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地理一轮复习 第七章 区域产业活动 第25讲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教学案 新人教版

地理一轮复习 第七章 区域产业活动 第25讲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教学案 新人教版

地理一轮复习 第七章 区域产业活动 第25讲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教学案 新人教版
地理一轮复习 第七章 区域产业活动 第25讲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教学案 新人教版

第25讲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1.农业区位因素

自然条件、技术经济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布局的影响d

2.农业地域类型

(1)常见的农业地域类型d

(2)水稻生产的地区分布及区位条件d

农业区位因素

自然条件、技术经济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布局的影响

(1)自然条件

①热量:制约着农作物的产量,也影响农作物的种类、耕作制度等。

②光照:光照长短、强弱的地区分布,也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作物的地区分布。

③地形:平原地区宜发展耕作业,山地宜发展林业和畜牧业。

④土地:接近水源地区的土地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接近城镇的土地适宜发展城郊农业和高效农业;土地的肥力影响着土地的生产力。

⑤水分:水分多的地区可以发展水稻种植和淡水养殖;水分少的干旱地区适合发展旱作农业。

(2)技术经济因素

①劳动力:不同作物对劳动力的需求不同;水稻种植业需要的劳动力较多。

②技术装备、生产技术:对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③种植方式、耕作制度:是落实作物布局的具体形式。

(3)社会经济因素

①市场、农产品消费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产品的价格和类型。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广泛推进,市场需求对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影响越来越大。

②交通运输: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可以扩展农产品的销售市场;园艺业、乳畜业应布局在交通便利的地方。

1.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区位选择的影响

自然条件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决定某地区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具体总结如下:

2.社会经济因素、技术经济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在现代农业中,市场、交通、科技、政策等决定农业生产的方式、水平、效率。具体总结如下:

3.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在农业区位因素中,自然因素比较稳定,但可以利用科学技术对不利因素进行改造;社会经济因素(如交通运输条件、市场、政策等)发展变化较快,对农业区位影响较大。

辨别主要区位因素、主导区位因素

和限制性区位因素

概念说明

主要区位因素

指某一区域农业发展所符合的所有因素(条件)。答题时要全面列举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

主导区位因素指影响某种农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即没有这种因素(或条件),就不可能有该种农业在该区域分布

限制性区位因

素农业生产需要满足许多条件才能进行,如果一个地区其他条件都能满足,唯有某一条件不能满足,这个缺乏的条件就成为该地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

(2020年1月浙江选考)近年来,河北、河南、山东、甘肃等北方省份生产的蔬菜大量销往江苏、浙江和上海等南方沿海省市,形成了“北菜南运”格局。完成1~2题。

1.“北菜南运”的主要原因是( )

A.南方市场需求大B.北方耕地面积增大

C.北方蔬菜品种多D.南方蔬菜种植减少

2 “北菜南运”有利于北方地区农业( )

①粗放经营②规模化经营

③集约化生产④“小而全”生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D.①④

答案:1.A 2.B

我国西北地区盛产苹果、梨、红枣、核桃等特色农产品,电商企业从西北地区采购农产品在中、东部地区进行加工、包装,并在网上大量销售。完成3~4题。

3.电商企业在中、东部地区加工、包装、销售的主要优势是( )

A.距离市场较近B.土地成本较低

C.人才资源丰富D.运输距离较短

4.依托电商销售农产品,可以提高西北地区农业的( )

①规模化水平②自给率水平

③商品化水平④专业化水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第3题,电商在中、东部地区将西北地区出产的农产品加工、包装、销售是由于中、东部地区与西北地区地域差异大,且经济相对发达,西北地区的特色农产品具有广阔的消费市场,A对。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土地成本高,B错。加工、包装、销售农产品对人才需求不是很迫切,C错。农产品的生产地与市场之间的距离不会因在何处包装、加工而产生变化,D错。故选A。第4题,电商销售农产品,可以使得销售范围扩大,销售量增大,有利于西北地区特色农业的规模化、专业化、商品化水平的提高,而自给率会降低,故选C。

答案:3.A 4.C

下图为某家庭农场设计的改进型大棚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与普通大棚相比,改进型大棚改善的农业生产条件是( )

A.水源B.热量

C.土壤D.光照

6.图中喷灌装置的主要作用是( )

A.防治水土流失

B.增强大气逆辐射

C.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D.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改进型大棚与传统大棚的最大区别在于,改进型大棚对蒸发、蒸腾的水在大棚顶部进行了液化和收集,收集的水被重新用于喷灌,喷灌可以控制喷水量和灌水均匀性,避免地面灌溉时容易产生的地面径流和深层渗漏损失,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答案:5.A 6.D

农业地域类型

1.常见的农业地域类型

农业地域类型是指充分利用不同地区的优势条件发展各具特色的农业生产,并在不同地区开展商品交换形成的农业经营单位或地域单位的组合。它是农业生产分工在地域上的具体表现。

(1)农业地域分工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各地区农业的商品化生产是农业地域分工的主要标志。

(2)常见的农业地域类型见下表:

农业地域类型特点主要分布地区

热带种植园农业以大种植园和农场为主,专门生产

热带经济作物,产品商品化和专业

化程度很高

橡胶种植园主要分布在东南亚

和巴西,咖啡种植园主要集中在

南美洲和非洲,马来西亚有油棕

种植园

乳畜业

随城市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面向

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影响其布局的主要因素是市场的远近和饲料供应

北美五大湖周围地区、西欧、中欧地区

大牧场放牧业草原面积较大,适宜放牧,具有生

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商品率

高等特点

美国、阿根廷等

商品谷物农业耕地面积广,机械化水平高,农产

品价格低,商品率很高

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的新开

发地区

混合型农业种植业和畜牧业并重,所产谷物用

作口粮、饲料或商品

澳大利亚

地中海式农业属混合型农业,优势产品有小麦、

大麦等,园艺作物也较多

地中海气候区

(1)地区分布:水稻喜温喜湿,生长过程需大量水分,要投入较多劳动力。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降水丰富的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区。非洲的埃及、尼日利亚,南欧、美国密西西比河下游和南美洲北部也有种植。我国水稻主产区在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在北方水源条件较好的地方(如三江平原),水稻生产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格局。

(2)区位条件:高温多雨的气候、平坦的地形、劳动力充足、有悠久的历史、稻米是传统的食粮。

1.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2.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

特点

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专业化

程度高

商品率高;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集

约化程度高;多分布在大城市周围

典型地区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

北美洲五大湖周围地区、西欧、中欧

及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区位优势

气候温和、草类茂盛;地广人稀,

土地租金低;交通便利

气候温凉湿润,适宜多汁牧草生长;

人口、城市众多,市场广阔;交通便

利;先进的科技

(1)特点:将牲畜饲养和谷物种植有机结合,形成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有效安排生产;市场适应性强。

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以小麦—绵羊混合生产为主,是现代混合农业的典范。其特有的生产优势如下所示:

(2)区位优势:亚热带气候,光热充足;有河流及地下水提供水源;地势低平,土壤肥沃;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交通便利,市场广阔。

1.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方法

判断一个区域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关键要看该区域的生产对象和生产目的,要建立一种生产对象→生产目的→生产规模→地域类型的思维模式。如下表:

判断依据判断结论生产对象生产目的生产规模地域类型水稻自给小农经营水稻种植业

牛、羊面向市场大牧场大牧场放牧业小麦、玉米面向市场

规模大、机械化水

平高

商品谷物农业谷物、牲畜主要面向市场

规模较大、机械化

水平提高

混合农业

单一热带经济作物面向国际市场

大规模的密集型农

场,生产设施齐全

种植园农业

2.农业地域类型的评价方法

评价某地农业地域类型,一般可从该地域类型的区位优势、生产特点、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应采取的措施等方面进行思考。要注意生产条件与特点、问题与措施具有相互对应的关系。

20世纪中叶,美国乙地区出现新的棉花种植区。下图为美国部分农业专门化地区分布图。据此完成1~2题。

1.甲地农业地域类型属于( )

A.乳畜业B.混合型农业

C.商品谷物农业D.大牧场放牧业

2.乙地棉花种植区与原棉花带相比,单产高的主要原因是( )

A.光照充足B.降水丰富

C.技术先进D.市场广阔

解析:第1题,甲地位于美国的中央大平原,种植玉米,属于商品谷物农业,故答案选C项。第2题,原棉花带所在的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雨热同期,降水较多;乙地棉花种植区位于美国的西部地区,降水少,光照充足,有利于棉花的光合作用,产量较大,故答案选A项。

答案:1.C 2.A

3.(2020年1月浙江选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中亚地区略图。

材料二乙地为所在国棉花主产区,棉花播种面积约占该地种植总面积的40%,所产棉花大部分出口到俄罗斯、中国,已发展成为重要棉花输出基地。

说明乙地是重要棉花输出基地的主要原因。

答案:有灌溉水源;光照充足,棉花优质;棉花产量大,供过于求;棉花宜采用铁路运输,运输便利。

4.(2018年4月浙江选考)阅读材料,回答下题。

材料一图1为黄河三角洲略图。

材料二传统盐碱化治理措施是在地表开挖明渠,引水漫灌,以降低土壤盐碱含量。2000年以来,该地区引进暗管排盐碱技术,即在土壤中铺设渗水管收集盐碱水,再通过排水管将盐碱水排出。目前,这一技术已成为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治理的有效措施。图2为暗管排盐碱示意图。

有专家认为,与商品谷物农业相比,该地更适宜发展大牧场放牧业。你认为专家提出该观点的理由有哪些?

解析:该地位于华北地区,年降水量较少,灌溉水源紧张,发展大牧场放牧业,用水量减少,可以缓解水资源压力;另外该地的土壤盐碱化较重,相对适宜牧草生长;畜牧产品市场扩大,牧业经济效益更高。

答案:灌溉水源紧张,缓解水资源压力;土壤盐碱化较重,相对适宜牧草生长;畜牧产品市场扩大,牧业经济效益更高。

随着农业科技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北方城郊温室大棚面积迅速扩大,西红柿、

黄瓜等反季节蔬菜成为市民冬季餐桌上的家常菜。据此完成1~2题。

1.促使我国北方城郊温室大棚发展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是( )

A.气候B.水源

C.国家政策D.市场

2.温室大棚内能够种植反季节蔬菜,其主要原因是改善了( )

A.热量条件B.土壤条件

C.水分条件D.光照条件

解析:第1题,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北方城郊温室大棚蔬菜的发展主要是因为靠近城市,消费市场广阔。第2题,北方冬季温室大棚主要改善了热量条件。

答案:1.D 2.A

(2020·稽阳联谊学校高三联考)下图为世界四种农业地域类型景观图,读图完成3~4题。

3.甲、丙农业地域类型共同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

A.地广人稀B.接近市场

C.降水丰富D.劳动力充足

4.乙、丁农业地域类型的共同特征是( )

A.机械化程度高B.水利工程量大

C.投入劳动力多D.受市场影响大

解析:第3题,根据图示判断,甲图表示大牧场放牧业,乙图表示乳畜业,丙图表示商品谷物农业,丁图表示地中海式农业。大牧场放牧业和商品谷物农业一般分布于地广人稀的地区。第4题,乙图为乳畜业,一般分布于人口稠密的城市附近,受市场影响大;丁图为地中海式农业,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商品率高,受市场影响大。

答案:3.A 4.D

内蒙古东部地区的科尔沁沙地历史上是一片水草丰美的草原。在20世纪90年代,该地部分农民开始试着在沙漠中种植水稻,其方法是在沙坑底部铺一层塑料膜,防止水分下渗,但这种做法容易形成死水潭,导致水稻发育不良。现在该地采用生态透气的防渗沙漠水稻种

植法,获得成功,当地农民每年春种秋收,水稻稻穗大、颗粒饱满,单产每亩达500 kg,昔日沙漠变成了良田。读图,完成5~7题。

5.科尔沁沙地种植水稻的水资源直接来自( )

A.雨水B.河流水

C.地下水D.冰雪融水

6.在稻田侧面的沙坡上铺设塑料膜的主要作用是( )

A.防止水分下渗B.提供有机肥料

C.防风阻沙D.保持地温

7.沙漠稻单产较高、品质较好的主要原因是沙漠地区( )

①晴天多,昼夜温差大

②土壤黏重、有机质含量高

③水稻生长周期长,有机物积累多

④降水少,光照充足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②④

解析:第5题,在沙漠推广水稻种植有地域限制,只有地下水丰富的沙地(沙漠)才可能种植水稻。由材料可知,科尔沁沙地历史上水草丰美,储存了丰富的地下水,因此可以种植水稻。第6题,在稻田侧面的沙坡上铺设塑料膜可防止水分下渗。第7题,沙漠稻单产较高且品质较好,与其独特的生长环境密切相关:一是生态环境较为原始,病虫害少;二是晴天多,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水稻养分的积累;三是春种秋收,水稻生长周期长,有机物积累多。

答案:5.C 6.A 7.C

1.与农作物种类的分布、复种指数和产量关系最密切的自然条件是( )

A.光热 B.水源C.地形 D.土壤

答案:A

2.关于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叙述正确的( )

A.一般说来,社会经济因素是最稳定的因素

B.因为自然因素可以改造,所以任何地区都能发展种植业

C.城市周围农业生产的重点主要是粮食、蔬菜、肉、蛋奶以及园艺业

D.我国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建设与政府政策有关

答案:D

读我国某地农业结构调整示意图,完成3~4题。

3.该地农业结构调整后最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A.农产品商品率降低

B.市场适应性增强

C.粮食作物减少,经济效益下降

D.劳动力需求量减少,就业机会减少

4.图中反映该地发展花卉种植的最有利区位因素是( )

A.资源丰富B.地价便宜

C.交通便利D.政策支持

解析:第3题,该地农业结构由单一的水稻种植调整为面向市场的花卉、蔬菜、有机茶、饮料作物和水稻种植,调整后农产品商品率提高,农产品种类增加,市场适应性增强,B正确;粮食作物减少,经济作物面积增加,经济效益提高;劳动力需求量增加,就业机会增多。第4题,图中花卉种植区临近公路,交通便利,C正确;资源、地价、政策等在图中并没有体现出来。

答案:3.B 4.C

由于区域环境的差异,世界上形成了多种农业地域类型,下图示意四种农业地域类型景观。读图,完成5~6题。

5.四地农业地域类型中,属于乳畜业的是( )

A.甲 B.乙C.丙 D.丁

6.丙、丁两地农业地域类型的共同特征是( )

A.机械化程度高B.水利工程量大

C.投入劳动力多D.受市场影响大

解析:第5题,甲、乙、丙、丁四图分别代表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商品谷物农业、热带种植园农业。第6题,商品谷物农业和热带种植园农业中作物的种植面积、类型受市场的影响较大。故D正确。

答案:5.B 6.D

读三地区的农业资料比较图,回答7~8题。

7.与图示资料相符合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甲——美国商品谷物农业

B.乙——澳大利亚混合农业

C.丙——亚洲水稻种植业

D.甲——城郊乳畜业

8.甲地区发展农业的主要优势条件有( )

A.地广人稀,土地面积广阔

B.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C.常年高温少雨的气候

D.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

解析:第7题,甲地的商品率较低,不符合美国商品谷物农业以及城郊乳畜业的特点;乙地种植业与畜牧业比重相当且商品率高,符合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特点;丙地畜牧业所占比重很高,不符合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特点。第8题,甲地区种植业比重高,商品率低,应为水稻种植业,以亚洲的东亚、南亚、东南亚地区最典型。这些地区地狭人稠,劳动力丰富,故B对。

答案:7.B 8.B

珠江三角洲是我国九大商品粮基地之一,每年外运大批粮食,但改革开放以来,其商品粮地位逐渐下降直至消失。据此回答9~10题。

9.下列农业地域类型中,珠江三角洲没有的是( )

A.乳畜业B.水稻种植业

C.混合农业D.商品谷物农业

10.珠江三角洲商品粮地位逐渐下降直至消失的原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改革开放以后,工业化、城市化大量占用耕地,使耕地面积急剧减少

B.改革开放以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使非农业用地剧增,耕地面积急剧减少

C.改革开放以后,本区人口数量剧增,粮食需求增加,商品率下降

D.改革开放以后,花卉等园艺业的发展、环境污染、自然灾害等导致粮食播种面积减少

答案:9.D 10.D

天然橡胶是一种喜高温、多雨、静风和肥沃土壤的热带乔木,生长忌低温和台风。天然橡胶传统种植区在10°S~17°N之间,但我国现在已将其推广至25°N以南地区,成为世界天然橡胶种植纬度最高的国家。读我国天然橡胶种植地和扩散示意图,回答11~12题。

11.乙地比丙地种植天然橡胶更优越的自然条件是( )

A.降水丰富B.地势较高

C.灾害天气少D.肥沃的紫色土

12.我国成为世界天然橡胶种植纬度最高的国家,主要原因是( )

A.交通运输B.国家政策

C.市场需求D.科技发展

解析:第11题,从经纬度可以判断乙、丙两地分别位于云南的西双版纳和珠江三角洲,两地纬度相当、降水都比较丰富,且两地土壤均为红黄壤,而非紫色土,排除A、D;天然橡胶是一种喜高温、多雨、静风和肥沃土壤的热带乔木,生长忌低温和台风,因此海拔越高越不利于其生长,故排除B。第12题,天然橡胶传统种植区在10°S~17°N之间,但我国利用科学技术现在已将其推广至25°N以南地区,成为世界天然橡胶种植纬度最高的国家。

答案:11.C 12.D

(2020·舟山质检)下图为某地农产品产值百分比构成图。读图,回答13~14题。

13.该地农业地域类型是( )

A.水稻种植业B.混合型农业

C.大牧场放牧业D.乳畜业

14.该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地最有可能是( )

A.珠江三角洲平原B.西欧平原

C.美国中部平原D.阿根廷潘帕斯草原

解析:第13题,据图分析该地乳产品与花卉、蔬菜的产值大致相当,表明畜牧业和种植业在该地兼而有之,其农业地域类型属于混合型农业。第14题,图中有柑橘生产,所以该地属于亚热带地区的混合型农业。选项中只有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符合这一要求。

答案:13.B 14.A

山西省平陆县的关家窝村地处黄河岸边,是传统的西瓜种植村。近些年来,当地聘请了山东大棚西瓜种植专家驻村,将大棚内西瓜搭架在空中生长,并把西瓜成熟时间调整到了“五一”小长假期间。读图,完成15~16题。

15.关家窝村瓜农采用透明窗纱将西瓜架空的主要目的是( )

A.促使受光均匀B.减轻地温影响

C.避免涝灾影响D.减少病虫害

16.关家窝村将西瓜成熟时间提前,可以( )

①实现错峰上市

②缓解交通压力

③提高西瓜产量

④促进乡村旅游业发展

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①④

解析:第15题,将西瓜架空,可以促使西瓜受阳光照射均匀,利于提高西瓜品质,A

项正确。第16题,西瓜成熟时间提前可以提前上市,提高经济效益;“五一”小长假期间吸引游客到大棚采摘西瓜,可以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可能对乡村交通造成一定的压力;西瓜成熟时间提前与西瓜产量无关。故D项正确。

答案:15.A 16.D

17.读亚洲水稻种植主要分布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水稻主要分布区的名称: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

(2)A、B、C三地均为______________气候区。

(3)本地区__________稠密,__________丰富,为发展水稻种植业提供了有利条件,__________是本地区人们喜爱的食粮。

(4)亚洲水稻生产单产量高,但商品率低,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地区对水稻生产威胁很大的气象灾害是______________,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随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我国水稻种植业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答案:(1)东亚东南亚南亚

(2)季风

(3)人口劳动力稻米

(4)精耕细作;人口稠密,人均耕地少

(5)水旱灾害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6)商品化、专业化、机械化、规模化、科技化。

18.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山东省是全国最早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地区。享有“中国蔬菜之乡”盛誉的寿光市,有着得天独厚的位置优势和传承悠久的历史背景。寿光地区有适合蔬菜种植的自然条件,这里是冬暖式蔬菜大棚的发祥地。这里国际领先的一流技术高密度聚集,世界最先进的蔬菜培育、种植、贮运、园艺等方面的技术逐渐流入,使得这个地区成为农业高技术角逐的平台。寿光农民引进国外蔬菜品种,引种南方蔬菜品种,改变蔬菜生长周期,改变蔬菜生长状态,产品的独特性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

(1)试分析寿光市发展蔬菜生产的有利区位因素。

(2)简要说明寿光蔬菜产业化经营改变了农业生产的哪些特点。

解析:(1)分析农业的区位因素可以从自然条件(如地形、土壤、气候、水源等)和社会经济条件(如市场、交通、科技、劳动力等)方面进行分析。(2)农业生产的特点包括季节性和周期性、地域性等。寿光采用冬暖式蔬菜大棚,改变了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和周期性;引进品种,改变了农业生产的地域性。

答案:(1)自然条件:属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秋季日照充足;平原地形,利于蔬菜种植;土壤肥沃。社会经济条件:农业科技发达,北方冬季蔬菜市场广阔,公路、铁路等交通便利,种植蔬菜历史悠久,劳动力丰富廉价,等等。

(2)采用冬暖式蔬菜大棚,改变了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和周期性。引进品种,改变了农业生产的地域性。

农业区位因素导学案

农业区位因素导学案一自主学习 1、农业分类: 按生产对象分: 按投入多少分: 按产品用途: 2、农业区位因素 (1) (2)社会经济因素 劳动力, 农业技术与科技, 二微考点对接 (一)影响农业生产得自然区位因素

例1:加拿大地广人稀,西南部地区地形复杂,欧肯那根河谷就是世界著名得冰酒产地。根据加拿大西南部某地区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题。 (3)冰酒就是由富含糖分得优质葡萄,成熟后在树上经自然冰冻,再采摘酿造而成。欧肯那根河谷就是这种自然冰冻葡萄得产地,分析其自然原因。(10分 对点练习 材料一猕猴桃原产于我国,新西兰引入栽 培,将改良后得优良品种称“奇异果”.奇异果 生长怕旱、怕风。宜栽植于湿润、疏松、深 厚得土壤。新西兰得奇异果高度集中分布在 北岛普伦蒂湾沿岸地区,鲜果主要出口到欧 洲、日本等地,出口量居世界第一。我国已引 种奇异果,并建立了加工企业. (1)分析新西兰普伦蒂湾沿岸载植奇异果得 有利自然条件.(10分) (二)影响农业生产得人文因素 例题 材料见上题 (2)与新西兰相比,评价我国生产得奇异果产品得市场优势。(8分)

对点练习 材料: R河流域内百分 之九十以上为高原地形, 该河流中下游流域被称 为全球最大得热带半干 旱地区,虽有广袤土地, 但长期以来经济十分落 后.近年来,R河中、下游 谷地成为该国主要得时 令鲜果——芒果、葡萄 种植与出口基地之一,其 产品主要销往欧盟、美国. 分析R河中下游谷地成为该国主要时令鲜果基地得区位条件.(10分)附:主要农作物分类,自然条件,分布地区 农业类型与作物自然条件主要分布地区 粮食作物水稻水热条件好得平原季风气候区、热带雨林气候区小麦温带大陆、半湿润、半干旱中纬度商品谷物 玉米夏季高温多雨、生长季节较长拉美、美国、我国辽宁 糖料甘蔗高温多雨得热带或亚热带我国南部沿海、古巴、巴西等甜菜气候温凉得中温带地区黑、吉、内蒙古、北疆、俄等 油料作物大豆中温带地区东北 花生热、亚热、暖温带得沙土与丘陵山东等地 油菜亚热带地区长江中下游、四川盆地 纤维作物棉花长江中下游、印度、美国南部季风气候区南疆、中亚、埃及干热地区 麻黄麻高温多雨得热带印度东北亚麻气候温凉得中温带地区东北、俄罗斯

高中地理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重点强化卷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下图表示某地区农业生产投入的变化过程。读图,完成1~2题。 【导学号:64490060】 1.影响该地区农业生产地域类型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市场的需求变化B.科学技术的发展 C.交通运输的变化D.国家政策的变化 2.该地区的人类活动,对图中农业生产自然条件改造较为明显的是() A.化肥、农药B.饲料加工、城市 C.机械、科技D.灌溉水源、大棚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农业地域类型的变化与市场需求的变化关系密切。第2题,该地人类活动对农业投入较为明显的是灌溉水源和大棚生产。 【答案】 1.A 2.D 下图为位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H市的某优质荔枝采摘区,据图回答下题。 3.广东荔枝产量有“大小年”之分,大年和小年的产量有时相差几倍乃至

几十倍。近些年,广东荔枝种植的大小年差别越来越小,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 A.全球气候变暖,气象灾害少,有利于荔枝的稳产 B.荔枝的市场需求稳定,农民扩大荔枝的生产面积 C.由于种植管理技术进步,克服过去完全“看天吃饭”的做法 D.虫害不再隔年发生,保证了荔枝的稳产 【解析】本题考查农业生产因素的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荔枝产量的稳定,是种植管理技术进步的结果,C正确。 【答案】 C 下图是某地种植X、Y、Z三种农产品的利润与城市距离的关系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4~5题。 4.在距城市20~60 km范围内,利润最高的农产品是() A.X B.Y C.Z D.X、Y、Z 5.影响Y农产品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水源B.市场 C.土壤D.地形 【解析】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在距城市20~60千米范围内,X农产品的利润位于其他两种农产品之上,利润最高。第5题,随着距城市距离的增加,Y农产品的利润急剧下降,说明市场为影响其布局的主要因素。 【答案】 4.A 5.B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土地利用时间分布图。读图,完成6~7题。

农业区位因素一轮复习学案

农业区位因素 制作人:李淑霞周振国于斌审核人:赵春秀 高考目标定位 学习目标: 1.学生能够掌握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能说出各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学生能够掌握农业区位的分析方法。 3.学生掌握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尤其是社会经济因素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关注人类活动对自然因素的改造对农业的影响。 课前预习 预习指导:请先阅读课本,了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完善和细化“知识框架”;再完成“基础知识复习问答”部分,10分钟时间识记,并完成预习检测。最后找出自己的疑惑点。 一、知识框架: 二、考点分频: 本节中高考考查的重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基础知识梳理

1.请分别按生产对象、投入多少、产品用途、发展历史将农业分类。 2.说出下列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热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光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市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通和冷藏保鲜技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劳动人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不断地对自然条件进行着各种各样的改造,试举例说明。 5 6.判断下列农作物分布的温度带: 棉花_______,甘蔗________,甜菜________,亚麻________,柑橘________,苹果________ 7.在布局郊区农业时,需考虑哪些区位因素?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学案 专题19 农业地域类型 (学生版)

201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学案 专题19 农业地域类型 (学 生版) 【细化考纲预测】 考纲 细化 高考定位预测 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2.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多以区域图的形式考查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条件及特点。 2.根据每年一号文件的相关惠农政策,分析影响农业的区 位因素及区域农业的发展特点 3.结合热点地区农业,考查农业地域类型、区位条件、特征及发展方向 4.结合区域图考查农作物的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进而考查学生的灵活运用知识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5.关注“三农”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业结构调整、特色农业及观光农业的发展等重大政策和方向,加强和农业区位因素、地域类型等知识的联系 【构建知识体系】 【自主梳理归纳】——课前填写落实梳理归纳 一、季风水田农业 1.概况 (1)分布:主要在 。 农 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农业区位的含义 农业区位选择 区位条件 主要分布区 主要作物 主要特点 农业地域类型 商品谷物农业 大牧场放牧业 乳畜业 季风水田农业 农业区位因素 市场、交通、劳动力、政策、科技等 社会经济因素: 气候、地形、土壤、水源 自然因素:

(2)农业:以为主。 (3)作物:以为主。 “一大一小一高三低”:即水利工程量大、小农经营、单位面积产量高、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科技水平低。 二、商品谷物农业 1.分布 中国世界其他国家主要农作物、小麦 分布地区美国、、阿根廷、、 俄罗斯、乌克兰等国 经营方式一般是的一般是经营 (1)自然条件:①地势平坦开阔,②土壤,③气候温和,④降水。 (2)社会经济条件:①交通运输,②广阔,③地广人稀,④水平高,⑤农业科学技术。 (1)了解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与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共同之处: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相似。(2)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的特殊区位条件分析:高度发达的工业基础、先进的农业科技、农工商一体化(即经营专业化)等。(3)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的区位优势分析:大面积垦荒地、肥沃的黑土等。(4)借鉴之处:大规模经营在国际市场中有竞争力;先进的科技和一流的服务体系;加强农业一体化经营,延长生产链,提高综合效益;扩大生产规模;发展先进的科技和一流的科技服务体系,加大农业一体化经营;延长生产链,提高经济效益。

农业区位因素学案

泰(安)东(平)公路。境内有肥(城)梁(山)路、湖(屯)王(庄)路,王(庄)边(院)路、郭(场)演(马)路等市一级、二级公路主要交通干道,并由“村村通”的市乡柏油路构成密集、通达的交通网络。 3、近年来,随着马铃薯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肥城市王庄镇积极实施马铃薯播种收获机械化技术推广项目,根据马铃薯播种收获的技术要求,确定马铃薯生产创新示范的农机农艺技术流程,先后研发推广了马铃薯振动深松机、马铃薯覆膜播种机、收获机等机械,实现机械深松、机械播种培土压膜、机械械挖掘筛土、机械运输入库等播种、收获生产程序,基本代替了人工劳作。 4、王庄镇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提高马铃薯种植的技术含量,不断提高产品质量。马铃薯重点选择鲁引1号、荷兰15号等高产抗病品种,重点推广脱毒种薯覆膜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适期早播,合理密植,种薯切块,催芽播种。及时做好病虫害监测与预报,及早制定重大病虫草害防控预案,组装配套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技术措施,指导农民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工作。 故事续二 在肥城王庄镇马铃薯种植蓬勃发展的时候肥城桃产业呈现出协调 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步入了二次创业、转型升级的新阶段。目前,全市形成了以设施油桃、水蜜桃、佛桃、中华寿桃为主的早、中、晚熟品种系列,实现了四季有桃,成为鲁中南具有一定规模特色的优质肥城桃系列品种生产基地;现有加工运销龙头企业6家,各类协会、合作社12个,产品有桃脯、桃浆、桃酒,远销德国、日本和国内各大城市。已成功举办11届桃花旅游节、6届全国桃木旅游商品创新设计大赛、4届金秋品桃节。初步形成了集特色基地、赏花品桃、加工销售、桃木工艺品研发、桃文化展示、桃源风情游于一体的产业化格局,肥城桃产业已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特色产

高中地理新高考第23讲 农业的区位因素

第23讲农业的区位因素 2017版课程标准 内容要求 学业层级2018年四省市教学内容建议核心素养要求 1.结合实例,说明 农业的区位因素 合格考 1.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的区位因 素 综合思维、区域 认知 2.结合实例,说明 农业生产活动对地 理环境的影响【环 境保护要求内容】 等级考 2.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生产活动 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人地协调观、综 合思维、地理实 践力 [知识体系构建] [主干知识整合] 一、农业区位的含义 1.绝对区位: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 2.相对区位: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二、主要的农业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自然因素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决定

某地区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分析时可依据其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去分析,具体总结如下: 2.社会经济因素、农业技术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在现代农业中,市场、交通、科技、政策等决定农业生产的方式、水平和效率,所以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是决定性因素,图析如下: 三、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易误辨析]宁夏瓜农常在瓜地里铺上一层鹅卵石,试分析其作用。 提示减少蒸发,保持水分;增大气温日较差,利于积累有机物,提高瓜果品质。 四、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考点一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真题研析 【例1】(2019·北京文综)中国与东南亚山水相连,人文相通,跨境合作不断深化。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老挝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工业薄弱。近年来,该国优质玉米、香蕉、咖啡豆等农产品出口量增加。 分析老挝发展多种优质农产品的有利条件。 [尝试自解] [思维路径]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设计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总结点拨: 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优势因素、制约因素、主导因素) 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很多,有些是有利于该地区农 业生产的,属于优势因素。有 些制约农业生产,属制约因素。 抓住起决定作用的、最重要的 因素进行决策,称为主导因素。 培养学 生综合分析 问题的能力。 案例延伸:下列材料是何种因素对其农业产生影响? (1)南方丘陵梯田(龙脊梯田照片) (2)新疆哈密瓜丰收照片 (3)南方丘陵的花园照片 (4)荷兰的鲜花出口占全球市场的60%,在24小时之内,荷兰的鲜花可以空运到世界每一个角落。 (5)美国人爱喝咖啡。距美国较近的巴西扩大咖啡生产。(巴西咖啡树景观图) (6)山东东营渤海海边,一千多亩优质海水稻稻穗累累,正在进行收割。(渤海水稻景观图) 教师搜集 资料、图片,并 以幻灯片播给 学生 学生起 立发言 调动学 生积极性和 主动性,丰富 课堂内容,让 学生用理论 解决实际问 题。 活动:分析亚洲水田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 水稻好暖喜湿,播种期日均温度需要稳定在10-12℃以上,齐穗期的候均温要求高于20-22℃。水稻需水量大,一般要求雨热同期。

(1)据图3.7分析亚洲季风气候区有利于水稻生产的热量和水分条件。 亚洲季风区的农业以水稻种植为主,所产稻米占世界稻米总产量的绝大部分,在这里形成了水田农业(图3.8)。 (2)指出亚洲水田农业主要分布的地形区,并简述原因。 (3)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高,种植所投入的劳动量大。说明亚洲水稻种植与人口分布的关系。 (4)亚洲水田农业的形成还可能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思考:为什么千烟洲要采取这样的农业布局模式呢? 小结:因此,农业的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不同地区、不同时期,考虑的主导因素往往不同,要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利用土地。 3.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一般情况下,一个地区的自然因素可以看作是相对稳定的,而农业生产的人文因素则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因此,对农业区位的选择,要更多地考虑人文因素的发展变化。 创设情境三: 在洞庭湖平原上种植了多年水 稻的你,发现你的邻居,在这十几年 把耕地改了几次:“水稻田-甘蔗地 -鱼塘-花卉棚”,是哪些因素影响 的? 作 物花卉 蔬 菜 稻米甘蔗 市场价 格(元 /kg) 5 3 2 1 生产成 本(元 /kg) 2.5 2 0.8 0.4 影响农业 区位选择的因 素不是一成不 变的,尤其是社 会经济因素。 学生自 由发言,总结 规律:由社会 经济因素变 化导致的变 迁。 充分调 动学生的积 极性和获取 知识的主动 性;培养学生 分析图表,对 比归纳的能 力;理论联系 实际。

推荐学习全国版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单元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习题

推荐学习全国版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单元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习题

————————————————————————————————作者:————————————————————————————————日期:

第十单元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 展 考点1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2018广西南宁二中、柳州高中两校联考,7—9]乌江镇位于黑河中游,盛产乌江贡米。乌江贡米的种植始于唐代,品质优良。20世纪80年代,乌江镇开始引进外地高产品种,传统的乌江贡米种植面积逐年萎缩。2000年,黑河开始实行分水制(每年将上游来水的60%分给下游),此后,张掖市大力推进节水农业,发展种子繁育农业。2013年张掖市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级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制种玉米种植面积逐年扩大,水稻种植面积逐年缩减,乌江贡米几近销声匿迹。2016年,乌江镇恢复乌江贡米生产,建立起乌江贡米标准化栽培示范基地。读图完成1—3题。 1.与其他传统稻米产区相比,乌江贡米品质好的原因主要是 ( ) ①生长周期长②水质较好,土壤富含微量元素③黑河流经,水源充足④种植历史悠久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2.乌江贡米几近销声匿迹的原因是?( ) ①外地引进的大米品质更好,经济效益更好②农业用水减少,水稻种植成本上升③张掖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④地处西北,交通较落后,不便于乌江贡米外销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3.乌江镇恢复乌江贡米生产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A.市场:优质大米的市场需求量增加 B.社会:利用传统品牌,增加就业 C.技术:建设了标准化栽培示范基地 D.政策:“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 [2018广东惠州第二次调研,4—6]下图示意1960—2000年新疆绿洲农业区三种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的比例。据此回答4—6题。 4.与新疆南部相比,新疆北部大规模种植棉花的限制性因素是( ) A.地形 B.热量?C.水源 D.光照 5.新疆三种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比例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A.积温的年际波动?B.生态退耕的需要 C.灌溉技术的改良?D.市场需求的变化 6.农业种植结构的变化最可能导致新疆?() A.粮食总产量下降 B.棉花价格下降 C.农业耗水结构改变?D.土壤盐碱化加剧 [2018山西太原阶段性测评,28—30]荔枝口味鲜美,但极不耐储藏。荔枝树的生长喜温暖,不耐冰雪霜冻,极端低温若低于-2 ℃,则来年基本绝收。合江县位于四川盆地南缘三江交

农业区位因素 学案

精品文档农业区位因素 【考纲点击】 1、农业区位因素 2、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高考设问角度】 一、分析影响农业区位选择因素 二、分析某区域农业区位条件 三、区位条件的对比分析 四、分析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五、评价区位选择的合理性 【课前预习】 预习指导:请先阅读课本,了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完善和细化资料书的“知识框架”;10分钟时间识记,并完成预习检测。 一、分析影响农业区位选择因素 【预习检测】 请说出以下农业的主导因素: 《晏子使楚》中说:“桔生淮南则为橘桔,桔生淮北则为枳” () 海南的天然橡胶() 横断山区的垂直农业() 上海城郊的花卉、蔬菜() 江南丘陵的茶树() 以色列的无土蔬菜() 新疆的棉花() 【课上探究】 农业区位因素是否可以改造?若可以,请举例说明。二、如何分析某区域区位条件 [2014·全国卷]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棉花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为25~30℃,开花、结铃和纤维发育要求在20℃以上,光照充足。15世纪英国开 始出现棉花种植,但其棉 花种植业并未得到迅速 发展。图5示意英国地理 位置及伯明翰多年平均 各月气温、降水量。 (2)分析限制英国棉花 种植的气候条件。 三、区位条件的对比分析 (2013高考题海南卷)花椒,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多刺,喜光,耐寒,耐旱,果实需人工采摘,可用作调料、 药材。武都(位置见图2)素 有“千年椒乡”之称,古书 有“蜀椒出武都”的记载。 4.与四川盆地相比,武都生 产花椒的气候条件优越的主 要原因有() ①纬度较高 ②海拔较高 ③位于夏季风迎风坡 ④年温差较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农业的区位选择导学案

农业的区位选择导学案

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1) 【学习目标】 1、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了解主要农业区位因素。 2、根据相关文字资料和图片,能分析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3、结合生活实际和相关资料,能够说明某一地区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及其产生原因。 【学习重难点】 结合案例,能够分析影响某一地区农业生产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并结合事例说明如何进行农业区位的选择 区位含义:农业生产所选定的

农业与地理环境各要素 自然因素:气候、、土壤、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政策、、劳动力 决定农业活动的类型和规模的重要因素是市场因素。 区位选择实质:对农业土地的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处于区位 之中 某个区位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区位因素的变化 自然环境因素比较,对农业区位影响 社会经济因素变化,对农业区位影响

风气候、地中海地区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特点,下节课提问。 【问题探究】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一)罗列影响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 完成教材P43活动题,根据活动题分析: 农业生产的布局、变化与区位因素的关 系。

【知识点拨】: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限制因素”和“主导因素” (1)主要因素:指一区域符合某种农业发展所需要的所有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2)限制因素:指不能满足农业生产所需的因素,如西北地区水源缺乏,是该地区农业生产的限制因素。 (3)主导因素:指对某种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因素,如果没有该因素,就不可能有这种农业生产的分布。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在判断时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甘蔗种植分布、甜菜种植分布,其主导因素为气候;西北地区水源对农业影响最大,则限制因素为主导因素。

高中地理基本概念 农业区位因素

第九单元农业 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 农业是利用动植物的生长繁殖来获得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 广义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副业五种产业形式。狭义农业是指种植业,包括生产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和绿肥等农作物的生产活动。 种植业 种植业是利用植物的生活机能,通过人工培育以取得粮食、副食品、饲料和工业原料的社会生产部门。在我国通常指粮、棉、油、糖、麻、丝、烟、茶、果、药、杂等作物的生产。 粮食作物 粮食作物是谷类作物(包括稻谷、小麦、大麦、燕麦、玉米、谷子、高粱等)、薯类作物(包括甘薯、马铃薯、木薯等)、豆类作物(包括大豆、蚕豆、豌豆、绿豆、小豆等)的统称。 通常,粮食作物也是农作物中的主导作物,世界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约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85%,其中小麦、稻谷和玉米约占世界粮食总产量的80%。

经济作物 经济作物一般是指对自然条件的选择较严、技术要求复杂、产品的经济价值较高、主要用作工业原料的作物,故又称“技术作物”或“工业原料作物”。 我国纳入人工栽培的经济作物种类繁多,包括纤维作物(如棉、麻等)、油料作物(如芝麻、花生等)、糖料作物(如甘蔗、甜菜等)、三料(饮料、香料、调料)作物、药用作物、染料作物、观赏作物、水果和其他经济作物等。 畜牧业 畜牧业,是通过人工饲养、繁殖畜禽等以取得肉、蛋、奶、羊毛、皮张等畜产品的生产部门,包括牲畜饲牧、家禽饲养、经济兽类驯养等。

林业 林业是指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培育和保护森林以取得木材和其他林产品、利用林木的自然特性以发挥防护作用的生产部门。 渔业 渔业是指人类开发和利用水域,采集捕捞与人工养殖各种有经济价值的水生动植物以取得水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 渔业按水域可分为海洋渔业和淡水渔业;按生产特性分为养殖业和捕捞业。 农业区位 农业区位,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各种因素的相互联系,这些因素就是农业的区位因素。农业的区位选择实际上就是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 农业地域类型(1)

农业地域类型 一、季风水田农业(东亚、东南亚、南亚) 区位条件 二、商品谷物农业 农作物:小麦、玉米 经营方式:农场经营、规模大 分布: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乌克兰等国。 我国分布在东北和西北地区,一般是国营的。 特点:专业化程度高、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商品率高

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可借鉴之处: ①大规模专业化经营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优势; ②先进的科技和一流的科技服务体系; ③加强农业一体化经营,延长生产链,提高经济效益。 在中图的甲、乙两地中任选其一,说明主要农作物及其分布,并阐述农业发展的自然地理条件。甲地:盛产棉花、水稻、小麦等;农业集中分布在地中海沿岸、尼罗河沿岸及三角洲,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主要为热带沙漠气候,日照充足,热量丰富,温差大。 乙地:盛产棉花、水稻、小麦等;农业集中分布在盆地边缘的绿洲,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主要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日照充足,热量丰富,温差大。 据表比较甲、乙两城市的气温差异,并解释其原因。 甲城比乙城冬季(1月)气温高,夏季(7月)气温低。甲城气温年较差小。 冬季:甲城有高大山脉的阻挡,受北冰洋的寒冷空气影响较弱,气温较高。美国东部为低缓山地,乙城易受北方寒冷空气影响,气温较低。 夏季:甲城受寒流影响,气温较低。乙城受暖流和东南暖湿气流影响,气温较高。 三、大牧场放牧业 潘帕斯草原 区位条件: ①气候温和,草类茂盛,草场优良; ②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宜大规模经营; ③距海港近,促进商品性经营。 发展措施: ①铁路贯通,海上冷冻船发明;海外市场需求量大等。 ②围栏放牧、划区轮牧,种植饲料,打机井; (集约经营,保护草场) ③饲养良种牛以及对病害的研究。

高中地理(新教材)《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导学案

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一、农业区位因素 1.农业生产活动的概念 人们利用土地的□01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等,以获得所需的产品。 2.农业生产活动的特点 农业生产活动需要按季节顺序安排,□02季节性和□03周期性很明显。 3.农业区位的含义 影响一定地方农业生产选择的因素称为农业区位因素。 4.主要自然因素 (1)气候:在自然因素中,□04热量、□05光照、□06降水等气候条件对农业区位选择影响很大,使农业具有明显的□07地域差异。 (2)水源:便于□08灌溉的地方,农作物收成较有保证。 (3)地形:平原地区适宜发展□09种植业,山地、丘陵地区适宜发展□10林业

或□11畜牧业。 (4)土壤:农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类型的□12土壤,适宜生长不同的作物。 5.主要人文因素 (1)市场:市场的需求、农产品的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业生产的□13类型和□14规模。 (2)交通运输:交通运输快捷,可以节省农产品的□15运输、□16存储费用和□17运输时间。 (3)政策法规:如税收办法、鼓励或限制□18农业生产规模和类型,以及提高或降低农产品的□19价格等。 (4)其他人文因素:□20资金、□21劳动力、科技、历史、文化、政治等。 1.判断正误。 (1)市场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2)在现代农业发展中自然因素的影响往往占主导地位。(×) 2.下列各地区农业与地形因素最密切的是() A.横断山区的立体农业 B.海南岛种植天然橡胶 C.江南丘陵种植茶树 D.吐鲁番种植葡萄 答案 A 解析横断山区立体农业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地形。海南岛种植天然橡胶、吐鲁番种植葡萄的影响因素主要是气候;江南丘陵种植茶树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土壤。 3.目前,财政部安排的农资综合补贴、粮食直补、农机具补贴逐年增加。这反映了哪个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提示政策。

高中地理区位因素归纳

高中地理区位因素归纳(2011-07-26 11:29:36)转载▼ 标签:高考区位分析文化分类:知识点分析 一、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1.自然因素 地形:由地图判读出:地形为平原或三角洲,或地势低平或地形平坦开阔 数量:地广人稀土地广阔,土地租金低 气候:由地图判读出:是×气候,(雨热同期、光热水组合好,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水源:临近水源(河流或冰川融水区),水源充足,灌溉便利 土壤:是×土壤,土壤肥沃深厚或土壤较肥沃 2.人文因素 市场:该地区人口稠密或工矿业发达或城市较多,市场广阔(对商品农业影响大) 交通:临近河或湖,水陆(海陆)交通便利或河流交汇处,内河航运发达(对商品农业影响大) 政策:国家政策的支持(扶持、鼓励) 科技:科技水平高或科技发达 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劳动力工资低 工业基础:工业发达,工业基础雄厚 3.自然对农业的不利的区位因素 洪涝、干旱、台风、春季低温、寒潮等气象灾害;热量、光照、水源、土壤肥力等不足,酸碱度偏高 【典例】⑴、东北成为我国商品粮基地的区位因素是: ①平原辽阔,耕地连片,利于大型机械化操作;②土壤肥沃,土层深厚(或有

肥沃的黑土);③温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热同期;④山环水绕,灌溉水源充足。⑤人少地多,土地增产潜力大;⑥交通发达,铁路公路网稠密;⑦中国人口众多,对粮食需求量大,国内市场广阔;⑧国家政策扶持;⑨有辽中南重工业基地提供机械化设备等。 ⑵、秦淮一线以南水稻种植业的区位因素:①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充足,降水丰沛(四川盆地水热充足);②河流众多,灌溉水源充足;③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深厚(长江中下游有水稻土,四川盆地有紫色土);④交通便利,市场广阔;⑤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⑥栽培历史悠久,传统经验丰富。 【思考】两广丘陵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是哪一种?该区域发展此农业类型的区位优势有哪些?从土地利用的潜力看,该区域可以发展什么? 二、工业区位因素分析 1.自然因素 原料:临近某原料产地,原料充足──原料指向型工业 能源:临近某能源产地(如煤、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能源充足──动力指向型 土地:土地平坦开阔,利于建厂 水源:临近河流、湖泊或降水多,水源充足 2.经济因素 市场:人口稠密或人口密集,市场广阔(对市场指向工业更明显) 交通:临海或海港、临河湖或河流交汇处、临铁路高速公路或航空港,交通便利 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密集型工业 技术:科教发达或临近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劳动力素质高──技术密集型 农业基础:临近商品粮基地或农业产区,农业基础雄厚或农业发达 3.社会因素 国家政策:国家政策的扶持、鼓励,国家政策变化(解决就业的工厂设在不盈

(完整word版)高三地理专题复习——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知识点归纳

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一、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世界乳畜业主要分布在北美五大湖周围地区、西欧、中欧以及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地。其中最为典型的是美国五大湖区周围的乳畜带。中国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周围也发展了乳畜业,产品主要是鲜牛奶。 A.西欧(美国东北部)发展乳畜业的有利条件: ①自然条件:纬度高,气温低,雨天多,光照弱,土壤贫瘠,不适宜发展种植业,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②社会经济条件:人口、城市密集,市场需求量大,交通便利,经济发达。 二、我国部分地区农业区位分析 A.青藏高原地区的农业生产 有利条件: ①地势高,空气稀薄,光照充足;②昼夜温差大;③高寒低温,生长周期长; ④夜雨较多;⑤河谷地带积温较高,灌溉便利(河谷农业) 主要制约因素: ①水稀少,水源不足;②地形复杂,温度过低,热量不足,生长期短; ③经济、技术落后,资金缺乏,交通不便;④地势起伏大,生态脆弱,耕地面积小。 * 例: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低,但为什么农作物单产较高? ①光照条件好,植物光合作用强;②昼夜温差大,夜晚植物呼吸作用弱,利于

有机质积累。 B.南疆(印度河、尼罗河三角洲)盛产长绒棉的原因: ①气候(降水):夏季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 ②气候(热量):夏季太阳辐射强,气温高; ③水源:有天山冰雪融水灌溉,灌溉条件便利; ④土壤:土质疏松,多为沙性土壤,土壤肥沃。 (尼罗河三角洲:光热资源丰富、有灌溉水源、三角洲土壤肥沃、地势平坦。)C.商品谷物农业(分布在我国东北与西北地区)——以东北地区为例 特征: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农产品商品率高; 区位因素分析: 自然因素:①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②地形平坦开阔;③耕地面积广大;④土壤肥沃;⑤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因素: ①地广人稀,农产品商品率高;②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③交通便利; ④市场广阔;⑤工业比较发达;⑥国家政策扶持。 存在不足: ①热量不足(与南方相比);②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加剧;③土壤肥力下降;④冬季受寒潮和冻害的影响等。 *与美国商品谷物农业比较异同: 相同点: ①农业地域类型相同;②地广人稀,农产品商品率高;③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④交通便利;⑤市场广阔;⑥工业比较发达;⑦农业生产过程的自然条件相似。 不同点: ①经营方式不同:美国以家庭农场主生产为主,我国以国营农场位主;

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项训练: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项训练: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一、选择题 读下图,阴影部分为四个农业区。完成1~2题。 1.甲、乙、丙、丁的主要经济作物依次是( ) A.茶叶、咖啡、棉花、橡胶 B.甘蔗、棉花、柑橘、葡萄 C.棉花、黄麻、香蕉、可可 D.花生、大豆、茶叶、棉花 2.四地的农业地域类型均属于( ) A.自给型农业 B.混合型农业 C.热带种植园农业 D.集约型农业 读亚欧大陆部分地区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完成3~4题。 3.图中①地的农业地域类型可能是( ) A.乳畜业 B.季风水田农业 C.游牧业 D.商品谷物农业 4.图中②地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A.地形 B.市场 C.交通 D.劳动力 在“中国杂交水稻技术对外合作部长级论坛”上,地处非洲的甲国(如下图)希望与中国展开合作,以缓解其粮食供应紧张问题。结合非洲略图及相关气候资料图,完成5~6题。

5.为解决粮食问题,甲国政府在充分利用该国优势资源的基础上,应大力发展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季风水田农业B.商品谷物农业 C.混合农业D.乳畜业 6.甲国若发展上题所述的农业地域类型,图中显示的其优势条件是( )。A.劳动力资源丰富B.地形平坦 C.水热充足 D.土壤肥沃 湖南省农科院发布消息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指导的超级稻第三期目标亩产900千克高产攻关获得成功。据此回答7-8题。 7.东北稻米品质优于其他种植区的优势条件是( ) A.纬度较低,热量充足 B.土壤肥沃,成熟期长 C.人口密集,市场需求量大 D.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8.当前我国水稻种植业的发展特点是( ) A.单产提高B.种植面积不变 C.商品率降低D.受自然因素影响变大 读“几个地区农业基本情况比较表”,回答9~11题。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教学设计

必2 第三章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第一节 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深圳市梅林中学徐韵薇 一、学生情况分析: 1、知识背景:能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具备一定的人文地理的知识与技 能和人文素养: 2、生活经验:居住在城市对农业生产了解很少,是农产品的消费者。 3、思维特征:形式逻辑思维高于辩证逻辑思维,是辩证逻辑思维迅速发展的时期;创 造性思维发展的关键期; 二、教学分析: l、教学内容的地位与作用: 选自课程标准申必修课程2“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中“分析农业区位因素”;是“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的第一项内容,是“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必要知识基础,对“工业区位”、“地域联系”的学习有示范作用。 2、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学会判 断某地或某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不同区域不同时间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影响的分析,发 展学生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思维;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养成求真求实科学态度,培养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增强关注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感。 3、教学重点难点: ①重点: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②难点:分析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经济闪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4、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比较鉴别法、综合分析法: 教学手段: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农业景观、案例分析等内容;用实物(鲜花、鲜奶)创设情景;用板书归纳总结。 5、选用教材:“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必修2第三章“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第一节 第一部分内容 三、教学思路: 本节课通过教师提供问题情景——学生分析讨论案例——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学生展开课题研究,完成“影响农业区位因素”的感知——理解——运用——迁移.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上升性思维、创造性思维。 四、教学评价: 1、通过学生参加活动是否积极主动,能否与他人合作探索,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加以评 价; 2、通过学生对案例的分析,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价; 3、通过不同形式的问题反馈,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五、教学过程:

2021版浙江新高考 地理一轮复习 :第25讲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第25讲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1.农业区位因素 自然条件、技术经济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布局的影响d 2.农业地域类型 (1)常见的农业地域类型d (2)水稻生产的地区分布及区位条件d

农业区位因素 自然条件、技术经济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布局的影响 (1)自然条件 ①热量:制约着农作物的产量,也影响农作物的种类、耕作制度等。 ②光照:光照长短、强弱的地区分布,也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作物的地区分布。 ③地形:平原地区宜发展耕作业,山地宜发展林业和畜牧业。 ④土地:接近水源地区的土地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接近城镇的土地适宜发展城郊农业和高效农业;土地的肥力影响着土地的生产力。 ⑤水分:水分多的地区可以发展水稻种植和淡水养殖;水分少的干旱地区适合发展旱作农业。 (2)技术经济因素 ①劳动力:不同作物对劳动力的需求不同;水稻种植业需要的劳动力较多。 ②技术装备、生产技术:对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③种植方式、耕作制度:是落实作物布局的具体形式。 (3)社会经济因素 ①市场、农产品消费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产品的价格和类型。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广泛推进,市场需求对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影响越来越大。 ②交通运输: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可以扩展农产品的销售市场;园艺业、乳畜业应布局在交通便利的地方。 1.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区位选择的影响 自然条件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决定某地区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具体总结如下: 2.社会经济因素、技术经济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在现代农业中,市场、交通、科技、政策等决定农业生产的方式、水平、效率。具体总结如下:

高中地理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学案人教版

第二节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学习目标] 1.理解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和主要特点。2.了解商品谷物农业的特征、分布,并理解其主要区位条件。3.掌握分析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特征的方法。 一、季风水田农业 1.分布:主要分布在亚洲季风区。 2.农作物:水稻。 3.区位条件 (1)自然条件????? 气候:季风气候为主地形:平原为主 土壤:深厚肥沃 水源:河流中下游,水源充足 (2)社会经济条件???? ? 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市场:居民喜食,人口众多,消费量大 历史经验: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4.特点????? 小农经营 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 机械化和科技水平比较低 水利工程量大 思考 1.为什么我国的水稻单产高而商品率低? 答案 单位面积产量高是因为劳动力丰富,精耕细作;商品率低是因为人均耕地少,人口稠密,消费量大,可作为商品出售的少。 2.所有季风水田农业的机械化水平都低吗? 答案 季风水田农业的机械化水平一般较低,但日本的水稻种植已实现了机械化,普遍采用了适用小地块作业的小型水田农机具,投入的生产资料多,单位面积产量高。 二、商品谷物农业 1.概念:商品谷物农业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 2.主要作物:小麦和玉米。 3.主要分布区 (1)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乌克兰等国,以家庭经营为主。

(2)我国东北、西北:一般为国营农场。 4.区位条件 (1)自然条件???? ? 地势:平坦开阔气候:温和,降水丰富 土壤:深厚肥沃 (2)社会经济条件? ?? ?? 交通运输便利 市场广阔 机械化水平高 农业科学技术先进 地广人稀 5.生产特点: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 思考 1.商品谷物农业为何在西欧分布较少? 答案 ①西欧大多数地区地狭人稠,限制了商品谷物农业的形成和发展,因此商品谷物农业分布较少;②温带海洋性气候不利于谷物的种植。 2.美国中央大平原的小麦区南北部种植类型有何不同? 答案 北部为春小麦,南部为冬小麦。 探究点一 季风水田农业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拥有7 000多年稻米栽培历史的中国,绝对是当之无愧的大米故乡,日本稻种即引自中国。但目前日本大米却成为中国游客的一个抢购目标,有人甚至不惜花近1 500元人民币买5千克的日本大米;有消息称东北盘锦地区引种日本大米品种“一目惚”,并以订单方式销往日本。图甲中阴影部分为世界水稻主产区,图乙为日本农场工人利用遥控直升机为农田喷洒农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农业区位因素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农业区位因素一、知识讲解 1.区位含义 (1)绝对区位: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 (2)相对区位: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2.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 (1)自然因素(比较稳定) 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有着重要影响,但不再是决定因素。

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社会经济因素是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 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条件在不断变化中,其通过对地形、光热、土壤的改造或对市场、交通等因素的影响,间接或直接影响农业发展,具体分析如下图所示: 二、经典高考试题 1.下图所示区域中,秋明、汉特—曼西斯克等城市的蔬菜供应主要依靠进口,波动较大。2014年起,这些城市郊区以及周边地区采用荷兰等国的技术,修建了大型温室蔬菜培植基地,生产的蔬菜可满足当地约20%的需求。据此完成(1)~

(3)题。 (1)该地区蔬菜种植的限制性自然因素是() A.热量B.水分C.光照D.土壤 (2)该地区利用温室培植蔬菜的优势条件是() A.劳动力成本低B.生产技术先进 C.种植历史悠久D.能源供应充足 (3)该地区扶持温室蔬菜培植基地建设的直接目的是() A.减少蔬菜对外依赖B.增加农业经济收入 C.改善当地种植结构D.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解析第(1)题,该地区纬度较高,气温较低,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是热量不足。故选A。第(2)题,从材料中提取信息“2014年起,这些城市郊区以及周边地区采用荷兰等国的技术”,说明该地区的温室培植蔬菜的生产技术比较差,同时说明该地区温室种植刚起步不久,称不上历史悠久。该地区经济发达,人口较少,劳动力的成本较高,但该地区具有丰富的天然气和石油资源,能为温室培植提供充足的能源。故选D。第(3)题,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蔬菜供应主要依靠进口”和该地区引进的温室培植“生产的蔬菜可满足当地约20%的需求”,说明政策扶持最直接的目的是让蔬菜尽可能满足当地需求,减少对外依赖。故选A。答案(1)A(2)D(3)A 2.桑基、蔗基、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合国推荐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为以花基、菜基为主。据此完成(1)~(2)题。 (1)农民用花基、菜基鱼塘取代桑基、蔗基鱼塘的直接目的是() A.提高土壤质量B.节省劳动力 C.促进生态循环D.提高经济收入 (2)桑基、蔗基鱼塘被保留的很少,反映了该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