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精神病药物阿立哌唑的作用机理

精神病药物阿立哌唑的作用机理

精神病药物阿立哌唑的作用机理
精神病药物阿立哌唑的作用机理

精神病药物阿立哌唑的作用机理

杨雯雁(09354065)柯玉娟(09354097)袁媛(09354102)郑小丽(09354093)温璐平(09354121)【摘要】1988年阿立哌唑的发现,是受精神分裂症的几种优势病因假说指导。经历的Ⅰ、Ⅱ和Ⅲ期临床试验提示,阿立哌唑具有起效快、安全性高及耐受性好等临床特性。多年来人们一直在探讨阿立哌唑的作用机制,其中有两种较为权威的说法。其一,多巴胺假说。认为脑内多巴胺能神经递质异常引起精神分裂症症状。其二,血清素假说。认为多巴胺的活动,受血清素能神经元调节。我们小组旨在研究对抗最典型的精神类疾病——精神分裂症的药物作用机理的同时,增加自己的生物化学课外知识,锻炼小组合作和深入探讨和研究的能力。

【关键词】阿立哌唑;精神分裂症;多巴胺受体;作用机制

一、我们选择研究精神分裂症药物的原因以及研究精神疾病的意义

人类有很长一段历史对精神卫生健康的关注是一片空白。人们片面地以为身体健康就能百分之百衡量一个人的健康程度。然而大多数人不知道,精神健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学习的进度,不健康的精神状况不仅会使自身遭受痛苦,同时也带给周围的家人朋友很大的负担。精神疾病在古时候被认为是和宗教中的恶魔或者巫术有关,这样的误解不仅耽误了对精神病人的及时治疗,也使历史上对精神疾病这一领域的科学研究停滞不前。

1991年,尼泊尔提交了第一份关于“世界精神卫生日”活动的报告。由此拉开了人们关注人类精神健康的序幕。随后的十多年里,许多国家参与进来,世界卫生组织确定将每年的10月10日作为特殊的日子“世界精神卫生日”,提高公众对精神疾病的认识,分享科学有效的疾病知识,消除公众的偏见。目前全世界共约有4.5亿各类精神和脑部疾病患者,每4个人中就有1人在其一生中的某个时段产生某种精神障碍,精神卫生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

至今,精神卫生健康已成为人类健康的一大重要领域。我们小组旨在研究对抗最典型的精神类疾病——精神分裂症的药物作用机理的同时,增加自己的生物化学课外知识,锻炼小组合作和深入探讨和研究的能力。希望在了解这一领域后能为将来走上药学岗位打下基础,为人类精神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二、精神分裂症的简介和它的发病原理

精神病(psychosis)指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的认识、情感、意志、动作行为等心理活动均可出现持久的明显的异常;不能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动作行为难以被一般人理解,显得古怪、与众不同;在病态心理的支配下,有自杀或攻击、伤害他人的动作行为;有程度不等的自制力缺陷,患者往往对自己的精神症状丧失判断力,认为自己的心理与行为是正常的,拒绝

治疗。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精神科疾病,是一种持续、通常慢性的重大精神疾病,是精神病里最严重的一种,是以基本个性改变,思维、情感、行为的分裂,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为主要特征的一类最常见的精神病。病因未明,多青壮年发病,隐匿起病,主要影响的心智功能包含思考及对现实世界的感知能力,并进而影响行为及情感。临床上表现为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障碍以及精神活动不协调。患者一般意识清楚,智能基本正常。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脑疾,其特征为患者精神功能异常且伴行为混乱。精神分裂症的人口发病率约在1%左右,其中绝大多数患者年龄介于15 -45岁间。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表现包括妄想、幻想和思想很乱等阳性症状与避离社交和缺乏动机等阴性症状,以及诸如工作记忆等基本认知功能紊乱等。

关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原理,有几种优势病因假说。

其一,多巴胺假说。认为脑内多巴胺能神经递质异常引起精神分裂症症状。并提出不同多巴胺通路的变化致不同大脑解剖区域的功能紊乱,即中脑- 皮质通路的多巴胺功能不足导致额叶皮层的活动低下,发生阴性症状及认知缺损;而中脑- 边缘系统通路多巴胺递质增多引起该脑区活动亢进,产生阳性或精神病性症状。

其二,血清素假说。认为多巴胺的活动,受血清素能神经元调节。在纹状体部位血清素能解除对多巴胺的抑制;而在额叶皮层则对锥体神经元有调节作用,并影响谷氨酸释放。

前一假说有助于解释FGA和SGA对中脑- 边缘系统通路的作用以减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阳性症状;但D2 拮抗作用若发生在其他通路,就会产生不期望的不良反应,如中脑- 皮质通路———阴性症状、黑质纹状体通路———EPS(锥体外系症状) 及TD(迟发性运动障碍) ;下视丘的结节漏斗通路———高泌乳素血症。

同样,血清素假说有助于解释SGA 较少EPS、不加重(实际上有部分改善) 阴性症状和认知损害,与它们对5 - HT A2受体的拮抗作用相关。

迄今为止,人们既未完全了解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原因,也不完全清楚现行的抗精神病药起效的分子学墓础.这使此类治疗药物的合理设计面临很大挑战。

三、阿立哌唑介绍

1、阿立哌唑的发现和发展

研究发现,拮抗突触后多巴胺受体尤其是多巴胺D2受体似是抗精神病药显现对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有效的一个重要因子,但某些脑区多巴胺受体受阻好像也会产生锥体外症状并致激素水平改变。为此,有关研究希冀通过另一机制即刺激可以抑制神经传递的突触前多巴胺自受体来获得既能减少多巴胺活动过度,又无上述副反应的新颖抗精神病药,并首先合成了一个兼具较弱拮抗突触后多巴胺D,受体活性的多巴胺自受体激动剂OPC -4392。有趣的是,对OPC - 4392及其它多巴胺自受体激动剂的研究显示,这些药物能够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且确不会导致锥体外症状。这样,依据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阳性症状疗效源自它们拮抗突触后多巴胺D2受体能力的事实,人们自然联想到若能开发一种对突触后多巴胺D:受体拮抗活性强于OPC 一4392的多巴胺自受体激动剂,就有可能开发出同时具有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阳性和阴性症状,且比其它药物副作用更少的抗精神分裂症新药。

研究人员于是对OPC一4392衍生物进行筛选获得了OPC一14597,现命名为阿立哌唑。

1988年阿立哌唑的发现,是受精神分裂症的几种优势病因假说指导。经历的Ⅰ、Ⅱ和Ⅲ期临床试验提示,阿立哌唑具有起效快、安全性高及耐受性好等临床特性。美国FDA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于2001年10月接受备审,2002年11月15日正式批准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随后此指征在墨西哥、巴西、澳大利亚等国也获得通过。2003年“欧洲医药评估组织(EMEA )”获准该药用于临床。2004年底国内开始正式使用。

2、阿立哌唑简介

图1-阿立

哌唑结构式

中文名:阿立哌唑

中文化学名:7-[4-[4-(2,3-二氯苯基)-1-哌嗪基]丁氧基]-3,4-二氢

喹啉酮

英文名:Aripiprazole

英文化学名:7-[4-[4-(2,

3-dichlorophenyl-1-piperazinyl]butaxy]-3,4-dihydro-2(1H)-quinolinome

分子式: C23H27Cl2N3O2

分子量:448.39

性状:去除薄膜衣后为白色或类白色. 图2-多巴胺结构药物规格:5mg、10mg

有效期:12个月

药物储藏:密封保存

药物类别:抗精神病药

3、多巴胺简介

由于在介绍阿立哌唑的过程中会多次提到多巴胺,上文中也已有明显证据显示阿立哌唑的作用机理与多巴胺有关,在这里先简单介绍一下多巴胺的有关性质。

多巴胺(Dopamine) (C6H3(OH)2-CH2-CH2-NH2) 由脑内分泌,可影响一个人的情绪。它正式的化学名称为4-(2-乙胺基)苯-1,2-二醇,简称「DA」。Arvid Carlsson确定多巴胺为脑内信息传递者的角色使他赢得了2000年诺贝尔医学奖。多巴胺是一种神经传导物质,用来帮助细胞传送脉冲的化学物质。这种脑内分泌主要负责大脑的情欲,感觉,将兴奋及开心的信息传递,也

与上瘾有关。

多巴胺受体概述

多巴胺通过其相应的膜受体发挥作用,多巴胺受体为七个跨膜区域(72GM)组成的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

现今发现的多巴胺受体有五种(DA2R),D1、D2、D3、D4、D5,其中D1 、D5为D1样受体(在大鼠也称D1A和D1B受体),激活后升高细胞内cAMP 水平,D2、D3、D4为D2样受体,激活后降低细胞内cAMP水平。

两类受体的C端含有磷酸化和棕榈酰化位点,涉及激动剂依赖性受体的去敏感化过程和第四胞内环的形成多巴胺的配体化合物很容易将D1 受体和D2 受体家族区分开来,但大多数化合物不能区分相同家族的受体亚型。如: D1 受体拮抗SCH223390 或激动剂SKF238393对D1受体和D5受体有相同的亲和力。对多巴胺配体化合物的药理学选择性的研究目前还正在许多生物体内进行。应用缺乏某一特定受体的动物模型将有助于明确每一种受体的配体化合物的选择性。

4、阿立哌唑的作用机制

(1)药理

阿立哌唑对多巴胺的D2,D3,以及5-羟色胺的5-HT1A,5-HT2A受体亲和力较强,而对多巴胺的D4以及5-羟色胺的5-HT2C、5-HT7以及α1-肾上腺素、组胺H1受体有中等的亲和力,对5-羟色胺再摄取位点也有中等亲和力,对胆碱能蕈毒碱受体无明显的亲和力,在功能上,它是D2、5-HT1A受体的部分激动剂和5-HT2A受体的拮抗剂。

阿立哌唑具有D2和5-HT1A受体双重部分激动作用,其作用特点为当存在完全激动剂时,与受体结合削弱完全激动剂引起的效应,产生功能性阻滞作用;在缺乏完全激动剂时,部分激动剂与受体结合,产生功能性激动剂的作用,由于内在活性较低 ,这种激动作用比完全激动剂产生的作用弱。部分激动剂可以治疗与神经递质水平存在缺陷,或神经递质水平过高相关的病理状态。在D2受体,D2受体部分激动剂对中脑边缘通路,可产生功能性阻滞作用,能有效改善因D2过度活动引起的阳性症状;对中脑皮层通路,可产生功能性激动作用,可改善因D2功能低下所引起的阴性症状、认知缺陷;对黑质纹状体通路,部分激动剂不像阻滞剂一样,完全阻断黑质纹状体通路,很少引起EPS;对结节漏斗通路,因其不是完全阻断结节漏斗通路多巴胺的活动,很少引起催乳素水平升高;在5-HT受体,对5-HT受体的激动和阻滞研究提示,部分激动剂可以同时激活突触前受体和阻断突触后受体,激活突触后受体可以引起遗忘、焦虑和睡眠障碍。而对这些受体的完全阻滞作用,可以减弱由于突触前受体激活产生的认知和情绪改善,即产生抗焦虑、抗激越和抗抑郁效果。

阿立哌唑是第一个被称为“多巴胺系统稳定剂”的药物。大脑正常的多巴胺能神经传递的稳定是靠平衡刺激多巴胺(DA)突触前、突触后受体实现的。突触前DA受体受刺激时突触后特殊位点的DA释放就被关闭了,这样可以使部分脑组织中DA浓度过高或活动过度得到控制,而其他部位的DA则被允许正常活动。多巴胺系统稳定剂(DSSs)就是指它能在DA能神经传递水平太低时保持或增进神经传递,在太高时降低传递功能。这类药又被称为Goldilock抗精神病药,即它对D A受体的刺激和阻断作用恰到好处,不会太过也不会太弱。在治疗精神病时,它能:下调亢进DA活动,改善阳性症状;上调低兴奋状态的DA神经元,改善阴性症状和认知

功能,同时维持正常的DA 生理功能,不影响运动功能和催乳素水平。

由于阿立哌唑的药理学作用原理尚未明确,大部分只是猜测和假设,因此还需大量实验和临床研究来证明。

(2)药代

阿立哌唑的药效作用来自于母药阿立哌唑及其活性代谢产物去氢-阿立哌唑,它与D2受体的亲和性与母药相似,在血浆中代表母药的40%。阿立哌唑和去氢-阿立哌唑的平均消除半衰期分别为 75h 和94h ,在14 天内都可达到稳态浓度。阿立哌唑的累积量可根据单剂量药代动力学推测。在稳态下,阿立哌唑的药代动力学是与剂量成比例的。在人体,阿立哌唑可以被很好的吸收,口服生物利用度为87%, 口服3~5 小时后达到血浆峰浓度。可与食物分开或同时服用,与高脂肪食物同时服用会使阿哌唑Tmax 延长3小时,去氢阿立哌唑的Tmax 延长12 小时。其药代动力学不收患者的年龄、性别、人中、吸烟及肝、肾功能状况等因素的影响。老年人、肝病患者、肾功能不全者不需调整剂量。

阿立哌唑在静脉注射后的稳态分布容积很大( 4. 9L/ kg) ,在治疗浓度下,阿立哌唑和其代谢产物与血清蛋白(主要是白蛋白)的结合率大于99%,它可通过血脑屏障。阿立哌唑的代谢主要通过3种生物转化途径,脱氢作用、羟基化作用和N-脱氢作用。通过肝酶CYP2D6、CYP3A 4灭活,单剂量口服使用14C 标记的阿立哌唑,在尿和粪中分别回收到服用量的25%和55%,尿中大约有小于1%的原形, 粪中大约有18%的原形。

一下是我组成员通过阅读文献,自己理解,归纳总结制作出来的多巴胺作用流程图:

图3-作用机制流程图

5、阿立哌唑的副作用

阿立哌唑上市以来,对精神分裂症阳性、阴性症状和焦虑、抑郁、认知功能都有明显的疗效,而比起经典的抗精神病药物,副作用更少,其应用范围日渐拓宽,为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应充分认识该药物的副作用。

阿立哌唑对部分多巴胺D2受体有激动作用,对5-HT2A受体有拮抗作用,故对锥体外系统的影响较小,锥体外系副作用的发生率较低,但在某些患者仍有较易发生的可能性。研究表明,阿立哌唑所致的EPS以静坐不能、震颤、肌强直等表现为主,但症状轻微。该副作用多发生在治疗初期,起始量小,缓慢加量,发生率较低;起始量大,加量快或剂量较大时,发生率高。

由于阿立哌唑有轻度阻断肾上腺素α1受体和组胺H1受体的作用,可引起嗜睡现象,其程度是否与个体差异有关,有待继续观察,故在老年人、儿童、体质虚弱意识不清、躯体残疾病者慎用,以免发生意外事件。

阿立哌唑可激动部分的、D2受体,阻断突触后膜上的5-HT2A受体,可引起焦虑、激越、失眠、头痛等症状,但比起其他抗精神病药物发生率低且症状轻,多不影响治疗。

恶性综合征(NMS)是抗精神病药物所指的死亡率很高的毒副作用反应综合征,常见于D2受体阻滞剂的经典药物。阿立哌唑对部分D2受体有激动作用,锥体外系副作用较少,引起NMS更少,但合用某种抗精神病或抗抑郁剂可增加NMS的发病率,应提高警惕。

阿立哌唑对胆碱能M受体几乎无作用,故因其抗胆碱能作用而致心率加快、口干、便秘、视物不清、腹胀和排尿困难等发生较少,症状轻,可随服药时间延长而症状出现不同程度缓解。有案例表明阿立哌唑可致意识障碍,尤其是在骤停或骤减药物剂量时,故要注意不要骤停或大幅度减量,以保证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另外,阿立哌唑可能导致脑电活动异常以及抽搐阈值降低而引起抽搐。

可见,阿立哌唑虽不易造成经典抗精神病常有的如泌乳素增高、肥胖、代谢异常等副作用,但仍有发生副作用的可能,因此从预防角度出发,要注意初始量不要太大,增加量不要太快,同时要密切仔细地进行观察,发现症状,及时处理,确保治疗安全。

四、阿立哌唑与其他抗精神病药物的对比与评价

全世界大约有1%的人受到精神分裂症影响。对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始于1954年,当时在美国上市了氯丙嗪。此后很快出现了许多新的抗精神病药物,如氟哌啶醇、洛沙平等,这些药物尽管结构和药理性质与氯丙嗪相似,但其治疗效果并没有明显的改进。20世纪60 年代末开发了氯氮平,发现其有较强的抗精神病作用,与多种受体具亲和力。与传统药物相比,该药具有很多优点:较少产生锥体外系副作用;基本上不产生迟发性运动障碍;有抗震颤麻痹症作用;不促使分泌催乳素;能特异性地作用于中脑皮层的多巴胺神经元。但该药有致命的不良反应——粒细胞缺乏症,因而大大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使用。然而20世纪80年代以后对其研究和应用又逐渐增多,以其作为原型药物,开发和研究非典型抗精神病新药。近10年来,大量新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相继上市或进入临床试验,其中研究较多的有喹硫平、齐拉西酮、哌罗匹隆、阿立哌唑等。

阿立哌唑能够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在三项严格控制的短期试验中,阿立哌唑10或mg/d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急性复发和分裂情感障碍患者的疗效远优于安慰剂。长期使用阿立哌唑30mg/d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紧接着急性复发患者的疗效同使用氟哌啶醇

10mg/d相当。在一项26周试验中使用阿立哌唑15 mg/d预防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效果远优于安慰剂。另外,根据一个小规模同奥氮平对照的试验结果,阿立哌唑30mg/d可以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神经认知功能。在这里综述的大部分试验中,占相当百分比的患者没有完成治疗(在40%到70%之间);尽管这是此类试验的共同特征,试验观察者们通常不提及。实际上,最近一项对临床试验数据进行的荟萃分析显示放弃治疗者所占比率已超过40%。一般情况下,患者使用这些剂量似乎没有收到比按批准剂量(10ak mg/d)服用时额外好的治疗效果。然而,最近的用药指南提示对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剂量高出推荐剂量的趋势在增加;这些数据提示这样一种处方行为可能对阿立哌唑不适合。

对精神分裂症或分裂情感障碍患者使用阿立哌唑10-30mg/d通常能很好地耐受。在短期和长期试验中治疗中出现的副反应整体情况同安慰剂相类似。该药EPS和EPS相关副反应的发生率在安慰剂水平,并且EPS严重程度变化很小。在一项长期试验中,使用氟哌啶醇者比使用阿立哌唑者更频繁发生EPS相关副反应,EPS严重程度的改善更少。因此,像其他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如奥氮平)一样,阿立哌唑与常规抗精神病药(如氟哌啶醇)相比引发EPS的几率较小。有限的耐受性对照数据在临床试验资料中。然而,阿立哌唑同其他抗精神病药相比在高催乳血症,体重增加、糖尿病、高脂血症方面似乎轻一些。

阿立哌唑具有较少升高血液催乳素水平的倾向,最近的临床用药指南将阿立哌唑同奎硫平、奥氮平、氯氮平一起归类为引起血液催乳素水平升高较低倾向性的抗精神病药(不像利培酮和氟哌啶醇),想证实阿立哌唑和较新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如奎硫平)间的相似性和区别,需做点对点对照试验。按照一项最近的美国专门小组的一致意见,与一些其他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如:氯氮平、奥氮平)相比,阿立哌唑引发体重增加、糖尿病、高脂血症的几率小一些。正如前面讨论过的,阿立哌唑比奥氮平较少地引起显著体重增加,目前还需进一步研究,因为其他新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如齐拉西酮)似乎比旧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如利培酮有类似的优势,也很可能因为这些新一些的药(阿立哌唑、齐拉西酮)还没有像旧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那样广泛使用。有趣的是,揭示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和高甘油三脂血症间存在联系的流行病学研究中并不包括使用阿立哌唑的患者。事实上,根据目前现有的数据资料,FDA对阿立哌唑安全警报并没有发现阿立哌唑使用者引发糖尿病的信号增加。长期试验数据指出像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代谢方面副反应或糖尿病的发生率,在阿立哌唑目前还没有。

与其他抗精神病药相比,阿立哌唑的优点是每天服用一次(如:利培酮、佐替平、齐拉西酮、氟哌啶醇均每天两次)和不用增加剂量(与利培酮、奎硫平、齐拉西酮、氟哌啶醇相比)。

使用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或分裂情感障碍的患者还需要做长期症状稳定,生活质量提高,住院率,其他治疗结果(如:工作和社会功能)方面的观察,还需要进一步做可能存在的药物相互作用研究。药物经济学前景方面的研究目前还没有。然而,来自瑞典或德国成本分析模型初步结果显示与奥氮平相比,使用阿立哌唑能潜在节省治疗成本,因为使用阿立哌唑治疗估计能降低糖尿病或冠心病(两个模型)或代谢综合征(瑞典模型)的风险。与一些其他非典型抗精神药相比,阿立哌唑的较轻副反应特性能否抵消它的稍高消费成本,还有待将来研究。

总之,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障碍患者使用阿立哌唑是有效的,且耐受良好。尽管目前阿立哌唑仅与氟哌啶醇和奥氮平做了直接比较研究,但是目前的数据证实阿立哌唑在增加体重最小方面可能具有优势。增加剂量是不必要的。阿立哌唑的定位就与其他抗精神病药的关系全面定位,需作长期试验(1年以上),必须做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点对点对照研究。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来说,阿立哌唑是一种新的有价值的治疗选择。

五、总结

与其他抗精神病药物相比,新型药物阿立哌唑显出了它的独特优势:副作用小、服用剂量少、耐受性良好等,并逐渐成为一个有价值的治疗选择。但阿立哌唑的很多机制尚不明确,还需在大量临床实验的基础上证实我们现在的想法。但在那之前,阿立哌唑就已经有能力凭借它的优点占领一定市场并走向应用成熟。精神病人的病症改善以及供养精神病人的家庭负担减轻,都是我们愿意看到的。我们有理由相信现代药学科研人员会弄清阿立哌唑的作用机制或者更进一步,研究出比阿立哌唑具更佳性价比和治疗效果的药物。人类的未知与智慧都是无限的,相信我们能在与疾病斗争的过程中不断成长。

参考文献

[1] Bristol-Myers Squibb Company. ABILIFY (aripiprazole) Tablets[EB/OLl.http:// www.bin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113400731.html, /egi-bin/anybin.p1? 却=select%20PPI% 20from% 20TB_PRODUCT_PPI% 20where% 20PPI_SEQ 二101& ke,二PPl,2002-11-15/2003-07-17

[2] Keck Jr, McElroy SL. Aripiprazole: a partial dopamine仇receptoragonist antipsychotic[J].Expert Opin Investig Dnigs,2003, 12(4):655.

[3] Goodnick PJ, Jerry JM. Ari画rrazole: profile on eficacy and safety[J].Expert Opin Phannacother, 2002, 302):1773.

[4] Marcus R, Gharbia NA, Kujawa ML et al. Aripiprazole for longternmaintenance treatment of schizophrenia [A ].the 2002 annualmeetingof th eA mericanC olegeo fC linicalP harmacy[C ] ,Albuquerque,N ewM exico,S ageS ciencep erss,Oc tober20 一23,20 02.

[5] Carson W, Pigot T, Saha A, et al. Aripiprazole vs placebo in thetreatment of stable, chronic schizophrenia[A].The 42nd annualmeeting of the New Clinical Drug Evaluation Unit仁C],Boca Raton,Florida,T heN ationalIn stituteo fM entalH ealth,Ju ne1 0一13,2 002.

[6] Petrias JM, McQuade RD, Cassey DE, et al. Switch to aripiprazolemonotherapy[A].the 2002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CollegeofCl inicalPh armacy[C],Albuquerque,N ewM exico,S ageS ciencePerss,O ctober2 0一23,2 002.

[7] Kern RS, Comblatt B, Carson WH, et al. An open-label comparisonof the neurocognitive efects of aripiprazole vs. olanzapine in patientswithst ablep sychosis[ J] .SchizophrR es,2 001,49( Suppl1 一2):S234.

[ 8] S eeman PL, Niznik H B, Guan HC. El evati on of dopam ine D2r ecept ors in schiz ophren ia is under est imat ed by radioact iveracl opride[ J] . Arch Gen Psychiatry, 1990, 47: 1 170- 1 172.

[9] Wein berger DR, Aloia MS, Goldb erg T E, et al. T he fr ont all ob es and schiz ophren ia[ J ] . J Neu ops ychiat ry Clin Neu rosci,1994, 6: 419- 427.

[ 10] Egan MF, Goldbeng TE, Kolachana BS, et al. Eff ect ofCOMT Val108/ 158Met genot ype on f rontal lobe funct ion and risk f orschizophrenia[ J] . Proc Nat l Acad Sci, 2001, 98: 6 917- 6 922.

[ 11] M cQuade Rd, Burri s Kd, Jordan S , et al. Aripiprazole: a d opa min e- s erot omine syst erm st ab ilizer[ J] . Int J Neuro ps ycho ph armacol, 2002, 5( S up 1) : S 176.

[ 12] Wad enberg ML, Cort izo L, Ah len ius S. E vidence for specif icin teract ions betw een 5- TH

1A and dopamine D2 recepor mech anism s in the mediat ion of ext rapyram idal mot or funct ions inth e rat [ J] . Pharmacol Biochem Behav, 1994, 47: 509- 513.

[ 13] An ders en H l, Kilpat rick IC. Pr even tion by ( + / - ) - 8 - hydroxy- 2- ( din – propylamin o) tet ral in of both cat al epsy andth e rises in rat s triat al dopamine metabolism caus ed by haloperidol[ J] .

Br J Pharmacol, 1996, 118( 2) : 421- 427.

精神病药物阿立哌唑的作用机理

精神病药物阿立哌唑的作用机理 杨雯雁(09354065)柯玉娟(09354097)袁媛(09354102)郑小丽(09354093)温璐平(09354121)【摘要】1988年阿立哌唑的发现,是受精神分裂症的几种优势病因假说指导。经历的Ⅰ、Ⅱ和Ⅲ期临床试验提示,阿立哌唑具有起效快、安全性高及耐受性好等临床特性。多年来人们一直在探讨阿立哌唑的作用机制,其中有两种较为权威的说法。其一,多巴胺假说。认为脑内多巴胺能神经递质异常引起精神分裂症症状。其二,血清素假说。认为多巴胺的活动,受血清素能神经元调节。我们小组旨在研究对抗最典型的精神类疾病——精神分裂症的药物作用机理的同时,增加自己的生物化学课外知识,锻炼小组合作和深入探讨和研究的能力。 【关键词】阿立哌唑;精神分裂症;多巴胺受体;作用机制 一、我们选择研究精神分裂症药物的原因以及研究精神疾病的意义 人类有很长一段历史对精神卫生健康的关注是一片空白。人们片面地以为身体健康就能百分之百衡量一个人的健康程度。然而大多数人不知道,精神健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学习的进度,不健康的精神状况不仅会使自身遭受痛苦,同时也带给周围的家人朋友很大的负担。精神疾病在古时候被认为是和宗教中的恶魔或者巫术有关,这样的误解不仅耽误了对精神病人的及时治疗,也使历史上对精神疾病这一领域的科学研究停滞不前。 1991年,尼泊尔提交了第一份关于“世界精神卫生日”活动的报告。由此拉开了人们关注人类精神健康的序幕。随后的十多年里,许多国家参与进来,世界卫生组织确定将每年的10月10日作为特殊的日子“世界精神卫生日”,提高公众对精神疾病的认识,分享科学有效的疾病知识,消除公众的偏见。目前全世界共约有4.5亿各类精神和脑部疾病患者,每4个人中就有1人在其一生中的某个时段产生某种精神障碍,精神卫生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 至今,精神卫生健康已成为人类健康的一大重要领域。我们小组旨在研究对抗最典型的精神类疾病——精神分裂症的药物作用机理的同时,增加自己的生物化学课外知识,锻炼小组合作和深入探讨和研究的能力。希望在了解这一领域后能为将来走上药学岗位打下基础,为人类精神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二、精神分裂症的简介和它的发病原理 精神病(psychosis)指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的认识、情感、意志、动作行为等心理活动均可出现持久的明显的异常;不能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动作行为难以被一般人理解,显得古怪、与众不同;在病态心理的支配下,有自杀或攻击、伤害他人的动作行为;有程度不等的自制力缺陷,患者往往对自己的精神症状丧失判断力,认为自己的心理与行为是正常的,拒绝

抗精神病药物副作用

锥体外系反应 ①急性肌张力障碍:临床肌注抗胆碱药,口服抗胆碱药安坦,可预防和减少急性肌张力障碍的发生。 ②静坐不能:可加用抗胆碱药,如安坦或合用普奈洛尔,也可试用抗焦虑药,如安定或氯硝西泮等。 ③药源性帕金森氏综合征:加用抗胆碱药如安坦。抗胆碱药对震颤疗效较好,对肌肉强直疗效次之,对动作迟缓疗效差。 ④兔唇综合征:加用抗胆碱药安坦。 ⑤迟发性运动障碍:目前尚无较好的防治方法,应针对发病机理采取综合措施,可减药、停药或换用锥体外系反应小的药物如氯氮平,使用一些抗胆碱能药如安坦,对症处理,如掩盖症状法,加用舒必利、利血平等,辅助治疗法,维持原药,加用抗组织胺药,钙通道阻滞剂,维生素c等。 (3)惊厥和肌痉挛:减药,合并应用抗癫痫药,或苯二氮卓类药物,如卡马西平口服,或氯硝安定口服等。 (4)植物神经副反应:口中可勤饮水或咀嚼口香糖,便秘可多食富含粗纤维食物,加用中药牛黄解毒片或三黄片,或以小剂量番泻叶泡茶饮用。心跳加快者可加用普萘洛尔口服。尿潴留和麻痹性肠梗阻需减药,肌注新斯的明,可重复使用,若无效则需导尿或灌肠。 <多巴胺能的临床效应-中脑-边缘(含犒赏)/中脑-皮质/黑质-纹状体/下丘脑-漏斗通路-喻东山> 在中枢,主要有4条多巴胺能通路,一是中脑-边缘通路、二是中脑-皮质通路、三是黑质-纹状体通路、四是下丘脑-漏斗通路,而犒赏通路则属于中脑-边缘通路,下面将介绍这些通路激动时的临床效应。 一.中脑-边缘通路 ⒈激动:由中脑腹侧被盖部到边缘系统(膈区、伏膈核和嗅结节)的通路称中脑-边缘通路,该通路经多巴胺能传导,故又称中脑-边缘多巴胺能通路。当中脑-边缘通路的多巴胺能亢进时,激动突触后膜D2受体,引起阳性症状(如幻觉、妄想、瓦解症状和精神病性攻击)。三环抗抑郁药阻断多巴胺回收,单用于精神分裂症时,可能恶化偏执和瓦解症状;舍曲林有拟多巴胺能,曾有引起幻视的报告。机制是:多巴胺能亢进提供一种异常驱动力,使病人的精神异常兴奋。当知觉和记忆异常兴奋时,表现为幻觉;当异常的系统去解释异常的体验时 [1],表现为妄想。 ⒉阻断:抗精神病药阻断D2受体,消除异常动力,衰减异常兴奋。幻觉、妄想逐渐瓦解,退入意识幕后。阻断多巴胺D2受体的强度由强到弱依次为氟奋乃静、利培酮、氟哌啶醇、奥氮平、氯丙嗪、甲硫哒嗪、奎硫平和氯氮平。因为阻断D2受体强度与改善阳性症状程度有关,而在阻断D2受体强度上,不典型抗精神病药比典型抗精神病药无任何优势,故当治疗阳性症状时,不典型抗精神病药与典型抗精神病药等效。 二.中脑-皮质通路 ⒈激动:由中脑腹侧被盖部到皮质区(扣带、鼻内侧区、前额区和梨状皮质)的通路称中脑-皮质通路,该通路经多巴胺能传导,故又称中脑-皮质多巴胺能通路,当该通路功能增强时,

常用抗精神病药物

抗精神病的常见药物有哪些? 抗精神病药,又称强安定药或神经阻滞剂,是一组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及其它精神病性精神障碍的药物。那么,抗精神病的常见药物有哪些? 抗精神病药,又称强安定药或神经阻滞剂,是一组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及其它精神病性精神障碍的药物。在通常的治疗剂量并不影响患者的智力和意识,却能有效地控制患者的精神运动兴奋、幻觉、妄想、敌对情绪、思维障碍和异常行为等精神症状。那么,抗精神病的常见药物有哪些? 一、第一代抗精神病药 1、舒必利:与氯丙嗪比拟,锥外副反应较轻。因为口服后吸收不十分可靠、因人而异,故疗效较不不乱。治疗剂量为600到1400毫克。女性服用后,往往泛起月经异常。 2、氟哌啶醇:在新药临床试验时,往往被认作是尺度的抗精神病药。与氯丙嗪比拟,锥外副反应较重。泛起TD的可能性好像也比氯丙嗪较多。治疗剂量为6到20毫克。 3、奋乃静:疗效不见得比氯丙嗪更好,只是嗜睡较轻。与氯丙嗪比拟,锥外副反应较重。泛起肝功能异常较少。治疗剂量20到60毫克。 4、氯丙嗪:是最老牌的抗精神病药。作用机理很广泛,所以副反应比较多。嗜睡较多,锥外副反应不太严峻。治疗剂量是天天400到600毫克。服药久了,有的会泛起肝功能异常。 以上这些第一代抗精神病药,因为有泛起各种副反应的可能,所以在临床应用时,往往逐步增加剂量,以期逐步适应。 二、第二代抗精神病药 1、齐拉西酮:治疗剂量为80到160毫克。疗效不理想,锥外副反应不少。对心脏有可能产生不良反应,必需予以留意。长处是体重增加较少。 2、阿立哌唑:疗效不理想,副反应较少。治疗剂量10到30毫克。加大剂量后可否增加疗效,没有研究可以作此证实,所以谁也不敢超过30毫克。

精神科三基考试第二十六章精神障碍的药物治疗

第二十六章精神障碍的药物治疗 (总分100,考试时间600分钟) 一、名词解释 1. SDA 类抗精神病药物 2. 锥体外系不良反应 3. 恶性综合征 4. MAOIs 5. SSRIs 6. 撤药综合征 二、选择题 (一) A 型题 1. 关于第一代抗精神病药,以下哪种说法正确() A. 主要为中枢5- 羟色胺阻断剂 B. 主要为中枢神经系统多巴胺D2 受体阻断剂 C. 为多受体阻断作用药物 D. DA 部分激动剂类抗精神病性药物 E. DA 稳定剂类抗精神病药物 2. 不属于第一代抗精神病性药物的是() A. 氯丙嗪 B. 硫利达嗪 C. 氟哌啶醇 D. 奋乃静 E. 利培酮 3. 不属于第二代抗精神病性药物的是() A. 齐哌西酮 B. 氯氮平 C. 氟哌噻吨 D. 奥氮平 E. 阿立哌唑 4. 不属于第一代抗精神病药临床作用的特点的是() A. 主要药理作用为阻断中枢神经系统多巴胺D2 受体 B. 通过对中脑边缘系统过高的多巴胺传递产生抑制作用而治疗精神病性症状 C. 主要是对幻觉、妄想等临床症状有效 D. 该类药物增加了对5-HT2 受体的阻断作用,减轻了单纯阻断 D2 受体导致的锥体外系副作用

E. 低效价抗精神病药物临床治疗剂量大,镇静作用强,锥体外系副作用相对较轻 5. 属于长效抗精神病药的是() A. 五氟利多 B. 氯氮平 C. 氟哌噻吨 D. 奥氮平 E. 阿立哌唑 6. 抗精神病药的适应证是() A. 幻觉 B. 妄想 C. 精神运动性障碍 D. 儿童精神障碍 E. 谵妄 7. 下列不属于抗精神病药禁忌证的是() A. 严重心血管疾患 B. 开角型青光眼 C. 骨髓抑制 D. 已发生中枢性神经抑制者 E. 中重度肝功能损害 8. 下列不属于抗精神病药禁忌证的是() A. 前列腺肥大 B. 震颤性麻痹 C. 尿潴留 D. 严重内分泌系统疾病 E. 神功能不全者 9. 与抗精神病药物相互作用,使两者血药浓度均提高的是() A. 抗胆碱能药 B. 抗酸药 C. 三环类抗抑郁药 D. 巴比妥类 E. 西咪替丁 10. 与抗精神病药物相互作用,使两者作用均减弱的是() A. 丁螺环酮 B. 左旋多巴 C. 苯妥英 D. 可乐定 E. α -甲基多巴 11. 与抗精神病药物相互作用,能够减少抗精神病药物吸收的是() A. 抗酸药 B. 三环类抗抑郁药 C. 肾上腺素 D. 氟烷 E. 酒精 12. 与抗精神病药物相互作用,使抗精神病药物浓度降低的是() A. 丁螺环酮 B. 酒精 C. 普纳洛尔 D. 烟草 E. 华法林 13. 与抗精神病药物相互作用,使抗精神病药物代谢加快的是() A. 丁螺环酮 B. 巴比妥类

茶多酚对抗精神病药物奥氮平诱致肥胖大鼠作用与机制研究

茶多酚对抗精神病药物奥氮平诱致肥胖大鼠作用与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茶多酚对抗神经病药物奥氮平诱致肥胖大鼠的作用以及机制。方法本次研究选取64只健康的雌性大鼠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茶多酚对抗神经病药物奥氮平治疗,观察其对大鼠肥胖的作用以及机制。结果模型对照组和正常组进行比较,发现大鼠在体重、食物的摄取量、Lee’s指数、脂肪系数、脂肪湿重、5-HT、DA、DOPAC含量、血清瘦素含量、FFA含量方面均有所增加,夜晚距离和平均速度、脂联素含量明显降低,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饮水量、白天自主行为、夜晚慢速运动时间和快速运动时间及休息时间、Tc、TG、LDL-C、HDL-C含量、血糖、胰岛素含量、ALT、AST、SOD活性、MDA含量无明显变化,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和低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在体重、饮食量、饮水量、白天休息时间、Lee’s指数、脂肪系数、脂肪湿重、DA、DOPAC含量、FFA含量、LDL-C含量、血糖、胰岛素含量、ALT、AST、MDA含量方面均有所减少,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HT含量、血清瘦素含量无明显变化,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白天时距离和快速运动时间及平均速度、夜晚距离和平均速度、5-HIAA、NA含量、脂联素含量、SOD活性明显增加,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低剂量组夜晚快速運动的时间显著增加,并且休息的时间相对减少,体内TC含量降低,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茶多酚能够有效的抑制肥胖大叔的食物摄取量,减少了它的饮水和进食量,引导肥胖大鼠多进行自主活动,缩短了其休息时长,增加在黑暗时的运动量以及运动速度,促进下丘脑递质对5-HT 的诱导分泌,拉升5-HIAA和NA水平,降低DA的水平,抑制食欲提高了运动量,通过脂肪细胞因子的调节,体内血清脂联素的含量增加,并且体美高脂肪酸的氧化程度和能量消耗更多,脂代谢速度加快,体内FFA、LDL-C和TC的含量明显降低,在提升SOD活性的同时,降低MDA的含量,达到提升机体抗氧化能力的效果。 标签:茶多酚;神经病药物;奥氮平;肥胖大鼠 [文献标识码]A 肥胖症与体内脂肪不正常和堆积过多有着直接的关系,受内分泌疾病、遗传、运动和饮食的直接影响。肥胖症的显著特点为体重过重,并与高脂血症、高血压、脑血管疾病、冠心病和糖尿病等发生过程相互影响。大量的临床试验证明,长时间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会导致肥胖和体重增加,给患者治疗的依从性造成一定的影响。国外学者系统的研究了抗精神病药诱发的肥胖问题,并使用奥氮平等药物创建了大鼠肥胖模型。绿茶的主要活性成分就是茶多酚(TP),茶多酚(TP)的主要作用为抗衰老、预防癌症、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和抗氧化性,能够调节食物摄入和脂肪代谢,从而使肥胖逆转和体重减轻。因此,本次研究选取64只健康的雌性大鼠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茶多酚对抗神经病药物奥氮平治疗,观察其对大鼠肥胖的作用以及机制,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早期最常见的不良反应

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早期最常见的不良反应 范新印 1、过度镇静 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早期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镇静、乏力、头晕,发生率超过10%。氯丙嗪、氯氮平和硫利达嗪等多见,与药物拮抗组胺H1等受体作用有关。奥氮平和奎硫平治疗患者也可出现。利培酮和舒必利少见。多见于治疗开始或增加剂量时,治疗几天或几周后常可耐受,也有不少长期服用氯丙嗪、硫利达嗪和氯氮平者表现多睡和白天嗜睡。将每日剂量的大部分在睡前服用,可以避免或减轻白天的过度镇静。严重者应该减药,并告诫患者勿驾车、操纵机器或从事高空作业。 2、体位性低血压 体位性低血压与药物对α-肾上腺素能受体作用有关。临床表现为服药后常于直立位时血压骤然下降,可引起患者猝倒,多见于低效价药物,快速加量或剂量偏大时。此时应让患者平卧,头低位,监测血压。必要时静脉注射葡萄糖,有助于血压恢复,必要时减量或换药。 3、流涎 流涎是氯氮平治疗早期最常见的一种不良反应,大约64.3%的患者出现流涎。过度流涎在睡眠时最明显,患者经常主诉早晨枕头被浸湿。尽管抗胆碱能药物可以治疗这一不良反应,因为抗胆碱能药物的毒性反应,一般不主张使用。有建议外周抗肾上腺素能药物可以拮抗氯氮平对唾液腺的毒蕈碱样胆碱能效应。可乐定(0.1 mg或0.2 mg贴剂每周1次)和阿米替林也用于睡眠时的流涎,最近发现氯氮平不增加唾液流量而是减少吞咽,因此在睡眠时候流涎最明显。建议患者侧卧位,以便于口涎流出,防止吸入气管,必要时减量或换药。 4、锥体外系不良反应 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是抗精神病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急性肌张力障碍、震颤、类帕金森症、静坐不能、迟发性运动障碍等,与药物阻断多巴胺受体作用有关。该不良反应常见于高效价的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如氟哌啶醇的发生率可达80%,迟发性运动障碍的发生率也较其他抗精神病药为高。低效价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及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比较少见。利培酮高剂量时或个体敏感者也可出现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氯氮平、奥氮平和奎硫平致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的风险较低。有报道氯氮平可以改善迟发性运动障碍。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可发生在治疗的任何时期,低剂量起始或药物剂量滴定速度缓慢常可减少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的发生;急性肌张力障碍、类帕金森症,可以合并抗胆碱能药物如安坦等治疗;静坐不能(严重的运动性不安),可通过降低药物剂量或者使用B受体拮抗剂治疗;合并使用抗焦虑药物可以控制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的急性激越。 5、泌乳素水平 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常引起泌乳素水平升高及高泌乳素血症相关障碍如闭经和溢乳、性功能改变。舒必利多见,高效价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也较常见。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也可导致催乳素水平增高及相关障碍。奥氮平也有暂时性催乳素水平升高(呈剂量依赖性)的报道。氯氮平、奎硫平对血浆催乳素水平无明显影响。该不良反应发生与药物拮抗下丘脑一垂体结节漏斗区DA受体有关。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可通过减药、停药、中药、DA激动剂和激素治疗。 6、体温调节紊乱(下丘脑体温调节的影响) 多见于氯氮平治疗者。氯氮平治疗头3周,部分患者出现良性发热,最多持续至治疗第10天左右。体温增高一般不会超过1℃或2℃,继续治疗几天后可恢复正常,没有临床意义。但是,偶尔也可见到体温超过38.5℃,需要监测血常规,停止氯氮平治疗。同时要鉴别诊断是药源性发热、并发感染或是继发于粒细胞缺乏症的感染,脱水、高热、休克、严重木僵或可能是恶性综合征的症状。曾出现过高热的患者可以再次给药,但加量要缓慢。如果仍然出

常见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识别与处理原则

常见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识别与处理原则 一、概念与发展历史 (一)概念 抗精神病药物(antipsychotic drugs)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躁狂发作和其他具有精神病性症状的精神障碍。 (二)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靶症状 ⒈ 焦虑抑郁; ⒉ 阳性症状 ⒊ 阴性症状; ⒋ 认知症状; ⒌ 攻击敌意。 (三)多巴胺假说 ⒈ 苯丙胺致精神病; ⒉ 溴隐亭致精神病; ⒊ 早期抗精神病药均有 D2,受体拮抗作用; ⒋ 无 EPS(锥体外系反应),无疗效; ⒌ 高效价药物也具有较高的 EPS 发生率。 四)背景 氯丙嗪(1952)问世是精神病药物治疗史上的一次变革,但分裂症治疗仍面临着许多困难,包括疗效不佳(尤其是对阴性症状),药物不良反应(过度镇静、植物神经系统症状、运动障碍等)。 (五)精神病性障碍药物治疗的发展 ⒈ ECT(电抽搐治疗) ⒉ 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氯丙嗪、奋乃静、氟哌啶醇、氟奋乃静、甲硫达嗪、洛沙平。 ⒊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利培酮、齐哌西酮、奥氮平、喹硫平、阿立哌唑。 二、作用机制、分类、适应症和禁忌症 (一)(传统)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 ⒈ 主要作用机理为阻断中枢 D2 受体; ⒉ 治疗中可产生锥体外系反应和催乳素水平升高; ⒊ 高效价:氟哌啶醇; ⒋ 中效价:奋乃静; ⒌ 低效价:氯丙嗪。 (二)(新型)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 ⒈ 5-羟色胺与多巴胺拮抗剂(serotonic dopamine antagonists,SDA),同时拮抗DA 与5-HT 而产生抗精神病药效的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risperidone)、齐拉西酮(ziprasidone)、舍吲哚(sertindole); ⒉ 多受体作用拮抗剂:氯氮平、奥氮平(olanzapine),喹硫平(quetiapine)等; ⒊ 选择性 D2/D3 拮抗剂:阿米舒必利(amisulpride);⒋ 多巴胺受体部分拮抗剂:阿立哌唑(aripiprazloe)。

三基培训考试精神科学精神障碍的药物治疗

三基培训考试精神科学精神障碍的药物治疗 (总分:100.00,做题时间:60分钟) 一、名词解释(总题数:6,分数:6.00) 1.SDA类抗精神病药物 (分数:1.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SDA类抗精神病药物是第二代抗精神病药,其作用机制为中枢5-羟色胺和多巴胺D2受体阻断剂,主要代表药物为利培酮、齐哌西酮等。) 解析: 2.锥体外系不良反应 (分数:1.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锥体外系不良反应与药物阻断黑质纹状体通路DA受体有关,主要表现为帕金森综合征、急性肌张力增高、震颤、静坐不能、迟发性运动障碍。传统抗精神病药物特别是高效价类发生比例高。) 解析: 3.恶性综合征 (分数:1.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恶性综合征属少见但严重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高热、肌紧张、意识障碍和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如出汗、心动过速、尿潴留等。) 解析: 4.MAOIs (分数:1.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MAOIs为单胺氧化酶抑制剂,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单胺类神经递质的氧化代谢而提高神经元突触间隙浓度,其代表药物为吗氯贝胺。) 解析: 5.SSRIs (分数:1.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SSRIs为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主要药理作用是选择性抑制5-HT再摄取,使突触间隙5-HT 含量升高而达到治疗目的。此类药物包括氟西汀、帕西罗汀和西酞普兰等。) 解析: 6.撤药综合征 (分数:1.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抗抑郁药的撤药症状源于长期阻断某些神经递质再摄取,其受体会适应性地下调,在停药后无法立即适应这种变化而出现撤药症状。抗胆碱能撤药症状主要表现为腹泻、尿频、头痛、唾液增多;SSRIs 药物的撤药症状通常为感冒样症状、疲乏、肌痛、静坐不能和感觉障碍等。) 解析: 二、选择题 (总题数:25,分数:25.00) 7.关于第一代抗精神病药,以下哪种说法正确() (分数:1.00) A.主要为中枢 5-羟色胺阻断剂 B.主要为中枢神经系统多巴胺D2受体阻断剂√ C.为多受体阻断作用药物

药物相互作用一览表.doc

药物相互作用一览表 说明 1.本表列举了一些常见药物的相互作用 2.联合用药栏中分A、B两个小栏,即A药与B药合并给予(包括同时或先后,通过相同途径或不同途径给予A、B两种或两类药)。 3.相互作用栏包括合用后药物作用(包括疗效和副人用)所起的变化。本栏说明后附有括号,其中的数字记号系表示所发生的相互作用的类型: Ⅰ促进胃肠蠕动而引起的相互作用; Ⅱ减弱胃肠蠕动而引直播相互作用; Ⅲ竞争血浆蛋白; Ⅳ酶抑作用; Ⅴ酶促作用; Ⅵ尿液pH改变而引起药物重吸收的变化 Ⅶ竞争排泌 Ⅷ协同或相加; Ⅸ拮抗。 此外,尚有一些不属于上面九类或作用机制不够明确的相互作用。相互作用栏亦包括对相互作用提出处理意见的内容。 联合用药 相互作用 A B 吸入性 全麻药 筒箭毒碱吸入性全麻药(除氧化亚氮外)均能增强B的肌松作用 吸入性 全麻药 胺碘酮可致低血压和房室阻滞 乙醚巴比妥类中枢抑制作用加强,应减少A的用量(Ⅷ) 乙醚 氨基糖甙类或多粘菌 素类神经肌肉阻滞作用加强,有引起呼吸麻痹的危险,避免并用(Ⅷ)

乙醚抗胆碱药 B可克服A引起的呼吸道分泌增多、恶心和呕吐等不良 反应 乙醚单胺氧化酶抑制药 B可能加强A的作用,引起呼吸抑制,应在术前两周内 停用B(Ⅷ) 乙醚β-阻滞药 心脏抑制加重,心博量明显下降,血压下降,心动过缓, 应避免合用(Ⅷ) 氟烷苯妥英钠 A有强力的酶抑作用,并用肝毒性增强,甚至可引起肝 坏死(Ⅸ) 氟烷 肾上腺素、去甲肾上 腺素、间羟妥A使心肌对B的反应性增强,易诱发心律失常(如需用升压药,可选择用甲氧明、美芬丁胺) 氟烷阿托品类B可减轻A对心脏的抑制作用,因此常用为术前用药(Ⅸ)甲氧氟烷氨基糖甙类 神经肌肉阻滞加强,可引起呼吸肌麻痹,禁忌合 用(Ⅷ) 甲氧氟烷四环素类加重肾损害 甲氧氟烷β-阻滞药心脏抑制加重 安氟醚三环类抗抑郁药 服用B的患者用安氟醚麻醉时可出现阵挛性四肢 抽动。有癫痫病史者也不应用A 安氟醚β-阻滞药可出现心率减慢,需加用阿托品调整心率 肌松药安定类 A的神经肌肉阻滞作用加强,可引起呼吸肌麻痹 (Ⅷ)(琥珀胆碱除外) 肌松药新斯的明B可对抗非去极化肌松药(如筒箭毒、加拉碘铵)的作用(Ⅸ),但与去极化肌松药(如琥珀胆碱)合用,反而加强肌松作用(Ⅷ)

抗精神病药物常见的副作用和处理措施

抗精神病药物常见的副作用和处理措施 (一)药源性精神症状(即矛盾反应)▲▲▲▲▲ 1、主要表现 (1)过度镇静多由于一次服药量过大、几种镇静作用的药物联合应用,或对老年、体弱病人剂量调节不当所致。病从表现睡眠过多、难以醒转、软弱无力等。 (2)情绪抑郁多数抗精神病药物可引起抑郁状态。其中以氟哌啶醇、氯丙嗪、利血平等较为多见。 (3)焦虑激越应用抗精神病药治疗初期,病人可出现失眠、多梦、易激惹、焦虑及心神不定等症状,多发生于具有焦虑素质的人。其中以氟哌啶醇、奋乃静、维思通等较为常见。 (4)紧张症状群往往先有锥体外系症状、肌张力增高,随即表现缄默、呆滞、直至木僵,可出现吞咽困难。常与药物剂量过大(包括注射长效剂)有关,老年病人特别易发。 (5)谵妄错乱抗精神病药及抗胆碱类药均能引起。 (6)加重原有精神症状。 2、处理措施 (1)根据病史、症状特点、病人的反应等,详加鉴别,必要时停药观察。 (2)出现明显药源性精神症状时,应采取措施促进排泄,足量输液,给予维生素B、C 等治疗。 (3)采用心理治疗,进行安慰、解释。 (4)症状治疗 抑郁状态:经一般处理无效时,可给予抗抑郁剂,如多虑平25-75mg,3次/日。

紧张症状群:给予金刚烷胺100mg,2次/日。意识障碍,应注意除外合并症。抗胆碱类药物引起者,可用0.1%毒扁豆碱0.5-1ml,肌注,可每小时重复应用,至症状改善。 (二)急性锥体外系症状▲▲▲▲▲ 1、主要表现 (1)震颤麻痹综合征一般在治疗早期多见。主要表现有:假面具面容、静止性震颤、静止性震颤、肌张力增高、运动减少、动作笨拙、小步态及流涎等,严重时可影响吞咽动作。 (2)静坐不能多发生于用药早期。表现为不能静坐、不能静立、坐卧不宁、来回踱步,重者可伴有烦躁、焦虑,甚至加重原有精神症状。 (3)急性隆肌张力障碍通常在服药48小时内发生,以青少年为多见。表现为面、舌、颈部的大幅怪异动作,痉挛性斜颈、动眼危象(眼球上窜)、角弓反张、扭转痉挛等。 2、处理措施 (1)注意鉴别,必要时减用抗精神病药物或加用对抗药(如安坦)来治疗观察。 (2)采用抗震颤麻痹综合征药治疗①安坦2mg,2次/日。②海俄辛0.3mg,肌注,2次/日。③苯甲托品1mg,3次/日。④金刚烷胺100mS,2次/日。 (三)迟发性运动障碍(TD)▲▲▲▲▲▲ 1、主要表现 此症状多在长期使用抗精神病药后出现。典型的表现为颊肌、舌肌及咀嚼肌的不自主运动,产生吸吮、咂嘴、弄舌等动作,称为"口一舌一颊"三联症。 2、处理措施 (1)停药或换药迟发性运动障碍一旦出现,应及时停药。对仍需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病人可改用锥体外系反应较轻的药治疗,如氯氮平、甲硫达嗪等。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作用机制研究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作用机制研究 发表时间:2015-02-02T10:55:09.503Z 来源:《医药界》2014年11月第11期供稿作者:刘洁王国红 [导读] 目前已知的抗精神病药除了作用于多巴胺D2受体外,还对以下受体有不同程度的作用。 刘洁王国红 (淮南东方医院集团肿瘤医院药剂科安徽淮南232035) 【中图分类号】R9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1 【摘要】临床常用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及其作用机制。本文就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作用途径进行综述。 【关键字】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在传统(或典型)上抗精神病药多为单纯的多巴胺D2受体阻断剂,而目前抗精神病药物研发的焦点集中干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上,何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这类药物的药理特性表现在对除多巴胺D2受体以外的其他受体[1]。关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作用机制,目前临床应用中的所有抗精神病药物对多巴胺受体系统都有一定的作用,因此,人们一直希望从新的作用靶点寻找可能的抗精神病药。 目前已知的抗精神病药除了作用于多巴胺D2受体外,还对以下受体有不同程度的作用。以下列举几例常用非典型抗精神经药及其作用机制。 1氯氮平(clozapine) 氯氮平是20世纪60年代末被开发成功的第一个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离体实验研究表明,氯氮平对D4受体的亲和力比对D2受体强10倍左右,并可与D1,D3和D5受体结合。氯氮平对非多巴胺受体也有广泛影响,尤其是对5-HT受体,包括对5-HT2、5-HT3及最近发现的5-HT6和5-HT7受体亚型都有一定的亲和力。 2利培酮(risperidone) 利培酮是苯并异恶唑类衍生物,为氟哌啶醇与利色林的化学结构组合而成。对D2受体和5-HT2受体的亲和力都比对氯氮平强,对α1、α2和H1受体也有较低亲和力。利培酮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具有中等程度的疗效。 3奎硫平(quetiapine) 奎硫平也是一种D2/5-HT受体阻断剂,也有多受体作用特征。该药对5-HT2A、α1和H1受体有高度亲和力,对D2和α2受体有中度亲和力,对D1和M1受体亲和力较低[2]。 除以上列举药物外,其他大量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也正在研究发展当中,进一步研究精神病的发病机制、清楚了解精神病的神经生化基础然后才能针对这些靶点来开发新的药物进行针对性治疗,才可以根据个体对抗精神病药物反应的差异性通过药物基因组蛋白质组研究相应的方法开发出更多适合个体化的药物实现个体化治疗。 参考文献 [1]GoffDC,CatherC,EvinsAE,etal.Medicalmorbidityamortalityinschizophre nia:guidelinesforpsychiatrists[J]JournalofClinicalPsychiatry,2005,66(2):1832194. [2]李坤艳,李焕德.临床治疗剂量喹硫平体内代谢机制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07,42(20):156421567

抗精神病药物常识

抗精神病药物常识

————————————————————————————————作者:————————————————————————————————日期:

抗精神病药物常识 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 首先要强调的是精神分裂症的第一次发病是治疗的关键,因为这时抗精神病药物的治疗疗效最好、所需剂量也小,如果能获得有效治疗,病人复原的机会最大,长期的预后也最好。所以对于初发病人的治疗需引起大家的重视。其次对于精神分裂症的治疗要强调尽早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并做到足量足疗程治疗。 精神分裂症治疗的疗程:?1.急性期治疗:急性治疗,在用药治疗的头2周内达到有效剂量,直到症状控制,一般需要6~8周。本期的治疗目标是尽力减轻和缓解急性症状,重建和恢复病人的社会功能。?2.恢复期治疗:巩固治疗,继续急性期治疗的有效剂量,巩固治疗一般要3~6月,本期的治疗目的是减少对病人的应激,降低复发可能性和增强病人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3.稳定期治疗:即维持治疗。?维持治疗的剂量通常比有效剂量低,经典的抗精神病药物的维持剂量可减至有效剂量的1/2左右,新一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除外)通常采用有效治疗剂量或略低于有效剂量维持。? 维持治疗的时间在当前尚没有公认的标准,但需要维持治疗却是大家所公认的。 --John Kane主张,首发病人5年,复发病人终生。?--Csernansky认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终生治疗。 --Ben(1981年)提出,维持治疗的时间因人而异:对于急性发病、症状持续短暂(不足三个月)、经及时系统治疗后症状迅速缓解无波动者,6~12月左右;首次发病应维持2~3年;第二次发病者应维持5年;3次或3次以上者或经各种治疗症状始终不能完全消除者应考虑终生维持治疗。?--美国《综合精神病学教科书第七版》:首次发作者药物维持1~2年;多次发作者药物维持至少5年;具有自杀、暴力或攻击行为者药物维持更长。 药物维持治疗的目的:预防复发、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包括阴性症状的治疗)、减轻或减少副作用。?4.停药:缓慢逐渐减量,直至停用。 妊娠妇女的精神药物使用 鉴于许多药物可以自由地通过胎盘,所以在用药前应考虑以下几点: 1.没有任何一种药物对胎儿的发育是绝对安全的。 2.只有药物对母亲的益处多于胎儿的危险时才考虑在孕期用药。若有可能,在怀孕早期(头三个月)应避免用任何药物。3?.药物对胎儿的作用可能与预期发生在母亲身上的药理作用不同。 4.某些药物可能对胎儿有迟发的不良反应。5?.孕期药物的代谢比非孕期明显减慢。 6.禁止在孕妇身上使用已证明有致畸性的药物。7?.禁止在孕期试验性用药。?美国药物食品管理局(FDA)将孕妇对药物的副反应分为以下几档: ?A档(孕A):经过对照研究在头三个月未能发现问题。?B档(孕B): 动物试验未发现问题,但尚缺乏人体研究数据;或动物试验虽然有阳性发现,但人

常见抗精神病药物禁忌

常见抗精神病药物禁忌 1氯丙嗪 【禁忌证】基底神经节病变、帕金森及帕金森综合征、骨髓抑制、青光眼、昏迷及对吩噻嗪类药过敏者。2奋乃静【禁忌证】基底神经节病变、帕金森及帕金森综合征、骨髓抑制、青光眼、昏迷及对吩噻嗪类药过敏者。3氟奋乃静【禁忌证】基底神经节病变、帕金森及帕金森综合征、骨髓抑制、青光眼、昏迷及对吩噻嗪类药过敏者。4三氟拉嗪【禁忌证】基底神经节病变、帕金森及帕金森综合征、骨髓抑制、青光眼、昏迷及对吩噻嗪类药过敏者。5硫利达嗪【禁忌证】(1)严重心血管疾病如心功能衰竭、心肌梗死、传导阻滞者。(2)昏迷、白细胞减少者。(3)对吩噻嗪类及本品过敏者。(4)严重的中枢神经功能障碍者。(5) 哺乳期妇女。 6哌泊噻嗪【禁忌证】(1)心功能严重损害、意识障碍,特别是中枢抑制药中毒所致的上述情况。(2)严重抑郁者、恶病质者、肝肾功能不全、嗜铬细胞瘤、青光眼、严重心血管疾病。(3)可疑有皮层下脑损伤者。(4)有吩噻嗪药物过敏史者。 7氟哌啶醇【禁忌证】(1)基底神经节病变、帕金森病、帕金森综合征、严重中枢神经抑制状态者、骨髓抑制、青光眼、重症肌无力者。(2)对本品过敏者。 8五氟利多【禁忌证】基底神经节病变、帕金森病、帕金森综合征、骨髓抑制,对本品过敏者。 9氯普噻吨【禁忌证】基底神经节病变、帕金森病、帕金森综合征、骨髓抑制、青光眼、尿潴留、昏迷及对本品过敏者。10舒必利【禁忌证】嗜铬细胞瘤、高血压患者、严重心血管疾病和严重肝病患者、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11氯氮平【禁忌证】(1)严重心肝肾疾患者、昏迷、瞻望、低血压、癫痫、青光眼、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者。(2)对本品过敏者。(3)妊娠期妇女。12利培酮【禁忌证】对本品过敏者。 13奥氮平【禁忌证】对本品过敏者、窄角性青光眼。 14喹硫平【禁忌证】对本品过敏者。 15阿立哌唑【禁忌证】对本品过敏者。 16齐拉西酮【禁忌证】对本品过敏者、有心电图QT间期延长病史者、近期有急性心肌梗死者、非代偿性心力衰竭者、有心律失常病史者。 镇静催眠药物禁忌1苯巴比妥【禁忌证】严重肺功能不全、肝硬化、卟啉病、贫血、未控制的糖尿病、过敏等。 2司可巴比妥【禁忌证】严重肺功能不全、肝硬化、血卟啉病史、贫血、哮喘史、未控制的糖尿病、对本品过敏者禁用。3地西泮【禁忌证】对本品过敏者、妊娠及妊娠期妇女、新生儿。 4艾司唑仑【禁忌证】对本品过敏者、妊娠及妊娠期妇女、新生儿。 5硝西泮【禁忌证】呼吸抑制者、显著的神经肌肉呼吸无力,包括不稳定的重症肌无力,急性肺动脉关闭不全、严重肝损害、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不能单一用于治疗抑郁(或者与抑郁相关的焦虑)或慢性精神疾病。 6唑吡坦【禁忌证】有过敏史者、严重呼吸功能不全、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严重及急慢性肝功能不全者、肌无力者。7佐匹克隆【禁忌证】重症肌无力、失代偿呼吸功能不全者、严重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者,对本品过敏者。 8阿普唑仑 【禁忌证】对本品及其他苯二氮卓类药过敏者、青光眼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严重呼吸功能不全者、严重肝功能不全者,妊娠期妇女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9劳拉西泮【禁忌证】对苯二氮卓类药物过敏者、青光眼患者、重症肌无力者禁用。 10奥沙西泮【禁忌证】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新生儿及6岁以下儿童禁用。 11氯硝西泮【禁忌证】急性窄角型青光眼、过敏严重、肝脏疾病。 12丁螺环酮【 【禁忌证】对本品过敏者,癫痫患者,重症肌无力患者,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及儿童禁用。 13坦度螺酮 【禁忌证】对本品过敏者。 抗抑郁药物禁忌 1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药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西酞普兰 使用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s)时应注意:癫痫(如癫痫控制不良,请避免使用,如有惊厥发作,停止使用)、心

部分抗抑郁药的药物相互作用

抗抑郁药的药物相互作用 一。文拉法辛 ㈠其他药物影响文拉法辛浓度 文拉法辛主要经2D6酶代谢,次要经3A4酶代谢。理论上讲,影响这两种酶(尤其是影响2D6酶)活性的药物,都可能影响文拉法辛血浓度。 ⒈西咪替丁增加文拉法辛血浓度:西咪替丁抑制2D6和3A4酶,理论上能增加文拉法辛血浓度。给男、女健康志愿者(18~41岁)服文拉法辛50mg,每8小时一次达5天,再服西咪替丁800mg/d 5天,文拉法辛的达峰浓度增加60%,清除率下降43%。 由于西咪替丁不显著影响文拉法辛的活性代谢物O-去甲文拉法辛的形成或清除,而循环O-去甲文拉法辛浓度比文拉法辛高,因此,西咪替丁仅轻度增加文拉法辛+O-去甲文拉法辛总浓度,故多数病人无需调整剂量。但对控制较差的高血压、肝功能障碍和老人,这种轻度增加总浓度的效应可能较突出,联用宜小心、。 ⒉苯海拉明增加文拉法辛血浓度:苯海拉明抑制2D6酶,理论上可增加文拉法辛血浓度。Y essine等(2001)征募15例男性志愿者,9例为2D6酶强代谢者,6例为2D6酶弱代谢者,给服文拉法辛18.75mg,每12小时1次,连续4次,间隔1周,再服文拉法辛18.75mg联合苯海拉明50mg,每12小时1次,连续4次。在强代谢组,苯海拉明降低文拉法辛的口服清除率2.4倍;在弱代谢组,苯海拉明降低文拉法辛的口服清除率不明显,可能是弱代谢组进一步抑制2D6酶的空间较小所致。因为文拉法辛费用较高,治疗指数宽;苯海拉明价廉,有镇静效应,既能改善抑郁症的晚间睡眠,又能提高文拉法辛血浓度,两者联用理论上对2 D6强代谢者能增效省钱,但实际有待证实。 ⒊奎尼丁增加文拉法辛血浓度:奎尼丁抑制2D6酶,理论上能增加文拉法辛血浓度。Less ard等给7例2D6酶强代谢者和5例2D6弱代谢者服文拉法辛18.75mg,每12小时1次,连续4次,间隔1周,再服文拉法辛联合奎尼丁每12小时1次,连续4次,结果发现,在强代谢组,奎尼丁降低R-文拉法辛的口服清除率12倍,降低S-文拉法辛的口服清除率4倍。 ⒋吸烟降低O-去甲文拉法辛血浓度:吸烟诱导1A2酶。未闻对2D6和3A4酶有影响,故理论上不影响文拉法辛血浓度。但Reis等(2002)给635例住院或门诊病人服文拉法辛325~412.5mg/d,测定文拉法辛及其主要代谢物O-去甲文拉法辛、N-去甲文拉法辛和N,O-二去甲文拉法辛血浓度,结果发现,吸烟组比不吸烟组的O-去甲文拉法辛血浓度/剂量之比和N, O-二去甲文拉法辛血浓度/剂量之比显著为低、,可能因此而降低文拉法辛的功效。 ⒌酒精不影响文拉法辛血浓度:酒精经2E1酶代谢,未闻对2D6和3A4酶有影响,理论上不影响文拉法辛血浓度。给男性健康受试者单次服酒精0.5g/kg,结果不显著影响文拉法辛或O -去甲文拉法辛的药动学。 ㈡文拉法辛影响其他药物浓度 文拉法辛轻度抑制2D6和3A4酶,不抑制1A2、2C19和2C9酶。理论上轻度增加经2 D6和/或3A4酶代谢的药物血浓度。 ⒈轻度增加抗精神病药血浓度:利培酮主要经2D6酶代谢,文拉法辛轻度抑制2D6酶,理论上轻度增加利培酮血浓度。一项调查发现,同时服文拉法辛150mg/d和单剂量利培酮1mg,利培酮转化为9-羟利培酮轻度受抑制。氟哌啶醇主要经3A4酶代谢,文拉法辛轻度抑制3A4

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一)锥体外系不良反应 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是由于抗精神病药对黑质-纹状体的多巴胺通路D2受体过度拮抗所引起的一组不良反应。研究发现当多巴胺D2受体的阻断或药物对D2受体的占有超过78%时,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升高。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是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最常见的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包括了四种表现: 1、急性肌张力增高的表现,如双眼上翻,颈强直、闭口困难,吐字不清等比较常见。一般情况下可以选用肌注东莨菪碱进行缓解,可以应用苯海索等缓解锥体外系反应的药物。 2、静坐不能,是一种内源性紧张和不安感,以及主观要求不断运动的需要,一些患者甚至感到被一种外来的力量所驱使。焦虑和不适是常见的合并症状。这种情况可以选择苯二氮卓类药如地西泮(安定)、氯硝西泮(氯硝安定)和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心得安)等有效,而抗胆碱能药通常无效。有时需减少抗精神病药剂量,或选用锥体外系反应低的药物。 3、类帕金森症,主要表现患者动作缓慢,手脚或身体其它部分的震颤,身体失去柔软性,变得僵硬。这种情况一般服用抗胆碱能药物安坦或者药物减量或换药。 4、迟发性运动障碍,又称迟发性多动症、持续性运动障碍,是指长期,一般指在1年以上,大量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另种锥体外系副作用,老年及脑器质性病患者较多见。也可见于情感性精神障

碍者。临床特点为不自主的、有节律的刻板式运动。有的表现为口唇及舌重复地不可控制地运动如吸吮、鼓腮、咀嚼舐舌等。有的表现为无目的的抽动,如舞蹈样动作、捻丸动作、上肢抛球样动作。有的则表现为全身躯干运动不协调,呈角弓反张,全身左右摇摆等。以上症状均于睡眠时消失,情绪紧张激动时加重。迟发性运动障碍的原因是黑质纹状体多巴胺功能相对增高所致。抗精神病药对多巴胺受体有阻滞作用,突触后的多巴胺受体长期被药物阻滞,处于去神经增敏状态,对多巴胺变得更为敏感,因此在抗精神病药减量或停用时,诱发或使症状加重。出现迟发性运动障碍首先就是减药,患有椎体外系反应小的并且停用一些抗胆碱能药物,临床上可以使用异丙嗪或安定类药物进行治疗,但效果欠佳。 (二)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 抗精神病药在心血管系统产生的不良反应以心律不齐和低血压较常见。特别是吩噻嗪类药物最为明显,氟哌啶醇在这方面的影响则较少,故更适合老年患者使用。 (三)认知损害 抗精神病药对患者的认知损害主要表现为过度镇静、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受损和谵妄等。药物的抗组胺和抗胆碱能作用可能是导致过度镇静和迟缓精神状态的原因。 过度镇静在传统的低效价药物如氯丙嗪中十分常见,一般在治疗早期,症状表现较为严重,当患者逐渐耐受后有所改善。对需要进行如驾驶、机械操控或高空作业的患者,用药前应充分告知建议暂停相

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反应

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反应 *导读:在服抗精神病药物时,定期检测心电图,抗精神病药物对心血管的副作用是可以避免的。…… 抗精神病药物的传统分类,可以分为经典药物类、非典型药物类、新型非典型类 经典药物类:主要含氯丙嗪、氟哌啶醇、舒必利等。 非典型药物类:主要含氯氮平、利培酮(维思通)、氟哌利多、喹硫平等。 新型非典型类:奥氮平等。 第一与第二类均对精神病的阳性症状(妄想、幻觉、紧张、言语混乱等)效佳,但对其阴性症状(淡漠、少语、社会退缩等)效果不佳,只有第三类对阳性与阴性症状效果均佳。对于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反应,以第一类较多,第二类次之,第三类药物未曾发现心血管的副作用。 但是,学术界对此也有不同的看法,休斯特博士等人将精神安定剂分成两组:①高强度作用组:含氟哌啶醇、三氟拉嗪、奋乃静、氟奋乃静等;②低强度作用组:含氯丙嗪、氯氮平、硫利达嗪等。他们的结论是,高强度作用组的心血管副作用显着低于低强度作用组,因此高强度作用组的药物对心血管系统是相对安全的。 延长心电图QT间期 古雷博士指出精神病患者因心血管问题而死亡者远较一般人群

为多,这是因为不少抗精神病药物都可延缓心室的传导与复极,除延长心电图中的QT间期外,还可引起口干、便秘、心动过速、直立性低血压等副作用,其中以低强度作用组(氯丙嗪、氯氮平等)的副作用较显着。古雷等按延长QT间期作用的大小,将抗 精神病药物分成五组: ①高度危险组 硫利达嗪、匹莫齐特、舒托必利等。 ②次高危险组 氯丙嗪、氟哌利多、舍汀度等。 ③中度危险组 氯氮平、氟哌啶醇、奋乃静等。 ④低度危险组 利培酮、喹硫平等。 ⑤无危险组 奥氮平(再普乐)等。 引起扭转型室速 抗精神病药物延长QT间期最严重的后果是可以引起扭转型室速,它的特点是心室频率为160~280次/分,平均220次/分,比一 般的室速快,并且每隔3~5个心搏,逐渐倒转其方向,出现围 绕其基线而扭转波峰的方向,因此称为扭转型室速(TdP)。TdP 每次发作持续数秒至十余秒,发作可自行终止,也可反复发作,若不及时采取措施,可迅速演变为心室颤动,引起猝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