨道选择预设视频模式文件拖入监视窗口

保存到计算机中。

高中信息技术 视频信息的简单加工教案 教科版选修2

【教学课题】 《文明校园,文明课堂》 ------ 视频信息的简单加工 【教材分析】 教材采用教育科学出版社的《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本节课是第五章第二节第三小节中的内容,根据学生和教材实际,将《视频信息的简单加工》作为一个课时教学。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1)视频信息的截取;(2)视频信息的合成。利用豪杰超级解霸软件加工与处理视频信息,引导学生能够根据任务需求,采用合适的方式进行视频信息加工、交流思想;内容丰富,灵活有趣,实用性较强。 【学情分析】 学生在此之前学习了文本、表格、图像、音频信息加工等的基本操作,对于视频信息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视频信息加工工具接触较少。通过任务驱动教学,在探究学习中使学生掌握视频信息加工的基本技能。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欣赏视频信息与视频信息加工的基本方法,学会豪杰超级解霸的基本使用方法,掌握利用超级解霸对视频信息进行剪辑的技巧。 2、过程与方法: 能采用合适的方式进行视频信息加工、交流思想;能熟练运用视频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对自己和他人的创作过程和作品进行认真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视频信息的展示,提升学生文明做人的情感;通过对视频信息的剪辑、加工,培养学生对视频制作的兴趣,形成自主探索视频信息加工方法及应用的情感;在作品的相互评价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设计思想】 由一段“校园生活”视频,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然后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节课的内容,设置任务,驱动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并在自主探究、小组交流、操作实践的基础上,掌握视频信息加工的一般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根据学生制作的视频对比,引导进行校园文明教育)。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启发和诱导学生,并根据学生完成

(完整版)文本信息加工教学设计

文本信息加工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是了解文字处理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意义,并从中领悟传播民族文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了解文字在计算机中的编码方式;介绍了字处理软件的基本特征,并会利用字处理软件进行信息的加工与表达,并学会根据不同信息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字处理软件来加工文本信息;学会分析、比较文本信息的纯文本表达、结构化表达和形象化表达的优点与不足,学会使用结构化和形象化的方式来表达信息,加工信息。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文字处理技术的发展过程; 2、了解文字的编码方式; 3、掌握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 4、学会信息的加工与表达(纯文本表达、结构化表达、形象化表达)。(2)过程与方法 1、比较各种字处理软件(记事本、WORD、WPS)的有点和不足,掌握其 中一种常用的字处理软件WORD; 2、掌握信息的加工方法与表达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字处理技术,领悟传播民族文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学会选择合适的字处理软件加工信息; 3、学会评价和欣赏。 三、教学难点,重点 1、了解文字在计算机中的编码方式; 2、根据不同信息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字处理软件,并利用字处理软件进行信息 的加工与表达;

3、信息的结构化、形象化表达。 四、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程的教学对象是高一的学生,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好,而且有自己对事物的独特的看法,思维也比较活跃,善于表现自己,有很强的创新理念和动手能力。在本三节课中,将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一步步地引导学生学习,从字处理技术的认识到字处理软件的使用,并利用他来处理我们所获得的信息,最终学会信息之间的表达与交流。 五、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合作学习法、自主探究法 六、教学环境 多媒体电脑室、投影仪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字以及处理技术 课程导入: 同学们,每天你们都在写字,写具有我们国家文化特色的文字,那么,你们到底对我们国家的文字了解有多少呢?你们有没有兴趣来了解我们的文字处理技术呢? 具体过程: 师:我们的文字有字母文字和象形文字,那为什么不用汉语拼音代替汉字吗?请大家根据下面表格的提示,解答下列问题。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教案全集

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教案全集(必修) 1.1信息及其特征 一、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 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 1、信息特征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 信息的含义。 六、教学方法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 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 生3:从网上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如:学习资料、娱乐、新闻报导等。

高一信息技术基础(必修)上_教案_广教版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 1.1信息及其特征 教学目标 熟悉理解信息的基本含义,信息特征的描述和信息的应用。 教学任务 ①信息及其特点②信息的基本特征③思考与练习 教学重点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把握了解信息含义和特征。 教学方法 讲解、阅读、搜集整理、观看录像、探究、讨论等 讲授课时: 总第 2课 教学引入 今天的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谁掌握了信息技术,谁就在未来的发展中占据着相当大的优势。任务一:信息及其特点 案例呈现:北京申奥成功,P2 我们处在信息社会,可以通过种种方法获得各种各样的信息。 传播信息的媒体:报纸、杂志、广播、电影电视、网络等等。 1、什么是信息?P3 阅读几个专家的定义,自己思考并到图书馆或网上找答案。 2、三个典型例子(阅读并填报)P4 1)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播;2)看云识天气;3)利用网络传新闻; 3、信息的传播过程 P4 信息发出方->用何载体->以何途径->信息接收方->接收效果及作用 (信息源)(信息传递)(信息归宿) 从信息发出方看信息-- 从信息接收方看信息-- 任务二:信息的基本特征 1、通过5个案例探讨信息的特征?P5 1)用电视看奥运节目; --信息的传递; 2)分享销售的经验与技巧; --信息的共享; 3)啤酒与尿布(经济); --信息是可处理的,可运用的; 4)象棋比赛(生活); --信息的时效性; 5)赤壁之战(战争); --信息的真伪; 2、信息的特征 传递性;共享性;依附性和可处理性;价值相对性;时效性;真伪性; 3、信息特征的探究思考参考题:P6 提问方式进行; 4、观看录像片段,对信息及其特征增强感性认识; 练习与思考 1、信息的实例 2、举一些身边的、生活中的例子,说明人们是如何利用信息为生活、生产服务的 1.2信息技术及其影响 教学目标: 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及其发展过程,感受信息技术应用及带来的变化和影响。 教学任务:

3.1 信息加工概述 教案

3.1 信息加工概述 实习教师:洪华燕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为第三章第一节信息加工概述中的§3.1.1信息加工的过程和方式以及 §3.1.2 计算机信息加工的过程和类型。信息加工是整个信息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本节首先从整体上介绍了信息加工的一般过程和方式,再进一步介绍信息技术环境下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加工的一般过程和自动化,人性化,智能化的三种形态,重点是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分析身边的例子(如校运会比赛项目的成绩处理)总结出信息加工的一般过程,以及利用计算机加工的优势。难点是理解计算机信息加工的三种形态的特征,因为这些是对本章第二、三节和第四、五章的概括,是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计算机信息加工的三种形态可以结合第一章中所学的信息技术的人性化,大众化发展趋势来帮助学生理解。学生在学习了信息加工的基础知识后,不但能用已学过的编程知识解决现实的问题,更激发了他们在未来进一步求知和创新的热情与欲望。 二、课程标准 (1)了解什么是信息加工及其重要性; (2)知道信息加工的一般过程并能举例说明; (3)掌握信息加工方式的变化并能举例分析; (4)掌握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加工的一般过程并能举例分析; (5)理解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加工的类型并能举例说明。 三、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学生通过学习信息加工这一节内容,学会信息加工的一般过程和方式; (2)理解信息加工的含义和重要性,更有效地筛选信息的价值,更方便的使用。 (3)能够初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本节通过一个例子引出加密是信息加工的一种表现形式,然后从信息加工的重要性出发,帮助同学们进一步理解信息加工的过程和不同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有效地加工所获取的信息,锻炼学生的思维逻辑,处理信息的能力;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信息技术的态度; (3)通过结合学习生活的实际例子,进一步提高学生信息技术解决学习、生活问题的能力。 四、学习者特征分析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

信息技术基础(必修)复习资料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知识点 1、1信息及其特征 一、信息的概念 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状态变化的方式。 ☆信息与载体密不可分,没有无载体的信息,没有载体便没有信息,信息必须通过载体才能显示出来。 二、信息的一般特征 1、载体依附性 信息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而且,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 信息按载体不同可分为(文字、图形(图象)、声音、动画、视频)。 信息的载体依附性使信息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的特点。 2、价值性 ☆信息是有价值的,人类离不开信息。物质、能量和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信息与物质、能量不同,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它可以满足人们精神领域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 GPS:全球定位系统 ☆另外,信息又是可以增值的。 ☆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能体现出其价值,而有些信息的价值则可能尚未被我们发现。 3、时效性 信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如交通信息,天气预报等。时效性与价值性紧密相连,信息如果没有价值也就无所谓时效了。 4、共享性----信息不同于物质、能量的主要方面 信息共享一般不会造成信息的丢失,也不会改变信息的内容。 1、2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 一、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 信息技术(IT:Information Technology)是指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 2、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 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是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 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是印刷术的发明,为知识的积累和传播提供了更可靠的保证; 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出现和普及?,进一步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信息技术在不断更新,但一些古老的信息技术仍在使用,不能因为出现了新的信息技术就抛弃以前的信息技术。 二、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是(人性化)和(大众化),其中人性化是大众化的基础,大众化的最根本原因在于(人性化)。. 1、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 图形用户界面使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的内容在可视性和操控性方面大大改善。 (1)、虚拟现实技术:3D游戏等。 (2)、语音技术:语音识别技术(ASR)和语音合成技术(TTS)。 (3)、智能代理技术: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如Office助手、电子商务(EC)等。 GUI:图形用户界DOS:磁盘操作系统CPU:中央处理器EC:电子商务 2、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

《视频的获取与加工》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2节视频的获取和加工 ——“我是大导演”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第七章音视频获取与编辑》中的第2节内容。本章内容趣味性强,《第2节视频的获取和加工》更是图片、声音、视频的一个综合应用。组织好学生学好本章内容,是对于学生信息技术的兴趣的一个激发,也是能力的一个提升。为将来网页制作、动画制作也奠定了基础。 ■学情分析 1、学生对于office 软件的界面比较熟悉,但对于新的软件会有畏惧感 2、学生是处于青春期间的具有独立个性的个体,喜欢自由和个性张扬。 3、学生会使用网络学件进行学习,并能够从网络学件上下载或上传资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常见视频格式的类型、特点及一般应用场所 (2)了解视频加工的几个常见软件 (3)熟悉Movie Maker的窗口界面 (4)掌握用Movie Maker软件编辑视频的思路和流程 (5)掌握视频过渡和视频效果在视频制作中的应用方法 (6)掌握用Movie Maker在视频中添加、制作片头和片尾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在学习制作1分钟左右的小视频过程中,掌握视频加工的一般过程和方法,能够对视频文件有一定的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提高学生在创作过程当中,作品主题与音乐相融的审美情趣 (2)培养学生知识产权保护的常识 (3)通过《怒放的生命》的视频小作品引导学生对待挫折的态度和对人生的积极态度。 4.行为与创新 能够将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让视频的加工与处理为生活添彩。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1)视频制作流程 (2)视频过渡和视频效果的添加 (3)片头和片尾的制作 2.教学难点 (1)尽快消除Movie Maker软件的陌生感 (2)片头和片尾重叠效果的制作和应用。

表格信息加工教案

集体备课课时设计活页纸 学科信息技术年级高一级授课时间第15、16、17周 主备人: 授课人:总课题第三章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上)课时 3 课题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课型理论课+操作课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根据任务进行需求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学会使用Excel建立表格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3、利用数据求和、排序、分类汇总分析表格中的数据。 4、形成简单报告。 过程与方法: 1、认识Excel并创建表格。 2、熟练应用Excel进行数据求和、排序、分类汇总。 3、理解用图表来表现信息的特点与意义并且能够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 4、通过分析“班级评优活动?”的案例入手,设计一系列学习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一定的数据分析意识及对数据的敏感性和观察力。 2、体验表格信息加工的基本过程,了解表格信息加工的思想和方法。 3、培养学生自主尝试探究精神和小组合作精神,感悟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 教学重点1、获取原始数据并作需求分析。 2、利用数据求和、排序、分类汇总分析表格中的数据。 教学难点根据任务需求,熟练使用Excel加工信息。 教学准备信息技术教材,ppt课件,多媒体网络教室,office办公软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备课札记(个案) 一、问题导入: 同学们,大家好,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另外一种利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方法: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边板书)。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请大家用口算或者笔算算出平均分和总分。 下面给大家1分钟的时间算一算。 老师:同学们计算得怎样呢?有没有把结果算出来呢? 那好,通过了这样的计算,我们发现逐个计算平均分和总分是一 件麻烦的事情。那么有没有更好的办法简单方便的计算出我们要的数 据呢?怎样直观的分析出这些数据里面的最大和最小值呢?今天我 们就来学习一个工具,能够方便的解决以上的问题。 一 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计算。进行思考。回答老师的问题。 学生回答:

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教学设计全集(必修)

1.1信息及其特征 一、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 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 1、信息特征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 信息的含义。

吴江市盛泽中学信息技术备课组 六、教学方法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 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 生3:从网上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如:学习资料、娱乐、新闻报导等。 生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内外的信息。 ……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非常好。 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 师: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信息的存在多种多样,作为万物中的一种,它们同样有着其固有的特性,也就相同的本质。下面我们通过所获取到的信息,找出它们共同的特性。 师:在我们周围存在的信息中,书刊上的文字依附于纸张,颜色依附于物体的表面,老师讲课的声音依附于空气。还有很多的信息,同学们能举出其他的现象吗? 生:(讨论)我们的体重依附于身体,CD音乐依附于光盘,…… 师:有没有信息是不依附于任何载体而存在呢?

5.2《数字视频信息的加工》教学设计

5.2《数字视频信息的加工》教学设计 一、学习者分析: 其一,学生们通过上学期信息技术基础的学习,对视频加工有简单的了解;其二,随着各类数码产品的普及,实际生活中,很多同学有使用数码相机或手机拍片的经历,但大部分同学不会很好地应用视频加工技术,所以对此非常感兴趣,都希望能通过学习,最终创作出自己满意的视频作品,比如能把校运会、艺术节、班会活动中录制的视频信息进一步加工处理,留作美好回忆;其三,不可否认,学生之间认知能力和基础水平的差异很大,教学中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选修《多媒体技术应用》第四章第四节“数字视频信息采集与加工”部分。本节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为数字视频的格式及播放环境,第二课时为数字视频信息的采集方法,第三课时为数字视频信息的加工。本案例为第三课时的内容。主要介绍常用视频编辑软件的使用方法以及根据需要如何恰当选择软件工具进行简单视频编辑、合成。结合学生实际,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对照相关的课程标准,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后,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适当拓展和相应的调整。 三、教学设计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常用的几种视频编辑器。 (2)掌握使用视频编辑软件进行视频加工的基本流程。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创作作品的过程中,体会数字视频作品制作的步骤和方法。学会对视频信息进行富有创意的,实现良好视觉效果的处理。 (1)掌握adobe premiere pro的基本使用。 (2)掌握视频的编辑、合成技术以及发布的方法。 (3)通过学案中的导学材料,结合自身兴趣,有选择地熟悉其他视频编辑软件的使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爱技术、懂技术、用技术。 (2)尊重知识产权,合理使用视频资源。 (3)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掌握adobe premiere pro的基本使用 2、掌握视频信息加工的流程和各个过程的实现。 五.教学策略设计: 1.教学方法设计: 任务驱动教学法、学案导学法、分组讨论法。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作业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作业 信息与信息技术-1 课程内容:教科版第1.1节和1.2节 教学目标: 1.通过列举身边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性,形成对信息的感性认识。 2.结合具体例子描述信息的外在的重要特征,如价值性、时效性、可伪性、共享性、依附性等。 3.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能描述几个重要阶段的基本特征。 4.结合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描述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教学重点: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课标条目: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列举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基础要求:能举例说明信息的特征,能结合实例描述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条件要求:计算机教室、教室 1. 天气预报、市场信息都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这体现了信息的() A.载体依附性 B.共享性 C.时效性 D.必要性 答案:C 2. 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通过载体来呈现,这说明信息具有( ) A.载体依附性 B.传递性 C.时效性 D.真伪性 答案:A 3. 到目前为止,人类一共经历了( )信息技术革命,其中语言的使用是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 A.三次 B.四次 C.五次 D.六次 答案:C 4. 信息技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将向( )方向进一步发展。 A.商业化 B.大众化 C.人性化 D.人性化和大众化 答案:D 5. 下列关于信息技术的认识,错误的是( )。 A.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对社会既有积极的一面,还有消极的一面 B.青少年不用学习信息技术,只要一心读书就行 C.青少年不能过度崇拜信息技术,也不能盲目排斥信息技术 D.青少年学生应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来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 答案:B 网络信息检索-3 课程内容:教科版的2.2和2.4 教学目标: 1.学会正确使用关键词搜索信息。 2.描述“全文搜索”、“目录索引搜索”和“在线数据库检索”的区别。 3.知道几种常见的搜索引擎的功能区别。 4.能够下载网页上的文字、图片、动画等信息。 教学重点:学会使用关键字搜索需要的信息,并且掌握一定的搜索技巧 课标条目:掌握网络信息检索的几种主要策略与技巧,能够合法地获取网上信息。 基础要求:能够熟练使用浏览器,对于信息有一定的基础认识,知道如何从要搜素的信息

视频信息的加工 正式教案

第三章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视频信息的加工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视频信息常见格式与视频信息加工的基本方法, 2)、了解常用的视频信息加工软件有哪些? 3)、学会Moviemaker的基本使用方法,能自己制作简单视频(电子相册、 MTV)。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任务驱动的形式,参照操作指南,通过自主探索和组内合作,在实践中掌握制作电子相册的基本方法; (2)通过自主学习及组内合作,培养自身自主探究的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组内协同作战的能力;培养欣赏及客观评价他人视频作品的正确态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视频信息的剪辑、加工,培养学生对视频制作的兴趣,形成自主探索视频信息加工方法及应用的情感;在作品的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教学重点、难点 1)、视频信息的截取 2)、视频信息的合成 3)、培养学生形成自主探索视频信息加工方法及应用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播放视频《神奇的九寨》把视频信息和图片信息进行对比,指出视频信息的特点:集图片、文字、声音于一体,内容丰富,表现力强。 (二)、简单介绍常见的视频格式和视频加工软件。 常见的视频格式:AVI、WMV、RM、 RMVB、 MPEG、 FLV 、MP4 常用的视频加工软件:Premiere 、绘声绘影、Moviemker、威力导演、视频编辑专家(三)视频的加工: 1、视频的采集方法介绍 a、现场录制:利用摄像机到现场实地拍摄需要的视频信息。

b、视频采集卡:运用采集软件,将摄像机拍摄的视频信息或以往录像带中的视 频信息采集到计算机中,生成数字化的视频文件。如果拍摄过程中直接生成 了数字化视频文件,可直接保存到计算机中。 c、屏幕录制软件(演示) d、在已经有的视频文件中截取需要的一段视频信息。 常见的视频截取软件有:金山影霸2003、视频剪辑专家、威力导演等等。(四)视频的编辑与合成 演示操作: 1)、导入图片的方法 2)、拖放素材 3)、编辑电影 a、制作片头、片尾 点击“编辑电影”下的“制作片头或片尾”,点击“电影开头添加片头”在弹出的对话 框中录入文字并进行编辑 b、添加两种效果,一种是图片的视频效果,另一种是图片的视频过渡效果。点击“编 辑电影”下的“查看视频效果”和“查看视频过渡”可以修改或增加图片的放映效果4)、完成电影,电影的保存 如制作已完成,点击“文件”下的“保存电影文件” (五)、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六)、展示学生作品,给予评价。 三、课堂小结。 1、用学生熟悉的情境片段来导入课堂,学生们很感兴趣,能很快进入学习情境。 2、学生们自己确定主题,首先体现出一定的创新性;能根据自身需要,利用获取的素材表达主题。体现出信息加工的一般过程。 3、由于课时紧,一部分学生只能完成基本的视频加工,而不能对作品进一步美化。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必修)重要考点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必修)重要考点 注:以下所有考点,要求理解+背诵。 第一章信息技术基础 一、信息 人类生活离不开信息。中国古代信息传播方式有:信鸽传书、烽火告急、结绳记事等。 二、信息定义的不同观点: 1香农:认为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指的是有新内容或新知识的消息。 2、维纳:提出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 3、钟义信:认为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也就是事物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的状态和方式 三、信息的传播过程: 信息发出方用何载体以何途径信息接收方接收效果及作用(信源)(信息传递)(信宿) 四、信息的基本特征: 1传递性 2、共享性 3、依附性和可处理性 4、价值相对性 5、时效性 6、真伪性 五、什么是信息技术? 1信息技术是指有关信息的收集、识别、提取、变换、存储、处理、检索、检测、分析和利用等的技术。 2、信息技术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手段获取、传递、存储、处理、显示信息和分配信息的技术。 3、我国有些专家学者认为,信息技术是指研究信息如何产生、获取、传输、变换、识别和应用的科学技术。 六、信息技术包括的四大技术: 目前,信息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和传感技术等。 七、信息技术发展历程中的五次革命 第一次:语言的产生和应用。 第二次:文字的发明和使用。 第三次: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 第四次:电报、电话、电视及其他通讯技术的发明和应用 第五次: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技术的应用。 八、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多元化、网络化、多媒体化、智能化、虚拟化。 九、信息技术对以下几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

1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对科技进步的影响。 3、对人们生活与学习的影响。 十、信息技术可能带来的一些消极影响: 1信息泛滥2、信息犯罪3、信息污染4、对身心健康带来的不良影响 卜一、迎接信息社会的挑战 (1) 培养良好的信息意识。 (2) 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3) 养成健康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 (4) 遵守信息法规。 第二章信息的获取、获取信息需要经历的过程: 、采集信息的工具:扫描仪、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录音笔等 、网络信息检索的方法 四、目录类搜索引擎和全文类搜索引擎的应用(观看提供的Flash动画) 五、搜索时怎样用好关键词? 1提炼关键词:提炼最具有代表性和指示性的关键词 2、细化搜索条件:添加关键词 3、用好逻辑符号:“ AND、“OR:“ NOT、“ +、?”、“ &”、“人 4、强制搜索:添加英文双引号“” 五、常见下载文件的类型: 1 音频(.mp3) 2、视频(.avi)

信息技术教案:音频、视频、动画信息的加工

信息技术教案:音频、视频、动画信息的加工科目:《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教材版本:科学教育出版社(年月第一版)年级:高一所属章节:第五章多媒体信息加工第节音频视频动画信息的加工课题:数字化音频的采集与简单加工课型:新授课课时:课时(讲解示范约分钟,其余时间学生操作练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声音录制应该具备的基本条件(包括环境条件及采用的硬软件)。 ()能够使用适当的声音工具()进行声音的录入与保存。 ()能够使用适当的声音工具对声音进行简单的加工。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录制评价声音录制作品,体会多媒体作品创作的过程。 ()通过评价,能初步归纳出利用合适软件进行声音录编的基本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完成声音录编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和创新精神。 ()通过对自己或他人作品的评价,培养学生的欣赏与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音频信息的简单,如去除不必要的信息对声音进行适当的美化。 教学难点:数字化音频采集过程的有效性操作。 教学媒体:硬件:多媒体网络教室(包含投影或网络教学软件)软件:中文版教学方法:以任务驱动为主,学生感性体验自主探究小

组协作为辅教学准备:课前将全班同学分成个学习小组,给各小组下达任务:每组采用不同的录音设备(如录音笔或直接用话筒接在电脑上录音等)分别录制一篇抒情诗,时间不超过分钟。 并将之复制到电脑的硬盘中。 教学过程:-激发主体导入新课对学生课前活动略作小结,肯定他们的工作。 说明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制作一篇配乐诗朗诵,完成较好的作品可推荐到校园广播站播放。 二新课教学(一)数字化音频的采集采集方式多种多样,学生经过实践已经知道了:采集前应做的准备工作有:确定主题选取最高品质的音源(包括选音质好的学生朗读选择安静的无噪音的环境等)根据需要尽量选取性能好的设备。 如有可能,亦可略作些话筒性能的介绍。 对每组学生的作品从音色(含清晰度明亮度圆润度三方面)音质(含失真度信噪比两方面)等方面作简单点评,使学生知道如何评价音源的质量。 教师指出:由于录制环境的影响而产生的噪音,可用软件方法来消除。 这将留在选修多媒体技术时着重讲解。 可事先发放评价表,或将有关要求投影出来。 音源质量评价表:录制内容采集工具录制人录制日期评价项目评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必修全套教案

信息必修(一) 课题:信息及其特征《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 课时:1课时 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信息及其特征”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2、学情分析: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能列举身边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性;能列举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对信息有较全面的认识。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信息与人类的关系;信息特征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亲历感官剥夺——你能坚持多久? [游戏] 请几位同学和老师做实验。等学生上来以后,让他面向墙壁静止等我的指令才能回头和说话。让其他同学保持安静并出示一张纸板,上面写着:请大家保持安静,看看他能坚持多久? [提问]:为什么有的同学只能坚持几十秒钟,而有的同学坚持的时间稍长? [学生]:因为他耐力不行 [学生]:因为被孤立,无法得到信息 [总结]:由此可见,信息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今天我们来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程》 二、丰富多彩的信息 观察下图,你能获得什么信息? [学生讨论]: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运动员比赛场景;奥林匹克运动会徽标;2008年奥运会口号。 [小结]: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的。 信息的概念: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状态变化的方式

人教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加工多媒体素材》教学设计.doc

第三课多媒体素材的加工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多媒体素材的加工》是第一单元的结尾,第二单元的开始。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同时它又是制作多媒体作品的基础。从学习内容来看,本课注重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兴趣和意识,除了让学生掌握对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素材进行简单处理的基本方法外,还让学生了解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素材的简单处理在多媒体作品制作环节中的重要性,故操作技能比较强。通过本课的学习,将使学生具备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为适应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重要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会根据需要,对声音、图像和视频素材进行简单处理。 2.能力目标 让学生学会声音素材的加工、图片素材的加工、视频素材的加工等方法,通过学生的操作和协作探讨,培养学生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知识的再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 通过作品展示和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通过小组的协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声音素材的加工; 图片素材的加工; 视频素材的加工。 教学难点 声音素材的加工; 图片素材的加工; 视频素材的加工。 学情分析 本课面向六年级学生,是建立在《建立多媒体宝库》的基础之上的一课。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完全具备掌握素材的简单处理能力,学习起来是比较轻松的。本课主要教导学生动手处理图片、音乐、电影等多媒体素材,故学生学习本课时,兴趣极高,求知欲强,动手操作愿望强烈。在本课教学过程中,尽量尊重学生的兴趣和操作欲望,以“素材的加工”为教学重心,以学生为主体对象,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整合信息应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自学能力、理论联系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独立意识和团体协作意识。 教学方法 情景导入法、任务驱动法。

5.2视频信息的采集与加工-教案

第五章音频、视频、图像信息的加工 第2节视频信息的采集与加工 课题:数字化视频的采集与简单加工 课型:新授课 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在教室里上,第二课时在电脑室操作。注:因本校电脑性能低下,暂不安排学生实践。)【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视频信息的采集与加工》,要求学生能够根据任务需求进行简单的视频编辑、合成,并在此过程对视频加工的流程、方法、文件的存储格式及其特点有基本的了解,并能对其他的视频编辑任务建立积极的迁移。 【教学对象分析】 1、部分同学有使用数码相机或手机拍短片的经历,但大部分同学不知道怎么进行编辑合成,并对此很感兴趣。 2、对图片、音频信息的加工有较深入的了解和学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视频采集应该具备的基本条件 (2)了解视频信息的采集方法 (3)能够选择恰当的工具加工视频、表达信息 (4)了解常用视频文件的格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掌握会声会影的基本使用 2、掌握编辑视频的技术 3、掌握合成视频的技术 4、会发布视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完成视频采集加工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和创新精神。 (2)通过对自己或他人作品的评价,培养学生的欣赏与审美能力。 (3)尊重知识产权,合法利用多媒体资源 4.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掌握会声会影的基本使用 2、掌握视频信息加工的流程和各个环节的技术实现。 【难点】 1、提取视频 2、时间轴模式的合成 5..教学要点 6.教学组织 主题式教学任务 7.教学过程简述 【教学过程】 导入问题→提出任务→简单视频的采集→简单的视频合成→体验,完成简单的任务→优化剪辑、合成→完成任务→小结 一、引入 教师活动 播放一段“步步高音乐手机广告”里面的视频片段,视频没有声音 二、请2位同学进行模仿配音 引出问题: 配音完成后,播放的过程,图像和声音文件是分别由两台电脑同时进行播放的,信息没有整合到一起。 涉及到后面学习的知识: (1)视频文件中,如何只保留图像而去除声音?

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

信息技术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 1.1 信息及其特征 信息无处不在 1.物质、能源和信息(information)是人类社会的三大要素。P2 2.相同的信息,可以用多种不同的载体来表示和传播。不存在没有载体的信息。P3 信息的五个特征 1.信息的表示、传播、储存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载体就是承载信息的事物。P3 2.信息是可以加工和处理的。信息也可以从一种形态转换成另一种形态。P3 3.信息可以脱离它所反映的事物被存储和保留和传播。P3 4.信息是可以传递和共享的。信息可以被重复使用而不会像物质和能源那样产生损耗。P3 5.信息具有时效性。P3 1.2 信息的编码 1.信息的代码:把用来表示信息的符号组合叫做信息的代码。 2.计算机只能识别和处理由“0”、“1”两个符号组成的数字代码。或称计算机只能识别机器语言。 3.冯?诺依曼经典性建议:数据和程序都应采用二进制代码表示。 4.基本单位:字节,Byte简写“B”;最小单位:位,bit简写“b”。 5.1B=8b;1KB=1024Be;1MB=1024KB;1GB=1024MB。 6..进位制标识:二进制(B),十进制(D),十六进制(H) 7.二进制转换为十进制:按权展开。如(110101)2=1*25+1*24+1*22+1*20=53 8.十进制转换为二进制:除2取余法。如26=(1101)2 1.2.2字符编码: 1.计算机内的英文字符编码采用ASCII码,即美国国家信息交换标准码(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该编码使用一个字节(byte)中的后7位二进制数,最左用“0填充”,可以表示27=128种编码。2.具体请见书本P6页。其中控制字符有34个,编码0-32和127;图形字符包括26个大写英文字母65-90、26个小写字母97-122、10个数字符号、32个标点及其他常用符号。 3.如(1)已知“A”的ASCII值为65,问“C”的ASCII值为多少? 答:“C”的ASCII值为65+2=67。 1.2.3汉字编码 1.汉字编码:汉字与西文字符一样,也是一种字符,在计算机内也是以二进制代码形式表示的,这些代码称为汉字编码。 2.汉字输入码:将汉字输入计算机的编码称为输入码,又称外码。 3.常用的输入码:音码、形码、音形码、形音码。 4.1个汉字占2字节,2字节=2*8位=16位;能提供216=65536个代码。1个字符(包括英文字符)占1字节。5.汉字的编码按照GB2312-80标准,使用2字节编码。 6.会观察内码:如用16进制显示了“PC个人电脑”这几个字的内码:50 43 B8 F6 C8 CB B5 E7 C4 D4,问“个”字内码是什么? 答:因为英文占1字节,中文占2字节,所以“PC个人电脑”占10字节,1字节=8位,所以总共80位,每4位二进制转换成1位十六进制,所以对应的“个”字内码是:B8F6 1.2.4多媒体信息编码 1.声音信号是通过采样和量化实现模拟量的数字化。这个过程称“模数转换(A/D转换)”,承担转换任务的电路或芯片称为“模数转换器”简称ADC。 2.数模转换(D/A转换):即将数字化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 3.采样:就是按一定的频率,即每隔一小段时间,测得模拟信号的模拟量值。如CD采用的采样频率为44.1KHZ,即每秒钟要采样44100次。 4.采样频率越高,量化的分辨率越高,所得数字化声音的保真程度也越好,数据量也越大。 5.像素(pixel):图像数字化的基本思想是把一幅图像看成由许多彩色或各种级别灰度的点组成的,这些点按纵横排

文本信息的加工和表达教学设计

文本信息的加工和表达 教学设计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文本信息的加工和表达教学设计 逹奥金斯 常见文本类型及日常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日常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选自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中高一信息技术第三章第一节中的第一和第二小节内容。这一节内容是后续的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用智能工具处理信息、信息的发布与交流等内容的基础和前提。 不同文本的表现形式有不同的加工表达特点,所选用的工具也不一定相同。常用的文本加工工具有:Word、WPS、记事本、写字板等。按文本组织形式的复杂程度,我们可把文本信息的加工分为日常文本信息的加工和报刊类信息的加工两大类。日常文本包括标语、广告、通知、信函、报告、文章等。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初步学习了写字板、WORD等,体验了文本加工的基本操作,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大部分学生比较熟悉利用网络搜索素材。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是“零起点”,没有处理文本信息的操作基础。 三、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常见文本类型及其加工软件; (2)、巩固在文本处理时的常见名词,如:版面、段落、文字、对象等概念; (3)、能够根据任务需求,熟练使用文字处理软件加工信息,表达意图。 2、过程与方法 经历、体验文字信息的加工过程,表达自己的观点,交流思想,促进合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四、重点与难点分析 1、重点 (1)、如何利用文字处理工具软件加工信息; (2)、以恰当的效果表达意图。 2、难点 如何根据任务需要,较为熟练的加工信息,并选择恰当的效果。 五、教学策略 贯彻新课标和素质教育的精神,通过案例学习、任务驱动法、分层教学法以及小组协作学习的方法,采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进行教学,这样既可以让学生通过实践,主动地探求知识,又可以让学生通过相互之间的协作交流,实现知识的建构,从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六、教学环境 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 七、教学过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