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喉源性咳嗽

喉源性咳嗽

喉源性咳嗽
喉源性咳嗽

喉源性咳嗽

症状:脉微浮数,舌质红,苔薄黄,略干,无发热恶寒症状,干咳无痰,连声呛咳

治则:喉科六味汤,加入祛风、解痉、止咳对证之药,考虑风燥伤津,同时加入滋阴生津的药

荆芥6克防风6克甘草6克桔梗12克僵蚕12克薄荷10克大力子15克沙参15克鱼腥草20克蝉衣10克炙紫菀10克百部15克炙枇杷叶20克黄芩12克瓜壳12克前胡12克玄参15克

风热咳嗽:

症发热元汗,鼻塞流稠涕,喉间痰鸣,咳嗽连声,夜间尤甚,咳剧呕吐2次,胃纳减少,大便干,小便黄,查体:T38.7℃,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I度肿大,双肺呼吸音粗,舌质微红,苔薄黄,指纹淡紫隐显风关以内.

西医诊断:急性支气管炎

中医诊断:咳嗽(风热重证)

治以宣肺清热,化痰止咳,方用麻杏石甘汤加减:

麻黄6克杏仁 6 生石膏15 黄芩6 瓜壳6 前胡6 射干6 炙杷叶15 海浮石15 葶苈子 6 胆南星 6 苍耳子6 青蒿10

风邪束肺

为病之初起,多由外感风邪引起。因邪在表,多发热、恶寒等表证。证见先干咳,渐见痰稀色白,喉痒声重,其偏寒者咽不红,常伴恶寒无汗,指纹青红、脉多浮紧;偏热者咽多充血,舌苔薄白、质淡红、指纹红紫、脉浮数。邪从外来,当从表散,治法以宣肺解表为主,拟清宣宁嗽汤为主方加减治疗:

荆芥9克炙麻绒9克炙百部12克炙旋复花15克炙白前根15克苇根15~30克橘络9克黄连6~9克山楂15克神曲15克枳壳9克桔梗

9克(5岁小儿两天的量)

方以炙麻绒、荆芥解表祛邪、宣肺止咳,为方中之冠,配以百部、旋复花、白前治疗咳嗽力量更专;用山楂、神曲、枳壳以消滞通腑,增进纳食,使腑气通畅,六腑通则肺气降;小儿为纯阳之体,感受外邪易从热化,方中苇根、黄以清热;橘络、桔梗相配,调理气机。

以上诸药相配,共奏宣肺解表,化痰止咳之效。若小儿咳偏于风寒者,用本方支黄连,加苏叶9~15克,偏于风热者,用本方加银花黄芩。

止嗽散加味治疗顽固性咳嗽60例临床疗效分析

止嗽散加味治疗顽固性咳嗽60例临床疗效分析 发表时间:2015-07-28T14:24:08.627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11期供稿作者:张爱丽王风珍[导读] 分析和探讨止嗽散加味治疗顽固性咳嗽的临床效果。 张爱丽王风珍 (河南省安阳市中医院肺病科河南安阳 455000) 【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止嗽散加味治疗顽固性咳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60例顽固性咳嗽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采用西药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止嗽散加味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3.33%,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顽固性咳嗽患者,采用止嗽散加味治疗,能明显改善咳嗽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临床效果显著优于西药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顽固性咳嗽;止嗽散加味;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1-0304-01 顾名思义,顽固性咳嗽是久治不愈的咳嗽[1],是临床上常见的咳嗽形式,主要是由于外感咳嗽治疗不当或不及时导致久治不愈、愈而复发,临床主要表现为连声、咽痒、咳痰不爽等症状,给患者生活、工作、学习带来诸多不便,大大降低了患者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治疗顽固性咳嗽的方法较多,西药治疗起效快,但副作用较多,治疗效果受到限制。在中医学中,顽固性咳嗽属于“内伤咳嗽”范畴,因外感邪气后,肺气宣降失常,引发咳嗽不止。本文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60例顽固性咳嗽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止嗽散加味治疗取得了不错的临床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60例顽固性咳嗽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24~70岁之间,平均年龄(37.2±15.9)岁;病程2个月~16年,平均病程(9.7±3.8)年。所有患者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咽痒、无痰、咯白色粘液痰、恶寒发热等症状,经病例诊断,全部病例均符合顽固性咳嗽临床诊断标准[2],排除肺炎、肺结核、肺癌及反流性食管炎等疾病。将60例顽固性咳嗽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P>0.05),可进行临床比较。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对症治疗,即使用左氧氟沙星和盐酸异丙嗪治疗,左氧氟沙星0.2g/次,每日2次;盐酸异丙嗪片1片/次,每日3次,7d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1~2个疗程。观察组患者采用止嗽散加味治疗,方药主要由:枳壳、荆芥各6g,陈皮、蝉衣、甘草、桔梗、杏仁、前胡、炙麻黄、紫菀、防风、白术、黄芪等组成,水煎服,每日1剂,分两次服用,7d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1~2个疗程。在服药期间,患者应忌食辛辣刺激、生冷寒凉的食物。 1.3 疗效判定标准[3] 根据顽固性咳嗽临床疗效判定标准,规定患者实施治疗后治愈:咳嗽、咽痒等症状全部消失,15d以上无复发;有效:咳嗽、咽痒等症状明显好转,偶有咳嗽,遇冷热吸入异味刺激能耐受;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治疗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1.4 统计学处理 针对本组研究所产生的数据,计数资料采用(%)表示,卡方检验两组间数据资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数据处理所涉及到软件为SPSS19.0统计学软件。 2.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下表1。 3.讨论 咳嗽是肺系疾病症状之一,外感咳嗽治疗不当或不及时,将迁延不愈,发展为顽固性咳嗽。近年来,顽固性咳嗽在临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由于时时咳嗽咽痒,连声不止,久治不愈,给患者生活、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对其原因进行分析,与大气污染、饮食结构改变、住房装修、缺少运动等因素相关,人们体质发生变化,增大了此病的发病率。本文选取的60例顽固性咳嗽中,多数为感冒引起,感冒症状消失后,病毒细菌残留,对粘膜上皮造成破坏,降低了呼吸道防御能力,进一步损害了支气管壁,导致此病久治不愈。因此选取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临床西药治疗起效快,但副作用多,治标不治本,故中西药治疗本病的研究逐渐受到关注。在中医学中,顽固性咳嗽属于“内伤咳嗽”范畴,多因风邪侵袭,肺气失于宣肃,受外邪刺激后咳而不断[4]。一方面,久治不愈,损耗肺阴,出现痰少、咽干口干、无痰干咳等症状;另外,外感风邪未完全治愈或新发风寒,对肺部功能造成一定影响,导致咳嗽、咽痒、痰白难咳等症状。因此中医治疗顽固性咳嗽,将宣散和润养并重,治病求本,以此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止嗽散作为肺部疾病治疗的重要方剂,其主要成分为桔梗、杏仁、甘草、陈皮、紫菀、枳壳、荆芥等,桔梗具有提肺气、利膈之功效,紫菀具有温润止咳之功效,甘草具有缓解咳嗽、调节气机功效等,将诸多味药联合使用,具有疏表宣肺、止咳化痰的功效,有利于舒张支气管平滑肌,释放痰液。本文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可见止嗽散加味在临床治疗顽固性咳嗽中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综上所述,针对顽固性咳嗽患者,采用止嗽散加味治疗,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疗效更加显著,是临床治疗顽固性咳嗽较为理想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周德仁.加味止嗽散治疗感冒顽固性咳嗽31例[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0,32(2):307-308. [2] 李国经.止咳散加味治疗顽固性咳嗽疗效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3(3):159-160.

蒋建云辨治喉源性咳嗽经验

蒋建云辨治喉源性咳嗽经验 罗瑞雪1何翠蓉1杨国荣1指导:蒋建云2 1 四川省蓬安县人民医院中医科(四川蓬安637800) 2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老年呼吸科(四川成都610072) 摘要:四川省名中医蒋建云教授辨治喉源性咳嗽经验丰富,蒋师认为喉源性咳嗽以风热郁痰结滞于咽喉为主,治疗上以疏风利咽、清热祛痰、润肺生津、活血化瘀为法。强调治疗的关键是清利咽喉。本文重点介绍了其经验方利喉止咳汤的组成、特色及其临床加减运用。关键词: 喉源性咳嗽;利喉止咳汤;名中医经验;蒋建云 蒋建云教授为四川省名中医,临证数十年,学验俱丰,其应用经验方利喉止咳汤治疗喉源性咳嗽,疗效颇佳。笔者跟随老师学习,获益匪浅。现就跟师临证点滴体会总结如下。 1 病因病机 喉源性咳嗽是指因咽喉疾病引起的咳嗽,实为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诱因引发的一种咽喉部疾病,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咳嗽[1]。属中医学“咳嗽”、“喉痹”范畴。于1987年由著名老中医干祖望教授首先提出该病名[2],该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一般病程较长,不易治愈。蒋师认为本病主要是因外邪滞留于肺经,风邪与郁痰结于咽喉的病变,其中风热郁痰留滞肺经者占十之七八。咳嗽为肺之主症,凡咳嗽皆为肺气宣肃不利,开阖失司所致。《景岳全书·咳嗽篇》云:“咳证虽多,无非肺病。”咽喉为肺之门户,与肺直接相通又在肺之上端,《素问·太阴阳明论》曰:“伤于风者,上先受之。”故外邪最易侵犯。《重楼玉钥·喉科总论》也指出:“喉者空虚,主气息出入呼吸,为肺气之道也。”故肺的气机调畅,则喉的功能正常,呼吸通畅,语音清亮。若感受风邪,不能宣散,困于肺经,独郁于喉,壅

塞肺气,肺气滞塞,水道不利,停湿为痰,气滞与痰凝互为因果,胶结喉窍,气道不利,逆而为咳。此病机一为感受外风,风盛则痒;二为外邪久郁,化火生痰并生痒,痒造成本病。久咳伤及肺之气阴,则见阴虚;久咳肺失治节、“久病入络”,则见血瘀。故蒋师同时指出临床上也常见风寒、阴虚、血瘀等证,医者当详辨,不可犯虚虚实实之戒。 2 辨治原则 对于喉源性咳嗽的治疗原则,蒋师推崇明清温病学派的治疗方法,尤重清·程永培《咽喉经验秘传·通喉痹论》所论“凡喉症之生,属痰、属风、属热,多因郁火而兼热毒。大要去风痰,解热开郁为极紧”,提出治疗当疏风利咽、清热祛痰、润肺生津、活血化瘀,以达祛邪扶正、去痒止咳之目的。蒋师认为治疗该病的关键是清利咽喉。因其病位主要在咽喉部,若喉得畅利,肺得清肃,津液输布,气机调畅,则咳嗽自止。故蒋师反复强调辨证时必须仔细检查患者的咽喉部,要把患者的局部表征与全身症状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咽喉黏膜充血红肿、声带充血者当属风热;咽喉黏膜肿胀、声带水肿但不甚鲜红者当属风寒;咽喉黏膜、声带肥厚者当属血瘀;咽喉黏膜干燥萎缩者当属阴虚。 3利喉止咳汤临床运用 3.1药物组成:桔梗12g,牛蒡子12g,杏仁12g,瓜壳12g,浙贝母12g,威灵仙30g,矮地茶20g,南沙参30g,僵蚕10g,蝉蜕10g,甘草6g。方中桔梗辛开苦泄,功擅疏风解表,祛痰利咽,且性平不燥,质轻上浮,专走肺经宣降肺气。《本草汇言》云:“主利肺气,通咽喉,宽中理气,开郁行痰之要药也。”现代药理研究桔梗有使痰液稀释,易于排除,抗炎,镇咳,增强免疫作用,〔3〕故用为君药。牛蒡子宣肺利咽,解毒消肿,与桔梗相伍解毒利咽作用加强;杏仁

咽双和饮治疗喉源性咳嗽66例

咽双和饮治疗喉源性咳嗽66例【摘要】目的观察清咽双和饮中药治疗喉源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2例喉源性咳嗽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6例,治疗组66例服清咽双和饮治疗,对照组66例服头孢拉定、咳必清等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9%,对照组总有效率75.8%,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清咽双和饮治疗喉源性咳嗽临床疗效显著。 【关键词】喉源性咳嗽,中医治疗;清咽双和饮,治疗应用 喉源性咳嗽是内科门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表现为近期有上呼吸道感染或既往有感冒史,经治疗后其他症状消失,唯遗下咳嗽未愈或较前加重,其特点是咽喉发痒则咳,不痒不咳,甚时呛咳连续不断,以致面红耳赤,努力咳出少许痰液方稍止[1]。2004年以来,笔者应用清咽双和饮治疗喉源性咳嗽132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32例均为北海市海城区地角医院内科2004年4月至2008年12月住院或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6例中,男35例,女31例,年龄7~65岁,病程1~7周;对照组66例中,男36例,女30例,年龄7~65岁,病程1~7周;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体征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参考文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有关咳嗽标准拟定。患者初起都有发热、咳嗽等临床表现,经西医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或肺炎。经治疗后急性炎症得到控制,其他症状消退,仅留下久咳不愈症状,表现为咽喉发痒则咳,不痒不咳,遇异味加重,无痰或少痰,舌红、苔薄白或微黄,脉弦或滑。全部病例心脏听诊无异常,肺部听诊正常或呼吸音粗。咽喉均有不同程度充血。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正常或轻度升高,双肺X线摄片正常或肺纹理增粗。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基本方为清咽双和饮,药物组成:桔梗10 g,金银花10 g,当归6 g,赤芍10 g,生地 15 g,元参15 g,赤苓10 g,荆芥10 g,丹皮10 g,真川贝10 g,甘草6 g,甘葛15 g,前胡10 g。儿童用量酌减。每天1剂,水煎,分早晚两次温服。4天为1个疗程。 1.3.2 对照组口服头孢拉定胶囊(焦作市康力药业股份有限

顽固性咳嗽

小心慢性咳嗽 为什么慢性咳嗽在呼吸科中发病率高?为什么慢性咳嗽易被忽视?为什么慢性咳嗽的治疗不能用抗生素? 在呼吸专科门诊,主诉咳嗽迁延不愈者占80%以上。为什么慢性咳嗽易被忽视? X线胸片无异常也可是慢性咳嗽 咳嗽通常按时间分为3类:急性咳嗽、亚急性咳嗽和慢性咳嗽。急性咳嗽时间短于3周,亚急性咳嗽为3~8周,慢性咳嗽长于8周。慢性咳嗽病因较多,通常根据胸部X线检查有无异常分为两类。一类为X线胸片有明显病变者,如肺炎、肺结核、支气管肺癌等;另一类为X线胸片无明显异常,以咳嗽为主或唯一症状者,即通常所说的不明原因的慢性咳嗽。 咳嗽具有清除呼吸道异物的防御功能,但是,咳嗽也是疾病的信号。慢性咳嗽可以造成许多危害,包括心血管、胃肠道、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系统、骨骼肌肉和呼吸系统的并发症。首先,长期持续频繁的咳嗽会造成气道黏膜损伤,而这种气道黏膜的损伤又会加重咳嗽。其次,反复剧烈咳嗽可使肺内压极具升高,会引起或加剧肺气肿的形成,乃至发生气胸。再次,肺内压升高能导致回心血量减少,进而使心脏搏出量下降,脑供血不足,引起咳嗽性晕厥的临床症状。 为什么慢性咳嗽发病率高? 慢性咳嗽与其他系统疾病相关 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包括:咳嗽变异性哮喘(CVA)、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和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这些病因占呼吸内科门诊慢性咳嗽病因的70%~95%。其他病因较少见,但涉及面广,不仅与呼吸系统疾病有关,还与其他系统的疾病有关。 UACS是指鼻部疾病引起分泌物倒流鼻后和咽喉等部位,直接或间接刺激咳嗽感受器,导致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UACS是引起慢性咳嗽最常见的病因之一。除了鼻部疾病外,UACS还常与咽喉部的疾病有关,如变应性或非变应性咽炎、喉炎、咽喉部新生物、慢性扁桃体炎等。 CVA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哮喘,咳嗽是其唯一或主要临床表现。其无明显喘息、气促等症状或体征,但有气道高反应性。主要表现为刺激性干咳。CVA患者通常咳嗽比较剧烈,夜间咳嗽为其重要特征。感冒、冷空气、灰尘、油烟等容易诱发或加重咳嗽。 EB是一种以气道嗜酸粒细胞浸润为特征的非哮喘性支气管炎,气道高反应性阴性。主要表现为慢性咳嗽,对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良好。主要症状为慢性刺激性咳嗽,干咳或咳少许白色黏液痰,可在白天或夜间咳嗽。部分患者对油烟、灰尘、异味或冷空气比较敏感,常为咳嗽的诱发因素。患者无气喘、呼吸困难等症状。

咽喉源性咳嗽的辨证(精)

咽喉源性咳嗽的辨证 咽喉源性咳嗽的临床特征是以咽喉瘙痒、干咳无痰,或极少白痰,日间常有清嗓动作为主。大多数患者,可见咽峡部充血,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并以咽喉瘙痒,不痒不咳,干咳无痰为主要症状。该证不同于一般外感咳嗽,故按照解表宣肺止咳法治疗,往往不效,唯用清咽利喉之品,使药力直达病所,才可使咳嗽咽痒症状迅速得到缓解。 1辨证 经辨证求因,本病为“六淫”所致,且以风、寒、火(热)为主,风起着主导作用,往往是风与热或寒结合为患。这取决于各自体质,因人而异。临床可见大多数患者曾患上感及呼吸道炎症,未经彻底治愈者。 临床观察所得,实证患者往往始于风寒,其临床表现常伴有咳嗽重浊有力,痰涎稀薄,量少色白,或鼻流清涕,舌苔白质淡红,脉浮等;或起病即见风热证,咳嗽声响或嘶哑,痰涎粘稠,色黄或白,咽红,舌苔黄质微红,脉浮稍数。不论是风寒与风热类型,均有咽痒且有清嗓动作等临床特征。虚证患者多为久病致虚,或年老体衰者,以阴虚、气虚为主。 2治疗方法 以自拟荆蝉牛桔汤为基本方:荆芥、桑叶、蝉蜕、僵蚕、桔梗、牛蒡子、青果、木蝴蝶、杏仁、百部各10g,甘草6g。方中荆芥、桑叶疏散表邪;杏仁、百部、桔梗、甘草宣肺利咽、降气祛痰;蝉蜕、僵蚕、青果、木蝴蝶、牛蒡子清咽利喉止咽痒。全方共奏滋阴降火、清咽利喉之功。 加减法:风寒型者加麻黄、细辛、生姜,减桑叶、木蝴蝶、青果;伴头痛鼻塞者加白芷、辛夷花、苍耳子;气虚汗多者加黄芪、白术、防风;咽有异物阻塞感者加半夏、厚朴、柴胡;剧咳致不自主遗溺者加黄芪、太子参、枳壳;热象较重者加黄芩、鱼腥草。视其病情变化,随证加减。 3典型病例 王某,女,52岁。咳嗽近半年余。初病感冒,经对症治疗后已好转,但咳嗽不己。经注射先锋5号加内服消炎药,急性症状得到控制。之后以咽喉瘙痒,如遇油烟刺激则咳甚,呈阵发性,昼夜亦然,干咳或有时咳少量粘稠痰,剧咳时伴渗出少量尿液,但小便色量正常,咽有阻塞感(吞咽不困难)。舌苔薄黄质淡红,脉弦细数。检查:咽后壁有淋巴滤泡增生。胸透及血常规均正常。用荆蝉牛桔汤依症加减治之,连续服23剂,缠绵半年之久的咳证告愈。 4体会

宣肺降火法治疗喉源性咳嗽探讨

宣肺降火法治疗喉源性咳嗽探讨 发表时间:2018-09-06T11:31:45.440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7月21期作者:张滋 [导读] 喉源性咳嗽的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中医药对喉源性咳嗽有着丰富的认识和显著的治疗效果。 石家庄市第三医院中医科河北石家庄 050000 摘要:喉源性咳嗽的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中医药对喉源性咳嗽有着丰富的认识和显著的治疗效果。本文结合临床经验,从宣肺降火法对喉源性咳嗽的诊断、治疗做一些探讨,旨在为喉源性咳嗽的中医治疗研究提供进一步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喉源性咳嗽;中医;宣肺降火 著名中医学家干祖望在1989年提出喉源性咳嗽的病名。该病的主要特点是:咽痒如有蚁行,且每于痒时引发咳嗽,多以干咳为主,或伴有少量白粘痰,病程短者可数日不解,长则可达数月甚至数年。该疾病咽痒、咳嗽症状突出,但血常规、肺部x片检查多无明显异常。鼻咽喉镜检查也仅是急、慢性咽炎的表现,多以咽喉局部黏膜充血及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为主并未见明显器质性病变。笔者临床工作中遇到大量喉源性咳嗽的病人,大都经过西医临床的检查、治疗,疗效不佳转诊看中医,笔者以宣肺降火法加减治疗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整理探讨如下: 《景岳全书·咳嗽》:“六气皆令人咳,风寒为主”。风为百病之长,是喉源性咳嗽的主要致病因素,风邪犯肺、肺气失宣,邪留喉间壅塞气机而引发咳嗽。喉源性咳嗽又以咽痒而作咳为主要特点,又有“无风不作痒”之说,故本病符合“风证”特征。因此我们认为喉源性咳嗽的病理特点就是风之邪气滞留于肺经。其治疗原则,一定要宣散肺经邪气为第一要务。 朱丹溪云“干咳嗽难治,此系火郁之证,乃痰郁其火邪中。”当今全球变暖,温室效应、城市快节奏生活、饮食油炸滋腻、肥胖痰热瘀滞等,在中医上都属阳性,为火的属性,“外邪”留恋郁而化火,或因误治而使病邪化热,火热之邪留聚于喉,灼伤肺津,炼液成痰,继而加重喉痒与咳嗽症状。所以我们认为“火热”为第二要素,治疗上要清肺降火。 病例举要: 1、魏某某,女,72岁,2016年12月10号就诊。初起畏寒、流涕、咽痛、稍咳嗽,自服用连花清瘟胶囊,效果不佳,经西医检查血常规、胸片显示均正常,给予强力枇杷露、孟鲁司特钠咀嚼片等药物治疗两月余,效果不佳,现症状:夜间临睡前平卧时咳嗽发作,咽痒、咳嗽,伴有少量白粘痰,需咳嗽一阵方能平息,平素与常人无异。口干苦、二便常、舌质红,苔白偏干,脉弦。四诊合参,辩证为肺气失宣,兼郁热。处方宣肺降火汤加减:麻黄10g、柴胡10g、黄芩10g、生石膏30g、桔梗12g、杏仁10g、板蓝根15g、蝉蜕10g、炙甘草6g。每日一剂,水煎服。服药七付,当晚咽痒咳嗽减轻,回复电话以告知。 2、王某某,男,6岁,2017年1月12号就诊,咳嗽半年余,西医初起予以头孢地尼等药物治疗,后寻中医以收敛止咳药,迁延不愈,现症状:咽痒,咳嗽,无痰,大便偏干,舌尖红苔薄黄腻,脉弦数。四诊合参,辩证为肺气失宣,兼郁热。处方宣肺降火汤加减:麻黄5g、柴胡5g、黄芩6g、生石膏15g、桔梗6g、杏仁6g、浙贝母6、半夏6、蝉蜕6g、炙甘草3g。每日一剂,水煎服。 按语:喉源性咳嗽中医称之为“喉痹”、“咳嗽”,临床迁延不愈者详析其病史及治疗经过:其疾病的诊断正确,但用药不符合疾病发病特点,没有合理宣散肺经邪气,或应用寒凉药物太过,使邪气流连于会厌,造成是“咽炎”的假象,或过早使用收敛药物如强力枇杷露等,或滥用抗生素等,从而出现闭门留寇,使患者疾病迁延不愈。 宣肺降火汤组方:麻黄、桔梗、黄芩、板蓝根、石膏、蝉蜕、炙甘草。方中麻黄宣肺祛邪,桔梗宣肺利咽,黄芩、石膏清肺化痰,板蓝根解毒利咽,蝉蜕止痒解痉,炙甘草缓急调和诸药,一起达到宣肺祛邪降火止咳之功效。 近年来随着室内外环境的恶化,室内外寒温变化明显,呼吸道疾病人群增多,尤其是以临床上检查血常规、胸部x片均无明显异常的咳嗽患者增多,通过中医特有的辨证和辨病论治,采取合理的方剂、方药,中医药治疗喉源性咳嗽获得了较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 薛珊珊,吴拥军.吴拥军教授从风论治喉源性咳嗽经验浅析[J].四川中医,2017(12):9-11. [2] 刘晓静,刘玉洁.喉源咳方治疗喉源性咳嗽(风邪犯肺证)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6,25(9):1800-1802. [3] 余王琴,许诺,杨梓,等.“风毒”理论在喉源性咳嗽治疗中的运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5):1527-1529.

止嗽散加减治疗慢性顽固性咳嗽体会

止嗽散加减治疗慢性顽固性咳嗽体会(作者: 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 邮编: ____________ ) 【关键词】咳嗽;止嗽散;中药配方颗粒 慢性顽固性咳嗽是临床常见疾病,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咽痒,干咳阵作,无痰或咳甚仅有少量粘痰,咳甚时伴气急,且经久难愈,反复发作,时发时止;常因花粉、尘螨、化学刺激物、烟雾、活动、情绪刺激、闻及异味气体而使症状加重。因其对患者的工作和生活造成极大困扰,所以备受呼吸科医生重视。止嗽散出自清代名医程国彭之《医学心悟》,全方由“桔梗(炒)、荆芥、紫菀(蒸)、百部(蒸)、白前(蒸)各二斤,甘草(炒)十二两,陈皮(水洗去白)一斤”组成,原服用方法是以上药共为细末,每服3钱,温开水调下。按程氏说:“本方温润和平,不寒不热,既无攻击过当之虞,大有启门驱贼之势,是以客邪易散,肺气安宁,宜其投之有效欤!”笔者常用原方比例,选用深圳市三九现代中药有限公司所产单味中药配方颗粒冲服治疗慢性顽固性咳嗽,其效尚佳。现将点滴收获介绍如下,与同行切磋。 1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慢性顽固性咳嗽属于“外感咳嗽”范畴,多由于六淫外邪侵犯肺系,

导致肺失宣降,肺气上逆而咳嗽。肺为“娇脏”,为脏腑之华盖,呼之则虚,吸之则满,只受得本然之正气,受不得外来之客气,客气干之则呛而咳矣;只受得脏腑之清气,受不得脏腑之病气,病气干之亦呛而咳矣。《医学心悟》亦指出:“肺体属金,譬若钟然,钟非叩不能鸣,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自外击之则鸣。”在临床实践中观察到,绝大多数病例多发生在季节变化、气温骤然改变的时候,如若此时患者恰逢正气不足,必正不胜邪而骤然发病,如治疗不够及时准确,则必然迁延不愈。由此可知,本病病因为外感六淫,而病机则为肺失宣降,肺气上逆。 2止嗽散的加减应用 止嗽散药物组成:百部20 g,白前15 g,紫菀15 g,款冬花15 g, 陈皮12 g,桔梗20 g,炙枇杷叶30 g,僵蚕15 g,蝉蜕15 g,炙麻黄8 g, 地龙15 g,甘草10 g,紫苏叶12 g。若肺热炽盛、大便干结者,加生大黄8 g,或酌情加金银花、连翘各12 g ;咽痛加射干15 g。以上剂量均为成人剂量;小儿剂量随年龄大小酌减。服药期间停用其他止咳药,忌食生冷、油腻及刺激性食物。 3典型病例 患者,女,54岁,2008年2月11日初诊。16 d前,患者因感受风寒之邪,随即出现鼻塞流涕、喷嚏、咽痛、咳嗽咳痰、胸闷、口干口苦等症状,曾先后服用阿莫西林、伤风感冒片、阿奇霉素、盐酸氨溴索、必嗽平等药物,效果不佳。就诊时仍感咽痒不适,痒即咳嗽,尤以晨起和入睡时为甚,干咳无痰,身软乏力,口淡无味,不思饮食,大便干结,小

喉源性咳嗽的中医辨证施治

喉源性咳嗽的中医辨证施治 【关键字】喉源性咳嗽;辨证施治 喉源性咳嗽,临床特征是以咽喉瘙痒,干咳无痰,或极少白痰,日间常不自主清嗓动作为主。大多数患者可见咽峡部充血,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并以咽喉瘙痒、不庠不咳、无痰为主要症状,区别于支气管炎、肺炎所致咳嗽的特点,在于前者为干咳无痰或少痰,而不像后两者痰湿占重要地位。 诊断标准:患者多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病程短者数天,长者达数月,咳嗽特点为突发喉头部奇痒而诱发阵发性干咳或自觉气自下而上冲咽喉而作咳,接连不断,咳而不爽,很少有痰,有时大声讲话或遇冷热,异味刺激即喉痒又作。 分型论治:依据中医辩证常见分为两型:(1)肺阴亏虚型。咽干痒而咳,以咽干为甚,咳痰不爽,舌红少苔,治宜养阴润燥,化痰止咳,以养阴清肺汤加减。药用元参15g 麦冬15g生地15g沙参15g僵蚕10g蝉退10g百部15g川贝母10g 炙杷叶10g 。(2)风邪扰肺型:咽痒则干咳阵作,以咽痒甚为特点,受风后易诱发咳嗽,特点是背部和颈部感风明显,脉浮缓,舌淡红苔薄,治宜疏风宣肺,润肺止咳,以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药用炙麻绒10g杏仁12g甘草6g百部15g 紫菀15g僵蚕10g蝉退10g薄荷10g木蝴蝶10g。 讨论:咳嗽一般认为是肺系疾病的主要症状之一,干祖望教授不拘泥于古人之说,提出咽喉疾病也可引起咳嗽,称之为喉源性咳嗽。喉源性咳嗽是诸多咳嗽证中的一种特殊征候,首先,它的发病部位在咽喉,其次它与变态反应有关,再次症状是咽喉痒即咳嗽,遇冷热或异味等刺激加重、无痰。西医学认为:咳嗽为气道的主要防御机制,通过咳嗽反射,能有效清除过多的支气管分泌物或异物,但无异物或分泌物时,多与咳嗽反射的敏感性增高有关,大部分患者都有慢性咽喉炎和上感史。 喉源性咳嗽属中医“咳嗽”“喉痹”范畴,临床见喉源性咳嗽,大部分是两方面病因所致,外因多系机体感受外邪,而风为百病之长,多初以风邪为主,后经治疗其它症状消失,唯留下咳嗽不愈,或较前加重,此为风邪虽除而未尽。肺之宣降功能尚未完全恢复,咽喉为肺之门户,故喉头作痒,气逆而上故作咳。内因多由慢性咽喉炎久治不愈引起液不养咽,津不濡喉,导致咽部干燥,形成干生燥、燥生风、风生痒的病变,从而导致本病的发生。根据中医辩证分析,风邪扰肺型其病机为患者禀赋不足,易感外邪,或感邪后失治误治,易致风邪滞留,风火郁结,结滞肺门不散,使气滞不利,肺失清肃,而致咽痒咳嗽频作。方中炙麻绒、防风、祛风宣肺止痒,僵蚕、蝉退、薄荷和木蝴蝶止痒解痉,宣肺止咳,百部、紫菀、杏仁润肺下气,止咳化痰,甘草缓急止嗽,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疏风止痒、降气止咳功效。肺阴亏虚型病机为外感治疗不当,邪壅咽喉,致肺气阴两虚,或素体阴虚,咽喉失于濡养,加之风邪循经入肺,风燥之邪客肺,肺失清

医学科普 喉原性咳嗽科普

喉源性咳嗽的防治 咳嗽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多在外感或上呼吸道感染后出现,是困扰许多气管、支气管、肺病患者的主要症状。但临床上也有一些患者咳嗽以咽干、咽痒,痒则咳,甚至呛咳持续不断,或者虽可咳出少量粘稠的泡沫样痰,但咽干喉痒,胸闷气逆;咳嗽剧烈时可引发干呕。这种咳嗽有明显的咽喉不适症状,没有继发支气管、肺部感染,我们称之为喉源性咳嗽。 喉源性咳嗽的发病特点有下面几个特点:1、多有上呼吸道感染史,经治疗后其他症状消失,唯遗下咳嗽不愈,甚或较前加重;2、其咳嗽特点是喉头作痒,旋即咳嗽,或咳而不爽、少痰,有时大声讲话或遇冷热,异味刺激喉痒咳嗽发作;3、咽部检查可见粘膜充血或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4、血常规及胸部X线检查无异常,偶见肺纹理增多、增粗。 如患者咽痒、咽干,咳嗽,痰不多,或咳嗽日久不愈,检查若没有继发支气管、肺部感染的情况,可选择就诊于耳鼻喉科,行多功能纤维鼻咽镜检查,排除咽喉部的其他占位性病变后,辨证给予中药内服加雾化治疗可取得显著疗效,常用的基本方:旋复花12克(包),代赭石、蛤壳各30克,桑叶、白菊花、苏叶、姜半夏、茯苓、防风、杏仁、牛蒡子、前胡、冬花各12克,川朴、象贝、姜竹茹各10克,黄芩15克,炙甘草5克。每日一付,水煎服两次。煎取的药物可先做蒸汽吸入治疗,待温度适宜后再口服,可更快速的缓解症状。 我们常说“治疗疾病,三分在治,七分在养”,所以我们应该注

重平素生活中的调养,1.发病时忌口,如鸡、蟹、带鱼、酒酿等鲜发食物;不食辛辣等刺激性食品。2.不吸烟、不饮酒。3.进食后漱口,并多饮几口温开水,把停留在咽喉部的食物残渣清除掉!4.吃中药时,将药含在口内后,仰头慢咽,以便让药在咽喉部停留一些时间,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服药后一刻钟内不吃任何东西。5.不进空调室,避免风扇直接吹到头顶或上背部;6.远离粉尘、纤维及刺激性气体。 临床上还有一种咳嗽是因药物副作用引起的,如口服卡托普利一类的降压药,有些人会出现阵发性干咳,夜间加重,且服用止咳药治疗效果不佳,这是药物副作用引起的咳嗽,停药后症状可逐渐消失,一般4周内即恢复正常,不需要药物治疗,但再次给药后咳嗽又会出现,应更换适合病情的其他降压药。 侯娜

射干麻黄汤加减治疗喉源性咳嗽120例临床观察

射干麻黄汤加减治疗喉源性咳嗽120例临床 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内外结合治疗喉源性咳嗽的疗效。方法内服射干麻黄汤加减(麻黄、射干、杏仁、苏子、玄参、五味子、半夏、地龙、紫苑、款冬花、蝉衣、甘草)配合烧灼咽后壁尤其淋巴滤泡治疗喉源性咳嗽120例。结果总有效率95%,本方法对本病具有宣肺化痰,降气止咳,祛风止痒的功效。 【关键词】喉源性咳嗽中医治疗内外合治 喉源性咳嗽是耳鼻喉科常见病症,自2007年2月-2009年8月,我科采取内外兼治,应用射干麻黄汤加减配合40%三氯醋酸烧灼咽后壁滤泡及粘膜治疗喉源性咳嗽120例,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均为我院门诊病人,120例中,男性68例,女性52例;年龄最小11岁,最大74岁,平均46岁;病程最长5年,最短1个月,全部病例诊断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诊断疗效标准》,并排除气管支气管疾病,肺部疾患,咽喉肿瘤。临床表现为刺激性或阵发性干咳,咳甚者痉挛状,咳嗽后吐出少许白粘痰,多数病人有咽痒症状,局部咽喉无红肿疼痛现象,咽腔慢性充血或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X线检查无异常。 1.2治疗方法内服射干麻黄汤加减:麻黄6g、射干10g、杏仁10g、苏子10g、玄参10g、五味子10g、半夏10g、地龙12g、紫苑15g、款冬花15g、蝉衣8g、甘草6g,每日1剂,水煎服取汁500ml分早晚2次

分服,7天为1疗程,一般服1-2个疗程。 外治法先配制40%三氯醋酸溶液,准备好直径约2mm小棉球,蘸取40%三氯醋酸溶液放好,医师左手用压舌板将患者舌体压平,充分暴露咽后壁,右手用枪状镊夹取干棉球擦拭一下咽后壁分泌物,后夹取蘸有40%三氯醋酸溶液小棉球轻轻擦拭咽后壁表面,即可见咽后壁粘膜出现一层假膜,1-2秒钟迅速从口腔取出小棉球,对于较大的淋巴滤泡可以反复烧灼一下。隔天1次,5次为1疗程。 注意事项:①治疗时,防止患者闭嘴,以免小棉球脱落口内;②治疗中咽后壁轻微疼痛,不需要给予麻醉或镇痛药物;③烧灼出现的假膜,停止烧灼后24小时可消失;④不影响进食,照常工作、学习;⑤治疗后1-6小时内咽部可能有不适感觉,属正常反应。 1.3疗效标准痊愈:刺激性或阵发性咳嗽及咽痒症状完全消失。有效:刺激性或阵发性咳嗽及咽痒症状明显改善。无效:症状无改善,刺激性或阵发性咳嗽及咽痒症状依然存在。 1.4典型病例张某,男,48岁,2008年11月7日初诊。平时病人有咽部不适症状,以咽炎给予治疗,用药后症状可消失。3个月前,病人受凉感冒,当时给予对症处理,急性症状消失后,病人咽部不适,发痒,痒则发咳,咳少量粘液性分泌物,舌质偏淡欠润,脉象无异常。以咽炎给予治疗效果不佳,X线示无异常,后行肺部CT检查无异常,抗生素治疗无效,后到我科检查,咽喉无明显异常。治以利咽化痰止咳,祛风止痒止痉。方以射干麻黄汤加减内服,配以40%三氯醋酸烧灼咽后壁滤泡及粘膜。治疗1个疗程,症状消失,随访3个月无复发。

喉源性咳嗽

喉源性咳嗽是由国家级名老中医干祖望教授首次提出的。 喉源性咳嗽顾名思义就是喉咙疾患所引起的咳嗽。 它的主要特点是:痒为主症,咽痒如蚁行,阵发性咽痒,干咳,不痒不咳,咳的起点在声门之上,多为阵发性咳嗽,咳甚则痉挛状,咳嗽后吐出少许白粘痰。 喉源性咳嗽的病因为:1、感受风邪,宣发不彻,或病初频服糖浆、凉性药、收敛药或滥用抗生素、滋补药等,使邪滞肺经,闭门留寇。 2、禀质过敏,微邪外感及异气(异味、粉尘、)等, 故治疗***:宣肺为先,不管它是否有表证,均不能忘记宣肺散邪,然后配以脱敏、降气、化痰、利咽。 方选“喉咳宁”。本方为干老的经验方之一。 其功能为宣肺祛风(脱敏)。 主治喉源性咳嗽,过敏性咳嗽,慢性咽炎等。 药物组成:以三拗汤(麻黄、杏仁、甘草)为基础方添加苏子、天竹黄、地龙、蝉衣、玄参、射干、黄岑组方而成。方中主药;麻黄、杏仁。麻黄具有发汗解肌,开毛孔,治伤寒。杏仁降气行痰,因此这两味药对急性喉咳很奏效。又根据《神农本草经》“麻黄又具破瘀积聚”之理,可针对被肺经所困之邪而起逐邪外泄的作用。《本草纲目》载杏仁有“润大肠气秘”,那么肺与大肠相表里,可理气而解秘,同样能增强解围破坚作用,因此这两味为本方的要药。另外现代药理证明,麻黄有抗变态反应功能。 地龙:虫类祛风药,擅长祛风解痉,定喘止痉。

蝉衣:缓解喉痒及阵咳而宣肺利咽,熄风止痉。 玄参:导药入喉。 射干:引导药,与玄参为伍可清热解毒,祛痰止痛。 天竹黄、黄岑:具有清热化痰,前者可以定惊,后者可以清肺经残邪之火。 苏子:降肺气,止气逆。 甘草:镇咳利咽(抗变态反应)。 全方药物的组成,配伍严谨,功效独特,具有宣肺,祛邪外泄,祛风止痒(抗过敏),降气化痰以达利咽止咳之效。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