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最新人教版认识米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认识米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认识米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认识米教学设计

第三课时认识米

学习内容:教材第4页(例4、例5)第8页练习一的3、4、5题。

课标要求: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米、厘米,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并进行测量。

学习目标:

1、通过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说一说等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会用尺子正确地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米)

任务评价:

1、通过提问1米大约有多长?检测目标1达成情况。

2、通过量黑板的长度,检测目标2达成情况。

学习重点: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学习难点: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理解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米=100厘米。

教具准备:学生尺、米尺、软尺。

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想知道黑板有多长,谁愿意来量一量黑板的长?

比一比,看谁量得快!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4:分别找学生用不同的教具上讲台量黑板的长,其他学生认真观察。

展示测量的结果。

预设1:用学生尺量黑板的长,量了很多次。

预设2:用米尺量黑板的长,量了两次。

提问:“用哪种尺量黑板的长度更方便一些?”(引出米尺)

师小结:前面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如果要量黑板或操场的长用厘米作单位就不方便了,就要用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米来量。板课题:认识米用米量

2、认识米尺,学会用米量。

刚才我们用的这把尺子是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板书:1米)

(1)1米大约有多长呢?在自己的身上量一量、找一找有没有1米。

交流汇报,课件演示。

(2)把两手臂伸直用米尺比一比,量一量自己的身高,感受1米的长度。

3、学习例5

感受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1)用手势比划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

(2)提问:米和厘米有什么关系呢?

预设:1米比1厘米长很多;

预设:1米里面有很多厘米。

(3)课件出示:在米尺上看看1米里面有多少个1厘米。

看着尺子上的刻度,数一数,0~10表示从0到10是10厘米,接着是20、30、40、……100。

1米里面有几个10厘米?(10个10 厘米。)

1厘米1厘米地数,1米里面有几个l厘米? (100个)

学生数后并作答。(师板书:1米=100厘米)

4、课堂练习用米尺量教室门的高(注意:量时O刻度对准门的一端。)

学生分小组合作量,交流反馈。

5.介绍一些测量长度的工具。(小知识:你知道吗?)课本第6页。

测量长度的工具除了米尺外,还有软尺、皮尺、卷尺和测量轮,用它们都可以测量出较长物体的长度。

三、巩固练习。

1.量一量,填一填。(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3题)

(出示一支铅笔。)这支铅笔的长度大约是多少厘米?大约几支长1米?

一根筷子大约长多少厘米?大约几根长1米?

同桌合作进行测量和估算。(由于铅笔和筷子的规格不同,在学生测量时建议学生取整厘米数。)

2.估一估。(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4题)

(出示实物:跳绳,小猫玩具,长椅。)先估量,再在合适答案后的口里打“√”,说说理由。

3.量一量。(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5题)测量实际黑板的长和小朋友的身高。

四、课堂总结

说一说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作业设计:

1、填空。

(1)我们学习的长度单位有()和()。

(2)在测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时,通常都是用比厘米更大的长度单位()。

(3)大约1米的物体有()。

(4)1米=()厘米 200厘米=()米。

2、猜身高。(课件出示)

小红90厘米,小军1米20厘米,三位小朋友比身高,小军最高,小红最矮,小刚的身高可能是()厘米。

板书设计

认识米用米量

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1米=100厘米

教学反思:

最新人教版认识米教学设计

第三课时认识米 学习内容:教材第4页(例4、例5)第8页练习一的3、4、5题。 课标要求: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米、厘米,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并进行测量。 学习目标: 1、通过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说一说等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会用尺子正确地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米) 任务评价: 1、通过提问1米大约有多长?检测目标1达成情况。 2、通过量黑板的长度,检测目标2达成情况。 学习重点: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学习难点: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理解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米=100厘米。 教具准备:学生尺、米尺、软尺。 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想知道黑板有多长,谁愿意来量一量黑板的长? 比一比,看谁量得快!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4:分别找学生用不同的教具上讲台量黑板的长,其他学生认真观察。 展示测量的结果。 预设1:用学生尺量黑板的长,量了很多次。 预设2:用米尺量黑板的长,量了两次。 提问:“用哪种尺量黑板的长度更方便一些?”(引出米尺) 师小结:前面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如果要量黑板或操场的长用厘米作单位就不方便了,就要用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米来量。板课题:认识米用米量

2、认识米尺,学会用米量。 刚才我们用的这把尺子是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板书:1米) (1)1米大约有多长呢?在自己的身上量一量、找一找有没有1米。 交流汇报,课件演示。 (2)把两手臂伸直用米尺比一比,量一量自己的身高,感受1米的长度。 3、学习例5 感受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1)用手势比划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 (2)提问:米和厘米有什么关系呢? 预设:1米比1厘米长很多; 预设:1米里面有很多厘米。 (3)课件出示:在米尺上看看1米里面有多少个1厘米。 看着尺子上的刻度,数一数,0~10表示从0到10是10厘米,接着是20、30、40、……100。 1米里面有几个10厘米?(10个10 厘米。) 1厘米1厘米地数,1米里面有几个l厘米? (100个) 学生数后并作答。(师板书:1米=100厘米) 4、课堂练习用米尺量教室门的高(注意:量时O刻度对准门的一端。) 学生分小组合作量,交流反馈。 5.介绍一些测量长度的工具。(小知识:你知道吗?)课本第6页。 测量长度的工具除了米尺外,还有软尺、皮尺、卷尺和测量轮,用它们都可以测量出较长物体的长度。 三、巩固练习。 1.量一量,填一填。(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3题) (出示一支铅笔。)这支铅笔的长度大约是多少厘米?大约几支长1米? 一根筷子大约长多少厘米?大约几根长1米? 同桌合作进行测量和估算。(由于铅笔和筷子的规格不同,在学生测量时建议学生取整厘米数。) 2.估一估。(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4题)

《认识厘米和米》

《认识厘米和米》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想: 通过亲自观察及测量,使学生掌握1米、1厘米的实际长度,掌握他们之间的进率,使学生建立起1米、1厘米这些长度单位的观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厘米。知道1米、1厘米的实际长度。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1米、1厘米的实际长度。掌握它们之间的进率,使学生建立起1米、1厘米这些长度单位的观念。 教学媒体:尺子、课件 教学意图: 1、激发学生的兴趣,感悟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标准要一致。 2、让学生体验到要得到相同的测量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3、借助课件认识尺子。 4、借助身边的物体帮助理解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图:看图发生了一个什么故事?为什么熊猫和小松鼠都量得的是4庹长的皮带,用到了河马身上就不行了呢?出现了什么差

异? 二、新课 (一)量一量。 1、请同学们量一量课桌的长度,可以选择铅笔、数学书、橡皮等不同的工具来测量。 2、汇报测量结果。 提问:量同一条边,为什么结果不一样呢? (二)认识尺子。 1、讲:量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常常要以厘米作单位。 2、观察你的尺子,说说尺子上有哪些数? 3、比一比,每相邻的两个数中间都一样长吗? 4、在你的尺子上指出1厘米的长度。 5、课件出示一幅尺子,来进行学习。 (1)从尺子“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 (2)让学生从尺子上找到0和1刻度,用两个手指捏住看看1厘米有多长?观察一下,手上的什么部分大约是1厘米。 (3)“cm”是厘米的符号。1cm就是1厘米。 在你的尺子上指出2cm、5 cm、10 cm的长度。 (4)做练习。 手掌宽()厘米。 一乍长()厘米。 臂长()厘米

《认识米》教案

《认识米》教案 教学内容 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7、8页。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认识长度单位“米”。 2、体会米的含义,知道厘米、米之间的关系;能以米、厘米为单位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3、进一步体会测量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感。 教学重点 掌握1米的实际长度。 教学难点 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教具准备 米尺,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提问 (1)量物体的长度用什么工具?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是什么?用两个手指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2厘米呢?3厘米呢? (用手指比长度更加直观地加深了“厘米”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 (2)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应注意什么?指两名学生量纸条的长度。 (3)现在我请一位同学量讲台桌的长。 (学生用自己的刻度尺量,很不方便)。 因此,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如操场东边到西边有多远,通常用米作单位。(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认识米 出示米尺,这是一把米尺,观察它的刻度都是以10厘米为单位。 那么1米到底有多长呢?教师用1米的直尺,量一量从地面到讲台桌的什么地方是1米,让学生观察1米有多高。再在黑板上画1米长的一条线段,让学生观察。 让学生观察自己带的1米长的卷尺。

学生分组分别用卷尺和折尺测量黑板的长度,并说明量比较长的距离,一般用卷尺,用卷尺量物体的长度时,一定要从物体的一头开始,由学生拿住一端,对齐物体一端,尺子要放平拉直,再看另一端在尺子的什么刻度上。这样才能读出准确的长度。 2、感知一米 让学生用自己的卷尺,把两臂伸开,看一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两人互相量一量身高,从地面到身体的什么部位是1米,你的身高比1米高,还是不到1米。 (让学生多用自己的身体比一下,体会1米的长度是多少,比较直观。去掉尺子,直接比出1米的长度,学生对“米”的长度就建立起了一个直观的观念。) 以小组为单位,用量出1米,2米,……给大家看。 闭上眼睛想一想1米有多长,生活中那些物品的长大约是1米? 灯管的长大约是1米 门的宽大约是1米 4岁左右孩子的身高大约是1米 黑板的宽大约是1米 3、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厘米,1厘米有多长呢?同学们用两手比一下,教师在黑板1米长的线段的上面并排画出1厘米。1米有多长呢?同学们用两手比一下,那么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我们看到米尺上刻度1到刻度10表示10厘米,刻度10到刻度20表示10厘米……刻度90到刻度100表示10厘米,那么从刻度0到刻度100一共有多少个10厘米呢? 学生回答:10个10厘米。 师总结:1米=100厘米。 出示折尺,伸直正好是1米,与1米的直尺相比,一样长。看一看这把尺上有多少厘米。所以1米里面有100厘米; 请同学们看看你的卷尺,验证一下1米是否等于100厘米。 三、巩固反馈 1、两人互量身高:()米或者()厘米。 2、以4人小组为单位,分工量下面的长度:前面黑板的长,后面黑板的长,教室地面的长、宽。 3、在括号里里填写合适的长度单位。 教室长6();黑板长2();小明身高124();课桌长50() 4、填上“米”或“厘米。” 5、判断对错 1.小明的铅笔长约8厘米.( ) 2.小红的大拇指宽约1米.( ) 4.语文课本的宽约10米.( )

(完整版)《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淮安市涟水县红窑实验学校小学部罗青龙 223442 【课题】分米和毫米的认识二年级数学 【教材简解】 本单元是在二年级(上册)已经教学了米和厘米的基础上,继续教学分米和毫米。这课时通过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组织学习活动,通过设计丰富的感性体验活动,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观念,再通过看直尺首次感知1个单位有多长,并能应用分米和毫米,找相关的物体丰富感性认识,针对具体物体选用恰当的单位表达长度;掌握相邻长度单位间的进率,进行简单的换算。 【目标预设】 1、使学生通过用直尺测量实物的长度,认识分米、毫米这两个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表象,体会分米、毫米的实际意义。 2、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3、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度量物体的长度,并能在实际操作中灵活运用; 4、培养观察、分析的能力,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 建立分米和毫米的长度表象。 【教学难点】 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度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 学生:文具盒、直尺、纸片等 教师:教学课件、米尺、硬币等。 【设计理念】 本课由神话人物孙悟空的生动形象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增进学生探索新知的动力,从而进入主动学习的状况,在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动手操作、探索交流等新课标教学理念进行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育,增加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还给学生充分主动学习的时间,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将应用于生活的道理。 【设计思路】 本课通过孩子熟识的神话人物孙悟空引出旧知,根据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的经验,激活学生的知识贮备,从初步了解长度单位到进行现实丈量,学生均以主动探讨、合作交换、脱手操作来完成。教学分米的了解通过量一量、认一认、画一画、找一找、数一数等几个步骤,老师的引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在此基础上教学毫米,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高兴实践新课程的理念。甩手让学生用眼察看、用口交流、用手操作、用脑思索,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为他们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舞台。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你最喜欢动画片里的哪个人物? 生:孙悟空、福娃、多来A梦…… 老师最喜欢的是他(演示课件孙悟空金箍棒变长变短动画),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生:孙悟空的金箍棒最利害,你看它能伸缩,可长可短,它可以短的只有一

【数学】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厘米和米》教案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 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厘米和米》教案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厘米”作单位量较短的物体。【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师生交流引入 教师:同学们,在古代是怎样测量物体的长度的?指生说,然后出示资料:很久以前,人们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 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统一的单位长度。下面,请同学们用拃 认识厘米和米教学设计教案 作单位来量一量课桌的长度。 学生量。指生说是多少? 生:5拃 生:3拃 让学生谈自己在量的感受。(有大有小,测量的不准确) 教师说明:在测量课桌的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同样单位拃,虽然得出了结果,但测量的不准确,在日常生活中用它来量物体的长度是很不方便的。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还有什么好的方便的工具? 生:...... 师: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量长度最常用的工具是米尺,这是米尺的一部分。(实物演示) [设计意图]通过测量在不同位置的两张纸条,引起学生认知冲突:虽然统一了单位长度,但用同一物体作标准摆放时受到限制。激发学生想用比较方便的测量工具——刻度尺的欲望。二、探究新知 1、介绍认识尺子。 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尺子?你仔细观察过尺子吗? (1)出示刻度尺,请小组内先说说自己知道刻度尺的那些知识。 (2)全班进行交流。教师小结结题:刚才,你们对刻度尺的认识还真不少,今天就让这把尺子帮助我们认识一个测量较短的物体时用到的较小的一个长度单位:厘米(板书:认识厘米,用厘米量)你能在米尺上找到刻度线吗?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尺子上的这些线叫刻度线。 (课件演示,认识刻度线) 指出0刻度线在哪儿?标有5的刻度线在哪儿? 师:0刻度线也表示尺子的起点。量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厘米可以用字母cm

《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点:1、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2、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能根据实际情 况选择不同单位的工具进行测量。 3、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 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米=100厘米。 能力点: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的能力。 德育点: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 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米=100厘米。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米尺、软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提问学生自己的哪个手指的宽是1厘米。 2.让学生在尺上指出2厘米、4厘米、5厘米、8厘米、10厘米的实际长度。 3.用学生尺量数学教科书的长和宽,并回答量

的结果。 4、一名用学生尺量黑板的长,一名学生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发现了什么?引出米尺。让学生看看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度要量几次,量完后,提问:“用哪种尺量黑板的长度更方便一些?”“量操场的长用哪 种尺方便些?” 教师说明:“前面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如果要量黑板或操场的长用厘米作单位就不方便了,就要用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来量。今天我们就学习用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板书课题:认识米用米量 二、自主探究: 1、教师拿出米尺告诉学生它的长度是1米并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米尺或1米长的小棍,让学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将两臂伸平,用米尺量出1 米的长度。 2、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 是1米。 3、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绳子,两人一组量出1 米、2米、3米的长度给大家看。 4、量出1米长的绳子,小组合作用不同的方法

厘米和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厘米和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全日制培智学校教材数学第六册《认识厘米、用厘米量》的第一课时,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厘米”的概念,并初步掌握用“厘米”做单位来量度物体的长度。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浓厚。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 2.初步学会用学生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限整厘米)。 3.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4.初步培养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 2.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方法. 教学难点: 1.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2.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主要教学,加上直观教学,和学生动手操作。 教具: 课件、小图钉、纸条、小棒、橡皮、作业本、铅笔、尺子等实物。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让学生分成三个小组,用不同的道具(硬币、纸条、小棒)测量长度 一样的盖子。 “老师要请小朋友们做一件事情,请你们用所给的度量工具量一量盖子有多长”。 学生汇报测量的结果。 2.讨论:(1)为什么你们测量结果中得到的数会不同呢? (2)如果你们都用同一种工具来量,结果会怎样?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使学生感受到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导入新课: 师:因此,我们需要有统一的测量工具。有谁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生:尺子 师:那究竟用什么单位表示一样东西有多长呢?今天我们就学习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用“厘米”做单位。(板书课题: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二、新授 1.猜一猜 师:那1厘米有多长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先根据头脑中已有的表象猜一猜1厘米的长度】 2.认识米尺。 师:“ 那刚才小朋友猜得对不对呢?我们认识米尺后就知道了。” 教师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学生尺,告诉学生这是米尺的一部分 师:“请小朋友们同桌互相观察一下,你们的尺子上都有些什么相同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米 用米量》教学设计

《认识米用米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第4页例4例5及第4页“做一做”和练习一第3—5题。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初步认识单位“米”,帮助学生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 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理解1米=100厘米。 学会用1米长度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形成米的正确表象,体验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来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学会用米尺量物体的长度。 难点:体验1米的实际长度,并形成印象。 教学方法: 教法:讨论、演示。 学法:自主探究、小组讨论法。 教学准备: 刻度尺、米尺、卷尺、绳子、CAI课件。 教学步骤: 复习引入 提问: 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什么长度单位测量? 你们的哪个手指宽1厘米? 引入新课 请两名同学用厘米刻度尺量黑板的长,并说一说有什么感受。 (很麻烦、很累) 对!我们量较长的物体或距离通常用“米”作单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米”的知识。

(板书:认识米用米量) 探究新知 认识“米”。 猜1米有多长,用手比划;出示米尺初步感知1米的长度;看看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认识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课件演示1米里有多少个1厘米 用米量 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度、教室的长、宽学生的身高等。 积累运用,拓展延伸 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铅笔长15米。() 课桌高70米。() 一棵树高16厘米。() 完成练习一第3—5题。 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认识米用米量 1米=100厘米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教学长度单位米,并教学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课始,运用让学生用厘米尺量黑板感受到太麻烦和太累,从而产生学习用大长度单位量长度较大的物体的兴趣。接着出示米尺,让学生直观感受米尺的长度就是1米。然后采用小组合作用米尺测量物体等活动,通过比较,建立1米的表象,在学生头脑中留下1米到底有多长的深刻印象。再让学生比比看看,探索出1米=100厘米,最后让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实践活动,明确测量长度的方法。

认识厘米和米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米”,知道1米=100厘米。 2、知道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限整厘米)。 3、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养成做事认真的习惯,感受数学与现实生 活的密切联系。 4、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厘米和米的长度单位,了解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和它们之间的进率,学习用刻度尺量线段和身边的物品(限整厘米)。 教学难点:建立长度观念,能用尺测量长度。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春天到了,是一个万物生长的季节,树叶长出了新芽,花儿开出了笑脸,我 们小朋友们也长高了。你们知道自己有多高吗? 揭示课题:想知道自己的身高,就需要用到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今天 我们就来学习长度单位“厘米”(板书课题)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厘米的认识 1.认识直尺。 教师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学生尺,告诉学生这是尺子的其中一种,它上面的线叫 刻度线,然后提问:“你们的尺上有几种刻度线?”“有哪些数字?” “每个数字都对着哪种刻度线?”“尺的左端的刻度线对着几?”“对着0,这叫做尺的0刻度。”之后,教师在尺上边比划边告诉学生:“从0到1

的长度是1厘米,从1到2的长度也是1厘米……每相邻两个刻度线之间的距离都是1厘米。” 2.认识1厘米、几厘米。 (1)初步认识1厘米、几厘米。 教师:刚才我们知道了从0到1是1厘米。”再从0指到2,从0指到3……提问:“那么从0到2是几厘米?从0到3呢?……”让学生在自己的尺上先找到0刻度,再在尺上指出1厘米、2厘米、3厘米……的长度,要说出从哪儿到哪儿。 (2)认识1厘米的实际长度。 ①先让学生在自己尺上指出1厘米的长度。 ②教师拿出一颗图针,与1厘米长的线段比一比,通过比使学生看到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③让学生在尺上比一比自己手指的宽度,看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 ④让学生用手指比划一下1厘米的长度。 教师小结:我们认识了厘米,知道1厘米有多长了,那么怎样用厘米作单位去县物体的长度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怎样用尺量物体的长度。 3.用厘米量。 (1)用尺量纸条。 ①教师边示范边讲解:“量时,先把尺的0 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尺上的刻度几,这根纸条就是几厘米。现在这根纸条的右端对 着5,那么它就是5厘米。” ②让学生照老师的方法量自己的纸条。学生量时,教师要注意巡视,看学生是否把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对于不正确的量法要加以纠正。 ③启发引导学生说说量纸条的方法。 (二)米的认识 1、出示米尺,这是一把米尺,观察它的刻度都是以10厘米为单位. 2、那么1米到底有多长呢?教师用1米的直尺,量一量从地面到讲台桌的什么地方是1米,让学生观察1米有多高.再在黑板上画1米长的一条线段,让学生观察1米有多长.

认识米教案

斗南学校电子备课用笺

(学生边演示,教师边强调测量时需要注意:把尺的刻度0对准铅笔的左端。) 课件出示: 引入新课。 1.比赛测量速度。 (1)找一生和教师同时测量黑板的长度。看谁先测量出黑板的长度?(学生测量黑板下沿长度,老师测量上沿长度。)(2)课件出示主题图,你们认为这样的测量比赛公平吗?为什么?(老师的尺子长,方便测量。) 2.量较短物体的长度,用厘米尺就行了,但量较长的物体长度,用老师手中的尺子测量方便了,像这样的尺子叫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点明课题:认识米。(板书:认识米) (二)亲历过程,探究新知 认识米。 1.观察米尺,看一看1米有多长。 2.教师为每四人小组准备一根1米长的绳子,让学生拉直感受1米有多长。 3.找身体中的米尺。(小组合作交流) (1)几个脚的长大约是1米?

(2)几拃的长大约是1米? (3)从脚底往上,大约到什么位置是1米? (4)双手侧平举是否大约是1米?(注意学生身高的差异) 通常情况下,我们不可能随身携带尺子,当我们要测量一些物体长度时,可以用身体的尺子去估一估。 4.说一说生活中哪些东西的长度大约是1米?(生举例说明) 5.量哪些物体的长要用米做单位?(生举例说明) 6.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米可以用“m”表示。(板书:米m) 认识米和厘米的关系。 1.1厘米到底有多长?让生用手势表示1厘米的长度。2.1米有多长?学生用手示意一下。 3.估测1米有多少厘米。 4.小组合作活动: (1)活动要求:两名同学拉直小组内1米长的绳子,其他人合作,用厘米尺测量绳长。 (2)经过测量发现:1米有5个20厘米,即: 20+20+20+20+20=100(厘米) 5.课件演示测量过程。还可以直接出示米尺放大图,10厘米10厘米的数,得出结论。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厘米和米的认识》数学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厘米和米的认识》数学教案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9~6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线段。 2、通过观察、测量活动,使学生体会建立统一的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3、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4、会用计量工具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同时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5、让学生通过观察与操作,建立1米的实际长度概念,知道米与厘米之间的进率。

6、掌握用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能正确测量生活中较长物体的长度。 7、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体会测量长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准备: 米尺、直尺、吸管、卷尺、绳子、学生尺。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引发探究需要

1、同学们观察过吗?在桌上的线是弯曲的,不过,把线拉紧,它就直了。那么,你知道两手指间的一段可以看成什么吗?(线段)还有什么也都可以看成是线段呢?(直尺、课本的每条边等??) 2、你知道在两点之间如何画一条线段吗?在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能画几条呢? 3、设疑激趣谈话:小朋友们,量一量你们的课桌有多长。请2~3个小朋友说出自己选用的工具,有的用拃长量、有的用铅笔盒量、有的用数学书量??按自己的想法在小组里试着量一量,提醒小朋友互相帮忙,注意记录结果。(为什么大家说的测量结果的数量不相同呢?) 4、导入课题。

通过小组讨论认为只有工具一样,测量的结果才一样。我们通常用尺子来量物体的长度。谈话:除了要有统一的测量工具,还要有统一的计量单位,计量单位不一样,很多东西不能得到统一的结果。因此,我们的古人在很早就统一了计量单位。 二、合作探究,认识厘米 探究一:认识直尺。学生拿出直尺,看一看,摸一摸,交流发现的结果。表示厘米的字母是cm,它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长度单位。直尺上有长度单位,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直尺来量。量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1cm到底有多长?请小朋友们看看自己尺子上的1厘米有多长。 同学们在自己用的直尺上分别指出2cm,5cm和8cm的长度。用手指比划一下1cm大约有多长。 你是怎样看的?引导学生汇报:从0到1是1cm长,从2到3也是1cm长??

认识米用米量教学设计

认识米用米量教学设计 Understanding the teaching design of rice con sumption

认识米用米量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第三课时认识米用米量 九年义务教务六年制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认识米用米量》的例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并学会用米测量物体的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2、米尺量会用较长物体的长度,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单位的工具进行测量。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团结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建立米的长度观念,知道知道1米=100厘米,能用米尺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用米测量较长物体长度的实际长度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米尺、学生尺、10厘米长的纸条、

绳子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起认知冲突。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什么作单位去量物体的长度?(厘米)上节课的内容大家都掌握得不错,谁能用学过的知识帮老师量量黑板的长? 请学生用自己的尺子量黑板的长。(学生用厘米量黑板的长,很不方便,而且也不容易得出正确的结果。) 提问:这样的测量你感觉怎样?(很麻烦) 师讲述:看来,同学们如果用自己的尺子来量黑板的长很麻烦。谁有更好的办法呢?(做一把更长的尺子)大家真聪明,能想出这么多的好办法。老师这里有一个好宝贝,用它能很快地量出黑板的长,想不想知道这个宝贝是什么? 二、实践操作,认识米。 1.建立表象。 (1)(出示米尺)大家看,这个宝贝就叫做米尺,它的长是1米,用它来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就方便多了。 (出示米尺图)这就是米尺的缩小图,请大家拿出你们的尺子,跟米尺比一比,找找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数字不同,刻度线不同) 请一位学生拿自己的尺子来量一量老师的米尺上从0刻度到10刻度有多长?(10厘米)

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厘米和米》教案.docx

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厘米和米》教案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认识长度单位 -- 厘米,初步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 厘米的实际长度。 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厘米”作单位量较短的物体。【教 学难点】: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师生交流引入 教师:同学们,在古代是怎样测量物体的长度的 ?指生说,然后出示资料:很久以前,人们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 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统一的单位长度。下面,请同 学们用拃 认识厘米和米 教学设计 教案 作单位来量一量课桌的长度。

学生量。指生说是多少? 生: 5 拃 生: 3 拃 让学生谈自己在量的感受。 教师说明:在测量课桌的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同样单位 拃,虽然得出了结果,但测量的不准确,在日常生活中用它 来量物体的长度是很不方便的。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还有什么好的方便的工具? 生: ...... 师: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 有刻度的尺子。量长度最常用的工具是米尺,这是米尺的一 部分。 [ 设计意图 ] 通过测量在不同位置的两张纸条,引起学生 认知冲突:虽然统一了单位长度,但用同一物体作标准摆放 时受到限制。激发学生想用比较方便的测量工具——刻度尺 的欲望。二、探究新知 介绍认识尺子。 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尺子?你仔细观察过尺子吗? 出示刻度尺,请小组内先说说自己知道刻度尺的那些知 识。 全班进行交流。教师小结结题:刚才,你们对刻度尺的 认识还真不少,今天就让这把尺子帮助我们认识一个测量较

小学二年级《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米的认识》是学生已经认识厘米、会用厘米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掌握1米的实际长度。基于学生已有一定的认识尺子刻度的能力和短距离的测量经验,本节课教学就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在实际测量中产生需要学习新知,感受米与厘米二者之间的的关系,并会运用新知灵活地创造性地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表象。能根据初步形成的1米的表象,进行一些直观的判断与思考。 2、知道1米=100厘米,能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3、在小组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逐步养成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教师准备:米尺、卷尺、剪刀、绸带、胶带、标签纸等。 学生按小组准备:米尺、卷尺、剪刀、绸带、标签纸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谈话:前面老师让大家回去测量自己的身高,都量了吗?谁来说一说,你的身高是多少?(学生交流自己的身高)大家都不约而同地用了同一个字“米”。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米(板书课题)。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作单位。 二、初步认识1米 1、估计1米的实际长度。

谈话:老师的身高是1米56厘米,你能估计一下,从地面到老师身上的哪儿大约是1米高呢?(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估计) 谈话:大家都想估计,那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请两个同学把这卷绸带慢慢地拉开,其他同学认真观察拉开的绸带,如果你觉得拉开的绸带的长够1米了,就立即喊“停”。(学生活动) 启发:(指拉开的绸带)这段绸带的长正好是1米吗?怎样才能知道它到底有多长?(可以用尺量一量) 2、认识1米。 出示米尺。 谈话:这是一把米尺,它的长度是1米。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米尺,看一看1米有多长。 提问:看一看、数一数米尺上的刻度,你能发现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米=100厘米。 3、用米尺量。 谈话:怎样用米尺量出刚才绸带的长度是不是1米呢?谁来试一试?指名量出一根1米的绸带,再让每个小组照样子量出1米长的绸带。提问:张老师想知道到底身上的哪儿离地面是1米高,谁来帮老师量一量? 谈话: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自己身上的哪儿离地面是1米呢?同桌合作,互相量一量。 讨论:标签离地面都是1米,为什么贴的位置各不一样呢?

第3课时 认识米和用米量教学教案

第3课时认识米和用米量 教学内容:教材第4页例4、例5及练习一相关题目。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 2.通过自主测量,知道1米=100厘米。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米尺和学生卷尺。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 1.提问。 (1)上一节课学过的长度单位是什么?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什么测量? (2)用两个手指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2厘米呢?10厘米呢? (3)量一量,文具盒的长和宽约是多少厘米? 2.引入新课。 请两名同学用尺子测量黑板的长,并说一说有什么感受。 瞧!这样用尺子量太不方便了,也不容易得出结果。那么该怎么办呢?用这把尺子(用更长的尺子量)试试看,这是一把米尺。我们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如黑板的长,教室的长、宽,大树的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米的知识。 二、预习反馈 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 三、探索新知 1.感知1米的实际长度(例4)。 (1)请同学们猜一猜1米有多长,并用手势比画。 (2)出示米尺,初步感知1米的长度。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卷尺,比一比,看1米和米尺上的是不是一样长,刻度是不是一样。 (3)体验。 ①用米尺在黑板上画1米长的线段。 ②用米尺比一比从地面到讲台的什么地方的高度是1米。 ③两只手臂展开,用卷尺量一量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 ④两个人互相量一量身高,从地面到身体什么部分是1米。 2.认识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例5)。 (1)课件演示米尺与长10厘米的尺子,并演示1米里有多少个10厘米。(2)每个小组先量出1米长的绳子,再量一量它有多少厘米。 (3)小组讨论1米有多少厘米。 (4)汇报归纳:1米 = 100厘米让学生亲身经历测量的过程,体会到引入较大单位的必要性,从而引入新课。 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 通过自主观察米尺,比、画、量帮助学生深化对米的认识,逐步形成1米的实际表象。 通过探究,让学生更深刻

“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与说明

“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与说明Teaching design and explanation of "understa nding of rice"

“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与说明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 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 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 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 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 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 (上册)第52~53页。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表象。能根据 初步形成的1米的表象,进行一些直观的判断与思考。2.知道1 米=100厘米,能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3.在小组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逐步养成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米尺、卷尺、剪刀、绸带、胶带、标签纸等。学生按小组准备:米尺、卷尺、剪刀、 绸带、标签纸等。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谈话:昨天老师让大家回去测量自己的身高, 都量了吗?谁来说一说,你的身高是多少?(学生交流自己的身高)大家都不约而同地用了同一个字“米”。今天我们就来认识 米(板书课题)。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作单位。 二、初步认识1米1.估计1米的实际长度。谈话:老师的身高是1米72厘米,你能估计一下,从地面到老师身上的哪儿大约

是1米高呢?(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估计)谈话:大家都想 估计,那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请两个同学把这卷绸带慢慢地拉开,其他同学认真观察拉开的绸带,如果你觉得拉开的绸带的长 够1米了,就立即喊“停”。(学生活动)启发:(指拉开的绸带)这段绸带的长正好是1米吗?怎样才能知道它到底有多长?(可以用尺量一量)[说明:对于“米”,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了 一定的感性认识。从身高谈起,再让学生大胆地进行估计,唤醒 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找准了知识的生长点,为下面的学习做 好准备。]2.认识1米。出示米尺。谈话:这是一把米尺,它的长 度是1米。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米尺,看一看1米有多长。提问:看一看、数一数米尺上的刻度,你能发现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米=100厘米。 3.用米尺量。谈话:怎样用米尺量出刚才绸带的长度是不是 1米呢?谁来试一试?指名量出一根1米的绸带,再让每个小组照样子量出1米长的绸带。提问:张老师想知道到底身上的哪儿离 地面是1米高,谁来帮老师量一量?(学生测量后,在1米的位 置贴上标签)谈话: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自己身上的哪儿离地面是1米呢?同桌合作,互相量一量。讨论:标签离地面都是1米,为 什么贴的位置各不一样呢?[说明:学生的年龄小,合作学习的经 验不足,适时进行合作的指导和示范,可以使合作更有秩序,更 富实效。同时,又兼顾并重视了合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个体体验 与思考。]谈话:现在同学们知道1米有多长了吗?请大家张开双

厘米和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厘米和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厘米和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全日制培智学校教材数学第六册《认识厘米、用厘米量》的第一课时,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厘米”的概念,并初步掌握用“厘米”做单位来量度物体的长度。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浓厚。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 2.初步学会用学生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限整厘米)。 3.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4.初步培养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 2.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方法. 教学难点: 1.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2.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主要教学,加上直观教学,和学生动手操作。 教具: 课件、小图钉、纸条、小棒、橡皮、作业本、铅笔、尺子等实物。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让学生分成三个小组,用不同的道具(硬币、纸条、小棒)测量长度一样的 盖子。 “老师要请小朋友们做一件事情,请你们用所给的度量工具量一量盖子有多长”。 学生汇报测量的结果。 2.讨论:(1)为什么你们测量结果中得到的数会不同呢 (2)如果你们都用同一种工具来量,结果会怎样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使学生感受到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导入新课: 师:因此,我们需要有统一的测量工具。有谁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

生:尺子 师:那究竟用什么单位表示一样东西有多长呢今天我们就学习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用“厘米”做单位。(板书课题: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二、新授 1.猜一猜师:那1厘米有多长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先根据头脑中已有的表象猜一猜1厘米的长度】 2.认识米尺。 师:“ 那刚才小朋友猜得对不对呢我们认识米尺后就知道了。” 教师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学生尺,告诉学生这是米尺的一部分 师:“请小朋友们同桌互相观察一下,你们的尺子上都有些什么相同的地方”(尺子上都有长短不同的线,都有一些不同的数字,还有CM两个英文字母。)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我们再一起看大屏幕上的尺子。”课件同步 师:“它上面的线叫刻度线,”“尺的左端的刻度线对着几”“对着0,这叫做尺的0刻度。这也是起点。” 3.认识1厘米、几厘米。 (1)初步认识1厘米、几厘米。

认识米。教学设计

认识米、用米量 教学内容:认识米、用米量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 2.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3.能合作测量出整米长度的物体; 4.培养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1米的实际长度。 教学难点: 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教、学具: 1米的直尺、折尺、卷尺,纸条。学生每人1根较长的绳子,1米的卷尺,刻度尺。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用厘米量物体 1.提问:昨天学过的长度单位是什么?量物体长度用什么工具? 2.用两个手指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2厘米呢?10厘米呢? 3.用刻度尺量文具盒的长度。请你演示,并说出注意事项。 二.认识米,用米量 情景设置:你量得不错,那么你能量一量黑板有多长呢?瞧!这样用刻度尺量太不方便了,也不容易得出结果。那么该怎么办呢?(用更长的尺子量)用这把尺子试一试看,这是一把米尺。(板书:“米”) 在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例如操场东边到西边有多远,教室有多长,通常都是用比厘米更大的长度单位“米”。 (一)感知米的实际长度 1.观察这把米尺,它的每两个刻度之间是多长?(10厘米,也就是说米尺以10厘米为单位) 2.观察自己的1米卷尺,看看和教师米尺的刻度是不是一样的? 3.那么1米到底有多长呢? (1)用直尺在黑板上画1米长的线段。 (2)用直尺比一比从地面到讲台的什么地方的高度是1米。 (3)两只手臂展开,用卷尺量一量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 (4)两个人互相量一量身高,从地面到身体什么部分是1米。 (5)用米尺量1米长的绳子。(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4.以小组为单位在讲台上量出2米长、3米长的绳子给大家看一看。 (二)厘米、米之间的关系 1.那么今天我们学习的米和昨天学习的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2.这条是1米长的绳子,请你用以厘米为单位的刻度尺量一量,看看它有多少厘米?3.小结:1米也就是100厘米。(板书:1米=100厘米) (三)用卷尺量较长的物体或距离 1.出示卷尺。介绍:这是在测量比较长的距离时用的卷尺。它可以量很长的物体和距离。2.用卷尺量物体的方法:在用卷尺量物体的长度时,一定要从物体的一头开始,拿住卷尺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米的认识》教案

米的认识 一、知识点: 1、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2、会用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单位的工具进行测量。 3、根据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米=100厘米。 二、能力点: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的能力。 三、德育点: 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 学时重点 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学时难点 根据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米=100厘米。 教学模式: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1、旧知复习、引入 师:小朋友们,我们已经认识了厘米,会用尺子来测量长度。老师手上有块橡皮,谁能上来帮我量一量,你很能干!

二、新授 1、学习“米” 师手势指白板,师:现在老师想要知道大教室的黑板有多长,你有什么好方法?来和我们说一说。 生1:用学具尺去量。师:大家觉得他的这个办法怎么样?太麻烦了,最好有把长的尺,巧了,我这里就有把长长的尺,这把尺里可藏着秘密,想不想去发现一下?好,每桌会分到1把尺子,请同学们帮我传递一下。 表扬这组同学坐的很直,很善于学习。仔细观察这把尺,你看到了什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清楚了吗?开始。好,请放平手中的尺子,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预设:生:刻度,有长长短短的刻度,你们发现了吗?板书:刻度生:有很多数,你发现了吗?板书:数 这把尺子有多长,你看出来了没有?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觉得呢?你觉得呢? 预设:生说99厘米,师:有不同的吗?100厘米。同意99的举举手看,同意100厘米的举举手看,100厘米的说说怎么想。 我们知道,从0到1是1厘米,那从0到95就是95厘米,让我们一起数下去,96厘米,97厘米,98厘米,99厘米,瞧后面还有1厘米,那么这里一共有几个1厘米?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