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产业转移

产业转移

产业转移
产业转移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目标定位】 1.了解产业转移的原因。2.了解产业转移的发展趋势以及东亚地区产业转移的过程。3.了解我国产业的变化及转移趋势。4.能够结合历史、政治等学科知识,对具体产业转移进行相关分析。

【课堂活动】

探究点一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目前“长三角”地区正处在两种

产业转移并行的关键阶段,一是国际

产业向这里的沿海、沿江、沿高速公

路等交通优势明显和基础产业雄厚的

地区转移;二是上海、浙东、苏南将

部分产业向苏中、苏北转移。

(1)分析甲地区矿产资源开发的

条件及如何开发利用?

(2)相对于乙地而言,甲地突出的优势资源是什么?简述甲、乙两地加强资源合作的意义。

(3)说明转入“长三角”产业与转出“长三角”产业的差异,这种“腾笼换鸟”式产业转移有何积极意义?

【反思归纳】

近年来我国的产业转移

(1)沿海企业向内地转移

区域之间的产业转移,在一定程度上既是对区际商品贸易与区际要素流动的一种替代,又可以促进劳动力、资本与技术在________的流动。原材料价格、工资与地价水平、公用事业费用等方面的__________,会导致产业向________地区转移。沿海地区的企业为了寻求廉价资源和低成本,会向______迁移。这种类型的产业转移,在促进欠发达地区发展的同时,也会由于劳动密集型企业、高耗能和高污染企业的迁入,不可避免地对迁入地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2)台湾产业向大陆转移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很快,投资环境不断优化。廉价的劳动力,众多的发展机会,广阔的市场空间,对台商有很大的吸引力。台商大举投资办厂,加速了大陆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也创造了大量的__________机会。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从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向现代制造业、高端服务业转型。在这一过程中,一些中小企业出现关闭、停产、外迁现象,成为珠三角产业升级过渡期不可回避的“阵痛”。

材料二 珠江三角洲示意图及其产业结构演变图

制糖业、罐头食品业

? 服装、印刷、金属制品、塑料制品 ?

计算机、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汽车、,石油化工

(1)珠三角产业转移接收地的优势区位因素有哪些?

(2)分析珠江三角洲一些中小企业出现关闭、停产、外

迁现象的原因。

(3)简要评价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反思归纳】

产业转移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影响

【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目前,东莞本地人口约150万,外来人口约200万,其中港、澳、台同胞70万。世界某著名电脑公司总裁指出,若东莞通往深圳口岸的公路瘫痪,全球70%的电脑将加价。现在,东莞约有3 000多家电脑外围设备生产企业,已有“北中关,南东莞”之说。读“世界电脑产业空间发展示意图”,完成1~2题。

1.台商在东莞大量投资电脑生产企业,主要是因为东莞() A.交通便捷,劳动力廉价B.高校众多,技术先进

C.地形平坦,气候优越D.资源丰富,农业发达

2.大量电脑生产企业在东莞投资建厂,不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A.促进城市化水平提高B.提升产业结构层次

C.改善当地的环境质量D.吸引大量移民迁入

读“我国承接全球IT产业转移的路径图”和“IT全球化竞争的金字塔模型示意图”,回答3~4题。

3.IT全球化竞争的金字塔模型示意图中,c指的是() A.制造和生产环节B.品牌和核心技术环节

C.加工和组装环节D.市场和运输环节

4.下列关于我国IT产业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发挥廉价劳动力的优势,降低成本,增强产业竞争力

B.承接全球新一轮的IT产业转移

C.增加科技投入,由“IT制造”向“IT创造”升级

D.致力于高附加值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的研发,努力创造自己的品牌

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出现了产业向海外转移的趋势,近

年来中国成为吸收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读

“日本产业外移地区投资比率图”,回答5~6题。

5.日本对外投资主要集中地区和增长最快的地区分别是

()

A.北美、欧洲B.北美、亚洲

C.欧洲、亚洲D.亚洲、其他地区

6.近年来中国吸收日本对外投资增长迅速的主要原因有

()

①劳动力、土地成本较低②管理水平、技术水平较高

③市场潜力巨大④便捷的电子商务条件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2011·新课标全国文综)日本某汽车公司在中国建有多个整车生产厂和零部件生产厂。2011年3月11日东日本大地震及随后的海啸、核辐射灾害,使该公司在灾区的工厂停产。受其影响,该公司在中国的整车生产厂也被迫减产。据此完成7~8题。

7.该公司在中国建零部件生产厂,主要目的是() A.避免自然灾害对本土汽车生产的影响

B.为其中国整车厂配套,降低整车生产成本

C.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为其日本整车厂服务

D.建立其全球整车生产的零部件供应基地

8.中国整车生产厂被迫减产是由于该公司在灾区有() A.研发中心B.一般零部件厂

C.核心零部件厂D.整车厂

(2010·江苏地理改编)下图为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

9.图中箭头所示的生产要素及其流动方向,符合区际

关系的是()

a.为资金b.为技术c.为劳动力d.为原料

A.ab B.ac

C.bc D.bd

10.关于两区域间产业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欠发达地区应全面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以促

进区域发展②发达地区应将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到欠

发达地区,以降低生产成本③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逐步转移第二产业,有利于两区域的产业结构优化④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利于促进欠发达地区城市化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二、综合题

11.材料一2009年12月8日新华网:《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指出:珠江三角洲地区包括广州、深圳、珠海等9个城市,经过改革开放30年发展,珠三角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地区生产总值1998年超过新加坡,2003年超过香港地区,2007年超过台湾地区。纲要提出:到2012年,珠三角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人均GDP达到80 000元,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3%。到2020年,珠三角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形成粤港澳三地分工合作、优势互补、全球最具核心竞争力的大都市圈之一。

材料二2009年7月24日新华网:昨日召开的深圳、汕尾、潮州、河源、湛江五市“双转移”暨对口扶贫工作党政主要领导联席会议,审议通过了《深圳市促进产业有序转移行动方案(2009~2012年)》。《行动方案》提出,深圳将全面推进和深化与粤东、粤西两翼和北部山区的产业合作,引导和推动符合深圳产业转移导向的企业向粤东、粤西两翼和北部山区梯度有序转移,加快形成布局合理、比较优势明显、区域特色鲜明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格局。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1)深圳是珠三角乃至全国的著名加工工业中心,受世界经济衰退影响明显的本地产业部门为________业、玩具业和____________业。简要分析为促使本地工业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二分析珠三角产业转入地的优势区位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纲要》提出要在珠三角构建清洁、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体系,其中一点是把广东建设成我国重要的核电基地和核电装备基地。试分析国家在广东优先发展核电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2010·海南地理)下图示意制鞋业在两个地区的转移,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制鞋业在M、N两地之间的转移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别简述制鞋业转移对M地区和N地区地理

环境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课堂活动

探究点一

(1)条件:矿产资源丰富,种类多样;水陆交通便利;国内市场广阔。利用:扩大矿产资源开

采量;加强资源的外运;提高资源的加工转换和综合利用能力。

(2)能源资源(天然气、水电)。加强甲地资源的开发,将其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缓解乙

地能源资源紧缺状况,改善城市空气质量;促进东西部协调发展。

(3)转出的产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或资源密集型、污染严重的工业),转入的多为高新技术产

业。

意义:为苏中、苏北增强了发展动力,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也为“长三角”产业升级腾出了空间,实现了“长三角”与苏北地区的双赢。

反思归纳

区域间区域差异低成本内地就业香港劳动密集较低

探究点二

(1)原料、劳动力、地价。

(2)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国外市场需求减少;人民币升值导致原材料、土地、劳动力、能源

的紧缺和涨价,利润下降;珠三角产业升级对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

(3)对迁入地: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工业发展和城镇化的进程;扩大就业机会,提高经济

水平;可能加大环境污染程度。对迁出地:优化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减轻环境污染。对整个区域: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提高区域经济的竞争力。

反思归纳

国外高新技术改善失业人口经济结构环境污染就业压力

课后练习区

1.A2.C3.B4.A 5.B6.C7.B8.C9.B10.C

11.(1)服装电子组装制造实施品牌化战略,打造自主知识产权;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产业重组,增强竞争力;加快技术创新;开拓多元化市场。

(2)丰富廉价的劳动力;廉价的土地;广阔的市场。

(3)核能的地区适应性强;当地经济发达,资金雄厚;技术、人才优势明显;当地常规能源缺

乏,发展核能是有益的补充。

12.(1)M地区制鞋业企业把生产企业都转移到N地区,在M地区只保留研发中心。

(2)对M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环境污染减轻,环境质量改善。对N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加

重了环境污染,环境质量恶化;工业化发展,地理景观人文化增强(增加了大量的厂房、道路等人文景观)。

2019年中国产业外迁研究:产业转移的触发条件与转移规模的测算依据

2019年中国产业外迁研究:产业转移的触发条件与转移规模 的测算依据

目录 1.东北亚地区产业转移进程概览 (3) 1.1.中国台湾 (4) 1.2.韩国 (7) 1.3.日本 (8) 1.4.东北亚地区产业转移模式的共性 (10) 2.当前的中国制造位居全球产业链何处? (11) 3.产业转移的触发条件与转移规模的测算依据 (14) 4.产业外迁是否一定意味着行业走向衰落? (18) 5.中国产业转移未来10年或达2万亿以上,占比当前工业增加值 6.5%左右 (21)

1.东北亚地区产业转移进程概览 产业转移的背后是产业链国际分工的重新调整。我们试图通过观察东北亚地区日本、韩国、中国台湾产业转移的过程,来判断中国产业转移的规模、路径与影响。 关于产业转移,经典经济学理论从国家间比较优势、产品的不同生命周期入手对产业转移进行了理论分析: (1)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来看,产业转移由产品的成熟程度所致。产品的在不同阶段分为创新产品、成熟产品与标准产品,三者依次递进,创新产品的生产集中在国内,成熟产品的生产开始逐步向其他发达国家进行转移,标准产品的生产则开始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图1产品生命周期下对外直接投资与贸易变化 生 产 量与 消 费 量 创新产品阶段成熟产品阶段标准化产品阶段 时间 (2)比较优势角度来看,国际间产业转移首先从本国失去比较优势的产业(边际产业)开始,并依次进行转移。在这个过程中,东亚地区国家采用进口替代战略与出口导向战略相结合(雁阵模型),通过进口提升本国技术水平,再进而通过改善生产,并通过开发国外市场,以出口进一步拉动增长,当产业比较优势消失后,再度进行产业转移。

产业转移的意义

试论产业转移的重大意义 改开放以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抓住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转移的机会,发展了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当地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发挥了重要作用。所谓的产业转移就是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而就产业转移事实的本身来说那只是企业对自身的一次生产布局的调整,其中国内的产业转移叫做区域产业转移,跨国的产业转移叫国际产业转移。其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原产地的劳动力的价格上涨或运输成本的增加促使企业调整自己的产业布局,从而进行产业转移;也可能是当地政府出台的各项政策的改变,迫使一些产业进行转移;还可能是国际分工可以促使人类平均生产效率的提高,这个过程也伴随着产业转移,更主要的是产业的地域转移……其实产业转移也给企业和社会带来了非凡的意义。 对企业来说,产业转移就是企业自身的一次产业布局的优化调整的机会,它会促使企业的内部结构优化,提升企业的整体效益,以获取最大价值的产业布局。首先,企业经过长期的发展,曾今的产业布局已无法使他获取最大的价值。如人工成本增加、地租费用增加等等,这些都促使企业的生产运营的成本增加,使得企业的利润大幅度的下降。然而,通过产业转移企业可在此获得相对较低人工费用、地租费用,从而降低生产运营成本获取较高的利润。其次,当地经济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人们的收入和消费水平普遍提高,他们对产品的需求有了更多的要求,需要更好滴产品,而现在企业生产的产品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那么这些产品将会被淘汰出当地的市场。这是企业通过产业转移就可以获得新的市场,打开销路,继续获取收益。再次,企业通过产业转移布局更多的产业,开辟更多的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销售更多的产品,获取更多的利润。最后,企业通过产业转移调整企业的内部结构,淘汰落后的产业,优化产业组成结构,提高企业内部的运作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产业转移对迁出地来说,短期内会有一定的不利影响,如失业率增加、就业更加困难、税收减少等等。但就长远发展来说它是有利的。首先,产业转移有利于迁出地各行各业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为新兴产业的发展腾出空间,提供充足的劳动力,为新的主导产业的发展提供充的条件。同时,产业转移也是一次自行

制造业回流:全球产业转移的新动向

制造业回流:全球产业转移的新动向 编者按:近年来,国际金融危机导致世界经济格局出现了重大调整,全球产业格局也发生了变化。与前三次产业转移不同,本次产业转移表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可能对后危机时代的世界经济产生一定影响。为此,我们策划了这一专题,希望对读者了解和研究相关问题有所帮助。 一些产业从发展中国家回流发达国家 “逆向”产业转移目前来看规模还比较小,未来是否会主导整个产业转移的趋势还不好判断;这种“逆向”转移的不是一般的产业,往往属于高端制造业。 伴随着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一直到国际金融危机之前全球产业大致进行了三次较大规模的转移。第一次产业转移发生在上世纪50年代,二战后,美国首先爆发了第三次科技革命,这使得美国国内的产业结构出现了重大调整,在此背景下,美国将其国内的传统产业如钢铁、纺织等转移到日本和西德,以便集中力量发展半导体、通信、计算机等新兴技术密集型产业。日本和西德通过承接美国转移的产业,大大加快了工业化的进程,并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第二次产业转移发生在上世纪60至70年代,这一时期,

日本、西德的经济快速发展,与美国的差距逐步缩小,同时,劳动力的成本不断增加。在此背景下,日本和西德将不适合本国发展的如纺织、机电等劳动密集型加工产业转向东亚及拉美的一些国家,自己则致力于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作为产业转移输入地的东亚和拉美的一些国家以发展劳动密集型加工产业为契机,逐步成为新兴的工业化国家。 第三次产业转移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这一时期,美、日、欧等发达经济体大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把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部分低附加值的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到海外。一些亚洲新兴经济体在继续承接发达经济体转移出来的高科技产业的同时,也把部分失去竞争力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一部分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亚洲的发展中国家,从而带动了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促进了其工业化进程。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随着世界经济局势的变化,第四次全球产业转移正在悄然发生。相比前三次产业转移,本次产业转移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比较突出的是产业转移方向发生了变化。在本次产业转移中,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出现了产业从发展中国家回流的态势。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欧洲纷纷提出“再工业化”、“制造业复兴”等计划,在此背景下,一些发达国家的企业相继将海外生产线迁回本

产业转移答案

探究一产业转移的原因 (1)相同点:三家工厂的加工地都在我国。不同点:a厂是原料和市场均在外,b厂的原料地在国外、产品市场在国内,c厂的产品市场在国外、原料地在国内。 (2)a厂是典型的两头在外,主要是为了利用我国廉价的劳动力资源;b厂主要是受我国庞大的市场吸引;c厂既利用我国的资源优势,又利用我国廉价的劳动力优势。 (3)在区位选择上,a厂家选择在我国离日本(原料地和市场)比较近的青岛,b厂家选择在对我国汽车市场有很大辐射作用的中心城市——北京(且北京自身市场潜力较大),c厂家选择在有优惠条件的且交通方便的特区城市——深圳。 (4)为了选择原料供应、产品加工和销售的最优区位,减少生产成本,扩大销售规模,获得规模效益。 探究二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1.(1)①日本,②韩国、我国台湾和香港地区,③我国东部地区,④我国中西部地区。 (2)劳动密集型产业。20世纪50年代,日本处于工业化初期,劳动力价格低廉,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利于经济的迅速发展;20世纪60年代,日本经济水平提高,劳动力成本上升,且为了本国的产业升级而将此产业进行转移。 (3)劳动密集型产业呈现按经济发展水平由高向低逐次转移的规律。 2.(1)企业内部交易成本很高。 (2)有丰富的廉价劳动力,生活和生产等基础设施较好的地区才能设置为出口加工区。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服务意识,改善投资环境以减少企业内部的交易成本。 3.(1)从历史发展来看,我国汽车市场快速发展;从国际市场来看,我国汽车市场潜力巨大。 (2)发展中国家汽车普及率低,发达国家汽车普及率高。这为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3)政策的支持进一步加大了我国的汽车市场,促进了国际汽车产业的转移。 (4)我国劳动力价格低廉,消费市场广阔,汽车整车运输不便;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产品可降低生产成本。 探究三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1)二战后日本的主导产业由轻工业起步,50年代中期转向发展重化工业,进入80年代转向发展高新技术工业,产业结构不断升级。 (2)就业机会减少,环境质量提升。 (3)形成“产业转移出去的多,转移进来的少→国内生产投资不足,生产困难→市场萎缩→产业向外转移,外资不愿进入”的恶性循环。此外,外迁或外建也导致了企业生产技术的下降,削弱了产品的竞争能力。 2.(1)发达国家应重点发展处于开发期、增长期的产业,发展中国家应该发展成熟期和衰退期的产业。日本和韩国应该发展开发期、增长期的产业。 (2)“微笑曲线”向我们揭示了一个现象:在抛物线的左侧(价值链上游),研发环节的附加价值逐渐升高;在抛物线的右侧(价值链下游),随着品牌运作、销售渠道的建立,附加价值逐渐上升;而作为劳动密集型的中间制造、装配环节不但技术含量低、利润空间小,而且市场竞争激烈,容易被成本更低的同行所替代,因此成为整个价值链条中最不赚钱的部分。 (3)加工环节的附加值很低,即利润很低,但一般耗用的劳动力和资源较多。而技术含量高、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产业和高附加值的生产环节留在国内,可以保持自己的技术和优势并获取高额利润。 (4)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在接受产业转移时,最好能引进处于研发期、增长期的产业及高附加值的生产环节。韩国的政策就是避免总跟在发达国家的后面。 3.(1)产业移出地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经济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减少;因环境污染减少,环境质量提高。 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劳动力从第二产业移向第三产业,国民经济收入提高(幅度高于产业移入地)。 (2)产业移入地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经济对自然资源大量消耗;因环境污染加剧,环境质量下降。 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劳动力从第一产业移向第二产业,国民经济收入提高。 1.B 2.C 3.D 4.D 5.B 6.(1)改革开放的政策,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广阔的市场。

国际产业转移历程中的四次浪潮

国际产业转移历程中的四次浪潮 1、第一次浪潮发生在第一次科技革命后期的18世纪末19世纪上半叶,产业转移的路径是从英国向欧洲大陆和美国转移。第一次科技革命完成后,英国成为当时名副其实的、也是第一个“世界工厂”。当时仅占世界人口2%的英国,在19世纪前70年里,一直控制着世界工业生产的到,世界贸易的到1/ 4。" 第一次国际产业转移的输出地是英国,目的地主要是法国、德国等欧洲大陆国家以及北美。美国作为一个新兴国家,是这次国际产业转移的最大受益国。美国作为英国的殖民地,又有良好的自然条件和资源条件,使“工业革命的新技术先在北美殖民地尔后又在美利坚合众国遇到了肥沃的土壤……到18世纪70年代美国独立战争时,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上大约有200个造铁厂,年产铁约3万吨。超过它的只有英国本土、法国、瑞典和俄国”。正是对这次来自英国的国际产业转移的承接,奠定了美国后来领跑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物质和技术基础,我们可以设想,如果没有美国对英国的产业转移的承接或承接的力度不是足够大,那么,世界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爆发时间就要推迟,产生的影响力就要大大缩水。美国以承接第一次国际产业转移为历史前提,以领跑第二次科技革命为技术基础,才推动了本国工业的迅速发展,并在19世纪末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强国,当之为愧成为世界工业发展史的第二个“世界工厂”。可以说,第一次国际产业转移浪潮推动了“世界工厂”的第一次变 1迁。 2、第二次国际产业转移浪潮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产业转移的路径是从美国向日本和原联邦德国转移。20世纪50年代,美国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大背景下,对其国内的产业结构进行了重大调整,将钢铁、纺织等传统产业转移到日本和原联邦德国,美国国内主要致力于集成电路、精密机械、精细化工、家用电器和汽车等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美国之所以将国内的部分产业转移到日本和原联邦德国,首先是处于冷战状态下的国际政治格局所决定的。

中国产业转移及其对就业的影响

我国产业转移及其对就业的影响 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是宏观经济政策的两个重要目标。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高速增长, GDP年均增长率达到8%,特别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年均增长更是高达9·8%。但是,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经济发展也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中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以及当前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在中国,奥肯定律是失效的,中国经济的高增长并没有伴随着高就业率。很多学者呼吁经济转型,呼吁靠投资带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必须要改变、靠出口带动的增长模式也必须要有改变,靠制造业的模式也要改变,要更多地发展第三产业。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经济增长最快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发展对世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重点。 资源是稀缺的,过分追求工业化必然造成环境的压力,中国逐渐改变建国初期大力发展重工业的战略,但是处于在工业化中期的中国,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导其地位不会改变。中国政府在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的政策调整上一直进行着多方博弈,一方面要顾及21世纪的宏伟目标,实现民族复兴而大力发展经济;一方面也要顾及民生,为实现共同富裕,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一、我国产业转移的重要性 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但是还是第二产业比重最大。次贷危机以来,我国的经济也受到剧烈波动,在国家经济刺激下,我国经济形势好转。但是由于人民币升值以及当前黄金、石油价格的连续上涨以及的国际贸易壁垒等因素,我国经济发展仍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经济刺激政策的长期有效性还有待市场验证。投资、出口和消费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过分的依靠国际市场必然会增加经济的不确定性,我国经济体制需要一系列改革,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步伐,减少对国际市场的过分依赖,增强我国实体经济抵御系统风险的能力。 二、我国产业转移现状与趋势 中国对国际产业转移的承接一直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而向前推进的。良好的制度基础和优越的要素禀赋,使中国赶上了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的第

国际产业转移与福建产业定位

国际产业转移与福建产业定位 摘要:以外商直接投资为主体的国际产业转移有力地推动了福建产业结构的升级。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产业转移 北上”趋势明显,该区域产业结构升级面临严峻挑战。在新的国际产业转移背景下,福建产业定位的关键在于强化产业分工和专业化。 关键词:国际产业转移;福建;产业结构;定位 1国际产业转移推动福建产业结构的升级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对外开放的加大,福建省引进的外资规模也日益增加。由外商直接投资带动的国际产业对该省的转移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是1978-1987年,国际产业转移起步发展阶段。随着市场开放,外资从小规模试探逐步加快进入,1984-1987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平均为7千万美元。1985年首次突破1 亿美元。从1979年至1987年,全省累计承接国际资本转移 3.01 亿美元。(2)第二阶段是1988-1995年,国际产业转移高速发展阶段。1988-1993年期间,除个别年份外,每年外商直接投资金额都成倍增长。尤其是大型跨国公司自90年代开始进入福建,较多投资于资金、技术密集型项目。从1988年至1995年,这一时期全省累计承接国际资本转移134.28亿美元。(3)第三阶段是1996年至今,国际产业转移平稳发展阶段。外商直接投资在经历1999年和2000年小幅下滑之后,2004年有了明显增加,达到47亿美元。同时进入世界500强的跨国 公司来闽投资增多,国际转移产业结构得以优化。从1996年至2004

年底,这一时期全省累计承接国际资本转移369.31亿美元。 由外商直接投资带来的国际产业转移对福建产业结构变动产生 了积极的影响: (1)促进福建产业结构的工业化。 &n bsp; 改革开放以来,外商对第二产业的投资比重一直保持较高水平, 推动了全省产业结构的工业化(见表1)。2004年外资在第二产业的比重达到79. 5% ,远远高于全省总体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所占48. 7% 的比重,两者相差30. 8个百分点,这表明外资已成为推动产业结构工业化的重要力量。2004年,规模以上三资”工业企业的产出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出的份额是:工业总产值占59. 55%,工业 增加值占57.71%,产品销售收入占59.42%,利润总额占69.28% , 资产总额占54. 64%,均已占到1/2甚至更高的比重。 (2)促进福建产业结构向重化工业化发展。 20世纪80年代,国际产业转移的特点是以轻纺产品为主的劳动 密集型产业大量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福建省得改革开放之先,主要承接了来自港澳台和东南亚地区的以轻工制成品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进入90年代以后,在全省承接的国际转移产业中除原先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外,还包括电子信息产业,以及资本密集型的重化工业。 这一阶段的产业转移趋势同全省产业结构的升级发展基本一致。20 世纪90年代以后,全省重化工业在工业结构中的比重稳步上升。2002

中国产业转移及其对就业的影响

我国产业转移及其对就业的影响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是宏观经济政策的两个重要目标。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高速增长,GDP年均增长率达到8%,特别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年均增长更是高达9 8%。 但是,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经济发展也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中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以及当前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在中国,奥肯定律是失效的,中国经济的高增长并没有伴随着高就业率。 很多学者呼吁经济转型,呼吁靠投资带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必须要改变、靠出口带动的增长模式也必须要有改变,靠制造业的模式也要改变,要更多地发展第三产业。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经济增长最快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发展对世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重点。 资源是稀缺的,过分追求工业化必然造成环境的压力,中国逐渐改变建国初期大力发展重工业的战略,但是处于在工业化中期的中国,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导 其地位不会改变。 中国政府在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的政策调整上一直进行着多方博弈,一方面要顾及21世纪的宏伟目标,实现民族复兴而大力发展经济;一方面也要顾及民生,为实现共同富裕,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一、我国产业转移的重要性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但是还是第二产业比重最大。 次贷危机以来,我国的经济也受到剧烈波动,在国家经济刺激下,我国经济形势好转。 但是由于人民币升值以及当前黄金、石油价格的连续上涨以及的国际贸易壁垒等因素,我国经济发展仍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经济刺激政策的长期有效性还有待市场验证。

投资、出口和消费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过分的依靠国际市场必然会增加经济的不确定性,我国经济体制需要一系列改革,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步伐,减 少对国际市场的过分依赖,增强我国实体经济抵御系统风险的能力。 二、我国产业转移现状与趋势中国对国际产业转移的承接一直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而向前推进的。 良好的制度基础和优越的要素禀赋,使中国赶上了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 的第四次的国际产业转移,并成为这次国际产业转移受益最大的国家,维持了经济 的持续高速增长,创造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奠定了中国作为世界制造大国的地位,成为世界上制造业高、中、低端产业链条相对比较完善的少数国家之 。 目前我国正进入东中西部产业转移的发展期。 2000年以来,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产业转移呈现出以下五个趋势: 一是产业转移规模越来越大;二是转移的产业主要以加工制造业为主,尤其是劳动密集型加工工业转移的势头强劲;三是对资源能源依赖较强的上游产业转移趋势明显;四是来源地相对集中,大都来自长三角、珠三角、闽三角等地;五是与东部地区相邻且交通运输条件较好的中西部省区,在吸引产业转移方面占据明显优势。 在今后一个时期里,东西部产业转移趋势还会继续加强并呈现新特点: 一是产业转移的层次会逐步提高;二是产业转移从原来的单个项目、单个企业,或者说是单个产业,转变为包括产业的整体性转移;三是产业转移的主导角色转变,从政府的主导作用向企业主导作用转变;四是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面临更大的挑战。 三、我国产业转移对就业的影响及其带来的就业机遇(一)产业转移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产业转移对就业机会和就业结构均会产生重要影响。 对产业承接地区而言,伴随着产业转移,相应的就业机会也会转移到产业承接国,产业承接国从而获得了直接的就业促进效应。 同时,随着产业结构的提升,该地区就业劳动力结构也向受教育程度更高的专

国际产业转移与国际直接投资的新趋势

国际直接投资与跨国企业管理国际产业转移和国际直接投资的新趋势 专业:国际商务硕士 姓名:罗琮 学号:201301360030

摘要: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国际分工格局和生产组织方式的深刻变革,国际产业转移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本文先分析了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动因和特征,继而又分析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趋势,最后结合两者的发展趋势提出了中国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中,如何进行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 关键词:国际产业转移、国际直接投资、产业升级 一、国际产业转移的发展趋势 国际产业转移是各国产业结构升级和开放经济的结果。在过去的国际产业转移中,产业转移的类型是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到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产业转移的主体是从相对发达的国家转移到次发达国家再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逐层推进,产业转移的阶段是从加工贸易到零部件和原材料的本地化生产,产业转移的技术通常都是进入标准化产业阶段的技术。国际产业转移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存在,只是不同的时期在不同区域之间转移,不同的时期转移的内容不同。未来一段时间内,国际产业转移将呈现如下的发展趋势: 1.国际产业转移将延续结构高度化的趋势 这里的结构高度化指的是产业结构不断提升的意思。今后,向我国东部地区转移的制造业将主要集中在高技术密集型、高附加值、高加工度的“三高”行业,而不再像过去以传统制造业为主。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东部地区本身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另一方面,随着东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原有的传统制造业的成本优势逐渐丧失,因此,未来几年,我国将出现传统制造业由东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从而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有利景象。 2.以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投资将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新热点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同样,伴随着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地位的形成和发展,与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和国际物流相关的服务业的外商投资也越来越多。以上海为例,2005年,上海第三产业吸收外资合同金额73.1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0.2%,占全市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的比重首次超过50%,达到52.9%。与需要耗费大量土地、能源的制造业相比,现代服务业具有智力要素密集度高、产出附加值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等特点,因此发展第三产业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下一轮经济增长的必然选择。上海“四个中心”(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的定位就反映了这样的发展趋势,也为上海承接服务业转移做出了总体的规划。 3.国际产业转移出现了组团式或产业链整体转移的趋势 过去的国际产业转移往往只是发生在处于产业核心地位的跨国公司,以汽车行业为例,上海大众初创时,其零部件大量依靠进口,然后再逐步实现国产化。而近年来的发展趋势则有所不同,组团式或产业链整体转移的趋向很明显。如以上海—苏州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形成台湾信息产业的投资集聚区,其中苏州已经形成以明基电脑、全友电脑和华宇电脑为核心的IT产业群,建立起鼠标、彩显、液晶显示器、超微半导体等多个大规模生产基地。研发、制造、服务的一体化联动将是未来国际产业转移的发展趋势,会有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基于降低成本、贴近市场等方面的考虑,将其研发、物流等非制造环节也转移到中国来。这一趋势对于我国各类开发区做好区域产业规划和招商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认真研究。 4.跨国公司成为国际产业转移主体,投资方式多样化

产业转移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产业转移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1)积极方面外商将生产转移,使得我国的经济面临着一种全新的挑战.我国不得不做出调整。一方面。外商的撤出使得我国依赖的进口加工的贸易模式走向衰退,中国不能一味以出1:3拉动经济。需要扩大国内消费刺激经济增长:另~方面.外商的撤出也给了自主品牌和本土企业一定的机会.让他们进行产业升级.提高技术含量和核心科技。增强竞争力。制造业的出走,也给了我国的第三产业发展的好机会.我国的第三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一直没有制造业水平高.现在制造业陷入了发展的徘徊期.正是第三产业发展的机遇(2)消极方面1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减小2.出13减少.贸易顺差减小我国的出口主要是来料加工贸易和制造业带动的3就业岗位减少外商撤出对华投资最直接的影响莫过于对就业的影响了三产业转移对外部经济体的影响(1】对外商来说1.积极方面外商重新合理配置资源.降低成本。2.消极方面首先.重新投资的成本大其次.进入中国市场的壁垒增加(2)对产业承接国来说1.积极方面( 创造了就业。。②拉动了出口。③投资拉动经济增长2.消极方面。制造业对环境的污染严重,是生态遭到了破坏四、我国应对产业转移的措施(1)改善投资环境既然外商撤出其对华投资的意愿已经显现出来.那么必然是存在着不利于投资的问题的。面对这种局面.我们必须去主动面对问题。改善投资环境。首先要做到继续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完善企业的上下游生产体系,产生集群效益.方便投资者现在的和未来的生产和销售:其次是完善信息配套设施和物流体系.现代的经济首先离不开的就是对信息的把握.完善信息配套设施就是搞好网络建设,提供市场信息,建设物流中心,让厂商更能把握市场脉搏,增加竞争力;最后,改革政府职能,加强服务意识。杜绝腐败。(2)扩大内需刺激消费当投资和出CI对经济的拉动下滑的时候.保证经济继续稳步增长的措施毫无疑问就是扩大内需刺激消费了首先是要增加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使得大家有钱花;其次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分配制度,让老百姓敢花钱;最后我们还应该注意加大城镇化水平(3)支持创业,扶持自主品牌(4)调整产业结构,进行产业升级所谓产业升级。主要是指产业结构的改善和产业素质与效率的提高。产业升级必须依靠技术进步。产业结构的改善表现为产业的协调发展和结构的提升:产业素质与效率的提高表现为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以及产品质量的提高。为了对产业进行升级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注重技术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2.对产业进行组织创新.用科学的方法管理3对传统产业进行体制创新.用市场选择强者我们在新经济形势下.首先就要做到政企分开发挥企业的能动性.创造出最大价值:其次形成公平有效的市场竞争机制.使得各个行业处于同一起跑线,让市场决定企业的生存.这样才能留下最适合市场的,最有活力的企业,自然是代表了产业的发展趋势的企业

国际产业转移分析报告

分报告一:国际产业转移 一、国际产业转移理论概述 1.1 国际产业转移的基本内涵 国际产业转移是指某些产业由某些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些国家和地区。它是一个具有时间和空间维度的动态过程,一个包含着国际产业贸易与国际产业投资的综合过程。它既是对产业构成要素的国际移动的描述,也是对产业形成与演进历史的梳理。 国际产业贸易往往意味着转入国必需的某些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技术设备、原辅材料、中间产品的输入,因而对转入国产业结构发生影响。在一系列严格的假设条件下,它有助于转入国产业成长与结构转换。也就是说转入国可以利用这些技术设备、原辅材料、中间产品,建立新的工业部门,改造传统产业部门。国际产业投资往往意味着资本、技术等的直接输入,在一系列严格的假设条件下,也能产生与国际产业贸易相同的结果。 国际产业转移是从外在形式来看,与相关国家相关产业之间的贸易和相关国家相关产业之间的投资并无二致。但发达国家与转入国之间的绝大部分贸易,实际上是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两国产业之间的贸易,因此,我们称它为国际产业贸易。发达国家在转入国的投资,尤其是直接投资,一般是伴随着资本输出的较先进技术产业的输出,或者说发达国家较高发展水平的产业向转入国较低发展水平的产业

投资,因此,我们称它为国际产业投资。当产业贸易与产业投资所引起的累积性产业成长达到一定程度时,某些产业在转入国更具有竞争优势时,大规模的产业转移便会发生,从而引起产业转入国与产业转出国产业结构的革命性转换。 转出国之所以进行产业转移,是因为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也是它们开发使用过时技术,实现最后价值增值的需要。它们不可能通过转让高新技术来培植与自己竞争的对手以追逐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资本输出。产业转出国吸收产业转移通常是谋取外来投资的外部经济效应,即获得技术、管理经验、训练人员以及其它的前向联系效应和后向联系效应 1.2 国际产业转移的影响 对于转出国而言,从短期来看,国际产业转移对于发达国家也有负面影响,如对国内就业水平的影响和本国产业“空心化”现象。但从长期来看,其正效应大于负效应。因为归根结底,它为本国的结构转换提供了绝好契机。产业转移的条件是该产业产品不可能在本国生产已经失去了昔日的比较优势,不再具备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这样的产业转移出去,可以为那些附加值高的新产业提供更多的资本和劳动力。 鉴于我国目前主要作为产业转入国参与国际产业转移,我们下面着重分析国际产业转移对转入国的影响。 示范效应、溢出效应、关联效应和竞争效应

产业转移新趋势及全国主要地区形势分析

产业转移新趋势及地区招商形势分析探讨 一、全国主要地区的形势 近年来外商在华区域分布变化明显,从体来说沿海地区外商投资所表现出主要是“北上西进”,其中“北上”的趋势明显,“西进”的规模较小。我国外资区域间转移与传统意义上的转移投资存在很大差别。在北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一些条件好的中心城市,完全具备大规模吸收外资的条件,有望形成新的开放型经济带。 一、外商在中部和北部地区投资的比重明显上升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 , 沿海地区的外资出现了由南部沿海地区逐步向中部和北部沿海地区转移和扩散的趋势。中部沿海地区实际吸收外资占全国的比重 , 由1983-1990年间的13.3% 提高到1991-1999年的24.2%, 2002年为30.4%;北部沿海地区的相应比重分别为20.8% 、 20.8% 和25.8, 也呈上升趋势。中部沿海和北部沿海吸引外资占全国的比重 , 由2000年的47.1% 上升到2002年的56.2% 。外商投资企业向西部地区转移的现象虽不明显,但沿海地区的外资从开放中心区向其周边地区扩散的趋势却十分明显,出现了以上海为中心的“一小时经济圈”。 尤其山东由于其在环渤海湾与长三角交接地的特殊位

臵,近年来区位优势初显,一方面直接吸引国外资,又不断承接长三角转出产业,尤其在吸引日资、韩资方面更是得天独厚,远走在其他地区的前面。山东省2004年引进外商投资企业5891个,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FDI)98.2亿美元,合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14.4亿美元。分别占全国的13.5%、14.5%、14%,均居全国第一。 分析发现外商投资倾向于“北上”的原因主要有: 1、南部沿海地区土地、能源、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供应吃紧,已不能满足其需要 近年来伴随着外商投资和各种产业的聚集,长期经济高速发展,利用、消耗了大量当地资源,造成资源的危机与紧张,直接带来土地、劳动力、水、电等要素成本大幅度上升,人才供应紧张。2003年,我国先后有上海、广东、江苏、浙江等21个省市拉闸限电。同时,南部沿海地区过去所享有的政策优势逐步消失。而在以上海为核心的中部沿海地区,产业基础雄厚,金融服务、现代物流、科技人才等条件较好,市场潜力巨大,交通条件便利。北部沿海地区产业基础好,科研和技术人才集中,靠近广大内地市场。 2、长江三角洲生活条件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近几年在我国投资的外商,投资规模巨大,在华具有长期发展意愿,投资方的许多高层管理人员准备在华长期居住。特别是来自台湾的一些投资者,其祖籍就在江浙一带 ,

产业转移(教案)

适用学科地理适用年级高二适用区域通用课时时长(分钟)2课时 主干考点 1.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2.结合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案例,考查引起产业转移的原因、意义 和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近三年考情2019年海南卷第6-7题;2019年江苏卷第21-22题;2019II卷3-5.; 2019江苏卷27 分析预测 高考还将利用区域图来考查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通过两地产业转移,来分析总 结产业转移的规律。或者利用产业转移案例,考查其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考点精讲 1 一、产业转移 1.分类区域产业转移国际产业转移 2.目的降低生产成本 扩大销售市场 追求更高利润 3.产业转移的原因 二、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1.劳动力因素:劳动力充足、高素质且价格低廉的地区或国家,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 2.内部交易成本:发达国家内部交易成本高,发展中国家内部交易成本低,企业由发达国 家转移至发展中国家。 3.市场因素:国内市场饱和、避开政策等的限制,企业就会开辟国际市场。 【深化探究】 1.产业转移的规律 转移主体:先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轻工业转移,然后是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重工业转移。 转移方向:由发达国家或地区向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地区转移。 2.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分析 首先是分析工业部门的特点和地区分布;其次是把握影响工业部门区位选择的因素。发达国一、知识讲解

家到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首先是利用发展中国家廉价劳动力资源,其次是占领当地市场, 再次是利用其地价便宜的优势。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投资建厂,则主要考虑发达国家的技 术优势、信息优势以及避开关税壁垒等因素。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例题1】 【题干】(2019年江苏卷21-22题)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我国蔗糖产业的重心从台湾不断 西移,1993 年后,广西甘蔗种植面积和蔗糖产量稳居全国首位。广西地跨北回归线,其东部、北部和西北部为山地,中南部是平原。图12为“2019 年广西蔗糖产量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1 ~2题。 图12 1. 我国蔗糖产业重心西移的主要原因是 A. 东部地区产业升级 B. 东部地区环境退化 C. 广西生产成本较低 D. 广西消费市场广阔 2. 广西中南部成为甘蔗种植集中区域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 技术 B. 资金 C. 地形 D. 气候 【答案】1.AC 2.CD 【解题指导及错因诊断】 1.蔗糖产业属于原料指向型产业,发展需要以甘蔗种植为依托,东部地区随着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地价和劳动力价格不断上涨已经不适宜蔗糖产业的布局,广西低价,劳动力成本均较低,所以选择AC 2.广西与东部地区比较,资金和技术都不占优势,排除AB,选CD 【例题2】 【题干】(2019年海南卷第6-7卷)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地处我国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 障区,森林覆盖率高,是传统的“木匠之乡”。2019年后,大批在沿海务工的南康木匠返 乡开办家具企业,木材从东南亚进口,产品面向中低端市场,销往全国各地。2019年,南康已有家具企业7500多家,从业人员40多万人,产值达1010亿元。据此完成3~4题。3.南康木匠大批返乡开办家具企业的主要原因是 A.南康资金雄厚 B.沿海地区产业转型升级 C.南康木材丰富 D.沿海地区家具需求上升 4.目前,南康家具产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最有效措施是

陕西省榆林市高考地理二轮专题2 产业转移(1)

陕西省榆林市高考地理二轮专题2 产业转移(1)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4题;共62分) 1. (6分) (2018高一下·鸡泽月考) 下图为甲、乙两地某类企业单位产品成本构成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企业属于() A . 原料指向型 B . 劳动力指向型 C . 技术指向型 D . 市场指向型 (2)两地间产业转移方向及主导因素分别是() A . 甲地迁往乙地,技术成本更低 B . 乙地迁往甲地,技术更为发达 C . 甲地迁往乙地,用工成本更低 D . 乙地迁往甲地,市场更加广阔 2. (4分) (2018高二下·仙桃期末) 有“中国瓷谷”之称的辽宁省沈阳市法库县,是我国矿产资源大县,其中瓷土储量全国最大,硅灰石储量和品位全国第一。自2002年开始,法库县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产业政策背景下积极承接广东陶瓷产业转移,形成东北地区最大的陶瓷产业集群。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法库县成为“中国瓷谷”主要依赖于() A . 优惠政策支持 B . 陶瓷工业历史悠久 C . 非金属资源丰富 D . 劳动力丰富廉价 (2)法库县承接广东陶瓷工业转移,对当地产生的影响有() A . 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B . 加快能源消费结构调整 C . 加剧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D . 促进国际陶瓷产业分工与合作 (3)为实现法库县陶瓷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急需() A . 压缩陶瓷产能 B . 发展电子信息产业 C . 开拓国际市场 D . 发展环保陶瓷工业 3. (4分)(2018·浙江模拟) 读表,完成下题。 三类工厂的投入构成比较 (1)①类工厂最有可能是()

国内产业转移的趋势

国内产业转移的趋势 1、不论是国际产业转移还是国内产业转移,在我国都将长期存在国家问或地区间的牛产力发展差距导致产业转移的产生。 (2)我国所承接的国际产业转移将越来越多地集中在服务业上。而国内产业转移则仍将以制造业为主 一、总体趋势 (1).沿海产业转移呈现向省内欠发达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转移并存趋势 2.产业转移以加工制造业为主,尤其是传统劳动密集型加工工业 3.企业组团式或产业链整体转移趋势日益明显 4。珠江三角洲产业有向东南亚联盟国家转移的趋势 5,有产业特色和配套产业基拙的地区对东部企业最具转移吸引力 6.区域之间争夺产业转移的竞争将日趋激烈 二、我国产业转移的发展趋势( 首先,不论是国际产业转移还是国内产业转移,在我国都将长期存在。 其次,我国所承接的国际产业转移将越来越多地集中在服务业上,而国内产业转移则仍将以制造业为主。 第三,地方政府有可能成产为我国业转移的阻碍因素,但是不可能改变我国产业转移的方向。

3.企业组团式或产业链整体转移趋势日益明显 目前,东部产业转移的一大特点是以龙头企业和大企业为核心,实行组团式或产业链整体转移,企业主导作用越来越强且抱团转移趋势明显。也就是龙头企业和大企.业基于降低成本、贴近市场等方面考虑,对一个产业的上、中、下游各个阶段的产品进行整个产业链的大规模转移,同时将研发、采购、销售、物流、售后服务等各个营运环节也转移过来。由于龙头企业和大企业社会化协作程度高,一家龙头企业和大企业投资往往会带动和引导一批相关行业的大量投资,形成“龙头”带“配套”、“配套”引“龙头”的良性发展格局。 .区域之间争夺产业转移的竞争将趋激烈 产业转移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非常明显,中西部地区希望借助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时机,实现,1-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加中西部地区的就业机会,更好地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因而都在积极承接沿海产.业转移,比环境、抢客商、争项目,竞争激烈。有的城市拥有毗邻珠毛角、环渤海发达地区的区位优势,有的城市拥有资源优势,有的城一市拥有某些产业集聚优势,中西部地区还拥有中西部大开发的特殊优惠政策优势。,一些中部地区开发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力度很大、发展水平较高,已经成为承接产业转移、推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东部地区各省市政府,努力推动本省市发达地区产业向本省市欠发达地区转移:,东南亚一些国家也在利用价格低廉的劳动力和资源等优势,吸引口韩、港澳台以及我国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我国东部地区的一些产业已开始向二些东南亚国家转移。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产业转移机遇性很强,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黄金周期可能只有3至s年,国内产业转移也不会无限持续下去。根据有关方面分析,国内东部地区这次大规模的产业转移估计5一8年完成。因此,中西部区域间争夺东部产业转移的竞争门趋自热化。

中国产业集群发展现状与趋势

关于《中国产业集群高层论坛》的报告 ——中国产业集群现状、趋势及招商建议报告 一、中国产业集群现状 1、中国产业集群类型和形成机制 ◆资源驱动型产业集群:如广东的五金、家电产业集群、山西的煤炭产业集群 该产业集群包括社会资源驱动型和自然资源驱动型两类,前者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依靠当地的工商业传统、文化等社会资源;后者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依靠当地的矿产、农副产品等自然资源。 ◆贸易驱动型产业集群:如温州打火机产业集群、中山古镇灯饰产业集群 以本土企业为主的国内贸易和出口贸易带动的产业集群。特点是小规模企业成功创业后,迅速带动其他企业的跟进,并有相应的配套企业共同成长,最终形成面向全国和全球市场的产业集群。 ◆外商直接投资型产业集群:如昆山台资企业群 外商直接投资产业集群以以IT产业为典型,主要有两类:一是围绕个别外商投资的龙头企业形成众多企业配套的产业集群,如北京以诺基亚为龙头的移动通信产业集群;二是全球行业内大企业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齐聚的产业群,如苏州昆山的2583个外商投资企业集群。 ◆科技资源衍生型产业集群:如中关村产业集群 形成以科研资源为依托,科技创新为重点,技术推广应用为内容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大企业种子型产业集群:如青岛家电产业集群 大企业专注于某一环节的核心能力建设,将其他业务外包出去,吸引了众多中小企业依附在周边,提供配套服务。 ◆产业转移型产业集群:东部劳动密集型、土地等资源依赖型的产业集群转移,如成都女

鞋产业 此类产业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相比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在资金、技术、市场、人才、对外贸易等方面处于弱势,但在劳动力、土地、自然资源等方面具有优势。随着东部地区产业容量的缩小,劳动密集型、土地等资源依赖型产业进行产业转移。 2、中国产业集群的宏观特点: ◆产业集群分布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尚处于培育期 ◆东部地区的产业集群对市场环境依赖性高,外向型和创新型产业集群所占比例较大;中 西部地区以资源依赖性为主 ◆产业集群的主导产业以制造业为主,尚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其中技术、资源和市场 对产业聚集的影响程度依次降低; ◆产业集群主体以中小企业为主,少数大型企业正在引领产业集群发展 ◆近年来,产业集群的现象在服务领域中日趋突出,文化创意、金融服务、商务服务、物 流服务等现代服务业集群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逐步壮大起来,现代服务业集群保持较快的发展。 表1:典型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区域分布

产业转移经典习题

一.劳动力因素 下图为“中国政区图”,读图完成下面试题。 (1)乙省向甲省转移的主要产业是 ①技术密集型产业②资金密集型产 业 ③资源密集型产业④劳动密集型产业 A.①②B.② ③ C.③④ D.①④ (2)产业转移对甲省的有利影响有 ①提升产业结构②增加就业机会 ③提高城市化水平④改善生态环境 A.①②③B.①② 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09·海南地理)近些年来,G市(下图)大力建设工业开发区,以优惠政策吸引珠三角洲地区劳 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 (1)图中G市属于_______省,铁路名称是________铁路。 (2)指出G市吸引珠江三角洲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有利 条件。 二.内部交易成本因素 (1)关于内部交易成本因素对产业转移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企业家总是希望在内部交易成本最高的区位投资建厂 B.发达国家社会消费水平高,内部交易成本低 C.发展中国家为了吸引发达国家的投资,首先要改善投资环境以减少企业生产的内部交易成本D. 20世纪80年代,在东亚出现的出口加工区,成为发展中国家降低企业内交易成本,吸引产业转移的地区 三.市场因素 下图反映的是某公司逐步扩展的四个阶段。图 中内圆表示公司早期市场区,中圆表示国内市场 区,外圆四个部分表示不同的国外市场。虚线圈出 的国家产品进入难度大。据此回答(1)~(3)题。 (1)从阶段1到阶段4,推动该公司发展的最 主要动力是( ) A.占领市场 B.靠近原料地 C.获得廉价劳动力 D.保证能源供应 (2)该公司向国外扩展的最早方式是( ) A.设立工厂 B.设立销售代理商

C.设立销售部 D.设立研发中心 (3)该公司直接采用投资建厂的方式进入甲国,可能是因为甲国( ) ①建厂成本低②消费文化差异 ③接近原料地④市场需求量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08·海南地理)M公司为世界著名的电子企业,于1992年开始在我国天津经济开发区兴建生产厂。目前天津已成为M公司在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M公司的天津生产基地本着就近采购的原则,使在华供应商由1995年的130多家发展到2001年的700多家。结合下图完成(1)~(3)题。 (1)与北京相比,天津成为M公司向中国产业转移的首选地的优势条件是() A.海运方便 B.市场潜力大 C.研发力量强 D.生产成本低 (2)在跨国公司的全球化战略中,M公司第Ⅱ类供应商选址天津的主要原因是() A.接近原料地 B.接近市场 C.接近研发中心 D.接近国际航空港 (3)天津下列企业中,最有可能成为M公司第Ⅳ类供应商的是() A.化工厂 B.食品厂 C.电子元件厂 D.家具厂 四.主要影响因素的综合考查 1.读不同国家产业变化过程示意图,回答(1)~ (3)题。 (1)①类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是 ( ) A.市场 B.劳动力 C.技术 D.交通 (2)由图可知 ( ) ①Ⅰ类国家工业发展早,科技水平高 ②Ⅱ、Ⅲ类国家往往处于不利地位 ③Ⅱ、Ⅲ类国家产业升级速度取决于Ⅰ类国家 ④市场是产业升级的动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我国在产业调整中应该 ( ) A.加快②类产业的引进,推进工业化进程 B.加快有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C.与Ⅰ类国家分工合作,集中发展①②类产业 D.只接纳高新技术产业的转移 2.当前,全球服务外包正式成为国际商务活动中的新浪潮,也是当今世界新一轮产业革命和转移的新趋势。下图是全球服务外包产业转移示意图,完成(1)~(3)题。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