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13古诗两首(40)

13古诗两首(40)

13古诗两首(40)
13古诗两首(40)

鲁村镇集体备课课时教学设计年级一学科语文主备人董新霞审核人董新霞序号40

课题13、古诗两首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三维目

标)1.认识“所、牧”等11个字,会写“诗林”等7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激发学生朗读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教学难点学会本课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教法学法

自读探究,合作交流

教具、学

具1、生字卡片

2、课件

板书设计13、古诗两首

小池

泉眼树阴小荷蜻蜓

前置预习

1、熟练背诵《所见》,和同桌一起交流谁背得好。

2、读熟《小池》,并结合插图,说说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教学过程

五环节(引入-合作-运用-提升-拓展)

学法指导

一、看图导入

1.出示挂图:这是什么?

2.小池美吗?美在哪里?(指导看图,用自己的话说。)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2.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互相纠正读错的字音。

三、图文对照,再读感悟

(引出: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

1.看图:池塘是怎样的?诗中是怎样写的?

引导学生理解“泉眼”和“晴柔”。

2.图上还有什么?诗人是怎样写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3.全班齐读。

四、指导朗读

1.个别读。

2.评读。

五、读诗想画面,指导背诵

1.分小组练习:你看到了什么?

2.全班交流。

3.指导背诵。

六、巩固生字

1.出示带音节的生字认读。

2.去掉音节认读。

3.小组合作,认记字形。

七、拓展练习

学生背诵其他自己学会的诗,比如杨万里的诗,或描写夏天的诗等。

八、作业设计

1.练习书写生字。

2.背诵一两首描写夏天的古诗。爱晴柔。)

(一人读诗,其他人想画面)

教后记

一年级语文第13课古诗两首所见小池教案学案

一年级语文第13古诗两首所见小池教 案学案 荣成市实验小学一年级语文学科教案、学案一体化设计型新授题13、《古诗两首》(所见/小池)时两时设计教师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所、牧”等12个生字。会写“诗、林”等6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培养学生阅读兴趣,阅读能力,激发对祖国古典文学的热爱之情。教学方法设计情景教学法。诵读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教学程序设计教材处理设计师生活动设计(一)看图激趣图上画了谁?他在干什么?他想干什么?(二)初读感知,了解诗歌大意1.齐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2.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3.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三)再读感悟,想象诗歌画面1.自由读,结合图画理解诗意。2.小组内交流自学。3.堂讨论自学中的疑难处,教师相机点拨。4.教师范读,学生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四)简述诗意,熟读成诵1.教师简述诗意。2.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诗意练习背诵。(五)启发想象,感情朗读1.联系诗意,激发学生想象。2.有感情地朗读。(六)读一读,想一想(七)书写生字(八)评价、指导本是两首古诗。袁枚的《所见》写的是“意欲捕鸣蝉”的情趣。杨万里的《小池》写的

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情景。这两首古诗贴近学生的生活,从不同侧面表现了夏天的情趣。学习古诗,重在吟诵,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因此,本的教学重点可以定为: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培养朗读古诗的兴趣。2.认识“所、枚”等12个生字,会写“诗、林”等6个字。3.背诵两首古诗。【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反复朗读,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古诗大意是:在茂密的树林中,一个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唱着嘹亮的歌儿,歌声穿过树林飘向远方。树上的蝉“知了、知了”地叫个不停。忽然牧童停止歌唱,一声不响地站在树下初夏的早晨,阳光灿烂,我们来到一个幽静的小池边,只见水池中已经长出了一些嫩绿的荷叶,有的荷叶还没有完全展开,只是露出一个尖尖的小角;池里的泉眼正在悄悄地流动,池水非常清澈,倒映着浓密的树阴。这时候,飞来几只蜻蜓,有一只飞累了,落在尖尖的荷叶上休息。学生看图,交流图意。指导学生有顺序观察,并进行语言训练。老师进行朗读指导。进行认字教学,学生交流认字方法。并进行词句训练。教学程序设计教材处理设计师生互动设计 朗读指导: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越。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认字板块:联系前面的文,熟字带生字,如:蜻———晴(同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教案

12、古诗二首

新课 教学()分钟二、初读古诗,感受节奏。 (课件出示2) 初读要求: (1)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同桌互相正音。 逐句检査朗读,随机出示折叠卡片认读“踪迹”“浮 萍”,并正音。 以字带词,加上动作,读好词组“撑小艇”——以词带句,正确朗读诗句“小娃撑小艇”。 卡片认读“踪迹——藏踪迹”,“踪”读好平舌——以词带句,正确朗读诗句“不解藏踪迹”。 卡片认读“浮萍”,结合浮萍的图片,借助形声字形旁表意的特点识记:浮萍是漂浮在水面的一种水草,因此浮是三点水,萍是草字头。——以词带句,正确朗读诗句“浮萍一道开”。 把诗句连起来读一读,把整首诗读正确。 教师范读、自由练读,读出诗的节奏。 三、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课件出示3、4)教师分别出示“小娃采莲回”和“浮萍一道开”的图片,让学生找到相应的诗句连一连。并说说这样连的理由。 学习诗句“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课件出示 5) (1 )边做动作边读诗,理解和识记“采”。 采:(课件出示6)出示字源,看老师演示动作,结合字形知道采字的“爪字头”代表手,采表示用手采摘树木上的果子。 (2)请同学当当小娃来演一演采白莲的动作,感受小 娃偷采白莲时既忐忑又高兴的心情并指导朗读。 学习诗句“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课件出示 7)【设计意图:初读感知,生字的正音,为下面的分析和阅读铺平道路。】 【设计意图:根据图片的意思找到相应的诗句并说明理由,这一设计是为了降低难度,借助图画这一载体,将学生对古诗初读后的理解通过连线的方式呈现出来。说理由的过程就是学生对古诗大意的初步感知。】

板书内容 小娃偷采 池上天真无邪顽皮可爱不解一道开 课堂作业新设计 1.给下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踪(zōnɡ zhōnɡ) 萍( pín pínɡ) 泉(quán qán) 露( loù lù) 2.这首诗写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古诗描绘了孩子什么样的形象?() A.胆大 B.愚笨 C.天真 D.活泼 参考答案: 1.踪(zōnɡ) 萍(pínɡ) 泉(quán) 露(lù) 2.《池上》写了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不知隐藏踪迹的顽皮、可爱形象。 3.C、D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能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词语、古诗大意。 2. 图文结合,感受诗中蕴藏的夏天的情趣。 教具 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导入()分 钟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2课《古诗二首》中的第二首,大家说说古诗的题目是什么。(板书:《小池》)

18、古诗两首 (第2课时)

总结:这就是诗人夸张的手法,(板书:夸张)百尺只是用很大的数字来体现高度(板书:高度),这让你想起了李白的哪些诗句? 预设:飞流直下三千尺;桃花潭水深千尺 2.想象画面,体会夸张。 (1)课件出示:“手可摘星辰。” 生读,过渡:谁来解释这一句? 预设:手可以摘到天上的星星。(板书:摘) (2)点拨:这里的“可”有轻而易举的意思,能够轻松摘到天上的星星,说明这座楼怎么样?(预设:太高了板书:很高) 这是通过什么的夸张来表现楼之高?(预设:动作板书:动作) (3)任务:边读边想象画面,闭上眼睛伸出手做摘星辰的动作,感受楼高。 总结:诗人没有再提高字,却让我们感受到楼高入云霄,这还是用了什么手法? 预设:夸张 3.自读想象,交流表达。 (1)过渡:这山寺之楼已经高到能伸手摘到星星了,诗人还能写得更高吗? 课件出示“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任务:说说诗句的意思,分小组讨论并交流从哪里感受到山寺的高。 要点:作者站在楼上不敢大声说话,害怕惊动天上的神仙。说明楼极高。 板书:恐惊极高 (2)过渡:天哪,诗人觉得在这座山寺楼上都不敢大声说话,害怕惊动神仙,这座楼简直太高了。这还是在运用什么手法写高?预设:夸张。 点拨:刚才的手可摘星辰是夸张的动作,这里是夸张的什么呢? (预设:害怕、担忧的心情。板书:心情) 生读诗,朗读点拨:想象画面,朗读古诗,读出“不敢”“恐惊”的心情。 【方法总结】:李白的诗充满着大胆的想象,无论是“飞流

直下三千尺”的豪气冲天还是“不敢高声语”的小心翼翼,都是在用夸张的手法体现事物特点。大胆想象,突出特点,这就是文学的魅力。 板块三:图文想象情境,诵读背诵古诗 1.结合插图,感受楼高。 过渡:除了文字带给我们的震撼,还能从哪里看出楼之高?预设:插图课件出示插图一,配古诗。 生结合插图,描述李白所见的场景。 2.想象情境,诵背古诗。 (1)过渡:盛唐时代,李白在这样一个万籁俱静的夜晚,登上山寺中的高楼,望着天上的星辰,你觉得他会是怎样的心情? 预设:觉得夜晚很美,宇宙广阔,心中宁静。(根据学生回答适当给出补充) (2)点拨:带着这样的心境,想象画面,生自读古诗。 根据板书尝试背诵古诗。 音乐激情《敕勒歌》,感受草原风情 1. 音乐激情,感知草原。 (1)课件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任务:生闭眼听音乐,感受音乐描绘的场景和草原特点并交流分享。 提问:想一想,你好像看到了哪些景色? 预设:天上白云朵朵,无边无际的草原,到处是牛羊,牧羊姑娘在唱歌。 (2)请用一个词来形容这首歌带给你的感觉。 预设:辽阔、自由、快乐…… 小结:这是一首蒙古族民歌叫做《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描写的就是草原美景。咱们今天要学习的是一首古代北朝民歌,课件出示《敕勒歌》。齐读课题。 (3)解读“敕勒” 课件出示:敕勒族,当时北方少数民族之一。放牧为生,生活在草原上,居住的毡帐称为“穹庐”。 板块四:自读古诗,认读字词 1.教师范读,学生正音。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板块五:再读古诗,随诗识字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3课古诗两首《望庐山瀑布》同步练习D卷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3课古诗两首《望庐山瀑布》同步练习D卷姓名: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__ 成绩: ___________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共19题;共97分) 1. (1分)下面是推荐给我们小学生阅读的书籍。请你按书名中第一个字的音序重新排列下面的书目。 把书名前面的序号写在横线上。 ①《稻草人》②《草房子》③《汤姆?索亚历险记》 ④《安徒生童话》⑤《孔子的故事》⑥《十万个为什么》 ⑦《没头脑和不高兴》⑧《宝葫芦的秘密》 2. (3分)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九天___________ 疑是___________________ 前川 3. (2分)根据不同的环境运用诗句。 一天,我和妈妈一起去看瀑布。当我看到长长的瀑布从山顶飞快地直泻下来,那么壮观,我不由得想 起一句诗:“____________ , __________ 。” 4. (2分)我知作者 李白(701年—762年),字_____________ ,号___________ ,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5. (4分)形近字组词 6. (3分)按拼音写汉字

xi a ng l u z 1 y an y a o k an 7. (4分)我会默写古诗。 咏柳 贺知章 8. (6分)解释画线字的意思,然后写出上一句或下一句 ①黄四娘家花满蹊,______________ 。 蹊:___________ ②________ 自在娇莺恰恰啼。 啼:___________ ③应怜屐齿印苍苔,____________ 。 怜: ___________ 9. (4分)选择连接下面打比方的句子。 小乌龟缩到壳里_____________ A.像一朵朵梅花 小鸡毛茸茸的_____________ B.像一辆小坦克 小白兔的眼睛_____________ C.像一个黄绒球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古诗两首备课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13.《古诗两首》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述的情景。 3、理解诗的内容,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朗读。 教学难点深刻理解诗文的含义,并能用自己的话讲出诗文的内容 三、教学评价设计 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自由读、同位轮读及指名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生字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 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默读、圈画、讨论、交流、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古诗,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四、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完成前置性学习单。(见附件) 教师:1.查看学生前置性学习单,了解学情。 2.《望庐山瀑布》和《绝句》的朗读磁带。 3.搜集有关庐山瀑布的资料。 4.课件及投影片。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谈话导入 1、导入:同学们,我们知道唐代有两位著名诗人,一位享有“诗仙”的美称,是----李白,另一位则被称为“诗圣”,他是谁啊?----杜甫。他们的诗在唐代诗作中享有极高的声誉,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两首》。 2、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的识、写。 (1)投影出示前置性学习单,检查学生对词语的读音。 紫川尺疑绝瀑布银河黄鹂白鹭 同桌互读互纠,指名读,纠正读不准的字音。 (2)指名读,全班读。 (3)交流其中不理解词语的意思。 2.初读课文 (1)两首古诗,要求读准字音。 (2)标出停顿的符号,画出不理解的问语。 (3)检查自渎情况: A.指名读古诗,相机正音。 B.指名画出停顿。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1、复习学古诗的方法 还记得我们学古诗的"四步法"吗? 第一步:释诗题; 第二步:知诗人; 第三步:明诗意; 第四步:悟诗情, 二、用"四步法"学习《望庐山瀑布》 课堂交流。 (一)释诗题: 1、师板书课题,生读 2、解题 (1)“望”是什么意思?(远看) “望”与“看”的区别是什么? “望庐山瀑布”就是远看庐山的瀑布 (2)“庐山”是个山名。同学们没有亲自去过庐山,或听别人说过,或从电影、电视里看过,谁能说说庐山的风景怎样?(指出:瀑布是庐山的美景之一)

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诗句 2.通过《宿新市徐公店》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喜悦的心情 3.有感情朗读、背诵这首诗 4.培养学生运用方法理解诗句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方法:读书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了解作者: 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春景的古诗?《咏柳》、《绝句》、《春晓》,这些古诗都从不同侧面、角度向我们展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和美丽。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有关描写春景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2、以前学习古诗理解诗句时常用哪些方法?(释、调、连、补、留) 3、今天也用这“五字法”理解这首诗。范读。同时大屏幕打出背景图。配乐范读、齐读 4、介绍诗人: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写的。他一生为官清廉,为奸相所害,被罢官闲居十五年。他的诗大量吸收民间语言,描述细腻,形象鲜明,平易自然。因为他长期居住农村,,对农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写自然景物也就更加真切感人,别有风趣。

5、下面光看题目意思: 宿:过夜新市:地名 公: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在新市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作者住在新市徐公店时见到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呢? 【设计意图】复习学过的描写春景的古诗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二、初读理解。要求: 1.不理解的字、词划出讨论,初步理解每句诗意。 2.诗中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暮春时节的美丽。师巡视。 【设计意图】了解故事的内容,为下面理解故事意思打下了基础。 三、指导读古诗,感受诗意。 1.指名读,检查读的情况。 2.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字、词提出来,一起讨论、交流。 3.齐读一、二句: A.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什么特点? 篱落:篱笆。疏疏:稀疏。径:小路。深:深远 理解时“调”一下: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路深向远方。 板书:篱笆一径 这句诗是作者站在徐公店外,远望到的。紧接着作者收回视线,从远望到近观,又看到了什么呢? B.齐读第二句,又抓住了什么景物? 板书:树头 理解:树头:树枝头。未:没有。阴:树荫。 为什么没形成树荫?(因为叶子未长大)。理解时应“补”枝头上的花已经落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13课《古诗两首》(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 语文S版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课文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过程和方法:图文结合,理解诗意;朗读体验,体会诗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读古诗《早发白帝城》,体会诗人轻松愉悦的归来心情,以及一路的美好风光;读古诗《绝句》,体会迷人的春景,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意,体会诗情,感情朗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播放长江三峡图片,激趣揭题 今天,老师带着大家来一游长江三峡吧!请看屏幕(电脑出示长江三峡图片) 看了长江三峡的美景,你有什么体会?(体会到三峡的雄伟、壮观等)历代著名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等都曾登白帝,游夔门,留下大量诗篇。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更是脍炙人口。故白帝城又有“诗城”之美誉。(板书课题。生齐读。) 二、交流资料,知诗人、解诗题 1.通过查资料,你们了解大诗人李白和他写这首诗的情况吗?引导学生在相互交流中了解李白,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 2.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相机小结:大诗人李白被称为“诗仙”,在文学史上占有辉煌的地位,但他的人生道路坎坷不平。李白五十几岁时曾在永王李璨的手下做事,后因永王李璨争夺皇位被镇压,李白因而受到牵连,被判罪,流放到夜郎。夜郎在今天的贵州省境内,当时是偏远荒凉的地方。李白在去夜郎的途中到了一个叫白帝城的地方(今重庆市奉节县东白帝山)。忽然传来皇帝赦免他的命令,你们想想,当时李白的心情会怎样?(惊喜、高兴)他随即乘船回到江陵,现在的湖北省内。《早发白帝城》是他在离开白帝城的途中写的。千百年来被人们所传诵。 3.那么,你知道“早发白帝城”这个题目的意思吗?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题目的理解。 三、读诗认字,抓字眼、明诗意 1.诗人李白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写下了一首怎样的诗呢?引导学生自读诗文,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 2.对于学生不认识的字,引导他们用平时常用的方法:看拼音、问别人、查字典等自己解决。 3.谁愿意把诗读给大家听呢?用指名学生读诗的方式检查学生认字情况,引导他们把诗读流畅,注意“还、朝、重”三个字,点出它们在本文的读音。 4.诗读得不错,同学们还有哪些字、词不理解呢?引导他们用查字典或和同学交流的方式搞清楚重点字、词的意思。 5.谁有不理解的字、词呢? 学生可能回答有,也可能回答没有。若有,则在全班互动学习,鼓励其他同学帮助解决。若没有,则直接抓重点字“辞”、“还”、“啼不住”检测学生。(学生可能回答:“辞”在本诗

13、古诗两首

教学内容第四单元 13、古诗两首共 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4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认 识1个多音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描述的景象。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感悟,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的意境。 情感态度价 值观 理解诗歌内容,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难点体会古诗意境。 教法学法导读法朗读指导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第一课时 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激趣导入 1、我们学过许多首李白的诗,谁能背?注意每人背 一首,不要重复别人背过的诗。 2、大家背得都很熟,今天我们再学一首李白的诗(板 书:望庐山瀑布) 指名背诗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师提出要求:读准字音,借助 文后生字表把生字读正确,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词,自由练读,指名读,点读,相机正 音: 一、知诗人 按要求自学 自由练读

自研自探 同伴互学 交流展示 1、老师朗读李白的《静夜思》 2、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出示李白资料)今天我们 再来学习他的一首诗。(板书诗题) 齐读课题。 3、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知诗人。 二、解诗题 1、“望庐山瀑布”就是远看庐山的瀑布。“望”与 “看”的区别是什么?这首诗是李白在观赏庐山瀑布 时,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 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二步:解诗题。 三、明诗意 1、日照香炉生紫烟 日:太阳。香炉:香炉峰。紫烟:紫色的烟云。生: 升腾起 太阳照射在香炉峰,高高的香炉峰上升腾起紫色的 烟云。 2、遥看瀑布挂前川 “遥看”一词说明作者站在哪儿观察瀑布?因为瀑 布高大,“遥看”才能观其全貌。 “挂”“前”“川”各是什么意思?放在一块儿是什 么意思? 挂:悬挂前:前面川:河流。挂前川:就像悬挂 在山峰前面的一条大河流。 远远望去,瀑布就像一条悬挂在山峰前面的大河。 3、飞流直下三千尺 “飞”“直”写出了瀑布的什么特点?(水流快、山 势陡) 真有三千尺吗?这是什么修辞手法?(夸张手法) 长长的水流,飞快地从山上直泻而下。 4、疑是银河落九天 银河:晴天夜晚,天空呈现出一条明亮的光带,夹 了解诗人 理解诗题 理解诗意

小学三年级下13《古诗两首》

1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 13古诗两首 一、教学目标: 1.学会并规范书写本课4个生字,认识2个生字,结合语境理解“挂前川、遥看、含、泊、疑”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学习查找资料、借助插图或工具书、抓住景物展开想象的方法理解古诗,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美丽景象,领悟诗人所抒发的情感。 4.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象,从听觉、触觉、视觉等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细细品味《望庐山瀑布》中想象的新奇、夸张,感受古诗的韵律美,通过古诗简洁的语言想象丰富的画面,想想“黄鹂、翠柳、白鹭、青天”的用词特点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诵读、想象等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古诗语言美和意境的美,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 诵读古诗,体会作者从听觉、视觉、想象等多角度描写事物的方法,透过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评价设计: 1.在初读环节,通过看预习单、指名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生字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 2.在精读感悟环节,通过反复朗读,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想象意境,理解诗句,读懂古诗,体会诗人的情感。 3.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并及时做出评价。通过反复吟诵古诗,激发学生热爱中国经典诗词的情感,感受中国经典文化的魅力。四、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准备: 按照预习单的要求预习,并且完成预习单。 教师准备: 1.通过查找资料了解诗人李白和杜甫,制作课件。

2.抽查预习单,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使教学更具针对性。 五、教学课时: 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望庐山瀑布》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古诗,感知画面 (一)诗句导入,创设氛围 1.谈话:同学们会背诗仙李白的哪些诗?指名背。(表扬背诵好的学生,鼓励学生课外积极诵读古诗。) 2.导题:我们今天再来学习李白的另一首有名诗。(板书:望庐山瀑布) 3.解题:同学们,读了题目,你知道了什么?(这首诗是描写庐山瀑布的。) 你知道“庐山”在哪里吗?“望”在这里怎么理解? (指名回答,教师指正并补充:庐山在我国江西省,素有喷雪鸣雷的银泉飞瀑、瞬息万变的云海奇观。“望”是向远处看,这里是指从山南往上看瀑布) 4.过渡:今天就让我们去感受一下喷雪鸣雷的庐山飞瀑。 (二)初读古诗,读通读顺 1.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指导读准字音 (课件出示整首古诗,凸显生字“紫”、“疑”、“尺”。) ①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生字的读音。 ②指名认读红色的生字,及时正音。(强调“紫”是平舌音,“尺”是翘舌音。) (2)指导书写生字“疑” ①同学们有好办法记住“疑”字吗?

语文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古诗两首》注释及译文

语文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古诗两首》注释及 译文 【早发白帝城】 原文: 早发白帝(dì)城 朝[zho]辞②(cí)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líng)一日还③[huán]。 两岸猿(yuán)声啼(tí)不住④, 轻舟已过万重[chóng]山。 词句注释: 发:启程。 白帝城:故址在今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山上。杨齐贤注:“白帝城,公孙述所筑。初,公孙述至鱼复,有白龙出井中,自以承汉土运,故称白帝,改鱼复为白帝城。”王琦注:“白帝城,在夔州奉节县,与巫山相近。所谓彩云,正指巫山之云也。” 朝:早晨 辞:告别。 彩云间: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势高耸,从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耸入云间。 白帝:今重庆市奉节县东白帝山,山上有白帝城,位于长江上游。 江陵:今湖北省荆州市。从白帝城到江陵约一千二百里,其间包

括七百里三峡。 郦道元《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障,隐天蔽日,自非亭午时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或泝)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时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或巚)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啭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一日还:一天就可以到达; 还:归;返回。 猿:猿猴。啼:鸣、叫。 住:停息。一作“尽”。 轻舟已过:一作“须臾过却”。万重山:层层叠叠的山,形容有许多。 译文: 清晨告别白云之间的白帝城,千里外的江陵一日就能到达。 江两岸的猿在不停地啼叫着,轻快的小舟已驶过万重青山。 【绝句】 原文: 绝句 杜甫

三年级下册语文 古诗二首 部编版

1、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课文中的生字词:惠、崇、蒌蒿、豚,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能够背诵并默写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3.情感目标:学会正确流利感情地吟诵古诗,体会古诗的语言美。让学生们感受到春天的美好。 教学重点: 了解古诗说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 感受古诗语言的精炼和深远的意境。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问题导入 同学们,春天有什么景象?你能用你的话简单地说说吗? 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进行简单的总结后通过多媒体课件出事春江晓景图引入今天需要学习的课文。 2.教师先读一遍课文。 3.让学生自己朗读,借助字典或者同学之间相互认读的方式学习生字词。 4.在多媒体课件上出示本课所需要学习的生字词。 5.教师认真反复的拼读每一个词,并让学生跟读、点名读、分小组读等方式来进行,并对表现好的学生和小组进行表扬。 6.将多媒体课件切换到春江晓景,问学生图上出现的景物是不是在古诗中都有体现。学生回答完毕,再问:为什么图上没有出现河豚,而作者又写了“正是河豚欲上时”? 7.带着刚刚提出的问题开始讲解课文大意。 逐句讲解古诗的意思,如:为什么桃花只有“三两只”,为什么是“鸭先知”。 8.讲完整首诗之后,问学生,一开始提出的问题:为什么图上没有出现河豚,而作者又写了“正是河豚欲上时”,引导学生向作品的深远意境和作者思想感情方面去解答。 9.总结学生的答案,并作出简单的小结。讲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10.通过对整首诗的学习,让学生再进行朗读,慢慢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1.布置作业:课后巩固生字词背诵并默写古诗。 板书: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13古诗两首

13、古诗两首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能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绘的情景。 3、理解诗的内容,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教学准备:挂图、投影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45】 一、复习 1、指名背背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 2、揭示课题,板书:望庐山瀑布 二、学习 1、理解课题的意思:理解“望”“瀑布” 你在什么地方见过瀑布吗?是什么样的,能不能说给我们听听? 2、学会写课题中的生字:瀑 3、你知道庐山在什么地方吗? 4、学习这首诗 (1)出示整首诗 2)指名读一读

3)再读,可以讨论,看能不能理解诗的意思,有问题可以提出来。 4)交流: 重点理解“银河”“九天”“香炉”“川”“三千尺” 谁能讲这首诗的意思? 评议,他讲得怎样? 再指名讲诗的意思。 5、诗人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呢?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6、指导朗读 7、总结全文 本诗运用了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象,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1、指导背诵 出示轻重节奏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指导书写 紫:上宽下窄 疑:右上方是“匕”不是“厶” 三、作业 1、背诵古诗 2、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绘的情景。

板书: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壮美山河 疑是银河落九天。 第二课时【46】 一、复习 1、背诵《望庐山瀑布》 2、《望庐山瀑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二、学习《绝句》 1、板书课题,解题,理解“绝句” 2、简介作者及背景 三、初读诗句,说说你能理解哪些词语或句子的意思。 1、自由读诗句,读准“鹂”“鹭”的字音。 2、交流,你了解了哪些词语、句子的意思了? 四、学习诗句,想象画面 1、学习一、二两句 轻声自由读一读,画出还需要理解的词语。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句的意思? 指导朗读,读出舒畅预愉悦的心情。 2、学习三、四两句

最新古诗两首第二课时汇编

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上节课内容。 (2)、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感受古诗语言的凝炼、意境的深远,音韵的和谐,陶冶情操,激发对祖国的语言文字的热爱。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第二课时 教具准备:教学插图 教学过程: 一、指名读、齐读两首古诗。 指名释义文中的生字、新词。 二、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1、示范引路,学会方法——学习《惠崇春江晓景》。 ⑴、想。自读古诗,想想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记下来。 ⑵、看。看课后注释,理解诗句意思。将自己还未明白的地方在组内和同学讨论。 ⑶、猜。根据自己的理解猜一猜诗句的意思,并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⑷、议。师生对学生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 ⑸、说。学生说出诗句的意思。 ⑹、悟。感悟诗中包含的思想感情。 ⑺、诵。感情朗读并背诵。 2、

3、小组合作,自学探究——学习《清明》。 ⑴、师生共同小结学习《惠崇春江晓景》的方法。 ⑵、学生小组内研读。 ⑶、全班交流汇报学习情况。师生共同评议。 三、课外延伸,学会积累。 1、说说自己知道的写春天的名句。 2、师生互相介绍自己知道的写春天的诗歌和文章。开展课外读书竞赛。 四、 五、课堂小结: 六、 七、布置作业: 1、比一比,组词语。 芦( ) 借( ) 放( ) 蒌( ) 户( ) 惜( ) 牧( ) 楼( ) 2、先解释加点的字,再解释诗句的意思。 ⑴、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⑵、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3课古诗两首《绝句》同步练习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3课古诗两首《绝句》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一、xx题 (每空xx 分,共xx分) 一、基础题 1.按拼音写汉字 jué lù liú ________句 白________ 河________ liǔ lǐng bó ________树 西________ 停________ 2.多音字组词 行háng________xíng________

3.我是拼音小能手 jué jù tíng bó hé liú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liǔ shù xī lǐng bái lù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4.给划线的字选着正确读音 翠(cuì huí)________柳一行(xíng háng)________ 门泊(bó bé)________ 5.“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首诗,反映了大自然的:_____ ①色彩美②动态美③声音美④形象美⑤人工美 A . ②③④⑤ B . ①②④⑤ C . ①②③⑤ D . ①②③④ 6.形近字组词 绝________ 含________ 舟________ 决________ 令________ 船________ 7.默写古诗 绝句 两个黄鹂________,________白鹭________。

8.给下列字加上偏旁,再扩成三个词写下来。 山: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寺: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天: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9.按下列要求填空或回答问题 ①鸣翠柳的“翠”字,该字的上半部分写成“羽”字是否正确?________ 。“柳”字的右半部分的笔顺是:________。 ②窗含西岭千秋雪的“含”字,哪儿容易写错?________。它与“岭”字的右半部分有什么区别? ________。 10.把诗句补充完整,再写出诗句的意思。 两个黄鹂________翠柳,一行白鹭________。________。 窗________西岭________,门________东吴________。________。 11.读《绝句》,对下面诗句理解正确的是() A . “门泊东吴万里船”中的“万里”是虚指,意思是行程很远。 B . “一行白鹭上青天”中的“青天”指的是青色的天。 12.填空 《绝句》这两首古诗作者是________代伟大诗人________。在内容上都侧重于________。并借景________。《绝句》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自己________的心情。 13.有感情地朗读《绝句》,然后再回答问题。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①诗中描写色彩的词有:________ ②诗中描写动作的词有:________ ③诗中表示数量的词有:________ ④这首诗描写了怎样一种景色?表达诗人什么感情?________ 14.结合诗句的意思,理解下列词语。 鸣:________ 窗含:________ 泊:________ 15.选择划线字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含:________①放在嘴里不咽下去;②包含,藏在里面;③带着、怀着;④像放在嘴里不咽下去 泊:________①停船靠岸;②停留;③湖泽 16.按课文内容填空 《绝句》是________朝诗人________写的。诗中一共描写了六种景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到了四种颜色,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还知道《________》、《________》也是他写的。 17.根据不同的环境运用诗句。 春天来了,我看到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梢上欢快地歌唱,这时,我不由得想起一句诗:“________ , ________。”

13古诗两首

上思县思阳镇中心小学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主备人:刘宏周 授课时间: 月 日 班级: 小组: 学习小主人: 课题 13 古诗两首 课时 2 【联系生活 拓展思维】 2 仿照课二、三段,写一段话。 傍晚,西边的天上出现了千奇百怪的云彩。 。 ●导学航线: 1.独学 2.小组群学,交流、讨论,准备展示 3.组内展示 4.全班展示 【自我评价】 1.我展示了( ) 2.我补充了( ) 3.我质疑了( ) 4.我点评了( ) 课型 学+展 学习目标: 1、会认本课的生字新词,运用看图、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2、引导学生感受庐山云雾的特点,体会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些特点的。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及赞美之情。 3、感知总分段结构的特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精彩语段。。 【挑战自己 初露锋芒】 1、读拼音,写词语。 Z ēng ti ān( )l ǒng zh ào( )m í m áng( )z īt ài( ) 1.比一比,组词。 尤( ) 芒( ) 慢( ) 幻( ) 优( ) 茫( ) 漫( ) 幼( ) 2、按课文填空。 庐山的云雾( ),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 ),转眼间就变成了( );明明是( ),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就变成了( )…… ●导学航线: 1.独学 2.对学 3.组内分享学习成果 【挑战难关 展示自我】 1.读第1自然段,庐山给作者的印象是怎么样的?哪些词语看出来? 2.读2、3自然段,想想各段分别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说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到底有哪些姿态呢? 3、读第四自然段,总结庐山留给游客怎样的印象。流连忘返是什么意思? 4. 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跟同学 温馨提示:我们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 句式仿写、表演等方式进行展示。加油!老师期待你的精彩展示哦!

5上3《古诗两首》第二课时课堂教学实录

《所见》课堂实录 海安县城东镇南屏小学付小娟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曾经学习过的描写乡村儿童天真活泼可爱的诗吗?谁能背给大家听一听? 生: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师:一首小诗再现了可爱的孩子。 师:我国古代出了很多诗人,他们写了很多诗,今天,我们再来研读一首描写乡村儿童的诗,板书《所见》。 [设计意图:用鼓励的口吻,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这不仅巩固了旧知,而且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新知的积极性。] 二、理解诗题,进入诗境 师:你对诗题是怎么理解的? 生:所看到的景象。 师:是的,没错。在一个炎热的夏天中午,诗人袁枚走在乡野的林阴小路上,不觉一幅画面进入他的视线。正是这一幅普通的生活画面被诗人袁枚瞬间定格,从而演绎成一首诗叫“所见”,意思是说诗中写的内容是自己亲眼看到的。 师:读题。 生:所见。 师:介绍作者:袁枚,清代诗人,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 师:想知道他看到了些什么吗?读了这首诗就会明白了。请大家自由读古诗,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诗句读顺。同桌互相检查读。 师:指名读,检查反馈。 生:读 三、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师:诗人见到什么?听到什么?现在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请你欣赏文中的插图),谁来说说事情发生在什么季节?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小孩?途中的景色如何? 生:可以看出是夏天。 生:这个小孩很悠闲,坐在牛背上呢,也很可爱。 生:从图中可见那儿的景色很美,让人心旷神怡,那个小孩在欣赏景物呢。 师:因为诗人也被这美景陶醉了,为了抒发他对牧童的喜爱和对乡村田园风光的喜爱,所以写下了《所见》这首诗想让大家来分享他的愉悦。 [设计意图:看图,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借助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理解第一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师:结合文中的图,用自己的话说说“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的意思。 生: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生:我知道“牧童”指的就是放牛的小孩。 师:同学们真会动脑筋。其实黄牛是牛的一种,角短,皮毛黄褐色,或黑色,也有杂色的,毛短,常用来耕地或拉车,肉可以吃,皮可以制革。 师:说说“振”“樾”的意思。 生:振是振动的意思。 师:能告诉我诗中指什么振动?生:歌声。 生:樾是指树荫。林樾是指茂密的树林。

三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练习第13课 古诗两首_苏教版

第十三课《古诗两首》练习一、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我能写词语。 要练说,先练胆。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

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zǐyān huáng líqiān chǐhuái yíjuéjùcuìlǜ 二、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我会组词。 紫()泊()绝()疑() 些()拍()艳()颖() 三、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飞流直下三千尺”采用的是夸张手法,突出山崖陡峭,瀑布高峻。() 2.诗句中的“三千尺”和“万里”分别指三千尺和一万里。()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二(第二课时)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二(第二课时) (学习《绝句》) 复习导入 1.小组比赛背诵《望庐山瀑布》。 2.填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揭示诗题“绝句”,简要说说诗人杜甫。 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借助生字表的拼音读准字音,再读正确、读通这首诗。 2.同桌互读。 3.指名朗读,齐读,注音纠正读错的字音。(如“行”不读x íng;“泊”不读pò) 图文对照,理解诗意 1.老师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观察插图,思考:画面上有哪些景物?(柳树,黄鹂,天上飞的白鹭,山上的积雪,江面上的船) 老师在学生回答后板书:黄鹂白鹭雪船 2.看图思考:诗人是站在哪里看到这些景物的?(结合理解“窗含”“门泊”两个词语的意思) 3.学生质疑,师生共同释疑。(先让学生说说,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句,根据学生的提问师生一起答疑) 4.看图读课文,想象诗人欣赏大自然美景时的心情。(让学生

带着感情再读课文) 活动激趣,记诵诗句 1.找对应的词语,老师读一个词语,要求学生找出与它相对应的词语。(如两个—一行黄鹂—白鹭翠柳—青天窗—门西岭—东吴千秋雪—万里船) 2.师说生读。(老师描述诗句的内容,学生读相对应的诗句) 3.读词连诗。(老师出示诗中任意一个词语,学生背出相对应的诗句) 4.情境背诗。(让学生扮演诗人,指点画面上的景物吟诗) 5.集体背诵。 识字、写字,完成课后练习 1.出示要求认识的字“鹭”“含”“岭”“泊”“吴”,引导学生交流记字方法,练习组词语。 2.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吴”“含”“窗”“岭”“鸣”“绝”“泊”“柳”。 3.启发学生说说自己记忆方法,识记字形。 4.重点指导“窗”与“柳”的笔顺。 5.老师范写。(注意把字写美观,提示容易写错和不容易写好的字) 6.学生先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再书写,老师巡视。 7.完成课后“我会填”的第2道填空题。 课外延伸 回家收集有关描写春天的古诗,试着背一背。 学习目标?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