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漫话明清外销瓷之康熙五彩

漫话明清外销瓷之康熙五彩

漫话明清外销瓷之康熙五彩

文/刘志兵

近来,外销瓷器市场火爆,价格连连攀升,其中涨势最猛的要属外销瓷中的康熙五彩瓷器,2010年至今,价格翻了几乎五倍。因为工作关系,常从国外大量回购外销瓷,以前康熙五彩瓷器和外销青花瓷在国外价格相当。现在国外回购康熙五彩瓷器几乎是康熙青花瓷器价格的五倍。五彩瓷难以保藏,易褪色脱釉,存世量远较少,奇货可居,尽管为外销瓷,在国际拍卖市场上叫价都比青花瓷高三至五倍。

康熙瓷器被公认为清代瓷器之首,康熙一朝历经61年,是清代鼎盛时期,经济、文化空前发展,就瓷器而言,无论胎质、制作工艺、画工等诸多方面都十分讲究,所以康熙瓷器历来被收藏者视为珍品。

清代陈浏曾赞誉说“世界之瓷,以吾华为最,吾华之瓷,以康雍为最”。康熙五彩瓷素以其胎、釉精细,色艳,造型古朴多样,纹饰优美丰富而负盛名,继明永、宣青花晚明五彩之后,我国瓷器的又一个黄金时代.《饮流斋说瓷》谓:“硬彩,青花均以康窑为极轨”。这里说的硬彩.即五彩。

康熙二十二年海禁开放后.大量瓷器出口换汇中,其中以青花和五彩尤为突出。五彩在装饰及陈设,深受欧洲人的喜爱。欧洲许多皇室贵族,富贾高官把五彩瓷当成一种烘托物主身份的高档艺术品,甚至在荷兰德国法国.瑞典还有仿制的康熙五彩瓷。

一、康熙五彩的釉

釉上五彩是康熙瓷器的重要代表作,五彩中的颜色除矾红以外,绿、黄、紫、蓝诸色剔透明澈,釉微微凸出,有宝石之感,色彩光艳夺目,烧成温度在780度至800度左右。

(1)红彩:五彩中的红彩,是用皂矾(三氧化二铁)制成。制作时要经牛皮胶浸泡,以浸胶3至10年的矾红为好用。在上彩时需加入一定量的铅粉和牛皮胶,用水轻轻沾染,以中锋用笔,悬腕以拉线法描绘。烧成后色彩鲜艳沉着,红得像宝石,而且有层次。清末以后,红彩常用西赤(碳化硒)调油平填,红中泛橙而漂浮于釉面,手感粗糙,更无矾红的光泽和

润滑。

(2)蓝彩:康熙五彩的一个重大突破是发明了釉上蓝彩。蓝彩常泛紫灰色,彩层特厚,彩的边沿有一层蛤蜊光晕,但由于蓝彩仍处于草创阶段,常有脱釉或失透的情形出现。以往的蓝彩皆由青花(釉下)代替,故有青花五彩之称。

(3)黑彩:是用青花料渗松香油画于瓷面,罩上透明釉,入炉烧烤。由于受到制笔、制油及制料工艺的约束,早期康熙五彩的黑色线条显得不挺,断续及毛糊,不够乌黑,甚至带褐。

后来的黑彩用乳香油及珠明料混合调成,经低温火烘烧,因此黑彩才开始变得乌黑发亮。

(4)黄彩:康熙时期的黄彩还是以三氧化二铁为基础原料,其特征是色层透亮鲜明,清新抢眼,与后期时多用锑黄(氧化锑)而形成带粉质层的不透明黄彩迥然不同。

(5)绿彩:一般都厚似琉璃,光泽灿然,而由于色质透亮,常用来衬托黑彩。

(6)金彩:金彩釉料的制作,是把金子磨碎,倒入瓷钵内用水混合,直到水底出现一层金

的沉淀,取出而保持干燥,用时溶于适量的牛皮胶内,渗入铅粉,在胎上描绘烧成,永不褪

色。但金彩一般与毛刷类物品会产生静电反应而掉落,因此切忌以鸡毛掸子掸扫。

(7)紫彩:康熙时紫彩发色还不稳定,常发乌发灰,色地易开裂成碎纹,用放大镜便可看到。

(8)花翠(粉红色):康熙五彩中是鲜为人知的色彩。它是用紫彩加以配方而制成偏红色的透明釉。它与雍正后出现的粉彩胭脂红或洋红在外观上极其相似,很易混淆。但花翠是雪白(含铅质的透明釉)渗石英配制,显得透明,而粉彩的洋红是玻白(含砷)上渲染红彩而显得不透明,色基上是相同的,但两者的质感截然不同,因此花翠也就成了辨别康熙五彩的点金石。其实雍正初期的五彩器也用花翠,因此花翠很容易被人误认为早期粉彩,而其实雍乾时洋红的出现并引进陶瓷装饰,才真正孕育着粉彩的诞生。

(9)蛤蜊光:康熙五彩器的彩釉,其釉面及釉彩都焕发一股如珍珠表面、柔润含蓄的蛤蜊虹彩,特别是沿着彩绘的纹饰周边的白地,更显著闪现这种蛤蜊光彩。

二、康熙五彩的纹饰

康熙五彩在绘画技法上,受当时文人画影响,构图绘画形式较强,讲究虚实均衡,按照画意主题需要,或者铺天盖地,密不透风,或者空旷开朗,疏可跑马。改变了明代五彩先勾勒花纹轮廓线,然后涂色的传统方法,即单线平涂,在笔法用墨上,少受拘束,画法大胆泼辣。尤善于以少胜多,高度概括,以简取胜,以最少的笔墨来表现生动的物象,耐人寻味。它具有生动活泼的笔墨,简洁的艺术语言,这显然是吸收了文人画笔法用墨的风格,

外销瓷中山石的画法。在传统的中国文人画上,以书法题诗于画面,不仅画因诗益妙,而且诗因画增色,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瓷画亦继承了这一优良传统。外销瓷上尤为多见康熙五彩上的瓷画,大多模仿各家笔法。人物画模仿陈老莲,山水模仿王翬,花鸟模仿华秋岳。王翬用古人笔法,写眼前胜景,古趣盎然,生动有致。顺治、康熙之际的山水画较多地受王翬影响,但又较王翬更充满生活气息。陈老莲画人物,不斤斤计较于外部形体的细微刻画,而是通过不同的神态、细节描写,尤其是以夸张的手法,使人物变形,虽貌似怪诞,却显得格外真切、动人,从而概括人物的精神气质和性格特征,更富装饰意趣与民间风味,给人以活泼,平易近人之感。明代以来,表现戏曲故事、刀马人的木刻版画,画风受陈老莲的影响,线条老辣,人物雅拙生动。仕女图像发式基本相同[高发式].其线条笔法以清秀取胜。例如人的面部、手部、衣褶均描绘得精微细致,犹如发丝,而树木山石则又粗细相应,曲折多变,颇有一波三折之意。在边饰图案上,工整复杂而略显繁缛。

题材方面主要有:植物花卉、山水、动物、人物故事、神话故事,以及长篇诗句等。植物纹中有:牡丹、菊花、莲花、桃花、梅花、石榴、玉兰花、松竹梅、秋叶纹、竹石蕉叶、折枝花果、洞石花卉、牵牛花、灵芝、缠枝莲、缠枝菊、缠枝宝相花、十二月花卉等。牡丹花花瓣肥厚,花朵饱满,叶片卷曲,花分往往分出两个酷似动物头上的犄角,又有双犄牡丹之称。此种画法颇具时代特征。动物纹常见:龙、凤、异兽、团鹤、雉鸡、鸳鸯、松鼠纹等。多数是与花卉组合描绘在一起,单独画的不多。如:松石鹤鹿、雉鸡牡丹、松鼠葡萄、海水异兽、鸳鸯卧莲、狮子穿花、牡丹狮子、八骏图、花鸟蕉叶、喜鹊登梅、鹤桃纹、龙穿花、鹭鸶莲花、麒麟蕉叶、松虎纹等。人物纹有:牧童骑牛、童户戏莲、仕女、等。

最能体现康熙五彩纹饰特色的是山水人物,层次鲜明,浓淡相宜,对远山近岸,山峦的阴阳反侧,疏落茂密,描绘得出神入化。画画效果讲究意境美,整体给人以疏朗清新、幽靓雅致之感。人物纹中以耕织图、渔家乐图最具代表性,能够巧妙地把当时人们劳动场景、生活状况和自然景色融合描绘在一起,画画弥散着丰富的生活情趣,表达了人民安居乐业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另外,以长篇诗文作为装饰,也是康熙五彩的一大特点。

康熙五彩以五色竞妍、富丽堂皇、线条刚劲、形象概括、构图新颖以及富有浓郁的中国传统民族艺术魅力而受到世界人民的青睐。

三\康熙五彩的常见器型

1、瓶类:筒瓶,又称象腿瓶,外形与崇祯、顺治基本相同,但没有顺治的高。棒槌瓶,创新式样,因形似洗衣用的棒槌而得名,基本是民窑产品,有圆棒槌和方棒槌两种,前者数量多,后者少,线条处理楞角分明,普遍高度在46 厘米左右。

2、尊类:凤尾尊为当时的流行式样,因其口、足外撇形似凤尾,故名。它是从花觚演变而

来的,线条优美,舒展流畅。

3、罐类:将军罐,始见明代嘉靖,康熙朝延续顺治式样,高矮大小不等。往往底部无釉露胎,胎体厚重,足边有火石红。

中期形体特征鲜明,开始发生变化,口足外撇,鼓腹,腹上下各凸起一周,二层台底。

6、笔筒类:流行口底相若的圆筒形,数量最多的也是最具代表性。另有撇口形、竹节式、束腰式等,束腰式多出现在早期,有的口部施浆白釉,已不是主流品种。最常见的是玉璧形底,底心出脐微向内凹,有釉,比外壁釉要偏白、薄,脐内的外围有施釉和无釉两种,后者

居多。其次是台阶底,圈足和平底无釉露胎。

圈间无釉。

三.外国仿康五彩的辨别

从以下几个方面可分出

彩釉上对比可见.康五彩的红.兰.黑.黄.绿.金等彩均具有康朝时代特征.而仿仿的彩晕漂浮,更像五光十色的缭眼火气,有如火水或汽油在阳光下反射的彩晕,一看便知年份尚浅,火候未

到,关键还是釉料与古彩的化学成份是不同所烧出的效果也不同.

胎釉。

早期五彩胎体厚重,釉面肥润呈青白色,有缩釉和小棕眼,器物口部往往刷一层酱釉,底足处理不是很细腻,有粘砂,不光滑现象,器物底足内常见放射状的跳刀痕,许多大盘及琢器的底足出现台阶的形状,俗称“二层台”。

中期五彩胎体洁白坚硬,很少有杂质,胎体薄厚适中,注重修胎,釉面有粉白和浆白两种,粉白釉面硬度高,浆白釉面略疏松,偶有小开片,还有一种亮白釉。底足露胎处光滑细致,多呈泥鳅背状,少见火石红,瓷器的质量明显提高,胎釉结合紧密,器内外壁及底足釉色基本一致,当时还出现用精细淘洗的浆泥制成的瓷胎,俗称“浆胎”,胎体偏轻。

晚期五彩呈青白釉,亮青釉居多,胎体比中期要轻,底足普遍平切,切削整齐。而老外仿釉水苍白.底胎修足内沿有一定弧度.色深于其他地方.这是烧制工艺不同而引起的.有的还有支钉点.和工厂商标.

古代德化外销瓷

畅销国际市场的古代德化外销瓷器畅销国际市场的 叶文程徐本章瓷器是我国古代发明之一,远在唐代即以新兴的商品进入国际市场,东销日本,西销印度,波斯乃到于埃及。历代以来,瓷器一直是我国对外的输出品,与丝、茶并誉于世界,在国际贸易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对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有益的贡献。 福建省德化县是我国古代南方著名的产瓷地区之一,瓷器外销有着悠久的历史,近年来,根据国外调查、发掘出土的有关资料,德化窑的产品,自宋代以来,就已大销往国外,销售范围遍及亚洲东部、南部、西部各国以及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在怯尼亚以南的坦噶尼喀境内,就出土了德化窑青花瓷器。”“1964年以来,在菲律宾遗址与墓葬中就发现了数千件较完整或能够复原的德化窑瓷器。其中以马尼拉圣安娜、贝湖西端的内湖(离马尼拉约五十英里)、民都洛的加莱拉港等遗坦最为集中。”而在“印度尼西亚全境内都发现有中国的青白瓷影青),……从景德镇影青瓷器到德化瓷器都有。德化瓷器在西里伯斯和爪哇就出土过不少。……位于加坦克曼丹岛北部的东马来西亚的沙捞越地方,也曾经发现过大是的德化窑瓷器”①目前,全县发现的宋至清古瓷窑址一百八十五处,其中五十八处发现有外销瓷产品,可见德化瓷器外销之旺盛及在我国陶瓷外销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研究古代德化瓷器的外销对探索我国特别是泉州港和南方几个重要港口的古代海外交通和对外贸易,无疑是件很有意义的工作。 一、古代德化窑外销的主要产品 宋元时期:

(一)军持(或称军持壶、净瓶,是一种专供外销的特殊器物。)发现于碗坪仑、屈斗宫、后坑垅、后垅仔等宋元时代的窑址中,其出土的军持标本,有的与韩槐准在《南洋遗留的中国古外销陶瓷》一书中所介绿的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博物院陈列的相同①。有的与在东爪硅出土的一样,②。在菲律宾马尼拉圣安娜,贝湖西端的内湖,民都洛的加莱拉等遗址也有发现。③ (二)盒(或称粉盒)。宋元时代的德化窑已大量生产,在屈斗宫、碗坪仑、后垅仔、家春岭、内坂、大垅口、尾林、太平宫、墙坪山、湖枫林、潭仔边等窑址均有大量发现。盒的造型精美,器形一般较低矮,盒身呈圆形或八棱形,子母口,底平而稍内凹。胎白细坚,青白釉,口及底部无釉。装饰花纹丰富多采,盒盖一般印有各种花草和图案,有莲花、牡丹花、菊花、葵花、云纹、凤鸟纹、钱纹和其他缠枝花草;有的盒盖的中部还有“福”、“寿”、“金玉”等吉祥文字,屈斗宫还发现盒盖上有明外销象征的“长寿新船”文字。盒身周边印有瓜瓣纹或直道纹。菲律宾出土的青白釉盒①与德化碗仑及其他窑址出土的完全相同,可以证实是德化窑生产的外销瓷。菲律宾马尼拉圣拉圣安娜,贝湖西端的内湖,民都洛的加莱拉港等遗址发现的盒,“装饰均以印凸细线条纹为主,纹饰有莲瓣、卷叶、牡丹、飞鹅、钱纹、万字符号、水生植物、玫瑰化等。这些器物的造型与纹饰(根据能见到的照片与材料)均与德化屈斗宫窑窑基内的出土物基本相符”“应属于元代初期”的产品②日本在挖掘由平安时代后期到镰仓时代(即我国南宋至元代中期)的经冢时,出土的“盒子的量最多,从一个遗迹中挖出几个盒子来是不稀奇的。盒子有大小几种,很多是模制的。盒子的表面有花草纹、小花纹、七宝纹、双凤纹等等,用型押表现出来”,从东京国立博物馆、佐世保文化科学馆、镜神社、御山神社、施

十八世纪外销瓷对欧洲的影响

十八世纪中国外销瓷在欧洲的影响 陶瓷是我国古代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之一,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发挥过重要作用。华瓷外销始于汉,发展于唐五代,兴于宋元,明中期至清中期达到顶峰。十八世纪,中国陶瓷长期占据着世界市场,因为我国制瓷技术历史悠久,人民在上千年的实践中练就了高水平的陶瓷工艺,对其生产技术的保密措施也做得较好。该时期瓷器贸易的主要市场是欧洲。华瓷的精美实用和其价格的竞争力使它在欧洲市场占有优越地位。清前期华瓷大批向欧洲出口,扩大了华瓷的国际市场,这也极大的促进了华瓷的发展。 一、陶瓷烧制工艺对欧洲的影响 欧洲通过对中国外销瓷的仿制,尤其对景德镇硬质瓷的仿制,催生了欧洲现代瓷业。1 6一l8世纪漫长的仿制瓷器的历程中,欧洲瓷业从无到有,其现代瓷业的格局也逐渐形成。从荷兰代尔夫特到法国利摩日,从德国迈森到英国斯坦福德郡,这些今日的欧洲瓷业中心皆源自对中国瓷器的仿制经历。从这个角度来看,欧洲现代瓷业格局的形成得益于中国瓷器的影响;是i 6一i 8世纪中国外销瓷对欧洲的出口促成了欧洲现代瓷业的产生。事实上,中国外销瓷在催生欧洲瓷业的同时,其廉价物美的日用瓷巨大的输入量也抑制了欧洲瓷业的发展,致使许多瓷厂不得不转产装饰瓷。“1 8世纪中叶在德国的迈森、法国的塞夫尔和英国切尔西等著名的欧洲瓷器厂,主要生产的是名贵的装饰瓷器,而不是普通的用具,故生产的数量非常有限,在l8世纪末全欧洲生产的瓷器总和还比不上从中国进口到欧洲的瓷器数量。” 二、对欧洲艺术风格的影响 东方的绘画艺术重视写意,西方绘画艺术强调写实。文艺复兴之前中国的陶瓷工艺品主要通过伊斯兰国家传入,对西方艺术发展只能间接产生影响,16世纪由于中国与欧洲建立直接的贸易关系,因此具有东方色彩的中国陶瓷工艺美术逐渐打开市场,在法、德、英国家的上流社会受到赞赏和重视。中国陶瓷的代表景德镇陶瓷工艺细腻、纤巧轻盈、飘逸典雅,欧洲的艺术家深受其艺术陶冶。随着中国陶瓷、纺织品、家俱深入欧洲社会的艺术领域,中国艺术对欧洲的审美情趣也发生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在17--18世纪西方室内设计、家俱、陶瓷、丝绸和园林设计中形成了中国风格,中国风格是指西方人在远东,特别是中国文物上寻求启迪和表现源泉的艺术倾向,以及由此产生的艺术作品。17世纪初,英国、意大利等国的工匠开始自由仿效从中国进口的陶瓷的刺绣品、橱柜的装饰式样,最早出现具有中国内室内设计见诸路易·勒佛于1670-1671年在凡尔赛为路易十四用瓷砖砌成的托利安宫。这种中国风格的狂热蔓延,在德国没有哪一个宫院建成时没有中国风格的房间。中国风格大多与巴罗克和罗可可式融合在一起,其特点是:采用东方图案和花纹,爱用蓝白色对比.不对称,不用传统的透视画法,大面积的贴金涂漆。 17、18世纪欧洲艺术由于社会经济的变迁,先后演变成巴罗克和罗可可两种风格迥异的式样。当明清的彩釉瓷饯行销欧洲时,正与巴罗克时代的壮丽辉煌,文雅服饰的意识情投意合。明清时期陶瓷匠师为追求艺术的意蕴之美,不断摸索以自然界的动物、植物、甚至人体自身作为器皿型制的范本,采用夸张、概括、抽象的手法进行创作,景德镇釉里红牡丹莲瓣纹盘,盘内心画面上的牡丹,经过夸张变形的概括,经过取舍处理的茎叶,在衬托大面积的花朵时,起着明显的宾主关系作用,无独有偶,巴罗克艺术的色彩豪华壮丽、线条曲折夸张,可谓中国艺术在欧洲的重现。

历史趣谈揭秘康熙皇帝的字体 大清康熙年制款识的变化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揭秘康熙皇帝的字体大清康熙年制款识的变化 导语:康熙字体就是康熙字典体,这个字体比较像印刷体。康熙在位期间,不仅政治军事民生上有一定的成就,在文化艺术方面,康熙爷努力了一把,康熙 康熙字体就是康熙字典体,这个字体比较像印刷体。康熙在位期间,不仅政治军事民生上有一定的成就,在文化艺术方面,康熙爷努力了一把,康熙字体就是在编纂字典中形成的一种字体。 康熙字体来源于康熙字典,一开始康熙是准备编纂一本字典,毕竟到了清朝,文化方面的发展需求很高,于是康熙爷就想到要给大家一个查询的工具书,产生了这样的想法就找了下面的人去做。当时的清朝文华殿两位大学士主编,张玉书、陈廷敬两位就负责这个。在康熙五十五年的时候,这本字典基本上算成书了,康熙字典是有根据的,他们主要依据的是明朝的张自烈的《正字通》,还有就是明朝的梅膺柞的《字汇》,用这两本作为蓝本,然后查漏补缺,形成了一部康熙字典。排列顺序是按照偏旁部首来排的,这本字典还有附录,附录叫做《补遗》和《备考》,记载就是一些生僻字,还有一些缺少读音的字。正本字典收录了四万多个汉字,不过因为当时条件有限,所以这本字典里面的错误读音很多,包括一些注释什么的也有错误,现在已经不能用作工具书了,只能当做古籍研究了。 康熙字体比较清爽,适用于当时正是场合的印刷类书籍,康熙字典编好后,对当时的帮助还是很大的,在那个年间,大家只能依靠这本字典来学习,也算是为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 大清康熙年制款识的变化 大清康熙年制款识,这个一般是表示在瓷器的底部,会写上皇帝的年号,那个就相当于现在的厂家和上产日期,而大清康熙年制款识, 生活常识分享

漫话明清外销瓷之康熙五彩

漫话明清外销瓷之康熙五彩 文/刘志兵 近来,外销瓷器市场火爆,价格连连攀升,其中涨势最猛的要属外销瓷中的康熙五彩瓷器,2010年至今,价格翻了几乎五倍。因为工作关系,常从国外大量回购外销瓷,以前康熙五彩瓷器和外销青花瓷在国外价格相当。现在国外回购康熙五彩瓷器几乎是康熙青花瓷器价格的五倍。五彩瓷难以保藏,易褪色脱釉,存世量远较少,奇货可居,尽管为外销瓷,在国际拍卖市场上叫价都比青花瓷高三至五倍。 康熙瓷器被公认为清代瓷器之首,康熙一朝历经61年,是清代鼎盛时期,经济、文化空前发展,就瓷器而言,无论胎质、制作工艺、画工等诸多方面都十分讲究,所以康熙瓷器历来被收藏者视为珍品。 清代陈浏曾赞誉说“世界之瓷,以吾华为最,吾华之瓷,以康雍为最”。康熙五彩瓷素以其胎、釉精细,色艳,造型古朴多样,纹饰优美丰富而负盛名,继明永、宣青花晚明五彩之后,我国瓷器的又一个黄金时代.《饮流斋说瓷》谓:“硬彩,青花均以康窑为极轨”。这里说的硬彩.即五彩。 康熙二十二年海禁开放后.大量瓷器出口换汇中,其中以青花和五彩尤为突出。五彩在装饰及陈设,深受欧洲人的喜爱。欧洲许多皇室贵族,富贾高官把五彩瓷当成一种烘托物主身份的高档艺术品,甚至在荷兰德国法国.瑞典还有仿制的康熙五彩瓷。 一、康熙五彩的釉

釉上五彩是康熙瓷器的重要代表作,五彩中的颜色除矾红以外,绿、黄、紫、蓝诸色剔透明澈,釉微微凸出,有宝石之感,色彩光艳夺目,烧成温度在780度至800度左右。 (1)红彩:五彩中的红彩,是用皂矾(三氧化二铁)制成。制作时要经牛皮胶浸泡,以浸胶3至10年的矾红为好用。在上彩时需加入一定量的铅粉和牛皮胶,用水轻轻沾染,以中锋用笔,悬腕以拉线法描绘。烧成后色彩鲜艳沉着,红得像宝石,而且有层次。清末以后,红彩常用西赤(碳化硒)调油平填,红中泛橙而漂浮于釉面,手感粗糙,更无矾红的光泽和 润滑。 (2)蓝彩:康熙五彩的一个重大突破是发明了釉上蓝彩。蓝彩常泛紫灰色,彩层特厚,彩的边沿有一层蛤蜊光晕,但由于蓝彩仍处于草创阶段,常有脱釉或失透的情形出现。以往的蓝彩皆由青花(釉下)代替,故有青花五彩之称。

清代五彩瓷器的演变

清代釉上五彩 顺治时釉上五彩瓷在明代基础上继续烧造,并且有所创新,除一部分仍保留明末的风格外,另一部分则呈现出清代釉上五彩的新面目。这一时期色彩多见红、绿、黄三色,红色为枣皮红,绿色为深绿,都非常浓重。也有一种相对清秀、较淡的色彩,釉面光亮匀净,呈色较淡,部分器物的颜色容易脱落,器物的绘画多以人物画为主。 清乾隆仿斑竹五彩花鸟纹墨床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五彩瓷器发展到康熙时期有了重大突破,此时发明了釉上蓝彩,替代明代所用的釉下青花。釉上蓝彩的创烧成功,基本上改变了明代青花五彩占主流的局面。蓝彩色浓而且鲜艳,胜过青花。康熙时期的釉上五彩是在明代嘉靖、万历五彩瓷器和顺治五彩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制作工艺高超,彩色鲜明透澈,彩饰华丽,绘画线条刚劲有力,有极高的艺术水平。此时五彩用多种色料进行绘制,官窑以规矩的绘制和细腻笔法著称,而民窑则以釉彩浓重艳丽、画意清新活泼见长。从某种意义上说,清康熙时的五彩瓷是真正意义上的五彩瓷。康熙五彩由于色彩丰富,红彩比明代五彩用得少,因此,它的画面色彩显得沉稳、热烈而不浮躁,这是其鲜明特色。 康熙五彩仍分釉上五彩和青花五彩。其中釉上五彩最能反映和代表康熙五彩的艺术成就和特色。康熙釉上五彩除了常用的红、绿、黄、褐、紫等彩外,釉上蓝彩和黑彩的烧制成功,使其画面更加华丽。此时所用的青料是云南的珠明料,色泽翠艳。黑彩特点是如黑漆一般,在白釉的衬托下更显得黑白分明,在康熙五彩中运用广泛,进一步增强了色彩的表现力。黑彩多用于画树木的枝干、花卉叶脉、山岭山峰、人物的眼睛、发髻、装饰的飘带、鞋子等,后又用于画图案的轮廓线、局部点染或片断画面,最后发展到大范围使用,并在黑彩上涂一层玻璃白,使黑彩显得更加漆黑明亮,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最终,促使了独立的墨彩瓷器品种于康熙中晚期出现。此时金彩已在五彩上广泛运用,常见有大面积描金图案,表现出康熙五彩的富丽堂皇。金彩多用于官窑器物。黑彩、蓝彩、金彩的出现使得画面更加写实、逼真。康熙釉上五彩的装饰手法多姿多彩,有白地五彩,蓝青地五彩、蓝地描金五彩、米地五彩、红地五彩、蓝地五彩、墨地五彩、哥釉五彩、锦地开光五彩等,充分显示了康熙釉上五彩卓越的彩绘艺术及制造工艺。 雍正年间釉上五彩的烧制,受到了粉彩发展的冲击而有些停滞。五彩大部分由粉彩取代。为数不多的传世作品说明,雍正时期的釉上五彩制作也非常精美,一改前朝浓艳的风格,而显得淡雅柔和,纹饰也由康熙的繁杂趋于疏朗,笔划也由刚劲变为细腻,疏密结合恰到好处。并留有较大的空白。雍正釉上五彩的总体特点是清雅俊秀。

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与瓷器的外销

海上丝绸之路与瓷器的外销——宋元时期 中国陶瓷文化源远流长,广博浩瀚为世界仅见,是古代文明的典范。宋元两代我国制瓷业蓬勃发展,全国各地窑场林立,名窑辈出。随着这一时期,海外贸易空前繁荣,瓷器作为主要贸易品,运销海外,赢得了亚非人民的赞誉。与此同时,中国传统的制瓷技术也开始大规模向外传播。长期以来,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史上,陶瓷之路被丝绸之路所取代,但陶瓷的工艺特点、艺术价值、运输方式,特别是陶瓷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和融合是丝绸文化所不能涵盖。全国各窑口的陶瓷通过水陆联运,转长江出海,到宁波、泉州、或由闽江水系出海到福州、泉州、厦门;或由珠江水系到广州、澳门,经东海到日本、北美;经南海到东南亚,绕马六甲海峡西达非洲、欧洲。陆海比较,陆路主要靠马车、骆驼运输,运量小,易破碎,难以形成大的经济规模;海路主要是舟船、商舶,运量大,不易碎,成为关税的主要来源。以海运为特征,陶瓷之路逐步形成。 宋元时期我国运销海外的瓷器品种很多,几乎包括了当时所有的产品品种。其中越窑青瓷、耀州窑系青瓷、龙泉窑系青瓷,定窑的白瓷,景德镇的青白瓷等品种深受喜爱,出口量很大。此外,像磁州窑系彩绘瓷器,建窑系黑釉窑变碗以及元代青花瓷器等也都有出土。从海外考古发现来看,不同品种瓷器畅销区域也有所不同,青瓷、青白瓷几乎遍及亚洲各地乃至非洲东海岸,但建窑系各式窑变黑釉碗就多见于日本、朝鲜这样茶文化比较发达的国家;而元代青花瓷器则在西亚阿拉伯地区有惊人的发现,仅土耳其的托普·卡普·撒莱博物馆和伊朗的德黑兰考古学博物馆两家所收藏的元青花就有约二百件,这个数字对中国这个元青花瓷器的原产地来说也是惊人的。 宋元时期外销瓷的产地比起唐代末明显增多,生产外销瓷的窑场主要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八大窑系中的一般民窑,以生产内销瓷为主,兼烧一些外销瓷,比如属于越窑系统的上林湖窑、上虞窑,属于耀州窑系的耀州黄堡窑以及河南诸青瓷窑场,龙泉窑系诸窑场,江西景德镇等诸青白瓷窑场等。再一种是专门生产外销瓷或以生产外销瓷为主的窑场,这类窑场主要集中在广东、福建沿海地区,它们的大量兴起源于瓷器的大量外销,而其主要集中于沿海地区的原因,则主要与外销瓷的运输方式有关。 我国瓷器的外销主要是两条途径,一是陆路,一是海路。陆路即所谓“丝绸之路”,这条路至迟汉代已经存在,它以长安(今西安)为出发点,向东可延伸至朝鲜、日本;向西出河西走廊,经天山南北两路跨葱岭可到中亚地区,再向西可到西亚阿拉伯地区乃至地中 海东岸和东北非洲的埃及;向南从云南过横断山脉可至缅甸、泰国以及中南半岛和印巴次大陆。海路主要是从中国长江以南诸港口出海,向东到日本,东南到菲律宾群岛,向南经南中国海可到中南半岛、南洋群岛,再向西经过马六甲海峡可至印度洋,航行可达印度、阿拉伯地区直至非洲东海岸。这条海路被称之为“海上丝绸之路”,又以其载货多为瓷器,也称“陶瓷之路”。 宋元时期海外贸易用瓷数量激增,仅靠龙泉、景德镇等窑场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另外,瓷器在运销过程中容易破碎,为避免陆路运输过程中的损失以降低成本,入宋以后,随着造船业的发展和航海技术的提高,沿海地区外销瓷窑场应运而生,广州、泉州、宁波等地纷纷设立瓷窑,尤以泉州最为集中。从福建北部的浦城、松溪、政和,直到围绕泉州港的福清、仙游、南安、同安、莆田等地都建立了瓷窑。广东地区建立瓷窑的有广州、潮安、惠阳、南海、佛山、三水、新会、

清康熙青花瓷鉴赏

清康熙青花瓷鉴赏 一曲《青花瓷》,唱出了青花瓷的古朴典雅和沧桑底蕴。细赏青花瓷,朦胧间仿佛看见一位身着淡蓝色衣衫的华服女子在眼前闪过,耳边回荡着那婉约女子的温润笑靥。那动人的身影久久萦绕心田,难以忘怀。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称青花,属釉下彩瓷。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胚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青花瓷滥觞于唐,兴盛于明清。 没有一个朝代能像清朝这样把陶瓷艺术水准的官窑和民窑差距拉得如此悬殊,康熙、雍正、乾隆(俗称清三代)时期艺匠们把青花瓷艺术又推向了另一个高峰,从艺术的风格语言特征来看,清代青花瓷的官窑作品最大的特性在于它胎体釉色、画工的恭敬、周到、细密和规范。在清三代中,以康熙青花瓷最为著名。《陶雅》中说:“雍、乾两朝之青花,盖远不逮康窑,然则青花一类,康青虽不及明青之浓美者,亦可以独步本朝矣。”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中说:“硬彩、青花,均以康熙为极佳。”康熙青花是继明永乐、宣德、成化青花之后又一个青花瓷的辉煌时期。 青花瓷的工艺艺术主要是从这么几个方面来表现:胎釉、造型、色彩、纹饰、款识。这几个方面涵盖了一件瓷器从淘炼胎土,到出窑成品的方方面面,其中不仅能够体现出当时的生产条件、生产方式、自然状况、人们的审美趋向、生活方式,还可以从中感受到当时社会的发展程度。 康熙早期,此时然有明末遗风,胎体一般比较厚重,胎色呈白或灰白色,由于胎土淘洗不纯净,含铁量较高,在器物足部露胎处常常呈现“火石红”痕迹。此时青花瓷釉层薄,一些盘和瓶的底部施釉差不多呈干枯状态,或有缩釉点。由于这种类似玻璃釉的釉层较薄,形成明亮的白色背景,青花容易被衬托的色真鲜美。康熙中期,青花发色掌握得很准,往往呈现出纯蓝色,明亮爽目,鲜艳浓翠,成为康熙最为出名的青花色。 康熙青花瓷造型千姿百态,层出不穷。既有陈设瓷,也有日常生活用瓷、祭器、外销瓷等。大件器物多是民窑烧制,尽管体积较大,但极少变形,风格挺拔向上,粗犷豪放,制作规范,丝毫没有笨拙感。中小件器物富有独创性,严谨大方。主要品种有:盘、碗、碟,杯、盒、瓶、尊、壶、罐、炉、钵缸、香熏、笔筒等文具、挂钟等。 康熙青花之所以闻名,主要在于其青花绝佳的呈色,而青花的呈色又主要取决于青料的质量。史料表明,康熙青花使用的青料主要是浙料和云南的珠明料。青花呈色的好坏,除了青料的质量之外,还要看青料中的钴、锰、铝的调配比例是否得当,调配得当,青花发色就会明快艳丽;调配不当,青花发色就会显得灰暗或者发黑。康熙青花色调变化沿着灰暗—明快—灰暗的步调发展,巅峰时期是康熙中期。

外销瓷中的山水园林纹饰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a1382959.html, 外销瓷中的山水园林纹饰分析 作者:邢兰 来源:《丝路视野》2016年第25期 【摘要】外销瓷是中国重要的贸易出口产品,显示了中国古代匠人的聪明智慧,并将中国的文化传播海外。有“仿玉”之称的中国外销瓷不仅仅是中西贸易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中国瓷器的装饰元素种类多样,尤其是明代万历以后出现的山水园林纹饰受到了西方国家的追捧。本文在分析中国山水园林纹饰出现的原因及山水园林纹饰风格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英国仿中式骨瓷山水风景纹饰从单纯地模仿到中西方结合,最后转变为西方风景纹样的风格变化。 【关键词】外销瓷;山水园林;山水画;英国骨瓷 中国陶瓷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是科学技术和经济文化艺术相结合的产物,是一种物化的文化,而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工艺艺术品,是中华民族在制造使用和欣赏陶瓷过程中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外销瓷作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媒介曾经起到重要的作用。明末清初,华瓷广泛进入欧洲社会各阶层的视野,他们纷纷把瓷器作为生活用具、室内陈设和装饰品,同时也作为炫耀个人财富、社会地位的重要方式。随着瓷器用途的多样化,市场需求不断扩大,西方国家开始自己制作瓷器,而晚明时期中国外销瓷上的山水风景纹样也成为他们仿制的主要图案之一。 一、山水园林纹饰的出现 中国瓷器的装饰元素非常丰富,传统的植物花卉吉祥纹饰、人物故事纹饰等深受西方人的喜爱。根据查阅的相关资料发现,在对外输送的瓷器中,“山水园林”纹饰在明代中期及以前基本上没有,明万历以后却大量出现,这与明代的社会、文化背景是有一定关系的。 明朝自宣德以后,社会逐渐变得黑暗。从宦官专权的正统朝,经成化朝到正德朝,社会黑暗已经到了相当的程度;嘉靖皇帝沉溺于道教,对政事不闻不问,朝政由宦官把持;万历皇帝执政后期也日益对国事不负责任,社会秩序混乱,处在水深火热中的人们把寻求精神解脱当成一种渴求。在这样的社会现状下,深受中国传统儒道文化影响的古代文人无法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为了保证自己人格的完善和寻求心灵的清净,这些文人开始采取一种隐逸的处世态度。 中国传统古典园林的自然山水特性使其成为士人阶层隐逸的理想之地。“园林是隐逸人格精神最直观感性的外化物之一,也是将隐逸本质贯彻得最彻底的艺术样式。园林在相当大程度上弥补了归隐羡隐的士大夫在政治受挫后的心理失衡,并完成其人格精神的改造与构建。” 这一时期的文人士大夫虽然厌恶尘世的黑暗,但并不想舍弃人间的享受。既想要留在经济发达的城市,又想在此闹市中享受生活的清静。明代中期园林的出现满足了文人的要求,使他

论清朝康熙帝的廉政观

* 收稿日期:2011-01-06 作者简介:岳圆(1987-),男,河南林州人,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在读研究生。 论清朝康熙帝的廉政观 岳 圆1,岳铜铃2 (1.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贵阳550001;2.安阳市财政局,河南安阳455000) 摘要:清朝的康熙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有作为”的皇帝之一。他在“廉政建设”方面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如整饬吏治,重视对官吏的考察选拔,奖励廉吏等的思想和做法,在今天仍有可鉴之处。 关键词:康熙;惩贪奖廉;节约中图分类号:K2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28(2011)05-0031-03 2011年9月 第10卷第5期(总第53期) 安阳工学院学报 Journal of 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ept.2011 Vol.10No.5(Gen.No.53) 清朝的康熙皇帝,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有作为”的皇帝之一。他为了国家的统一、安定,曾平定三藩,收复台湾,打败噶尔丹,统一漠北,与俄国订立《尼布楚条约》等,使一个东至库页岛、台湾,南到南沙群岛,西逾葱岭,西北到巴尔喀什湖,北接西北利亚,版图辽阔、强大的封建帝国出现在亚洲东方。在经济上,他废止“圈地”,奖励垦植,蠲免赋税,兴修水利,提倡节约等,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开创了“康乾盛世”。同时,康熙为巩固其统治,整饬吏治,在“廉政建设”方面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值得后人借鉴。 一、“朝廷政治,惟在端本澄源”“源洁则流清”官吏腐败是封建制度下的痼疾,康熙为巩固其封建统治,极为重视廉政建设以澄清吏治。他在位期间,尤其是中期以后,采取多种措施整饬吏治,并经常处理贪官污吏。他认为,“朝廷政治,惟在端本澄源。”各级官吏是政事得失的“本”和“源”,应当首先“奉公杜弊”。御史余缙曾一针见血指出:“民生安危视吏治,吏治贪廉视督抚。”康熙同意这一观点,说:“大臣廉则督抚有所畏惮,督抚清正则属下官吏操守自洁。”他要求高级官吏应当做一般官吏的表率,在京的朝官应当成为地方官员的榜样。他认为“大法则小廉,源清则流洁,此从来不易之理”。 康熙亲政前不久,大臣熊赐履上疏指出:“蠲赋则吏收其实而民受其名,赈济则官增其肥而民重其瘠。”康熙十八年(1679年),京师地震,康熙宣布6项招灾的积弊,揭露官吏中的腐败现象:一是民生困苦已极,地方官吏谄媚上官,科派百姓;二是大臣朋比徇私;三是用兵地方,诸王将军大臣多掠小民子女;四是蠲免钱粮分数及给发银米面赈济,地方官吏苟且侵渔,以致百姓不沾实惠;五是大小问刑官员枉坐人罪,恐吓索诈;六是包衣下人 及诸王贝勒大臣家人侵占小民生理。由于康熙懂得“长吏贤则百姓自安”,故特令刑部立法对以上“积弊”加以严禁。 二、“治天下以惩贪奖廉为要” 康熙在位期间,为了社会的“长治久安”,十分重视对官吏的考察选拔。他考察官吏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以惩贪奖廉为要”,目的是“廉洁者奖一以劝众,贪婪者惩戒一以儆百”。他还说:“诚清廉中之卓绝者,不加表扬,何以示劝?” 于成龙是山西永宁人,顺治十八年(1661年)以副贡任广西罗城知县。罗城处在万山之中,县衙设在树林竹丛中,于成龙“插棘为门,累土为几,旁置炊釜一,盂一,召民从容问疾苦”。百姓“皆感其至诚,益乐就”。于在罗成七年,“招流亡,建学宫,创设救济院,县大治”,被总督荐为卓异,升迁四川合州知州、后又任黄州知府,在任福建按察使时被荐为“廉能第一”,在任江南江西总督时,因其生活清苦,每天“惟啖青菜”,江南人称他“于青菜”。他死后,将军、都统到他居室,只见“周身布被袍一袭,靴带各一,堂后瓦瓮,米数斛,盐豉数盎而已”。康熙二十年(1681年)2月召见于成龙的时候,当面褒奖他:“尔为当今清官第一,殊属难得。”勉励他要“始终一节”,并赐食御书房。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于成龙病故,康熙因他“清操一辙,非寻常廉吏可比,破格抚恤,以为廉吏劝”,加赠太子太保,谥清端,荫一子入监。并御书“高行靖粹”四字为祠额,书楹联赐之。这是康熙对难得的清廉官吏的最高奖赏。 康熙经常让人推荐清官,提供人选,他再加以调查了解,以此办法发现清官。他要求九卿:“尔等俱为大臣,天下督抚之贤否应于平时留心细访,以备顾问,谁贪谁廉即行公举”。通州知州也叫于成龙,人称“小于成龙”。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康

康熙三十六景

水流云在,位于芳渚清流之北,与烟雨楼隔湖相望。为“康熙三十六景”最后一景。是一座重檐四角攒顶、四面出卷棚式抱厦的敞亭。此亭形制独具一格:主亭为方亭,四面加突出的附间。题额由唐代大诗人杜甫诗“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脱出。此亭位于内湖与澄湖相交处,流水与浮云相映成趣,动静变化妙不可言。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江亭》,其古诗全文如下:坦腹江亭暖,长吟野望时。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寂寂春将晚,欣欣物自私。 故林归未得,排闷强裁诗。 【注释】 ⑴坦腹:舒身仰卧,坦露胸腹。《晋书·王羲之传》:“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王)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此正佳婿也!’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⑵野望:指作者于上元二年(761)写的一首七言律诗。 【翻译】 舒服仰卧在暖暖的江亭里,吟诵着《野望》这首诗。江水缓缓流动,和我的心一样不去与世间竞争。云在天上飘动,和我的意识一样悠闲自在。寂静孤单的春天将进入晚春,然而我却悲伤忧愁,万物兴盛,显出万物的自私。江东依旧在进行艰苦的战争,我每一次回首都因为对国家的忧愁而皱眉。 烟波致爽在避暑山庄正殿澹泊敬诚殿之后。为清帝的寝宫。建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为“康熙三十六景”第一景。建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为“康熙三十六景”第一景。面阔7间,进深3间,康熙帝谓此“四周秀丽,十里平湖,致有爽气”,殿因此得名。正殿东西两侧各有一小跨院,为后、妃居住之所。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咸丰帝携东、西宫等后妃出北京至热河避难,即居于此殿。咸丰皇帝就在此处签署《北京条约》,现殿外挂有牌子提醒人们这一段历。嘉庆和咸丰帝病逝于此。1820年9月2日、1861 年8月22日,嘉庆,咸丰两位皇帝就在这里去世。著名的辛酉政变也发生在这里。 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1860年,英法联军进入北京,把举世罕见、珍藏中国历代图书典籍、文物书画和无数珍宝的圆明园抢掠一空,并焚毁。咸丰以木兰秋狝为名,带皇后和懿贵妃及五岁的载淳仓皇逃至热河。留下奕沂留守京师,督办和局。奕沂在英法俄的武力逼迫和恫吓挟持下,被迫签订了中英、中法、中俄《北京条约》。咸丰帝就在西暖阁的炕几上批准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仅《中英北京条约》,就将香港、九龙割给了英国,使中国丧失了大片的领土和主权,香港经受了百年的屈辱。 为了让国人不忘记落后就要挨打这段耻辱的历史,1997年7 月1日,承德市委、市政府在此处挂上“勿忘国耻”铜匾,以警示后人。 芝径云堤,在避暑山庄万壑松风之北。建于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为“康熙三十六景”第二景。是仿效杭州西子湖的苏堤构筑的,夹水为堤,逶迤曲折,形似芝字。 此堤连接三岛:采菱渡、月色江声、如意洲。堤穿湖而行,为湖区主要风景观赏路线。入夏以后,漫步长堤,满眼苍翠碧绿,四周胜景层层,步挪景动,百态千姿,绿柳袅袅,大有西子湖中“苏堤春晓”之风韵。康熙帝初建避暑山庄,疏导湖区时,亲自度量设计,其《芝径云

【清朝皇帝的故事】康熙皇帝的故事(6)

康熙皇帝的故事(6) 梅珏成是大数学家梅文鼎之孙,自幼受到康熙帝的赏识,入值南书房,考订数学方面的书籍。乾隆年间,他官至左都御史,后退休家居。乾隆第三次南巡,他到清江浦(今江苏淮阴)接驾,乾隆念他家计清贫,几个儿子都未做官,特赐他的长子为举人。还赐诗曰:"推恩缘念旧,皇祖内廷臣。"钱陈群、沈德潜是乾隆所赏识的文学侍从,乾隆前几次南巡,他们都前来接驾,君臣之间诗酒唱和,乾隆多次给他们加官进爵。沈德潜是乾隆四年进士,中进士时年已67岁,乾隆称他为老名士。乾隆南巡时,他退休家居。传说他曾陪乾隆游览西湖,时值严冬大雪,乾隆戏吟诗曰:"一片一片又一片,三片四片五六片,七片八片九十片。"沈德潜请求接续此诗,吟出"飞入梅花都不见"的句子。乾隆击节赞赏,脱下所穿的貂裘赏赐给他。 血浸《康熙字典》 但凡大部头的书,都会牵连一些士人因字获祸,《四库全书》有,《康熙字典》也有。乾隆时期,江西的举人王锡侯就因为改编《康熙字典》,编写《字贯》,遭遇了杀身之祸。 《康熙字典》于1716年(康熙五十五年)一月十三出版,总纂官是陈廷敬,此人颇得康熙皇帝的赏识。康熙曾经给他写过"春归乔木浓阴茂,秋到黄花晚节香"的楹联。 陈廷敬原来的名字是陈敬,中间一个"廷"是因为"才高一筹",殿试第一名,顺治皇帝特别赐予的。因为才华横溢,为官正直,陈廷敬从廷试那一刻开始就步步高升。康熙四十二年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1710年,康熙皇帝命他与张玉书一起主持编纂一部字典,本来张玉书担任总纂官,陈廷敬辅助,第二年,张玉书病逝,陈廷敬继任总纂官。 王锡侯因善于考证字音字义,所以对《康熙字典》做了精深的研究,看多了,就发现《康熙字典》收字很多,但按照笔画查字,使用者总是会查到字却不能知其所有组词用法,而且字与字之间没有联系。于是他就想把读音或意义相同、相近的字,汇集到一处编写一部名为《字贯》的新字典,并很快出版了。 因仇家寻衅告发,江西巡抚海成上奏乾隆皇帝,建议革去王锡侯"举人"头衔作为惩罚。乾隆看到奏折,初定为是妄行著书立说。然而待他翻看《字贯》后发现,王锡侯竟然把康熙、雍正、乾隆的名讳直书无所避讳,不禁勃然大怒,下谕说王锡侯罪不容诛,应该按照大逆不道的条例定罪。斩了王锡侯,就连王锡侯的儿子、孙子也一起被处决;江西巡抚海成,因上奏所拟刑罚太轻,替罪人说好话,也被治罪,判为斩监候,秋后处决;原江西布政使周克开、按察史冯廷丞等人因为看过《字贯》一书,却没能检查出其中悖逆而被革职……上上下下牵连近百人。 康熙怒斩吴应熊 康熙十二年,吴三桂扯起叛旗,他的儿子吴应熊在京师与许多奸人勾结在一起,为吴三桂通风报信。康熙帝听了大学士王熙的建议,把吴应熊囚在狱中。几年之内,吴三桂占据了长江以南的许多地方,气焰十分嚣张。他给康熙来了一封信,提出要划江为国,二帝分治,更要求康熙释放在狱中的儿子。康熙阅后,龙颜大怒,马上召集王公大臣,宣布处死吴应熊,让吴三桂断了这念头,并把京师的禁卫军也调去征伐叛军。散朝后京城到处都贴出告示,明日午后当众处斩吴应熊,以示国威。 消息传到了吴应熊的额附府,吴应熊的夫人和硕长公主(康熙的姑姑)换上黑衣素服,直奔畅春园的慈宁宫,见到额娘孝庄太皇太后,哭拜在地,求孝庄太皇太后看在两个孩子的份上向康熙求情。太皇太后本是个明晓大义的老人,但一见女儿这样悲恸,也揪心断肠般地滴下了老泪,双手扶起女儿,答应去跟孙儿说说。

大清康熙年制

原文地址:款识分析——2“大清康熙年制”楷书款作者:品茶慢聊 清代康熙年间景德镇官窑瓷器款识。清代康熙朝历时61年(1662—1722),这时期经济兴盛,海外贸易繁荣。据文献记载,康熙十九年才正式于景德镇御器厂烧造御用瓷器。康熙宫窑款,以青花钴料书写为多,其次为珐琅彩款,印款和刻款较少。其中青花书写款,青花呈色纯正明艳,深沉于釉面之下,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 康熙瓷器由于烧造时间长,前后变化大,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是康熙元年至康熙十九年;中期是康熙二十年至康熙四十年;晚期是康熙四十年至康熙朝终,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康熙中期瓷器最具魅力,三个时期的款式也有所不同。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早期是双圈加款,后康熙帝认为瓷器容易破碎,所以官窑民窑都不写朝代款,只是官窑用双圈替代,在中后期局面稳定后才又开始写款。 康熙官窑款,楷体占了90%以上,以青花(双)圈楷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款为多,字体端庄工整,雄健有力,每笔都有顿触,字与字之间距离比较大,篆体款识不到10%。康熙前期,官窑楷书款,笔划粗重,苍劲挺拔,古拙浑厚,布局宽大;后期字体渐趋清秀。六字楷书官窑款中的“清”字,“康”字有两种写法,其中“康”字的第一笔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独立的,一种是和第七笔连成一笔。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图7 图8 1,每一笔都顿; 2,排列有横有竖; 3,“康”第一笔不连中间一竖; 4,“年”字最后一横在上部,中间一竖脚很长; 正楷的“康”第一笔连中间一竖,“年”字最后一横适中如图3图8。

第5楼 举报 chifangaa [书童] 回答时间:2011-04-16 19:38:10 s系坦克:ms-1,t26,t46,t28,kv,kv3,is,is3,is4,is7 第6楼 举报 铁木辛哥同志 [书童] 回答时间:2011-04-18 13:28:33编辑时间:2011-04-18 13:30:35 相较赚钱还是要靠火炮!M系的火炮瞄准圈所的最小,相对精准但是M7牧师以前的火炮射程距离不够M7牧师换炮后射程距离大有提高t57-m37-m7牧师 -m41-m12-m40/m43 M系弹药携带量是所有系当中最多的D系火炮开始就拥有较远的射程,相对M系的瞄准圈,没有M系的瞄准圈小(精准不如M系我玩到M7牧师3月15日就被删档了)D系火力数据显示为3个系当中伤害最高的(目前我玩到虎式自行火炮)早期试验车-II号坦克-III号坦克A型-III号坦克-IV号坦克-野蜂自行火炮-黑豹自行火炮-虎式自行火炮S系的射程大于M系小于D系携带弹药数量较D系差不多小于M 系,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装弹速度是3个系列中最快的MS-1 -T26-T46-T28-KV -S51-212工程补充:以上为个人升级线路

爱亲觉罗. 玄烨 (清圣祖康熙皇帝)

DaveTehYT Coursera --‐ (24.10.2013) ! !! ! . ( ! ! . 1654 5 4 61 69 1 268 ( ) “ ” ! ( 8 ) 1 查閱 12.10.2013

“ ” , ( ) ( ) ( ) “ ” 2 篡 “ ” “ ” 2 辽宁档案馆展出康熙遗诏 证明雍正没篡位https://www.wendangku.net/doc/0a1382959.html,/mainland/detail_2013_08/30/29153777_0.shtml查閱21.10.2013

“ ” “ ” “ ” “ ” 3 “ ” “ ” “ ” 4 清代的皇子教育https://www.wendangku.net/doc/0a1382959.html,.tw/~seph/0408-2.htm 吳伊勻 查閱21.10.2013 3 4 康熙皇帝为何不修长城https://www.wendangku.net/doc/0a1382959.html,/Html/Article/1389/查閱21.10.2013

5 查 6 “ ” 7 “ ” 8 5 康熙的财政公示:国家钱粮,理当节省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a1382959.html,/post_5069233_1.html查閱21.10.2013 6 康熙治国策略https://www.wendangku.net/doc/0a1382959.html,/zhongwaixiongzhu/qingshengzu/sixiang/2012-06-11/9980.html查閱21.10.2013 7 白晉《康熙帝傳》https://www.wendangku.net/doc/0a1382959.html,/b5/1/9/20/c3618.htm查閱21.10.2013 8 毛泽东:我们继承的版图是康熙皇帝打下的https://www.wendangku.net/doc/0a1382959.html,/history/zhongguoxiandaishi/ detail_2013_08/29/29137751_0.shtml查閱21.10.2013

康熙朝宫廷年表(表格+注释+附录)

康熙朝宫廷年表年代妃嫔子女 4年【选秀】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正黄旗)钮祜禄氏佟佳氏 6年乘瑞(荣妃马佳氏) 六年九月二十 九年五月殇 5年 7年【选】长女(张氏) 七年十一月二十 十年十月殇 8年承祜(孝诚仁皇后) 八年十二月十三 十一年二月初五殇 9年慧妃(追封) 四月十二卒承庆(惠妃那拉氏)九年闰二月初一 十年四月病殇 10年【选】赛音察浑(荣妃马佳氏) 十年十二月廿五 十三年正月廿九病殇二女(董氏)十年三月初九十二年二月殇 11年皇长子胤禔(保清) 惠妃那拉氏 十一年二月十四 雍正十二年十二月14卒 12年皇三女(荣妃马佳氏) 固伦荣宪公主(三公主) (注释1) 十二年五月初六 雍正六年四月二十一卒 13年 五月初三 孝诚仁皇后崩入宫初封 贵人(宜妃 郭络罗氏, 满洲镶黄 旗) 长华(荣妃马佳氏) 十三年四月初六 十三年四月初七殇 皇二子胤礽(保成) 和硕礼亲王 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 十三年五月初三 雍正二年十二月十四卒 皇四女(张氏) 十三年二月初十 十七年殇 时年五岁

14年【选】长生(荣妃马佳氏) 十四年六月二十一 十六年三月殇 万黼(贵人那拉氏) 十四年十月初八 十八年正月 15年 16年 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镶黄旗)八月二十二 日 贵妃佟佳氏 八月二十 二日 惠嫔 宜嫔 荣嫔 皇三子胤祉(注释2) 诚亲王(后降诚郡王) 十六年二月二十午时 雍正十年闰五月十九卒 17年皇四子胤禛 养在当时的佟贵妃名下 (生母德妃乌雅氏) 十七年十月 雍正十三年卒 18年十月十三 德嫔(之前 为官女子, 疑为小选 的宫女) (注释4)胤禶(贵人那拉氏) 十八年二月二十 十九年四月殇 皇五子胤祺(注释3) 和硕恒亲王 宜妃郭络罗氏 十八年十二月初四 雍正十年五月十九卒 皇六女(贵人郭络罗氏) 固伦恪靖公主(四公主) 十八年五月二十七 雍正十三年三月去世 贵人郭络罗氏为宜妃妹 嫁给博尔济吉特氏喀尔 喀郡王敦多布多尔济 19年皇六子胤祚 德妃乌雅氏 十九年二月初五 二十四年五月十四殇 皇七子胤祐(注释5) 和硕淳亲王 成妃戴佳氏 十九年七月二十五子时 雍正八年四月初二卒 20年十二月二十 佟佳皇贵妃 温僖贵妃 宜妃、德妃 荣妃、惠妃皇八子胤禩(注释6)廉亲王,后削宗籍 良妃卫氏 二十年二月初十 雍正四年九月初十

三、对康熙帝的评价

康乾盛世究竟盛于何处 城桥中学金菊香 一、背景: 康乾盛世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治世。它包括清朝时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代,从公元1662年起,到公元1795年止,历时130多年,在此期间,由于统治者相继施行一系列缓和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维护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政治、经济措施,保证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社会安定,劳动人民得以安心生产,从而使社会经济从明末清初战争的疮痍中恢复过来,并迅速发展,登上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出现了中国历史上又一个治世局面,清朝也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之一。同学们学了课文后,提出了许多问题,有的说是“盛世”辉煌,有的说是夕阳残照,同学们在课堂上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二、过程: 自从学到了明清时代的历史,我们心中不免产生许多质疑,尤其是对康乾盛世的描述,我们对此有不同之见。 “盛世”辉煌 1、康雍乾三朝治国方略及政策长期保持了连续性,互为继承,各有发展。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统治集团长期稳定,政局平稳,内部矛盾和斗争很快被化解,于大局并无防碍。历史证明,维持统治集团内部的一致性与稳定,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也是康乾盛世形成的主要原因。 2、经济指数,无疑是衡量社会发展水平的首要标准。康雍乾三朝的经济主要是农业经济究竟发展到何种水平,可以从耕地、粮食产量、人口与人均产值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财政保持增长的势头,其财力雄厚更显示其经济繁荣的程度。顺治时,入不敷出,根本无积蓄。康熙时,前中期呈增长态势,至晚年,由于钱粮亏空,库存银仅有800万两。雍正时大力整顿,雍正五年(1727年)已增至5000万两。而乾隆时,常年保持在8000万两上下。国家财政充足,施惠于民,实行大规模蠲免钱粮。 3、康雍乾三朝开疆拓土,中国疆域再次扩大,远迈汉唐,亦超越元代。清代中国的疆域,其东北地区,北起自外兴安岭以南,东北至北海,东含库叶岛;其西北地区,西至巴尔喀什湖以西;其北部地区,北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恰克图;其南部,至南沙群岛;其东部,达沿海地区。清朝盛世时疆域辽阔,形成了空前“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 4、盛世的文化亦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在文学艺术、史学、哲学、数学、天文学、医学等各个领域,人才辈出,异彩纷呈。诸如《红楼梦》、《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等都成为盛世时代的文化标志。著名的考据学派即乾嘉学派独树一帜,是传统文化发展的一个里程碑;诗歌艺术,格调、性灵等门派纷立,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又一高峰。学术百家争鸣,艺术争奇斗妍,构成了一幅盛世文化繁荣昌盛的景观。 夕阳残照 1、科技落后,没有出现具有世界影响的新发明;严格的思想专制统治,制造了不少文字狱,使正在萌芽中的新鲜思想受到压制与打击,等等。 2、“闭关锁国”的政策,若不是这一自大的政策,中国在以后的路上也不会沦落到成为落后国家的惨不忍睹的地步。这闭门造车的愚蠢行为是中国的历史长云中不堪回首的一页。

中国外销瓷史

中国外销瓷史 中国陶瓷出口始于汉朝,盛销于明清。在这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大量中国陶瓷销往世界各地。这部分专门销往国外的陶瓷器就叫“外销瓷”。它们既是中国打开国门迈入世界的历史见证,也向世界各国认识和了解中国文化艺术提供了平台。 清代青花梅兰竹菊四大美人图大铃铛杯 这款清代青花梅兰竹菊四大美人图大铃铛杯,实属精品。此杯器形规整,整体杯形为铃铛形制,故名铃铛杯。底足有“玉”字款识,杯身外壁以青花绘制四大美人及花卉纹饰。人物绘制精细,表情动作生动传神,工笔精湛。此杯造型规整别致,修胎精细,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铃铛杯因杯的造型形似于铃铛而得名,铃铛杯的造型是从明代中晚期时的外销高足深腹式杯演变而来,从晚明开始至清代,这种小巧秀气的杯型一直是较时尚的器物,它既可用作酒具又可饮茶,可谓一器多用。

清光绪浅绛彩渔樵耕读诗文杯两只 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历时130年,是中国自唐代以后又一个繁荣昌盛的时期,被后世成为‘康乾盛世’。这期间,中国享受了相对持久的和平与繁荣。在乾隆时期,中国的人口超过了3亿。从康熙二十三年起,清朝的统治在南方稳固后,重新开放了对外贸易,允许欧洲各国的商船前往广州,中国瓷器也开始恢复了自隆庆朝以来大规模的出口。中国外销瓷重返欧洲市场后,很快以自己的特色赢得了人们的喜爱。 清康熙里外绘五彩描金百花迎春纹碗两只

在当时的外销瓷多数具有东方特色。以中国传统纹样来装饰,这类瓷器以中国传统人物、山水、鸟兽、花草、等为主题,虽然或多或少发生了一些西洋化的变异,比如胎体较薄的板沿盘、仿造欧洲金属器的方形盘,繁密的边饰也有西方装饰的特色,但是充满了中国情调。西方人从外销瓷所绘画的场景中来了解中国,认识中国。中国外销瓷引领西方时尚。 清雍正青花矾红描金渔翁张网捕鱼图盘两只 外销瓷一直是外国人最为畅销的产品。这些极具东方特色的中国瓷器在欧洲作为餐具以及生活日用品,以及逐渐取代了当时欧洲的金属器和木器。并且精美的外销瓷器,在当时的西班牙,葡萄牙,荷兰等国家被逐渐演变成了奢侈品。成为王室贵族的用具。在客厅里,作为珍贵的东方艺术品,贵族都以陈设中国外销瓷来彰显华丽与富贵。

相关文档