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二单元教案

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二单元教案

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二单元教案
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单元教材简析: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简称“20以内的退位减法”;二是用“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螽铁实际问题,即“用数学”。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对进一步学习多位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与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同等重要,都是基础知识。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一的熟练程度,切实为以后后学习打好基础。学会计算并动用于生活中解决问题,对理解运算的意义,体会数学的作用,和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有益的。同时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要注意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3、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4、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5、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单元教学要求:

1、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单元教学重、难点:

理解算理,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单元课时安排:约12课时

例1………………………………3课时左右

例2………………………………4课进左右

例3………………………………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3课进左右

NO:1

教学内容:第10-----12页的内容(十几减9的减法)

教学目标:

A:知识技能性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十几减9的各

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理解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B:过程性目标

1、经历收集信息的过程,发现数学问题,初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理解数学的

价值

2、初步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观点。

3、通过不同方法的选择,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经历探讨计算方法的过程

2、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教学准备:课件小鸟卡片房子卡片题纸一张一支彩笔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师:前几天,我们刚过完了“正月十五”,小精灵那天也参加了一次生动有趣的游艺活动,活动中有一些奖品,你们想去看看吗?(电脑出示主题图)

二、探索方法,解决问题

1、观察主题图,提出问题

师:仔细观察,小朋友正在进行哪些活动准备颁发哪些奖品?(观察后指名回答)

点击电脑出现画外音:

泡泡:同学们,在这幅图里,我发现了很多的数学问题,你们愿意和我一起解决吗?

那好,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小明和他的小伙伴们正在干什么?(电脑出示套圈图)师:这是什么活动?让学生介绍。

泡泡:小明投了14个圈,有9个圈没套中,套中了几个?师:泡泡提出了什么数学问题?你们能帮助他解决吗?如何列式?为什么要用14-9呢?14-9怎样

算?把你的想法告诉你小组的同学们,看哪一个小组的计算方法最多?

2、小组交流,探讨算法

指名回答,教师将算法板书在黑板上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些算法,你最喜欢哪一种?请用你最喜欢的方法再说一说这道题。

师:今后在计算的时候,你就可以选择你最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电脑出示泡泡伴有画外音)

泡泡:咦,那边怎么那么热闹,同学样,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电脑出示汽球图)

3、选择算法,进行计算

(出现画外音)

(1)泡泡:哦,原来老师正在发奖品,数一数,老师手中一共有多少个气球?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手中的气球发生了什么变化?

(电脑演示分气球的过程)

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怎么列式?板书:15-9=

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并让几个学生说出不同的计算方法。

(2)师:顽皮的小泡泡又不见了,让我们找一找,它跑到哪里去啦?(电脑出示谜语图)

原来泡泡在猜谜语,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能试着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同桌互相说一说,并列式

(有13条谜语,猜出了9条,还有几条没有猜出?或者说:还差几条就猜完了?然后指名学生向全班汇报)

三、熟练算法,进行应用

1、看图列算式(第12页)

要求:看懂图意,独立列式,指名上台进行订正

2、圈一圈,算一算(第13页)

要求:让学生独立完成,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圈?

四、观察算式,找出特点,发现规律

1、师:同学们,仔细观察黑板上的这些算式,它们都有什么特点?

2、除了这些,你还能写出十几减9的算式吗?谁能给这些算式排排队,让它一个也不少。(指名板演)

3、再观察,你还能发现什么?

师:那我们找到这些规律,有什么用处呢?

4、抢答练习

利用找出的规律,同桌进行练习

如:学生A:13-9学生B:4

五、游戏小鸟找房子(第13页的图)

游戏要求:先让学生计算出小鸟身上的算式,然后和房子上的号码一一配对;

游戏形式:小组合作,全班订正;

游戏结果:有一只小鸟没有房子,同学们帮它建造一座。

No:2

教学内容:练习课

完成第13页的第4题-第8题

教学要求:

1、要求通过练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快速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数感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优良品质。

3、通过练习,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用几种不同的方法来进行计算,同时渗透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够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一套口算卡片多张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听算(视算)

13-917-912-915-9

18-914-9

(全班齐听)

1)、集体订正

2)、评讲:谁能说一说:18-9=?你是怎么想的?

把你的想法用小棒摆一摆,并与你的同桌说一说(边摆边说)

3)、指名学生说自己的算法,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4)你最喜欢哪一种算法?用你最喜欢的算法再把18-9等于几说给你的小伙伴听。

2、看图写算式(课件出示)

◎◎◎◎◎◎◎

◎◎◎◎◎◎◎◎

(指名板演,全班齐练)

板书:9+6=15

6+9=15

15-6=9

15-9=6

3、算一算

第14页的第5题

要求:先同组的同学互相的说一说,然后再列出算式

最后集体订正,对于全对的同学给予鼓励。

4、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口答

教师拿出准备的数学抽拉卡片或数字转盘,教师随意抽拉或转动,让学生口答出得数

二、出示课件(第14页的第6题和第8题)

要求:1)先让学生看图说图意

2)再指名说图意

3)再列式计算,并与你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三、练习

学生完成书中第7题

回家写一个十几减九的算式,给妈妈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能说出几种方法就说几种,比一比,看谁说的方法又多又好。

NO:3

教学内容:十几减几(第15页例2)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练习三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理解“十几减几”的算理,学会“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正确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

2、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探索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正确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口算并且正确率高

教具准备:照例2制作的“小猫钓鱼”动画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沟通联系

电脑出示口算:

8+57+87+66+85+7

5+913-916-918-915-9

17-914-9

(全班齐练,集体订正)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多媒体出示“鱼缸内金鱼游动,鱼缸外两只小猫走动观看金鱼”的画面。首先请学生说明看到了什么,让学生描述这一生动景象,调动学生的兴趣。

2、多媒体发出声音,同时在左边小猫嘴边出现“13条金鱼,花的8条,黑的有几条?”的文字。稍停一会儿,多媒体再次发出声音,同时右边小猫嘴边出现“13条金鱼,黑的5条,花的有几条?”的文字。

3、引导学生讲述两只小猫对话的意思,明确要解决的问题。

4、启发学生根据图意和要解决的问题,想想自己准备用什么方法解决。

5、组织小组讨论,广泛发表自己意见

6、组织全班同学交流,对各种方法进行评议。

在各组讨论的基础上,广泛反映出各种方法。教师要表扬同学想的方法多,能独立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请同学们就出自己在解决问题时喜欢哪种方法,并说明理由。

7、有导向性的小结

教师以参与者的语言,表明自己根据大家的发言很受启发,乐意运用“想加算减”的方法,但也要肯定“破十减”等方法的合理性。

三、巩固计算方法

1、先在书上完成“做一做”第一题,请同学讲一讲上下两题有什么关系,并举几个例子口头考考其他同学。一方面扩大练习的量,另一方面提高兴趣。

2、为变化方式,可把“做一帮”第2题做成卡片,以二人“找朋友”的方式,先说加法题后说减法题,互相练习,活跃气氛,提高练习速度。

四、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练习三第1、2题完全放给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分别说说解题时自己的想法。也可以分小组,由组长组织同学们交流,交流时要照顾到每一个同学,特别是差一点的同学。教师老师应加强巡视,主动参与一些小组的交流,了解情况,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NO:4

教学内容:练习课

(第16页的第3题―――――第17页的第7题)

教学要求:

1、通过练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运用方法进行正确熟练地计算。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及数感。

3、培养学生良好地思维方式和运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多种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熟练地计算,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教学准备:计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听算

12-712-412-314-816-9

8+913-614-511-215-7

17-815-9

(集体订正)

评讲:说一说:11-215-7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

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2、说得数,再写算式

书中第16页的第3题:

要求:每一个四人小组先在组里互相说出算式、得数,最后写出算式。(全班齐练,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二、游戏提高练习

1、找座位

(1)给每个学生一个算式卡片,同时出示5把贴有3、4、6、7、9卡片的椅子,让学生把卡片放到相的椅子上去,比一比,看哪些同学放得又对又快。

(2)还有没有送出去的卡片吗?

那你们想不想也他们找个家呢?请你们想个办法给它找个家。(学生活动)

2、找朋友

(书中第17页的第8题)

活动要求:教师先将书中的题目出示在黑板上,然后请8个小朋友分两组比赛,看哪一个组的小朋友找的又对又快。(集体订正,对于做的又对又快的小组给予鼓励)

三、全课小结:

(略)

四、完成作业

P17:7

NO:5

教学内容:练习课

完成练习三的第8题―――第13题

(即:P17:8―――P18:13)

教学要求:

1、通过各种题型的练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鼓励学生能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

3、学会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不同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口算卡片一套电脑课件一套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听算

14-812-513-613-814-9

12-416-914-811-815-8

(全班齐练,集体订正)

评讲:

1)说一说12-4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

2)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3)在这些算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用你最喜欢的方法再与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12-4=?,看看谁说的最好。

2、计时计算比赛(P18:12)

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对于做得又对又快的同学全班同学给予鼓励。集体订正

二、变式练习

1、计算(P18:9)

1)指导学生看题

2)全班学生独立完成

3)集体订正

(或者把这三题让9个同学分成三个小组以比赛的形式来进行,看哪个组的同学

做的又对又快,对于做得又对又快的小组给予鼓励)

2、比较大小(P18:10)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订正,并说一说你为什么填这个符号?

三、解决问题

出示电脑

1、老鹰抓小鸡的图,让学生观察(P18:11)

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有12只小鸡,一个鸡妈妈,一个老鹰)

点击电脑出现:P18:11的画面

问:你又看到了什么?通过你所看到的,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

板书:12只小鸡,已经捉住了5只,还有几只?

问:如何列式?你是怎样想的?

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还有不同的算法吗?

2、小猴图

电脑出示P18:13

让学生认真观察: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你能够根据这幅图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如何列式?还有不同的列式吗?请与你同组的同学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

5+8=137+6=13

13-5=813-7=6

13-8=513-6=7

NO:6

教学内容:用数学(P19:例3)完成相应的做一做

教学要求:

1、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2、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3、学会提出与他人不同的数学问题。

4、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5、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

学会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的能力。教学准备:主题图二幅

教学过程:

师:春天到了,教师带领同学们来到了郊外进行春游活动,同学们来到郊外,非常开心,吃过饭后,便玩起了游戏。

一、说一说

出示主题图:(例3的主题图)

1、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还有什么发现?(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1)有8个女同学,有6个男同学

2)13个同学玩捉迷藏的游戏,这里有6个同学

3)有16个同学来踢球,已经来了9个人。

2、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问题吗?比一比,看谁提出的问题最多,试一试(先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还能提出不同的问题吗?

3、想一想,你能根据这些信息列出算式吗?试一试

(板演,齐练,评讲)

如:第1小题:8+68-6

问:你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算,说说你的理由?

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请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再全班说一说。还有没有与他不一样的算法吗?

(其它各题与以上相同)

B:出示“做一做”的主题图

学生观察:

问:(1)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把你看到的说给你的同学听。再数一数,你发现了什么?还有不同的发现吗?

(2)你能够根据你所看到的说成一个数学小故事吗?试一试(四人小组互说)(3)指名说(3――――5人)

(4)你们有根据这些数学小故事列出算式吗?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5)除了刚才的这些问题,你还能提出其它的问题来并且列出算式吗?讨论一下,互相说一说。

二、练一练

1、完成P21:1

出示图,让学生认真观察:

(1)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编出一个数学小故事吗?四人小组互说,然后指名说

(2)你能根据你编的这些数学小故事列出算式吗?

(3)学生独立完成,同时指名板演。

(4)你能说说它们各等于几?你是怎么想的吗?

2、P21:2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全课总结

(略)

四、完成课外作业

NO:7

教学内容:练习课

完成第21页的第3题―――第22页的第7题

教学要求:

通过练习,对于前面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培养学生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计算方法及能力;同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第4题和第7题的课件数字卡片一套

教学过程:

一、听算

14-516-913-412-8

11-615-712-516-8

(集体订正)

评讲:说一说:16-8=?你是怎样想的?

(对于全对的同学给予鼓励)

二、基本练习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P21:3)

对于做得又对又快的同学在全班给予鼓励

(集体订正)

2、找朋友(P22:5)

将第5题制成卡片,然后再将卡片发给学生,让他们找朋友(或者请8个同学分成两组进行找朋友的比赛,看看哪个组的同学找得又对又快)

3、比较大小(P22:6)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三、用数学

1、电脑出示第P22:4题的图,让学生认真观察

问: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如何列式?为什么用这种方法进行计算?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最后集体评价)

2、电脑出示P22:7题的图

问: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还能提出不同的问题吗?

如何列式?为什么用这种方法进行计算?

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最后集体评价)

板书:9+4=134+9=13

13-9=413-4=9

一、全课总结

(略)

二、完成课外作业

NO:8

教学内容:整理和复习(一)

教学要求:

通过复习,对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性的归纳和整理,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同时还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本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概括、综合的能力。

教学重点: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一张20以内的退位减法表口算卡片数张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听算

12-9 14-6 15-7 16-9 13-7

(全班齐练,集体订正)

评讲:说一说13-7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先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比一比,看谁说得的方法多方法好)

二、练习指导

1、退位减法表

(1)出示20以内退位法表,引导学生发现表中的规律。

A、竖着看,分别读出每行的算式及结果,边读边思考,每竖行是怎样排列的。启发

学生回答。

B、横着看。让学生默读每排的算式及结果,想一想,各排是怎样排列的。(引导学

生观察,启发学生回答)

C、问:从减法表中,还能发现排列上有什么规律吗?启发学生回答。

2、练习

(1)让学生把差是6、8、9的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

如:16-8=□-□,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如何才能准确无误地写出所有等于8的算式。

(2)教师读算式,学生举数字卡片表示得数。

(3)针对学生容易弄错的题进行练习。

3、一画四式

师:你能根据一幅图写出四个算式吗?试一试。看书第24页的第2 题。学生独立完成,最后集体订正

三、课外作业

P24:2

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NO:9

教学内容:单元整理和复习(二)

教学要求:

1、通过本节课的复习,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地根据数学信息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并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解答。

2、熟练地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难点:

能够正确地提出问题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一套口算卡片一套

教学过程:

一、听算

15-8 13-5 12-6 15-7 9+8

11-7 14-6 14-8 16-7 18-9

(全班齐练,集体订正)

评讲:14-8=?你是怎样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

二、用数学

1、电脑出示P24:4

(1)问: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信息?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先同桌互说,然后的全班说(3----5人)

(2)你能列出算式吗?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后与同桌互相说一说:我为什么这样列式?)

(3)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还有其它的想法吗?

2、电脑出示P25:6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订正,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还有其它的想法吗?

三、观察与思考

独立完成P25:5

1):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2):认真观察每一竖行的三道题,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四人小组讨论,然后指名说)

3):还有其它的发现吗?

(三者间的联系)

NO:10

教学内容:练习课(单元整理和复习三)

完成P25:8――――-P26:11及思考题

教学要求:

1、学会看懂简单的统计图表,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2、能够根据图意写出算式,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一套口算卡片一套

教学过程:

一、口算

12-712-412-314-8

16-96+813-614-5

(全班齐练,集体订正)

评讲:16-9=?你是怎样想的?

二、计算

17-8-39+4-611-6+7

5+9-85+4+68+7-9

(全班齐练,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三、比一比

夺红旗,比一比,看哪个组能够最先夺到红旗

要求:选出8个同学分成二组,进行接力赛。对于做得又对又快的组给予鼓励。1)11-812-613-714-9

2)12-713-811-615-9

四、看图

电脑出示第九题的图

1)让学生看图,同桌互说图意

2)指名说图意

3)学生列式解答,并与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再指名说

五、用数学

电脑出示第P26:11题图

问:你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你解决图中提出的这个问题吗?试一试

你是怎样想的?说说你的想法。

六、思考:

我们一队有12个男生,老师让每两个之间插进一个女生的话,可插进多少个女生?

(1)学生讨论

(2)根据题意进行实际的演示。

小学数学教案教学设计模板.doc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版 【教学内容】:版本、章、节 【教材分析】: 1.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前后教材内容的逻辑关系。 2.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为什么学本节内容), 【学情分析】: 1.教师主观分析、师生访谈、学生作业或试题分析反馈、问卷调查等是比较有效的学习者分析的测量手段。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主要分析学生现在的认知基础(包括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要形成本节内容应该要走的认知发展线。 3.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形成本节课知识时最主要的障碍点。 【设计思路】:现本节课的教法学法及体现的理念支撑。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确定应注意按照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进行分析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主要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很清楚地再现。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设计评价方案,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另外,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不必面面俱到: 1.反思在备课过程中对教材内容、教学理论、学习方法的认知变化。 2.反思教学设计的落实情况,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等,避免空谈出现的问题而不思考出现的原因,也不思考解决方案。3.对教学设计中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尤其是对以前教学方式进行的改进,通过设计教学反馈,实际的改进效果如何。 4.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你会怎样上?有什么新想法吗?或当时听课的老师或者专家对你这节课有什么评价?对你有什么启发? 教学设计模板 教材分析: A ()是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年级()册第()页至第()页的内容。这部分教学内容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属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领域的知识。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学会了(),本课将进一步学习(),教材注意创设情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适时的提出(),并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同时启发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习()知识的基础。 B

小学数学优秀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优秀教学案例 陇县温水镇中心小学王焕成 摘要::课标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教师能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兴趣、贴近学生生活出发,灵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人们在学习、活选取素材。 关键词: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交流 生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常需要进行调查、收集、整理数据,对现象、事实作出全面的、规律性的描述和分析,并以此为依据,作出决策和预测。统计是课程标准规定的四个领域之一,它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研中有着很广泛的应用。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所提示的活动方式资源,我们应从儿童的兴趣和生活经验出发,灵活选取素材进行教学,使学生学会一些统计的知识。以下我将对《统计》一课的教学案例进行分析。 统计同学们喜欢吃的水果

师:过几天我们要迎来小学的第一个“六一”儿童节了,我们准备召开一个联欢会,老师想为大家买一些水果。可是班费有限,只能买2种,买什么好呢? 生1:可以用举手的方法来决定买什么水果。 生2:可以投票,大家喜欢什么水果,就买什么水果。 师:你喜欢什么水果?生纷纷举手说自己喜欢的水果。 师:大家喜欢的水果有这么多,怎么办?请小组讨论 生汇报:用统计的方法,看同学们喜欢第一、第二多的水果是哪两种,就买那两种。 师:好,就用这种方法进行统计。下面大家依次上来,用准备好的星星贴在你喜欢的水果的图片上。 学生上台用星星贴在自己喜欢的水果的图片上。 师:你们看哪两种水果最多人喜欢?这下你们知道买什么水果吗?(生齐声说) 师:那我们就买这2种水果。生活中用统计的方法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刚才我们用统计的方法解决“买水果”的问题。今后你们可以运用所学的统计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 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内容: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一单元p1----P13 一、认数 一年级第一单元 单元学习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会数的产生和发展;会正确的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会一个一个,十个十个,五个五个地数数;初步理解“十”、“百”的含义,知道数位和数位顺序。 2、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理解百以内各个数的含义,初步体会十进制计数法;会读、写100以内的数,会用学具表示这些数,会比较它们的大小;会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以及相应的减法;知道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让学生初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据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事物和看日常生活的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 重点、难点 1、重点 (1)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2)初步理解“十”“百”的含义。知道数位和数位顺序。 2、难点 数100以内的数。 课时划分:(10课时) 认识整十数1课时;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1课时; 认识几十几1课时;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1课时; 数的顺序、单双数1课时; 比较数的大小1课时; 多些、少些、多的多、少得多1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整十数 第一周星期二第二节 2003--.02--.18 教学内容: 教材第1页的例题,第2~3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数数的过程,体会数产生和发展。 2、会正确地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读、写整十数和一百。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10个十是一百,知道个位,十位和百位以及这三个数位的顺序。 3、在教师的组织下,能运用认识的数描述、交流现实生活中的事物。 教学过程 一、认识整十数和一百 1、导入。 谈话:新学期来了,爸爸、妈妈一定为小朋友准备了好多新的学习用品,那么,爸爸妈妈为你买了哪些学习用品呢当然,铅笔是不能少的,谁愿意来说一说妈妈给你买了多少支铅笔 2、复习十和二十。 谈话:请小朋友一根一根地数出10根小棒。数完后,提问:数满10根小棒可以怎样呢(数满10根小棒可以捆成一捆。)那么一捆小棒是几根 教师在摆已捆小棒,继续提问:现在一共有多少捆小棒有多少根 3、认识整十数。 谈话:蘑菇宝宝看到小朋友数小棒数得又对又快,就拿出了许多铅笔奖给小朋友。(出示2捆铅笔)小朋友你们猜一猜,蘑菇宝宝带来了多少支铅笔你是怎样才出来的 小辣椒也带来了许多铅笔,(出示3捆铅笔)你知道这是多少枝吗你是怎样知道的 小番茄也带来了几捆铅笔,(出示6捆铅笔)你知道是多少枝吗小萝卜带来的铅笔更多,(出示10捆铅笔)请同学们十枝十枝地数,看看一共有多少枝

小学数学优质课教案

小学数学优质课教案《长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学内容分析 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是学生认识了长方形特征、知道了面积单位、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量面积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学会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不仅是今后学习其它图形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在小学中年级学段,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本课学习内容安排与呈现都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人的智力是多元的,学生在发展上也是存在差异的,有的学生善于形象思维,有的善于逻辑推理,有的善于动手操作,分组活动、分工合作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容易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总爱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所以本课以实验探究的形式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符合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长方形面积与长和宽之间的密切关系,理解面积公式的由来,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践,与人合作协调,及迁移、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分组实验这一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获得了认识。并经过启发、讨论和独立思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获得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学生认识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从中得到了培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实验、实际操作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并通过实际应用的练习,将课内外的知识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并掌握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在操作中探究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五、课前准备:长6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纸板,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若干,实验记录表,实物投影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面积的知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生: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单元教材简析: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简称“20以内的退位减法”;二是用“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螽铁实际问题,即“用数学”。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对进一步学习多位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与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同等重要,都是基础知识。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一的熟练程度,切实为以后后学习打好基础。学会计算并动用于生活中解决问题,对理解运算的意义,体会数学的作用,和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有益的。同时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要注意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3、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4、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5、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单元教学要求: 1、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单元教学重、难点: 理解算理,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单元课时安排:约12课时 例1………………………………3课时左右 例2………………………………4课进左右 例3………………………………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3课进左右

NO:1 教学内容:第10-----12页的内容(十几减9的减法) 教学目标: A:知识技能性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十几减9的各 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理解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B:过程性目标 1、经历收集信息的过程,发现数学问题,初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理解数学的 价值 2、初步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观点。 3、通过不同方法的选择,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经历探讨计算方法的过程 2、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教学准备:课件小鸟卡片房子卡片题纸一张一支彩笔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师:前几天,我们刚过完了“正月十五”,小精灵那天也参加了一次生动有趣的游艺活动,活动中有一些奖品,你们想去看看吗?(电脑出示主题图) 二、探索方法,解决问题 1、观察主题图,提出问题 师:仔细观察,小朋友正在进行哪些活动准备颁发哪些奖品?(观察后指名回答) 点击电脑出现画外音: 泡泡:同学们,在这幅图里,我发现了很多的数学问题,你们愿意和我一起解决吗? 那好,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小明和他的小伙伴们正在干什么?(电脑出示套圈图)师:这是什么活动?让学生介绍。 泡泡:小明投了14个圈,有9个圈没套中,套中了几个?师:泡泡提出了什么数学问题?你们能帮助他解决吗?如何列式?为什么要用14-9呢?14-9怎样

小学数学教学优秀案例集锦

《平均数》教学案例 师:你们喜欢什么球类运动? 生1:我喜欢足球。 生2:篮球。 生3:乒乓球。 师:由于受到场地的限制,我们只能在这里进行一次拍 球比赛,你们看怎么样? 生:好。 师:那我们以这里为界,一分为二,这边算一队,那边算一队。第一件事,先给自己的队起一个自己喜欢的名字,然后派一个代表把名字写在黑板上。第二件事,咱们得商量商量,这么多小朋友参加比赛怎么个比法,你们得出点儿主意。听懂了吗?(学生七嘴八舌商量开了,一分钟后,一个同学在黑板上写了“胜利队”。另一对也写了“凯旋队”) 师:行行行。队名产生了,那咱们怎么比呢? 生:选出每个队最厉害的一位参加比赛。 师:那你们选吧,再挑一个裁判,每队再请一个小朋友 记录。 预备,开始!20秒后,老师喊停,然后统计:“凯旋队”: 30,“胜利队”:29。 下面我宣布,本次比赛胜利者为“凯旋队”。“胜利队”服 不服气?

“胜利队”:不服气! 师:为什么? 生:就一个人能代表我们吗?应该每队再选几个。 师:我建议每队再选三个人,好吗? (每队三人继续比赛,老师把每个人的拍球数写在黑板上。) 师:下面用最快的速度算出“胜利队”和“凯旋队”的总数 各是多少,报数。 生;118,124. 师:现在胜利者是“凯旋队”,可以吗? 生:不可以。 (这时,老师走到胜利队同学面前。) 师:别急,虽然现在咱们落后,但老师决定加入“胜利队”,欢迎吗? 胜利队:欢迎! 师:现在把老师拍的22个加进来,算一算一共多少个?生;140个。 师;下面我宣布,今天的胜利者是“胜利队”。 生:不同意! 师:为什么? 生;胜利队有5次拍球机会,我们只有4次,不公平。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模板 3篇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模板3篇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掌握.知识,并能正确的运用以上知识点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扎实的经历.挖掘生成的整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观察/对比/分析/抽象/概括的逻辑思维能力,向学生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借助生活中的情景引入新课,帮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到数学来源与生活,且可以服务于生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价值,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③通过课上及时给学生以表扬和激励,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获得成功的喜悦,树立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④在探究新知、问题求解的过程中,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依托课上安排的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

意识与能力。 ⑤通过帮助学生感知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向学生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和相互转化的,及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让学生掌握、理解. 2、并会正确的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难点: 1、从知识的本身来看(是否有难点) 2、如何让学生学会灵活地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来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3、本节课知识点本身较为简单,但如何在知识的生成过程中达到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思维/抽象/对比/猜测的能力;及逻辑思维训练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计算规律类)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课 生活 情境图 发掘其中的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计算规律类)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学生独立尝试解答,教师巡视,寻找解法典型的学生。并让其板演

小学数学优质课教学竞赛教学设计汇编(共27篇)

教学设计 1、认识线段——陈艳华........................................................................12、认识线段——张玉云........................................................................33、认识厘米——王勇...........................................................................54、确定位置——张艳莉........................................................................75、认识角——周娟 (10) 6、除法竖式——严蔚 (12) 7、观察物体——刘倩 (16) 8、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刘妍慧 (18) 9、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黄斌 (20) 10、24时记时法——成小丽 (23) 11、24时记时法——王德祥 (25) 12、认识分数——陈芝娟 (28) 13、认识分数——孔祥华 (30) 14、平均数——虞益锋 (33) 15、找规律——胡晓颖 (35) 16、找规律——王春晴 (39) 17、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黄亚蕾 (42) 18、三角形的认识——吴静 (44) 19、认识负数——顾娟 (46) 20、认识负数——傅燕娟 (49) 21、小数加法和减法——尹素文 (51) 22、找规律——孙春育 (53) 23、认识公顷——梅志华 (55) 24、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刘国文 (57) 25、认识比——吴存明 (60) 26、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徐志刚 (62) 27、百分数的认识——陆建民 (64)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全套详细版

2018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1——3单元教案 小学2018春季学期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人教版) 学段目标(1——3年级) 知识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了解估算。 2.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 3.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数学思考 1.能够理解身边有关数字的信息,会用数(合适的量纲)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发展数感。 2.再讨论简单物体性质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对简单的调查数据归类。 4.会思考问题,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讨论问题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结论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问题解决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4.初步学会整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情感态度 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务(现象)有好奇心,能够参与数学活动。 2.在他人帮助下,体验克服数学活动中的困难的过程。 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询问“为什么”的习惯。

教学计划(2018—2019学年)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熟练,个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异。但由于新教材“解决问题”等教材编排的特殊性,大多数学生对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和分析问题上存在欠缺。但在解决简单问题上,学生初步形成数学意识,能发现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进行分析和解决,具有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年多的学习,他们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因此,本学期重点要抓学习习惯的巩固,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合作”、“交流”等能力和习惯,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其次,要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二、教材分析 (一)内容变动情况 1.降低了难度。主要体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上。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习调查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平移了多少格的内容。 2.完善结构体系。主要体现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变化上。首先及时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三)编排特点 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 3.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 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练习的层次、功能分明。

小学数学优秀教学案例反思

小学数学优秀教学案例反思 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人们在学习、生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常需要进行调查、收集、整理数据,对现象、事实作出全面的、规律性的描述和分析,并以此为依据,作出决策和预测。统计是课程标准规定的四个领域之一,它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研中有着很广泛的应用。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所提示的活动方式资源,我们应从儿童的兴趣和生活经验出发,灵活选取素材进行教学,使学生学会一些统计的知识。以下我将对《统计》一课的教学案例进行分析。 统计同学们喜欢吃的水果 师:过几天我们要迎来小学的第一个“六一”儿童节了,我们准备召开一个联欢会,老师想为大家买一些水果。可是班费有限,只能买2种,买什么好呢? 生1:可以用举手的方法来决定买什么水果。 生2:可以投票,大家喜欢什么水果,就买什么水果。 师:你喜欢什么水果?生纷纷举手说自己喜欢的水果。 师:大家喜欢的水果有这么多,怎么办?请小组讨论 生汇报:用统计的方法,看同学们喜欢第一、第二多的水果是哪两种,就买那两种。

师:好,就用这种方法进行统计。下面大家依次上来,用准备好的星星贴在你喜欢的水果的图片上。 学生上台用星星贴在自己喜欢的水果的图片上。 师:你们看哪两种水果最多人喜欢?这下你们知道买什么水果吗?(生齐声说) 师:那我们就买这2种水果。生活中用统计的方法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刚才我们用统计的方法解决“买水果”的问题。今后你们可以运用所学的统计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分析: 这个案例能贴近学生生活,从学生感兴趣的事例中选取素材进行教学。案例中,教师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从熟悉有趣的“庆六一”开联欢会买水果这件生活中的小事出发。由于学生喜欢的水果很多,可是只能买2种水果,产生进行统计活动的需要,必须从同学们喜欢的水果中选取最多人喜欢的2种水果。只有通过统计才能确定买哪2种水果。让学生经历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逐步体会统计的必要性。在这样一个良好的情境中,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合作、交流,课堂成了学生创造灵感的空间。 体会与反思:课标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 课题:5的乘法口诀第一执笔人:张国梅介休市城关乡堡上巷小学 高级教师地级电教能手 一、教材分析“5的乘法口诀”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乘法的初步认识以后为加快学生计算速度,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而进行的。由于5的乘法口决易学,易记与实际生活贴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密切相关,所以先学习5的乘法口诀作为其他口诀的基础,结合具体实例,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探索等学习活动,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很熟练地掌握其特点和规律,从而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学习2、3、4、6的乘法口诀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学生分析由于学生有五个五个数的基础和经验,在此基础上,通过动手操作摆小伞,结合乘法意义,写出乘法算式,引出五的乘法口诀,学生经历归纳口诀的过程,能比较好地理解口诀的来源和它表示的意思。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要重视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从学生熟悉的事情出发,有效地组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并使全体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之中。 三、教学目标知 识与技能1、知道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熟记5的乘法口诀,会应用口诀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迁移类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经历归纳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抽象,概括、迁移类推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 值观 体会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四、教学重难点熟记5的乘法口诀,知道5的乘法口诀是怎样得来的。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时间 分配 评价建议 创设情境做好铺垫师:学校最近要评选 “雏鹰行为奖章”获 得者大赛,我们班的 “雏鹰行为奖章”的 获得情况如何呢? 看我们班的评比栏, 问:我们班谁获的最 多? 小文获多少枚? 小玉获多少枚? 那他们一共获多少 枚?如何列式?表 示什么含义? 师:任写一个算式 学生共同观察墙 壁上的评比栏 生: 生:4枚 生:4枚 生:4+4=8 4 2=8 2×4=8 学生互相说表示 的含义 3′ 1′ 同学们积极观察评 比栏,很高兴看到自 己和他人的学习成 果,愿意表达自己的 看法。 操作观察探究新知师:上节课我们学习 了乘法的初步认识, 同学们用自己的小 棒摆出了许多美丽 的图案,谁来介绍一 下自己是怎样摆出 一把小伞的? 用几根小棒才能摆 出一把小伞呢? 那么在规定的时间 内用手中的小棒比 赛一下看谁摆得又 快又多。 问:一把小伞用5根 小棒,那你摆了好几 把,一共用了几根? 指着你所摆的图案 学生介绍摆伞的 过程 学生动手操作 学生可能回答: 2′ 3′ 能积极参与动手摆 小伞的活动,愿意思 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参加比赛活动积极 性非常高,愿意与同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教学内容: 第八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课本P106~111页,第八单元(统计) 教材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认识了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一个或两个单位)和简单的统计表。本单元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 让学生 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单元教学内容: 继续认识条形统计图(一格代表五个单元)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本单元选择了与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学校组织学生检查身体、对街头过往车辆的调查、彩电的销售情况统计等。例题的编排力求使学生经历统计过程,又从中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方法,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同时渗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识,如不偏食、注意用眼等等,使学生明确统计的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本册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对统计数据的初步分析。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要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之中,在活动中不断培养动物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 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统计图(一格代表五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 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 意识和创新精神。

单元教学重点: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单元教学难点:完成以1格代表5个单位的统计表的制作。单元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统计(一) 授课日期:--年—月—日星期--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教师招考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五、案例分析 1、案例描述 两位教师上《圆的认识》一课。 教师A在教学“半径和直径关系”时,组织学生动手测量、制表,然后引导学生发现“在同一圆中,圆的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教师B在教学这一知识点时是这样设计的: 师:通过自学,你知道半径和直径的关系吗? 生1:在同一圆里,所有的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生2:在同一圆里,所有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 生3:如果用字母表示,则是d=2r。r=d/2。 师:这是同学们通过自学获得的,你们能用什么方法证明这一结论是正确的呢? 生1:我可以用尺测量一下直径和半径的长度,然后考查它们之间的关系。 师:那我们一起用这一方法检测一下。 ……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2:通过折纸,我能看出它们的关系。 …… 思考题: (1)、两案例的主要共同点是什么? (2)、是否真正了解学生的起点? (3)、从线性与非线性的观点分析两教法。预测两教法的教学效果。案例分析: 两个案例都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注重了学生的认知过程。从当堂的教学效果看,前者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是被教师牵着鼻子做;而后者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融洽,学生操作积极投入。同样是采用了体现学生主体性的教学形式——实际操作,为何效果迥异?笔者认为其中的原因是:教师是否真正掌握了教学设计的要素,是否真正了解学生,真正找到了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 对于六年级学生而言,“半径和直径关系”通过自学已经明了。而教师A无视学生的学习能力,以为学生未知,引导学生操作;面对已知结果的操作探索,学生索然无味,激不起操作的热情。教师B 则充分正视学生的现实,调整教学思路,把对未知的探索变为对已知的思辨。 教师设计,是学生不断激活“内存”的过程。建构主义是非常强调个体的经验的,个体的一切学习活动都是以经验为基础展开的,让学生充分调集和展示经验,是师生高效对话的前提。我们不仅要充分承认学生不是一张白纸,还要尽可能了解学生已经有了哪些颜色。很明显,第二位老师已经为学生创设了一次成功的数学活动,我们可以预测这样的活动一定能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无穷魅力。这种魅力,一方面是因为它承接了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学生感受到数学很简单、很日常、很好玩,有信心,有兴趣去学习。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多感官的活动,探究这些亲切有趣的现象背后的原理,建立一定的数学模型,培养一定的数学能力,由此得到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持续动力。 2、案例描述: 教学“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时,原题的内容是一个粮店三月份售出面粉674袋,每袋25千克,一共售出面粉多少千克?这样一道例题让学生感觉与自己生活太远,和白己的关系又不是很密切,所以不能

[汇总]小学数学教案模板

[汇总]小学数学教案模板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 课题名称: 执教者:姓名单位:×省×市×县×× 教学内容:本内容是×年级(上或下)册第×页××。 一、教材分析 主要包括:教学主要内容,教材编写特点(本节课内容在单元中的地位,本节课教材编写的意图及特色等。),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 说明:可以在教学组内或学区中心集体研讨,或专家的指导下完成。需要注意的是,对教学内容的分析应体现在学习目标和教学过程的设计上。 二、学生分析 主要包括: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含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学生学习该内容可能的困难,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方式和学法分析。 说明:学生分析应该通过学生调研,以作为科学依据,不能仅凭经验判断。学生分析是个性化的工作,不能由他人的结果简单代替对自己的学生分析。 已有知识基础的调研可以通过设计几个指向明确的小问题实现,对这方面的数据统计及分析是更为重要的,这种分析是教师设计和修正“学习目标”的重要依据。 学生经验、学生学习困难、学生学习兴趣等的调研可以通过访谈实现,可以是抽样,也可以是有针对性的选择访谈对象,如对于学困生做特别的访谈。调研中可以将学生测验、访谈、小组观察等结合起来。 三、学习目标(以学生为主语) 1( 知识与技能

2( 过程与方法(数学思考、解决问题)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说明: 1(教学内容分析和学生分析是学习目标制定的依据和前提。因此,如果对教学内容分析的要求越透彻,对学生分析的要求越科学和规范,学习目标的设计就越不是一件简单而迅速的工作。 2(学习目标是为学生的“学”所设计,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习目标的达成服务的。学习目标是个性化的,又是尊重数学学科发展需要和学生未来学习需要的。 3(学习目标的制定应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思考,但具体形式不一定逐条对应。 4(学习目标应该在下面的教学活动中得到实在的落实。特别是教学活动中设计意图应该阐释,活动及其组织与实施是如何为达成目标服务的。 四、教学过程 主要包括 1( 活动内容: 2( 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说明:指教学活动开展的具体形式,包括学生学习方式—独立学习,还是合作学习等;教师活动的开展—提问或提出任务,组织合作学习,组织交流,讲授等;教学资源的准备等,如学具、教具、课件等。 3( 活动的设计意图 说明:为教学活动和活动的组织实施进行辩护,辩护的出发点是分析它们是否促成了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不是简单地主观臆断是为目标服务,应该有一定的理由—数学的、教学的。更不应该写成一些没有针对性,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

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个重要内容。该教学内容是以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规律这些知识为基础的。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建立在分数大小相等这一概念基础之上的。而两个分数的大小相等,并不意味着两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分别相同。分数的基本性质又是约分和通分的基础,而约分和通分则是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因此,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显得尤为重要。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分数各个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以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还学习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在本学期又学习了因数、倍数等概念,为学习本单元知识打下了基础。另外,本单元的知识内容概念较多,比较抽象,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直观形象思维的支撑。在数学教学中,化抽象为具体、直观,对于顺利开展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课标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P75 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 数化成指定分母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归纳、应用等过程,经历探究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过程,初步学习归纳概括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情感状态,体验互相合作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猜想 视频1:小淘气分饼的情境 有一天淘气做了3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蓝猫、菲菲、霸王龙。蓝猫说:“我功劳最大,我要吃一大块。”菲菲说:“我要吃两块。”霸王龙抢着说:“我个头最大,我要吃3块。”淘气想了想便动手切饼满足了他们的要求,并向他们提问:“刚才,我把3个同样大小的饼,平均分成2份、4份、6份,分别给了你们1块、2块、3块,你们知道谁吃的多吗?”淘气的问题,立刻引起了他们的争论。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谁吃的多吗? 生:用分数表示出它们各吃了一块饼的几分之几。 视频2:出示三个分数:1/2 2/4 3/6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出三个分数。并让学生猜测这三个分数的大小关系,为自主探索研究“分数的基本性质”作必要的铺垫,同时又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小组合作探索新知。 1、小组合作,验证猜想。 (1)这只是大家的猜想,究竟谁吃得多呢?亲自分一分,验证你们的猜想。 学生操作验证——集体汇报交流——展示成果 视频3:演示操作过程 (2)既然他们分得的饼同样多,那么表示他们分得饼的三个分数是什么关系呢? (学生得出结论,三个分数相等)

小学二年级趣味数学教案设计

二年级趣味数学活动设计 快乐运算 青岛华侨国际小学袁蓉蓉 活动目标: 1、通过独立思考,初步培养学生的逻辑维能力。 2、通过有趣的数学题,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开发学生智 力、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 3、学生通过练习掌握一定的数学方法,并体验到学习数学的 乐趣。 活动重点与难点: 通过解答例题引导学生思维方向,让学生学会善于思考。 活动过程: 一、数学故事: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大家想听吗?生:想?! 出示《小狐狸的故事》:从前,山上住着一只粗心的小狐狸。这一天,妈妈让它背着8块马铃薯到外婆家去。一接到这个任务,小狐狸高兴得一蹦三尺高,马上背起马铃薯出发了。一路上,它哼着歌往前走。可是,走着走着,小狐狸觉得有点不对劲,怎么越背越轻了。它赶紧停下脚步,打开袋子一看,怎么只剩下3块

马铃薯了?原来,小狐狸背的袋子破了一个洞,马铃薯就从这个破洞掉下去的。后来,小狐狸到了外婆家。小朋友,你能猜猜看,小狐狸可能背了几块马铃薯到外婆家呢? 生:0块,小狐狸很粗心继续往前走,马铃薯都丢光了。 生:3块,小狐狸绑好破洞,带着剩下的马铃薯到了外婆家。生:8块,小狐狸绑好了破洞,又回去捡丢掉的5块马铃薯。生:6块,小狐狸捡回3块,还有2块被小兔捡走了。 生:5块,小狐狸在路上碰到一只饿了的小狗,就送给它3块。师:刚才几个同学说的都有道理,其实如果从不同角度去想,用多种角度去思考问题,还可以说出更多、更精彩的原因。同学们,你们认为像这样从多种角度来想问题,有趣吗?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都来开动脑筋,从多种角度去想问题(板书课题)

小学数学经典教学案例集

我的教育理念问题分析与改进策略 临川三小黄平平 两个月来的劳累国培,两个月来的埋头苦记,使我重新拾起教师职业的记忆,大文学家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从此“传导授业解惑”的教育思想一直被历代教师所接受和遵循,并培养出了一代代出类拔萃的优秀的中华儿女,这种传统的教育思想也一直深入在我们当今的广大教师心中。可是时代在前进,教育需要发展,特别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新形势下,这种教育思想就逐渐显露出了它的狭隘性,并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通过这次在南昌市的国培,我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下面我就“传道授业解惑”教育思想的狭隘性及改进对策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难以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制约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传导授业解惑”是一种权威式教育,“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师生间定位于长幼关系,过分强调师道尊严,过分强调课堂的纪律性、严肃性。教师头上似乎有顶“圣者光环”,对学生完全是一种居高临下的架式,学生慑于教师的威严,不敢与教师亲近,更不会与教师沟通,使得师生关系紧张,课堂气氛活泼不足严肃有余,使得学生精神压抑、思维迟缓,极大地制约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一定要从传统的观念中走出来,放下架子,以平等、博爱、宽容、友善的心态对待学生,不在意自己的教师

地位,也不以展示自己的渊博学识为荣,敢做陪衬,敢为人梯。平时教师要多深入学生生活,多了解学生的需求,把学生当作朋友和知己,全方位关怀学生。课堂中教师要实施民主化教学,要想方设法创设宽松、温馨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心理放松、心情舒畅、思维活跃,以充分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教师还应有长者风范,对学生宽宏大度,充分理解,特别对后进生和性情怪癖的学生更应如此。 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使师生心灵相通,心理相容,彼此信任,从而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智能得不到有效地开发。“传道授业解惑”教育思想,过分强调教师的作用,教师对学生有绝对的教育权、控制权。“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教师自始至终主宰着课堂,学生只能被动地跟着教师走,这种教学使学习效果大打折扣,智能也得不到有效地开发。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是获得发展的内因和决定因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已成为现代教育共同追求的一种理念,也是教育成功的法宝,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乐做配角,彻实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力求从“教”的角度去唤起学生的“学”,使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把学生推向获取知识的前台。其实,课堂内教师好象是一名导演,应起到指导、启发、诱导等作用,而学生则象演员,是“表演”的主体,教师应设法激发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充分地“表演”。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板

备课 备课总的要求是课前有思考、有思路,能说课。对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如新任教师、成熟教师、优秀教师)可以有不同的备课要求,教案要因人而异;教案要留有发展的空间,注重实效。新课程下的教学常规应加大对备课组活动的管理,形成个人研究与集体研究相结合的备课制度。备课应该牢牢把握“个人领悟、集体研究、把握课标、重组资源”的原则,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最终能够形成具有教师个人风格的教案。譬如,在实践中,有人提出“备课”要做到“五有”、“五备”:即脑中有“纲”(课程标准),胸中有“本”(教材),目中有“人”(学生),心中有“数”(差异),手中有“法”(方法)。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其基本要求是: 1、学习课程标准(或大纲) 《课程标准》(或《大纲》)是教学的基本依据,教师应首先认真学习领会《课程标准》(或《大纲》),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原则以及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学要求和任务,整体把握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和衔接。 2、钻研教材(或材料) 深入钻研教材,通过感知教材——理解教材—掌握教材的过程,着重把握施教年级的教学内容在整体安排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和突出重点,适当分散难点,做到内容、目标心中有数,合理安排。 3、了解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

备课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力求全面了解每个学生思想状况和兴趣态度,了解每个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水平,了解每个学生学习方法和习惯,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以利于因材施教,提高教学实效性。 4、设计课堂整体思路 在编写教案前对整堂课的教学应有总体的设计,这是个头脑预演过程,是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的前奏,很有实际意义。总体思路应考虑目标、内容、条件等各因素彼此协调平衡,要考虑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认知结构的合理组合,要有弹性,便于整体把握,优选教学手段和教学法。 5、编写教案 教案是教师统筹规划教学活动的设计方案,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其内容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及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后记等。

2018年浙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教案(全册)

《浙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教案(全册)》 --小学一年级下数学 一、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第一课时:数数、数的组成 时间: 教学内容:第1-2页的例1例2和做一做 教学目标: 知识: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或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数。 能力: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教学重难点: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突破方法:讲解法 教具:小黑板、数位卡片、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复习 1、出示数位表写13 问:这个数十位上是几?个位上是几?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2、十九是由几个十组成的?20里面有几个一?

二、新授: 1、引入:刚才我们复习了20以内的数,我们以前所学的数都没有超过20的,如果物体的个数超过了20怎么办?所以我们今天开始我们就要认识100以内的数,这节课的任务是要学会数100以内的数和100以内数的组成。 2、例1、 (1)引导学生数小棒,一根一根的数,数10根捆一捆。说明:10个一是一十。 (2)100根小棒有几捆?一捆是几根? (3)10根10根地数小捧,数完后把10捆小棒用小绳捆在一起。说明:10个十是一百。 3、例2 (1)数小棒从二十五数到三十二,32根小捧是几捆?又几根? 刚才数小棒数到二十九的后面是数多少? (2)从八十八数到一百 八十九数完数多少?九十九数完数多少? (3)完成例2下面做一做 4、例3 出示35根小棒有几捆几根?3捆是几个十?5根是几个一? (2)完成2页的做一做 三、练习 完成1-4题。

板书设计:一、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第一课时:数数、数的组成 十个 位位 3 5 由3个十和5个一组成 教后经验与失误分析: 第二课:读数 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3页例4,4页做一做,练习一的5-7题 教学目标: 知识: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数位的概念。理解个位十位表示的意义。 能力:能正确的读出100以内的数。 教学重难点:理解个位十位表示的意义。 突破方法:用数位表演示法 教具:小黑板、数位卡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