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佛教成语选编

佛教成语选编

佛教成语选编
佛教成语选编

佛教成语选编

1.一口吸尽西江水

2.一切众生

3.一佛出世,二佛生天

4.一佛出世,二佛涅槃

5.一动不如一静

6.一丝不挂

7.一尘不染

8.一瓣心香

9.七手八脚

10.七颠八倒

11.人穷智短

12.八面玲珑

13.三生有幸

14.三灾八难

15.三姑六婆

16.三教九流

17.三头六臂

18.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19.上无片瓦遮身,下无立锥之地

20.千差万别

21.口碑载道

22.大千世界

23.大吹大擂

24.大吹法螺

25.大发慈悲

26.大慈大悲

27.大彻大悟

28.女大十八变

29.寸铁杀人

30.弓折箭尽

31.不二法门

32.不可言宣

33.不可思议

34.不即不离

35.不看僧面看佛面

36.五体投地

37.六耳不同谋

38.六根清净

39.匹马单枪

40.天花乱坠41.天女散花

42.少见多怪

43.认贼为子

44.心心相印

45.心到神知

46.心花怒放

47.心领神会

48.心猿意马

49.手忙脚乱

50.方便之门

51.水中捞月

52.水泄不通

53.水涨船高

54.水到渠成

55.水乳交融

56.火烧眉毛

57.火中生莲

58.牛鬼蛇神

59.牛头马面

60.牛头不对马面

61.仙露明珠

62.功德无量

63.功德圆满

64.半斤八两

65.半路出家

66.只重衣衫不重人

67.四大皆空

68.打成一片

69.生老病死

70.白玉无瑕

71.吐丝自缚

72.因果报应

73.因风吹火

74.回头是岸

75.在劫难逃

76.多口阿师

77.好肉剜疮

78.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

79.安身立命

80.有口皆碑

81.死马当活马医

82.百了千当

83.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84.老僧入定

85.肉眼凡胎

86.自由自在

87.自作自受

88.衣钵相传

89.佛口蛇心

90.佛是金妆,人是衣妆

91.佛眼相看

92.佛头着粪

93.作贼心虚

94.冷暖自知

95.君子一言,快马一鞭

96.忍俊不禁

97.见兔放鹰

98.邪魔外道

99.依草附木

100.味同嚼蜡

101.呵佛骂祖

102.拂袖而去

103.披毛戴角

104.抛砖引玉

105.拈花微笑

106.拖泥带水

107.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108.泥牛入海

109.泥船渡河

110.沿门托钵

111.盲人摸象

112.金刚怒目

113.门外汉

114.勇猛精进

115.急来抱佛脚

116.恒河沙数

117.指东话西

118.皆大欢喜

119.看风使舵

120.看破红尘

121.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122.若即若离

123.降龙伏虎

124.面壁功深

125.香火因缘

126.香花供养

127.香象渡河

128.借花献佛

129.冤有头,债有主

130.哼哈二将

131.家丑不可外扬132.旁门左道

133.破颜微笑

134.神通广大

135.笑面夜叉

136.臭肉来蝇

137.茹苦含辛

138.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139.唯我独尊

140.将错就错

141.张三李四

142.得未曾有

143.得其三昧

144.救苦救难

145.杀人不眨眼

146.清规戒律

147.现身说法

148.庄严宝相

149.逍遥自在

150.逢场作戏

151.雪上加霜

152.顶礼膜拜

153.单刀直入

154.寻行数墨

155.拣佛烧香

156.森罗万象

157.游山玩水

158.无佛处称尊159.无事不登三宝殿

160.无风起浪

161.猢狲入布袋

162.发人深省

163.善男信女

164.菩萨低眉

165.超凡入圣

166.开山祖师

167.圆孔方木

168.摇头摆尾

169.极乐世界

170.猿猴取月

171.当头一棒

172.当头棒喝

173.万古千秋

174.万劫不复

175.万家生佛

176.万籁俱寂

177.叶落知秋

178.叶落归根

179.解铃还是系铃人

180.游戏三昧

181.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182.电光石火

183.电光朝露

184.顽石点头

185.僧多粥少

186.梦幻泡影

187.对牛弹琴

188.敲骨吸髓

189.紧箍咒

190.纶音佛语

191.聚沙成塔

192.蒸沙成饭

193.暮鼓晨钟

194.担雪填井

195.昙花一现

196.磨砖成镜

197.醍醐灌顶

198.随波逐流

199.头头是道

200.龙蛇混杂

201.龟毛兔角

202.韩卢逐块

203.骑牛觅牛

204.骑驴觅驴

205.想入非非

206.宝山空回

207.悬驼就石

208.馨香祷祝

209.鉴貌辨色

210.驴前马后

211.钻冰求酥

212.钻冰取火

213.鹦鹉学舌

214.称心如意

215.舍身求法

216.群魔乱舞

1.一口吸尽西江水

禅宗比喻融贯万法。《五灯会元·卷三·庞蕴居士》:“后参马祖,问曰:‘不与万法为侣者是甚么人?’祖曰:‘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士于言下顿领玄旨。”

2.一切众生

佛教称所有的天、人、畜生、地狱、饿鬼。也就是一切有情识作用的生命。元·无名氏《碧桃花·第三折》:“誓欲剿除天下妖邪鬼怪,救度一切众生。”《红楼梦·第七七回》:“我佛立愿,原是连一切众生无论鸡犬皆要度他。”或称为“一切有情”。

3.一佛出世,二佛生天

出世为生,生天指死。全句意指死去活来。《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三》:“直哭得一佛出世,二佛生天,连崔生也不知陪下了多少眼泪。”亦作“一佛出世,二佛涅槃”。

4.一佛出世,二佛涅槃

“涅槃”是佛教用语。指佛教修行者的终极理想。为梵语nirva的音译。意译为灭、灭度、寂灭。指灭一切贪、瞋、痴的境界。因为所有的烦恼都已灭绝,所以永不再轮回生死。涅槃并非死时才能证得,肉身尚在者称有余依涅槃,肉身已死者称无余依涅槃。一般也用来尊称出家人去世。俗以出世为生,涅槃为死。“一佛出世,二佛涅槃”意指死去活来。《水浒传·第三九回》:“一连打上五十下,打得宋江一佛出世,二佛涅槃,皮开肉绽,鲜血淋漓。”亦作“一佛出世,二佛生天”。

5.一动不如一静

南宋孝宗游幸杭州灵隐寺,有僧净辉相随,见寺前有飞来峰,问净辉曰:“既是飞来,如何不飞去?”对曰:“一动不如一静。”典出宋·张端义《贵耳集·卷上》。比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劝人行事谨慎小心,以静制动。《警世通言·卷二二·宋小官团圆破毡笠》:“况且下水顺风,相去已百里之遥,一动不如一静,劝你息了心罢!”《红楼梦·第五七回》:“紫鹃停了半晌,自言自语的说道:‘一动不如一静,我们这里就算好人家。’”

6.一丝不挂

了无牵挂。语出《楞严经》:“一丝不挂,竿木随身。”意思是钓鱼人

虽然钓竿随身,钓丝上空无一物。宋·黄庭坚《僧景宣相访寄法王航禅师》诗:“一丝不挂鱼脱渊,万古同归蚁旋磨。”比喻人虽活于世上,当无所牵挂,不为尘俗所牵累。宋·苏轼《赠虔州慈云寺鉴老》诗:“遍界难藏真薄相,一丝不挂且逢场。”后将钓丝转为布丝,一丝不挂遂指赤身裸露。宋·杨万里《清晓洪泽放闸四绝句》四首之一:“放闸老兵殊耐冷,一丝不挂下冰滩。”或作“寸丝不挂”。

7.一尘不染

尘,比喻物欲,佛家以色、声、香、味、触、法为六尘。“一尘不染”指修道人六根清净,不受尘俗干扰。《喻世明言·卷二九·月明和尚度柳翠》:“他从小出家,真个是五戒具足,一尘不染,在皋亭山显孝寺住持。”《红楼梦·第一一三回》:“我想他一尘不染,是保得住的了,岂知风波顿起,比林妹妹死的更奇。”后比喻品性高洁廉明。《清史稿·卷二九九·路振扬传》:“向闻振扬操守廉洁,今览此奏,非一尘不染者不敢言也。”《文明小史·第一二回》:“他自己做了几十年的官,依然是两袖清风,一尘不染。”

8.一瓣心香

心香,指虔诚的心。佛教徒以燃香供养三宝,对于未燃香而其心相同者,称为“心香”。《南朝梁·简文帝·相宫寺碑铭》:“窗舒意蕊,室度心香。”“一瓣心香”,比喻心悦诚服,有似于焚香供佛般的诚敬。宋·王十朋《行可生日》诗:“祝公寿共诗书久,一瓣心香已敬焚。”

9.七手八脚

形容人多,动作纷乱没条理。《五灯会元·卷二○·育王德光禅师》:“七手八脚,三头两面,耳听不闻,眼觑不见。苦乐逆顺,打成一片。”《金瓶梅·第七回》:“七手八脚将妇人床帐、装奁、箱笼,搬的搬,抬的抬,一阵风都搬去了。”《红楼梦·第七十回》:“这里小丫头们听见放风筝,巴不得一声儿,七手八脚,都忙着拿出个美人风筝来。”

10.七颠八倒

(1)形容复杂难言。《五灯会元·卷八·招庆道匡禅师》:“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云:‘七颠八倒。’”(2)形容纷乱。《朱子语类·卷五一·梁惠王》:“只当商之季,七颠八倒,上下崩颓。”《红楼梦·第一一一回》:“家下人等见凤姐不在,也有偷闲歇力的,乱乱吵吵已闹的七颠

八倒,不成事体了。”(3)形容晕头转向,神魂颠倒。《警世通言·卷二四·玉堂春落难逢夫》:“只为这冤家害的我一丝两气,七颠八倒。”

11.人穷智短

人的处境穷困,知识浅薄,言行就显得笨拙而不聪敏。《五灯会元·卷一九·五祖法演禅师》:“僧问:‘祖意教意,是同是别?’师答曰:‘人穷智短,马瘦毛长。’”亦作“人贫智短”。

12.八面玲珑

玲珑,明亮的样子。“八面玲珑”,形容屋子四面八方敞亮通明。语出唐·卢纶《赋得彭祖楼送杨宗德归徐州幕》诗:“四户八窗明,玲珑逼上楼。”宋·葛长庚《满江红·钧天高处》词:“八面玲珑光不夜,四围晃耀寒如月。”《古典复音词汇辑林·册一引马熙·开窗看雨诗》:“洞房编药屋编荷,八面玲珑得月多。”后转而形容人处世圆滑,面面俱到。宋·夏元鼎《满庭芳·久视长生》词:“虽是无为清净,依然要,八面玲珑。”《续传灯录·卷二六·明州青王佛智瑞裕禅师》:“无孔铁锤,八面玲珑,多虚少实。”《孽海花·第七回》:“原来宝廷的为人,虽是八面玲珑,却十分落拓。”

13.三生有幸

佛教指前三世修来的福分,今多用以谦称荣幸之至。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小生久闻老和尚清誉,欲来座下听讲,何期昨日不得相遇?今能一见,是小生三生有幸矣。”《孽海花·第一二回》:“贱妾蒲柳之姿,幸蒙太太见爱,今日登宝地,真是三生有幸了!”

14.三灾八难

三灾,原指佛教所说的大小三灾。大三灾是指“风灾”、“火灾”、“水灾”。小三灾是指“刀兵”、“饥馑”、“疫疠”。八难,指八种难以入道的状况,即地狱、饿鬼、畜生、北俱卢洲、长寿天、聋盲瘖哑、世智辩聪、佛前佛后。众生在这八种情况或苦、或乐、或残废、或过分聪明和没机会见佛,都很难修行。《西游记·第八回》:“那怪道:‘南海菩萨可是扫三灾、救八难的观世音么?’”后来“三灾八难”也用来形容人多灾多病。《红楼梦·第四五回》:“赖嬷嬷向孙子说:‘从小儿三灾八难,花的银子照样打出你这么个银人儿来了。’”

15.三姑六婆

三姑是尼姑、道姑、卦姑;六婆是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旧时均被视为非高尚职业的妇女。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一○·三姑六婆》:“三姑者,尼姑、道姑、卦姑也。六婆者,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也。”后亦借指爱搬弄是非的妇女。《初刻拍案惊奇·卷六》:“话说三姑六婆,最是人家不可与他往来出入。”《镜花缘·第一二回》:“况三姑六婆,里外搬弄是非,何能不生事端?”《红楼梦·第一一二回》:“包勇骂妙玉说:‘我说那三姑六婆是再要不得的,我们甄府里从来是一概不许上门的……。’”

16.三教九流

三教指儒、佛、道三教。九流指先秦至汉初的九大学术流派。“三教九流”指各种学术流派。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一个通彻三教九流,一个晓尽描鸾刺绣。”后亦用于指社会上各种行业或各色人物。《镜花缘·第九九回》:“细细看去,士农工商,三教九流,无一不有。”亦作“九流三教”。

17.三头六臂

本指某一种天神的长相。《法苑珠林·卷五》:“(阿修罗)体貌粗鄙,每怀瞋毒,棱层可畏,拥耸惊人。”后用以比喻人神通广大,力强可畏。《景德传灯录·卷一三·汾州善昭禅师》:“如何是主中主?师曰:‘三头六臂惊天地,忿怒那咤扑帝钟。’”《水浒传·第二回》:“你两个闭了鸟嘴!长别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也只是一个人,须不三头六臂,我不信。”《水浒传·第二八回》:“我只道他三头六臂,有那咤的本事,我便怕他。原来只是一颗头,两条臂膊。”

18.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陷入走投无路的困境。《五灯会元·卷一○·西余体柔禅师》:“一人把火,自烬其身。一人抱冰,横尸于路。进则触途成滞,退后即噎气填胸。直得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水浒传·第三四回》:“闪得我如今有家难奔,有国难投!着我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19.上无片瓦遮身,下无立锥之地

形容极为贫苦,连容身之地都没有。《五灯会元·卷一三·扬州丰化和

尚》:“僧问:‘上无片瓦,下无卓锥时如何?’师答:‘莫飘露么?’”《何典·第九回》:“原来刘打鬼收成结果了雌鬼,把活鬼的故老宅基也卖来喂了指头,弄得上无片瓦遮身,下无立锥之地,只得仍缩在娘身边。”或作“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

20.千差万别

形容差别很大,各不相同。《五灯会元·卷一○·报慈文遂导师》:“僧问:‘如何是无异底事?’师答:‘千差万别。’”《朱子语类·卷六○·尽心》:“今人直是差处多,只一条大路,其余千差万别,皆是私路。”亦作“万别千差”。

21.口碑载道

口头的称颂,有如石碑文字,充满道路。语本《五灯会元·卷一七·太平安禅师》:“劝君不用镌顽石,路人行人口似碑。”形容到处都是称颂的声音。《红楼梦·第九一九回》:“自从老爷到了任,并没见为国家出力,倒先有了口碑载道。”

22.大千世界

古印度的宇宙观,后影响佛教,成为佛教的宇宙观。其说以须弥山为中心,以铁围山为外廓,同一日月所照的空间,称为“小世界”。一千个小世界称为“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称为“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称为“大千世界”。因一个大千世界是由小中大三种千世界组成,故称为“三千大千世界”,简称为“大千世界”(见《大智度论·卷七·释初品中》)。后泛指广阔无边的世界。《镜花缘·第一○○回》:“消磨了三十多年层层心血,算不得大千世界小小文章。”

23.大吹大擂

用力吹法螺、击法鼓。《金光明经·空品》:“吹大法螺,击大法鼓。”后用来形容众乐齐奏。《三国演义·第四○回》:“许褚方欲前进,只听得山上大吹大擂。”《儒林外史·第一○回》:“黄昏时分,大吹大擂起来,娄府一门官衔灯笼就有八十多对。”后来引喻指言辞夸张、毫无根据。如:“他就是不务实际,终日大吹大擂的,如何能有一番作为?”

24.大吹法螺

法螺,一种生活在海洋的软体动物,是僧道作佛事用的乐器。“大吹法

螺”比喻善说佛法,能传播很远。《金光明经·空品》:“吹大法螺,击大法鼓。”后讥讽人好说大话。如:“他又对自己的英雄事迹添油加醋,大吹法螺。”亦作“大肆吹嘘”。

25.大发慈悲

慈悲,佛教用语。慈指给予众生安乐,悲指拔除众生苦难。“大发慈悲”形容对人表现慈爱或怜悯之心。《喻世明言·卷三七·梁武帝累修归极乐》:“伏望母亲大人,大发慈悲,优容苦志。”《文明小史·第三八回》:“兄弟是为百姓请命的意思,还望老同年大发慈悲,就是兄弟也感之不尽了。”

26.大慈大悲

佛家用语。大慈,指爱一切众生。大悲,指拯救一切受苦难的人。“大慈大悲”形容救度众生的广大慈悲。《五灯会元·卷一·释迦牟尼佛》:“世尊大慈大悲,开我迷云,令我得入。”亦形容人心肠好,非常慈悲。《水浒传·第四回》:“万望长老收录,大慈大悲!看赵某薄面,披剃为僧。”

27.大彻大悟

原为佛教用语,表示达到了“彻悟”的境界。“悟”指“觉悟”,对真理的领悟。修行者对于真理刚刚有一定的感悟,仍然是凡夫、俗人;修行者完全领悟了真理,叫做“彻悟”,那就是圣贤了。“大彻大悟”也用来形容:彻底觉悟了,完全明白了。

28.女大十八变

龙女神通广大,善于变化。见《景德传灯录·卷一二·幽州谭空和尚》。后借以泛指女性在发育成长过程中,容貌性格的变化多端。《清平山堂话本·花轿莲女成佛记》:“从来道‘女大十八变’。”《红楼梦·第七八回》:“老太太挑中的人原不错,只怕他命里没造化,所以得了这病。俗语又说:‘女大十八变’。况且有本事的,未免有些调歪,老太太还有什么不曾经验过的?”

29.寸铁杀人

寸铁,指极短小的兵器。以寸铁杀人,比喻事在精不在多。语出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乙编·卷一》:“杀人手段譬如人载一车兵器,弄了一件,又取出一件来弄,便不是杀人手段。我则只有寸铁便可杀人。”

30.弓折箭尽

西川定慧禅师向罗山大师学佛法而不得,失望之余,感叹说:“我在西蜀峨眉山脚下拾得一只蓬蒿箭,拟拨乱天下,今日打罗山寨,弓折箭尽也。休!休!”事见《五灯会元·卷八·西川定慧禅师》。此语比喻无力再战或无法可想。

31.不二法门

本指超脱一切,用心不二的习佛之法。《维摩诘所说经·卷中》:“乃至无有文字、语言,是真入不二法门。”后引申指独特的、唯一的方法。《文明小史·第三五回》:“这是专制国的不二法门,现在俄国何尝不是如此。”亦作“不二门”。

32.不可言宣

无法用言语表达,只能意会。《景德传灯录·卷二五·天台山德韶国师》:“僧问:‘诸法寂灭相不可以言宣,和尚如何为人?’”

33.不可思议

(1)在直观中才能证悟的真理或境界。《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六十》:“种种台榭,不可思议,皆于岸上,次第行列。”(2)无法想象,难以理解。含有神秘奥妙,出乎常情之意。《孽海花·第三四回》:“然我们族姓里,实含有一种不可思议的潜在力,结果外族决不能控制我们……。”《老残游记·第三回》:“此人名震一时,恐将来果报也在不可思议之列!”

34.不即不离

本是佛教用语。谓众生和佛的关系,既不是等同,也不是两个个别体。《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不即不离,无缚无脱。”后多比喻对人的态度,既不亲近,也不疏远。如:“她不即不离的态度,让他苦恼万分。”

35.不看僧面看佛面

不看本人的情面,也看第三者的情面。指总要给点面子。《金瓶梅·第一四回》:“大官人,没耐何,不看僧面看佛面。”《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四回》:“务望娘舅不看僧面看佛面,只算看我母亲的面罢!”亦作“不看金面看佛面”。

36.五体投地

本为古印度最恭敬的致敬仪式,指双膝、双肘及头五处着地,佛教徒沿

用此礼以敬三宝。《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阿难闻已,重复悲泪,五体投地,长跪合掌。”后比喻非常钦佩。《儿女英雄传·第八回》:“我安龙媒对你这样的天人,只有五体投地了。”《老残游记·第六回》:“屡闻至论,本极佩服,今日之说,则更五体投地。”

37.六耳不同谋

语出《五灯会元·卷三·泐潭法会禅师》。一人有二耳,三人有六耳,如有三人知道,事即不能保密。

38.六根清净

佛教谓眼、耳、鼻、舌、身、意六种感官,都可以看、听一切和得到一切愉快的觉受。《妙法莲华经·卷六》:“即得如上眼根清净;耳、鼻、舌、身、意根清净,得是六根清净已,更增寿命二百万亿那由他岁。”后泛指断绝尘世间的一切欲念。

39.匹马单枪

比喻不靠他人帮忙,独力行事。《景德传灯录·卷一二·汝州南院和尚》:“汝州南院和尚问:‘匹马单枪来时如何?’师曰:‘待我斫棒。’问:‘上上根器,人还接否?’师曰:‘接。’”《三国演义·第九二回》:“(赵云)匹马单枪,往来冲突,如入无人之境。”亦作“单枪匹马”。

40.天花乱坠

传说佛祖讲经说法,感动了天神,天上各色香花从空中纷纷落下。典出《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一·序品第一》。后用以形容说话言词巧妙,有声有色,非常动听。多指夸大而不切实际。《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一》:“凭那哥哥说得天花乱坠,只是不肯回去。”《红楼梦·第六四回》:“说得天花乱坠,不由得尤老娘不肯。”亦作“天花坠地”、“乱坠天花”。

41.天女散花

《维摩经·观众生品》:“时维摩诘室有一天女,见诸大人闻所说法,便现其身,即以天华散诸菩萨、大弟子上,华至诸菩萨即皆堕落,至大弟子便着不堕。一切弟子神力去华,不能令去。”华,同“花”。本以花是否着身验证诸菩萨、声闻的向道之心,声闻结习未尽,花即着身。后多以“天女散花”形容抛洒东西或大雪纷飞的样子。唐宋之问《设斋叹佛文》:“龙王献水,喷车马之埃尘;天女散花,缀山林之草树。”宋陆游《夜大雪歌》:

“初疑天女下散花,复恐麻姑行掷米。”

42.少见多怪

见识不广的人见到新鲜的事物,就以为怪诞,不可信。源于中国第一篇佛学论文——汉末牟融的《理惑论》。当时佛教传入未久,有人问:说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恐怕只是说得好听,未必是事实吧?牟子用了一句俗谚回答:“少所见,多所怪,睹骆驼言马肿背。”

43.认贼为子

认盗贼作儿子。佛家用以譬喻人内心昏昧,以妄见为真觉。《圆觉经》卷下:“譬如有人,认贼为子,其家财宝终不成就。”《楞严经》卷一:“佛告阿难,此是前尘虚妄相想,惑汝真性,由汝无始至于今生,认贼为子,失汝无常,故受轮转。”后亦泛指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44.心心相印

本指禅宗修行者,师徒间不须经由文字、言语的传达,即能相互契合,了悟禅理。语出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自如来付法,迦叶以来,以心印心,心心不异。”后引喻彼此心意互通。《儿女英雄传·第二六回》:“如今听了张金凤这话,正如水月镜花,心心相印,玉匙金锁,息息相通。”《官场现形记·第五九回》:“抚台看了,彼此心心相印,断无驳回之理。”

45.心到神知

心意虔诚地礼敬神明,神自然知道,而无须繁琐的礼节。亦用以比喻礼敬他人,不必当面。《镜花缘·第五九回》:“莫若竟呼姐姐,把老师二字放在心里,叫作心到神知罢!”《红楼梦·第一一回》:“大老爷原是好养静的,已经修炼成了,也算得是神仙了。太太们这么一说,就叫作心到神知了。”

46.心花怒放

佛教以清净的本心譬为莲花,故名“心花”。《圆觉经》:“若善男子,于彼善友,不起恶念,即能成就正觉,心花发明,照十方刹。”唐译《华严经》卷六六:“又如满月出现虚空,令可化者心花开敷。”南朝梁简文帝《又请御讲启》:“俾兹含生,凡厥率土,心花成树,共转六尘。”后来多用“心花怒放”比喻心情开朗愉快。

47.心领神会

不必明言,心中已完全明白、彻底领会。出于禅语,原作“心融神会”。《续灯录》卷九:“入室扣请,心融神会。”禅宗反对执着语言文字,主张内心的证明,所谓“单传心印,开示迷途,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碧岩录》第一则)。不假文字而“心融神会”,这就是禅宗参悟的关键。

48.心猿意马

心神散乱,把握不定。《大日经·住心品》分析六十种心相,其中之一为“猿猴心”,谓躁动散乱之心如猿猴攀缘不定,不能专注一境。“意”则犹如奔马,追逐外物,故称“意马”。在佛学上,“心”是精神现象的总称,能变现物质现象。“心”有真、妄之别,“心猿意马”之“心”显然是指“妄心”。就“心”的生灭流变而言,称为“意”。佛家把“心猿意马”视为入定修道的障碍。如唐代玄奘法师上唐太宗表文谓:“愿托虑于禅门,澄想于定心。制情猿之逸躁,系意马之奔弛。”最早把“心猿”和“意马”连用的例子是唐代《维摩诘经变文》:“卓定深沉莫测量,心猿意马罢颠狂。”又如元关汉卿《望江亭》第一折:“俺从今把心猿意马紧牢拴,将繁华不挂眼。”

49.手忙脚乱

形容做事慌乱,失了条理。《五灯会元·卷一一·镇州大悲和尚》:“问:‘如何是大悲境?’答:‘千眼都来一只收。’问:‘如何是境中人?’答:‘手忙脚乱。’”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二折》:“扑咚咚阶下升衙鼓,諕的我手忙脚乱。”《醒世恒言·卷二十·张廷秀逃生救父》:“父子三人量画定了,动起斧锯,手忙脚乱直做到晚。”亦作“脚忙手乱”。

50.方便之门

本指佛家用灵活的方式劝诱各种人信仰佛教。后指给予便利。唐·王勃《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维摩见病,益伸方便之门;道安谢归,思远朝廷之事。”

51.水中捞月

比喻无法办到的事情。或以为此语由“猿猴取月”演变而来。《西游记·第三五回》:“泼魔苦苦用心拿我,诚所谓水中捞月;老孙若要擒你,就好似火上弄冰。”《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三》:“五钱银干什么事?况又去与媳妇商量,多分是水中捞月了。”亦作“海中捞月”。

52.水泄不通

连水都无法流通,形容拥挤不堪。《五灯会元·卷一六·投子修颙禅师》:“楞伽峰顶,谁能措足?少室岩前,水泄不通。”《儒林外史·第五回》:“众回子因汤知县枷死了老师夫,闹将起来,将县衙门围的水泄不通。”亦用以形容防备极严密。《三国演义·第九二回》:“近闻诸葛亮杀败夏侯楙,困于南安,水泄不通,安得有人自重围之中而出?”。

53.水涨船高

水面涨升则船浮得高。《五灯会元·卷九·芭蕉继彻禅师》:“水长船高,泥多佛大。”后多作“水涨船高”。比喻人或事物,随着凭借者的地位提升而升高。《儿女英雄传·第四○回》:“长姐儿更不想到此时,水涨船高,不曾吃尽苦中苦,怎得修成人上人。”

54.水到渠成

比喻条件成熟了,事情自然成功。《景德传灯录》卷十二载,僧问仰州南塔光涌禅师:“文殊是七佛师,文殊有师否?“师曰:“遇缘即有。”又问:“如何是文殊师?”师竖拂子示之。又问:“如何是妙用一句?”师曰:“水到渠成。”宋苏轼《与章子厚书》:“恐年载间遂有饥寒之忧,不能不少念,然俗所谓水到渠成,至时亦必自有处置。”

55.水乳交融

佛教常以水乳来比喻事物结合之紧密或难于分辨。《最胜王经》六:“上下和穆,犹如乳水。”《正法念处经》:“譬如水乳同置一器,鹅王饮之,但饮其乳汁,其水犹在。”此喻也常为禅师所借用。《五灯会元》卷九:“师呵呵大笑:‘如水乳合。'”同书卷十七:“玄黄不辨,水乳不分。”后常用来比喻结合紧密无间,关系十分融洽。

56.火烧眉毛

火都快烧到眉毛了,形容情势非常急迫。语出《五灯会元·卷一六·蒋山法泉禅师》:“问:‘如何是急切一句?’师曰:‘火烧眉毛。’”后引喻作只顾眼前的意思。《镜花缘·第三五回》:“小弟此番揭榜虽觉孟浪,但因要救舅兄,不得已做了一个‘火烧眉毛,且顾眼前’之计,实是无可奈何。”

57.火中生莲

比喻虽身处烦恼中而能得到解脱,达到清凉境界。源出佛教《维摩诘经·佛道品》:“火中生莲华,是可谓稀有,在俗而行禅,稀有亦如是。”谓火中生莲是难得的,在有俗的世间行禅亦是难得的。俗语中常比喻稀有难得的事物。唐·罗虬《比红儿》诗之三五:“常笑世人语虚诞,今朝自见火中莲。”宋·苏轼《陆莲庵》诗:“陆地生花安足怪,而今更有火中莲。”

58.牛鬼蛇神

牛鬼,佛教传说中阴间的牛头鬼卒。蛇神,传说中人面蛇身之神。牛鬼蛇神泛指各种奇形怪状的鬼神,或赞美诗作意境虚幻怪诞、神奇莫测。语出唐·杜牧《太常寺奉礼部李贺诗集序》:“鲸呿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幻诞也。”后亦借指各种坏人。《老残游记续编·第二回》:“近来风气可大不然了,倒是做买卖的生意人还顾点颜面,若官幕两途,牛鬼蛇神,无所不有!”

59.牛头马面

佛教传说地狱阎罗王众多鬼卒中有“牛头鬼”及“马面鬼”。比喻各种丑恶的人。《喻世明言·卷三二·游酆都胡毋迪吟诗》:“阶下侍立百余人,有牛头马面,长喙朱发,狰狞可畏。”

60.牛头不对马面

系从地狱鬼卒“牛头马面”衍化而成。意谓毫不相干,对不上号。《文明小史》第二四回:“尽其所有写上,都是牛头不对马面。”

61.仙露明珠

形容人气质风度秀异出尘。唐·太宗《大唐三藏圣教序》:“有玄奘法师者,法门之领袖也。幼怀真敏,早悟三空之心;长契神情,先苞四忍之行。松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仙露明珠,讵能方其朗润?”

62.功德无量

本指功劳、功业极大。语出《汉书·卷七四·丙吉传》:“拥全神德,成育圣躬,功德已无量矣。”后为佛教专用语。功德,指行善所生的利益。功得无量形容善行所生的利益非常广大。《文明小史·第二五回》:“只说龙华寺里的和尚募化添造一座大殿,只少二千五百块洋钱,要是肯捐,功德无量。”

63.功德圆满

佛教用语。本指已经圆满地完成利他的善行。后引申为事情圆满的结束。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楔子》:“限三日功德圆满,脱了孝服,换上颜色衣服,倒陪房奁,定将小姐送与将军。”

64.半斤八两

半斤和八两轻重相当。比喻彼此不相上下。《五灯会元·卷一四·瑞岩法恭禅师》:“望空雨宝休夸富,无地容锥未是贫。踏着秤槌硬似铁,八两原来是半斤。”《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第二八出》:“两个半斤八两,各家归去不须嗔。”亦作“八两半斤”。

65.半路出家

成年后才出家为僧为尼。《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自幼出家的?还是有过丈夫,半路出家的?”比喻中途转业改行。《醒世恒言·卷三十三·十五贯戏言巧成祸》:“先前读书,后来看看不济,却去改业做生意,便是半路上出家的一般。”

66.只重衣衫不重人

只重外表,不重内在,形容人很势利。《五灯会元·卷一七·三圣继昌禅师》:“五陵公子争夸富,百衲高僧不厌贫。近来世俗多颠倒,祇重衣衫不重人。”《黑籍冤魂·第二○回》:“这训蒙本来没有道理,但官场是个势利世界,只重衣衫不重人的,你出客衣服,总须办几件。”

67.四大皆空

佛教用语,解说有二。第一种解释:佛教以地、水、火、风四大为构成物质的元素。四大皆空谓构成一切万物的元素都非实有,无自性。亦即如:“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意思。后来泛指一切都虚空而一无所有的意思。

68.打成一片

把零星的、部分的连结成一个整体。《五灯会元·卷二○·育王德光禅师》:“七手八脚,三头两面,耳听不闻,眼觑不见。苦乐逆顺,打成一片。”宋·朱熹《答方宾王书》:“只要常自提撕,分寸积累将去,久之自然接续,打成一片。”今亦指人与人相处,生活亲近,感情融洽,不分彼此。如:“他才上任不久,就已和大伙儿打成一片了。”

69.生老病死

本指佛教“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等“四苦”,后泛指人生中诞生、衰老、疾病、死亡等生命现象。《敦煌变文·八相变》:“生老病死相煎逼,积财千万总成空。”明·何良俊《世说新语补·卷八·雅量》:“裴晋公不信术数。每语人曰:‘鸡猪鱼蒜,逢着则吃;生老病死,时至则行。’”

70.白玉无瑕

洁白的玉上毫无瑕疵。比喻人或事毫无缺点,十全十美。《景德传灯录·卷一三·汝州风穴延沼禅师》:“白玉无瑕,卞和刖足。”《群音类选·官腔类·卷七·犀佩记·势逼改嫁》:“我是个白玉无瑕,怎肯使蝇相累。”亦作“白璧无瑕”。

71.吐丝自缚

蚕吐丝作茧困缚自己。后比喻为自作自受。《景德传灯录·卷二九·志公和尚十四科颂》:“声闻执法坐禅,如蚕吐丝自缚。”

72.因果报应

佛教的基本理论之一。佛教谓生死轮回的一切现象,都是有因果关系。一切有意志的行为,不论善恶或中性,都必导致来世的乐、苦或中性的生活经验和生命形态。换言之,一切众生的生活经验和生命形态都是过去意志行为的结果。这种因果关系,在未解脱之前,永不休止。《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四回》:“说起来,话长得很,这里还像有点因果报应在里面呢。”

73.因风吹火

顺着风势吹火,比喻趁着有利的形势做事。《景德传灯录·卷一三·汝州风穴延沼禅师》:“问:‘如何是临机一句?’师曰:‘因风吹火,用力不多。’”《警世通言·卷三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十娘钟情所欢,不以贫寠易心,此乃女中豪杰。仆因风吹火,谅区区何足挂齿!”《歧路灯·第二十一回》:“承奉他们的色笑,偏会顺水推舟,怂恿他们的行事,又会因风吹火。”亦作“顺风吹火”。

74.回头是岸

佛教以苦海喻世界,只有藉宗教修持,方能断灭欲望,超脱生死轮回,达到涅槃境界。“回头是岸”即劝人莫陷溺于苦海中,能知回头,方能登于

涅槃彼岸。后多用来比喻悔过自新或促人向善。元·无名氏《来生债·第一折》:“兀那世间的人,那贪财好贿,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何不早结善缘也。”

75.在劫难逃

“劫”为劫灾的省略。佛教谓世界在劫末时,会起水、火、风三灾把世界一切物质都烧成灰烬,大风一吹一切皆无。后用“在劫难逃”指处在劫灾,无所逃避,比喻没办法避免的灾难。

76.多口阿师

多嘴的人。宋·圆悟《佛果圆悟禅师碧岩录·卷五》:“钵里饭、桶里水,多口阿师难下嘴。”《五灯会元·卷五·药山惟俨禅师》:“师书‘佛’字,问道吾:‘是甚么字?’吾曰:‘佛字。’师曰:‘多口阿师。’”

77.好肉剜疮

把好肉当疮挖掉。比喻无事生非,自寻烦恼。《五灯会元·卷二○·慧通清旦禅师》:“说佛说祖,正如好肉剜疮;举古举今,犹若残羹馊饭。”

78.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

好事情不容易传扬,坏事情却往往传得很快。《五灯会元·卷九·寿州绍宗禅师》:“‘如何是西来意?’师云:‘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金瓶梅词话·第四回》:“自古道:‘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不到半月之间,街坊邻居都晓得了。”《喻世明言·卷二·陈御史巧勘金钗钿》:“石城县把这件事当做新闻,沿街传说。正是‘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亦作“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

79.安身立命

安身,得以容身。立命,精神安定。安身立命指有了容身之处,生活有着落,精神上有所寄托。《五灯会元·卷四·长沙景岑禅师》:“汝向甚么处安身立命?”《水浒传·第二回》:“那里是用人去处,足可安身立命。”《文明小史·第三十七回》:“你们正在青年,须要晓得安身立命的道理。”亦作“立命安身”。

80.有口皆碑

众人的嘴,都如记载功德的石碑。语本《五灯会元·卷一七·太平安禅师》:“劝君不用镌顽石,路人行人口似碑。”比喻人人称赞、颂扬。《老

残游记·第三回》:“老残道:‘宫保的政声,有口皆碑,那是没有得说的了。’”

81.死马当活马医

比喻在绝望的情况下,仍尽力挽救。语出集成和尚编《宏智禅师广录·卷一》:“若恁么会去,许你有安乐分,其或未然不免作死马医去也。”《晚清文学丛钞·新中国未来记·第三回》:“哥哥所言,我也细想过多次,但我的政策,全是俗话说的:‘死马当活马医!’”

82.百了千当

一切都十分妥当。《景德传灯录·卷一三·汝州风穴延沼禅师》:“问:‘百了千当时如何?’师曰:‘不许夜行,投明须到。’”《五灯会元·卷一七·宝华普鉴禅师》:“不如屏净尘缘,竖起脊梁骨,着些精彩,究教七穿八穴,百了千当,向水边林下长养圣胎,亦不枉受人天供养。”亦作“千了百当”。《朱子语类·卷三四·述而》:“圣人发愤便忘食,乐便忘忧,直是一刀两段,千了百当!”

83.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师示一偈曰:‘百丈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意思是道行造诣虽深,像达到百尺竿头的顶端一样,还须再进一步,才能达到十方世界。唐吴融《商人》诗:“百尺竿头五两斜,此生何处不为家。” 宋叶梦得《石林诗话》卷中:“旧中书南厅壁间有晏元献(晏殊)《题咏上竿伎》一诗云:‘百尺竿头袅袅身,足腾跟掛骇旁人。’”喻极高的官位和功名。

84.老僧入定

原指修行很好的老和尚安住在定境中。后形容一个人正襟危坐,不受外境的诱惑。《孽海花·第二○回》:“看时,却是个黑瘦老者,危然端坐,彷佛老僧入定一样。”

85.肉眼凡胎

平常人的眼睛和肉体。形容见识平凡。《西游记·第一五回》:“弟子肉眼凡胎,不识尊神尊面,望乞恕罪。”亦作“眼肉胎凡”。

86.自由自在

不受任何拘束,随心所欲,安详悠闲。《五灯会元·卷八·华光院范禅

师》:“‘牛头(即法融大师)未见四祖时如何?’‘自由自在。’‘见后如何?’‘自由自在。’”西游记·第五回:“那齐天府下二司仙吏,早晚伏侍,只知日食三餐,夜眠一榻,无事牵萦,自由自在。”《红楼梦·第七九回》:“我何曾不要来。如今你哥哥回来,那里比得先时自由自在的了。”亦作“自繇自在”。

87.自作自受

自己招惹事情,由自己承担不良的后果。《五灯会元·卷一二·金山昙颖禅师》:“僧问:‘一百二十斤铁枷,教阿谁担?’师答:‘老僧。’僧云:‘自作自受。’”《水浒传·第二回》:“这个不妨。若是打折了手脚,也是他自作自受。”《红楼梦·第五十一回》:“他这会儿不说保养着些,还要捉弄人。明儿病了,叫他自作自受。”

88.衣钵相传

本指佛教禅宗师徒间传授禅法,以衣钵为信物。语出《旧唐书·卷一九一·方伎传·神秀传》:“昔后魏末,有僧达摩者,本天竺王子,以护国出家,入南海,得禅宗妙法,云自释迦相传,有衣钵为记,世相付授。”后泛指思想、技术、学术等的传授。《镜花缘·第六○回》:“这是衣钵相传,亦非偶然。”亦作“衣钵真传”。

89.佛口蛇心

比喻人嘴巴说得十分仁善,却心怀恶毒。《五灯会元·卷二○·净慈昙密禅师》:“古今善知识,佛口蛇心,天下衲僧,自投笼槛。”明·梅鼎祚《玉合记·第二○出》:“好两个佛口蛇心,你且去殿上伺候,怕有客来,好生支应。”亦作“蛇心佛口”。

90.佛是金妆,人是衣妆

(谚语)比喻人的仪表须靠穿着打扮。《醒世恒言·第一卷》:“常言道:‘佛是金妆,人是衣妆。世人眼孔浅的多,只有皮相,没有骨相。’”《醒世恒言·卷二○·张廷秀逃生救父》:“张权将廷秀打扮起来,真个人是衣妆,佛是金妆。廷秀穿了一身华丽衣服,比前愈加丰采。”或作“人要衣妆,佛要金妆”。

91.佛眼相看

以佛之慈悲相待,喻好意看待,不加伤害。元·无名氏《博望烧屯·第

一折》:“这村夫若下山去呵,我和他佛眼相看。”《儿女英雄传·第十一回》:“快把金银献出来,还有个佛眼相看,不然,太爷们就要动手了。”

92.佛头着粪

在佛像头上拉粪。语本《五灯会元·卷三·东寺如会禅师》:“公见鸟雀于佛头上放粪,乃问:‘鸟雀还有佛性也无?’师曰:‘有。’公曰:‘为甚么向佛头上放粪?’师曰:‘是伊为甚么不向鹞子头上放?’”比喻亵渎美好的事物。《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回》:“香奁体我作不来,并且有他的珠玉在前,我何敢去佛头着粪。”

93.作贼心虚

语出《五灯会元·卷一五·云窦重显禅师》:“却顾侍者曰:‘适来有人看方丈么?’侍者曰:‘有。’师曰:‘作贼人心虚。’”后比喻做坏事怕人察觉而内心不安。《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四回》:“偏偏那天又在公馆里被端甫遇见,作贼心虚,从此就不敢再到端甫处捣鬼了。”

94.冷暖自知

本指水的冷暖,饮用者自己才知道。语出《大毘卢遮那成佛经疏·卷一二》:“如饮水者,冷热自知,尚不可为不饮人说,况如来境耶?”佛教禅宗比喻证悟的境界,不可言传。《景德传灯录·卷四·袁州蒙山道明禅师》:“今蒙指授入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后引喻对道理体会的深浅,全在自己本身的体验。宋·苏轼《韩退之孟郊墓铭云以昌其诗举此问王定国当昌其身耶抑昌其诗也来诗下语未契作此答之》诗:“吾言岂须多,冷暖子自知。”

95.君子一言,快马一鞭

本作“快马一鞭,快人一语”。语出《五灯会元·卷三·南原道明禅师》。“君子一言,快马一鞭”,指说话算话,不再反悔。《金瓶梅·第五三回》:“君子一言,快马一鞭。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哥前日不要许我便好,我又与他每说了,千真万真,道今日有的了,怎好去回他?”亦作“丈夫一言,快马一鞭”。

96.忍俊不禁

忍不住地笑。《五灯会元·卷一二·大宁道宽禅师》:“僧问:‘饮光正见,为甚么见拈花却微笑?’师答:‘忍俊不禁。’”《文明小史·第三

民间秘法

1、高血压:用玉米穗上的须熬水当茶喝,半月即愈。 2、气管炎:喝大豆腐水,连续喝多日;神奇般的根除;佛教释永空提供 3、关节炎:北京医生:张建明 用野线麻叶裹住关节,多用几层,3日换一次,多换几次,关节部位逐渐好转。 4、红白痢疾:上海医生:李国治 芝麻120克,绿豆120克,两药捣碎冲服,1日3-5次,即愈。 5、糖尿病:上海医生:马三林 菜葫芦一个分7份,每份加1钱白矾,每日熬1份,3个葫芦熬21天即愈,不加盐。 6、胃病:、陕西省:王瑞石 人丹12包,香附子半斤,研面分20份,每日3次,每次1包,两剂即愈。 7、食道炎、喉哑:浚县小河名医:申金太 烧过的煤球2个,放盒盆内捣碎,抓入2两白糖加水,放火上熬20分钟,早晚喝三日即愈。 9、肺炎:山西太原:梁正心 鱼腥草一把炖荷包鸡蛋食数日可愈。 11、治风湿:西安市医生:李政付 霜后丝瓜藤500-1000克,焙干研面,每日3次,1次2-3克,红糖水冲服。 12、四肢麻木、坐骨神经疼:西安医生:钟明 鸡粪六斤、鸭粪二斤,焙干放一处温热醋1斤、再装入布袋里,一榻便好,多榻几次。 13、腰疼:兰州市:杨孝忠 韭菜半斤,熬水加醋喝,不加油盐,3-5天即愈。 14、头晕头疼:陕西医师:王保魁 苍耳子半两,加红糖1两,煎水喝,7天即愈。 15、牙疼:河南名医:陈民生 石膏粉1两,麻黄半两煎水喝,两剂即愈。 16、心口疼:洛阳医生:刘广波 八角茴香烧灰,乌头二钱熬水一茶杯送下立即止痛。

17、咳嗽:洛阳医生:黄治军 桔子内倒入香油烧热吃,每日三次,每次1-2个,三日即好。 18、哮喘:山西长治:张志立 杏仁半两、蜂蜜一两,水煎服治无年哮喘。 19、满肚疼:包头市:王严明 用小米一把焙干研面和水拌吃。 20、肝炎:滑县老店医生:高治明 用猪苦胆内的水熬开喝下,一次痊愈。 21、少白头变黑发:中国医学会 (1)柏壳装枕头,枕半年自黑。 (2)何首乌三两,黑芝麻三两加红糖水煮沸分三次吃完。连吃半月后,白发逐渐变黑。 22、脸上黑痣点去掉法:洛阳:赵建林 生石灰、白碱各一半,用酒精调成糊状,点在黑痣上半天即掉。 23、牛皮癣:兰州市医生:朱军记 (1)用自己的尿洗7天即愈。 (2)用刀砍榆树流出的水连抹七天。 24、妇女不孕症:(源于广东惠阳新医大学彰肖维秘方) 当归六钱、白芍七钱、川芎三钱、红花二钱、桃仁四钱、泽兰四钱、杞子一两。穿山甲四钱,生地八钱,香附四钱,水煎服,月经干净后每天一剂,连服三剂。 25、闭经:青海名医:陈月严 益母草一两,煎药一碗加黄酒服下即愈。 1、牙齿变白:刷牙时在牙膏上加上一点小苏达,刷三次后牙齿洁白如玉,牙锈自然脱落。 2、怎么戒烟:槟榔一只,钻个小孔,再往小孔里灌入一点烟代油用水泡两天取出凉干,想吸烟时,闻一下就不吸了,谁闻都可以戒烟。 3、怎么醒酒:醋、白糖、茶叶水各100克,醉酒以后,立即喝下,可达迅速醒酒,多喝醒多更快。 4、怎么戒酒:取生杏仁二两少量味精化成水,然后浸泡二在放在酒里两滴,一同少喝,可以戒酒。 5、怎样除去口臭:每天放几片茶叶在口中嚼三遍,这样可使你口中保持清香,三天后除去口臭。 6、嗓子哑了怎么办:醋精50克,白糖50克,用凉水250克搅拌均匀后,慢慢饮用,一天即可,严重患者晚上增加两次。 7、乳腺炎怎么治:仙人掌一小块研碎加三滴香油后患处。

成语分类汇总大全

一、描写人的品质: 平易近人 宽宏大度 冰清玉洁 持之以恒 锲而不舍 废寝忘食 大义凛然 临危不俱 光明磊落 不屈不挠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二、描写人的智慧: 料事如神 足智多谋 融会贯通 学贯中西 博古通今 才华横溢 出类拔萃 博大精深 集思广益 举一反三 三、描写人物仪态、风貌: 憨态可掬 文质彬彬 风度翩翩 相貌堂堂 落落大方 斗志昂扬 意气风发 威风凛凛 容光焕发 神采奕奕 四、描写人物神情、情绪: 悠然自得 眉飞色舞 喜笑颜开 神采奕奕 欣喜若狂 呆若木鸡 喜出望外 垂头丧气 无动于衷 勃然大怒 五、描写人的口才: 能说会道 巧舌如簧 能言善辩 滔滔不绝 伶牙俐齿 出口成章 语惊四座 娓娓而谈 妙语连珠 口若悬河 六、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三顾茅庐 铁杵成针 望梅止渴 完璧归赵 四面楚歌 负荆请罪 精忠报国 手不释卷 悬梁刺股 凿壁偷光 七、描写人物动作: 小学一至六年级成语大全 成语大全(一)

走马观花欢呼雀跃扶老携幼手舞足蹈促膝谈心前俯后仰奔走相告跋山涉水前赴后继张牙舞爪八、描写人间情谊: 恩重如山深情厚谊手足情深形影不离血浓于水志同道合风雨同舟赤诚相待肝胆相照生死相依九、说明知事晓理方面: 循序渐进日积月累温故知新勤能补拙笨鸟先飞学无止境学海无涯滴水穿石发奋图强开卷有益十、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画龙点睛刻舟求剑守株待兔叶公好龙亡羊补牢画蛇添足掩耳盗铃买椟还珠十一、描写事物的气势、气氛 无懈可击锐不可当雷厉风行震耳欲聋惊心动魄铺天盖地势如破竹气贯长虹万马奔腾如履平地十二、形容四季特点: 春寒料峭春意盎然春暖花开满园春色春华秋实春风化雨骄阳似火暑气蒸人烈日炎炎秋风送爽秋高气爽秋色宜人冰天雪地寒气袭人寒冬腊月十三、形容繁荣兴盛景象: 济济一堂热火朝天门庭若市万人空巷座无虚席高朋满座如火如荼蒸蒸日上欣欣向荣川流不息十四、描写美的景和物: 美不胜收蔚为壮观富丽堂皇金碧辉煌玉宇琼楼美妙绝伦巧夺天工锦上添花粉妆玉砌别有洞天十五、描写山水美景:

佛教成语选编

佛教成语选编 1.一口吸尽西江水 2.一切众生 3.一佛出世,二佛生天 4.一佛出世,二佛涅槃 5.一动不如一静 6.一丝不挂 7.一尘不染 8.一瓣心香 9.七手八脚 10.七颠八倒 11.人穷智短 12.八面玲珑 13.三生有幸 14.三灾八难 15.三姑六婆 16.三教九流 17.三头六臂 18.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19.上无片瓦遮身,下无立锥之地 20.千差万别 21.口碑载道 22.大千世界 23.大吹大擂 24.大吹法螺 25.大发慈悲 26.大慈大悲 27.大彻大悟 28.女大十八变 29.寸铁杀人 30.弓折箭尽 31.不二法门 32.不可言宣 33.不可思议 34.不即不离 35.不看僧面看佛面 36.五体投地 37.六耳不同谋 38.六根清净 39.匹马单枪 40.天花乱坠41.天女散花 42.少见多怪 43.认贼为子 44.心心相印 45.心到神知 46.心花怒放 47.心领神会 48.心猿意马 49.手忙脚乱 50.方便之门 51.水中捞月 52.水泄不通 53.水涨船高 54.水到渠成 55.水乳交融 56.火烧眉毛 57.火中生莲 58.牛鬼蛇神 59.牛头马面 60.牛头不对马面 61.仙露明珠 62.功德无量 63.功德圆满 64.半斤八两 65.半路出家 66.只重衣衫不重人 67.四大皆空 68.打成一片 69.生老病死 70.白玉无瑕 71.吐丝自缚 72.因果报应 73.因风吹火 74.回头是岸 75.在劫难逃 76.多口阿师 77.好肉剜疮 78.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 里 79.安身立命 80.有口皆碑 81.死马当活马医 82.百了千当 83.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84.老僧入定 85.肉眼凡胎 86.自由自在 87.自作自受 88.衣钵相传 89.佛口蛇心 90.佛是金妆,人是衣妆 91.佛眼相看 92.佛头着粪 93.作贼心虚 94.冷暖自知 95.君子一言,快马一鞭 96.忍俊不禁 97.见兔放鹰 98.邪魔外道 99.依草附木 100.味同嚼蜡 101.呵佛骂祖 102.拂袖而去 103.披毛戴角 104.抛砖引玉 105.拈花微笑 106.拖泥带水 107.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108.泥牛入海 109.泥船渡河 110.沿门托钵 111.盲人摸象 112.金刚怒目 113.门外汉 114.勇猛精进 115.急来抱佛脚 116.恒河沙数 117.指东话西 118.皆大欢喜 119.看风使舵 120.看破红尘 121.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122.若即若离 123.降龙伏虎 124.面壁功深 125.香火因缘 126.香花供养 127.香象渡河 128.借花献佛 129.冤有头,债有主

佛教中所指的四、五蕴和十二因缘

四生:指三界六道有情产生之四种类别。据俱舍论卷八载,即:(一)卵生(二)胎生(三)湿生(四)化生.以上四生,以化生之众生为最多。 四谛:四谛即苦、集、灭、道四谛,谛谓真实不虚,如来亲证。 四向:须陀洹向、斯陀含向、阿那含向、阿罗汉向。向是正向其果位迈进的意思。 四摄:(名数)四摄法,又四摄菩萨也。即(一)布施摄(二)爱语摄(三)利行摄(四)同事摄 四世:诸经论中每将教法住世之变迁,分为正法、像法、末法三期,称为正像末三时;若再加释尊在世时之‘圣世’,则称四世 四印:即大印、三摩耶印、法印、羯磨印等四种印 四有:有情众生之轮回转生,一般可分为中有、生有、本有、死有四期 四机:指人天、二乘、菩萨、佛等四类机缘、根机。 四尘:又作四微。指色尘、香尘、味尘、触尘 四众:指构成佛教教团之四种弟子众。又称四辈、四部众、四部弟子。即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或仅指出家四众,即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 四劫:成劫、住劫、坏劫、空劫 四佛:指贤劫之初所出现之四佛,即:俱留孙佛、拘那含佛、迦叶波佛、释迦牟尼佛 四苦:生、老、病、死。 四果:指小乘声闻修行所得之四种证果。其阶段依次为预流果、一来果、不还果、阿罗汉果。 四轮:指成立器世间之金轮、水轮、风轮、空轮。轮,持载之义。 四施:笔施,墨施,经施,说法施也。出于菩萨戒经。 四恩:父母恩(家庭)、众生恩(社会)、国土恩(国家)、三宝恩(宗教)。 四智:或开佛智为四种:一大圆镜智,二平等性智,三妙观察智,四成所作智。 四缘:因缘、等无间缘、所缘缘、增上缘。

四障:惑障、业障、报障、见障。惑障就是贪嗔痴慢疑等之思惑;业障就是身口意三业所造成之恶业;报障就是三恶趣所受之苦报;见障就是各种颠倒执着与邪见。 四魔:烦恼魔、五阴魔、死魔、天魔。烦恼魔指贪嗔痴等习气能恼害身心;五阴魔指色受想行识等五蕴能生一切之苦;死魔指死亡能断人之生存命根;天魔指能坏人善事的天魔外道 四谛即苦谛、集谛、灭谛和道谛。 五蕴既是五种聚合。所谓:色受想行识。 十二因缘”把整个人生过程划分为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等十二个前后相续、周流不停的部分。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行缘无明、识缘行、名色缘识、六入缘名色、触缘六入、受缘触、爱缘受、取缘爱、有缘取、生缘有、老死缘生。

成语试题分类汇编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成语) 1.(全国I卷)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B) A.土耳其举重选手穆特鲁身高只有1.50米,多次参加世界男子举重56公斤级比赛,拿4金牌如探囊取物 ....,人送绰号“举重神童”。 B.冬天老年人要增加营养,也要适当运动,在户外锻炼时一定要量入为出 ....,以步行为宜,时间最好选在傍晚,还要注意保暖,防止着凉。 C.中国茶艺与日本茶道各有特点,但异曲同工 ....,都强调“和”的精神。中日两国青少年也应以和为贵。为中日睦邻友好多作贡献。 D.北京周边的旅游胜地,笔者去过不少。但六月中下旬的绿树繁花中仍有冰挂高悬在危崖 上,这一出人意表 ....的奇景却是第一次见到。 2.(全国II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C) A.新来的王老师为人不苟言笑,同事们一般都产跟他嘻嘻哈哈,只有谭校长有时还会跟 他开点无伤大雅 ....的玩笑。 B.近几年,来中国演出的外国艺术团络绎不绝 ....,不过人们对俄罗斯芭蕾舞团的《天鹅湖》还是情有独钟,屡看不厌。 C.美国博物馆的收费可谓各尽所能 ....:有的一部分收费,有的分时段收费,还有的是否交费、交费多少由参观者自行决定。 D.中、日、韩三国参加这次围棋比赛的运动员,水平都在伯.仲之间 ...,谁能胜出,就要看谁具有更好的竞技状态和心理素质了。 3.(全国新课标卷,即宁夏海南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B) A.鸽子能利用地球磁场来导向,相映成趣 ....的是,研究人员新近发现一种细菌也能感应地球磁场,这种细菌在磁场中的行动方向就像是一个罗盘针。 B.热情的张阿姨听说小王是自己女儿的朋友,便拉着小王的手全神贯注 ....地跟她拉起了家常,一直聊到深夜,害得小王都没赶上末班车。 C.专家指出,只要采取“绿色生活方式”,使家里的每件物品都物尽其用 ....,就可将家庭产生的垃圾量降低25%,化学洗涤用品的使用量减少三分之二。 D.这些优秀作品并没有在获奖后被束之高阁 ....,而是在政府扶持下尝试走市场化的道路,丰富文化市场,让本地群众享受到原法原味的本土文化。

比较佛教基督教生死观与临终护理

比较佛教和基督教生死观与临终护理 摘要:目前的科学技术还无法是人类逃脱必死的命运,走向生命终点的人都会产生对死亡的恐惧,宗教在临终关怀中发挥的作用为临终者提供一定的宗教力量,一定程度上使临终者宁静安详的过渡到死亡,佛教和基督教在临终关怀中所起的作用各有特色,佛教和基督教在世界上拥有大量的信徒,其思想和理念具有很深的根基,在不同的文化中对临终关怀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关键词:生死基督教佛教生死观临终关怀 1关于生死 生死这个问题是人类永远无法回避的问题,人类作为动物家族的一员,它的自然属性决定了“求生避死”是其本能的欲求。自然界的一切生物,无论生命长短,都不具备人类那种对死亡的深刻恐惧。现代人生活在一个矛盾之中:一方面,科学技术影响并改变着整个世界,随着医疗水平和生物技术的进步,人的平均寿命大大的延长,面对周围的环境,人类的能力越来越强大;另一方面,无论科技怎样发达,至少目前人类还逃脱不了必死的宿命。【1】 1.1生死现象 现代医学以笛卡尔的身心二元论为基石,相信人在大脑死亡后,其意识即告终结,临终关怀无法减缓、也无力挽回这个过程。从现代医学诞生起,作为宿命性的死亡,就一直是医学所刻意规避的弱点,当现代世界确立其地位时,它们所做的第一步就是把“死者”从生者的社区中隔离开来,并将其排除出“人”的范畴。生与死之间被硬生生地设置了无法逾越的鸿沟,死亡带给人的是无尽的悲凉和强大的挫败感[2]。 死亡使得个体生命成为向死而生的存在,赋予了人之生命的神圣性与唯一性,同时也赋予生命以尊严与权力。通过对生死的思考,人才会懂得生的有限性、唯一性和不可逆性,懂得死的终极性、必然性和不可替代性,人才不会总是像一个动物一样地仅仅是追求“活着”,人要追求生存的价值。 当一个人走向生命的终点的时候,内心就会有逐渐增长的紧迫感和恐惧感,而当他(她)被疾病缠身,现有的医疗手段已经无法解除他(她)的痛苦,无法阻止死亡的降临时,宗教对于人之肉体死亡的界定与认识展现了其拯救或救赎的一面,是人对未知世界寻求慰藉的方法之一,也是人类精神的避难所。所有世界性的宗教无不预设了解脱的存在,它们都指向对作为终极宿命的死亡本身的超越。无论是从历史上来看,还是从现代临终关怀的角度上说,宗教文化都起着特定的作用,临终关怀是宗教的起点和归宿,临终护理作为一个多学科、综合课题,帮助临终者宁静,安详的度过生命的最后时光的一种手段,探索宗教理念在临终关怀中的影响及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2宗教生死观 2.1基督教生死观 从基督教的教义层面,基督教的生死观有三个基本的观念,一是上帝创世说。世界一切万有皆自上帝所造,生命由上帝赐予,上帝是生命的源头。上帝在一个人出生之际,便将其生命蓝图赐给他,这个生命蓝图不仅在于此生,也包括死后的生命,人的生死是由上帝主宰的。

佛教中传说的八大菩萨

佛教中传说的八大菩萨 一、文殊菩萨,全称文殊师利,有时又作曼殊室利。意为妙德、吉祥,据说他出生时家中出现许多吉瑞祥兆,因此而得名。中国佛教认为山西五台山就是文殊菩萨说法道场。在大乘佛教中,文殊菩萨有很高的地位,是众菩萨之首,他是智慧的化身,经常协同释迦宣讲佛法。大部分文殊菩萨像是身骑狮子,以狮子勇猛、表示菩萨智慧威猛。二、普贤菩萨,梵名为“三曼多跋陀罗“,即普通贤善的意思。是佛教中常见的一尊菩萨。他和文殊菩萨一起,作为释迦牟尼佛的胁侍菩萨,一个象征智慧(文殊),一个象征真理(普贤)。中国佛教认为四川峨眉山是普贤菩萨说法道场。普贤像大多是头戴宝冠,身穿菩萨装,坐于一六牙白象上,普贤菩萨有延命益寿之德。三、大势至菩萨,又称得大势菩萨或大精进菩萨,简称为势至。据《观无量寿经》说,此菩萨以独特的智慧之光遍照世界一切众生,使他们解脱血光刀兵之灾,得无上之力,因此号为大势至。四、观音菩萨,在中国民间受到最普遍、最广泛的信仰,在佛教各种图像或造像中,观音菩萨的像也最为常见,而且种类繁多,变化也极大。观音又作观世音、观自在、光世音等。在佛教中,他是西方世界教主阿弥陀佛的上首菩萨,与大势至菩萨一起,是阿弥陀佛身边的胁侍菩萨。佛教经典讲,世间众生在碰到各种困厄灾难时,

只要信奉观世音菩萨,诵念观世音菩萨名号,这时他就会“观其音声”而前来解救,使受难众生即时得以脱困,所以这们菩萨的名号就称为“观世音”。经中说,观世音是一位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菩萨。如果有众生遭受水火之灾,只要称念观世音菩萨名号,入大火就能够不烧、遇水淹即得浅处。如有众生因刀兵相加,或有牢狱之灾难,只要称念观世音菩萨名号,就能逢凶化吉,遇难呈祥。观世音菩萨能给处于危难中的众生以无畏的力量,使他们不畏恐惧。他还能满足众生生儿育女的愿望,求男得男,而且是“福德智慧之男”,求女得女,还是“端正有相之女”。五、日光菩萨,与月光菩萨一起,是东方琉璃光世界的教主药师佛身边的两大胁侍菩萨。他们的身份如同释迦佛身边文殊、普贤菩萨,以及阿弥陀佛身边的观世音、大势至菩萨。六、月光菩萨,和日光菩萨是一对,为东方琉璃光世界药师佛胁侍菩萨。七、地藏菩萨,据《地藏菩萨本愿经》说地藏菩萨曾家释迦佛的嘱托,要在释迦佛灭度后、弥勒佛降诞前的无佛之世留住世间,教化众生,度脱沉沦于地狱、饿鬼、畜生诸道中的众生。而且他发誓“地狱未空,誓不成佛”。有情众生只要念诵其名号,祝愿礼拜供奉其像,就得到无量功德的救济。相传安徽九华山是地藏菩萨的说法道场。成为与普陀、五台、峨眉齐名的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每年农历七月三十,即传说地藏菩萨诞辰之日,各地前来朝拜的佛教徒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八、韦驮菩萨,

佛教与成语

佛教与成语 朱瑞玫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其历史悠久,影响深广。自从释迦牟尼创立佛教以来,至今已经延续了2500多年。它曾经广泛地辗转流传于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阿富汗、中国、朝鲜、日本、越南、斯里兰卡、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等国家,蔚为大观。近代以来,又流传到欧洲和美洲。佛教是人类历史上一种十分重要的社会现象。 约在公元1世纪(我国的两汉交替时期),佛教由古印度经过西域传入我国内地,比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传入要早500多年。佛教的传入,不仅对我国的政治生活与经济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广泛地渗透进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对我国的文化,诸如文学、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等,都产生了相当深刻的影响。 佛教作为一种曾经几乎成为我国全民宗教信仰的文化,传播时间纵达两千多个春夏秋冬,范围遍及大河上下、长城内外,对我国的语言词汇必然会产生不可低估的作用。我们现在所经常使用的很多词,如“献身”、“习气”、“方便”、“障碍”、“一刹那”……本来就都是佛教名词。 成语是经过千锤百炼而形成的语言精华,是我国词汇宝库中的明珠。在璀璨夺目的成语之中,竟有200多条是与佛教有关的! 有些成语来源于佛教的教义理论。例如:原始佛教基本教义中“四谛”之一的“苦谛”,即关于生死实是苦之真谛。苦,泛指逼迫身心苦恼之状态。苦有“二苦”、“三苦”、“四苦”、“八苦”等种种说法。其中,四苦指的是出生之苦、衰老之苦、疾病之苦、死亡之苦。佛教传入我国后,宣扬“四苦”之说的“生老病死”就成了一条常见的成语。 有些成语来源于佛教的修持实践。例如:“禅定”,是印度佛教的一种修行方法,端坐闭目,控制身心的各种活动,久之而能达到身心轻安、观照明净的状态。禅宗传入中国后,随之产生了“老僧入定”、“面壁功深”等成语。 另有一些成语出自佛教的故事、传说。例如:南北朝时有一个著名僧人叫道生,晚年是在苏州城外虎丘山上度过的。据《莲社高贤传》记载,道生和尚在虎丘山上住时曾对着山上的石头讲解《泥洹经》,讲得十分生动。有时讲到得意之处,便不禁发问道:“你们说,对不对?我的阐释是否符合佛经的原意?”山上的石头竟然被感动地纷纷点起头来,似乎在说:“对呀,对呀!你讲得太好了!太好了!”于是就产生了成语“顽石点头”。 而有些成语则出自佛教的仪式、礼节。例如:印度佛教的最后一个时期是“密教”时期。“密教”有这样一个规定——接收新佛徒入佛门时要由师父把清水浇洒到他的头顶上。这种仪式叫做“灌顶”。高僧嗣位时也有这种仪式。由此便产生了成语“醍醐灌顶”。 还有一些成语直接从佛经中来。例如:“梦幻泡影”、“皆大欢喜”出自《金刚经》;“想入非非”、“味同嚼蜡”出自《楞严经》。 也有不少成语来自我国的各种佛书。例如:“对牛弹琴”出自我国最早的佛教著作《理惑论》;“逢场作戏”出自叙述佛教禅宗师徒相承机缘的《景德传灯录》。 总之,佛教对我国成语的影响是深刻的。正像宋代僧人大慧禅师所说的:“梵语唐言打成一块”(《五灯会元》卷第二十)。佛教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文献浩如烟海,相当数量的成语与佛教文化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此,研究我国的成语,就不能不对佛教文化有所了解。

201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成语(附解析)

201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成语(附解析) 注意事项:认真阅读理解,结合历年的真题,总结经验,查找不足!重在审题,多思考,多理解! 无论是单选、多选还是论述题,最重要的就是看清题意。在论述题中,问题大多具有委婉性,尤其是历年真题部分,在给考生较大发挥空间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考试难度。考生要认真阅读题目中提供的有限材料,明确考察要点,最大限度的挖掘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建议考生答题时用笔将重点勾画出来,方便反复细读。只有经过仔细推敲,揣摩命题老师的意图,积极联想知识点,分析答题角度,才能够将考点锁定,明确题意。 〔山东卷〕4.以下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A.在这次演讲比赛中,来自基层单位的选手个个表现出色,他们口假设悬河,巧舌如簧 ....,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B.陶渊明早年曾经几度出仕,后来因为不满当时黑暗腐败的政治而走上归隐之路,过起了瓜. 田李下 ...的田园生活。 C.抗洪救灾形势严峻,各级领导都坚守岗位,没有擅离职守,久假不归 ....现象,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D.五四时期,革命青年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奔走呼号 ....,奋不顾身,表现出高尚的爱国情操和不屈的斗争精神。 【答案】D 【分析】此题意在考查考生掌握成语的数量和对成语准确理解的能力,考查考生分析语境并据此确定成语的使用正确与否的能力。此题选用了常见常用的成语,提供的语言环境比较通俗浅显,为答题提供了足够的信息依据。 A项,巧舌如簧指舌头灵巧,象簧片一样能发出动听的乐音。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出自《诗经?小雅?巧言》:“巧言如簧,颜之厚矣。”如:这个商人~,把次品说成是优等品,欺骗消费者。含贬义,形容演讲选手,不合语境。 B项,瓜田李下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场合。出自古乐府《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如:但~,嫌疑难辩,万一已拘者畏法混供,也甚怕堂讯之下,玉石不分。〔◎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五十一回〕 C项,久假不归原指假借仁义的名义而不真正实行,后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出自《孟子?尽心上》:“久假而不归,恶知其非有也?”如:谢山《鲒埼亭集》本欲仿此,然谢山殁后,其遗稿为杭世骏借去,~,后之编刻者,多未能如原恉也。含贬义,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望文生义。 D项,奔走呼号指一面奔跑,一面呼唤。形容处于困境而求援。奔走:奔跑。呼号:叫喊。出自明?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南镇祷雨文》卷二十五:“守土官帅其吏民奔走呼号,维是祈祷告请,亦无不至矣,而犹雨泽未应,旱烈益张。”如:勇敢的国民,一经览到二十一条件,群以为亡国惨兆,就在目前,于是~,力图挽救。连动式;作谓语;指引起人们的注意。符合题意,使用恰当。 16.以下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今年一季度我国旅游接待总人数同比增长12.7%,总收入同比增长19.9%,增长数据令人 侧目,显示出我国旅游业良好的发展势头。 B.4月以来的多轮强降水使鄱阳湖水体面积由668平方公里扩至2370平方公里,以致极大

佛教和基督教的一些重要区别

1)佛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佛教(Buddhism):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由公元前6-前5世纪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所创,他的名字 是悉达多(S.Siddhārtha, P. Siddhattha),他的姓是乔达摩(S. Gautama, P. Gotama)。因为他属于释迦(Sākya)族,人们又称他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佛教是佛陀的教育,而不是拜佛的宗教,佛教非宗教,非哲学,讲佛教是宗教只是一种通俗的权宜方 便说而已,实则以般若的智慧自内证打破无明烦恼,成就菩提(觉悟)之道,佛教在 历史上曾对世界文化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至今依然深深的影响着我们。 基督宗教是信奉耶稣基督为救主的各教派的统称。基督是“基利斯督”的简称,意思是 上帝差遣来的受膏者,为基督宗教对耶稣的专称。于公元1世纪由巴勒斯坦拿撒勒人 耶稣创立。基督教,是一个相信耶稣基督为救主的一神论宗教,,.估计现在全球共有15亿至21亿的人信仰基督教,占世界总人口25%-30%。最早期的基督教只有一个教会,但在基 督教的历史进程中却分化为许多派别,主要有天主教、东正教、新教三大派别,以及其他 一些影响较小的派别,但是基本教义都是相同的。即上帝创世说,原罪救赎说,天堂地狱说. 佛教和基督教的一些重要区别 真理 : 基督教自称是“唯一真理”,耶稣更是自称“我就是道路,我就是真理”。 而佛家从来没有自称是“真理”。《金刚经》说:法上应舍,何况非法?在佛家看来,所 谓的佛法,是人们认识/体证真理到达解脱彼岸的道路/工具。佛法就像是大家渡河的船, 大家如果到了彼岸,就不再需要这个船了。 在佛家看来,人们到达解脱彼岸的道路并不是唯一的,而是很多很多。比如登山,身体好 的有能力的直接攀岩而上,这是快捷的路。身体不好的,可以走相对平缓的山路,虽然多 走点路,但是一样能到达山顶,欣赏到山顶的无限风光。至于哪条路好,当然是适合于自 己的路最好。所以佛家说:法法平等,无有高下。顿悟是悟,渐悟何尝不是悟?!因此,“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其实并不比“身是菩提树,心如 明镜台。时时常拂拭,勿使染尘埃”高明。相反,我倒觉得,对大多数人来说(比如:我),没有顿悟的慧根,还不如老老实实地修养自己的心灵,一点一点地提高自己心灵的 境界。 一个哲学家说:法西斯的本质就是坚持__唯一真理__只__在自己__手里。现代社会,由于 法制的约束,基督教着头凶猛的怪兽暂时收起了它的利爪。但是,想想看,一个表面宣扬“爱”的宗教,为什么会有那么血腥的历史呢?十字军数次东征,烧杀奸淫,无恶不作。 宗教裁判所的烈火,烧死了多少无辜善良的百姓?直到我读到这个哲学家的这句话,我才 算是有点明白了。 2)信和行

我眼中的佛教

我眼中的佛教 在中国,作为一个汉族人中没有宗教信仰的普通大学生,个人而言,相对于其他宗教,我对佛教有更多一些的了解。 日常生活及习俗之中,多多少少,均有佛教的成分在内。相对地,中国的佛教,也不全同于印度或其他国家的佛教,正如老师在课堂上所说:佛教到了中国之后,经过近两千年的发扬光大,早已接受了中国文化的影响,形成了中国化的佛教。所以中国佛教,是外来的文化,也是中国自身的文化。可是,当佛教深入中国的民间而成为普遍化的信仰之后,对于佛教的根本面貌,反而不为大众所知。大众所知的民间佛教,乃是为求现世利益而供观音菩萨,为求死后安乐而供地藏菩萨,为了消灾祈福而念药师弥陀。活著的时候,为了求财、求寿、求子、求福、求平安,而到寺院敬香许愿;死了之后,即由亲属请了出家的僧尼,为之诵经超度。一般人所知的佛教,大约仅仅如此。当然,这些观念和现象,站在作为宗教信仰的功用上说,佛教并不反对,只是佛教的内容和佛教的根本精神,并不仅是如此。 从网上可以看到很专业的解释:佛教-最早的世界性宗教,距今三千多年,由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王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东汉明帝时经丝绸之路正式传入我国。知错就改,随时改变错误的信仰,即是佛教。不脱离实际的、发展的、辩证的思维,是佛教徒的思维。所以,佛教的特点是:既自由思想,又理性科学。 在课堂上,我对于老师讲述的相关佛教内容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佛教的八正道。即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接下来,就用我粗浅的认识简单的介绍一下我眼中的佛教。 在我看来,整个佛教在中国的发展看来都表现出昌盛的一面。毕竟在中国虽然不禁止宗教信仰,但也没有大规模的对宗教进行宣传。世界上有三大宗教,即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此外还有相当多的其他宗教,然而在这许许多多的宗教中,甚至连中国本土的宗教道教都没有佛教在中国的影响范围大。 佛教起源至今经历了相当长的时间,在三千年中,佛教的内容也在不断的丰富,我们在日常中的许许多多事物均是来自于佛教文化。举几个简单的例子:平日中我们所讲到的大千世界即是来源于佛教用语,指的便是每一小世界,其形式皆同,中央有须弥山,透过大海,矗立在地轮上,地轮之下为金轮,再下为火轮,再下为风轮,风轮之外便是虚空。须弥山上下皆大,中央独小,日月即在山腰,四王天居山腰四面,忉利天在山顶,在忉利天的上空有六欲天,再上则为色界十八天,及无色界四天。与此相类似的还有三界六道,甚至在动画片中都对于佛教思想有所涉及,例如《霍顿与无名氏》就表露出了一沙一世界的思想。 同样从网上容易得知,佛教传入中国中原地区一般认为是于汉明帝(28年-75年9月5日东汉第二位皇帝)时。佛教自传入中土以来,曾几度辉煌。佛教最兴盛的时候是在南北朝时期和中唐、晚唐时期。当时人们对佛教极端狂热,如有人当着大众面前割取自己身上的肉去喂鸟,遍体流血却颜色不变,又有僧人自以铁钩挂体,燃点千灯,一日一夜,端坐不动。在这样的狂热下,唐朝的僧尼道众、庙宇寺院也是远多于今天,而且唐朝的僧尼还享有很多的特权,类似于佛教在中国隋唐时期的繁荣昌盛我就不再多赘述。 然而万事万物盛极必反,宗教也一样,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反佛运动,其中有三次规模较大,而发起这场运动的皇帝的谥号里都有个武字,所以就称为“三

山东省各地市2018年3月高考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成语(带答案)

2018年3月山东省各地市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之成语 2018年3月济南市一模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要让制假售假者在经济上身无长物 ....,法律上“牢底坐穿”,打假才能产生足够的杀伤力。 ②美国总统特朗普计划近日对进口钢铝课重税,各国强烈批评美国的决定,扬言采取反制 措施,局势一触即 ...发。 ③游客翻墙逃票现象时有发生,野生动物园方面称“管不了”,派出所说“没空管”,这 种态度让人不可理喻 ....。 ④《红海行动》有的镜头炫技过甚,削减了影片的力量,但瑕不掩 ...瑜.,它无疑为2018年的中国电影开了个好头。 ⑤传统文化有无穷魅力,今人只差一个爱上的机缘,借助《经典咏流传》,曾经的文化清 香,或会慢慢星火燎原 ....吧! 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伟大飞跃,周恩来生前念兹在兹 ....的中国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将在不远的未来完全实现。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17.A(①“身无长物”,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贫穷。此处应用“倾家荡产”。 ③“不可理喻”,不能够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固执或蛮横,不通情理。此处应删去“让人”。 ⑤“星火燎原”,比喻新生事物开始时力量虽然很小,但有旺盛的生命力。此处应为“卷土重来”) 2018年3月淄博滨州一模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碰触即付”式的智能手套,将省去消费者购物时繁琐的支付程序,用户只需“动动手 腕”,就可便宜从事 ....。 ②从青蒿到青蒿素、双氢青蒿素,科学的进步让更多人获益,可对科学家来说,每前进一 小步都步履维艰 ....。 ③“阿尔法围棋-零”具备了无师自通 ....的能力,在没有人类围棋知识输入与对决训练的情况下,依旧战胜了“前辈”。 ④近来,教育部联合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对鱼龙混杂 ....的校外培训机构开展了专项治理行动。 ⑤近来,一架运载药品的京东无人机,降落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悬崖村”,解决了村民 们的燃眉之急 ....。 ⑥诸多历史学者为厘清敦煌学与丝绸之路的渊源,宵衣旰食 ....,夙兴夜寐,往来于新疆、西安等地,收集资料。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④D.②⑤⑥ 17.B (①“便宜从事”指经过特许,不必请示,根据实际情况或临时变化就斟酌处理。 ②“步履维艰”指行走艰难。③“无师自通”指没有老师传授指导,靠自己学习钻研而通晓(某种知识技能)。④“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⑤“燃眉之急”指像火烧眉毛那样非常紧急的情况。⑥“宵衣旰食”是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务。)2018年3月潍坊市一模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1.基督教 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基督教主要分三大派系:天主教(或称罗马公教)、新教(或称基督新教、 耶稣教)和东正教。 ⑴基督教的形成和发展 基督教源于巴勒斯坦的犹太教。在公元3年,罗马人征服巴勒斯坦,对犹太人进行残酷镇压。为此,犹太人多次起义,起义失败使一些人寄希望于宗教,期待"救世主"出现, 来拯救受苦的教民。犹太下层民众中出现一种流传"救世主" 将要来临的秘密教派,基督教实际上即是由此教派演变而来。最早的该派教徒多为奴隶、被释放的奴隶和贫苦人民。他们在城市中建立起小组进行活动,以十字架为标志,实行财产共有。但由于其宗教向各民族开放,包括罗马人在内的各民族人士参加,原来敌视罗马统治的精神逐步转为对现实罗马统治予以容忍,宣传爱仇如己,寄希望于来世,鼓励对国家

忠诚,对主人恭顺。因此,在公元313年君士坦丁颁布"米兰赦令",宣布给基督教以合法地位。 ⑵罗马帝国后基督教的发展与分裂 基督教随着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也出现了罗马与君士坦丁两个中心。基督教东、西教会的分离,加上后来对教义的解释和仪式的差异,彼此相互指责为异端,到1054年相互逐出教门,断绝一切往来,正式分裂,成为两个教派。东部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称东正教会,又称"正教"。西部自称为罗马公教(即天主教)。在西部,教会政治权力扩大,利用特权霸占了不少领地,对农民进行剥削。教会还出售各种神职、"圣物"、"圣骸"、"赎罪卷"来榨取人民血汗。教会的腐化与利用所谓"异端"镇压教徒与人民的反抗,使教会完全成为走上与人民对立的统治集团。教会成为人们反对封建的焦点。德国的教士马丁·路德提出宗教改革,闵采尔领导农民起义,使西部统一的教会从此不再存在,宗教改革在北部广大地区广泛进行下去。结果,改革后的新教不但出现,而且在这些国家占主导地位。基督教从此又分成三个教派。 ⑶基督教的扩散与分布

常见佛教用语

常见佛教用语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佛教用语 我们今天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世界”、“实际”、“真理”、“相对”、“绝对”、“单位”、“律师”、“刹那”、“方便”、“大无畏”、“开眼界”等大量词汇,都是在佛教传入中国后随之产生并逐步走向人文化、世俗化,且为全社会大量应用的;就连描写男女爱情时所用的“心心相印”,以及校园里流行的“导师”、“作业”等用语也与佛教文化有着不解之缘;至于由佛教文化所派生的成语典故,如“大干世界”、“一尘不染”、“皆大欢喜”、“无事不登三宝殿”等等,更是数不胜数。 三生有幸:佛教称前生、今生、来生为三生。这个成语形容幸运无比。多用在初次见面的客套话。 大显神通:神通,佛教、道教指无所不能的力量,泛指高超的本领。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充分显示自己高超的本领。 一尘不染:佛家称外界色、声、香、味、触、法为六尘。原指佛教徒修行时,排除了物欲,不被六尘所沾染,保持心地洁净。现用来比喻做官清廉,或人品纯洁高尚,丝毫没有沾染坏习气。也用来形容环境或物体非常洁净。 花花世界:《华严经》说:“佛土生五色茎,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后俗语“花花世界”源于此。花花世界一般形容繁华之地,尘世间。 志愿:出于《华严经·入法界品》,泛指志向意愿。 抖擞:抖擞是僧人修持的一种苦行。修苦行的僧人,能断除对饮食、衣服、住处等贪着烦恼,就像去掉衣服上的灰尘一样。《法苑珠林》中说:“西云头陀,此云抖擞,能行此法,即能抖擞烦恼,去离贪着,如衣抖擞,能去灰尘。”抖擞,后来的意思是振作、奋发等。 江湖:江西、湖南古时禅风极盛,由此而泛指禅僧为江湖。《传灯录·石头章》记载:当时,很多禅僧来往于江西马祖道一禅师和湖南石头希迁禅师门下参学,由此称这些禅僧为江湖。但现在“江湖”的意思与原意相距甚远。 一刀两断:《五灯会元》卷中有:“一刀两段,未称宗师。”意谓虽能干净利落地判断是非邪正,但未能圆融一体,和光同尘,也称不上“宗师”。后“一刀两断”多比喻干脆利落。

佛教代表人物

代表人物 佛陀时代,印度北部有十六国,基本上都是君主制。此外还有若干独立或半独立的小国,释迦族统治的迦毗罗卫就是其中之一。它臣属于憍萨罗国,[15]位于今天尼泊尔境内,接近印度边界。释迦族从事以稻作为主的农业。[16]当时释迦族的政治体制,有学者认为是贵族共和制,即由少数统治者协商进行统治;另有学者认为释迦族实行的是专制的少数寡头政治。 释迦牟尼的父亲净饭王是释迦族的首长之一;母亲是摩耶夫人,她欲返回故乡天臂城待产,在蓝毗尼园产下佛陀。相对晚期的佛典编者对此添加戏剧性描写:摩耶夫人怀孕前梦见白象入胎;[17]她在蓝毗尼园的无忧树下,是站着生下佛陀的;[18]阿含经更说佛是从摩耶右胁生出的;相士阿私陀听闻太子出生,进宫预言太子将会成佛,而他等不到这一天,所以悲喜交加。 摩耶夫人在他诞生七天后去世,他由净饭王的续妃波阇波提抚育[19-21](大乘佛教传此人是佛的姨母;[22-24]另说由乳母抚养[25-26])。七岁开始接受学业培养,包括吠陀和五明学艺,以及兵法和武术等。十六岁娶天臂城主之女耶输陀罗为妃(另说有三夫人[27-31]),生有一子名罗睺罗。[32-33]在一部早期经典中,他自述青年时期生活奢侈,极尽声色娱乐,有暖、凉、雨三时宫殿轮换居住。[34]这是当时贵族阶层无论武士或商人习以为常的奢侈情况。但他因深深困扰于生死问题而出家。[35] 释迦牟尼出家的原因 国族形势的影响:在当时十六国争霸的时代,释迦族的迦毗罗卫国(东方刹帝利)臣属于憍萨罗国(西方婆罗门势力),释迦族不断受到强邻的侵略威胁,地位十分脆弱。作为没落部

族的王子,面对国族暗淡前景,他有意为迦毗罗卫争取思想权威的地位,从而巩固刹帝利的统治。 沙门思潮的影响:当时的印度,在重解脱的宗教风气下,对哲学和思想的追求相当普遍。出现以不同形式出家的沙门,这是婆罗门的对立面。深居于森林茂密之处进行沉思,是印度的传统。这渊源于稍早于《奥义书》的《森林书》时代,到佛陀时代已成为印度上层阶级的一种风气。 成长环境与个性:幼年丧母的他,在年少时便具有强烈的内省倾向和敏锐的感受力。传说他在随父外出农耕祭典时,独自在树下坐禅,达到初禅之境;他见虫子被农夫掘起,又被飞鸟啄食,痛感众生相残。这种对世间诸苦的深沉思考,即使在结婚生子后也没有消除。所谓“四门游观”事件:他出城分别见到老人、病人、死人,当最后看到出家沙门时便决定出家,一般认为这是释迦牟尼出家动机的象征性说法。 觅道的经过 苦行拉合尔博物馆(16张) 出家到摩揭陀国:佛陀29岁出家(或19岁、25岁)。他在某天中夜离城,行至阿那玛河畔,剃去须发并去除饰物。[36-37]然后南行至当时印度新文化中心地摩竭陀国,这里群集众多

出自佛教的词语,来源于佛教文化的成语四字词语

出自佛教的词语,来源于佛教文化的成语四 字词语 于佛学的词语成语:镜花水月 【拼音】:jnghuāshuǐyu 【解释】:镜里的花,水里的月。原指诗中灵活而不可捉摸的意境,后比喻虚幻的景象。 【出处】:唐裴休《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方袍大达法师元秘塔碑铭》:峥嵘栋梁,一旦而摧。水月镜像,无心去来。 《景德传灯录》卷十四:三界六道,唯自心现,水月镜像,岂有生灭?后来人们多解作镜中花,水中月,用来比喻诗文中空灵的境界。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辨》: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像,言有尽而意无穷 佛教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从空到有,复归于空,所以空既是根本,又是与有相互依存的,而有只是建立在空的基础上的幻相,因为

它依因缘而生,又随因缘而灭,在时间的流逝中生生灭灭,永不息止。正是如此镜花水月作为佛教一组最典型的意象,以镜中花和水中月喻示了佛教的空、幻教义,强调了佛教实中有虚、有中有无、色中有空的思维特点。 和佛教有关的两个词的词语:因果 佛教看带问题总是以轮回循环的思路来看的,佛教任何任何事情任何人度是有他的前世今生和以后,你今天发生的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因为你的前世所作所为因为注定了你今生的命运,这就是所谓的因果。因果,是宇宙人生的规律,也是佛法建立的根本。整个佛法的理论体系,都以因果为基础。世界上的宗教、哲学、科学也都谈到因果,但由于缺乏般若智慧,所以对因果的问题总是不能正确地认识。说到因果,首先比较容易让我们想到宿命论的因果。宿命论的因果,从佛法的角度来看是错误的。因为宿命论的因果是机械的因果,它认为人的命运是冥冥之中注定的。假如说,人的命运都是冥冥之中注定的,那人们现生的努力就没有用了。它否定了人们现生行为的价值。而佛法既讲因果又讲因缘,就像在田里播下一粒种子,它需要肥沃的土地、阳光、水分,这粒种子才能发芽、生根、开花、结果。同样的,人虽然在前生种下了因,但从因到招感果报,还要取决于因缘的和合。我们的命运虽然有既定的因素,但通过现生的努力,还是可以改变的。

2015年-2017年高考语文成语试题汇编及解析精校版

2015年~2017年高考语文成语试题汇编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⒈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2017全国I卷 ①比赛过后,教练希望大家重整旗鼓 ....,继续以高昂的士气、振奋的精神、最佳的竞技状态,在下一届赛事中再创佳绩。 ②今年,公司加大公益广告创新力度,制作出一批画面清晰、意味深长 ....的精品,有效发挥了公益广告引领社会风尚的积极作用。 ③世界各国正大力研制实用的智能机器人,技术不断升级,创新产品层出不穷....,未来有望在多领域、多行业发挥更大的作用。 ④赵老师学的是冷门专业,当年毕业时,不少同学离开了该领域,而他守正不阿....,坚持致力于该专业的教研工作,最后硕果累累。 ⑤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给古丝绸之路的沿线城市带来了活力,很多城市对未来踌躇满志 ....,跃跃欲试。 ⑥目前,快递业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行业,快递服务虽不能说万无一失....,但的确为百姓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A. ①③⑥ B. ①④⑤ C. ②③⑤ D. ②④⑥ ⒉下列各句中加粗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2017全国Ⅱ卷 ①这是一条经典的旅游路线,既能让你饱览大自然巧夺天工 ....般的美景,又能让你领略多姿多彩的异域风情。 ②近年来农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活条件大大改善,对商场里琳琅满目的高档电器也不再 望尘莫及 ....了。 ③他在学习上坚持博学审问 ...,对待工作更是兢兢业业,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终于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④由于过于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判断,不肯认真研究调查,他对于群众的意见总是充耳不 ...闻.,所以常常受到大家的批评。 ⑤有的同学过去对语文学习不重视,到了高中才发现既要补欠账,又要学新知识,被弄得左支右绌 ....,狼狈得很。 ⑥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这个温文尔雅 ....的节目走红,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节目中一举夺冠的小姑娘更是成为谈论的焦点。 A. ①②⑥ B.①③⑤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