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亲测已过-社科院院考最新2018国际经济学-题库答案

亲测已过-社科院院考最新2018国际经济学-题库答案

亲测已过-社科院院考最新2018国际经济学-题库答案
亲测已过-社科院院考最新2018国际经济学-题库答案

国际经济学

一. 简述题

1.简述关税壁垒对小国开放经济和大国开放经济的福利影响P100

关税是一国政府从自身经济利益出发,依据本国海关法和海关税法,对通过其关境的进出口商品征收的税赋。主要有进口税,进口附加税,出口税和过境税等。

征收关税将产生一系列的经济效应。它将导致资源配置效率的降低,包括一系列效应:价格效应、生产效应、消费效应、税收效应、贸易条件效应(对大国来说)、净福利效应等。

1,小国情况:

讨论:

价格效应:自由贸易时,世界价格(均衡时的国内价格)为Pw,征税t后,国内价格上升为Pt。国内价格调整不对世界价格造成影响。

生产效应:生产者剩余增加a;

消费效应:消费者剩余减少 a+b+c+d

贸易效应:进口减少Q1Q3+Q4Q2;

税收效应:关税收入为c;

净福利效应:

a-(a+b+c+d)+c= - (b+d)<0,福利下降。其中b为生产扭曲,d为消费扭曲。

2,大国情况:

价格效应:征收关税会降低世界市场价格,即世界价格由Pw降为P’w。

贸易条件效应:征税前Q3Q4的进口价格为EFQ3Q4,征税后为HIQ3Q4,征税国贸易条件改善,收益e;

净福利效应:

a-(a+b+c+d)+(c+e)=e-(b+d) 。净效应不确定。

2.简述关税同盟的静态效应和动态效应P130

关税同盟是美国经济学家维纳(J·Viner)在其于1950年出版的《关税同盟问题》一书中提出的,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缔结协定,建立统一的关境,在统一关境内缔约国相互间减让或取消关税,对从关境以外的国家或地区的商品进口则实行共同的关税税率和外贸政策。

关税同盟的效果可以分为静态效果和动态效果。

静态效果

1.贸易创造和转移效应

贸易转移效应是指缔结关税同盟之前,某个国家不生产某种商品而从世界上生产效率

最高、成本最低的国家进口商品;建立关税同盟后,如果世界上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被排斥在关税同盟之外,则关税同盟内部的自由贸易和共同的对外关税使得该国该商品在同盟成员国内的税后价格高于同盟某成员国相同商品在关税同盟内的免税价格,这样同盟成员国原来从非成员国进口的成本较低的商品转从关税同盟内部生产效率最高、生产成本最低的国家来进口。

2.关税同盟的福利效应

缔结关税同盟后,无论在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的情况下,进口国(上面例子中的A国)X商品的价格都比原来下降了。如果A国X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大于1,则A国对X商品

需求数量的增加幅度要大于X商品价格的下降幅度,从而使X商品的销售额也就是进口额

增加,这就是贸易扩大效应。

4.建立关税同盟后,可减少行政开支

5.建立关税同盟后,可减少走私

6.建立关税同盟后,可以增强集团的谈判力量

动态效果

关税同盟的建立,在长期会对同盟成员国的经济结构产生较大的影响,这些长期的结

构性影响称为动态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资源配置更加优化。

2.有利于获得专业与规模经济利益。

3.有利于投资的扩大。

4.有利于技术进步。

3.简述国际贸易比较优势理论的假设条件、基本思想、贸易模式。利用模型简要阐述这一

理论。P35

基本思想: 尽管一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具有绝对的劣势,但它可以选择两种产品中劣势相对较轻的那种产品专业化生产并出口,同样可以获得贸易利益。也就是中国古训所云:“两弊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

假设前提:

1,两个国家、两个产品、一种要素(即2*2*1模型);

2,劳动在一国内是同质的;

3,要素在国内完全流动,在国际间不流动;

4,规模收益不变;

5,市场完全竞争;

6,不考虑运输和保险成本;

7,两国劳动生产率的差异不是等比例;

8,消费偏好相同。

基本内容:

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不必生产全部产品,而应该集中生产本国具有相对最大优势的产品,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也不必停产全部产品,而只应停止生产本国处于相对最大劣势的产品,经过自由交换,参与交换的国家可以节约社会劳动,增加产品的消费。世界也因此增加产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即“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

表格例证:

比较优势的简单数学说明:设有A、B两国,每个国家均生产X、Y两种产品。

分工前: X Y 分工后: X Y

A 6天 3天 A 0天 9天

B 1天 2天 B 3天 0天

按比较优势原则,A国应该集中全部劳动用于生产Y产品,B国则集中生产X产品。产量为A国生产3单位Y产品,B国生产3单位X产品,比分工前的A、B两国生产各一单位X、

Y产品,每个国家多生产1单位产品,世界多生产2单位产品,但是耗费的劳动量却未变,这就是国际分工的利益。

图形例证:

类似绝对优势理论

评价:比较优势学说揭示了国际贸易因比较利益而发生并具有互利性,它证明了各国通过出口相对成本较低的产品,进口相对成本较高的产品,就可以实现贸易互利。

不足:

1,比较优势说赖以成立的许多假设前提过于苛刻。

2,按照这一学说,比较优势差距越大,贸易越容易发生,因此,应该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贸易更易发生。但现实中恰恰不是这样,现实中国际贸易主要在发达国家之间进行。

3,按照这个学说,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参加贸易的双方都能获益,因此所有贸易参加国都应积极实行自由贸易而非保护主义。而在现实中,世界上无论什么国家,都从未实行过彻底的自由贸易,总是在不同程度上实行某种贸易保护政策。

4,李嘉图本人也承认比较成本说与劳动价值理论相违背。

4.简述国际贸易绝对优势理论的假设条件、基本思想、贸易模式。利用模型简要阐述这一

理论。P35

国际贸易的产生是因为各国之间生产技术的绝对差别。一国之所以要进口别国的产品,是因为该国的生产技术处于绝对的劣势,自己生产的成本太高,还不如从别国购买来得便宜,而一国之所以能向别国出口产品,是因为该国在这种产品的生产技术上拥有绝对优势,使本国生产的产品成本和价格更低。绝对优势理论认为,一国应该专业化生产并出口那种拥有绝对优势的产品

假设条件:

1、供给方面:

(1)两个国家,两种产品,一种生产要素,2×2×1模型

(2)投入的边际产量是固定的;

(3)生产的规模报酬不变;

2、需求方面:

(4)收入预算约束,不能借债消费

3、贸易方面:

(5)没有运输成本和其他交易费用;

(6)进出口贸易等值,即贸易是平衡的;

(7)生产要素在一国之内可以自由流动,但在国际间是不能自由流动的;

4、市场方面:

(8)生产和交换都在自由竞争条件下进行。

绝对优势的衡量标准:

劳动生产率、生产成本、价格:

假设一国在某种产品上的产量为Q,所要求的劳动力投入为L,而工资率为W。那么:

(1)劳动生产率=Q/L,高表明有绝对优势;

(2)生产成本=L/Q,低表明有绝对优势;

(3)价格=WL/Q,低表明有绝对优势。

表格例证

假定英国人与葡萄牙两国在分工前,同时生产酒和呢绒两种产品,两国的劳动力资源相同,都是100人,但生产技术是不同的。100人劳动1年在葡萄牙可生产80单位的呢绒,或100单位的酒,如表所示

呢绒的生产成本:英国=100(L)/100(Q)=1

葡萄牙=100(L)/80(Q)=1.25

酒的生产成本:英国=100(L)/90(Q)=1.11

葡萄牙=100(L)/100(Q)=1

图形例证

根据上表,可以画出英、葡两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

在图中,在没有进行贸易交换之前,该国经济在E点达到均衡,在这点进行生产和消费,生产量恰好等于消费量,达到社会的福利水平CIC1。假设在自给自足状态下,英、葡两国的市场均衡点都在E点。英国生产和消费50单位的呢绒、45单位的酒,而葡萄牙生产和消费40单位的呢绒、50单位的酒,分别达到社会无差异曲线CIC1。

贸易后,在三角形中反映。即B点为贸易后的生产点,C点为贸易后的消费点。这一三角形又成为“贸易三角”(Trade Triangle),出口和进口。

同理,葡萄牙专业化生产酒,而消费53单位酒和47单位呢绒,因而需要出口47单位酒来换取47单位的呢绒,同时达到比在封闭经济条件下高的社会无差异曲线CIC2。

表格和图形分析的结论:

贸易通过分工反而扩大了全世界的生产。导致了两国福利水平的同时提高。正是在这个基础上,亚当·斯密认为自愿、自由的贸易是互惠的,它导致了世界福利的增进。

问题:

不能解释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如何参与世界贸易的问题。

5.简述新H-O模型是如何解释产业内贸易产生的p53

H-O理论的基本假设前提:

两个国家、两种商品、两种生产要素;

两国的技术水平相同;

产品要素密集度不会改变;

没有规模经济;

不完全分工;

两国的消费偏好相同;

商品和生产要素的市场都是完全竞争;

要素在国内能够自由流动,但在两国间不能;

充分就业和贸易均衡;

放松传统贸易理论假设严格的条件。主要有:

生产技术假定相同;

两国的消费偏好相同;

生产规模报酬不变;

完全竞争的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

无运输成本,无关税,或其他阻碍国际贸易自由的障碍;

两个最重要的假设前提(1)规模报酬递增(2)产品市场不完全竞争。

是相对于传统贸易理论而言的,是对传统贸易理论的补充而不是否定。

6.简述国际生产折衷论

7.简述国际收支平衡表、国际收支平衡表的项目构成p199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以复式记账法系统记录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所从事的全部国际经济交易的统计表格.主要包括经常项目、资本项目、金融项目和净误差与遗漏等项目。

8.简述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p206

国际收支不平衡可分为四种不同的类型:

1,周期性不平衡,是指在经济衰退阶段,收入减少,有效需求下降,从而导致进口下降,因此可能引起贸易收支顺差;但经济衰退也可能造成资本外流,从而引起资本项目逆差。(两个角度)

2,结构性不平衡。因国内生产结构变动不能适应国际市场变化而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

3,在汇率一定的情况下,一国物价普遍上升,高于其他国家,必然导致出口下降,进口增加,国际收支发生逆差,反之则发生顺差。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会造成国际收支

的失衡。

4,收入性不平衡。是指由于国民收入变动引起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情形。国民收入变化包括周期变化和长期增长。周期变化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实际上就是周期性不平衡。而收入长期增长则会导致持久性不平衡。如果一国收入增长长期高于其他国家,则可能造成进口需求增长高于出口需求,从而出现逆差。

9.简述实行贸易保护政策的理由p112-125

最佳关税论,(税率t使得福利水平最高)

贸易条件论,在大国的情形下,关税可以改善本国的贸易条件,这意味着关税可能改善本国的福利水平,即贸易保护可以获得超过自有贸易的利益。(参见关税)幼稚产业论则从动态角度提出了保护那么具有潜在优势的新兴产业的观点,但这种保护职能一种暂时性的,判定幼稚产业的标准主要有三种。(参见幼稚产业论)凯恩斯主义的贸易保护观点是将贸易政策与宏观经济政策联系在一起,把贸易政策作为实现总需求政策目标的一种选择。一国在没有政府干预的情况下,国内有效需求可能不足,于是,在开放条件下,奖励出口,限制进口是一国总需求政策中的一部分。另外,这不是一个长期政策。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是在“新贸易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是针对不完全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提出的。特征是政府干预的目的是,改变市场结构和环境,以提高本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使得本国企业获得更多的垄断利润或租金。

10.什么是出口补贴?简述出口补贴的福利效应p104

出口补贴是指一国政府为鼓励某种商品的出口,给予的直接补助或间接补助。直接补助是政府直接向出口商提供现金补助或补贴。间接补助是政府向选定商品的出口给予财政税收的优惠。主要目的是以低于实际生产成本的价格出售其产品,提供其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扩大商品的出口。

出口补贴对国内经济有两种效应,一是贸易条件效应,即出口补贴可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销售价格降低,因此不利于本国贸易条件的改善;二是出口扩大效应,即出口产品价格下跌,可刺激出口增加。

讨论:

补贴s后,企业以高于成本价生产,国内不享受补贴,价格ps,国内需求减少,出口降价销售,出口价格至pw'。

消费者剩余:-(a+b)

生产者剩余:a+b+c

政府补贴:Q3Q4×s,-(d+b+c+e)

净福利效应=生产者剩余增加-消费者剩余损失-政府补贴=(a+b+c)-(a+b)-(b+c+d+e)=-(b+d+e)<0,其中b、d为生产扭曲和消费扭曲,e为贸易条件恶化所导致的利益转移,本国社会福利水平的下降。

国内消费者利益受损:1,要支付更高的价格ps;2,作为纳税人,还要承担政府给予生产者的补贴s。

进口国生产企业利益受损,接受补贴的产品都将低于成本价格销售。

进口国消费者获利,出口国生产商获利。

11.什么是里昂惕夫之谜?如何解释里昂惕夫之谜?p61

H-O定理:A、B两国由于要素禀赋的不同,导致供给能力的差异,进而引起商品相对价格的不同。根据比较优势原则,一国出口丰富要素的产品,进口稀缺要素的产品。

美国经济学家昂惕夫是以美国为例来验证H-O理论。他首先美国应该是资本要素相对丰富的国家。但他利用1947年美国的投入-产出表,测算了美国进、出口商品的要素含量,发现美国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进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这与H-O定理的结论,美国应该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而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相悖。故称里昂惕夫之谜。

里昂惕夫之谜解释:

1,人力资本。熟练劳动力需要大量资本投入才能形成,由高度熟练劳动形成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实质上是资本密集型的(出口)。

2,美国进口品很大一部分是自然资源,而自然资源很多属于资本密集型(进口)。

3,要素密度逆转。如农业在美国属于典型的资本密集型,而在其他发展中国家属劳动密集型。(要素结构)

4,需求逆转。虽然美国的资本要素比较充裕,美国消费者的需求结构中资本密集型商品占绝大多数。(需求结构)

12.什么是倾销?简述倾销形成条件及其分类p106

倾销是在不同国家市场间进行的一种价格歧视行为。它是指出口商以低于本国国内价格或成本向国外销售商品的行为。是否构成倾销的主要依据有:(1)进口国生产企业是否受到冲击,以至于其市场份额明显减少;(2)进口国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的利润水平是否明显降低;(3)进口国同类工业是否难以建立起来。

分类:倾销按其性质可以分为持续性倾销和掠夺性倾销。

1,持续性倾销的存在是无期限的,厂商采取这种行为的目的是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其假设:(1)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2)国外市场需求弹性大于本国市场需求弹性;(3)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是完全隔离的,不存在国外产品回流本国市场的可能性。

2,掠夺性倾销是指为了挤垮国外市场上的竞争对手,出口商暂时以较低的价格向国外市场销售商品,一旦达到目的,获取垄断地位后,又会重新提高价格,以获取垄断利润。

形成条件(持续性倾销为例):

MRF为国外市场边际收益曲线,MRH为国内市场边际收益曲线,MC为边际成本,假设为常数,PF和PH分别表示国外价格和国内价格。D 为国内外需求曲线,国外市场需求曲线更为平坦。

讨论:

企业决定产量的条件MRF=MRH=MC,由于国外市场需求曲线更为平坦,故PF〈PH

13.什么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哪些形式?p127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经济体通过达成某种协议所建立起来的经济合作组织。

区域经济一体化主要有5种形式:

1,自由贸易区,指在该一体化组织参加者之间相互取消了关税,成员经济体内的厂商可以将商品自由地输出和输入。成员经济体之间没有共同对外关税。实践中通常采取“原产地证明”以区分来自成员国与非成员国的商品。问题是难于区分产品是否来

自于成员国内部。

2,关税同盟,指在自由贸易区的基础上,成员国在设立共同对外关税,成员经济体之间的产品流动无须再附加原产地证明。实际是成员国将关税制定权让渡给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问题是成员国的国内限制措施仍然构成了相互之间自由贸易的障碍。

3,共同市场,指各成员国之间不仅实现了商品的自由流动、建立了共同对外关税,还实现了生产要素和服务的自由流动。

4,经济联盟,指成员国之间在形成共同市场的基础上,进一步协调它们之间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各个成员国采用统一的经济政策。

五、完全的经济一体化,指在实现了经济联盟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经济制度、

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等方面的协调、乃至统一的经济一体化形式,逐步实现经济及其他方面制度的一体化,是经济一体化的最终阶段。

这五种一体化形式是处在不同层次上的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一体化从低级向高级升级的过程,也是成员国不断让渡国家主权的过程。

14.什么是幼稚产业?幼稚产业的判断标准有哪些?p115

幼稚产业:是指处于成长阶段尚未成熟、但具有潜在优势的产业。

判断标准:

穆勒标准:假设与其它国家同类产业相比,本国产业具有更为陡峭的向下倾斜的平均成本曲线,意味着随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本国产业的生产成本会以更快的速度下降,它强调将来成本上的优势。

巴斯塔布尔标准:保护成本小于该产业未来所能获得的预期利润的贴现值才具有保护价值。要求幼稚产业不仅能够自立,还必须能够补偿保护期间的损失。

坎普标准:如果一个产业符合巴斯塔布尔标准,但在存在内部规模经济的情形下,政府的保护有可能不是必要的;另外,如果一个产业不符合巴斯塔布尔标准,但只要其在保护之后能够产生明显的外部经济效益,则仍有保护的必要。

保护措施的对比:关税和政府补贴,政府补贴的形式比关税好,社会福利减小要少

15.作图分析重叠需求论是如何分析贸易发生的原因的p76

瑞典经济学家林德提出重叠需求理论,从需求方面探讨了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该核心思想是:两国之间贸易关系的密切程度是由两国的需求结构与收入水平决定的。理论主要解释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工业产品的贸易问题

一、假设条件

1.假设在一国之内,不同收入阶层的消费者偏好不同,收入越高的消费者就越偏

好奢侈品,收入越低的消费者就越偏好必需品;

2.假设世界不同地方的消费者如果收入水平相同,则其偏好也相同。

两国收入水平越接近,消费结构也就越相似。

二、 主要观点:

1,如果两国的收入水平越接近,重叠需求的范围就越大。越容易发生贸易。 2,如果两国收入不断提高,重叠需求的范围上移,贸易扩大,新的商品进入贸易。

16. 简述国际收支调节论的弹性论p263

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

1,偶然性的原因:政治动荡,自然灾害,国际援助等偶然性原因

2,周期性的原因:经济周期对一国国际收支有着重要影响,在经济衰退阶段,收入减少,有效需求下降,从而导致进口下降,因此可能引起贸易收支顺差;但经济的衰退也可能造成资本外逃,从而可能引起资本项目逆差。相反,在经济景气阶段,由于收入迅速上升,有效需求增加,从而导致进口需求扩张,同时部分出口产品转向内销,由此可能引起贸易收支逆差冷淡经济景气也可能吸收国外投资,从而引起资本项目顺差。在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今天,国际收支周期性不平衡会使各国之间相互传播景气和衰退。

3,结构性的原因:结构性不平衡是因国内生产结构变动不能适应国际市场的变化而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例如,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出口以初级产品为主,进口以制成品为主,近年来,由于国际市场上制成品价格大幅度上扬,而初级产品价格增长缓慢,导致这些国际的贸易条件趋于恶化,从而导致国际收支上的困难。

4,货币性(价格性)的原因:在汇率一定的情况下,一国物价普遍上升,高于其他国家,必然导致出口下降,进口增加,国际收支发生逆差;反之,如果一国物价普遍低于其他国家,则会发生相反的情形,从而导致国际收支顺差,这就是价格性不平衡。它表明在货币对外比价一定的情况下,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会导致国际收支不平衡。

5,收入性的原因:收入性不平衡是指由于国民收入的变动引起国际收支失衡的情形。国民收入变化包括周期变化和长期增长。周期变化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实际上就是周期性不平衡。而收入长期增长则会导致进口需求的增长超过出口需求的增长,从而使该国的国际收支出现逆差,造成国际收支收入不平衡。

国际收支的调整理论:

主要有三种调整理论:弹性方法、吸收方法和货币方法。其中,弹性方法和货币方法属于价格调整机制,即通过汇率的变动来调整国际收支,恢复国际收支的均衡;吸收方法属于收入调整机制,即主要通过总支出或生产的变动来调整国际收支。

1,弹性分析方法。

国际收支的弹性分析方法是指在收入不变动的情况下,运用汇率与价格的变动对经常项目失衡进行调节,由于这一调节机制与进出口商品的供求弹性关系密切。

弹性分析法认为货币贬值可以提高外国商品相对国内商品的价格,但是贬值能否改善贸易收支取决于国际贸易中进出口商品的供求弹性。在各国国内价格不变的前提下,当一国的出口需求弹性和尽快需求弹性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时,贬值可以起到改善贸易收支的作用。

但贬值常常伴随着所谓的“J曲线”效应,即在贬值过程中,贸易收支差额会先降后升。

2,吸收分析方法。

吸收分析方法是指只有当一国商品、劳务的产出的增加超过其吸收能力的增加时,该国的国际收支才能得以改善。这一分析方法实际上就是凯恩斯乘数理论与弹性分析法的综合,它的理论基础源于凯恩斯的收入-支出决定理论。

假设贸易差额可以表示成一国的国民收入与其吸收之间的差额,即:

CA=X-M=Y-A (16.19),对等式两边微分,得到:d(CA)=dY-dA(16.20),

如果两种效应之和等于货币贬值对吸收的净影响效应,即:

dA=adY+dA (16.21),将(16.21)代入(16.20),可得:

dCA=(1-a)dY-dA

1)货币贬值对国民收入的影响(dY增加的条件):

货币贬值,国名收入提高,dY>0,若a<1,则国内吸收的增加国民收入的增加,贸易收支得到改善;若a>1,国内吸收的增加大雨国民收入的增加,贸易收支进一步恶化;若a=1,不影响贸易收支。

2)货币贬值对吸收的直接影响(dA减少):

一方面,从货币效应来看,一国当局采用贬值政策将导致本国通货膨胀,物价上涨使实

际货币供给下降,货币共计随本币贬值而增加,由于导致国内利率上升,从而国内投资随之下降。同时,消费者的货币余额效应和货币幻觉效应,也使热门因为物价上涨而减少支出。

另一方面,贬值存在收入再分配效应。贬值后物价上涨,而实际工资下降,厂商的利润则由于对收入的再分配增加了。由于利润收入具有比工资收入更高的边际储蓄倾向(更倾向于存款),会使全社会的吸收水平下降,进而改善国际收支,如果政府同时施行财政政策,从而全社会吸收水平下降,那么国际收支因此而得到改善。

3,货币分析方法。

货币分析方法强调国际收支的货币特性,即强调货币供求在决定一国国际收支状况中的作用。

货币需求:

Md = kPY

k 是常数,P 是价格水平,Y 是实际产量

货币供给:

Md = m(D + R)

m 是货币乘数,D 是基础货币中国内部分,R 为国外部分

均衡时,kPY = m(D + R)

d(kPY) = 0 = m(dD + dR) -> dD = -dR

即,扩大信贷,dD 增长,国际储备要减少,dR 减少

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国内货币增加->物价上涨->出口减少-〉收支恶化-〉为维持汇率,收缩国内信用。国际收支失衡可通过货币供给的自动调整以适应货币需求这一过程加以恢复;

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国内货币增加->物价上涨->出口减少-〉收支恶化,逆差-〉外汇供给小于需求-〉外汇升值,本币贬值-〉本币需求增加,直到与供给均衡。货币贬值国际收支时候可以通过汇率的变化来自动调整。

17. 简述国际收支调节论的吸收理论p270

国际收支调节论的吸收理论是西德尼于1952年任职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时提出的。该分析方法提出只有当一国商品、劳务产出的增加超过其吸收能力的增加时,改国的国际收支才能得以改善。这里“吸收”一词指被国内居民在商品和劳务上的支出。

这种分析方法的新颖支出在于当它被用语分析货币贬值能否改善一国贸易收支这一问题时,要比前面所介绍的弹性分析方法更为完善。这一分析方法实际上就是凯恩斯乘数理论与弹性分析法的综合。它的理论基础源于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18. 论述并证明马歇尔-勒纳条件。什么是“J”曲线效应p266-269

马歇尔-勒纳条件表示,在进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趋于无穷大的前提下,如果进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之和的绝对值大于1,则货币贬值可以改善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用公式表示即: 1>+y x ηη x η-出口需求价格弹性 y η-进口需求价格弹性

公式推导:

CA = X*P - M*e*Pf -> dCA = dx*P - Pf*dM*e - Pf*M*de

-> dCA/de = (dx/de)*P - Pf*e*(dM/de) - Pf*M

-> dCA/de = M*(P*(dx/de)*(1/M) - Pf*(e/M)*(dM/de) - Pf) (1)

条件:X*P - M*e*Pf = 0(贸易均衡)

(1)中带入(1/M)= (Pf*e)/(X*P)推出马歇尔-勒纳条件

J曲线效应:

货币贬值的时滞效应可用“J曲线”来描述。当一国的货币当局采取使本币贬值的调整政策以后,相关实际部门贸易量的调整不会同步进行, 而是需要一个过程,即一国的货币贬值后,最初只会使国际收支状况进一步恶化,只有经过一段时滞以后,才会使贸易收入增加,并改善国际收支状况。

从货币贬值到贸易收支状况改善之间,存在几种时滞:

1,认识时滞,货币贬值后,本国出口商品的新价格信息还不能立即为需求方所了解。

2,决策时滞,供求双方都需要一定时间判断价格变化的重要性。

3,生产时滞,供给方国内对商品和劳务的供应不能立即增加。

4,取代时滞,供给方和需求方都需要一定时间处理以前的存货。

5,交货时滞,把商品、劳务运经国际市场还需一段时间。

19.什么是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对这种汇率决定理论如何评论?p235

购买力平价有两种形式,即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前者指出两国货币的均衡汇率等于两个国家的价格比率,说明某一时点上汇率决定的基础;而后者指出汇率的变动等于两国价格指数的变动差,说明了某一段时间里汇率变动的原因。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长期均衡汇率,即无政府调节的自动实现国际收支均衡的汇率水平,是由购买力平价决定的;而自由浮动汇率条件下的短期均衡汇率将趋于长期均衡汇率水平。

就购买力平价的了两种形式而言,本质上二者没有太大差别,都强调现实汇率的变化将最终趋于两国价格所决定的均衡水平。但绝对购买力平价是购买力平价理论最直接的表述形式,而相对购买力平价则在此基础上具体阐述了汇率随价格变动的趋势。在统计上,各国的价格水平通常以指数形式表示,因此,相对购买力平价比绝对购买力平价更具可操作性。所以,在实际应用中,绝对购买力平价多用于理论模型分析,付诸实践和统计验证的多为相对购买力平价。

20.简述最优货币区理论p325

和货币区以外的国家不发生经济联系,货币区是封闭的。蒙代尔认为要素充分流动是最优货币区的标准,尤其是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可以对货币区结构失衡进行有效的调节。

二、论述题

21.利用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别论述产业内贸易形成的原因p82

规模经济是指在产出的某一范围内,平均成本随着产出的增加而递减。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内在的,即厂商的平均生产成本随着自身生产规模的扩大而下降;另一种对单个厂商来说是外在的,对整个行业来说是内在的,即平均成本与单个厂商的规模无关,但与整个行业的规模有关,行业规模越大成本越低。

产品差异是指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产品是有差异的。由于消费者偏爱不同,每一厂商的产品不同,拥有相对固定的消费群体。产品存在的水平差异、技术差异和垂直差异等三方面差异。

产业内贸易,是一国同时出口和进口同类型的制成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生产投入要素相近,二是产品在用途上可以相互替代。

产业贸易产生原因:规模经济导致了各国进行产业内进行专业化的生产,由于规模经济的作用,使得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优胜劣汰,最后由一个或少数几个大型厂家垄断了某种产品的生产;由于产品差异使得各国的企业之间逐渐进行同类型产品的双向贸易,形成产业内贸易。

结论:产业内贸易主要发生在要素禀赋相似的国家,产生的原因是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异之间的相互作用

22.利用国际收支失衡调节理论的吸收方法,试述货币贬值对收入和吸收的效应p273

吸收分析方法是指只有当一国商品、劳务的产出的增加超过其吸收能力的增加时,该国的国际收支才能得以改善。这一分析方法实际上就是凯恩斯乘数理论与弹性分析法的综合,它的理论基础源于凯恩斯的收入-支出决定理论。

假设贸易差额可以表示成一国的国民收入与其吸收之间的差额,即:

CA=X-M=Y-A (16.19),对等式两边微分,得到:d(CA)=dY-dA(16.20),

如果两种效应之和等于货币贬值对吸收的净影响效应,即:

dA=adY+dA (16.21),将(16.21)代入(16.20),可得:

dCA=(1-a)dY-dA

1)货币贬值对国民收入的影响(dY增加的条件):

货币贬值,国名收入提高,dY>0,若a<1,则国内吸收的增加国民收入的增加,贸易收

支得到改善;若a>1,国内吸收的增加大雨国民收入的增加,贸易收支进一步恶化;若a=1,不影响贸易收支。

2)货币贬值对吸收的直接影响(dA减少):

一方面,从货币效应来看,一国当局采用贬值政策将导致本国通货膨胀,物价上涨使实际货币供给下降,货币共计随本币贬值而增加,由于导致国内利率上升,从而国内投资随之下降。同时,消费者的货币余额效应和货币幻觉效应,也使热门因为物价上涨而减少支出。

另一方面,贬值存在收入再分配效应。贬值后物价上涨,而实际工资下降,厂商的利润则由于对收入的再分配增加了。由于利润收入具有比工资收入更高的边际储蓄倾向(更倾

向于存款),会使全社会的吸收水平下降,进而改善国际收支,如果政府同时施行财政政策,从而全社会吸收水平下降,那么国际收支因此而得到改善。

3,货币分析方法。

货币分析方法强调国际收支的货币特性,即强调货币供求在决定一国国际收支状况中的作用。

货币需求:

Md = kPY

k是常数,P是价格水平,Y是实际产量

货币供给:

Md = m(D + R)

m是货币乘数,D是基础货币中国内部分,R为国外部分

均衡时,kPY = m(D + R)

d(kPY) = 0 = m(dD + dR) -> dD = -dR

即,扩大信贷,dD增长,国际储备要减少,dR减少

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国内货币增加->物价上涨->出口减少-〉收支恶化-〉为维持汇率,收缩国内信用。国际收支失衡可通过货币供给的自动调整以适应货币需求这一过程加以恢复;

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国内货币增加->物价上涨->出口减少-〉收支恶化,逆差-〉外汇供给小于需求-〉外汇升值,本币贬值-〉本币需求增加,直到与供给均衡。货币贬值国际收支时候可以通过汇率的变化来自动调整。

23.利用蒙代尔-福列明模型,论述在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制度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

有效性问题p287

经典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分析了国际资本流动对稳定政策的影响,证明了汇率制度的重要性:在固定汇率制度下,政府只有通过调整货币政策才能实现对外均衡,而财政政策则可以有效解决内部问题,实现充分就业;而在浮动汇率制下,两个政策的效果恰好相反,货币政策有效,财政政策无效。

24.论述出口补贴和贸易配额的福利效应p103-106

出口补贴:已过政府为鼓励某种商品的出口,对该商品的出口所给予的直接或间接补助.

直接补助是政府直接向出口商提供现金补助或津贴;间接补助是政府对选定商品的出口给予财政税收上的优惠.

出口补贴对国内生产与消费,那只对社会福利水平都会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对于接受补贴的出口部门的生产商来说,出口补贴等同于负的税赋,银耳生产者出售商品实际得到的价格等于购买者所付的价格加上单位补贴金额.出口补贴对国内经济至少有两种直接影响效应:一是贸易条件效应,即出口补贴可使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售价降低,因此不利于本国贸易条件的改善;二是出口扩大效应,即出口产品价格下跌可刺激出口增加.

配额:一国政府为保护本国的产业,规定在一定时期内对某种商品的进口数量或进口金额加以限制.分配方法主要有两种:全球配额和国别配额.

配额所规定的进口量通常要小于自由贸易下的进口量,所以配额实施后进口量会减少.

进口商品在国内市场的价格要上涨.如果实施配额的国家是一个小国,那么配额只影响国内市场价格对世界市场价格没有影响;如果实施配额的国家是一个大国,那么配额不

仅导致国内市场价格上涨,而且还会导致世界市场价格下跌.

25.论述国际货币制度,以及国际货币制度的历史演变p318

国际货币制度:是各国为适应国际经济交往的需要,对货币的本位、货币的兑换、国际收支的调节所做出的安排、遵循的原则、建立的组织形式以及制定的规则和惯例的统称。基本内容:汇率制度的确定、各国货币的兑换性、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国际收支调节方式、国际金融事务的协商和组织。

历史演变:

国际金本位制。黄金充当国际货币制度的基础、各国货币间的汇率由各自货币的含金量决定、国际金本位制具有自动调节国际收支机制;

国际金块本位制。规定金币作为本位币,但在国内不流通金币,支流通银行券,银行券不具有无限的法偿力、不能自由铸造金币,但在需要进行国际国际支付时,可以用银行券到中央银行兑换成黄金。

国际金汇兑本位制。国内不流通黄金,只流通银行券,实行这种货币制度的国家需要将本国货币与另一个实行金本位制国家的货币挂钩,实行固定汇率,并在该国存放外汇和黄金作为储备金;通过自由买卖外汇维护本国货币币值的稳定。

布雷顿森林体系。特点:本位制方面,美元与黄金挂钩;汇率制度,各国货币与美元保持稳定的汇率;在储备制度方面,美元取得了与黄金具有同等地位的国际储备资产的地位;在国际收支调整机制方面,会员国对于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的外汇交易不得加以限制,不得实行歧视性的货币措施或多种货币汇率制度。

牙买加体系。汇率制度---认可了浮动汇率的合法性; 储备制度---黄金非货币化,以特别提款权为主要的储备资产; 资金融通问题---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融通。

26.论述国际贸易的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的异同p35

共同点:

1、无论是绝对优势理论还是比较优势理论都属于技术差异论的范畴。技术差异论,是指各国在生产同一产品时劳动生产率不同所造成的国际分工。

2、都采用了比较的方法来阐述原因。

3、都建立在劳动生产率的差异上,劳动生产率的引进使国际贸易的原因从自然要素领域转到了生产领域,如果没有差异,则没有比较,因此差异是基础。

4、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并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不同点:

1、假定条件不同:绝对差异论的假定条件是全世界只有两国,都能生产两种产品,一国在一样产品上的生产率高于另一国,另一国在另一产品上的生产率高于此国;而比较优势理论则是一国两件产品的劳动生产率都高于另一国,在此

基础上两种理论对国际分工进行解释。

2、比较内容与方法不同:绝对差异论比较是直接在二者中选出谁好谁劣,而比较优势理论则是“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

3、适用范围不同:绝对差异论只能说明各国分别在某一种或某几中产品的生产上,劳动生产率高于其他国家,分工得以形成,而比较优势理论还可以解释当一国在所有产品的生产上劳动生产率都高于他国时国际贸易得以成立的原因,即考虑到相对技术优势,但同时这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因为这种理论在假定时只考虑生产力的投入,并认为劳动力的转移劳动生产率不变,以及从静态角度考虑国际分工。

4、有绝对优势一定有比较优势,有比较优势不一定有绝对优势。绝对优势是同一产品一国对另一国的优势,是内生的,而比较优势理论是同一国一产品对另一种产品的优势,是外生性的

27.论述国际收支失衡调节理论的货币方法和基本思想、假设条件、政策含义和评价p276

货币分析方法强调国际收支的货币特征,它被看做是传统的封闭经济的货币理论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的推广应用.这种货币理论强调货币需求函数的稳定性,并考虑货币供给量的变化影响经济的多种渠道,决定国际收支的关键是货币需求和供给之间的关系。

假定前提

编辑

货币论有三个基本假定:

(1)在充分就业均衡状态下,一国的实际货币需求是收入和利率等变量的稳定函数。

(2)从长期看,货币需求是稳定的,货币供给变动不影响实物产量。

(3)贸易商品的价格是由世界市场决定的,从长期来看,一国的价格水平和利率水平接近世界市场水平。

基本理论

编辑

在上述各项假定下,货币论的基本理论可用以下公式表达:

(1)MS=MD

其中,MS 表示名义货币的供应量,MD 表示名义货币的需求量。从长期看,可以假定货币供应与货币需求相等。

(2)MD=pf(y·i)

其中,P 为本国价格水平,f 为函数关系,y 为国民收入,i 为利率(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pf(y·i)表示对名义货币的需求;f(y·i)表示对实际货币存量(余额)的需求。

(3)MS=m(D+R)

其中,D 指国内提供的货币供应基数,即中央银行的国内信贷或支持货币供给的国内资产;R。是来自国外的货币供应基数,它通过国际收支盈余获得,以国际储备作为代表;m 为货币乘数,指银行体系通过转碾存贷创造货币、使货币供应基数多倍扩大的系数。货币基数又称强力货币。若将m 忽略,可得:

(4)MS=D+R

(5)MD=D+R

(6)R=MD-D

上述第 6 式,是货币论的最基本方程式。这个方程式告诉我们(1)国际收支是一种货币现象;(2)国际收支逆差,实际上就是一国国内的名义货币供应量(D)超过了名义货币需求量。由于货币供应不影响实物产量,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多余的货币就要寻找出路。对个人和企业来讲,就会增加货币支出,以重新调整它们的实际货币余额;对整个国家来讲,实际货币余额的调整便表现为货币外流,即国际收支逆差。反之,当一国国内的名义货币供应量小于名义货币需求时,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货币供应的缺口就要寻找来源。对个人和企业来讲,就要减少货币支出,以使实际货币余额维持在所希望的水平;对整个国家来说,减少支出维持实际货币余额的过程,便表现为货币内流,国际收支盈余;(3)国际收支问题,实际上反映的是实际货币余额(货币存量)对名义货币供应量的调整过程。当国内名义货币供应量与实际经济变量(国民收入、产量等)所决定的实际货币余额需求相一致时,国际收支便处于平衡。

政策主张

编辑

货币论的政策主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第一,所有国际收支不平衡,在本质上都是货币的。因此,国际收支的不平衡,都可以由国内货币政策来解决。

第二,所谓国内货币政策,主要指货币供应政策。因为货币需求是收入、利率的函数,而货币供应则在很大程度上可由政府操纵,因此,膨胀性的货币政策(使D 增加)可以减少国际收支顺差,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使D 减少)可以减少国际收支逆差。

第三,为平衡国际收支而采取的贬值、进口限额、关税、外汇管制等等贸易和金融干预措施,只有当它们的作用是提高货币需求、尤其是提高国内价格水平时,才能改善国际收支,而且这种影响是暂时的。如果在施加干预措施的同时伴有国内信贷膨胀,则国际收支不一定能改善,甚至还可能恶化。

总之,货币论政策主张的核心是:在国际收支发生逆差时,应注重国内信贷的紧缩。对货币论评价

编辑

对货币论的评价可以分三个方面来进行。

对它的假定前提进行评价

货币论认为货币需求是收入和利率的稳定函数,但如果它不是稳定的,那么国际收支就不能仅仅从货币供应的变化中预测出来。另外,货币论假定货币供应对实物产量和收入没

有影响,也不尽切合实际。

对它有关贬值效应的论述的评价

弹性论认为:在进出口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 时,贬值能改善贸易收支,从而对经济具有扩张性影响。吸收论认为,当存在闲置资源时,贬值能扩大出口,增加国民收入,从而对经济具有扩张性影响。尽管弹性论和吸收论都给出了一定的条件,但它们都认为成功的贬值对经济增长具有刺激作用,但货币论不同,货币论认为贬值仅有紧缩性影响,贬值能暂时性地改善国际收支,是因为它减少了对实际货币余额的需求和增加了对名义货币的需求。这是货币论与弹性论和吸收论的一个明显区别。实际货币余额需求减少,意味着消费、投资、收入的下降,这无法解释为什么许多国家把贬值作为刺激出口和经济增长的手段。

对它政策主张的基本含义进行评价

货币论认为:国际收支逆差的基本对策是紧缩性的货币政策。这个政策结论的一个重要前提是价格不变,通过紧缩性货币政策来消除货币供应大于货币需求的缺口。然而,事实上,当名义货币供应大于货币需求时,价格必然会上升,从而名义货币需求pf(Y·i)也会上升。在这种情况下,降低名义货币供应,在价格刚性的条件下,只能导致实际货币余额需求的下降;另外,货币论还提出当采用贬值来改善国际收支时,必须结合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因此,无论从哪个方面看,货币论政策主张的含义或必然后果,就是以牺牲国内实际货币余额或实际消费、投资、收入和经济增长来纠正国际收支逆差。这一点,曾受到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学家的严厉批评。

28.论述开放条件下一国实现宏观经济内外均衡的政策搭配p291---

29.论述要素禀赋理论的假设条件、基本思想、贸易模式。并利用模型阐述这一理论p47

H-O 模型理论:A、B两国在贸易前由于要素禀赋的不同,导致供给能力的差异,进而引起商品相对价格的不同。根据比较优势原则,一国出口密集使用其丰富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

要素禀赋: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如果一国的某种要素禀赋(K/L)大于他国,则称该国为该要素(相对)丰富或该要素(相对)稀缺的国家。

假设条件:

1、假定世界上有两个国家,两种产品,两种生产要素。2×2×2模型。

2、两国都采用相同的生产技术,因而具有相同的生产函数;

3、在两国中一种产品是劳动密集型的,一种是资本密集型的;

4、两国两种产品的生产都是规模收益不变的;

5、生产要素的供给不变;

6、两国的消费者偏好相同,因而都面临着相同的社会无差异曲线;

7、两国的商品和要素市场都处于完全竞争状态;

8、生产要素在国内可以自由流动,但在国际间却完全不流动;

9、没有运输成本和其他交易费用;

10、两国间贸易平衡。

亲测已过-社科院院考最新2018国际经济学-题库答案

国际经济学 一. 简述题 1.简述关税壁垒对小国开放经济和大国开放经济的福利影响P100 关税是一国政府从自身经济利益出发,依据本国海关法和海关税法,对通过其关境的进出口商品征收的税赋。主要有进口税,进口附加税,出口税和过境税等。 征收关税将产生一系列的经济效应。它将导致资源配置效率的降低,包括一系列效应:价格效应、生产效应、消费效应、税收效应、贸易条件效应(对大国来说)、净福利效应等。 1,小国情况: 讨论: 价格效应:自由贸易时,世界价格(均衡时的国内价格)为Pw,征税t后,国内价格上升为Pt。国内价格调整不对世界价格造成影响。 生产效应:生产者剩余增加a; 消费效应:消费者剩余减少 a+b+c+d 贸易效应:进口减少Q1Q3+Q4Q2; 税收效应:关税收入为c; 净福利效应: a-(a+b+c+d)+c= - (b+d)<0,福利下降。其中b为生产扭曲,d为消费扭曲。 2,大国情况:

价格效应:征收关税会降低世界市场价格,即世界价格由Pw降为P’w。 贸易条件效应:征税前Q3Q4的进口价格为EFQ3Q4,征税后为HIQ3Q4,征税国贸易条件改善,收益e; 净福利效应: a-(a+b+c+d)+(c+e)=e-(b+d) 。净效应不确定。 2.简述关税同盟的静态效应和动态效应P130 关税同盟是美国经济学家维纳(J·Viner)在其于1950年出版的《关税同盟问题》一书中提出的,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缔结协定,建立统一的关境,在统一关境内缔约国相互间减让或取消关税,对从关境以外的国家或地区的商品进口则实行共同的关税税率和外贸政策。 关税同盟的效果可以分为静态效果和动态效果。 静态效果 1.贸易创造和转移效应 贸易转移效应是指缔结关税同盟之前,某个国家不生产某种商品而从世界上生产效率 最高、成本最低的国家进口商品;建立关税同盟后,如果世界上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被排斥在关税同盟之外,则关税同盟内部的自由贸易和共同的对外关税使得该国该商品在同盟成员国内的税后价格高于同盟某成员国相同商品在关税同盟内的免税价格,这样同盟成员国原来从非成员国进口的成本较低的商品转从关税同盟内部生产效率最高、生产成本最低的国家来进口。 2.关税同盟的福利效应 缔结关税同盟后,无论在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的情况下,进口国(上面例子中的A国)X商品的价格都比原来下降了。如果A国X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大于1,则A国对X商品 需求数量的增加幅度要大于X商品价格的下降幅度,从而使X商品的销售额也就是进口额 增加,这就是贸易扩大效应。 4.建立关税同盟后,可减少行政开支 5.建立关税同盟后,可减少走私

国际经济学英文题库(最全版附答案)

【国际经济学】英文题库 Chapter 1: Introduction Multiple-Choice Questions 1. Which of the following products are not produced at all in the United States? *A. Coffee, tea, cocoa B. steel, copper, aluminum C. petroleum, coal, natural gas D. typewriters, computers, airplanes 2. International trade is most important to the standard of living of: A. the United States *B. Switzerland C. Germany D. England 3. Over time, the economic interdependence of nations has: *A. grown B. diminished C. remained unchanged D. cannot say 4. A rough measure of the degree of economic interdependence of a nation is given by: A. the size of the nations' population B. the percentage of its population to its GDP *C. the percentage of a nation's imports and exports to its GDP D. all of the above 5. Economic interdependence is greater for: *A. small nations

急救知识技能选择题题库

急救常识选择题 1、什么号码为院前医疗急救唯一的特服号码?____(A) A、120; B、96120; C、999 2、急救中心(站)实行怎样的服务制度?____(A) A、24小时医疗急救服务制度; B、16小时医疗急救服务制度; C、8小时医疗急救服务制度。 3、市民呼救相关信息应保存几年?___(B) A、1年; B、2年; C、3年 4、急救机构门前以及距离急救机构多少米以内的路段,除使用急救设备以外,不得停车。____(B) A、50米; B、30米; C、20米 (地级市急救中心成立必须报市卫生行政部门审批。 5、麻醉处方应保存几年?____(B) A、5年; B、3年; C、2年 6、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将传染病分为几类?____(B) A、四类; B、三类; C、二类 7、下列哪组属于甲类传染病?___(A) A、鼠疫、霍乱; B、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C、肺结核、肺碳疽。 8、狂犬病属于哪类传染病?___(B)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9、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应在几小时内向发病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___(C) A、12小时; B、6小时; C、2小时 10、艾滋病传播途径有哪些?____(A) A、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B、血液传播、性传播、呼吸道传播; C、血液传播、性传播、唾液传播。 11、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潜伏期最长有多久?____(C) A、10天; B、14天; C、21天 12、禽流感病毒对高温比较敏感,在多少温度下2分钟到10分钟就可以将其灭活。___(C) A、40—50℃; B、50—60℃; C、60—70℃ 13、处方药必须凭什么职称以上的医师开的处方才可调配和使用。____(B) A、执业医师; B、执业助理医师; C、执业副主任医师。 14、中国红十字会根据什么原则参与国际红十字运动,发展同各国红十字会或红新月会的友好合作关系。___(A) A、独立、平等、互相尊重; B、独立、平等、互相帮助; C、平等、协调、互相尊重。 15、EMSS由哪三部分组织?___(B) A、通讯指挥系统、现场急救组织、有监测的急救运输工具; B、由院前急救、医院急诊科(室)急救、医院ICU急救; C、现场急救组织、医院急诊科(室)急救、医院ICU急救三部分组成。

社科院题库-国际经济学

1.林德重叠需求论的假设条件和主要观点。 重叠需求理论是由瑞典经济学家林德提出,其理论核心是:两国之间贸易关系的密切程度是由两国的需求结构与收入水平决定的。 重叠需求理论有两个假设条件: 1、消费者行为假设:假设在一国之内,需求受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决定。不同收入阶层的消费者偏好不同,收入越高的消费者就越偏好奢侈品,收入越低的消费者就越偏好必需品,但如果消费者收入水平相同,则其偏好也相同。2、两国需求重叠的假定:厂商根据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与需求结构来决定其生产方向与内容,而生产的必要条件是对其产品有效需求的存在;如果两国的平均收入水平相近,则两国的需求结构也必定相似。反之,如果两国的收入水平相差很大,则他们的需求结构也必存在显著的差异。 重叠需求理论的基本观点是,重叠需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一个独立条件。两国之间的需求结构若是越接近,则两国之间进行贸易的基础就越雄厚。当两国的人均收入水平越接近时,则重叠需求的范围也就越大,两国重复需要的商品都有可能成为贸易品。如果各国的国民收入不断提高,则由于收入水平的提高,新的重复需要的商品便不断地出现,贸易也相应地不断扩大,贸易中的新品种就会不断地出现。所以,收入水平相似的国家,互相间的贸易关系就可能越密切;反之,如果收入水平相差悬殊,则两国之间重复需要的商品就可能很少,贸易的密切程度也就很小。 2.国际贸易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可以表述为:在两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并不是在任何产品上都是相等的。每个国家都应集中生产并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即“两优相权取其重,两劣相衡取其轻”),双方均可节省劳动力,获得专业化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好处。假设条(1)假定贸易中只有两个国家和两种商品(X与Y商品),这一个假设的目的是为了用一个二维的平面图来说明这一理论。(2)两国在生产中使用不同的技术。技术的不同导致劳动生产率的不同进而导致成本的不同。(3)模型只假定在物物交换条件下进行,没有考虑复杂的商品流通,而且假定1个单位的X产品和一个单位的Y产品等价(不过他们的生产成本不等)。(4)在两个国家中,商品与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5)在一国内要素可以自由流动,但是在国际间不流动。(6)分工前后生产成本不变。(7)不考虑交易费用和运输费用,没有关税或影响国际贸易自由进行的其他壁垒。但是,在贸易存在的条件下,当两国的相对商品价格完全相等时,两国的生产分工才会停止比较优势理论。如果存在运输成本和关税,当两国的相对价格差小于每单位贸易商品的关税和运输成本时,两国的生产分工才会停止。(8)价值规律在市场上得到完全贯彻,自由竞争,自由贸易。(9)假定国际经济处于静态之中,不发生其他影响分工和经济变化。(10)两国资源都得到了充分利用,均不存在未被利用的资源和要素。(11)两国的贸易是平衡的,即总的进口额等于总的出口额。

国际经济学题库(英文版)知识分享

Part Ⅰ. Fill in the blank with suitable content. 1.Seven themes recur throughout the study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These are the gains from trade , the pattern of trade , protectionism the balance of payments, exchange rate determination, international policy coordination, international capital market. 2. Countries engage in international trade for two basic reasons : comparative advantage and economics of scale . 3. A country has a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producing a good if the opportunity cost of producing that good in terms of other goods is lower in that country than it is in other countries. 4. Labor is the only one factor of production. LC a 、LW a and *LC a 、* LW a are the unit labor requirement in cheese and wine at Home and Foreign, respectively. If aLC/aLW

国际经济学题库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8e (Krugman) Chapter 14 Money, Interest Rates, and Exchange Rates 14.1 Money Defined: A Brief Review 1) The exchange rate between currencies depends on A) the interest rate that can be earned on deposits of those currencies. B) the interest rate that can be earned on deposits of those currencies and the expected future exchange rate. C) the expected future exchange rate. D) national output. E) None of the above. Answer: B Question Status: Previous Edition 2) Money serves as A) a medium of exchange. B) a unit of account. C) a store of value. D) All of the above. E) Only A and B. Answer: D Question Status: Previous Edition 3) Money includes A) currency. B) checking deposits held by households and firms. C) deposits in the foreign exchange markets. D) Both A and B. E) A, B, and C. Answer: D Question Status: Previous Edition 4) In the United States at the end of 2006, the total money supply, M1, amounted to approximately A) 10 percent of that year's GNP. B) 20 percent of that year's GNP. C) 30 percent of that year's GNP. D) 40 percent of that year's GNP. E) 50 percent of that year's GNP. Answer: A Question Status: Previous Edition 5) What are the main functions of money? Answer: Money serves in general three important functions: a medium of exchange; a unit of account; and a store of value. As a medium of exchange, money avoids going back to a barter economy, with the enormous search costs connected with it. As a unit of account, the use of money economizes on the number of prices an individual faces. Consider an economy with N goods, then one needs only (N - 1) prices. As a store of value, the use of money in general ensures that you can transfer wealth between periods. Question Status: Previous Edition

(绩效考核)院前急救知识考核试题及答案

院前急救知识考核试题及答案 1、院前急救原则 先救命再治伤(治病),先重后轻,先排险后施救,先救活人后处置尸体,以抢救为主,维持伤病员基本生命体征。 2、转送原则,于伤病情允许前提下,必须于医护监护下迅速送到医院救治,途中密切观察伤病情况及生命体征变化,认真做好现场记录及转送记录,且妥善保管。 3、院前急救护理工作特点: (1)社会性、随机性 (2)时间紧急 (3)流动性大 (4)医疗急救环境差 (5)病种复杂 (6)以对症治疗为主 (7)体力强度大 4、院前急救护士的基本素质: (1)思想心理素质

(2)专业技术素质 (3)护理职业素质 (4)护士身体素质。 5、院前急救护士的基本要求 (1)掌握基础和高级生命急救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术; (2)掌握常用药物的作用原理,应用剂量和观察要点 (3)掌握院前急救中病人常见急症的病因、病理,症状和体征,能熟练配合医生完成现场救治工作。 (4)掌握救护车内所有设备的使用技术,如除颤监护仪、呼吸机、心电图等。 (5)于执行抢救任务中必须服从统壹命令,不得擅离岗位,随时解决病人问题。 6、护理体检包括 望、触、叩、听等基本物理检查,尤其侧重于生命体征变化的观察及发现可用护理方式解决的问题。 7、护理体检应注意那三清 听清病人或旁人的主诉 问清和发病或创伤有关的细节 见清和主诉相付合的症状体征及局部表现 8、急救护理程序主要包括

护理体检 实施急救护理措施转送及进行途中监护 9、急性心肌梗死时缓解疼痛宜用 吗啡 10、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监护示“室颤"立即进行抢救,第壹步应行非同步直流电除颤 11、血压突然升高,剧烈头痛,抽搐,昏迷的患者,诊断属: 高血压脑病 12、休克的基本原因是 DIC 13、上消化道大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是: 消化性溃疡 14、尿毒症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是: 心功能不全 15、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特点是:

中国社会科学院在职博士

2012中国社会科学院在职博士 【主办单位介绍】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成立于1978年,是我国第一所人文社科类研究生院。作为人文社会科学学科设置最完整的研究生院,现有38个教学系,80个博士学位授予点和87个硕士学位授予点;现任博士生导师436名、硕士生导师495名。在2007年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公布的《2007中国大学研究生院评价》报告中,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入选中国19所一流研究生院,并以经济学、哲学、历史学第一,法学、社会学、文学第二的成绩,当选为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排名第一的研究生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成立于2002年8月,是目前国内学科设置最为齐全、实力最为雄厚的专业金融研究机构。其主要任务是:为国家提供货币金融政策研究成果和相关咨询服务;为各级政府发展本地区金融业提供咨询服务;为国内外金融机构和工商企业提供应用性研究成果;培养高级金融研究和金融实务人才。研究所现拥有体制内研究人员36人、外聘研究人员10多人和50多名博士后研究人员。 【项目特色】 为专业人士量身订制的教育项目——本课程专为接受过EMBA教育或它硕士教育的专业人士所设计,为大家提供持续深入学习的平台,以进一步丰富和拓展已有知识结构;同时为符合条件的学员提供申请博士学位的机会。 阵容强大的师资队伍——本项目将安排中国社科院一批具有极高学术声誉和社会影响力的著名学者、博士生导师参与授课。此外,还将在其他著名高校和中央部委选聘一批理论功底深厚、授课经验丰富的教授或学者型领导参与授课。 独具特色的课程结构——课程设计以研究生院金融学专业博士生课程方案为本源,在确保科学性与学术性的基础上,突出实用性、新颖性与前沿性。 内容丰富的学习安排——除课堂授课外,还将在双向选择的前提下,安排指导教师对学员进行一对一的指导,为学员提供参加课题研究或学术活动的机会。 【报名条件】 1、拥有硕士学位或具备研究生同等学力(中级或中级以上职称),取得一定科研成果;只具有学士学位者需由其上级主管单位开具推荐信,情况优秀者可酌情录取; 2、热爱祖国,品德良好,遵纪守法,身体健康; 3、年龄一般不超过45周岁。

国际经济学练习题

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国际经济学产生与发展的客观基础是() A.国际经济活动范围不断扩大B.国际经济关系日益复杂 C.跨越国界的经济活动不断增长D.国与国之间经济联系密切 2.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A.国际经济活动B.国际经济关系 C.世界范围内的资源配置D.国际经济活动与国际经济关系 3.国际经济学产生的时间() A.20世纪60年代 B.20世纪50年代 C.20世纪40年代 D.20世纪70年代 二、判断改错题 1.国际经济学产生与发展的理论基础是国际贸易理论。() 2.国际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3.国际经济学的微观部分主要讨论世界范围内的资源配置问题。() 4.国际金融理论与政策是站在单个国家角度来研究金融问题的。() 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C 2.D 3.A 二、判断改错题 1.×。将“国际贸易理论”改为“国际贸易理论与国际金融理论”。 2.×。国际经济学是从西方经济学中独立出来的一门系统科学。 3.√。 4.×。国际金融理论与政策是独立于个别国家之外来研究所有国家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的问题。 第二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主张对外贸易顺差,并将金银视为财富的唯一形式的理论是()A.比较优势理论B.贸易差额理论C.要素禀赋理论D.相互需求理论2.贸易差额论的政策主张中对发展中国家制定贸易政策有借鉴意义的是()A.发展本国工业B.发展本国航运业C.追求贸易顺差 D.对外贸易垄断3.最早对重商主义提出质疑的英国学者是() A.约翰·穆勒 B.亚当·斯密C.大卫·李嘉图D.大卫·休谟

4.甲国使用同样数量资源比乙国能生产更多的X,则乙国在X生产上具有()A.绝对优势B.比较劣势C.绝对劣势D.比较优势 5.甲国生产单位布和小麦分别需要6天和9天,乙国为10天和12天,根据比较优势理论() A.乙国进口小麦B.甲国出口布C.乙国出口布D.甲国出口小麦6.比较优势理论的提出者是() A.约翰·穆勒B.大卫·李嘉图C.亚当·斯密 D.李斯特 7.被称为西方国际贸易理论基石的是() A.贸易差额理论B.绝对优势理论C.比较优势理论 D.相互需求理论8.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异B.技术水平差异 C.需求强度差异D.商品价格差异9.律师打字速度是打字员的两倍却雇佣打字员打字,以下表述错误的是()A.律师在打字上具有绝对优势B.律师在律师咨询上具有比较优势 C.打字员在打字上具有比较优势D.打字员在打字上具有绝对优势 10.按照比较优势理论,大量贸易应发生在() A.发达国家之间 B.发展中国家之间 C.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D.需求相似国家之间 二、判断改错题 1.贸易差额论虽然产生时间很早,但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国际贸易理论。()2.贸易差额理论的奖出限入政策是针对所有产品而言的。() 3.贸易差额理论是第一个自由贸易理论。() 4.绝对优势理论分析的是国际贸易实践中的一个特例。() 5.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不一定具有比较优势。() 6.根据绝对优势理论,一国两种产品都处于绝对劣势时仍可以参与互利贸易。()7.比较优势理论认为从理论上说所有国家都可以参与互利贸易。() 8.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只有当一国生产率达到足够高时,它才能从自由贸易中获益。 () 9.如果贸易发生在一个大国和一个小国之间,贸易后国际市场价格更接近于小国封闭条件下的国内市场价格。() 三、名词解释 1.绝对优势2.比较优势 四、简答题 1.简述绝对优势理论主要内容。 2.简述比较优势理论主要内容。

院前急救测验考试题库完整

上海市院前急救系统 通讯调度题库 一、选择题 1、心脏骤停的黄金抢救时间为分钟。() A、5分钟 B、6分钟 C、7分钟 D、8分钟 2、心脏按压的部位为两乳头连线的中点或者在。() A、剑突上方三横指 B、剑突上方二横指 C、剑突上方一横指 D、剑突处 3、心绞痛病人呼叫救护车时,调度的指导原则是。() A、病人保持安静即可 B、坐位休息 C、有条件的前提下舌头下含服麝香保心丸2颗,同时静卧休息 D、有条件的前提下吸氧治疗,同时保持静卧休息 4、冠状动脉管腔狭窄引起的心绞痛,冠状动脉管腔狭窄可大于管腔横切面积的以上。() A、65%以上 B、70%以上 C、75%以上 D、80以上 5、左心衰竭急性发作时,调度的指导原则是。() A、双腿下垂 B、取坐位 C、双腿下垂、取坐位 D、平卧位

6、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持续时间一般在。() A、5-20分钟 B、30分钟 C、1小时 D、2小时以上 7、心梗的主要原因绝大多数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形成血栓,导致冠状动脉完全闭塞,使心肌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持续分钟以上即可发生心肌梗死。()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 A、30分钟 B、40分钟 C、50分钟 D、60分钟 8、骨折根据是否与外界相通分为闭合性骨折和。() A、粉碎性骨折 B、开放性骨折 C、完全性骨折 D、压缩性骨折 9、危急病人无车可派,在条件允许时应给予电话救治指导,进行必要心理抚慰,了解患者的病情演变,可每进行一次回访。()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 A、3分钟 B、5分钟 C、7分钟 D、10分钟 10、成人心脏只有手拳大小,每分钟能排出的血液。() A、2-3升 B、3-4升 C、4-5升 D、5-6升 11、成人心脏只有手拳大小,每昼夜可排出血液达之多。 A、6000升 B、6500升

亲测已过_社科院院考最新2018国际经济学_试题库答案

国际经济学 一.简述题 1.简述关税壁垒对小国开放经济和大国开放经济的福利影响P100 关税是一国政府从自身经济利益出发,依据本国海关法和海关税法,对通过其关境的进出口商品征收的税赋。主要有进口税,进口附加税,出口税和过境税等。 征收关税将产生一系列的经济效应。它将导致资源配置效率的降低,包括一系列效应:价格效应、生产效应、消费效应、税收效应、贸易条件效应(对大国来说)、净福利效应等。 1,小国情况: 讨论: 价格效应:自由贸易时,世界价格(均衡时的国价格)为Pw,征税t后,国价格上升为Pt。国价格调整不对世界价格造成影响。 生产效应:生产者剩余增加a; 消费效应:消费者剩余减少 a+b+c+d 贸易效应:进口减少Q1Q3+Q4Q2; 税收效应:关税收入为c; 净福利效应: a-(a+b+c+d)+c= - (b+d)<0,福利下降。其中b为生产扭曲,d为消费扭曲。 2,大国情况:

价格效应:征收关税会降低世界市场价格,即世界价格由Pw降为P’w。 贸易条件效应:征税前Q3Q4的进口价格为EFQ3Q4,征税后为HIQ3Q4,征税国贸易条件改善,收益e; 净福利效应: a-(a+b+c+d)+(c+e)=e-(b+d) 。净效应不确定。 2.简述关税同盟的静态效应和动态效应P130 关税同盟是美国经济学家维纳(J·Viner)在其于1950年出版的《关税同盟问题》一书中提出的,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缔结协定,建立统一的关境,在统一关境缔约国相互间减让或取消关税,对从关境以外的国家或地区的商品进口则实行共同的关税税率和外贸政策。 关税同盟的效果可以分为静态效果和动态效果。 静态效果 1.贸易创造和转移效应 贸易转移效应是指缔结关税同盟之前,某个国家不生产某种商品而从世界上生产效率 最高、成本最低的国家进口商品;建立关税同盟后,如果世界上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被排斥在关税同盟之外,则关税同盟部的自由贸易和共同的对外关税使得该国该商品在同盟成员国的税后价格高于同盟某成员国相同商品在关税同盟的免税价格,这样同盟成员国原来从非成员国进口的成本较低的商品转从关税同盟部生产效率最高、生产成本最低的国家来进口。 2.关税同盟的福利效应 缔结关税同盟后,无论在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的情况下,进口国(上面例子中的A国) X商品的价格都比原来下降了。如果A国X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大于1,则A国对X商品需求数量的增加幅度要大于X商品价格的下降幅度,从而使X商品的销售额也就是进口额增加,这就是贸易扩大效应。 4.建立关税同盟后,可减少行政开支 5.建立关税同盟后,可减少走私

院前急救知识培训题及答案

院前急救知识培训试题及答案 姓名_________科室_________得分________ 一、多选题(可以一个答案或多个答案) 1、院前对外伤患者主要有哪些急救步骤?() A、止血 B、消毒 C、包扎 D、固定 E、搬运 2、使用止血带的注意事项为:() A、压扎部位 B、放置衬垫 C、松紧度 D、时间 E、止痛 3、在心跳骤停抢救生命的黄金时间段为:() A、1分钟 B、3分钟 C、4分钟 D、8分钟 E、10分钟 4、有效胸外心脏按压要求(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 A、力度 B、速度 C、胸壁弹回 D、按压不中断 E、按压人可轮换 5、人工心脏按压时,按压/通气(次数)比例:() A、10/1 B、15/1 C、30/1 D、15/2 E、30/2 6、导致昏厥的原因:() A、心源性 B、脑源性 C、反射性 D、排尿性 E、其它原因 7、呼吸困难的发病原因有:() A、呼吸系统病 B、心脏病 C、中毒 D、血液病 E、神经精神因素 8、气管异物判断() A、憋气咳嗽 B、大声呼叫 C、呼吸困难 D、缺氧症状 E、高热 9、烫伤与烧伤应急要点() A、隔断热源 B、清水冲洗伤口 C、涂抹牙膏 D、遮盖伤处 E、立即送医院 10、心肺复苏有效指征为:() A、面色、口唇由苍白、青紫变红润 B、眼球活动 C、手足抽动 D、呻呤 E、恢复自主呼吸及脉搏搏动 二、填空题 1、外伤患者上臂外伤大出血应扎在_____1/3处,前臂或手大出血应扎 在_____1/3处,不能扎在上臂的中/3处,因该处神经走行贴近肱骨,易被损伤。下肢外伤大出血应扎在_____1/3交界处。 2、在烧伤患者的面积计算中,正常成人的单手掌面积为体表面积的___%。 3、成年人的血容量是______毫升。 4、动脉出血血_____色,静脉出血血______色。 5、常用的现场止血术有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直接压迫止血法,适用于较小伤口的出血,用无菌纱布直接压迫伤口 处,压迫时间约_____min。

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的前身是成立的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社会调查所终审稿

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的前身是成立的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社会调查 所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的前身是1929年成立的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社会调查所。1934年社会调查所与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合并,沿用社会科学研究所名称。1945年更名为中央研究院社会研究所。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改称中国科学院社会研究所。1953年更名为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1977年始沿用现名。现在经济研究所已发展成为一个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和经济史学(包括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三方面兼有,而以基本理论研究为主的综合性经济研究机构。 (一)研究方向与任务 经济研究所既研究理论经济学又研究应用经济学,现阶段的重点是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研究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方面,结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产业结构调整、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宏观调控和政策实施等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另一方面,发挥本所人才优势,研究中国近代、现代经济史和中外经济思想史。特别要紧追世界经济学思潮发展的新动向,广泛借鉴和吸收现代西方经济学的新方法、新理论,在综合性的专题研究中不断取得新成果。 (二)人员机构与主要科研活动 经济研究所现有工作人员123名,其中正高级研究人员40人,副高级研究人员36人,中级研究人员22人,高、中级研究员占全所在职人员总数的80%。 经济研究所现设有8个研究室。它们的主要研究领域分别是: (1)宏观经济学研究室。宏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问题密切关联的制度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学。 (2)微观经济学研究室。中国企业及与中国企业问题有关的制度、政策和理论。 (3)政治经济学研究室/《资本论》研究室。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探讨中国经济体制转型和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为应用经济学的发展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提供基本理论支持。 (4)经济增长理论研究室。国内外经济增长与波动的理论和实证问题。 (5)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室。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发展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港、澳、台经济史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1927—1949年的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经济史。 (6)中国经济史研究室。中国近代经济史,同时兼顾中国古代经济史。 (7)当代西方经济理论研究室。全面跟踪现代西方经济理论的最新发展和当代学者对西方经济理论史的研究,系统总结西方经济思想的发展脉络,全面把握西方经济思想的发展潮流。 (8)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室/(发展经济学研究室)。中国经济思想史和外国经济思想史(重点是发展经济学研究)。 经济研究所现管理5个院级研究中心和9个学会及基金会。它们分别是: (1)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现代经济史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欠发达经济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全球契约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上市公司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

国际经济学试题-精选稿(教师用-含部分答案)-

国际经济学精选习题集 第一部分国际贸易理论 第1章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国际经济学在研究资源配置时,划分的基本经济单位是(D) A.企业 B.个人 C.政府 D.国家 2.国际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B) A.国际商品流动 B.世界范围内的稀缺资源的最优配置 C.国际收支平衡 D.国际人员流动 3.从国际间经济资源流动的难易度看,流动最容易的是(B) A.商品 B.资本 C.人员 D.技术 二、判断分析题 1.国际经济学是建立在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基础之上的一门分支科学。 √。大部分国际经济学应用了宏微观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如无差异曲线、需求曲线、企业产量按照确定等,但是国际经济学理论本身也获得了许多理论性的进步。在此基础上的国际经济学研究又推动了一般经济学理论研究方法的发展。 第2章比较优势原理 一、单项选择题 1.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驱动力是(A)。 A.劳动生产率的差异 B.技术水平的差异 C.产品品质的差异 D.价格的差异 2.从15世纪初到18世纪中叶,在国际贸易和国际收支理论方面占主导地位的是(A)。 A.重商主义 B.重农主义 C.重金主义 D.自由放任主义 3.绝对成本学说是比较成本学说的(C)。 A.同一形式 B.发展形式 C.特殊形式 D.理论形式

4.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认为(C)。 A.所有产品均具有绝对优势的国家最终将获得全部黄金和白银 B.具有绝对优势的国家将获得大量贸易余额 C.如果两个国家分别出口本国劳动成本相对较低的产品,将同时从贸易中获益 D.如果一国不用关税壁垒保护本国产业将丧失绝对优势 5.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指出(B)。 A.贸易导致不完全专业化 B.即使一个国家不具备绝对成本优势,也可从出口绝对成本劣势相对较小的产品中获益 C.与不具备绝对成本优势的国家相比,具有绝对成本优势的国家可以从贸易中获利更多 D.只有具备计较优势的国家才能获得贸易余额 6.根据比较成本说,一国从国际贸易中获益的条件是(B)。 A.创造大量贸易顺差 B.以较低的机会成本进口商品而不在国内生产 C.本国比贸易伙伴国强大 D.本国相对于贸易伙伴具备绝对效率优势 7.在比较利益模型中,两种参与贸易商品的国际比价(C)。 A.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上 B.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下 C.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间 D.与贸易前的任何一个国家的国内比价相同 8.如果一个大国和一个小国进行贸易,则( B )。 A.大国将从贸易中获得大部分利益 B.小国将从贸易中获得大部分利益 C.贸易将仅使小国收益 D.贸易将仅使大国收益 9.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都是一种主张(A)的传统理论。 A.自由贸易 B.保护贸易 C.国家干预 D.国家干预与自由放任结合 10.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假定A、B两国生产X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分别为100和90劳动一年,生产Y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分别为120和80人劳动一年,则(C)。 A 国同时生产X、Y产品,A国不生产 B. A国生产Y产品,B国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