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课标下如何上好生物课

新课标下如何上好生物课

新课标下如何上好生物课
新课标下如何上好生物课

新课标下如何上好生物实验课

摘要:教师要更新实验教学的理念,认识实验教学的误区,让学生亲历实验过程,不管实验成功与否,目的在于体悟探究过程,培养探究意识。强化教师的指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探究性实验,实施实验教学的改革,学生要熟悉探究实验的基本步骤,教师也可以利用先进教学设备,进行实验课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实验探究,并且在实验过程中,启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逻辑性。

关键词:新课标实验教学探究性实验

初中生物新课标强调要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根据学生学习需求,实施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可见,新课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生物学又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基础学科,它的许多概念、原理和规律都是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的,同时,实验对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能力,都有重要作用。因此,生物教师如何上好实验课,是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关键。而且实验是学生进行观察和获得感性认识的重要源泉,是教师讲解生物学概念、规律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观察力、注意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作为一名初中生物教师,应如何在实验教学中体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呢?

一、更新实验教学的理念,认识实验教学的误区

1、传统生物实验课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实验课只占生物课的一少部分,教师一提上实验课,学生往往热情高涨,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一旦进入实验室,出于好奇,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实验材料和实验仪器上,许多学生急于观察、摆弄材料,动手操作,忽视了教师讲解实验原理和介绍实验器材的过程,导致教师在讲台上讲解示范,学生在实验桌旁自行讨论,影响课堂纪律,对实验中的操作技巧、注意事项认识不清,对记录的数据如何分析和处理等难以准确把握,实验效果不理想。

2、定位新课标下的实验教学

《生物新课程标准》对生物课程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要求作了规定,目的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生物学知识和技能,并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它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学科。重视知识与能力的协调发展,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让学生亲历实验过程,不管实验成功与否,目的在于体悟探究过程,培养探究意识。忽视实验中的探究功能,作为教师,我们应按新课程设计理念,在实验教学中去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如提出问题,形成假设的能力;设计方案,探究实践的能力;观察和思考的能力;分析现象归纳总结的能力等,真正体现实验教学的价值,让学生在实验中学习,在学习中进行实验。

3、强化教师的指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突出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认知规律,使学生在轻松、和谐、民主、快乐的氛围中自主能动地、创造性地学习和实验。当然,这要依靠于教师观念的转变,手段的更新。教师应提供学生实验的舞台,克服实验条件的限制,尽可能地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做实验带给他们的乐趣。

二、注重探究性实验,实施实验教学的改革

初中生物新教材中,探究实验占的比重较大,而探究实验实施起来比普通实验难度要大一些。怎样有效地实施探究性实验,使实验教学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呢?

1、熟悉探究实验的基本步骤

探究实验是获得知识的基本途径,科学探究有3个要素:明确的目标、探究的过程、还要有结果。教师可以以课本上巴斯德的实验为例,让学生理解探究活动的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实验和得出结论。实验中如果提出的假设不正确,还需要重新提出假设,进行实验,得出新的结论。

2、利用先进教学设备,进行实验课教学

现在有些学校的实验室中已经配备了多媒体设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先进的设备把正确操作通过电脑播放出来,组织学生观看,让学生形成正确认识,学生实验时的正确率会大大提高,并且也会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增加他们学习的乐趣和探索的欲望。教师在使用多媒体的时候,要注意时间不宜太长,以免影响学生做实验的时间。

3、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实验探究

实验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教学中必须鼓励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创造力。传统学生实验大多是验证性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是被动地参与。将验证实验改为探究实验,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进行大胆的猜想、假设,然后为验证自己的猜想和假设进行实验。学生会感受到探究的乐趣,感觉自己变成了科学家,亲自参加了生物问题的提出、假设、实验及问题的验证解决等活动过程。

三、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逻辑性

1、启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兴趣是思维活性的触发剂,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动机的基础。当学生对某个问题发生兴趣时,就会围绕着这个问题积极地思考起来。所以要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必须要找到能够引起他们兴趣的知识点。比如,教师可以从生产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引出实验课题,不断明确实验目的意义,不断提出有趣而又有思考性的问题引起学生思考,等等。通过这些手段,及时地把学生的暂时兴趣发展为持久兴趣。思维总是在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的。当一个人产生必须排除困难的需要,或要了解某一问题时,思维就活跃起来。实践证明,有意识地创设发现问题的情境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的好方法。我们要善于利用实验中的[观察与思考]、[讨论]等栏目中的问题,以及在辅导实验的教学中用有启发性的问题巧妙地引导和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积极性一旦调动起来,学生便会在实验中投入更多的热情、取得良好的实验效果。

2、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性

思维的逻辑性是指思维能遵循逻辑的规律。概括、判断、推理是常用逻辑思维形式,比较和鉴别、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都是与发展规律密切联系的逻辑思维方法。要使学生思维过程合乎逻辑的发展,遵循逻辑的规律,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获得大量具体的、形象直观的感性材料,对这些材料经过思维,抽象和概括出各种生命现象的本质属性和必然联系,再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表达出来或贮存起来。生物学中的各种基本概念、规律、原理等都是概念、判断、推理的具体体现。这些就构成了生物学的知识体系。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概念体系是生物科学知识的基础,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来获得概念,经过他们的思考来形成概念,教师还可以在实验室黑板上写出相应的板书或图解,来帮助学生理清概念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重视实验总结反思,发展创新思维

实验结束后,教师可引导学生从自己获得的实验现象及结论等方面进行分析,使学生反思自身的不足,并且可以和其他同学共同讨论,吸取他人成功的经验,活跃自己的思维。教师也可以在黑板上列出一些拓展性问题,从而引导学生更深入的思考。例如,在探究水温变化对金鱼呼吸次数影响的实验中,学生在做完后,可以比较一下实验数据,比如,“在相同温度下,为什么测得的呼吸次数会不同”,“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金鱼的呼吸次数,应该如何来设计实验”等等。总之实验结束后的分析交流、总结反思,能有效地促使学生自我超越,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我觉得,作为生物教师应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让学生勤动手、动眼、动脑、锻炼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认真的科学态度,掌握了知识,同时也提高了能力,所以,任重而道远,我们应该以创新的勇气和饱满的精神继续投入到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究中,为初中生物基础教育教学做出自己的贡献。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