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大学心理学知识点归纳

大学心理学知识点归纳

大学心理学知识点归纳
大学心理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编心理学的科学基础

第一章心理学与社会生活

心理学的学科中有动物心理学(又叫比较心理学)和普通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的心理现象)两个基本成员。

第一节人类生活质量与科学心理学

一.人类文明进程中对“人”、“心”的探索

古代哲学心理学的论题主要集中在人性本质的四个重要命题上:

1.身心关系问题。

2.天性与教养问题。

3.自由意志与决定论问题。

4.知识来源问题。

二.科学心理学的基本内涵

1.所谓心理学,即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2.心理最早叫心灵,最早对心灵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的是孔子和亚里士多德。

3.人的心理实质是什么? ①心理是脑的机能。②脑是心理的器官。③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反映。④人的心理是遗传、环境与个体能动性三者相互作用的产物。

4.普通心理学的理论框架

初级阶段高级阶段

认识过程:(注意)、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心理过程情感过程:情感、情绪

意志过程中间环节

心理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理想、世界观

个性心理

个性心理特征:气质、能力、性格

5.心理过程中,认识过程的伴随状态的注意,认识过程的各个环节都是能动的。

6.情绪表现为心境、激情和应激;情感是社会性的,是对较抽象的事物的反应,包括道德感、理智感、审美感三个方面。情感的发展水平是人的社会成熟水平的标志,情感发展水平越高,情绪调控能力就越强,人的社会精神面貌就越好。

7.心理现象既具有社会属性,又具有自然属性,总的来说,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

8.心理学的学科任务主要对人类心理进行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描述发生的事情是心理学最基本的任务。

第二节心理学的由来和发展

一.心理学的由来、建立

1.古希腊柏拉图的《理想国》是近代欧洲意识心理学最原始的表达方式。亚里士多德《论灵魂》是欧洲

历史上第一本关于心理学的专门著作。

2.理性主义心理哲学的基本理念来自柏拉图的思想,其代表人物有笛卡尔、斯宾诺莎、莱布尼兹、康德、

黑格尔、赫尔巴特。经验主义心理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培根、洛克、伯克莱、休谟、米尔、孔德。浪漫主义心理哲学代表人物有卢梭、尼采、歌德、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蒙台梭利。

3.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实验室,这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正式

建立。

二、现代心理学主要流派

1.结构主义心理学又称构造主义心理学,创始人为冯特。

2.机能主义心理学又称机能心理学,创始人为詹姆斯,代表人物有杜威、安吉尔、卡尔,具有使用主义倾向。

3.塔式塔心理学又叫完形心理学,创始人是维特海默,代表人物有考夫卡、苛勒。

4.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为华生。

5.精神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奥地利精神医生弗洛伊德。新精神分析的代表人物有荣格、阿德勒、霍妮。

6.生物学流派。

7.认知心理学。

8.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有罗杰斯、马斯洛等人。……

三.生活中的心理学

1.普通心理学。

2.发展心理学。

3.社会心理学。

4.教育心理学。

5.心理卫生学。

6.学校心理学。

第二章科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心理学研究的科学方法论

一.科学心理学的方法论

心理学研究中所运用的方法,按其普遍性程度由高到低大致可分三个层次:哲学方法、心理学一般方法和心理学特殊方法。

二.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发展与教育性原则。

三.观察法、调查法与作品分析法

1.大脑的作用主要是调节脑的高级认知功能和情绪功能。

2.左脑善用语言和逻辑分析,右脑擅长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

第二编个体心理学

第四章人的学习与心理发展

1.广义的学习包括人和动物的学习。对广义学习的理解应包括以下几点:行为较为持久的变化。反应潜能

的变化。强化和练习。经验的获得。

2.狭义的学习是指人类的学习。人类学习包括学生的学习,学生学习是在教师在组织指导下有目的、有计

划地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体力和思想品德的一种特殊学习活动。它具有一般人类学习的共通性,又有特殊性,表现为:接受性与创造性,间接性与直接性,有效性,教育性。

3.心理发展的条件:遗传、环境、教育、人的主观能动性。心理发展具有一定规律,表现在:心理发展的

连续性和阶段性,心理发展的顺序性和不平衡性,心理发展的共性和差异性,早期经验与毕生发展。4.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趋势:认知发展、情感发展、个性发展、道德品质的发展。

一.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任务与教育

1.个体思维的主要形式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形式。个体道德认

识从直观的、具体的、比较肤浅的认识逐渐过渡到比较抽象的、本质的认识。

2.针对此阶段心理发展的任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做到:

⑴安全与卫生教育。⑵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⑶培养阅读、观察、写作能力。⑷促进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⑸及时处理学生的身心问题。⑹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和道德行为习惯。二.初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与教育

1.此时学生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增强,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地位,记忆的发展处于一生的黄金时期。

2.此时学生的自我意识发生质的飞跃,把视线转向自我,认识自我,注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喜欢自我观察。个体道德行为更自觉,但自控能力还不强。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兴趣,兴趣广泛,易变迁。

3.在教育过程中应当注意:⑴注意青春期教育。⑵教师要善于选择时机,创造一定的环境,以理服人,帮助学生克服片面性、主观性,以发展其逻辑思维的全面性、客观性。⑶教师要尊重其独立性、自尊心,充分调动他们工作、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尊重别人,与其他同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⑷注意在学习方法和记忆方法上给学生以指导,避免学生在此期间产生学业上严重的两极分化。⑸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可用现实生活中及文学作品中的优秀形象教育学生,丰富和完善学生的个性,为其今后成长铺平道路。

三.高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与教育

1.此时学生的抽象逻辑斯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性”转化,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更鲜明。个体与人生观相联系的情感占主要低位。自我意识继续发展,理论上追求自我,明确的表现自我,但其初步形成的人生观还不稳定,易受外界的一些影响。

2.在教育中应当注意:⑴进一步发展青年思维的逻辑性、独立性和批判性,从“经验型”的抽象概括上升到“理论性”的抽象概括。⑵结合学生毕业后将从事不同学习和和职业的时机,进行理想教育、学习动机

教育和日常思想品德教育,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能把自己的前途铜祖国的前途联系起来,不断地以社会化的目标来评定、完善、改造自己的个性。

四.国外几种发展理论:艾利康宁的“儿童主导活动发展阶段说”,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说,哈维格斯特的“发展课题”理论。

第五章人的认识过程

1.感觉是最简单、最低级的心理现象,是人的心理过程的基础,是心理现象的开端,是一切知识的最初来源。

2.感觉分成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两类,外部感觉如视觉、听觉、触觉等,内部感觉如运动觉、平衡觉等。

3.感觉与知觉常被连在一起,统称为感知觉。知觉的基本特性: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

4.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记忆由识记、保持、再认或重现三个环节构成。

5.根据记忆的特点不同,可将记忆划分为形象记忆、运动记忆、情绪记忆和逻辑记忆。根据信息在头脑中保持时间长短划分,可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根据提取记忆信息时有无意识,可划分为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根据是否具有情境性以及自我体验的参与程度,可划分为清洁记忆和语义记忆。

6.根据事先有无明确的目的,可将识记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根据识记的材料有无意义联系和学习者是否了解其内容,可分为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意义识记的效果优于机械识记。

7.遗忘规律:被称为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的最初阶段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

8.记忆的品质:记忆的敏捷性、准确性、持久性、准备性。

培养记忆力的方法:⑴增强记忆的目的性。⑵掌握记忆的规律。⑶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⑷讲究记忆卫生。(愉快的情绪、清新的空气、适当的营养、合理的作息制度和科学用脑)

9.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其主要特征有:概括性和间接性。按思维内容不同,可将思维分为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语词逻辑思维。……思维的过程有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系统化和具体化。

10.想象根据是否有目的,可分为无意想象与有意想象。有意想象根据其创造水平和新颖程度分类,又可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

11.智力的本质:①智力就是能力。②智力是一种先天素质。③智力是一种偏重于认识方面的能力。④智力是智力测验的结果。

12.智力结构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和注意力共五个基本因素。

第六章人的情感和意志过程

1.情绪与情感的区别:⑴情绪通常与生理需要相联系,情感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

⑵情绪具有情境性和短暂性,情感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

⑶情绪具有明显的外部表现,情感则比较内隐和深沉。

2.情绪和情感的联系:情绪是情感的外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在一般情况下,情感的产生会伴随有情绪反应,情绪的变化常常受情感的支配。

3.人类的四种基本情绪:快乐、愤怒、恐惧、悲哀,也是最原始的情绪。

4.情绪状态是在某种事件或情景的影响下,在一定时间内所产生的激动不安的状态,其中,最典型的情绪状态有心境、激情、应激三种。

5.人类的高级社会情感主要有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6.情感教育的模式:①情知教学模式:从对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心理过程分析入手,有意识把情和知两个客观过程统一教学活动中。

②情境教学模式:教师将教学目的内化和外化为一个学生容易接受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有直观的形象可以把握,有浓烈的情绪可以感受,有游戏的性质可以引起兴趣。这种教学模式是让学生先感受,后表达,或边体验边感受,边让内部语言积极活动,使教学目标与德育目标共同完成。

③认知切入模式:教师从不同学科教学入手,让认知作为手段,把学生的情感变化作为认知行为的结果来研究。

④爱的操练模式:根据学生心理特点,精心设计系列教育活动,对爱的能力进行分布操练。

⑤审美建构模式:运用艺术手段影响学生的情感发展,强化右脑开发及左右脑并用有益于人的全面发展。教师应有选择的为学生提供感受美和创造美的机会,达到以美教育人的目的。

⑥愉快教育模式:通过课程调整、改进教育方法,改善师生关系以及改革评估手段,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对自然、社会和人的直接感受,促进学习的成功、体验成功的快乐。

7.情感教育应沿循两条路线进行: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要指导学生学会调控自己的消极情感。

⑴培养学生积极情感的方法:①端正认识,以理育情。②提高能力,以智育情。③加强引导,以导育情。

④优化性格,以性育情。⑤感染学生,以情育情。⑥加强实践,以行育人。⑦改进教学,以教育情。⑧创设情境,以境育情。

⑵消极情感的自我调控主要有如下几种方法:理智控制、遗忘调控、转移调控、宣泄调控、升华调控、同情调控、暗示调控、音乐调控、自慰调控和自控调控等。

8.意志是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为了一定的目的,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行为,并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过程。构成意志力的稳定因素称为意志品质。主要的意志品质有:独立性、坚定性、果断性和自制力。

9.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一般要从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加强对学生科学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教育。

②组织实践活动,使学生取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

③充分发挥班集体和榜样的作用。

④启发学生加强意志的自我锻炼。

第七章意识与人格

1.意识活动的内容具体包括:①对外部事物的觉知。②对内部刺激的觉知。③对自身的觉知。

2.意识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现象,因为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它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是语言。

3.意识是以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为基础的一个有系统的整体,并伴随着心理体验的反映。意识具有三个基本特征:①意识的觉知性。②意识的能动性。③意识的社会历史制约性。

4.人格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气质、性格、需要、动机、价值观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身心组织。

5.人格具有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和社会性等四个基本特征。

第三编群体与文化心理学

第八章社会化与自我意识

1.社会化是指一个人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掌握社会经验和行为规范称为社会的人,同时,他也积极地反作用于社会环境的双向过程。社会化是个体学习社会角色与社会对他的道德进行规范的过程。

2.社会环境在与个体的相互作用中对个体产生作用主要通过以下途径:①角色引导机制。②社会比较机制。

③社会学习机制。④亚社会认同机制。

3.人的社会化有两条途径:社会教化和个体内化。

4.影响社会化的因素:⑴社会文化因素⑵学校教育因素:①教师威信的作用②教育方式的作用

⑶家庭因素⑷同辈群体⑸大众传媒⑹职业

5.社会认知是个人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意向等作出推测和判断的过程。人们往往通过社会认知

来推断他人的行为的。由于个人的认知结构存在差异,因而必然会使其社会认知表现出种种特点。第一,认知的选择性,即人们对社会刺激的态度不同,可能致使其作出不同的选择。第二,认知反应的显著性。

当个人认识到该社会刺激对自己有很大利害关系时,其认知反应就很显著,反之则心情很少变化。第三,认知行为的自我控制。

6.社会认知的范围很广,包括对整个社会的各种现象的认知,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认知,对与自己有直

接关系的他人表情和性格的认知等。

7.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⑴首因效应:首因即第一印象。⑵近因效应:近因即最后的印象。

⑶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是指当认知者对一个人的某种人格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之后,人们还倾

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

⑷社会刻板印象:是指人们对某个社会群体形成的一种概括而固定的看法。

8.自我意识是指自己认识自己的一切,包括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从形式上

看,自我意识通常表现为认知的、情感的和意志的三种形式,即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

9.自我意识的功能:⑴自我认识与自我评价的功能⑵自我情绪体验的功能⑶自我控制的功能

10.自我意识的发生或形成主要有:物—我知觉分化、人—我知觉分化和有关自我的词的掌握三个标志。

11.自我意识在社会中形成和发展。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还依赖于个体参与社会生活,与他人相互作用。

所以狼孩就没有出现人的自我意识。

12.影响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因素:⑴社会经济地位⑵社会文化环境⑶家庭⑷角色扮演⑸他人的

评价⑹参照群体

第九章需要、动机与态度

1.需要是人的个性倾向。需要是人的行动的出发点。

2.从起源来说,需要可以分为自然需要和社会文化需要。从需要指向的对象来说,需要可以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从人们对需要的迫切程度来说,需要可以分为间接需要和直接需要。

3.需要和动机紧密联系,但也有差异。处于静态的需要还不是动机。只有当愿望或需要激起人进行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时,需要才成为活动的动机。

4.心理学家一般将动机定义为激发、维持、调节并引导人们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推动力量。

5.动机是由内驱力和诱因两个基本因素构成。内驱力和诱因决定了动机具有以下特征:⑴动力性⑵选择性

⑶强度⑷持久性

6.动机具有以下三种功能:⑴激发功能⑵指向功能⑶维持和调节功能

7.动机的分类:⑴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⑵主导动机与从属动机⑶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⑷长远动机与短暂动机

8.人们的兴趣有相当大的个别差异,这种个别差异可以从下列四个方面加以认识:⑴兴趣的指向性。⑵兴趣的广度。⑶兴趣的稳定性⑷兴趣的效能

9.信念是一种认识活动,充满感情。信仰也是一种信念,是指能调动人的全部身心去为之奋斗的一种信念。信念是人的动机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信念的动摇和瓦解,是人的精神崩溃的一个根本原因。

10.理想是符合客观规律的并同奋斗目标相联系的想象。

11.价值观是人们用来区分好坏标准并指导行为的心理倾向系统。价值观通常是充满着情感和意志的。价值观具有下列主要特征:⑴主观性⑵选择性⑶稳定性⑷社会历史性

12.作为一种具有认知基础的心理反应倾向,社会态度具有认知、情感和行为意向三种成分。

13.社会态度的作用:⑴适应性作用⑵认知作用⑶自我防卫作用⑷动机作用

14.影响态度形成的因素:⑴知识的影响⑵需要的影响⑶团体的影响⑷强化的影响⑸模仿的影响

15.态度形成的阶段:⑴服从(顺从)的阶段⑵同化(认同)阶段⑶内化阶段

16.态度的改变一般有两个方面:即方向的改变和强度的改变。社会态度的转变,实质上就是一种新的态度的形成,其转变的过程与态度的形成是同步的。

第十章群体、社会与文化心理

1.群体的特征:⑴群体目标和群体规范⑵群体意识⑶群体分工

2.群体凝聚力表现在成员的心理感受方面,即为认同感、归属感与有力感。

3.凝聚力的作用:⑴增强群体的控制力⑵增强群体成员的自信心与安全感⑶影响群体的工作效率

4.群体的分类:⑴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⑵大型群体和小型群体⑶隶属群体和参照群体⑷彼得罗夫斯基对群体的分类:①松散群体②联合群体③集体

5.竞争是人际关系的一种基本状态。竞争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有共同争夺的目标,竞争的各方必须是争夺同一对象,其结果必须使一方获胜。

6.竞争状态下的心理效应:⑴激发动机,发挥潜能。⑵肌肉产生紧张,精力更加充沛。⑶增强自我意识。

⑷阻碍友好人际关系的发展。⑸不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

7.群体对个体的影响:①社会助长作用和社会惰化作用②去个性化

8.流行形成的原因:⑴社会原因:①流行受社会文化制约②流行依靠大众传播工具的宣传③流行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⑵心理原因:①从众与模仿②求新欲望③自我防御与自我显示

9.舆论乃是公众的意见与看法,乃是社会全体成员或大多数人的共同信念,是信息沟通后的一种共鸣。

10.舆论的作用:⑴舆论的制约与监督作用⑵舆论的鼓动作用⑶舆论的指导作用

11.社会文化具有连续性。文化差异的存在,是造成人们不同的心理特点的重要因素之一。

第四编心理学的应用

第十一章教育与课堂教学心理学

一.对教师的角色期待

从教师的社会职责来分析,教师在学校主要应该充当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行为规范的示范者、团体的领导者、心理咨询工作者、家长的代理人和学生表示“敌意”的目标等角色。

二.教师角色的形成

1.教师角色形成的客观指标是教师在学生中建立其教师威信。教师角色的形成一般分为以下三个阶段:⑴角色认知⑵角色认同⑶角色信念的形成

2.影响教师威信形成的主观因素

⑴教师要具有高尚的品德品质和优良的思想作风。

⑵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非凡的才能、高超的教育和教学艺术。

⑶教师要对学生有感情。⑷教师的仪表、生活作风和习惯。

⑸教师给学生的第一印象。教师还要注意自己的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不同年龄的学生对教师主观因素的敏感度不同。

3.教师威信保持的方法:⑴教师要有坦荡的胸怀,实事求是的态度。

⑵教师要正确认识、合理运用自己的威信。⑶教师要有不断进取的敬业精神。⑷教师要言行一致。

4.知识就是个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知识的表征是指信息在人脑中记载和呈现的方式。

5.能力是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的心理特征,它是使活动任务得以顺利完成的必备的心理条件。从能力的适用范围维度,可将能力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从能力的功能维度,可将能力分为认识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6.知识与能力的关系:⑴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不可缺少的前提。⑵能力的高低影响着掌握知识的难度、速度和程度,并影响人们对知识的运用。⑶知识的掌握也会对能力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三.知识的认知建构

1.知识获得的认知建构过程具有三个特点:⑴认知结构建构是学生主动进行的活动。⑵认知结构建构是一个新旧知识反复相互作用的过程。⑶认知结构建构的基本心理机制是同化与顺应的统一。

2.影响认知结构建构效果的主要认知结构变量为: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和稳定性。

3.认知结构建构的基本心理机制:⑴同化⑵顺应

4.能力是发展的。能力的发展既有一般的趋势,又存在着个体的差异。

5.人的一生可分为八个不同的时期: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少年期、青春期、成年期和老年期。

⑴童年期和少年期是某些能力发展最重要的时期。

⑵人的智力的发展在18—25岁时达到最高程度,但智力的不同成分到达最高程度的时间是不同的。

⑶从智力毕生发展的趋势来看,人的流体智力在中年之后有下降的趋势,而晶体智力在人的一生中却稳步上升。

⑷成年期是能力发展最稳定的时期,25—40岁之间,是人最富有创造性的时期。

⑸能力发展的趋势存在个体差异。能力高的发展快,达到高峰的时间晚。

6.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⑴遗传⑵环境和教育对能力发展的影响⑶实践活动对能力发展的影响

⑷主观能动性对能力发展的影响

四.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与教学设计

1.有效学习的条件:⑴学习者应当具有适当的知识准备⑵学习者应当具有主动加工的心理倾向

⑶教师的“教”:这是与学生学习活动关系最为紧密的外部条件,它包括教材的组织与呈现、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教师的知识水平和人格特征等。

2.教学设计是在教学活动之前,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运用系统的方法,对教学诸要素进行合理、有序、优化的策划与安排,从而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

3.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⑴系统性原则⑵程序性原则⑶可行性原则

4.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⑴教学预期目标的陈述⑵学习任务的分析⑶教学形式的设计⑷教学效果评价的设计。

5.陈述教学目标的意义: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成绩⑵有利于促进课堂行为与师生交流⑶有利于进行教学评价和测验

6.教学目标陈述的方法:⑴行为目标陈述方法:教学目标应陈述学生所做的事情以及是怎样知道他在做这些事的。例如,假设在心理咨询课中,行为目标的设置方法可以陈述为:“提供一个心理咨询案例,学生能将来访者的语句进行哪些是陈述事实、哪些是表述情感的分类,至少90﹪的分析正确。”

⑵认知目标陈述方法:教师应当先用一般的术语(如理解、领会、鉴赏、掌握等)表达一个教学目标,然后列举可观察到的行为作为例子使这个目标具体化,这些例子就是为学生提供判断目标是否达到的依据。7.好的教学目标陈述必须符合:⑴教学目标陈述的是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不应该陈述教师做了什么。⑵教学目标的陈述应力求明确、具体,可以观察和测量,尽量避免用含糊的和不切实际的语言陈述教学目标。

⑶教学目标的陈述应该反映学习结果的层次性,如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一般应反映记忆、理解与应用三个层次。

8.设置好的教学目标的方法:⑴尽量避免使用堂而皇之的语词。

⑵使活动适于目标:如果目标是词汇记忆,就要给学生提供有关记忆的辅助方法和实践练习;如果目标是发展学生深思熟虑的见解,就可考虑采用撰写论文和辩论的方法;如果想让学生称为好的写作者,就要给学生提供许多写作和改写的机会。⑶确保你的测验与目标有关。

9.教学对象的分析:⑴学习积极性的分析⑵学习者起始能力的分析⑶学习者背景知识的分析

10.教学内容的分析:⑴分析教材编写者的编排意图和特点⑵把握住每一项教学内容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单位和作用⑶理清教学中的重点、难点⑷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

11.基本的教学方法有课堂讲授、课堂问答、课堂自习和小组讨论四种。教师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主要受如下四个因素的制约:①教学目标的要求②教学内容的特点③教师的素质和个性特点④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特点

12.选择教学媒体时,要考虑:①特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②学习者的特征。③媒体选择的必要性。④媒体选择的针对性和启发性。

13.教学效果的评价作用:①促进学生的学习②促进教师的教学③促进课程和教材的改进

14.评价学生的作业是反馈教学效果的最直接的方式,其形式主要有:①及时评价②切实评价③共同评价

④学生相互评价

15.课堂管理应该旨在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而不是加强教师对学生的控制;有效的课堂管理意味着操作有利于学习的条件。课堂管理的目标应表现为:争取更多时间用于学习;争取更多的学生投入学习;帮助学生自我管理。所谓课堂管理,就是教师用来创造有益于学习的课堂环境所作出的决策和所采取的措施。

16.课堂的六个显著特征:①多维性②同时性③及时性④不可预测性⑤公开性⑥历史性

17.成功教师的课堂教学管理策略:⑴使课堂活动顺利进行的策略⑵有效地利用时间的策略⑶教室布置的策略⑷让学生负责任的策略⑸制定课堂规则的策略⑹对待问题行为的策略

18.成功教师的心理品质:①关爱②可信性③一致性④坚持性

19.教师机智通俗地被看成随机应变的能力,它通过如下几个方面的心理品质表现出来:

⑴敏感性。⑵丰富的想象力和高度的应变力。⑶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与高度的概括能力。

⑷教学基本技能自动化。

第十二章健康心理学

1.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到最佳状态。

2.心理健康的标准:⑴智力正常⑵了解自我、接纳自我。⑶能协调、控制情绪,心境良好。⑷能与他人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⑸独立、自主、有责任心。⑹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3.应激的类型:⑴挫折引起的应激⑵冲突引起的应激⑶变化引起的应激⑷压力引起的应激

4.应激过程通常导致情绪反应、生理反应和行为反应。

⑴情绪反应:应激常常引起不愉快的情绪体验。

⑵人们应对应激的方式大体有以下几种:迁怒他人、放弃努力、放纵自己、自我防卫以及建设性应对。

自我防卫是最普遍的应激方式。

5.亚心理健康状态的七大信号:①焦虑感②罪恶感③疲倦感④烦乱感⑤无聊感⑥无助感⑦无用感

6.注意用脑卫生的三个方面:⑴用脑适度,避免过度疲劳⑵合理用脑,避免过分单调⑶要抓住大脑高效

工作的最佳时间

7.心理健康问题预防的职业与社会组织水平:⑴物理环境的改善与工作的再设计

⑵完善岗位制度,加强过程管理⑶开拓成员职业发展道路,挖掘成员潜能

⑷创造支持性团体气氛,积极开展心理咨询

8.心理干预是指在心理学理论的指导下,对个体或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和行为施加策略性影响,使之发生指向预期目标的变化。

9.心理干预的技术与方法:⑴强化干预⑵理性情绪干预⑶放松干预⑷系统脱敏干预⑸支持性干预

10.强化干预的方法:⑴行为塑造。这是通过在逐步完成接近目标行为的一系列行为后逐一给予强化,同时

消退先前接近目标的行为,来形成某种新行为的方法。

⑵代币法。这是指用有一定“价值”的代币作为强化物来强化所期望的目标行为的方法。

⑶消退法。这是指对某一行为出现后不再给予任何强化,从而降低该行为的发生率或使其不再发生的干

预方法。

11.放松干预:是指有意识、有系统地训练肌肉动作,逐步达到松弛,并使呼吸减缓,从而获得控制身心强

度的能力的一种干预方式。

放松干预的技术:①调息放松②想象放松③张—弛肌肉放松

13.系统脱敏干预:是指通过强化一种行为,以达到抑制或减弱另一种与之不相容反应目的的干预方法。

系统脱敏干预的步骤:①制定焦虑层次表②放松训练③实施系统脱敏

14.支持性干预是心理干预中最基本的干预方法。

支持性干预的方式:①关注②倾听③解释④鼓励⑤暗示⑥调整

第十三章组织行为学

一.组织管理哲学中的人性假设

㈠经济人假设

1.经济人假设的基本观点:⑴职工们基本上都是受经济性刺激物的激励的,不管是什么事,只要能向他们

提供最大的经济收益,他们就会去干。

⑵职工们的本质是一种被动的因素,要受组织的左右、驱使和控制。

⑶感情按其定义来说,是非理性的,因此须加以防范,以免干扰人们对自己利害的理性的权衡。

⑷组织能够而且必须按照中和并控制住人们感情的方式来设计,也就是要控制住人们的那些无法预计的

品质。

2.经济人假设与管理策略:⑴组织是用经济性奖励来获取职工们的劳务与服从。

⑵管理的重点主要摆在高效率的工作效益上,而对人们的感情和士气方面应负的责任是次要的。

⑶如果人们工作效率低、情绪低落,解决的方法就是重新审查组织的奖酬刺激方案,并加以改变。

3.社会人假设的基本观点:⑴社交需要是人类行为的基本激励因素,而人际关系则是形成人们身份感的基

本因素。⑵使工作丧失的内在意义必须从工作中的社交关系里寻找回来。

⑶职工们更易于对同级同事们所组成的群体的社交因素作出反应。

⑷职工们对管理部门的反应能达到什么程度,当视主管者对下级的归属需要、被人接受的需要以及身份

感的需要能满足到什么程度而定。

4.社会人假设与管理策略:⑴管理者应更多地注意为完成任务而工作的那些人的需要。

⑵管理者要注意对下属的指导和监控,更应关心他们心理上的健康,归属感与地位感。

⑶管理者要重视班级的存在,因此,在奖励时,不仅应考虑个人奖酬,更应考虑集体奖酬。

⑷管理者的作用,不仅要抓计划、组织与控制,更要充当下级职工与更上层领导者之间的联络人,将下

级的需要与感情及时上达。

5.自我实现人假设:是指人们力求最大限度地将自己的潜能充分地发挥出来,只有在工作中将自己的才能

充分表现出来,才会感到自己最大的满足。

自我实现人假设与管理策略:⑴管理重点的改变。管理者要较多地考虑怎样才能使工作本身变得具有内在意义和更高的挑战性。

⑵管理职能的转变。管理者要为发挥人的聪明才智创造适宜的条件,减少和消除职工自我实现过程中所

遇到的障碍。

⑶奖励方式的改变。应该强调内在奖励,满足人的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从而极大的调动起职工的积

极性。

⑷管理方式的改变。管理制度与方式应能保证职工充分地参与管理,给职工以一定的自主权,参与组织

决策的实施。

6.复杂人假设:是指人是很复杂的,人们的需要与潜在的欲望是多种多样的,而且这些需要的模式也是随

着年龄和发展阶段的变迁,随着所扮演的角色的变化,随着所处境遇及人际关系的演变而不断变化的。

复杂人假设管理策略:⑴管理者要有权变论的观点,即能以现实的情景为基础作出可变到或灵活的行为反应。⑵管理者要根据具体的人的不同情况,灵活的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

⑶管理者的管理策略与措施要具体分析,根据情况采取灵活多变的管理方法。

二.动机与激励

1.职业活动就是人的工作积极性的激发和维持过程。激励是持续激发动机的心理过程。激励系统是物质和精神的有机结合。

2.中国古代激励观:⑴宏观激励观:①孔子的激励观:“义利”——肯定所有人都有追求富贵的欲望。

强调以“礼义”制约“利”的重要性。“惠民”——惠民以富,治理国家之道首先在于安民。

②孟子的激励观:“施仁政”,在仁政的基础上,提出要爱民、富民、教民的激励思想。提出以“养心”(修养)扩张人的善良本性。

⑵微观激励观:①管子的功利主义激励观:以利作杠杆,来激励人们的积极性。

②《孙子兵法》、《孙膑兵法》中的激励观:奖惩制度化,并有一定的原则。论功行赏。破例奖赏。

3.现代激励观:⑴物质—精神取向的激励模式⑵宏观—微观取向的激励模式⑶激励因素分析取向的激励模式⑷期望与公平激励模式⑸其他模式:①民主与参与管理②行为修正激励理论

4.组织文化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某一社会组织在其发展中形成的共同价值观、精神、行为准则等,以及它的规章制度、行为方式、物质设施中的外在表现。

组织文化的作用:①导向作用②凝聚作用③激励作用

组织文化培育的方式:①故事②仪式③物质象征④语言

第十四章环境与心理

1.环境心理问题:①压力②挫折③焦虑

矛盾分析法知识点整理复习课程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唯物辩证法二 矛盾: 1、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 事事有矛盾 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时时有矛盾 2、矛盾含义、两个基本属性原理及方法论 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②同一性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坚持两点论、两分法一分为二的观点 斗争性两个基本属性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方法论 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矛盾具有特殊性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同一事物事物不同矛盾各有其特殊性同一矛盾的①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两个不同方面各有其特殊性②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4、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①相互区别 ; 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③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 5、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含义不同①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居于 相互区别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①要分清主次, 主次矛盾:地位与功能:②次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处于②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抓重点 从属地位,不起决定作用 相互依赖③同时学会统筹兼顾, 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恰当处理次要矛盾 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6、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含义不同①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居于 矛盾的相互区别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①要分清主次, 主次方面:地位与功能:②次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处于 被支配地位抓主流 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对立(斗争性)③同时学会统筹兼顾,不能忽视次要相互联系统一(同一性) 树立创新意识 1、辩证否定观与创新意识 ①含义: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①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②特点:是发展的环节,是联系的环节②既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又立足实践,解放思想 ③实质:扬弃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世界永远处于不停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因此, 辩证法对现存事物①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杞人忧天知识点清单

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欣赏 杞人忧天《列子》 一、重点字词 1.通假字 其人舍然大喜 ______同______,意思为:______________。 2.古今异义 (1)因往晓.之 古义:__________ 今义:天刚亮的时候 (2)奈何..忧崩坠乎 古义:__________ 今义:表示没有办法 3.其他实词 (1)身亡.所寄 亡:________________ (2)积气..耳 积气:______________ (3)若.屈伸呼吸 若:________________ (4)终日在天中行止.. 行止:______________ (5)只使..坠 只使:______________ (6)亦不能有所中伤.. 中伤:______________ (7)积块..耳 积块:______________ (8)充塞四虚.. 四虚:______________ 4.虚词 (1)之????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 亦积气中之. 有光耀者 (2)其?????其.人曰奈何忧其. 坏 二、内容探究 人们常用“杞人忧天”讽刺那些不必要的担忧,也有人认为其中传达出强烈的忧患意识。你同意哪一种理解呢?(统编课后习题) 知识盘点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第7篇杞人忧天 知识盘点 一、1.舍释解除、消除 2.(1)告知,开导(2)为何,为什么 3.(1)无,没有(2)聚积的气体(3)你(4)行动,活动(5)纵使,即使(6)伤害(7)聚积的土块(8)四方4.(1)结构助词,的;代词,他;助词,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2)指示代词,那个;代词,代指地 二、“杞人忧天”本来确实是讽刺那些不必要的担忧,但理解为“忧患意识”也是可以的。其实《列子》之后的一些文人已经将“杞人忧天”引申到政治生活方面,借以表示对国家大事的关心,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寓意。如李白《梁父吟》:“白日不照吾精诚,杞国无事忧天倾。”这正是以杞人自喻,抒发为国事操心而受到排挤的苦闷。文天祥《赴阙》:“壮心欲填海,苦胆为忧天。”在南宋危亡关头,他借“精卫填海”和这则寓言表达了自己力挽狂澜的决心与抱负。

大学心理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编心理学的科学基础 第一章心理学与社会生活 心理学的学科中有动物心理学(又叫比较心理学)和普通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的心理现象)两个基本成员。 第一节人类生活质量与科学心理学 一.人类文明进程中对“人”、“心”的探索 古代哲学心理学的论题主要集中在人性本质的四个重要命题上: 1.身心关系问题。 2.天性与教养问题。 3.自由意志与决定论问题。 4.知识来源问题。 二.科学心理学的基本内涵 1.所谓心理学,即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2.心理最早叫心灵,最早对心灵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的是孔子和亚里士多德。 3.人的心理实质是什么? ①心理是脑的机能。②脑是心理的器官。③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反映。④人的心理是遗传、环境与个体能动性三者相互作用的产物。 4.普通心理学的理论框架 初级阶段高级阶段 认识过程:(注意)、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心理过程情感过程:情感、情绪 意志过程中间环节 心理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理想、世界观 个性心理 个性心理特征:气质、能力、性格 5.心理过程中,认识过程的伴随状态的注意,认识过程的各个环节都是能动的。 6.情绪表现为心境、激情和应激;情感是社会性的,是对较抽象的事物的反应,包括道德感、理智感、审美感三个方面。情感的发展水平是人的社会成熟水平的标志,情感发展水平越高,情绪调控能力就越强,人的社会精神面貌就越好。 7.心理现象既具有社会属性,又具有自然属性,总的来说,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 8.心理学的学科任务主要对人类心理进行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描述发生的事情是心理学最基本的任务。 第二节心理学的由来和发展 一.心理学的由来、建立 1.古希腊柏拉图的《理想国》是近代欧洲意识心理学最原始的表达方式。亚里士多德《论灵魂》是欧洲 历史上第一本关于心理学的专门著作。 2.理性主义心理哲学的基本理念来自柏拉图的思想,其代表人物有笛卡尔、斯宾诺莎、莱布尼兹、康德、 黑格尔、赫尔巴特。经验主义心理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培根、洛克、伯克莱、休谟、米尔、孔德。浪漫主义心理哲学代表人物有卢梭、尼采、歌德、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蒙台梭利。 3.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实验室,这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正式 建立。 二、现代心理学主要流派 1.结构主义心理学又称构造主义心理学,创始人为冯特。 2.机能主义心理学又称机能心理学,创始人为詹姆斯,代表人物有杜威、安吉尔、卡尔,具有使用主义倾向。 3.塔式塔心理学又叫完形心理学,创始人是维特海默,代表人物有考夫卡、苛勒。 4.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为华生。 5.精神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奥地利精神医生弗洛伊德。新精神分析的代表人物有荣格、阿德勒、霍妮。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知识点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短文两篇知识点 穿井得一人 作品原文: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诸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作品译文: 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水 井的时候,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有人听了就去传播:“丁家挖井挖到 了一个人。”全国人都把“凿井得一人”这个消息相互传说着,一直传到宋国国君的耳朵里。宋国国君派人向姓丁的问明情况,姓丁的答道,“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像这样 以讹传讹、道听途说,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的好。 作品启示 这凡事都要调查研究,才能弄清真相。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谣言往往失实,只有细心观察,研究, 以理去衡量,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要深入调查研究,切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 对于传言应开动脑筋思考,仔细辨别,不能轻信谣言,否则就会闹出以讹传讹,三人成虎的笑话,使事情的真相被传得面目全非。 所有的流言都不可信,只有实际才是真理。 作者简介 吕不韦(??约前235年),战国末年卫国濮阳人。原籍阳翟(今河南禹州)。吕不韦是阳翟的大商人,他往来各地,以低价买进,高价卖出,所以积累起千金的家产。 秦昭王四十年(前267年),太子去世了。到了昭王四十二年(前265年),把他的第二个儿子安国君立为太子。而安国君有二十多个儿子。安国君有个非常宠爱的妃子,立她正夫人,称之为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没有儿子。安国君有个排行居中的儿子名叫异人(后改名子楚),异人的母亲叫夏姬,不受宠爱。异人作为秦国的人质被派到赵国。秦国多次攻打赵国,赵国对子楚也不以礼相待。子楚是秦王庶出 的孙子,在赵国当人质,他乘的车马和日常的财用都不富足,生活困窘,很不得意。吕不韦到邯郸去做生意,见到子楚后非常喜欢,说:“异人就像一件奇货,可以囤积居奇。以待高价售出”(成语“奇货可居”的出典)。于是他就前去拜访异人,对他游说道:“我能光大你的门庭。”异人笑着说:“你姑且先光大自己的门庭,然后再来光大我的门庭吧!”吕不韦说:“你不懂啊,我的门庭要等待你的门庭 光大了才能光大。”异人心知吕不韦所言之意,就拉他坐在一起深谈。吕不韦说:“秦王已经老了,安 国君被立为太子。我私下听说安国君非常宠爱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没有儿子,能够选立太子的只有华阳 夫人一个。现在你的兄弟有二十多人,你又排行中间,不受秦王宠幸,长期被留在诸侯国当人质,即使是秦王死去,安国君继位为王,你也不要指望同你长兄和早晚都在秦王身边的其他兄弟们争太子之位啦。”异人说:“是这样,但该怎么办呢?”吕不韦说:“你很贫窘,又客居在此,也拿不出什么来献给亲长,结交宾客。我吕不韦虽然不富有,但愿意拿出千金来为你西去秦国游说,侍奉安国君和华阳夫 人,让他们立你为太子。”异人于是叩头拜谢道:“如果实现了您的计划,我愿意分秦国的土地和您共 享。”吕不韦于是拿出五百金送给子楚,作为日常生活和交结宾客之用;又拿出五百金买珍奇玩物,自己带着西去秦国游说,先拜见华阳夫人的姐姐,把带来的东西统统献给华阳夫人。顺便谈及异人聪明贤 能,所结交的诸侯宾客,遍及天下,常常说“我异人把夫人看成天一般,日夜哭泣思念太子和夫人”。夫人非常高兴。吕不韦乘机又让华阳夫人姐姐劝说华阳夫人道:“我听说用美色来侍奉别人的,一旦色衰,宠爱也就随之减少。现在夫人您侍奉太子,甚被宠爱,却没有儿子,不趁这时早一点在太子的儿子中结交一个有才能而孝顺的人,立他为继承人而又像亲生儿子一样对待他,那么,丈夫在世时受到尊重, 丈夫死后,自己立的儿子继位为王,最终也不会失势,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一句话能得到万世的好处啊。不在容貌美丽之时树立根本,假使等到容貌衰竭,宠爱失去后,虽然想和太子说上一句话,还有可能吗?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华东师范大学版)教学教材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华东师范大学版)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华东师大版本)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性质 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4、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1)五要素 ①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 ②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 ③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 ④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影响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 ⑤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 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 会文化)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认知发展过程,教 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 (2)三过程

①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②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 ③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 4、学与教相互作用: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代表人物:桑代克事件: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 (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 (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2019高考政治矛盾观知识点总结语文

高考政治矛盾观知识点总结 高考政治矛盾观知识点 1.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材料: 1.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同一性: ①矛盾双方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 ②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向相反方向转化。 斗争性: ③矛盾双方相互对立相互排斥。 作用: ④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要求我们用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材料(既要…又要…正确处理好两者关系、机遇、挑战、表转折的词语) 2. 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材料(侧重于解决矛盾) 3. 矛盾具有特殊性。 三个表现: 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②同一事物在发展 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

各有其特殊性。要求我们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材料(不 同、特点、针对当地实际、独特) 4.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联结、辩证统一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要求我们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 殊性,做到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材料(借鉴、试点、推广、典型示范、以……精神为指导,结合某地实际) 注意:如果材料强调主要矛盾答A,涉及矛盾主要方面答B 5. a.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既要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材料(关键、重点、中心、核心、首要) b.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与支流。+材料(利弊、优劣、主流、方向、大体) 6. 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材料(既要重点……又要……)

语文知识点归纳(免费下载)

初中语文基础及文化文学常识必背 四种文学体裁:小说、诗歌、戏剧、散文。 说明方法的作用: 作比较——突出被说明对象特征列数字、举例子——使说明内容具体化 打比方、摹状貌——使说明生动、形象下定义——准确揭示事物本质特征 作诠释——用通俗的语言进行解释说明引资料——使说明内容更充实,增加说明的趣味性分类别——使文章严密细致,条理清晰 描写景物的角度(感觉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环境描写的作用:A以景衬情; B渲染气氛; C为全文定下···的感情基调; D为下文做铺垫;E推动情节发展 引号的五种作用:A引用; B强调; C特定称谓; D特殊含义; E否定、讽刺、反语 破折号的六种用法:①表注释②表插说③表声音中断、延续 ④表话题转换⑤表意思递进⑥表列举分承 省略号的六种用法:①表内容省略②表语言断续③表因抢白话未说完 ④表心情矛盾⑤表思维跳跃⑥表思索正在进行 八种常用修辞方法: ①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②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 ③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④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⑤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⑥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 ⑦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思考。⑧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文学常识 地理 “三山”:相传神仙所居住的山:蓬莱、方丈、瀛洲。 三国:指东汉后分裂成魏、蜀、吴。 三秦: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 中国:九州、华夏、四海、神州、八荒 南京(建康、金陵、江宁、白下)扬州:广陵苏州:姑苏成都:锦官城 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 江河:古代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山水阴阳: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阳。官职任免 拜:授给官职;除:免除旧职任新职;授:授给官职;擢:提拨; 迁:调职,一般指升官;左迁:降职调动;罢:免职停职;免:免除官职; 黜:废黜,贬退;谪:降职并调动 时间 旦:早晨(夙) 中午:(日中、亭午、晌午) 傍晚:暝朔:农历初一 望:农历十五既望:农历十六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朝代传说:

沉积相知识点复习 (5)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系试卷 一、填空题( 每空0.5 分,共10 分) 3 、一般说来,层状叠层石生成环境的水动力条件①__________ ,多属②__________ 的产物;柱状叠层石生成环境的水动条件③__________ ,多为④__________ 的产物。①较弱,②潮间带上部,③较强,④潮间带下部至潮下带上部。 6 、Young et al.(1972) 以潮汐作用带为形式的相带模式包括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 ③__ ________ 和④__________ 四个相带。①潮上带,②潮间带,③局限潮下带,④开阔潮下带。 7 、第一部系统论述我国各地质时代的沉积岩层的古地理轮廓的专著是①__________ 编著的② __________ 。①刘鸿允,②《中国古地理图》。 1 、相标志是相分析及岩相古地理研究的基础,可归纳为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和③ __________ 三类。①岩性标志,②古生物标志,③地球化学标志。 6 、Laporate(1969) 以潮汐作用划分的相带模式包括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 和④__________ 四个相带。①潮上带,②潮间带,③潮下带上部,④潮下带下部。 7 、米德尔顿和汉普顿按支撑机理把沉积物重力流划分为四种类型,即①__________ 、②______ ____ 、③__________ 和④__________ 。①碎屑流,②颗粒流,③液化沉积物流,④浊流。 5、按照地貌特点、水动力状况和沉积物特征,可将砂质高能滨岸相划分为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和④___________四个亚相。①海岸沙丘、②后滨、③前滨、④近滨。 6、欧文(Irwin,1965)根据潮汐和波浪作用的能量,将陆表海碳酸盐沉积作用环境划分出了三个能量带,即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和③____________。①远离海岸的X带(低能带)、②稍近海岸的Y带(高能带)、③靠近海岸的Z带(低能带)。 三、比较下列每对术语的异同点( 每小题 4 分,共32 分) 4 、泥岩与页岩——均为粘土岩,前者无页理,后者有页理。 5 、沉积相与岩相——岩相与沉积相是从属关系。沉积相是沉积环境及在该环境中形成的沉积岩(物)特征的综合,而岩相是一定沉积环境中形成的岩石或岩石组合,是沉积相的主要组成部分。 6 、河控三角洲与浪控三角洲——为不同作用所控制形成的三角洲。河控三角洲是以河流作用为主形成的三角洲,是高建设性的三角洲,形态上呈鸟足状或朵状。浪控三角洲是以波浪作用为主形成的三角洲,是破坏性的三角洲,形态上呈鸟嘴状。 7 、内波与内潮汐——内潮汐是内波的一种特殊类型。内波是指存在于两个不同密度的水层界面上或具有密度梯度的水体之内的水下波(LaFond,1966 ),内波的振幅、周期、传播速度、深度的变化范围都很大。其中周期与半日潮或日潮相同的内波叫做内潮汐。

大学 选修课 心理学 复习资料 重点内容

第一章绪论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现象 独立的标志: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二、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1.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2.个性心理:个性心理倾向(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三、心理学的体系 1.基础性心理学:研究的是心理科学中与各分支心理学有关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的方法学问题,以及心理现象发生和发展的基本问题。 主要包括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比较心理学和实验心理学等。 2.应用性心理学:研究的是如何把基础性心理学所揭示出的一些基本规律应用于人类实践的各个方面,并进一步探索在各实践领域中 心理活动的具体规律问题。 主要包括教育心理学、管理心理学、运动心理学、文艺心理学、司法心理学、政治心理学、军事心理学等。 四、心理是脑的机能 1.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 2.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第二章感觉、知觉和观察力 一、感觉和知觉的概念 1.感觉:当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受器,各种感受器能够区别出适宜的刺激,从而使大脑产生了对这些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这种反 映就是感觉。 2.知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知觉的产生,必须是以各种形式的感觉的存在为前提,并且与 感觉同时进行。 二、感觉和知觉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1)所反映的具体内容不同。感觉——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各种属性的整体反映。 (2)生理基础不同。感觉——单一分析器;知觉——多种分析器。 (3)感觉是介于心理和生理之间的活动,它的产生主要来自于感觉器官的生理活动以及客观刺激的物理特性,相同的客观刺激会引起相同的感觉;而知觉则是在感觉到基础上对事物的各种属性加以综合和解释的生理活动过程,知觉的反映 要借助人的主观因素的参与。 2.联系:两者都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物的反映,同属于感性认识阶段。感觉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知觉的基础,没有 感觉就没有知觉。而知觉是感觉的深入和发展。感觉越丰富、精细、知觉就越正确完整。 三、感觉和知觉的种类 1.感觉的种类:根据感受器在人体内所处的位置和接受刺激的来源的不同,将感觉可分为: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皮 肤觉)和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 2.知觉的种类:根据何种分析器在知觉过程中占主导地位,可以将知觉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味知觉和皮肤知觉等。 根据人脑所认识的事物特性,可以把知觉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四、错觉 1.错觉:错觉是一种特殊的知觉,人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必然产生的某种有固定倾向的受到歪曲的知觉。

(完整版)马原主要知识点归纳

绪论知识点 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的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2、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及其直接理论来源? 组成部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2.马克思政治经济学;3.科学社会主义。来源:1德国古典哲学;2.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3.法国,英国空想社会主义哲学。 3、马克思一生的两大发现? 唯物史观;剩余价值论 第一章知识点 1.什么是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根据对该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派系;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根据对该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又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和唯心主义的两种形式? 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唯物主义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两种

基本形态: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 3、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哲学理论依据?唯物主义运动观和唯心主义运动的区别?(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所以我们必须从存在客观事实出发,也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世界是物质的。 (3)唯物主义运动观和唯心主义运动共同点是多层运用发展都是运动观;区别:A运动变化主题不同,唯物主义运动观主体是物质,唯心主义运动主体是精神与意识;B运动变化根源不同:唯物主义运动观在于物质,唯心主义运动根源在于观念,意识。 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为什么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A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B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 5.实践及其特点、形式?A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B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C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和科学文化实践等。 6.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和根本方法? 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矛盾分析法是根本方法 7.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

杞人忧天 优质教案

《杞人忧天》教案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 2.积累文言字词,疏通文意。 3.用自己的话概括故事大意,了解寓意。 教学重难点 重点:积累文言字词,疏通文意。 难点:用自己的话概括故事大意,了解寓意。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多媒体展示《守株待兔》和《亡羊补牢》图片,让学生看图猜成语,然后归纳出寓言的特点,再结合学生的表现谈话导入课题。 二、新课讲授 1.介绍列子 2.介绍《列子》 (一)读“忧”(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1.音频范读。让学生把有疑惑的字词圈画出来。 2.学生自由朗读。不懂的字词可以和同桌之间相互讨论。 3.字音检测。指生回答。 (亡、中伤、舍然、星宿、躇步跐蹈、充塞四虚)

(二)解“忧”(读通文意,理清情节) 1.小组讨论,结合课文注释把故事译成现代汉语。思考下列问题:(用原文回答)(1)杞人所忧何事?(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 (2)忧成何状?(废寝食者) (3)谁来解忧?(晓之者) (4)如何解忧? ①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②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5)是否解忧?(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2.字词检测 亡:通假字,同“无”,没有。 舍:通假字,同“释”,消除。 若:你。 奈何:为什么。 3.请你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大意(提示:人物+事件+结果) 杞人担心天地崩坠,没有容身之处,以至于寝食难安,通过别人的开导,最后消除了疑虑。 (三)悟“忧”(读懂寓意) 1.分角色朗读,读出人物的性格和语气。(分组读----学生上台展示) (1)杞人的语气应该是忧愁满腹。 (2)劝说者的语气应该是耐心细致。

地史学复习重点汇总+中国地质大学.doc

沉积环境: 一个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的自然地理单元 沉积相——反映沉积记录成因(环境、条件和沉积作用)的岩石特征和生物特征的综合。即沉积记录成因的物质表现。生物相岩相 相变——地层的岩石特征和生物特征及其所反映的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在空间(横向)上的变化。 相分析——综合地层的岩石特征和生物特征,推断其成因(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瓦尔特相(定)律亦称相对比原理 :只有那些目前可以观察到是相互毗邻的相和相区,才能原生地重叠在一起; 即在垂向上整合叠置的相是在侧向上相邻的沉积环境中形成的。 “The past history of our globe must be explained by what can be seen to be happening now” (James Hutton). It was named Uniformitarianism by Charles Lyell (1830; Hutton, 1795) Sed. Facies indicators——the physic, chemic and biologic characteristics which indicate sedimentary environments, processes and conditions. 。。。。。。 地层:各种层状岩石的统称.包括所有的沉积岩,部分火成岩和变质岩. 地层学:研究层状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地质年代、时空分布规律(狭义)和形成环境条件及其物理、化学性质的地质学分支学科.她的核心目标就是建立地球科学的时间坐标。 地层叠覆律: 原始地层自下而上是从老到新的(上新下老) 原始水平律: 地层沉积时是近于水平的,而且所有的地层都是平行于这个水平面的(水平摆放). 原始侧向连续律: 地层在大区域甚至全球范围内是连续的,或者延伸到一定的距离逐渐尖灭(侧向连续)。 化石层序律:不同时代的地层含有不同的化石,含相同化石的地层其时代相同。

矛盾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梳理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1.矛盾的含义 2.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同一性为统一属性,斗争性为对立属性,具体事例分析) (1)同一性:表现在两个方面,相互依存 与相互转化。 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1.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2.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同一性例子:气球上一根绳上的两个人不能 剪断绳子以及赛翁失马焉知非福

(2)斗争性:是指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 立的属性,体现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 趋势。 (哲学上的斗争性包括一切差异和对立,包 括生活中的斗争性) 斗争性例子:猫和老鼠在斗争中完善自己,老鼠会装死,猫会装睡 (3)斗争性与同一性的联系: 1.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2.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 3.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关系例子:只有不同的音符,才能演奏美妙的音乐;只有不同的颜色,才能描绘美丽的图画。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子:量体裁衣、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量 力而行、入乡随俗、对症下药 (2)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例子:苹果、梨子、香蕉有特殊性,但都是水果这是普遍性(3)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例子:苹果,桃子,菠萝的个性离不开共性:有果酸,糖类, 多汁 (4)例子不全还需要找很多例子!

岩石学期末考试重点整理

火成岩 岩石:是天然产出的,由一种或多种矿物、或类似矿物的物质(如有机质、玻璃、非晶质)和生物遗骸等构成的固态集合体。 岩石的成因分类:按岩石的形成作用过程划分为:岩浆岩:是由地幔或地壳的岩石经熔融或部分熔融形成岩浆继而冷却固结的产物。沉积岩:是由地表风化产物、火山碎屑物等,在外力作用下搬运、沉积、固结而成的。变质岩:是由先已存在的岩石(岩浆岩及沉积岩)在温度、压力及应力条件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为适应新的环境而形成的岩石。 三大岩类之间的循环转换关系:已经存在的沉积岩、变质岩、火成岩抬升到地表以后,经风化剥蚀、机械破碎、搬运、沉积等作用可以形成沉积岩;已经存在的沉积岩、火成岩或变质岩,因温压条件的变化或流体的作用等可形成变质岩;温压条件的进一步变化,可使原来的沉积岩。变质岩或火成岩发生熔融形成岩浆,岩浆在固结形成新的火成岩。 岩石学:是专门研究地壳、地幔及其它星体产出的岩石的分布、产状、成分、结构、构造、分类、命名、成因、演化等方面的科学。 岩浆:是天然形成于上地幔或地壳深部,含有部分挥发分和固态物质、粘稠的、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高温熔融体。自然界中硅酸盐岩浆占绝大多数,极少量是金属硫化物岩浆和金属氧化物岩浆(矿浆)及碳酸岩浆。 岩浆的主要化学成分: (1) 常量元素: O、Si、Al、Fe、Mg、Ca、Na、K、Mn、Ti、P、H、C等,其中O最多。在岩浆结晶过程中这些元素相互结合,组成各种矿物。通常以氧化物形式来表示:如SiO2 、Al2O3 、Fe2O3 、 FeO 、MgO、CaO、Na2O、K2O、MnO、TiO2、P2O5、H2O、CO2 等。但实际上在岩浆中这些元素并非以氧化物形式存在,而多是呈离子、原子或离子团的形式存在,如: Mg2+、 Na +、[SiO4]4-。 另外还有挥发份:CO2、SO2、CO、N2、H2 NH3、NH4、HCl、HF、KCl、NaCl等等。硅酸盐岩浆化学成分以SiO2含量最多,根据SiO2含量将硅酸盐岩浆分成4种类型:1) 酸性岩浆SiO2 > 63%(wt%) 2) 中性岩浆SiO2 52~63%(wt%) 3) 基性岩浆SiO2 45~52%(wt%)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华东师范大学版)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华东师大版本)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性质 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4、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1)五要素 ①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 ②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 ③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 ④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影响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 ⑤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 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 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认知发展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 教学组织 (2)三过程 ①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②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 ③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 4、学与教相互作用: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代表人物:桑代克事件: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 (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 (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毛中特》知识点总结近现代史上”社会主要矛盾线索“

《毛中特》知识点总结:近现代史上”社会主要矛盾线索“ 近现代史上“路线、道路、纲领”线索 1.新民主主义革命 路线: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基本内容。1948年,他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这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纲领: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1945年,他在党的七大所作的《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进一步把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与党的基本纲领联系起来,进行了具体阐述。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具体展开和体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指明了具体奋斗目标。 (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是指新民主主义国家的阶级性质和政权组织形式。其基本内容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题中应有之义。没收官僚资本,包含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双重性质。“保护民族工商业”,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 (3)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和经济,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在新民主主义文化中居于指导地位的是共产主义思想。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民族的,就其内容说是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的;就其形式说是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民族形式和民族特色的文化,要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新民主主义文化是科学的,是反对一切封建思想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客观真理及理论和实践的一致性。对于封建时代创造的文化,应该剔除其糟粕,吸收其精华。新民主主义文化是为全民族中90%以上的工农大众服务的,是人民大众的文化,也就是民主的文化。文化工作者要用革命文化教育和武装人民大众,使他们成为人民大众的有力思想武器;同时又要以人民群众的实践作为创作的源泉,坚持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方向。 道路: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 依据:首先,这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其次,近代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最后,中国革命的敌人虽然建立了庞大的反革命军队,并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而农村则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 现实可能性:第一,近代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这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第二,国民革命的影响及良好的群众基础。第三,全国革命形势继续

初一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知识点归纳整理

初一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归纳整理 第六单元 一、知识结构 第21课《皇帝的新装》 (一)文学常识 安徒生(1805—1875),丹麦著名童话作家。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穷苦。早期写过一些诗歌、剧本和长篇小说等。1835年开始写童话,共写了一百六十余篇。在《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夜莺》《皇帝的新装》等篇中,作者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金钱支配一切的罪恶,讽刺了统治阶级的专横愚昧,反映了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作品想象丰富,情节生动,语言朴素。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它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易懂,情节曲折离奇,往往采用拟人的手法。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 (二)文章主题: 本文通过讲述昏庸无能而又穷奢极欲的皇帝受骗出丑的故事,揭露和讽刺了封建统治者虚伪、狡诈和愚蠢的本质,以此告诫人们,应该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 (三)重点问题 1.皇帝为什么一听骗子对新装的介绍就马上心动了? 因为这衣服不仅漂亮,而且还是一件法宝,它有一种奇怪的特性: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一旦有了这件新装,就可以帮助自己检验他的臣民,从而巩固自己的统治。 2.皇帝对这件美丽而神奇的新装已是垂涎欲滴了,总想去看新装织得怎样了,但又不敢自去看,这时作 者着重描写了他的心理活动,请找出能反映皇帝当时心理活动的有关词语,说说这些心理活动说明了什么?

很想知道——不大自然——无须害怕——先派一个别的人去看看。 说明:这些自相矛盾的心理活动,把皇帝自信而又心虚,愚蠢而又狡猾的性格特点准确地表现出来了,不仅使人物形象鲜明,而且又深化了中心思想。 3.这场骗局作者为什么安排一个小孩子说出真相?从中得到了什么启发? 孩子总是单纯天真,不会说谎且无所顾忌,直言不讳,会使故事显得真实可信。用这天真的声音来揭穿新装的底细,增强了童话的神奇色彩和作品的现实意义。 4.“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呀!”这句话能否删掉?为什么? 不可以。这句话说明老百姓看到了事实真相却又不愿意表现出是自己的判断,借小孩子之口,既可以表明自己的怀疑,又可以让自己的名声得到保护。 (四)对比描写和心理描写。 课文开头为了突出皇帝爱新装的癖好,作者采用“既不……也不……也不……除非……”的句式,把皇帝不关心军队、不喜欢看戏、不喜欢游公园与独爱漂亮衣服形成鲜明的对比。童话最后把敢于说真话的孩子和说谎的皇帝、大臣、百姓们予以对比,突出孩子的天真、率性,以及大人们的虚伪、愚昧。在心理描写方面,作者主要刻画了皇帝、察看织布的老大臣和官员的心理活动,把他们内心的矛盾、挣扎以及虚伪分析得非常透彻,符合人物的个性。这样的描写,对刻画人物的形象非常有利。 (五)反语的修辞手法及作用 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本意,含有嘲弄、讽刺的意思,这种修辞手法叫反语。反语能产生幽默感与讽刺性,有时比正说更有力量。 第22课《诗二首》 《天上的街市》 (一)文学常识 本文作者:郭沫若(1892—1978),四川乐山人。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著名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历史剧《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等。致

沉积岩与沉积相考试题

沉积岩与沉积相 请注意: 1、本考试科目提供一套试题参考答案,进入本门课程点在线考试,随机抽题,如果考试题不是其中试题,千万别点最下面的“完成考试”按钮,立即关闭窗口,重新进入抽题,直到抽到所给这套题为止 2、在线考试只有一次机会,成绩为最终考试成绩,抄袭、雷同作业一律按零分处理。没给答案的可自行发挥,别空题,做完后一定点完成考试显示“答卷结果保存成功”表示提交成功,否则考试结果将无分值

1.成岩作用 广义的成岩作用是指从沉积物到沉积岩,以及在沉积岩形成以后再到它遭受风化作用或变质作用即到其被破坏或发生质的变化以前,发生的一系列的变化或作用,是沉积岩的形成和演化的重要阶段。 2.沉积相 沉积环境和该环境中所形成的沉积物(岩)特征的总和(综合)。 3.河流的“二元结构” 河流沉积的下段是由河床亚相的滞留沉积和边滩沉积组成,是由于河道迁移而引起的沉积物侧向加积的结果,构成了河流沉积的底层沉积。上段由堤岸亚相和河漫亚相组成,属泛滥平原沉积,主要是大量细粒悬浮物质在洪泛期垂向加积的结果,构成了河流沉积剖面的顶层沉积。底层沉积和顶层沉积的垂向叠置,构成了河流沉积的“二元结构”。 4.在海里或江里的岩石或珊瑚虫遗骸堆积成的岩状物 5.海洋或湖泊中,在重力的作用下,沿水下斜坡或峡谷流动的,含大量泥沙并呈悬浮状态搬运的高密度底流 6.如波状层理:纹层呈对称或不对称的波状,但其总的方向平行于层面。 7.又称毛细管浓缩作用或蒸发泵作用。 一般认为在潮上带,早先沉积的碳酸钙沉积物饱含孔隙水,在强烈蒸发时孔隙水沿毛细管上升,并使沉积物下部与海水沟通的孔隙不断获取海洋中正常海水的供给,就像泵汲一样。蒸发泵汲作用进行,使潮上带沉积物上部孔隙水的盐度大大提高,出现文石、高镁方解石及石膏沉淀,特别是石膏的沉淀增高了卤水中Mg/Ca比值,这些卤水就成为一种交代溶液,逐渐交代碳酸钙沉积物而形成白云岩。 8. 三角洲,即河口冲积平原,是一种常见的地表形貌。江河奔流中所裹挟的泥沙等杂质,在入海口处遇到含盐量较淡水高得多的海水,凝絮淤积,逐渐成为河口岸边新的湿地,继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