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我国八大行业的能源消费驱动因素研究_基于完全指数分解法

我国八大行业的能源消费驱动因素研究_基于完全指数分解法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总89期)2010(5)

Journal o f Huazho ng A gr icultural U niver sity(Social Sciences Edit ion)

收稿日期:2010-07-04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两型社会建设与中部地区工业增长模式研究 (08AJY032);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自主基金(2009054)。作者简介:邓 军(1985 ),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数量经济学。E mail:dengju n85@https://www.wendangku.net/doc/071054902.html,

我国八大行业的能源消费驱动因素研究

*

基于完全指数分解法

邓 军,蒋喆慧

(华中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摘 要 运用完全指数分解法,选用1994-2007年间中国八大行业的GDP 与能源的面板数据,对中国能源消费量进行分解,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各部门经济规模的扩大是导致能源消耗增加的最主要因素,但各部门能源密度明显下降,成为节约能源的最主要因素。而能源转换效率下降以及经济结构的不合理也是影响能源消费增加的重要因素。从行业看,制造业是分析我国能源消费的最关键部门。

关键词 能源消费量;完全指数分解法;驱动因素

中图分类号:F 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456(2010)05-0089-05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的增长,按1994年基期价格计算,从1994年到2007年间我国GDP 年均增长率达到10.5%。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能源消费也迅猛增长,从1994年到2007年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年均增长率达到6.5%,14年间能源消费总量翻了一番。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伴随着能源的高消耗,吸引了众多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在相关研究中,指数分解法(index decom positio n analysis 简称IDA )被广泛用来分析能源消费及碳排放变化的动因。指数分解法IDA 是将指数概念应用于分解分析中,它实际上是总量计算公式表示为几个因素指标的乘积,并根据不同的确定权重的方法进行分解,以确定各个指标的增量份额。因素分解方法有很多种,据Ang [1]

的总结,目前的因素分解方法盛行的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Laspey res 为基础的IDA 方法;另一类是Divisia IDA 方法。其中Sun [2]提出的以Laspeyres 为基础的完全指数分解法由于很好地解决了残差项问题,被众多研究者广泛运用。

国内外有许多学者运用IDA 方法研究能源消

费问题。比如Chunbo [3]

运用Divisia 指数分解法分析中国1980-2003年间的能源密度变化趋势。Zhao 等[4]运用LMDI 指数分解方法,分析1998-2006年我国能源消费的影响因素。吴巧生等[5]利

用指数分解法分析了中国工业化中的能源消耗强度变动的因素。周勇等[6]运用AWD 分解法分析了中国能源强度变化的结构与效率因素贡献。

国内外运用IDA 指数分解法分析我国能源消费情况的,方法上没有将能源消费影响因素进一步分解;研究对象上缺乏对各部门的细分。有鉴于此,本文采用Sun1998年提出的完全分解法,将我国能源消费的影响因素进一步分解为四大因素,即能源转换效率、能源密度、经济结构、经济规模;研究对象为我国的生产部门的八个大部门,即农业、采掘业、制造业、公用事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业、其他行业。期望更深入地发掘我国能源消费的规律。

一、模型设定、变量及数据

1.模型设定

Laspeyres 分解法由德国Laspey res 于1864年

提出的。因其对各要素的分解总存在不完全性,按照 共同创造,平等分配 原则,Sun 于1998年将Laspeyres 分解法中的残差项完全分摊到各个要素

中,提出了优化的Laspeyres 分解方法。该方法相对于传统的Laspeyres 分解方法是一大扩展与优化,又被称为完全分解法。按照Sun 的总结,要素X i 对A 总变化的贡献为: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总89期

)

本文采用Sun提出的完全分解法,将能源消费总量E首先按下式进行分解:

E= i E i= i E i FE i*FE i

GD P i *

GD P i

GDP

*

GD P= i T E i*EI i*ES i*G(2) 注:式中E代表能源总消耗、E i代表各个行业的能源总消耗、FE i代表各行业终端能源消费、

GDP i代表各行业经济规模、GDP代表总的经济规模。

通过分解,我们就可以将能源消费总量转换为四个因素的乘积,这四个因素是能源转换效率T E i (即能源消耗总量与终端的最终消费能源总量比值)、能源密度EI i(即各行业单位GDP的终端能源消耗量)、产业结构因素ES i(各行业的GDP i与总GDP比重)以及经济规模因素G。

但是上式仅将能源消耗量分解为四个因素的乘积,这种形式并不能直接度量出能源消耗的影响情况。本文参照Sun1998年提出的优化指数分解法,将T期与0期的能源消费量的变化分解为四大效应:

E i=E t-E0=T E ef f ect+EI e f f ec t+

ES ef f ect+G ef f ect(3) 这里的T E ef f ect表示能源转换效率T E在其他几个因素不变的情况下,T E的变化对能源消费总量的效应或影响。也就是说如果能源转换效率提高,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能源消费量相应提高,这样可以度量出此因素的变化带来能源消费量的变化。同样EI ef f ect、ES ef f ect、G ef f ect分别表示能源密度EI、经济结构E S、经济规模G对能源消费总量的单独影响和效应。如此,我们便可以将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分解为能源转换效率T E,能源密度E I,经济结构ES和经济规模G四个典型的影响因素;并可以通过相关数据分析此四因素对我国能源消费影响的大小及趋势。

2.变量及数据来源

本文研究中所用的中国八大生产部门GDP数据取自于1994年到2007年间历年的 中国统计年鉴 ,以1994年不变价计算而来。对应各部门能源消费总量E i以及终端能源消费量F E i数据来自于历年 中国能源统计年鉴 。

表1 各主要变量统计结果

变量

总产出

GDP/百亿元

各部门产出

GDP i/百亿元

各部门能源消费

总量E i/百万吨标准煤

各部门终端能源

消费量FE i/百万吨标准煤

样本数14112112112

均值934.55116.82185.71130.43标准差386.58136.24307.67229.45最小值482.4311.9713.508.40最大值1770.14857.401562.201112.60

3.基本数据描述性分析

(1)制造业和其他行业是拉动GDP增长的主要部门。我国经济规模迅速扩大,从1994到2007年间年均增长率达到10.5%。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经济规模不断增大。我国GDP从1994年的4.82万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17.7万亿元(以1994年为基准价),实际GDP14年间累计增长了267%,平均年增长率达到10.5%。从阶段趋势上看,除1998、1999、2000年增长率在7%左右外,其他年份增长率基本在10%左右,但2005、2006、2007年环比增长率分别为12.5%、13.9%、17.9%,呈现出加速势头。

分部门看,制造业和其他行业这两个部门创造了中国GDP总和的约60%。其中制造业占比最高,从1994年的33.9%到2007年的48.4%,年均占比39.5%,且呈上升趋势,而其他行业年均占比也达到了18.6%且呈略微上升趋势。为了更准确地考察各个部门对我国GDP增长的影响,我们通过各部门的年均GDP占比以及各部门产值的年均增长率,算出了各部门对总GDP增长的拉动。计算结果显示,中国从1994年到2007年GDP年均增长率约10.5%,其中制造业拉动了GDP增长5.4%,其他行业创造了 1.98%的增长,也就是说中国这些年的快速经济增长,年均的10.5%中有约

90

第5期邓 军等:我国八大行业的能源消费驱动因素研究 基于完全指数分解法

表2 各部门年均创造的全国的GDP增长率%八大部门年均农业采掘业制造业公用事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业其他行业总和GDP占比14.47 3.1639.46 3.10 5.66 6.029.5118.6100.00产值增长率 3.90 6.5113.6912.879.0110.279.2910.64

对总GDP拉动0.560.21 5.400.400.510.620.88 1.9810.56

7.4%是制造业和其他行业创造的,尤其制造业创造了中国GDP过半的增长,各行业的具体计算结果参见表2。

(2)总能源消费增长迅速,制造业是主要的能源消费行业。从总体上看,我国能源消费迅速增长,从1994到2007年间年均消费增长率达到6.5%。生产部门总能源消耗从1994年的10.73亿吨标准煤到2007年的23.88亿吨标准煤,14年间能源消耗累计增长了123%,能源消耗总量翻了一番,其中1998、1999年为负增长,2003年、2004年增长较快,环比增长率分别为15.6%,17.3%。2005、2006、2007三年环比增长率分别为10.6%、9.8%、8.1%,处于一个比较高的增长水平。

从部门看,制造业、公用事业、采掘业以及交通运输业这四个部门能源消耗总量占据了八大行业总消耗的87%之多,尤其制造业占了能源消费的大部分,年均占比达63.4%,消费能源总量从1994年的7.17亿吨标准煤到2007年的15.62亿吨标准煤,消费总量翻了一番多,而且有略微上升趋势。在表3中,我们具体列出了各行业的能源占比情况,并添加了各行业的GDP占比情况作为对比分析。

表3 八大行业的年均GD P占比和能源消耗占比对比表% 1994-2007年均农业采掘业制造业公用事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业其他行业GDP占比14.47 3.1639.46 3.10 5.66 6.029.5118.62能源消耗占比 4.557.8363.438.53 1.527.36 2.32 4.46

二、实证分析

前面基本数据的统计分析,我们发现了一些现象,如中国经济在快速的增长,制造业和其他行业创造了年均10.5%的经济增长率中的7.4%;能源消耗总量翻了一翻,制造业、公用事业、采掘业、交通运输业四个部门消费了总能源的80%以上。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是伴随着能源的大量消耗的,而且是不均衡的消耗。这里我们从能源模型分解的四个因素进行分析,看看我国八大行业能源消费是如何受这四个因素影响的。

1.能源转换效率总体下降,导致能源消费增加

能源转换效率即终端能源消费量与总能源消费量的比值,其值越高则能源消耗越少,所以提高能源转换效率可以节约能源。这里的能源转换效率效应,主要是指在其他几个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能源转换效率的变化对能源消耗总量的净效应。

我国能源转换效率总体在下降,由于能源转换效率的下降每年都消耗着大量的能源。1995-2007年14年间由于能源转换效率下降导致能源消费总量增加0.98亿吨标准煤,平均每年增加能源消耗7.5百万吨标准煤。按部门分析,制造业和其他行业是能源转换效率下降导致能源消费增加的主要部门。制造业由于能源效率降低年均增加能源消耗8.2百万吨标准煤,其他行业增加消费1.54百万吨标准煤,这两个部门是能源转换效率下降导致总能源消耗增加的最主要部门,利用模型(3)对八大行业各年的能源转换效应计算结果参见表4。

表4 八大行业各年份的能源转换效应(TE e ffe ct)百万吨标准煤行业/年份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年均农业 1.5-0.7 2.4-1.1-0.6 1.6 1.4-1.7-1.3-4.90.90.60.6-0.1采掘业 4.9-3.910.3-4.6-8.88.2 2.4-2.8-0.9-23.4 4.30.9-2.1-1.2制造业17.0-17.941.7-3.7 5.836.232.0-27.2 2.9-17.70.216.520.98.2公用事业7.1-33.4-0.3-2.8 4.99.912.9 3.0-16.60.58.1 3.87.30.3建筑业0.9-0.3-0.80.7-1.37.3-0.20.80.7-19.80.00.40.2-0.9交通运输业-1.50.30.5-1.0-1.5 1.3-0.1-0.4-1.2-2.2-1.70.1-1.0-0.6商业0.4-0.4 2.20.0-0.2 2.30.4-0.10.3-1.2-0.80.5-0.40.2其他行业-2.3 2.7 2.1 3.20.5 1.30.00.4 2.4-1.5 6.0 2.6 2.6 1.5总计27.9-53.558.1-9.2-1.167.948.8-28.1-13.6-70.217.125.428.27.5

2.能源密度大幅下降,推动能源节约

能源密度指终端能源消费量与相应GDP的比值,其倒数又称能源利用效率。它反映GDP对能源的依赖程度,能源密度越低,能源利用效率越高能源

91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总89期)

消耗越少,降低能源密度可以节约能源。这里的能源密度效应主要是指在其他几个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能源密度的变化对能源消耗总量的净效应。利用模型(3)对八大行业各年的能源密度效应的计算结果如图1

图1 八大行业能源密度效应(14年平均量)

我国生产部门的能源密度大幅下降,1995-2007年因为能源密度变化对能源消费总的效应(百万吨标准煤)分别为:-76.33、-28.84、-178.69、-108.21、-108.8、-85.3、-126.12、-25.96、47.73、151.71、-72.02、-124.55、-301.32。14年间由于能源密度下降总共节约能源约10.37亿吨标准煤,平均每年节约能源79.75百万吨标准煤。

能源密度下降正在为我国节约着大量的能源消费。按部门分析,制造业是源密度下降节约能源消费的最主要部门,制造业由于能源密度下降年均节约能源近70百万吨标准煤。从图1可以看出,我国生产部门整体能源密度的下降主要来自制造业的贡献。

3.经济结构不合理,资源消耗型产业比重过大,增加了能源消费

这里定义的经济结构因素是各行业GDP 与总GDP 的比值,即表示各行业经济份额的比重。从总体上看,由于经济结构不合理,年均增加能源消耗约0.18亿吨标准煤。从1995-2007年因为产业结构变化对能源消费总的效应(百万吨标准煤)分别为:

20.76、24.04、17.99、1.24、4.92、- 3.11、7.24、6.63、13.97、23.15、21.48、20.45、72.13。14年间由于产业结构问题导致能源消费累计增加2.31亿吨标准煤,平均每年增加能源消耗17.8百万吨标准煤。按部门分析,制造业比重增加是造成产业结构效应增加能源消费的最主要部门。利用模型(3)对八大行业各年的经济结构效应如图2所示,各个部门单独净效应(百万吨标准煤),年均农业- 4.23、采掘业-4.25、制造业27.76、公用事业0.44、建筑业-0.34、交通运输业-0.95、商业-0.52、其他行业-0.13。由于制造业比重增加,年均增加能源消耗27.76百万吨标准煤,而其他部门产业结构效应基

本为负。

图2 八大行业经济结构效应(14年平均量)

4.经济规模快速扩张带动能源消费迅猛增加经济规模效应是指在其他三个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经济总量的变化导致能源消费量变化的净效应。1995-2007年的14年间由于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导致能源消费累计增加20.23亿吨标准煤,平均每年增加能源消耗1.56亿吨标准煤。分部门看,主要是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我国能源消费的大幅度增加。由于制造业的经济规模扩大,年均增加能源消耗98.85,占了年均总效应的约64%,其次是公用事业、交通运输业和采掘业,各年各行业的具体计算数据参见表5。

表5 八大行业各年份的经济规模效应(G effe ct )

百万吨标准煤

行业/年份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年均农业 5.2 5.4 5.1 3.9 4.1 4.5 5.5 6.27.47.09.310.713.8 6.8采掘9.59.59.27.17.07.59.310.213.012.014.917.222.611.5制造73.176.470.350.651.055.166.374.197.3101.5144.4177.5247.598.9公用7.28.59.07.27.58.410.311.715.314.619.523.432.113.4建筑 1.3 1.3 1.20.9 1.1 1.3 1.9 2.3 3.0 3.2 4.0 4.7 6.4 2.5运输 5.6 5.7 6.0 5.3 6.27.39.110.213.313.518.722.932.412.0商业 1.9 2.1 2.1 1.7 1.9 2.2 2.8 3.2 4.3 4.4 5.8 6.99.5 3.7其他 4.9 4.8 4.5 3.3 3.8 4.3 5.3

5.97.37.19.811.91

6.0 6.8总计

108.7

113.6

107.3

80.0

82.4

90.7

110.5

123.8

160.9

163.2

226.3

275.2

380.2

155.6

92

第5期邓 军等:我国八大行业的能源消费驱动因素研究 基于完全指数分解法

三、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采用完全指数分解法,构造能源消费模型,对我国能源消费总量进行分解,得出能源密度下降成为我国能源节约的最大推动力,而能源转换效率、经济结构以及经济规模因素都是带动我国能源消费的增加的。针对我国当前的能源消费情况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优化能源结构,减少火力发电比重,提高能源转换效率。我国能源转换效率整体下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火力发电比重过大。本文研究得出制造业和其他行业是能源转换效率效应引起能源消费增加的主要部门,而这两个部门消耗着大量的电力能源,火力发电中煤炭转换为电力的能源转换效率实际上只有30%左右,这是造成了我国整体能源转换效率低下的一个主要因素。可以通过减少火力发电在发电中的比例,在火力发电企业中通过提高工艺技术、管理水平等措施提高他们的转换效率,以及提高其他可再生能源的比例等手段最终到达提高能源转换效率的目的。

第二,能源密度下降空间依旧很大。这些年能源密度显著下降且是我国节约能源的最主要因素。但是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各行业的能源利用效率还不是很高,尤其是占主要地位的制造业,虽然能源密度下降而且为能源节约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是能源利用效率可以提高的空间依然巨大。可以继续通过投资科研,引进新技术,新设备等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可以通过制度改革,引进外国先进管理经验,提高企业管理效率等手段让单位能耗的产出增加。这样从技术和制度两方面着手降低我国的能源密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第三,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能源节约型产业在我国产业中的比重。目前我国经济结构过于重型化,产业结构还有待优化。经验显示第三产业是能源消耗较少的行业,而当前我国第三产业仅占我国GDP 的40%左右,而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比重一般都在70%以上,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的空间巨大,所以我国应该提高第三产业等能源消耗少的行业比重,给予这些行业发展更多鼓励和支持,这样对于我国经济结构优化,能源节约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参 考 文 献

[1] ANG B W.Decomposition analysis for policymaking in en ergy:

wh ich is the preferredm ethod?[J].Energy Policy,2004(32): 1131 1139.

[2] SU N J W.Accounting for energy us e in Ch ina,1980-1994

[J].Energy,1998(20):835 849.

[3] CH UNBO M,DAVID I S.China's changing energy intensity

tr end:A decomposition analysis[J].En ergy Economics,2008

(30):1037 1053.

[4] ZH AO X L,CH UNBO M,H ONG D Y.Wh y did Chin a s ener

gy intens ity incr ease during1998 2006:Decomposition and pol icy analysis[J].En ergy Policy,2010(38):1379 1388.

[5] 吴巧生,成金华.中国工业化中的能源消耗强度变动及因素分

析 基于分解模型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6(6):75 85. [6] 周勇,李廉水.中国能源强度变化的结构与效率因素贡献 基于

AWD的实证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06(4):68 74.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nergy Consumption and Analysis on

Affection Factors in Eight Industries

Based on t he Complete Decomposition Approach

DENG Jun,JIANG Zhe hui

(S chool of Economics,H uaz hong N ormal Univer sity,Wuhan,H ubei,430079)

Abstract T his paper analy zed total energ y consumption in the eight industr ies thro ug h the selected panel data of eight industries betw een1994and2007.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e ex pansion of econom y is the primary factor in raising the energy co nsum ption.H ow ever,energ y intensity declined r em arkably, making energy intensity a leading factor in energy conservation.Nev er theless,Energy conversion effi ciency and structur al changes ar e also of vital importance in 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Key words energy consumption;com plete decomposition approach;dr iv er s

(责任编辑:金会平)

93

住房能源消耗指标和节能措施

10#楼: 耗热量指标13.44W/㎡ 耗煤量指标10.7kg/㎡ 屋面保温做法:挤塑聚苯板保温层80厚(平屋面,坡屋面) 外墙保温做法:挤塑聚苯板70厚 外窗保温做法:断桥铝合金中空玻璃空气层12mm厚,外窗气密性4级。不采暖房间上部楼板保温做法:90厚超细无机纤维。 采暖与非采暖户墙保温做法:挤塑聚苯板40厚 非周边地面保温做法:挤塑聚苯板70厚 周边地面保温做法:挤塑聚苯板50厚 采暖方式:地板辐射采暖 11#楼: 耗热量指标13.83W/㎡ 耗煤量指标11.02kg/㎡ 屋面保温做法:挤塑聚苯板保温层80厚(平屋面,坡屋面) 外墙保温做法:挤塑聚苯板70厚 外窗保温做法:断桥铝合金中空玻璃空气层12mm厚,外窗气密性4级。不采暖房间上部楼板保温做法:90厚超细无机纤维。 采暖与非采暖户墙保温做法:挤塑聚苯板40厚 非周边地面保温做法:挤塑聚苯板70厚 周边地面保温做法:挤塑聚苯板50厚 采暖方式:地板辐射采暖 12#楼: 耗热量指标13.86W/㎡ 耗煤量指标11.04kg/㎡ 屋面保温做法:挤塑聚苯板保温层80厚(平屋面,坡屋面) 外墙保温做法:挤塑聚苯板70厚 外窗保温做法:断桥铝合金中空玻璃空气层12mm厚,外窗气密性4级。不采暖房间上部楼板保温做法:90厚超细无机纤维。 采暖与非采暖户墙保温做法:挤塑聚苯板40厚 非周边地面保温做法:挤塑聚苯板70厚 周边地面保温做法:挤塑聚苯板50厚 挑空楼板保温做法:挤塑聚苯板85厚 变形缝保温做法:挤塑聚苯板70厚 采暖方式:地板辐射采暖 13#楼: 耗热量指标14.12W/㎡ 耗煤量指标11.24kg/㎡ 屋面保温做法:挤塑聚苯板保温层80厚(平屋面,坡屋面) 外墙保温做法:挤塑聚苯板70厚 外窗保温做法:断桥铝合金中空玻璃空气层12mm厚,外窗气密性4级。

中国能源工业布局特点与依据

全校公共选修阶段2考试2011~2012学年第2学期 课程名称中国地理 学院名称商学院 专业名称国际经济与贸易 班级名称111 学生姓名侯振宇 学生学号2011121674 考试成绩 中国能源工业布局特点与依据 “十二五”期间,中国新能源产业将迎来加速发展和布局调整的重要机遇。 政策和资源是影响中国新能源产业布局的重要因素。在区域政策和资源影响下,我国新能源产业集聚特征显现,初步形成了以环渤海、长三角、西南、西

北等为核心的新能源产业集聚区。 依托区域产业政策、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各集聚区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特色明显。其中长三角区域是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高地,聚集了全国约1/3的新能源产能;环渤海区域是我国新能源产业重要的研发和装备制造基地;西北区域是我国重要的新能源项目建设基地;西南区域是我国重要的硅材料基地和核电装备制造基地。 区域分布 东中西部协调发展 新能源产业在政策和资源的影响下开始集聚,整体上形成了东、中、西部协调发展的格局。 产业集群化分布进一步显现:以政策和资源为导向,初步形成了以环渤海区域、长三角区域等为核心的东部沿海新能源产业集聚区;在中西部的一些区域,如江西、河南、四川、内蒙古、新疆等省区,新能源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形成了中西部新能源产业集聚区。 在区域分工方面,长三角、环渤海地区主要承担着新能源产业研发、高端制造功能;中部地区承担着核心材料研发制造功能;西部地区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是新能源发电项目承载地。新能源发电项目通过电网,再输入到华北、华中、华南等地区。整体上,新能源已形成了东、中、西部协调发展的局面。 目前,国内规模化应用的新能源产业包括太阳能、风能、核能和生物质能等,这些细分领域具有不同的集聚特征。 太阳能光伏产业:形成了以长三角为制造基地、中西部为原材料供应基地的产业分布格局。长三角地区是国内最早的光伏产业基地,随着产业链延伸,江西新余、河南洛阳和四川乐山等地成为国内硅片制造和原料多晶硅基地。

中国电视剧市场的市场驱动因素和未来趋势

一、中国电视剧市场概览 (一)中国电视剧市场的定义及细分 中国电视剧市场由两个分部组成,即电视系列剧市场及网络剧市场。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电视剧为具备广电总局发行的发行许可证的一种电视剧类型。一般而言,电视系列剧既可在电视频道又可在在线媒体平台上发行。另一方面,网络剧为仅在网络媒体平台播放的另一类电视剧,通常由第三方专业电视剧制作公司或网络媒体平台制作。 (二)电视剧的运作流程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电视剧的运作流程通常包括投资、制作、发行及播放。 (三)电视剧市场价值链分析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中国电视剧市场的价值链分为下列各项:(i)上游-IP预订和交易,以及制作资本准备;(ii)中游-制作及发行;及(iii)下游-电视剧播放。 由购买故事或IP版权的制片人或投资者发起,电视剧制作从IP预订及交易

以及项目融资开始。制片人在协调多方人士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包括摄制组、导演、演员以及不同的可能发行频道。大型电视剧制作公司通常拥有本身的发行团队及已与电视频道及在线媒体平台建立长远的关系,以确保所制作的电视剧可通过不同频道传送予观众。下表列示中国电视剧市场的价值链分析: 资料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 (四)收益和成本架构 电视剧收益主要自版权许可及广告而产生。版权许可收益主要产生于许可电视剧在电视频道及网络媒体平台的首轮及第二轮╱第三轮的播放。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近年来,许可收益由于电视剧质量提升及内容的多样化而获大幅增长,进而进一步激励了以内容为中心的剧本创作。电视剧产生的收益可能因播映频道及实际的播映时间而出现差异。于黄金档在卫星电视台播映的电视剧通常因知名度较高而产生较高的收益。许可卫星电视台的电视剧每集的收益基本上较许可地面电视台的收益高,主要原因是卫星电视台可接触全国观众,并令广告赞助客户获得更高的曝光率。此外,就相同的电视剧而言,首轮播映产生的每集收益一般较多轮播映的收益高。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与电视剧相关成本涵盖整个制作过程,通常包括三个阶段:筹备阶段、制作阶段及后期制作阶段;(i)筹备阶段:产生的成本主要与购买剧本或支付予编剧的款项有关;(ii)制作阶段:产生的成本主要包括演员薪

工业生产综合能源消费量与综合能耗的区别

工业生产综合能源消费量与综合能耗的区别首先我把能源消费量的几个术语从能源统计报表制度中摘抄过来: 【能源消费量】能源消费量指各需用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实际消费的各种能源数量。 能源消费量统计原则是: 1、谁消费、谁统计。能源消费量是按实际使用统计,而不是按所有权统计。因此,不论能源的来源如何,凡是在本单位实际消费的能源,均应统计在本单位消费量中。 2、何时投入使用,何时算消费。各工业企业统计能源消费量的时间界限,是以投入第一道生产工序为准。 3、对反复循环使用的能源不能重复计算消费量。如余热、余能的回收利用,不再计算在消费量中。 4、耗能工质(如水、氧气、压缩空气等),不论是外购的还是自产自用的均不统计在能源消费量中。 5、企业自产能源,凡作为本企业生产另一种产品的原材料、燃料,又分别计算产量的要统计消费量。如煤矿用原煤生产洗精煤、炼焦厂用焦炭生产煤气、炼油厂用燃料油发电等。但产品生产过程中消费的半成品和中间产品不统计消费量,如炼油厂用原油生产出燃料油后,又用燃料油生产其它石油产品,这种情况燃料油既不计算产量,也不计算消费量。【工业企业能源消费量】工业企业能源消费量是指统计报告期内工业企业在工业生产过程和非工业生产消费的各种能源量,无论其能源品种是作为燃料、动力、原材料、辅助材料使用,均作为能源消费统计,主要包括: 1、用于生产本企业的产品、工业性作业和其它生产性活动所消费的能源。 2、用于技术更新改造措施、新技术研究和新产品试制以及科学试验等方面消费的能源。

3、用于经营维修及本单位机电设备、交通运输工具及建筑物等大修理消费的能源。 4、用于劳动保护及其它非生产消费的能源。 不包括以下各项: 1、由仓库发到车间,但报告期最后一天并未消费,这部分能源不应计入消费量,应办理假退料手续,计人库存量。不能以拨代消。 2、回收的余热、余气不作为能源消费量统计。 3、拨到外单位委托加工的能源。 4、调出外单位或借出的能源。 5、自产自用的热力。 在企业计量与测试装置不齐备时,企业能源消费量可用下式计算: 企业能源消费量=企业购入能源量+期实库存量-期末库存量-外销能源量 在企业具有完善的计量与测试装置和完善的日常消费记录的情况下,企业能源消费量计算式如下: 企业能源消费量=企业消费的各种能源折标准煤之和-本企业能源加工转换产出的能源标准煤之和 上式中的本企业能源加工转换产出的能源主要包括火力发电、对外供热、洗煤生产、炼焦生产、石油炼油生产、煤气生产、煤制品加工产出的能源。不包括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电以及自产自用的热力。 【工业生产用能】工业生产用能是指工业企业在统计报告期内为进行工业生产活动所使用的能源,包括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附属生产系统用能。生产系统用能是指企业的生产车间用能。辅助生产系统用能是指动力、供电、机修、供水、供风、采暖、制冷、仪表以及厂内原料场等辅助设施用能,附属生产系统用能是指生产指挥系统(厂部)和厂区内为生产服务的部门和单位如车间浴室、开水站、蒸饭站、保健站、哺乳室等消耗的能源。主要包括:

行业变革的驱动因素和行业关键的成功因素

房地产行业变革驱动因素分析 行业变革驱动因素是指那些改变整个行业及竞争环境的主要原因及因素。 敏锐地判断行业驱动因素是为了在制定战略时充分考虑几年后行业将发生的变化对公司经营可能产生的影响。行业中的许多事件都可能会对行业产生重要的影响,这些都可能成为行业变革的驱动因素。 驱动因素分析分为两步:辨认各种驱动因素,估量出驱动因素将会对行业产生的影响。不过,虽然在某一行业中有许多变革因素在起作用,但是真正能够算得上驱动因素的一般只有3~4种,因为驱动因素是行业变革原因和方式的主要决定因素。 面前的房地长行业,主要的行业变革的驱动因素有以下几点: 一、行业长期增长率的变化。 行业增长率的上升或下降是行业变革的一个因素,因为它会影响行业供应和购买需求方面的平衡,进入和退出方面的平衡,影响竞争厂商增加销售量的难度。长期需求的攀升会吸引新进入者进入市场,鼓励既有厂商增加生产能力。市场的收缩则会导致行业的某些公司退出该行业,诱使剩下的厂商关闭最低的生产工厂收缩业务量。 对于房地产行业来说,支撑行业需求增长的三个因素不变:城市化带来的新增需求、改善性需求和人民币升值导致的投资需求。

持续的城市化进程是房地产市场需求最坚定的基石。我国的城市化率1996年为30.48%,2006年达到43.90%,以平均每年1.34个百分点的速度上升。相对美欧等发达国家75%—88%的城市化率,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还将持续20年,每年带来的城市新增人口在1700万左右。 改善性需求是房地产市场需求的重要部分。随着我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持续高速增长,城镇居民的居住条件不断改善,城市人均居住面积超过了26平方米,在10年时间里增长了50%以上。据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预测,到2020年城镇人均居住面积将达到35平方米。 城市化带来的新增人口需求和城市原有居民的改善性需求将长期存在,根据以上数据估算,截至2020年,我国城镇居民住房需要126.44亿平方米的新增供应量,平均每年约9.73亿平方米。 二、营销革新。 如果竞争厂商能够成功的引入产品销售的新方式,那么,他们就可以激起购买者的兴趣,扩大行业需求,提高产品竞争度的差别,降低单位成本。这其中的每一点都可以改变竞争者的竞争地位,迫使竞争对手修订战略。目前的房地产行业的利润量还是很大,很多商家为了将自己的商品房卖出高价格,不惜用各种营销手段吸引顾客。三、政府政策的变化 进入2010年后,政府反复对房价的快速上涨表示关注,也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为楼市降温。这些措施的影响如何及将来是否可能采取

工业硅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工业硅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1.1 任务来源 为了贯彻落实《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工作的意见》,福建省经贸委制定了2009年福建能源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由省冶金工业协会承担《工业硅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福建省地方标准的制标工作,并将标准的起草等任务下达给福建省冶金工业研究所,计划编号为: 1.2 预期社会经济效益 随着铝工业的迅速发展和铝合金消费量的迅速增加,有机硅行业、光伏产业、集成电路行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多晶硅消费量的增长加快,世界工业硅消费量一直在快速增长,2008年世界工业硅的年消费量已达到200多万吨。2008年我国工业硅出口量达70万吨,我国工业硅在产能、产量和出口量等均居世界首位,是工业硅生产大国。 工业硅产业不仅是技术、资金、资源密集型产业,也是能源消耗大户。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工业硅的内需在迅速增长,但我国工业硅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物耗能耗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差距,因此工业硅行业进一步的节能减排势在必行。 《工业硅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福建省地方标准的制定将引导我省工业硅产业的健康发展,推动我省工业硅企业的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提高行业整体技术水平,降低物耗能耗,重视环境保护,从而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 1.3 主要工作过程 1.3.1 前期调研

在省经贸委冶金行管办、福建省冶金工业协会、福建省金属学会铁合金学术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下,我们进行了大量的前期调研:⑴收集了国内主要工业硅生产省份工业硅生产的能耗现状;⑵铁合金委员会组织召开两次会议,充分了解省内各工业硅企业能耗现状;⑶收集到了国家和各地方省市关于工业硅行业能耗限额的标准或规定以及《铁合金行业准入条件(2008修订)》等国家法规政策。 此外,我们还参加了省经贸委环境和资源综合利用处、省能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的制标单位座谈会,广泛地听取了企业、政府等不同部门对于标准编制的各种意见。 1.3.1 讨论稿形成 本标准起草小组对收集来的各种数据进行了细致、合理的分析,在充分考虑与之相关因素的基础上,于2009年12月中提出了本标准的讨论稿,并提交省冶金工业协会及相关企业进行讨论。 1.3.2 征求意见稿形成 本标准起草小组根据省冶金工业协会及企业的意见对本标准讨论稿进行了认真修改,于2009年12月底形成了《工业硅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福建省地方标准的征求意见稿。 1.3.4 标准初审会 2010年1月14日由省经贸委冶金办组织在寿宁县召开《工业硅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标准的初审会,省内工业硅企业、省节能监测中心等单位和部门的专家参会,通过研讨提出了修改意见。与会单位和专家如下: 2.1 标准制定的原则 2.1.1 地方特点,符合我国铁合金行业节能减排发展态势

关于能源消费总量的多因素分析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论文题目影响能源消费总量的多因素分析 院 (系) 工商管理学院 所在班级2012级工管(1)班 姓名金军霞 学号 20122057 日期2015年6月

影响能源消费总量的多因素分析学院:工商管理班级:12工管(1):金军霞学号20122057 容摘要: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物质基础,做好能源消费影响因素的分析, 为能源规划及政策的制订提供科学的依据,对于保持我国国民经济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案例通过对影响我国能源消费的国生产总值、工业产值、产业结构、人口增长等因素进行分析,对所建模型中存在异方差、序列相关等问题进行了检验与修正。在各因素中工业是我国能源消费的主体,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因而产业结构的变动率很大程度上影响能源消费,并对我国的经济增长产生影响。本文在能源消费模型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能源消费工业生产影响因素计量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能源是经济增长的战略投入要素,在经济增长初期,能源的投入能够带动经济速增长。十八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煤炭的燃烧推动蒸汽机的普及,进而带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了工业化的起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石油的大量使成为经济持续增长的推动力量。可见,经济增长和能源投入之间形成了一定互动关系,能源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经济增长又拉动能源消费。 能源消费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由生产技术水平所决定的能源消费,一般这部分能源消费经济增长的关系在短期不会发生明显变化;另一部分是由管理水平、市场环境产业结构等因素决定的能源消费水平,即体制性因素决定的能源消费水

平。这部分能源消费可变性较大,是引起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不稳定的主要因素。 二、研究目的 我国国民经在向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较长时间处于能源消费需求迅速增长而供不组的紧缺状态,20世纪末的“九五”期间发生了显著变化,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均呈降的趋势,出现了难得的源供需基本基本平衡状况,但同时也出现了新的问题,即煤炭过于求与石油的供不应求的结构性矛盾突出。本文拟从我国的能源消费和生产入手,运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我国能源消费与生产的主要因素,探讨我国能源消费的趋势。 三、模型设定 1、影响因素分析 理论上认为影响能源消费需求总量的因素主要有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发展、人口增长、能源转换技术等因素。 (1)国生产总值:生产必然就造成能源的消耗,近30年来,国民经济飞速发展,能源的消耗也在快速增加,我国从能源出口国变为能源进口国,英国石油公司预计到2035年,中国将超过欧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进口国。 (2)工业总产值:工业作为能源消费最多的部分,当然与能源消费总量的增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3)产业结构:在GDP中工业的贡献率表明了国家CDP对工业的依赖程度,同时也表明了GDP对能源的依赖程度。 (4)能源转换效率:由于技术的发展,对能源利用的效率也在逐年增加,也就意味同样多的产值需要消耗的能源在下降。据统计,我国人均能源资源的拥有量

热电厂主要能耗指标计算

一、热电厂主要能耗指标计算 热电专委会耀东一、热电厂能耗计算公式符号说明

二、能耗热值单位换算 1、吉焦、千卡、千瓦时(GJ、kcal、kwh) 1kcal=4.1868KJ=4.1868×10-3MJ=4.1868×10-6GJ 1kwh=3600KJ=3.6MJ=3.6×10-3GJ 2、标准煤、原煤与低位热值: 1kg原煤完全燃烧产生热量扣去生成水份带走热量,即为原煤低位热值。 Q y=5000kcal/kg=20934KJ/kg 1kg标准煤热值Q y=7000kcal/kg=29.3×103KJ=0.0293GJ/kg 当原煤热值为5000大卡时,1T原煤=0.714吨标煤,则1T标煤=1.4T原煤 3、每GJ蒸汽需要多少标煤: b r=B/Q=1/Q yη=1/0.0293η=34.12/η 其中:η=ηW×ηg=锅炉效率×管道效率 当ηW=0.89,ηg=0.958时,供热蒸汽标煤耗率b r=34.12/0.89×0.958=40kg/GJ 当ηW=0.80,ηg=0.994时,供热蒸汽标煤耗率b r=34.12/0.80×0.994=42.9kg/GJ 二、热电厂热电比和总热效率计算 热电专委会骆稽坤 一、热电比(R): 1、根据DB33《热电联产能效能耗限额及计算方法》2.2定义:热电比为“统计期供热量与供电量所表征的热量之比”。 R=供热量/供电量×100% 2、根据热、能单位换算表:

1kwh=3600KJ(千焦) 1万kwh=3600×104KJ=36GJ(吉焦) 3、统一计量单位后的热电比计算公式为: R=(Q r/E g×36)×100% 式中: Q r——供热量GJ E g——供电量万kwh 4、示例: 某热电厂当月供电量634万kwh,供热量16万GJ,其热电比为: R=(16×104/634×36)×100%=701% 二、综合热效率(η0) 1、根据省地方标准DB33定义,综合热效率为“统计期供热量与供电量所表征的热量之和与总标准煤耗量的热量之比” η0=(供热量+供电量)/(供热标煤量+供电标煤量) 2、根据热、能单位换算表 1万kwh=36GJ 1kcal=4.1868KJ 1kg标煤热值=7000kcal 1kg标煤热值=7×103×4.1868=29.3×103KJ=0.0293GJ 3、统一计量单位后的综合热效率计算公式为 η0=[(Q r+36E g)/(B×29.3)]×100% 式中:Q r——供热量GJ E g——供电量万kwh B——总标煤耗量t 4、示例: 某热电厂当月供电量634万kwh,供热量16万GJ,供热耗标煤6442吨,供电耗标煤2596吨,该厂总热效率为: η0=[(16×104+36×634)/(6442+2596)×29.3]×100%=69%

中国能源资源结构及分布特点及对能源工业发展的思考

中国能源资源结构及分布特点及对能源工业发展的思考 我国能源资源分布特点。我国各种能源资源在地域分布上都具有不同程度的不平衡性。 煤炭资源分布的面较广,全国2300多个县市中1458个有煤炭赋存,但90%的储量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尤其是晋陕蒙三省区,占到全国总量的63.5%。从东西方向看,煤炭85%分布于中西部,沿海地区仅占15%。在煤炭资源比较贫乏的大区中有相对较富的省份,如东北区的黑龙江,华东区的安徽,华中区的河南;而在能源比较富裕的大区中又有相对贫乏的省份,如西北区的甘肃,华北区的京、津两市。从分省探明储量看,超过1000亿吨的有山西、陕西、内蒙古;200~1000亿吨的有新疆、贵州、宁夏、安徽、云南和河南六省区,合占全国的25.3%。人均能源资源量是衡量能源富裕程度的重要标志。按照可开发资源数量计算,全国人均246吨标煤。以大区论,西北达695吨,华北682吨,西南367吨,均有一种或数种能源特别丰富,具有全国意义。分省区看,西藏、宁夏、内蒙古、新疆、山西均超过1000吨,青海、云南均超过500吨,可算为最富裕省区。而另一方面,广东、浙江、江苏、江西、福建、吉林、广西均在80吨以下,可视为极贫乏省区。 石油、天然气资源集中在东北、华北(包括山东)和西北,合占全国探明储量的86%,集中程度高于煤炭。储量最大的

省区是黑龙江(占全国31.8%)、山东(18.6%)、辽宁(12.7%)和京津冀(12.7%),其次是新疆(8.1%)、河南(4.4%)等。 水能资源的分布主要在西部和中南部,在全国技术可开发资源量(3.7亿千瓦)中合计占到93.2%,其中西南占67.8%。占全国10%以上比重的省份有四川(26.8%)、云南(20.9%)和西藏(17.2%),其次为湖北、青海、贵州、广西,各在3%~8%之间。与燃料资源主要分布在北方相比,水能资源与之在空间上有较强的区域互补性。 我国太阳能资源储量与分布主要集中在西藏、青海、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高原的总辐射量和日照时数均为全国最高,属世界太阳能资源丰富地区之一 我国风能资源储量与分布主要集中在长江到南澳岛之间的东南沿海及其岛屿,这些地区是我国最大的风能资源区以及风能资源丰富区,包括山东、辽东半岛、黄海之滨,南澳岛以西的南海沿海、海南岛和南海诸岛,内蒙古从阴山山脉以北到大兴安岭以北,新疆达板城,阿拉山口,河西走廊,松花江下游,张家口北部等地区以及分布各地的高山山口和山顶。 我国地热能的资源储量与分布广泛,其中盆地型地热资源潜力在2000亿吨标准煤当量以上。全国已发现地热点3200多处,打成的地热井2000多眼,其中具有高温地热发电潜力

工业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指标计算方法

工业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指标计算方法 (按统计局的统计口径计算) 【选煤电力单耗】(千瓦时/吨) =10000×选煤生产过程耗电量(万千瓦时)/入选原煤量(吨) 分子项:选煤生产过程耗电量按电业部门结算的电量计算,不包括选煤厂向外转供电量,以及与选煤生产无直接关系的各种用电量(如居民生活用电、基建工程用电、文化福利设施用电等)。 分母项:入选原煤量指从入厂毛煤中拣出的不计原煤产量的大块(一般指50毫米以上)矸石后进入选煤过程,进行加工处理的原煤量。 无机碱制造(2612) 【单位烧碱生产综合能耗】(千克标准煤/吨) =1000×液体烧碱综合能源消耗量(吨标准煤)/液体烧碱产量(折100%)(吨) 分子项:烧碱综合能源消耗量是指用于烧碱生产的各种能源折标准煤后的总和。包括烧碱生产工艺系统耗能量和为烧碱生产服务的辅助系统和附属生产系统耗能量。 烧碱生产系统耗能量的统计范围,从原料投入开始,包括盐水制备、整流、电解、蒸发、蒸煮至成品烧碱包装入库为止的所有工艺用的电解用交流电、动力用电、蒸汽、油、煤等实际消耗量。 烧碱生产的辅助和附属系统耗能量的统计范围包括:电槽修理、阳极组装、石棉绒回收、炭极加工、以及车间检修、车间分析、车间办公室、休息室、更衣室等各种耗能量。 分母项:烧碱产量折成100%计算。氢氧化钠(烧碱)(折100%) 包括由盐水电解法或由纯碱(或天然碱)苛化法生产的液体氢氧化钠。也包括氢气干燥和本企业其他产品自用的合格烧碱。不同方法生产的各种烧碱,经检验符合国家标准(GB209-93),方可统计产量。产量中不包括在使用烧碱过程中回收的烧碱和生产烧碱过程中自用的电解碱液、浓缩碱液、回收盐液中的含碱量。企业填报烧碱产量,应将不同的生产方法(水银法、隔膜法、离子膜法、苛化法)生产的液碱折成100%计算产量。 【单位烧碱生产耗交流电】(千瓦小时/吨) =10000×交流电消耗量(万千瓦时)/液体烧碱(100%)产量(吨)分子项:交流电消耗量以电业局安装的直流耗交流电度表为准。没有安装电流表的企业,以电业局安装的总交流电度表指示的交流电量扣除动力系统安装的交流电度表的交流电量后计算直流电所消耗的交流电量。 分母项:烧碱产量折成100%计算,说明同上。 【单位电石生产综合能耗】(千克标准煤/吨)

单位产品能源消耗情况指标的计算方法

附件4 单位产品能源消耗情况指标的计算方法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06) 吨煤综合能耗: 吨煤综合能耗(吨标准煤/吨)=总能耗(吨标准煤)/原煤产量(吨)子项: 总能耗=(原煤生产能耗+非原煤生产能耗)-(煤矸石、油页岩、煤泥、瓦斯资源利用量)。 计算时,应折算成标准煤后计算。煤矸石、油页岩、煤泥、瓦斯资源利用量按实测发热量数据计算标准煤量。 原煤生产能耗: 指矿井(露天)原煤生产过程中的回采、掘进(剥离)、运输(不包括为矿区服务的大铁路运输)、提升、通风、排水、风压、坑木加工、瓦斯抽放、消火灌浆、井口选矸、矿井采暖、水砂充填、矿灯充电、矿机修、工业照明、工业供水等能源消耗,以及与上述有关的各项线路和变压器的能源损失。 非原煤生产能耗: 指煤矿企业附属的其他工业产品生产的能源消耗。如选煤厂、机修厂、运输队、建材厂、火药厂、化工厂、支架厂、钢铁厂、综合利用厂等能源消耗和由各种专用基金支付的工程(如大修理、更新改造工程等)的能源消耗,以及与上述有关的各项线路和变压器的能源损失。 母项:

原煤产量为矿井产量、露天产量、其他产量。矿井产量指回采产量、掘进产量和矿井其它产量。露天矿产量指采煤阶段产量、剥离阶段产量和露天其它产量。其他产量指基建工程煤、更改工程煤和不计能力小井(小露天)产量。 回采产量指生产矿井中全部回采工作面所采出的煤量。但对下列情况应作如下处理: 1.矿井未正式移交之前,对准备出的回采工作面,进行实际采煤,其采煤量应计入基建工程煤内; 2.列入科研计划的新采煤方法试验面和使用新机试采面的出煤量,应计入矿井其它产量内。 3.掘进已完成,在回采过程中掘凿的巷道(一般称“采后掘进”)出煤,应计入回采产量内; 对已报废的矿井进行复采,由原煤生产费负担的,计入矿井其它产量。 掘进产量指在生产矿井中由生产费用负担的生产掘进巷道所出的煤量。不包括由更改资金进行的掘进工作出煤和井巷维修工作出煤。对采掘产量混在一起分不清的,用下式计算: 掘进产量(吨)=煤巷及半煤巷的煤断面(平方米)×进尺(米)×煤的容重(吨/立方米) 矿井其它产量指生产矿井回采和掘进产量以外的其它产量,主要包括井巷维修出煤,已报废矿井复采后所出的煤,不合质量经处理后合格的回收煤,科研试采出煤,出井无牌煤,水砂充填或水采矿井扫沉淀的煤泥,盘点发生的涨(亏)吨煤,以及由生产费用开支不计能力的矿井产量。 露天矿其它产量指露天采煤阶段和剥离阶段以外的其它产量。主要包括由生产费用开支的不计能力的露天产量,由排土场回收的拣煤量,露天坑内的残煤回收量。 其它产量指不由原煤生产费用开支所出的煤量,主要包括基建工程煤、更改工程煤、不计能力小井、小露天产量。

能耗指标的计算

能耗指标的计算: 节能量(吨标煤)计算公式: 1、按产值能耗计算: 万元工业总产值综合能耗=(上年度万元工业总产值综合能耗-本年度万元工业总产值综合能耗)×本年度工业总产值 2、按工业增加值能耗计算: 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上年度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本年度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本年度工业增加值 3、按产品单耗计算: 吨产品综合能耗=(上年度吨产品综合能耗-本年度吨产品综合能耗)×本年度产品产量 4、重点用能企业能耗、水耗统计汇总表时注意:重复用水量=(总取水量-消耗水量)×总循环次数;计算单位:立方米 5、节能量的计算: 企业去年总产量(如是56000吨),综合能耗(如是22400吨);今年总产量(如是78000吨),综合能耗(如是29640吨),节能量是多少? 本年度企业节能量=(去年企业综合能耗/去年企业总产量-本年度企业综合能耗/本年度企业总产量)×本年度企业总产量 如:(22400/56000-29640/78000)x78000=1560吨(正数为节能) 本年度企业节能量=(本年度企业综合能耗/本年度企业总产量-去年企业综合能耗/去年企业总产量)×本年度企业总产量 如:(29640/78000-22400/56000)x78000=-1560吨(负数为节能)

各种能源与标准煤的参考折标系数 说明:1、以上除电力项目外,其余能源项目均为按燃料自身当量热值折算标准量。 2、标准煤的低位发热量为29271kJ(千焦)/kg(即7000千卡/公斤)。

说明:以上数据来源于原国家经委、国家统计局《1986年重点工业、交通运输企业能源统计报表制度》 以上数据也来源于《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05》,但该书中“电力”的等价系数“按当年火电发电标准煤耗计算”。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耗情况的调查及建议

******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耗情况的调查国家提出了要在今后五年内实现万 元GDP能源消耗降低20%的目标,这一目标的提出,既考虑了国家能源紧缺的现实,同时也符合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战略要求,我们必须认真对待这一国策,并把它落实在实际工作中。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耗情况进行了调查,其目的是掌握能源消耗的真实情况,以便更有利地发展生产,使能源消耗控制在国家制定的长远发展目标之内,以实现节能降耗、增加经济效益,提高企业对社会的贡献。 一、*****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耗的基本情况 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今年上半年能源消耗总计为:127,508吨标煤(折合后),其中: 原煤139,603 吨;汽油 325."85 吨;柴油 194."52 吨;热力83,299 百万千焦;电力10,941 万千瓦时,以上数字均为折合前实际数。 2、主要能源消耗分类情况。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 ①以煤为主要能源的企业8户(用煤量超1,000吨以上)。 ②以油为主要能源的企业9户(用油超10吨以上)。 ③以热力为主要能源的企业1 户。 ④以电为主要能源的企业33户(用电超过10万千瓦时以上)。 3、万元工业总产值能源消耗情况: ①耗能较高的企业有13 户,其中天蒙羊绒公司最高为万元工业总产值消耗能源 4、"51 吨标煤(以 0."50 为标准人为划分)。 ②耗能较低的企业有34 户,其中以铁人机械公司为最低,万元工业总产值能源消耗仅为

0.01 吨标煤。 4、按行业划分,能源消耗的基本情况是: ①玉米化工产业: 万元工业总产值能耗是 1. "68 吨标煤; ②食品酿造业: 万元工业总产值能耗是 0."23 吨标煤; ③纺织业: 万元工业总产值能耗是 2. "39 吨标煤; ④机械制造业: 万元工业总产值能耗是 0."10 吨标煤; ⑤建筑材料业: 万元工业总产值能耗是 0."55 吨标煤; ⑥农资产业: 万元工业总产值能耗是 0."30 吨标煤; ⑦印刷包装业:万元工业总产值能耗是 0."21 吨标煤;

我国能源消费现状

我国能源消费现状 石油占美国能源供应的2/5,是最大的能源。国家运输燃料几乎全靠石油。对国家安全来说,石油至关重要。美能源部长在2001年全国高级别能源会上说:今后20年美国将面临严重的能源危机。如果我们不对付这一挑战。美国经济将受到威胁,特别是汽车、航空、建筑、货运和农业、石油是国家关键部门。目前美国能源部有1。3万人,而我们生管能源小组只有24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是在资源和环境方面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核心的问题是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资源消耗大,效率低,污染严重。可以说,经济高速增长是资源巨大消耗换取的。我国单位生产总值的能源原材料消耗都大大高于世界先进水平。如电力、钢铁、建材等8个主要耗能工业,单位产品能耗均比世界先进水平高47%以上。如中国汽车每百公里平均油耗比发达国家高出20%以上。汽车用油接近全国石油消耗总量年四成。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60%以上。 ●五金行业是典型资源消耗产业,2004年工具五金建筑五金、日用五金三大类出口总额达173亿美元,超过德国。美国传统五金出口强国占世界第一位。但这一“桂冠”是建立在消耗我国大量生产资源,大量能耗以及污染前提下实现的。由于我国能源价格便宜,所以五金出口单价只及欧美工业发达国家几分之一,乃至十分之一。换句话说,如果我们要创造出欧美相同价值的产品,要花费比别人多几倍,甚至十几倍原材料和能耗。靠这样低价竞争来的。因为中国成品油价格扭曲的,是价格倒挂。很明显,如果我国放开成品油价格,很多企业的利润空间变小了,竞争优势没有了,行业过剩又会引起危机。这种倒挂何时休。 ●企业之所以对正确节约用油不重视,随意,节约何时落到实处。再如钢铁,2004年我国钢产量超过2。7亿吨,今年预计3。4亿吨,比欧盟、日本家加起来还多。钢铁过快增长,尤其抵挡普通钢大量增加,原料煤电油不断上涨,使钢铁成本持续上升。55户大中型钢铁企业只有4户吨材实现利润1000.元/吨以上,17户实现利润100元/吨以上。原来依仗燃料便宜的低成本时代已经过去。7月召开的中钢协二届五次(扩大)会上,谢企华会长要求从扩张规模转到调整结构,节能降耗,降低成本上,由质量常量竞争转到能源和成本上。过量的消耗造成资源供求矛盾,去年以来我国先后有22省拉闸限电。西南、东南沿海成品油告急,出现了“油荒”、“电荒”、“煤荒”。而这样的粗放,高消耗的经济增长方式已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瓶颈。已到了我国难已忍受的地步。 ●解决短缺的出路,无疑开源节流,据国国际能源机构预测,我国2005年、2010年和2015年原油缺口将分别为1。5亿吨、1。8亿吨和2亿吨。2010年哦石油将有一半依靠进口。而2020年该比例达到60%。而研究表明,一个国家如果要保持石油供应安全局面,石油年进口率绝对不应超过50%。理论上应控制30%以内。 ●世界油价正深刻影响我国经济发展。世界油价每桶变动一美元,将影响我国进口用汇46亿美元。直接导致GDP波动0。043百分点。今年我国仅进口原由一项就多支出100亿美元。源是要开的,但也需有度,那么节流呢?应当是出路。节油总比多找油,多采油,多买油简便,划算。 ●2003年我国消耗世界石油的4。4%、煤30%、钢铁27%、水泥40%。2004年中国消耗了全球8%的石油、10%电力、19%铝和20%铜、31%煤炭。然而中国对世界GDP的供献仅为4%。 ●中国正走一条高能耗经济之路。而重点钢铁企业每吨钢铁能耗高出40%。电煤耗高出国际30%,我国电解铝,电石铁合金,盲目扩张,其生产能力超出国内要求1倍以上。而这些正是发达国家出于环保、能源的考虑限制发展向境外转移的企业。高能耗我们赚了钱,

《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一)

《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一) 目录 前言 一、能源发展现状 二、能源发展战略和目标 三、全面推进能源节约 四、提高能源供给能力 五、加快推进能源技术进步 六、促进能源与环境协调发展 七、深化能源体制改革 八、加强能源领域的国际合作 结束语 前言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人类文明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伴随着能源的改进和更替。能源的开发利用极大地推进了世界经济和人类社会的发展。 过去100多年里,发达国家先后完成了工业化,消耗了地球上大量的自然资源,特别是能源资源。当前,一些发展中国家正在步入工业化阶段,能源消费增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 中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摆脱贫困,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主要任务。20世纪70年代末以

来,中国作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成功地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世界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第二位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能源供应持续增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为世界能源市场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能源市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全球能源安全,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积极作用。 中国政府正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发展现代能源产业,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努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继续为世界经济发展和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一、能源发展现状 能源资源是能源发展的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不断加大能源资源勘查力度,组织开展了多次资源评价。中国能源资源有以下特点: -能源资源总量比较丰富。中国拥有较为丰富的化石能源资源。其中,煤炭占主导地位。2006年,煤炭保有资源量10345亿吨,剩余探明可采储量约占世界的13%,列世界第三位。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相对不足,油页岩、煤层气等非常规化石能源储量潜力较大。中国拥有较为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折合年发电量为6.19万亿千瓦时,经济可开发年发电量约1.76万亿千瓦时,相当

膜分离产业需求市场及驱动因素分析

膜分离产业需求市场及驱动因素分析 1、膜分离技术 膜是具有选择性分离功能的材料,利用膜的选择性分离实现料液的不同组分的分离、纯化、浓缩的过程称作膜分离。它与传统过滤的不同在于,膜可以在分子范围内进行分离,并且这过程是一种物理过程,不需发生相的变化和添加助剂。与过滤、精馏、萃取、蒸发等传统分离技术相比,膜分离技术具有能耗低、分离效率高、设备简单、无相变、无污染等优点,因此被称为新型高效分离技术。 膜的孔径一般为微米级,依据其孔径的不同(或称为截留分子量),可将膜分为微滤膜、超滤膜、纳滤膜和反渗透膜,根据材料的不同,可分为无机膜和有机膜,无机膜主要是陶瓷膜和金属膜,其过滤精度较低,选择性较小。有机膜是由高分子材料做成的,如醋酸纤维素、芳香族聚酰胺、聚醚砜、聚氟聚合物等等。 微滤(MF)又称微孔过滤,它属于精密过滤,其基本原理是筛孔分离过程。鉴于微孔滤膜的分离特征,微孔滤膜的应用范围主要是从气相和液相中截留微粒、细菌以及其他污染物,以达到净化、分离、浓缩的目的。对于微滤而言,膜的截留特性是以膜的孔径来表征,通常孔径范围在 0.1~1 微米,故微滤膜能对大直径的菌体、悬浮固体等进行分离,可作为一般料液的澄清、保安过滤、空气除菌。 超滤(UF)是介于微滤和纳滤之间的一种膜过程,膜孔径范围在0.05 至0.1 微米。超滤过程通常可以理解成与膜孔径大小相关的筛分过程,超滤膜的截留特性是以对标准有机物的截留分子量来表征,通常截留分子量范围在 1000~300000Da,故超滤膜能对大分子有机物(如蛋白质、细菌)、胶体、悬浮固体等进行分离,广泛应用于料液的澄清、大分子有机物的分离纯化、除热源。 纳滤(NF)是介于超滤与反渗透之间的一种膜分离技术,其截留分子量在80~1000Da 的范围内,孔径为几纳米。膜的截留特性是以对标准 NaCl、MgSO4、CaCl2溶液的截留率来表征,通常截留率范围在60%~90%,相应截留分子量范围在 100~1000Da,故纳滤膜能对小分子有机物等与水、无机盐进行分离,实现脱盐与浓缩的同时进行,其在制药、生物化工、食品工业等诸多领域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反渗透(RO)是利用反渗透膜只能透过溶剂(通常是水)而截留离子物质或

一、本市工业能源消耗概况

一、本市工业能源消耗概况 能源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近年来随着上海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能源资源问题已经成为上海发展的重要制约。作为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本市工业能耗仍占全市综合能耗相当大的比重,大力推进工业节能降耗对突破能源瓶颈制约,推进上海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一)2005年上海工业能源消耗分析 根据国家公报,2005年全国单位GDP能耗1.22(吨标准煤/万元);单位GDP电耗1358.5(千瓦时/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下同)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2.59(吨标准煤/万元)。上海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为1.18(吨标准煤/万元),仅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5.6%。 2005年上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5767.51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4124.4亿元,综合能耗为4818.55万吨标煤,占全市综合能耗的59.7%。 2000年—2005年上海工业能耗表 1、能源消费增长速度低于工业经济增长速度。从上表可以看出,2005年全市工业总产值比2000年增加1.4倍,工业增加值比2000年增加1.1倍,综合能耗比2000年增长34.44%,“十五”期间工业平均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为0.32,能源消费增长速度明显低于工业经济增长速度。

2、能源消费强度下降。由下图看出从2000年到2005年,上海工业产值、增加值能耗逐年下降。2005年全市工业产值能耗0.306吨标煤/万元,比2000年下降43.3%;2005年工业增加值能耗1.18吨标煤/万元,比2000年下降39.5%。上海工业能源消费强度呈逐年下降趋势。 3、工业企业能源消耗集中度高。2005年,全市综合能耗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工业企业为610家,仅占到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数量的4%左右,而综合能耗总计达到4144万吨标煤,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耗86%。 (二)上海工业重点行业能源消耗分析 2005年,上海工业综合能耗排名前十位的行业分别是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纺织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以及塑料制品业,占到全部工业能源消费的85.9%,仅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四大主要行业能源消费总量就占到工业能源消费总量的69.2%。

主要能源消费指标及计算方法

主要能源消费指标及计算方法 一、常用能源折标准煤参考系数 电力 0.1229千克标准煤/千瓦时 原煤 0.7143千克标准煤/千克 液化天然气 1.3300千克标准煤/立方米 液化石油气 1.7143千克标准煤/千克 汽油 1.4714千克标准煤/千克 柴油 1.4571千克标准煤/千克 热力 0.0341千克标准煤/千克 二、主要能耗的计算 1、电计算能耗(吨标准煤)方法: 用电量(千瓦时)×0.1229千克标准煤/千瓦时÷1000=?能耗(吨标准煤) 2、煤计算能耗(吨标准煤)方法: 用煤量(吨)×0.7143千克标准煤/千克=?能耗(吨标准煤) 1吨=1000公斤;1公斤=1千克 3、天然气(气态)计算能耗(吨标准煤)方法: 天然气(立方米)×1.33千克标准煤/立方米÷1000=?能耗(吨标准煤) 4、液化石油气(液化气)计算能耗(吨标准煤)方法: 液化石油气(千克)×1.7143千克标准煤/千克÷1000=?能耗(吨标准煤) 5、汽油计算能耗(吨标准煤)方法:

用油量(升)×0.73×1.4714千克标准煤/千克(折标系数)÷1000=用油量(升)×0.0010741=?能耗(吨标准煤) 汽油,1升=0.73千克 6、柴油计算能耗(吨标准煤)方法: 用油量(升)×0.86×1.4571千克标准煤(折标系数)÷1000千克=用油量(升)×0.0012531=?能耗(吨标准煤) 柴油,1升=0.86千克 三、主要能耗指标计算方法 1、能耗消费总量 能源消耗总量(吨标准煤)=(1)电能耗+(2)煤能耗+(3)天然气能耗 +(4)液化石油气能耗+(5)汽油能耗+(6)柴油能耗+其他能耗 = 综合以上相加 【注:热力如果只有费用,没有热力值,不计算在内。】 2、单位建筑面积能源消耗指标计算 单位建筑面积能源消耗指标(千克标准煤/平方米?年)=(年度能源消耗总量-用油消耗量)÷建筑面积 能耗:1吨标准煤=1000千克标准煤 【其中:用油消耗量=(5)汽油能耗+(6)柴油能耗】 3、人均能源消耗指标计算 人均能源消耗指标(千克标准煤/人?年)=年度能源消耗总量÷用能人数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