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生态简答题

生态简答题

生态简答题
生态简答题

第一章城市环境与生态因子

城市环境的特征是:城市环境的高度人工化特征、城市环境的地域层次特征、城市环境污染特征

2、城市的环境污染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水体污染噪声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3、如何理解环境污染与环境容量的关系。

答:所谓环境容量是指某一环境在自然生态结构和正常功能不受损害,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不下降的前提下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它包括环境本身的自净能力,也包括环境设施对污染物的处理能力,环境自净能力越强,承污能力就越强,环境容纳量就越大。当环境污染进入环境中的量超过环境对污染物的承受能力——环境容量时,环境就会恶化,对人体健康,动植物正常生长发育产生危害,该现象即为环境污染。

4、从园林工作者的角度来看,环境有什么不同的定义或含义。

答:所谓环境就是针对某一主体而言的,是作为某一主体的对立面和依存面存在的,与某一特定主体有关的周围一切事物的总和,就是这个主体的环境。

就园林工作者而言,一般以人类作为主题,环境是指围绕着人群的空间以及各种外部条件或因素。现代园林建设的一个重大目标就是改善城市环境条件,创造一个良好的人居环境。

5、什么是限制因子?如何确定哪些是限制因子?

在诸多生态因子中,使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到限制、甚至死亡的因子成为限制因子。

任何一种生态因子只要接近或超过生物的耐受范围,就会成为这种生物的限制因子。

第四章水与园林植物

1、城市水环境特点

1.水污染严重、水质恶化

2.城市水资源短缺

3.城市降雨量高

4.城市径流量增加

5.城市的空气湿度低、云雾多

2、简述水分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1、水分状况对植物生理活动的影响

蔬菜作物的水分状况与生理活动密切相关,水分的变化直接引起内部的生理变化,经过一系列信号传导,最终表现在形态建成和产量形成上。

2 、对植物形态的影响

植物通过水分供应进行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其积累量的大小直接反映在株高、茎粗、叶面积和产量形成的动态变化上。在水分胁迫下,随着胁迫程度的加强,枝条节间变短,叶面积减少,叶数量增加缓慢;分生组织细胞分裂减慢或停止;细胞伸长受到抑制;生长速率大大降低。遭受水分胁迫后的植株个体低矮,光合叶面积明显减小,产量降低。

3、水生植物有哪些类型?其特点是什么?

答:①沉水植物植株沉没水下,为典型的水生植物。这类植物的根退化或消失,表皮细胞可直接吸收水体的气体,营养物质和水分,叶绿体大而多,适应水体中的弱光环境,无性繁殖比有性繁殖发达。

②水植物叶片漂浮在水面,气孔分布在叶的上面,维管束和机械组织不发达,茎疏松多孔,根漂浮或伸入水底,无性繁殖速度快,生产力高。

③挺水植物植物大部分挺出水面,根系浅,茎秆中空。

4、试分析湿生植物和旱生植物在适应方式上各有哪些特点?

答:湿生植物指在潮湿环境中生长,不能忍受较长时间的水分不足,即抗旱能力最弱的陆生植物。这类植物的根系通常不发达,具有发达通气组织,如气生根、膝状根、板根等。根据湿生植物生活的环境特点,还可将其划分为阴性湿生植物和阳性湿生植物两个亚类。

旱生植物是指生长在干旱环境中,能长期耐受干旱环境,且能维持水分平衡和正常的生

长发育。旱生植物在形态结构上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增加水分摄取,另一方面是减少水分丢失。发达的根系是增加水分摄取的重要途径。为减少水分丢失,许多旱生植物叶面积很小。另一类旱生植物具有发达的贮水组织。除以上形态适应外,还有一类植物是从生理上去适应,旱生植物适应干旱环境生理特征表现在它们的原生质渗透压特别高,同时不至于会发生反渗透现象使植物失水。

5、请解释富营养化,并说明植物净化水体的途径

答: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氮、磷、钾等植物营养物质过多,致使水中的浮游植物(主要是藻类)过度繁殖。

植物净化水体的途径:①植物的富集作用。植物吸收水体中的溶解质,植物体对元素的富集浓度是水中浓度的几十至几千倍,对净化城市污水有明显的作用。

②植物具有代谢解毒能路。在水体的自净过程中,生物体是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水体的有机物反应过程一般都有生物体的参与。

6、分析城市绿地保护水土的作用机理。

答:①冠截留:树冠截留降水,减弱雨水对表地的冲刷,减少水土流失。

②地被物层吸水保土:由枯枝落叶等构成的死地被层铺在土壤表面,结构疏松,通气良好,表面粗糙,具有对地表水吸收和拦截作用。

③地表水的吸收和下渗:绿地特别是森林土壤入渗率高,可以减少地表径流量和增加植物可利用水量,防止水土流失。

④溶雪的调节作用:绿地内的温度变化比绿地外小,冬春季溶雪时比林外晚,溶雪速度慢,溶雪时间长,同时绿地内的土壤冻结比绿地外的浅,这样就有利于融雪水的渗透和被土壤吸收,减弱地表径流的产生。

第六章大气与园林植物

2、哪些因素影响土壤矿质养分有效性?在园林生产实践中如何提高养分利用率?

答:影响土壤矿质养分有效性的因素有:

1、土壤酸度通过影响矿质盐分的溶解度而影响养分的有效性;

2、土壤酸度通过影响微生物的活动而影响养分的有效性和植物的生长;

3、植物枯枝落叶的回收和利用。

提高养分利用率:1、调节土壤酸度,使个营养元素增强。2、通过调节土壤酸度使其有利于微生物的活动,而促进养分的有效性。3、通过植物枯枝落叶的合理利用,增加土壤矿质养分的利用而提高养分有效性。

3、菌根有哪三种类型,并分析菌根在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中的意义。

P133、134

4、简述土壤微生物的生态作用。

(1)有机质的分解和转化都是在微生物及其酶系统的参与下进行的,因此可以说微生物是土壤肥力发展的动力,对消除土壤污染有重要意义;

(2)氮素的生物固定液主要是由土壤中的固氮微生物完成的,这是整个陆地生态系统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3)菌根的的形成大大增强了植物吸收矿质养分和水分的能力,尤其在贫瘠的土壤中,植物与菌根真菌共生的现象十分普遍;

(4)微生物代谢产物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如代谢产生的维生素、激素类能够促进植物的生长,分泌的抗生素则可以抑制植物病原菌的发育,另一方面,有些微生物也可以产生植物毒素,抑制植物生长。农业生产中连载或重茬常会造成严重减产,可能与有毒物质或病原菌的积累有关。

5、什么是土壤污染?怎样防治?

当土壤的有害物质含量过高,超过了土壤的自净能力时,会导致土壤自然功能失调,菲利下降,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或污染物在植物体内积累,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健康,成为土壤污染。

土壤污染可分为:物理污染、化学污染和生物污染

污染发生的类型:水质污染型、大气污染型、固体污染型、生产型、综合污染型

土壤污染治理措施:排土与客土改良、施用化学改良剂、生物改良

6、试分析城市土壤的特点。

答:①土壤污染化大,根据污染物的性质,可把土壤污染物分为物理污染物,化学污染物和生物污染物,产生的影响有:水质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生物污染和综合污染。

②土壤坚实度大,在城市地区,土壤坚实度明显大于郊区的土壤,一般愈靠近地表坚实度愈大,土壤坚实度的增大使土壤的空气减少,导致土壤通气性下降,土壤中氧气常不足,这使树木根系进行呼吸作用等生理活动产生及不利的影响,严重时可使根组织窒息死亡。

③土壤贫瘠化。由于市区植物的枯枝落叶作为垃圾而被清除运走,使土壤营养元素循环中断,降低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城市渣土中所含养分既少且难以被植物吸收,随着渣土含量的增加,土壤可给的总养分相对减少,另外城市行道树周围铺装混泥土沥青等封闭地面,严重影响大气与土壤之间的气体交换,使土壤中缺乏氧气,不利于土壤中有机物质的分解,减少了养分的释放。

④土壤含水量低。由于城市地面硬化铺装,导致降水后土壤水分补给减少;另一方面,城市热岛效应引起的过高的土壤水分蒸发也加剧了城市土壤含水量偏低。

7、试述在盐碱地进行园林绿化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要注意盐碱对植物的危害

1.引起植物的生理干旱。

2.伤害植物组织。

3. 引起植物代谢紊乱。3.影响植物正常营养。

4.影响植物的气孔运动。在高浓度盐类作用下,气孔保卫细胞内的淀粉形成受到阻碍,致使细胞不能关闭,因此植物容易干旱枯萎。

主要原因(1)土壤强碱性毒害植物的根系(2)土壤物理性质恶化,土壤结构被破坏,质地变得很坏。

二、要注意根据园林植物对盐碱土的适应,选择适应盐、碱生境的形态和生理特征的盐碱植物。包括聚盐性植物、泌盐性植物、不透盐性植物。(如芦荟、胡杨、海滨锦葵等).

三、要注意盐碱土的改良。排除土壤中过多的可溶性盐,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并提高土壤肥力。水利工程措施(淋洗和排除土壤中的盐分)农业措施(种植水稻只要有水源,各种类型的盐碱地都可开沟、排水、洗盐、并结合种稻进行改良)生物措施(通过种树种草(绿肥)改良盐碱土)

第七章植物种群

一.植物种群的基本特征:1.种群数量和密度(个体数目与单位面积内的个体数目)2.种群的性比(种群中男女个体数目的比例)3.种群的年龄结构(1、增长种群 2、稳定种群 3、衰退种群)4.种群的空间格局(均匀分布、随机分布、集群分布)

二.试分析种群逻辑斯蒂增长模型:逻辑斯蒂增长模型(Logistic growth model)逻辑斯蒂增长模型又称自我抑制性方程。将环境最大容纳量k定为1(100%),逻辑斯蒂模型的微分式是:dn/dt=rx(1-x) 逻辑斯蒂曲线通常分为5个时期:

1.开始期,由于种群个体数很少,密度增长缓慢,又称潜伏期。

2.加速期,随个体数增加,密度增长加快。

3.转折期,当个体数达到饱和密度一半(K/2),密度增长最快。

4.减速期,个体数超过密度一半(K/2)后,增长变慢。

5.饱和期,种群个体数达到K值而饱和

当N>K时,逻辑斯蒂系数是负值,种群数量下降

当N

当N=K时,逻辑斯蒂系数等于零,种群数量不变

三.生态对策:是指生物经进化而形成的适应环境的对策或策略。(r-对策与K-对策,C-对策.S对策与R-对策)

四.在什么条件下植物可能发生自疏现象:。在高密度下,有些植株发生死亡,即种群开始出现自疏。

五.什么是高斯假说?(对两个对同一资源产生竞争的种,不能共存,最后导致一个种优势,另一种被淘汰)

六.生态位:在N维空间中一个物种能够存活和繁殖的范围。

七、化感作用:很多生物体彼此间在化学上可能起着相互作用,在微生物之间、植物和动物之间、不同种的植物之间、动物之间,甚至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都广泛地存在着这种作用。

1.八、化感作用的生态意义:

①植物一般以群落形式存在,化感作用是植物群落演替的重要内在因素;

①化感作用影响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

②植物化感作用的研究在生产实践中具有极重要的意义,在农业上,有些作物必须与其他

作物轮作,不宜连作。连作则影响作物长势,降低产量。在园林植物配置中也要注意,把相互促进的种在一起。

第八章植物群落结构

一、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

①具有一定的物种组成

②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影响

③具有形成群落环境的功能

④具有一定的外貌和结构

⑤一定的动态特征

⑥一定的分布范围

⑦群落的边界特征

二、层片:通常植物群落中相同生活型和相似生态要求的植物种的组合称为层片

层片的特征:

1、属于同一层片的植物是同一个生活型类别。

2、每一个层片在群落中都具有一定的小环境,不同层片小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构成了群落环境。

3、每一个层片在群落中都占据着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而且层片的时空变化形成了植物群

落不同的结构特征。

层片与层次的关系:层片只是层次的一部分

三、何谓群落的成层现象和群落季相?

成层现象,群落内不同生物类群占据不同的高度空间,它是各种群间和自然环境与种群之间相互竞争相互选择的结果,是群落结构最直观的基本特征之一。

群落外貌常常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周期性的变化,随着气候季节性交替,群落呈现不同的外貌,这就是季相

好处:创造多姿多彩的植物景观

四、群落镶嵌性:群落中层片在二维空间上的不均匀配置,使群落在外表上表现为斑块相间

排列的现象。每块斑块就是一个小群落,它们组合就形成了群落镶嵌性。

五、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

建立自然保护区。除建立自然保护区外人们还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此外还建立了濒危物种的种质库(植物的种质库、动物的精子库等),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料。我国相继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和《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等法律和文件。

第九章植物群落动态

一.如何区分群落波动与演替?举例说明群落波动产生的原因。

演替是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过程,是朝一个方向连续的变化过程;而波动是短期的可逆的比那话,其逐年的变化方向常常不同,一般不发生新种的定向代替。但是群落波动具有的可逆性是不完全的。一个生物群落经过波动之后的复原,通常不是完全地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而只是向平衡状态靠近。

群落波动产生的原因:

①环境条件的波动变化,如多雨年与少雨年、突发性灾变、地面水文状况年度变化等;

②生物本身的活动周期,如种子产量的波动(大小年)、动物种群的周期性变化及病虫害爆发等;

③人为活动影响,如放牧强度的改变等。

二.什么是植物群落演替?试分析群落演替的原因。

植物群落演替:一定地域的植物群落发生变化而形成其他植物群落,被其他植物群落类型所取代的过程,就称为群落演替。

群落演替的主要成因包括如下五方面:

①植物繁殖体的迁移、散布和动物的活动性

②群落内部环境的变化

③种内和种间关系的改变

④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

⑤人类的活动

三.举例说明原生演替与次生演替,并分析二者的主要区别。

原生演替:如在乱石窖上开始的演替,在沙丘上、火山岩上、冰川泥上以及在大河下游的三角洲上所发生的演替都是原生演替。

次生演替:原生植被遭外力破坏即发生次生演替。如浙江天童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遭受砍伐后的次生演替。

区别:原生演替的基质条件恶劣严酷,演替的时间长。且是在生物从未定居过的裸地上;次生演替的基质条件较好,经历的时间短。且演替地点曾被其他生物定居过。

四.说明三种有关顶级群落性质的演替学说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三种理论(单元顶级学说、多元顶级学说、顶级格式假说)都认同群落演替趋向于“稳定化”这一观点。

区别:单元顶级学说认为一个气候区内植物群落最后只趋向稳定于气候性顶级;多元顶级学说对群落的稳定性和区域气候的代表是分别考虑的,依据稳定性规定顶级群

落,气候顶级只是一个地区内几个稳定群落的一种,是这个区域内广泛分布的群

落类型;顶级格式假说在多元顶级学说基础上,更加强调环境因子的综合作用及

其梯度变化对植物群落的影响,认同群落的个体性观点,认同群落是多生物种群

对环境的综合反映,随环境格局和变化形成相应的顶级群落格局。

五.城市植被与自然植被相比较有哪些变化?

(1)城市植被环境的变化

(2)城市植物区系成分的变化

(3)城市植物群落类型的变化

(4)城市植被的演替(具有顶级性先锋种的群落,是城市孤岛状自然植被的另一特征)六、植物群落形成过程:一个植物群落的形成都存在物种迁移、定居、群聚、竞争、反映、稳定等环节

七.按演替发生的基质的性质将植物群落演替划分为:水生演替和旱生演替

水生演替:在水体或湿地中发生的植物群落演替称为水生演替,演替开始于水生环境中,但一般都发展到陆地群落,如淡水或池塘中水生群落向中生群落的转变过程。

旱生演替:以裸岩等陆生生境为基础发生的演替叫旱生演替,演替从干旱缺水的基质上开始,如裸露的岩石表面上生物群落的形成过程。

旱生原生演替系列:地衣植物阶段、苔藓植物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乔木阶段水生原生演替系列:裸地阶段、沉水植物阶段、浮叶根生植物阶段、挺水植物阶段、湿生草本植物阶段、森林群落阶段

八.按群落演替方向将群落演替划分为——进展演替、逆行演替和循环演替

进展演替:群落结构从简单到复杂,物种从少到多,种间关系从不平衡到平衡、从不稳定趋向稳定。按这种变化趋势发展的群落演替称为进展演替

逆行演替:在自然干扰、人为破坏等外因的作用下,群落演替的方向也可能朝着物种减少、结构简单化、生态稳定性降低的方向发展,这类演替称为逆行演替。

循环演替:多数群落的演替具有一定的方向性,但也有一些群落有周期性的变化,即由一个类型转变为另一个类型,然后又回到原有类型,成为周期性演替,或称循环演替

九.群落演替类型:

按植物群落演替的起始条件即裸地类型将植物群落演替分为原生演替与次生演替

原生演替:指原生裸地上发生的演替过程,也称为初生演替,是生物在从前从未定居过的裸地上定居并导致顶级群落对该生境的首次占有。

次生演替:是指次生裸地上发生的演替过程,演替地点曾被其他生物定居过。

区别:原生演替的基质条件恶劣严酷,演替的时间长。且是在生物从未定居过的裸地上;次生演替的基质条件较好,经历的时间短。且演替地点曾被其他生物定居过。

第十章植物群落类型与分布

一、自然植物群落分类的一般原则:1、按群落外貌分类2、按群落结构分类3、按植被区系成分分类4、按物种优势度分类5、按生态条件分类6、按群落演替动态分类7、按群落外貌—生态分类

二.论述城市植被的主要生态功能

1. 水土保持的功能。这除了高大的树木外,需要加强地表灌木抚育。大家不太重视灌木和地表植被,实际上灌木和地表植被在水土保持、隔离噪声,为小鸟和其他动物提供食物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 自我更新的能力,或者说我们恢复起来的植被应该可以不依赖或最小程度地依赖于人类的帮助。这些植被必须要适应当地环境,包括对水分、土壤、温度等的适应,需要有能力繁殖和扩散,营养能够得到正常循环,病虫害能够有足够的天敌进行控制等

三.何谓植被分布的水平地带性

答:随经度和维度的变化,发生有规律的更替。

何谓植被的垂直地带性?

答:随海拔高度的增加,呈带状发生有规律的更替

垂直地带性与水平地带性有何关系?

答:垂直地带性的分布规律与水平地带性的分布规律基本相一致

第十一章生态系统基础

一.生态系统的基本成分:

生产者:(自养生物,主要是为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绿色植物,也包括能进行光能和化能自养的某些细菌)

消费者:(异养生物,主要是各种动物,它们不能利用太阳能生产有机物)、

分解者:(又称还原者,主要是细菌、真菌、放线菌及土壤原生动物和一些小型无脊椎动物)、非生物环境:(气候因子)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空间结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时间结构(长时间尺度、中等时

间尺度、短时间尺度)、营养结构(物质循环为基础和能量循环为基础)

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

生态系统是动态功能系统、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区域特征、生态系统是开放的自持系统、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的功能

三、生态系统的调节机制:

a)反馈机制:反馈就是系统的输出变成决定系统未来功能的输入;

b)抵抗力:环境容量、自净作用都是细听抵抗力的表现形式;

c)恢复力:恢复力是由生命成分的基本属性决定的,是由生物顽强的生命力和种群世

代延续的基本特征决定的。

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

1)生态系统是动态功能系统,是具有生命存在并与外界环境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传递的特定空间,意味着生态系统具有内在的动态变化能力。

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区域特征,生态系统都与特定的空间相联系,包含一定地区和范围的空间概念。

3)生态系统是开放的自持系统,生态系统功能连续的自我维持基础就是它所具有的代谢机能,这种代谢机能是通过系统内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三个不同营养水平的生物类群完成的。

4)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的功能,是指生态系统受到外来干扰而使稳定状态改变时,系统靠自身内部的机制再返回稳定状态的能力。

3、如何理解生态金字塔?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生态金字塔是用于反映食物链中不同生物的营养级之间数量及能量比例关系的一种图解模型.根据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营养级的顺序以初级生产者为底层向上按一级消费者二级消费者…的顺序各营养级生物的个体数量生物量及能量比例通常呈现基部宽顶部尖类似金字塔形状所以形象地称为生态金字塔.

生态金字塔可分为数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和能量金字塔三种基本类型①后一营养级生物不可能百分之百地利用前一营养级的生物量总有一部分自然死亡被分解者所利用.②各营养级的能量利用率不可能是100总有一部分以排泄物的形式被排放到环境中被分解者所利用.③各营养级的生物在进行生命活动的过程中都要消耗一定的能量这部分能量最后变成热能而扩散掉.

4、试分析森林生态系统发育过程中净初级生产力的变化。找不到呀

5、试用物质循环原理分析城市植物群落清除枯枝落叶的弊端。

答:生态系统从大气、水体、和土壤等环境中获得营养物质,通过绿色植物吸收进生命系统,被其它生物重复利用,最后归还于环境中,这个进程叫做物质循环。

因为植物的枯枝落叶里含有植物生长、发育的所有必需养分元素,枯枝落叶腐烂分解后释

放的养分元素可以被其他植物重复利用,如果把枯枝落叶放置于植物的基部,可以改良植物生长环境并改良土壤肥力,使植物生长良好。城市的枯枝落叶往往会被城市管理人员清扫,其实这种处理方法是不正确的。

6、试分析全球碳循环及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林木生长这样的碳汇可以吸收近一半的碳排放,“人类燃烧化石燃料和砍伐森林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全球的碳循环。”造成的后果之一就是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累积,但是一直以来,海洋、植物和土壤对二氧化碳的吸收部分地抵消了这种影响。

由于海洋途径的迟滞性和生物圈控制途径的减弱,使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升高,使近地大气层保持较高的温度(即温室效应)

由于全球变暖,高浓度的二氧化碳和较高的气温将加速北极的光合作用与风化分解作用,从而加快北极生态系统中的养分循环过程。因为气候变暖,植物生长季延长,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群落的组成也会发生改变。

此外,全球变暖造成陆地和海洋哺乳动物迁徙路线改变。例如,鳕鱼和其他一些鱼类会因为海水温度的变化而迁移数千公里,从而改变北冰洋生态系统的格局。气候变暖对几个环北极国家的渔业可能产生灾难性的后果。

全球变暖还会对北极的人类活动产生深刻影响。因为气候变暖,北极冬季变短,稳定的海冰减少,使原来冬季在海冰上进行的石油钻探活动受到极大影响。另一方面,多年冰的彻底消失使廉价的石油钻探技术在北极应用成为可能。

此外,全球变暖将导致格陵兰冰盖迅速消融,造成全球范围的海平面上升。

7、什么是生态平衡?如何判断生态系统是否平衡?

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相对稳定的条件下,生态系统各部分的结构与功能处于相互适应与协调的动态平衡之中。可从以下四方面判断生态系统是否平衡:

1 生态系统的生物与其他生存环境是协调的

2 生态系统内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两者之间的平衡

3 生态系统内部结构的稳定性

4 生态系统的平衡应是负熵不断增加的过程

第十二章城市生态系统

第十二章

1.城市生态系统:指的事城市空间范围内的居民与自然环境系统和人工建造的社会环境系

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体,它是以人为主体的、人工化环境的、开放性的人工生态系统。

2.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①城市生态系统是以人为主体的生态系统;

②城市生态系统是人工生态系统;

③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不完全的生态系统;

④城市生态系统是高度开放的系统

3.试分析园林绿地在维护城市生态系统平衡中的作用:城镇园林绿地是城镇生态系统中唯一具有自动调节、自动净化功能的部分,在维护生态平衡上起着重要作用。随着城镇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特别是对居住区环境的要求更为苛刻。建设部制定的《绿地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对居住区绿化建设提出了权威性的设计指标。本文通过对居住区园林绿地生态功能的介绍,提出了生态建设的几项重要措施,从而使居住环境更加适合人类生活

生态学试题与答案(最后)

生态学单选 1.生态学按其性质一般分为(D) A.理论生态学 B.草原生态学 C.环境生态学 D.理论生态学与应用于生态学 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B) A.特种结构、时空结构 B.特种结构环境结构 C.特种结构、时空结构、营养结构 D.营养结构、生物结构 3.种群波动的密度调节主要为(A) A.种间调节、食物调节 B.种内调节、食物调节 C.种间调节、种内调节 D.环境调节、食物调节 4.群落演替换主要原因是:(B) A.原生演替、次生演替 B.外因演替、内因演替 C.外因演替、原生演替 D.内因演替、次生演替 5.就植物来说,其生态型包括(A) A.气候生态型、土壤生态型、生物生态型 B.养分生态型、温度生态型 C.植物生态型、生物生态型、微生物生态型 D.环境生态型、生物生态型 6.从整个生物圈的观点出发,生物化学循环可分为:(D) A.地质大循环、生物小循环 B.生物小循环、沉积型循环 C.气象型循环、地质大循环 D.沉积型循环、气象型循环 7.根据污染的环境,可分为的类型是:(D) A.化学污染、物理污染、生物污染 B.大气污染、水域污染、重金属污染 C.重金属污染、土壤污染、生物污染 D.大气污染、水域污染、土壤污染 8.根据物质循环的范围不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可分为(B) A.生物小循环和气相型循环 B.微生物小循环和地质大循环 C.气相型循环和沉积型循环 D.气相型循环和地质大循环 9.下列关于生活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B) A.是种以上的分类 B.是生理生态特征不同的基因型类群 C.长期生活在不同自然条件下 D.郑重从形态外貌上进行区分 10.生物各个生长发育期或某一阶段内,高于生物学最低温度值以上的昼夜温度总和,称为某生物或某发育阶段的(A) A.活动积温 B.有效积温 C.积温 D.热量 11.在全日照下生长,但也能忍受适度的荫蔽,这种植物称为(C) A.阴性植物 B.阳性植物 C.耐阴植物 D.中日照植物 12.自然环境中,对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因子称为(B) A.生态因子 B.生存因子 C.资源因子 D.气候因子 13.根据起始基质的性质演替可分为(A) A.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B.发生演替、内因发生演替和外因生态演替 C.快速演替、长期演替和世纪演替 D.自养性演替和异养型演替 14.生物生态适应对策中,r-对策者(C) A.生活期长 B.个体大 C.通常占据临时性生境 D.生殖耗费少 15.生物种所具有的繁殖后代、延续种族的能力称为(B) A.遗传力 B.繁殖力 C.配合力 D.增长力 16.种群在实际条件下,出生率随种群大小、组成和生存条件不同而变化,称为(B) A.生理出生率 B.生态出生率 C.最大出生率 D.绝对出生率 17.人工栽培生物种群在空间分布多属于(C)

城市生态学试题

一、选择题(20×2分) 1、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为标志,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人类共同追求的实际目标 A、《执行计划》 B、《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承诺》 C、《我们的共同未来》 D、《21世纪议程》 2、我国城市工业职能分类,采取()的方法。 A.多变量分析B.统计分析C.多变量分析和统计分析相结合D.统计描述 3、城市时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一个时代的()和生态环境发展与变化的焦点和结晶体。A政治B经济C科学D文化 4、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变为另一种能源后称为二次能源,下列不属于二次能源的是() A、电力 B、石油 C、煤气 D、柴油 5、属于城市给水工程系统分区规划内容深度的是()。 A.平衡供需水量,选择水源,确定取水方式 B.确定水源地卫生防护措施 C.估算分区用水量 D.进一步确定供水设施规模,确定主要设施位置和用地范围 E.布置给水设施和给水管网 6、水环境主要由地表水环境和()两部分组成。 A湖水B地下水C降水 D 江水 7、普通环境按环境性质的不同分为三类,下面不属于的一类是() A、人文环境 B、半自然环境 C、社会环境 D、自然环境 8、按照起源,可将斑块分为:() A干扰斑块B残余斑块C环境资源斑块D陆地斑块 9、城市热岛效应会表现出一定的时空分布特点,一般会在人口密集、建筑密度大、工商业最集中的地区,下面热岛效应最不明显的是() A、北京 B、上海 C、广州 D、五指山 10、城市消防站与医院建筑应保持()m以上的距离。 A.120 B.100 C.80 D.50 11、在我国东部地区,丘陵区和农田区一般占总土地() A、10~50% B、25~30% C、10~30% D、50~60% 12、衡量中心地重要性,确定其等级的指标是()。 A.职能单位B.门槛人口C.中心度D.K值 13、( )是指人类在开发利用、干预改造自然环境的过程中构造出来的有别于原有自然环境的新环境,或称次生环境。 A自然环境B原生环境 C 再生环境D人工环境 14、城市土地总供给是()。 A.完全弹性的B.非弹性的C.弹性的D.不完全弹性的 15、()的发展状况可以作为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A城市B乡村 C 群落 D 物种 16、关于城市生态学的论述,下列()项不妥。 A.城市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和它们的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B.城市生态学可分成城市自然生态学、城市经济生态学、城市社会生态学三个分支

最新生态学简答题

1 第一章 2 1【简答题】简述生态学的定义类型,并给出你对不同定义的评价。 3 1.Haeckel: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及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评价:赋予生态学的定义4 过于广泛。 5 2.Elton:在最早的一本《动物生态学杂志》,把生态学定义为“科学的自然史”。评价:该6 定义较为广泛。 3.克什卡洛夫:生态学研究“生物的形态、生理、行为的适应性”,即达尔文的生存斗争中7 8 所指的各种适应性。评价:定义广泛,与生物学这个概念不易区分。 9 4.C.krebs: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的分布和多度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评价:强调的只是 种群生态学。 10 11 5.Warming:生态学研究“影响植物生活的外在因子及其对植物的影响;地球上所出现的植12 物群落及其决定因子。”评价:此定义强调的是群落生态学。 13 6.E.Odum: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科学。评价:该系统侧重生态系统方面,14 比较抽象。 15 7.马世骏:生态学是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相互关系的科学。评价:将两系统结合了起16 来,研究更加的全面。 17 18 2【简答题】简述现代生态学的基本特点。 19 现代生态学的研究对象进一步向微观与宏观两个方向发展,例如分子生态学、景观生态学20 和全球生态学;现代生态学十分重视研究的尺度。(生态学中一般认为尺度有三种:空间尺度、21 时间尺度和组织尺度。) 22

3【简答题】根据你对生态学学科的总体认识,谈谈生态学学科的特殊性。 23 24 按研究对象组织层次分为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全球25 生态学);按研究对象的生物分类划分有动物生态学、昆虫生态学、植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26 学,此外还有独立的人类生态学;按栖息地划分如淡水生态学、海洋生态学、湿地生态学和27 陆地生态学;按交叉的学科划分为数学生态学、物理生态学、地理生态学、化学生态学等等。 28 生态学研究的特殊性应该体现在研究对象和研究单位的特殊性。上世纪40-50年代,动物生态学研究单位主要是种群,而植物生态学的研究单位是群落;60年代以后,生态学的研究 29 30 单位是生态系统。 31 4【简答题】按照生态学研究对象的组织层次划分,生态学应包括哪几个分支学科? 32 33 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全球生态学) 34 5【简答题】如何理解生物与地球环境的协同进化? 35 36 生物与地球环境的协同进化是指生物的生存会使环境改变,环境的改变又会影响生物的进37 化方向,而进化了的生物又继续使环境改变,最终形成一个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共生关系。 38 39 40 6【简答题】论述生态学的发展过程,并简述各个阶段的特点。 41 生态学的发展过程可分为:生态学的萌发时期,建立时期、巩固时期和现代生态学四个时42 期。 43 ①萌发时期时间为公元16世纪以前,特点为在长期的农牧渔猫生产中积累了朴素的生态学 知识; 44 45 ②建立时期时间为17世纪到19世纪,植物生态学产生;

生态学问答题(答案)整理

生态学 四、问答题 1、什么是生态学简述其研究对象和范围。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由于生物是呈等级组织存在的,因此,从生物大分子、基因、细胞、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直到生物圈都是生态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2、简述生态学的分支学科。 根据研究对象的组织层次分类:分子生态学、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与全球生态学等;根据生物类群分类: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等;根据生境类型分类:陆地生态学、海洋生态学、森林生态学、草原生态学、沙漠生态学等;根据交叉学科分类:数学生态学、化学生态学、物理生态学等;根据应用领域分类:农业生态学、自然资源生态学、城市生态学、污染生态学等。 3、生态学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分为4个时期: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公元16世纪以前),生态学的建立时期(公元17世纪至19世纪末),生态学的巩固时期(20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现代生态学时期(20世纪60年代至现在)。 4、简述生态学研究的方法。 生态学研究方法包括野外调查研究、实验室研究以及系统分析和模型三种类型。 野外调查研究是指在自然界原生境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考察研究,包括野外考察、定位观测和原地实验等方法。实验室研究是在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受控生态实验系统中研窆单项或多项因子相互作用,及其对种群或群落影响的方法技术。系统分析和模型是指对野外调查研究或受控生态实验的大量资料和数据进行综合归纳分析,表达各种变量之间存在的种种相互关系,反映客观生态规律性,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方法技术。 5、种群具有哪些不同于个体的基本特征 种群具有个体所不具备的各种群体特征,大体分3类: (1)种群密度和空间格局。 (2)初级种群参数,包括出生率(natality)、死亡率(mortality)、迁入和迁出率。出生和迁入是使种群增加的因素,死亡和迁出是使种群减少的因素。 (3)次级种群参数,包括性比、年龄分布和种群增长率等。 6、常用生命表的主要有哪些类型及各自的特点。 常用生命表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简单的生命表只是根据各年龄组的存活或死亡数据编制的。 (2)综合生命表与简单生命表不同之处在于增加了描述了各年龄的出生率。 (3)称动态生命表根据对同年出生的所有个体进行存活数动态监察资料编制而成。这类生命表或称为同生群生命表。动态生命表中个体经历了同样的环境条件。 (4)静态生命表,是根据某一特定时间对种群作一年龄结构调查资料编制的。静态生命表中个体出生于不同年(或其他时间单位),经历了不同的环境条件。因此,编制静态生命表等于假定种群所经历的环境是没有变化的,有的学者对静态生命表持怀疑态度,但在难以获得动态生命表数据时,如果将静态生命表应用得法,还是有价值的。 7、写出逻辑斯谛方程,并指出各参数的含义。 d N/d t:rN(1-N/K)=rN(K-N/K) 式中:N表示种群大小;t表示时间;d N/d t表示种群变化率;r表示瞬时增长率;K表示环境容量。 或写该方程的积分式:Nt=K/l+e a-rt” 式中:e表示自然对数的底;a表示曲线对原点的相对位置 8、自然种群的数量变动包括哪些类型 (1)季节消长(2)不规则波动(3)周期性波动(4)种群爆发或大发生 (5)种群平衡(6)种群的衰落与灭亡(7)生态入侵 9、动物的领域性及决定领域面积的规律。

城市生态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生态位——指物种在群落中在时间、空间和营养关系方面所占的地位。 2、城市生态位——指城市满足人类生存发展所提供的各种条件的完备程度。 3、城市辐射逆温——城市在晴朗平静的夜晚,地面因辐射而失去热量,近地气层冷却强烈, 较高气层冷却较慢,形成从地面开始向上气温递增,称为城市辐射逆温 4、城市生态系统——城市居民以自然环境系统和人工建造的社会环境系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统一体,属人工生态系统. 5、城市“热岛效应”——指城市气温高于郊区气温的现象 6、环境——指围绕着某一事物(通常称其为主体)并对该事物会产生某些影响的所有外界事物(通 常称其为客体) 7、环境承载力——某一环境状态和结构在不发生对人类生存发展危害的前提下,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作用在规模、强度和速度上的限值。 8、拮抗作用——指各个因子在一起联合作用时,一种因子能抑制或影响另一种因子起作用 9、酸雨——指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 10、城市灾害——指发生在城市范围内的自然灾害和人为的各种灾害 11、生态城市——指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技术、文化与景观充分融合,人与自然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居民身心健康,生态持续和谐的集约型人类聚居地。 12、大气污染——大气中污染物质的浓度达到有害的程度,以至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存 和发展的条件,对人和物造成危害的现象 13、城市植被——指城市范围内全部植被,包括一切自然生长的和人工栽培的各种植被类型 14、地震前兆——地震前自然界发生的与地震有关的异常现象 15、可持续发展——在不危及后代人需要的前提下,寻求满足我们当代人需要的发展途径。 16、PM2.5——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17、伦敦型烟雾——指燃煤所产生的烟尘、二氧化碳与自然雾混合在一起积聚而形成的烟雾, 最早发生在伦敦而得名。 18、洛杉矶型烟雾——指排入大气的氮氧化物和碳氢化物受太阳紫外线作用所产生的一种具有 刺激性的浅蓝色烟雾

基础生态学试题及答案1

单选题 1、在光与植物形态建成的各种关系中,植物对黑暗环境的特殊适应产生A:黄化现象 2、当光强度不足时,C02浓度的适当提高,则使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不致于降低,这种作用称为 C:补偿作用 3、氧气对水生动物来说,属于D:限制因子 4、地形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属于B:间接作用 5、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称为B:生境 6、根据生态因子作用大小与生物数量的相互关系,将生态因子分为密度制约因子和D:非密度制约因子 7、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可将其分为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和A:气候因子 8、生态学发展大致经历了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建立时期,巩固时期和C:现代生态学时期 9、臭氧层破坏属于 B:全球性环境问题 10、下列范围不属于生物圈的是C:大气圈的上层 11、全球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C:整个生物圈 12、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D:景观单元 13、种群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是A:种群 14、当代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使生态学的研究日益从以生物为研究主体发展到B:以人类为研究主体 15、生态学作为一个科学名词,最早是由(A:E.Haeckel)提出并定义的 16、下列表述正确的是C: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17、中国植物群落分类中把多个群落联合为植被型的依据是B:建群种的生活型和生活条件 18、中国植物群落分类原则是D:群落学—生态学原则 19、森林砍伐形成的裸地,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的演替过程是 B:次生演替 20、顶极――格局假说的意思是C:随着环境因子的梯度变化呈连续变化 21、单顶极理论中的顶极群落最适应的生态条件是C:气候 22、与演替过程中的群落相比,顶级群落的特征是B:稳定性高 23、群落演替速度特点是B:演替初始缓慢中间阶段快,末期演替停止 24、季相最显著的群落是 B:落叶阔叶林 25、下列关于生态位的概念,错误的是C:矮作物,深根浅根作物间作时,它们的生态位完全重叠 26、关于层片的论述,正确的是C:兴安落叶松群落是单优势林,其乔木层与层片是一致的 27 、以下有关分层现象的论述,错误的是B:植物地下根系分层由浅入深依次是乔木、灌木、草本和植被 28、关于群落镶嵌性的概念正确的论述是B:是同一群落内部水平结构的进一步分异现象 29、群落结构最复杂的是D:常绿阔叶林 30、关于优势度正确的概念是 A:群落各成员中,建群种的优势度最大 31、群落内部不具备的特点是D:气温增加 32、生物群落是 B:植物、动物、微生物有序、协调统一的群体 单选题:

最新景观生态学试题及答案精选

景观生态学 一.名词解释 1.景观:是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生态系 统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兼具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多重价值。 2.斑块:是外观上不同于周围环境的相对均质的非线性地表区域。 3.斑块化:是指斑块空间格局及其变异,通常表现在斑块大小,内容,密度,多样性,排 列状况,结构,和边界特征等方面。 4.廊道:是指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狭长地带,可以看作是线状或带状的斑块。 5.基质:景观中面积最大、连通性最好的景观要素类型,如广阔的草原、沙漠等 6.景观异质性:景观要素及其属性在空间上的变异性,或者说景观异质性是景观要素及其 属性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和复杂性。 7.景观空间格局:一般指大小和形状不一的景观斑块在空间上的配置 8.景观多样性:指由不同类型的景观要素或生态系统构成的景观在空间结构和功能方面的 多样性和变异性,反映的是景观的复杂程度。 9.内缘比; 斑块内部与外侧边缘带的面积之比 10..网络:网络通常由结点和连接廊道构成分布在基质上 11.干扰:系统中一个偶然发生的不可预知的事件,是在不同时空尺度上发生的现象(不 用背) 12.景观破碎化: 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干扰所导致的景观由简单趋于复杂的过程,即 景观由单一、均质和连续的整体趋向于复杂、异质和不连续的斑块镶嵌体的过程 13.景观连接度:是描述景观中廊道或基质在空间上如何连接和延续的一种测定指标。 14.生态流:景观中物质、能量和物种在景观要素之间的流动 15.meta种群:同种的局域种群在不同斑块上分布的总和 16.景观生态分类:根据生态系统内部水热状况的分异物质能与能量交换形式的差异以及反 映到自然要素和人类活动的差异,按照一定的原则、依据、指标,把一系列相互区别、各具特色的景观生态类型进行个体划分和类型归并,揭示景观的内部格局、分布规律、演替方向。(未知) 17.景观生态规划:指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一区域景观生态系统整体优化为目标,在景观 生态分析、综合和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景观生态系统优化利用的空间结构和模式。 18.最佳的景观结构:含有细粒区域的粗粒景观最有利于获得大型斑块带来的生态效应,也 有利于包括人类在内的多生境物种生存,并能提供比较全面的环境资源和条件,具备了粗粒和细粒的有点 二.填空 19.景观要素的三种类型:斑块、廊道、基质 20.斑块的分类:干扰斑块、残存斑块、环境资源斑块、引进斑块 21.廊道的类型:A)按起源可分为:环境资源廊道、干扰廊道、残存廊道、引进廊道 B)按宽度分:线状廊道、带状廊道 C)按构成分:绿道、蓝道、灰道、暗道、明道、(必考) 22.廊道的功能:生境、通道、过滤、源和汇 23.基质的判断依据(标准):相对面积、连接度、动态控制 24.基质的特征: 连接度、狭窄地带、孔隙度 25.景观异质性形成原因:环境资源的异质性、干扰、生态演替 26.Forman景观格局的分类:均匀分配格局、聚集型分布格局、线状分布格局、 平行格局、特定组合或空间联结

城市生态学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城市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城市生态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5分。 1. 城市化: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域,以及随之引起的相关人员的生产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发生转变的过程。 2. 城市生态系统:间范围内的居民与自然环境系统和人为建造的社会环境系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体。 3. 城市人口容量:特定的时期内,在城市这一特定空间区域能相对持续容纳的具有一定生态环境质量和社会环境质量水平及具有一定活动强度的城市人口数量。 6. 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生态学原理为指导,以谋求区域生态系统的整体优化功能为目标,以各种模拟、规划方法为手段,在景观生态分析、综合及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景观优化利用的空间结构和功能的生态地域规划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方案、对策及建议。 7. 城市生态评价:在老城市改造与新城市建设中,根据气象、地理、水文和生态等条件,对工业区、居民区、公用设施、绿化地带做出的环境影响评价。 8. 城市生态建设:按照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应用工程性的和非工程性的措施建立合理的城市生态系统结构,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促进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合理流动,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类在城市空间的利用方式、程度等方面与生态系统的发展过程相适应。 9. 生态城市:从城市生态系统着手,实现上台系统良好运行的城市。 11. 网络治理:以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为目标,通过有效的协调与及时的信息沟通,推动政府、非营利组织、私营部门和公众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城市管理模式。 12. 整体性公理: 13. 生态足迹:1:维持一个人、地区、国家或者全球的生存所需要的以及能够吸纳人类所排放的废物、具有生态生产力的地域面积。是对一定区域内人类活动的自然生态影响的一种测度。2:指生产区域或资源消费单元所消费的资源和接纳其产生的废弃物所占用的生物生产性空间。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 解决城市生态问题。 2.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形态,其主要功能是生产、工作、休息和生 活。 3.人类既是城市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也是城市生态系统的消费者,还是城市生态系统的管理者。 4.根据人口过渡理论,正处于加速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为高出生率- 死亡率- 高增长率类型。

中科院生态学试题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生态学甲 20XX年 一、名词解释并区分以下6组概念(每组8分,共48分) 1.表型适应与进化适应 2.单体生物与构件生物 3.生境与生态位 4.捕食食物链与腐尸食物链 5.上行控制效应与下行控制效应 二、问答题(从以下6题中任选5题,每题15分,共计75分) 1、简述水对植物的生态作用,并分别说明植物是如何适应水体和沙漠两种不同生境的。 2、简述种群逻辑斯蒂增长dN/dt=rN((K-N)/K)模型中的假说、参数r,k的生物学意义及r,k对策者的主要特征。 3、简述群落演替的概念、类型及其特征,并论述群落演替理论对退化群落自然恢复的指导意义。 4、何谓生态系统的分解作用?简述分解作用的三个过程及影响陆地生态系统土壤有机质分解作用的主要生态因子。 5.什么是生物多样性?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有哪些?阐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二种主要途径? 6、简述全球变化的主要类型,阐述温室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其对森林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 三、综合分析题(27分) 1、何谓外来入侵种(invasive species)?(3分) 2、简述生物入侵的一般过程(5分)。 3、目前在我国发现了一些外来入侵的植物(如紫茎泽兰)、外来入侵的植食性动物(如美国白蛾)暴发危害。试应用你所学的知识,以某种外来入侵的植物(如紫茎泽兰)或者外来入侵的植食性动物(如美国白蛾)为例(任选其中的一种),简明扼要回答以下问题: 1)可以通过那些方法调查得出该外来种种群发生的绝对密度?(2分) 2)假设该外来种与当地另一近缘种存在着竞争关系,试建立该外来种种群(N)与当地另一近缘种种群1(N)竞争的作用关系模型,并分析它们之间竞争作用的可能结果?(5分)23)从该外来种自身遗传特性及侵入地自然、生物环境的角度,探讨该外来种暴发的可能机制?(8分) 4)根据该外来种种群暴发的可能机制,从生态系统管理角度,提出对该外来种控制的对策(4分)。 20XX年

成人高考 生态学论述题

1. 论述干扰对群落结构的影响。 干扰是指一些经常发生的干涉和中断,如森林中树的倒下、草食动物的啃食、潮汐、火、气候异常、人类活动等。干扰对群落中的物种产生一定的选择压力,使物种对其有相应的适应策略。干扰可以增加一个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因为干扰阻止了群落被一些竞争能力强的物种控制,使得其他一些竞争能力弱的物种有机会侵入和存活。 干扰对群落物种多样性作用可以用康内尔(Connell)的“中度干扰假说”来说明。该假说认为,频度和强度适中的干扰有利于维持群落的多样性。干扰的频度适中,即两次干扰之间的时间段足以让群落恢复;干扰强度适中,即干扰不会对群落造成过分的破坏。康内尔的中度干扰假说预测群落受中度干扰作用时,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最高,结构最复杂。这种中等程度的干扰能维持高多样性的理由是:1)在一次干扰后少数先锋种入侵空的生态位。如果干扰频繁,则先锋种不能发展到演替中期,因而多样性较低;2)如果干扰间隔期过长,使演替发展到顶级阶段,因而多样性也较低;3)只有中等干扰程度使多样性维持在最高水平,它允许更多的物种入侵和定居。 2. 为什么说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自身? 答题要点:首先阐述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重要性,其次是生物多样性丧失的现状,然后是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最后将这三方面结合起来,得出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自身的结论。 生物多样性 一般认为生物多样性是一个地区内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总和。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的划分,只是为了研究和讨论问题的方便,并不是说生物多样性只表现在这三个层次上。生物多样性表现在生物的各个方面。 1. 什么是生态危机?举例说明当今人类所面临的生态危机。 生态危机指由于人类盲目活动导致局部地区甚至整个生物圈结构和功能失衡,从而威胁到人类的生存。生态平衡失调的初期往往不容易被人们觉察,一旦发展到出现生态危机,就很难在短期内恢复平衡。 举例说明当今人类所面临的生态危机举例:臭氧层空洞、洪涝灾害、核污染、土地荒漠化、食品污染等。(可以任选2种,进行详细阐述) 2. 结合我国的大熊猫保护,比较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的优缺点。就地保护适用于野外中群数量足够多,可以维持种群在自然条件下长期繁衍生息,并且所在区域适合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的优点:是保护生物的最佳途径,因为只有在野外,物种才能在自然群落中继续进化适应变化的环境,种群得以健康稳定地延续下去。缺点:主要是建立和管理自然保护区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而且不适于一些数量少到不能维持自然种群的濒危物种的保护。 迁地保护适用于残余种群小到不能维持,或者如果所有现存个体只能在保护区之外找到,就地保护无效的情况下。在人类管理下的条件中繁殖、喂养和培育濒危物种,以维持个体的生存。迁地保护策略的优点主要有:种群比较集中,容易管理;容易进行科学研究;通过开放参观,可以教育公众,提高公众保护生物的意识;种群恢复到一定数量时,还可以放归野外,以补充和恢复野外种群。然而迁地保护的缺点也很多,首先是需要强大的财力和人力支撑;其次是种群由于太集中,容易受灾害(如:疾病、火灾、地震等)毁灭性的打击;再次,人工圈养的种群数量有限,很容易近亲繁殖,导致物种衰退;还有,有些物种在人工条件下无法成功地繁殖;最后,物种由于长期生活在人工条件下,几乎丧失了适应野外生存的能力,因此,放归野外后不能生存。 可以看出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各有优缺点,所以我们实际的保护工作中常常是两者相结合的保护策略,扬长避短,达到更有效的保护效果。 我国国宝大熊猫的保护,就是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相结合。在四川省以保护大熊猫为目的建立的自然保护区有30多个,享有盛名的有宝兴蜂桶寨自然保护区、卧龙自然保护区、平武王朗自然保护区等。同时人工繁殖和喂养大熊猫的工作也开展地如火如荼,有成都大熊猫繁殖基地、卧龙大熊猫繁殖基地等,动物园也有相关的工作。实践证明,我国大熊猫的保护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1. 结合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和国情,论述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必要性。 答题要点: 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迅速,如果不控制人口,人口自然增长将会阻止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我国农村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0%以上,许多边远山区经济落后,教育程度低,生育观念落后。 我国虽然幅员辽阔,但是耕地少,人均占有耕地更少,粮食问题是沉重包袱。为了提高粮食产量而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食品污染。

环境生态学导论考试简答题&答案

简述生态监测的基本要求 (1)生命与环境的统一性和协同作进化是生态监测的基础; (2)生物适应的相对性决定生态监测的可能性; (3)生物富集是污染生态监测的依据; (4)生态结果的可比性。 城市热岛效应 由于城市下垫面特殊性质;空气中由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碳等较多;加上人为的热源等因子,城市气温明显高于郊区,这种情况称为“城市热岛效应”。合理的城市规划、宽阔的水域和良好的城市绿化对消减城市热岛效应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光的生态作用 光因子是一个能量因子,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质中。 光照强度能促进植物组织和器官的分化,控制着生长发育速度,保持身体比例。 光的穿透性制约着水生生物的层次分布。 光周期现象是由于分布在地球各地的动物、植物长期生活在具有一定昼夜变化格局的环境中,借助于自然选择和进化而形成了各类生物特有的对日照长度变化的反应方式。 光对动物的生殖、体色、迁徒、羽毛更换、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等都有重要影响。还促进生殖腺机能活跃。 干扰类型及应用 按干扰动因划分为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按干扰来源划分为内源干扰和外源干扰;按干扰性质划分为破坏性和增益性干扰。 干扰有利于促进系统的演化;干扰是维持生态系统平衡和稳定的因子;干扰能调节生态关系。 可持续发展定义与原则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是既满足当代人的要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公平性原则、合理需求性原则、和谐性原则、持续性原则。 生态工程的定义与作用 生态工程的定义是在复合的系统中,通过各个系统中的循环关系,包括复杂的物质能量代谢系统及地质化学循环系统,及时有效地将人类和动物的废物返回到土壤,把工业废物加以分解或再生,称之为生态系统工程。 生态工程的作用是在促进自然界良性循环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同步发展。 生态工程的原理和要求 生态工程的原理是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系统学与工程学原理。 要求是一、生态工程的建设有应用生态系统和自然界的自我设计和组织能力;二、生态工程是进行基础生态学研究的工具;三、生态工程的建设特别强调将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整体考虑,而不是其中的若干物种或成分,需要综合一系列的生物学、生态学、系统科学、物理、化学等相关学科原理,使用建模、边际分析等方法来理解并处理设计生态系统中所遇到的问题;四、生态系统是以太阳能为支持的一个自我发展的系统;五、生态工程选择能满足人类的生态系统,以及那些适应于现存的生态系统的人类需要,来设计新的生态系统。 气候对人类和自然影响有哪些 气候对自然的影响: (1)对地形的影响是会形成各种地形,如风蚀、风积地形、沟壑纵横、山地性高原或喀斯特地形等。

生态学试题及答案知识分享

题型 名词解释:5*2 填空:20*0.5 选择:10*1(单项);5*2(多项) 简答:5题,分值不等 论述:1题,15分 个体生态学 一、名词解释(填空及部分选择) 监测植物是指利用对环境中的有害气体特别敏感的植物的受害症状来检测有害气体的浓度和种类,并指示环境被污染的程度,该类植物称为监测植物。 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的有害物质过多,超过大气及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破坏了生物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生物和环境造成危害的现象。 滞尘效应园林植物对空气中的颗粒有吸收、阻滞、过滤等作用,使空气中的灰尘含量下降,从而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二、填空、选择、简答 1、城市用水面临两个严峻的问题是什么? 水源缺乏、水污染严重 2、壤质土类是大多数植物生长良好的土壤;团粒结构是较好一种土壤结构 3、根据植物对土壤酸碱度的适应范围和要求分为酸性土植物、中性土植物和碱性土植物。 4、根据盐土植物对过量盐类的适应特点,可分为聚盐性植物、泌盐性植物、不透盐性植物。 5、园林植物对大气污染的监测作用的优点? (1)植物监测方法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适合大面积推广。 (2)反映大气污染类型和各污染物的复合效应. (3)植物监测具有长期、连续监测的特点。 (4)可记录该地区的污染历史和污染造成的累积受害等情况。 6、园林植物对大气污染的净化作用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1)维持碳氧平衡 (2)吸收有害气体 (3)滞尘作用 (4)减菌效应 (5)减噪效应 (6)增加负离子效应 (7)对室内空气污染的净化作用 7、减噪效应的原理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噪声遇到重叠的叶片,改变直射方向,形成乱反射,仅使一部分透过枝叶的空隙达到减弱噪声;噪声作为一种波在遇到植物的叶片、枝条等时,会引起振荡而消耗一部分能量,从而减弱噪声。 8、常见的防风林结构有3种:紧密(不透风)结构。稀疏(疏透)结构。透风(通风)结构 9、根据大气污染物的性质划分:还原型大气污染和氧化型大气污染;根据燃料性质和大气污染物的组成划分:煤烟型污染、石油型污染、混合型污染和特殊型污染。 10、园林植物大气污染抗性确定方法:污染区调查;定点栽培对比法;人工熏气法 11、简答滞尘效应原理。 ①减少出现和移动; ②通过降低风速,使大颗粒灰尘下降到地面或叶片上;

生态学部分简答题

1.How do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ism differ? In what way does environmentalism depend on the science of ecology? 生态学指研究生物与生物之间甚至于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科学。生态学的研究取向,在于探讨未受人为干扰或已遭人为破坏的环境当中生命的综合关联,并进而细究不同生境与其生物群落之间的互为关系,甚至于阐析各种生生不息的生态循环方式。 环境保护则概指凡为维护自然状态之环境或为消弭已经出现的环境危害所做出有利于人类生活福祉的种种措施。 生态学与环境保护区别:环境保护的内容,涵盖了所有环境确保措施的总和。生态学则涵盖了所有环境因果关联性的总和。两者意义的差别在于,一个强谓「措施」,另一则是强调「关联性」。在构思一项环境整治方案当中,若仅考虑措施的单一性质,而忽略其生态学上的多种关联性质,其结果往往有可能引发出新的环境危机。 生态学在环境保护中可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生物防治. 第二,利用生物多样性保持水土. 第三,净化环境 第四,使已被破坏的环境恢复 第五,利用生态学原理合理种植人工林 2.Define the term Population, community, ecosystem, landscape ,biome, and biosphere. Population种群概念:是栖息在某一地域中同种个体组成的群体。community,生物群落:是在特定时空条件下各种生物种群的有规律的组合。ecosystem生态系统:是同一地域中的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的复合体。landscape景观:是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组成的地理空间单元。是生态系统之上的层次。 biome生物群系:根据地带性植被所划分的生态系统类型。 biosphere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一切适合于生物栖息的场所,它包括岩石 的上层、水圈的全部和大气圈的下层。 3.How do you understand natural selection, genetic drift, adaptation, evolu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m? 自然选择,是对表型的选择,就是通过对具有不同表型(因它们具有不同的基因型)个体的筛选从而影响基因频率。 遗传漂变,就是由小群体引起的基因频率增减甚至丢失的现象。 进化,是有方向性的改变,尤其是遗传上的改变或不同基因频率的改变。 适应,是指生物体及它所具有的器官在功能和形态上与环境协调一致,有利于它的生存和繁殖。 自然选择是进化的主要机制和动力,但不是进化的唯一因素。突变、基因流动、近亲繁殖等因素也可以对种群中的基因或基因型频率的改变起作用。在此之外,还有一偶然因素——遗传漂变对进化也有一定的作用,在极端情况下,它的作用还不可小视。而适应是针对生物对自然淘汰机制所作出的反应而言的,进化的结果和方向就是适应。 4.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r-selceted and K-selected organisms?Which strategy

基础生态学试题A卷答案图文稿

基础生态学试题A卷答 案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得分:分 1.趋异适应:指亲缘关系相近的同种生物的个体或群体,长期生在不同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下,表现出性状不相似的现象。 2.顶级群落:生物群落由先锋阶段开始,经过一系列演替,到达中生状态的最终演替阶段(或群落演替的最终阶段,主要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达到平衡,能量的输入与输出以及产生量和消耗量也都达到平衡)。 4.特征替代:重叠区内长期共存的物种,因其生态要求发生分化而导致形态分化,使它们在形态上又略有不同。但形态上的种间差异只在两个物种的重叠分布区内才存在,而在各自独占的分布区内则消失,这种现象就叫特征替代。 8.生态阈值:生态系统忍受一定程度外界压力维持其相对稳定的这个限度。 9.边际效应:群落交错区种的数目及一些种的密度比相邻群落有增大趋势的现象。 10.生态平衡:指生态系统通过发育和调节所达到的一种稳定状态,它包括生态系统内部各部分的结构、功能和能量输入和输出的稳定。二.填空题(每空1,共20)得分:分 b3.五种北美莺同以云杉为生,分处不同的位置,达到避开竞争的效果,这是由于形成了生态位分异(分化)的结果。

4.构成陆地生态系统初级生产量的限制因素中,最易成为限制因子是水。 6.驱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太阳能(阳 光)。 7.动物种群的生殖适应对策中,高纬度地区的哺乳动物每胎产仔数比低纬度地区多。 8.阳地植物的光补偿点比阴地植物高;飞鼠每天开始活动以温度为信号;鹿秋天进入生殖期以日照长短为信号。9.物种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基本单位是种群。 10.种群数量的调节实际上是通过种群本身内在增长势和有限环境两个反向力间的平衡而实现的。 11.按照演替发生的起始条件不同可以将群落演替划分为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类。 12.能够准确反映生态系统各营养级之间关系的生态金字塔是能量金字塔。 13. 单元顶级学说中的“顶级”是指气候顶级。 14. 在生态系统氮的循环中,一方面通过固氮作用进入生物群落,另一方面又通过反硝化作用重新返回大气。 三.选择题(每小题 1分,共15分)得分:分 1. 如果某种群个体间竞争强烈,排斥性强,则其内分布型最可能是以下哪种 ( B ) A. 随机分布 B. 均匀分布 C. 成丛分布 D. 群集分布 2.群落交错区的特征是( B )。

《生态学》简答题

《生态学》简答题 1、目前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有哪些方面。 2、请写出生物种间相互关系的基本类型及其特征 3、K-对策者生物与r-对策者生物的主要区别 4、种群的年龄结构通常用年龄锥体图表示,包括哪三种类型,各个类型各代表什么含义? 5、请简述生态系统的特点? 6、简述温室气体浓度升高的后果 7、简述生物量和生产力的区别。 8、简述生态失调的概念及标志。 9、简述生态平衡的概念与标志。 10、简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途径。 11、简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概况。 12、生物群落的演替有哪些类型? 13、简述生物群落的发生过程。 14、层片具有哪些特征? 15、群落交错区有哪些特征? 16、影响演替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7、简述节律性变温的生态作用。 18、简述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19、简述水生植物对水因子的适应。 20、简述极端高温对生物的影响及生物的适应。 21、简述极端低温对生物的影响及生物的适应。 22、简述物候节律及其意义。 23、简述植物温周期现象。 1、目前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有哪些方面。 答:1)全球变化:由于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造成的,出现在全球范围内的,异乎寻常的人类生态环境的变化,就是当今科学界,全国政府及公众关注的全球环境变化或简称全球变化。 2)生物多样性:指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样性和变异性。 3)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4)景观生态学:起源于中欧,是80年代后期较年轻的交叉学科。近年来,日益成为生态学一个新兴研究热点。 2、请写出生物种间相互关系的基本类型及其特征 生物种间关系十分复杂,概括起来有原始合作\共栖\共生\寄生\捕食\竞争等主要形式。一、原始合作有些学者也把它称为互生关系。 指两种生物共居在一起,对双方都有一定程度的利益,但彼此分开后,各自又都能够独立生活。这是一种比较松懈的种间合作关系。如寄居蟹和海葵。共居时,腔肠动物借助蟹类提供栖所、携带残余食物;而蟹类则依靠腔肠动物获得安全庇护,双方互利,但又并非绝对需要相互依赖,分离后各自仍能独自生活。 二、共栖 指两种共居,一方受益,另一方也无害或无大害。前者称共栖者,后者称宿主。彼此分离后,有的共栖者往往不能独立生活。这是一种比较密切的种间合作关系。例如海镜和小蟹间的关

《园林生态学》复习题

《园林生态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 1、生态系统是由两大部分组成的,即有生命类与无生命类,其中有生命类又包括以下三个组成部分,即、、。 2、大气水分种类分为、、三类。 3、由于人类有意或无意将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该生物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稳定地扩展,这种过程称为。 4、温室气体主要指、、、其中对增温起着重要的作用,增温的潜力最大。 5、现代环境问题可分为三大类:、、。 6、光对生物的生态作用主要由、、三方面构成。 7、北方在引种时,可利用处理来促使树木提前休眠,准备御寒,增强越冬能力。通常可促进植物营养生长。 8、种群数量的变化是种群动态的重要标志,取决于种群的与, 和这两组对立的过程。 9、城市绿地的功能是综合的,具有生态环境效应、和效应。 10、相对湿度受到环境温度的调节:温度增加,相对湿度;温度降低,相对湿度。 11、反馈分为和。可使系统保持稳定,使系统偏离加剧。 12、由于人类有意或无意将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该生物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稳定地扩展,这种过程称为。 13、A、B两种植物生长在一起时,A植物生长受到抑制,B植物不受影响的现象叫作;A植物和B植物的生长发育都得到促进,称为。 14、生态学研究对象很广,但生态学家对其中4个组织层次特别感兴趣,即、 、、。 15、城市绿地的生态环境功能是多方面的,其中,城市绿地净化环境的效应表现在能和、。 16、在热带雨林中,有很多柱状的茎和板状根的常绿木本植物分属不同的科,还有热带荒漠环境中的许多肉质植物,它们的亲缘关系都很远,这些现象说明了不同种类植物对相同环境的现象。 17、景观和景观要素的关系是相对的。景观强调的是,景观要素强调的是。 18、两个和多个群落之间(生态地带)的过渡区域,称为。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