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任务一机械基础概论认识自行车

任务一机械基础概论认识自行车

任务一机械基础概论认识自行车
任务一机械基础概论认识自行车

课题

项目一:自行车

课时 2 模块一:机器概述、认识自行车

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自行车的结构工作原理

2、了解零件、构件、机构、机器的定义

3、了解机器的组成

4、知识拓展:当今自行车的发展状况与趋势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了解零件、构件、机构、机器的概念,能够掌握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在实际生产中准确分辨机器的组成部分及其作用。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归纳总结的学习能力。对身边的科技发展有兴趣,喜欢尝试新发现。

教法

学法

引导

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演示法、讨论法、比较法

重点难点重点:

●零件、构件、机构、机器概念及其区别

●机器的组成部分

难点:机构、机器概念及其区别

教具

学具

准备

多媒体制作、动画制作、教学评价表设计、学生预习(举生活中的例子)师生

互动活动设计

以问题为载体、行动为导向,采用自主、合作和探究式学习方法来学习。多让学生自己思考总结,教师和学生互动举例讨论说明。

教学

内容与步骤

教师举例引入新课,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教师与学生互动结合立体图或课件讲授新课师生共同归纳总结。

导入新课通过日常所见导入机器和机构:

通过观看

图片和视

频来引入

机器。

新课讲授提出问题:(展示自行车结构示意图)

1、什么叫机器,机器有何特点?

2、机器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

3、自行车有什么功用?

4、自行车有哪些部分组成,基本结构有哪些?

探究新知:

一、机器

1、定义:能用来代替人的劳动完成有用的机械功或实现能量转换的具有确定

相对运动的构件的组合。

三大特征

人工物体组合;构件间有相对运动;能够转换能量或信息传递。

2、从机器的定义大家列举一些经常见到的机器:

汽车、摩托车,自行车是不是呢?

金属切削机床:车床、钻床等?

家用电器、电脑、机器人等?

让学生通

过机器的

类型找找

生活中常

见的机器

新课讲授3.机器的组成

⑴原动机部分

作用:其它能量→机械能,以驱动机器工作。如:发动机、电动机

⑵执行部分(工作部分)

作用:直接完成具体工作任务。如:如汽车的车轮,缝纫机的机头。

⑶传动部分

作用:传递、转换运动和动力;变速、换向

如连杆机构、凸轮机构、变速箱、链传动等

⑷操纵控制部分

作用:显示和反映机器的运行位置和状态,控制机器正常工作和运行。机械、

电子、电气等控制装置。

如:方向盘、刹车、开关、手柄、仪表盘等。

二、机构

1、机构的概念具有确定相对运动的构件的组合。

2、机构与机器的区别

机构是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机器可由一个或多个机构组成。

链传动机构带传动机构齿轮传动机构连杆机构凸轮机构螺旋传动机构

机械是机器和机构的总称。

三、构件:

机械中具有独立运动的基本单元,即运动基本单元。

静件(机架):相对静止的构件。

动件:运动的构件。主动件、从动件

如自行车中的链传动中:

主动件为脚蹬处链轮,从动件为后轮上链轮,连接件为链条。

以内燃机为例介绍构件和机构的关系。

曲柄滑块机构齿轮传动机构凸轮机构构件→机构

让学生来

对机构与

机器进行

比较讨

论。

新课讲授

四、零件

1、概念:可以装配成机器、仪表以及各种设备的基本制件(制造基本单元)。一

般是一种不采用装配工序而制成的构件。

如:螺钉、螺母、弹簧、齿轮等。

有时,也将用简单方式连成的构件称为“零件”,如轴承等。

电器和无线电工业中的某些零件(如电阻、电容等)及手表工业中的某些零件(如

游丝、发条等)称为“元件”。

2、分类:

⑴通用零件:是以一种国家标准或者国际标准为基准而生产的零件。

①常用件:轴、轴套、齿轮、联轴器等

②标准件:螺栓、螺钉、垫片、轴承、销、平键等

⑵专用零件:是以自身机器标准而生产的一种零件,在国标和国际标准中均无

对应产品的零件称为专用零件,比如,某厂为一台设备而专门生产的一些零件。

3、零件与构件区别:

机器组成:零件→构件→机构→机器

认识自行车

[历史小知识]最早的单车是由法国人雷斯发明的,当时叫做木马。它没有传动

系统,靠两脚蹬地向前滑行,最快只能达到时速20千米。后来苏格兰人皮埃尔

发明了前轮带脚蹬的自行车。第一辆现代意义的自行车出现在19世纪末的英国,

后由传教士带入中国。目前单车在地势平坦的荷兰最为普及。中国式自行车王

国,据统计目前中国有大约五亿辆自行车。

自行车结构:

1:前轮 2:辐条 3:花鼓 4:前叉 5:前刹 6:钢索 7:刹车及变速把手 8:车把 9:

竖杆 10:车架 11:前变速 12:车座杆 13:车座 14:后刹 15:货架 16:飞轮 17:

反光镜 18:后轮 19:后变速 20:脚撑 21:气门 22:后轮 23:链条 24:轮盘 25:

脚踏 26:曲柄

让生来找

机械、机

器、机构、

构件、零

件之间的

关系。

新课讲授

(1)几个重要的概念

传动装置:包括主动齿轮(轮盘)、被动齿轮(飞轮),链条及变速器。

传动行程:传动比再乘以圆周率即为传动行程,也就是每蹬踏一周单车前行的

距离。

(2)解剖自行车

自行车的奇特特性之一,是整部自行车可以轻易地分解为零件部分,就如同近

年流行的组合家具一样,不同的零件搭配能给予不同的特性和效果,所以,自

行车可以整部买,亦可以逐件配置。很多爱骑自行车的人,都以装嵌和拆卸自

行车为乐——事实上亦有这个需要:定期清洗和更换零件,对整部自行车的性

能和寿命都发挥一定的作用。

自行车作为一种最简单的交通工具,除了最起码的“骨架”之外,还有三组零

件来实现三种基本功能:动、停和转弯。这三组零件,分别称为:

①传动部分——将人力化为机械动力的部分,包括脚踏、曲柄、链盘、链、飞

轮、车轴、后轮。

②控制部分——即刹车设备,使自行车能减速并有效地停下的零件组合。

③导向部分——使自行车能随心所欲地转弯,包括车头、前叉和前轮。

④变速部分——为了方便骑车者能在不同情况下均能骑车自如,很多自行车还

带有变速部分,即利用不同的“变速档”以适应各种路面情况的部分,包括变

速手柄、变速线、飞轮。

除了这些基本零件外,自行车还可以安装其它附件,以切合不同的需要,例如:

①示警设备——如车铃、车头灯、车尾灯。

②方便设备——如车泵、里程表、水壶架及水壶。

③舒适设备——如挡泥板、避震弹簧。

④载物设备——如车头篮、车尾行李架。

根据自行

车的结构

图找出对

应的部分

新课讲授自行车结构组成:

1、车体部分:

主要由车架、前叉和前叉部件、车把、鞍座等组成

2、传动部分:

由脚蹬、曲柄、中轴、链轮、链条和飞轮组成。

3、行走部分(执行部分):

由前后轴部件、辐条、轮辋和轮胎所组成的前后车轮。

4、控制部分:

制动器:车闸(轮缘闸、轴闸)

根据各部

分的作用

来总结自

行车的组

成。

知识拓展1、新型自行车

折叠自行车碳纤维自行车

2、电动自行车

电动自行车,是指以蓄电池作为辅助能源,具有两个车轮,能实现人力骑行、电动或电助动功能的特种自行车。它虽然具有普通自行车的外表特征(甚至具有摩托车的外表特征),但是主要的是,它是在普通自行车的基础上,安装了电机、控制器、蓄电池、转把闸把等操纵部件和显示仪表系统的机电一体化的个人交通工具。

教学总结机器的概念,特点及其组成。

机构的概念和机构与机器的区别。零件和构件的概念。

作业

布置完成教学任务书和课后习题

教学后记

让学生多发现生活中的常用机器,这样分析起来很直观。机器和机构的区别很重要,学生要好好掌握。在看到自行车的发展后同学们对机械的发展速度很受震撼。

机械设计基础试题答案[1]

一、填空题 1 作平面运动的三个构件共有___3__个瞬心,它们位于_ 一条直线__ 上。 2带传动工作时,带中的应力由以下三部分组成(1)紧边和松边拉力产生的拉应力、(2)离心力产生的拉应力、(3)弯曲应力。最大应力发生在紧边进入小带轮处。 3 带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是打滑和疲劳破坏___ 。 4 一对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正确啮合条件是:模数相等__ 和分度圆压力角相等。 5 在矩形螺纹、锯齿形螺纹和三角形螺纹三种螺纹中,传动效率最高的是矩形 螺纹,自锁性最好的是三角形螺纹,只能用于单向传动的是锯齿形 螺纹。 6螺纹的公称直径是大径,确定螺纹几何参数关系和配合性质的直径是中径。 7普通平键的工作面为键的__侧__面,楔键的工作面为键的_上下表___面,普 通平键的截面尺寸h b 是根据___轴径_ 确定的。 8代号为62308的滚动轴承,其类型名称为深沟球轴承,内径为 40 mm,2 为宽度系列代号, 3 为直径系列代号。 9在凸轮机构四种常用的推杆运动规律中,等速运动规律有刚性冲击;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和余弦加速度运动规律有柔性 冲击;正弦加速度运动规律无冲击。 10自由度数目为 1 的周转轮系称为行星轮系。 11在齿轮传动设计时,软齿面闭式传动常因_____齿面点蚀_ 而失效,故通常先按__齿面接触疲劳__ 强度设计公式确定传动的尺寸,然后验算齿轮的 ____齿根弯曲疲劳____ 强度。 二、问答题 1.按轴工作时所承受的载荷不同,可把轴分成几类如何分类 答:根据轴工作时承受的载荷情况,可以将轴分成三类: 一、转轴:既承受转矩也承受弯矩; 二、心轴:只承受弯矩不承受转矩; 三、传动轴:只承受转矩不承受弯矩

《机械基础》第二章 常用机构讲解

第二章常用机构 一、教案 【教学要求】 1、了解铰链四杆机构的组成与分类和特点; 2、了解铰链四杆机构演化的几种常见类型; 3、了解凸轮机构的组成、分类、应用特点及从动件运动规律; 4、了解间歇运动机构的组成、特点及应用; 5、掌握曲柄存在的条件; 6、理解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理解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性质,了解常用机构的组成、分类、应用特点。 【教学重难点】 1、曲柄存在的条件 2、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性质。 3、凸轮机构从动件运动规律。 【学习概要】 1、平面四杆机构; 2、凸轮机构; 3、间歇机构。

第一节平面四杆机构 【教学重难点】 1、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性质; 2、曲柄存在的条件; 【教学方法】 本节内容主要以教师讲解和 演示,学生预习练习为主,辅助教师对知识点讲解达到学生掌握知识要点的目的。【教学内容】 一、平面机构 机构——是具有确定运动的构件系统。 若组成机构的所有构件都在一个平面或 互相平行的平面内运动,则该机构 为平面机构,否则称为空间机构 搅拌器 1.运动副的概念 运动副——两构件直接接触而又能产生一定形式相对运动的可动连接。 (1)低副 两构件之间作面接触的运动副。 转动副移动副螺旋副 (2)高副——两构件之间作点或线接触的运动副。 滚动轮接触凸轮接触齿轮接触 2.运动副的应用特点 低副特点: ?单位面积压力较小,较耐用,传力性能好 ?摩擦损失大,效率低 ?不能传递较复杂的运动 高副特点: ?单位面积压力较大,两构件接触处容易磨损 ?制造和维修困难

?能传递较复杂的运动 3、低副机构和高副机构 机构中所有运动副均为低副的机构成为低副机构;机构中至少有一个运动副是高副的机构称为高副机构 二、平面机构运动简图测绘 三、平面连杆机构的特点 平面连杆机构——由一些刚性构件用转动副和移动副相互连接而组成的,在同一平面或相互平行平面内运动的机构。 作用: 实现某些较为复杂的平面运动,在生产和生活中广泛用于动力的传递或改变运动形式。 四杆机构——最常用的平面连杆机构,具有四个构件 (包括机架)的低副机构。 平面铰链四杆机构——构件间用四个转动副相连的 平面四杆机构,简称铰链四杆机构。 铰链四杆机构:四根杆均用转动副连接。 滑块四杆机构:杆件间的连接,除了转动副以外,构 件3与4使用移动副连接。 四、铰链四杆机构的组成与分类 机架:固定不动的构件4。 连杆:不与机架直接相连的构件2。 连架杆:与机架相连的构件1、3。 1.铰链四杆机构类型的判别 铰链四杆机构三种基本类型的判别方法 ●曲柄摇杆机构的条件:连架杆之一为最 短杆 双曲柄机构的条件:机架为最短杆

机械制造基础习题答案

工程材料 一、判断题1.冲击韧性就是试样断口处单位面积所消耗的功。(√)2.一般来说,金属材料的强度越高,则其冲击韧性越低。(√) 3.一般来说,材料的硬度越高,耐磨性越好。(√) 4.HBW是洛氏硬度的硬度代号。(×) 5.金属材料的使用性能包括力学性能、铸造性能。(×) 6.硬度实验中,布氏硬度测量压痕的深度。(×) 7.硬度实验中,洛氏硬度测量试样表面压痕直径大小。(×) 8.断后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越大,表示材料的塑性越好。(√) 9.布氏硬度用于测量淬火后零件的硬度。(×) 10.洛氏硬度用于测量退火后零件的硬度。(×) 11.晶体缺陷的共同之处是它们都能引起晶格畸变。(√) 12.理想晶体的内部都或多或少地存在有各种晶体缺陷。(×) 13.室温下,金属晶粒越细,则强度越高,塑性越低。(×) 14.纯金属结晶时形核率随过冷度的增大而不断增加。(×) 15.金属型浇注比砂型浇注得到的铸件晶粒粗大。(×) 16.(×)。晶粒粗大铸成薄壁件与铸成厚壁件 17.厚大铸件的表面部分与中心部分晶粒粗大。(×) 18.α-Fe属于面心立方晶格晶格类型。(×) 19.金属Cu、Al都是面心立方晶格。(√) 20.金属实际结晶温度小于理论结晶温度。(√) 21.在铁碳合金平衡结晶过程中,只有成分为0.77%C的合金才能发生共析反应。(×) 22.一般来说,金属中的固溶体塑性较好,而金属间化合物的硬度较高。(√) 23.铁素体和奥氏体都是碳在α-Fe中的间隙固溶体。(×) 24.奥氏体是硬度较低、塑性较高的组织,适用于压力加工成形。(√) 25.渗碳体是硬而脆的相。(√) 26.铁和碳以化合物形式组成的组织称为莱氏体。(×) 27.铁素体是固溶体,有固溶强化现象,所以性能为硬而脆。(×)28.钢铆钉一般用高碳钢制作。(×) 29.金属在固态下由于温度的改变而发生晶格类型转变的现象,称为同素异构转变。(√) 30.纯铁在770℃时发生同素异构转变。(×) 31.表面淬火既能改变钢的表面化学成分,也能改善心部的组织与性能。(×). 32.共析钢加热奥氏体后,冷却时所形成的组织主要取决于钢的加热温度。(×) 33.低碳钢或高碳钢件为便于进行机械加工,可预先进行球化退火。(×)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制造基础” 适用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 计划学时:48 课程编号:JDX12005 课程负责人: 教研室主任: 系主任: 2017年07月

目录 一、课程性质 (3) 二、课程目标 (3) (一)专业能力 (3) (二)方法能力 (3) (三)社会能力 (4) 三、课程设计思路 (4) 四、教学内容与标准 (6) 五、实施建议 (9) (一)教材的选用与编写建议 (9) (二)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方法建议 (9) (三)任课教师要求 (10) (四)学习场地及设施配置建议 (10) 六、说明 (10)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模具设计制造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主要讲授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本课程有很强的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与机械设计、生产有密切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生产实际,突出应用,加强实训,以培养学生“从生产实际出发”和“面向应用”的观念。 先修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AUTOCAD。 后继课程: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模具CAD/CAM、注塑模具课程设计、冲压模具课程设计、毕业实践。 二、课程目标 (一)专业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机械加工制造的全过程,掌握机械制造基础知识,熟悉各类型机械加工机床的性能特点,能熟练解读机械加工图纸,具有机械加工设备、刀具、夹具、检具及其它工艺装备的选用能力,具备热处理、机械加工、铸造、焊接等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具有制定零件加工方案,编制零件制造工艺的能力。 (二)方法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围绕课本,引导学生了解机械制造生产的完整过

程,并逐步对制造过程的技术方案有自己的见解和评价;培养学生独自编制机械制造工艺的能力;培养学生能利用编制好的加工工艺进行加工,巩固机械加工基础知识。在教学中采取在教师充分讲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多看,多摸,多练的方式进行。使学生具备对轴类、盘类、箱体类等典型零件设定加工方案,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螺栓、齿轮、键等标准零件的加工方法。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具备阅读机械制造基础一般专业文献及进一步提高自修能力。 (三)社会能力 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勇于开拓、不断创新的品质;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协作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是根据高职教育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素质教育、机械制造基础知识学习、机械加工方案的制定与应用,机械设备的操作运用等方面的学习和实操训练,充分体现素质、知识、能力“三位一体”的要求。本课程应用项目任务驱动和项目问题引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遵循以“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设计课程。 1.主要结构

《机械基础》教心得体会1

《机械基础》教学心得体会 《机械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专业的一门综合性基础课。它所涉及的内容较广,包括工程力学、金属材料、机械基础、液压与气压传动等。而近年来中职生素质普遍下降,文化基础知识较差,又缺乏机械方面的感性认识,学习该课程难度较大。怎样才能讲好好这门专业课?我总结了自己的教学经验,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明确课程目标,使学生树立学好课程的信心。 大多数中职学生都是以失败者的心态进入职业学校的,多多少少存在着心态上的自卑和自暴自弃,在学习基础、行为习惯、学习动力上都存在着欠缺。许多学生是本着不得不来的想法进来的,对机械专业根本不了解,在专业课学习上体现出不同程度的学习障碍。所以应经常向学生介绍机械的发展史,让他们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在任何现代化产业和工程领域里都要应用的到,就是人们的日常生活,也离不开各种机械,如火车、汽车、自行车、手表、家用电器等等。让他们知道自己的选择是对的。只有先树立他们的信心,我们才能进一步培养、激发他们对专业课——《机械基础》的兴趣。 二、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合理驾驭教材。 我们面对的学生基础差,如果再照本宣科显然是很不适合的,教师必须对教材进行取舍,教材内容取舍原则:以够用、实用为准。例如根据学生和我校的实际情况,第二章构件的静力分析和第三章杆件的基本变形涉及到工程力学中的受力分析、计算以及强度计算,大部分学生学起来有困

难,而且学生在今后工作中不一定用得上,教师对本部分知识应少讲、浅讲。第四章机械工程材料为金属工艺的内容,学生二年级时开设此课程,教师在该部分只需简单讲解常用的材料即可。同时,应适当调整教材的结构顺序,使其与学生的认知结构相适应。如:在最新版《机械基础》教材中《螺纹连接与螺旋传动》,在第五章作为一节的内容来讲解,而有关机械传动的章节要到第七章才能讲到。讲完螺纹连接之后直接按书中顺序讲螺旋传动,学生因为还没有学到机械传动的内容,所以学起来感很吃力,可把螺旋传动的内容移到后面的机械传动中去讲。这样组织教学内容,考虑了前后教材的内容联系,使知识更加系统化、合理化,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 三、精心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机械基础》课程中,很多理论知识是来源于实践,而又用于实践。作为理论老师,我们很少参与生产实践,有很多东西也不一定见过。如果照本宣科,那么学生就会既无兴趣又无法理解,只好采用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这对今后的学习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在教学过程应注意以下几点: 1、备好课。在一堂课中,先讲什么,后讲什么,如何开头,如何结尾,哪些内容采取什么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具模型如何配合演示等等,都要精心组织。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和活动,启迪学生的思维,打开学生的思路,发挥其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开发学生智力,激发学生学习和探求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真正做到启发式教学。例如:在讲解“凸轮机构”时,首先以“凸轮机构”的模型导入,然后边演示边讲解。随着

机械制造基础试题及答案

机械制造基础 一、判断题 1、钢的正火的硬度、强度比退火低。(3) 4、通过热处理可以有效地提高灰铸铁的力学性能。(3) 5、焊件开坡口的目的在于保证焊透,增加接头强度。(√) 6、基本尺寸就是要求加工时要达到的尺寸。(3) 7、采用包容要求时,若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尺寸在最大、最小尺寸之间,同时形状误差等于尺寸公差,则该零件一 定合格。(√) 8、图样上所标注的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是该表面完工后的要求。(√) 9、切削用量是切削速度、进给量和背吃刀量三者的总称。(√) 10、刀具耐用度为刀具两次刃磨之间的切削时间。(√) 11、切削液具有冷却、润滑、清洗、防锈四种作用。(√) 12、在车削加工中,车刀的纵向或横向移动,属于进给运动。(√) 13、根据工件的加工要求,不需要限制工件的全部自由度,这种定位称为不完全定位。(√) 14、固定支承在装配后,需要将其工作表面一次磨平。(√) 15、冲击韧性值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 16、正火的冷却速度比退火稍慢一些。(3) 17、碳钢的含碳量一般不超过1. 3%。(√) 18、一般情况下,焊件厚度小于4mm 时,焊条直径等于焊件厚度。(√) 19、从制造角度讲,基孔制的特点就是先加工孔,基轴制的特点就是先加工轴。(3) 20、为了实现互换性,零件的公差规定越小越好。(3) 21、Ra 值越大,零件表面越粗糙。(√) 22、切削用量主要是指切削速度和进给量。(3) 23、提高表面质量的主要措施是增大刀具的前角与后角。(3) 24、就四种切屑基本形态相比较,形成带状切屑时切削过程最平稳。(√) 25、用分布于铣刀圆柱面上的刀齿进行的铣削称为周铣。(√) 26、过定位在机械加工中是不允许的。(3) 27、通过热处理可以有效地提高灰铸铁的力学性能。(3) 28、焊件开坡口的目的在于保证焊透,增加接头强度。(√) 29、基本尺寸就是要求加工时要达到的尺寸。(3) 30、采用包容要求时,若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尺寸在最大、最小尺寸之间,同时形状误差等于尺寸公差,则该零件一 定合格。(√) 31、图样上所标注的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是该表面完工后的要求。(√) 32、切削用量是切削速度、进给量和背吃刀量三者的总称。(√) 33、刀具耐用度为刀具两次刃磨之间的切削时间。(√) 34、切削液具有冷却、润滑、清洗、防锈四种作用。(√) 35、在车削加工中,车刀的纵向或横向移动,属于进给运动。(√) 36、根据工件的加工要求,不需要限制工件的全部自由度,这种定位称为不完全定位。(√) 37、固定支承在装配后,需要将其工作表面一次磨平。(√)

机械设计基础试题一参考答案

机械设计基础试题一参考答案 复习题答案(经典) 一、单选题: 1.B 2.B 3.A 4.C 5.A 6.A 7.A 8.C 9.A 10.C 11.B 12.B 13.B 14.A 15.B 16.B 17.A 18.C 19.A 20.B 21.A 22.A 23.A 24.B 25.B 26.A 27.A 28.C 29.C 30.B 二、判断题: 1.正确 2.错误 3.错误 4.错误 5.错误 6.正确 7.正确 8.正确 9.错误 10.错误 三、填空题: 1. 通用化 2 剧烈 3. F >o ,且机构的自由度数等于原动件个数 4. 转动 移动 5. 等速运动 等加速一等减速运动 余弦加速度运动 正弦加速度运动 6. 长度 7. 紧边上进入小轮 8. A 系列滚子链,节距为25.4mm ,单排链,链节数为100节 9. 弯曲 平直 不能 10. 疲劳折断 11. 节点 齿根受拉的一边 1 2. 中 1 3. 基圆 14. 热平衡 胶合 15. 轮齿啮合时的摩擦损耗 轴承摩擦损耗 传动件的搅油损耗 16. 上下 17. 大径 小径 侧面 18. 碳钢 45 19. 低碳钢和45钢 20. 标准直径 21. 退刀槽 越程槽 22.弯矩 转矩 23. 接合元件工作表面间的摩擦力 24. 通过分别具有凸槽和凹槽的两个半联轴器的相互嵌合来)对中;另一种是(通过铰制孔用螺栓与孔的紧配合 25. 传递运动和扭矩,用来联接两轴,使一起回转,在停机时,才能使两轴分开 26. 离合器可在机器工作中随时完成两轴的结合或分离,联轴器一定要停机后才能完成两轴的接合或分离 27在机器运转时,能否随时将二轴接合或分离 28. 传递运动和扭矩,机器运转过程中随时能将主动、从动轴接合或分离 四、简答题: 1. 链传动的润滑方式是根据链速和链节距的大小推荐的润滑方式选取。 常用润滑装置:油壶或油刷,油杯,油池,甩油盘,油泵。 常用润滑油:采用全损耗系统用油:LA —N32,LA —N46,LA —N68,LA —N100,LA —N150。温度低用粘度小的油(前者)。温度高用粘度大的油。对于开式及重载低速传动,可在润滑油中加入2MoS 、2WS 或2MoSe 、2Wse 等添加剂。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共35页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定位与设计思路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高职学生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重要的核心课程,本课程内容是机械制造、机械设备维修与维护、焊接技术、数控加工等职业岗位人员必备的专业技能。本课程是讲授机械加工中用到的相关理论知识、相关机械设备的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机械制造全过程,掌握机械制造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掌握机械加工的材料特点及其热处理方法;了解机械制造中应用到的公差与配合的知识;了解机械制造中测量技术的应用;熟悉机械加工中使用到的机床;熟悉各种机加工原理与方法,能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了解装配工艺,了解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对机械制造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设计加工方案的能力,为学习本专业的后续课程打下必要的知识基础,也为学生顶岗实习及上岗工作,打下必要的机械制造方面的知识基础。 (二)课程定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主要培养学生对机械零件图纸的进一步解读能力,熟悉机械加工中各机床的加工特点,机械加工中各类型机床使用到的不同结构、材质的刀具,不同

类型和特点的夹具,熟悉各种材料的性能及加工特点,对机械零件能编制简单的加工工艺方案。本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起主要支撑作用,通过教学过程的组织实施,对学生职业素养养成起明显促进作用,它将前修课程培养的能力进行运用和内化,为后续课程综合能力的培养和今后从事机械制造、机械设计、设备维护与检修、焊接工程、数控技术等相关岗位的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同时通过对机械加工工艺编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是根据高职教育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素质教育、机械制造基础知识学习、机械加工方案的制定与应用,机械设备的操作运用等方面的学习和实操训练,充分体现素质、知识、能力“三位一体”的要求。本课程应用项目任务驱动和项目问题引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遵循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理念设计课程。 1.主要结构 课程教学内容根据高职学生对机械制造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的要求,精简学科理论知识,突出理论与实际的“前因后果”关系,按照“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综合利用”对教学内容进行序化,使学生由浅入深,从具备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和机械加工初步能力,到掌握机械制造的方案设计和工艺编制的工程应用能力。 2.课程设计理念 (1)贴近生产岗位。以企业需求为基本依据,加强实践性教学,以满足企业岗位对高技能 人才的需求作为课程教学的出发点,使本书内容与相关岗位对从业人员的要求相衔接。 (2)借鉴国内外先进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突出项目教学。

机械制造基础试题及答案

机械制造基础试题及答案 《机械制造基础》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共30道试题,共90分。 1.钻孔有两种基本方式,其一是钻头不转,工件转,这种加工方式容易产生(B )误差。 A.轴线歪斜 B.锥度 C.轴线歪斜和锥度 D.轴线歪斜和腰鼓形 2.(C )时,前角应选大些。 A.加工脆性材料 B.工件材料硬度高; C.加工塑性材料 D.脆性或塑性材料 3.主要影响切屑流出方向的刀具角度为(C ) A.前角 B.后角 C.刃倾角 D.主偏角 4.减小主偏角,(A )。 A.使刀具寿命得到提高 B.使刀具寿命降低 C.利于避免工件产生变形和振动 D.对切削加工没影响 5.下列刀具材料中,适宜制作形状复杂机动刀具的材料是

(B) A.合金工具钢 B.高速钢 C.硬质合金钢 D.人造聚晶金刚石 6.成批加工车床导轨面时,宜采用的半精加工方法是(A) A.精刨 B.精铣 C.精磨 D.精拉 7.(B )时,选用软的砂轮。 A.磨削软材料 B.磨削硬材料 C.磨削断续表面 D.精磨 8.机床主轴齿轮(B )要求高些。 A.传递运动的准确性 B.传动的平稳性 C.载荷分布的 均匀性D.侧隙 9.精加工时,应选用( C )进行冷却。 A.水溶液 B.乳化液 C.切削油 D.温度较高的水溶液 10.加工? 100勺孔,常采用的加工方法是(C ) A.钻孔 B.扩孔 C.镗孔 D.铰孔 11.在切削平面内测量的角度有(D ) A.前角 B.后角 C.主偏角 D.刃倾角 12.车床刀架的横向运动方向与车床回转轴线不垂直,车出的工件将呈现出(D )。 A.腰鼓形和锥度。 B.腰鼓形 C.锥度 D.端面中凸形 13.数控机床主要适用的场合是(B ) A.定型产品的大批量生产 B.多品种小批量生产 C.中等精度的定型产品 D.修配加工 14.主运动是由工件执行的机床有( A )

机械设计基础典型试题1-2(附答案)

机械设计基础典型试题1 一、填空 1.一平面铰链四杆机构的各杆长度分别为a=350,b=600,c=200,d=700; (1) 当取c 杆为机架时,它为何种具体类型?_双曲柄机构__________;(2)当取 d杆为机架时,则为_曲柄摇杆机构__________。 2.曲柄摇杆机构中,摇杆为主动件时,__ _B________死点位置。 (A)不存在(B)曲柄与连杆共线时为(C)摇杆与连杆共线时为 3.为保证四杆机构良好的机械性能,____B_______不应小于最小许用值。 (A)压力角(B)传动角(C)极位夹角 4._____B______决定了从动杆的运动规律。 (A)凸轮转速(B)凸轮轮廓曲线(C)凸轮形状 5.凸轮机构中,凸轮基圆半径愈_____大______,压力角愈_____小______ ,机构传动性能愈好。 6.紧键联接与松键连联接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安装后,键与键槽之间就存在有_____C______。 (A) 压紧力 (B) 轴向力 (C) 摩擦力 7.链“B18X80”的含义是________B型链宽度b=18mm,长度L=80mm_____________。 8.螺纹联接是指___利用螺纹零件把需要固定在一起的零件固连起来 __ 螺旋传动是指__利用螺纹零件实现回转运动转换成直线运动 9.螺纹的公称直径是指它的__外径_____,螺纹“M12X1.5”的含义为_____细牙螺纹外径12mm,螺距1.5__________________。 10.采用螺纹联接时,若被联接件总厚度较大,且材料较软,在需要经常装卸的情况下,宜采用___B ___________________。用于薄壁零件联接的螺纹,宜采用____D___________________。 (A) 螺栓联接(B) 双头螺栓联接 (C) 螺钉联接 (D) 三角形细牙 螺纹 (E) 三角形粗牙螺纹 (F) 矩形螺纹 11.某调整螺纹,采用双头粗牙螺纹,螺距为3mm,为使螺母相对螺杆沿轴向移 动12mm, 则螺杆应转___2______圈。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性质、定位与设计思路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专业高职学生的一门 必修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重要的核心课 程,本课程内容是机械制造、机械设备维修与维护、焊接技术、数控加工等职业岗位人员必备 的专业技能。本课程是讲授机械加工中用到的相关理论知识、相关机械设备的专业课。通过本 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机械制造全过程,掌握机械制造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掌握 机械加工的材料特点及其热处理方法;了解机械制造中应用到的公差与配合的知识;了解机械 制造中测量技术的应用;熟悉机械加工中使用到的机床;熟悉各种机加工原理与方法,能制定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了解装配工艺,了解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对机械 制造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设计加工方案的能力,为学习本专业的后续课程打下必要的知识基础, 数控编程与操作、CAD/CAM fe 术机械加工工艺数控加工焊 后续课程 接工艺、技能鉴定 (二)课程定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主要培养学生对机械零件图纸的进一步解读能力,熟悉机械加工中各 机床的加工特点,机械加工中各类型机床使用到的不同结构、材质的刀具,不同类型和特点的 夹具,熟悉各种材料的性能及加工特点,对机械零件能编制简单的加工工艺方案。本课程对学 生职业能力培养起主要支撑作用,通过教学过程的组织实施,对学生职业素养养成起明显促进 作用,它将前修课程培养的能力进行运用和内化,为后续课程综合能力的培养和今后从事机械 也为学生顶岗实习及上岗工作,打下必要的机械制造方面的知识基础。 机械制图、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金属材料与热处理、金工实习 前导课程 适用专业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焊接技术,数控技术

机械设计基础试题及答案1

机械设计基础复习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如图所示的单缸四冲程内燃机中,序号1和10的组合是( A ) A.机构 B.构件 C.零件 D.部件 2.机构具有确定相对运动的条件是( A ) A.机构的自由度数目等于主动件数目 B.机构的自由度数目大于主动件数目 C.机构的自由度数目小于主动件数目 D.机构的自由度数目大于等于主动件数目 3.在下列平面四杆机构中,无急回性质的机构是( C )。 A.曲柄摇杆机构 B.摆动导杆机构 C.对心曲柄滑块机构 D.偏心曲柄滑块机构 4.滚子推杆盘形凸轮机构设计中,为避免凸轮实际轮廓曲线失真,正确的方法是(D) A.增大滚子半径 B.增加从动件长度 C.减小基圆半径 D.增大基圆半径 5.在设计直动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时,若出现运动失真现象,则应( B ) A.减小凸轮基圆半径B.增大凸轮基圆半径 C.增大滚子半径D.增大从动件长度 6.在承受横向载荷的普通紧螺栓联接中,螺栓杆所受应力为(C) A.扭切应力 B.拉应力 C.扭切应力和拉应力 D.扭切应力或拉应力 7.普通平键传递扭矩是靠键的( C ) A.顶面B.底面 C.侧面D.端面 8.带传动中,υ1为主动轮圆周速度,υ2为从动轮圆周速度,υ为带速,这些速度之间存在的关系是( B ) A.υ1=υ2=υ B.υ1>υ>υ2 C.υ1<υ<υ2 D.υ1=υ>υ2 9.带传动正常工作时不能保证准确的传动比是因为( A ) 1

机械基础基本概念

第一讲机械基础基本概念 学习目标及考纲要求 1.了解机械、机器、机构、构件、零件的概念。 2.理解机器与机构、构件与零件的区别。 3.掌握运动副的概念,熟悉运动副的类型,了解其使用特点,同时能举出应用实例。 知识梳理 一、机器和机构 1.机器 (1)任何机器都是由许多实物(构件)组合而成的。 (2)各运动实体之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 (3)能代替或减轻人类的劳动,完成有用的机械功或实现能量的转换。 发动机:将非机械能转换成机械能的机器。 电动机:电能→机械能、内燃机:热能→机械能 空气压缩机:气压能→机械能 按用途分类 工作机:用来改变被加工物料的位置、形状、性能、和状态的机器。 如机床、纺织机、轧钢机、输送机、汽车、飞机等。 2.机构 (1)任何机器都是由许多实物(构件)组合而成的。 (2)各运动实体之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 机器与机构的异同点 相同点:从结构与运动角度来看,机器与机构是相同的。 不同点:区别主要在于功用不同,机器的主要功用是利用机械能做功或实现能量转换,机构的主要功用在于传递或改变运动的形式。 机器与机构的总称为机械。 3. 机器的组成 动力部分:机器动力的来源。如电动机、内燃机和空气压缩机等。 传动部分:将动力部分的运动和动力传递给工作部分的中间环节。如齿轮传动。 工作部分:直接完成机器工作任务的部分,通常处于整个传动装置的终端,其结 构形式取决于机器的用途。如金属切削机床的主轴、拖板、工作台等。 自动控制部分:智能部分(与近代机器的区别)

二、构件和零件 1.构件 ⑴定义:构件是机构的运动单元体,也就是相互之间能作相对运动的物体。 固定构件:又称机架,一般用来支承运动构件,通常是机器的基体 或机座,例如各类机床的床身。 主动件:带动其他可动构件运动的构件。 按运动状况 运动构件 从动件:机构中除了主动件以外随着主动件运动而运 动的构件。 2.零件 定义:零件是构件的组成部分,是机器中的制造单元。 3.构件与零件联系与区别 联系:构件可以是一个零件,也可以是几个零件组成。 区别:构件是运动的单元体,零件是加工制造的单元体。 三、运动副 1.运动副概念 定义:两构件直接接触,又能产生一定相对运动的连接称为运动副。 2.运动副类型 转动副:两构件只能绕某一轴线作相对转动的运动副。 低副移动副两构件只能作相对直线移动的运动副。 (面接触) 按接触形螺旋副两构件只能沿轴线作相对螺旋运动的运动副。 式的不同 高副 (点、线接触) 3.低副和高副的特点 低副:面接触,容易制造和维修,承受载荷时单位面积压力较低,不能传递较复杂的运动,效率低、摩擦大。 高副:点或线接触,承受载荷时单位面积压力较高,两构件接触处容易磨损,寿命短,制造和维修也较困难,能传递较复杂的运动。 4.低副机构和高副机构 机构中所有运动副均为低副的机构称为低副机构。 机构中至少有一个运动副是高副的机构称为高副机构。 四、机构运动简图 简单线条和符号来表示构件和运动副,并按比例绘制出各运动副的位置。这种表达机构

机械制造基础习题及参考答案

《机械制造基础》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强度是金属材料在力的作用下抵抗和断裂的能力。 2、依据凝固区的宽窄,铸件的凝固方式分为、和。 3、按照产生原因,铸件内应力可分 为:和。 4、自由锻的工序可分为:、和 三大类。 5、拉深中常见的废品有:和。 6、焊接热影响区可分为:、、 和。 7、普通手工电弧焊的焊条由和两部分组 成。 8、刀具的磨损过程可分 为、、三个阶段。 9、对于钢铁零件,外圆面切削加工的主要方法 是:和。 10、影响铸铁石墨化的主要因 素和。 11、工程上常用硬度指标有_________ 和 __________ 两种。 12、合金的收缩经历_________ 、_________ 和 ________三个阶段。 13、造型方法可分为造型和造型两大类。 14、影响铸铁石墨化的主要因素是和。 15、金属的可锻性取决于和。 16、模锻中,模膛根据功用的不同,分为和__________。 17、冲压生产的基本工序有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两大类。 18、焊接电弧包括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三个区域。 19、埋弧自动焊中,和的作用相当于电焊条的焊芯和药 皮。 二、判断对错

1、影响合金流动性最显著的因素是化学成分。() 2、铸件凝固过程中,糊状凝固的合金缩孔倾向大,缩松倾向小。() 3、铸件内应力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收缩受阻。() 4、铸造模样表面上设计起模斜度是为了便于模样在砂型中固定() 5、铸件分型面应该尽可能的多。() 6、设计落料模时,应先按照落料件确定凸模刃口尺寸。() 7、塑性金属变形后的纤维组织可以采用热处理的办法消除。() 8、锻造为了提高金属的锻造性能,锻件的锻造温度越高越好。() 9、设计模锻模膛时,只有终锻模膛有飞边槽。() 10、随钢中含碳量增加,其可焊性变差。() 11、焊接热影响区组织、性能在焊接前后没有变化。() 12、弯曲时应尽可能使弯曲线与板料纤维垂直。() 13、为了提高焊接质量,应尽量采用异种材料进行焊接。() 14、只有在切削塑性金属材料时,才会产生积屑瘤。() 15、顺铣时,会造成工件在进给方向的窜动。() 16、磨削可以用来加工钢铁以及铝、铜等有色金属。() 17、粗加工时,刀具后角应取较小值。() 18、金属材料的加工性能与工艺方法有关。() 19、冲裁变形时板料首先进行弹性变形。() 20、锻造加工只是适合塑性金属材料加工。() 21、碳钢通常在油中淬火,而合金钢在水中淬火。() 22、合金结晶温度范围越小,合金的流动性越好。() 23、灰铸铁一般都要安置冒口和冷铁,使之实现同时凝固。() 24、冷却速度越快越易得到灰口铸铁。() 25、浇注时铸件的重要平面应朝下。() 26、砂型铸造时,木模尺寸应与铸件尺寸完全相同。() 27、铸件壁厚小于“最小壁厚”,容易产生浇不足、冷隔现象。() 28、设计制造零件时,应使零件的最大正应力方向与纤维方向垂直。() 29、常言道“趁热打铁”,就是说铸铁是可以锻打的。() 30、只要在压力加工过程中对工件加热,就属于热变形。() 31、落料和冲孔是使坯料沿封闭轮廓分离的工序。() 32、拉深系数越小,表明拉深件直径越小,变形程度越小。() 33、直流正接就是工件接电源正极,焊条接负极。()

机械设计基础(第三版)课后答案(1-18章全)

机械设计概述 1.1机械设计过程通常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机械设计过程通常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产品规划主要工作是提出设计任务和明确设计要求。 2.方案设计在满足设计任务书中设计具体要求的前提下,由设计人员构思出多种可行方案并进行分析比较,从中优选出一种功能满足要求、工作性能可靠、结构设计可靠、结构设计可行、成本低廉的方案。 3.技术设计完成总体设计、部件设计、零件设计等。 4.制造及试验制造出样机、试用、修改、鉴定。 1.2常见的失效形式有哪几种? 答:断裂,过量变形,表面失效,破坏正常工作条件引起的失效等几种。 1.3什么叫工作能力?计算准则是如何得出的? 答:工作能力为指零件在一定的工作条件下抵抗可能出现的失效的能力。对于载荷而言称为承载能力。 根据不同的失效原因建立起来的工作能力判定条件。 1.4标准化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答:标准化的重要意义可使零件、部件的种类减少,简化生产管理过程,降低成本,保证产品的质量,缩短生产周期。

摩擦、磨损及润滑概述 2.1按摩擦副表面间的润滑状态,摩擦可分为哪几类?各有何特点? 答:摩擦副可分为四类:干摩擦、液体摩擦、边界摩擦和混合摩擦。 干摩擦的特点是两物体间无任何润滑剂和保护膜,摩擦系数及摩擦阻力最大,磨损最严重,在接触区内出现了粘着和梨刨现象。液体摩擦的特点是两摩擦表面不直接接触,被液体油膜完全隔开,摩擦系数极小,摩擦是在液体的分子间进行的,称为液体润滑。边界摩擦的特点是两摩擦表面被吸附在表面的边界膜隔开,但由于边界膜较薄,不能完全避免金属的直接接触,摩擦系数较大,仍有局部磨损产生。混合摩擦的特点是同时存在边界润滑和液体润滑,摩擦系数比边界润滑小,但会有磨损发生。 2.2磨损过程分几个阶段?各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答:磨损过程分三个阶段,即跑合摩合磨损阶段、稳定磨损阶段、剧烈磨损阶段。各阶段的特点是:跑合磨损阶段磨损速度由快变慢;稳定磨损阶段磨损缓慢,磨损率稳定;剧烈磨损阶段,磨损速度及磨损率都急剧增大。 2.3 按磨损机理的不同,磨损有哪几种类型? 答:磨损的分类有磨粒磨损、粘着磨损、疲劳磨损点蚀、腐蚀磨损。 2.4 哪种磨损对传动件来说是有益的?为什么? 答:跑合磨损是有益的磨损,因为经跑合磨损后,磨损速度减慢,可改善工作表面的性质,提高摩擦副的使用寿命。 2.5如何选择适当的润滑剂? 答:选润滑剂时应根据工作载荷、运动速度、工作温度及其它工作条件选择。 当载荷大时,选粘度大的润滑油,如有较大的冲击时选润滑脂或固体润滑剂。高速时选粘度小的润滑油,高速高温时可选气体润滑剂;低速时选粘度小的润滑油,低速重载时可选润滑脂;多尘条件选润滑脂,多水时选耐水润滑脂。 2.6润滑油的润滑方法有哪些? 答:油润滑的润滑方法有分散润滑法和集中润滑法。集中润滑法是连续润滑,可实现压力润滑。分散润滑法可以是间断的或连续的。间断润滑有人工定时润滑、手动油杯润滑、油芯油杯润滑、针阀油杯润滑、带油润滑、油浴及飞溅润滑、喷油润滑、油零润滑等几种。 2.7接触式密封中常用的密封件有哪些? 答:接触式密封常用的密封件有O形密封圈,J形、U形、V形、Y形、L形密封圈,以及毡圈。 2.8非接触式密封是如何实现密封的? 答:非接触式密封有曲路密封和隙缝密封,它是靠隙缝中的润滑脂实现密封的。

机械基础感想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题目:机械基础参观后感想 姓名:张明明 学号:2010054229 班级:石工创新10-9班 2012/5/18

一、 平面连杆机构二、 凸轮机构 三、 齿轮机构 四、 齿轮传动 五、 蜗杆传动 六、 轮系 七、 带传动与链传动八、 连接 九、 学习心得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工具的出现以及随后机器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不断发展的各式机器,在代替或减轻人类劳动,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更多财富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类机器的发明及应用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进步的一个标志之一。机器是执行机械运动的装置,用来变换或传递能量、物料、信息。 课程的学习离不开实际现场的参观,任何一门工科的学习,如果离开了现场的实习和实际动手的操作,那么所学的知识将会是空洞的抽象的。机械设计这门课就是要求我们能在实际的生产和生活中,灵活的应用所学的知识,在现实生产生活中能过认识了解基本的元器件,掌握基本的技能,因此,此次的参观是很有必要的。 一、平面连杆机构 最简单地平面连杆机构是由四个构建组成地,称为平面四杆机构。它的应用非常广泛,而且是组成多杆机构的基础。 低副是面接触,耐磨损;加上转动副和移动副的接触表面是圆柱面和平面,制造简便,易于获得较高的制造精度。因此,平面连杆机构在各种机械和仪器中获得广泛应用。连杆机构的缺点是:低副中存在间隙,数目较多的低副会引起运动累积误差;而且它的设计比较复杂,不易精确地实现复杂地运动规律。 由若干个刚性构件通过低副(转动副、移动副)联接,且各构件上各点的运动平面均相互平行的机构,又称平面低副机构。低副具有压强小、磨损轻、易于加工和几何形状能保证本身封闭等优点,故平面连杆机构广泛用于各种机械和仪器中。与高副机构相比,它难以准确实现预期运动,设计计算复杂。 平面连杆机构中最常用的是四杆机构,它的构件数目最少,且能转换运动。多于四杆的平面连杆机构称多杆机构,它能实现一些复杂的运动,但杆多且稳定性差。平面连杆机构的运动设计一般可归纳为以下三类基本问题: 1) 实现构件给定位置(亦称刚体导引),即要求连杆机构能引导某构件按规定顺序精确或近似地经过给定的若干位置。 2) 实现已知运动规律(亦称函数生成),即要求主、从动件满足已知的若干组对应位置关系,包括满足一定的急回特性要求,或者在主动件运动规律一定时,从动件能精确或近似地按给定规律运动。 3) 实现已知运动轨迹(亦称轨迹生成),即要求连杆机构中作平面运动的构件上某一点精确或近似地沿着给定的轨迹运动。

机械制造基础试题题库及答案

1. 车削时,主轴转速升高后,也随之增加。(AB) A 切削速度 B 进给速度 C 进给量 D 切削深度 2. 切削过程中,主运动是切下切屑的运动及其特点是(切下切屑的运动、速度快,只有一个) 3. 镗床镗孔时,其主运动是。(镗刀连续转动) 6. 切削加工时,须有一个进给运动的有。(A) A 刨斜面 B 磨外圆 C 铣斜齿 D 滚齿 8. 调整好切削用量后,过程中切削宽度、切削深度是变化的。 A 车削 B 刨削 C 铣削 D 镗削(C) 9. 所有机床都有主运动和进给运动。(╳)13. 切削用量包括、和。 (切削速度、进给量、背吃刀量) 14. 刀具的主偏角是在平面中测得的。(A) A 基面 B 切削平面 C 正交平面 D 进给平面 15. 刀具的主偏角是和之间的夹角。 (刀具进给正方向、主切削刃) 16. 刀具一般都由部分和部分组成。 (切削、夹持) 18. 在车刀设计、制造、刃磨及测量时必须的主要角度有:。 (主偏角、副偏角、刃倾角、前角、后角) 19. 后角主要作用是减少刀具后刀面与工件表面间的,并配合前角改变切削刃的与。(摩擦;强度、锋利程度) 20. 刀具的刃倾角在切削中的主要作用是。(D) A 使主切削刃锋利 B 减小摩擦 C 控制切削力大小 D 控制切屑流出方向 22. 车床切断工件时,工作后角变小。(√) 23. 一般来说,刀具材料的硬度越高,强度和韧性就越低。(√) 24. 高速钢是当前最典型的高速切削刀具材料。(╳) 25. 硬质合金是最适合用来制造成型刀具和各种形状复杂刀具的常用材料。(╳)28. 刀具前角是在面中测量,是与之间的夹角。

(正交平面、前刀面、基面) 29. 刀具前角为,加工过程中切削力最大。(A) A 负值 B 零度 C 正值 30. 车刀的后角是在平面中,与之间的夹角。(正交、后刀面、基面) 31. 车削细长轴时,应使用90゜偏刀切削。(√) 32. 刀具主偏角的减小有利于改善刀具的散热条件。(√) 36. 影响刀具切削性能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刀具切削部分的材料、角度和结构。 一、金属切削过程 37. 金属切削过程的实质为刀具与工件的互相挤压的过程(√) 39.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变形系数越大,切削力越大,切削温度越高,表面越粗糙。(√) 40. 常见的切屑种类有哪些? 答:带状切屑、挤裂(节状)切屑、崩碎切屑。 41. 什么是积屑瘤? 答:在一定范围的切削速度下切削塑性金属时,常发现在刀具前刀面靠近切削刃的部位粘附着一小块很硬的金属,这就是积屑瘤。 43. 切削过程中切削力的来源主要是和。 (变形抗力和摩擦力) 44. 切削用量对切削力的影响程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切削速度、进给量、背吃刀量) 46. 切削用量对切削力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切削速度、进给量、背吃刀量。(╳) 47. 当切削热增加时,切削区的温度必然增加。(╳)

机械设计基础1答案

机械设计基础模拟题1 一、单向选择题 1. 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原动构件数( B )机构的自由度数。 A.多于 B. 等于 C. 少于 2.曲柄摇杆机构的急回特性可以用( A )表示,其值越大,急回性能越( C )。 A. 行程速比系数K B. 摇杆的摆角φ C. 显著 D.不显著 3.在h*a和α相同时,斜齿轮不根切的最少齿数( B )直齿轮不根切的最少齿数。 A、等于 B、小于 C、大于 4.混合轮系中,太阳轮(中心轮)指的是( C )。 A. 轴线不固定的齿轮 B. 轴线固定的齿轮 C. 轴线固定且与行星轮啮合的齿轮。 5.机械结构中,常用( B )螺纹作为联接螺纹。 A. 梯形 B. 三角形 C. 矩形 6.在平键联接中,键的剖面尺寸b、h是按( A )选取的。 A. 轴的直径 B. 键的强度 C. 轮毂尺寸 7.一对齿轮啮合传动时,大、小齿轮上齿面的接触应力( C )。 A. σH1=σH2 B. σH1>σH2 C. σH1<σH2 二、填空题 1.两个构件直接接触而又能产生一定相对运动的联接称为运动副。2、斜齿轮的端面参数为标准参数,而几何尺寸计算中,套用直齿轮公式时,应代入端面参数 3. 铰链四杆机构ABCD中,已知AB=25mm、BC=70mm、CD=65mm、AD=95mm,当AD为机架时,是曲柄摇杆机构,当AB为机架时,是双曲柄机构。 4.周转轮系按太阳轮是否运动分为行星轮系和差动轮系两类 5.直齿锥齿轮的强度计算是按齿宽中点处的当量直齿圆柱齿轮进行的。 6.经过动平衡的回转构件能达到静平衡。

三、作图题 1.在图示尖底从动件盘状凸轮机构中, 凸轮作逆时针转动,绘出图中凸轮机构的压力角。 2、图示减速带传动,要求在图上标出: 1)n1的转向 2)画出带在传动过程中应力分布图,并指出最大应力发生在何处,写出 min 的表达式 发生在带的紧边开始绕上小带轮处 四、自由度计算题 计算图示机构自由度,如有局部自由度、虚约束、复合铰链应指出,并判定机构运动是否确定。(绘有箭头的构件为原动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