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石氏牛蒡子汤加减治疗颈椎病211例_郭天旻

石氏牛蒡子汤加减治疗颈椎病211例_郭天旻

石氏牛蒡子汤加减治疗颈椎病211例_郭天旻
石氏牛蒡子汤加减治疗颈椎病211例_郭天旻

【经方一得】顽痹克星——桂枝芍药知母汤讲解学习

【经方一得】顽痹克星——桂枝芍药知母 汤

【经方一得】顽痹克星——桂枝芍药知母汤 按语:对慢病、久病不要一味追求“一剂知,二剂已”,辨治方向认准,恒久用功,方可滴水穿石,我们要耐得住性子、守得住火候,才能拿得住疗效!在跟诊团成员邵晗畅医生分享的两则跟师抄方案例中,我们要体会和借鉴这一点。在此感谢邵医生的无私分享!正文: 桂枝芍药知母汤见于《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篇》:“诸肢节痛疼,身体尫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方药:桂枝四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麻黄二两,生姜五两,白术五两,知母四两,防风四两,附子二枚(炮),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此方为桂枝汤化裁而来,加桂枝及生姜用量以祛水气、降逆,去大枣之壅满,加麻黄、防风之发散表风邪水气,加知母以利水消肢肿,用白术、附子之除湿解痹,附子有强壮温经、散寒止痛之用。全方治疗风湿关节痛、肢体肿而气冲呕逆者。辨六经为少阴太阴阳明合病。案例一:杨女士,女,67岁,初诊2013年11月30日。 类风湿20余年,手足指关节变形、疼痛、色暗瘀,足底前掌痛,晨僵不甚,(服激素甲波尼龙日每日两粒已数月)。饮水则汗出,口干,纳呆,恶心,腹胀欲吐,乏

力,精神差,大便不成形量少2日一行,饮多溲多,夜尿4-5行,既往1996年行胆囊切除术,长期无舌苔。舌淡无苔脉细。 方药:小柴胡合五苓散去泽泻加陈皮(因为激素干扰人体抗病机制,故嘱患者逐渐停用激素)。 二诊2013年12月7日,患者停激素药后病情无缓解。 处方:黄芪桂枝五物汤合防己黄芪汤。 中间数诊略。 近诊2014年6月14日,类风湿,头及上臂处结节消减好多,稍有点红,手足关节痛减,时口干,稍恶风寒,大便少2日一行,夜尿2,苔薄白脉细弦。 证解:关节痛久恶风寒为表阴证,即少阴,风湿结节红及口干为里阳证,即阳明,大便少及夜尿2次为里虚寒有饮,为太阴。故辨六经:为少阴太阴阳明合病。辨方证为桂枝芍药知母汤加黄芪茯苓生石膏大枣(冯老多改白术为苍术,改防风为防己)。用药: 麻黄6克,桂枝12克,白芍18克,炙甘草6克,防己10克,知母20克,苍术30克,川附子60克(先煎),生黄芪15克,生石膏45克,茯苓12克,生姜3片,大枣4枚,七剂 此患者停激素期间病情多有反复,尚有发展趋势,患者在头上及上臂尺侧有风湿结节出现,头上结节有红肿痛,且

黄芪桂枝五物汤研究进展

黄芪桂枝五物汤研究进展 王祥森指导:赵天才 (陕西中医学院2008级中医临床基础专业研究生,陕西咸阳,712046) 黄芪桂枝五物汤载于《金匮要略》,由黄芪、芍药、桂枝、生姜、大枣五味药物组成。具有益气温经,和营通痹的功效。传统用于血气运行不畅,痹于肌肤所致的血痹证。近年来,中医药工作者为进一步开发应用这一传统古方,对该方的临床运用与现代药理作用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和研究,其成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现综述如下。 一、临床研究进展 1.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李立[1]在排除伴有椎管狭窄、腰椎结核、肿瘤等疾病外,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158例,以三维牵引床配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结果以症状缓解,腰椎活动度恢复,阳性体征消失,能恢复原来的工作为优标准,本组治疗7~15 d,平均11.5 d。优108例,优良率达85.0%。 2.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房纬等[2]治疗本病属阳虚型者30例,在传统推拿、针灸、牵引治疗基拙上配合内服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对照组30例仅采用推拿、针灸、牵引治疗。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JOA 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7%,对照组为86.67%(P<0.05);2组治疗后JOA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3.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郑茹[3]选择本病男性患者60例给予罂粟碱、前列地尔、低分子右旋糖酐、尿激酶、烟酸片、肠溶阿司匹林片及抗生素治疗,其中治疗组32例加服黄芪桂枝五物汤,2组均治疗2个月。结果以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肢体创面完全愈合,步行速度100~120步/min,能持续行走500 m以上,肢体光电血流图明显改善为临床治愈,治疗组治愈15例,总有效率93.8%;对照组治愈9例,总有效率75.0%(P<0.05)。 4.治疗急性腰扭伤 邹敏[4]选择本病患者治疗组53例针刺第七颈椎突上旁开4 cm处及全息穴之腰痛点,另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口服。同时设局部注射组43例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治愈43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28例,总有效率97.67%(P<0.05)。 5.治疗血管性头痛 赵霞[5]等以黄芪桂枝五物汤为主方,酌加活血化瘀、通经止痛之品,治疗血管性头痛112例。药物组成:黄芪30g,白芍20g,桂枝12g,川芎12g,当归15g,红花10g,牛膝15g,延胡索12g,甘草10g,生姜15g,大枣5枚。分3次煎服,15d为1个疗程,连服1~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112例患者治愈48例(42.8%),显效36例(32.1%),有效19例(16%),无效9例(8%),总有效率92%。治疗后患者血液流变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提示该方通过改善血液粘滞性、扩张血管、减少血管阻力、改善血液循环、解

咳嗽特效中药处方

组成:金沸草(旋覆花)、前胡、细辛、荆芥、赤茯苓、半夏、炙甘草 1 风寒咳嗽,不论久暂,可直接用本方,如喉痒咳痰不爽,似燥咳而实非,加桔梗; 2 风热 咳嗽,去荆芥、前胡,合贝母瓜蒌散;3兼喘,合三拗汤;4 痰壅气促,上盛下虚,去荆芥、前胡,合苏子降气汤;5 咳嗽日久,无明显外证,合止嗽散; 5 脾胃虚弱,合五位异功散。 贝母瓜蒌散 药物组成:贝母一钱五分(4.5g)瓜蒌一钱(3g)花粉茯苓橘红桔梗各八分(各2.5g)用法:水煎服。 功效:润肺清热,理气化痰。 主治:燥痰咳嗽。咳嗽呛急,咯痰不爽,涩而难出,咽喉干燥哽痛,苔白而干。【主治】外感风寒,肺气不宣证。鼻塞声重,语音不出,咳嗽胸闷。 苏子降气汤 【组成】紫苏子、半夏、前胡、厚朴、陈皮、甘草、当归、生姜、大枣、桂枝 【功能】降气疏壅,引火归元,袪痰止咳。 主治】治虚阳上攻、气不升降、上盛下虚、痰涎壅盛、喘嗽短气、胸膈痞闷、咽喉不利,或腰痛脚弱、肢体倦怠,或肢体浮肿 止嗽散 药物:桔梗(炒)荆芥紫菀(蒸)百部(蒸)白前(蒸)各二斤甘草(炒)十二两陈皮(水洗去白)一斤 用法:共研细末,每服9 克,食后,临卧时开水调服,初感风寒者,用生姜汤调下。功效:调肺下气,止嗽化痰。 适应症:诸般咳嗽,不论新久。 五位异功散 [组成药物] 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生姜、大枣。 [主治效能] 小儿病后衰弱,元气未足,食欲不振。 金沸草散(除痰之剂) 总结:伤风欬嗽编号:007 组成:旋覆花、前胡、细辛、荆芥、赤茯苓、半夏、炙甘草主治:治肺经伤风,头目昏痛,咳嗽多痰。加减:(1)如满闷,加枳壳、桔梗。(2)有热加柴胡、黄芩。(3)头痛加川芎。归经:手太阴药。方义:(1)痰涎内结,前胡、旋覆消痰而降气。(2)半夏燥 痰而散逆。(3)风热上壅,荆芥辛轻发汗而散风。(4)甘草发散而和中。

黄芩在方剂中的配伍意义(一)

黄芩在方剂中的配伍意义(一) 作者:丁舸,杨宜花,左志琴,赵永红 【摘要】黄芩是临床上常用药物,在许多方剂中均有配伍,主要配伍意义表现在清热燥湿、清肠止痢、清泻肺火、泻肝胆火、泻火解毒、清热泻痞、清热安胎、和解少阳、清热止血等方面。 【关键词】黄芩;清热燥湿;方剂;中药配伍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编号:2006CB504702) 黄芩,味苦,性寒,归肺、胃、胆、大肠经。《神农本草经》云:“主诸热黄疸,肠侦,泄痢,逐水,下血闭。(治)恶疮,疽蚀,火疡。”《主治秘诀》也曰黄芩:“其用有九:泻肺经热,一也;夏月须用,二也;上焦及皮肤风热,三也;去诸热,四也;妇人产后,养阴退阳,五也;利胸中气,六也;消膈上痰,七也;除上焦热及脾湿,八也;安胎,九也。”由此可见,黄芩在临床上用途广泛,在许多方剂中也均有配伍,现将其配伍意义阐述如下: 1清热燥湿 黄芩味苦性寒,苦能燥湿,寒能清热,故清热燥湿是黄芩最主要的功能之一。《本草经疏》指出:“黄芩,其性清肃,所以除邪;味苦所以燥湿;阴寒所以胜热,故主诸热。诸热者,邪热与湿热也,黄疸、肠侦、泄痢,皆温热胜之病也,折其本,则诸病自瘳矣。”对于湿热病证,黄芩常与清利湿热药配伍,则效如桴鼓。如甘露消毒丹主治瘟疫、暑温、湿温,邪在气分,湿热并重证,方中以黄芩为君药,既清热燥湿,又泻火解毒,配上滑石、茵陈清热利湿,既使湿热从内而燥之,又使湿热从小便而去之。甘露消毒丹治疗湿热证型疾病疗效显著,宋诵文〔1〕用本方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38例,治愈率为91.8%,总有效率98%。叶伟东等〔2〕用本方加减治疗病毒性瘀疸型肝炎42例,显效34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97.6%。如此配伍还有《温病条辨》中的黄芩滑石汤等。 2清肠止痢 黄芩善祛大、小肠湿热而止痢,为治痢要药。张元素曰:“下痢脓血稠粘,腹痛后重,身热久不可者,黄芩与芍药、甘草同用。”《本草经疏》也指出黄芩:“苦寒能除湿热,所以小肠利而水自逐,源清则流洁也。”均说明黄芩有较好的止痢之效。如治里热夹表邪下利的葛根芩连汤,取黄芩清里热,厚肠胃而治痢,以解胃肠之里急;合葛根发表解肌,升清阳而止痢,以解肛门之后重。二药合用,既内清里热,又外解表邪,以达里和表解之功。又如治太阳、少阳合病下利的黄芩汤和治湿热痢疾的芍药汤中均以黄芩与芍药配伍,一清一敛,相互制约,共奏清热止痢,和中止痛之功,治疗腹痛下痢、身热口苦诸证。再如,治湿热食积的枳实导滞丸中黄芩、黄连相伍,也是取其厚肠止痢的作用。黄芩抗菌范围广泛〔3〕。 3清泻肺火 黄芩苦寒,主入肺经,尤善清肺经火热,故有“黄连泻肺”之说。正如《滇南本草》云:“上行泻肺火,……,所谓实火可泻,黄芩是也,热证多用之。”《丹溪心法》亦云:“泻肺火,降膈上热痰。”对于肺中有热或肺有痰热,常首选黄芩以治之。如清气化痰丸主治痰热咳嗽,方中黄芩苦寒,善清泻肺火,清气分热,以黄芩泻火之力助胆南星降痰之功,体现了“治痰必降其火”之旨。又如定喘汤主治外感风寒、痰热内蕴所致的哮喘气急,方中黄芩苦寒泻肺,与桑白皮合用,清泻肺热,止咳化痰,故《本草纲目》说:“黄芩得酒上行,……,得桑白皮泻肺火。”如此类方还有黄芩泻肺汤、黄芩泻白散等。 4泻肝胆火 黄芩味苦性寒,入胆经,肝胆相表里,故有清泻肝胆的作用。如龙胆泻肝汤、当归龙荟丸中均将黄芩与龙胆草、栀子等药同用,增强全方清泻肝胆实火、清利肝胆湿热的作用。又如天麻钩藤饮,黄芩清肝降火以折其亢阳,使全方熄风定痉之功得增。现代药理研究证明〔4〕,天麻钩藤饮200%水煎剂经胃管给狗用药,每日80mL,共给10-20d能使高血压狗的血压降

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类风湿病案

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类风湿病案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并治第五 第八条 原文:诸肢节疼痛,身体魁赢,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桂枝知母汤方:芍药三两,甘草二两,麻黄二两,生姜五两,白术五两,知母四两,防风四两,附子二枚(炮)。 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释文】本条论述风湿流注于筋脉关节,气血血通行不畅,故肢节疼痛肿大;痛久不解,正气日衰,邪气日盛,故身体逐渐消瘦;风邪上犯,则头昏目黑;湿阻中焦则短气呕恶;湿无出路,流注下肢,则脚肿如脱。病因风寒湿外袭,渐次化热伤阴,故治以桂枝芍药知母汤祛风徐湿,温经散寒,滋阴清热。方中以桂枝麻黄祛风通阳,附子温经散寒止痛,白术防风去风除湿,知母、芍药清热养阴,生姜、甘草和胃调中。 【医案举例】。 (1)周奠章,年甫二旬,远行汗出,跌入水中,风湿遂袭筋骨而不觉,始则两足酸麻,继而足膝肿大,屈伸不能,兼之两手战掉,时而遗精,体亦赢瘦,疗治三年罔效,几成废人。左手脉沉弱,右手脉浮濡,脉症合参,此鹤膝风症也。由其汗出入水,汗为水所阻,聚而成湿,湿成则善流关节。关节者骨之所凑,筋之所束,又招外风入伤筋骨,风湿相搏,故脚膝肿大而成为鹤膝风。前医见病者手战遗精,误认为虚,徒用温补,势濒于危。岂知手战者,系风湿入于肝,肝主筋而筋不为我用,遗精者系风湿入于肾,肾藏精而精不为我摄。溯其致病之由,要皆风湿之厉也,设非驱风去湿,其病终无已时。 疗法:择用仲景桂枝芍药知母汤,桂枝、芍药、甘草调和营卫,麻黄、防风去风通阳,白术补土去湿,知母利溺散肿,附子通阳开痹,重用生姜以通脉络。间服芍药甘草汤,补阴以柔筋,外用麻黄、松节、芥子包患处,开毛窍以去风湿。 处方:川桂枝四钱,生白芍三钱,白知母四钱,白术四钱,附子四钱(先煮),麻黄二钱,防风四钱,炙甘草二钱,生姜五钱。 次方:生白芍六钱,清炙草三钱 三方:麻黄一两,松节一两,芥子一两研匀,用酒和调,布包患处。 …效果:服前方半日许,间服次方一剂,其脚稍伸,仍照前法再服半月,其脚能立,又服一月,渐渐能行。后守服半月,手不战,精不遗,两足行走如常,今已二十余年矣。 (来源:《全国名医验案类编》第66页) (2)康XX,女,19岁,病历号:80101,因全身关节呈游走性疼痛半年,伴指(趾)关节呈梭形肿大,类风湿因子阳性,抗“0”833单位,血沉34毫米/小时,全血粘度5.89,血浆粘度(比)11.87,红细胞电泳时间29.69秒。服桂枝芍药知母汤10剂后,自觉症状好转。服药30剂后,全身关节疼痛消失,指(趾)呈梭形肿大的关节消退。化验检查:血沉:6毫米/小时,类风湿因子阴性,抗“0”小于833单位,全血粘度(比)5.11,血浆粘度(比))1.75,红细胞电泳时间20.1秒,痊愈出院,随访8个月未复发。

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研究

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研究 发表时间:2018-02-28T11:22:26.02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8月第16期作者:杨胜永1 赵辉2 杨蕾3 [导读] 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联合MTX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用M TX治疗。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区中医医院 071000 【摘要】目的:观察桂枝芍药知母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9例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联合甲氨喋呤(MTX)治疗,对照组单采用MTX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4%,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 < 0.05)。结论: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联合MTX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用M TX治疗,可见,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功能改善效果肯定。 【关键词】桂枝芍药知母汤;甲氨喋呤(MTX);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中医学“历节病”、“尪痹”、“顽痹”范畴。桂枝芍药知母汤始见于张仲景《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原文曰:“诸肢节疼痛,身体尪赢,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笔者采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联合MTX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并与MTX治疗进行了疗效对比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观察对象均为2013.7-2017.5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区中医医院的门诊或住院病例。治疗组36例,对照组33例。 1.2诊断标准 符合美国风湿病学1987年制定的《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标准》[1]及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分会制定的《类风湿关节炎病期分类标准和关节功能分类标准》[2]①每日晨僵至少 1 h,持续至少6周:②3个或3个以上关节肿胀持续至少6周;③腕关节、掌指关节或近端指间关节肿胀6周以上;④对称性关节肿,持续6周以上;⑤X 线示骨质疏松或骨侵蚀⑥类风湿结节;⑦类风湿因子阳性,滴度超过1/32符合以上4项或4项以上即可确诊。 1.3纳入标准凡是符合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参考《中医内科学》。 1.4排除标准至少3个月以上未服用过细胞毒药物、糖皮质激素、雷公藤等免疫抑制剂;晚期畸形、残疾、丧失劳动力者;合并心、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年龄在18岁以下或65岁以上者:妊娠、哺乳期妇女;活动性消化性溃疡患者;对本药过敏者。 2.治疗方法 治疗组:MTX(上海信谊药业有限公司生产,2.5mg/片,国药准字 H31020644),1次/周,口服,一次顿服,10mg/次;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每日1剂。治疗期间,原用非甾体类消炎药剂量保持不变,并且根据疼痛缓解的程度逐步撤除。桂枝芍药知母汤基础方:桂枝12g,芍药9g,甘草6g,麻黄6 g,生姜15g,白术15 g,防风12 g,知母12 g,附子(炮)6g。加减:寒甚加制川乌、草乌(先煎)各6g;热甚加生石膏(先煎)30 g,金银花10 g,;湿甚加苍术10 g,薏苡仁20 g;痛甚加全蝎3 g,蜈蚣 2 条。各型均可加用青风藤15 g,每日1 剂,水煎分2 次服,4周为1个疗程。 对照组:除不服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外,余与治疗组相同。 3.治疗结果 3.1疗效评定标准根据1988年第1届中西医结合风湿类疾病学术会议制订的RA 疗效标准[3]。近期控制:经治疗后受累关节肿痛消失,晨僵时间小于15 min,血沉<20mm/h,功能恢复正常。显效:受累关节肿痛消失,或明显好转,关节功能基本恢复,ESR、RF 滴度下降,或 ESR、RF已正常,但关节肿胀尚未消失。有效:症状减轻,主要关节功能进步,主要理化检查指标有所改善。无效:与治疗前比较均无进步。 3.2治疗结果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经等级资料R i di t检验,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4.讨论 类风湿关节炎为一种临床以关节滑膜炎症为表现,最终可导致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反复发作,致残率极高,国际上对于该病并无特效的治疗方法。MTX虽被证实为一种高效的病情缓解药,但单用该药起效缓慢,效果也不理想,如合用其他细胞毒药物,则毒副作用更加明显。笔者运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联合MTX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肯定,值得推广。 本病属中医“历节”、“痹症”、“尪痹”范畴。肝肾气血不足为内因,风寒、湿热侵袭是本病诱因。《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曰:“诸肢节疼痛,身体尪赢,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条文论述桂枝芍药知母汤证的主要特征。机体阳气亏虚,寒湿流注筋脉关节,气血运行不畅,则见四肢关节疼痛。赢,即身体消瘦,缘于正气虚衰。尪,即畸形,意指关节肿胀、变形。脚肿如脱,是言足肿之甚,与关节肿胀一样,系聚于局部的寒湿化热所致。风寒、湿邪外袭,渐次化热伤阴,故张仲景精心配制桂枝芍药知母汤,以祛风除湿,温经散寒,滋阴清热。桂枝芍药知母汤组成:桂枝四两,芍药三两,知母四两,甘草二两,麻黄二两,生姜五两,白术五两,防风四两,附子(炮)二两。方中桂枝、麻黄祛风通阳;白术、防风祛风除湿;知母、芍药清热养阴;附子温经止痛;生姜、甘草和胃调中。诸药合用,共达其效。 运用本方时,笔者一般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而作适当加减。目的在于提高疗效、扶正气和治疗兼证。常用加味:痹痛重,加秦艽、稀

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不安腿综合征

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不安腿综合征 目的探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不安腿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不安腿综合征患者80例,随机分成观察和对照两组(n=40例),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结果观察组经过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经过治疗后的总有效率77.5%,并且观察组经过治疗后的IRLS 评分(14.46±4.8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经过治疗后的IRLS评分(9.86±3.4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对于不安腿综合征患者疾病问题的改善拥有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标签:黄芪桂枝五物汤;不安腿综合征;治疗效果 不安腿綜合征是贫血、糖尿病、尿毒症及体质弱患者常见一种神经系统症状,患者患上该疾病之后,就会在休息期间出现下肢严重不适的问题,并会出现烧灼痛的并发症,不仅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还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2]。通常情况下,对患者进行的治疗通常都是以常规的西医治疗措施为患者进行疾病的治疗,但是这种治疗措施缺乏良好的效果。因此随着我国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通过中医的治疗方式对于患者疾病问题的改善拥有良好的效果,同时对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也有着极大的帮助。因此我院将80例不安腿综合征患者进行了疾病的研究,研究成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不安腿综合征患者80例,随机分成观察和对照两组(n=40例),其中观察组拥有23例女性,其余为男性,患者的年龄为52~75岁,平均年龄为(63.5±11.5)岁。而对照组拥有21例女性,其余为男性,患者的年龄为51~78岁,平均年龄为(64.5±13.5)岁,两组患者之间性别、年龄和平均年龄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符合不安腿综合征疾病的标准;(2)患者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进行疾病研究方面的工作,自愿签订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患者患有其他血液方面的疾病;(2)患者患有精神类型的疾病,并且在进行治疗期间对于医护人员的治疗工作缺乏依从性。 1.2 治疗方式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西医治疗方式,观察组则辩证使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的方式进行治疗。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期间,需要为患者煎制黄芪桂枝五物加煎汤,其中主要包括了生黄芪、桂枝、生姜、白芍各30 g,鸡血藤50 g,兼有阳虚小腿畏寒明显者,加炮姜15~30 g,肉桂10 g,肾虚腰痛明显者,加川牛膝15 g,杜仲15 g,仙灵脾15 g,瘀血阻络下肢烦痛不适明显者,加蜈蚣1

黄苓汤专治手足烦热

黄苓汤专治手足烦热 熟悉《金匮要略》的人,都知道妇人产后病脉症治篇有一首附方《千金》三物黄芩汤。但是要谈运得好用得活的人,估计不多。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因为经常读书看医学杂志的同志,会发现介绍运用这个方子的文章很少。其实这个方子如果掌握的正确的话很好使。尤其是治疗手脚心发热的症侯,可以说是一个特效专方,效果显著。 手脚心发热,我在临床上可以说三天两头都会遇到,尤其是妇女。《金匮要略》上说,此症乃产后血虚所致,后世的医书,包括现行的教材都认为是阴虚发热,虚阳外透。在治疗上基本上都是六味地黄汤,桂技龙牡汤,青蒿鳖甲汤之类,滋阴潜阳,咸寒峻补,结果疗效一般,甚止是无效。我早年也是这样认识和治疗的,结果很不理想,不知其他同道是否有同感。对此曾很是郁闷,一个小小的手脚发热都摆不平,中医的疗效哪里去了。西医治不了,也不稀罕去治,人家找到了中医,结果也是无可奈何。此症,我看到的几乎没有一个是产后特有的症状,也许是我孤陋寡闻,看到的大都是无其它值得辨证的症侯,来诊的就一个突出的症状,手脚发热,大冬天别人冷得要命,她还要睡觉时把一双脚露在外边。 治不好,弄不懂,怎么办?继续读书,求证古人。一日在温习《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症篇的三物黄芩汤时,思之良久,

似有醒悟。书曰:《千金》三物黄芩汤,治妇人在草蓐,自发露得风。四肢苦烦热,头痛者,与小柴胡汤;头不痛但烦者,此汤主之。 附方《千金》三物黄芩汤方黄芩一两(《千金》作“二两”)苦参二两干地黄四两上三味,以水八升,煮取二升,溫服一升,多吐下虫。 我的理解头痛者乃外感,用小柴胡汤;不痛烦者乃内伤,烦通甚热义,用三物黄芩汤。根据我以往用经方的体验,一方不应受本条限制,只要对证可以通用。四肢烦热,就是手脚发热,不可局限于产后。再看其他人运用此方的医案,我觉得应该在治疗手脚发热一症上试一试。结果大获全胜,基本上拿下了这个不起眼的顽证。其用法是以此方为基本方加减。现举一例示之。 贾某女45岁陕西宝鸡市,2007年3月间来诊,主述:两颧发热十五六年了,手脚夏季出汗,其它几季发热发烫,冬天不怕冷,晚上睡觉只盖一层薄被子,双脚还要发热,只好露在外头。常年服用知柏地黄丸,曾在多处请中医治疗,吃中药无数,均无效验。听朋友介绍你看的好,特此从宝鸡赶来一治。刻诊:人中等个,面白嫩,两颧微发红,略畔,舌质略红苔薄白,脉沉滑略数,左尺部沉弱。饮食一般,二便正常,眠差,记忆力略减,人敏感,啰嗦,无结核病,月经无异常。要求专治手脚和脸发烫。一诊辨为:阴虚发热,虚阳外露。

【经方一得】顽痹克星——桂枝芍药知母汤

【经方一得】顽痹克星——桂枝芍药知母汤 按语:对慢病、久病不要一味追求“一剂知,二剂已”,辨治方向认准,恒久用功,方可滴水穿石,我们要耐得住性子、守得住火候,才能拿得住疗效!在跟诊团成员邵晗畅医生分享的两则跟师抄方案例中,我们要体会和借鉴这一点。在此感谢邵医生的无私分享!正文: 桂枝芍药知母汤见于《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篇》:“诸肢节痛疼,身体尫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方药:桂枝四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麻黄二两,生姜五两,白术五两,知母四两,防风四两,附子二枚(炮),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此方为桂枝汤化裁而来,加桂枝及生姜用量以祛水气、降逆,去大枣之壅满,加麻黄、防风之发散表风邪水气,加知母以利水消肢肿,用白术、附子之除湿解痹,附子有强壮温经、散寒止痛之用。全方治疗风湿关节痛、肢体肿而气冲呕逆者。辨六经为少阴太阴阳明合病。案例一:杨女士,女,67岁,初诊2013年11月30日。 类风湿20余年,手足指关节变形、疼痛、色暗瘀,足底前掌痛,晨僵不甚,(服激素甲波尼龙日每日两粒已数月)。饮水则汗出,口干,纳呆,恶心,腹胀欲吐,乏力,精神差,

大便不成形量少2日一行,饮多溲多,夜尿4-5行,既往1996年行胆囊切除术,长期无舌苔。舌淡无苔脉细。 方药:小柴胡合五苓散去泽泻加陈皮(因为激素干扰人体抗病机制,故嘱患者逐渐停用激素)。 二诊2013年12月7日,患者停激素药后病情无缓解。 处方:黄芪桂枝五物汤合防己黄芪汤。 中间数诊略。 近诊2014年6月14日,类风湿,头及上臂处结节消减好多,稍有点红,手足关节痛减,时口干,稍恶风寒,大便少2日一行,夜尿2,苔薄白脉细弦。 证解:关节痛久恶风寒为表阴证,即少阴,风湿结节红及口干为里阳证,即阳明,大便少及夜尿2次为里虚寒有饮,为太阴。故辨六经:为少阴太阴阳明合病。辨方证为桂枝芍药知母汤加黄芪茯苓生石膏大枣(冯老多改白术为苍术,改防风为防己)。用药: 麻黄6克,桂枝12克,白芍18克,炙甘草6克,防己10克,知母20克,苍术30克,川附子60克(先煎),生黄芪15克,生石膏45克,茯苓12克,生姜3片,大枣4枚,七剂 此患者停激素期间病情多有反复,尚有发展趋势,患者在头上及上臂尺侧有风湿结节出现,头上结节有红肿痛,且有悲伤欲哭等现象出现。冯老以八纲为纲,执六经辨证之牛耳,

黄芪桂枝五物汤九

黄芪桂枝五物汤九 黄芪桂枝五物汤 黄芪桂枝五物汤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治》篇全方具有补气血、通阳行痹、调和营卫功效。临床中以此方化裁收效良好。 组成黄芪、桂枝、芍药各9克生姜18克大枣4枚 方诀黄芪桂枝五物汤芍药大枣与生姜;四肢麻木面无华温经通阳此方良。 功效益气温经和血通痹。 主治血痹。症见肌肤麻木不仁脉微涩而紧。 方解血痹证由素本“骨弱肌肤盛”劳而汗出腠理开受微风邪遂客于血脉致肌肤麻木不仁状如风痹但无痛是与风痹之区别而脉微涩兼紧说明邪滞血脉凝涩不通。《素问·痹论》说:“营气虚则不仁。”故以益气温经和血通痹而立法。方中黄芪为君甘温益气补在表之卫气。桂枝散风寒而温经通痹与黄芪配伍益气温阳和血通经。桂枝得黄芪益气而振奋卫阳;黄芪得桂枝固表而不致留邪。芍药养血和营而通血痹与桂枝合用调营卫而和表里两药为臣。生姜辛温疏散风邪以助桂枝之力;大枣甘温养血益气以资黄芪、芍药之功;与生姜为伍又能和营卫调诸药以为佐使。方药五味配伍精当共奏益气温经和血通痹之效。 临床运用本方主治血痹亦可治疗风痹。适当加减可治疗肩周炎、末梢神经炎、坐骨神经痛、类风湿性关节炎、中风后遗症等疾患。有报道以本方加牛膝、红花、木瓜和天麻等治疗末梢神经炎;加当归、白芷、细辛、威灵仙等治疗面神经麻痹;加羊肉250克煎汤并加鸡血藤、当归等治疗产后身痛;加党参、白术、赤芍、川芎等治疗肢端麻木;加全虫、地龙、蜈蚣、细辛等治疗桡神经损伤;加炙乳香、没药、牛膝、红花、当归、水蛭等治疗脱疽;加骨碎补、当归、续断、杜仲等治疗痛痹;合乌头汤化裁治疗坐骨神经痛均证明有满意疗效。 提示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方具有镇痛、镇静、扩血管、增强机体免疫力等作用。临床案例 面神经麻痹孔某男24岁。1周前劳动汗出约2小时后觉左侧面部肌肉麻木、发紧继则口角往右侧歪斜。现诊见患者前额皱纹消失左侧面部表情肌瘫痪触之有凉感不出汗不能皱额、闭目鼻唇沟平坦口角歪向右侧流涎。身体瘦弱面色萎黄不华少气懒言。辨证属于素体虚弱卫阳不足汗出腠理空虚风邪乘虚入络所致。治宜益气养血助阳、活络祛风。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黄芪50g、桂枝15g、当归15g、白芍30g、白芷10g、红花10g、僵蚕10g、全蝎10g、干姜10g、大枣5枚。水煎服日1剂。服6剂后精神好转面色转红左侧面部已有汗出麻木感 减轻自觉较前舒适口角歪斜明显减轻四肢较前有力。续服6剂已能闭目左面部麻木感已基本消失口角歪斜已不明显肢体有力。原方稍事出入继服3剂病愈。 本例平素气血虚弱劳动汗出致腠理空虚风邪乘虚侵入颜面造成面部神经麻痹。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方中重用黄芪益气助卫固表增强机体抵抗力;配桂枝、干姜、大枣温阳行痹;当归、白芍、红花养血活血;白芷、僵蚕、全蝎驱风外出。

三拗汤合桑白皮汤加减治疗肺炎咳嗽的临床研究

三拗汤合桑白皮汤加减治疗肺炎咳嗽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探析对肺炎咳嗽患者行以三拗汤合桑白皮汤加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66例肺炎咳嗽患者,随机 将所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行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在常规西医治 疗基础上加行三拗汤合桑白皮汤加减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93%,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69.70%,研究组临 床总有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咳嗽及咳痰消失时间、退热时间、 肺啰音消失时间以及胸片阴影吸收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肺炎 咳嗽患者行以三拗汤合桑白皮汤加减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提高治疗效率,促进 患者康复,临床价值显著。 关键词:三拗汤合桑白皮汤加减治疗;肺炎咳嗽;临床效果 肺炎咳嗽属于临床常见疾病之一,临床中以常规西药治疗为主,但西药治疗会产生一定 毒副作用,长时间使用会损伤患者的身体机能,所以应选择更加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方式[1]。 据相关研究指出,中医药对肺炎咳嗽治疗的效果良好。基于此,本文择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66例肺炎咳嗽患者,探析对其行以三拗汤合桑白皮汤加减治疗的临 床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66例肺炎咳嗽患者,所选患者均与疾病诊断标准相符合,且知晓并同意参与本次研究,排除重要器官疾病、认知功能障碍等患者,随 机将所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33例患者中,男20例,女13例,年龄最大为 79岁,最小为25岁,年龄均值为(35.6±3.3)岁,14例为风热咳嗽、11例为风寒咳嗽、8 例为风燥咳嗽;研究组33例患者中,男18例,女15例,年龄最大为80岁,最小为26岁,年龄均值为(35.7±3.4)岁,15例为风热咳嗽、10例为风寒咳嗽、8例为风燥咳嗽。两组患 者各项资料数据对比结果提示无统计学差异,可以进行比较。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西医治疗,主要包括止咳化痰、抗感染等治疗。研究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 础上加行三拗汤合桑白皮汤加减治疗,基础药方组成包括20g麻黄、15g桑白皮、15g半夏、15g贝母、10g甘草、10g杏仁,若为风寒咳嗽,则可另加12g紫菀、12g僵蚕;若为风热咳嗽,则可另加15g蒲公英、12g菊花、12g金银花;若为风燥咳嗽,则可另加15g百合、15g 花粉,煎煮后取汁,每天1剂,分早晚服用,持续用药7天。 1.3临床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临床效果进行评定和记录,判定标准如下:经过治疗患者的咳嗽、咳痰等症 状均完全消失,各项体征均恢复至正常状态为显效;经过治疗患者的咳嗽、咳痰等症状均得 到明显改善,各项体征趋于好转为有效;经过治疗患者的咳嗽、咳痰等症状及体征均无改善,甚至有加重趋势为无效,显效+有效=总有效。对两组患者退热时间、咳嗽及咳痰消失时间进 行记录,并通过胸部X线检查对肺部啰音消失和胸片阴影吸收情况进行观察。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效果比较 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93%,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69.70%,研究组临床总有效明显 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肺炎是终末气道中出现在肺间质、肺泡的炎症,通常是因疾病微生物、理化以及免疫损 伤等因素而引发。对于肺炎患者来说,临床主要症状通常为咳嗽,同时还会伴随咳痰、发热

老中医:治疗痛风的基础经方“桂枝芍药知母汤”

西医学认为,痛风最重要的生化基础是高尿酸血症。急性发病患者大多与饮食相关,常在进食海鲜、动物内脏或者饮酒后发生,或者是劳累,剧烈运动后发作。中医学认为,痛风当属于痹病范畴。何以谓痹?《说文》曰:“痹,湿病也。”《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痹在于骨则重,在于脉则血凝而不流,在于筋则屈不伸,在于肉则不仁,在于皮则寒。” 结合门诊大量临床实践,提出痛风之病机特点如下。 1.湿邪为基础 痛风患者多病程长,病情反复发作,受累关节、肌肉常麻木重着肿胀,且舌质偏淡,苔白厚腻,正合湿性重着黏腻难去之特点,故湿邪为痛风发病之基础。 2.寒邪为关键 痛风发作时常关节疼痛难忍,且固定不移,与寒主收引、其性凝滞之特点相合,故寒邪为发病之关键。 3.风邪为诱因

临床上,痛风患者常因天气变化或受风而发,且关节疼痛常有游走的特点,时而这个关节疼痛,时而其他关节又疼痛,正合风邪善行而数变之特点,故风邪为发病之诱因。 根据对痛风病机之分析,余在临床提出治疗痛风当以桂枝芍药知母汤为基础方。《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曰:“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桂枝芍药知母汤的配伍特点如下: 1.祛湿三焦分治:方中麻黄、生姜发表祛上湿而宣痹,白术健脾祛中湿而除痹,知母利下水而消肿。 2.止痛温通为主:中医学认为,不通则通,通则不痛。痹病之痛乃是由于风寒湿邪痹阻经络,气血不通而致,那么何以为通呢?气血之通赖之以温,气血得温则行,得寒则凝,故痹病止痛当以温通为主,方中桂枝温经通络,附子温阳除痹,即是此意。

黄芪桂枝五物汤的应用病例

黄芪桂枝五物汤的应用病例 黄芪桂枝五物汤的应用的应用病例 血痹 岳美中医案:郭某某,女性,33岁,北京某厂干部。于1973年6月间,因难产使用产钳,女婴虽取下无恙,但出血达1800毫升之多,当时昏迷,在血流不止的情况下,产院用冰袋敷镇止血,6个小时,血始止住。极端贫血,血色素3克,需要输血,一时不易找到同血型的供血者,只输了400毫升,以后自觉周身麻痹不遂,医治未效,在弥月内于6月28日即勉强支持来求诊治。患者脉现虚弱小紧,面色苍白,舌质淡,就是产后重型血虚现象,中医诊为“血痹”,以黄芪桂枝五物汤补卫与营以治之。处方:生黄芪30克,桂枝尖9克,白芍9克,大枣4枚(擘),生姜18克。水煎温服。 7月2日二诊:上方服3剂,脉虚小紧象渐去,汗出,周身麻痹已去,惟余左胁及手仍麻,恐出汗多伤津,用玉屏风散加白芍、大枣作汤剂,以与阳养阴。处方:生黄芪24克,白术30克,防风9克,杭白芍9克,大枣4枚(擘)。水煎温服。 7月13日三诊:服上方10剂,汗出止,胁痛愈,右脉有力,左偏小,食指与小指作麻兼微痛,左臂亦痛,就是心血仍虚而运行稍滞,用三痹汤治之。本方养血补气之药多于祛风散邪,宜于气虚血少而有麻痹之证者。处方:生黄芪18克,川续断6克,大独活6克,大秦艽6克,防风6克,辽细辛3克,川当归9克,川芎6克,熟地黄9克,酒炒自芍9克,桂枝9克,云茯苓9克,杜仲炭9克,川牛膝9克,台党参9克,炙甘草6克。水煎温服。 7月26日四诊:服上方10剂,周身觉有力,食指痛愈。唯左脉仍弱,血虚宜补,予人参养荣丸。 8月1日五诊:左右脉渐趋平衡而仍弱,小指与无名指作痛。按小指内侧,就是手少阴心经脉所终,无名指就是手少阳三焦经脉所起,三焦与心包络相表里。从经脉寻求,很明显就是心经虚弱,气血难以充周经脉所致,投予生脉散作汤用,以养心气。处方:党参9克,麦门冬9克,五味子9克。水煎服。 9月3日六诊:上方服2周,小指与无名指疼痛消失,所患产后病症已基本痊愈,唯脉仍现虚象,嘱常服人参养荣丸以善后。(《岳美中医案集》1978年版) 按语:难产大出血后发生周身麻痹不遂,又见脉象虚弱小紧,面色苍白,舌质淡等血虚之象,故岳老以此断为血痹,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取得良效,后以补气养血之品,以善其后。 痿证 (原发性脑萎缩) 胡青山医案:某女患,45岁。四年来头痛,头晕,健忘,并日益加重。经全脑造影、脑电图、超声、脑脊液等项检查,诊断为原发性脑萎缩。症见四肢无力,肌肉萎缩,头昏健忘,气短便难,舌质淡红,脉弱,属中医痿证。用本方加减:黄芪150克,白芍5

咳嗽(肺炎)中医诊疗方案(优.选)

肺病科优势病种诊疗规范 咳嗽(社区获得性肺炎) 【诊断】 一、疾病诊断 (一)中医诊断 临床以咳嗽、咳痰为主要表现。应询查病史的新久,起病的缓急,是否兼有表证,判断外感和内伤。外感咳嗽,起病急,病程短,常伴有肺卫表证。内伤咳嗽,常反复发作,病程长,多伴有其他兼证。 (二)西医诊断 1.新近出现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 2.发热≥38度。 3.肺实变体征和(或)湿性罗音。 4.WBC>10×10^9/L或<4×10^9/L,伴或不伴核左移。 5.胸部X线检查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伴或不伴胸腔积液。 以上1~4项中任何一款加第5项,并除外肺结核、肺部肿瘤、非感染性肺间质性疾病、肺水肿、肺不张、肺栓塞、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肺血管炎等。可建立临床诊断。 二、证候诊断 1.风热犯肺证:身热无汗或少汗,微恶风寒,咳嗽痰少,头痛,口微渴。舌边尖红,苔薄白,脉浮数。 2.痰热壅肺证:身热烦渴,汗出,咳嗽气粗,咳痰色黄或痰中带血,胸闷,胸痛,口渴喜饮。舌红,苔黄或黄腻,脉洪数或滑数。 3.肺胃热盛证:身热,午后为甚,口渴多饮,咳嗽痰黄,腹胀便秘,舌红,苔黄或灰黑而糙,脉滑数。 4.热闭心包证:壮热,烦躁不安,口渴不欲饮,甚则神昏谵语,惊厥或四肢厥冷。舌降少津,苔黄,脉眩数或沉数。 5.气阴两虚针证:身热渐退,干咳痰少而粘,自汗神倦,纳少口干。舌红,少苔,脉细或数。

6.邪陷正脱证:呼吸短促,鼻翼煽动,面色苍白,大汗淋漓,甚则汗出如油,四肢厥冷,烦躁不安,身热剧降。或起病无身热,面色淡白,神志逐渐模糊。舌质淡紫,脉细数无力,或脉微欲绝。 【治疗方案】 一、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及中成药 1.风热犯肺证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化痰。 方药:桑菊饮或银翘散加减。桑叶、菊花、薄荷、连翘、桔梗、杏仁、芦根、甘草。 中成药:乐频清胶囊2粒每日3次口服;清开灵颗粒1包每日3次口服。 2.痰热壅肺证 治法:清热化痰素肺。 方药:清金化痰汤或桑白皮汤加味。桑白皮、黄芩、山栀、知母、贝母、瓜蒌、桔梗、麦冬、橘红、茯苓、甘草。 中成药:急支糖浆10ml 每日3次口服;鲜竹沥口服液10ml 每日3次口服。 3.肺胃热盛证 治法:泻肺泄热,清胃通腑。 方药:麻杏石甘汤、银翘白虎汤合凉膈散加减。生石膏、麻黄、杏仁、桑白皮、黄芩、瓜蒌、甘草。 4.热闭心包证 治法:清营解毒,化痰开窍。 方药:清营汤合猴枣散加减。水牛角、丹参、玄参、麦冬、金银花、连翘、黄连、淡竹叶、猴枣散。 5.气阴两虚证 治法:银翘白虎汤合生脉饮加减。 方药:银翘白虎汤合生脉饮加减。金银花、连翘、石膏、知母、麦冬、人参、五味子、甘草。 中成药:百合固金口服液10ml 每日3次口服;川贝止咳糖浆10ml 每日

三物黄芩汤治疗手脚心发热

三物黄芩汤治疗手脚心发热 物黄芩汤专治手足烦热 熟悉《金匮要略》的人,都知道妇人产后病脉症治篇有一首附方《千金》三物黄芩汤。但是要谈运得好用得活的人,估计不多。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因为经常读书看医学杂志的同志,会发现介绍运用这个方子的文章很少。其实这个方子如果掌握的正确的话很好使。尤其是治疗手脚心发热的症侯,可以说是一个特效专方,效果显著。 手脚心发热,我在临床上可以说三天两头都会遇到,尤其是妇女。《金匮要略》上说,此症乃产后血虚所致,后世的医书,包括现行的教材都认为是阴虚发热,虚阳外透。在治疗 基本上都是六味地黄汤,桂技龙牡汤,青蒿鳖甲汤之类,滋阴潜阳,咸寒峻补,结果疗效一般,甚止是无效。我早年也是这样认识和治疗的,结果很不理想,不知其他同道是否有同感。对此曾很是郁闷,一个小小的手脚发热都摆不平,中医的疗效哪里去了。西医治不了,也不稀罕去治,人家找到了中医,结果也是无可奈何。此症,我看到的几乎没有个是产后特有的症状,也许是我孤陋寡闻,看到的大都是无其它值得辨证的症侯,来诊的就一个突出的症状,手脚发热, 大冬天别人冷得要命,她还要睡觉时把一双脚露在外边。 治不好,弄不懂,怎么办?继续读书,求证古人。日在温 习《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症篇的三物黄芩汤时,思之良久,似有醒悟。书曰:《千金》三物黄芩汤,治妇人在草蓐,自发露得风。四肢苦烦热,头痛者,与小柴胡汤;头不痛但烦者,此汤主之。 附方《千金》三物黄芩汤方黄芩一两(《千金》作“二两” )苦参二两干地黄四两上三味,以水八升,煮取二升,溫服一升,多吐下虫。 我的理解头痛者乃外感,用小柴胡汤;不痛烦者乃内伤,烦通甚热义,用三物黄芩汤。根据我以往用经方的体验,一方不应受本条限制,只要对证可以通用。四肢烦热,就是手脚发热,不可局限于产后。再看其他人运用此方的医案,我觉得应该在治疗手脚发热一症上试一试。结果大获全胜,基本

桂枝芍药知母汤的功效与作用

桂枝芍药知母汤的功效与作用 很多人到了一定年龄,就会患有一些疾病,因此在对药物进行选择时,一定要注意不能随意,对桂枝芍药知母汤这种中药方剂也是一样,需要先对它进行很好的了解,下面我们来看一下。 【处方】 桂枝12克芍药9克甘草6克麻黄12克生姜15克白术15克知母12克防风12克附子10克(炮) 【功能主治】 治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者。 【用法用量】 上九味,以水700毫升,煮取210毫升,每次温服70毫升,日三服。 【摘录】 《金匮要略》卷上 【别名】 桂芍知母汤

【处方】 桂枝4两,芍药3两,甘草2两,麻黄2两,生姜5两,白术5两,知母4两,防风4两,附子2枚(炮)。 【功能主治】 通阳行痹,祛风逐湿,和营止痛。清热,散寒,通络,活血,补虚。主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风毒肿痛,憎寒壮热,渴而脉数;痘疮将欲成脓而不能十分贯脓,或过期不结痂。 【用法用量】 桂芍知母汤(《沈注金匮要略》卷五)。 【各家论述】 ①《金匮玉函经二注》:桂枝治风,麻黄治寒,白术治湿,防风佐桂,附子佐麻黄、白术。其芍药、生姜、甘草亦和发其营卫,如桂枝汤例也。知母治脚肿,引诸药祛邪益气力;附子行药势,为开痹大剂。然分两多而水少,恐分其服而非1剂也。②《沈注金匮要略》:此久痹而出方也,乃脾胃肝肾俱虚,足三阴表里皆痹,难拘一经主治,故用桂枝、芍药、甘、术调和营卫,充益五脏之元;麻黄、防风、生姜开腠行痹而驱风外出;知母保肺清金

以使治节;经谓风、寒、湿三气合而为痹,以附子行阳燥湿除寒为佐也。③《金匮要略心典》:桂枝、麻黄、防风,散湿于表;芍药、知母、甘草,除热于中;白术、附子,驱湿于下;而用生姜最多,以止呕降逆。为湿热外伤肢节,而复上冲心胃之治法也。 【临床应用】 ①历节《经方实验录》:耿右,初诊:一身肢节疼痛,脚痛,足胫冷,日晡所发热,脉沉而滑,此为历节。宜桂枝芍药知母汤;川桂枝5钱,赤白芍各3钱,生甘草3钱,生麻黄3钱,熟附块5钱,生白术5钱,肥知母5钱,青防风5钱,生姜1块(打)。二诊:腰痛略减,日晡所热度较低,惟手足酸痛如故。仍宜前法:川桂枝5钱,赤白芍各5钱,生甘草3钱,净麻黄4钱,苍白术各5钱,肥知母5钱,青防风4钱,生姜1块(打),咸附子3钱(生用勿泡)。②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杂志》(1981;1:38):运用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32例,结果治愈14例(1例加用强的松和四环素),显效6例,有效10例(3例加用强的松和四环素),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7%,有效病例平均服药21.6剂。治疗后化验指标的变化:类风湿因子转为阴性的27例(84.4%);抗“O”滴度下降;全血粘度(比)、血浆粘度(比)、红细胞电泳时间(秒)均有明显下降,和治疗前相比均有非常显着性差异;血沉未见明显下降,未恢复正常范围。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