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四章-浅谈私人部门战略管理与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区别

第四章-浅谈私人部门战略管理与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区别

第四章-浅谈私人部门战略管理与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区别
第四章-浅谈私人部门战略管理与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区别

浅谈私部门与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区别

20世纪50年代后期,私部门开始逐渐关注战略管理,并从军事领域逐步将战略管理的思维和模式引入到私部门的管理活动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由于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及不确定性、“大政府”的观念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而“小政府”获取了人们的认同和支持等原因,20世纪80年代,公共部门也逐渐兴起战略管理。随着社会进程的高速发展,如今,公共部门利用战略管理是必须的,正如学者波皍曼和史陶斯曼所认为的,政府部门必须进行战略管理,才能解决公共部门中所发生的问题,提高公共部门的效率。(《公共管理学》张成福、党秀云著,第78页)但是,照搬私部门战略管理来实现公共部门战略管理是远远不行的,需要借鉴,需要创新,这就需要知道私部门与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区别。笔者认为,这两者还是存在较大差异性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战略管理价值取向的差异

私部门战略管理的价值取向是通过战略管理来实现利益最大化,这里所说的利益是指私人(或企业)利益,而非社会利益。但是,公共部门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组织,他主要从事以社会公共事务为对象的公共管理活动,具有较强的公共性和社会性,其价值取向应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也就是说,公共部门在制定战略,实施和评价的时候,都需要代表公民共同的利益,代表人民群体的价值观。

二、战略管理内容的差异

其一,私人部门的战略管理相对来说是一种微观上的规划和管理,在内容上它往往实现的是一种具体的可见的利润,而公共部门的战略管理是一种宏观上的规划和管理,其内容往往涉及到人类价值和理想的追求。

其二,公共部门的战略管理较私部门战略管理来说,更具有广泛性和复杂性。私营部门的战略管理仅涉及到本企业在一定行业领域内的竞争活动,而公共部门的战略管理在内容上往往涉及到社会各个领域。

其三,私部门的战略管理是为获得更多的顾客、更多的利润而进行的一种竞争性的战略管理,其内容具有明显的竞争性,而在公共部门领域,各部门、各组织之间的资源应该是流动和共享的,其更多的是一种协作关系而不是竞争关系。

三、战略管理过程的差异

一是公共部门的战略管理明显于私部门的区别在于战略过程的

公开性上。公共部门本着为公众服务、维护公共利益的宗旨,其运作必须公开化、公正化、透明化,他需要让公民在知情的情况下进行参与、检查、监督,而私部门的战略管理完全可以在保密的情况下进行。

二是在战略的制定过程中,公共部门会受到不同于私部门的特有的因素的制约,如政策、法规的制约,这些政策、法令需贯穿于战略制定、执行的整个过程中,这使得公共部门中的战略管理者具有较少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三是在战略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公共部门行政人员的权力是有限的,受到来自纵向和横向权力结构的制约,因此战略管理必须在权限范围内执行,且方法单一。而私部门在战略实施过程中,其权利运用方法有多种,可采取讨价还价、谈判技巧等执行。

MPA 1班张颖静

2014年9月24日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阳斌老师给当时08级划的重点 1如何解读公共利益 2公共产品的特征 3战略是什么 4 公共战略的兴起与发展 5战略管理的解释 6公共部门战略预期、成就、限制、关键 7公共部门战略管理框架原则 8公共部门战略管理主体概念 9战略管理者的四种角色P70 10公民作为战略管理的路径选择 11社会问题的概念 12议题的概念 13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环境(简答) 14哈佛模式 15战略如何与组织类型相匹配 16战略规划P159 17战略实施含义战略实施的过程P163 影响战略实施的因素战略变革(名词解释)P231 公共部门战略变革的原则如何判断各种变革的需要P239 战略变革的过程P247 18 公共部门战略模式发展特征战略管理的特征 19简述战略过程三环节(战略规划战略实施战略评价) 20论述纳特----巴可夫模式P110 第二章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系统 共部门战略管理系统是公共部门战略管理所包含的一整套相互联系并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因素所构成的有机体。 是由公共部门战略管理主体、客体及其环境的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统一体。 一、公共部门战略管理主体 1、政府 政府既是战略的执行主体,又是战略的制定主体,是公共部门战略管理极其关键的组成部分。 2、战略管理小组(SMG) 是strategic management group的缩写,它由代表组织内外部利益相关者和权力中心的人构成,是组织创造变革理念的源泉。 其主要任务是: 描述历史背景;评估当前形势;规划战略问题议程;设计备选战略;评估备选战略;实施战略。 3、战略管理者 是公共部门战略规划、实施、评价全过程的管理人员。 具有四种身份: A、推动者; B、教师; C、政治家; D、分析家。 4、领导者 是公共部门战略管理中最主要的高级管理者,在公共部门战略管理中起决定性作用,他们负责组织使命和总目标的制定。 主要职能活动: A、界定战略议题; B、确定战略目标;

张成福《公共管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公共部门战略管理【圣才出品】

第4章公共部门战略管理 4.1复习笔记 一、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性质 1.战略与战略管理 (1)战略的含义 战略是指一个组织的总目标,它涉及一个时期内带动全局发展的方针、主要政策与任务。从某种程度上讲,战略是运用和管理所有资源达成目标的艺术,而战术或策略则是使用这些资源中的一部分,以获取整体目标中部分目标的达成。 (2)战略管理的含义 战略管理是指管理者有意识地选择政策、发展能力、解释环境,以集中组织的努力,达成目标之行为。也可以被界定为:制定、实施和评价使组织能够达到目标的、跨功能决策的艺术或科学。 2.战略管理的特征 (1)战略管理是未来导向的。战略管理为组织未来的发展设立愿景,规划蓝图。 (2)战略管理着重于较长远和总体的谋略。战略管理通常涉及或关注组织发展的总体的格局,战略管理关注全局或非局部,关注较长远的利益而非当前利益。 (3)战略管理是一个组织寻求成长和发展机会及识别威胁的过程。战略管理就是外部环境的管理,即识别、监视和评估外部机会与威胁。 (4)战略管理是直觉和理性分析的结合。战略管理并不是一种采用精密、明晰的纯粹科学。经验、判断和感觉、直觉对于制定良好的战略决策至关重要。 (5)战略管理是持续性与循环性的过程。由于组织外部环境是不断变化的,组织应持

续不断地关注内部与外部事变及发展趋势,以便必要与及时做出调整。 (6)战略管理是前瞻性思考和由外而内的管理哲学。前瞻性思考的特征为:向前看;寻找问题和机会;寻找重构问题的新方式以便将负面的东西转为潜在的正面性,开启新的发展途径;把握、形成和发展机会使其能够实现。“由内而外的管理哲学”是指脱逃自我中心,从他人或外在环境的观点来看组织问题,而非从自己组织内部去诠释外在问题。 3.公共部门重视战略管理的原因 (1)更加复杂和不确定的环境。战略管理能够保证组织与其环境之间有一个良好的战略配合,使组织的能力与环境要求相匹配,同时安排组织内部的结构与程序以使其随战略选择而成长,并发展出新的、能符合未来挑战的能力。 (2)公共部门角色的变化。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政府”的观念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相反,“小政府”无论在理论或实践上均获取了人们的认同和支持。 (3)国际化和国际竞争力的挑战。为了应付国际化和国家竞争力的压力,政府必须从更宏观的视野、更长远的观点制定国家发展的战略,制定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战略。 (4)公共利益的挑战。公共管理者要有系统观、整体观、长期观。公共管理必须构建国家或地方长期发展战略,以维持可持续的发展与繁荣。 二、战略管理的过程 1.战略管理过程 指战略管理活动客观的、逻辑的和系统的过程和步骤。战略管理过程在本质上是一个促进学习和行动的过程,而不只是一个正式的控制系统。 2.战略管理过程的主要环节 (1)环境分析。主要任务是运用系统思考去识别与组织相互作用的,以及影响组织的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

20世纪70、80年代以来,由于公共部门在管理实践中遇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困难与挑战,带来了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学者波兹曼和史陶斯曼认为,政府部门必须进行战略管理,才能解决公共部门中所发生的问题,提高公共部门的效率。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研究的兴起 战略一词在我国古代是指:指导战争的谋略,即克敌制胜的良策。比如,春秋时代,孙武的《孙子兵法》就蕴含着丰富的战略思想。在西方,战略(strategy)一词来源于希腊语strategos或演变出的stragia,前者意为将军,后者意为战役、谋略,均指指挥军队的艺术和科学。二战后,战略概念开始应用于工商管理领域。在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西方的学者们主要强调战略计划的必要性,在70年代后,人们又在企业战略研究中引入了战略管理一词,战略管理的思想和方法随后得到了广泛地应用。战略管理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在20世纪80年代初,战略管理引起了公共部门的重视。自60年代末70年代初起,特别是1973年的第一次石油危机过后,所有西方发达国家无一例外地出现了经济停滞、高失业和高通货膨胀并存的滞胀现象。滞胀导致了政府的严重财政危机、人们对政府的信心受挫。然而,对于政府所面临的一系列社会、政治问题,传统的公共行政学根本无能为力。因此,为了提高政府行为能力,增强公众对公共权力效能和未来的希望,政府部门迫切需要采用新的管理技术或管理系统,以提高政府管理绩效,摆脱困境。新公共管理运动就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兴起的。 新公共管理运动以20世纪70年代末西方各国的政府改革为先导,迅速席卷了世界各国。尽管各国政府改革的起因、议程、战略、改革范围和改革力度等不尽相同,但都具有一个相同或相似的基本取向,这就是采用商业管理的理论、方法及技术,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公共管理水平,例如,波立特(C·Plitt)在《管理主义和公共服务:盎格鲁和美国的经验》一书中认为,新公共管理主义主要由本世纪初发展起来的古典泰勒主义的管理原则所构成,即它强调商业管理理论的理论、方法、技术及模式在公共部门管理中的运用。在这一时期,私营部门的大量的管理理论、方法和技术被应用到公共部门中,比如,绩效管理、目标管理、组织发展、人力资源开发和战略管理等。由于公共管理研究没有一个统一的研究角度,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通常从自己的学科角度来研究公共管理。布鲁得利、沃图勒和雷利指出,公共管理研究者主要来自三个领域:公共行政学、商业或管理学和公共政策学。其中,一些来自工商管理领域的学者从战略管理理论出发,试图将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应用于公共部门;同时,一些公共行政学者、公共政策者也认识到战略管理理论对公共管理研究的重要意义,他们开始大胆地借用企业战略管理理论。正是来自于工商管理领域、公共行政学和公共政策学的学者们的推动,公共部门战略管理于20世纪80年代初在公共管理研究的浪潮中诞生了。比如,哈伯德(MHubbard)将管理主义模式(即新公共管理)的内容归纳为十大趋势中就提到战略管理,主管的战略角度和战略管理实践的强化;政策制定与执行的分离,即核心部门集中于战略管理和计划,设立独立执行机构来执行政策。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研究的兴起与发展调研报告.doc

感谢你的阅读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研究的兴起与发展_调研报告 sp; 在西方国家,战略管理过程正在被应用于无数的非赢利组织和政府组织中,例如,商会、教育机构、医疗机构、公共设施、图书馆和政府机构。在199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政府绩效与结果法案》,该法案要求不迟于1997年9月30日,每一个机关的首长要向管理和预算局局长和国会提交计划活动的战略规划。自此以后,各政府机构纷纷制定、实施和评价自己的经营战略,以证明自己能更好地提供服务,以最高的成本效率使用纳税人的金钱。学者们也纷纷展开了对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研究,并对战略管理在公共部门管理中的正面效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布莱森提出,就最好的情况而论,战略计划要求大范围收集信息,研究预备方案,强调决策对未来的作用。它可以促进沟通与参与,协调利益与价值差异,推动有序决策的制定和开展。然而,由于公共部门的特殊性质,在发展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研究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1.加强对公共部门的战略分析和战略选择研究。一个组织要变得有效,就必须了解组织内外部环境,因此,也就必须对公共部门进行战略分析。在进行战略分析时,除了充分运用战略分析工具,包括SWOT分析、PEST分析和利益相关者分析外,还应该考虑公共部门特殊的环境因素,包括公共权力的设立依据和范围、预算拨款、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和影响力以及政治形势的变化等因素。在对公共部门进行战略分析之后,接下来就是战略选择阶段,即制定备选方案和评估备选方案。战略选择实质上也就是对战略分析中识别的大量压力和影响因素作出回应。在战略选择阶段,公共部门要广泛地制定备选方案,并客观、公正地评估备选方案,以有利于最终作出决策。并且,公共部门在进行战略抉择时,必须慎重考虑效率和公平。 感谢你的阅读

7公共部门战略管理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意义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是作为客服传统公共行政过分关注内部问题及由此产生的短视行为的良方引入的。它着重考察组织的内外环境,清晰描述组织目标和使命;它试图脱离常规的管理任务,而以系统的方式审视组织变化前景的长期情况;它从一种根本性的视点给组织以正确的定位,以面对未来日益增长的不确定性;它将关注的焦点由内部转向外部,从注重日常管理转向组织未来的发展管理。因此,公共组织引入战略管理是有重大意义的,布莱森从四个方面阐述了这种好处:1 或许是最明显的潜在好处是对战略思考与行动的推进,它促使组织更多的收集关于组织内外环境和各种行动者利益的信息,更为关注的学习和对组织未来方向的澄清和行动优先性的确定。 2 提高决策制定。战略规划聚焦于组织面临的紧要争端和挑战,它有助于核心决策者明确组织的使命,帮助组织提炼和清晰沟通其战略目标,协助他们根据对未来的预测做出今天的决策,并为决策开发一个理性的、可辩解的基础,从而协调那些产生跨层次和部门影响的决策。 3 提高组织责任和绩效。战略规划有助于组织澄清和阐述组织的主要争端,对内外要求和压力作出明智的反应,有效地应对快速变化的环境,从而推进组织信任和绩效的提高。 4战略规划还能直接给组织成员带来好处。它使政策制定者和计划者能更好地实现其职责和任务,使组织成员的团队工作和专业能力获得加强。 一言蔽之,正如休斯在《公共管理导论》中指出的,“战略管理观

念会在公共部门的应用中存在一些问题与批评,但归根结底这是传统的行政模式所具有的问题,而引入某种形式的战略观点,起码可以保证结果得到改善。” 公共部门重视战略管理的原因: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兴起绝不是偶然的,或是对私人部门战略管理的一种响应。它的兴起有着自身的根源,它是作为“新公共管理运动”以及新公共管理范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出现的,它是公共与非营利组织对急剧变迁的不确定环境的能动适应。导致公共部门引入战略管理内外因素主要有以下四方面: 1 复杂的不确定环境好挑战与其面临的复杂变迁的环境紧密相关,20实际80年代以来,公共与非营利组织所处的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表现为三个特点 (1)不确定性现代社会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公共部门面临的环境正在变得更加动态和不确定性,这种特点要求了公组必 须从所未有地进行战略思考和行动,必须将洞见变成有效的战 略去应对变迁的环境,必须开发必要的理性以奠定战略执行基 础。 (2)相互关联性环境的变迁伴随着世界的相互关联和交错。提高的关联性使得国别界限、政策领域划分及公共、私人与非营利 组织的界限的模糊化中明显的表现出来。这要求者公组从所未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是一个过程,具有鲜明特征,包括战略规划、战略实施和战略评价三个功能环节,分析中国公共战略管理的特质和建立框架,并提出构建中国特色战略管理模式战略管理,在加快我国全面发展的进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功能。作为一种新模式,公共部门战略管理途经尚未成熟,在实践应用中出现一些难题,但它对于我国政府管理方式的转变具有重要借鉴作用,对于我国公共管理知识体系的创新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在过去二十多年,企业战略管理学发展迅速,新的理论、实践模式不断出现。相对而言国外公共管理领域的战略管理研究则停滞不前,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也做得不够。战略管理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加快我国全面发展的进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功能。如何更有效益地实践“三个代表”,强化党的执政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及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等重要战略,都需要战略管理理论的支撑和引领,因此,我国公共战略管理学亟需在学科建设上取得新的突破和进展。本文目的是整合国内外相关论述,建立一个战略管理框架,带动讨论,刺激研究,使我国公共管理领域的战略管理研究与实践得到跨越式发展。 一、难以借鉴国外的理论与方法 有学者认为,“中国公共管理理论的发展走的是一条借鉴、吸收、学习与创新的道路即包括西方公共理论的借鉴”。就发展现状来看,借鉴国外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理论及方法的确不失为我国战略管理研究发展的有效路径之一。文献分析却显示,国外公共管理领域的战略管理研究停滞不前,在实践方面也存在重大问题,我国难以借鉴其理论与方法。 首先,国外公共部门的战略管理本质上并非战略管理,而是战略规划。战略规划是一个狭隘概念,焦点在分析既定目标和编制执行方案,是自上而下及工具理性的程序。战略规划涉及分析工作、理性形思考模式与实践,逻辑性及理性形工序,是工具理性管理的一部分。相对而言,战略管理的焦点在于如何创造有利条件,从而保证组织得到持续生存、发展,乃至实现组织的宏大公共目标。战略管理可分为“战略的管理”与“管理的战略”。“战略的管理”是一种综合的过程,涉及动态了解、抽象分析、智能运用等综合性及直觉性等战略思维运作的工作——包括基于全局的、前瞻性分析,拟订实现宏大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特殊性分析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特殊性分析 摘要 长期以来公共部门就有从私人部门汲取管理方法的传统。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兴起受到了私人部门战略管理的示范性影响。但是由于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在组织实力、资源条件以及外部环境的差异,公共部门在实施战略管理时还存在许多不成熟的地方。本文通过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在环境、交易和组织程序方面的比较,对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特殊性进行分析,在如何抓住公共部门战略管理重点,提升公共部门战略管理能力方面做了一点探讨。 关键词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特殊性,战略管理能力 “战略”一词最早见于军事著作,指在战争的某一阶段上对全局的筹划和指导。后来战略的概念逐渐扩到到其他领域。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战略这一概念逐渐被应用于私营部门,并受到普遍的青睐。到了20世纪80年代,“新公共管理运动”兴起,原本在私营部门受到重视的战略管理愈来愈受到公共部门的重视。但是私营部门与公共部门存在诸多的不同,这就决定了他们在进行战略管理时也存在诸多不同。所以我们应该了解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特殊性,区别于私营部门战略管理,抓住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重点,提升公共部门战略管理能力。 1.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内涵 如前所述公共部门战略管理就是传统私营部门战略管理理论在公共部门中的运用。对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含义不同学者给了不同的理解。 纳特和巴科夫在《公共部门和第三组织的战略管理:领导手册》一书中认为,公共部门“战略管理处理这样一个关键问题,即为面临着日益增加的不确定性未来的组织定位”;战略管理是“组织通过制定指导战略行动的计划、计谋、模式、定位和观念,将战略用于创造焦点、一致性和组织的目的。”① ①纳特,巴科夫.公共部门和第三组织的战略管理:领导手册[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45。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_考试

1、与私营部门相比,公共部门有其特殊性:市场因素、目标因素、限制因素、动力因素。 2文化环境对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它决定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智力条件、价值取向、主体的实施手段和工具。 3、战略管理的五大主流学派:设计学派、计划学派、学习学派、定位学派、资源学派。 4、公共组织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主要包括的内容:现实产品(有形产品)、服务、人物、组织、思想、行为。 5、公共部门战略管理主体特征:多元化、参与方式的多样化、能动性。 6、公共部门战略管理主体构成:政府(行政机关)、战略管理小组、战略管理者、领导者、规划者、执行 者、评估者、立法机关、司法机关、政党、政治团体、利益集团、大众传媒、公民、国际组织。 7、战略规划的三种模式:理性模式、过程模式、行动模式。 8、布赖森四种创建战略议题的途径:直接法、间接法、目标法、成功远景法。 9、战略控制的程序或过程的基本环节:确立标准、衡量绩效、纠正偏差。 9、战略实施的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思想诱导手段、物质和精神激励手段。 1、战略管理途径的三个主要特征:P4 3、战略管理的三大模式:P82 4、公共部门战略评价的步骤:P189 5、组织的外部环境: 6、组织战略变革的模型:P222 7、公共部门战略变革的方式:P224 8、战略思维之于公共管理的意义:P257 9、价值观的基本特征:P267 1、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环境的外部环境P69 2、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环境的内部环境P73 3、战略规划的议题基本属性P67 4、战略规划的主要活动P110 5、战略方案评价的标准P119 6、影响战略选择的因素P119 7、公共部门战略评价的基本标准P183 8、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理论研究的演进趋势P282 9、公共部门战略管理思维及理念的转向P284 公共部门组织与私人部门组织的区别P40 如何认识公共部门战略管理客体P64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摘要:战略管理作为一项管理工具是在20十世纪80十年代后,由于环境的变化,政府社会管理角色的变化,以及公众需求的变化所引起的公共利益的要求这一特定背景下,受到公共部门的重视,成为公共部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组织目标 正文:一:战略一词源于军事领域,最早是一个军事术语,意指通过一定的谋划去实现或赢得战争的胜利,起针对的是整体的目标。战略作为一种管理程序和技术逐步在私营部门即企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随着公共部门管理环境的日益复杂化,和公众需求的日以多样化,公共部门也引入了战略管理。从管理过程的角度看,战略管理是一个以战略计划的制定为起点,包括了计划的执行、追踪与控制等环节的完整管理过程.而从决策的角度看,他可以被视为一种战略决策的制定及其执行,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即对组织未来发展产生冲击的内外环境进行分析的活动,将整个组织与对其发生冲击的议题进行分析的活动,关注组织目标以及发展方向的战略选择,促进战略的有效执行。 二:具体而言。战略管理这一管理工具对公共部门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战略管理能使公共部门的管理能适应越来越复杂的环境变化。公共部门的管理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环境的影响,而现代社会,不仅政治、经济、文化、技术和社会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且各个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更为频繁和复杂,从而使公共事业管理面临的环境更加动态化和不确定,对公共事业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从管理的角度看,从各方面降低和减少环境的不确定性是完成组织目标的一个基本要求。在相对平衡的环境中,环境相对稳定性使管理更多的体现为一种日常管理,即不必太多的关注环境,只要考虑组织的内部条件和要求,通过制定具体的政策、规章、条例等,按部就班的实施日常管理就能完成管理任务,但在更加动态和不确定的环境中,这种注重内部的以处理日常事务为形式的管理难以达成管路的目标,管理部门必须具备一个更有适应性的反应系统,通过相应的管理工具予以应对。显然战略管理的基本特性能使公共部门与环境之间有一个良好的适应,能根据环境的要求制定出合理的规划,发挥出组织的最大能力,同时根据战略对组织内部结构与工作程序进行整合,随着战略管理的实施发展出新的符合未来挑战的能力。(2):能促进政府公共事业管理改革的深入。随着人们对政府与社会关系的重新认识,抛弃传统的“大政府”即政府在社会管理中对公众的生、老、病、死都直接负责管理而对“小政府”价值的追求,政府社会管理改革职能进行了重新定位并深入进行了政府职能输出方式的改革,相应的也明确了公共事业管理的不同层次的管理内容及其方式。因此,对更重要地承担宏观公共事业管理事务的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教学大纲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2784916 课程名称:公共部门战略管理 学分:2 学时:32 (实验: 上机: ) 开课单位:行政管理 适用专业: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社会保障 先修课程:管理学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专业选修课。学习这门课程,目的在于提高管理类专业的同学的综合素质,提高管理技能,培养适应新形势需要的新型管理人才。 二、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按章节列出内容要求学时等,实验上机项目要列在课程内容一栏)

(教学基本要求:A-熟练掌握;B-掌握;C-了解) 三、能力培养要求 通过《公共部门战略管理》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概念、理论、方法、技术,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并结合对实际案例的分析、讨论,在学习和实践公共管理的过程中提供一种战略管理的视野,为其作为公共部门的管理者提供实施战略管理的有效途径。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上以课堂讲授为主,同时辅之以课堂讨论、案例学习、课外作业与自学等多种方式。 五、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 1.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日期。 陈振明.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参考书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日期。 (1)纳特,巴可夫. 公共和第三部门组织的战略管理:领导手册. 陈振明译.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张泰峰,Reader, E.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 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4

(3)杨锡怀,冷克平,王江.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与案例(第二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戴维. 战略管理(第八版). 李克宁译.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5)希特,爱尔兰,霍斯基森. 战略管理:竞争与全球化(概念)(第四版). 吕巍等译.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6)约翰逊,斯科尔斯. 战略管理(第六版). 王军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7)汤姆森,斯特里克兰三世. 战略管理(第13版). 段盛华等译.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3.其它,如有,可列出课程网站、参考网站等。 六、考核方式 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在总评成绩中平时成绩占20%,考试成绩占80% 七、大纲编写的依据与说明 在参考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理论与实践有关专著和教材,以及从图书馆、网络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完成本大纲的编写工作。本教学大纲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在内容上增加了案例分析、视频资料等部分。(2)对部分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讲解。 起草人:审核人:日期: 注:为统一并规范教学大纲,请严格按照此格式填写,同时,标题字体请选用3号宋体加黑,小标题字体选用5号宋体加黑,正文字体选用5号宋体,行间距18-20。

(完整word版)公共部门战略管理 考试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考试 一、填空题 1、与私营部门相比,公共部门有其特殊性:市场因素、目标因素、限制因素、动力因素。 2、战略管理的五大主流学派:设计学派、计划学派、学习学派、定位学派、资源学派。 3、公共组织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主要包括的内容:现实产品(有形产品)、服务、人物、组织、思想、行为。 4、公共部门战略管理主体特征:多元化、参与方式的多样化、能动性。 5、公共部门战略管理主体构成:政府(行政机关)、战略管理小组、战略管理者、领导者、规划者、执行 者、评估者、立法机关、司法机关、政党、政治团体、利益集团、大众传媒、公民、国际组织。 6、战略规划的三种模式:理性模式、过程模式、行动模式。 7、布赖森四种创建战略议题的途径:直接法、间接法、目标法、成功远景法。 8、战略控制的程序或过程的基本环节:确立标准、衡量绩效、纠正偏差。 9、战略实施的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思想诱导手段、物质和精神激励手段。 二、选择题 1、战略管理途径的三个主要特征:界定目标和目的、提出一个能协调租住于环境的行动计划、设计有效 的执行方法。(考试时会有4个选择,选出不是的一项。) 2、西方战略管理的著名学者:冯·克劳塞维茨将军、毛奇、安德鲁斯、奎因、安索夫、明茨伯格。 (考试时,选项会列明很多作者,选择不属于这些的选项。) 3、战略管理的三大模式:哈佛模式,格莱斯特模式,纳特-巴可夫模式(答案是这个)。 4、公共部门战略评价的步骤:检查战略基础,考核组织绩效,采取纠正措施。 5、组织的外部环境:政治环境因素,经济环境因素,科技环境因素,文化环境因素。 6、组织战略变革的模型:计划变革模型,干预战略模型,紧急变革模型,选择管理-变革管理模型。 7、公共部门战略变革的方式:渐进式变革,动态均衡式变革,连续式变革。 8、战略思维之于公共管理的意义:合理配置资源,实现公共利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9、价值观的基本特征:第一,价值观依赖于社会存在,主要依赖于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第二,在有阶级存在的情况下,价值观总是有阶级性的。 第三,相对的独立性。 三、简答题 1、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环境的外部环境 答: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国际环境 2、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环境的内部环境 答:组织结构、组织文化、资源条件 3、战略规划的议题基本属性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论文

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姓名:丁洁 年级班级:10级2班学号:231000208

从十二五规划的诞生看中国的战略规划 战略是对全局性、高层次的重大问题的筹划与指导。战略管理是对战略的管理过程,是组织制定、实施和评价使组织达到其目的的,跨功能决策的艺术和方法。公共部门战略管理是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促进政府管理改革的深入,更好地维护代表公共利益的必然产物。国家作为公共战略管理中的最重要部门,实事求是的制定促进本国发展的国家整体战略尤为重要。纵观国际风云,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正在缓慢复苏,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出现新变化,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竞争更加激烈,气候变化以及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加复杂。统揽国内全局,我们完全有条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再上新台阶。同时,必须清醒看到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较多,抓住机遇推动发展任重而道远。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高瞻远瞩科学判断,认为处在关键时期、攻坚时期要紧紧地抓住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这就是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与时俱进的历史新方位。 一个科学的战略规划源于空间广阔的,结构立体的,过程超前的,主体创造的,结果整体的战略思维,而且在战略制定时更要把握重点。统筹兼顾,开阔视野,照应阶段,抓住机遇。在《建议》起草之前,

党中央,国务院就统一部署,公开向社会招标并委托相关机构及知名专家为十二五规划献计献策。在重大课题基本确定时,中央直接部署,组织专家深入研究并充分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起草组组成若干个相关调研组进行普遍的,深入的,基层的实地考察。充分发扬民主,坚持走群众路线,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代表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建议》终于一致通过。 当今世界发展面临着严峻的现状——人与地球的矛盾愈演愈烈。世界人口数量众多,增长速度快且分布极不均衡,各种资源日益短缺甚至有些已面临枯竭,环境污染破坏已对人类的生存发展造成的明显影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贫富分化严重。在这种现实下,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刻不容缓。我国也不例外。为此,规划明确提出未来五年科学发展的前景: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放不宽深入使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显著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并特别指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坚持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十二五规划,必定可以为中国,为世界注入和谐发展的新能量。 “十二五“规划了未来五年我国的发展方式,发展方向,发展要点,它是根据“十一五”规划的发展成果和发展趋势,结合我国的实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研究的兴起与发展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研究的兴起与发展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研究的兴起与发展 20世纪70、80年代以来,由于公共部门在管理实践中遇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困难与挑战,带来了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学者波兹曼和史陶斯曼认为,政府部门必须进行战略管理,才能解决公共部门中所发生的问题,提高公共部门的效率。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研究的兴起 战略一词在我国古代是指指导战争的谋略,即克敌制胜的良策。比如,春秋时代,孙武的《孙子兵法》就蕴含着丰富的战略思想。在西方,战略(strategy)一词来源于希腊语strategos或演变出的stragia,前者意为将军,后者意为战役、谋略,均指指挥军队的艺术和科学。二战后,战略概念开始应用于工商管理领域。在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西方的学者们主要强调战略计划的必要性,在70年代后,人们又在企业战略研究中引入了战略管理一词,战略管理的思想和方法随后得到了广泛地应用。战略管理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在20世纪80年代初,战略管理引起了公共部门的重视。自60年代末70年代初起,特别是1973年的第一次石油危机过后,所有西方发达国家无一例外地出现了经济停滞、高失业和高通货膨胀并存的滞胀现象。滞胀导致了政府的严重财政危机、人们对政府的信心受挫。然而,对于政府所面临的一系列社会、政治问题,传统的公共行政学根本无能为力。因此,为了提高政府行为能力,增强公众对公共权力效能和未来的希望,政府部门迫切需要采用新的管理技术或管理系统,以提高政府管理绩效,摆脱困境。新公共管理运动就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兴起的。 新公共管理运动以20世纪70年代末西方各国的政府改革为先导,迅速席卷了世界各国。尽管各国政府改革的起因、议程、战略、改革范围和改革力度等不尽相同,但都具有一个相同或相似的基本取向,这就是采用商业管理的理论、方法及技术,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公共管理水平,例如,波立特(C·Plitt)在《管理主义和公共服务:盎格鲁和美国的经验》一书中认为,新公共管理主义主要由本世纪初发展起来的古典泰勒主义的管理原则所构成,即它强调商业管理理论的理论、方法、技术及模式在公共部门管理中的运用。在这一时期,私营部门的大量的管理理论、方法和技术被应用到公共部门中,比如,绩效管理、目标管理、组织发展、人力资源开发和战略管理等。由于公共管理研究没有一个统一的研究角度,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通常从自己的学科角度来研究公共管理。布鲁得利、沃图勒和雷利指出,公共管理研究者主要来自三个领域:公共行政学、商业或管理学和公共政策学。其中,一些来自工商管理领域的学者从战略管理理论出发,试图将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应用于公共部门;同时,一些公共行政学者、公共政策者也认识到战略管理理论对公共管理研究的重要意义,他们开始大胆地借用企业战略管理理论。正是来自于工商管理领域、公共行政学和公共政策学的学者们的推动,公共部门战略管理于20世纪80年代初在公共管理研究的浪潮中诞生了。比如,哈伯德(MHubbard)将管理主义模式(即新公共管理)的内容归纳为十大趋势中就提到战略管理,主管的战略角度和战略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作业

1、什么是第四种权力,联系你的工作实际谈谈如何处理网络群体性事件? 答:现代大众传媒主要是指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书籍、电子信息网络等人们借以表达思想和意愿,传播多种信息的舆论工具。它在社会上拥有广泛的影响,有“第四种权力”之称。 网络群体性事件是指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形成的网民群体,利用网络大规模发布和传播某一方面信息,以表达诉求、舆论、发泄不满,并造成一定社会影响的社会现象。较之传统的群体性事件,网络群体性事件具有以下突出特点:1.诱因相对集中。2.事发难以预测。一个普通事件甚至只是一条普通新闻,随时都可能演化成为网络上的著名事件,引起轩然大波。3.网络特征鲜明。4.网络内外互动。5.参与主体日益呈现出非利益相关性。 如何处理网络群体性事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统一战线预防和应急管理机制,消除网络群体性事件现实根源。发挥统一战线优势,建立风险防范机制,畅通政治参与和利益表达渠道,及时反映统一战线成员意见建议,帮助解决合理利益诉求,化解利益矛盾,消融尖锐意见。建立应急处置机制,形成代表人士队伍应急处置体系,形成全方位、立体式的处理机制。建立善后处理机制,协调有关部门适当照顾利益受损群众各方面利益及实际困难,做好劝解、说服、疏散群众和维护现场秩序的工作,努力从根本上杜绝涉及统一战线领域网络群体性事件。 2.建立信息工作体系,掌握舆论主动权。要加强舆情收集,设立信息直报制度,加强对一些重点地区、场所、人物管控;通过网络调查、专题讨论、互动交流等形式,紧密追踪热点、难点和敏感问题,确保各类隐患控制在视线之内,掌握在预料之中,化解在萌芽状态。推进信息公开,要进一步完善统战部门新闻发言人制度,主动向社会提供及时、全面、可靠的信息,保证公众的知情权得到充分满足,树立正面舆论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实现力量整合,在用足用好统战系统现有宣传阵地的基础上,注重发挥网络宣传传播迅速、贴近群众、覆盖面广的优势,利用网络手 二段开展宣传引导,构建功能互补、覆盖广泛的统一战线舆论引导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

公共利益:在一定条件下,与一定地域共同体多数成员普遍密切相关的社会需求与利益。如下理解: (1)公共利益是一定地域的社会共同体的共同利益。 a、公共利益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利益关系; b、并非所有的利益共同体的利益都是公共利益; c、公共利益往往以一定的地域为界限。 (2)公共利益的客观属性是其“公共性”; (3)公共利益的主体是社会公众; (4)公共利益与政府紧密相关; (5)公共利益的体现着公平、公正、公开等公共价值。 公共需要的实现途径 A、法定途径。按照法律要求所设立的公共组织去实现。 B、商业途径。以私人企业为核心的市场交换提供服务。 C、非正式途径。家庭、朋友、邻里间的互助。 D、自愿途径。第三部门自愿提供。 对公共产品“公共性”的重新认识 (1)技术水平的变化导致其公共性发生变化; (2)使用者的多少影响其公共性的程度; (3)公共物品需求弹性的改变影响其公共性; (4)外部性强弱的改变导致其公共性的变化; (5)规模经济导致其公共性的改变; (6)分工对公共性也有影响。 公共部门的类型 A、政党及党群部门;*四川省委党校四川行政学院*省社会主义学院*省 总工会*团省委*省社科联*省贸促会

*四川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省委讲师团 B、政府机构; C、人大机构; D、政协; E、政府公司; F、非营利组织。 公共部门提供的产品范围 A、现实产品; B、服务; C、人物; D、组织; E、思想; F、行为。 明茨伯格的观点(5P理论): 战略是一种计划(plan),一种有意识有预谋的行动程序,一种处理某种局势的方针。强调行动之前的准备。 战略是一种计策(policy),是在特定环境下威胁和战胜竞争对手的一种具体的“手段”。强调智取。 战略是一种模式(pattern),是反映组织一系列行动的模式。强调逐步演化的动态过程。 战略是一种定位(position),是一个组织在自身环境中所处的位置。强调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的融合。 战略是一种观念(perspective),它体现组织中人们对客观世界固有的认识方式。强调其抽象性,只存在需要战略的人的头脑中。 战略实现战略目标与组织环境及资源相匹配的、与组织价值观及期望值相符的、用于指导组织全局和确定组织远期发展方向的规划。战略管理的定义1、过程论角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