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任保平《宏观经济学》笔记(第11章 开放经济的宏观均衡模型)

任保平《宏观经济学》笔记(第11章 开放经济的宏观均衡模型)

任保平《宏观经济学》笔记(第11章 开放经济的宏观均衡模型)
任保平《宏观经济学》笔记(第11章 开放经济的宏观均衡模型)

任保平《宏观经济学》

第十一章 开放经济的宏观均衡模型

复习笔记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开放经济概述

1.国际收支平衡

(1)国际收支平衡表

国际收支差额可以用国际收支平衡表或者国际账户来表示。国际收支平衡表是对一国与其他国家交易进行概括的一组账户,其中国际收支差额被分成两个部分,即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经常账户中包括商品和服务的出口和进口、投资收入以及净转移支付。资本账户包括净资本流动等,还包括统计误差或者错误与遗漏项目。

(2)国际贸易与国际收支

国际贸易对总支出的影响由净出口来衡量,出口减去进口称为贸易余额。国际收支差额是外汇市场上对一国货币的总需求与总供给之间的差额。如果供给的货币总额等于需求总额,国际收支差额为零。当外汇市场对货币的需求超过供给时,出现国际收支盈余。

2.汇率及其决定

(1)汇率的概念

汇率是本国货币相对于外国货币的价格,是把国家间资本流动和商品流动联系起来的机制。名义汇率是两国货币的相对比价。实际汇率是两国商品的相对比价,也称为贸易条件,表示在两国进行贸易时,商品是按什么比例交换的。计算实际汇率的公式是:

实际汇率=名义汇率×本国商品价格/外国商品价格

现实中实际汇率一般按照两国间一般价格水平来决定,如果用e 表示名义汇率,P 表示本国的物价水平,*P 表示外国的物价水平(以外币计),则实际汇率/eP P ε*=。因此,实际汇率相当于以外国商品表示的本国商品的相对价格。

由于/eP P ε*=,名义汇率取决于实际汇率与两国的价格水平,所以有:

**////e e P P P P εε?=?+?+?

用*π和π分别表示外国和本国的通货膨胀率,则:

()//e e εεππ*?=?+-

因此,名义汇率的变化率取决于实际汇率的变化率加上两国通货膨胀率之差。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如果外国的通货膨胀率高于本国的通货膨胀率,那么本国货币的汇率水平将上升。

3.对外净投资与净出口

进入一国进行投资的货币叫做资本流入,进入其他国家的货币叫做资本流出。资本流入减去资本流出称为资本净流入,也就是对外净投资。

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的总支出为:

Y C I G NX =+++

可见,净出口等于本国总产出减去本国总支出。如果总产出大于总支出,净出口为正;反之,净出口为负。其中,出口取决于外国人的收入,而与出口国的收入状况无直接关系,净出口随收入上升而下降。主要是汇率变动也影响出口。

在公式Y C G I NX --=+中,等式左边为国民储蓄,用T 表示税收,国民储蓄相当于私人部门储蓄(Y T C --)与公共部门储蓄(T G -)之和,用S 来表示,则:S I NX =+。所以,S I NX -=,等式左边是本国的对外净投资,是私人储蓄超过国内私人部门投资的部分,等式右边是净出口也被称为贸易余额。这是一个会计恒等式,表示一国的对外净投资等于净出口,是国际资金流动和产品流动的自然反映。

一般而言,一国的进口不会恰好等于出口,因为本国与外国居民的偏好在不断变化,技术水平也在不断变化。长期来看,贸易应该是平衡的,现在的净出口等于将来的净进口,否则国际贸易就变成了一种单方面的掠夺或者不对等交换。

二、长期开放模型

1.小国经济的长期开放模型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投资者可以到世界资金市场贷出和借入资金,实际利率由国际金融市场决定的外生变量。因为一个小国的可贷资金数量与整个世界的资金总量相比微不足道,因而只能是国际市场既定利率水平的被动接受者,面临的是水平的资金供给曲线。本国的意愿投资和其他经济变量也会受到世界市场的影响。

如图11-1所示,横轴代表投资(I )或储蓄(S ),纵轴代表利率r 。用r 表示小国的利率水平,用*r 表示国际市场的利率水平,于是*r r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NX Y C Y T G I r =----,()*NX S I r =-。世界市场的均衡利率的影响是:*c r r >,小国会出现贸易顺差[图11-1(a )];*c r r <,小国会出现贸易逆差[图11-1(b )]。

图11-1 小国开放经济的储蓄与投资

假定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政府支出增加,或者税收减少,导致净出口下降,使一国贸易出现赤字。假定外国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则各国的储蓄普遍下降,世界市场的资金供给减少,导致均衡利率*r 上升。因此,本国投资下降,净出口上升,最终带来贸易顺差。

2.大国经济的长期开放(资本不完全流动)模型

大国与小国的一个关键区别是对外净投资(NFI )和利率的关系。如图11-2(a )所示,小国是利率的被动接受者,其NFI 曲线为平行线。而大国的资金流入和流出会影响世界市场可贷资金的数量。如果本国利率较高,流入本国的资金就会较多,对外净投资就会下降。如图11-2(b )所示,对外净投资与本国实际利率水平负相关,NFI 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图11-2 小国与大国对外净投资与利率

在可贷资金市场,构成供给的是国民储蓄,构成需求的是本国私人投资与对外净投资之和。国民储蓄与利率无关,本国私人投资与对外净投资与实际利率负相关,因此,可贷资金市场的均衡为:()()S I r NFI r =+。

国内投资与对外净投资与实际利率负相关,如图11-3(a )所示,可用一条向下倾斜的曲线表示这种负相关关系。

在净出口商品市场,大国开放模型与小国模型是一样的,如图11-3(b )所示,NX S I =-,是实际汇率的函数,()NX NFI ε=,假设NFI 与ε无关,由此,向下倾斜的净出口曲线与垂直的NFI 曲线决定了均衡的实际汇率水平*ε。

图11-3 大国经济的长期开放模型

三、短期开放模型

1.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1)模型假定

①经济中的产出完全由总需求决定。

②货币是非中性的。

③商品和资本可以在国际完全自由流动。

(2)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基本内容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一般形式:

()()()

()

*/,Y C Y T I r G NX e M P L r Y r r =-+++==

其中,产出等于各项需求之和,这说明产品市场是均衡的。由于价格水平是固定的,实际货币余额仅同货币存量有关,货币需求与利率负相关,与收入正相关。

求解均衡的收入水平、实际利率和名义汇率,得到如下IS 和LM 曲线方程:

()()()

()::/,IS Y C Y T I r G NX e LM M P L r Y =-+++=

如图11-4所示,交点E 点决定的汇率*e 为产品市场和金融市场均衡时的利率。

图11-4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提供了分析开放经济的一个基本工具,能够考察产品市场和金融市场(包括外汇市场)的同时均衡。

2.小国经济的短期开放

开放经济中经济政策的作用与汇率制度密切相关,汇率制度一般可分为固定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固定汇率制度下,名义汇率被固定在一个政府或者中央银行选择的水平上。如果汇率不受政府干预,而是由供求关系确定,则称为弹性或者浮动汇率制度。

(1)浮动汇率制度下的政策效果

①财政政策

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政府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支出和减税,汇率上升而产出不变。在图11-5中,政府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使IS 曲线由1IS 右移到2IS ,汇率由1e 提高到2e 。因此,在浮动汇率制下,旨在刺激需求的财政扩张政策并不能导致产出或收入的增加。因为财政扩张政策导致引起本国货币汇率上升,导致净出口下降,恰好抵消了财政扩张政策所创造的需求。

图11-5 浮动汇率制下的财政扩张

②货币政策

扩张性货币政策意味着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给,如图11-6所示,货币供给增加,导致LM 曲线右移,这会使名义汇率由1e 下降到2e ,收入由1Y 增加到2Y 。这与封闭经济条件下的

结论是一致的。但是,二者的传导机制不同。在小国开放经济中,当货币资金增加使本国利

率面临下降压力时,本国资金将流向国外资金市场,进而阻止本国利率下降。同时,资金流向国外将增加外汇市场对本币的供给和对外币的需求,使得名义汇率下降,本币贬值,从而使进口商品相对价格上升,出口商品价格相对下降,净出口增加,并导致产出增加。

图11-6 浮动汇率制下的货币扩张

③贸易政策

在图11-7中,如果政府采取关税或者进口配额限制进口,会使净出口曲线向右移动,由NX 右移,导致汇率上升到2e ,但产出不会增加。同时,由于利率不变,投资也不变,因

而净出口不变。这与对长期情况的分析是一致的。因为限制进口同时限制外汇市场对外币的需求,本币汇率相对上升,使净出口下降,抵消了限制进口政策的作用。

图11-7 浮动汇率制下的贸易保护

(2)固定汇率制下的政策效果

①财政政策

如图11-8所示,当政府增加支出和减税时,导致IS 曲线右移,使得名义汇率面临上升压力,于是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抛出本币,购入外币,导致货币供给增加,LM 曲线右移到2LM ,使均衡的汇率水平稳定下来,产出也由1Y 增加到2Y 。由于央行的货币供给完全服从

于稳定汇率的目标,财政政策引起的本币升值或贬值的压力使货币供给自动发生变化。

图11-8 固定汇率制下的财政扩张

②货币政策

如果政府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以控制通货膨胀,就意味着中央银行要抛出债券,回收货币,从而导致LM 曲线左移,这会使名义汇率面临上升压力。因此,必须在外汇市场抛售本币,购入外币,使LM 曲线向右移动,回到原来的起点。可见,货币政策无效。 ③贸易政策

如图11-9(a )所示,政府采取关税或进口配额限制,会使净出口曲线右移到2NX 。在图11-9(b )中,净出口的增加,使IS 曲线右移,名义汇率面临上升压力。因此,央行必须在外汇市场上抛出本币,导致LM 曲线右移到2LM ,使均衡汇率固定不变,产出水平由于净

出口增加而增加,由1Y 增加到2Y 。

图11-9 固定汇率制下的贸易保护

3.大国经济的短期开放

(1)利率差异

在现实中,国际利率水平存在差异,这是由于风险程度不同等因素造成的。此外,汇率差异也会导致国际的利率差异。在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中考虑风险因素,可以得到:

*r r θ=+

其中,θ为风险贴水系数,取决于世界市场上的投资风险和汇率风险,当世界市场的风险较大,则θ为负,本国利率小于世界市场的利率;反之,本国利率大于世界市场的利率。 求解带有风险系数的均衡收入水平、实际利率和名义汇率,得到IS 和LM 曲线方程:

()()()

()**::/,IS Y C Y T I r G NX e LM M P L r Y θθ=-++++=+

图11-10中,一国风险增加,利率将上升,使投资下降,产品市场均衡的产出Y 将下降。

图11-10 一国风险增加

实际上,由于风险程度的变化,汇率往往具有自我预期的特征。如果人们预期一种货币贬值,该货币的汇率风险增加,风险贴水将上升,利率也上升,这时,该国货币将贬值。

(2)大国开放经济

小国开放经济中的利率是一个外生变量,而大国的资金借贷规模影响世界市场利率的情况,因此利率成了内生变量,与该国的对外净投资数量负相关。()()NX e NFI r =,可以将利率表示成名义汇率的函数,然后代入IS 和LM 模型,则:

()()()

()::/,IS Y C Y T I r G NFI r LM M P L r Y =-+++=

用BP 表示一国的国际收支余额,国际收支余额应该恒等于净出口减去对外净投资。则:

()()BP NX e NFI r =-

如图11-11所示,可以推导出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BP 曲线,其中每一点都代表使一国国际收支均衡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

图11-11 BP 曲线的推导

把IS LM -曲线和BP 曲线放在一起就可以考察大国开放经济的宏观短期均衡,在IS 曲线、LM 曲线和BP 曲线同时相交时,货币市场、产品市场和外汇市场才能实现均衡。如图11-12所示,E 点所决定的产出为均衡产出Y *,利率为均衡利率r *。

图11-12 大国开放经济的短期均衡

(3)政策效果

①财政政策

扩张性财政政策导致IS 曲线向右移动。在固定汇率下,如图11-13(a )所示,2LM 、2IS 与BP 曲线相交于C 点,在C 点达到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产出增加而利率上升。而小国利率不变,同样会有挤出效应。财政扩张政策导致的产出增加幅度要小于小国开放经济。如图11-13(b )所示,如果是浮动汇率,扩张性财政政策导致IS 曲线向右移动,在B 点达到内部均衡,国际收支顺差,使名义汇率上升导致净出口减少,IS 曲线逐步向左移动,回到原来,经济重新回到内外均衡点A 点。财政政策在浮动汇率下是无效的。

图11-13 大国开放经济的财政扩张

②货币政策

如图11-14所示,扩张性货币政策导致LM 曲线向右移动。在固定汇率下,如图11-14(a )所示,扩张性货币政策使1LM 曲线移到2LM ,在B 点实现内部均衡。国际收支出现逆差,名义汇率面临下降压力。央行需要抛售外币,购入本币,LM 曲线逐步向上移动,回到原来的位置A 点,经济重新达到内外均衡。货币政策在固定汇率下是无效的。 如果是浮动汇率,如图11-14(b )所示,扩张性货币政策导致LM 曲线右移。国际收支逆差,本币汇率下降,净出口增加。于是,IS 向右移动,在C 点达到内外均衡,利率由1r 上升到2r 。扩张性货币政策可以扩大总需求,而且与小国比较,作用更大。但是,由于利率

水平上升,产生了挤出效应,可见浮动汇率对于净出口的刺激作用大大超过小国,名义汇率要有更大的贬值,才能抵消挤出效应,并且超过小国净出口增加的幅度。

图11-14 大国开放经济的货币扩张

总体而言,从大国开放经济与小国开放经济的关系看,一国对世界金融市场是否有影响和政策有效与否并无绝对实质性关联,关键在于汇率制度和相应的政策选择。一般而言,发展中国家采取固定汇率制度可以发挥财政政策的作用,而发达国家采取浮动汇率制度和货币政策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4.长期模型和短期模型的联系与区别

当价格下降时,实际货币余额将增加,而利率由世界市场决定,因此实现货币市场均衡的产出水平必须增加,LM 曲线向右移动,这样可以得到向右下方倾斜的总需求曲线。

图11-15 开放经济的短期和长期均衡

通过总需求曲线,可以将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与开放经济的长期模型联系起来,如图11-15所示,A 点是短期均衡点,E 点是长期均衡点。长期的总供给曲线是位于潜在产出水平上的一条垂线,长期均衡点就是这条垂线和总需求曲线AD 的交点E 。需求不足使得价格水平难以在长期中保持不变,于是价格水平下降,LM 曲线右移,实际汇率下降,净出口增加,产出增加。短期均衡点将沿着总需求曲线AD 向右下方不断移动,直到达到长期均衡点E 为止。因此,这意味着经济政策在短期和长期有不同含义,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长期都无效。

5.基于利率平价条件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考虑投资者在本国和外国付息资产之间的选择。t E 为本国货币和外国货币之间的名义

汇率,外国债券的名义利率为i *,预期1t +期的汇率为1e t E +,假定投资者愿意持有最高收益

率的资产。在市场均衡状态下,存在以下套利关系:

()()*111/e t t t t i i E E ++=+

这就是著名的利率平价条件。更进一步,可以得到:

*1e t t t t

t E E i i E +-≈+ 因此,套利意味着本国利率近似等于国外利率加本国货币的预期贬值率。假设预期未来汇率是给定的,记为e E ,则:

*e t t t

t E E i i E -≈+ 所以,利率与汇率之间反方向变动。

根据以前的分析,可以得到,产品市场的均衡为:

()()()*,,,Y C Y T I Y i G NX Y Y E =-+++

其中,*Y 为国外产出;E 为名义汇率。

货币市场的均衡为:()/M P YL i =。然后,再根据利率平价条件,可以得到:

()()**,,,1e E Y C Y T I Y i G NX Y Y i i ??=-+++ ? ?+-?

? ()/M P YL i =

如图11-16(a )所示,LM 曲线向右上倾斜,在A 点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实现均衡。在图11-16(b )中,依据利率平价,得到利率为*i 时的汇率E *。可见在浮动汇率下,扩张性财政政策会使产出增加、利率提高,同时带来货币升值;紧缩性货币政策会使得产出减少,利率提高和货币升值。在固定汇率下,财政政策更有力,因为财政政策触发了货币政策的响应。

图11-16 开放经济中的IS LM -模型

以上内容为跨考网整理的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答案解析的一部分,限于篇幅原因,如果同学还想获得更多经济学课后习题资料,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平台索要经济学考研资料,你想要的资料都在这儿→jjxkyzs 。 想了解经济学考研高分的秘密吗?请点击>>>:经济学考研解题技巧

跨考经济学考研辅导提醒您: 成功的原因千千万,失败的原因就那么几个,加入我们的经济学考研交流群,考研经验交流,规避风险,锁定名校一次进!

宏观经济学习题集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试题库 第一单元 一、单项选择题 1、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价格决定理论; 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D、汇率决定理论。 2、表示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D、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3、GNP核算中的劳务包括() A、工人劳动; B、农民劳动; C、工程师劳动; D、保险业服务。 4、实际GDP等于() A、价格水平除以名义GDP; B、名义GDP除以价格水平;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 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5、从国民生产总值减下列项目成为国民生产净值()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6、从国民生产净值减下列项目在为国民收入()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二、判断题 1、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是指有形的物质产品。() 2、今年建成并出售的房屋和去年建成而在今年出售的房屋都应计入今年的国民生产总值。 () 3、同样的服装,在生产中作为工作服就是中间产品,而在日常生活中穿就是最终产品。 () 4、国民生产总值一定大于国内生产总值。() 5、居民购房支出属于个人消费支出。() 6、从理论上讲,按支出法、收入法和部门法所计算出的国民生产总值是一致的。() 7、所谓净出口是指出口减进口。() 8、在三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来计算,GNP等于消费+投资+税收。() 三、简答题 1、比较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2、比较国民生产总值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3、为什么住房建筑支出作为投资支出的一部分? 4、假定A为B提供服务应得报酬400美元,B为A提供服务应得报酬300美元,AB商定 相互抵消300美元,结果A只收B100美元。应如何计入GNP? 第一单元答案: 一、C、A、D、B、A、D; 二、错、错、对、错、错、对、对、错; 三、1、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的区别在于计算时所用的价格不同。前者用不变价格,后者用当年价格。两者之间的差别反映了通货膨胀程度。 2、国民生产总值用人口总数除所得出的数值就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前者可以反映一国的综合国力,后者可以反映一国的富裕程度。 3、由于能长期居住,提供服务,它比一般耐用消费品的使用寿命更长,因此把住房的

宏观经济学第七版课后习题答案

宏观经济学第七版课后习题答案 篇一: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课后习题详解(第2章宏观经济学的数据)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第2章宏观经济学的数据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一、概念题 1.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答:国内生产总值指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一个经济体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GDP一般通过支出法和收入法两种方法进行核算。用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之和;用收入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和折旧之和。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因此是一个地域概念;而与此相联系的国民生产总值(GNP)则是一个国民概念,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2.国民收入核算(national income accounting)答:国民收入核算指用于衡量GDP和许多相关统计数字的核算体系,是以整个国民经济或社会再生产为对象的宏观核算。它以一定的经济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统计和会计的方法,对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运行过程进行系统科学的定量描述,为经济分析和国家实行宏观经济调控、制订经济政策或计划管理提供重要的客观依据。国民经济核算一词最早出现于1941年。荷兰经济学家范·克利夫在荷兰《经济学家》杂志1941年7月号和11月号上,先后发表两篇文章,首次使用了“国民经济核算”一词。国民收入核算一般有三种方法: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常用的为后两者。其核算的理论基础是总产出等于总收入、总产出等于总支出。 3.存量与流量(stocks and flows)答:存量与流量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记录经济信息的两种基本形式。存量是指在一定时点上测算的量,如某一时点的资产和负债的状况或持有的资产和负债数量。存量具有时点的基本特征。流量是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反映一定时期内经济价值的产生、转换、交换、转移或消失,它涉及机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汇总)(2020年10月整理).pdf

宏观经济学重点 1、萨伊法则:是一种产品的供给产生了对另一种产品的需求,有多大供给就有多大的需求,整个社会的总供给与总需求必相等。因此,普遍的生产过剩是不可能的。 2、 凯恩斯革命:凯恩斯经济学从许多方面突破了传统经济学的思想束缚,拓宽了经济学的视角,运用一些新的概念、理论等分析工具对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进行了重新的解释,得出了一切与传统经济学对立的政策结论,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现代经济学的面貌。表现:①经济学研究中心转变②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常态③政府的作用 3、宏观经济的目标:①持续的经济增长②充分就业③价格稳定④国际收支平衡 宏观经济学:是把整个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其经济活动的现象和规律,从而产生许多经济理论。联系:①相辅相成,构成整体②微观是宏观的基础。 区别:微观经济宏观经济 研究对象单个经济单位整个经济 解决问题资源配置资源利用 中心理论价格理论国民收入理论 研究方法个量分析总量分析 代表人物马歇尔1890《经济学原理》凯恩斯1936《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4、公共产品:是政府向社会和私人提供的各种服务的总称。 特征:①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争夺性”②具有“排他性”,不具有“争夺性”。 5、私人产品:是指一般生产要素供给者通过市场经济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它由私人或厂商所提供。 特征:①具有“排他性”②具有“争夺性”。 6、政府的经济作用:①政府直接控制②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社会消费③政府通过稳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控制通货膨胀和失业率④政府从事生产⑤政府提供社会福利保障 7、市场失灵:市场经济由于其纯理论所假定的前提无法实现,使得市场经济并非万能,不可能发挥其理论上的经济效率。 8、转移支付:是指从整个国家的利益出发对某些人进行的无偿支付。 9、洛伦茨曲线:是反映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曲线。看图 OI表示国民收入百分比,OP表示人口百分比,连接两对角线OY的是绝对平均曲线。对角线上的任何一点都表示:总人口中每一定百分比的人口所拥有的收入,在总收入中也占相同的百分比。OPY是绝对不平均线,表示社会的全部收入都被一人所占有,其余的人的收入都是零。OY弧线为实际收入分配线即洛伦茨曲线,每一点都表明:占总人口的一定百分比的人口拥有的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的百分比。从曲线的形状可看出:实际收入分配线越靠近对角线,则表示社会收入分配越接近平均;反之,实际收入分配线越远离对角线,则表示社会收入分配越不平均。 10、基尼系数(洛伦茨系数):根据洛伦茨曲线图找出了判断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指标。基尼系数=A/(A+B) A表示实际收入分配曲线与绝对平均曲线之间的面积;B表示实际收入分配曲线与绝对不平均曲线之间的面对。如果A=0,基尼系数=0,则表示收入绝对平均;如果B=0,基尼系数=1,收入绝对不平均。事实上基尼系数在0和1之间,基尼系数数值越小,越接近于收入平均;基尼系数数值越大,则收入越不平均。对于收入分配高度不均的国家基尼系数在0.5-0.7之间,对于收入分配相对平等的国家,在0.2-0.35之间。 11、税金转嫁:纳税人可以把税金转嫁给他人负担。分为两种:①向前转嫁,即在市场交换过程中,在产品或服务销售之前,卖方通过加价的方式把税收负担转嫁给买方;②向后转嫁,

任保平《宏观经济学》笔记(第11章 开放经济的宏观均衡模型)

任保平《宏观经济学》 第十一章 开放经济的宏观均衡模型 复习笔记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开放经济概述 1.国际收支平衡 (1)国际收支平衡表 国际收支差额可以用国际收支平衡表或者国际账户来表示。国际收支平衡表是对一国与其他国家交易进行概括的一组账户,其中国际收支差额被分成两个部分,即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经常账户中包括商品和服务的出口和进口、投资收入以及净转移支付。资本账户包括净资本流动等,还包括统计误差或者错误与遗漏项目。 (2)国际贸易与国际收支 国际贸易对总支出的影响由净出口来衡量,出口减去进口称为贸易余额。国际收支差额是外汇市场上对一国货币的总需求与总供给之间的差额。如果供给的货币总额等于需求总额,国际收支差额为零。当外汇市场对货币的需求超过供给时,出现国际收支盈余。 2.汇率及其决定 (1)汇率的概念 汇率是本国货币相对于外国货币的价格,是把国家间资本流动和商品流动联系起来的机制。名义汇率是两国货币的相对比价。实际汇率是两国商品的相对比价,也称为贸易条件,表示在两国进行贸易时,商品是按什么比例交换的。计算实际汇率的公式是: 实际汇率=名义汇率×本国商品价格/外国商品价格 现实中实际汇率一般按照两国间一般价格水平来决定,如果用e 表示名义汇率,P 表示本国的物价水平,*P 表示外国的物价水平(以外币计),则实际汇率/eP P ε*=。因此,实际汇率相当于以外国商品表示的本国商品的相对价格。 由于/eP P ε*=,名义汇率取决于实际汇率与两国的价格水平,所以有: **////e e P P P P εε?=?+?+? 用*π和π分别表示外国和本国的通货膨胀率,则: ()//e e εεππ*?=?+- 因此,名义汇率的变化率取决于实际汇率的变化率加上两国通货膨胀率之差。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如果外国的通货膨胀率高于本国的通货膨胀率,那么本国货币的汇率水平将上升。 3.对外净投资与净出口 进入一国进行投资的货币叫做资本流入,进入其他国家的货币叫做资本流出。资本流入减去资本流出称为资本净流入,也就是对外净投资。 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的总支出为:

宏观经济学答案第二章

第二章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国或一定地区在一定时间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 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国民生产总值: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的全体国民生产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之 和。 3.国内生产净值:一个国家一年内新增加的产值,它等于国内生产总值GDP扣去资本消 耗的价值。 4.国民收入:一个国家一年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得到的全部收入,即工资、利润、 利息和地租的总和。 5.个人可支配收入:是指个人收入除去所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后的收入,是人们可以直接 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 6.名义GDP:是指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7.实际GDP:是指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8.GDP折算指数:名义GDP与实际GDP之比。 二、选择题 BCACB CBCAB 。最终产品是指最终供人们使用或消费而不是为了转卖或为进一步加工所购买的商品和服务。 .NDP=GDP-折旧。 .从支出的角度,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属于政府对居民的转移支付,并没有相应的新价值被创造;从收入的角度,这笔救济金也并不属于劳动创造的要素 收入。因此不能计入GDP中。 .投资包括固定投资和存货投资,C属于存货投资。 .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 判断一个变量是流量还是存量,一个简单的标准就是看它是否可以相加。 .GDP是包括折旧的,所以其中的投资表示的是总投资而非净投资。 .要素收入主要表现为工资、利息、利润和租金。股票分红属于公司利润。 .净投资=总投资—折旧。 .第六年的名义GDP=第六年的价格×第六年的产量=2第一年的价格×第一年的产量=第一年的名义GDP=×500=1400。 三、判断题 √√√√××× 1.√. 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所导致的价值。农民生产并用于自己消费的粮食并未通 过市场来销售,所以不应记入GDP。 2.√.政府支付给政府雇员的工资也属于政府购买。 3.√. 用收入法核算GDP,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要素收入主要表现为工资、利息、利润和租金。折旧不属于要素收入。 4.√.自己房屋以虚拟租金记入GDP主要考虑的是机会成本的问题。 5.×.名义GDP上升的幅度超过价格上升的幅度,实际GDP应该是上升的。 6.×. 收入法之“收入”,是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形成的收入而非最终收入。个人从公司债券中获得的利息被视为要素报酬的一种,而政府公债利息属转移支付,属国民收入的再分

经济学原理第7版(曼昆)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

第23章 1.对于一个整体经济而言,收入必定等于支出 2.国内生产总值(GDP ) 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DP通常是一年或一个季度(3个月);衡量的生产价值局限于一个国家的地理范围之内,不管是由本国的国民还是住在本国的外国人生产;只包括现期生产的物品,不包括过去生产的物品;生产并合法出售的所有东西;只包括最终物品的价值;包括有形的物品,也包括无形的劳务;使用市场价格。 3.GDP的四个组成部分是消费(C )、投资(I )、政府购买(G )和净出口(NX )。 (1)逍费是家庭除购买新住房之外用于物品与服务的支出 (2)投资是用于资本设备、存货和建筑物的支出,包括家庭用于购买新住房的支出 (3)政府购买包括地方、州和联邦政府用于物品与服务的支出 (4)净出口等于外国对国内生产的物品的购买(出口)减国内对外国物品的购买(进口) 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之和 4.真实GDP和名义GDP 真实GDP :按不变价格评价的物品与服务的生产(是用不变的基年价格来评价经济中物品与服务生产的价值) 不受价格变动的影响,反映产的产量的变动 名义GDP :按现期价格评价的物品与服务的生产(是用当年价格来评价经济中物品与服务生产的价值) GDP平减指数 GDP平减指数是用名义GDP与真实GDP的比率乘以100计算的物价水平衡量指标 即GDP平减指数=(名义GDP/真实GDP)*100 通货膨胀率=[(第2年的GDP平减指数-第一年的GDP平减指数)/第一年的GDP平减指数]*100 第24章

1 .消费物价指数CPI 答:指普通消费者购买的物品与服务的总费用的衡量指标。 即:CPI =(当年一篮子物品与服务的价格/基年一篮子的价格)*100 计算消费物价指数:固定篮子、找出价格、计算这一篮子东西的费用、选择基年并计算指数、计算通货膨胀率 通货膨胀率:从前一个时期以来物价指数变动的百分比 通货膨胀率=[(第二年CPI-第一年CPI)/第一年CPI ]*100% 生产物价指数:企业所购买的一篮子物品与服务的费用的衡量指标 衡量生活费用中的三个问题。(CPI高估了生活费用的增加) (1)替代倾向。CPI使用了一篮子固定不变的物品。 (2)新产品的引进。CPI基于固定不变的一篮子物品和服务,没反映出因引进新物品而引起的货币价值的增加。 (3 )无法衡量质量的变动。 GDP平减指数与CPI的差别: (1)GDP平减指数反映国内生产的所有物品与服务的价格, CPI反映消费者购买的所有物品与服务的价格 (2)CPI比较的是固定的二篮子物品与服务的价格和基年这一篮子物品与服务的价格,GDP平减指数比较的是现期生产的物品与服务的价格和基年同样物品与服务的价格 2.根据通货膨胀的影响矫正经济变量 今天美元的数量=T年美元的数量* (今天的物价水平/T年的物价水平) 指数化:根据法律或合同按照通货膨胀的影响对货币数量的自动调整 真实利率和名义利率 名义利率指通常公布的、未根据通货膨胀的影响校正的利率(货币数量) 真实利率指根据通货膨胀校正的利率(货币购买力) 真实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任保平《宏观经济学》习题详解(第10章 预期理论)

任保平《宏观经济学》 第十章预期理论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 行咨询。 1.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学派是如何解释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关系的?围绕菲利普斯曲线的争论,它们对宏观经济政策效用的分歧何在? 答:(1)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学派对失业和通货膨胀的解释 ①凯恩斯认为,在未实现充分就业,即资源闲置的情况下,总需求的增加只会使国民收入增加,而不会引起价格水平上升。这也就是说,在未实现充分就业的情况下,不会发生通货膨胀。在充分就业实现,即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之后,总需求的增加无法使国民收入增加,而只会引起价格上升。这也就是说,在发生了通货膨胀时,一定已经实现了充分就业。凯恩斯主义认为,菲利普斯曲线是对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关系的理论解释,该曲线表明,通货膨胀和失业率之间具有替代关系;通货膨胀越高,则失业率越低;通货膨胀率越低,失业率则越高。 ②货币主义者在解释菲利普斯曲线时引入了预期的因素。他们所用的预期概念是适应性预期,即人们根据过去的经验来形成并调整对未来的预期。他们根据适应性预期,把菲利普斯曲线分为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与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在短期中,人们来不及调整通货膨胀预期,预期的通货膨胀率可能低于以后实际发生的通货膨胀率,人们实际得到的工资可能小于先前预期的实际工资,从而使实际利润增加,刺激了投资,增加就业,失业率下降。在此前提下,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交替关系。 在长期中,人们将根据实际发生的情况不断地调整自己的预期。人们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与实际发生的通货膨胀率迟早会一致。这时人们要求增加名义工资,使实际工资不变,从而通货膨胀就不会起到减少失业的作用。这时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垂线。表明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不存在交替关系。而且,在长期中,经济中能实现充分就业,失业率是自然失业率。 ③理性预期学派所采用的预期概念不是适应性预期,而是理性预期。理性预期是合乎理性的预期,其特征是预期值与以后发生的实际值一致的。在这种预期假设下,短期中也不可能有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低于以后实际发生的通货膨胀率的情况,即无论在短期或长期中,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与实际发生的通货膨胀率总是一致的,从而也就无法以通货膨胀为代价来降低失业率。所以,在短期或长期中,菲利普斯曲线都是一条从自然失业率出发的垂线,即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不存在交替关系。 (2)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学派对宏观经济政策效用的分歧 凯恩斯主义认为,无论在短期与长期中,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都存在关系,从而认为宏观经济政策在短期与长期中都是有效的;货币主义认为,短期中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存在交替关系,而长期中不存在这种关系,从而认为宏观宏观经济政策只在短期中有效,而在长期中无效;理性预期学派认为,无论在短期或长期中,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都没有交替关系,因此,宏观经济政策都是无效的。

宏观经济学答案

1、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与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瞧就是合理得,有效得,而从宏观瞧却就是不合理得,无效得? 解答:两者之间得区别在于: (1)研究得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得单个经济主体得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得运行规律与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得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得中心理论就是价格理论,所有得分析都就是围绕价格机制得运行展开得,而宏观经济学得中心理论就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得分析都就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得决定展开得。 (4)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采用得就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得就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得联系主要表现在: (1)相互补充。经济学研究得目得就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得最大化。为此,既要实现资源得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得充分利用。微观经济学就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得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得问题,而宏观经济学就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得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得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得分析与研究方法。 (3)微观经济学就是宏观经济学得基础。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得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得基础上。由于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得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瞧就是合理得、有效得,而从宏观瞧就是不合理得、无效得。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得角度瞧,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就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得那个厂商得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得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就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与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2、举例说明最终产品与中间产品得区别不就是根据产品得物质属性而就是根据产品就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 解答: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一件产品究竟就是中间产品还就是最终产品,不能根据产品得物质属性来加以区别,而只能根据产品就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这一点来加以区别。例如,我们不能根据产品得物质属性来判断面粉与面包究竟就是最终产品还就是中间产品。瞧起来,面粉一定就是中间产品,面包一定就是最终产品。其实不然。如果面粉为面包厂所购买,则面粉就是中间产品,如果面粉为家庭主妇所购买,则就是最终产品。同样,如果面包由面包商店卖给消费者,则此面包就是最终产品,但如果面包由生产厂出售给面包商店,则它还属于中间产品。 3、举例说明经济中流量与存量得联系与区别,财富与收入就是流量还就是存量?存量指某一时点上存在得某种经济变量得数值,其大小没有时间维度,而流量就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得某种经济变量得数值,其大小有时间维度;但就是二者也有联系,流量来自存量,又归于存量,存量由流量累积而成。拿财富与收入来说,财富就是存量,收入就是流量。 4、为什么人们从公司债券中得到得利息应计入GDP,而从政府公债中得到得利息

宏观经济学主要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主要知识点 一、国民收入核算 1.宏观经济学 a)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b)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 c)宏观经济学的一些变量与范畴(增国民收入、物价、利率、汇率、政府预算支 出、赤字盈余、增长与GDP、经济周期与产出缺口、通货膨胀与经济周期); d)宏观经济学的四个模型(超长期模型、长期模型、短期模型、中期模型) 2.GDP a)GDP的含义; b)支出法核算GDP及GDP 的构成; c)收入法核算GDP及GDP的构成; d)GDP、GNP、NDP、NI、PI、DPI 3.名义GDP 与实际GDP a)CPI; b)GDP平减指数; c)生产者价格指数; d)个人消费支出紧缩指数 二、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产品市场) 1.简单国民收入的假设 a)均衡产出; b)计划投资与非计划投资 2.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a)消费函数 b)边际消费倾向(凯恩斯的第一条心理规律) c)储蓄函数 d)家庭消费函数与社会消费函数 e)关于消费函数的其他理论 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消费理论 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消费理论 弗里德曼的永久收入消费理论 f)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 3.两部门国民收入决定 a)乘数效应 4.三部门国民收入决定 a)税收乘数; b)平衡预算乘数 5.四部门国民收入决定 a)对外贸易乘数 三、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两个市场) 1.投资的决定 a)影响投资的因素;

b)资本边际效率与投资边际效率(凯恩斯的第二条心理规律); c)托宾Q投资理论 2.IS曲线 a)IS曲线如何得到; b)IS曲线的斜率; c)IS曲线的移动 3.利率的决定 a)货币需求(凯恩斯的第三条心理规律); b)货币供给; c)其他货币需求理论 4.LM曲线 a)LM曲线是如何得到的; b)LM曲线的斜率; c)LM曲线的移动 5.IS-LM分析 a)均衡点的变动(高P510) 四、宏观政策分析与实践 1.财政政策效果分析 a)LM曲线斜率不变,IS曲线越陡峭,扩张财政效果越好 b)IS曲线斜率不变,LM曲线越平坦,扩张财政效果越大; c)凯恩斯极端(流动性陷阱,货币投机需求的利率系数h为无穷大) d)挤出效应 2.货币政策效果 a)古典区域(货币需求的利率系数h为0) b)货币政策的局限性(高P5281.在经济衰退时不明显,2.以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为 前提3.外部时滞4.开放经济) 3.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高鸿业P530、P535) 4.宏观经济政策目标(高p540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a)充分就业 b)物价稳定 c)经济增长 d)国际收支平衡 5.财政政策实践 a)财政支出方式 b)财政收入手段 c)自动稳定器 d)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e)功能财政 f)预算盈余与充分就业盈余(高P550) 6.货币政策实践 a)商业银行与中央银行 b)货币扩张 i.基础货币与M1、M2

任保平《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第一篇至第五篇【圣才出品】

第一篇宏观经济学基础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概论 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整体经济,以产出、失业、通货膨胀这些大范围内的经济现象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和变化的研究来说明一国经济如何实现持续增长、充分就业、价格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等目标。其目的是对产出、失业以及价格的变动作出经济解释,并对这些变动对社会福利的影响和政府政策可能发挥的作用进行分析。 宏观经济学围绕经济运行的四大目标展开:①提高经济增长;②降低失业率;③降低通货膨胀率;④平衡国际收支。四大目标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区别,在四大目标中,经济增长是主要的基础性目标。 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什么? 答: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 (1)总量分析方法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即对能够反映整个经济运行情况的经济变量的决定、变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这些总量包括两类:一类是个量的总和;另一类是平均量。总量研究方法又被称为整体分析,是以经济发展的总体或总量为着眼点的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是在假定制度不变的前提下来进行的,它把制度因素及其变动的原因和后果以及国民经济的个量都看成是不变的和已知的,在此前提下研究宏观经济总量及其相互关系。

(2)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分析方法和规范分析方法两种。实证分析方法不涉及任何价值判断,只研究客观经济规律,考察经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根据这些规律或关系对经济行为结果进行分析、预测;规范分析方法主要涉及经济行为应该是什么、经济问题应如何解决等问题,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规范经济学要对经济现象的社会价值作出判断,分析是好是坏、是对是错,因此它具有特别明显的主观性。 (3)均衡分析和非均衡分析 均衡分析又可以分为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局部均衡分析考察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单个市场均衡的建立与变动;一般均衡分析考察各个市场之间均衡的建立与变动,是在各个市场的相互关系中来考察一个市场的均衡问题。 (4)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的基本区别在于,前者不考虑时间因素,而后者考虑时间因素。换句话来说,静态分析考察一定时期内各种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而动态分析考察各种变量在不同时期的变动情况。把均衡分析与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结合在一起就产生了三种分析工具:静态均衡分析、比较静态均衡分析和动态均衡分析。 (5)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是说明经济现象的性质及其内在规定性与规律性;定量分析则是分析经济现象之间量的关系。 3.请谈谈宏观经济学派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

2018考研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内在稳定器

2018考研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内在稳 定器 感谢凯程考研李老师对本文做出的重要贡献 不知不觉,又一年的考研向我们徐徐走来。中国当前的大学生就业结构,“万众创业”、进民企、考公务员、靠研究生各占相当比例。对不少大学生而言,与其说考研是追随兴趣增长学识,毋宁说是一种“特殊的就业手段”。特别是有些人,试图在所从事的领域建功立业,那么报考研究生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内在稳定器(automatic stabilizers)是指财政政策本身具有的一种自动调节经济、减少经济波动的机制,它能够在经济繁荣时自动抑制通货膨胀,在经济萧条时自动减轻其程度,而不需要政府专门制定政策以调节经济。财政政策中的内在稳定器机制是调节经济波动的第一道防线,对于轻微的经济波动是有一定效果的,但对于较大的经济波动则效果不大。 内在稳定器的功能主要通过三个方面来体现:首先,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经济衰退时,国民产出水平下降,个人收入下降,在税率不变时,政府税收会自动减少,留给人们可支配收入会自动少减少一些,从而使得消费和需求也自动少下降。累进所得税下,经济衰退使得纳税人的收入自动进入较低纳税档次,政府税收下降的幅度会超过收入下降的幅度,可以起到抑制衰退的作用。反之,经济繁荣时,税收随着个人收入增加而增加;累进税率使得政府税收幅度超过收入增长幅度。其次,政府转移支付的自动变化,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政府转移支付,主要包括政府失业救济和其他社会福利方面的支出。经济衰退时,失业增加,符合救济条件的人数增加,社会转移支付增加,可以抑制可支配收入的下降,进而抑制消费需求的下降。经济繁荣时,失业人数减少,失业救济等福利支出自然减少,从而抑制可支配收入和消费的增长。最后,农产品价格保护支出的自动变化,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经济萧条时,国民收入下降,农产品价格下降,政府按照支持价格收购农产品,可使农民的收入和消费维持在一定水平。经济繁荣时,国民收入上升,农产品价格上升,政府减少对农产品的支持,并抛售农产品,限制农产品价格的上升,抑制了农民收入的增长,减少了总需求。 举例来说,若边际消费倾向为0.75,这使自发消费增加1美元时消费需求一上来就会增加0.75美元,通过乘数作用,收入最终可增加4美元(因为乘数K1=KG=1/(1-0.75)=4),而有了税率为0.2的比例所得税,则自发支出(比方说投资或政府支出)增加1美联社元时,消费需求一上来只增加0.6美元[0.75×(1美元-02美元)],通过乘数作用,收入最终可增加2.5美元{因为乘数K1=KG=1/[1-0.75×(1-0.2)]=2.5}。可见,增加1美元自发支出时,有了比例所得税,总需求增加幅度变小了,从4美元变为2.5美元。 因此,尽管某些财政政策具有自动稳定器的作用,但要消除经济波动,仅靠自动稳定器不够,仍需要政府有意识地运用积极的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密切注视经济的变动趋势,审时度势,主动采取变革收入或支出的财政政策。当认为总需求水平过低,即经济出现衰退时,政府应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即通过削减税收,增加支出或双管齐下来刺激经济;反之,当认为总需求水平过高,,即出现严重通货膨胀时,政府应采取紧缩性的财政

任保平《宏观经济学》习题详解(第4章 内生增长理论)

任保平《宏观经济学》 第四章 内生增长理论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新古典增长理论的“尴尬境地”是什么? 答:新古典增长理论对生产函数的性质进行了规定,即要素边际产出递减,规模报酬不变;更严格的稻田条件规定在要素趋于无穷大时,要素的边际收益为零,即()lim 0k f k →∞ '=。在索洛模型中,这个条件保证了稳态的存在;在拉姆齐模型中,这个条件保证了目标函数的收敛性。但根据这一条件,随着资本增加,资本的边际收益率会收敛于利息率,这时,如果没有相应的劳动力增加,则不会再有投资,经济也停止增长。而在现实中,发达国家人口几乎停止了增长,资本也较不发达国家丰富,但发达国家的资本却没有流入最贫穷且人口增长最快的国家。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与现实出现了偏差,这种偏差又被称为新古典增长理论的“尴尬境地”。 2.新古典增长模型与内生增长模型的主要区别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也称为新经济增长理论,是继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之后的又一经济增长理论,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与90年代初期,代表人物有罗默、卢卡斯和阿罗等经济学家。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索洛提出的,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与整个60年代。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和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主要区别有以下三个: (1)假设条件不同。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假设资本边际收益递减,而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则假设资本边际收益不变。这是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和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关键区别。另外,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假设技术是外生的,而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则认为技术和资本一样,是“内生”的。 (2)储蓄率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同。在索洛模型中,储蓄引起暂时增长,但资本收益递减最终迫使经济达到稳定状态,在这一稳定状态下经济增长只取决于外生技术进步。相反,在内生增长模型中,储蓄和投资可以导致经济持续增长。 (3)结论不同。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结论是经济增长率是内生的,即促使经济增长的因素是模型内决定的,储蓄和投资会引起经济的长期增长。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结论则是经济增长取决于外生的技术进步,而储蓄只会导致经济的暂时增长,资本边际收益递减最终使经济达到增长只取决于外生技术进步的稳定状态。 3.包含了“干中学”和知识外溢的内生增长模型是以什么样的函数形式将这两个假定内生化的?又是如何解决了竞争性均衡与规模报酬递增的矛盾的?为什么说在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关系上存在问题? 答:(1)“干中学”的含义是指企业增加其物质资本的同时也学会了如何更有效率生产

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

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 (1)研究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 (1)相互补充。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2.举例说明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区别不是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而是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 解答: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一件产品究竟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加以区别,而只能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这一点来加以区别。例如,我们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判断面粉和面包究竟是最终产品还是中间产品。看起来,面粉一定是中间产品,面包一定是最终产品。其实不然。如果面粉为面包厂所购买,则面粉是中间产品,如果面粉为家庭主妇所购买,则是最终产品。同样,如果面包由面包商店卖给消费者,则此面包是最终产品,但如果面包由生产厂出售给面包商店,则它还属于中间产品。 3.举例说明经济中流量和存量的联系和区别,财富和收入是流量还是存量? 解答:存量指某一时点上存在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没有时间维度,而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有时间维度;但是二者也有联系,流量来

宏观经济学常考知识点总结

精心整理 一、名词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一定时期内一国境内所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而不被用作投入品以生产其他产品和服务,主要包括消费性产品和服务以及新的耐用产品。 2.国民生产总值(GNP):一国公民在一定时期内所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3.奥肯定律:由于失业意味着生产要素的非充分利用,失业率的上升会伴随着实际GDP的下降,而描述失业率和GDP之间这一关系的经验规律称为奥肯定律。 4.经济周期:指的是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阶段性的不规则的上下波动。 5.GDP消胀指数:是给定年份的名义GDP与实际GDP之间的比率。 6.CPI:以具有代表性的产品和服务为样本,比较根据当年价格计算的商品总价值和根据基年价格得到的商品总价值,得到的比值 否由本国居民创造,都被计入GDP. 3、比较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与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答:(1)名义GDP a名义GDP是指一定时期内以当前市场价格来测算的国内生产总值。 b造成名义GDP变化的原因:物质产量的变化,市场价格的变化。 (2)实际GDP a为了解决名义GDP存在的问题,最常用的方法是用不变的价格,即用过去某一年(称为基年)的价格为标准,测算GDP数值。这个用不变价格测算的GDP就称为实际GDP。 b实际GDP可以用以衡量两个不同时期经济中的物质产量的变化。 (3)实际GDP的变动剔除了名义GDP中的价格变动因素,它能准确的反映一国实际产量的变化。 4、解释GDP为什么不能成为总体福利或幸福感的良好衡量尺度? 答:1.GDP中只包括了最终产品的价值,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有时很难区分。 2.GDP是由本期所生产和服务的价值构成的,GDP应该排除过去生产的。 3.一国经济中有些经济活动不进入公开市场交易,因而没有市场价格。 地下经济与黑市,为了逃税或逃避政府的最低工资法、劳动保障法等,这些所产生的产品和服务的交易躲过了政府的记录,没有计入GDP中。

任保平《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失业理论)【圣才出品】

第十二章失业理论 1.哪些失业是可以消除的?哪些失业是无法消除的?为什么? 答:周期性失业是由于整个社会对商品和劳务的有效需求不足,从而引起对劳动力的需求不足,而一个社会劳动力的供给在短期内是不变的,这样就会出现劳动力供过于求的失业.周期性失业一般出现在经济周期的萧条阶段。国家积极干预经济刺激有效需求,周期性失业可以消除。 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自愿性失业都是难以避免的,它们与经济社会的总需求水平、与经济周期无关。因此,它们也被统称为自然失业。自然失业一般被认为是经济社会所难以消除的,因为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自愿性失业总是存在的,它与周期性失业、经济运行周期及总需求水平无关,因而是相对稳定的,是一个国家能够长期持续存在的最低失业率。 2.摩擦性失业是不是一种自愿失业? 答:摩擦性失业是指由于信息的不通畅或者劳动者与岗位的匹配需要时间等诸多因素的作用,造成社会总是有一部分人处于失业状态。产生摩擦性失业的原因是寻找工作需要成本。在一个动态的经济中,各行业、各地区的劳动需求是经常变动的,这种变动必然导致劳动力的流动,而在劳动力的流动过程中总有部分人处于失业状态,这就形成了摩擦性失业。 自愿失业是指在现有工作条件下能够就业,但由于不愿接受工作条件而失业的情况。在弹性工资和完全竞争条件下,当劳动者在现有的工作条件下能够就业,但因为工资低或其他原因不愿意接受工作条件时就出现了自愿性失业。

摩擦性失业不是工人不愿意接受现行的工资率而宁愿不工作,是由于经济在调整过程中,或者由于资源配置比例失调等原因,使一些人需要在不同的工作中转移,使一些人等待转业而产生失业即“摩擦失业”。所以摩擦性失业不是一种自愿失业。 3.假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这意味着所有企业会开出较高的工资。在失业的搜寻模型中,确定这对最低工资和长期失业率的影响。解释你的结论。 答:现实经济中的求职者来说,一般而言,他并不预期工资水平随着时间的延长而不断上升,而是根据自身能力水平和观察到的劳动力市场上的工资分布,对自己未来职业的工资有一个预期。当雇主开出的工资水平高于他预期的心理价位时,他就会接受这份工作,否则就会拒绝这份工作。这份工资水平被称为“保留工资”。从理论上来说,在保留工资水平上,劳动者接受工作的满意度和其在失业状态中的满意度是等价的。因此,当雇主开出的工资水平低于保留工资时,求职者宁愿失业,继续寻找工作;而当雇主向求职者开出的工资水平高于保留工资时,他就会接受工作,退出失业队伍。 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所有企业开出较高的工资,求职者对自己未来职业的工资预期相应上升,保留工资比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之前高,最低工资水平也会相应提高,劳动力市场无法出清,长期失业率会增加。 4.失业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治理失业的措施有哪些? 答:(1)失业的影响 失业是指劳动力市场上劳动供给大于劳动需求,从而使劳动大军中的一部分没有工作的现象。失业会在如下方面对一国的经济造成负面影响: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它与微观经济学有什么区别 答: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即以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和国民收入的变动及就业、经济周期波动、通货膨胀、财政与金融、经济增长等等之间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微观和宏观的区别在于: a研究对象不同;宏观的研究是整个国民经济的经济行为,微观研究的是个体经济行为。b研究主题不同:宏观是资源利用以至充分就业;微观是资源配置最终到效用最大化。c中心理论不同:宏观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微观是价格理论。 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什么 答:(1)三市场划分:宏观经济学把一个经济体系中的所有市场综合为三个市场:金融市场,产品和服务市场,以及要素市场。(2)行为主体的划分:宏观经济学将行为主体主要分为:家庭、企业和政府。(3)总量分析方法。在宏观经济分析中,家庭和企业并不是作为分散决策的个体单位选择存在,而是最为一个统一的行动的总体存在。宏观经济学把家庭和企业作为个别的选者行为加总,研究他们总体的选择行为,这就是总量分析。(4)以微观经济分析为基础。宏观经济学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基础上 4、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治理对象是什么 答: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治理对象是:失业和通货膨胀。失业为实际变量,通货膨胀为名义变量。 5、什么是GDP和GNP它们之间的差别在什么地方 答:GDP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一国境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GNP是指一国公民在一定时期内所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两者的差别:(1)GDP是个地域概念而GNP是个国民概念;(2)GNP衡量的是一国公民的总收入,而不管其收入是从国内还是从国外获取的;GDP衡量的是一国国境内所有产出的总价值,而不管其所有者是本国公民还是外国公民。 第二章 1、试述国民生产总值(GNP)、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和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之间的关系。 答: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生产总值(GNP)-折旧 国民收入(NI)=劳动收入+业主收入+租金收入+企业利润+净利息收入 个人收入(PI)=国民收入(NI)-公司利润-社会保障金+政府转移支付+红利+利息调整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个人收入(PI)-个人所得税-非税性支付2.试述名义GDP和实际GDP的区别,为什么估计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状况是通常使用实际GDP 答:名义GDP是以当年市场价格(现期价格)来测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实际GDP是以不变价格,即用过去某一年(称为基年)的价格为标准的国内生产总值。名义GDP和实际GDP两者之间最主要的区别是计算时使用的价格不同。实际GDP反映了真实的经济水平面,实际GDP的变动剔除了名义GDP中的价格变动因素,它能够准确地反映一国实际产量的变化 预测GDP数值通常使用实际GDP,因为它可以衡量两个不同时期经济中的物质产量的变化。实际GDP的变动剔除了名义GDP中的价格变动因素,它能准确地反映一国实际产量的变化。因此估计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状况是通常使用实际GDP.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